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文化建设的途径

文化建设的途径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5 17:13: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文化建设的途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1篇

关键词:会计 文化 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59-02

哲学认为,动机与效果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说良好的动机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途径”。探索会计文化建设途径,对于实现会计文化建设上的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具有决定性意义。满足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主体型,其所承载的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亦即直接用以满足会计文化发展变化的条件要求;另一种类型为载体型,其所承载的是会计文化建设的手段和保障,亦即间接用以满足会计文化发展变化的条件要求。

探索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应该充分考虑会计文化建设条件要求的类型特征,科学整合两种分别负有不同使命特征的途径资源,使所采取的会计文化建设措施,既有充实和明确的内容及目标指向,又有具体和完备的手段及保障体现。

一、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主体型特征,以直接的措施作用于会计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变化

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会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开展工作,直接满足于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

1.要坚持以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会计物质文化包括办公、交通、通信、后勤等设施,是会计文化的物质形态。马克思曾说: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生产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会计物质是会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由此决定了会计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加强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一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建设较为完善的会计基础设施,为优质、高效地开展会计工作提供物质保证;二是要努力提升会计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的拥有程度,不断提高会计的现代化水平;三是要时刻关注会计人员的生活状况和工作条件,安排好会计人员应有的福利待遇和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

2.要坚持以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会计制度文化是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中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法律意识的总和。从社会学制度理论关于制度对于事物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规范性,稳定性等属性特征,可以看出会计制度文化在整个会计文化建设中的保障性作用。加强会计制度文化建设,要求我们要在不断完善会计制度体系和增强会计组织、会计人员的规范意识的基础上,把会计制度同党和国家依法治国基本国策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会计制度在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方面所具有的强化性作用,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面所具有的建设性作用。

3.要坚持以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为主导。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组织中的会计人员所共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活动,包括会计价值观、会计伦理、会计道德、会计风气、会计思维等,是会计文化中起主导性作用且相对稳定的内核。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以会计价值观为核心的方针,具体做到:用政治理论教育人,促进会计人员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用明确的目标感召人,引导会计人员把本职工作与远大理想有机地联系起来;用反面的例子警示人,增强会计人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用健康的情趣熏陶人,培养会计人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品位;用模范的作用带领人,以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引导群众的良好行为。

二、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载体型特征,以间接的手段作用于会计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变化

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载体型特征,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构建会计文化建设的中间环节开展工作,间接地满足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

1.要努力提升知识水平。知识不仅是文化的结晶、代名词,而且是文化的载体,始终是与文化溶为一体的。知识融汇在物质文化中,体现出来的是民族的智慧;知识融汇在制度文化中,体现的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知识融汇在精神文化中,体现的是社会道德和风尚。就会计文化建设而言,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会计文化兴衰的基本因素。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知识水平的提升。

提升知识水平,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要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要充分认识正确的会计价值观,具备科学的会计思维方式,培养高尚的会计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会计精神状态,只有在学习中才能得到;要充分认识人生有限,知识无涯,追求知识是永无穷尽的,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应成为每个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

提升知识水平,对于会计组织而言,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要积极借鉴特,罗伯特・哈钦斯的“学习化社会”、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等国际现论观点,加强学习型会计建设,使整个会计组织置身于强烈的学习气氛空间中。总之,要通过不断丰富学习内容、不断拓宽渠道、不断完善学习机制,努力学习政治理识、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知识等,从而提高会计组织的整体素质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会计文化建设。

2.要积极营造浓重的氛围。宇宙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和条件下发展的,会计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适合会计文化的环境和条件。

(1)要提高全员文化自觉,积极打造人人参与的局面。要引导全体会计人员充分认识会计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认真分析会计核算客体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进而使会计人员清楚地看到,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会计核算客体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会计主体所面临形势的必然要求,从而高度自觉地置身于会计文化建设之中。

(2)要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打造齐抓共管的局面。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会计文化建设,健全会计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运行协调体系,制定会计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案,实行严格的会计文化建设工作检查考核制度,切实将会计文化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和贯穿会计工作始终,做到上下齐管,左右联动。

(3)要搭建工作平台,积极打造相融共进的局面。会计文化是与会计相生相长的,因此,会计文化建设就必须与会计各项工作相伴而行。要把会计文化建设同会计业务工作、会计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党务党建工作、工青妇团工作等相结合,不断拓展平台,为会计文化建设插上凭风借力的翅膀。

(4)要拓宽宣传渠道,积极打造社会关注支持的局面。要通过会计工作上的各种会议、各种活动,向党委和政府请示汇报工作的各种机会,提交会计信息、会计报告等各种方式,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广泛深入地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步骤,以取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社会各界的良好回应,取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云.浅谈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财会通讯,2009(6)

2.郭杭.论会计国际化与我国的会计文化建设.会计之友,2008(8)

第2篇

摘 要 职工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的有效载体,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它对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职工体面劳动,以及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扎实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素质。实践证明,将提升职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素质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就能更大限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智慧凝聚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建功立业上来。

关键词 职工文化建设 建设本领 发展规律 建设平台 建设途径

职工文化是弘扬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职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扎实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素质。职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群体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够有效陶冶职工情操、营造先进文化氛围、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提升职工精神文化素质。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职业技能素质,关系到增强企业竞争力,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更好地推动企业安全、科学、持续、健康、和谐、稳定发展,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职工文化发展规律

职工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建设职工文化,需要把握四条基本原则:一要坚持职工文化的价值观、信条和目标。职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劳动神圣、工人伟大、创造光荣、知识崇高、健康工作、幸福生活、维护权益;职工文化的信条是生命为本、信守道德、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建功立业、追求卓越;职工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提升职工道德、提高职工素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些都是职工文化建设中必须坚守的,它是职工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二要坚持以职工为本、满足职工文化需求。三要坚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适应。四要坚持长期不懈做好创建创新工作。

二、提高职工文化建设本领

当前,职工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令人失信的因素。一是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轻视职工文化建设。二是发展不平衡。职工文化建设在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非公企业的发展是好、中、差。三是职工文化活动少,缺乏创新,不能满足职工需求。四是职工文化建设缺少人才、经费和品牌。各地开展的职工文化活动在本市、本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已经形成特色和品牌的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职工文化的自主性,更需要培养高度的职工文化自信和高强的职工文化建设本领。因此,一要引导职工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二要让职工文化融入职工身心。三要把职工文化纳入企业文化战略总体规划中。此外,还要鼓励反映职工生产生活、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的文艺作品创作,引导文化工作者更多更好地创作、生产,传播积极、健康、向上,展现时代风采、反映职工精神面貌、为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

三、搭建职工文化建设平台

正确的职工文化建设思路和坚实的职工文化建设基础是职工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要精心搭建好“四个平台”:

一要以加强职工文化思想道德建设为基本点,着力搭建好职工价值观念传播的讲台。职工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提炼出符合职工切身利益,符合职工合理诉求、符合人情人性人心、有社会现实基础,企业和职工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教育、宣讲、培训等方式向职工灌输,让其融进职工的血液,成为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共同信念和自觉行动。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建设好宣传职工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讲台,大力开展形势政策、国情国防、传统改革、法律法规等教育,努力在全体职工中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二要以加强职工文化技能水平提高为关键点,着力建设好职工技术技能比武的擂台。职工技术技能的提高是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不断地提高职工的技能,才能为企业品质和竞争力的增强奠定基础。所以,企业职工技术技能比武的擂台不仅要大建特建,而且要经常比武,让其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掀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潮服务,引导职工以坚定的信念和高超的技术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中。

三要以加强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搭建好职工文体活动开展的平台。文体活动阵地是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职工文化是思想行为的沉淀,需要具体载体推动其在职工中生根开花,而文体娱乐活动是职工文化普及的最好载体。要通过建设职工书屋、职工教育基地等职工文体活动场所和组织各类文艺、体育比赛等,为职工文体娱乐比赛活动搭建平台,营造浓厚氛围,引导职工积极参与文化体育活动,实现强身健体、凝聚人心的目的。

四要以职工文化人才队伍培养为立足点,着力搭建好职工文化骨干成才的舞台。职工文化人才是推动职工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思想,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工会系统掌握先进思想和知识、具有一定影响力、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文化人才,为他们脱颖而出搭建广阔舞台,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职工文化创作、文艺演出、文艺宣传、体育活动建设的领军人物,形成专兼结合的多层次职工文化建设人才队伍。

四、拓展职工文化建设途径

1.职工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素质。职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群体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作用,要利用报纸、内部网络媒体、展板巡展等形式,加强劳模先进事迹的宣传,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引导广大职工把他们的智慧凝聚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建功立业上来。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职工思想道德境界,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2.职工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队伍的职业技能素质。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职工培训、职工技能竞赛、职工自主管理、职工自学成才和“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加快培养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引导职工学在岗位、练在岗位、奉献在岗位、成才在岗位,推动职工队伍知识化、技能化进程。如上海石化把“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推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按照“需、练、赛”紧密结合的竞赛要求,逐步形成了“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四位一体的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格局,已经成为企业加速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第3篇

2.认识企业文化

2.1内涵:所谓的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企业价值观与理念,同时是这些理念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和员工行为及企业对外形象等方面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体现的是企业精神及其核心价值观。

2.2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1)塑造企业形象:所谓的企业形象,指的是获得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也可以说是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声誉,具体包括企业领导形象和员工形象等。企业形象的建立是企业服务质量、人员素质、公共关系在社会心目中所形成的总印象。(2)提炼企业精神:任何一个民族、团体及其个体均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其生存及发展的动力。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在其长期生产活动及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心理定势及价值取向,具体体现在企业的信念、理想、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反映在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当中。(3)树立企业风格:具体包括企业管理观念、手段和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等等,企业管理风格需经过长期的培养方能形成,所以,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发动企业职工讨论并确定管理内容,然后通过宣传,关键需要企业领导带头模范作用,一步一步树立起来。

3.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分析

3.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可以将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引导至企业的总体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成为职工的共同信念,使企业成员认识到企业的兴衰与个人行为息息相关,为了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而奋勇拼搏、同心协力,因此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强企业干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3.2约束功能:企业文化管理可以发挥其无形的约束力,使企业员工牢记公司目标,明确自身责任,规范并控制者企业员工行为,从而在社会上塑造良好形象。

3.3辐射功能:当企业文化形成固有模式并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自然而然地对社会产生影响。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对一些管理效益较好的企业进行评优及表彰,引导其他企业向其学习,从而促使企业优秀文化更好地向其他企业辐射。

3.4调适功能: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发挥出良好的环境及氛围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心理调适。企业文化可以有效促使企业职工心理顺应企业经营需要;其次是人际调适。企业文化能够调适企业内部的个人关系和群体关系;第三是环境调适。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环境,实现企业职工的精神愉快,减少疲乏感;最后是氛围调适。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如文体活动等),可以有效促进职工之间交流感情、增进友谊。

4.当前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严重:很多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相对狭隘,仅将其视为一些文娱及体育活动,单纯地认为将企业的文体活动搞好了,企业文化也就自然提上去了。在实际工作中仅为了装扮门面,热衷于表面文章,常常提几个口号,贴几条标语,写曲厂歌,定个标志或统一企业服装,认为这样就已完成企业文化建设。

4.2对建设企业文化的认识不足:建设企业文化虽已得到大多数企业的认可,不过有相当一批企业的管理理念仍未转变过来,没有认识到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建设企业文化难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在工作实践中,仅重视技术等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大部分处于简单的自然状态。

4.3企业文化随意性过强:诸多企业开展的文化建设工作随意性较强,缺乏完备的策划方案及长远规划,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看待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并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日常管理活动当中,功利性太强,急于求成。

4.4不注重员工的参与度:文化建设中很多企业忽视员工的参与度,某些企业简单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主导者,员工只需被动地服从,致使员工不能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文化推广的阻力与障碍,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不利于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4.5企业文化普遍缺乏个性: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诸多企业缺乏对其发展历史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提炼,仅是简单照搬某些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致使企业文化缺乏特有的文化色彩,难以体现出本企业的价值取向及管理风格,不能在企业员工心中引起共鸣。

5.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5.1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理论指导,即需用哲学、管理学和营销学等相关理论,科学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首先,可以规定企业的价值取向;其次,可以明确企业行动目标;最后,有助于建立先进的企业规章制度,与时俱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5.2企业领导者需提高认识: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该积极带头学习企业文化,并要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内涵,对企业发展需要有一个长远的战略思考,同时需亲自参与文化理念提炼,提出个性化观点,突出前瞻性的管理意识,并通过人格魅力及管理艺术,促进职工发挥其最大潜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3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创新作为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同时也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不能停滞。将创新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着力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促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这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

第4篇

一、会计文化的概念和功能

(一)会计文化的概念

首先,会计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都具有社会性;其次,会计作为一种监控、管理、调和手段,它反映了一种社会组织能力;再次,会计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与政治、经济、技术、环境、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会计文化首先应该是一种社会文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会计文化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会计活动为载体的文化体系;(2)会计文化是一个多层面、多元化的文化体系;(3)会计文化是一个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伦理学、自然学、历史学、美学、哲学、管理学、文学、行为学等相融合的边缘文化体系;(4)会计文化是具有历史性、综合性、规范性、国际性、差异性、多样性的社会组织文化体系;(5)会计文化是在会计行业中所形成的一种行业管理手段。

(二)会计文化的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

会计文化能对会计人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直接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心理、性格、行为起导向作用,使之融会于会计整体的行为之中。这是由于会计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制度性、物质性、精神性导向),会计文化会通过积极、明确的导向,把明确的会计目标、强烈的集体意识、合理的会计行为、鲜明的社会责任、可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诸因素渗透到会计管理的全过程,使之更完善、合理、有效。如果会计人员的价值和行为取向与会计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会计文化会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纠正并将其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良好的会计文化使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中无形的接受共同的会计价值观念的引导,并自觉地把这种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目标追求,脚踏实地的为实现这个共同价值观而努力。

2.约束功能

所谓会计文化的约束功能是指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以有形和无形的方式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心理、行为、价值观念等所体现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会计文化的约束功能包括有形的“硬约束”和无形的“软约束”两种,会计物质文化限制了会计人员的活动,而使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会计制度文化以会计法律、法规章程的形式对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起到了约束作用。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制度文化对会计人员的约束是刚性的、直接的且具有外部性的,是一种有形的“硬约束”。特别是会计制度文化,它的约束功能通过制定各种约束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而起作用,它运用刚性的制裁手段,强制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而使其符合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了会计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会计活动能够有效的进行,不仅依靠纪律、各项规章制度及生产工具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还通过一种“软约束”体现出来。会计精神文化就是通过共同的价值观、会计精神以及会计职业道德、义务感、责任感、归属感等无形的因素对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在行动上和思想上产生制约,这种约束是柔性的、间接的并且只有内化到会计人员的思想和价值中才会发挥作用。这种约束是除了物质式和制度式“硬约束”之外的一种无形的“软约束”。会计精神文化的这种约束弥补了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制度文化约束所存在的缺陷,只有“硬约束”和“软约束”两者相结合才共同构成了会计文化的约束机制。会计文化的“软约束”力更有利于会计人员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使会计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一致。

3.凝聚功能

会计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会计文化通过会计人员之共同价值观,增强会计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会计人员与会计组织之间的融洽关系,使会计组织内部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劲合力量,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激发会计人员努力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整个会计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会计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对会计人员行为的凝聚力。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活动中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其行为势必与会计组织与环境存在着相互影响。由于会计文化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取向,在引导会计人员行为的过程中会将所有会计人员的行为聚合在共同的会计行为取向上,从而将会计人员的行为团结一致。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思想的凝聚力。会计人员的行为只是一个表象,实质上支配会计人员行为的是会计人员的思想。会计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在思想层面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共同价值观是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凝聚在会计文化所倡导的共同价值观中,使会计人员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把分散的个体力量凝结为一个整体的力量,促进会计组织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会计文化有效地将会计行为和会计思想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动了会计组织发挥其最大的整体效应。

(三)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

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因而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就会呈现一个多层次目标、分阶段目标的阶段。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包括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陈兴述(1994)认为“中国会计文化的目标模式应是:以我国传统会计文化为根基,以时代精神和现代会计价值观念为核心,兼容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和外来文化之精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会计现代化要求的开放性会计文化体系。笔者认为,会计文化建设总目标是会计文化建设目标的最高层次,它是以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兼容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之精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会计文化体系。通过营造一种奋发向上、团结合作、亲密和睦的文化氛围,使会计人员在会计组织中提升个人职业能力和道德素质,得到归属感、自豪感,实现自身的价值,最终实现会计人员的全面发展。

会计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具体化,也是会计文化构成要素的目标,即会计物质文化建设目标、会计制度文化建设目标、会计精神文化建设目标。会计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通过物质层面的会计文化建设,引进先进的会计工作手段、会计工具、会计技术,营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为会计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会计制度文化建设目标就是通过制度层面的会计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规章制度体系,建立内部的稽核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通过强化对会计行为的约束,促进对会计行为的激励,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塑造良好的会计形象。会计精神文化建设目标就是通过精神层面的会计文化建设,培育一种以诚信为核心,客观公正,积极进取的会计价值观、会计精神、会计心理,营造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团结、进取、勤政、务实的会计人文环境,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引导和规范会计人员的群体行为,增强会计组织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向心力。

二、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会计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会计的发展也需要和谐的环境。和谐会计环境是指会计的发展处于一种民主法治、公平、诚信、充满活力、健康有序的环境,和谐会计环境的营造离不开会计文化的建设。因为和谐会计文化环境的标准是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三者之间互为促进,同周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自然环境、技术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能够和谐共存。

会计文化在会计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会计文化的变迁。建设“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是推进我国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它立足于对人的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会计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实现会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会计人员价值观的不同,社会上才会出现屡禁不止的会计舞弊,而且涉及的经济数据也越来越大,会计文化建设可以加强会计人员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经济安全,减少经济犯罪,促进社会环境的和谐。

(二)会计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了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悠久,人类文化长河是由众多的分支文化组成的。而会计文化就是文化发展的结果,它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若将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会计文化就是树枝。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会计文化建设必须融入民族传统文化中去,会计文化同其他分支文化和谐共处才能更好的丰富文化内容。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西方的民主政治文化、法制文化、市场竞争文化、科技文化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因而,会计文化建设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使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形成多元文化相辅相成的互补结构。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与此相伴随的是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碰撞,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会计文化的建设,是体现法治、公平、诚信、有序的总体要求,是面向时代、立足现实,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先进文化相承接,与构建社会先进文化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体现了时展的进步潮流。我国会计文化建设要朝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但却不能失其民族个性与特色。在提倡将传统优秀文化与渗透高科技、现代管理艺术的西方文化有机结合成一种“完全”文化的同时,要保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丰富文化的内容。

(三)会计文化建设能够为防范会计风险提供支撑

会计制度文化规范了会计人员,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如何做”。制度文化越详细,会计人员的行为越标准。监督制度在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会计法》中规定了职责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法律基本要求。企业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防范监督作用,防范差错与舞弊,提高审计效果,可以说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制度文化的建设是防范会计风险必不可少的内容。会计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会计工具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己成功地引入到会计领域,形成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从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会计数据的安全问题。在当今社会,“无纸化”办公还没有完全取代“手工”办公,一些重要的会计资料,比如会计报表,企业战略等资料都涉及到公司的商业机密。因而,对会计工具、会计资料的限制使用是防范会计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会计精神文化的基础是会计诚信。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往往最先从会计信用关系中体现出来。不管是美国爆发的信用危机,还是中国爆发的失信事件,大多数都牵涉到会计失信。社会各界对会计失信的谴责此起彼伏,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己经成为一颗“毒瘤”,严重危害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从会计思想、会计精神入手,从会计人员的内心出发,解决会计人员思想的不稳定。

会计文化建设中不论是对会计物质文化的建设、会计制度文化的建设,还是会计精神文化的建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风险进行防范,其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加强会计文化建设,不仅是丰富会计人员精神生活、提升会计人员思想境界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防范会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四)会计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会计可持续发展

构建会计文化的最终目标提高会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会计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引起了会计人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等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又涉及到会计的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各方面。会计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改变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这要求会计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要与会计管理的要求相适应。同时,会计文化是同其一定的文明程度相联系、相适应的,会计人员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的同时也是为会计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会计工作是所有会计人员共同生存和共同发展的平台,是一个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大家庭,会计人员在做好会计工作的同时,自身素质也会得到提高,这也是会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会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就是会计文化变迁、会计文化冲突的过程,是寻求先进、文明的会计文化的过程,是发现自身会计问题、解决自身会计问题的过程。会计文化建设,是高层次科学管理模式的再造,它使各项管理更具人性化、科学化,促进了会计管理由“硬管理”到“软管理”,由“控制式管理”到“支持式管理”,由“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转变。因此,要强化会计文化对会计的积极影响,促进会计改革与发展以适应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需要。

(五)会计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会计信息披露是解决会计信息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举措,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来源于直接参与人,这种真实性需要会计人员有能力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及加工,同时也需要会计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披露。会计文化通过实践、会计手段的丰富、会计物质资料创新,从而提高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胜任能力,通过责任感、使命感的加强,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可以说,会计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会计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能间接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具体来说,会计文化包括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会计物质文化的重点在于会计工具的改进,比如电子计算机的引入,形成了会计电算化。会计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及准确,这也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前提。会计制度文化侧重于会计行为规范,它规定了会计人员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质,这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环节。会计精神文化则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当会计人员的价值理念、价值系统与会计的环境相适应时,会计人员就能够做出符合会计需要的行为。同时,会计文化将会计的目标、社会责任内化为会计人员的会计精神、会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并规范为会计行为准则,它将会计的管理与控制深入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形成“内控”机制,以“软约束”的方式来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三、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

由上述论述可知,会计文化建设无论对一个企业,还是国家来讲,都具有具体的作用,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是当前会计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设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设是会计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会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会计工作的深入,会计基础工作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需要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因此,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等问题需要做出全面规范,一方面为各基层单位和广大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提出要求,加强会计基础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努力方向,以此推动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另一方面,为管理部门管理会计基础工作、监督和检查会计基础工作情况提供政策依据和考核标准,督促各单位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基础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的影响。

(二)加强会计机构的建设

会计机构建设的内容除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规定以外,还包括了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会计工作的领导体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等。通过会计机构建设,可以在会计工作环境和内部分工方面对强化会计职能起到促进作用。会计机构建设是会计工作规范建设的实施机构,它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起到了监督作用,是会计人员自律的约束机构。会计机构一方面执行了组织的规定,另一方面为了使其他部门执行会计相关制度,就需要会计机构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宣传。在组织中,会计机构以事后核算反映企业全部经济活动,重视以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核算工作,为所有者和债权人提供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会计机构建设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确立会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它是会计制度执行的制约机构。

(三)提高会计制度的执行力

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对制度进行规定,但重要的是会计制度的执行力问题。会计准则的建设关键在于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说,准则的实施比准则的制定更有难度。制度再完善,没有执行力也是枉然。Becker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中指出,当预期效用超过时间和其他资源用于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效用时,一个人才会去犯罪。在会计行业里,很多人都存在着寻租的可能。会计监督一旦弱化,会计寻租行为的成本就会降低,收益空间就会增加,会计人员就会在利益的驱动下背离会计目标,把信息失真的成本转嫁给社会,使资源配置发生偏差。因而,要提高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就必须建设高效的会计监管,在会计人员内部形成自律的机制,消除道德风险,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只有行政、民事、刑事三者有效的结合才能提高会计人员的违法违规成本。同时,为了促使会计制度执行力的提高,可以实行“问责制”,建立责任中心,明确责任中心的范围、考核、评价、控制。

(四)加强会计法制的建设

会计法制建设涉及了会计法制建设的机构及内容,同时也决定了会计法制的效力。会计法制建设目的是为会计制度文化提供法律保障,它是一定阶段调整会计工作关系的法律规范文件和制度统一体。没有法律的保证,容易造成会计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备,账目不清,核算不实的混乱现象。会计法制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相互制约的完整体系,它的制定涵盖了工业、农业、商业、合同法、财政法、经济法、审计法等。会计法律建设与其他的法律建设有着相互的联系,在法律制定的同时要考虑其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不能只考虑本部门的情况,各行业之间要有衔接,而不矛盾。

四、总结

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分支,其在本质上属于文化的范畴。通过对会计文化建设的分析,了解了会计文化建设的现状,对会计文化建设进行了反思,希望能为我国会计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作者单位:

第5篇

一、教室环境的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要让教室成为中职育人的最佳场所。

除了注重教育卫生和班训上墙的做法之外,我们很重视开发班级黑板报。

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再普通不过了,但它也是我们班级自己的田地,我们应该用心经营它,让它产出我们班级的优质“土特产”,让它成为全班同学的一个精神乐园。

1.提供了交流学习、自我反思的平台

比如:我们让负责卫生值日的同学写写值日劳动的意义和工作的责任感;让学习优异者写写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它对学习成绩的重要性;让学习后进生写写自己的理想和学习上的缺陷和困难;让违反校纪的同学写写检讨和反思。当我们打开思路,就发现原来这块黑板报成了班级状况的写真与同学们思想和精神的浓缩。

2.鼓励集体参与,促进了班级团结

黑板报是班级所有人的,黑板报从整体设计到文章的选择,不是一个人能全部完成的,它要靠多个人的合作。需要会写字的同学,会绘画的同学,会设计的同学,还有会写文章的同学等。既充分发挥了班上特长生的优点,又把一期黑板报办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更使学生们的合作见成效。学生们在分享成功时,更加团结,更有积极进取精神。

3.激励积极进取,形成了良好班风

在办黑板报时,我们可以专门开辟一个“表扬与批评”专栏,鼓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继续努力,批评表现较差的学生,让他们痛改前非。例如,我们班就定期在黑板报上刊登出获得“学习标兵”、“班级之最”荣誉的同学名单,以及一些表现转好的下期候选人名单,从实践情况来看,这种做法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激励作用。被填在表扬栏的学生会感到自豪,他们因此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候选栏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自信心增强,进步越来越大。

二、主题班会建设

充分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是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最有效的途径,经过实践,效果较为显著。

每周学校都安排有一节班会课,如何让班会课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就要班主任提前备好课,根据学校和班级情况,定出班会的主题,组织全班学生召开不同内容的主题班会。通过不同的主题班会,增强了同学们的情感交流和班集体文化的开展,使同学们人人都能为班级服务,个个能为班集体出谋献策,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要抓好制度的实施。

1.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订得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遵循制度建设的常规要求的前提下,重要的是对于班规的制定,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要让全体参与进来,围绕如何搞好班级卫生、学习、生活发表意见,然后制定出可行性操作性兼具的班规。

2.抓好制度的实施

在实施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

四、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建设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头戏,对于它的建设,我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方面。在教师领导方式上,我采用了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这就使我与学生的关系很和谐。二是学生方面。班主任要协调好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合作与竞争并存。

学风建设是一个班级整体学习效果的有力保证。首先要让学生看到学与不学不一样,认真学习的同学不仅在考试中成绩较好,动手能力也强,将他们中学优秀的同学选参加省市技能大赛,拿名次获奖,并能直接升入更高一级学校深造。将学习成绩优异、思想品德上进的学生毕业后推荐到较好的工作单位和较好的工作岗位,这样的话后进生能获得学习的动力,也有了学习追赶的实实在在的目标。其次,班级学风形成还得有强有力的班级学校规章来保障。对影响别人学习的同学要进行必要的教育甚至进行一定的处罚。最后可以通过发动学生参加各种不同的学习兴趣小组,如计算机班可以组织平面设计兴趣小组、动漫制作兴趣小组;机械班组织机械制图兴趣小组、数控加工兴趣小组等。

第6篇

摘要: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新时期,群众文化作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娱生活。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特点,并提出了建设群众文化的几点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 群众文化 建设

一、 新时期群众文化的新特点

1.群众文化的总需求逐渐上升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发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总量也在不断上升。研究表明,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基本实现温饱要求之后,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增长速度已经高于物质文化需求的增长速度。首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朝着更高层次的需求努力,较高层次的需求也就变得越来越迫切。而人们的物质文化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就变得更加迫切了。其次,在社会的进度中呈现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变得躲起来,也就带动了对文化艺术、娱乐、旅游和教育等文化方向的需求。

2.群众文化发展多元化

群众文化的发展在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下变得越来越快,人们也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类型了。最主要的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自主性和开放性较强,对于文化的审美标准也变得高起来,对于文化的参与性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文化的选择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使了群众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此外,随着社会中各类媒体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与外面的世界联系得更加频繁和紧密,这就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而扩大了人们对文化的选择空间,促进了群众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3.集体文化消费转变为家庭和个人消费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体文化是群众文化的主体,随处可见的是赶庙会、露天电影和通俗文化意识表演等集体文化形式呈现的群众文化,而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随之到来,这种集体气息的文化形态已经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富有市场气息的家庭和个人消费形式,如家庭影院、网上冲浪等现代群众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集体文化消费方式将逐渐被家庭和个人消费方式所替代。

4.群众文化形式更新速度快

文化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当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中的群众文化发展速度也是加速发展的,而文化形式正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群众文化形式更新发展快速的今天,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首先,群众文化形式发展速度加快,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形式更加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其次,群众文化形式发展速度加快,导致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发展形式变快中遗失,更多的选择空间难免给人们带来盲目的选择,再加上传统文化在形式上的难以创新,直接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广泛接收最终导致消亡。

5.一些不良群众文化影响严重

市场经济给群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自主性与开放性,却也在同时给群众文化带来了盲目性与随意性。经济和科学的发展,人们更容易地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而这些不同的文化有可能是优秀的,也有可能是不健康的,而这些不健康的文化却呈现了逐渐增大的趋势,给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例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很多人不再继续上进,转向了贪图享受,形成了一种享乐主义的群众文化氛围,赌博、吸毒正是一种表现形式。

二、在新时期开展群众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工作队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群众文化应该实现从小文化向大文化抓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由接受型向参与型转变。只有做到这几个转变,群众文化事业才能健康发展。但是,要做到这些,归根到底需要从内部文化改革出发,强化内部管理,牢固树立市场的竞争意识,精简人员,通过激励机制调动群众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文化工作队伍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发挥群众文化的重要功能。

那么,如何建设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呢?第一,要充分加强群众文化工作队伍的思想建设,群众文化的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要高,要能够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新特点,进而提高工作意识,找准工作方法。第二,要充分加强群众文化工作队伍的作风建设,群众文化的工作人员要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学会保护自己,找准自己的轨迹。第三,要充分加强群众文化工作队伍的业务建设,群众文化的工作人员既要懂得一定的业务能力,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中更新知识,增强市场竞争力。

2.立足自身优势,创造多样化的群众文化空间

根据当前的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想更好地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积极从群众文化工作出发,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的部门不仅要主动地争取活动经费,还要主动地对活动进行安排,主动地加强对外交流,主动地关心下级,并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基础上,创造多样化的群众文化空间。

首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丰富活动形式,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和对象都是人民群众,但是人民群众具有着广泛性,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职业等方面有着不同,这就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充分结合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丰富文化群众内容和形式,从而促进群众文化功能的发挥。

其次,要注重横向联系,扩宽群众文化工作的道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注重横向联系,开展文化协作,是群众文化的一项重大突破,是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途径。例如,切实推行馆馆之间的合作、站站之间的合作、馆站之间的合作、区域之间的合作等,形成一条群众文化网络,不仅可以加强单位、地区之间的联系,还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作用。

3.加强信息交流,发挥群众文化传播新功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与发展,知识经济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阶段和角落,在此情况下,群众文化工作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加强信息交流,实现信息之间的共享与利用,才能开创群众文化传播的新功能,打造群众文化工作的新道路。此外,通过信息这个平台,职工与职工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信息得到了沟通与共享,也使得传播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成为了可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群众文化的工作步伐。

那么,如何加强信息交流,发挥群众文化传播的新功能呢?首先,要创设一个群众文化工作的信息系统,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和个人之间及时沟通信息,促进信息的可共享性得到保证。其次,要注重调查研究,及时、全面地发现和整理有关群众文化的新信息、正确信息,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为行政领导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进而促进群众文化工作在科学指导下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孔令军.谈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大众文艺,2010(01).

[2]刘新平.浅谈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与思考[J].学理论,2010(07).

[3]胡守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N].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第7篇

关键字: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企业文化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的硬件环境和教育层次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同时因为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其校园文化底蕴略显薄弱。校园文化建设跟不上,就像一个人骨骼强健却没有灵魂,是空洞的不可持续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要建设成什么样子、该如何建设,是目前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有建设资金就能实现,它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要建设就要找对方向,确定目标。

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向。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人才培养相结合[2],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学生自身的时代朝气。

1.2 以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为特色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校园文化必须引入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培育基础上突出其职业特征,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崇高的职业理想追求,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企业文化应该成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2.1 以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为阵地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指出:“校园文化建设应加强电视、广播、报栏、专刊等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丰富精神生活,发挥正确的导向和宣传教育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主义文化设施和大众传媒对德育的积极作用。”目前,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传播校园文化主要由校园电视台、校园网、校刊等校园媒体共同承担。学生通过校园媒体能迅速地了解、把握和熟悉党的方针、政策。职业院校也可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大力发展校园网络,重点宣传本校精神文化和企业文化,打造特色校园网络文化,以社会上、校园里的可歌可泣的真人真事为宣传对象,在师生中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在各学科的教学环节中渗透,让学生们不仅要“学技术”,更要“知精神”,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事业同步发展[3]。

2.2 充分进行校企合作,加强对外宣传

职业院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的整体规划来引入企业文化,实现整体推进和特色的体现,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展现实践性较强的企业文化,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纳[4]。与企业联盟,实行“订单培养”;与行业联合,向行业要人才培养标准;与园区联结,使专业教学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入落实到院校的各个专业,各个班级、各个环节。积极组织策划对外宣传课题,努力扩大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借助信息网络和宣传渠道,推广学校文化品牌,展示学校风采。

2.3 师生员工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常态化

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过分强调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在学生中产生的效果,而忽视了师生员工的同步发展,忽视了教职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以及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目光,削弱了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应全员参与,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共同努力。

校园文化建设是党委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教务工作部门、团委、工会、学生会等共同的职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提供有利的组织保障。若能长期持久地紧抓校园文化建设,职业院校将会真正成为一个身体强健容貌姣好而又灵魂高尚的“人”。

3 结束语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类学校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永恒主题。只有具备了先进的职校校园文化,培养出了一流的职业技术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2] 章晓燕,先进文化视域下的和谐校园文化构建途径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0(7)

第8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物业管理企业要在构建和谐社区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必须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容和概念,并且应该明白如何去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方可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切实发挥物业管理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的品味、品格和文明程度。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探究

物业管理企业作为认房屋对管理对象,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市场主体,更应对企业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实际就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

1、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在信念、精神上的升华和凝结,目的就是要在企业中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一旦企业的价值观变成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理念,企业的内化控制无疑就会加强,员工也会以共有的价值观念为准则来自觉监督和调控生产。如果企业的每个成员都工作在平等向上的环境中,素质得到提高、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将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和生产优势,很显然企业在竞争中将会获得全面优势。

2、企业管理就是通过人的集合,资源的集合,资金的集合,然后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如何将人、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的组织起来,是非常关键的核心问题。显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企业的体制是否有利于这种集合,我们还必须关注企业的文化。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是凝聚力与竞争力的形成。任何成功企业,文化的成功也必然是其获得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要赢得企业战略上的优势,占领文化制高点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3、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对内它能激励企业全体员工积极进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更加重视职业道德,注意改善同事间关系,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兴衰挂钩,以实现企业目标为已任;(2)对外它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知名度,给企业带来难以估计的社会效益;(3)它也是企业实行改革、创新和实现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企业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支柱。

二、物业管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问题分析

物管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由于每个人的个人价值观与组织所倡导的共同价值观总是存在差别,因此必须做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企业应该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按照一定步骤,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推动 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应该避免的下面几个问题:

1、避免无文化现象

没有文化的物管企业必定是失败的企业。如果企业仅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可能会导致企业活力不足,死气沉沉,缺乏忧患意识,严重的可能离心现象严重。

2、文化愚民现象

如果过于强调企业的某种文化理念,推广教育手段过急,可能会使企业员工盲从,而缺乏独立思考创新。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如果企业不思进取,故步自封,无疑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文化理想现象

企业文化如脱离实际,其倡导的文化理念超出企业范围,或认为企业文化可代替一切企业管理所有其他内容,可能和住业户的价值观发生冲突,从而使企业的运作不灵验,导致企业运作环境恶化。

三、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究

1、树立经营理念,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

一个企业要想深入人心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企业理念概念。因为,公众往往通过企业理念来了解企业,并就此在心中给企业形象和声誉定格,企业理念可以说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竞争成败,是一种无形的企业资产。这就需要培育一种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精神进行提炼、弘扬,建立企业独特的价值观。一个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取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制定能反应企业经营理念的口号和行动准则,并以这些口号和准则为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来激励企业员工爱岗敬业,自觉维护企业形象。

2、打造品牌战略,树立鲜明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直接关系到企业品牌,高品位和深层次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的文化底蕴。所以,应该建立起对内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对外能提升企业视觉印象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切实得到提升。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形象,并向外界传达了企业精神,精神是通过形象具体反映给公众的,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企业精神。应当强化员工在思想文化、道德品质和服务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3、凝练企业文化,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说就是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由新对旧的的挑战和改造。在定位企业文化时,企业领导要依据企业当前的发展战略,弘扬企业的优良传统,并借鉴和融合其它企业的先进经验,提出能反映本阶段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领导要重视自己的模范行为,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对员工的一种无声号召和示范。公司领导以自己的行动向企业员工诠释企业的价值观,带动和启发着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进行建设。营造一种团结和拼搏的企业氛围。

4、加强科学管理,追求提质增效,创新服务能力

(1)正确引导业主学习安全常识和法规道德,提高业主文化思想素质,构建小区和谐氛围。再者,对物业主管部门申办物业企业和资质年检等工作程序进行简化,提高办事效率。

(2)发挥好社区居委会的协调作用。物业主管部门跟街道办一起,在各社区中成立居委会,组织居委会调解社区纠纷,尽量争取在社区中化解矛盾,减少法律诉讼;强化对于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指导,从当前业主的最关心的问题和需求出发,帮助业主创建业主委员会;在受到群众投诉后,尽快认真处理矛盾,维护社区稳定。

(3)健全物业维修等日常资金的收缴和监管办法,保证公共设施维护有足够资金。完善维修资金等相关管理制度,清缴被挤占挪用的物业大修资金,追收未缴纳物业大修资金,形成维修资金的归集、使用和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合理使用维修资金,为社区居民提供完善的物业服务。

5、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

应该发挥好企业文化凝聚、导向和规范的作用,切实做好企业物业管理。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似一种粘合剂,它让全体员工的追求目标都集中在为企业经营共同奋斗上,彼此团结合作。积极的企业文化可以建立起相互支持和理解的和谐关系,形成巨大的凝聚力,给企业注入活力和生机。企业文化来源于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又反过来成为了规范员工行为的准则,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约束力。

6、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

真正落实好企业文化建设,并将责任分配到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和党群工会工作部等部门,各个部门同心协力,创建齐抓共管新局面。人力资源部主要的职责是引进优秀员工,并对其进行培养和激励,开展企业传统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能,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共同价值观。

7、加强总体规划,形成长效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是需要时间,逐步实现的。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该着眼于长远,制定分阶段的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计划。通过明确的制度来约束各部门和全体员工,以一定的奖惩措施配合实现岗位职责。应该通过日常教育和专门培训中,规范每位员工的言行,呈现企业的风采和先进文化成果。

结束语

物业管理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不是一种附庸风雅的装饰物,是由一系列系统的理念组成。它不单是表面的,而且有着深邃的内涵。物管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同样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市场状况以及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等情况不断加以充实完善,还要防止企业无形的文化和有形的其他管理制度冲突碰撞,防止物管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脱节。

参考文献

[1]邓佳全.谈谈物业管理企业的文化建设,[J].现代物业.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