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职业心理测试分析

职业心理测试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5 17:13: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职业心理测试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职业心理测试分析

第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优质服务;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供电企业为顺应市场需求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要努力提高供电行业的供电服务质量,保证自身在市场和社会中都有着无可厚非的竞争实力。客户作为供电主要对象是供电企业服务质量优劣与否的最为关键因素,客户满意程度直接反应出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高低。提高客户满意程度,就能直接提高供电企业在行业内市场竞争的基石,还能完美的展现出供电企业在社会的良好形象,更是促进供电企业能够加大对优质服务质量提高的投入,从而实现供电企业自身的良性循环。

一、新形势下供电优质服务的主要目标

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核心,深化“你用电,我用心”,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大力推进95598全业务集中工作,认真履行服务“十项承诺”,着力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建立省市县乡一体化服务体系,确保民生用电需求,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供电服务,有效推进优质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为经济发展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做出贡献。

二、电力企业提升服务的重要作用

电力企业在面对市场时,需要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在加快改革的同时,加强服务质量的提升,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目前电力企业通过营销部门来为客户提供各种方便、快捷及高效的服务,这不仅对于企业的形象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而且有效的提升了电力企业的信誉度,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市场资源中抢占了先机。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对电能的需求量加大,而且对电力企业的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通过开展优质服务的营销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对外部提供优质服务,有效的树立了企业的外部形象,而通过对内加强服务的管理,有效的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从大的方向来讲,通过提升优质服务,可以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对承担社会责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电力企业在大力发展的同时,在强化电力设备的管理基础上,还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为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企业在想取得较快的发展,如果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不去关注社会经济的增长,那么则会失去良好的发展空间,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的发展也是寸步难行,所以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有效的改善社会竞争环境,承担起社会责任。只有处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升优质服务才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得以实现的前提,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电力系统事故的发生,确保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电力企业在提升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就将优质服务为其企业发展的理念,但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所以导致电力企业的服务还处于单纯和被动的局面。没有将全方位、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主动服务理念进行认真的贯彻。没有主动处理问题的念头,往往是客户反映什么问题就去被动的处理什么问题,不会从主观上积极的去查找和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甚至在思想上还存在优质服务只是一个口号,一项任务,没有认识到优质服务对企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性,由于思想认识上的缺陷,从而导致服务处于被动状态。首先反映在思想观念上,电力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而且政企不分,这样导致在其思想中存在着发展、管理和效益需要依靠国家、行政手段及政策,没有对市场经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市场经济的规律更是不了解,从而导致服务上的欠缺;其次反映在理念上,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多的强调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对企业职工培训和教育工作很少,就这导致企业内大部分员工对优质服务理念存在认识上的薄弱和较大的局限性,没有将优质服务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实现有效的联系起来,缺乏对优质服务目的性的了解,只将其当作上级的一项任务,按上级的布置来完成,从而导致提供服务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四、现代电力企业提升营销优质服务的主要策略

1.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树立新的服务意识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优质服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出发,摆正和客户之间关系,以客户的满意度为落脚点,做到全方位的优化服务。此外电力企业还要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坚决克服“大一统”的思想,鼓励员工进行主动服务,从而实现电力企业从被动服务向主动优质服务方向转变,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力求占领电力市场的有利地位。

2.建立电力营销服务管理系统,加强优质服务推广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的运用在电力营销模式中。现如今的电力系统中95598客户服务系统已经被广泛的运用,该体系既是客户服务需求快速响应体系,又是电力系统中内部服务资源整合平台。该系统能快速的给客户提供咨询服务,能更快的了解客户在用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电业务咨询和投诉问题,实现客户全过程快速服务。在建设管理中,实行项目责任制和首问责任制。在防盗上,建立科学的防盗系统,加强管理,尽可能的减少售电量流失。在此基础上,电力营销人员应当组织人员走出营业厅,为用电用户提供有效的上门服务,并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跟踪回访,在拜访过程中对客户安全用电作出相应的指导工作,善于倾听客户在用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作好记录并及时的处理;在缴费上,可以开展供电局预存电费、银行代购、网上缴费、电费卡充值等业务,让客户随时随地能快速方便的进行缴费。

3.规范营销中的服务质量

一是解决流程环节、员工、班组、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二是细化营业厅的服务准则,可以细化为门迎流程、客户分流引导流程、服务咨询流程、业务接待办理流程、投诉处理流程、宣传流程、客户体验流程和应急处理流程;三是流程跟踪问责制,在客户进门后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跟踪处理,及时处理客户在办理业务中遇到的问题,小到用户更名,大到商业楼供电申请等全程必须要有人跟踪并加以正确指导,这是为了避免客户在办理业务中发生流程终止或者停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流程终止的客户进行调查,并及时给出答复。在月末的时候要将完成的流程表统一上编汇总,最大程度的保障客户的切身利益;四是聘请新闻单位或者社会各界单位进行服务监督,从而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把这些意见统一归纳,在电力企业中进行分析,提出更好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的信任度;五是在营业厅要做到环境干净舒适,设施设备齐全干净,服务人员热情周到,提升企业的良好形象。

4.强化客户安全管理,圆满完成各项保电任务

全面治理供用电安全隐患,努力做到电网责任零隐患、客户责任隐患“服务、通知、报告、督导”四到位。加强需求侧管理,科学合理编制有序用电方案,确保民生用电。完善电力保障协同机制,加强与政府、用户联动,制定详细的保电落实措施,指导重要用户做好突发停电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明确值班人员具体责任,做到各司其职,确保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优化信息汇报流程,确保信息通道畅通,避免应信息不畅导致事件扩大,确保重大节日和活动保电工作“万无一失”。

结语

综上所述,供电优质服务工作关系着广大电力客户对供电企业的整体评价,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当前市场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层需要多方面考虑,多措并举,狠抓优质服务工作,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志男.试论供电企业开展优质服务的方法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3.

第2篇

男幼儿教师是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群体,为更好地了解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的问题,本文对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以帮助男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能量;也为稳定幼儿园男幼儿教师的队伍,优化师资的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 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概念

男幼儿职业心理素质的研究要从心理学和职业素质两个角度出发,它是男性个体从事幼儿教育教学职业时根据其特定的社会角色所应具有的共同的心理品质,表现为男幼师在完成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和职业素质。男幼儿教师心理素质主要由职业特征、人格特征和适应性特征几个维度组成,要求男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兴趣广泛、知识结构合理、人格健全、道德品质高尚、适应能力和意志坚强勇敢等特征,同时还要有积极的创新精神、较强的科研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豁达的胸怀等素质。

2 男幼师职业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因素主要受到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自身教龄以及自身学历的影响。首先,由于办学质量较高的幼儿园在招聘教师时对其素质的要求较高,劳动报酬相对较高,因此,在一般教学效能感、情感承诺、继续承诺等方面,办学质量较高的幼儿园男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高于一般幼儿园男幼儿教师。其次,教龄是影响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另一因素。刚工作的男幼儿教师其教师职业心理素质较差,表现不稳定,经过2-5年的职业倦怠心理素质转折期,男幼儿教师职?K倦怠也理呈现出逐步缓解趋势。这种教师职业的倦怠情绪属于正常现象。同时,很多幼儿园甚至只有一名男幼儿教师,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也是造成其职业心理素质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学历是影响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另一个因素。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男幼儿教师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职业心理素质。

3 提升对策研究

为了提高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力,优化个体心理品质,提升职业心理素质,改善社会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3.1建立男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系统

首先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职业认同与职业承诺。如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幼儿园大胆引用男幼儿教师,支持男生留在幼儿园内工作;同时加大宣传,树立典型,扩大男幼儿教师的社会影响。这不仅能逐步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而且能提高男幼儿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其次是用人单位应做好培训与教育,预防职业倦怠,提?{其教学效能。切实提高男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努力争取待遇留人。最后努力创造适宜男幼儿教师工作的环境,积极调动男幼儿教师的生活和成长,充分发挥男幼儿教师的男性特质。幼儿园应建立针对男幼儿教师的培训制度,积极完善园内的教学管理,尽量让男幼儿教师在园内开展男性特质的体育等专项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尽可能为他们开设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保持他们的男性阳刚之气。

3.2男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调适,合理构建完善自我期望

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达到符合实际的状况,积极推动自身成长,满足幼儿园对自己的期望。摆正自己的位置,将重心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刻苦钻研,勤于思考,认真扮演好男性角色,把握住机会,不断创新,积极发挥个人特长,努力展示自己魅力和精彩;逐渐树立敬业乐业的观念,热爱幼儿,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合理构建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逐步完善自我期望。

3.3构建男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新模式

男幼儿教师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院校针对男性特点构建男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新模式,努力营造男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锻炼男生的综合素质,为顺应学前教育的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男性幼儿教师。如,培养出鲜明男性特质的男幼儿教师、指定合格+特长,阳光+健康的男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开发突出应用性的计算机维护、视频处理技术、电教设备使用及维护等选修课程等,激发男幼师生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培养男幼师生的职业素质。

第3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资金管理 使用控制 创新策略

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否则企业的资产就无法形成,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也就难以进行,更别谈发展,国有企业亦是如此。资金是国有企业的血液,国有企业的正常运作离不开资金这个纽带。资金管理与使用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是对国有企业的现金流、资金结算、资金调度和资金运作等方面进行的系统化管理,涵盖了国有企业资金运行的全过程,从资金的计划(预算管理),资金的来源(筹资管理),资金的流向(投资管理),到资金的运转过程(现金一存货或应收账款),再到资金的分配。它既包括了资金在企业内部的划拨、使用和分配,也包括了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金联系,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方面出现存在一定滞后性,必须对其进行改进与重新,从而强化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与使用。

一、资金管理与使用的特点

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是以提高资金周转、实现资金增值为目标。在资金运转过程中,各种不同形态的资金相继以相对独立性的运作参与企业再生产过程。资金运作应带来一定的价值增值。因此,企业的资金管理,必须以加速资金周转和实现资金增值作为控制的行为目标,对资金供应的及时组织,保证其周转通畅无阻,并合理节约,能够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增幅。

二是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以资金计划或资金预算来实施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以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是企业的资金管理与使用必须以资金和物资二者相结合的运行为控制对象。资金的货币表现即是物资,企业资金运动是随着物资运动而产生的,资金的使用同物资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资金运动是以价值形态表现企业的再生产过程,而物资运动是以实物形态表现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二者的关系既一致又相背离。

四是资金管理必须通过相应的控制手段对资金运动实行经常性的监督与检查,及时纠正偏差,防范未然风险。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与使用的重要性

在我国,财务管理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在改革开放之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基本都是国家拨款建立,生产经营后的利润又上缴国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更多的被国家财政职能所代替,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到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环境转变,国有企业有了一定的自、经营权,财务关系也细化、复杂化,这使得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显现,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财务管理提供支持与服务。

在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国有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济关系的越来越复杂,资金成本更是不断攀升,每个企业都在向企业管理要效益要发展,资金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稀缺资源,其地位可见一斑,现代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的基本要求是高效、安全、标准、内控和信用这几种价值观,成功的资金管理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存量,缩短企业资金的周转周期,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资金管理与使用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资金管理是指企业对未来一段经营时期所需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进行预算、调整、控制、考核等工作的总称。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在逐渐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的国有企业将面临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国内企业的相互竞争,国外企业的入侵使得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水平的高低在这样的环境下显得格外的重要,资金管理水平高的企业能够利用合理的资金管理方式规避资金使用风险、有效控制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特殊时期尤其是在经济转型时期甚至于关乎国有企业的生死存亡。

三、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现状

(一)缺乏资金管理的内部环境

受计划经济影响,许多国有企业管理层的价值观和管理风格延续改制前的"官本位"观念,形成了重人情、多变通、关系导向的内部环境,董事会的职责不明确,内部人控制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决策权和经营权不分离导致企业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治理结构的不健全也决定了资金管理责任主体的不明确,造成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内部驱动力不足,缺乏主动进行资金管理和使用控制的意识。资金管理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国有企业整体资金管理的水平,如果对此不加强对重视,势必造成国有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责任不够明确、资金回笼延期、资金被挪用等现象的发生,这将给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资金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下

部分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国有企业整体资金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资金有沉淀,调剂额度不足。各项目与业务开展资金需求及冗余程度不一,内部闲置资金无法充分调剂,系统内存量资金不能有效利用,造成资金的沉淀和浪费,导致资金整体利益的损失。

特别是一些国有集团企业由于下属子、分公司众多,银行账号较多,成资金分散,总部无法及时了解资金的全盘状况。各级下属企业经营地点多面广,开户的需求多样,管理方式不一,部分地区的小规模子分公司、驻外办事处甚至还处于手工管理的阶段,国有集团资金管理信息集成管理非常困难,不能及时准确地为各级公司的资金管理决策提供信息。许多国有集团资金信息基本靠各级单位层层汇总上报,存在信息汇总缓慢且严重滞后、一些单位汇总缺失等因素,资金信息也不准确,无法为公司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资金信息。国有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难度大,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下,集团汇总资金呈现存款、贷款“双高”现象。成员单位间资金分散,管理水平不均衡,资金预算和资金监控很难实施,资金风险管理无法有效开展。

(三)管理工具和手段落后,缺乏强有力地信息技术支持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实施了电算化信息系统,但是往往局限于某一个业务环节或部门中,如单单应用于会计核算环节,尚不能形成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缺少ERP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合同系统、OA系统等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甚至现有国有企业管理只基本实现了简单的电算化,信息的准备性、安全性、完整性、全面性、共享及互通受到制约,带来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沟通成本较大。造成工作效率低,时效性较差,国有企业无法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实时动态掌握单位资金状况,资金管理涉及大量的动态信息,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与保障,实现资金管理目标尤其是动态的资金管理目标,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就会成为空谈。

四、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创新策略

在当今新的经济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让国有企业在新的竞争中存续并得以发展,就必须从多角度强化财务管理,突出资金管理与使用,随着新的形势发展也需要建立新的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创新策略。

(一)资金管理预则立

凡事预则立,资金管理与使用也是同样,所以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要建立预则立的新理念。即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要与业务发展紧密联系,不能因为受到资金紧缺的限制而错过最合适的发展机遇,其次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注重资金使用风险的管控,清晰把握资金流向,第三要统筹安排资金计划,尽量降低所需资金的资金成本,富余的现金也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合理安排,创造较高的资金效益。

精细化的管理给国有企业管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资金管理方面同样我们也要求精细化的管理,并开始逐步强调。为了实现资金管理的精细化,就需要专业的人员为我们提供专业的管理,在兼顾企业整体资金链和现金流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未来一段时期的现金流向和流量做出准确的分析和预测,便于管理者做出更合理的决策,这样的预见性可以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创造利润。

要想准确的把握国有企业的现金流必须掌握企业的业务信息流,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与业务流吻合的资金计划的编制和资金收支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资金管理一体化就必须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的能力,提高对业务流、资金流的预测能力,并实现用信息系统实时监控业务流才资金流,适时地削峰填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利用财务集中管理,加强资金归集与利用率

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都想要推行财务集中管理,因为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有利于实现资金管理的高度集权,尤其是在投融资方面,进而规避财务风险,其次财务集中管理便于对国有企业资源进行集中控制,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再次统一财务会计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既有利于全面控制财务风险,还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务集中管理并非单个层面的集中而是财务管理层面和财务执行层面的双层集中,必须两个层面的集中才是真正的财务集中管理。

资金成本越来越高且融资难度大的情况下,资金短缺会让国有企业面临风险。如何有效的利用资金这种稀缺资源,让资金获得最大效益,是国有企业管理者或者是财务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问题。所以采用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集中化管理,实现企业的内部银行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成本,降低成本就等于增加了企业财富,实现有效的资本配置,盘活企业的剩余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各种增值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国有企业集团各分公司,子公司下个月的资金计划在每个月的月底汇总提交母公司,由母公司根据公司资金使用制度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做好资金的平衡,统一规划,每周举行一次由资金管理部门组织,资金使用部门参与的例会,严格审查和批准分公司、子公司的资金使用计划,做到优化企业资金配置,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求集团中的所有子公司、分公司都在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下统一开立资金结算账户,将资金结算账户集中于国有企业企业集团接受统一的监管。

分公司、子公司统一在国有企业集团总公司开立账户,并将分散在各个子公司、分公司的银行账户进行统一管理。首先,从分公司、子公司银行账户中的结算活动我们可以及时的掌握并监管着下属企业的资金流向,并由资金流向看出下属企业的经营状况,其次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能及时掌握公司内各个账户的资金流量和流向便于集团公司充分发挥管控能力,监控资金流动的同时帮助下属企业发掘和完善管理重点、难点。

(三)推动信息化建设,构建资金管理平台

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所以未来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趋势也是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的财务信息系统要能满足预算、核算、资金管理、财务分析等的需求。通过信息化平台的运用不但对国有企业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准确的记录,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系统内的数据对国有企业未来的业务流和资金流做出合理的预测,并能够实时进行分析。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平台的建成能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使集团总部和子公司、分公司都集中到统一的平台工作,采用固化于系统内的统一流程,资金管理平台建立时应该将资金管理延伸到业务源头,将业务与财务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并将关注点由静态的资金收支总量延伸至动态的资金收支的流向和流量等关键要素,对资金的每笔收支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

(四)利用全面预算,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强化资金预算管理是提高国有企业财务及其资金管理的重要措施,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反应企业经营过程中优缺点及发展趋势。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国有企业管理者可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需求预测来挖掘资金使用的深度和广度,根据企业短期和长期的资金需求来动态的评估企业整体资金状况,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使用过程进行预测、跟踪、监督和评价管理,通过资金预算来监督资金开支进度,有利于资金开支的控制,确保财务活动的有序进行,避免财务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尽可能的提高资金周转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得以发展。

在国有企业内部资金全面预算实质上也是对企业整体运营情况一种动态监管,对资金预算的整体把握能确保企业经营最大限度的实现战略目标,对资金预算执行的监控,有利于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对资金预算的有效评价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控制作用,及时纠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金管理的层次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优劣。良好并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资金管理与控制可以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长盛不衰。本文从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入手,系统地讨论了资金管理体系及其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并提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创新策略,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水平,以保证国有企业的良好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峰.浅谈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2,08:70-71

[2]张蓓.浅论提高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效率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141+143

第4篇

命题思路是与考试的类型、层次紧密相关的。不同的形式、层级的考试有不同的命题原则和要求,有不同的试卷结构和题型等。

(一)考试的基本知识

考试主要是测试考生知识和能力素质等方面差异的手段。考试的目的在于通过某种手段区别不同考生在要求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不同,以便于检验教学的结果或者便于甄选人才。

目前,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形式主要有笔试、口试、模拟操作测试、心理测试等。

笔试是通过书面答卷形式对考生进行有关知识和能力的测试。一般来说,笔试的命题量大,内容广,试卷题型与内容结构相对规范,评分也相对客观公正;但是笔试对于考生的工作阅历、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等难以检测。

口试则除了测试文化知识以外,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仪表风度等能够进行有效测试;但口试出题量小,考查面有限。

模拟操作法则是根据职位的具体要求为考生设置的一种模拟真实工作状况的情景,如处理公文、主持小型会议、提供决策意见、实地调研等,考官通过对考生在工作情景压力下的行为观察来测评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组织能力、适应能力等。这种测试能很有效地测出考生处理公务的能力,但比较复杂且耗时耗力,难以大规模考试。

心理测试则指,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手段对人所有个性特征,诸如智能、气质、兴趣、性格、价值观、情感等进行测试。心理测试有智力测验、个性测试、能力测试、笔迹辨析等。目前我国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常用的是能力倾向测试和个性倾向测试。

(二)命题与考试

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层级的考试,其命题思路是不一样的。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从小就开始参加的学历考试、升学考试与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上有一致的地方,但命题却各有侧重点,试题各有不同的题型。尤其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侧重点和题型更是广大考生所不熟悉的,面试的命题侧重也与笔试不一样。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侧重于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公务员职位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而且不同职位考试命题的重点也不一样。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准毕业学生 职业心理

 

职业心理是指蕴藏在职业活动中的个体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职业心理的动力系统由对个体职业活动起发动、维持、巩固和深化作用的心理品质构成,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等,它体现的是个体喜欢什么职业、想从事什么职业的心理取向,重点关注职业倾向性。不同职业、不同用人单位往往在以基本能力素质要求作为起点,以学历要求衫式表现出来的前提下,对职业能力形态的要求各有所重。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准毕业生的职业心理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们随机对广州地区高职院校院2011届750名在校的准毕业学生进行了职业心理测试,其中发放测试问卷750份,回收问卷746份,有效问卷740份,有效回收率为98.67%,现将统计状况进行分析。

1.2 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1)测试内容。本研究首先选取30名在高职院校准毕业学生一一进行面谈,以此了解学生的职业心理情况。我们根据职业院校的办学目的、培养方向等特点,选择和设置以下十个类型的职业心理测试项目:职业价值观;职业目标;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最喜欢及可能从事的职业;选择职业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第一次选择就业单位时期望的每月收入;最喜欢的职业类型;期待的工作单位性质;期待的工作地区。

(2)测试方法和步骤。首先,根据测试内容制作一份《高职院校准毕业学生职业心理状况调查表》,并明确填写要求;其次,组织测试队伍,向各个学校的系部随机分发调查表;再次,回收调查表;接着,分类统计并整理;最后,形成调查报告。

2 结果分析

2.1 高职院校准毕业生的职业心理表现:一定程度上存在焦虑、自卑畏怯等不良心理

首先,在进行测试之前,我们随机抽查了30名学生,并对该部分学生进行随机访谈,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准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焦虑、自卑畏怯等不良心理。其主要原因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对未来就业前景比较悲观,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刚开始走进就业市场面对招聘面试,心里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这种不良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顺利就业。

2.2 高职院校准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结果分析

分析:通过以图表1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主要集中在成就感、经济报酬和社会交际三个方面。这也反映了当今许多大学生工作的目的和价值,一方面为了获得优厚的报酬,使自己有足够的财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使生活过得较为富足。另一方面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赞扬,或不断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

因此,在当今社会转型期,高职院校准毕业生的择业观和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职业“发展”意识增强,职业发展更具有前瞻性,更重视个人成长与发展,追求个人价值感的实现。

2.3 高职院校准毕业生职业兴趣结果分析

分析:通过图表2可以看出最集中的三种兴趣类型是:喜欢与人接触,如销售管理类工作、喜欢行政管理类工作、喜欢想象和创造性工作。这一方面反映了今天的年轻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甘寂寞,喜欢与人交往的要求;其次,反映出我国多年来提倡创新和崇尚科学的政策在年轻一代得到了反映;再次,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使不少学生从专业角度出发来做选择。另外,一些学生缺乏职业心理方面的知识,对职业兴趣的理解比较含糊,不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兴趣种类,所以仅能反映大致的职业兴趣情况。

2.4 高职院校准毕业生职业能力结果分析

分析:通过图表3分析得知高职院校准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四种能力是:言语能力、社交及组织管理能力、察觉细节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言语表达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技能,而且被心理学家列为创造能力之一,它是从事富有创造性的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准确、高效地履行工作事务,确保信息畅通的需要,是个人内在的职业素质要求。另外组织管理协调能力、觉察细节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也是被诸多毕业生所器重的,这些能力是做好一件事情必备的优秀品质。

2.5 期待的工作单位性质和月收入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通过表4和表5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校准毕业生的自我价值意识的增强同时,一些大学生求职择业时一半以上的毕业生期待在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工作,表现为要求工作地点在本地或发达地区、比较看重工作单位的性质和发展前景,工作待遇要好。就业取向停滞于高端人才市场,职业期望值符合市场的需求。调查中48.65% 的大学生理想的月收人为1500-2000元之间。

3 对职业心理咨询的相关建议

3.1 理性认识职业心理咨询

通过对30名学生的访谈以及相关问卷可以得知:相当一部分准毕业学生对于职业心理咨询知之甚少,在遇到职业心理困惑的时候,期望能获得专业的职业心理咨询机构寻,但却很少获得专业的职业心理帮助,尽管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和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而将两者结合专业为学生提供职业心理咨询服务的机构就很少建立。

职业心理咨询师借助专业的职业心理测评,在测评的结果基础上,帮助咨询者分析影响个人在职业意识、职业生涯发展上的内在因素,包括与职业发展有关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因素(如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如职业能力、性格、气质等),帮助咨询者认识自己,以便帮助咨询者消除在职业生涯选择与发展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有效地促进咨询者向正确健康的职业生涯方向发展。

3.2 有效开展职业心理测评

高职院校准毕业学生通过开展职业认知能力测评、职业兴趣测评和职业人格测评,能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目标、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期望、职业类型等。同时根据职业心理测量的结果,职业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士就可以根据此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出个体在兴趣、价值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特质,帮助他们评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并预测其在教育培养、职业技能训练及未来工作中的表现和发展潜力。

3.3 职业心理辅导课程化和项目化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也开设职业指导的必修课程,但是缺乏将职业心理咨询与职业规划与指导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心理辅导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与咨询体系。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系统地开设职业心理辅导课程,向学生全面传授职业心理理论知识,同时在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辅导与实践活动,开展一系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的拓展训练,在职业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职业决策能力,帮助高职准毕业学生更好的进行角色转换与适应,实现由一名准毕业学生到一名“单位人”或“企业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宋专茂.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25.

[2]顾雪英.透析职业心理通达适业境界[j].教育与职业,2001(10):45-47.

[3]顾雪英.论高校职业指导的递进式目标闭[j].教育与职业,200l(12):7-9.

[4]赵琛徽.员工素质测评[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3:105.

[5]雷剑彩,刘爱荣,李健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心理测试及结果分析.中外企业家,2009.7.

[6]唐明明.高职院校学生不良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6-17.

第6篇

管理学上有句名言:你可以教会一只火鸡爬上树,但最好是找一只松鼠。这就是所谓人岗匹配的问题,选聘人员应遵循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的原则,根据不同员工个体间的能力素质差异以及岗位的不同要求,将他们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保持个体能力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同构性,从而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完成各项工作。这里的个体能力素质在管理学上称之为胜任能力,即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确保该岗位的人员能够顺利完成该岗位工作的个人能力特征结构,它包含知识技能、态度能力、性格特质和内驱力等指标。知识技能是指对工作领域的了解,态度能力是指将工作做好的经验与技能,性格特质是指一个人持续稳定的内在特征,内驱力是指在工作领域里发至内心的想法和偏好,它将驱动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在这些指标中,除了知识技能是显性的、易于感知的以外,其他都是潜在的、难以感知的。

那么对于国有企业秘书一职而言,它所需要的胜任能力是什么样的呢?国有企业秘书的主要工作是包括决策参谋、综合协调、督查督导以及文字工作等。决策参谋是主动研究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超前捕捉企业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了解情况,及时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主动及时地向领导提供工作预案和工作建议。综合协调是发挥沟通内外、联系上下的桥梁枢纽作用,理顺和明晰各类界面间的关系,优化企业管理秩序,推动企业高效流畅地运转。督查督导是围绕企业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对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促进政策、决策的贯彻落实。文字工作是各种总结、材料和领导讲话稿的撰写。

从这些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秘书一职除了要求有一定得专业知识和文字功底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主动工作,充分发挥沟通协调能力,给企业领导充当参谋助手。因此,秘书岗位所需要的胜任能力指标中,知识技能对应的是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态度能力对应的是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性格特质对应的是工作主动性、注重细节等,而内驱力对应的是工作责任感。

第7篇

所谓的心理网络普查,就是指通过网络答题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在线测评,得出相对科学的心理普查结果,进而对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心理干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生心理网络普查的相关程序和注意事项如下:

(一)大学生心理网络普查的相关程序一般而言,高校心理普查的对象是新入学的全体学生,采用专业软件对学生进行在线心理测试,具体的测评量表有两种:一是大学生人格问卷(简称UPI),还有一种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其基本程序如下:

1.注册登录。要想取得有效的心理普查数据,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程序在网上进行注册、登录,以便使每一位学生的测试结果都能有效地记录下来。因此,学校要引导被测学生找到指定网页,进入心理测评系统,然后进行用户注册,真实、完整地填写所要求的选项,按“确定”完成注册程序,在管理员进行审核确定之后,学生用自己的学号登录测试系统。

2.进行大学生人格问卷测试。学生在登录成功后,先是进行大学生人格问卷心理调查,这是国内大学心理咨询机构常备并经常使用的调查表。其特点是简便易行,适合调查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也不容易引起被测人员的心理反弹,是我国高校目前推广性较高的心理测试方式。学生在阅读指导语后进入测试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60道选择题,学生需要回答“是”与“否”;二是“其他需要咨询的地方”,学生进行如实地填写。通过这样的心理健康筛选,如果学生有早期心理问题,很容易就能发现。

3.进行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所谓症状自评量表,它涉及了精神症状学较为广泛的内容,如感觉、情感、思维、意识等,全方位、全角度地对人的心理进行了测查。作为一种初级筛查工具,此量表使用比较简便,区分能力强,因此广受欢迎。此量表包含90道选择题,学生在5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完成此量表,就完成了整个心理普查测试。

(二)大学生心理网络普查的注意事项与一般的心理普查不同,网络心理普查多是由学生依靠网络单独完成,教师不能面对面进行监督指导,如果学生疏忽大意,就会对测试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出现偏差。因此,学生必须要注意相关事项,以便保证良好的测试普查效果。

1.注意普查测试时间。学校要制定好心理普查的具体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心理普查,避免因为时间问题出现疏漏。同时,学校为了保证心理普查测试的质量,提高测试速度,保证网络畅通,也会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对测试服务器进行关机维护,在此期间心理测试服务处于暂停状态,学生的心理测试要避过此时间段。

2.确保普查测试的完整性。学生只有完成所有的心理普查题目,才能得到准确测试结果,因此,学生必须要完成两项测试的所有题目,才能得到完整的测试结果。如果在心理测试的过程中出现网络问题导致掉线,学生必须要重新登录,重新答题。

二、心理网络普查结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帮助针

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网络普查,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学生思想过硬、政治素质高,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心理网络普查的结果通过对学生心理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异常的学生较少。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总体上都是健康的,只有少部分学生有一些心理异常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部分: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自卑心理。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在乎别人视线”等,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焦虑,出现心理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有很多,困扰学生的问题也各有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解决。

2.学生心理状况个体差异显著,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经历的不同导致学生的心理状况千差万别,个体差异性非常显著,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处于精神症状,极少学生转化到躯体症状,需要我们持续关注。

(二)基于心理网络普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1.关注心理异常学生,同时注意正常学生的心理变化。虽然学生大部分的心理状态都是健康良好的,只有极少的人有心理问题,但是正常学生并不是就没有一点心理问题,心理状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必须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讲座,影响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有所收获,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2.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思想素质。对于学生都比较关注的普遍性问题,我们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工作,比如,对于学生都出现的“人际交往”的问题,可以就“人际关系”进行一系列的讲座,引导学生参与进去,让学生思考,并不断地调适自己的心理,达到良好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心理健康了,心态乐观了,思想素质自然得到提升。

三、总结

第8篇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心理;调整策略

独立学院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为适应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自1999年出现以来发展迅速,当前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新的重要力量。在目前严重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普遍增大,而作为依托母体品牌优势的独立学院来说,由于其自身办学体制的特殊性,其毕业生不仅受到了正规院校的误解,同时还受到了社会上用人单位的普遍歧视,无形中给独立学院的大学毕业生们增加了更大的心理负担。因此,研究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状况,探索出一套促进独立学院学生良好就业心态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于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推进学校健康协调发展乃至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以对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2011届及2012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测试为例,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分析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特点,探讨了培育独立学院大学生良好就业心态的途径。

一、就业心理状况调查

2011年6月10日,我们对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的282名本科毕业生进行了网上心理测试,其中,女生177人,占被试人数的62.1%,男生105人,占被试人数的37.9%。在参加网上心理测试的系部中,机电系33人,资土系56人,信息系65人,经管系85人,文法系43人;理工类有154人,占被试人数的54%,文史类有128人,占被试人数的46%。

2012年6月21日,我们对泰山科技学院的316名本科毕业生进行了网上心理测试,其中,女生167人,占被试人数的52.8%,男生149人,占被试人数的47.2%。在参加网上心理测试的系部中,机电系43人,资土系64人,信息系50人,经管系93人,文法系66人;理工类有157人,占被试人数的49.6%,文史类有159人,占被试人数的50.4%。

与此同时,我们对泰安市高校中设有独立学院的兄弟单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测试,在发放的500份调查问卷中,收回有效问卷430份,占实测人数的86.0%。其中,男生176人,占有效问卷的40.9%,女生254人,占有效问卷的59.1%;理工类有210工人,占有效问卷的48.8%,文史类有220人,占有效问卷的51.2%。

二、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表现

在对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的毕业生进行心理测试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虽然复杂多样,表现形式纷繁复杂,但总起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就业时同时具备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

大学生在就业时心理经常出现两种矛盾,一种是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另一种是自负,过高的估计了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无论哪一种情况,最终都会使学生受到伤害。

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属于本科三批,与本科一批和二批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一些毕业生在求职中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偏低,他们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技不如人,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尤其是在与本科一批和二批的学生同台竞技时,总会底气不足,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另外,据调查了解,有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表示不招“三本”的学生,在报考公务员和选调生时也有此种现象,在2012年的研究生考试中,也首次出现了部分高校将“三本”学生拒之门外的现象。因此,一些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有自卑心理,不敢正视现实,怀疑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长处,失去了求职的勇气和信心,陷入了自怨自艾的不良情绪中无力自拔。

自负实际上是自大,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在就业时,有的大学生不能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认为自己具备种种优势,有着优越于常人的一种自信。如一些专业较好,在学校中表现比较突出或者多次获得过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学生则容易从自信变为自负。还有一些大学生不能脚踏实地的面对现实环境,一味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去考虑问题,以为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和锻炼已经才高八斗,任何工作都可以游刃有余,在求职中自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四处吹嘘,结果往往不能自圆其说,最终与用人单位失之交臂,徒留遗憾。

2.攀比心理

大学生毕业时平均年龄在22周岁到23周岁之间,这些青年学生血气方刚、争强好胜,这就使他们在就业时有一些错误的心理导向,如虚荣心和盲目攀比的心理,同学之间“追高比低”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就业中,有些学生凭借各种有利条件如自身条件、家庭条件等能找到理想的岗位,他们在同学中经常吹嘘自己工作收入高、待遇好、前途广、社会地位优越等,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有些同学看见或听说别人找到了条件优越、效益较好的单位,心理上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平衡感,非要找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来进行超越。因此在找工作时不考虑自身的条件、职业发展等因素,只是一味的想要超越别人,结果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得不偿失。

3.就业心理期望与现实落差较大,有失落感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一直深入人心,铸就了很多大学生的“精英情结”,这种“精英情结”促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较高的期望值,人为的设置了就业方向性的禁锢,如非大城市不去、非外企不去、非高收入不去等。

独立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多是当前市场需求较热门的专业,专业选择的导向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费较高,因此,学生及其家长总期望高额的教育投入能获得良好的就业前景。对于就业,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因而,大量毕业生对大型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趋之若鹜,公务员考试热度连年升温,始终不减。他们希望能够到条件好、收入高、起点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对不符合自己期望值的单位则一概否定、不屑一顾。

但是,在目前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会面临种种困境,比如,正规院校的不认可,社会的不认可,用人单位的不认可等等,所有这些都会给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高期望值当头一棒,使他们美好的愿望落空。可是,即使面临就业困境,他们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对一些虽有发展前途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不屑一顾,对于西部城市和偏远山区更是少有人问津,结果“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经常发生,择业行为与实际情况出现极大偏差。

4.严重的依赖心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炼,也缺少社会经验,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和独立意识,在关键时刻个人不能进行独立的决策。有些毕业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加供需见面会,或者参加了但不能独立做出是否签约的决定,需要依靠父母或亲朋好友的判断。有些毕业生甚至参加供需见面会也要由家长全程陪同并全盘决定,缺乏自主择业的能力。另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自己不去找工作,一味地等、靠。等学校把用人单位请进来,靠家长四处奔走,托关系走后门,当父母和亲朋的四处奔波毫无成效或者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时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5.严重的焦虑和烦躁心理

近几年来,由于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2007年全国有495万大学毕业生,2008年有559万,2009年有611万,2010年有631万,2011年有660万,2012年有680万,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就业难度日趋增大,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独立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焦虑心理和烦躁心理是非常突出的表现。

焦虑心理是指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过分紧张、忧虑不安和对未来不可计划和预知的消极情绪体验。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反应,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焦虑。对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的学生调查表明:在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中,个人前途与就业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而且压力随着年级增高而逐渐上升。有近三成的学生从上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对未来感到焦虑,有七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再加上有些媒体经常在网络及报纸上发表大学生工作不好找,毕业即失业,求职不成走入极端等负面新闻,引起了大学生对就业的焦虑甚至恐慌。

还有一些学生在就业时容易产生烦躁心理,整个就业期精神亢奋,心急如焚,既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稳定下来,又担心在不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匆匆签约会上当受骗追悔莫及,另外还担心过早签约会错过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他们的就业心理出现了互相矛盾的一面,“这山望着那山高”,由此造成了精神上的紧张不宁、忧心忡忡、患得患失。

三、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整

大学生参与就业,是大学生活的一种必然归属,也是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遭遇挫折是正常的,由于就业压力较大,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面对这种情况,关键是应当如何调整才能使我们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

1.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在同专业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大学生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要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参与社会竞争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踏入社会的敲门砖是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三本”学生,与正规院校毕业生进行竞争时已经处于不利地位,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专业支撑,是不会获得用人单位的赏识的,即使个人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不可能获得施展的机会。

2.正确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更是不容乐观,“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而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所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更加突出。可以说,独立学院毕业生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面对着交织在一起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经受着对自己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

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时大有破釜沉舟之势,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此在求职之初他们精力充沛,信心十足,认为一切皆有可能。可是,一旦遭遇挫折,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蹶不振,深受苦闷、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他们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估计也缺乏承受能力,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也不会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来提高自己。因此,遇到挫折时,我们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正确对待,分析失败原因,调整求职策略,提高自己抗挫折、抗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因一次或几次的失败气馁悲观,以便最后获得成功。

3.接受客观现实,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面临着社会结构性的一种调整,面临着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市场,激烈的就业竞争在所难免,以前那种寄希望于政府、学校及家庭,希望依靠外在力量为大学生的未来铺路的观念应该被彻底抛弃。应正确的认识客观现实,脚踏实地的依靠自己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捕捉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创造一份美好的未来。

同时,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能脱离客观实际,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择业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现实因素,如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眼光应放长远一些,认真考虑职业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在选择职业时,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客观情况,了解自己的实际需要,对于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能干到什么程度要有一个全局认识,要进行统筹规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职业定位。

4.把握机遇,促进就业人格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