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5 17:13: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创新教学;高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101-01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我国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尤其是初中语文的教学正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一定要很好的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随时根据社会环境、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创新探索、研究。随着时代与科学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创新教学已经成为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性教学模式。
1.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教材知识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创造力,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变得异常机械化和程式化。当下的多数初中语文教学课本教材枯燥无味、僵化死板,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与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导致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及质量较低,教学效果较差。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思考、求知以及善于创造、创新的能力。
2.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
2.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进步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因此,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和能力,不断借鉴之前的教学反思,探讨与解决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过程以及自身方法、态度、情境等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及综合素养。
2.2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师可采用诸多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多看、多听、多写。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可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气氛,更好、更快的进入课文情境,还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进一步促进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革新与优化。例如我在教《变色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小说发展变化的情节在课堂以图画或是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六幅画面,让学生清晰、明了的对主人公的六次变脸进行观察、分析,对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丑陋人物形象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生动形象的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提高理解能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创设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提问、思考。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顺利、高效的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教师应积极的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抛出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思考。例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提出问题如:作者描写的为什么是父亲的背影而不是父亲的正面?作者问什么要详细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如果是你们,会从那些方面来描写父亲的背影?提出这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认真进行思考,并将每个学生的想法表达出来,进行讨论、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快的学习、理解语文知识。
2.4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语文教学是一项看似简单却也繁杂的工作,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教学,进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初中语文教师的应有的人格魅力;贯彻审美教育,培养、塑造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心灵交流,造就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将心理教育渗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初中语文的学科魅力和影响力,贴近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状态。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于对课文的理解不同,让学生分角色将这篇童话故事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或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编;亦或是根据自己的情感喜好,选择一个角色,分角色朗读或将角色人物表演出来,进一步将人物性格特点更好的展现出来。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利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3.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作为课程革新的先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优化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提问、思考;进行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等等一系列的创新教学,以实现高效教学,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进步,推动新课标下的现代化教育。参考文献:
[1]王大闯. 创新教学方法,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苏人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泰格特作品《窗》的思考.[J]. 都市家教. 下半月,2011(12):71.
[2]何小花.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8):199.
关键词:语文阅读;中学;新课标;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的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成败得失、积累教学经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研究是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能力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价值在于促进教师将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教学方案的研究使教师处于一种反思状态,不仅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具体行动,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思维品质;教师通过看课、评课提高教学方案的实效性,有助于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总之,教学方案研究是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方案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对具体教学方案中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深刻反思和客观评价。本文首先论述了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说明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新课标下阅读教学方案的相应策略,为中学语文教学方案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新课标下教师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应该突破过去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学科的局面,树立大教材观、大语文观,让阅读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应该强调学生主体建构、自主探究,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尊重师生的个性和作品的个性,体现现代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个性化。应该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重视学习结果但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特别要努力做到把以教为主的过程变成以学为主的过程。
二、新课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特点
1.师生角色定位准确,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从角色定位来看,教师不是知识的输出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过程来看,通过将教学内容的合理分解,使得学生能够有目的地查找资料,从而做好课堂交流。而在教学中,学生能够逐个环节进行集体交流,教师总结时点出需要识记和重点掌握的知识,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课堂上,教师信任学生,让学生搜集资料、竞赛研讨,又应不放弃指导的职责,教学活动井然有序,时效性强。
2.现代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一是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内容要立足于课文又不局限于课本,如搜集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和历史背景等的相关资料,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二是指教学形式开放性。学生分组竞赛与教师参与归纳总结相结合,既不按部就班,又不放任自流,课堂充满生机。三是指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在查找资料、分组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讨论、辩论,无疑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个性化特征
在教学中采用自学、竞赛加老师点播、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交流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所得,学生有思考的权利和精神自由。师生的学习和思考成果就会成为课堂上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不是将教师的观点或者教师用书上的结论强加于学生。
三、新课标下阅读教学方案的策略
新课标要求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张扬师生的自主与创造精神。阅读教学必须开发丰富多彩的行动策略,这是新课标的精神,也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方案研究中重视以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策略为参照研究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教研训练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新课标倡导多种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
教学方案应采取学生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阅读教学策略。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等,在方案制订时,应做到:(1)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提出并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发展各种学习和思考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2)教师认真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范围,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3)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保证充分的阅读、思考。
2.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学生就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沟通、交流获得知识、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方案设计应做到:(1)以问题为主线。“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中要解决的第一个核心问题,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又成为要解决的新问题;(2)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3)有多维交流的空间。
3.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个体调动全部的心智和情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从而对作品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理解的教学方法。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尊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倡导阅读实践的探究性,承认阅读结果的差异性。
4.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
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诱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个性特征的前提下,涵泳、体味思考作品,读出自己或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及结论。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5.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教师激励并促成学生与课文、与作者、与学生自己、与他人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汲取作品营养,提高语文素质的教学活动。
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教学方案之中是教改的当务之急,应加速这种落实与转化。只有不断探索语文教学方案的研究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促进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涂树林.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与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121.
[2]王琴.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对话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2011(4):111.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策略;探索
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重难点。语文新课标要求:写作是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表达的方式,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并进行表达的过程。语文素质可以通过写作能力来表现出来。目前,作文教学面对着严峻的考研,怎样才能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将初中作文教学贯彻好,是每位初中语文教师急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初中作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重技巧轻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涉及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其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过作文不仅只有技巧的表达,还应该重视写作的过程。重视写作的过程,即在写作中学生要自省、自悟,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自省是指学生对写作的过程进行反思,一般仅有主动性强的学生才会对写作过程反思,反思的过程可以看出其对文字的态度如何。自悟是指自觉在写作过程中收集材料、列出提纲、修改等,使得文章能够更加贴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然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大多忽略了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特别是没有指导学生对从不同角度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并没有引导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突出文章的主旨,删减某些多余的细节。直接让学生开始写作,浪费大部分的时间指导写作技巧,忽视写作过程,这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很难从源头上解决写作难。
2.重多写轻修改
正所谓:“好文章是逐遍修改出来的。”如今,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中,教师普遍都鼓励学生多练多写,不重视学生修改文章,修改是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缺漏。学生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完成作文后,没有几个学生会主动积极地修改,更有甚者没有起草提纲,直接下笔,错别字、有语病的句子、句型都没有理会。而却有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修改作文,因此也不会主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所以学生就养成只写不改的坏习惯。其实作文在修改的时候可以借助自己的语法与语感,将不通顺的语句修改好,还可以和他人相互评改作文,交流写作的心得,互相分享,共同进步。
二、优化中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1.把作文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学的方法过于单调,都是沿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而教学的地点都固定在课堂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不但提不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还有可能产生反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抓好新课改的理念,将作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扩展作文教学的方法。例如,
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写作;让学生在堂上限时写作;让学生参加相关的活动后写作;让学生与小组合作后写作;让学生看图写作等等,类似这样给学生转换作文教学方法和途径,可以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对于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2.要求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是在深厚的素材中建立起来的,换句话说,积累素材是开展写作的前提。积累素材可由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取得。并且学生的社会阅历是非常有限的,根本不可能每件事都亲身经历过,所以,学生积累素材大多依赖间接经验,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阅读是积累、吸收的过程,在积累的过程中,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3.完善作文评改的标准和方法,尽可能鼓励学生自我修改
作文应该从哪里入手,怎样修改,是评改学生作文的时候一大难题。为了避免教师依据印象评分,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加强凭该学生作文的实效性与可行性,教师有必要事先把作文评改标准分项。全批全改会导致教师过重的负担,而且反馈不及时,很容易造成评讲时学生已经把自己最初的构思忘记。作文评改作为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明白为什么这样写,从而得到启迪,提高写作水平。笔者觉得教师可以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奖”,激励引导启发学生,无论是一个精美的词语、有意思的句子、某个精彩的片段,尤其是后进生,要给予其充分的肯定,让其重新收拾对于写作的信心。教师不能吝啬表扬,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找到写作的兴趣。
总而言之,要走出作文教学的窘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全体师生一起努力。为了提高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教师也应该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在这基础上大胆革新,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并在作文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得学生的作文能够写出新意、写出特色。除此之外学生也应该自觉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阅历,积累更多的写作题材,勤于练笔,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艳秋.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2010
[2]周亮.“操千曲而后晓声”――谈课外练笔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08
一、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淡化教师的讲不是不讲,而是有目标、有重点地引导和点拨。比如,教师在讲解初中语文课文时,首先可以提出与课文相关的一个问题;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再接着以小组形式让学生相互学习,熟悉字词、理解句子和段落;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小组活动的情况,对文章关键之处和精彩之处进行深度剖析,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和小组学习,不仅了解了自己的认知特点,而且补充了自己的认知缺陷。通过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整个课堂包容了学生不同的性格、兴趣和情感,真正实现了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淡化教师的灌输,强化学生的感受、体会、体验和揣摩
新世纪的中学生比较习惯使用网络或电子产品获取信息,如果教师能有计划地向学生们推荐影视作品,那么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文学熏陶方式。当然,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生活实践的体验上,将这种体验引申到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中。如果有些文学作品,学生无法去体验、无法去感受,教师只要做到“不求精确、深刻,只求明了”就可以了。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等能够呈现出来,可以是文字、声音、行为动作,也可以是音乐和创作。这个展现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能够明了,提高其感受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以读导学 实践探究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52-02
1 问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了学习是主动的加工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在此理论基础上,在新课程理念下引入“以读导学”教学方略,试图在实践中探索出较为有效的方法,并使之具有操作性,这显得十分必要。
读书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但近年来人们对之有所忽视,“讲”和“问”代替了读。其实,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读中可理解,理解中再读,记忆久、感悟深、效果好。教改需要教师转变一个观念:课堂上克服教师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的心理障碍,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能力,尤其是对初中生,其思维需要得到持续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与课程共同成长,在探讨如何传授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时,教师要不断转变、优化教学的方式,做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示范引领者。
2 概念的界定
“读”、“导”与“学”有辩证关系。“读”是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导”是教师多种形式的导,学生“读”与教师“导”二者有机结合,读导互促,最终目的是“授之以渔”,让学生会“学”语文,以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笔者分析认为,这里的“学“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通过读,感知探究文本,二是让学生学会读的方法,即掌握学法,学以致用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前者是课堂目标,后者是最终目标。
因此,“以读导学”就是以达成提升语文素养为目的,逐步构建起以读为本、以学为主、导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3 研究现状
在国内,对语文“以读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方面的研究,时间基本是在2000年后,基本是针对传统教学弊端提出新的课堂教学理念,重视读的方式方法。但笔者发现,相关论述主要集中在小学语文教学,而且研究得比较全面,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以读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对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以读促写”的论文也不少,但主要阐述“读”的重要性和与对写作的促进作用,而对“以读导学”系统化的操作研究较少,而且主要是在具体课例中的实践运用呈现的,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具体的操作模式。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能力不无关系,也不排除中小学衔接上出现了断层。我们可以借鉴对小学“以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结合初中生特点,进而探究初中语文“以读导学”的可行性与价值。
3.1 小学学段“以读导学”方面的研究
(1)阐述“听、说”训练、朗读训练的重要意义。低年级儿童正处于口头语向书面语转化的重要时期,各种形式的朗读能有效促进这一转变的进程。学生年龄越低,越是依赖词Z以外的信息来理解语义,而说话的语气、表情、语调、音高、姿势、动作等都是儿童学习语言、把握语义的重要渠道。
(2)阐述语文教师要重视“读”,强调学法,“授之以渔”。创设读的氛围,丰富读的形式,渗透读的指导。例如《让“自读导学”穿上“以学定教”的鞋行走》一文。
(3)介绍“以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具体操作步骤。如采用“六读五导法”的“读导互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练导学”的“和美”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巧用“读导法”的“以读定导”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等。
3.2 初中学段“以读导学”方面的研究
(1)重视朗读这一教学方式。《让朗朗书声回归语文课
堂――重唤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一文引用了新课标里“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要求,对朗读的重要性、通过激发朗读兴趣、优化朗读技巧、注重体验感悟,养成良好习惯等方法将朗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还原语文本色之美。《语文学科中的“听、说”训练》一文中提出语文教学中的听话过程既要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也要有专门训练的内容和措施,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不断趋于完善。
(2)对初中教材中的现代文中兼有诗歌或文言特点的篇目,采用“以读导学”的方式进行实践探究。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通过“朗读――精读――赏析――理解”的方式理解文章精髓,“欣赏诗一般的语言”;《端午的鸭蛋》通过学生自主地读、以“读”为主线,穿插老师适时地导的方式品味汪曾祺大师的语言艺术,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重视对初中生思维的培养,学思结合,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初中生思维发展与小学相比有了新的飞跃,提出利用“学生主体参与,分组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策略和诵读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初中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思维,以领悟理解为学习的操作目标。在《初中语文“主体参与”模式下的诵读教学法初探――如何运用诵读来管理语文课堂阅读学习》一文中,有其独特之处。除了上述第2点的朗读指导、精读、赏析、理解外,还添加了交流诵读体验、诵读评价及问卷调查等反馈效果的元素,更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值得借鉴。不足之处是诵读只是“读”的其中一种方式,略显单一化。
(4)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成果较少,而且课型集中在自读课,主要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如在《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导学策略探究》一文中介绍了“自读导学七步式”有效教学模式:导入――自读――思辨――点拨――互动――实践――小结,但研究还欠深入,侧重于“读”,轻视了“导”的阐述,作者也在文中提到“仍需继续探究、积极构建自读课文的‘高效教学模式’”,不无遗憾。
由上可见,在研究初中语文“以读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存在指导方法、策略较泛,理论性过强,实践性不足的问题,只强调如何“读”或强调如何“导”是片面的,是不系统的,如何在“读”中“导”并形成具体可操作的模式,是最核心也是最有价值的问题。所以,对初中语文“以读导学”课堂模式的研究需要教学工作者通过在教学第一线进行“反思――实践――反思”的方式,探求落实对学生语文学科知识落实和能力培养的真正有效、高效的途径。
4 现实意义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在语文新课改不断向纵深推进的今天,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特征,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为突破口,以构建“以读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是当下聚焦课堂教学,大面积提升教育质量的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 张永昌.语文学科中的“听、说”训练[J].学科教育,1999,(03).
[2] 霍海生.“读导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11,(23).
[3] 谢琴.以读导学 落实主体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8,(01).
[4] 朱国成.让“自读导学”穿上“以学定教”的鞋行走[J].小学教学研究,2014,(1).
[5] 龙伟忠.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导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5,(21).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互动教学 方法和策略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交流、互动的过程,只有做好课堂的互动教学才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采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教学情境的营造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辅导者、引导者、知心朋友。当学生思维受阻、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作为一名辅导者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学生困惑迷惑的时候加以引导,使其掌握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学生生活、心理方面面临困难的时候,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换位思考,以使得学生的精力不被分散。
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而和谐。“居高者”只会使得教师脱离学生而孤独存在,“中间人”不仅能够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激情。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帮助能够使得学生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学好这门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与学生做朋友能够从根本上找到学生的需要,用学生的建议来优化整个语文课堂教学。
二、实现生生互动,小组学习,尽情交流
初中语文教学要十分注重学生主体间的互动学习,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互动来交流思想,体验语文课堂的精彩,实现共同进步。
(1)注重对学生小组意识和合作技能的培养。懂得合作是社会对公民必备素质的要求,也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的必要途径。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目的的影响,初学生小组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缺乏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实现合作成功的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教给学生如何实现小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逐步让学生懂得倾听、懂得表达、懂得质疑、学会小组管理和不断反思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2)教师要精选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机会。对初中生来说,受传统升学率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影响,他们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教师要想尽快实现富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灵活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受传统教学安排和中考压力等的影响,教师要想把整个课堂都用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很难实现的,课堂教学在大多情况下还是要应以教师的授课为主,并将小组学习贯穿到课堂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内容以及开展方式,为初中生提供尽量多的合作机会,进而提高课堂互动学习的效率。
(3)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督促学生的共同进步。在对小组学生进行评价时,应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可以提升小组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强化小组人员的合作与沟通交流,进而促进小组人员的整体进步。在开展小组评定时,应采用互评与教师评价共同进行的方式,这也可以考察学生是否能对竞争对手做出公正与客观的评价。在课堂教学进行完一单元或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时,教师就要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对小组进行互评,来考验初中生的自主性。小组评价的内容也应是多方面的,例如:对小组成员的小组参与意识、组织合作能力和小组向心力、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等的评价。
三、实现师生互动,民主沟通,共同进步
(1)转变传统教师观念,实现互动课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就是围绕“传道、授业、解惑”进行的。课堂知识的讲授只局限于教材,教师依据教材甚至只依据自己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课堂讲解。教师一人主宰着整个课堂,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按新课标的要求实行因材施教,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专职,按答题标准回答教师的问题成立学生课堂学习的任务。为此,必须加强教师对新课标精神和要求的学习,改变陈旧的教师主体观念,建立既利于教师教育空间的拓展,又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创新思维的教育体制。教师要主动及时的掌握最新教育动态,做到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适合初中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2)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合作,营造师生课堂互动的氛围。在传统的“师道尊严” 下,教师习惯于其在课堂上至高无上的主体地位,导致在教学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学生必须对教师百依百顺、绝对听从教师的教诲。这种权威式的教育已严重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标下要实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因材施教、调动整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氛围充分活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教师的教学魅力,减少对教师的恐惧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交流中开展。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己的主导地位进行正确定位,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相信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互动教学中逐步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学必须讲究方法。互动性教学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师生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是教学得以良性发展的前提也是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但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开展互动性教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提升;知识转化;方法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多数都是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至于教师在课堂上怎么授课,讲授有什么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说的算,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与配合,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不对等,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能服从,即使遇到有异议的知识,学生也不敢表达。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立足学生的发展,改变以往那种枯燥乏味的教学策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其中情境教学就是其中一种。
一、巧用知识迁移,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不要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创设出来的情境才能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学习的过程。针对创设的教学情境手段来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阅读教学、文言文教学、现代文教学等不同载体的文章来说,所采取的的情境创设方法是不同的,所以一定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文言文教学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初中生的文言文素养较低,对文言文也没有太多的兴趣,所以在开展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
二、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辅助媒介,它能够实现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和一个黑板来讲授知识,一时显得课堂教学非常的沉闷,学生的兴趣根本提不起来,多数都是被动式的学习。多媒体就不一样,它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到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多媒体能够实现知识的完美转化,实现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对时代背景不甚了解,所以为了更加清晰了掌握文章的创作背景,教师首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简单的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这样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文章中的文字表述了,不但可以让学生轻而易举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进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主打情感牌,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语文教育教学和其它的学科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语文教学中蕴含更多的情感色彩,无论是作者的思想表达还是读写的思想解读都夹杂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在开展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素材,构建情感教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感悟情感,让学生记忆犹新。教师在掌握诸多情景教学的方式、方法后还应该注意在情境教学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首先感动自己,才能相应的感动学生,实施情境教学的目的也才能凸显。如在学习《范进中举》的时候,很多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当做喜剧文章来解读,虽然也知道这是讽刺性的文章,但是文章的结尾是大家满意的,范进最后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肯定,称呼为“老爷”,从情感上学生会觉得范进是幸运的,也是应得的,最后貌似有点惩戒看不起范进的人的味道。文章仅仅分析到这个地步是仅仅不够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范进人们鄙视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同情弱势群体,在范进喜极而疯的时候,同样要引导学生关心呵护社会的不幸者,让学生了解范进的痛苦与无奈,实现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情感教育才是有效的,那么学生在受到情感冲击的时候也一定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会主动的修正自己的不当言行,这样的教学才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
四、开发学生资源,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的魅力在于让读者在阅读中感悟,在想象中充实,在碰撞中觉悟,在思索中成熟。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动起来,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是有教与学共同组成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的开发和挖掘学生资源,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实现课堂的互动性和灵动性。如在学习《狼》一文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来表扬话剧,可以是话剧的形式,小品的形式等等,让学生来“演”,前提是表扬的内容必须符合教材内容,可以适当的夸张,这样通过对白、动作,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学生的表扬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情境的构建,这种最有效,也最有意义。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当下,初中语文的教学已经出现了功利性的现状,在情感教育和能力培养上出现了一定的欠缺,所以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强化这两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给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提高的教学效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对策
一、教师要做足课前准备,为课堂教学奠基
1.紧扣教材,精心备课
初中语文课本上收录的文章多是一些散文大家、诗作家、小说家和著名诗词人的作品,并且多是他们的经典作品或代表作,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肩负着让学生了解文本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文学作品的使命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因此,在备课时,教师既要对当节课的内容进行充分备课,让学生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比如,在《地下森林断想》一课备课时,教师要对其作者张抗抗进行简单介绍,对其主要的作品、人物经历和创作特色等进行介绍,让学生在学习文本时,自觉地将作者的经历和文本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2.注重课前预习,检查学生预习成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预习环节不是被省略,就是被程序化,教师只是每节课结束的时候告诉学生预习下节课,但是并没有检查学生到底有没有预习,这种预习显然是无效的,无法达到好的效果。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注重课前预习环节,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提高预习的目的性。以《那树》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以下教学任务:找出生字词,概括其在文章中的作用;找出关键词语,概括那树的生命历程;找出关键段落,分析那树的贡献;划出关键句子,分析那树的死亡之路。并提出反思问题“那树的死亡仅仅是一棵树的死亡吗?我们的生活中像那树一样正在消失的事物有哪些?并将最后一个作业设置为思考问题,不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出回答,预留思考问题。
二、教师要把握授课环节,让课堂“活”起来
1.设置填字填词“找对象”的游戏环节,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生字词
不论是哪个阶段的语文学习,掌握生字词都是基本功,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忽视。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教师可以设置游戏环节。比如,“为生字找拼音”“为词语找家”等活动,以《那树》一课教学为例,对其中的“佝偻、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生字词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废纸等制作卡片,并填入相应的字词,留出空格,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进行填字找词游戏环节。
2.注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喜欢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课文正题,导致很多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教师要善于导入,利用导入艺术来吸引学生眼球,在学生集中注意力之后再进入正文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性悬念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那树》一棵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导入语“今天我们要做一回侦探,来侦破一起古树被毁灭案件,我们要查明案情背景,案情的前因后果,案情的主人公,案情中的被害者和元凶。”这种颇具悬念性的导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不一样的课堂氛围,待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之后,教师再适时地将学生引回课本,让学生以侦探的身份在课文中寻找证据,这样原本乏味的课堂会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热情也会高涨。
3.注重利用生成问题,给学生预留作业
教师预设的问题往往是站在教学的高度进行的,有预设就会有生成,在教师利用预设问题进行教学时,往往会催生一些生成性问题。而这些生成性问题往往具有探究意义。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对生成问题进行一一解答,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这些问题,在课下进行问题拓展。这样既保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比如,在学习地下森林时,有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了对文章题目的不解,他们都在问为什么文章题目是断想,而不是“臆想”“思考”“感悟”等。学生的这些问题都是由题目而来的,对于他们更深层次理解文章,把握文章主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类问题是有探究价值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其作为课后思考题,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三、注重教学活动与中考之间的无缝过渡,提高学生应对中考的能力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中考是他们必须要正视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创新时,不仅要考虑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性、兴趣等因素,还应该考虑中考有利因素。在课堂教学时要渗透中考内容,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课文教学和阅读试题之间是有联系的,让学生结合课本原文回答相关问题时,要注意教会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方法。中考阅读类型无外乎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等类型,而初中语文中的课文也多是这几种类型,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这几种类型文章阅读和解题思路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渗透解题思想,要让学生掌握阅读要点和解题要点,并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概括。比如,在课文教学中,让学生找出点明文章主题的句子,找出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句子,找出转折或过渡句等,对文章修辞手法进行概括等。在这种训练中,可以提高学生应对中考的能力。
综上所述,推进课堂教学行为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集思广益,进行多方位的探索与思考,教师必须要站在总领教学全局的高度上,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拔高学生,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式的创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他们更从容地应对中考。
参考文献:
[1]胡艳.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初探[J].才智,2008(07).
[2]朱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探讨[J].语文学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