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6 17:13: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专业实践技能考核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198-02
一、前言
以能力模块为基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多元化人才培养为特征的“现代职业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正在推动。考核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好的考核方式即会促进教师的教,又会促进学生的学。过程考核,即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侧重于对学生认知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进行监督和评价,构成教与学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过程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过程考核目的就是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深化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改变课程结束时“一锤定音”的做法。
目前,传热学的考核手段和评价指标都比较传统。针对传热学过程考核模式的探索和改革,期待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传热学教学实施过程考核进行了尝试。
二、传热学课程基本情况
传热学主要讨论和分析热量传递规律,阐述传热方式、传热机理、传热条件、传热基本定律、传热速率和传热设备、传热测试方法、影响传热的因素、增强和减弱传热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三种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能对典型热传递过程建立和求解方程式,有效地使用增强或减弱传热的措施来分析工程某些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传热学过程考核实施目的
1.知识点考察。知识点考察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传热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包括:导热(导热基本概念、导热系数、导热微分方程、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等知识点);对流换热(流体的流态和热传递机理、边界层、相似理论、自然对流、强迫对流等知识点);热辐射(热辐射基本概念、黑体、灰体、角系数等知识点)。目的之二是让学生运用以上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求解实际传热过程,例如平壁导热(房屋维护结构)、圆筒壁导热(管网)、肋片导热(换热器);管内、外受迫对流、相变对流换热(空调蒸发、冷凝器);实际物体之间的辐射换热等。
2.能力考察。能力考查主要包含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制作PPT等课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点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运用传热学测量仪表的能力。
3.素质考察:主要考察学生的小组合作、创新思维、动手实验等素质。
四、传热学过程考核的实施方法
1.平时作业层次性考核。平时作业内容除了针对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同时,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在数量、难度、应用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使学习较好、有能力的学生多做一些有挑战性的补充作业,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则完成基本作业,调动好同学的学习兴趣。此外,通过完成作业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以及简化分析问题的锻炼,得到解决实际传热问题的能力。
此外,平时作业要求学生课外自行完成,教师通过定期检查、答疑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清晰掌握,杜绝抄袭现象。
2.出勤及平时表现考核。主要考察学生每堂课的出勤以及随堂提问情况。每次课都记下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较好地约束学生的学习意向,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并需要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有效减少迟到、早退等现象,同时也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出勤部分采用满分制,违规时根据规则进行减分,而随堂提问则采取激励制度,每正确回答一个问题进行奖励。
3.开放性作业考核。由于学时有限,在课堂讲授的内容无法完全的铺展、细化,对部分内容的讲解流于表面,或过于注重重点、难点等局部细节,而忽略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这些作业与生活或者工业过程贴近。例如,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来说,空调系统中最主要的部件是两个换热器:蒸发器和冷凝器,其中分别发生的是制冷工质的沸腾吸热以及凝结放热过程,这两部分换热的理论基础分别来自于传热学课本中沸腾和凝结换热一章。为了增强换热器的传热面积,肋片的应用则增加了同学们对换热器表面不同结构的理解和认识。空调中冷量的载体―制冷剂在管路中的输送过程需要保温,经济保温层厚度的确定也离不开利用传热学知识的计算。
在开放式作业中,让同学调查、分析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建立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做成PPT在课堂上讲解和讨论。在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理解、去学习课堂内容。此外,也可锻炼同学查阅资料、组织构建PPT、以及小组分工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4.个人自我考核。个人考核是通过对学习过程中个人行为表现的反思得到知识技能提高的一种策略,目的在于养成学生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评价。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为目的,针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正确评价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给出对本课程学习过程的建议,可建立学生个人考核评价表如下。
5.实验考核。目前传热学开展的课内实验有两个,分别是:实验一:自流对流换热系数的测定,实验二:法向辐射率测试。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出勤、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和个人实验操作技能考查相结合的方法。实验前采取每组一个组员进行实验讲解,其他人补充的方式来检查预习情况,试验老师针对讲解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注意事项的补充;且对每个实验按照实验步骤和操作制定详细的分数,实行扣分制,实验过程中,进行对项检查,对小组中个别同学偷懒的予以扣分,而对那些预习较好、动手能力强的进行加分。这样避开了以小组来计的弊端,又兼顾了个人的表现实验考核主要通过实验预习、实验中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报告的整理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将来条件允许,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方式来加深考察。
6.考试。考试主要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此外,有两次随堂测验。期末考试环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针对综合传热问题进行考核,着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另一部分则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定性分析方法的理解。
五、传热学过程考核评价标准
六、效果
过程考核实施以来,无论从学生反馈,还是从综合成绩来看,实施的效果均较好。主要表现在:
学生上课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大大减少了缺勤、吃到、早退等现象;
课堂气氛好,教学环节中学生主动参与、互动,课堂氛围活跃,不死板;
开放性作业的准备和汇报过程加深了对本课程发展现状、前沿的全面掌握,拓展了课本学习内容;
个人自我考核环节促进学生自我监督、互相监督的自我管理素质;
不定时的随堂测验督促学生自始至终的良好学习态度;
综合评定分数显示,期末总评成绩理想。
[P键词]数学 师范生 职业技能 考核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52-02
高等师范教育是为基础教育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而教师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因此,加强师范生在校期间的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及考核,是提高师范生职业素养,促进教师队伍优化的根本保证。本文主要针对数学专业师范生在校教育范围内的已有课程体系和实践训练,结合中小学一线教学对教师在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通过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调查及反馈等调研方式,积极探索数学专业师范生在校培养阶段围绕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能力弱项和技能需求,在现有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的基础上,补充并完善,提出改进实施办法,进一步提高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结构特点,数学专业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可以主要划分为基础技能、学科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技能三大类。师范生在校期间的职业技能训练主要根据考核标准进行评定,但总体来看,目前数学专业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考核评定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不明确,教育实践环节的考核评定缺乏实效性等问题。现将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一)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不明确
目前,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基础技能、学科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技能三大类。
1.基础技能
基础技能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①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
②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
③计算机应用技能。
其中计算机应用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技能、使用教学软件技能、应用网络搜集信息的技能等。这些技能是师范生从事数学教师职业必备的也是最基本的技能。
2.数学专业技能
数学专业技能是指数学教学科领域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
①数学专业师范生的演算技能;
②数学符号书写技能;
③数学作图技能。
3.教育教学技能
教育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技能、教育技能、教研技能三个方面。
①教学技能。教学技能包括教材分析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说课技能、指导课外活动技能等。
②教育技能。教育技能主要包括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技能、班级管理技能、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与交流技能等。
③教研技能。教研技能主要包括实践反思技能、教育调研技能和毕业论文撰写技能等。
数学专业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需要明确有效的考核标准进行评定,从而监督和鉴定学生的训练效果,但目前的培养模式和考核标准尚不能全面有效地评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例如:板书板画技能作为师范生日后从教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之一,但在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中,只作为课堂教学技能中的一个考核细节处理,在师范生职业技能评定中所占比例甚微,导致多数师范生忽视板书板画的规范性和艺术设计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职业从教工作。
又如:教育实践环节的考核评定缺乏实效性。教育实践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活动,它是师范生对所学教育理论的初步检验和实践。教育实践有助于师范生加强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教学工作的认识,有助于促进培养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情感,为教师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的数学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环节往往只重视活动形式和结果,忽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表现、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解决效率。而这些却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教育实践环节的训练效果和从业热情。因此,教育实践环节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考核标准中对于师范生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感方面的激励作用不够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决定教师职业发展可持续性进行的重要因素,数学专业师范生作为未来数学教师的预备力量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感。现有的师范生教育中,往往过于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对教师职业本质的认识以及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过分强调理论说教,而没有鲜活的教学案例作为支撑,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收益不大,应改变现有的考核标准要求,着重培养和促进师范生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培养师范生诚实、公正和善良的专业道德,树立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志向,塑造良好的人格特质和专业自我。
二、实施办法
(一)细化并调整数学专业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中各项指标的内容和权重
在数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实施严格的职业技能考核制度,不仅可以使师生明确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的重点,还可以使师范生在训练中有的放矢,强化培训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使职业技能考核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练的目的。
职业技能考核可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在考核方式上,如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教学设计等方面内容可采用卷面作答,而其他实用技能可综合采用录像、录音、演示等方式进行相关考核评定,并进行逐项评分,将职业技能训练考核落到实处,争取在职业技能训练上取得实效。
在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制定中,可根据数学教学设计技能、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学生数学学习指导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数学教学研究技能、教学资源开发使用技能六项一级指标为考核合成因素,以具体二级指标为考核细化内容,设计相应权重,在学生微格训练中,进行具体考核评定。本文以课堂教学技能中的板书板画技能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为例进行说明。
1.板书板画技能
板书板画技能的考核内容为:①板书内容和板画作图科学准确;②板书条理分明,能体现知识内在联系;③板书简明清晰,突出重点,如彩笔、加强符号;④板书规范整洁,无错别字,美观整洁;⑤板大小适当,便于观看。以百分制评定,各项以20分计(详见表1)。
板书板画技能在二级指标中所占权重为0.3;课堂教学技能在一级指标中所占权重为0.4。若师范生在板书板画考核评定中得分为80分,则合成总分中的成绩为80×0.3×0.4=9.6分,逐项累加合成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成绩。
2.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
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考核内容主要可以从课件制作的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和艺术性进行考核评定,为将以往考核中常用的以反映感性评价的等级评定进行量化,在表1中示例的考核内容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细化(详见表2)。
(二)建立考核―竞赛―证书的三维促进机制
为促进师范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动性,高师院校可以在进行各项教师职业技能考核的基础上,分别开展与数学教学技能相关的单项技能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得职业技能培训变被动为主动。单项技能竞赛项目可以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和《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的相关规定进行。利用丰富有效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激发师范生的从业热情。
例如:在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方面开设诗辩论、朗诵、演讲等竞赛项目;在书写和书面表达方面开设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等竞赛项目;在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技能方面开设说课、评课、课件制作与使用、中小学各类主题班会等竞赛项目。
数学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是高师院校师范生在进行系统职业技能训练后进行验收的重要评定依据,考核标准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可直接影响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过程和训练效果。因此,在师范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应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内容和相应权重,并严格依据考核标准进行训练考核,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与数学教学技能相关的单项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师范生主动锻炼提高各项职业技能的综合运用,巩固训练效果,全面促进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葛利友.加强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及考核提高从业素质[J].克山师专学报,1999(04).
[2]苗凤华.数学教学论简明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3]余桥.我国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03).
[4]金海华.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10(04)
[5]毕先钧.通过教师职业技能测试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J].才智,2012(04).
【关键词】 高级 维修电工 技能培训 考核标准
1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生产实践,是职业教育关注的重点,其中实践技能培训是职业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操作技能和职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院机电系多年来结合电气专业特点及学生就业实际工作情况,认真开展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2 高级维修电工实践技能培训现状
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就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对维修电工职业资格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探讨也并不少见,但就维修电工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标准对接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的却相对较少。
维修电工是一门专业技能突出、实践操作性强的一个工种,同样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也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在电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上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岗位要求为标准,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引导学生从“职校生”向“职业人”的转化。同时,当前维修电工技能培训存在一定的缺陷,较大程度地限制了职业教育的效果,影响着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1 培训目的不明确,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也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培训部门只是单方面考虑时间的迫切性,有对课时尤其是实践课时时间进行挤压,减少授课或者实践的时间,故而出现学员的理论知识面窄、理论研究浅显。
2.2 培训模式不科学,培训效果受影响
培训方式不科学,培训效果受到影响,对于实践操作存在问题的解决缺少方法,还有的实训方法与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3 高级维修电工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标准对接实践
通过多年的高级维修电工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与总结,我们对高级维修电工培训项目所涉及的考核内容、考点要求、以及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对高级维修电工培训内容中所涉及的课程进行了整合;针对技能培训环节进行的优化设计,做到高级维修电工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标准的对接。
3.1 转变培训理念,完善教学方法,科学施教
对于培训工作者,首先要更新教学培训理念,以为学生服务的态度,根据学员基本情况,灵活完善教学方法,及时分析学生现状,科学施教,通过创新课程设计、精选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培训课时与内容,将维修电工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标准完美对接,使学生在完成培训任务及要求的同时,全面提升学员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就业及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3.2 分层次教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使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在实践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首先根据学员基础的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分层次、分重点、分项目、分组进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按不同的时间及进行合理安排。这样就避免学生因基础不同,理解程度不同,而培训教师的进度相同导致部分学生学不会,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产生。
3.3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思维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将实训与理论的结合效果发挥到极致化,利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技能实训的灵感,提高学生对实训技能的兴趣,通过这种双向的结合使得学员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积极探索的能力得到锻炼与加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培训的效率。
3.4 以考核标准来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专业目标明确,专业技能过硬
培训教师应认真研究维修电工考核标准,以考核标准来加强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训,使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力十足,即能保证学生职业技能通过率,又能全面促进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培训过程中,严格贯彻依据实践技能考核标准,根据各有关考核的特点和要求,采取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多样化的培训方法,能更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实效性。
3.5 开放式教学与训练,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保障
在培训过程中,实训室要随时保证对学生开放,保证学生的额外实训技能的要求,做到开放时的实训室有教师辅导,封闭时的实训室有着专人的保养与维护。
4 实践效果
我院维修电工技能鉴定与考核工作,在市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下,多年来,一直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多年的维修电工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与总结,尤其是高级维修电工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标准对接的实践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5 结语
实践证明: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技能岗位资格证书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职业技能鉴定应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培训项目的考核内容、考点要求、以及实施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和精心设计,对培训内容中进行必要整合;优化技能培训环节,做到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考核标准的完美对接,不仅提高学生的培训效果,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的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福战.《试论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期.
[2]冯海强.《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
[3]《现阶段维修电工技能培训探讨》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英文刊名: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Standard and Quality 2012.33(13).
在中国旅游业走向世界化的进程中,酒店数量尤其是高星级酒店不断增加,酒店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酒店管理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现代酒店实际服务与基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当学生临近毕业时,采用什么样的毕业核模式考核学生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并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高职教育的重点。高职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与毕业考核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模式决定着所培养的酒店人才质量。笔者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现状,提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改革设想,并以安徽广播影视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改革实践。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现状
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考核模式的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毕业考核模式:一是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二是以实习报告取代毕业论文的方式;三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模式。这三种考核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教育的目的,但是目前这种考核模式都存在突出问题,不能全面反映高职教育的宗旨。由于理论知识的局限性以及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缺失,高职学生根本就不了解什么是学术论文,大多无法完成有质量的毕业论文,上网下载、相互抄袭、“东拼西凑”现象严重,根本无法达到规定的要求。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对毕业生质量控制的作用形同虚设,失去了毕业考核的意义。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取消了毕业论文,以写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考核。实习报告是学生对实习过程的总结,以实习报告作为考核手段过于简单化,使毕业考核流于形式,对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起到促进作用。有少数高职院的酒店管理专业采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方式业进行毕业考核,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取餐饮、前厅、客房、调酒等方面至少一项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有: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酒店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含金量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不是行业准入证书,对学生进入酒店就职并无影响,考证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单一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对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掌握情况,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创新能力的考核,不能对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培养起到引导作用。在此背景下,探索适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考核模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迫切要改革和创新毕业考核模式,以实现高职教育改革的全面化、系统化。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的改革思考
(一)明确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考核目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酒店服务与管理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门知识,熟练掌握酒店各项服务技能,能从事现代酒店实际服务与基层管理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实现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考核目标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既要能从事酒店实际服务工作,又要具备酒店基层管理能力。从以往毕业生的经历看,学生在酒店的初始岗位都是一线服务员,经过一两年的锻炼,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走上基层管理岗位,经过三五年的积累,还会有部分学生会上升到中层管理的岗位。因此,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目标应包括服务技能考核和职业发展能力考核两方面,实践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酒店基层岗位综合服务技能的掌握情况,职业发展能力考核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酒店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同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可加大服务技能考核的比重。
(二)创新毕业考核方式
基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考核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可采取“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职业创新能力考核”的方式进行毕业考核,具体思考如下。取消毕业论文写作,实施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在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设计中,引入酒店操作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从酒店一线部门工作岗位实际能力需求出发,强化毕业考核对学生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时选择在实习酒店进行考核,在酒店真实的经营环境中进行考核对学校的教学效果,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起着很大的推进作用。毕业生的职业创新能力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实习中被酒店评为“优秀实习生”、创新设计酒店产品、写酒店行业调查报告、根据实习经历写案例分析以及写创业方案等形式,毕业生只要任选一项完成即可。在毕业考核成绩中设等级化成绩,学生在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达标后,并完成职业创新考核中的任一项,就达到了毕业要求。对于有能力的优秀学生,可引导完成多项职业创新能力考核,给予高等级成绩,并以此作为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条件。等级化的毕业考核成绩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考核主体,引入企业参与毕业考核
高职院校培养的酒店管理毕业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服务于企业。企业最需要的是合格的酒店人才还是综合素质人才,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因此在毕业考核体系中不能只有校方为考核主体,还应引入企业参与到毕业考核中。在设计毕业考核方案时引入酒店操作标准,邀请酒店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在考核具体实施阶段,可邀请学生的酒店实习“师傅”、酒店基层管理者担任指导老师和校内老师共同完成毕业考核。企业参与毕业考核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毕业生质量。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的改革实践
从2012年开始,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就尝试在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进行毕业考核改革。通过对数届毕业生毕业考核改革实践的摸索,探索出毕业考核与学生顶岗实习相对接,引入企业方(酒店)共同参与完成的毕业考核模式。现已和酒店共同完成13级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改革,并形成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系列管理文件。
(一)考核方式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酒店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要在酒店完成六个月的顶岗实习。安徽广播影视学院管理系尝试毕业考核采取与学生顶岗实习相对接的形式开展,重点考核学生阶段性职业技能实践运用的能力与水平,包括专业岗位实操技能考核、顶岗实习报告撰写和实习报告答辩三部分。在学生顶岗实习的6个月期间,分三次进行毕业考核,三次考核均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考核小组在实习酒店进行。第一次考核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一个月后进行,学生已经在酒店接受过岗前培训,对实习岗位有初步的了解,本次重点考核学生对顶岗实习单位企业文化、工作规范、劳动纪律、岗位认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本次考核采取学生座谈和现场问卷的方式进行。第二次考核安排在顶岗实习三个半月后,此时学生已经正式在实习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本次重点考核学生对实习岗位所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在酒店实习岗位上进行,要求学生现场完成岗位实操。本次考核结束后,校方要求酒店给实习生至少调换一次实习岗位,以使学生能接触并掌握多个岗位的实操技能。第三次考核安排在顶岗实习结束前,重点考核学生对实习岗位技能的实际运用情况、毕业实习报告撰写情况、实习报告答辩。本次考核采取在酒店进行答辩的方式。
(二)考核成绩计算
学生最终的毕业考核成绩依据以下比例进行加权计算,综合评定。第一次考核结果(20%);第二次考核结果(20%);第三次考核结果(40%),其中实习报告占比20%;实习报告答辩情况(10%);职业创新能力考核(10%)。毕业生只要通过三次考核并按要求完成实习报告就可通过毕业考核,职业创新能力考核只针对有能力的优秀学生,如果学生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获得职业创新能力考核成绩,如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实习期间被酒店评为“优秀实习生”、收到客人表扬信、创新设计出酒店产品、写出酒店行业调查报告以及根据实习经历写优秀案例分析等。
(三)考核人员和组织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学院管理系和顶岗实习单位共同成立毕业考核委员会,全面负责毕业考核的计划、组织与实施工作。毕业考核委员会人员包括:院系领导、实习单位负责人及部门经理、顶岗实习专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等。毕业考核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组织制订毕业考核工作计划,检查毕业考核计划的落实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实施方案,研究解决毕业考核实施和管理中的问题。
关键词:书记官专业;校企一体化;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74-03
质量是职业教育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并在招生规模、在校生数等指标中形成了与普通本科教育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但是,在高职教育考核体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考核与评价方式,还采用以笔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技能训练考核和评价方法滞后,没有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本质特征。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考核模式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采取的是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双元制”办学制度。所谓“双元制”,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在学校接受理论培训,也要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双元制”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考核方式采用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方法,包括平时考试和国家考试两类。学生的平时考试由学院任课教师负责,国家考试则由国家委托的机构进行,主要是德国的工商协会(IHK)或企业协会认定的考试委员会,命题的行业协会组织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组织的考核,主要考核受训者在接受培训时对“怎么做”问题的掌握程度,进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因此,“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业证书在德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得到了共同认可。这种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考试模式,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根据以法定形式规定的职业教育培训目标及考试大纲,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知识及能力进行考查与评定;二是根据联邦政府规定的关于职业教育培训标准,对学生的职业资格进行认定。“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模式对促进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及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1]
二、我国职业教育技能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考核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校方评价,职业技能的考核评价体系中缺乏行业的资格评价,偏离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表现以下方面:
1.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体系不完善,未能彰显技能考核的特色。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或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国家也积极推行职业教育的“双证书”制度,要求毕业生在毕业时取得“双证书”,确保毕业生具备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这一举措对引导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与高职教育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紧密吻合。然而,由于缺乏对“双证书”制度的正确认识,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技能考核评价体系,职业资格与学历证书仍没有形成对应、沟通和衔接,职业标准与技能考核没有融入教学体系中,“双证书”制度在引导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效还不理想。一些学校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作为教学计划外的“单列事项”,为了考证而考证,在维持原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二至三周时间补开考证培训。为获得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要重复接受培训和考核,造成教育和培训资源的浪费,并且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与实际操作运用具有一定的差距,对职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不强。[2]
2.教考不分离,考核形式单一化。德国“双元制”教育对学生实施严格的毕业考核制度,施行教考分离。其毕业考核的标准要同时通过职业院校组织的学术评价考试和德国工商协会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其中,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是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关键,也是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反思我国的高职教育考核体系,“教考不分离,考核形式单一化”已成了一些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职并没有专门的毕业生统一考试制度,学生如在校期间没有出现重大的违纪违法现象,一般获得毕业资格与否是根据学生每个学期、每门学科的课程考试结果是否合格为判定标准。课程考试的命题者主要是任课教师,考核方式仍沿用传统的知识型笔试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局限于老师平时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因此,在学生看来,他们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通过各门课程的考试,而往往这些课程的考试由于任课教师缺乏行业的实践经验,考试的内容、要求与行业聘用人才的相关标准大相径庭。这就出现了在学校学业考试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却差强人意的现象。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却有可能在工作中大有作为。究其根源,这些都是因为“教考不分、考核形式单一化”所导致的。[3]
3.行业参与职业技能考核的良性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在德国,企业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的进步与发展要依靠科学的进步和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学校的教育也离不开企业的培训,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因此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下,企业不仅制定完善的培训规划,而且还要为培训提供足够的经费、培训基地等,学生直接在企业生产车间实训,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实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实施职业技能训练、考核方式上,虽然还是依靠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的方式展开。但是由于政府没有制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奖励措施,致使行业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良性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企业岗位技能训练、技能考核的难度依然很大。
三、书记官专业校企一体化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
“双元制”教育模式为德国现代化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级技能型人才,借鉴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构建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知识与能力兼顾、突出技能考核”的评价体系。
1.校企合作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高职院校在实践课程设计之初,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以及岗位能力拓展为基本点,从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分解和提炼出具体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专项能力以及能力要素,根据这些能力要素来设计具体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合理设计课程的训练项目,突出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的要求。[4]尤其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上,加强校企合作,课程设计既要与行业标准、行业需求相接轨,同时还要充分与行业一线的专业人员进行研讨,共同确定职业岗位(岗位群)的实践课程目标体系。以书记官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书记官速录技能”为例,实践课时达到专业课总课时的66%。在教学训练内容选取上,注重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岗位的工作内容一体化,加强与法院等实习基地的合作,依托实习基地将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制作成速录提速练习文本,使学生在训练亚伟速录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实际工作的程序和工作内容,使学生的课堂学习、顶岗实习和就业实现零对接,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2.校企合作以实践训练为主线,建立“双证书”配套的技能训练体系。推行“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书”兼具的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纳入学生的评价机制当中,是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紧密围绕书记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由专任教师继续深入行业一线进行调研,加强校企合作。邀请行业专家共同进行分析论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把职业所需的能力进行层层分解,以此来组织教学内容。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情景环境,将法院庭审、各种会议现场的讲话以及其它需要速录服务的现场录制成教学影像在课堂播放,或者组织学生亲临法院的庭审现场或者其他速录场所,让学生独立完成庭审记录、文书装卷、文书送达等一系列书记官工作流程。另一方面,按照职业资格技能标准的要求,建设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能力水平及等级考试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试题库;在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平台上,利用专业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技能考核的培训工作;举办国家、省级、院级的速录职业技能大赛,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竞赛的衔接,促进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3.校企合作以技能本位为核心,建立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宜以一次考核的结果作为评判学生最终能力的标准,而应该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考核,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次不同测试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业的标准。过去,在《书记官速录技能》课程的考核上,只是用速度和准确性来衡量学生速录成绩,忽略了不同的文章或录入内容有不同的难度系数,难度系数也决定录入的速度,所以过去的衡量标准是很不客观的。录入速度是无数次重复训练的积累,为了保证训练的有效性,速录训练的考核应该更注重训练过程的考核,而非注重训练结果的考核。由于亚伟速录的训练过程枯燥乏味,部分学生因无法久坐而放弃训练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针对速录训练枯燥方式,在速录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可以考虑技能本位,行业参与的多元化的技能考核方式,将期末考该改为“周考+月考+期末考+实践考核”的考核形式,实施教考分离,周考和月考主要由校内教师负责实施,可以采取闯关晋级,分组对抗的阶段性考核方式;期末考、实践考核邀请行业参与,由行业负责组织实施。[5,6]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考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有动力,也有羁绊。因此,改革考核方式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考核方式要与校企合作紧密结合,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让考核评价真正适应学生、适应行业,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安巍.德国职业教育考核评价制度的发展特点及启示[J].2010,(33).
[2]袁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构建高职特色的技能考核体系[J].2007,(6).
[3]王贤.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核体系构建的启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9).
[4]杨丽芳.“教学工厂”办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2011,(12).
[5]姜大源.职业教学研究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6]王妙.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创新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
1.1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整合教学内容
技能大赛紧紧围绕完成临床微生物室岗位任务的需要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以“标本采集→细菌形态染色→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等试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为主线,在不同病原菌检验实验课中,对涉及上述各环节的基本技能反复进行强化训练。
1.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实验指导教师负责准备所有实验材料,实验课上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然后由学生操作,最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学生没有压力,不用思考就能完成实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开展连续性、设计性实验,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模拟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如将标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经纯培养后,与无菌的正常人血清及部分红细胞混匀制作成“外科引流液”标本,对标本中的病原体加以鉴定。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学习实验相关理论知识并完成实验器材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教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3强化微生物检验技能考核,制定合理评分标准
技能考核是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行操作独立考核,考核成绩由平时实验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组成。平时实验成绩由实验课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综合评定,占30%;技能考核成绩占70%,技能考核评分标准根据规范操作的每个动作来制定,严格按评分标准打分,成绩合格者方能参加理论考试。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普遍比以往更加重视实验课,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思考,实验中注重操作能力训练,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技能大赛激发了学生学习微生物检验的兴趣
技能大赛不仅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更是促进各院校师生交流的平台。技能大赛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要努力的方向。参加比赛的学生组织召开了主题班会,就本次技能大赛的体会与全班同学分享。学生体会最深的是:规范基本操作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比如细菌接种,由于接种环灭菌不规范,导致杂菌污染;细菌的革兰染色由于脱色不规范,导致细菌颜色难以辨认等。通过交流经验,分享体会,激发了学生学习微生物检验的兴趣,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争取在明年的技能大赛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3技能大赛推动了微生物检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实践教学 教学设计 技能训练
一、高职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从宏观上可分为课程课堂实践教学、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几种教学模式。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种教学模式又分别进行了微观设计。下面针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设计分别进行介绍。
1.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在本专业高职教育教学设计中,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独立于理论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之间的相关度较强。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等环节。实践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2.根据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制订基本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体系
基本技能指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是各工科专业学生所应有的共同能力。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基本技能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开设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绘图等课程,使学生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并具有查阅元器件手册的能力;通过了解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进行测量;通过线路板的焊接,掌握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要点和技能。
3.按照职业岗位专业能力需要制订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技能是指胜任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能力。对于本专业学生,除具备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外,还应有电子产品辅助开发能力、电子产品单元电路设计能力、电子产品使用、维护与维修能力等专业技能。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现途径
本专业从专业核心能力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采用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借助于集教与学、学与练、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来组织和实践教学。首先,通过实训室的实验对学生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数据处理等基本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参加实训中心(工业中心)的仿真教学感悟和模拟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技能、专业技术,获得对职业岗位的初步认识;最后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践,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高职教育造就技术应用型人才、实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教学环节在操作上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渐进性,符合学生接受知识、养成能力和相关素质的学习规律。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教学管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因此,要保证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进行,必须有完善可靠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专业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突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计划中,首先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完备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大纲,编写出适合实践教学的讲义或教材,然后再根据具体课程及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分类管理。
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估与考核
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与评估是实践教学管理中最敏感的环节,它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作用,影响教学的全过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考核的重点放在核心专业技术、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上,既要考出实际能力,又要避免敷衍了事走过场。对本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环节的评估主要是检查实训项目单、卡和报告等实训项目教学文件的完善情况;对校外实习、实训教学的评估,则要求必须具有实习(训)教学大纲、实习(训)计划安排、实习(训)指导书、实习(训)日志、实习(训)报告、实习(训)单位评价、学生考勤和实习(训)成绩单以及实习(训)工作总结等。
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进行改革,强调采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效果分析等方式,对考试内容的要求是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操作技能,还要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考核。对考试形式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要求,而是随着考试内容的变化,可采取笔试、动手实操、产品制作、课程设计、综合分析报告和现场解决工程问题等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例如,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点建设课程“电视技术”实践教学的考试改革中,主要是以综合操作技能考核为主,辅以问答口试。考核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元器件识别与质量鉴别,主要考察学生对电视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中使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鉴别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5%;二是仪器仪表使用,主要考察学生对常规电子仪器仪表的功能及正确使用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0%;三是电视机常见故障的检修,主要考察学生对电视机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25%;四是故障分析与检修报告,主要考察学生对电视机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及检修能力,同时考察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占技能考核总成绩的30%。上述四项考核内容要求每位学生在2小时内独立完成。
关键词:实践教学 职业能力 职业习惯 技能考核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缩短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的周期,提高他们到企业的适应性,避免出现“未就业,先失业”的窘况呢?下面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明确培养目标
早在1934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就发表《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把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即先“使无业者有业”,再“使有业者乐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人才。这要求职校毕业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采用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授课过程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但是由于实验或实习条件的限制,目前有些课程被主观或客观地划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例如,电工与电子基础作为理论课,学生只顾学各种专业术语、公式、原理,而对于最基本的技能,如万用表的使用、二极管的检测、三极管的检测等大多一带而过,等到实践课时再由实习老师重新讲解,指导完成操作。结果导致学生认为理论学了没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采用理论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讲授“喷油器构造与维修”内容时,可采取学生查资料,教师讲授、演示,学生实际操作等方法。这样不仅使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在学习中也更容易提出问题。在这堂课上学生就提出不同的发动机喷油器能否互换、怎样调节喷油器的压力等问题。
三、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说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这一点看,职业教育本质上也是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的过程。大量事实表明:只有具有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中职学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时时把学生的职业习惯养成与掌握专业技术、提高应用能力看得同等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意“以人为本”,时时关注“怎样教?我教了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是否与岗位职业能力吻合”等。在实践教学中,除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外,尤其要注意操作规范性、工作场地安全等职业习惯的培养。
四、加大技能考核比重
当前,相当多的专业课仍然有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之分。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现有考试模式,加大技能考核比重。考试应该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能操作。成绩评定可以参照以下方法:专业课成绩=平时成绩(20%)+理论考核(30%)+实际操作(50%)。平时成绩主要指学生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是否按要求统一着装,有无迟到、早退,实习操作有无违章,平时作业完成怎样,探索、钻研精神如何等。
理论考核要求学生不只在试卷上达到要求,也要在实践方面过关,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真正起到督促作用。例如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的理论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汽车电器结构、原理与特性的掌握程度,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试题可从《汽车电气设备理论考核题库》和《汽车维修工(中级)鉴定(应知)试卷》中选择。
在实际操作考核中,重点在于考察学生对故障分析一般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具有技术积累意识,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职业习惯。在考核中,学生必须按照考核要求进行独立、规范的操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核内容。考题可从《汽车电气设备实习考核题库》中抽取,进入相应工位考核。此考核方式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加大了学生职业能力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只有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