发布时间:2023-08-14 17:08: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节能行业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节能降耗工作基本情况
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综合能耗吨标准煤,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综合能耗吨标准煤,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年月底止,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达到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要求。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层层分级抓落实
1、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我县为扎实落实上级的节能降耗工作任务,及时成立了节能降耗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县长亲自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工发局,具体协调全县节能工作的组织、协调、推广和督导与考核等工作。同时,各有关部门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应成立节能机构,强化对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节能框架。
2、召开相关会议,安排部署工作。我县已两次组织召开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会议及培训会,县政府办、工发局、统计局、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和统计员,各乡(镇)工业统计负责人和统计员共100多人参加培训会议。会议传达了上级节能降耗工作精神与要求,安排部署了节能降耗总体工作。同时,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对参会人员进行了新节约能源法的培训学习,并对各企业、乡镇工业统计员就能源统计业务知识进行了专题培训。
3、层层抓落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为了把节能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完成“十一五”期末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6%的目标任务,我县将节能降耗工作纳入了《“十一五”工业规划》,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至各乡镇、相关部门和12个重点规模工业企业,并分别与12个乡(镇)、有关单位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明确要求各单位和重点规模工业企业积极配合,认真完成节能降耗任务。
(二)积极采取措施,稳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1、继续完善节能降耗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一是严格制定统计监测和考核实施方案。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益政发8号)文件精神,我县也相应完善了节能降耗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下发了《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实施方案的通知》(南政办函34号)文件,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各单位根据文件精神,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节能降耗的具体统计、监测和考核工作。三是认真做好跟踪、指导与考核工作。为确保我县节能降耗工作稳步推进,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节能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县节能办会同县统计等部门定期对有关责任单位进行督促检查、指导与考核,为全面完成全县节能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清洁生产。按照“龙头带动、产业支撑、优化结构、集群发展”的思路,我县坚持以优势农业资源为依托,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大力提升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将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业和橡胶机械业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努力形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市场具有相当规模的特色产业。一是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近年来的扶持与发展,食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县工业的主导产业,食品规模工业发展至20家,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50%以上,税金占全县规模工业税金的%以上,其中年产值占%,税金占%。特别是食品行业的挂面产业成为我县的特色产业,目前,我县挂面生产企业达到35家,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年产值达到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的挂面企业6家。同时纺织行业也得到较快发展,我县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到12家,纺织规模达到20万锭,其中织布得到突破,发展布机100台。通过大力发展食品业和纺织业,有力地推进了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按照“生产集约化、资本规模化、技术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我县坚持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品牌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一批低耗能、高产出、前景优、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大、依承度高、产业链长的优势企业,大力推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培育龙头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我县先后引进战略投资者四川水井坊集团增资扩股南洲酒业、吉林化纤集团受让原湖南建材纸厂新办拓普竹麻公司,有效提升了我县工业发展水平。同时,提高入园企业的准入,把能耗和环保作为招商引资引入企业的第一道门槛门框,切实把好企业准入关,坚决执行引入企业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近年来,没有引进1家能耗高和环保不达标企业。
三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和发展清洁生产。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我县着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先关停,后整改和重组”的原则,加大了对工艺技术、环境保护、资源消耗等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造纸、脱胶等行业的整治,对整改后仍达不到产业准入标准的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坚决予以关闭停产。年来,我县关停纸厂16家,脱胶企业6家,有效地推进了我县产业结构优化与重组。其中平云纸业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淘汰落后造纸产能1万吨,通过了上级的审查,并获得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补助。同时,根据清洁生产审核的有关文件精神,我县以食品、造纸、纺织等行业为重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近年来,我县食品企业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绿色食品认证达到12个;纺织企业投入1200万元进行职工生产环境改善,生产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减小能源消耗的投入大大提高,今年拓普竹麻投入600多万元对锅炉进行了改造,每年可节约标煤12815吨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3%。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推进清洁生产,年全县节标煤3万吨以上,节电15万度以上,节水1000万吨以上,节约原材料10万吨以上,减少污水或有害成份排放量1500万吨以上,我县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3、大力开展重点企业和行业节能工作管理。一是加强节能宣传与培训。组织各企业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与培训,重点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定期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不得上岗。加强企业节约型文化建设,提高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加强了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围绕“十一五”我县实现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6%的目标,在全县12家重点耗能企业的实施节能管理,实行重点跟踪监控,以企业为实施主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为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做出积极贡献。三是加强建筑节能行业管理。年月成立新型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并根据《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规定》的要求,认真做好新型墙体材料基金的预征收工作,年共预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42万元。积极组织企业新建新型墙材厂,逐步在全县推进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4、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基础工作。一是加强节能宏观调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省、市政府确定的节能目标,结合国家对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严格高能耗项目市场准入标准,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前严格实行了节能评估和审核工作,加大了高耗能企业,高耗能产品生产总量及用电量实施“双控”措施。二是严格执行节能的法律、法规。第一,建立了节能监察队伍。监察队从工发局、质监局、电力局、建设局、统计局、环保局等单位抽调相关人员组成。第二,加强队伍培训。队伍组建后,为提高监察人员素质与水平,组织开展了2次关于节能法律法规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监察人员素质。第三,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并严格执法。每年组织执法监察人员对各企业、乡镇、单位进行2次执法检查,通过检查,提高全县人民对节能的认识。年,在执法检查中,成功取缔了武圣宫轧钢厂等三家高耗能企业,以实例提高了群众节能意识。三是加大节能投入。第一,建立节能专项资金。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为奖励节能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和节能技改项目等,我县已决定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已安排年节能工作经费4万元,保证了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鼓励积极投资节能技术项目和使用节能产品。年,全县技改投入4.1亿元,其中有1.5亿元用于节能技术的运用。同时,积极组织推广节能产品,在通过利用新设备、新工艺来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四是认真开展群众性节能宣传周活动。为积极稳妥地推进节能工作,县节能办积极组织开展节能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媒体、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集中活动等形式进行认真宣传,倡导群众依法节能,全民行动,从我做起。年的宣传活动主要以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的宣传为主线,以绿色奥运、节能灯推广、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等为重点,宣传活动共出动500多人,悬挂宣传布标1000幅,播放各类宣传片共10小时以上,发放各种宣传资料4500份。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全县各单位,各行业都重视节能工作,形成全县齐抓共管、全民推进的氛围。年,全县新建沼汽池3000口,总计利用达10000口;年太阳能利用2万平方米,总计达18万平方米;年节约薪柴3万余吨;县教育局把节能知识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县政府办公室及各行局办公室在强化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的同时,对机关照明灯具全部更换改造成节能灯,每年可节约一半的电费开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我县的节能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纵观全县情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工作较薄弱。能耗统计制度还不完善,能源统计人员能力水平还不高,个别乡镇、企业节能机构建设和节能管理等基础工作比较滞后。
(二)投入力度不足。由于许多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困难重重,资金难以周转,致使节能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对节能技术产品研发、推广、示范、节能管理等影响较大。
三、后段工作安排
(一)切实完善节能降耗工作机制。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逐步落实县级领导联系节能企业制度,进一步明确节能责任和目标,指导全县上下认真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并由相关部门尽快组织落实各自的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严格实行节能行政问责制,制定“十一五”全县节能工作后一段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继续与各乡镇、各单位及高耗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
(二)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和节能管理体系建设,切实落实“三个方案”。把节能降耗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下大力气打好节能降耗攻坚战,严格内部管理,努力使干部职工队伍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学习上、工作效率上有明显提高,为全县开展节能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继续实行能源统计联审联报。县节能办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工作,继续推行能源统计联审联报制度,以确保全县能源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
(四)加强节能教育培训。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系列节能培训,全面宣传贯彻学习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对节能降耗工作的认识,特别是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同时,积极寻找和创造机会让专门从事节能工作的干部职工经常参加一些学习培训,建设一支专职的节能管理队伍。
高交会的参展商里总会出现很多老面孔:宝德科技、研祥、达晨创投、雅图视觉、大族激光等等,他们会不约而同地说,从有高交会以来就一直在参加,其中各有各的背景、各有各的故事,但不变的是对这一交流平台的认可。
如果说对它12年从不间断地支持需要利益驱动,那么时隔十年的毅然回眸则需要胆识。新成立的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携带新一代全数字箔式线圈绕制机、湿式镁法烧结烟气脱硫及副产物产业化应用技术、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等一批创新成果,首次亮相第十二届高交会。其中,不仅仅是公司决策层的谋略,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透过这一龙头企业对高交会的持续关注,看到中国产业格局发生的变化以及节能环保行业的兴起。
十年后回眸
中国节能展台的讲解员这两天一直疲于接待来自各方的客户,但见到本刊记者时,他们的兴奋和喜悦却溢于言表:“这次的参展效果非常好,我们印的几千张名片,展会这才第4天已经全部发光,企业的宣传册印了又印,所剩全无。现在大家对节能环保特别关注。”
这是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与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重组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后首次参加高交会。中国节能的参展人员明显感觉到了节能环保行业的升温,“来这里关注中国节能的大都是比较专业的观众,他们对我们的项目或技术特别感兴趣,还有不少人提出了合作的意向。”
1999年既是高交会首届举办之年,也是中国节能与国家计委脱钩,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元年。十余年之后,高交会即将开始新的轮回,中国节能也成功进行战略性重组。新集团目前集中经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新能源和清洁技术三大主业方向。以水处理为主的水务板块,日处理能力达到500万吨;可再生能源板块的垃圾发电、污泥焚烧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日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以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板块,投产和在建风电装机150万千瓦。
根据2009年底经营数据,两家公司重组使集团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利润额超过10亿元。在节能环保领域形成了规划、咨询、设计、施工、设备制造、投资、运营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联合重组有效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链的结合给中国节能的前景添加了无穷想象。到2012年,中国节能的资产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年利润达到50亿元。实现节约标煤50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500万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超过50万吨/年,消纳废弃物800万吨/年。这不是简单的企业联姻,而是将资产、人员、业务的全部联合、重组起来,奔向一个更高的目标。
引进来,走出去
在畅想的目标之下,新集团将如何起航才是关键之处。新集团的整个战略还在梳理当中,中国节能董事长王小康亲自主抓此项工作。
在2010年12月份,中国节能将召开走出去的战略会议,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中国的技术已经具备走出去的条件。中国节能已为全世界6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工程产品和技术服务。比如原来新时代下属的中地集团一直在非洲做市场,有很多非洲的资源,这些都将有利于公司今后的发展。
走出去是重要的方向。一方面自己加强研发,一方面对国外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在此基础上,再创新,以适合中国的国情,把价格降下来。一方面走出去,把中国成熟的新能源技术推向世界市场,一方面代表国家引进更高端的技术。
事实上,中国节能目前已经开始加大研发的投入,构建相对健全的研发体系。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成立研究院,并通过与大学合作开设节能的相关课程、定向实习,来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
近期,中国节能刚刚召开了科技工作会议,计划中国节能通过几年的努力,在重要的产业和领域,在节能减排方面,构建自己的战略制高点。中国节能作为央企,有相当品牌和资本实力的企业,可以起到龙头和带动作用。在国家支持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之下,节能环保行业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和发展的行业领域,将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中国节能需要抓住此次机遇,尽快形成自己的战略优势。
效益与责任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储量的日趋减少,新能源与清洁技术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领域。根据世界风能协会统计,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1万千瓦,预计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中国节能作为商业化的运营商,在投资方面非常严谨,目前中国节能的风电发展趋势非常好,风电总装机达150万千瓦,年发电6.5亿千瓦时。风电业务仅今年上半年实现并网装机90万千瓦。
作为央企,不仅需要经济效益,更需要社会责任。垃圾发电因为焚烧不充分而产生二恶英,民众与媒体对此有不同的声音。
中国节能加大投资,从技术上控制了有毒气体排放。
中国节能对于垃圾焚烧处理中形成二恶英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控制垃圾原料,尽量控制和避免作为催化剂的金属成分进场,切断垃圾焚烧过程中的催化介质的生成;二是切断二恶英形成途径,减少炉内形成,主要是通过保持焚烧炉膛内的温度在850摄氏度以上,烟气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大于2秒,控制紊流度,利用合理的锅炉设计减少和移除烟气中的粉尘量,控制炉内氧气量,采用骤冷方式缩短烟气在250-450摄氏度锅炉尾部驻留时间。在烟气排放前利用活性炭喷射加布袋除尘搭配进一步去除二恶英。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严格控制,中国节能现行项目的烟气排放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部分项目甚至高于欧盟标准。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节能技术;问题分析;趋势
一、前言
工业与民用建筑建设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在当前提倡节能环保的社会背景下,建筑节能技术得到了进行广泛应用和发展的机遇。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中,节能技术逐渐落后于建筑应用的发展步伐,在实践中进行节能技术改良和创新,建筑节能技术未来发展中的必然之路。建筑企业贯彻绿色环保理念的同时,将节能技术融入施工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中,才能适应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帮助建筑企业大大提升施工管理的水平。
二、应用建筑节能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1.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建筑工程测量中,常常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损失和空气渗透耗热量两项,估测建筑的冷热负荷能力。可以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防潮等热工性能,减小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冷热负荷,这样对于建筑设备而言,可以充分降低能耗、节省能源。因此,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一条有效路径。
2.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再利用
建筑节能技术的实现,不仅仅可以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充分考虑建筑材料,要注意对尽量考虑选用可再生材料和能源,并在施工过程中减少高耗能技术应用和避免使用不可回收的污染材料。
3.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节能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中,有利于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节能技术的基本特征是节省了建筑使用中的能源消耗,还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材料较少。
二、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意义
房地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建筑工程行业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为了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合理配置,国家对新型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进行了政策支持。节能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并且能够达到工程的质量标准。工业与民用建筑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类型,节能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建设施工中的运用也逐渐成熟,促进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使用功能性的更好发挥。我们可以从两大方面,分析建筑节能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进行运用的意义:
1、建筑节能技术有效提高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材料使用的效率。新型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包含了建筑节能材料的研发,并且两者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建筑节能新材料的使用,促进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避免了传统建筑材料的浪费,同时,优化了区域的生态环境。相比于使用传统建筑材料,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建设的投入成本。
2、建筑节能技术有效提升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工程质量。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思想,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有效提高各项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建筑节能技术的使用需要不断地开发和研究节能材料,以满足建筑建设的基础性要求,从而实现在整体上对建筑的质量进行很好的把握。将节能型材料进行推广,将给工业与民用建筑带来的不仅仅是外形的美感,还有更舒适宜居的建筑环境。
三、节能技术和材料的开发运用
节能技术的应用符合当前建筑工程建设发展趋势,对于现代建筑工程建设已经不可或缺,并且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下面结合节能技术的实际应用,谈谈当前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中主要的几个方面:
1.建筑室内取暖保温方面
建筑取暖保温功能,是对类似北方常年寒冷的建筑进行施工设计、建设的基本要求。太阳能技术是我国应用的节能技术开发手段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获取太阳能的途径较为简单,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能源的供给也可以保证持续性。工业与民用建筑借助先进的光电太阳能技术,并巧妙和建筑的设计施工联系在一起,可以为建筑提供了充足的光照和热能。北方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建设中,开发了一套基于太阳能的应用系统即热水泵技术,原理就是利用太阳能进行水源的加热,过程中完全使用自然界提供的太阳能,基本是不需要借助供电来实现系统的运转的。这样建筑就完全可以通过太阳能,来实现建筑保温取暖的基本性需求。因为太阳能应用技术的节能环保优势,所以受到北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建设企业在施工技术方案选择时的青睐。
2.建筑楼顶隔热防暑方面
与北方的常年寒冷不同,我国南方,比如海南地区受到太阳辐射较多,建筑常年是处在高温环境中。南方热带或者靠近热带的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进行建设时需要在建筑楼顶科学安置相应的隔热设施。在当前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实践中,有效的节能隔热方法是进行设置空气层,这种技术的原理在于降低墙体、屋顶的传热效率,以实现高效的隔热效果。空气层隔热技术可以应用在楼顶或者房屋窗户上,进行墙体的隔热功能应用时,还可以实现建筑的保温功能。 在多年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建设施工中,空气层隔热技术已经被广泛进行应用实践,技术使用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节能技术结构的维护
建筑工程建设的本质,是对技术和材料的使用。构筑建筑墙体,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由于墙体结构需要较多的保护性支撑装置,因此会占据很大的装置施工面积,材料的使用预算上也需要投入很多,建筑节能技术在这里就有了很大的应用空间,可以实现降低建筑整体的能耗。节能技术应用于墙体施工上,借助在墙体内部应用节能保温材料,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墙体的保温效果。建筑墙体建设使用节能材料,可以减少实体砖的使用数量,外保温节能材料的材质具备耐磨、耐腐蚀性,可以有效抵挡了雨水的侵袭,延长了墙体外保护材料的使用时间。同时,借助使用节能型的保温材料,可以具备阻挡太阳热辐射的功能,使建筑使用者四季居住时,都会十分感觉自然、舒适。
四、浅谈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虽然,节能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不断被推广和应用,但是,由于节能技术还属于新兴的建筑施工技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节能设计标准。如果对建筑节能技术应用进行推广,就需要形成统一规范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相关部门制定专项的政策法规鼓励和推进节能技术的应用,并要求严格按照标准实施项目施工,并且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材料在开发应用上仍然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需要企业加大这方面的研发投入,以及政府的扶持。未来会随着节能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不断应用,行业内结合实际需要进行不断改良和技术创新,形成可行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节能设计标准,并且节能材料的功能性会不断被提高。建筑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材料由于其优势,会被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得进行推广。
五、结束语
节能技术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节能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投入成本,对于建筑这种高耗能行业而言,是一条必然的发展路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相关节能技术和材料研发使用上,还需要企业和政府不断进行投入和扶持,并在施工行业内形成规范统一的节能技术应用标准,从而促进建筑质量和功能性的实质性提高。
参考文献:
[1]翟成龙,郑保山.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113-114.
[2]曹国光.绿色节能技术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和效果[J].建设科技,2014,05:28-32+38.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白鹿原的西安刘村空心砖厂,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乡镇企业:几十个人,年产5000万块标准砖,数百万元的销售额。
这样一家并不起眼的企业,在经过四年的技术改造之后,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每年可节约1298吨标准煤,仅此一项,每年就为砖厂节省逾50万元。
也许相对于中国每年超过20亿吨的煤炭整体消耗来说,这一数字极其微小。但在全国,这样的乡镇企业超过2000万家,它们贡献着全国超过三成的GDP,也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制造了各式各样的污染物。就单个个体而言,乡镇企业永远无法与大型发电、冶炼企业等相比;但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注定是中国节能减排之路上难以回避的一环。
刘村砖厂的改变,与一个名为“中国乡镇企业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密不可分。2001年,在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与中国农业部,开始联合实施这个实施期达六年的项目。该项目在陕西、山西、浙江选择九家乡镇企业,刘村砖厂只是其中之一。其中八个项目已经完成。
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这份“选秀”名单上可以发现,已经获得成功的八家示范企业,分别属于制砖、水泥、铸造、炼焦等四个产业。这些产业恰恰是乡镇企业中的高耗能典型。农业部官员提供的数据称,仅这四个行业的能耗,目前就占到中国整个乡镇企业能耗的56%。
显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这次试验,会为乡镇企业节能减排的未来带来“新鲜空气”。
节能减排的经济合理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这次乡镇节能减排试验,有其内在的经济合理性。
在乡镇企业居多的高耗能行业中,能源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一般在20%-30%左右,有些达到50%左右甚至更高。目前,包括煤炭、石油在内的能源价格高企,这显然给项目试点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支点:只要能显著降低能耗,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完全可以验证技术改造的“经济合理性”。
实际上,要显著降低能耗,对于技术水平普遍比较落后的乡镇企业而言,并不需要高科技。仅仅依靠已存在的成熟技术,就足以完成这一“使命”。
以刘村砖厂为例,仅仅把普通轮窑换成新型的节能三心拱轮窑,并选用保温空心砖块砌筑窑的侧墙及顶部,窑皮涂上节能保温材料,就可以降低15%的烧成热耗。原理并不复杂,现有员工完全可以操作。
水泥行业情况更是如此。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福滨指出,中国水泥生产的平均燃料能耗、综合电耗、综合能耗等指标,分别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49%、14.4%以及9.7%。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艺的落后。中国水泥生产能力中,55%左右仍为立窑和小型干法中空窑,此外还有部分湿法回转窑。湿法回转窑的热耗,要比新型干法工艺的水平高出一倍。即使是热耗略低的立窑,其热耗也比先进的新型干法回转窑高约37%。
更不用说烧制过程中很多富裕的热能和压力,未经利用就都白白浪费了。以此次示范项目之一的浙江省申河水泥厂为例,在经过此次改造后,其单位电耗降低了30%,综合能耗更是基本接近了国际水平。
示范项目从2003年前后陆续启动,截至目前,其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刘村砖厂总经理凌富和告诉《财经》记者,除了GEF资助的6万美元,砖厂自身也陆续投资了总计300多万元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从成本上计算,大致相当于每块砖节省1分钱,“成本几年就收回了”。
与刘村砖厂规模相当的陕西省咸阳市周凌空心砖厂,投入回报比更为可观:GEF的支持资金仅为1.2万美元,砖场自身也仅投入65万元,单位能耗就降低了五分之一,基本一两年便可收回成本。
在水泥行业的试点中,其回报状况也相当类似。在项目组的建议下,申河水泥前后共投资2000万元(GEF仅支持10万美元)建设了首个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 电厂年发电能力2120万千瓦,每年就可为企业节约电费近千万元。
在与刘村相去千里的浙江省桐乡这个年产20万吨水泥的企业,通过另一个渠道巧妙地诠释能源之道:水泥生产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余热,以前只能白白地排放掉;经过技术改造,这些余热找到了一个新的用途――发电。在不配置任何补燃设施、不影响水泥生产的前提下,每年的发电能力相当于8020吨标准煤的发电量。
除了能源支出这种看得见的效益,环境质量的改善也非常显著。申河水泥厂的余温发电,可以基本消除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污染,这也是中国目前危害最为严重的工业污染源。这种环境的改善效应,在另一家试点企业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与众多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的小炼焦及大机焦企业相比,《财经》记者观察到,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年产量达到40万吨的山西兴高焦化集团显得颇为特殊。厂区虽然也有烟囱和窑炉,但空气洁净、花园优美,几乎看不出炼焦的痕迹。
据总经理郜志成介绍,企业自身投资7000万元(GEF仅支持10万美元建成),建成了年发电1.2亿度的余热发电厂。炼焦产生的热气全部被回收利用。经电力部门许可,余热发电可以按照每度0.2344元的价格全部上网销售, 每年销售额可达2500万元。
动力来自何方
与此前人们的印象不同,在所有的示范项目,直接来自GEF的资金,所占比重都不高。
GEF气候变化项目官员张志宏承认,较之企业自筹的节能技改投资,项目对于示范企业的资助其实微不足道。总数仅800万美元的项目资金,除了维持项目自身开销,真正能分配到各个企业的,每家也仅数万美元到10万美元不等。
也就是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进的此次活动,并没有从根本上帮助企业改变原有的资金状况。企业更多的是靠自己的资金在进行这类试验。
那么,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这些技术路径并不复杂的改造,一定要到这个项目出现后才会启动?这些乡镇企业为什么不会自觉地进行技术改造?
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咸阳周陵空心砖厂总经理司令科曾经的想法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节能技改从长远看是应该的,但短期内会增加企业成本,如果收不回投资,经营风险很大。”
司令科的这个想法,源于他曾经见到的一些企业技改项目并不成功的教训:不菲的投入,却见不到实际的效益。“如果就我一家搞技改,很可能最先死亡的就是我们。”他告诉记者,如果技改带来的收益甚至无法与企业偷工减料的收益相比,除非整体竞争环境有较大改善,企业自身的积极性是可以想见的。
因此,在张志宏看来,这个项目最大的成果是其“洗脑”功能:项目组会帮助每一家接触的企业,详细计算节能的投入产出,并找来各行业的技术专家给企业主晓以利害。这些恰恰是单纯的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难以替代的。
当然,项目组也并不排斥政府的功能。在一些地方,甚至成立了地方政策指导委员会,以便更好地结合各方面的力量来为企业技改“保驾护航”。
除了乡镇企业自身的觉悟,乡镇企业对节能减排的热情,更有赖于监管和准入体制上的不断完善。
以水泥行业为例,直到申河项目成功实施后,国家发改委在调整后的规划中才开始规定,新建水泥企业必须同步附建低温余热发电厂。
即使在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严格准入规定的行业,从规模、工艺和环保等各方面,地方政府也并没有严格执行。近年来,焦炭价格一度大幅上扬,小炼焦、土焦炉纷纷上马,其中技术落后、能源利用率且污染严重的25万吨以下焦炉,占到炉总量的很大部分。虽然近几年有关部门对小炼焦一再叫停,但基于焦炭诱人的市场利润,至今仍难以做到令行禁止。
《财经》记者注意到,此次UNDP选择的示范企业,往往在多年资本积累后已初具规模,它们尚不足以代表中国乡镇企业完整的生存图景。当企业规模过小、生存前景尚存在相当大不确定性时,技改带来的收益往往并不足以补偿其投入的成本和风险。
更何况,即使企业看到了切实的前景、自身又有意愿,还要面临诸多包括金融、技术以及市场等方面的政策障碍。例如,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的节能技改项目,往往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在此次实验中,是项目组通过和银行合作,才使得试点企业可凭借项目组的节能技改可行性研究报告向银行申请贷款。但这毕竟只是个案,“联合国的牌子不是谁都可以挂得上的。”
张志宏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也承认,对于乡镇企业的节能减排,中国国内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更缺少系统性的政策支持。这些都使得乡镇企业的整体突围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阴影之中。
市场化节能的矛盾前景
在此次UNDP乡镇减排实验中,咸阳周陵空心砖厂本未入选,是其总经理司令科费尽周折才“挤”进了项目之列。
可以说,在节能减排方面,司令科应属于“先知先觉”者。对他来说,参与节能降耗,不仅仅看中直接的经济效益,还看到了将来会与日俱增的外部压力。
6月3日,国务院正式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再次表明了中国政府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方案》透露,在今后三年内,二氧化硫排污费将翻一番,即从目前的0.63元上涨到1.26元。污水处理费也将全面开征,其征收标准原则上不得低于每吨0.8元。
如果这些措施得以切实执行,未来巨额的排污成本,显然将成为乡镇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更加现实的压力。
另一方面,此次UNDP乡镇减排实验本身,实际上还是有激励空间可挖掘的。截至目前,这些项目示范企业更多地从节能方面获益,尚未享受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仅就已完成的八家而言,每年就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万吨。
除了这九家示范项目,项目还资助118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完成了技术改造的可行性研究,共设计减排能力超过每年200万吨。其中已有101家企业实施了节能技术改造,专家估计每年可实现约100余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
项目评估小组成员、新西兰可持续能源咨询师弗兰克普尔(Frank Pool)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项目的示范效应还带动了节能技术改造在同类企业大面积的自发推广。他粗略估计,这些自发进行的节能技术改造有可能实现每年250万至1000万吨、甚至高达5000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减排数字,而把这些减排量变成实在的现金收入,并非一种奢望。根据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中国由于不承担量化减排任务,所以无法直接在碳交易市场中销售减排额度,但仍然可以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与承担减排任务的发达国家实体进行贸易(参见《财经》2006年第21期“与CDM共舞”)。
仅以已经完成的八家示范企业为例,即使按照每吨排放额度约5美元的保守价格估计,每年仅出售减排额度,也可以获得上百万美元的收入。据悉,农业部已成立专门项目公司,试图将这些企业打包起来,再作为单一个体参与CDM,并正在与有关部门积极磋商。
不过,由于乡镇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操作节能减排方法各异,“打包”难度颇大,国外企业往往不愿意接纳这类项目;而要参与CDM,则必须通过极其复杂漫长的申请、认证的程序,成功的可能性目前并不明确。因此,此次项目示范虽然开启了一扇以市场化节能机制推进节能减排之门,但“星星之火”是否足以“燎原”,还面临着诸多拷问。
其一,乡镇企业面临的诸多政策和体制,并没有彻底消弭的迹象;其二,中国不少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仍存在较大差异性,目前的能源价格仍未完全反映其全部成本,监管体制依然相对薄弱,这些都将使节能减排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在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下,也许我们更能体验精细化市场设计的无奈:那些典型的高耗能行业,在地方政府“短期利益”行政之手的默许甚至鼓励下,至今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即使单个项目的技术改造能带来单位能耗及排放下降,在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大背景下,很可能不会带来总量下降,中国所承受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仍在不断聚集中。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整个水泥行业投资增幅为39.4%,仍超过整体增幅十多个百分点。
四季度A股市场有望向上拓展
继前两季度小盘股的优异表现之后,三季度中小盘个股表现再次大幅超越大盘蓝筹股。伴随国家新兴产业政策的铺开,市场内题材和概念炒作成风,永磁稀土、装饰园林、生物育种、锂电池等板块涨幅均领先同期所有指数。除了政策扶持的相关行业受到资金的追捧外,区域振兴规划的出台也为区域概念的炒作提供了契机。鄱阳湖、新疆、上海本地等区域概念轮番活跃,成为推动本轮指数反弹不可或缺的力量。下图为三季度热点题材涨幅情况。
从经济形势来看,四季度将面临经济数据下滑、CPI高位运行、房地产市场二次调控,以及解禁高峰的冲击。笔者认为,四季度市场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但从已披露的三季度业绩报告可看出,761家上市公司中,实现业绩预期的达580家,其业绩的提升为股价的走高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从各板块来看,金融、地产和能源等备受青睐,加之有色金属板块的异军突起,资金流人大蓝筹的迹象明显。全球商品市场与股市的走强为A股的转强提供了支持,随着经济企稳、国内产业链的转移与发展,2011年一季度开始,国内经济有望进入新一轮的小周期上升阶段。考虑到每年年底的行情,市场可能在四季度末期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笔者判断四季度A股具备进一步向上拓展的空间。
四季度投资应围绕十二五规划
回顾过去的多个五年规划,可发现对产业的推动效果较为明显,规划中涉及到的相关产业在股票市场的表现也都颇为抢眼。笔者认为,在四季度的行业配置中,尤其应以十二五规划提到的相关内容为线索。同时,规划政策重点支持的行业和板块也将是十二五期间主要投资机会所在。
新兴产业投资机会
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7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笔者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
节能环保笔者相对看好建筑节能概念,其增长率将超过20%,符合节能减排和集约式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方向。未来3~5年智能建筑及建筑节能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预测,到2012年,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将达到32 61%,市场容量将达到861亿元。我国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占世界的一半,但80%~90%,没有达到国际节能标准。从中也可看出,建筑领域具有巨大的节能前景和市场空间。
关注个股
在我国A股市场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上市公司中.建议重点关注延华智能和达实智能两家公司。
高端设备制造 高端制造产业表现为技术上高端,价值链高端,处于产业链的核心部位。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新兴产业的高端部分。作为高端设备制造的细分板块,航空航天设备在战略新兴产业中的地位突出,具有巨大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带动作用。该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l:2,而相关产业的辐射则可达到1:8~1:14。
关注个股
包括哈飞集团在内的中航工业下属7家公司有望成为高端设备制造的主力军。其中,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中国卫星和航天电子;在航空航天设备方面,有望受益资产整合的航空动力值得关注。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聚焦在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范畴,涉及3G、地球空间信息产业(3s)、三网融合与物联网等4个板块。随着人们出行对位置服务诉求的日趋紧迫,3s产业已成为与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并列的最具发展前途和潜力的3大产业之一。从投资角度看,在3s发展初期布局该产业恰逢其时,包括测绘服务、遥感、GIS、GPS导航4大产业。其业务相互渗透,很难截然分开。关注个股看好产业链中靠近上游的公司.如超图软件、四维图新、国腾电子。
传统行业中的投资机会
造纸2010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回暖影响,纸业产品量价齐升,行业利润与毛利率水平均有明显提升,主要上市公司业绩在今年有明显增长。而人民币升值预期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将成为四季度行业持续走强的主要利好因素。从节能减排的要求来看,将在短期内淘汰大量以草浆为原材料的低档文化纸产能,中高档文化纸的公司将从中受益。
关注个股
建议重点关注博汇纸业、太阳纸业两家白卡纸制造企业,以及合兴包装、美盈森两家纸箱制造企业。生产塑料包装材料的永新股份也将受益于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快速扩张。同时,林纸一体化是造纸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拥有林地的造纸企业将获得原材料保障以及上游产业的额外收益,木浆价格的回升也将为其带来直接收益,建议重点关注岳阳纸业。
农业 四季度是政策利好期和农产品消费旺季,受益于此,农业板块在四季度取得正收益的概率较高。同时,每年年末都是农业政策频出的时期,价格和政策两方面因素都比较支持板块继续上行获得绝对收益。分子行业来看,种业、水产养殖业、制糖业景气高位之势仍有望延续,畜禽养殖业处于景气复苏的第二阶段,饲料业、苹果汁压榨业即将摆脱低迷,步入景气上行阶段,而其他加工行业还看不到明显好转的趋势。
关注个股
个股方面,建议重点关注海大集团、大北农、圣农发展。
白酒白酒行业前景明朗:价格、销量持续呈上升态势,企业乐观,行业指标的增速水平可持续。高中端白酒市场的扩容趋势不变。价格方面,高端酒价格仍有上涨预期,中低端酒价格竞争激烈。同时,预计下半年高端白酒的出厂价将会上涨,随着旺季的到来,中端白酒的市场价格也将会再次上涨。从三季度的市场表现来看,白酒板块大部分个股的涨幅均超过20%,全部跑赢大盘。
关注个股
继续看好四季度白酒行业的表现.建议继续关注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
商业零售 2010年上半年,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为25.87%,接近2008~:金融危机前的历史高位水平,净利润增速超过收入增速,达到33.1 9%。其中,营业收入方面,47家零售企业保持稳定增长(O~35%),9家企业实现35%~50%的较高增长,此外还有天音控股、津劝业、罗莱家纺、吉峰农机和海宁皮城等5家上市公司增速超过50%以上;净利润方面,58家上市公司实现正增长,并且有36家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20%以上。在经济结构转型、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笔者长期看好零售业的成长和发展。
相比较而言,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属于后来者。所谓后来居上,2011年,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市场份额约60亿,相比2010年的30亿,增长了一倍,2012年继续大幅增长。
在制热行业,制热能力一直是热水器产业技术升级中不懈追求的目标。随着“十二五”规划国家提出对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要求,热水器行业主流技术发展方向越来越趋于降低能源的消耗,产业、产品、技术结构都在力争升级换代,以研发出制热能力更强,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小,寿命更长的新型热水器产品。这无形当中为市场尚未成熟的空气能热水器带来的难得的发展机遇。
“应该说,空气能在今年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我很看好空气能产业的发展,当空气能行业发展到高度成熟的时候,整个市场份额可以达到500亿以上。”广东同益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壁奎说。
空气也能“热”水
唐壁奎介绍,空气能热水器是太阳能光热延伸利用的新一代热水器。在研发过程中,主要通过热泵系统的循环交换将空气中的低温热量转换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在封闭式转换器中循环对水进行加热,整个加热过程中没有电加热原件与水接触,同时不受阴雨天气影响,可以说安全又舒适。
空气能热水器有着安装不受建筑物或楼层限制,使用不受气候影响等优势,既可用作家庭的热水供应中心,也能为单位集中供热水。由于使用新型专利技术,该产品不仅安全舒适,而且环保节能,实际使用费仅分别相当于电热水器的1/4,燃气热水器的1/3。
使用空气能热水器,将150升水箱中的水加热到65℃,春秋季节需要消耗 2 度电,如采用低谷电价只需要0.6元钱。这150升热水足够一家3-5口生活热水之用;如果采用一个水龙头放水洗澡,该热水器可以源源不断供应热水。经验丰富的用户可以将热水温度设定在45℃,热水器运行将更加省能。
唐壁奎说,空气能热水器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加热水,在这一过程中,消耗一份能量将从空气中吸收转移四份能量到水中,耗电量大概只有电热水器的1/4,换算成现金,一个普通三口之家,平均每年能省1000~2000元人民币电费,既经济又节能。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今年6月份,同益电器成功入围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并成为所有空气能专业品牌入围型号数量最多的企业,也是获得最高节能补贴额度的9家企业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同益在行业中的地位。
创办“黄埔军校”
早在2004年,同益电器就推出国内首台“热泵热水器空调”,相关的技术也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定,并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从此开始了空气能热水器市场的开拓。
“发展到今天,可以说,空气能热水器已经获得社会广泛认同,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只要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产品,市场是能够承载其品牌发展的,同益这些年,也一直在为市场开拓而努力着。”
唐壁奎说,自创业以来,同益一直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定位,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早在2000年的时候,同益产品就获得了欧盟CE认证和国际电工组织的CB认证,成功出口到意大利,打开了欧洲市场。2009年,同益空气能产品挺进日本零碳家居样板工程,获得了日本熊本市政府部门的高度好评。
从最初出口到欧洲市场再到前几年成功进入日本、北美市场,应该说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上,同益一直都走在同行前列。
在国内,同益从2006年开始在广东黄埔军校旧址举办“空气能黄埔军校培训班”,对社会有志于热泵热水器技术和维修的人员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为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工程及售后服务人才,直接推动了整个空气能行业的发展,在行业内引起巨大的反响。到目前为止,“空气能黄埔军校培训班”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二届。
“同益黄埔军校培训班与其他培训班最大的区别是,同益不仅传授技艺,还会进行技术和服务方面的培训,同时在学员中倡导黄埔精神,以实际行动在工作中发扬黄埔精神,尽最大努力普及空气能热水器知识和技术,倡导低碳环保。”唐壁奎说。
可以看出,同益的黄埔军校在为我国节能事业做出努力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不断地提升同益空气能的行业地位和市场亲和力,可谓一举两得。
布局电商渠道
2008年7月,同益发起“热水节能万里行”推广活动,联合美的、国际铜业协会等单位共同推广空气能热水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力带动了空气能热水器的推广普及。
“入围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之后,我们在渠道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加强电商渠道的布局。”唐壁奎说,由于农村市场的渠道成本相当低廉,不少空气能热水器企业均选择在三四级市场开设专卖店,为响应这次的家电节能补贴,同益在第一时间召开董事会,全面部署节能补贴相关事宜。除了传统的营销渠道外,同益还在一级市场加大渠道拓展力度,以电子商务为主,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渠道进行购买,使网购符合条件的产品同样可以享受补贴。
不仅如此,同益结合国家节能补贴政策,斥巨资投入到本次的惠民工程,给消费者带来更实在的让利措施,同时协调空气能商家进一步优惠,成为行业首个推出“国家补贴、厂家让利、商家优惠”三重补贴政策的企业。扩大渠道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跟多的人知道并使用能效比高的产品,加快电商渠道布局,可以让一二线城市,乃至更多的消费者能更快、更好地享受到惠民补贴政策带来的优惠,用上舒心产品。
“近年来,电商的发展态势有目共睹,未来必将是行业竞争的新领域。同益空气能率性广布电商渠道,就是为了先人一步,占领营销高点,争取领跑行业。”唐壁奎对于电商渠道前景很是看好。
技术赢未来
唐壁奎说,同益一直坚持“创新促发展,技术赢未来”的战略方针。在产品的创新方面,同益更注重于产品性能的技术创新,保持每年都有多款新产品上市,以此来带动同益品牌的影响力。
2007年,同益公司与湖南大学合作的“复合冷凝热泵热水器空调及能热源新技术研究”课题被列为国家“863”项目,并成功通过国家级鉴定;同年3月,公司自主研发的“补偿式循环系统”取得国家专利,同时,同益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应用工程案例被国家发改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评选为“最佳节能实践案例”。
国家与社会有关部门的不断认可,更坚定了同益前进的脚步。2008年,公司取得了热泵行业“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是行业中首批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之一,并在2009年获得“中国热泵行业十大品牌”称号。2012年,同益承担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补偿式冷热联供热泵机组”顺利通过验收。
“今年8月份,获得‘2012年品牌中国金谱奖’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和鼓励。接下来,同益空气能品牌要想走得更好、更远,需要不断进行自勉,通过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服务升级,全方位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能源;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部分有代表性的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现状作了综述,以期对社会节能技术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一、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其中,煤炭消费量1.9亿吨,原油3.1亿吨,天然气423亿立方米。2006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亿千瓦左右,居世界第二位,发电量2.89亿千瓦时。中国有世界第一位的水能资源蕴藏量,世界第三位的煤炭探明储量,世界第10位的石油探明储量和世界第19位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同时中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但中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51%。由此可知中国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油气资源依赖进口,能源开发和运输成本较大,能源消费引起的环境污染严重。
二、中国节能技术的现状和应用
近年来中国的节能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已使国内许多行业从中受益,并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势头。总体来看,中国能源开发与节约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能源效率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效率水平依然偏低。
1.洁净煤技术
自产业革命以来,作为矿物燃料的煤炭逐渐取代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人类消费的主要能源。在世界范围内,煤炭资源相对于其他化石能源要丰富得多。中国一次商品能源以煤为主。煤炭提供了75%的工业燃料、76%的发电能源、80%的民用商品能源和60%的化工原料。煤炭作为中国主要能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环净污染问题。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国能源的主角是煤炭。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和消费国,已探明的储量为9183亿吨,折合标准煤计算,占已探明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电资源总储量的90%。因此,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要的一次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煤炭在开采中排放的甲烷与二氧化碳、氯氟烷烃等气体增强了在大气层中形成的温室效应。为了解决这些有害气体的污染问题,必须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是针对使用煤炭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提出的技术对策,是最大限度利用煤的能源,同时将造成的污染降到最小限度的技术方案。从概念上说,洁净煤技术是指煤炭从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高新技术的总称。它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结合为一体,成为能源工业中国际高新技术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
2.节约石油和替代石油技术
中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160亿吨计,只占全球的3.9%;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左右。而且,可采资源约有3/5有待探明。中国的原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全国产量的2/3。但其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和高采油速度的“三高”阶段。特别是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27年超过5000多万吨,2002年在5013.1万吨的产量水平上画了句号,计划今后将逐年递减。西部和海上原油产量这几年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原油产量只占全国的1/5;海上原油产量只占全国的1/8。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原油产量增长速度,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石油净进口量十年增加了7倍多。预计2008年石油净进口量将突破11000万吨,进口依存度达到45%以上。目前,我国石油利用效率明显偏低。据统计,现在每千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中国为0.26吨,是日本的3.3倍,美国的2倍,印度的1.2倍,这说明中国提高油气利用效率、降低石油消耗的潜力十分可观。在目前的世界石油市场,汽车及其他的各类发动机消耗的石油占绝大多数,而且汽车会排放出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因此汽车节油及减排是一个很热门的领域。但是,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节油技术,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发展替代石油产品,才是未来动力机械燃料的出路。现在发展的主要替代技术有以下几种:
(1)甲醇替代石油
甲醇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与现实使用的液体燃料极为相近的燃料性能,燃值高,抗爆性好。其生产原料很广泛,产品的运输,储存,分装加注和使用,与目前市场上所供应的内燃机用汽油和柴油燃料特点极为相似。同时甲醇还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重要原料。
(2)乙醇替代石油
乙醇俗称酒精,它是以玉米,小麦,薯类及秸秆为原料制成。将乙醇脱水加入适当变形剂,然后和一定比例的汽油进行混合,就是清洁燃料——车用乙醇汽油。经检测,与普通汽油相比,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后,CO排放量降低60%以上。
(3)天然气替代石油
天然气热值高,一般在9000大卡/立方米以上。能源效率高,一般燃煤电厂的能源利用率不超过38%而天然气发电效率可达52.5%以上。近几年世界液化天然气消费增长5.7%,远高于原油,核能,而全球煤炭消费为负增长。天然气用途也越来越广。
(4)其他,如等离子无油点火、燃油乳化、燃油添加剂等节油技术。3.电力节能技术
(1)变频调速节能装置
目前变频调速技术在电厂得到广泛应用,电厂辅机安装变频调速装置后,节能效果显著,一般节电率20%以上。实施循环水泵叶轮切削,管道改造,改变阀门节流降压供水模式,适当降低带压循环水泵的扬程或选用大流量水泵,均可有效节约电能。
(2)新型电力变压器节能
近年来,随着新型电力变压器逐渐普及,变压器的整体损耗水平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电力传输中的能量浪费仍十分巨大。为此诞生了更先进的电力变压器,如采用多级接缝的铁心结构与非晶合金铁心材料,显著降低空载损耗,采用高温超导技术具有低损耗与低成本的优势,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电力变压器节能技术[4]。
(3)降低线路损耗
在10KV以下配电线路上,采用单、三相变压器混合供电的方式,以高压进户,缩短低压线路降低线损,使配电线路线损有较大幅度降低,提高了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
4.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能耗是指消耗在建筑中的采暖、空调、降温、电气、照明、炊事、热水供应等所消耗的能源。这些能源消耗单独算起来并不起眼儿,但总量惊人。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期,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设量的总合,而其中95%以上的建筑都是高耗能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对落后。
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减少CO2排放以及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开展了相当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采取先易后难、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建、先住宅后公建、从北向南逐步推进的策略,全面推进我国的建筑节能发展。取得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促进了建筑节能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5.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
我国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1)风能
我国可开发的风能为2.5亿千瓦,在技术研究开发上,目前最大问题是尚不具备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的制造技术和能力,一直依赖引进国外的设备和技术。由于引进国外机组价格较高,每千瓦超过1万元人民币,因此要进一步发展我国风力发电事业,必须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不断创新,走大型风力发电机国产化的道路。
(2)太阳能
我国太阳能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有较好的利用条件,特别是青藏高原,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在光热电转换利用太阳能方面,我国从科研角度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对光热发电关键技术和抛物聚焦型太阳能热发电装置进行了试验。在光电直接发电上,我国已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阿里地区建起4座10~25KW的独立光伏电站及太阳能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解决了当地的照明和电视收看问题,是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太阳光伏电站。
(3)海洋能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有近200个海湾和河口可开发潮汐能,可开发的潮汐能年总发电量为619亿KWh。目前我国运行的潮汐电站已有十多座,东南沿海有很多能量密度较高,平均潮差4米~5米,最大潮差7米~8米,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坝址,如钱塘江口,最大潮差7.5米,据估计能建5000MW级潮汐电站。我国目前已具备开发10MW级潮汐电站的技术条件。
其他,生物质能可折和标准煤约为2.3亿吨。地热资源丰富,存储条件较好的已勘探的40多个地热田的热储相当于31.6亿吨标准煤。
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节能措施探讨
综上所述,可采取以下措施:
1.国家和政府要大力扶持节能技术发展和应用
政府首先应该在政策上给予节能产业倾斜,其次在节能技术的研发上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在节能技术的推广上也要积极的去引导企业。在现有的能源基础上,努力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样可以减轻我国现在能源和环境压力。
2.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在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的同时要不断地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一次性能源和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低污染和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减轻我国现在的环境污染压力。
3.调整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产业发展
不断调整经济结构,降低高耗能行业和高能耗产品的比例,是提高我国能源效率的前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发展高科技低能耗产业的同时要用新技术改造我国的高能耗的工业,实现资源使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钱伯章.中国能源现状与节能[J].石油经济,2004,(6):12-14.
[2]郑文彬.节能技术的应用实践[N].华东电力报,2005,(6):19-21.
[3]周田军,邱立新.洁净煤技术的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6,(1):24-26.
[4]江巨浪,朱成强.电力工业的节能新趋势[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1-33.
[5]黄燕,林加全.我国建筑节能[J].广东科技,2004,(8):56.
[6]郁文红,扬昭.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J].节能,2005,(4):27-28.
摘要:资源极端匮乏却又大进大出的广东,尽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已经处在全国最低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仍大,资源环境压力沉重。此波金融危机,对广东经济冲击巨大。若能借危机之压,采用合适的政策和技术,转向低碳化发展,广东将从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典范升华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和典范。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典范。广东以加工贸易起步,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构建起工业体系,初步实现了经济起飞。近年来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遵循轻型高级化、适度重型化的发展思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经济竞争力得到提高。2000年以后,广东的高增长行业已经由原来的日用品轻工业转向了轿车、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重型化工业,进入了以重型工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发展周期。
尽管目前广东的经济发展领先于全国,但也面临着未来经济发展格局如何定位的问题。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与资源环境压力,要求中国经济进行转型,具体到经济严重依赖出口与资源极端匮乏的广东来说,更应如此。广东,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典范,更应该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和典范。进一步具体说,在中国经济的低碳化转型中,广东应该扮演重要角色。
一、广东的能源消费与工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1985-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由2317.6万吨标煤增加到17769.37万吨标煤,年均增长10.82%,比全国相应年份的平均增长率高5%左右。广东能源消费大致呈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常规能源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高。广东是国内常规能源资源最为短缺的省份。2006年4月份以后,全省退出煤矿行业。省内除水电、少量核电、风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属国家调控的石油和天然气外,绝大部分能源要依靠进口或从外省调入,能源安全压力很大。
第二,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为主。2005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中原煤、原油、电力、天然气的构成比例为52.9:26.1:20.8:0.3。与1990年相比,煤炭所占比重下降了3.6%,原油下降了9.2%,一次电力上升了12.6%,天然气消费增加了0.3%。全省能源消费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仍然以煤炭、石油为主,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第三,工业能源消费比例高,节能任务重。2005年,全省一、二、三产业和生活用能分别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2.6%、66%、19.6%和11.8%,其中工业用能占64.9%,且自1990年以来始终保持在65%左右的水平。2005年,全省九大支柱产业能源消费总量约为8112万吨标准煤,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工业节能任务十分艰巨。
由于以上因素,广东能源消费中,一次能源供应主要依赖外省,二次能源供应中10%的电力也靠外省输入。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的粗放发展方式造成生产、生活能耗需求高涨,甚至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电力、燃油、煤炭等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能源的实际消费量远远超过计划的需求量,如根据《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年全省能源消费计划为11641万吨标煤,而实际消费17271.5万吨标煤。伴随着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广东省的能源弹性系数在“十五”时期呈上升趋势,通过近几年加强结构调整和开展节能减排,能源效率有所提高,能源弹性系数有所回落。
从国内比较来看,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广东万元GDP能耗从1990年的2.61吨标准煤下降至2005年的1.49吨标准煤(大大低于2.90吨标准煤的全国平均水平),年均节能率为3.67%。
但从国际比较来看,广东还有不小的差距。单位产品能耗方面: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造纸、纺织八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以上,其中火电供电煤耗高11%,吨钢综合能耗高13%,平板玻璃高43%,乙烯综合能耗高13%,水泥综合能耗高31%,棉纱综合耗电高15%。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方面:目前单位建筑面积制冷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据专家分析,广东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标准是现实可行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在达到了节能50%的目标以后仍有约50%的节能潜力。
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的差距表明,节能潜力巨大。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的标准,目前广东省的节能潜力约为3000万吨标准煤。
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广东的表现相对较好。风能开发利用方面:截至2006年底,全省风电装机总容量已达20.7万千瓦、风机345台。在政府的积极支持推动下,风电设备制造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像中山明阳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这一领域就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生物质能方面:常使用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已达23.1万个,年产沼气1.02亿立方米;已建成垃圾发电厂15座,日处理垃圾能力1.1万吨,总装机23.4万千瓦。
太阳能利用方面:珠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太阳能炉具、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组件和太阳能电池单片生产基地,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已达3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兆瓦。
核电装机容量400万千瓦,超过全国总装机容量的一半。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进节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但广东是能耗大省和人口大省,自然资源相对匮乏,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且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加,能源供给压力不断增大,环境污染仍呈扩散趋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矛盾依然突出。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促进广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二、未来广东能源需求与排放情景分析
未来的能源需求与碳排放总量,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与节能减排措施的合力。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估计,到2010年,广东全省城镇化率估计达65%左右,珠三角达80%左右。2020年广东全省常住人口总量将控制在9420万人以内,其中户籍人口控制在8800万人以内。在2036年左右,广东全省人口将达到峰值,此时全省常住人口总量不超过990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控制在9200万人左右,之后全省人口将开始平稳下降。
2020年,预计广东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其中珠三角地区达到1.8万美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此发展目标,预计全省GDP年均增长速度应达到9%左右。其中年均增长,2001-2010年9.8%左右,2011-2020年8.3%左右,2020-2030年6.6%左右。
相关的未来机动车与工业内部各行业的具体能源需求状况,兹不略述。
以不同的排放政策条件为基础,本文设想了未来广东三种可能的能源消耗 与排放情景。
第一种是基准情景,即未来广东将沿照目前的经济模式持续发展,除了一些已经确定下来的政策,不进行重大调整,不采用更多的节能减排措施。
第二种是政策情景,即在针对现状做出较大调整与努力(政策、投资、能源支出等)、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目前已有的节能技术明显普及的条件下,能够实现的节能、可再生能源开发以及相应的低碳排放效果。这要求到2020年,重工业中的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下降,主要高耗能工业的节能达到甚至领先于先进国家水平;基本实现高效、清洁生产;新建建筑普遍达到节能标准;大众消费以低能耗为主;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利用,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热利用、光伏电池、生物质能发电和液化、小水电、垃圾发电,等等;同时作为国内最富裕的省份之一,采用了一定的碳捕获技术。
第三种是低碳情景,即在政策情景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努力,以充分释放低碳排放的潜力。
根据上面不同的三个排放前景,再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诸因素,利用IPAC-AIM模型就可以从中勾勒出现在到2030年广东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的大致情景。其中,三种情景的一次能源需求量见表1-3,COCO2排放量见图1。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东省未来能源需求仍将明显增长。基准情景下一次能源需求量由2005年的1.59亿吨标煤上升到2020年的3,73亿吨标煤和2030年4.85亿吨标煤。其中煤炭仍然是主要的能源,到2030年仍然占到52%左右。
政策情景中的一次能源需求量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别为3.12亿吨标煤和3.8亿吨标煤,其中煤炭所占比例分别为48%和40%,核电上升到8%和11%,风电上升到2%和2.8%。
低碳情境下,如果广东把低碳发展战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的话,能源需求和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和优化。一次能源需求量2020年和2030年分别为3.05亿吨标煤和3.44亿吨标煤,其中煤炭所占比例分别为35%和26%,核电上升到16%和21%,风电上升到2.4%和5.5%。
低碳情景的CO2排放量与政策情景相比,在2020年之后将开始有较大幅度下降。
国家正在实施的“十一五”节能目标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已经使许多技术的研发利用得到鼓励和促进。由于技术效率提高而导致产品单耗下降(工业产品)、单位服务能耗下降(交通、建筑用能等),在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绝大多数的先进节能技术目前已经在市场上出现,但成本仍旧较高。还有一些技术仍在示范阶段,但已经具备市场化大规模利用的前景。政策情景着重考虑这些技术的进一步普遍利用,同时也考虑其成本曲线的变化,即未来成本的下降潜力。因此,低碳发展,并不会对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的成本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技术进步在节能减排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尤其如此。目前已有的技术不仅对节能有很大贡献,而且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技术可以也应该在2020年之前得到完全普及。现在可以利用气候变化作为一个促进因素,寻求更多的资金和国际合作,来加大这些技术的快速普及。
以下关键技术将对节能减排起重要作用:现代可再生能源生产技术(太阳能等);先进核发电系统;燃料电池;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先进清洁煤技术/碳捕获和碳储存技术;先进燃气轮机;非常规的天然气和原油生产技术;合成燃料生产技术;超低能耗和零排放先进交通技术,等等。另外,还要注重推广应用诸如更先进的工业锅炉、窑炉以及保温等增量技术等。但由于缺乏技术研发投资,这些技术在我国大部分开发得还不够。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技术竞争力的增强,其中一些技术有可能在中国得到更多的研发投资。凡事皆有利弊。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能源严重依赖煤炭,但是,这却使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和清洁煤技术有了非常大的市场潜力,而其他发达国家在此技术研发中则面临很大的市场不确定性,因此缺乏动力。这样一来,中国的技术发展在这一领域就存在比较好的机遇,如果中国可以在这些方面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环境和经济效益就可以兼得了。
三、广东应采用的措施和技术
能源与排放情景研究显示,未来广东能源需求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从目前到本世纪中叶,随着广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能源需求量增长明显。如果要实现较低的能源需求和排放,比如达到政策情景的能源需求量,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为此,广东采取的主要对策应包括: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转型,大力遏制或淘汰高耗能产业。这虽然早已提出,但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政府和产业界加深认识。目前广东已经面临经济竞争的问题,应该利用这个机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广东在这方面应着眼于向国际上先进国家(如欧盟)或者发达国家的地区(如美国加州)看齐。
第二,全面持续实施节能政策,将“十一五”的开始的新做法作为一种长期的政策持续下去。
第三,广东经济大大领先于全国,因此可以率先接受实施已经成熟的各项节能政策,如高于国家水平的地区性的节能标准,地区能源税/资源税,等等。
第四,鼓励节能投资,利用广东经济实力较强的优势,以政府公共投资引导民间投资,实现先进的低能耗经济体系。
第五,全面构建基于最先进技术的用能体系,使广东的用能效率在2020年到2030年之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技术领域,广东要优化产业结构,控制高耗能工业发展,减少和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争取在2025年左右使工业的能源技术效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发展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如风力发电、水电要进一步大规模普及,光热发电、光伏发电技术要进行接近商业利用的示范;全面大力发展核电,特别是着重于第三代、第四代先进核电技术;大范围提高公众意识,普及低碳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