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5 17:13: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技术创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创新创业;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适应”“把握”“创新”“求变”并“引领”新常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中心与主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教育改革大趋势,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热点。各类教育组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2015年,国家结合教育体系发展现状,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高校教育提出“双一流”建设要求。[1]国务院2015年36号文《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2018-2022年全国教育大会,都要求加快建设高水平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此外还有“六卓越一拔尖”计划中要求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类高校应准确把握教育改革方向,明确教育育人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知行并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与各类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制定出符合国家建设要求、适合艺术设计类课程体系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战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双创”教育理念,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实践人才。
1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1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不足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兴起,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师这一职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也是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期望的目标。虽然许多高校都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历年报考艺术专业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但在学生临近毕业就业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高校都会存在的问题。[2]例如一些名牌大学依然存在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不高等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并非所有学生能够找到对口工作,大多数毕业生进入了房地产、软件开发、企业管理、事业单位等各行业。能找到与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占比只有20%左右(设计师、中小学美术教师或其他)。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入与认识,优势不足,竞争力欠缺,导致许多艺术设计类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难以继续从事本专业的设计工作,缺乏创业意识和能力。
1.2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就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艺术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各种艺术知识的讲授,也包括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设计生产能力的培养。从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来看,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只有教师足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具备优秀的创新创业知识及经验,才能取得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引导学生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可见要培养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他们对创业的兴趣,就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对其进行引导。艺术设计类教师因其专业的关系,都具备优秀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许多教师除了从事教学工作外,还会从事相关设计工作,例如接手一些设计项目等。[3]但他们并不是企业家,因此缺乏创业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部分教师只负责设计教学、设计研发、设计应用等,无法承担创新创业教育课的开展。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也只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不清楚,无法对学生进行二者结合的教学。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双创”能力培训,真正落实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1.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还在发展中,教学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仍然不够完善。部分高校为了响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政策,在原有的课程上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却没有实现创新创业与学生本专业相结合,导致二者之间联系不足。此外,还有部分教师依然沿袭着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与方法缺乏创意,传授内容模式化,没有因人施教、对班设计[4]。
2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一体化
2.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势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已成全球教育发展趋势,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密西根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国内也多次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意味着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不能止步于传统模式上,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单纯的教育教学思路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取得进步的重要源泉,这就要求各类教育组织要转变思想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外,重视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强调价值导向,协同协作,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推进创新创业孵化。
2.2“三教融合”多元培养
“三教融合”多元培养即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综合素质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侧重专业发展的整体把握及创新思维开发。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双创”基本素质为目标,除专业教育中的创新精神,以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升、企业(行业)环境模拟、实战项目开展;分层次地进行创新创业能力锻炼教育,本质是一种实用教育[5]。
2.3艺术创新与创新创业融合优势
认识创新思维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它可以发挥在不同领域的突破性价值。艺术类学生形象思维活跃,而进入大学后的专业教育开始注重发散思维的引导。通过思维意识重新组合,在创新思维中的求异求变是创新的基础与本质。重塑艺术本体,追求艺术创新。专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打下基础,因此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优势。高校通过健全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教师专业、“双创”教学能力建设,改进创业指导服务等。为社会培养一批设计骨干及创业精英,创新求变是推动教育发展新常态的关键。
3艺术设计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基本路径
3.1健全课程体系中的创新创业模块
作为十四五的新要求,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创新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需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创新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是各高校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探索的方向。艺术类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还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课教育相辅相成,创新模式协同育人。同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下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建设,要注重课程的合理设置。部分高校艺术设计类院校的专业课程繁多,学时设置不合理,且授课内容大同小异,导致学生只能停留于专业的知识认知,课程内容重复讲授也浪费了部分时间。因此,高校应实事求是,改善教学计划,合理调度、优化课程安排,让学生在课堂之余能够腾出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创业。在专业课程内容上,高校应实行灵活的教学策略,例如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模拟实训。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请企业代表、优秀毕业生设计师代表给学生分享创业经历。请业内人士分享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激发学生创业兴趣与热情。
3.2“创新创业平台”与“项目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实践性和创新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极强的实操能力,不同于传统理论性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院校是否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将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实践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1)建立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学创中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双创”竞赛。积累创业知识,借助平台开展实践并为学生提供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2)模拟企业项目,为学生提供岗位对接的项目实训,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为学生提供创业环境,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实地考察,实地训练。让学生感受创意创业的氛围,感受市场与消费者热情。高校需要积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以此实现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3.3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技能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求高校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还要求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有足够的重视及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激励引导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切实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做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融合。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技能便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对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培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教师应积极响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号召,主动参与相关教育培训。[6]高校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开设教师专业创业能力的教育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其中并轮流发表心得,也可以聘请社会上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人士来校园开展专题讲座。不局于限形式,关注培训实际效果,教师培训后组织测试对其进行考核。通过让教师掌握创新创业教学的有效方法,引起每一位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鼓励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从而做到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多媒体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够在电脑硬件设备上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声音、音乐等数字元素,根据其创意思维或者是对设计对象的最终设计预想,通过软件编程的方式整合在一个交互式的图形整体中,从而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动态形式展现效果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目标受众能清晰的理解设计者的创意思维和设计构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这种多媒体技术还能够采用多种交互手段,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
(一)数字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数字多媒体的网络时代,需要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寻求最佳对策。[2]当前,传统技艺已被现代科技手段所取代,比如传统的教学演示模式:粉笔、黑板、纸张、笔墨等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新的设计材料、设施、设备、设计思想或者是设计模式等需要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展示才能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设计对象越来越复杂,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图纸表达、文字与口头表达、空间模型表达等方式,已经无法系统、全面地展示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需要借助数字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各种各样的设计软件来提升自身作品的展示效果。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必须提升学生采用计算机来展示自己的设计思想的技能和水平。
(二)数字化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采用图画作业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它是按照设计思维的过程来进行设置的,包括创意设计、效果图设计制作阶段。所以艺术设计数字化教学重点应体现在:一方面教育学生熟悉并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在设计中的应用,比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等在设计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方式和功能表现,能够应用具体的软件技术、数字设备来形象、具体、熟练地展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另一方面需要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辅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应当结合具体情况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等,利用生动、形象的数字技术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最新艺术设计的认识与了解,在毕业之后能够很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数字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是以数字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平台,由二维、三维的图形、图像以及与视频、音频等诸多要素组成的,按照一定的视觉艺术设计规律构成的动态的、静态的或者是动态交互的现实或者是虚拟现实的视听图形和图像艺术设计活动。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应用软件在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和技巧,例如常用的矢量绘图软件CORELDRAW、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等。其次是将传统的手绘方式与数字化多媒体图形表现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清楚、直接、生动的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不断地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利用先进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将手绘图形的重点进行综合与总结,形成直观、逼真的艺术设计效果图形。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教学水平较低
数字多媒体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主要取决于任课教师,而各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在手绘设计图方面非常娴熟,但是在先进软件应用上却存在较大缺陷,因而无法有效地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另一方能够熟悉应用设计软件的教师大多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在设计理论与方法技巧方面比较欠缺,造成数字化教学水平较低。
(二)数字化教学内容不完善
教学内容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避重就轻”、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内容落后三个方面。首先,教育内容“避重就轻”主要是指在各种数字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会偏向于对各种软件进行基本的功能介绍,而回避一些比较难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不完善。其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软件功能介绍和案例分析上,缺乏对学生数字多媒体图形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大多是一知半解,无法熟练应用设计软件。再次,高职院校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安排,很多设备与软件系统已经落后过时,却无法及时地进行更新换代;在教材的选择与使用上也往往是沿袭传统的教材订购安排,内容陈旧,无法满足现实艺术设计活动的需要。这都会影响学生对数字多媒体先进技术的掌握,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兴趣。
(三)偏重软件技术教学而忽视艺术创意思维
在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着偏重软件技术教学而忽视艺术创意思维的挖掘现象。比如实际设计中,由于在方案设计阶段的招投标变成最终效果图的竞赛,设计技术优越而且视觉效果良好的图形往往成为最终的获胜者。因此,在设计中,很多设计师甚至先找一张合适的效果图作为蓝本,然后进行修改确定最终的效果图。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要求应聘对象要具备特定的软件操作技能等。这直接导致在数字多媒体教学课程中,偏重软件的技能传授,而在作品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创造性思维的挖掘与表达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设计作品最终的艺术性和技术表达无法实现良好的融合。
(四)数字软件教学与实际设计联系的不够紧密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要与社会的现实需要和发展动向保持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现实艺术设计风格的了解与掌握,满足社会的需求。如果教师只讲解各种软件绘图方面的知识与技巧,而很少讲解现实社会中具体设计的内容要求和风格特征等,就很容易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或者是感觉到学校里所学的软件知识不够用,或者是与实际设计工程联系的不够紧密,从而导致无法独立的完成实际项目中的软件绘图与相关设计工作。
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根据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的数字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应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和市场的人才需要。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充分、科学的教学准备,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对计算机软件设计课程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后续课程的结合进行简单的介绍,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清晰,实现因材施教。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并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目的性地结合案例分析;采用以设计软件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分析为辅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掌握电脑绘图的步骤与方法。其次,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要将各种设计软件的教学内容与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的相结合,进行内容安排。根据学生的情况,利用所学的设计软件完成主题任务,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采用工作室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前期学习的相关软件技能,将各种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进行渗透、综合,有机地联系起来,结合设计主题要求与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最后,建立完善、系统的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考核标准与考核方法。全面推行操作技能考核,促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考核,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考试形式的多样化,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即课堂表现加试卷加上机加创新活动的模式,强化数字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应强化数字化教学的重视与投入
学校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起着统一规划和领导的作用,其重视程度与资源投入水平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质量。艺术设计专业的数字化教学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一方面需要与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需要在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上跟随社会的步伐,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从而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
(三)国家教育部门的引导作用
国家教育部门对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的引导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家教育部门可采用政策指令的方式,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等进行指导与规划,提高学校对该学科教学的重视,提升教学投入和教学质量。强化对学校教学成果的考核与评估,定期对学校的硬件设备、教学课程、软件资源进行考核,了解其发展现状和水平,并树立模范学校,起到引导与示范的作用。加强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外部实践环境的优化,通过行政力量组建各种艺术设计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实践平台,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学 信息技术 改革 创新
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遍运用。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新课改要求中学教师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相比中学的其他学科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上,要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按照教师提示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不断提高自己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现阶段大多数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使得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在学习上缺乏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欠缺,但是当今社会需要具有更高合作意识的人才,为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性教学,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此外,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对信息技术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分析
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为此,中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不断改进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学生和自身的思想认识,重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受中国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在考试中占有较多分数比重的学科上,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让中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信息技术学习的意义。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之初,教师应该立足于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界的广泛应用,以及对其以后生活学习的重要影响。
其次,创新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课堂的互动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花费过多的时间用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操作计算机,进而不断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再次,利用网络,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互联网本身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础,而且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丰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资源。传统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学生获得教学资源方面存在天然缺陷,网络的使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运用网络资源来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丰富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让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在课下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得到解决。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在直观上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客观上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此外,网络技术还可以改进教学模式。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满堂灌”为主,学生不断地进行教练循环,即老师先把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学生再模仿老师的讲解进行自我训练,以此不断循环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实用、易于掌握,但是长期沿用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容易将学生局限在框架中,忽视学生这个认识主体的作用,局限学生的思维,完全是机械式的教学模式。而网络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会彻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关键词】经济数学;创新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手段
经济数学是高职院校的管理学院和商学院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将高等数学中的知识与经济学中的知识相结合,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服务,而且能够使其今后可以保持可持续发展,培养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经济数学的教学应该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应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教学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1经济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1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教学内容以数学概念、性质以及定理为主,偏数学计算,脱离经济生活的实际,缺乏对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部分知识点偏难,使得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无法认识到经济数学的学习价值。
1.2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高职经济数学教学针对的学生本身知识理论的基础不够好,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害怕学习数学,认为学了也没有用,学习数学枯燥无味。
1.3教学手段使用不合理
由于数学的特点,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手段都是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为主要教学工具的模式,而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更多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播放PPT的工具。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不断地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和创新。
2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运用数学方式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必须确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寻求先进的教学手段。
2.1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于课堂教学
在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中,将人一生中所获取的各种经验分成了三类:直接的经验(做的经验)、间接的经验(替代的经验)、抽象的经验(符号的经验)。戴尔认为,如果直接让学生从直接的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经验比较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有间接的经验作为桥梁,在各种间接的经验中,视听媒体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有些理论知识的传授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可以使学生享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的乐趣,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从而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理论。
2.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模式
在该模式中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对问题的集体研讨,共同寻求正确的答案。这种模式重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照顾到学习者之间的个别差异。教学案例:在“一元函数的导数”这个章节的讲解中,先提出“如何求曲线的切线的斜率?”引出导数的概念,然后讲解有关导数的计算的知识理论,那么导数的得到在经济生活中有什么运用呢?引导学生利用导数的知识解决三个问题:(1)最优化问题,是不是产量越多,利润越大?(2)边际问题,对应一定商品量的生产,多生产一件时,企业成本增加多少?(3)弹性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需求弹性不同),采取怎样的价格政策,才能使销售收入增加?这样的模式不仅让学生易于掌握必要的数学理论知识,而且锻炼学生利用数学的知识思考、解决经济问题。
2.3建立多方位的教学平台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的普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拓展到网络,所以可以与时俱进,采用新型的交流模式,比如,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这样可以使学生和老师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及时解决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课后学习和自我检测。总而言之,根据高职经济数学的大纲要求,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切实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得学生愿意学习数学,并能在轻松的教学活动中掌握有效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为其专业知识的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郝耘.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56-58.
[2]吴云宗,许义生.应用型高校经管类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2):27-31.
[3]林志红.高职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115-117.
[4]程智.教师专业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32-33.
[5]王复亮.创新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5-17.
【关键词】情境创设;原则;策略
一、引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在外力的帮助下,通过人际间的交流协作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理想学习环境的四个基本要素。可见,情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情境则是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新课标实施以来,虽然一线教师已经普遍运用情境展开教学活动,但如何避开情境创设的误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二、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符合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得高阶知识的积极性;而且情境中丰富的提示能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运用情境创设展开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课堂都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的可能生动高效,但也有混乱低效。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容易从“情境创设”走进“情境设置“的误区。
情境设置通常是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不以所学知识的需要为出发点,容易造成生硬甚至可能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而情境创设是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它能与所要学习的知识构成和谐的整体,让学生在情境的作用下更快更好的掌握新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情境创设的原则
教学情境是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有效手段,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创设情境”而不是“设置情境”,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就需要遵循下列原则。
(一)根据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创设情境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学习者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偏向于轻松有趣、神秘奇幻的事物,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倾向于具有实用价值、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融入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基于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反之,会使学习轻松有趣”,可见,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它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愿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以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为依据创设情境,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增强的内心的情感体验,将有效的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三)基于学习者已有的图式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认知的发展是其已有图式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达到个体与客观环境的平衡,从而产生新图式的过程。可见,基于学习者已有的图式创设情境,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提示下巩固已有的图式,另一方面为学生获得新图式做牵引,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建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情境是认知发展的桥梁,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习者完成有意义的学习。在遵循情境创设原则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创设情境的基本策略,为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引导。
(一)利用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情境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可得,小学阶段是学生勤奋与自卑的冲突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很重视自己的学习情况,他们倾向于在学习或集体活动中获得成功。因此,游戏、竞赛等有竞争观念的活动能有效的激发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年级下册学习键盘录入时,适当将学生进行分组后开展字、词、句的录入比赛,在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的同时,让成就动机驱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渴望像成人一样认识万事万物,因此,他们的脑海中总是存在着无数个为什么。随着一个个“为什么”的攻破,他们的眼界和学识也逐渐发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如三年级上册《计算机的组成》(闽教版)一课中,在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拥有神奇的“大脑”后,教师邀请学生对计算机提问,并从中选择若干个有效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参考书等方式探索问题答案,从而掌握知识。
(三)以情动人,创设情境
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是学习活动持续进行的力量源泉,而情感则是开启学习者内部动机的一把钥匙。外在情境的感染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在情感的驱动下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活跃的思维,进而高效的获得所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学生在学校的日常活动都是既定的,而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都希望能在学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此,在四年级下册《制作课程表》(闽教版)一课中,教师将自还给学生,让他们为自己制作一份理想的课程表,从而满足学生内在情感的渴望。
(四)基于学科整合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理解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支持,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其它学科的辅助学习工具,其它学科也能够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支持。基于其它学科的知识基础创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快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五年级上册《制作有动画效果的幻灯片》(闽教版)教学时,让学生回顾一年级语文教材中乌鸦喝水的故事,并运用幻灯片的自定义动画再现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认识到幻灯片多样化的功用。
参考文献:
[1] 钟晓.信息技术课堂情境创设初探[J].现代教育,2011,(01):59-60.
近年来,由于国家药监局实行GSP管理规范,加强了对医药公司的日常监管,各医药公司也在此情况下加强了药品的质量,为药品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医药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方法还是传统方法,缺乏科学的创新。本文从一些方面对医药经营管理的科学方法进行了探析。
1供应商与现营药品的管理
医药公司需要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对医药公司现有的供应商的资质证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确定供应商网上资质证件更新信息的准确性,对供应商的无不合格公告和违法公告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供应商公司的资质证件缺乏有效性或者到期没有进行信息的更新,或者存在违规违法的行为,则应当立即中止与其合作,避免公司药品经营受到影响。对于医药公司现有经营的药品品种,在管理过程中要设立药品质量档案,安排计划对现有经营的药品进行生产批准文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对药品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进行核查;对于已入库的药品,要定期对其说明书上文字、图案、标签的变化情况进行审核,对于没有经过首营产品重新审批的药品,要对其外观的质量状况进行核查,注射药品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可见异物;医药公司要定期上网对现营药品的质量公告的状况进行核查,对于出现的变化及时备案。对于没有及时进行注册文件审批更新和没能及时根据GSP规范进行药品质量标准和说明书更新的产品,应立即中止经营,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合法性,降低医药公司的经营风险。
2技术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决定产品的质量,因此,医药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以技术管理上的创新作为基础,提高管理效率。医药企业的技术管理需要走技术协调的路线,以此来加强医药公司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已经成为了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标准,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会为人们带来学习、生产、生活上的根本性的变革。因此,医药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应当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药品的质量。
3买入药品管理验收
3.1加强对买入药品的验收医药公司对买入药品要实行严格的验收,需按照国家的GSP规范的要求和公司的规定,对买入药品实行逐批的抽样验收,对于双批号的合箱药品需要分开进行验收并进行登记,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合箱出现的概率进行统计,记录批号,如果药品品种没有出现合箱的概率为零,则需要查询该品种供应商的质量。一般来讲,在药品的生产中出现合箱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因此,如果供应商所供药品没有出现过合箱现象,在存在人为改变生产批号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混批现象,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出现混批现象的药品按劣质药品处理;如果供应商所品的合箱现象在包装上没有体现,则在出厂和运输途中必然出现混乱,导致分不清合箱的产品。在发现供应商质量问题而退货的情况将为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医药公司在经营管理中需要加强对药品的验收。
3.2加强对到货产品检验报告的检查根据国家GSP规范的要求,医药公司买入首营药品时,需要对供应商买入同批药品的合格质量检验报告单进行检查,对检验报告的检验项目与审核质量标准所要求的检验项目的一致性进行核查,如果出现检验报告的检验指标低于质量标准控制指标或者检验报告的检验项目少于质量标准的情况,则应立即中止该产品的买入验收工作,避免对公司产生影响。针对现营药品品种,需要定期要求供应商提供同批检验报告,对报告进行严格的核查,从而保证现营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安全性,当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出现时,需要立即中止该品种的买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我们要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惟一的途径就是创新。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改进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学实践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氛围要和谐、民主、自由
学生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宽松的教育环境,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的课堂气氛最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出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良好课堂气氛对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的催化作用。
(一)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在高中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人才,受到学生的尊重与钦佩,因之,信息技术课教师很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权威观念。如果教师把这种意识流露在课堂上,就会促使学生视其为“最懂计算机的权威”。虽然教师的权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产生“亲师信道”的效应,但从创造性教学的要求看,这种倾向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角色调整为一个“比较聪明的学生”,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在教学中,教师应实行民主领导与民主管理,不断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评价并提出意见和要求,更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向自己提出挑战。
(二)要无条件地尊重学生。
“无条件尊重”是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重要观点,它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的人本观。教师应当以支持、鼓励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只有在尊重与接纳的心理气氛下,学生才敢于动手,敢于表达与众不同的意见,才能养成不畏权威、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只有在这种氛围里无论多么荒唐和幼稚的想法都不会受到耻笑,而独特的创见却会一再受到鼓励;还是只有这种心理相容的氛围才能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研究表明,奥斯本提出的“脑力激荡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在操作实施时该方法提倡五大原则,即严禁批评、畅所欲言,设想方案、自由奔放,思维发散、多多益善,锦上添花、融合改善,延缓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脑力激荡法”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通常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呈现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各人从自己的思维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每个学生的见解还能在其他同学之间产生互动,能彼此激发解决问题的灵感,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无论是知识教学中的自习和讨论活动,还是上机操练都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二、丰富教学内容,优化知识引领
丰富的学科知识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育离不开学科知识的传授。但是,创新教育不以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数量作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相反,传统的单纯的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教学应该接受创造性培养目标的调节与整合,力争实现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三类知识的优化配置。
现代教学心理学强调,教学除应让学生有效获得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以及应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之外,更应重视教会学生获得和运用策略性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和学会创造。在三类知识中策略性知识的层次最高、最灵活、最有变通性。学生在学习和创造活动中已掌握了策略性知识,就会运用它去监控自己的学习和思维的信息加工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着意向学生传授与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密切相关的策略性知识,将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可以是多方面的。在命令和软件教学中,教师可以传授多种记忆策略。
三、注重操作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上机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动手能力成为该学科创造性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的动手能力的培育。
(一)以模仿促进创造。
高中生计算机动手能力可分为由低到高的四种水平:模仿能力、再造能力、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他们的计算机动手能力的发展具有以模仿能力为主,以再造能力、迁移能力为辅并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的特点。同时,还表现出沿着从模仿――再造――迁移――创造过渡发展的趋势。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实现从模仿动手能力向创造性动手能力的逐步过渡。
(二)以应用促进创造。
创新教育要求下的上机教学提倡让学生在应用中创造,在创造中体验成就感。为此,教师必须注重技能应用和迁移环节的教学,强化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加强从课内到课外的纵向联系,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爱好。
(三)注重学科联系。
关键词:艺术教学;特点;要求;创新
在现阶段,如何提高艺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是广大同行必须严肃面对、认真思考的问题。作者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与同行交流沟通。
一、艺术教学的特点
(一)更重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艺术教学更重视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使他们对事物特征具备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形象的个性特征,透过事物现象透析事物本质。这能够帮助他们将心中所孕育的形象、思绪、情感等通过艺术形式很好的表现出来,呈现出具备旺盛生命力和浓厚情感色彩的艺术作品。
(二)更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艺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提炼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艺术教学中,老师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经过推理和分析,产生艺术构想,进而形成艺术的创造力。
(三)更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与其他学科相比,艺术教学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做得更加鲜明、彻底。艺术教学受到原理、定论、概念、规则等的束缚较少,而是侧重对个性、创新、自由的追求。在艺术领域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艺术教学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要求学生具备艺术的眼光和批判的精神,敢于“不走寻常路”。因此,艺术教学中十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鲜明的艺术个性。
(四)更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因素对艺术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只有在艺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明朗热情的情感态度,才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
(五)更重视创作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艺术教学的重要教学准则之一。艺术原本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出的智慧结晶,因此,艺术必须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唯有这样,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和从事的艺术活动才能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艺术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艺术理论和技巧的训练,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和实践,双管齐下,以达到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目的。
二、创新教育的要求
(一)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艺术教学中,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需要给广大师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
(二)完善和创新评价体系
要发展创新教育,必须创新和完善评价体系,克服传统评价体系单一、死板的缺陷,从重视“结果”的考核向重视“过程”的考核转变。
(三)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要想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前提。只有教师首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顺利、高效的开展艺术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齐发展、共提高。
三、教学管理的创新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艺术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艺术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在课堂内容的选择上,要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要实现艺术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深度融合;要坚持生活化的艺术教学,使艺术贴近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例如,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将“歌曲伴奏”和“即兴伴奏”有机结合,在学生进行歌曲伴奏、弹唱训练的同时,实现钢琴教学与声乐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时达到提高钢琴演奏水平、钢琴即兴伴奏水平和声乐演唱能力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美术课堂上,采取学生小组讨论、教师从旁指导的形式,组织学生品评画作的风格、特点、技巧等,最后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其中的规律。
最后,在教学方式上,要力求满足所有学生对艺术教学的需求,充分认识学生在基础知识、艺术领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进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
(二)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
创新思维下的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评教。也就是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内容、手段等方面进行评价。
3.学生自评。顾名思义,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3.学生互评。让学生相互之间评价这一学期在艺术修养、思想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进步情况。
4.教师评价。教师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作业情况和考试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三)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
要想提高艺术教师的整体水平,需要做以下努力:
1.对于具备较高学历和较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要积极引进,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2.要给在校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专家讲座等,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
3.要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热情。
结束语:
艺术教学以及艺术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进而不断提高艺术教学质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文奇,皇丽莉.有效:对提高中小学艺术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