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7 17:50: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第1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88-02

[作者简介]陈敏(1978―),女,浙江海盐人,本科,浙江省嘉兴市嘉兴一中实验学校教师,中教一级。

在高中教学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重视教师的讲解,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与案例教学,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一)生物实验探究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通过调查研究与实验来实现相关探究的。在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生物教师能够通过实验辅助教学的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实现动手实践和实验的尝试,并且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实验探究能够有效地将教学的主题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在进行生物实验的操作时,需要有生物教师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从而进行探究活动。虽然教材上的实验结论已得前人的证实,但是还需要学生通过相关的实验进行不断的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不断的研究来得出结论,该教学模式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通过深入的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在探究模式教学中,通常是以小组形式教学进行的,通过问题的提出、自主探究、讨论以及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探究活动。

(二)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强化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的体验与调查。在探究教学模式中,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能够进行体验,并且不断地对探究活动进行感悟,从而能够有效地巩固生物知识。例如,在进行“酶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生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现象体会生物的奇妙,并不断地实验探究,从而得出准确的探究结果。与此同时,生物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体验、调查和现实中的差异,不能仅依靠实验来进行知识的探究,应该在更大的空间中不断地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为了更好地开展探究教学模式,就必须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来进一步对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强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运用生物模型展示来强化探究式教学

生物模型是高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通常情况下,生物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将生物知识的特点描述出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强化探究教学模式,就需要运用生物模型的展示来实现这一目标。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生物模型已经发展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例如,在进行“生物膜构造”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由于生物膜自身的特点,学生无法依靠肉眼来进行详细的观察,所以就必须通过生物模型来进行生物膜的展示,从而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生物膜的构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运用生物模型的展示,能

够有效地对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强化。

(四)自述的收集知识展开探究教学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遍布了全球,这就使得信息遍布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可用的信息却非常少,或者是一些有用的信息被隐藏了起来,这就对生物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在这庞大的信息中寻找到对学生生物探究有用的知识,就需要学生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信息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生物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知识收集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收集的技巧,并且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

二、高中生物课堂的案例教学分析

(一)依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需要生物教师对案例进行合理选择,该步骤对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应该遵循案例形式灵活性及教学法开放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启发性以及案例教学的适应性及递进性的原则,同时还应该紧密结合生物教材。所选择的生物案例必须和高中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还应该结合生物发展的情况。例如,在进行《细胞》这章内容的讲解时,生物教师可以选择克隆技术的案例为学生进行讲解,并且设计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在克隆技术中,是细胞学中的哪些内容为其提供依据的?案例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必须对其进行合理选择,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组建学习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及总结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生物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成立一个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来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通过不断的谈论得出最后的结论。学习小组在生物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爱好及学生成绩进行合理的划分,一般4~5人为一组。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案例的分析,并且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学习小组这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分析讨论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分析讨论中应该让学生先自己学习和分析,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对案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明确案例中的问题。最后对案例分析进行总结,这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情况能够有一个全面的概括,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8-0081-02

傳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记,这样满堂式的灌输法,单纯地强调知识的积累,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材知识,但却不能活学活用,很难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能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结合一定的社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参与式教学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向以学生的参与教学设计为主转变,通过互动学习、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实践,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法是强调以学生学习为核心,以教学互动为重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通过互动学习、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实践,运用形式多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富有趣味、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深刻领会所学知识[2,3]。

参与式教学强调师生平等、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共同讨论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问题,实现教学各个环节的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创新课堂教学形态,推动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而且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开展创造性底教师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4]。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强调师生地位平等

与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参与式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平等,平等性主要体现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体验式学习,尤其是面对师范类的学生,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设计问答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5]。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核心

长期以来,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性较少。参与式教学模式是突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直接教授学生为主向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转变,教学活动从以往的师生单向交流向教生与生生等多向交流转变,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更受授课者关注。

(三)参与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参与式教学模式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既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即兴讨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参与式教学模式,也可以分小组讨论或分小组设计某一教学内容,正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拓展学生参与教学的空间。

三、高校人文地理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策略实施

(一)参与课前准备,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指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通过对知识传授和内化的颠倒反转,对课堂时间与教学环节进行重新规划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7,8],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重要手段的教学活动中,参与式教学可以翻转课堂为形式,围绕教学主题,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主题讨论、协作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文地理学教学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视频资料与人文地理学相关的视频资料种类繁多,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或自己制作。如电视媒体可从CCTV-3的“文化大百科”;CCTV-4的“城市1对1”、“走遍中国”、“远方的家”;CCTV-7的“乡土”;CCTV-9的“人文地理”;CCTV-10的“地理中国”、“文明密码”;云南卫视的“经典人文地理”等电视节目中学习诸多与人文地理学紧密相关的知识。

(二)参与小组讨论,实施探究式教学

分小组讨论法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性最为常用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根据人文地理学的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探讨性的问题,以分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总结。例如,在“汉语的发展”的教学中,可先将来自不同语言片区的学生按七大方言分成七个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用自己的方言交流,然后再进行各语言片区相互交换交流,了解彼此的方言特点、语言习惯,再进一步分析为何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方言、语言的传播特性与传播机制是什么等深层次的问题。在“地理环境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地理环境与物质民俗的关系”、“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等教学中,可以让每个小组讨论并记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进而分析人地关系在不同人文事象中的表现,小组陈述讨论结果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点[9]。

(三)参与实践活动,实施体验式教学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很多人文现象来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调查,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及人文现象的空间特点和空間规律[9]。在人文地理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多种形式的实践环节与参与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引导学生结合日常活动分析人文现象。如“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教学中,可从学生校内通学行为入手,分析通勤活动行为空间的决定因素;结合学生网购与实体店购物的体验,分析购物行为空间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究互联网对人类行为空间的影响。

(四)参与开展微研究,实施案例教学

作为地理科学专业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人文地理学通常设置在第二学年开设,尽管第一学年已对自己的专业有基本认识,但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系统的地理研究思维与分析能力还尚未形成[10]。因此,在人文地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具体内容给学生布置某方面的研究课题,分组开展微研究。如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可结合教师的相关课题详细讲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课题微研究,学生调查研究的成果经讨论总结后可作为后面章节的典型案例,开展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案例情景中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从与自己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深刻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相关原理、概念,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引导学生把探索理论运用于实际的问题,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四、结束语

参与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强调师生地位平等、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教学重心由基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从封闭性为主向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转变,使课堂教学呈现平等化、社会化、开放性的新常态。

作者:曾群华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184. 

[2]林羽翔.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海峡科学,2011(2):90-91. 

[3]陈时见.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特征[J].教师教育学报,2014,4(1):109-111. 

[4]于波,李秀双.参与式教学的目标设计[J].教师教育学报,2014,4(1):111-124. 

[5]毛彩菊.参与式教学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选择[J].理论观察,2015,12:171-172. 

[6]单颖.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皖西学院学报,2006,4(44):154-156. 

第3篇

1.课例选择原因分析

选取“农业的区位选择”与“工业的区位选择”两个课例。区位问题是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主干知识,涉及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城市等区位,这两个课例教材编写结构十分相似,课堂教学环节基本相同,是典型的同类型课例。从课标要求看,都是区位问题的实证研究,属各自单元中的重点课例,且是后续章节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具有教学研究课的典型性特征。因此认定这两个课例研究具有较大正迁移价值,对于其它“区位问题”研究具有较明显借鉴作用,学生也能从中掌握此类问题的分析方法。

2.课例设计与展示过程

基于上述考虑,依照相同课例共性教学模式思路,首先确定两课例教学思路,全体教研组成员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课例设计,最终形成两类似课例设计模板。如表1。

分别从两个研究小组选取教龄为3年的孙老师与教龄为27年的王老师在校录播室进行现场授课活动,并通过自动录播系统将教学过程完整记录进行共性研究。从研究效果看本次校本教研活动达到预期效果,以下几点取得共识。

二、关于两节研究课的共识

1.以案例探究式推进课堂教学

案例探究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选取最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论证评价等一系列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交流活动。这两节课都是通过引导学生对特定案例探究组织教学,每节课都涉及到两、三个案例。考虑到案例的现实性和生活性,对教材中案例也做了相应处理,第一节课中,选择“东北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替代教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第二节课增设案例“假如我是投资者”和“假如我是总经理”;每个案例展开教学都是按照“话题导思―引议释疑―点拨提高―实践应用”环节进行设计。

2.以探究式学习为基本手段

人文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人文地理多涉及资料阅读、案例分析、活动探究,一些地理原理和规律蕴含其中。这两节课中,教材编写都涉及到案例、阅读、活动等栏目,意在强调知识理解后的实践应用。第一节课经历两个案例及相关活动:第一个案例借助两张地理景观图片对比,引出区位概念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原因,其后设计的相关活动,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第二个案例用事实材料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强调活学活用,用发展眼光看待问题。第二节课前后经历三个案例,前两个案例是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创新设计,都与乡土地理有关。第一个案例从投资者角度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第二个案例从决策者角度思考主导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第三个案例借助事实材料说明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对区位选择的影响。整节课都以小组合作形式自主讨论,通过探究构建工业区位选择概念图。

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外科;教学;运用效果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surgery teaching

【Abstracts】 Objective Explor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surgery teaching, for reference. Methods Choose 158 medical students from Jul.2010 to Jun. 2013 in our university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grouping.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The difference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e found the test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medica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surgery teaching help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memory, inspired diagnosis think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to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bstract theory thoroughly,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surgery; teaching; application effect

【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66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外科教学中外科基本理论、见习和实习均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已越来越受到青睐[1]。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教学工作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外科医学生15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本研究中所有带教老师均有10年以上的外科教学和临床工作经验,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对照组7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8.54±3.65)岁;教育程度包括大专32例、本科47例。

实验组7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9.35±3.43)岁;教育程度包括大专34例、本科45例。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带教老师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法教学,由带教老师向医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示范操作技能[2]。

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针对外科常见的疾病种类编制典型案例,并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医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成小组进行案例讨论。由组长作代表发言,其他医学生补充发言[3]。带教老师在小组讨论前提问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医学生发言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引导分析案例,讲解相关的重点内容、分析诊断思路、评述治疗难点,针对医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其模糊认识或错误观点,并介绍本疾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4]。案例分析结束时进行师生交流,由带教老师进行小结,以巩固所学的知识[5]。

1.3评价方法

学习结束时通过考试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性。考试内容包括外科常见疾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题型包括单选题20分、多选题20分、简答题30分、病例分析题30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教学效果越好[6]。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医学生考试成绩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3讨论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参与式教学理念,在学生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由带教老师进行策划和指导,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典型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培养独立思考、团体协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外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均较强的学科,对理论结合实践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带教老师占有主导地位,学生探索和思考的余地不足,仅对医学生进行刻板的理论知识传授,而缺乏对其创新性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医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束缚了思维能力的开发[8]。

在外科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大大提高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案例分析阐明基本理论知识,由医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和案例讨论,促使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教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医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平等的。在教学工作中应选择合适的案例,一方面应具有经典性和代表性,可涵盖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应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包容性,让医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9]。

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通过案例先导作用,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解记忆。学习兴趣提高后医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不需死记硬背即可较好的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大大减轻了学习负担。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医学生的诊断思维得到,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更加透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更加完善[10]。

本研究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医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94.63±3.72)分,采用传统授课方法教学的医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82.35±4.84)分。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者考试成绩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授课方法教学者,这一结果提示在外科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医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好。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科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理解记忆、启发诊断思维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抽象的理论,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斌,董振宇,黄异飞.案例教学法在脊柱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5):552~554.

[2]肖峻,诸禹平.案例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169~171.

[3]杨丹,刘宁.案例教学法在外科学实习教学中应用的初步探索[J].当代医学,2010,16(2):162~163.

[4]董平,陶怡菁,张生来.案例教学法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0):95,103.

[5]王鑫.案例教学法在胸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1(1):101~102.

[6]郭贵龙,李卓英,胡孝渠.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外科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19~1221.

[7]唐博,李扬,王振冉.案例式教学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275~276.

[8]段玉印,张桂敏,何建超.心血管外科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6):111~112.

第5篇

下面我以“传统工业区”的教学为例,简单谈一谈高中地理新课改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基本途径。

一、演示式探究――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演示式探究是指教师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演示手段,向学生展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把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归纳的方式进行演示式探究,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层层设疑,要求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引导学生发现演示所包含的原理或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

教学案例:传统工业区的兴起

1.回顾知识:让学生回顾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并复习工业联系的相关知识。

2.建立表象:让学生观看“世界某传统工业区”的视频片段,介绍其历史背景、发展条件、主要工业部门、组织形式、地位和作用等,并通过动画形式演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传统工业区的兴起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

3.知识对接:让学生提炼、概括出表述以上内容的相关语句,并填写在学案的适当位置。

4.思维建模:让学生构建“传统工业区兴起模式图”,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5.归纳小结:对照“传统工业区兴起模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传统工业区兴起的基本规律,教师引导补充,集体评价。

二、案例式探究――将个性知识共性化

案例式探究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论证、评价等一系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从而完成学习目标,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案例的设计,一要包括关于某一实际情境的描述;二要包含教师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的与现实结合的学习情境;三要包含能够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动机的问题或疑问。

教学案例: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关于“传统工业区的衰落和整治”,教材提供了德国鲁尔区的案例(略)。

具体做法是:

1.让学生通读案例,初步了解鲁尔区崛起的条件、衰落的原因和综合整治措施。

2.引导学生读图,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资源状况、交通市场等方面探究鲁尔区崛起的条件。

3.结合案例和历史知识,提出“我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4.角色扮演或合作讨论,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

5.教师参与,总结得出“传统工业区形成、发展和综合整治措施”之共性。

6.举一反三,拓展提高。

三、假设式探究――将复杂知识简单化

一些地理问题或现象的生成因子有很多,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生直接探究此类较为复杂的地理问题时,思维往往会遇到障碍。如果学生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可先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假设式探究来化“复杂”为“简单”,即先假设只受首要因子影响,其他因子不影响,然后逐个增加影响因子,不断深入分析,从而达到破解复杂地理问题的目的。

教学案例:传统工业区衰落原因分析

1.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资料构建“工业的生产结构及工业联系”模式图(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鲁尔区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各部门之间联系紧密、煤炭是其基础工业的状况。

2.媒体展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假设仅仅是因为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变化对鲁尔区工业产生了哪些连锁反应,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出单一的工业结构的脆弱性。

3.假设鲁尔区的工业受到“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和“世界性钢铁过剩”的共同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模式图上分析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出支柱产业的兴衰是影响整个工业区发展的关键。

4.联系实际再认识。教师再次提出: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又会给传统工业带来哪些冲击?结合实际生活,学生不难得出技术老化、产品滞销、管理方式落后、灵活性差等结论。然后启发学生明确现代企业发展必须狠抓技术革新,与时俱进。

四、参与式探究――将感性知识理性化

参与式探究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角色扮演,通过阐述事实,发表观点,提出措施,预测结果,使地理原理和规律在实际应用中得以拓展和升华,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参与式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探讨,使地理原理深入人心,学以致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案例: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概括

通过案例分析,在学生系统认识了传统工业区衰落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抓住学生的思维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以参与式探究的方式完成“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我的观点”,并整理归类,然后分配给各学习小组,由各组成员进行讨论。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从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工人、普通市民、学生的角度对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师给予适当评价。

3.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用最简炼的语言概括总结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

4.迁移应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示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再次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整治的具体措施,教师引导补充,集体评价。

总之,通过实施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养成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研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这种学习方式的驱使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会形成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形成刻苦钻研的品质。

作者简介:

李洪锋(1980―),男,汉族,甘肃张掖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

第6篇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s Statistics" was discussed, and several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were provided.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

Key words: case-based teaching;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s Statistics;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O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04-02

0 引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理论方法独特,抽象,既有严密的数学基础,又与众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理论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一切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经济,管理,工程,技术,金融,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生物,环境,教育,语言,国防等领域的作用愈益显著。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概率统计思想方法已成为信息处理,制定决策,试验设计等的重要理论与方法。可以说,凡是有数据出现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应用到了概率统计提供的模型与方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发展,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文献[1,2]对本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做了一些探索。本文对案例式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一些探讨。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特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其理论方法独特,抽象,它建立在公理化结构之上,理论严密,体系完整,同时,它的实践性又很强,很多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都是来自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这种实践特点决定了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引入案例分析,以问题解决为驱动,提高学生的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实践能力。

2 案例式教学法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教育教学方法称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实际问题的描述、假设、建模与求解,演示理论与方法的应用过程。数学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所谓的“问题解决”的数学建模的思想。这种方法不拘泥于对理论和方法的阐述,更注重对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的展示:包括问题的描述、所涉及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假设与简化、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即案例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主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方法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式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应用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在介绍完每一章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之后,适当的引入一些相关的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介绍几个在本课程中使用的案例。

3.1 运气问题 此问题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运气问题的分析,加深了大家对古典概型中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3,4]。问题如下: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某件事(结果)连续发生,如打牌时连续摸到好牌(或臭牌),是否存在我们所说的运气?下面运用古典概型相关方法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以使学生对此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运用掷硬币试验对打牌问题进行描述:第i次掷出正面表示第i次得到好牌,用“1”表示;第i次掷出反面表示第i次得到臭牌,用“0”表示。

参考文献:

[1]邓华玲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1).

[2]施庆生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第7篇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学;理念;教学;方法

《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基础课程之一,一方面,它总结了刑事案件诉讼过程的全貌,是从立案、侦查到审判、执行全程序的学习,是刑事诉讼法学习的物质载体,构成了刑事诉讼法的主体结构;另一方面,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精神和精髓,程序意识、权利尊重、权力制约是《刑事诉讼法学》的价值核心,由此又进一步衍生出控审分离、无罪推定、禁止强迫自证其罪等法理深厚的诉讼基本原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程序知识与价值精神同等重视的原则,使学生以价值精神的学习支撑程序知识的掌握,以程序知识的掌握论证价值精神的意义,进而达到学科学习的浑圆贯通。但在《刑事诉讼法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初学《刑事诉讼法学》,对程序知识尚不能掌握,更不可能体会诉讼理念价值的意义,而学科考试和司法考试、公检法招聘考试只重视程序要点的考查,因而加剧了学生对诉讼理念学习的漠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有意识地强调对诉讼理念的把握和运用,只是机械地教授程序知识点,就会使学生失去通过《刑事诉讼法学》学习塑造真正法律人观念的机会,无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更深入地理解诉讼理念教学的特点,掌握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学好《刑事诉讼法学》这门课程。

一、刑事诉讼理念教学的特点和意义

1.刑事诉讼理念教学具有全过程性

《刑事诉讼法学》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开设,这时学生正处于法学课程学习的基础阶段,很多学生并没有深入的法学思想意识和自觉在法学知识学习中思考法学精神的能力,因此,在诉讼法的学习中,学生无法主动运用诉讼理念来理解知识,只能对诉讼知识进行机械记忆,既不能理解知识的本质,也容易遗忘,久而久之,诉讼程序就只能是片面的记忆,甚至出现学习完制度再学习审判制度时只记得“”二字,其中的知识要点特别是准确的时间概念已经完全忘记,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也是必然的。

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讲授诉讼理念,让学生通过理解制度价值和立法背景来深入地认识制度来源,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制度的联想,做到举一反三,熟能生巧;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整体学习的观念,进而对某一诉讼价值下的相关制度进行完整的理解。例如:学生在学习辩护人制度时就可以联想到这一制度在实现无罪推定原则中的意义,以及刑事诉讼中其他能够保障无罪推定原则实现的具体制度及其制度改善,这样,学生就不仅能深刻理解无罪推定原则,而且能深入掌握知识点。

2.刑事诉讼价值理念学习是程序制度学习的推动力

刑事诉讼价值理念的学习不仅辅助了学生对程序制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各项制度,而且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程序制度的促动力。诉讼法的一大特点就是程序点非常琐碎,如第一审虽然是普通程序,但知识点却非常多,也非常重要,是审判的核心程序,仅开庭前的准备就要做很多项工作,这些工作中有一项疏忽了就是程序遗漏,就会对权利人的权利造成影响。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程序却很难把握,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不同的诉讼方法(如安排模拟法庭审判),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告诉学生每一项工作的意义和蕴涵于其中的价值理念,让学生把握相关理念和精髓,理解各项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认识到为什么需要这些难以记忆且从字面看来十分枯燥的程序,为什么不能省却其中的任何一项,从而使一种程序法定和人权保障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内心;学生也才能够通过对诉讼理念的深入理解将自己学习的思维意识从一种“我需要记忆因此运用方法来避免枯燥”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我需要思考某种价值保障如何在这一诉讼阶段实现从而配置制度”的主动学习状态。

3.刑事诉讼价值理念学习的终极目标是相关法治意识的建立和内化

《刑事诉讼法学》的实践性特别强,在普通民众接触最多的由传播媒体报道的重大法制事件中,绝大多数是刑事诉讼事件,既然是耳闻目睹,民众对于刑事诉讼价值理念的理解就相当重要,民众的观念如何也就决定了社会的法治状态能否实现,而正确的刑事诉讼理念的培养首先是从课堂开始的。另外,刑事诉讼案件的重大性决定了其诉讼理念往往是关乎人权保障,特别是生命权、自由权等,而规制的对象又往往是占据强势地位的国家权力机关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实现,刑事诉讼法又被称之为“小宪法”。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刑事诉讼理念教学时既要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又要注意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谨慎性看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正当的权力观念和权利意识理念。

二、刑事诉讼价值理念的教学方法分析及应用

1.不能忽视传统程序案例教学中对于诉讼价值理念的分析和传授

之所以强调要在案例分析中注重诉讼价值理念的熏陶,原因在于案例教学法是刑事诉讼教学中的主导方法,这是由程序法学的实践性特点所决定的。程序制度的实质是一套规范的操作规程,这些操作规程体现在诉讼实践中便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具体的案例特别是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案例,往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避免纯粹程序推演学习所带来的枯燥,由此可见案例教学对于诉讼程序学习的意义。同时,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但这一过程虽然生动,却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其中的程序错误并进行正确的理解,确实是有相当难度的,有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展开思路。如果教师只注重对其所蕴涵的价值理念进行分析,就会使问题较易解决。由于程序正当和人权保障是《刑事诉讼法学》的两大核心价值,教师若从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便有助于帮助学生根据所记忆的程序知识进行案例挖掘。因此,价值理念的分析应当成为制度分析的先导,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现价值正当性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传统的案例分析并不仅仅是程序规范的错误查找,教师应当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之所以发生程序违法的原因。同时,案例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也使学生能够深切地体会诉讼价值的把握对于正确判断案件是非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本科学生而言,其学习兴趣更多地集中于自己认为对日后工作更加有直接帮助的程序知识的学习上,因此,诉讼价值理念的细致把握和个体内化更需要在案例分析这种能够实质提高学生程序知识学习水平的教学模式中来进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也避免了单纯理念说教所带来的学生抵触情绪。

2.在讨论式教学中注重分析方法的引导

虽然我们强调在传统的案例分析中不应忽视对诉讼价值理念的把握,但由于其侧重点在于具体程序问题的分析,诉讼价值理念的探讨更强调其对于程序分析的辅助意义,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助于学生注重对诉讼价值理念的分析,但内容却较为空洞,探讨也不深入。

在实践中,讨论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诉讼意识和思维,是培养学生建立良好诉讼价值观念的好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细致分析中看到诉讼价值理念的生动细微之处。但这种方法占用的时间和消耗的精力较多,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有可能超越大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于课时本来就紧张的教学来讲并不能够广泛运用,因此每个教学周期一般组织不超过三次。由于机会难得,就更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引导。当前,对于讨论式教学,学者的研究更为强调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注重精心组织的必要性,包括专题的精选、学生的分组、小组专题报告的提出等[2]。

笔者认为,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固然重要,但教师引导的作用更重要,这种引导作用不仅仅是程序上的组织,更是方法上的启迪,否则,学生的讨论就有可能陷入无休止的争论,而这种争论却没有足够的方法论依据和逻辑脉络,也不足以启迪学生的思想和智慧,无法达到讨论的目的。讨论式教学的核心点在于学生对具体法律现象的认识,注重诉讼法律价值和理念的思考,如果对于价值分析、利益分析、经济分析等方法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不懂得辩证思想的运用,分析就往往显得片面和极端。比如,对于邱兴华案件的分析,教师不仅要进行精心的资料查找、分组讨论,更要引导学生对案件中的当事者包括法官、法学者、精神病鉴定专家、媒体记者、邱兴华本人及其亲属等相关主体利益进行细致考量和生活背景分析,这样学生才能够较为客观地提出分析报告,从而避免一味地对某一主体的口诛笔伐。在这种积极而合理的分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诉讼价值理念的把握也更准确了。

3.讲授法的运用及其逻辑性组织

对于传统讲授法,学者多持批判性的观点,认为其“内容固化,抑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3],“忽视研究法律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实际经验,结果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4],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学习主动性差,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低,高分低能现象普遍”[5]。笔者认为,传统讲授法是否适用于现代教学,讲授法是否就是“满堂灌”,还需要根据授课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对刑事诉讼价值理念的教学来讲,根据教材的一般编写顺序和思维的逻辑,学生在详细认知刑事诉讼具体制度之前,需要对制度理念进行学习,可以说,在学期授课的前一个月,主要是进行诉讼理念的讲授。因此,讲授法的运用在诉讼理念教学中不可避免,而且非常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讲授法的地位,并在讲授的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诉讼理念的讲授应当特别突出逻辑性特征,切忌空洞和大而化之,这一要求实际反映了教师对于诉讼理念本身的理解。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其中的逻辑性特征,注重从不同主体的利益角度进行分析。如对于程序价值,一方面是对程序独立价值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其对于实体价值的意义,这需要从不同当事者主体的角度来探讨程序的意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打开,而不至于感到理念问题空洞无物。

二是讲授法运用的时间问题。我们之所以要在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的论证后进行讲授法的分析,原因就在于讲授法的教学并不一定要运用在课程开始时,当进行一定量的案例分析或案例讨论后,根据案例进行诉讼理念的讲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能使讲授有理有据,实践支撑效果非常明显,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树立正确的诉讼理念,培养其实践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朝霞.法学谈论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刑事诉讼法》课程大学本科教学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9).

[2]马特.讨论式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3]任晓燕,任晓鸿.诉讼法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教学法[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9).

[4]训练四处课题组.刑事诉讼法案例教学探讨[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第8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案例教学法 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最早萌芽于古希腊、罗马时代。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可以看作是案例教学法的最初形式。1829年,英国学者贝雷斯率先应用于法学教学中。1870年,时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朗德尔教授在法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并大力倡导。我国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是在1990年代以后,目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还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科对它有不同的诠释,但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 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利用典型案例, 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 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 以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情景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剖析会计实践案例以及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让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个实验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可以使学生更贴近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变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在熟练操作会计软件同时加深对会计知识和会计工作的理解,是一种适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而且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它可以将整个案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分割成数个相互关联的小案例,避免原教学片面、孤立的情况,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的联系在一起。 整个案例还可对学生进行分工协作教学,设置协作环节,学生在完成自身任务同时协助他人完成任务,最后合作完成任务,锻炼了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协作意识。在分工时让学生担任不同的操作员分别练习,完成一套账的全部工作,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全面掌握会计流程的各方面工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准备阶段

第一,选取案例。作为授课教师来说,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是选取案例,会计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目的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其来源可以是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企业, 收集到的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可以是从现有案例教材中挑选的优秀案例;可以是和其他学校交流,共享的优秀案例;也可以是教师自行设计的案例等等。总之,案例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授课教师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优中择优,确保案例教学质量。

第二,教学设备。要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顺利实施,还要有相配套的教学设备。学校应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硬件配置最好能高一些,这样既可以满足会计软件运行的需要,也这样可以提高软件运行的速度,节省教学时间,避免学生因软件运行缓慢产生厌倦心理。软件的选取也很重要,近年来很多软件公司已经研发出专门针对于高校教学使用的会计软件,高校教学可以选取这种软件,但要注意选取运行稳定没有缺陷的教学软件,以免在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发放案例。在授课前可提前向学生发放案例,使学生熟悉案例,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小组讨论。

(二)课堂教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