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5 17:13: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理基础护理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常包括以下三个方法:一方面为重视医疗体系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即为专业护理人员礼仪的培养,此外,培养学生主观判断能力同样至关重要。在培养护理人员人文精神时的方法如下:①教导学生在患者角度出发,理解患者的需求,并对患者持有尊重的态度,学会支持、宽容患者。②使学生主动学习专业护理技能,旨在,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以此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③教导学生在护理过程中注重观察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对其抱有责任心、同情心与事业心等,增强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④教职人员在考察学生技能方面时,同时需考验护理人员的情感目标,从内在情感培养与外在技能培养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成为患者可以信赖的人。护理人员的礼仪规范是护理过程中的一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表现了个人的职业道德,也从侧面体现出了该医院的服务质量。培养护理人员礼仪的方法如下:①教职人员需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注重护理人员的礼仪规范要求,对其礼仪行为进行训练,端正以往的不良行为。②教导学生在面试或实习期间需注重礼仪规范,做到:面容与服饰得体、语言交流与行为举止适宜,以为个人及医院赢得良好口碑。另外,学生的主观判断力同样作为基础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可帮助护理人员主动判断病情所需,缩短治疗进程,培养学生主观判断力的方法如下:①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将教学中较为简单的项目作为学生自学内容,并给予反馈或教职人员对其进行小测试。②除课堂基础内容教学外,适当开展拓展教学,鼓励学生独自思考问题,总结课堂重点。③针对个体病例进行分析,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其思维活动度。④在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与患者多进行沟通或对模拟人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关问题或写出经验总结。⑤模拟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鼓励学生独自对其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关手段进行解决等。
2提高教职人员素质
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样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职人员可在以往的教育观念基础上,加强并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以适应当今需求。主要方法如下:①每位教职人员需在授课之间组织定期定时的集体备课,互相交流经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寻求帮助。②各教职人员需配合时代需要,将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教授书本上的内容之外,结合护理事件实例,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定期举办临床实践。③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或技能操作比赛,以此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促使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教学工作不断革新与发展。④教职人员需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真正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⑤在教学过程中需摆脱以往传统教学方式,使课堂富有创意,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
3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仅重视了书本教学,而忽略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导致部分高职护理学生缺少临床操作经验,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几点主张如下:①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案取代传统的书本教育,主要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录像、模型等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②因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许多内容已被更新或删除,教职人员在每次课堂教学前,需确诊所讲内容是否准确,去掉交叉重叠的知识,以扩展教学容量,增加新知识,包括卫生部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或器械使用方法,药物剂量调整等,以扩展学生视野。③将临床实践融入到课堂中要求教职人员与学生共同扮演院内真实护理情况,如入院护理或出院随访等,进行分工合作,加强学生之间配合的同时激发学生独自完成护理工作的能力。④技能测试作为新型教学方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高职护理学生可较好的使用护理器械、设备,严格遵守操作程序等。教职人员应将护理技能测试的成绩计入期末综合测评中,测试内容包括:仪器与设备的操作,药品的基本使用方法,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等。
4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
本文对护理学基础教学和问题教学法进行简单的概括,对两者之间的配合实践加以介绍总结和归纳,从中得到一些体会,便于在以后的护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1护理学基础及教学实践
1.1《护理学基础》属于应用科学。对于护士生来说是接触护理学的第一门课程,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情况对今后其他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帮助。
1.2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护士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护士学习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例如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的基础,更是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护理学基础教学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对于护士学生来说学好护理学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如何提高护士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问题上国内外很早就开始积极的探索了。
1.3实践教学方法。优化教师示教室演示、学生实验室练习、学生临床见习的各个环节,不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互动,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效果。
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
2.1在1980年,Barrowes和Tamblym建议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作为教授医疗卫生健康学科的策略,同时把主要目标的学习定义为以理解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出工作结果。“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精选病历为模板,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着重于问题为出发点,学生需要去探索的那些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那些所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在1993年的的世界医学教育峰会议上世界联合会建议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并特别提出:“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们专注于分析、综合和评价问题,从而有利于掌握解决临床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2.3什么是“问题教学”呢?在马赫穆托夫的观点中是这样描述的:“问题教学应属于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都需要教师系统地创设出一些问题情景,并且能够合理高效地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最优地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领会,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评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我们选择应用“问题教学”方法在护理学领悟进行了不断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3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方法
3.1授课教师本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中的内容和过程,向学生呈现学习材料,大概6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学生就以问题为基础和出发点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从而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需要某种知识的时候,教室应该起到导向作用。即可以提供学习的参考文献,而不会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主导并维持学生的学习不断向教学目标进行,在学习目标的分配上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病案分析法”,通过视频录像或者文字提供出一个完整的案例,其中包括“褥疮问题”或“发热问题”等护理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褥疮或发热的发生机理,程度分类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到提供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另外,在进行沟通技巧教学的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包括如何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以及怎样对服务对象应用鼓励和表扬的沟通技巧等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3.3按照学科的特有属性教师应该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①教学注重实际运用,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对于理论教学的时间不能超过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们自主采取角色扮演,模拟场景,引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②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护理科研教学中,教师先进性基础知识教学,然后胖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文章。④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操作。让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分析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减少在相同时间和教学资源,比如图书资料,模拟病人的重叠利用,又可以锻炼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全面的知识。
4对于问题教学法评价及其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4.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结束后对38名本科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临床、管理、科研,特别是在自学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有55.6%学生认为,在理论联系临床、促进临床思维发展、自学能力发展和增进临床兴趣等方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与老师随时可以沟通,反馈教学效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课堂气氛融洽,对于教和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2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合作学习技能的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交互性的教学策略,可促进护生统筹能力的发展,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小组的护生共同协作,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努力。当共同努力的结果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学生能了解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差距,将同伴和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资源,由此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同时增加了语言沟通的机会,护生逐步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避免传统式教学法的弊端,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对于知识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评判性思维和团队精神,更好的提高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并且这一整个过程也有助于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教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也会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知识的程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师生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将护理学基础知识这一“地基”打牢,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晓云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
参考文献
[1]任英杰.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开展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5,15(2):45-47.
[2]沈宏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5762577.
[3]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21(12):94296.
[4]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
[5]李芒,徐乘龙,胡蔚.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173(6):8.
[6]刘芳丽,白琴,靳艳.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67.
1 护生就读中专的原因
1.1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目前对就读中职教育的学生给予优惠政策,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2012年10月22口联合的《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财教〔2012)376号文件)中指出: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口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可见,国家给予了中专学生较优厚的就读条件,这吸引了一部分学生进入中专学习。
1.2 护士就业现状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中国将迎来第一个高峰的老年人}!增长,这表明中国将而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口益增加,相比较某些其他的专业而言,护理专业有明显的就业优势,这使得一部分初高中毕业生选择护理专业学习。
2 中专护生现状
中专护生一般来说存在以下特点:第一,初高中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基础相对较差,自学能力较差第二,喜欢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较强第三,情感丰富,但需要正确引导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优势,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中专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将来走进临床工作岗位与学历更高的护生竞争时的重要能力之一。
3 教学方式方法感悟
3.1 直观导入法
针对中专护生不喜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最直观的视频播放、挂图展示等方式引入新课,生动的图像和视频相比单一的文字而言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对新知识有直观的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解“压疮的预防及护理”一节时,我们先给学生观看压疮各个时期的图片,先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他们观察几期压疮的特点,了解各期压疮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使他们意识到预防压疮的重要性,引发他们对压疮患者的同情及关注。再引入压疮的概念,详细讲解压疮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然后层层深入,讲解如何预防压疮的发生及如何护理压疮患者。这种先运用图片或视频的直观教学手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某一知识的关注度,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2 案例引导法
中专护生心智尚不够成熟,相比枯燥的理论知识而言,他们更喜欢形象而生动的案例,例如在讲解输血操作中查对的重要性时,就可以先讲解临床上发生过的真实案例:84岁的贺老太是O型血,她在北京某医院住院期间,护士误把200二的B型血输给了她,导致其病情加重,并死于3个月后。事情发生后,患者家属持续5年向涉案护士追责。最终,涉案的两名护士由于涉嫌医疗事故罪被刑拘。先让学生对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他们从心理上引起重视。然后请学生分析可能是哪一步的查对没有做到位而引起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此,可让学生对在输血操作时应何时进行查对、如何查对做到心中有数。
3.3 问题引导法
在中专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及学习要求,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带着问题教学,学生则带着问题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学习到的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明显优于传统死板“填鸭式”教学方法。例如当我们讲授清洁、消毒、灭菌的内容时,就可以从口常生活出发设置问题,如可以提问:(1)家里新购买了餐具,你想给餐具消毒,可以采取那些方式?(2)家里的棉被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消毒?(3)朋友不小心将仙人掌的刺扎入手掌,请你用绣花针帮他挑出,你应当如何做等。等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再让学生来进行同答,先说原来自己会采取哪些方式消毒,再说说经过学习之后又学到了哪些消毒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
3.4 理实一体教学
【关键词】护理学 基础实验 方法探析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特别针对实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而推出的课程。由于涉及到错综复杂的临床护理知识,涉及到很多实际经验的运用,这就要求进行护理学教育的老师自身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并且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基础护理学中的经验传输给实习人员。护理学基础教学人员的教学方法、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更关系着实习人员能否合格有效地掌握所需的知识。
一、要找到实验课教学侧重点
和一些常规的理论性教育不同,护理学基础的实验课程,本身就是注重实验效果、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因此,实际操作的规范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都是实验课程教学的关键点。
如果说传统的课程教育理论是强记硬背来实现的,那么实验课程的教学成果,就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实验措施来强化。因此,要求教学人员对各种实验课程的指导和操作是建立在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之上的。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失误和漏洞有细致周到的洞察力。换句话说,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人员要在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善于通过各种仿真的实验课题设置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善于总结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二、要注重实验项目的总结
从事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工作,完全依靠教材的内容来设置实验科目,完全参照文字性的内容来评价学生实验效果的好坏是不恰当的。为了达到更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需要执教人员能够结合自身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对教材中重点考察的项目进行总结,在实验课程中安排更具特色和可操作性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全面的关于各项实验标准和注意事项等的知识。
执教人员的总结能力,除了要把握各项实验的注意事项、培训要点之外,更要面向学生,对每位学生在试验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既要把握在单一的实验课目中,学生的表现好坏,了解学员掌握的程度如何,对学员们普遍比较费解的问题进行演示和讲解;又要掌握在一定的阶段内,多个实验课程的阶段性成果如何。同样,对于阶段性实验课程的缺陷和不足,对于一些学员在阶段性实验中的表现,有细致到位的总结能力,掌握各位学员的实验实习效果如何,制订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强化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多角度仿真实验场景的模拟训练
在传统的实验课程中,虽然也能够做到执教人员和实习人员共同完成试验项目。不过,对于基础实验课中的各项实验,通过一两次的实验是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的。为了让学员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实验课程中各方面的技术要点,锻炼实习人员的心理素质,就更需要通过多次仿真模拟实验,让学员以旁观者、护理人员、主治医师、患者各种不同的角色体验,去感受在相同的实验场景中到底要做些什么以及怎么去做。
为了保障实验过程的详细、具体、规范,就需要执教人员全面了解实验场景中各个不同的角色需要掌握哪些实验要点,指导各位学子准确的演绎实验场景中的角色,从而为学员提供更加贴合实际护理工作的训练模式。越是经历真实的实验环境,越能够培养学生在真正护理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和规范化的操作能力。
四、现代化教学工具辅助
传统的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出于仿真训练的需要,要在实验的工具、器材、各种药物特别是一次性护理用品方面有不少的投入。而有些情况下,出于节约资源、控制实验成本、防止资源浪费的需要,会对试验科目中的一些一次性物品进行控制,比如仅仅是拿来做一下仿真操作,并不真的拿出来用,这就降低了实验的训练效果。另外,还有的时候会考虑缩减课时来降低成本投入。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妨通过多媒体设备,比如实验全程视频、高清摄像对细节步骤、关键环节进行拍摄,让学员更细致清晰的了解操作过程、步骤是否完善,一些标准的操作是否到位。这样也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反复研究实验过程和画面,了解规范的实验操作步骤和自己的操作有哪些差异。这种形式,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成本,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际效果。
五、竞赛机制的建立
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水平,可以通过设置竞赛的环节来检验,通过评分制来促进学生形成良性竞争,来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不过对于竞赛环节的设置和评分标准的设置,要更加严格、更加详细周到。不能泛泛而谈,反而是苛刻一点比较好。
结语
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育工作,是建立在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但并非只拥有这两点就可以做好实验课的教育工作,这需要执教人员有足够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来贯穿到教育活动中。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细心,全面了解课程进行的状况如何,细致掌握每位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制定健全、科学、严谨的规划来保证实验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茜,李雨昕.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考试周刊,2010(39) .
(一)调查对象
将2010级入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将314名新生随机分成8个班,随机抽取两个班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两个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同学护理学基础课按教改模式授课,对照组同学按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最终对两组学生的各项成绩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二)方法
1.教学场所。优化教学过程,告别教室,走进“模拟病房”,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操作课程都进入“模拟病房”,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争取让学生感知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2.以“责任护士工作流程”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安排。临床护士工作琐碎、复杂、多变,但是每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责任护士的工作是最有代表性的,她们有着自己的工作流程,学生必须熟知这些流程,并有针对性地在模拟病房环境中练习,这样学生就能真正适应临床,与临床接轨。总结医院责任护士工作流程,形成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责任护士的工作流程,掌握晨护内容。教师把每项工作需要掌握的技术和知识呈现出来,先把每项技术分离讲解、练习,然后再用案例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体系。这样既锻炼学生自学、分析病例的能力,又锻炼学生适应临床环境的能力。学期末学生去医院实践。二年级学习的是“治疗、输液、注射、执行长、短期医嘱”等内容,学期末学生去医院实践。三年级运用病例综合模拟责任护士工作流程。四年级医院实习9个月。
3.教学形式变革。上课时,将1个班的学生按要求分组上课,每组10位学生,每组都由1位教师带领,小班教学,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得到教师的一对一辅导。
4.多样化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样,包括:
①模拟临床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的扮演护士,有的扮演病人,再轮流交换。
②“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③开展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项目任务”,从而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三)效果评价
1.过程评价。
(1)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及实验完成情况等方面,审视本人的学习态度、掌握情况,从中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清晰的认识。
(2)小组互评。组长组织小组互评,从组员的角度评价同学的学习及任务实施情况。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互相勉励、共同进步的学习精神。
2.教师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贯穿整个任务实施的全过程。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态度、案例分析能力、整体护理运用的能力、交流讨论参与度、平时测验和作业等情况。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即总评成绩,包括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实习成绩,其中理论成绩中的期中考试(共计2次)、期末考试(共计3次)、礼仪态度(共计5次)、平时测验和作业(共计40次)由学校教师负责,而整体护理运用(共计30次)、案例分析(共计30次)、操作成绩(共计60次)由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完成,实习成绩(共计9次)由每科带教教师完成,将每项成绩按平均分得出,然后按其所占比例得出各项总评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统一评价标准。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研究中采用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推断(p<0.05)。
二、结果
研究结果如下:两组案例分析、整体护理运用、平时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礼仪态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实习成绩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另外,技能比赛获奖学生和实习期间医院护理部点名表扬的学生均在实验组。
三、讨论
(一)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中专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实验组的案例分析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分析主要原因是:在学生综合练习操作之前,教师将会给学生不同的案例,让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上课时让学生为“病人”提供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护理,以晨护为例,晨护包含很多操作:口护、翻身、洗头、全身擦浴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机械的练习某项操作,进入医院后,学生遇到具体的病人时,不知如何将所学的操作应用到病人身上,但是新的教学模式教会了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病情的病人,晨护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这遵循了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了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正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
(二)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中专学生整体护理运用能力
护理工作应该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学生对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进行全面的整体护理,从而达到最佳的护理状态。临床需要具备这种工作能力的护士,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教学中,给予学生案例,让学生学会评估病人,发现问题,提出诊断,制订计划,并进行实施和评价,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因此,实验组的案例分析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三)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中专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
实验组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及理论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原因是:教师利用多元化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纯讲授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让学生按自己认知的过程,边动手边记忆,记忆经过内化后,知识掌握牢固,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习表现
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操作能力和实习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此部分内容的成绩主要由临床带教教师和护士长完成,更具有代表性。对这些人群进行访谈,她们认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基护教师讲解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都是按照课本要求,这跟医院的操作和理论要求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时比较被动,今后见习、实习不能适应临床,学生知识学习不扎实,动手能力较差,对于临床实践工作仍然不熟悉。学生上课也缺乏积极主动性,能够掌握的知识点有限,教学效果和成绩也不理想;而以“责任护士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学生能很好地适应临床护士工作流程,甚至能很好地独立完成各项工作。
四、结论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室开放;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99-02
实验室开放是指在完成计划内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为了充分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设施条件等资源,课余时间向学生全面开放的一种管理模式[1]。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是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年来,我系基础护理教研室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实行了开放式管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护理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1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概况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全部建成符合教学需要的模拟病房,共12间,其中标准化的模拟病房2间,配有护士站、中心供氧装置和中心吸引装置、呼叫系统等。普通病房10间,根据病房内的空间要求每个病房放有8-10张病床,每张病床分别配有床头柜、床旁椅、输液架及治疗车。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开放实验室后方便学生进行练习,每间实验室的一侧墙面还放置了一排壁柜,壁柜的上半部分放置实验操作需要的物品,下半部分用以摆放模拟病人,需要使用时将用物取出即可,非常方便。除12间病房外,在同一楼层还配备有治疗室、抢救室和洗涤室各1间。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护理学基础多媒体示教中心,与实验室同步开放,可播放相应实验的教学视频。
1.2 建立健全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水平,确保实验室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必须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规章制度,使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2]。为此,我们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开放实验室教师职责》等,并根据实验室的管理情况和存在的不足,及时完善、严格执行。如在开放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避免浪费、丢失物品的现象,我们又补充制定了《损坏赔偿制度》、《学生清洁实验室制度》等,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明确职责和义务。
1.3 合理安排实验室开放
1.3.1 确定开放实验的时间
实验室的开放考虑到实验室自身的空闲时间和学生的机动时间,一般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晚自习、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具体安排是采取教研室安排和学生预约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每学期期初,由基础护理教研室根据课程安排的进度,有计划的按班级分配开放时间,并提前2周公布开放信息,而其他课余时间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再由实验室具体安排。
1.3.2 确定开放实验的内容
由教研室统一安排开放的实验内容主要是《护理学基础》所有的重要实验内容,包括铺床法、无菌技术、女病人导尿术、注射基本功练习等。学生预约实验室开放的内容一般是学生觉得难度比较大,或者是需要大量使用实验室相应物品的操作,如综合性实验:出入院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等。
1.3.3 制定学期实验室开放计划
确定了开放实验的时间及内容后,由实验室制定学期实验室开放计划,包括每间实验室开放时间段,各时间段最大容纳学生数、实验室开放项目、负责管理的老师的联系方式等,并将开放计划以周为单位公布给各班级,让学生根据计划有序的进入实验室练习。
1.4 强化学生管理意识
实验室开放管理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开放前,由实验室管理老师组织各班班长及学习委员学习实验室开放相关规章制度,再由班长及学习委员组织各班同学学习,为实验室开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进入实验室后,从用物的准备到实验过程的流程设计和设备维护都由学生自行完成。实验结束后,由各小组清点、整理用物,并将仪器的使用情况和时间登记在册,完成实验室清洁,关闭水、点、门窗等并做好交接。实验室管理员定期做好实验设备及用物的维护,补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确保后续实验室开放如期进行。
2 加强教师指导力度和考核
2.1 加强教师指导力度
在实验室开放管理中,要重视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增加实验室开放的有效性,否则,实验室开而不管,学生不到实验室,变成无效开放[3]。教研室根据班级人数和实验内容,安排护理教师轮流值班,针对学生的的实验方案及操作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各项护理技能实验活动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流程、实验结果、实验体会等认真总结,作为学生开放实验考核的依据,指导老师抽查。期末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或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实验开放练习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以后改进工作。
2.2 完善开放实验室的考核效果评价
2.2.1 开放实验室综合考核
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堂考核的方式是实验教学课时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逐个考核,内容主要针对学生技能操作的规范程度,这种考核方式能对学生操作能力进行较好的评价,但不利于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自行组合,按4-5人组成一个小组,通过抽考的形式对小组部分成员(约半数)进行考核,其考核成绩代表小组所有成员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形式由原来的单纯考核技能操作的规范程度转变为综合实验准备、技能操作水平、小组合作能力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考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2 开展实验技能竞赛
自2010年开放实验室以来,护理系每年针对大二的学生举行护理技能操作竞赛,竞赛前后学生预约实验室开放学时数明显增加。通过竞赛,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3 结论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实施开放管理后,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实验室进行技能操作的练习,实验室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自我管理和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空间和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护理技能操作水平、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 路云.护理学基础实验与实验室开放[J].时代教育, 2010,12:71-73.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护理学基础教学 应用
2010年卫生部决定,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优质护理服务的本质是以病人的最终满意为目标。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理操作中注重学生的礼貌、礼仪、礼节、言谈的培养,规范执行护理操作技术,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作者在2011年~2012年《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中贯穿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三年制护理专业中专生,2009级3个班159名护理学生为对照组,2010级3个班176名护理学生为实验组,年龄17岁~19岁。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理念指导下教学,两组学生的前期基础课程相同,《护理学基础》均由同一名教师授课,具有可比性。采用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李晓松主编。现以“入院护理”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在授课前教师根据教材及教学大纲要求, 将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自己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入院护理”知识进行预习。本次课教学计划为1学时,每学时45分钟。
1.2.2 教学过程①迎接新病人入院,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床位: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诚挚热情地接待新病人,进行自我介绍,给病人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使病人感到宾至如归的温馨。②护理工作:接住院处通知后,主班护士及时通知责任护士根据病情需要安排床位,并通知医生。主班护士填写住院病历和有关护理表格、完成测体重、生命体征资料的收集。③介绍入院须知:责任护士先自我介绍并护送病人至床前, 插入床头卡,主动介绍病房用物及同室病友。向病人或家属介绍主管医生、科主任及病区护士长,介绍开水间、卫生间、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有关医院管理规定等。指导其留取常规检验标本的方法和各标本的存放处。交流中评估病人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掌握动态病情变化,并及时配合治疗或协助抢救。④鼓励病人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建立信赖关系,减轻患者住院的陌生感或孤独感。
2 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结果实验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 夯实基础,提高服务 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病人,通过护士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使病人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感受到广大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病人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在教学中面对的学生为90后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为了适应优质服务示范工程“陪而不护”“人人参与基础护理”的理念,授课中让学生明确其将来工作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直接影响着病人对医院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直接影响着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逐步懂得现在学习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更加积极认真地学习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正面引导学生,激发其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夯实基础护理知识。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改革
职业素质是评价一个劳动者劳动能力的重要标准,而《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今后护理学专业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要看《护理学基础》是否能做好学生的启蒙教育[1]。为了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护理技巧,很有必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也要逐步向这方面转变。为此,本文将研究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实施于护理教学中的效果,以期教学改革能收到良好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35名2015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学制四年,年龄在20至22岁,在《护理学基础》这门课中将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目标,实施改革教学。
1.2方法
2014级护理专业245名学生继续实行传统护理学基础教学。而2015级学生从教学设置、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实行护理教学改革,实际操作方法如下。
1.2.1教学框架设定
成立《护理学基础》教学研究小组,讨论并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分别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护理学基础理论、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衔接,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护理学基础理论主要内容有:绪论、护士与患者、健康与疾病、护理记录等;技能方面包括:饮食营养、输液、输血、脉搏血压测量等;教学与临床结合则包括:急诊处理、病情监护、护理程序等。
1.2.2采取多元化教学
结合三部分教学板块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系统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
1.3评价方法
基础理论知识评价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再者是平常表现,如课堂参与程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等,一百分满分,考试成绩占60%,平时表现占40%。护理技能评价则根据护理基本操作规则与评分标准为主,从操作前准备情况到具体操作过程,再到终末质量进行操作评价,一百分满分。最后是职业综合素质评价,创设就诊情境,学生演示护理过程,内容从就诊到接受治疗再到出院,其中有接待病人、护患沟通、急救处理与记录、护理日志等,教师根据学生表现打分。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在SPSS13.0中输入,组间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成绩对比分析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在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和综合素质成绩方面均高于2014级学生。具体如表1。
3.讨论
由上表可知,采用教学改革施教后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各项成绩优于2014级学生,可见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具有以下优点。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传统《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于学生而言,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显得枯燥乏味[2]。往往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对护理基础知识的讲授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式的接受,长此下去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加之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学生容易把所学知识生搬硬套到实际护理操作中。老师不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采取教学改革后,多种教学方式并存,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激发起学生学习护理基础的兴趣。特别是将职业素质培养作为教学导向,将课本知识与临床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操性。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基础理论和职业热情为主,增加案例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直观;护理技能的教学以操作训练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则注重临床应用,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演练进一步提高学习成效。3.2提高学生临床实操能力。护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项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强的专业。课程改革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缩短了理论学习时长,增加了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教师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护理操作,对于护理手法与操作顺序及时发现错误和不足,给予正确指导,学生也能从老师处学到更多实操经验[3]。综上所述,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实践,能显著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应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沈旭慧;林梅;姚金兰.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38-2139.
[2]林婷,姜小鹰,郑翠红.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年10月第7卷第10期:44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