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7 17:50: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体育教学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 体育课教学 缺失与矫治

如何确立和制定教学目标,已成为新课改下一线体育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前必需的准备工作,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关系到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相对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以“分散教学”和“应试教育”为特征,即初一初二因时而异,杂乱无章;初三年级则表现为中考项目的反复训练,课堂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以至于诸多学生谈体育课色变。纵观上述不良情形,笔者认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存在以下弊端:1.随意性:在教学之前未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大部分教师不理解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认为在课堂45分钟之内,只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运动和锻炼项目,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2.虚假性:教学目标仅作为教案中的一种备查形式,许多体育课教师只是象征性地把相关教学目标书写到备课笔记本上以应付检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凭个人喜好和中考项目的要求操作,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形同虚设;3.单一性:传统体育课教学中,老师们大凡只是制定出基础运动目标和基本技能目标,却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始终将教学停留在动动手、动动脚的初级阶段;4.机械性:在具体的体育课教学中,老师们执行教学目标往往过于呆板,教学过程就是机械展开教学。初三年级就是围绕800米、50米、跳绳、跳远、实心球进行教学,初一初二更是方法简单,这些做法忽视了体育课堂的动态生成性因素。

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在设计时存在的问题使得教学目标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教学失去了明确的标准,导致了教学的肤浅、低效和失控,也给教学的测量和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才能使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既能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体育教学目标制定的策略

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的组合,是链接教学目标设计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因此,它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全面性目标与简洁性目标相结合。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体育课教学目标要反映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运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思想启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把三方面目标都考虑到。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目标设计也不可能将所有目标面面俱到。因此,如何设计全面而又简洁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就成为很多人研究的对象。其中达成共识的有两点意见:第一,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确定基本目标,突出重点目标;第二,关注能力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提升和发展。初中体育课堂不仅仅要达成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朝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方向去努力。正因为如此,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建议首先设计基础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实现。再设计其它范畴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主要目标,形成课堂教学目标。以 “中长跑”教学内容为例,首先设计它的知识技能目标,如整个跑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速度控制,加速的时机,冲刺的诀窍等,将较长的跑步分解为几个阶段,学生便不会望而生畏。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与之相对应的其它范畴的目标,如通过对“中长跑”基本内容的参与,让学生逐步学会正视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意志,并能以实际行动自觉融入到班级和社会的集体中去。最后将选定的目标整合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就可以得出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这种以运动知识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前后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在表述上有取有舍,充分体现了目标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的要求。

(二)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相结合。

预设的教学目标,大多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拟定的。它带有一定的普适性,即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考虑的是基本要求。而在实际教学中,教与学的情况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教学的本质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思想超越、偏离或达不到教师预先设计的要求。如果仅限于预设的目标,那教学势必异化为演一出“教案剧”,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生成性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及时根据教学实际调整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预设性和生成性应该有机的结合。如教学“跳绳”和“掷实心球”内容时,首先交代给学生:跳绳和掷球项目人人都会,大家都有成功的可能。然而,绝不能轻描淡写地应对这两个项目,其中它们的动作要领非常重要,诸如跳绳过程中的跳跃高度如何?跳跃频率怎样?还有在规定时间内要避免失误,延续其稳定性等等。只有在开始阶段预设好运动过程中的阶段和结果,方能达成较好的生成性目标。教师可让学生分成若干比赛小组,小组内协调合作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最终结果提请大家一起分析哪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结果,同学们相互之间进行反复尝试,最终得出共识。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探索运动知识和提高锻炼能力的愉悦。

(三)共同性目标与个性化目标相结合。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备课时,教师要在新体育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课标,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各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作为体育课教师,首先要做两个分析,一是要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基础,共同基础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共同目标,然后确定本节内容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即共同性目标。二是分析所教的学生,具体到一节课来讲,要根据本节课所规定的,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和目标,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在运动水平上分出层次,在学生性格上归成类别。特别是要了解有些项目困难的学生与本节课的起点所应具备的基础差距有多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对于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来说,只有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即个性化目标。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该有共同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扩展内容;有实践性活动和创新性活动,有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这两种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用一条开放性的目标进行表述,这种目标能极大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如在每一节体育课开始时,全体学生都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共同性的预热动作项目,例如活动手脚、踝关节,做一定数量的原地跳跃、下蹲动作,而后针对男女学生以及他们中间接下来要参与的项目作出指向性的训练。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体现了基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在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顾及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制定的注意事项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主体性。

学生既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评价教学是否成功,其直接依据应该是学生收获了什么,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什么,其具体的进步有哪些,而不是教师完成了什么任务。因而,初中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立足学生,面向全体,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运动生理规律。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提问设计

1.提问要有一定的技巧

1.1要逐层深入发问

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很大比重,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了解文章内涵及写作背景意义等,但是初中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总是无法吃透文章,总是对文章半知半解,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需要教师能够用正确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要逐层深入地进行提问,不要直白地发问。

1.2提问时要使用生动的语言

提问,很多教师都可能只是认为就是直接发问,其实不然,提问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教师提问时要带着笑容不要给学生压力,要使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获得一种语言享受。

1.3提问后要进行一定的语言奖励

初中学生大多处于叛逆期,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提问后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奖励或鼓励。很多学生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就能很快答对,他们可能会答错,但是教师一定不能用严厉的语言进行批评,否则会严重挫伤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论对错与否,都要表现出对学生极大的信心。例如:某个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出错了,教师就该面带笑容地说:“没事的,可能这位同学有些紧张,我相信下次就不会了,请坐。”

1.4同一个问题最好只提问一个学生

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教师在提问时不要想着这个学生答不对,换个学生看看,否则下个学生答不对,先前的学生就会产生无所谓的心理,不仅我不会大家都答不对,如果答对了就会有种羞辱感。

2.提高对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的关注

我国的阅读教学是比较传统的,而且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主观上追求共性统一,而忽视个体的特点与需求,凡是阅读教学都从大众化角度考虑,却刻意规避个体之间的差异,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状况良莠不齐,现在很大一部分在职教师都是以教学参考为依据进行教学,这就出现教学参考怎么写老师就怎么教的现象,导致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厌倦。所以,教师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必须脱离于教学参考以免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有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抛开以前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做到与学生平等,融入学生中,营造一个师生平等、教学开放、学生积极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注重学生自己的思想,并且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实现教学上真正的师生互动。教师在进行新式的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开放的意识

在阅读教学伊始,教师往往会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所以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设计出多样多方面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开阔。

2.2教师的正确引导及提升

我们提倡阅读教学的自由、开放,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律不管,任由学生像一盘散沙一样随便发展,开放自由并不是学生说什么就是什么,毕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是肤浅的阅读教学是否成功主要在于教师对自由开放尺度的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适时对不正确的想法进行纠正,聆听学生阅读文章后的感受,并对他们的感受进行相应评价。

3.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积累与借鉴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往往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语言空洞,缺乏想象力,在对文章中的一些事物进行描绘时没有生动形象的词汇,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这就表明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没有进行辞藻的积累和沉淀,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我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对作家语言和写作技巧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好的词句并做好积累,使其以后在写作中运用灵活。

4.结语

教师的有效提问对教学至关重要,有效提问能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填补语文阅读的空白,教师一定要合理进行阅读提问,不要天马行空,而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思考、提问能力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小雯.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方式[J].科学导报教育论坛,2013(04).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 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设计要呈现出“阶梯”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 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如,我在讲授7A Unit 4 Reading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如下问题:

1.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

2.How about hamburgers?

3.What do you eat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

4.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5.Do you think you are strong and healthy?

在学生畅所欲言地回答完各个问题的前提下,我让学生把问题的答案串在一起。学生在紧张的气氛中很快完成学习任务。

二、提问设计应有“度”

我们认为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亮度、跨度、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 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还要注意问题本身和具体学生的素质。

如要针对某篇课文的内容提问What’s the writer’s name?Where was the writer from?等问题时,可以先问What’s your name and where do you come from?

使学生由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逐步过渡到新学的、较陌生的问题,从而消除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 三、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在“巧”字上下功夫。

一般地说:

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 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

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

④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

如在讲授Unit 3.section A 3a时,在课堂质疑创新阶段巧妙的提出两个较开放性的问题:

1.What will you do if somebody doesn’t understand you?

2.You have different ways to deal with your problems.But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Why?

学生针对上述问题,虽然各抒其见,但结果能殊途同归,得出了符合教学目标的正确结论。

提问设计,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聚焦点,更应作全面的理论研究和反复的实践探索。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是否恰当,是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关键是教师必须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设计什么问题,层次深浅的安排,对“度”的把握,对“巧”的研究等等,都要在深入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来考虑。只有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才能对提问的角度、引导的方法、预期的效果等做到胸中有数,做出合乎科学的设计。精心设计提问可有效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祝: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2]朱萍;苏晨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第4篇

〔关键词〕问题情境 英语阅读 实施教学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达到乐于阅读的程度,帮助他们基本养成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兴趣,还帮助他们基本掌握常用的阅读策略,初步形成语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也如同其他老师一样,一直试图通过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取信息,得到感知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通过近三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对我们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一、对“问题情境”的认识

“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环境,是学生产生学科学习行为的条件,是一种学习情境。它是通过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的恰当程序的冲突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思维定向的一种情境,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求知欲,以其求知热情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这种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也就是说,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习知识从问题开始,以问题导向,让整个阅读过程是在不断探索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行。

二、“问题情境”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师在指导阅读的不同阶段,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就可以达到优化教学方法,增强阅读效果的目的。

1.Pre-reading:创设问题情境,引读全文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Warming-up。老师需要提出话题,激发学习兴趣。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以问设疑,以疑导思。这样可以诱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设疑要因学习对象而异,因阅读材料而异,因课堂氛围而异。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Unit1的文章《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时,我先展示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起》,问学生:“Have you watched the short sketch(小品)?”,“What will you do if you see the old lady lying on the street?”大多数学生立刻对短文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2.While-reading:创设问题情境,理清结构

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从突破教学重点考虑,可以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活动,落实重点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八年级下Unit3 Section A的小短文时,我用图片导入,展示很多孩子和父母为家务吵架的图片,再用PPT出示有联系的三个问题:1. “What did Nancy do the minute she got home?”2、“Should her mother be angry when she saw her watching TV?”3、“How did they do after they had the fight?”4.“How did Nancy solve the problem?” 5. “Do you think it is only parents’ job to do housework?”五个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涉及课文的线索、内容和主题,包含了短文中Nancy 和她妈妈之间的矛盾,对学生把握全文起引导作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很快理清了短文的结构。

而且老师在提出基本问题后,学生在积极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强化了他们的阅读动机。通过初步探索后,学生会对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基本问题的具体问题或局部问题。在这个阶段,培养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而且教师此时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一定要要鼓励学生自主或合作地解决问题。

3.After-reading: 创设问题情境,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方面之一。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所有认知活动都伴随着情感活动。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与讲英语的人进行情感的沟通,增进交流。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就需要通过听录音、读课文、看图片,视频等,把学生的想像引入到短文所创设的情境中,然后老师依托情境,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短文中的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当然体会短文中的情感色彩,一般在阅读活动的阶段。

第5篇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问题设计的策略及反思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源于现实又寓于现实,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接触的客观实际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这一观念既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同时说明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比如,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的教学导入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周来本班的积分统计表(表中的得分用正数表示,失分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观察:

星期

合计

积分

+3

-2

-4

-2

+2

+4

然后提出问题:“谁能帮我们班算出这一周的总积分呢?”结果我发现大多数同学能用“抵消”的方法统计出这一周本班的总积分。然后我出了一道算式题:“(+3)+(-2)+(-4)+(-2)=?”发现学生不知道该怎样算。当学生产生这样的认知冲突时我便引入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后我用表中的数据分成了几种类型,如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等,展开新知学习,教学效果较以前有明显改观。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1)导入的情境问题贴近学生的现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情境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当然,情境问题的创设不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比如,在《函数》一节的教学时,我用游乐园中的摩天轮引入,当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我发现学生几乎没有反应,只是偶尔听到:“摩天轮?”“很危险……”本来是一个很典型的函数问题,只因为农村学生对该情境的认识模糊,一时没有进入到虚拟情境中来,导致课堂开端出现“僵局”,也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工作的胜利开展。

2、教学重点、难点处的问题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通过设计好的问题串可以强化重点与突破难点。例如,《结识抛物线》一节的教学重点就是做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并根据图像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性质。而作图过程又是一个难点问题,要从所画的图像中发现并归纳性质,首先得画出较准确的函数图像。在学生画图像的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的几种错误画法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1)根据你画的图像,给自变量x任取一个值,函数y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吗?(2)自变量x的范围是什么?(3)在0

3、例题或课堂练习中的问题设计

例题教学具有及时巩固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双重功能,随堂练习是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优选例题,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获得问题解决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例如笔者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节的教学中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问题:已知A(-2, y1)、B(-1, y2)、C(2, y3)三点都在反比例函数y=k/x(k>0)图像上,(1)比较y1、y2、y3的大小关系。(2)若D(a,y1)、E(b,y2)、F(c,y3)三点也在反比例函数y=k/x(k>0) 的图像上,其中a0时,反比例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而ay3。”学生B回答:“我们组用特殊值检验得出y2< y10,所以y3>y1>y2。” 学生C回答:“我们组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得到: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由此可得y3>y1>y2。”经过对以上不同做法的比较和鉴别,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中“在每一个象限内”这一条件有了彻底的理解。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例题或练习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了解决问题后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4、在学习反思中的问题设计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相对欠缺,学生“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较普遍,对学习结果的反思意识淡薄,自我评价不彻底,做错的题目一错再错。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彻底分析错因,让学生在错题中有反思的机会。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解含有分母的方程时很容易出错,针对学生做错的题目,我设计了如的表格: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国际一体化的趋势也随之加强。这就要求各国之间要有共通的语言进行交流,来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英语也就成了国际之间交流的语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国越来越重视英语的教育,对英语进行新课程改革,要求进行任务型教学。作为英语教师,如何高效地进行英语教学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初中英语教师把握好任务型教学是最关键的,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水平,了解什么是任务型教学,如何对英语进行任务型教学,怎样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意义深远,是提高课堂效率最好的教学方案。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费时较多,但是收效很低。多年以来,国家在英语方面的教学研究花费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可是收效甚微,很多的学生,尤其是男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仍不能熟练阅读外文书籍,难与他人进行英语对话交流,甚至英语考试时的听力都听不懂,阅读无法理解。初中英语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其中适合我国英语教学的方法,如:听说法、交际法、直接法、认知法和语法翻译法。而在各地方初中英语教学受到了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个班级的人数较多教师教学吃力,教师的教学模式落后,对学生采取满堂灌的方法进行英语教学并施加考试压力,课堂枯燥无味,使学生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如此应试教育,即使是学得好的学生也是高分低能,无法与他人进行实际交流。总之,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具体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教学内容不灵活,知识灌输过多,学生独立思考和训练的机会较少,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初中英语实施任务型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实施任务型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灵活使用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其次要有具体的教学任务,明确了课堂教学任务学生才会自主学习,将语言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英语语言能力;最后明确活动主体。老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但不是活动的中心,二者不能混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活动主题时要坚持任务型教学的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来围绕学生进行。

我们用这些方法来进行实例分析,如: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的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些方位的表示方法。学习next to 词组时,老师可用一个足球和一个纸箱并排的图片来进行说明,再附上例句:―Where’s the

soccer ball?―It’s next to the box.这样学生就能形象地记住next to 的意思并能实际运用。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英语的学习也会轻松快乐。

三、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任务型教学,指的是在领会,了解,运用的课堂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对初中英语进行任务型教学的意义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育部实行新课程改革之后,各中学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方案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任务型教学就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英语水平;任务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内容生动,富有朝气,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精神,自觉主动地学习。同时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树立了学好英语的坚定信念;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目的性、综合性和过程性是任务型教学的特点,而实现这些特点就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参考文献:

[1]庞继贤.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0:47.

第7篇

一、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首先要强化提问意识,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又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1.提问要富有启发性。例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孔乙己》一课时的提问:“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一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孔乙己》小说所写的悲剧,究竟是哪一种悲剧呢?”这样提问便形成了使学生“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孜孜以求,加速思维。

2.提问要明确的目的性。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优化课堂提问,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问、提问哪些学生、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只有教师做到“胸中有沟壑”,才能真正体现明确的目的性。

二、明确针对哪些内容提问

1.要抓住发散点提问。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因素,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发散思维的发散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皇帝游行结束后,回到皇宫第一件事可能会做什么?”学生们展开想像,一个个举起了小手:“我认为皇帝会下令抓住那两个骗子,因为他们触犯了皇帝的尊严,所以他会把那两个骗子处死。”“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以皇帝虚伪的性格,他处死了骗子则表明了他是一个蠢才。连这样的当也能上,不是蠢才是什么?他可不承认这一点,我想他会制作一个特殊的容器,把那件不存在的衣服珍藏起来,而且下令抓住那个小孩子,让他当奴隶。而这种做法也会得到所有大臣的赞同,所以皇帝做这件事的可能性更大些。”

2.要抓住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在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直书课题,然后让学生想像:“作者到山中访一个怎样的朋友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后,一个个举起了小手:“作者到山中去访一个世外高人,他的武功天下第一。”“去访一位得道的高僧,听他讲论佛经。”“去访一位像陶渊明一样怀才不遇的隐士。”“作者只是去访一户帮助过自己的普通的山里人。”……学生们兴趣高涨,我不动声色,让他们翻开书,自己去书中求证,看谁说得对。学生们急于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一个个急不可待地翻开书读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意课堂提问的形式变化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里都很清楚,这就像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吃多了也会觉得不好吃一样。课堂提问的形式在原则上是师问生答,从而控制一节课的节奏。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点自己的做法:一是追问型,就是把所传授的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一环扣一环系统地提问学生,其特点是老师发问时语气急促,问题间隙时间短。这种提问形式能创设热烈气氛,训练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并且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刺激其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我在讲授《山中访友》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作者到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是如何称呼这些朋友的?这些朋友都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二是互问型。互问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你考考我、我考考你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意提问的难易程度,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立定跳远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2

一、教材分析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初中跳跃项目的要求,立定跳远技术应属于水平段四的要求范围(初中阶段),它是初中《体育与健康》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初中体育会考的必考项目。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双脚跳跃,又是为初中体育会考打下基础,另外,学习立定跳远,还能有效发展速度、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敢直前的精神,并具有健身性、竞争性、娱乐性的锻炼价值。所以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立定跳远,我准备配合辅助教材共同完成,把二者安排在一起是因为:一是根据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腿部力量,二是根据合理安排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原则,结合人体适应性的基本规律,使学生的身体机能科学合理的发展。另外,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把部分课的内容游戏化、比赛化,这样既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当前独生子女多、吃苦精神、个性差异差等原因,我县的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学习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所以在学习时教学内容一定要合理安排。想要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持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就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在立定跳远的单元教学中,每节课都需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苦中求乐、在乐中求教、再乐中见成效。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二)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学生下肢力量和立定跳远水平。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终生体育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快速有力的起跳和腾空后的展髋,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快速有力的起跳是决定立定跳远成绩的关键,因此定为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通过激烈游戏中快速重复的起跳练习来解决;二是由于学生体质较弱,做到空中展髋动作有些难度,因此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我将通过袋鼠跳游戏来解决。

五、教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改变常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游戏、比赛参与法:将教学内容融合于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尝试教学法:依据“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规律,在讲解前,先使学生主动探索(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创新练习(解决问题),理解知识、自我完善,同时也体现了“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

(三)示范法: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看动作优美标准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指导、纠正错误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动作。

(五)表扬法: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多鼓励多表扬,发现闪光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六、学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水平段分组合作法:学生依据自身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的自我评定进行分组,组内互助学习,其目的是通过自选难度,自由分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真实的需要。

(二)大胆尝试练习法: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做跨越障碍练习。其目的是:通过大胆的尝试增强学生的勇气,建立自信心,并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找出最佳的方法。

七、动作要点、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一)动作要点

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上体稍前倾。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要点: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二)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1.预摆不协调

纠正办法:反复做前摆直腿后摆屈膝的动作,由慢到快。

2.蹬地无力、蹬地角度大(往高跳)、蹬地角度小(往前栽)

纠正办法:利用一定高度或一定远度的标志线来纠正这类错误效果很好。

3.收腿过慢或不充分

纠正办法:反复做收腹跳的练习,注意,是大腿往胸部靠而不是小腿往臀部靠,动作要及时。

4.落地不稳,双腿落地区域有较大的差异

解决办法:多做近距离的起跳落地动作,手臂的摆动要协调配合。地面设置标志物,双脚主动有意识地踏过标志物。

八、教学过程

(一)热身阶段(开始和准备部分):大约用时10分钟。具体步骤为:首先是课堂基本常规(包括师生问好、宣布课的目标任务等)。然后是兔子舞游戏。最后是徒手操练习。

(二)发展阶段(基本部分):大约用时25分钟。本着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两步完成,一是提出三个问题:(1)怎么跳得远;(2)怎么跳得高;(3)怎么跳得又高又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辅助练习来解决问题。辅助练习有跳远的收腹举腿动作要领和跳障碍来提高学生兴趣。二是在立定跳远中增加比赛部分,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跳跃有一定难度的比赛,先做基本的体验,然后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再做适当的讲解和示范,得出结论:要想跳得远既要保证起跳快速有力,又要保证身体的充分伸展。然后进入游戏,让学生齐心协力,争创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比赛的形式强化所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既符合了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解决了本节的重难点。最后进入课课练习阶段,袋鼠跳游戏不仅练习了弹跳用的腿部力量和展髋的腰腹力量,还能保留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同时也给我们器材紧缺的兄弟学校找到自制体育器材一点方法。

(三)恢复身心阶段(结束部分):大约用时4~5分钟。具体步骤为:①放松运动(4X8拍)②教师讲评本节课的情况,并对课堂中发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③安排值日生收回器材,培养学生勤劳的好习惯。最后师生有礼貌的再见。

九、教学反思

立定跳远是一种非常单调,枯燥的项目,所以学生比较喜欢选择跑或者球类的体育课,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他的老师总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集体学习,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的动作变形,有的学生还坐在地上偷懒,而且学生每次测验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主体性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我对突出"主体性教学"的方法,做了一些尝试,主教材的部分采用了分组教学方式―竞赛评比法―游戏教学法。

1.让学生自由组合,7~9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带领组员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教师到每组实行检查。

2.每组可选送2名成绩优秀的同学,代表本组参加比赛,然后从中选取出3~4个跳得最远的同学给予奖励。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很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