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6 17:13: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乡村旅游区策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一)“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的辨别。国外学者对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辨别主要有三类不同的观点:对乡村旅游作出典型定义的英国学者Lane认为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在已出版的乡村旅游文献中,农业旅游或农庄旅游成为最大的、独特的分支;Nilsson认为,农庄旅游在某种意义上是典型的乡村旅游;Edward Inskeep在《旅游规划――一种可持续的综合方法》一书中提出,农业旅游、农庄旅游、乡村旅游不加区分,可相互替代。
国内学者对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也作出了区分。刘德谦认为,我国正式提出的“农业旅游”的侧重点还是乡村旅游中与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那一部分,因此不能把农业旅游完全等同于乡村旅游。王云才等认为,观光农业也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指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型农业,农业旅游资源只是乡村旅游资源的一个部分。杜江、向萍也认为,不宜将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纳入乡村旅游的范围。
(二)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根据对众多学者观点的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对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的界定是从地域和产业两个不同的方面出发,乡村旅游的界定是以城市旅游为参照对象界定,而农业旅游是以工业旅游为参照对象界定。尽管理论界对于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关系没有确切定论,但是学者们基本认同乡村区别于城市、根植于乡村世界的乡村性是吸引旅游者进行农业旅游的基础,因而这也应该成为界定农业旅游概念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狭义的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广义的农业旅游是指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乡村旅游。
二、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性
“农业旅游”在我国正式提出是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列为2001年旅游工作要点。
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还应从农业之外的其他产业中寻求发展之路。农业旅游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旅游景区周围农民的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农业旅游项目的策划要点
(一)农业旅游项目策划原则。农业旅游项目策划要遵循以下原则: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优化资源配置与兼顾公平原则;坚持品牌提升与主题形象塑造原则;坚持地方文化继承与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原则;容量控制、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可行与非城市化过程原则;投资主体多元化与资本积累原则。
(二)农业旅游项目的选址。杨旭提出了发展农业旅游的选址标准:
1、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农业旅游园区规划区位选择:①大中城市郊区。农业旅游园区需要建立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为依托的区位模式上。因为大中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以及休闲意识决定了农业旅游园区的经营状况。如深圳的海上田园风光旅游区。②特色农业基地。农业基础比较好,有丰富的生产经验。③著名旅游风景区附近。可利用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或者直接将农业园纳入旅游景区之内。④度假区周围或度假区内。⑤优越的交通条件。
2、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状况是否良好直接决定了旅游者是否对该地区或景点感兴趣,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是建设农业旅游项目的前提。
3、农业生物资源优势或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的优势是区别于其他地区资源和决定其农业旅游产品是否出位的重要条件,地方文化的独特性才能真正长期保持农业旅游资源的鲜活和吸引力。
4、典型的“生态、立体”农业。“生态、立体”农业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道路,也是展示高科技农业的重要条件。
(三)农业旅游产品结构建设
1、乡村旅馆。根据旅游区大小的不同和旅游特色的差异,旅游区可以安排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住宿设施以吸引游客,在我国现有的农业旅游实践中,除了以农家乐形式出现农户单独提供的住宿外,也有一些乡村果园、农庄。
2、餐饮与商业。数量多、品种丰富的购物店增强旅游氛围;餐饮设施可以设置在旅馆内,也可以单独布局在游览线路上,不可避免地给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3、休闲娱乐。旅游活动趋向于参与性、运动性、趣味性、科学性等。旅游区根据景观特色配置各类游憩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4、旅游辅助设施。结合景区特色与游人使用特征规划设计景区标牌系统是体现景区人性化设计的重点。另外,完善医疗设施保证旅游区正常运行。
5、农业旅游纪念品。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农业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可以成为旅游区的绝佳宣传品。
(四)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发展农业旅游也要注意对当地环境及民风、民俗、乡土文化的保护,切忌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当地的资源、环境,影响地方的长远、持续发展。
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许多通过发展农业旅游而致富的农民在开发新的产品时往往忽视地方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反而使游客感觉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因此,如何保障我国乡村传统文化特色与民俗风情的可持续性,将是我国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四、农业旅游项目管理
(一)完善农业旅游管理体制,制定合理可行的管理标准。农业旅游项目由于充分利用了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资源和古村镇等文化资源,涉及的部门很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农业旅游的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广大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协助制定旅游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措施、协调各方关系、制定有关规范和标准、统一培训从业人员,开展行业自律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旅游活动的规范发展。
(二)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农业旅游营销力度。由于目前我国对农业旅游发展规律的研究较少,各地普遍缺少对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专业化指导,经营者对农业旅游的内涵、性质、产品开发的方向不能正确把握,缺乏创新的思维和开发理念,造成很多农业旅游项目由于缺乏对产品的深入挖掘和包装而逐渐被市场所遗弃。
克服小农思想意识,在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始终贯穿现代旅游业的服务理念,把服务也作为产品的一部分,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产品品质。
(三)对游客行为及旅游地居民进行引导和管理。农业旅游的旅游者多为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都不相同,二者难免产生冲突;另外,旅游给目的地社区带来的经济、文化和环境方面的消极作用会对旅游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很多目的地游客充斥,造成当地环境被破坏、交通拥挤、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当地人们和日益增长的旅游客流的需求,旅游者不愿意再到旅游地旅游,当地居民也对旅游行为持反对态度。
关键词:概念性规划;项目案例;创新
前 言
随着旅游规划行业竞争态势的全面展开,旅游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旅游规划的现实需求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特点,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旅游规划界对传统的规划思想和经典的研究方法不断重新认识,更加重视规划是否符合当地客观实际,是否科学合理,重新规划的发展前瞻性与现实可操作性是否相统一,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要求规划的组织高效有力,规划的制订、修编周期将大大缩短,因此旅游规划的快速设计时代到来了。
旅游需求的发展变化、旅游资源的创新性开发、旅游品牌塑造与市场开拓呼唤着“创意先行、快速设计、直击要点、融入规划”。我们在旅游概念性规划中只是做了一个突破模板化的大胆尝试,要点浮出水面,也许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求能推进中国旅游规划的不断创新。
1大势研判:项目背景与资源解读
1.1研究框架
首先介绍策划背景,内含策划目的、策划范围、策划内容、策划分期、策划原则及项目开发的意义;其次进行资源解读,包括地方旅游资源解读、项目区位解读、地脉解读、文脉解读、资源评价;最后做国内外同类旅游资竞合分析。
1.2分析重点及图件说明
1.2.1策划内容
图1 规划类型分析图
1.2.2项目开发指向
一般针对三种类型旅游资源项目进行开发:(1)资源价值高、区位好、经济好及可开发空间大;发展有基础,要提升做大,项目创新、营销推广及经济业态组合等突破发展。(2)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不好、经济差。(3)资源价值低、区位好、区位好。
1.2.3涵盖图件
包括规划范围图、区位分析图、综合现状图、旅游资源评价图、区域旅游板块图等。
1.3项目案例
以《武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资源解读部分为例。(1)绝佳区位:武威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呼和浩特四大省会城市,西连新疆,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代为商家必争之地。武威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贯通全境,省道308线、211线和地方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是河西走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最集中的地区。(2)九个绝世资源: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天祝藏族自治县;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中国普氏野马及野骆驼养殖地;中国唯一的西夏碑;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北避暑胜地——凉州气候凉爽;民勤国际治沙生态聚焦点——决不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亚洲第一大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3)七大绝妙地貌:冰川雪山:祁连山雪山;戈壁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乌素沙漠;三大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高原交汇地;绿洲风光:河西走廊上最大的绿洲中心;丹霞地貌:本康丹霞地貌;峡谷风光:天祝三峡;草原森林:抓西秀龙大草原。
2主题致胜:旅游区总体定位
2.1研究框架
首先从区域旅游研判入手,着重从国际旅游、国内旅游、省域旅游来看;其次做总体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再次划分旅游产品体系;最后做旅游产品设计。
2.2分析重点及图件说明
2.2.1五大旅游产品体系
(1)自然生态游:山岳、山地、森林、峡谷、地质、水域、湿地、草原、沙漠生态游。
(2)人文历史游: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古城、古街、古镇、古村、名人游;地方文化游; 民俗文化、民俗风情、民俗体验游;宗教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城市风光游;主题公园游;民族文化游;专题文化游(丝路、黄河游、汉江游、茶、酒、边塞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游。
(3)休闲度假游:山地度假、避暑度假;滨水度假游;温泉旅游;养生度假、保健、医疗游;乡村度假游;草原度假游;体育度假游;美食娱乐游。(4)乡村体验游:地方乡村游;乡村生态、观光农业游;乡村民俗体验游;乡村节庆游;农家乐游。(5)专题旅游产品:自驾游;商务会议游;康体健身、体育、运动游;户外运动游;探险游;修学游(摄影基地、写生、夏/冬令营);科普游;工业游;节庆旅游产品;购物旅游。
2.2.2旅游产品设计
(1)“2+8+5”模式,即早晨2小时、白天8小时、晚上5小时项目。3小时餐、6小时住,开发夜游项目。(2)“十二体验”设计:A“自然体验—观:水、花、林、山、谷;B人文体验—看:猿文化、民俗、玉文化;C温泉体验—泡:主题温泉;D养生体验—养:康体馆、疗养园;E美食体验—吃:生态餐厅;F住宿体验—住:温泉酒店、山景别墅、猿人穴居、乡居;G运动体验—动:徒步、骑车、健身、运动场地;H娱乐体验—娱:水上娱乐、演艺娱乐;I民俗体验;J购物体验;K宗教体验;L宜居体验—居。(3)旅游新业态: 由旅游发展而产生新业态变化。A旅游综合体设计B旅游文化娱乐产业C旅游景观地产D旅游文化民俗村E旅游综合服务商业街F自驾车营地G乡村国际驿站、采摘篱园、乡村酒店、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村、山水人家、民族风苑H户外运动产业等I会所经济J庄园经济
2.2.3涵盖图件
主要包括客源市场分析图。
2.3项目案例
以《龚滩旅游度假区策划方案》总体定位和形象口号部分为例。打造世界知晓、国内知名的土家文化原生态体验旅游目的地;中国土家文化的发祥地;国家级古镇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 重庆国际化山水大都市城市扩张的休闲度假承载地;建设为重庆山地民族古镇大旅游品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的核心区;宜游、宜居、宜购、宜娱、宜创、宜养、宜修、宜业的高品质旅游区,实现“山水、古镇、田园、土家文化”的精彩结合,营造诗情画意的山水古镇生态度假画卷。主题形象口号:乌江经典·醉美龚滩;辅助形象口号:龚滩一梦·情醉千年;土家风情·丹青龚滩;山水仙境·古韵龚滩
3指点江山:总体空间布局
3.1研究框架
首先介绍战略发展布局;其次规划总体布局;再次做一轴(带、廊)的规划说明;最后做分区规划说明。
3.2分析重点及图件说明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抢抓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机遇,以旅游项目为抓手,以建设精品景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促进产业融合、完善旅游功能,建立旅游项目开发建设长效机制,促进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全国旅游名县的目标,通过扎实开展旅游项目建设年活动,快速推进项目开发引进、开工建设、竣工营运、谋划储备等环节相关工作。全面加快等重点景区的项目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全省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创建活动,力争2012年全县游客接待量达18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7亿元,完成全县旅游固定资产投资0.65亿元。
(一)引进一批项目。积极开展旅游项目招商工作,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旅游项目,重点抓好游客中心等项目的招商工作。
(二)建设一批项目。抓紧凤凰山景区九歌坊、泗溪景区提档升级、农家乐旅游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工程在年内有实质性进展。
(三)竣工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凤凰山文化旅游区、九畹溪旅游配套设施、链子崖旅游综合开发、五龙温泉旅游配套项目建设,力争年底竣工。
(四)储备一批项目。围绕加快5A级故里国际旅游区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综合效益,结合全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谋划储备一批旅游项目。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精品景区建设。以三峡工程为依托,以文化为核心,以凤凰山文化旅游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凤凰山文化旅游区建设步伐,认真做好凤凰山景区对外开放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九畹溪漂流生态调节水库建设,认真做好九畹溪观光段、泗溪、链子崖等景区的提档升级工作,加快五龙温泉、凤凰山九歌坊装饰及附属建筑工程建设,从整体上把打造成故里国际文化旅游区和国家5A级景区。
(二)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要抢抓三峡工程后续发展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招商引资,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形成新一轮宾馆饭店投资热潮,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从事旅游商品开发,建设旅游商品超市、电子商务超市,规范和完善游客咨询服务,促使游客中心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三)大力开展全省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创建工作。按照湖北省旅游名镇名村创建标准,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鼓励和支持茅坪镇、归州镇、九畹溪镇创建全省旅游名镇,茅坪镇建东村和银杏沱村、九畹溪镇九畹溪村和槐树坪村、郭家坝镇庙垭村、镇村创建全省旅游名村,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省旅游局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重点的乡村旅游。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旅游项目建设年活动是抢抓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故里国际文化旅游区和全国旅游名县建设,各乡镇和县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旅游项目建设年活动重要意义,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要积极主动争取项目,想方设法引进项目,集中精力建设项目,掀起旅游项目建设新。
为了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旅游项目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县政府副县长梅常春任组长,县政府办、发改局、文化旅游局、财政局、移民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国土局和项目实施有关乡镇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文化旅游局,县文化旅游局局长谭晓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旅游项目建设年活动日常工作。
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自查报告范文(一)
强化旅游与农业的互动发展。积极开发具有 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五是加快行业融合。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强化旅游与工业的互动发展。深度挖掘子昂故里诗酒文化及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三科文化,打造祈福之旅、文化之旅、科考之旅,强化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局对照下达的工作任务,按照《20**年政府工作要点》 府发﹝20**﹞1号)及政府督查室《关于报送〈2011年政府工作要点〉完成情况的通知》 府督﹝20**﹞1号)要求。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中心工作,20**年。以环境创优和招大引强为着力点,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工作,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水平,着力壮大旅游产业,取得了较好成效。1-6月,全县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9亿元,占全年任务的55%
一)二期工程建设用地报批及招商引资等工作有序推进;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成功申报为省级自然遗产,市级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一是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1-6月完成投资10140万元。遗址馆外装饰、提灌站建设等工程全面完工。正加快推进申创国家级自然遗产相关工作。二是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1-6月完成投资9400万元。景区修复工程三个标段建设有序推进,游客中心、停车场、百尺桥翻新等工程已完成90%左右;软件提升工程及各项宣传营销活动同步实施,景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为创建4A 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三是特色集镇项目1-6月完成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花园街两侧步行道路的踩块的铺装、路灯的安装、个别路段出入口硬化处理等工程;东风渠整治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方案已形成,待评审完成后将着手实施。四是景区1-6月完成投资7990万元。国际城项目投资商前期300万元拆迁安置资金到位;亲水公园二期建设场平完成,土建工程启动。五是沱牌诗酒名企名镇1-6月完成投资8350万元。完成了集镇风貌试点造型,基本完成了地下排污管道改造、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柳湖电站建设和沱牌技改项目。
二)先后在 山景区、风景区、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举办了第十三届 节、第五届之春踏青节、第三届清见品果节及三月三庙会。通过节会平台,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以节兴旅办好 县2011年乡村旅游节自3月开始。充分展示了全县优秀的乡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入,大大提高旅游的品位及经济、社会效应。二是以创建活动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村、省级星级农家乐创建工作,现已通过市级初检。
三)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我县的旅游综合开发,招大引强工作取得突破。组建专门的招商队伍。为旅游项目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一是与中华侏罗纪(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该公司将投资30亿元开发建设中华侏罗纪公园;二是与 愿望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该公司将在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投资50亿元规划建设东方影视中心、西部饮食城、五星级酒店等文化旅游项目;三是与弘泰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 县致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投资 国际城框架协议,该项目总投资30亿,主要建设五星级大酒店、会展中心、老年社区、高尔夫练习场、汽摩俱乐部等项目。
四)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4A 景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为确保今年8月底前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为4A 级景区。抽调了工作人员,组成软件资料筹备组,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先后召开了专家辅导会、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暨培训会,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分阶段细化了目标任务,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
五)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切实强化旅游行业监管。一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确保全县无重大涉旅安全事故发生。二是继续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景区和廉政文化进景区活动,全面净化景区环境,提升景区整体形象。三是宣传、贯彻《省旅游条例》和《旅行社条例》切实增强从业人员素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四是充分挖掘 特色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包装推广特色旅游商品,大力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
二、存在问题
旅游产品开发而及包装品位偏低、影响力不足,一是县面临着国内旅游发展的严峻挑战和旅游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客源分流的激烈竞争;二是全县的旅游业仍存在着产业体系不够完善。旅游企业小、弱、散,核心竞争力不强,旅游购物市场发展滞后,缺乏具有 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文化纪念品等问题;三是旅游专业人才缺乏,行业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和要求。切实抓好招大引强,一是加快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休闲度假区、沱牌诗酒名企名镇等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推荐、对接工作。做好现有招商企业的跟踪和项目的落地建设。
完善旅游要素,二是加快品牌建设。对现有A级旅游景区实施全面整改。为游客创造方便、安全、舒适的旅游条件。全面推进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4A 级景区,力争8月底前完成省检。积极策划各类旅游主题活动,充分利用节会
加大对旅游项目、产品的宣传推介,和网络媒体等平台。塑造旅游品牌。深入推进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村创建及星级农家乐评定工作,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完成明星至 旅游通道旅游线路要素建设;12月底前投资1360万元,三是加快线路统筹。力争11月底前投资4.2亿元。完成明星至 沿线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11月底前投资2000万元完成明星至 示范线路段建设。
深入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和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四是加快服务质量提升。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健全旅游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管理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培养本土人才,进一步壮大旅游企业队伍。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监督作用,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
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自查报告范文(二)
为切实转变基层干部作风,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扎实开展了整治小鬼难缠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活动,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若干意见》、市委《实施办法》和区委十项规定,重点对照九种不良行为进行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对全区区属和驻区建筑企业、建设设计、监理、勘探等单位及项目指挥部印发了200份公开信,明确告之,我局在办理各项业务和服务工作中,有不良行为的及时投诉、举报,公示了举报电话、电子信箱及受理人;召开区属建筑企业、城建项目、局各股(站)室负责人共65人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走访了十里、五里、莲花、赛阳、姑塘、新港在建城建项目指挥部和工地,部分人大和政协代表,重点走访了城房安置点和农民公寓、挂点帮扶村的群众,当面询问,虚心接受对我局及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还走访市建设局招标办、质监站、安监站、市园林管理局、市政管理局等单位,听取上级职能部门对我局工作意见,征求区分管领导的意见,通过多层次,全方位了解我局在行政执法、职能监管、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把问题找准。
(二)个人进行自查。结合岗位职责,对照九种不良行为逐项检查,自我剖析,自我评估,说出表现,指出危害,分析根源,每个同志填写《个人自查表》。主要领导对分管领导提出书面改进意见,分管领导对所属部门的同志分别提出加强和改进意见,单位对每个同志综合提出了要求。
(三)部门开展自查。单位、各股(站)室、办,结合征求到的意见,重点围绕执法、监管、服务、办事、廉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大家议、群众评、自己找、领导点等方式,深挖细究,摆现象查危害挖根源,实事求是,不遮遮掩掩,不避重就轻,也不言过其实,针对查找的问题,填写《部门自查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工作要求。
(四)撰写自查报告。为切实增强自查自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我们要求自查报告,客观、真实、准确、有效。为此,每个同志,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认真自剖,明确努力方向,制定改进措施。对思想层面上的问题,强化学习,深化认识,端正思想;对行为方面的问题,纠偏引正,认真整改,规范行为。能立即改进的,要立竿见影;对一时难改到位的,明确时限,限期整改到位。通过专项整治,切实达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作风上有明显转变、工作上有明显加强、个人素质有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经过认真梳理,当前我局干部作风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有的只是个别和少数现象,但却影响整个单位建设。
一是精神不够振奋。少数同志工作时间长、年龄偏大,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动力不足,精神不振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够积极主动,上级有要求和领导交办的事去做,没要求、不交办就不思、不想、不动,甘于平庸。
二是服务不够周到。对前来办事的,能热情接待,但在告之解读中,由于时间紧工作忙,解读不够详细、不够具体、不够耐心。在项目检查监管执法中,有时语气比较生硬。
三是公开不够及时。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还不是十分科学、规范、及时、有效,尤其是在城建项目信息更新上,不够及时,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四是遵纪不够严格。虽然加强了机关效能的督查和管理,但还存在个别人迟到早退,工作时间借办公事为由,外出办私事,上网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时有发生。
五是工作不够深入。对建筑业企业员工的培训不够,有待加强。建筑市场的标后监管,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整改没有落实到位,边街小巷道路、路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造成群众出行不便。
以上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一方面,由于少数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造成工作作风不正、不实;另一方面,教育不经常,管理不严格,措施不得力,监督不到位,造成工作作风浮躁。
三、整改措施
1、深化教育,筑牢干事创业思想。干部队伍是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我们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把工作岗位作为干事创业的平台,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全体干部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占位必司职,无为就让座。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以苦励志,奋力干事,坚忍不拔,奋勇争先,勇创一流工作业绩。把干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持之以恒抓下去,始终保持我局干部队伍的蓬勃朝气。
2、转变观念,提高服务办事能力。要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热情为群众服务,热衷为项目服务,热心为发展服务。在工作中,决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独尊,更不能门难进、脸难看、事能办,不能办事生硬走程序,机械地完成任务。要热情诚恳,真心实意地接待每位客户、群众。事无巨细,时无定时,一一办理。符合规定的要办,不符合要求或手续不全的,要说明情况,解释原因,不可一推了之,需要帮助的提供帮助,需要协调的要主动协调,不能说办不了、不能办,而要说我能办、帮你办。既要周到更要有耐心,不但要说得准、说得透、说得全,而且要说得巧,说话要悦耳顺心,让前来办事的人,知道办事所需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与根据,让每一个客户感到舒心、满意。
3、落实制度,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坚持依靠制度,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依法依纪,注重实效。对三重一大、领导分工调整、岗位设置、人员调配、重大项目建设、中心工作等都要进行公开,特别是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如工程招投标、城房安置、农民公寓、市政公益性项目等。坚持信息公开的经常性、动态性、及时性,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一般一季度或半年公开一次,阶段性工作根据进展情况,逐阶段公开。临时性工作及时公开。涉及党内事务,按照组织纪律,先党内、后党外公开。信息公开落实专人负责,从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地方做起,将定期、专题、随时、及时相结合,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工作制度,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短信、报刊、公开栏等,使信息公开更加简便、快捷、高效。打开窗口,透进阳光,晒出公信力,切实提高我局信息公开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4、严格管理,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加强自我约束力,认真执行《机关管理制度》和上级各项规定,令行禁止。凡是明文规定的不允许做的一律不能做,局效能办和局领导加强督查,每天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次检查情况记录在案,发现三次以上同样的问题,作出书面检查,并全局通报,年终不得评为先进,并扣除一定的绩效工资。对经常性出现的问题的人和事,分管领导找其戒勉谈话,必要时实行换岗。在全局上下形成敬畏制度,遵章守纪的良好风气,人人积极向上,个个遵规守纪,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地工作,杜绝违规违纪。
青岛旅游能否成功转型,其实主要是看市南和胶南,前者是青岛旅游的精华和代表,后者是青岛旅游的后起新秀,两者的提升,一方面丰富了青岛旅游的层次,一方扩展了青岛旅游的地域格局,使青岛旅游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市南区,旅游内涵全新升级
拥有青岛90%旅游资源的市南区,一直致力于深化青岛旅游,多年来,通过深度整合优质资源,推动产业链条融合发展,不仅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打造高端深度体验产品,还精心策划特色活动,突破淡季旅游发展瓶颈,同时十分注重宣传推介,塑造市南良好旅游形象。然而,多年来城市旅游的定位令市南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拥有的资源潜能不相适应一一不仅缺乏高端产品开发队伍,旅游景点发展空间也非常有限,而且旅游景点收入来源单一,众多文化资源尚未开发。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开发力度还不到位。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市南区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寻找机遇,迎接挑战。
未来,市南区将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构筑新旅游发展格局,整体提升旅游业竞争力。一方面,全面提升沿海一线旅游景区整体层次,以栈桥、关和奥帆中心为三大核心建设海上与陆地之间旅游、休闲、餐饮的重要节点,来增强滨海旅游景区竞争力,打造海滨休闲旅游产业带:一方面,充分发挥岸线风景资源和奥帆中心、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汇聚的独特优势,推进以奥运文化、航海运动和岸线休闲为特色的奥运经济发展,打造浮山湾奥帆文化旅游区;此外,市南区将通过对老建筑修旧如旧和功能置换,发展度假、餐饮等休闲产业,深入挖掘中山路商业文化内涵,发展特色旅游商品,培育各种特色风味小吃,进一步提升劈柴院民俗演出层次,将该区打造成精品商业街区和国家4A级景区。
为了丰富青岛旅游的内涵,拉动深度体验旅游消费,市南区还将发展文化旅游。通过推进名人故居保护性利用,策划推出名人文化深度体验游线路;通过发展博物馆体验游,策划推出深度体验产品;通过保护“盘活”更多优秀历史建筑,开发休闲度假产品;通过全力打造高端文化演艺节目,进一步强化提升节目的海洋文化特色。为了构建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市南区将培育高端品牌。通过加强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通过打造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疗养度假、养生度假、都市度假、海滨度假、体验度假和蜜月度假六大系列产品,打造冬季养生度假旅游品牌;通过大力发展海上旅游产品,打造“海上看青岛”旅游品牌。为了弱化青岛旅游淡旺季,市南区还将加大旅游淡季的促销。通过做大城际营销、做活省内市场、做强城乡互动、做火淡季旅游、做优宣传推介等方式,缓解青岛旅游旺季过热淡季过冷的尴尬现状。
青岛城中,市南区利用蓝天碧海、红瓦绿树、欧陆风情、特色疗养等优势旅游资源,开发了休闲度假、海上青岛、养生慢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丰富了青岛旅游的内涵和深度;西海岸边,胶南市将利用当地山海风光的自然旅游资源、千年琅琊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当地的生态农业,开发了一系列海上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休闲旅游,延展了青岛旅游的空间距离和产品种类。
西海岸,旅游新世界
西海岸边的胶南,滨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长达156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山、海、滩、岛、林、湾、城等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具体可概括为“三山夹两湾,高岛作屏障,怀抱极品沙滩”。国内外多位专家认为,这种资源组合品质很高,适合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冲击力。多年来,胶南一直致力于旅游业的开发,旅游设施多元化、旅游服务标准化实施以及旅游目的地系统建设的日趋完善,使胶南旅游正在向休闲度假方向转型升级,并终将成为大青岛海上旅游的重要一极。
桥隧通车,西海岸迎来了“同城时代”。胶南未经雕琢般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有着悠久历史的人文旅游资源共同营造出更具吸引力的“山、海、岛、湾、城”风光。也正因此,胶南突出了灵山湾、琅琊台、小珠山、藏马山等旅游资源的优势,培育出一批高水准的度假区和精品旅游景区,重点开发海上、度假、乡村、文化体验和美食购物五大旅游产品。
利用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胶南积极发展海上观光休闲、海岛旅游、海上运动体验等海上旅游产品,向旅游者展现“翠岛、碧波、银浪、金沙、花山、古台”美景的多条海上旅游线路正在积极酝酿,除了龙门顶“渔人码头”、“花石海生态乐园”,未来的胶南旅游,还将推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健身和美食体验为一体的山海岛大景区。为了发展海滨、海岛和乡村等主题的度假旅游,胶南将开发建设灵山湾和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加速推进水城高端度假酒店群、小珠山度假集群、藏马山乡村休闲度假和月亮湾山海度假等项目建设。
论文摘要:结合贵州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我省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序,带动整个 经济 社会 的跳跃式发展,是贵州 农村 奔小康的必然选择。本着科学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文较系统地提出了贵州乡村的开发措施。
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帮助下编制完成的《贵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将乡村旅游作为贵州旅游发展的一个重点,这是贵州的资源禀赋和客观现实所决定的。从资源禀赋上看,贵州有原始的高原喀斯特景观和古朴神秘的山地多 民族 文化 :遍布全省各地的奇山秀水,飞瀑异洞,形成了无数的自然奇观,使贵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喀斯特王国”;全省3800万 人口 中少数民族占38%,其中苗、侗、布依、水、瑶、彝、土家、仡佬等世居的少数民族达17种之多,在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生产这蕴藏着悠久的 历史 传统与多样性的原生文化,堪称“文化千岛”。目前,贵州省有3万个自然村寨,这些村寨既有众多原始的自然景观,有蕴含有古朴神秘的民族文化;贵州乡村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贵州的自然与文化保持着较好的原生状态,这使得贵州具有创造与众不同的给旅游者提供一种全新体验的的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这些将成为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依托。
一、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有几年的时间,可谓忧喜交加。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目前我省许多学者和开发商将乡村旅游等同于 农业 旅游,有的甚至片面 地理 解为农村观光,严重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乡村旅游不仅是通常所说的“农家乐”而是将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将精心设计制作具有吸引里的旅游产品为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走向庸俗化。
2、许多乡村旅游项目盲目上马,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出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充分的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视规模,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急功近利。部分乡村旅游在开发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没有遵循生态学中可持续发展的原理,鉴于旅游业发展对于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 环境 的较强依赖,以及一个时期以来旅游业快速而有一定程度上较无序的发展,倡导和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迫切需要的。
3、乡村旅游人才匮乏,经营方式单一, 管理 混乱。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或由当地农民担任,乡村旅游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中,严重制约了我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4、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目前我省乡村旅游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农家乐”,即品尝农家饭,看农村风光,虽有部分地区抓住了对文化传统,民风民俗的开发,但普遍存在是产品雷同多,缺少特色、整体接待水平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
二、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矛盾分析
1、开发与保护。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业,同时有又能成功地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贵州所面临的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开发与保护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因为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都会对原先的状态造成变化或者破坏。贵州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既丰富又脆弱,特别是一些不可再生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如何既能利用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和文化遗产,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是我们面临最大的难题。
2、客观存在的反差。遍布全省是美丽的喀斯特景观与不宜耕种的土地之间的反差,保存完好的 民族 文化 与贫困人民之间的反差, 旅游 业的快速发展与大量涌入的游客对生态 环境 的压力之间的反差,过度商业化对 传统文化 的冲击等,这是我们不能小视的重要问题。
3、压力与困扰。一些地方官员和开发商的急功近利,甚至还有贫困地区人民渴望通过旅游改善生活而盲目开发所造成的破坏,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和 管理 ,开发旅游的积极性和热情就有可能变成一种破坏力。
三、贵州乡村旅游的开发措施
1、长远规划、科学策划、增强文化内涵。在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的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的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增强文化内涵的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加强旅游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省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民俗民风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高的 艺术 格调。
2、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增强吸引力。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都市人希望在 农村 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我们在开发中要注意对原风貌的乡村特色进行保护,要注意突出乡村、田园特色。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 指导 、强化管理、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淳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关键词: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满意度;广西昭平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8-1974-04
生态旅游倡导的是一种健康、高尚的旅游形式。但是目前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内容主要关注的都是社会整体广泛而浅面的经济利益,仅仅停留在把它看做是生态旅游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忽视了作为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社区农村居民的利益,对社区农村居民满意度研究的较少。为此选择旅游目的地农村居民参与满意度为调查研究内容,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以及农村居民对旅游开发普遍的看法、反应等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归纳出目前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尚存在的问题与大众社区居民的期盼,以便在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初期就能够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了解,探讨相应的改进对策,避免在目前以及未来开展的旅游开发工作中与社区居民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完善昭平县旅游业的管理机制、提高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从而促进生态旅游又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
1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是在广西昭平县黄姚和文竹镇临江村,对当地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6.7%。问卷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当地居民的人口统计特征以及社会属性,如性别、年龄、学历、婚姻、收入情况等;第二部分是相关部门对旅游地规划与整治时有无征求居民意见情况;第三部分也是问卷的主体部分,即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满意度情况,包括居民对目前旅游区整治工作的满意度、对旅游开发的满意度、对居民参与旅游方式的满意度、对旅游区管理方式的满意度、对旅游区旅游收入分配的满意度和对自己在旅游中所获收入的满意度,以及居民希望增加哪些旅游开发的参与项目,旅游业应从哪些方面改进等7个方面;最后一部分是居民在旅游淡旺季作息时间的安排等。本次调查问卷采用了赋值定量分析法,在满意度的选项中,“非常满意”为5分,“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满意”为2分,“非常不满意”为1分。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农村居民特征
根据调查分析可得知,昭平县生态旅游区的农村居民的特征主要是:
1)男女比例分别为59%和41%,有近20%的差距,并且很多妇女可能由于性格腼腆或者不善表达等原因,往往推脱甚至根本不愿接受调查,这说明由于历史和多种原因,妇女在社区仍属于社会地位不高、归属感不强的弱势群体,她们在社区活动中主动参与少,不太愿表态和发言。
2)当地农村居民的年龄结构比较集中的是18~35岁、35~60岁这两个阶段,60岁以上的居次,青少年比例较小,整体人口结构有偏老龄化的趋势,老年人群所占比例达26%。
3)当地农村居民受文化教育程度普通偏低,主要集中在小学与初中学历,两者总和高达68%,这与农村教育普及情况基本吻合。大专以上高学历者仅占5%。
4)当地农村居民,大部分为低收入人群,被调查村个人年收入在5 000元以下的人群占了64%。按照中国2009年国务院扶贫办以年收入1 196元为划分贫困线依据,昭平县生态旅游区属于国家贫困县之一,应该加大对生态旅游的扶持。该区个人全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群有55%,5 000~10 000元收入的占20%,10 000~20 000元的为7%,20 000~30 000元的为5%,30 000元以上的仅有4%。从统计中可以看出,低收入的占了绝大部分,高收入的很少。从收入来源的构成调查中,当地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呈现多元化,但仍以农业收入为首,比例高达38%,而其中又以茶叶种植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次是其他项,占21%,其中又以外出务工收入所占比例最大;第三个收入来源渠道是林业,主要靠割松树油;而与旅游相关的收入比例仅为11%,由此可见,目前旅游区的开发力度仍无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只是增加了少数居民的收入。
2.2 农村居民对旅游参与的满意度分析
2.2.1 对旅游区进行的村庄规划与整治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从图1可知,居民对旅游区的规划与整治工作的评价,非常满意的为8%,满意的为44%,一般的为34%,不满意的为11%,非常不满意的为3%,满意度的平均值为3.43。对给予了“非常满意”评价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对道路的整改、上级部门的资金投入以及部分公共设施的修建等;评价“非常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在公共环境卫生与水电供应不足等方面。临江村在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开发中,对道路进行了整改与硬化,对房屋的立面进行了改造和装修,以及对文化活动室、篮球场、望江亭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水电供应方面未能得到完善。
2.2.2 对旅游区的旅游开发满意度评价(图2) 众所周知,旅游开发能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增加收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因此有接近半数的居民是“满意”旅游开发的,仅有少数(1%)的居民“非常不满意”,认为“大量游客的到来打破了平静的日常生活”、“部分商铺的装饰风格过于现代化或色彩过于浓重,与该地区淳朴民风和庄重的风格及生态理念格格不入”等。还有部分居民不满意的原因是田地被征用后没有得到补偿或只得到低价补偿,失去了土地和农业收入,生活更加困难,甚至没有基本保障故心生怨恨。
此外,旅游开发区的社区居民没有完全行使生态旅游发展的决策权。在调查社区居民对上级部门搞旅游规划与开发时是否有征求居民意见的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到,回答“没有”和“不清楚”的居民之和超过了半数。
2.2.3 对旅游区的旅游参与方式满意度评价 由图3可知,居民对旅游参与方式评价“非常满意”的为6%,“满意”的为28%,“一般”的为48%,“不满意”的为18%,没有非常不满意的;满意度的平均值为3.22。分析表1的统计数据可知,在所有受调查的居民当中,仅有18%的人有旅游收入。居民参与旅游的方式主要有住宿、餐饮约占10%;第二种是通过销售土特产与农林副产品来实现参与的约占8%;第三种是在社区内部通过特许经营许可的方式从事娱乐休闲等活动的仅占1%。此外还有不到1%的居民是通过在旅游景区内部就业实现旅游参与。参与形式比较单一;除了有固定门面商店与旅馆的社区居民是全年参与,部分社区居民还仅仅是属于周末、黄金周等节假日期间参与的人群类型。临江村的农家乐示范户大多仅为节假日参与旅游的餐饮、住宿服务,到目前为止,在被调查的5户农家乐示范户中只有2户有过旅游接待,比例是40%。通过与其他两个典型景区的比较分析,建议临江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在景区建设中,尽量优先聘用当地居民;同时丰富旅游产品以增加居民的参与范围。
2.2.4 对旅游区的旅游管理方式满意度评价 居民对旅游区的旅游管理方式满意度评价见图4。临江村发展旅游主要是由昭平县政府牵头、县旅游局主管,下属单位旅游公司领衔和文竹镇协管,具体由临江村委党小组和临江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及所有村民配合的管理模式。目前属于比较理想化的管理模式。
而黄姚镇发展旅游是由旅游公司主管,政府仅作为中间的协调沟通者。近年来当地居民对旅游公司的分红分配不满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居民对旅游公司的管理也不满。从最新的调查得知,由于一直以来居民普遍对旅游公司的管理感到不满,昭平县政府准备接管,并且成立了黄姚旅游经济开发区,然而,因为政府对居民进行大面积低价甚至强制性征地,没有给予妥善安置与合理的补贴,又引起居民强烈不满,从而形成目前的第二大矛盾。第三,在37%的不满意当前管理方式的居民中,有28%的居民反映治安管理欠佳、景区内保安与导游的素质不够文明、水平不够专业。
2.2.5 对旅游地的旅游收入分配方式满意度评价 由图5可知,居民对旅游收入分配方式除了极少数的受益者,总体上的评价都是“不满意”,尤以黄姚古镇的居民突出。在调查中得知,临江村生态旅游发展因刚起步,游客接待量有限,还未形成比较系统的收入分配机制,大体是农家乐示范户每一间客房接待游客住宿,村委理事会可从中提成5元;在黄姚古镇,大部分(47%)的居民反映“3年才分红一次,每次按每户人口,平均每人分到10~30元不等,数额相当少”,因此意见很大,甚至有少数居民因此对游客的到来产生抵触与仇视心理,严重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与社会稳定。
2.2.6 对自己的旅游收入的满意度评价(图6) 目前昭平县生态旅游区的社区居民中,有旅游收入的居民仅占18%,其中有可观收入的仅为6%,而且并不完全来自旅游收益。由图6可知,有46%的居民普遍反映“对目前的旅游分配方式很不满”,旅游业的开发并未有效带动起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没有显著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和促进就业,解决部分劳动力闲置问题。另一方面,昭平县生态旅游的发展仍处于初步开发阶段,由于管理与资金问题,旅游设施不完善,管理模式不够成熟与理想。
3 提高农村居民参与生态旅游满意度的对策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昭平县单指标农村居民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的值都不高,总体满意度的值仅为3.0(表2)。说明目前农村居民对当地现阶段的旅游开发与规划参与程度不高。可见,提高社区农村居民的参与度,是昭平县生态旅游甚至整体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昭平旅游业的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改善和发展对策。
3.1 完善昭平县政府作为旅游主导者的职责
1)完善公共设施,利国利民利游客。昭平县现需建设完善的公共设施有城镇乡村道路、公用水电设施、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厕所的数量与质量以及生态旅游区公共卫生等。在其他旅游设施方面,需要对旅游区的宣传标牌、旅游售票点、旅游全景导览图等相关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对公共设施进行建设、完善后政府还应对其定期维护与更新,以确保公共设施使用的安全性、便利性和长久性。
2)严格监督旅游活动涉及的各个层面。在旅游开发与规划工作所涉及的食、住、游、购、娱、行等旅游六大要素都牵涉到经济利益,并且会形成一定区域的旅游市场。必须依照严格统一的标准收取统一的费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共同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好旅游市场。对防止部分不法分子制造垄断、造成收益不公有重要作用。目前临江村示范户的住宿与餐饮收费比较统一,就较好地避免了恶性竞争。
3)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调查得知昭平县当前中下收入水平的居民仍占绝大多数,很多乡村的生活环境和交通条件较差,尤以临江村生态旅游示范点与七冲瑶族、七冲原始森林的可进入性与通达性为甚,因此在调查中很多居民反映亟需“开辟沿山公路和在桂江河面架桥”。纵使昭平县旅游资源再丰富,若由于交通的限制而封闭闲置,未免太可惜,也会影响着昭平县的整体旅游形象,降低其作为旅游目的地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改善生态旅游区的可进入性与通达性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对昭平县境内的乡村进行改善,包括乡村道路、破旧房屋的改建与古老传统风格房屋的修缮与保护、乡镇的卫生条件以及整个乡村的村容整洁、村容村貌的改善等。
4)建立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决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参与制度。在满意度调查分析“相关部门对当地规划整治有无征求居民意见”中,已知“认为没有和不清楚”的社区居民总和达到了55%,说明临江村的居民在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决策中,并没有完全得到参与的机会,因此,政府还应不断完善参与制度,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旅游规划的制定,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的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旅游规划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关系密切。
5)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问题永远是旅游区开发涉及到的各个利益相关者时刻关注的焦点,在前面的阐述中已知,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强调的是把大部分利益保留在社区内部,让主要的受益者——社区居民得到最切实、最多的利益,这样才能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对旅游区的良性发展做出全力的配合与支持。因此,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确保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提议,把旅游收入的80%留给当地社区政府与居民共享,用于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6)形成有效的旅游技能培训。针对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旅游专业知识比较缺乏、旅游技能较低的现状,应该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旅游专业技能培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一方面邀请桂林理工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教授、桂林市旅游局专家、旅游界做得成功的生态景区的策划师走进社区授课,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奖励为旅游区发展作出贡献的社区居民走出社区到国内其他同类别的著名旅游目的地考察学习。
7)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实现村务民主化、公开化,推行社区居民参与制。不断完善现有的农家乐示范户政策,同时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
3.2 提高农村居民作为生态旅游参与者的素质
1)要树立全新的旅游观念。在对农村居民的访谈中,发现有少数人群对“希望增加哪些参与性的开发项目”和“应该从哪些方面改善旅游业发展”这两个问题没有看法,凸显出农村居民参与规划的意识淡薄、参与的能力弱、参与机会少等问题。没有旅游意识就没有参与旅游活动的欲望,更没有旅游收入的来源。因此,广大农村居民要转变思想,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融入到旅游业的各个层面中去。
2)居民应该充分把握机会,提高自身服务技能。要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培训项目,包括旅游专业知识如旅馆服务、旅游交通、导游、旅游市场开拓的培训等,以及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3)居民应自发地、主动地关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项目。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规划,与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农村居民应当在旅游规划的初期就积极投入到参与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相关部门反映、沟通,并争取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4)居民应当积极利用、挖掘本地特色,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临江村的第一特色就是生态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化。应当积极打造茶园作为生态旅游的景观吸引物。此外利用各种传统节庆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展现临江村的民俗民风,动静结合提高旅游者的参与度,激发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3.3 吸引和扶持投资开发商加大投入
从目前昭平生态旅游区的发展现状来看,“瓶颈”在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技能和大量并长期的资金投入,引入生态旅游战略投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有效途径。
生态旅游战略投资者可针对以上调查情况和旅游区本身具有的资源与特色,在当地政府深入昭平县生态旅游管理的前提下,对昭平县生态旅游目的地作出因地制宜而又科学合理的投资规划。
3.4 鼓励其他组织机构广泛参与
其他组织机构包括相关协会,如昭平县摄影家协会、昭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醉美昭平”文艺创作笔会及广大金融机构、研究机构、昭平在线新闻媒体网站等,这些组织机构对昭平县旅游发挥的作用是宣传、监督与协作。因此在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组织机构应该相互配合,促进旅游活动的运作顺畅、便捷。
参考文献:
[1] 唐晓云,吴忠军.农村社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以广西桂林龙脊平安寨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5):879-883.
[2] 张 禹. 乡村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08.
[3] 韩 莹. 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研究——以甲居藏寨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4] 陈香姬.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视角[D].湖南湘潭:湘潭大学,2009.
[5]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6] 佟 敏. 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5.
[7] 卢小丽.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旅游感知与参与行为研究[D].辽宁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8] 廖珍杰,张丽娟.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与完善[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5-114.
[9] 李嘉菲,李雪铭.城市宜居性居民满意度评价——以大连市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4):78-83.
[10] 汪 侠,甄 峰. 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驱动因素——以广西阳朔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0,29(5):842-851.
[11] 李伯华,刘传明,曾菊新. 乡村人居环境的居民满意度评价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以石首市久合垸乡为例[J].人文地理,2009(1):28-32.
近年核心参与的旅游项目有大连、宜宾、长治、滨州、乌海等地级市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北京市海淀区、内蒙古喀喇沁旗、湘西永顺县等区县级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四川贡嘎雪山、江西大觉山、河南九里湖、四川瓦屋山、眉山黑龙滩、黑龙江香炉山等景区的总规、策划、详规的编制。
“渔樵耕读”是指传统文化氛围中的平民化生存方式,它们所营造的田园牧歌般的意境令人神往。现代人非常向往与追求一种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非常喜欢“渔樵耕读”这种古朴、自然、悠闲的生活方式。
1、开发转型:由“奇石”转化为“画布”
目前蜀南竹海中心景区的主要卖点是“竹海”,突出了整个竹林生态景观的规模性和树种的多样性。景区内仅有若干个经过初级开发的景点(竹文化博物馆、翡翠长廊、八宝寨、忘忧谷等等),没有进行深层次、主题性的开发和概念上的包装,景点主题凌乱、缺少文化内涵,景点间缺少文化脉络的传承和联系,景点与乡镇(万岭镇、万里镇)之间,没有很好的互动和联系,景区内的景点、乡镇、酒店都处于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状态,没有形成很好的环路和旅游网络。
尽管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是一流的,但是将其打造成为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的核心景区或者王牌景区,尚需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强调保护蜀南竹海的生态资源的基础上,项目组从“功能分区、文化融入、产品提升、项目策划、设施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高起点、大手笔、多领域的开发思路,实现蜀南竹海景区由以“奇石”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产品向以“画布”为背景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转型。
2、人文回归:渔樵耕读的东方休闲意境
在西方文化澎湃汹涌的今日,在人文回归等备受青睐的时代背景下,对蜀南竹海风景区的审美欣赏绝不能仅仅停留于由竹海风光所激发的一般性情感愉悦,更重要更本质的是主体心灵应该超越这一般性的情感愉悦,进而感悟自然之道、之理的最高层次。
风景旅游的意境是熔铸在理想化和感情化的文化内涵表现之中而又经过高度的意匠加工,同时给游客以充分的联想和再创造的余地,使游客在游览体验之后能够感到景外景、景外意、景外情、景外味,才算有意境。因此,蜀南竹海风景区中所具有的那种秀美、景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竹海风景观光的终点,又是竹海景区文化内涵再创造的起点,是竹海风景区与游客之间沟通、互动、交融的桥梁和纽带。
蜀南竹海风景区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竹海本身,也包括竹海以外的无限性,即“景外有景”,它表现出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传统文化与自然山水的天人合一。因此,蜀南竹海风景区应该不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拟和形似,要尽力表达出其内在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又要求建立在对自然景色、对象的真实而又概括的观察、把握和描绘的基础之上。
鉴于此,依托于竹海、湖泊、飞瀑、农田、古居、乡村等多元自然、人文元素,依托于以“竹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底蕴,项目组提出了蜀南竹海风景区以“渔樵耕读:渔樵诗情耕读画意”为主题的创意思路。
“渔樵耕读”是当代社会对于传统生活画卷的一种向往,一种返古归真的人文回归,它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把自然的山水作为游人寄兴抒情的依托,体现出一种世外田园、平淡自然的艺术境界和哲理境界,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东方意境必将吸引海外游客的到来。
3、“渔樵耕读”四大主题和项目创意
蜀南海竹海风景区的旅游产品形式可以用“渔樵耕读”作为表现主题:其中,“渔”表现的是一种渔家生活的悠闲意境,主要由“渔翁垂钓、水上人家、水上竹排、打渔捕鱼”等滨水休闲项目组成;“樵”表现的是当地农民开展种新竹、挖竹笋、伐老竹、竹加工等各种与竹相关的生产、生活情景,并转化为各种项目供游客参与和体验,亲身感受“樵”的生活意境;“耕”表现的是蜀南乡村的一种生活意境和场景,情景设计“牧童吹笛、农田民居、竹寨、竹楼、竹餐饮”等乡村旅游休闲项目;“读”主要表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的生活意境和状态,可以通过“书画苑、竹林精舍、竹林诗社”等项目,这四个主题将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活状态与蜀南竹海的竹文化融绘与一体,表达出东方传统文化的休闲意境。
渔:考虑到蜀南竹海景区中的海中海湖水清澈明净,可以考虑在水面时放养一些白鹅、鸭子、鸳鸯等出没,两岸郁郁葱葱,竹林绵延不绝,岸边设置有“苎翁垂钓”、“村姑捣衣”、“水上人家”、打鱼渔船、水上竹排,使之成为一幅天然水墨风情画,宛如人在画中游,置身于秀美山水之间,使人悠然自得,心旷神怡。
樵:将竹海景区内的开展各种与竹相关的生产活动包装起来,使其成为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融为一体的活动项目,例如:“种新竹、挖竹笋、伐老竹、竹加工”等各种生产活动,游客既可以欣赏,也可以亲身参与,还可以听到竹林里传出的美妙山歌,给游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
耕:规划整治竹海景区的北部农田,体现以“土地、民居、堰塘、果园、花圃、农田”为农家休闲空间的区域整合思路和项目空间布局形态,开展农田耕作、农活体验、农家休闲、瓜果采摘、山野牧歌等旅游产品。实现交通多样化体验,如:马车、骑马、步行、轿子等古朴的交通方式。在竹海景区游览观光的游客可以看到一个个由川南民居构成的乡村,牧童横笛骑老牛的情景,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一片片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农田,给游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其感觉自然“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