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4 17:08: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项目与编写体例
1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在于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个项目完成教学活动。项目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调研、信息搜集、协作、实践等工作,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完成项目工作。
2 教材的项目组成。信息技术作为处理信息的工具,其价值不仅在于工具本身,而是在于利用工具获取、分析、交流协作,最终解决实际工作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教材编写中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协作、交流)为中心,依据“教学大纲”编写7个项目,每个项目又由若干个任务组成。其项目、任务与建议学时安排如下:
3 项目的编写体例。每个项目由首页一预备知识一热身任务一教学项目一拓展任务等5部分组成。首页对整个项目进行概貌描述:预备知识是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或软件界面作简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热身任务注重通过简单任务的操作及设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项目一般分为3-6个任务,任务按难度或过程编排;拓展任务为学而有余的学生提供教学素材。
二、项目的选取
在项目教学中,选取合适的项目是最重要的,教材编写同样如此。我们在教材编写时依据大纲内容、市场需要和学生兴趣三方面的要求,精心选取实用、可操作、对职业生涯有益的项目。
1 项目选取突出地方自然风光、人文特色。在编写时以江西各地最富有特色的人文地理、风景特产为实例,完成单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比如,项目五“江西旅游风光”介绍了江西各地旅游风光。重点介绍了“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红色革命摇篮”井冈山和“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项目二“江西是个好地方”介绍了江西省省情,让学生充分了解江西省;项目三“长江之肺——鄱阳湖”和项目五贯穿着江西人文地理知识的介绍;项目六“景德镇陶瓷作品欣赏”则用多媒体制作小影片。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欣赏到瓷都景德镇漂亮的陶瓷作品。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体验到江西各地的乡土特色,在学习技能过程中享受内容带来的自然、向上的熏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育人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项目选取突出创业就业导向。教学项目的选取要从职业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网络销售是现在创业的新选择,开设淘宝网店具有投入少、上手快、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中职毕业生可以充分学会利用淘宝网创业就业。我们在项目七“Intemet网络应用”中精心设计了“开设淘宝网店”这一项目。项目包括开店前的准备(开通网银,学会拍照修饰),开设淘宝网店(注册淘宝会员,申请淘宝店铺),网店的维护管理(装修网店,用淘宝助理铺货),销售管理(网店交易,联系物流,客户评价),网络咨询等5个任务,全面介绍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淘宝店主。案例真实可信。步骤清晰,易于操作,让学生在“开网店”的过程中体验到创业的激情。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高职;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高职在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却屡见不鲜,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快速融入到社会中,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本文以项目教学模式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出发,讨论了改善电算化专业教学的建议。
1.项目化教学简介
项目化教学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和加拿大教育学家共同提出的。该方法认为,知识是有人们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由学习者主动完成的。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结合岗位的要求将职业技能划分为多个子项目,有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德国将该方法运用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该方法在上世纪末引入到我国的教育中,因为该方案的效果良好,因此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项目化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职业岗位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并将教学任务分为若干的工作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参与整个实践活动,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整个活动,并学习职业中需要使用的技能和知识。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以独立或团队的形式完成特定的任务,教师要分析清楚相关岗位需要的技能,并将这些技能相互联系,设计成模拟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2.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的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类的专业,这一专业不同于工科类专业,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不算容易,实践分为学习第一二年每学期理论教学结束之后的实训课程和第三年进行的综合模拟实训、实习,这一形式构成了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最大的区别在于,会计电算化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对电算会计软件具有熟练的掌握度。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将会计知识理论和会计软件操作技巧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如果将会计理论和会计软件操作技巧相互分离,那么将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国近年来虽然在会计理论结合会计电算化方面做过一些尝试,但是还没有取得较好效果。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课程与市场相脱节
社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目标相对模糊,缺乏专门的针对性,专业发展落后于企业需求。课程体系建设还是以学科知识为主,没有结合企业要求进行教学,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就业市场。
2.2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我国电算化教育模式还相对传统,实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虽然学校配备了专门的时间设施和教师,但是实践内容还较少,实践也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一遇到实践性的问题就会手忙脚乱。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缺乏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环节,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较低,影响了教学效果。
2.3实践性教学内容不全面
我国高职电算化教学还停留在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的阶段,这些实训虽然会模拟实际的电算化场景,将电算化的工作分解到学生手中,但是通常让一个学生对整个企业某一时期内的会计业务都进行处理,从而导致一个学生代替了整个会计部门。这样的实践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方式,但是学生在将来工作中面对具体的岗位却缺乏具体的电算化操作技能。当代企业中的会计岗位越来越细化,对于不同的会计岗位电算化也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高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电算化专业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按照会计岗位的需求对软件进行实操,将实践性教学细分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以必备的岗位能力为支撑点,针对每一支撑点设计教学内容,这样避免了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快了学生适应岗位的速度,使电算化岗位和电算化教学相互衔接[2]。
3.项目化教学下的高职电算化专业实践教育体系
3.1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目标与技能需求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在于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这些任务设计来源与电算化专业的就业要求。建立电算化实践教育体系,首先要明确学生的职业能力目标。本文在对电算化岗位技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高职就业定位于中小企业中的各种会计岗位,对这些岗位的工作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归纳,了解这些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企业为载体构建会计电算化学习情境,让每一情境都可以模拟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并将教学溶于会计岗位中,从而避免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脱节。
3.2构建基于项目导向下的高职电算化教育体系
3.2.1三级体系目标的建立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应该分为课内实训、学期实训、技能考核、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级教学项目,针对每一级教学项目设置二级子项目。如果总账模块在实训中,那么就要以掌握总账管理系统为一个项目,并在此下设立处内、会计主管等岗位,出纳签字、主管签字则为二级项目。出纳要根据系统的凭证进行签字并进行支票控制,并登记相关日记账。这些工作处理的正确性也考核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真的技能。
3.2.2构建知识体系
从三级子项目切入,要掌握每一个项目的支撑点,了解该项目必备的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例如在进行总账模块实践过程中,根据这一模块设置的岗位开始对会计工作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掌握,制单人员要掌握相关财务会计的处理模式,并按照凭证填制要求填制凭证。出纳人员要掌握出纳必须掌握的理论,并根据正确的理论控制好票据和现金、银行存款,对现金、存款进行合理的管控。这些技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O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学习,在小组之间相互点评,并有教师总结,让学生成为理论的主体,激发学生对操作软件的学习兴趣,自发地投入到学习中。
3.3.3构建完善的评价模式
实践性教学的另一重点在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上,新的教学体系要求改变原来单一的评价模式,组成小组组内自我评价、组件相互评价、教师进行审核的评价体系。项目教学的模式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掌握职业能力。会计电算化这一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的考核要求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学生的知识掌握都有涉及。考察学生的能力不能仅仅通过试卷的考核,要进行多维度的评价,构建多指标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考核[3]。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的专业,这就导致其实践性教学不能像理工科那样进行,这在一方面加大了电算化实践教学的难度。我国高职电算化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常见,很多高职院校虽然配备了专业的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按照专业要求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本文针对项目化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论述,希望对我国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葛新旗.项目化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4,04:51-53.
[2]葛新旗.项目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4:64-66.
[3]张秀霞.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12:134-135.
关键词:差异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差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9-2066-02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Computer University Teaching Design Research
ZHANG Xin-lin
(Zhumadi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Zhumadi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Because the students in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learning attitude, the study way, the study style there are always obvious difference, the unity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can’t meet teaching needs. This paper based on difference teaching thought,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who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for teaching content aspects difference teaching design, to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to train the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to solve the question ability of the teaching goal. Through the practice and student feedback to perfect and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ce teaching ideas.
Key words: Difference teaching;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design
1差异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差异教学的内涵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和开展差异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实现学生各自的身心发展目标。
差异教学的特点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于学生”作为教学的一个出发点,立足于有差异的群体,提供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的多元选择,是全班、小组与个别教学的组合。差异教学既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又不消极的适应学生差异,而谋求创造种种条件,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差异教学既看到学生的共性也看到学生的差异,提高所有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的人才。差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关注教如何更好的为学服务。
2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差异教学的意义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地域不同,导致一年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起点水平不同,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学习风格,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差异,从学习者的差异出发,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差异教学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多种学习方式选择,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可以充分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病,使学习者主动学习,促使每个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该文研究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不能实施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3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的教学设计
以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征,基于差异教学思想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差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差异测查、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活动任务设计、评价体系和反馈五个环节,从差异测查开始,反馈/评价环节是贯穿于整个差异教学设计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差异教学的主体,共同完成差异教学。
3.1差异教学内容分析
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该课程越来越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时代的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改革发展,都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我国的新课标也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差异化教学内容设计是依据学生的差异进行设计的,既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要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学内容都是包含在教材中,教师只是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其教学内容很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差异教学内容不仅是根据教材来确定教什么,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对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学习兴趣的不同、学习风格的不同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上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差异化教学内容分析要有一定的层次的,并且其教学内容不是各个孤立的内容,而是一个整体,是循序渐进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决定自己要学的内容,然后按照其程序化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达到差异化的目标。
3.2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计算机基础作为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以便很好的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于计算机基础课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类和应用类两类。在基础类的知识点中,包含一些基本概念,是学习者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的发展史、windowsXP操作系统的知识、多媒体技术、因特网知识等,基础知识部分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了解并掌握。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兴趣、自主选择深入学习内容。在应用类的知识点中,包括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熟练使用,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方面内容。
1)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进行差异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
通过对大一新入校学生的多次测查结果分析,实际上学习群体中的基础知识水平一般都是满足正态分布的。即很大一部分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着一定的预备知识基础和应用能力,而初级水平和高等水平的占很少一部分,并且根据生源地的情况不同,比例也会有轻微的变化。
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大纲要求的第5章应用软件和办公软件部分,课程内容主要是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三部分的内容。根据实际的测查结果,学生的准备水平在这一部分是整体上相当高,却又有特别的弱点,比如Word部分由于高中阶段计算机信息教学的普及情况,这部分知识水平应用水平,在一年级学生中还是比较高的。但是Excel部分和PowerPoint部分,学生中的准备水平却表现的非常不均衡。我们在准备这一章的时候,应当适当减少word部分的基础教学内容,增加此部分的应用内容,减少课堂教学比例,增大竞赛和作品的比例,而Excel和PowerPoint部分要适当增大教学比例,大量增加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
2)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习态度、决定了是否能积极地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差异水平,尽量考虑到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兴趣,展开差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主题,拓展学生的兴趣范围,使得公共课仍能最大程度的照顾个体差异。
3)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由于每个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从实现情况出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设计有效的差异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例如,有喜欢协作学习的,有喜欢独自学习的,有喜欢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有喜欢安静的场所才能集中精力阅读的,有喜欢朗读的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习者不同学习风格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差异化教学设计并不是一味的去适应学生的教学设计,而是为了促使学生的最大发展进行的设计。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不仅仅是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差异,还要有目的的引导。经过笔者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格经常并不只是一个,而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综合,因此我们在依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差异化教学内容设计上,首先依据了学生最主要侧重的学习风格类型进行设计,然后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风格类型,我们要加以引导,可以利用课堂小组学习活动形式,让不同风格类型的学生结组,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风格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自己的多种风格类型的融合都逐渐完善成熟起来。
3.3计算机基础差异教学目标的评价设计
差异教学是以学习者的差异为出发点设计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中从多方面关注学习者差异,测查学习者差异,根据学习者各种差异情况展开多样化教学,因此评价内容也需要多元化、差异化,避免单一的评价形式。由于学习者自身的差异,每个学习者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一致的,所以学习标准的制定自然也不一样。在差异教学设计中,要为每个学习者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每个学习者的评价标准就是学习者在接受差异教学后所要达到的最近目标。计算机基础的差异教学评价设计如下:
1)在学生考试中,向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试卷。
每章节完成教学任务后,首先进行单元考试。以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试卷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应用型题。基础题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部分,提高题部分是给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的,应用型题目是留给有学习能力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了应用实践的学生来完成的。提高试题可以量体裁衣,可以针对学生的准备水平差异化的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对差异教学的活动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对差异教学的活动和任务评价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学习者的准备水平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因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完成有创意的、有应用价值的作品才能得到优秀的分数,而仅仅是技术完善,符合作业要求的只能拿到良的分数。另外,还可以加入个人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的形式。
3)小组竞赛评价。
每章单元学习结束,教师可安排知识竞赛、作业作品展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知识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第7章多媒体技术知识,可以开展多媒体作品大赛,对参赛作品从知识、技能、思想和态度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差异评价,不仅关注了学习者学习,知识与技能、思想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更多地从每个人的不同素质的角度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予以评价,能使学习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展现自己,发展自己的长处。
差异化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差异化学习效果的评价,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态度等多方面多元的情况,通过评价,不断完善差异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得到最大的提高。实现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差异教学设计最大程度的照顾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杨永战.差异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04:112-113.
[2]孔德慧,李敬华,尹宝才.适应学生差异的教学技术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03:79-81.
[3]冷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差异教学与学习资源设计[J].延边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308-311.
[4]周永青.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9:2119.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微课 教学应用
自2011年,微课的概念在国内被首次提出,以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为渠道,在高校很快发展、传播起来。微课这种新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主题突出、内容简短、情景真实,解析深入”等特色,被国内教育界普遍认可。目前,将微课教学模式推进和实施的要点是将微课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创。在国内,胡铁生教授最早提出微课概念,他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评测、教学反思核心和关键、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教育部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中提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能力。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但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只开设一个学期、总学时64学时,上课时不可能将大量时间用于理论教学和操作演示,而学生生源素质日趋下降,多数学生不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前知识准备、课后复习巩固,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将时间短,内容精的微课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教学资源,具有很大的优势。学生课下只需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了解授课内容,大大缩短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操作演示等的时间,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升了教学质量,另外,通过微课形象生动的视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虽然只有短短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强化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使用Windows7操作系统,运用软件进行办公自动化处理。对微课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实践环节,做到教学情景任务化,教学内容碎片化,操作演示要点化。教师还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在学习方法、参与途径、交流与反馈形式等方面提供参考。
2.制作微课。制作微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剖析教学内容,梳理知识点和技能点。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知识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7操作系统的应用、Word文档的排版、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网络的应用等,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微课制作。
二是录制教学过程。微课注重的是简便和实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制作。录制前,需要设置好硬件设施(摄像设备、麦克风等),在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基础上,确定镜头的内容、类型,整个微课录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时间节奏,每个知识点的视频时长控制在5至10分钟。
三是后期编辑制作。在录制完后,可以通过后期制作对微课录制过程中的瑕疵地方进行修改或完善,在微课中通过添加片头、音乐,字幕、动画演示等,整合其他多媒体资源,使微课视觉效果更丰富,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目前,微课的制作方法有:一是对现有的课程视频进行加工处理;二是使用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进行拍摄;三是采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如屏幕录制专家、Camyasia Studio等;四是在录播教室进行录制;五是使用Flash、几何图板、PowerPoint等专用软件制作,并配上讲解画外音。大多数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视频的制作技术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拍摄视频的水平和使用视频制作软件的熟练程度上,如:如何以镜头语言吸引注意、如何进行画面切换等。
4.案例分析。以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中的创建表格为例,将创建表格的方法作为一个微课。第一个镜头对准主讲教师,通过简单介绍快速切入知识点;第二个镜头给出教师的电脑屏幕,屏幕上显示老师的教学内容及样表展示,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说明;第三个镜头就是教师将表格的插入方法进行操作演示,这部分内容是该微课的重点,时间可以稍长一些,让学生掌握各种插入表格的方法;第四个镜头教师总结知识点,针对插入表格方法的重点、难点,设计提问环节,与学生进行互动。微课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入浅出,详略得当,具有针对性地讲解,以取得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微课满足了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微课资源,可以巩固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微课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使教学取得更好效果,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制作微课。制作微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院校;计算机基础;互动模式;任务驱动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遍及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企业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逐步的提高,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已成为各大专院校学生的基本要求。体育院校以培养体育相关领域的专业性人才为目标,但由于各专业及生源地的差异,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解决基础能力的差异、让学生学以致用,掌握快速接受计算机新知识的能力,并将新的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体育相关的领域中。而在现实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与实际需求相偏差的情况。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实际操作能力弱等问题一直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教与学被分离开来。如何引导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体育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中应考虑的课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
计算机技术以知识面广、更新速度快、操作性强为主要特点。针对体育院校学生思维活跃等特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除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外,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着重引导与鼓励学生实践,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快速接受计算机新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基础。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应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展与完善,教学内容应保持动态性原则。针对体育院校不同专业类别及专业的应用性,应对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进行灵活的调整。我院为所有专业学生均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与常用软件。对于体育与非体育专业的专科学生,教学的重点放在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及计算机网络应用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而对于本科学生而言,除了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外,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
在本科各专业中,根据各个专业的特色及今后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在掌握基础的操作技能外,体育经济专业加强了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并开设了网页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等选修课程,以扩充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新闻专业则在基础教学中侧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包括图片、图像、音频的编辑与处理;而体育教育、表演等专业则侧重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及网络的应用。
三、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在这种模式下,一旦学生未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卡在某个问题上,则后续的知识点就难以理解透彻,久而久之学习的兴趣将大大降低,最终导致放弃整个课程的学习。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升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可以使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适时地改变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则能更透彻地掌握及运用所学的知识。
1.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合理的教学方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开课前,可以通过有效的问卷调查互动方法初步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学生的基础能力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次教学。计算机基础操作教学以中层次学生的水平进行讲解,上机练习时,练习难度应适中,并重点关注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逐一为他们进行单个辅导。而对于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安排更有难度的练习,并经常安排他们做演示,提高他们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分层次的教学可以提高整体学习的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2.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知识点穿插到“游戏”中,创造一种愉悦的互动学习氛围,让学生以更轻松的心态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消除理论学习的枯燥性,调动大家积极动手实践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3.提问设计优化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提问导入教学的知识点,而提问也是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师生之间的提问互动交流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备课阶段,教师根据课程的要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提问的内容。而提问应围绕教学内容而逐步延伸,包括任务驱动方面的思考、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知识点延伸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主动地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同样要主动地表达对新知识点的观点及意见,从问题中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及需求情况,从而进一步调整课程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创造性的发挥。
4.交互式教学的运用
限定计算机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交互式教学,在教学效率上远高于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作为演示设备,教室电子教室系统为交互式教学提供了便利,电子点名、屏幕共享、远程操作、学生演示、练习的分发与上传,都能在教学过程中轻松实现。而校园网的计算机资源共享、教学视频的,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
四、完善的考核方法
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常规的笔试考试对检验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笔试考试,不仅能更有效地检验学生实际的应用能力,还能减少笔试考试烦琐的步骤。建议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全部机器阅卷,题库题量大,不容易抄袭,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性。除此之外,平时成绩应占一定的权重,包括课程的出勤情况、课堂练习及课堂提问情况,这样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初中计算机教学;影响;创新发展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其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以及学习观念的养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初中计算机教学不仅是学生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未来初中生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虽然当前初中生计算机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仍然与社会信息化发展、教育相关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开展研讨,不断对初中计算机教学进行优化与创新,以有效提升教学成效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教育信息化给初中计算机教学带来的主要影响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正在逐步完善
现阶段,国内大多数中学都建立了计算机基础部,专门用来管理校内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工作,并且都配备了专门的教学机房。还有部分学校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还采购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甚至还为教学专门设计和购买了相应的教学软件,这样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服务终端来实现对学生电脑的控制,然后采用远程教学、示范操作等教学方式,有效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新颖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营造出较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图文、视频、表格等元素的加入,让计算机课堂教学变的更加形象、直观,这对于提升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习成绩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正在快速推广
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其指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网络资源为背景,以学生教学为中心,通过科学设置教学任务并良好落实,来实现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推广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获取想要的信息资源,然后去设计与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而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获得计算机基础知识,从而完成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逐渐广泛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计算机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都比较零散,而学生及家长对计算机学习也不够重视,甚至有部分学校为增加主要学科的学习时间,还会挤压计算机课程的课时,最终计算机教学水平及成效都比较低。为了弥补这种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教研人员专门为此研发了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该教学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而学生也可以自行下载共享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还可以与同学之间进行知识上的沟通与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学习资料、感悟心得等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去查阅。网络平台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教师与家长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督促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所以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科学创设教学任务,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
在初中教育中,计算机教学仍然属于公共教学,学校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提不上去。但随着国内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如何有效落实计算机教学便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为此,计算机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的背景,通过科学设置教学任务,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和成就感。比如说,为了让学习了解并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如奥运会、G20峰会等)来设计一款宣传海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为每组成员均匀的分配任务,然后鼓励学生到网上查资料、找方法;最后,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点评,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鼓励发挥不好的小组或学生个人,并最终亲自为学生演示一遍宣传海报的制作方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二)积极建设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网络交流平台众多,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创设教学交流平台。比如说,教师可以建立班级QQ讨论群、微信交流群、教学资源共享库以及精品课程分享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围绕某个主题组织班级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也可以围绕课程内容,让学生去上网自主搜集素材,去做一个精品课件,同时让学生在上课之前相互探讨课件的内容,然后教师观看学生的课件展示并给出中肯的评价,在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中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班级讨论群、邮件、微信交流群等网络平台分享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成果,也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
此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学校和教师应当确保网络交流平台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持续性,学校应安排教师进行值班,确保始终有教师在网络交流平台上与学生互动,不能因一时兴起或者头脑一热建立交流平台,然后置之不理,必须确保其在帮助学生学习方面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其对于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社会行为影响越来越大。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着未来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并且这种信息化教育模式还是当代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一种必然。初中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积极去学习和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而学校也应当积极进行教学优化和创新,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丰富教学信息化资源,同时做好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培训工作,从而为提升初中计算机教学水平、教学信息化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初中计算机教学对教育信息化以及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认真分析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教学条件及学生的具体状况,有效采取科学创设教学任务、积极建设网络交流平台以及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等措施,全面提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争取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景成.浅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初中计算机教学模式[J].新课程学习(下),2015(02).
[2]马选宝,崔兰超.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6(16).
[3]冉高雁.刍议中学计算机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J].中华少年,2016(26).
因此,形成一套为非计算机专业服务的、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已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一、什么是“以专业应用为导向”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涵义体现在2个层次:一是同一门课程面向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如何体现与专业应用结合的特点;二是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有何不同,如何体现专业需求特点。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处于知识普及型向服务专业应用型的转型时期,多数高校沿用多年的以“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为基本框架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在知识分层和专业分类教学方面体现专业应用需求的导向不够明确。
二、“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具体实践方案
1. 服务于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调研,我们提出构建服务于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体现知识分层设计的“知识普及课程群”(第一学期)和体现按专业分类的“专业应用课程群”(第二学期)两大模块。
(1) 知识普及课程群教学模块设计。面向所有专业的知识普及课程群,采取“分层次+模块化教学内容”的“1+X”改革方案。入学时对新生进行计算机能力考核,然后按计算机基础能力进行组班,再根据专业班级,设置公共基础模块以及与专业需求对接的专业需求模块教学内容。知识普及课程群教学模块设计如表1所示。
(2) 专业应用课程群教学模块设计。以专业应用为导向,整合专业应用类课程群的知识模块,按照专业应用需求,选择与专业对接的“模块化”课程进行教学。专业应用课程群教学模块设计如表2所示。
2. “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教学方法设计
各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结构进行阶段模块化设计。课程教学以综合案例为主线,将综合案例分解为与相应知识模块相配套的实训项目,形成能力递增驱动的“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的教学方法。(1) 知识普及课程群案例式教学设计。下面以新闻专业为例,说明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知识普及课程群”的案例式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需求模块(音频处理软件Cooffidit、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剪辑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Publisher)。综合教学案例:电子出版物设计与制作。教学目标:“电子出版物设计与制作”是集多媒体素材(图像、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的采集、处理、集成为一体的综合案例,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音频处理软件CoolEdit、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剪辑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Publisher的常用技能。案例在注重解决常用技术性问题的同时,更多地注重多媒体集成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及制作能力。
教学主线:如图1、表3所示。
(2) 专业应用课程群案例式教学设计。下面分别以工商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说明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专业应用课程群”中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和专业应用软件课程的案例式教学设计。
示例1:工商管理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案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模块: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语言。综合教学案例: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用户为本”的设计能力和逻辑思维等能力。
教学主线:以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软件项目开发为实践教学主线。按“功能描述、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前端操作界面的设计”的项目开发流程,将“数据库基础知识一数据库设计方法一数据库操作命令一面向对象设计”知识点分解到实践各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学习结束后掌握一个完整的小型数据库管理应用软件设计。VFP语言课程以能力递增驱动的教学设计思路如图2、表4所示。
示例2:电子商务专业专业应用软件课程案例教学
课程教学模块:网站设计软件。综合教学案例:电子商务网站整站建设。教学目标:了解建设一个电子商务实用网站建设的完整流程,掌握网站设计软件在专业领域应用的基本技能。
计算机基础学习的内容不是很难,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虽然计算机应用已较为普及,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还是受到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的兴趣都集中在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娱乐方面,对于Word、Excel等软件的应用毫无兴趣,即使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也会偷着摸着干自己喜欢的事,将老师的教学搁置一边。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参与的现状,教学改革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和启发学生进入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应用方面。首先,在教学课堂教学上应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及应用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阐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其专业课联系,使学生明白计算机基础课学习的重要性,使其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其次,注重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知识的应用途径与应用方法,采用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再次,注重教学的温故知新,利用学生熟悉的、已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学就有用”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系统的知识框架,将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联系利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第四,结合学生对上网的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兴趣引导学生逐渐的进入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重视医学专业的渗透
在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明确计算机教学目的,突出计算机教学的专业参与性,多与学生交流本专业的知识,探讨计算机知识在医学专业中的应用。目的性明确,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使其学习更有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教学的方向,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更好的发挥了师生在教学中的配合效果。其次,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医学专业计算机的应用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的、正确的应用到专业实践中。例如,Excel表格软件的应用类型特别多,除制表外,还可以进行求和、统计、筛选等等操作,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于医学院学生的专业有侧重点的讲授Excel表格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很有帮助。再次,医学院计算机基础课为公共课,各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应用是有所差异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也应区别对待。例如,临床专业学生应侧重点讲授常用软件的应用和实践练习,生物医学应引导学生注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开发等,总之,因材施教,顺应专业需求才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硬道理。
三、注重教学的创新性
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应具有适用性、创新性。第一,注重创新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实际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和启发学生将学习与实践结合、将知识的理解与知识的应用结合。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计算机教学,不能只将它当成传统的“黑板”来用,要充分发挥其图、文、声、像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课件新颖、别致,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第二,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当前,还有许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的都是XP系统,可是Win7系统崛起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教学中,除了结合教学设计教好XP系统外,应适当的给学生扩充知识,使学生能对当前流行的一些系统有所了解。此外,应注重软件应用教学的拓展和深化,提高学生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学习了Office2003,当遇到Office2011、OfficeWord怎么办,一样要能用、要会用,在教学中注重知识框架的建立,使学生能够通过一种软件的学习进而掌握其他版本软件的应用。第三,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例如,将分组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结合起来,以组为单位提高学生对教学任务的分析能力、完成能力。又如,问题教学法与实践教学法的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认知能力。总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拓宽计算机教学的角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