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6 17:13: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肝癌被人称为“癌中之王”,一旦陷入其魔爪,重则数周便可丧命。尽管现今已经有门静脉栓塞疗法,介入放射疗法以及冷冻疗法等等新的治疗手段,有CT、核磁共振、a-FP放射免疫测定等高科技医疗设备,但治疗效果仍然不容乐观。所以,要想保证我们的身体免遭肝癌的侵袭。关键的一招还是在于采取预防措施。
那么,预防肝癌从何着手?尽管它的病因尚未澄清,但根据现有认识可以肯定,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和饮水污染是其三大相关因素。在发达国家,丙型肝炎是肝癌的主要病因,酗酒则是主要辅助因素;而在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乙肝病毒感染、黄曲霉素和饮水污染是肝癌主要病因。其他如缺硒等,只被认为是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条件因子。
从这些研究结果看来,预防肝癌的最关键、最根本的措施又显然在于“卫生”二字!讲究卫生,不吃霉变腐败食品,你就堵住了黄曲霉毒素从口而入的途径;讲究卫生,注意碗筷消毒,实行分餐制,不在街头乱吃东西,你就能少受肝炎的侵袭;讲究卫生,特别是注意避免环境污染,不饮用污水和生水,你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肝脏的负担和压力,使它们免遭伤害。人们已经注意到,肝癌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中国、非洲,这些国家肝炎发病率高,环境污染严重。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卫生意识欠佳,卫生措施不力的缘故。时下,许多人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乱排乱放污水,以为只要自己不饮不用,又奈得我何?殊不知,大自然环境彼此息息相关,生物链一环套着一环,你造成的环境污染,很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自己身上。倘若人人都缺乏环保意识,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又怎么可能保持洁净美丽呢?!
必须指出的是,在大卫生的观念中还包括着精神卫生的内涵。我们人体内存在着一整套消灭肿瘤细胞的系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方面军能帮助我们清除那些恶变的肿瘤细胞。如果我们保持宽容、豁达的心境,活得轻松、愉快,则上述系统就会力量强大,效率高强。相反,如果整天悲悲戚戚,忧郁焦虑,免疫能力就会下降。所以,讲究精神卫生,保持心理平衡,强化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我们抵御肝癌的侵袭。
谈到这里,我们已经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只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正确生活方式,我们就能够彻底斩断肝癌的魔爪。
[关键字]城市规划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77-1
0 引言
城市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把“双刃剑”,既给予了人类重要的物质资源和心灵关怀,又给人类的幸福生活带来了众多问题。近年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落实环境保护,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遭受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的重创,环境问题的发展也随之步入恶性轨道。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下降,表面现象主要有居住环境狭小、远离自然环境,而这种质量的持续下降又阻碍了城市的发展,甚至导致城市的衰落。此外,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畸形的生活消费方式、工业有毒有害的废弃物等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产生不良的影响。
1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我国在创建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中,人们价值观念没有意识到环境价值的属性,往往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这是引起环境问题的物质原因。众多学者研究发现,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环境污染与城市规模和经济开发强度成正比。从环境污染上看,大城市比小城市污染严重,工业城市比旅游城市污染严重。
1.2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这是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目前人口、环境、资源并列为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从人口数量上,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造成了粮食短缺、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突出。人口的增长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较为直接,是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1.3 政策引导缺陷
目前,环境问题已涉及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众多领域,但环境问题主要依附于城市规划中的经济决策机制。政府部门的“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政策缺陷视环境保护为软指标,使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4 技术手段落后
防治和清楚环境污染的技术手段落后是环境污染的技术原因,有些技术由于费用昂贵难以推广,有些关键技术仍没有办法公关。
2 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音污染被看做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的环境问题。
2.1 水污染严重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和工业化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没有经过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放,导致整个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近几年的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影响严重的事件就是农夫山泉由于根源水受污染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据专家统计,我国每年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几万亿元。
2.2 空气质量低下
工业废气和运输业排放的尾气中包含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这些物质极易造成雾霾天气,在加上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空气质量低下,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我国部分城市空气中悬浮微粒浓度严重超过国际标准,造成一些城市由于空气污染严重而不能在卫星上显示。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温室效应等空气问题直接威胁这人类的生存。
2.3 城市垃圾成灾
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产生了许多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大量垃圾运到城郊堆放,全国近2/3的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同时,工业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使得有害物质经过风吹日晒、地表径流渗入土壤、空气、水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3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
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重视的程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深入人心。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要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权衡利弊。
3.1 传统的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做法
传统的城市规划中,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主要有两个手段:第一个手段是环境影响评价,简称EIA,EIA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当的建设项目对城市环境的破换,但在随后的后续的城市发展中显示出局限性。第二个手段是通过建设同步配套的道路交通、供排水、供热、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减少城市中表面的污染源;通过识别污染源,提出各个污染源治理或者搬迁方案。该方案避免了城市公害的发生,但是忽略了环境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局限性。传统的城市规划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缺陷已决定了改革势在必行。
3.2 城市规划中应该注意的内容
基于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现状,不仅要充分利用传统的EIA和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还应具有以下内容:(1)在做某一地区的规划前,应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实情,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2)在城市规划的逐一阶段,增加相应的环境规划指标,从根源杜绝污染的发生。
3.3 城市环境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应将环境、人口、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综合考虑。环境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环境问题的地域特征也十分明显,与城市布局息息相关。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四个:水资源综合治理规划、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规划、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和噪音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一般有七个步骤:调查评价、污染趋势预测、功能区划、制定目标、拟定方案和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编写规划文本。运用现代环境的科学理论,控制污染,预防污染的恶化,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4 总结
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是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时至今日,统一的标准已被政府各个部门基本明确。事实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环境效益的最大化,重视有序开发自然资源和强化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而创造出不同凡响的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邹振扬.《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25-228.
【关键词】“有计划废止制度” 绿色设计 理性消费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具有功能性、科学性的一门学科。设计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可以给人们带来方便。那么如果为了获取利润而去设计新产品,进而有计划的设计新产品,刺激消费者不断购买“最新”“最尖端”“最时尚”等产品,从而淘汰原有的产品,导致资源浪费,甚至为了大量生产产品而造成环境污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迅速投入到恢复建设当中,工业设计的发展尤为突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群体也越来越庞大,这为企业获取利润奠定了基础。
最早提出“有计划废止制度”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哈利・厄尔,厄尔不仅是该公司的总裁,更是一名工业设计师。他预先设计出几代汽车样式,每一代都有比上一代更新的设计内容,从而促进销售。这便是预设计产品,通过不断更新、不断创新同一系列产品而达到促进销售的制度,造成有计划的淘汰替代前产品,即“有计划废止制度”。“有计划废制度”虽然可以促进国内外工业设计的销售发展,使企业可以获得循环的利润,但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许多的外国企业把“有计划废止制度”当做营销手段,把赚钱的矛头指向中国,甚至专为中国人的喜好打造产品且不断更新。中国作为消费第一大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为了需求而消费,而是为了追求所谓“最新”“最尖端”“最时尚”产品而消费,但是实际上这些所谓“最新”“最尖端”“最时尚”的产品在其内部已预设计出了更新、更尖端、更时尚的产品。此时,人们会因为仅仅追求外观或者产品中某项更高级功能去追求最新款而淘汰手中并未丧失实用性或使用性的产品,那么这样的消费便变成了浪费。例如苹果公司生产的苹果系列手机,如今已从iphone1代更新到了iphone6代,苹果公司就是利用了“有计划废止制度”这一营销手段。每年更新一代新手机,每一代产品都比上一代产品有一些功能且外型的改良,迫使追求苹果手机的“果粉”们每年都更换手机,淘汰原来的手机。如果不是苹果手机的“果粉”,而是偶然买的苹果手机,那么苹果手机自身不断更新其自带系统,手机在两至三年内就会出现系统变慢、部分功能丧失的现象,致使这类消费者也不得不更换手机。这样的例子如今比比皆是。
作为设计师,进行设计是为了给予人们更方便、更舒适的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这是所有设计师创造产品的初衷。如今,很多设计师不再为了人们需求而设计产品,而是转向了为怎么样让消费者消费自己的产品而设计产品,且进行“有计划废止制度”,这不仅违背了初衷,也大大加速了全球资源、能源的消耗。所以,作为设计师,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针对这一现象,有人对设计师提出了“绿色设计”的要求。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也称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环境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环境意识设计(Environment Conscious Design)。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绿色设计的原则被公认为“3R”(Reduce,Reuse,Recycle)的原则,目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耗,使产品和零部件能够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现代设计师应遵从初衷,进行绿色设计,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仅仅有30多年,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工业设计发展比较早的国家出于环境污染、利润成本等方面的考虑,渐渐把工厂或加工厂建在中国,不仅占用资源,而且加重我国环境污染。目前,环境污染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类是自然因素,例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第二类便是人为因素,也是环境污染的最根本原因之一,例如工厂排放的“三废”、汽车尾气等。工厂的不断建立使中国变成全球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毋庸置疑,“有计划废止制度”是其成因之一。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防治对策
一、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
伴随着能源开采和利用,工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生态环境,涉及空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态恶化等环境问题。2006年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流中,70% 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 3亿农民无法喝到安全的饮用水,75%的湖泊出现了负营养化问题。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是1995年的2倍, 1/5的城市人口居住在污染严重的空气中。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生态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结果。现代工业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空前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将通过环境的自我循环和消纳过程而得到缓解。但如果超过了缓解能力,就会导致生态环境变化;如果这些变化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就形成生态环境恶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生态环境恶化是由于制度安排出了问题,即经济过程中的运行机制,以及经济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和政治力量的运作,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具体说,生态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一)市场调节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失灵
市场失灵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表现为市场在以社会最大利益角度配置资源方面的失灵, 即市场在引导经济过程走向社会最优化方面的无能为力,从而造成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1.生态环境资源的公共性
生态环境资源一向被视为公共财产,属于“自由取用物品”即公共品。公共品只能由政府提供。作为公共品如不节约使用和加以保护,有限的生态环境资源将无法支撑规模日益扩大的经济体对生态环境资源的需求。
2.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清晰
市场机制正常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产权明晰,而且产权必须是排他的、可转让的。而环境一类的公共品由于本身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无法界定其产权。结果必然是人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无节制地争夺有限的生态环境资源,从而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由于河流是“公有的”,每个人或企业都可以使用这些资源,在制度不完备的情况下造成污染也不用负完全的责任,于是加速了各方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争夺和滥用,结果河流污染会越来越严重。
3.环境资源的外部性
生态环境资源的外部性意指,企业使用环境资源所产生的结果并不计入其成本或收益。“环境破坏”具有典型的负外部性或负效应。如“上游砍树,下游遭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企业从事具有外部负效应的经济活动不必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而是由社会承担损失,这种外部负效应就会迅速扩展,环境污染就会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不可避免。
4.资源无市场、无价格或资源价格扭曲
传统经济学认为,自然资源或环境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自由取用”的无价物,以致形成“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扭曲价格,或通过政府补贴等手段使资源价格严重偏离其真实价格。这是长期以来环境资源被无偿占有、无偿或低效使用的理论根源,也是导致环境资源加速损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被严重破坏的根本原因。
(二)政府干预生态环境恶化的失灵
1.目标偏差
纠正市场失灵很少是政府干预的唯一目标,其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又很少是重视的中心。部门利益、社会团体利益、党派利益等的存在和冲突,往往使生态环境成为牺牲品。
2.政策的副作用
政府干预在其它方面是成功的,但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例如,为促进农业发展,对化肥、农用水的补贴,可能对土壤和水资源产生不良影响,造成环境污染。为开发落后地区,积极引进资金、放宽污染限制、廉价出租出售土地、发放公共资源使用许可证,这可能引发资源过度利用、废弃物迅速增加、污染加重。
三、防治生态环境恶化的对策
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只要有人类经济活动,必然对环境产生影响。我们并不主张零污染,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零污染意味着零发展。我们追求的是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缓以致消除环境的恶化,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1.国家直接干预的方式
庇古提出环境问题具有“外部性”,即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市场是不可能自动填补这个缺陷的。既然市场在环境资源配置上是失灵的,那么,政府就应该以非市场途径对环境资源利用进行直接干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对环境问题的干预也是很有必要的。
2.市场调节的方法
在政府对环境资源进行直接干预的同时,可以通过市场激励的方法来协助对环境资源的管理。由管理部门建立环境产品市场,制定包括资源全部社会价值的市场价格,由企业在这个修正的市场机制作用下自主决策。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税收会自动刺激排污者转向社会最优的生产和污染削减。政府确定污染排放量上限并将排污量在企业之间分配,发放排污许可证,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在总的污染水平确定的情况下,通过交易,总的污染控制成本将达到最小化。
3.环境信息公开政策
环境信息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体将环境行为主体的有关信息进行公开,通过社区和公众的舆论,使环境行为主体产生改善其环境行为的压力,对污染源起到限制和刺激作用,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四、结论
中国的环境管理模式正在向三角式的环境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即由政府、市场和社区组成环境管理的3个方面,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有关的管理规定和环境标准,确定经济手段的采用和加强立法等。市场在环境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污染者的环境行为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对生产、消费以及投资行为的影响。而社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公众和社会团体参与管理、监督污染者和项目决策的环境行为。
中国是一个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要多角度地认识生态环境污染,认清根源,开辟新的解决途径,对各种政策工具的相互不同及内在联系要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宗超. 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关键词】 绿色化工 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
化学工业从19世纪初就已经形成,它属于知识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最初只生产纯碱、硫酸等少数几种无机产品和提取茜素来制成染料的有机产品,逐步发展为一个多行业、多品种的生产部门,出现了一大批综合利用资源和规模大型化的化工企业。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生产和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专用化学品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2009年我国专用化学产品制造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09亿元。显然,在人类物质生活离不开化学工业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生活,时时刻刻都与化学工业有着联系。但是,化工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污染,因此在发达的西方国家,提倡无工业生产城市发展模式,但他们把工业生产转移到国外,这种模式不能解决环境的污染问题。它仍然会危害到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因此,人类必须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解决化工污染问题,使化学工业在不破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则下,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化工产品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服务。因此提出清洁生产,来实现绿色化工的目的,从根本改善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改进化工生产的工艺及设备。绿色化工的环境保护战略手段,是从化工生产的过程中消除污染,这也可以称作清洁生产,它具有化工产业革命性的科技战略,具有保护环境的重大经济和社会意义。
1 绿色化工的保证是实施清洁生产
1.1 绿色化工是人类发展的需求
近几年来,人类已经认识到落后的化学工艺是化工污染的根本原因,因此世界各国都在探讨环境保护问题。在我国正大力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广绿色化工的生产理念。如今,创建节约型经济社会,国家在化工生产前要重视化工污染问题。改变末端治理的理念,把有毒有害的物质利用在化工生产之中,这样做虽然可能增加投资,但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是彻底改善化工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这种清洁生产的目的就是实现绿色化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当前,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正在酝酿着新的技术突破,化学工业也将随着催化技术、分子设计科学等重大技术突破,使化工产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1.2 绿色化工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绿色化工是通过清洁生产,改进化工生产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创新,解决传统化工生产末端处理的方法,而把末端处理的过程,消灭在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之中,这就是在化工生产过程的化废为宝,将污染物进行预防和控制,使污染物转变成有利用价值的物质。这样就使化工生产得到合理的利用资源、降低物耗、提高经济效益,这种清洁生产的要求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当然,绿色化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然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得到发展与完善。
1.3 绿色化工与可持续发展
相比末端治理而言,绿色化工更能有效改善化工污染问题,而且还可以对环境起到环保作用。无论是物料的高效利用还是废料的合理处治,绿色化工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绿色化工的推广是实现经济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于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都有更好的保障,并促进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协调良好的发展。
2 清洁生产与绿色化工的技术的发展
2.1 改革传统化工产品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政府法规的限制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人们对一些传统化工产品及工艺对环境污染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污染的预防不仅要体现在生产全过程中,而且要贯穿在化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这样必须改革传统化工产品体系,寻求新的无污染的新产品或替代品,满足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需要。
2.2 清洁生产的意义
造成化工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化工生产的工艺不完善,开发流程简短、前后工序衔接不合理、原材料消耗大、能耗高、产生废料,而绿色化工工艺,就是使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者消灭于生产过程中,从而达到资源的最大程度的综合利用,解决化工企业的三废污染问题。为此,必须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把握住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获得绿色化工产品即采用绿色化的原料、在绿色化的催化剂、绿色化的溶剂和绿色化的助剂作用下,进行最优化的反应,使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所需要的绿色化工产品,实现废物的“零排放”,这样需要预先设计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作用,以达到全程“绿色”化的高新化工目标。
2.3 采用清洁生产是绿色化工的技术途径
清洁生产就使设计化工产品,实现废物的零排放。现在国外已有不少化工产品的生产符合这一标准,同时,还可以利用国际上流行的提供分子理论合成路线的几种计算机软件协助新产品合成路线的设计,设计出符合环境安全的绿色化学合成工艺路线。
生产绿色化工产品,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学物品来自石油,产品很难降解,而且其开采和加工对环境的影响都较大。为了促进传统化工方式向现代绿色化工方式的转变,还应该依靠国家的宏观环境经济政策,对新建项目进行全过程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价污染物末端治理设施是否达标。因此,在这种环境评价难以满足绿色化工的要求,新建项目的环境评价应从原材料选用、工艺设计、技术选择和能源消耗等进行绿色化工审计,并提出相应的绿色化工措施。
3 结语
改革现有的污染物浓度达标排污收费制度,鼓励化工企业在中间生产环节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建立或实施对绿色化工生产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绿色化工生产投资和信贷实施优惠和倾斜的政策,以保证绿色化工顺利实施。绿色化工的发展趋势必然应该通过清洁生产的规范要求,把化工企业做大作强才能够实现绿色化工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环境 协调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1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对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最初,环境问题被认为是一国国内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问题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国内问题转变为全球问题。热带雨林的减少、臭氧层的消耗越来越引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造成环境退化的原因有许多。如:人口过快增长、经济结构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法制不完善,环境管理能力薄弱、环境投入严重不足,机制不健全等,但环境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是市场不能反映环境的价值,进而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造成环境恶化,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环境资源具有很强的非独占性。所以在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贸易和环境会发生相互影响。
2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
第一,有害生物的入侵。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有50余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在我国,仅因烟粉虱、紫茎泽兰、松材线虫病等11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每年给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多元。
第二,洋垃圾的进口。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发展,发达国家越来越看好中国这个市场给他们带来的丰厚利润,在加强了国际合作的同时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披着“投资兴业”的外衣,特别是有害废物通过各种途经向环境标准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洋垃圾通过贸易、走私和捐赠等形式频频进入我国,对我国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洋垃圾事件主要涉及工业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垃圾。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2006年的年会报告上显示,2004年中国进口废物总量为3308万吨,共计93亿美元。据统计,2005年全国海关缉私部门对58件涉嫌犯罪的固体废物走私案件立案侦查,查获各类走私进口废物11194吨,其中工业废物8247.1吨,城市生活垃圾92.4吨,危险废物2854.5吨。而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有80%出口至亚洲,这其中又有90%进入我国。
第三,资源性产品的出口。资源性产品包括可以用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再生资源和那些不具备自我繁殖能力,随着人类的开发和使用不断减少至枯竭的非再生资源两大类。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除了在贸易中获得利益外,其过度出口将会对我国自然资源起到破坏作用。
第四,物流性污染。流通性污染主要指的是贸易通过运输对环境资源造成的影响。最近几年,由于乱上项目,盲目开发,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质量。特别是海洋运输中的石油泄漏问题更是加剧了这种污染。运输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影响不仅包括噪声、向大气和水体排放污染物、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等,还涉及到公路、铁路建设对土地资源和深层土壤结构的影响,另外运输工具制造等带来的资源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生态环境。
3有效利用国际贸易提高我国环境水平的对策
3.1推行合理的国际标准,加强环保国际合作
ISO 14001 是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代号。ISO 14000 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已步入正轨。截至2000年3月31日全国获认证企业265家,获国家认可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15家,注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1131人,获备案资格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机构62家。我国仍需在继续靠近国际标准的同时,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加入相关国际环保组织,取得合法地位,充分利用国际上保护发展中国家免受发达国家歧视和限制的保护条款,争取自己合法权益,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我国自己的环境标准。
3.2实现出口产品环境成本内部化
造成环境退化的原因之一是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成本外在化,即环境资源的使用费用没有被记入或者没有被完全记入生产成本核算,价格信号没有正确地反映出环境资源的价值,造成了环境资源被过度使用。中国出口商品的低价格一直是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但完全是以牺牲我国环境为代价的,因为其中并未包括环境成本。因此,国家应采取措施尽快实现出口产品环境成本内部化,促使企业改变其污染环境的行为,降低成本,提高环境竞争力,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3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出口商品结构
我国长期粗放式、数量扩张型的外贸增长方式和不合理的出口商品结构使我国在外贸总量增长的同时,并未获得很大的贸易利益,相反却付出了资源流失与环境恶化的巨大代价。因此,要缓解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冲突,首先必须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出口商品结构,而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是转变外资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技术进步是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根本途径。国家可利用当前国际产业结构转移的机遇,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先进技术,把提高质量、增加品种与企业技术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制成品出口的比重。通过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质量档次的提高促进外贸出口向集约化、效益型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 赵玉焕.贸易与环境[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所指环境污染纠纷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关于环境污染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而产生的纠纷。
(一)我国目前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的方法
协商。这是由纠纷双方针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自行协商,通过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因为许多污染者不愿主动承担环境污染的责任,实践中纠纷双方很难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根据调解人的不同,分为民间调解和行政调解。行政调解是由环境行政机关主持,对环境污染纠纷双方进行调解,以促成纠纷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下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与之相对应,是民间调解。我国目前主要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民间调解人,也可由较权威的民间调解人居间调解,促成纠纷解决。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又反悔的,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环境行政部门处理,也可以向法院。
行政处理。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是指环境行政机关对社会成员(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由于环境污染产生的纠纷进行处理的制度。“因环境污染引起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不能以作出处理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因而,我国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性质上属于行政调解,其处理决定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仲裁。仲裁是指环境污染纠纷的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裁决,解决纠纷。我国现行环境立法,缺乏关于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的特别规定。实践中通过仲裁解决环境纠纷的情况较少。
民事诉讼。即环境污染受害者依法向司法机关,请求法院判令污染者停止侵害、排除妨害、赔偿损失。实践中,环境污染纠纷的诉讼解决方法耗时长、取证难、费用高;由于现行法律对于环境污染纠纷的资格、因果关系的确定、污染损害赔偿等问题都欠缺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阻碍了污染受害者寻求司法诉讼的救济途径。
(二)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的优势
环境污染纠纷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损害性决定了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的方法应当灵活、及时、专业。实践中环境污染受害者选择行政处理方式寻求救济,与其他解决方法相比,行政处理环境污染纠纷的优势在于:
专业性。环境污染纠纷涉及很强的技术性,因而对于污染损害的证明要求较强的专业性。环境污染事故一旦发生,环保部门负有监管和保护环境的法定职责,而且环保部门设有环境监测机构,这有助于及时、准确地确定污染责任。
及时性。环境污染发生后,环保部门负有及时有效地调查处理污染事故的法定职责,这有利于纠纷双方在最短时间内澄清事实,明确责任;同时,鉴于环保部门对排污企业享有监管的权力,因而,排污企业对于环保部门的处理意见愿意采纳并及时执行。这些因素都有助于环境污染纠纷的及时解决。
成本低。救济费用的高低直接决定当事人对于救济方式的选择。由环保行政部门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处理,是环保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责的过程所进行的。因而,相对于诉讼和仲裁,行政处理方法成本低廉,且效率较高。而国家也在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过程中实现了诉讼资源的节约。
完善西部环境保护行政处理制度的法律问题思考
作为一种权利救济制度,其内部的具体救济规范的安排应当统
一、协调,并且有相关的制度予以支持,才能实现对于缺损权利的有效救济,进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效率等价值。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至少应具有以下功能:及时、迅速地解决纠纷,救济缺损权利;损害赔偿制度的安排应当有利于提高污染削减的效果;能够促进和加强环境行政管理,即发挥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与环境行政管理的协同效应。
在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领域,日、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都较成熟,我国应当呼应当前社会实践对于行政处理制度的迫切需要,完善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的相关立法。
(一)行政处理机构的设置
独立且中立的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机构是公正、有效地解决纠纷的前提。因而,首先应当设立在财政和人事上都能保持独立性的纠纷行政处理机构,以保证有效、及时地处理环境污染纠纷。具体到西部地区,立法中则应当关注到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机构的设置。
(二)完善行政处理程序
考察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各环境污染单行法,对于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仅仅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不仅起不到解决纷争的作用,而且会使环境行政部门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而产生权责不清、权力滥用、等违法行政行为,从而起不到程序法应有的法律作用。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制度应当对于行政处理程序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1.环境污染纠纷的投诉制度。日本《公害纠纷处理法》中最有成效、最受关注的制度就是公害纠纷的投诉制度。该法规定都道府县及市区町村的公害课设置公害意见调解员。其职责,作为公害意见投诉和咨询的窗口,根据市民的意见,提供给当事人有关公害的知识和信息;调解员本人就公害的实情进行调查,给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出主意,进行中介调解和指导等工作。同时,把有关公害意见的信息迅速准确地向有关部门报告,协调和促进问题的解决。
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应当设立一个促进公众与环境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窗口:污染纠纷投诉机构。同时,该机构人员的配备应当是具备相当完善的环境法和环境科学的知识,并且行政能力较强,以切实保障环境污染受害者投诉有效。
2.污染纠纷的处理办法。一个富有活力的救济制度应包含一种合理、节俭利用救济资源的机制,以保证所利用的救济方式与特定救济需要相符合;同时一个富有活力的救济制度中所包含的权利救济方式也必须能满足不同缺损权利的救济需要,并且相关主体有权选择自己认为最“合算”的救济方式(即各类救济方式之间有替代性)。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环境行政部门的污染纠纷处理方法并没有具体的规定;而且行政部门对于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实质上属于行政调解,不具有法律强制力,从而使救济结果处于不确定状态。在徽县血铅事件中,当受害者寻求行政部门的救济时,污染事件已呈严重化状态,对于此类严重的、影响恶劣的企业违规排污行为,作为执法部门应当依法主动、强制进行调解,以充分发挥纠纷的行政处理方法的优势。
据此,完善西部地区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办法,应当明确规定多种行政处理方法,以供不同的权利缺损者选择;比如,斡旋、调解、裁定等;应当赋予行政调解以法律强制力,使救济结果确定,给当事人提供一个合理的预期;应当规定行政处理部门对于特定情形(比如严重违法排污事件、社会影响广泛的污染事件等)的强制调解职能。
(三)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1.一种救济制度如果得不到执行,其有效性是令人质疑的。权利人寻求救济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缺损的权利获得补救。合理有效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应当至少对以下重要内容作出设计安排: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目前,各国的立法和理论界都确立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论环境污染者主观上有无过错,即无论是环境不当行为还是法律所不禁止的环境行为,只要其污染行为对他人客观上造成了财产损害或人身损害,就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受害人群的确定。对于受害人群众多的环境污染事件,比如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事件等,首先应当规定确定受害人群的方法,即确定谁有权获得损害赔偿。比如日本的公健制度中关于公害患者的认定,就规定了认定条件的三要素和认定有效期限(根据指定疾病的种类分为2年和3年)。
赔偿范围的确定。即确定赔偿金额。合理确定损害赔偿范围有利于有效救济受害者,同时制裁排污企业,抑制排污行为。依我国现行立法及司法实践,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可能造成的受害人精神损害。
赔偿金额的来源。环境污染纠纷产生的巨额赔偿金是污染纠纷案执行困难的根本原因。实践中,我国许多企业经济效益并不好,巨额的环境损害赔偿金令企业无力负担,严重者导致企业破产,社会失业人口增多,引起社会不稳定。
2.借鉴各发达国家在理论和立法上较成熟的经验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试点性实践,都可以为我国的相关立法提供经验。
适用污染者负担的原则。即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害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该原则能够通过经济手段,实现环境污染的外部费用(即环境污染损害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内部化,以实现污染削减。各国立法实践证明了该原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新晨
建立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一般地,排污企业不愿意主动承担污染赔偿责任;同时,突发的、严重的污染损害所产生的巨额赔偿金往往令排污企业难以维系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衰落、破产带来的众多失业人口可能引起社会不稳定。鉴于此,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建立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即通过对污染企业征收有关税、费(如排污费/税、自然资源开发费/税、生态补偿费/税、石油税等),构成污染损害赔偿基金。我国可以充分考虑各地的经济和环境条件,通过征收各种环境税/费来建立各地的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以分摊企业的部分污染损害赔偿金额。
环境污染损害责任的社会化。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保险制度,使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社会化,被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纳并成为其通过社会化途径解决环境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分为强制环境责任保险和自愿环境责任保险。在保险责任的适用范围方面,承保的风险范围经历了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
我国已经进入环境风险的高发期,部分地区曾通过试点推进自愿性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制度,但许多试点因无企业投保而处于停顿状态。鉴于我国一些企业经营效益不良以及其为利润所驱,不愿承担污染损害风险的现实情况,我国应当通过立法,结合自愿与强制保险的方式建立我国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周林彬著.法律经济学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一、教师要有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思想支配行动”,作为化学教师而言,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意识到化学教学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它们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境教育就更生动、更具体、更直接、更有教育意义。如药品取用为什么要按规定用量,没说明用量则取少量,固体药品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则取1-2ml,这样既节约药品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如对用剩药品的处理:为什么不能放回原瓶,不能抛弃,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里,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防止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危险;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需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制气体的装置为什么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什么要对尾气进行处理;以及闻气体的方法;化学试剂的贮存和使用等等。化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时机,教师必需运用好这环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新课标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例如,在讲“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单元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空气的污染与治理,沙尘瀑的产生与防治,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中毒以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还可以给学生讲解臭氧的作用以及出现臭氧空洞的严重后果等。在讲解“自然界的水”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贯穿其中,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的尖锐;这样能很好的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之体会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可以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给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空气的污染、温室效应,以及为何要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等。在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以及废旧电池为何要回收等;在讲解“有机合成材料”时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如何解决“白色污染”,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主人。新晨
作为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书本知识,结合身边实际把环境教育穿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以及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具有一定的能力,因此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如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争取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受到教育,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认识。还可以利用寒署假、节日等空余时间让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的方式对自己生活的地方进行环境调查,看一看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造成这些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首要污染物是什么?有什么严重后果?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加以解决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在化学试题中渗透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