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5 17:13: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道路施工新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技术的运用加快了我国汽车的普及。在汽车快速普及的今天,城市市政道路的改造与扩建势在必行。为了满足现代城市行车需求,我国城市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快道路建设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市政工程道路建设新技术的应用提高道路建设效率、减少市政道路对周边居民出行的影响。同时,也以现代市政道路建设新技术提高市政道路承载力及使用寿命,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市政道路的需求。
1 现代城市市政道路施工需求的分析
在现代汽车保有量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成为了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改善城市拥堵,我国城市加快了市政道路的改建与新建。通过市政道路的建设为现代城市交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为了实现城市交通能力的提高,在现代市政道路建设中应加快施工新技术的运用。通过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的运用满足现代城市市政道路施工需求,促进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与发展。在对现代城市市政道路施工需求的调研、分析与论证中可以看出,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应满足施工工期短、周边环境影响小、路基承载力高、道路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针对市政道路施工对周边交通的影响,以施工新技术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对周边交通影响。同时,市政道路施工还应减少对周边居民居住环境以及路基周边建筑的影响。另外,为了满足现代城市建设中搭载重量汽车行驶以及市政道路使用寿命需求,市政道路施工必须运用施工新技术满足这些要求,以此促进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 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应用必要性分析
2.1 以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应用满足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工期需求
在现代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分为两部分工程内容。一方面是在原有城区对老旧市政公路进行翻新与重建、另一方面是在新建城区中进行规划道路的建设。受老旧城区周边居民出行与交通因素影响、受新建城区建设施工对道路的需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必须加快工期控制与管理,以此缩短市政道路施工工期,减少对工程所在地周边居民出行的影响。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缩短工期,满足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期需求。在新建城区的建设中,道路施工建设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与前沿。为了保障新建城区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与人员运输需求,新建城区的市政道路建设中也需要市政道路施工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工期,以此为新建城区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时间。针对这一需求,现代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应加快施工新技术的运用。以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引用提高工期控制效果,为满足现代城市新城区建设发展需求奠定基础。
2.2 以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应用满足周边建筑影响小的需求
在现代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施工中,受设计理念与城市道路扩建需求影响,道路与建筑间的间隔日渐缩小。为了减少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对周边建筑的影响,现代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必须加快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以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减少对周边建筑的影响,为保障周边建筑使用安全、保障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减少现代市政道路扩建中对周边建筑的影响,为保障建筑工程使用安全、促进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
2.3 以市政道路新技术应用满足城市市政道路承载力需求
在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棚户区改造、老旧楼房的改建等使得大载重量汽车在城市中行驶里程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现代城市改造与建设发展的需求,市政道路承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针对市政道路承载力需求,现代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中应通过设计标准的提高、新技术的运用等方式满足市政道路承载力需求,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公路基础条件。利用市政道路建设施工新技术优势使城市市政道路改造与建设中提高路基与路面承载力、满足现代城市行车需求,促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4 以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满足城市市政道路使用寿命的需求
城市市政道路的修建、养护、维护等工作必将影响周边交通流量,进而加重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为了减少市政道路施工、维护与翻修等工作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现代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必须加快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以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应用提高市政道路使用寿命,延长养护、维修周期,进而减少市政道路施工、养护等工作都市政交通的应用,提高城市交通通行能力。在现代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应根据施工道路使用寿命需求以及对城市交通的应用分析为基础,利用现代公路工程建设施工技术提高城市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加快市政公路建设施工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针对现代市政公路建设施工对新技术应用的需求,市政公路建设施工企业应加快自身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市政公路建设施工企业施工水平的提高为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应用奠定基础,为我国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针对现代市政道路建设施工对施工企业技术力量的需求,施工企业应定期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工程师等进行新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同时针对现代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发展情况对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与补充。以市政道路施工企业技术力量的提高促进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与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市政道路建设需求对施工道路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市政道路建设发展的要求,我国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企业应加快对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的了解与学习。根据工程设计文件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与施工技术,以新技术应用满足现代城市市政道路施工、使用需求,为城市交通能力的改善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施工企业施工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促进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构建,为我国道路交通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现状、问题、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自从进入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在不断的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也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代表的公路,其自身的灵活性和优越性的特色更加尤为突出,因此,它在交通运输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更是无可取代的,也是其他运输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公路除了包含普通露天的还有隧道的两种组成结构,其中,整个公路工程结构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属公路隧道,尤其是我国开始推广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措施的近几年,高等级公路工程除了建设在沿海地区,同时也已经在西南西北的山岭地区进行施工建设,所以,我国公路隧道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数量也随之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相对的对公路隧道的施工技术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二、现阶段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常见问题所在
2.1 防排水施工
当前隧道的防排水施工主要由简易铺挂台架模式和小型机具手工作业,这两种模式构成。对岩巷施工时,采取的是一种刚柔结合的防水衬砌技术工艺,首先,采用锚喷技术进行支护来封住裸岩,其次,把有机板材铺贴于表面上,最后,在有机板上浇筑自防水混凝土。但隧道工程中地质情况复杂多样,尤其是含水层串通微细裂隙造成的淋渗水,效果仅是支护,因为第一层的喷射混凝土层并无抗渗性能只是把原来在基岩的渗水转移到了喷层表面,因此,面对这种支护的质量,对岩体渗漏水的浸入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抵挡作用,而且往往采用充气检验和肉眼观察的简单方式来进行质量检验,这就造成检验结果的不可靠性和不准确性,从而这种技术对隧道施工的机械化程度的需求很难达到满足状态。
2.2 通风施工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随着隧道的纵深开挖,岩尘混杂使得隧道内的空气污浊,难免造成各种有害气体的产生,其隧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也在发生着变化,不断的提高,由于受环境的影响施工的通风难度极大,往往隧道不能及时更换或者净化隧道内部的空气,无法提供良好的劳动环境条件,因此,增强通风施工措施,不单纯为了保障施工效率,更重要是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更为重要。
三、新时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3.1 开挖
3.1.1 刀具的破岩机理。
在刀盘上滚刀以一定的刀间距分布,掘进时刀盘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匀速旋转,滚刀随刀盘的旋转在岩石摩擦作用下在开挖面滚动,同时启动推进油缸使滚刀以一定的力作用在开挖面的岩面上。当滚刀作用在岩石上的压力大于岩石的强度时,岩石被破坏剥落。滚刀在岩石上以这种极具破坏的力力量对岩石进行开挖,刀刃沿部分的岩石在应变时产生龟裂,使得滚刀更加深入岩层,从而在岩层表面部分产生张力,导致龟裂向更深更远处进一步的增加,刀盘进一步顶压,使相邻刀具作用轨迹之间的岩石剥落,从而实现TBM的开挖掘进。
3.1.2 钻爆法开挖。
隧道钻爆法开挖关键是光面爆破的控制,光爆控制的好坏对开挖的效果起到一定的作用,光爆控制的好不仅可以减少对岩体的扰动和混凝土的回填率更能节约成本,光爆效果控制的好坏和开挖方式、钻孔设备及爆破参数的设计等因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何更好的控制光爆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着手:首先,具有良好性能的钻孔设备是首选,其次,根据具体的岩石环境等综合因素,精确合理设计爆破参数考虑围岩状况,最后,对具体实施的操作人员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
3.2 支护
安全的保证离不开支护。隧道支护应根据不同的围岩类别对洞口存在滑坡体、堆积体等浅软弱地层或者浅埋物等不良地质隧道等地质状况进行分化施作。如某隧道采用了大管棚、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地表注浆加固及地面旋喷桩加固等措施。部分隧道洞口设置抗滑桩保证坡体的整体稳定,强化支护措施,洞内软弱地层地段离不开网、喷等为主要支护的手段,必要时加格栅钢架,进洞后确保进洞洞口安全,减少对岩体的扰动应尽快施作洞门,抑制围岩过度松弛变形,以确保施工人员在操作施工时的安全性。
3.3 通风
3.3.1独头通风。
独头通风方式是目前主要采用的通风方式,独头通风又分为压(抽)出式通风和压入式通风。首先,压(抽)出式通风。有实际案列表明,这种通风方式在爆破后新鲜空气流经全洞,废气经过通风管被抽出洞外,通风时间也应该相应的缩短,效果很理想,不论从施工进度或经济效益方面都是取得了十分客观的结果。另外一种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方式是压入式通风,其特点是优点是有利于施工人员工作,掌子面空气新鲜,更为关键的是计算好通风量及风管、设备等尤为重要。
3.3.2 巷道通风
利用平行导坑做主要回风道的巷道通风,其最大的优点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正洞空气清新,采用这种方式通风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方面,横通道应随导坑的前进及时封闭,一般不超过三个保留。另一方面,风门应保持密封,横通道设一道风门,平行导坑口有两道风门,以确保不漏风。比如较为经典的渝怀铁路枳城隧道,就是采用的这种通风,效果十分理想。
3.4 道路
道路造环境。仰拱和铺底超前施作可以有效地改善隧道施工环境是值得推广的施工方案,关键是采取合适的方案避开与其他工序的干扰。首先,提高了洞内安全施工的程度,极大地改善了洞内环境。其次可以防止围岩过度松弛变形,对保证施工安全、消除安全隐患起到重要作用。在施工隧道仰拱和铺底时,铺设一定尺寸的跳板过渡,既保证了仰拱和铺底的施工质量,又不影响洞内其他工序施工。
3.5 衬砌
衬砌是隧道内最重要的结构,也是一个单位形象的代表。隧道衬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隧道衬砌根据隧道长度、围岩状况及不良地质存在的情况等因素采用了复合式、整体式、抗水压式等多种形式衬砌,衬砌质量和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运输搅拌、振捣浇筑、安装就位的模板台车等,工艺控制及相关参数有关。即衬砌施工以距掌子面≤200米为限。仰拱超前衬砌紧跟可以防止围岩过度松弛变形,能在洞内迅速形成闭合环,不仅仅保证了施工安全,更在软弱地层段的作用表现的更为明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隧道施工作为交通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缩短距离,减少相对行车的使用距离等等有着很多重要的作用,由于隧道施工的风险性比较大、危险性相对较高,因此造价往往比较高,因此,采用合理、精细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案尤为重要,只有不断的完善施工技术才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才能更好地完成地质相对复杂的隧道,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李军.谈谈公路隧道施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
[2]傅鹤林.隧道安全施工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6.
[3]曲海锋,杨重存.公路隧道围岩压力研究与发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03)
[4]尹红国.浅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J];华章;2011年13期
[5]汪西柱.公路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技术探讨[J].石家庄铁路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3月.
关键词:悬臂浇注;施工技术;连续梁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悬臂浇筑施工是在已建成的桥墩上,向两侧或单侧,利用挂篮以每节长度 2.5~8m,在不利用任何地面支撑的空中作业中,从事立模板、扎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及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符合要求强度后,施加预应力,然后移动挂篮、机具等向跨径中央逐节延伸或单侧逐节延伸,直至合龙。该上部结构施工,其状如臂之外伸,故称为悬臂施工。悬臂施工不需要大量施工支架和临时设备,可以很方便的跨越深谷,大河及交通量大的立交桥梁,不影响桥下通航、通车;此外由于施工的主要作业均在挂篮中进行,挂篮可设顶棚和外罩,施工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便于养护,重复操作,有利于提高效率和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不断地的调整节段的误差,提高施工精度。目前悬臂浇筑施工法不仅用于悬臂体系桥梁的施工,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混凝土斜拉桥以及钢筋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是大跨连续梁桥的主要施工方法之一。
1工程概况
跨武汉汉飞大道高速公路采用1-(48m+80m+48)m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梁,桥跨在236~239#墩,其中跨武汉汉飞大道高速公路为237#、238#墩,跨径为80m,其余为48.65m。
跨汉飞大道连续梁起讫里程为DK9+699.700~DK9+877.100,全长177.4m,位于12.7‰与8.0‰的坡度上,。
连续梁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适应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防护墙内侧净宽8.4m,桥上人行道栏杆内侧净宽11.5m,梁面宽11.6m。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65m,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4.8m,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4.8m。中支点梁高为6.23m,跨中梁高为3.83m。3跨连续箱梁分2个“T”构均采用挂篮悬臂浇筑,各单“T”箱梁除墩顶0#块外,分10对梁段,即;6×3.5m+4×3m米进行对称悬臂浇筑,从墩顶向跨中方向依次编号,第11#块为合拢段(长2米)。边跨现浇段12#段长7.65m,高3.83m;2个主墩上悬灌结构相同,0#块长12m,高6.23m,砼322.2m3/个。
1#~10#块箱梁主要截面尺寸,梁高573.7~383cm,顶板厚40cm,底板厚76.7~45cm,腹板厚45-80cm。
2施工准备
2.1 场地及机械设备
根据该桥特点,在适宜的地方建造预应力筋及钢筋加工场、模板支架堆放场、配电房,拌和站则利用另地选址的集中拌和站。在施工机具设备方面,在三个主墩各设最大起重重量4t、臂长47m的塔吊,投入三套三角挂篮,并专门设置脚手架Z字形爬梯供施工人员上下,地泵、天泵、张拉机具等其余设备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配备。
2.2 挂篮的选择
挂篮作为悬灌施工的关键设备,采用了三组六个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操作简单的三角挂篮。挂篮的主构架采用工字钢及槽钢,每个挂篮自重44.2 t,适用最大梁段183.1t,挂篮总重/悬浇节段重量比值为0.24,适用施工梁段长3.0~4.0m,挂篮的整体弹性变形为19mm,非弹性变形为4mm,工作和走行状态下的抗倾覆系数大于2.0。挂篮由定点厂家加工制作,该挂篮的特点是重量轻,无须配重,运行平稳,操作方便。模板均使用大块钢板拼接作面板,并由指定厂家加工制造,达到了板面光洁平整。挂篮主构架及模板系统均经过内力计算,满足使用要求。
2.3 技术准备
施工前主要完成了挂篮的检测试验和有关技术数据收集,包括挂篮主桁架在地面用张拉千斤顶进行加载试验得出整体受力情况及刚度评定,挂篮在0号块安装完成后进行焊缝探伤、螺栓连接等专项检查,并参照最大悬灌梁段施工情况进行了1.2倍荷载静载试验;预应力系统检测、孔道及预应力损失试验、各种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计算及伸长值测算;预应力孔道成孔方案及防弯、堵、漏、瘪、移位措施,受力钢筋和其他钢筋的接长焊接措施,模板刚度检测、尺寸复核,以及试拼装检查;对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预应力筋、钢筋焊接接头的抽检频次等项目,都通过现场试验制定了预控措施。
3悬臂浇注施工技术的应用
3.1挂篮安装
本桥挂篮形式采用菱形架挂篮。安装步骤及方法:
在A0号梁段施工完成后,即可从梁段中心向两侧对称安装两套施工挂篮,挂篮安装按设计图进行。安装步骤如下:
测量放样铺设支点轨枕安装支点、主桁安装上后锚后上横梁顶横梁主桁架横联起吊底篮穿吊杆底模板外侧模、内侧模顶模吊架顶板、翼板。
安装前,先将墩顶上的杂物清理干净,混凝土面凿平,在支点上放置枕木。
以箱梁中心线为主要基准,参考挂篮施工图,找准轨道所在位置,先铺设工字钢轨枕,再在其上放置轨道,适当调整钢枕使轨道处于水平位置,并严格控制轨道间的中心距与挂篮行走系统设计图纸一致。所有锚杆、吊杆系统均设置双螺帽进行加固。
拼装时先从下到上,先拼好支点、主桁后,上紧后锚,后锚精轧螺纹钢套筒连接应划线定位,保证从中心对称连接,安装顶横梁、主桁架;然后再吊挂底篮;底篮放在地面上拼装,先安装下横梁,后放活动铰、纵梁及扁担;然后用提升设备起吊,将底篮缓缓起吊到位后,将前上横梁在事先已挂好的吊杆穿入下横梁扁担,上紧螺母,待穿完吊杆后,调整底模,安装底板,外侧模,内模及顶板。安装完成后,对所有螺栓逐个检查,并做好标志。
3.2挂篮前移
挂蓝前移前应做好移动前检查工作,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龄期、预应力张拉、压浆情况;轨道位置是否偏移、锚固情况;外模拆除后与横梁的连接是否牢固;内模滑梁的吊杆松开后,应将内模及滑梁临时锚固在已浇筑的箱梁顶板上;底模平台吊带悬吊情况系统检查滑道锚固是否牢固、反扣轮无损坏,悬吊系统和倒链、千斤顶等小型机具工作状态良好,挂蓝及近梁段的杂物清除干净。
机具、设备、人员是否满足要求,防护工程、挂蓝位置、后挂绳及吊杆安装到位情况。
3.3挂篮拆除
最后一节悬臂梁段完成张拉工序后,便可拆卸挂篮,拆卸时,先将工作平台拆除,然后按以下顺序拆卸:底模外模及支架吊杆连接系立柱滑道。
3.4钢筋安装
底板钢筋绑扎腹板钢筋绑扎预应力波纹管道定位筋预应力波纹管道就位、固定预应力筋穿束模板清理内模安装顶板和翼板钢筋绑扎。
3.5混凝土浇筑工艺
3.5.1 拌制与运输
本工程混凝土由2#拌合站(盘龙城)集中拌制,3#拌合站同时做好生产供应准备,以防2#发生意外时不影响施工,2#、3#站拌制时必须使用同样的原材料,同样的配合比。混凝土由混凝土输送车运送,为保证混凝土的供应,混凝土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混凝土坍落度为180mm~220mm,扩展度大于50cm,含气量小于4%,坍落度45min损失不大于10%,混凝土模板表面温度控制在5℃-30℃,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5℃-30℃。
由于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方量较大,混凝土采用2台输送泵与8台混凝土搅拌车,泵车臂长不少于40m。
运输混凝土过程中,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混凝土到施工现场后及时进行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的测定。
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塔机料斗或泵车受料斗,中跨采用地泵进行输送,边跨才用汽车泵进行输送。
3.5.2 混凝土浇筑顺序
箱梁混凝土立面浇注顺序:底板腹板顶板;顺桥向浇注混凝土顺序:两端中间;桥面板横向浇注顺序:两端中间。混凝土要求对称浇注,最大不平衡重量不得超过8t。
3.5.3 混凝土浇筑方法
由于连续梁为曲线,梁高变化大,为保证工程质量尤其是混凝土外观质量,采取全断面形式浇筑。以避免混凝土出现色差。混凝土在浇筑时,采取分层浇筑,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混凝土浇筑前要做好测量,做好标记,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标高,线型。
混凝土浇筑前要对全桥的预埋件,预留孔进行专项验收,确保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过快,每台泵车浇筑速度宜控制在30~40 m3/h。混凝土浇筑前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好作业人员和设专职人员统一指挥,编制合理的人员分工表,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协调合作,确保浇筑工作有序进行。同一断面混凝土分层浇筑,各层混凝土浇筑不间断,先后灌注的两部分混凝土之间隔时间尽量缩短,先后两层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分层灌注的阶梯型坡度约为1:4~1:6,以使混凝土能充分振捣。对于桥面灌注,分散布料保证桥面厚度和坡度的准确。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两次收浆抹平,收平采用木模子搓平即可,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风吹出现干缩裂纹。同时严格控制桥面混凝土的标高、平整度和线型,各处不得有局部凹凸现象,保证防水层基面的平整光洁。桥面混凝土抹光后,要防止人员踩踏在上面,灰浆等杂物也不能散落到上面。
3.5.4 混凝土振捣
梁体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的施工工艺。为保证箱梁混凝土灌注质量,设专职捣固人员20名,每个作业点10人,箱梁内3人,桥面上6人,1人机动,负责箱梁混凝土捣固作业。其中梁体翼板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实;桥面部分可依靠插入式振动器辅以平板振动器振捣。
插入式振动器(棒)快插慢拔,移动距离不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每点的振动时间为20~30s,振动棒操作时,不得靠在钢筋上以增加振动范围。针对波纹管和钢筋密集空隙小的部位,宜采用直径30mm的小振捣器。
梁体混凝土的振动延续时间以混凝土获得良好的密实度、表面泛浆、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气泡溢出为度。实际操作中注意掌握最佳的振动器之间的配合和振捣时间,防止漏浆、欠振或过振等现象。箱梁混凝土捣固应认真仔细,捣固适度,做到既不因漏捣出现蜂窝,也不因过捣出现混凝土离析。预应力钢筋的波纹管密集处,捣固须密实且避免碰到波纹管,防止管道开裂、变形。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立即检查管道是否畅通,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可延误。
桥面混凝土要保证振捣充分,各边角要用振捣棒仔细振捣,防止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桥面部分(防水层基面)充分振捣(用平板振动器)后刮平并敢压密实,多余的混凝土要清理铲走。
灌注振捣不能靠钢筋、模版、预埋件、波纹管太近,严防混凝土振捣时造成钢筋、预埋件及模版的变形、移动和松动,尤其要注意造成波纹管破裂。
4结语
以府河特大桥跨汉飞大道连续梁48+80+48m连续梁挂篮施工为工程背景,对高速铁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对该工程的施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鉴于原材料差异、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决定了现场施工决不能完全照搬以往的施工方案。因此,高速铁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的完善和发展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更多的实际工程进行验证和总结。
参考文献
[1]葛俊颖.桥梁工程(上)[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关键词:道路施工管理信息技术施工效率动态管理
2 1世纪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极大地推动了经济效率提升和社会技术进步。同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道路施工管理不仅能够高效、自动地处理大量与道路施工相关的信息,而且可以实现对施工进度、成本及质量的动态管理,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基于此,下文首先阐述了我国道路施工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接着介绍了一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道路施工管理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了在道路施工管理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的对策建议。
1.我国在道路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1.1部分工程应用了计算机和工具软件
当前,我国部分施工道路管理工程中已经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及相应工具软件,提升了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工具软件对道路施工管理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辅助作用,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例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工程招投标系统(工程进度网络编制、造价计算、施工平面图设计、标书制作、投标报价、工程量计算)、设计计算机系统(施工详图设计、模板设计、支架设计、深基坑支护设计)、项目管理系统(日常信息管理、工程进度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成本管理)等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正逐步地在道路施工管理中推广应用。
1.2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了局部应用
在道路施工管理中,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部分地区的部分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例如,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自动控制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整体安装的同步提升技术等都是在道路施工管理实践中应用比较成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1.3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十分狭窄
我国道路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领域和范围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施工管理的前期,比如施工组织设计、造价预算、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等,而对道路施工过样中的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成本管理等方面应用得较少,这一阶段的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工作效率低下。
1.4缺乏信息互动
目前,信息技术在通路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要以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应用为主,利用的只足计算机处理速度较快的优势,并未允分地开发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信息共享和互动方面的开发和应用不尽人意。例如,无论是政府相关网站还是道路施工管理部门的网站都以信息为主,很少有实时的信息互动和交流。
2.道路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
2.1日本的成功经验
在日本,信息技术应用于道路施工管理的最新研究课题是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该课题的主要特点是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研究对象,全部实现信息的电子化,充分利用Internet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且所有电子化的信息均存储至特定的数据库,以实现电子化信息的共享和再利用。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的在日本道路施工管理领域内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增强施工企业竞争能力的目标。
2.2香港的成功经验
香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道路施工管理的主要表现有:对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中采用“绿卡认证”方式,绿卡中含有施工人员的基本情况、技能、工作经验等信息;利用数码相机技术实时动态管理施工现场;利用电子方式审查管理工程图纸和信息资料;利用电脑技术和因特网技术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建设通用标准的数据基础设施,以方便道路施工管理人员的电子通信等等。
3.提升道路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3.1制定相对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战略
制定相对完善的道路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战略应该结合信息技术的特征和道路施工管理的实际,借鉴日本经验,推动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全过程应用:一方面,真正地重视信息技术在道路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制定并实施切合实际的、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战略,而不是将战略流于形式和表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道路施工企业已经成为其赢得未来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二是在信息化应用战略指导下,逐步地建立完备的道路施工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管理系统化(主管支持系统ES S、管理信息系统M I S等)、信息利用科学化(以数据为基础的各种结构分析)、信息技术集成化(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信息检索工具化(搜索引擎、D B MS)、信息交换网络化(万维网 、局域网)、信息存储自动化(D B M S、光盘存储)、信息收集自动化(I C卡技术、传感技术),道路施工企业和主要部门应该根据上述信息化施工的主要内容,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
3.2充分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网上办公系统
当前,道路施工项目规模的逐渐扩大,参与单位和人员的逐渐增多,甚至部分项目涉及国际合作,工程建设相关文件繁杂,信息量巨大,传统的以纸为载体的项目信息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管理效率的要求,在传输、管理、信息共享方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道路施工管理的要求,且极易造成信息传输失误。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网上办公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不仪能够提升信息处理效率,而且为不同单位、不同人员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共享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充分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网上办公系统能够为道路施工管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开发基于Internet的应用系统
开发基于因特网的应用系统是在道路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是道路施工企业应用信息的重点,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接,实现网上查询、网上采购、网上投标、网上会议等功能。通过网上虚拟组织的构建,使信息交流方式由纵向式过渡到平行式,改进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沟通方式,保证各项决策的时效性。同时,在道路施工阶段采用基于互联网的专项技术软件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实现道路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例如,项目经理可以随时召开网络会议,及时了解项目进行情况,并获得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信息资料,极大地保障了道路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3.4着力提升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水平
目前,应该大力推进道路施工管理进度、质量、成本等三个控制过程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进度控制方面:利用网络计划技术能够显示机动时间和关键工作的相互制约关系,保障网络进度管理软件能够根据道路施工进度实现资源配置的及时调整和时间优化,以适应道路施工现场多变的特点;质量控制方面:道路施工的质量管理十分关键,综合性强,技术难度高,应用质量管理软件系统要能保证对各阶段施工质量的控制与评定,包括各类质量评定曲线的绘制、各类质量评定报表的生成及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等,为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实现动态质量管理提供客观基础;成本控制方面:在道路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对工程成本的控制,着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道路施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道路施工企业应依据上述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升计算机软件开发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瑶.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设监理, 2005,(5):76--78.
[2]张晓博.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9,(7):85--86.
【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监控系统
1 人员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1. 1 系统组成
人员自动登入安全管理系统由工控机及相关附属设备、通讯接口、无线数据接收器和标识卡组成 。
1. 1. 1 工控机
工控机是人员自动登入安全管理系统的操作平台,通过工控机上安装的软件可对整套系统进行操作。
1. 1. 2 通讯接口
用以接收无线数据接收器发送的本安信号,转换成非本安信号发送给工控机;接收中心站发送的非本安信号,转换成本安信号发送给隧道内无线数据接收器。技术参数如下所述。
传输距离: > 8 km。
通讯速率: 4 800 bps。
供电电压: 交流 220 V,50 Hz。
信号传输方式:双向主从半双工。
传输信号方式: CAN 总线通讯方式。
1. 1. 3 无线数据接收器
无线数据接收器采用单向传输方式接收标识卡信号,接收标识卡发射的数据并暂时保存。当工控机发出指令后,无线数据接收器通过 CAN 总线将数据分包上传。无线数据接收器上的绿、黄、红色信号指示灯闪烁表示读卡、警告、撤离。
1. 1. 4 长距离无线标识卡
长距离无线标识卡采用有源射频技术,可标识进洞人员身份信息,随身佩带。多个标识卡可在 50 m内同时被识别,具有无线微功率、稳定可靠等优点,且体积小,便于携带或安放。
1. 2 系统功能
工控机、通讯接口、无线数据接收器、长距离身份无线标识卡组成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可实现以下 3个方面功能。
1. 2. 1 系统安全报警功能
进入隧道的人员发现危险时,按下所携带标示卡的报警按钮,系统自动报警,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处理,根据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1. 2. 2 重点( 危险) 区域监控功能
系统可对进入隧道危险区域的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在爆破作业等危险情况下,监控人员的疏散情况。在工控机内预先输入单工序最长作业时间,对在隧道停留超时的人员自动报警,避免工作时间超长。
1. 2. 3 应急救援辅助功能
系统能够记录隧道发生安全事故时,隧道内的具体人员及其位置,以便救援人员根据系统记录,展开相应的救援。在有互联网接入的隧道,可以实现网络查询隧道人员、人员统计、重点区域、考勤查询、报警历史等报表信息的功能。
1. 3 系统特点
隧道人员安全管理的常规做法是挂牌及登记制度,在隧道洞口设立警卫室和胸卡挂板,并对进洞人员进行登记。但由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为了“省事,图方便”,以上方法往往难以彻底执行;同时,由于登记挂牌制度须人工统计,时效性差,管理随意性较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较差。采用人员管控系统后,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2 围岩沉降自动监测报警系统
2. 1 系统组成
围岩沉降自动检测自动报警系统由静力水准仪和自动化系统两部分组成。
2. 1. 1 RJ-50 智能型电容式静力水准仪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测量范围:50 mm。
测量精度:0. 1 mm。
环境温度: - 20 ℃ ~ + 60 ℃ 。
温度系数:≤0. 05%F. S. / ℃(F. S. 表示满量程)。
最小读数:≤0. 05%F. S. mm(F. S. 表示满量程)。
2. 1. 2 DAMS-IV 智能分布式系统
智能分布式系统数据采集单元主要性能如下。可采集对象:电容式、电阻式、压阻式、电感式、振弦式、电位器式、RS485 总线式等传感器。
工作湿度:≤95% 。
采样时间:(1 ~ 5) s/点。
工作温度: - 10 ℃ ~ + 50 ℃ 。
数据存储量:≥100 ~ 300 测次。
采集频次:1 min ~ 3 个月 /次。
系统 2防雷电感应:500 ~ 1 500 W。测量方式:定时、单检、巡检、选测或即刻测量。
2. 2 系统功能
隧道施工中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多为隧道塌方,而且坍塌事故多为突发性事件,安全隐患较大。预防塌方事故是隧道施工中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以往的安全管理中,对于塌方事故多凭经验进行判断。这种方法时效性差,难以及时作出判断。而且施工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撤离事故现场,员工的生命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2. 3 系统特点
相对于传统监控量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实时性、连续、自动监测、超限报警功能、监测工作量小等显著优势,特别在不良地质、下穿既有线路等变形敏感的区段,具有以下特点:
1)实现了拱顶收敛沉降监测的需要,能够满足高频次、高精度测量的需要;
2 ) 自动化程度提高,大大减少了人工测量工作量,减少了测量强度,提高了效率;
3) 沉降监控实时性强,一旦有异常变化,能够及时地发现异常,为施工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3 高速铁路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3. 1 系统组成
系统由球型摄像机、视频编码器和光收发器组成。现场由视频、音频、报警信号收集以及数据传输装置组成,支持双向语音传输。所收集数据由光收发器通过光纤传输到控制中心。
3. 1. 1 防暴力日夜转换高速球型摄像机
该摄像机可以迅速捕捉远距离的物体,兼有 36X光学变焦和 12X 数字变焦;内置日夜转换功能;最低照度达到 0. 01 lux(at slow shutter);具有最高的防护等级,抗 750 kg 外 冲 击 力。
3. 1. 2 视频编码器
视频编码器将球形摄像机摄入图像转化为数据,经过光收发器连接的光纤传输至控制中心。
3. 1. 3 光收发器
控制中心与前端监管点采用光纤连接,通过光收发器实现网络通信。控制中心由服务器和计算机构成。服务器采用世界领先的 IFT 智能计算架构,具备计算、储存和输入 /输出功能,适用于对处理速度、运算能力较高要求的应用环境,兼具可靠的系统稳定性。
3. 2 系统功能及特点
该系统通过对危险作业工序及区域的可视化监控,实现了隧道施工安全实时监控及远程指挥和调度,确保施工安全信息畅通,并通过工程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共享,满足项目业主、施工、设计、监理、质检部门等相关工程建设单位的需要,是实现隧道施工管理信息化、一体化和扁平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建立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使决策更加准确、及时,施工更加可靠、安全。
4 结语
新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施工单位的隧道安全管理模式,是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升级,是隧道安全管理向科学化、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市政道路施工在整个城市基础工程建设中,地位举重若轻。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规的现象,而且道路施工涉及方面很多,施工过程较为复杂等,很容易导致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相关的管理规定不完善,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等。因此,本文就如何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展开论述。
一、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存在问题
市政道路是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工程,对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中经常遇到问题,从而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
(一)在施工设计管理中存在问题
在施工设计的阶段,设计的内容不规范,而且提供的设计在内容上、深度上以及广度上都很难达到要求和标准,严重影响着施工设计作用有效的发挥。在一些施工设计中,严重存在着重技术而轻管理的现象,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管理工作严重脱节。如果市政道路施工建设项目组织设计的技术人员,没有现代的管理理论知识,就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设计的质量和施工管理工作的实施。施工设计是整个道路工程顺利的进行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施工方案,相应的施工管理工作也就不能顺利进行。
(二)随着道路施工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施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囊括的范围越来越广,对施工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件施工要素,都会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在技术上和细节上考虑不周,就会很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增加施工技术管理的难度,凸显出施工质量的问题。同时,施工管理人员对新技术认识不足,对新工艺把控不好,也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
(三)管理体制出现问题。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工程分包的现象,而且对工程分包没有明确的范围和定义,就导致一些施工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往往不顾实际情况,承担更多的施工工作和任务,就会导致施工管理不明确,人为的增加施工管理的困难,使协调管理工作更为复杂。有些施工单位片面强调工期,忽视施工的质量;有些施工人员素质普遍较差,施工质量意识很差,对施工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对施工的质量控制不到位,落实力度不够,这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
二、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措施
为了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强对市政道路施工的管理,促进城市市政道路建设顺利进行。
首先,要严把施工材料的质量关。施工材料是市政道路建设的基础。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全员的质量施工意识,加强对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的监测,不能存在丝毫的漏洞,在施工现场要科学合理的使用材料,减少材料的浪费,为保证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对于市政材料施工的监管,要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的始终。由于道路施工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变化频繁,材料来源的渠道也非常复杂多样。因此,在施工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前,要按照相关规定,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测试,执行见证取样制度,质量不达标或者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进入到施工现场;在进行施工道路施工材料的检查和抽检过程中,要对材料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控制,把握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关,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施工质量。
其次,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整个工程的管理起到最重要的作用,要想保证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就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管理和控制,要制定严格的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就要从组织、成本和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要明确各部门和各管理人员的具体责任和义务,保证施工运转自如和工作高效。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整个施工进度的控制,确立安全文明施工的原则,保证施工材料存放有序,为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条件和环境。施工单位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施工的成本管理,树立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精打细算,提高成本的利用率。要建立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逻,做到岗位明确,责任分明,要组织适当的安全生产月,培养和强化安全生产和施工的意识。
再次,要控制好和协调好施工工序。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空间狭小,施工线路较长,还要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因素,还要考虑到城市地下交叉的多种管线对道路施工的影响。再加上施工的工期比较短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全程进行有效合理的监控,抓好每一道施工施工工序,做到精细施工,按照市政道路施工标准和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确立施工的总目标,还要进行细化,确定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小目标;施工监理人员要提高责任意识,强化责任目标,尽职尽责,在对每一道施工工序的监督过程中,做到质量标准化监控,并要做好监控的工作记录,为保证市政道路施工的管理保驾护航。为了提高道路施工质量,达到施工的精品工程,要遵循有人负责、有章可循和有据可查的原则,对于管理人员在监管过程中,工作太度不负责任,不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和管理的个人和单位,导致工程存在安全隐患,要采取严格的处罚手段,该清退的进行清退,该撤换的进行撤换,要做到从严从重,不得拖泥带水,心慈手软,以免影响整个市政道路施工的工期和质量。所以,市政道路建设单位的管理质量保证施工的质量,从而实现市政道路精品工程的质量。
最后,要引进新技术和新材料。新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对市政道路施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同时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城市改造与扩建的速度的加快,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成为影响城市交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要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发挥市政道路最大效用,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就目前而言,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冷再生技术的应用,预知雨水井检查技术,彩色混凝土施工技术等,在进行路面修补时,可采用自粘形施工,对于大范围的路面修复可以采用固定性施工;新材料包括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和SMA的应用等。在施工过程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要根据每个城市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试用和推广,从而发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功能,有效减少市政道路对周边居民出行的影响,也可以提高市政道路承载力和使用寿命,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因此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施工单位良性发展的需要。
三、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涉及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施工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给人们生活造成不便,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市政道路施工单位要千方百计地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保证相关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充分体现各参建单位的技术水平。明确责任,科学管理,规范施工,做到认真对待、谨慎分析、小心控制、严格把关,保证市政道路施工顺利进行,促进投资目标的完成,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孙敏.谈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监理控制的措施[J].门窗.2013(07)
[2]张江海.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0)
[3] 杨夫礼.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中华建设.2012(10)
关键词:公路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公路建设;道路质量;交通状况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10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82
进入到新世纪后,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是公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大,对公路的性能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受一些地质条件和天气环境影响,面临着很多难题,亟需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保障公路的质量,保证人们的交通安全。
1 公路施工中的新技术新工艺
1.1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
泡沫沥青是在热沥青中注入常温水,膨胀后产生大量的沥青泡沫并破裂。当泡沫沥青与集料接触时,沥青泡沫就会化成大量的“小颗粒”,在集料的表面散布,形成大量粘有沥青的细料填缝料,再经过搅拌能很好填充粗料之间的缝隙,保障混合料的稳定。这些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可用于沥青下面层和路面基层的使用,并对基层和沥青下面层材料进行全厚度再生。因此,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比例就尤为重要。泡沫沥青再生技术的使用省去了加热集料和烘干集料的步骤,节约了能源,促进了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具有很强的环保价值。
1.2 喷锚技术
在公路施工中,爆破技术使用不当会给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时就需要使用喷锚技术,能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支护喷锚网是喷锚技术的核心,能提高高坡的岩土结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还能有效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喷锚网的实施工艺是搭设脚手、修整边坡、钻孔、对锚杆进行灌浆、张拉后二次灌浆、挂网、喷射混凝土。
1.3 共振碎石化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工作进行的,能有效提高路面的均匀受力和整体性能,是公路施工中的一项新型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施工效率高、周期短,原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良好的排水性,渗透性能好。共振碎石化技术能从根本上改善公路的反射裂纹现象,且无需反复修复,对路面的损伤度较小。
2 新技术新工艺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2.1 在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2.1.1 路基填压施工。在路基填料时,要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就要采取掺合粗粒料、石灰等稳定的材料。在路基压实上,一般使用大吨位压路机进行碾压,如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就要采用新技术,如土工合成材料加固、轻质路堤、灰土挤密桩等。此外,在对浅层的软土地路面要在地表上要先铺土工布,再填筑路堤。对软土层厚3~5m的地基,应该采用土工布与排水砂垫层结合的方法,也可以在陆地下面与地表之间铺上土工织物,来保障地基的稳固。
2.1.2 路基排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先开挖一条临时排水边沟,将施工期地表水排除,并降低地表水,然后在路基底部加入低剂量的石灰,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
2.2 在路面施工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路面构成主要是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施工技术、装备水平以及稳固性能上都不及沥青路面。使用人工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时会使得计量误差超过施工规范的精度,面板的密度、材料的匀质性都达不到标准要求,很容易使得路面遭到破坏。滑膜施工技术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有很好的稳固作用,实验表明,肉眼能看出混凝土颜色差别时,水泥误差超过了5%,单位用水量误差达到了7%;配合比为28天6MPa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度为2.6MPa。具体的实施工艺可以按下面步骤进行:测量放线模体安装和调试安装钢筋浇筑混凝土以及模板滑升养生和
拆模。
2.3 在路面维护中的应用
2.3.1 路面修复固定性施工。该工艺主要应用于对公路的大面积修复时,具有显著的效果。具体要求如下:采用固定法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时,要在洒布粘层沥青的下层结构上固定铁皮和钉子,然后再将格栅纵向拉紧并分段固定;工格栅搭接的距离:横向搭接距离10~15cm,纵向搭接距离10~20cm;固定时不能将钉子钉在玻璃纤维上,不能用锤子直接敲击玻璃纤维,在固定过程中,如果发现钉子断裂的话,要重新固定;固定完毕后,要用胶轮压路机适度碾压,保证工格栅与原路面粘结牢固;在固定完毕后当天就必须在所有的工格栅上铺上沥青混凝土并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成型。
2.3.2 路面修复自粘性施工。该工艺主要应用于公路局部受损基层,进行填缝处补强、路基表面找平、坑槽处理后对其表面铺设加固等修复工作。具体工艺如下:给已经处理基层的道路表面上喷洒粘油层,铺设工格栅,工格栅之间横向接缝沿铺摊方向搭接距离为75~150mm,纵向搭接距离为25~50mm,然后用胶轮压路机进行1~2遍的碾压,最后铺上沥青混凝土,进行碾压成型。
3 做好公路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控制管理
工作
在公路施工做好新技术新工艺的控制管理工作,能促使新技术新工艺在公路施工中的更好发展,能有效确保施工阶段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而提高公路的安全使用。公路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控制管理工作主要可以通过旁站、抽检、测量等技术进行。
首先是旁站的工作,在施工时,进行旁站的主要目的是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套、施工材料的配比、施工方法、施工各个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进行全方位的巡视、检查和监督。其次是检查的工作,施工阶段的每个环节都会有质量检验人员在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必须返工,合格的要上报至监理工程师处,待监理工程师确认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工作。同时,监理工程师可以随时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抽查。最后是测量的工作,测量工作是整个控制管理工作的关键阶段,是保障新工艺实施的重要保障,主要是检查工程的各个环节和分项工程的几何尺寸是否准确,如道路的细部尺寸、平纵线形的尺寸等。
4 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为了保障我国公路建设的高质量,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到了公路施工中,给以后公路建设带来了宝贵的经验财富。为了保障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我国公路施工的有效应用,必须做好公路建设的控制管理工作,加强对公路施工的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杉.浅议公路路基病害机理及设计、施工、管理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14).
[2] 吕裕峰.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路基施工及技术分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24(5).
【关键词】乡村 道路桥梁 设计与施工
引言:道路桥梁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设计与施工过程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果,也决定了道路桥梁的安全性与耐用性,设计与施工规范是指导工程有序进行的有效凭证。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道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进。
1.我国乡村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现状
1.1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道路桥梁设计对安全性、耐用性和结构强度的要求较高,是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着设计理论与结构构造不完善的现象,道路桥梁的问题不是施工的不足,而归结到是由设计师的工作不力导致,他们不到实地进行考察,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想象设计,在设计中对于耐久性这一概念并没有提出使用年限的要求,也没有专门的耐久性设计,与实际的施工过程必然存在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工程事故频发、结构使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后果。
乡村的公路桥梁使用时间较长,大多是上世纪建造的,当时的运输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速度,那时的设计标准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当今的荷载能力要求,道路桥梁承载力不足且年久失修,更加加剧了道路桥梁的损坏程度,使得使用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1.2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中没有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大多的施工人员都是凭借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进行主观的臆断,不按设计步骤执行,导致施工程序混乱;施工工艺对于施工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但是施工人员缺乏对新工艺、新技术的了解,技术落后使得他们缺乏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施工过程的经验;由于道路桥梁的施工工期比较短、承包的价格低、从总承包商到分包这一阶段就消耗了很多的成本,所以工程单位就采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方式减少成本,造成质量不达标的后果,得不偿失;施工水平低下,道路桥梁的突然坍塌和破坏与施工水平有关,施工质量没有达到设计规范和要求,材料强度不足和施工工艺不合格都会导致道路桥梁的质量问题。
2.道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原则
道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对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是设计水平和质量的决定因素,进行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严格按照道路桥梁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执行;设计要符合因地制宜,以节省工程成本,可以考虑就地取材,缩短工期;设计要达到可靠性和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注重对新技术、新方式、新材料的利用。
道路桥梁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提前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施工过程应该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施工要节约用地、合理的安排施工场地,尽量减少对居民和过往车辆的干扰,以不影响农作物生长为原则;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施工过程结束后要及时的清理场地。
3.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的改善措施
3.1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深入的分析乡村的地理和地形条件对乡村道路桥梁规划设计的影响程度、乡村已有布局的合理程度以及乡村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机制,进而找到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加以改正。
3.2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要把当前需求与长远需求相结合,面对群众对交通日益增长的需求,乡村道路桥梁建设一定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不仅要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更要注重未来长期的发展需要,有效避免重复建设所导致的浪费;要把乡村道路桥梁的建设与主骨架相结合,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在进行乡村公路桥梁规划时,要在充分发挥现有道路桥梁作用的基础上,把各乡镇的对外主通道与之充分衔接,真正形成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的道桥网络系统;要把乡村道路桥梁建设与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实现这一结合可以使路网变得更加合理;要把乡村道路桥梁建设与各乡镇的地形相结合,要结合实际,按照轻重缓急,编制切实可行的年度计划,根据山区、丘陵、平坝、经济发达程度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建设标准,确保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3.3 加强对道路桥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设计
道路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许多来自车辆、人为、风力、化学物质侵蚀的外界因素的影响,道路桥梁本身的结构材料性能也会发生变化,所有的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道路桥梁的损坏,提高对道路桥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设计与施工,可以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3.4 提高道路桥梁的工程质量
要以长远的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道路桥梁的安全耐用性问题,提高使用寿命,需要加强日常的监测管理,对道路桥梁进行养护维修管理,设计中要体现经济性和社会效益。
3.5 构建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的控制体系
对于道路桥梁的工程建设来说,它关系到国家的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构建道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十分必要,构建的目的是使整个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投入使用额定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和规范,并把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都融入到了这个体系中。对于保证建设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起到了监督和督促的作用。
3.6 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监理工作
注意加强质量自检系统,加强组织、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强化各级领导的领导能力,建立项目工程的质量责任小组,制定事前防范措施,施工中要认真执行工程监理制度,落实安全监理巡查工作,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思想认识,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制定安全实施细则,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使员工遵守安全规范,确保施工安全和道路桥梁的使用安全。
3.7 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素质
道路桥梁的设计人员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勘察、思考行为,充分了解道路桥梁工程的相关因素,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设计技术和思路进行设计,这个过程要处理好技术创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创新,要用科学的眼光和视角去分析问题,设计人员要学会用先进的设备和计算机等辅助手段进行优化组合、整合分析。
3.8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措施进行质量管理
工程的质量管理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也应运用信息技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与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共享的信息资源可以为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和项目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4.结语
乡村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着不足与缺陷,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如何加强设计与施工的工作效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道路桥梁发展要着重抓多样化、标准化,编制适用经济的标准图,进而提高 施工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汤继银.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