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7 17:50: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第1篇

摘 要 战略联盟是企业或跨国公司之间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资源充分利用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国家及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下,结合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形式,对高校战略联盟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构建战略联盟,对于优化与提升高校资源整合力度,扩大受教育者接受指导的机会,开辟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建设的道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将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校战略联盟 思想政治教育 动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战略联盟的概念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最早提出,并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受企业管理发展理念的启发及推动,战略联盟的合作形式在各高校间也得到开展和推广,也就是高等学校之间以及高等学校与相关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科研院所等组织之间为了共同的教育科研目标或利益诉求,通过采取有效的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共享资源利用、减少或避免风险付出而构成的较为松散的双方或多方参与的虚拟组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联盟则是高等学校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等德育工作而组成的战略联盟。

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盟的探索及完善,可以参考、借鉴企业战略联盟及国内外高校战略联盟的科学案例及有效方案,但是伴随着全球化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时代的进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盟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以往,加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具备独特的效果和意义。因此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在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发挥有效作用,就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联盟的动因作详细剖析:

1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高校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财力、师资力量还是学术影响方面并不均衡。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联盟这种合作平台的方式,遵循相关约定,发挥各自优势,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有效减少科研投入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使用率,从时效和实效性上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善。中国内地九校联盟(C9)及卓越联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这两个联盟组织的宗旨就是通过在人才培养中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成为国际一流高校的目标。结合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战略联盟形式以高校德育工作为切入点,为相关高校加强学科教学的交流、优质师资的充分使用、思想资源的共同分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联盟双方或各方之间形成了良好互动,进而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配置

国内高等教育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配置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组织体系不够完善、物理支撑供给不足、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联盟可以加强各高校之间的沟通与协助,避免出现高校大学生德育职能的混乱、重叠或断层,在物理支撑方面实现共享,优化使用效率,发掘各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潜在优势。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联盟的着力点在于德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创新及互通有无,促进战略联盟高校在德育工作上的资源整合,避免或最大限度的降低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联盟,不仅仅在教育资源方面实现了共享,避免战略联盟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重复投入、优质资源的浪费、教育力量的不均衡,更为优质资源的再分配、科学教育教学方法的交流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遇,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降低教育成本。

3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渠道,各高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立足学校实际、创新工作思路,结合时代主题丰富了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内容、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如沈阳药科大学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工作开展的辅导员沙龙活动,为校内辅导员构筑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增强了学生工作干部的自主研究意识,明确了角色定位,提高了学生工作干部队伍整体的业务素质,促进学生干部队伍在大学生德育工作实际中展现出更大、更有效的能量,为创建学习型、创新型辅导员工作团队,提升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师资水平提供了有效探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思政课情景教学法,提升了大学生学习知识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通过建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联盟,建立起更大的德育工作沟通平台,将有利于发挥各高校德育工作的特色优势,将德育工作方面的有效形式由点及面地传播推广开来,使高校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授课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中收获更多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4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策略

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企业战略联盟理念及有效策略将在理论实践上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策略。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联盟将为高校间的合作和交流形式提供良好的探索和借鉴,拓宽合作的渠道,充实合作内容,为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学改革形式,丰富高校战略联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总之,各种联盟组织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动因,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联盟聚合了各高校的优势资源,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提升综合实力的需要,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都可看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联盟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策略。

L芰赡〗逃蒲А笆濉惫婊ǜ咝K枷胝喂ぷ髯ㄏ睿?013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JGZXS13104)成果。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文化发展;思政课程;优化途径

1文化发展的时代变迁与诉

求党的十以来,在多个场合提到我国的文化发展,并传递出文化观和文化理念。如何正确理解中国未来发展对文化理念的全新要求,是高校思政教育在现阶段应当时刻把握的教育责任与使命。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崛起,也附加了文化缺失的不利因素。在西方工业文化进入我国初期,切实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但从侧面也影响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文化发展角度,经济繁荣是社会发展基础,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同样是一个民族与国家振兴的必要条件。尤其文化本身也是一个社会的文明象征,在不断向前发展的驱动力上,文化理念是支撑多维领域共同进步的核心条件。然而当代大学生思想层面尚未意识到文化发展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重塑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树立民族文化的支撑力,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当务之急。而且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应当秉承的教育观念,是文化发展对新时期思政教育的历史诉求。

2文化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文化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应当从文科与工科两个维度探讨。工科学生是我国未来科技振兴的人才基础,文科学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人才保障。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目标出发,文化发展是基于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而提出的核心发展观念。一方面,我国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被形容为山寨大国。如果要打破这样的历史标签,重塑民族文化自信,就需要培养工科学生对于文化自觉的深刻理解,以技术创新带动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对文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要注重文化发展的辩证思维。学生在毕业之后参与社会工作,其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是最为基本的基础条件。学生在工作中是否能够站在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思考实际工作的责任与义务,完全取决于自身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基于以上两个维度的辩证思考,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应当以文化发展观为侧重点,引导学生认知客观世界的文化诉求,进而树立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以文化自信承担历史重任,参与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建设文化崛起的现代社会。

3文化发展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革新路径

3.1树立文化自信的思想建设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革新观念上,应当以文化自信的核心理念为主导,树立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心。这样的信心需要思政教师以客观实例举证分析,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自信对于经济繁荣的重要作用,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从社会实践中予以引导,那么高校不仅要在思政课堂中予以强调和深化,也要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予以指导,进而让文化发展的观念深入每位学生的思想意识,指导学生的主体行为。思想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树立文化自信也并非一蹴而就。在思政教育的工作中,所有教师应当秉承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以教育工作的服务精神,针对学生的所有文化问题进行讲解细致入微,以文化发展观为依托,以思政课程为载体,构建学生对文化发展的思想认知,对文化自信的正面理解,进而培育学生的文化思想与精神,形成对民族的自信、对国家的自信、对社会的自信,直至延伸到对文化发展的自信。

3.2融合传统文化的思政理念

高校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发展的价值观念,需要树立起相应的文化理念氛围,让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文化发展的实质意义。而营造文化氛围的过程中,高校应当结合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深度发掘与校园文化构建的契合点,进而以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约束学生的个人行为,继而削弱多元文化的不利影响。那么以各大高校自身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契机为切入点,形成对校园文化的开发设计,才能以社会主义核心发展的文化理念构造并落实到校园文化的主体当中。此外,需要高校以各种校园活动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活动之中形成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体会。而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追溯历史的文化基层,而应当着眼于文化发展的前途进行思考。引领学生思考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远的发展道路上,应当以何种文化形象立足于国际政务,应当以何种文化姿态主导社会发展,以及在我国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作为时代的主人翁,大学生应当承担起怎样的历史使命。只有深入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才能将文化发展的全新维度与高度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并最终形成学生自身的文化底蕴,指导文化意识形态向行为模式靠拢,进而达到以文化发展观教育当代大学生的初衷,完成高校思政教育全面革新。

参考文献

[1]侯帅.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第3篇

关键词:微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65-02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微信作为一种新事物迅速获得了人们的接受和喜爱,应用微信的人数越来越多,在众多应用者中,大学生群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本上每个大学生都在使用微信。微信的应用使得人们的沟通方式更加灵活,而且微信的传播速度较快,教师利用微信平台可以更好地传播思想政治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但同时,微信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微信背景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不全面。所以针对此种现象,大学教师如何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微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应对的挑战

(一)学生在长期应用微信的过程中容易被误导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所讲解的思想政治知识都是十分具有针对性的,而且为了让学生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教师甚至在教学中采用了强制性的手段。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容易导致学生对此失去兴趣,但是不可否认,此种强制性的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按照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思想观行事。但微信的出现改变了此种现状。学生在微信中可以自由畅谈。而且学生不仅和教师同学利用微信交流,还可以和一些陌生人进行沟通。在这样大的范围中,并不是所有的人其思想观以及价值观等都是正确的,还有部分人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其思想是偏激的,而大学生在和这些人接触的过程中,其心理以及思想等是很容易被误导的。而一旦学生被误导,想要改正过来就比较困难。 [1]

(二)学生应用微信后接受统一的思想教学十分困难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发挥的是引导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一点点的引导,纠正学生心理中错误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学会做人,积极乐观地生活。所以说,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但是在学生长期应用微信之后,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想要让学生接受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十分困难。

(三)学生应用微信使得校园中的网络舆情控制工作开展难上加难

在我国网络技术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网络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变得无处不在。网络在丰富学生生活,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错误的网络舆情也对个别学生产生了误导,进而导致了很多不良后果的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各高校提高了对网络舆情控制的重视程度,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 但是此种情况在微信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因为微信应用的人数众多,而且微信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一个学生在朋友圈中的信息很快就会被其他同学看到,有的被转发出去,再转发,信息极速扩散,学校很难对这样的舆情进行监管控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微信挑战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监督机制

在高校中,应用微信的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高校舆情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相关部门必须对微信中传播的不良信息进行监督控制,以避免这些信息对学生心理以及思想观念等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教师作为和学生有着密切关系的主体,应该多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为什么如此喜爱应用微信,并分析微信所展现出来的特点以及功能,及时和学生沟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避免学生被微信中一些不良信息所误导。

(二)构建完善的微信反馈机制

微信虽然会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是学生也同样可以在微信中袒露胸怀,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表达出来。所以高校想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该构建微信反馈机制,通过反馈机制,将学生在微信中讨论的热点问题传递给教师,然后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和教师的探讨,还可以就热点问题得出一个积极的、正确的结论,这样就可以降低微信中传播的负面或者不实信息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3]

(三)教师应该以微信为新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信之所以备受人们的欢迎,是因为微信的功能比较齐全,而且很多功能十分具有实用性。教师若想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就应该以微信为新载体,通过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利用微信进行教育之前,应该先对微信功能进行了解,然后制订教育计划。

首先,对群聊功能进行充分利用。在微信中,群聊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一个话题的讨论中,因此教师就可以以此来平台,构建一个班级群,或者是专业群,在此群中讨论班级事务,或者与学习相关的专业探讨。

其次,对语音功能进行充分利用。当班级要组织活动,或者是教师有什么事情要通知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语音功能来进行通知。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语音来和学生进行沟通。语音和电话相比前者更随意一些,可以让学生放下对教师这一身份的不信任或者是敬畏,进而以和朋友交谈的心态和教师聊天,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有意义。

最后,对拍照、小视频功能进行充分利用。教师可以通过拍照或者是拍摄小视频的方式将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事物或者是一些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发送给学生,并在群中和学生进行讨论,以此来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不断提升。[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成为有一定思想觉悟的、社会需要的人才。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尤其是微信在大学生中应用日益广泛的前提下,教师更应针对微信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出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台的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02:78-80.

[2]郭志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理论视野,2015,01:84-86.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心理 影响因素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43-01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影响因素

1.1 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然而,在大部分高校中,基础课和专业课占据了大量的课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课时少,而且往往只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融入正常的教学中。有些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老师上课时也是机械地传达信息,更多的是像复读机一遍又一遍地讲授知识。在这种客观环境下,面对枯燥的学习内容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学习。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可有可无,他们普遍认为学习思政课毫无作用,有的甚至极端的认为思政老师就是催眠师,思政课对自己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总而言之,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投入欠缺,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呈现萧条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懈怠。

1.2 学生方面

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给社会带来了福利,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当代大学生就是一定程度素的受害者。很多大学生把接受教育都极端的“功利化”,只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从来没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上,学生们往往不是复习其他课程,就是看小说,丝毫没有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

1.3 社会方面

社会上一些负面事件的夸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心态。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从青春期走向成熟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智并不成熟,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外界和环境的干扰。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网络、报刊等传播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和开阔眼界的主要渠道。他们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同样在被一些错误的观念所侵蚀。尤其是一些无良媒体,把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不断地放大,大学生本来就比较容易冲动,心理素质也比较脆弱。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容易产生极端的思想。他们往往只追求个性,对思想政治课堂上内容就更加排斥了。

2 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对策分析

2.1 学校应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开展创造坚实条件

学校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思想政治教育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即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健全组织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质量,保证应有课时的进行,并加大师资投入。学校可以成立并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构,为这项课程的顺利进行制定合理的规划,并投入一定的资金组织思政老师进行培训和深造,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另外,学校应加强校园网、校园论坛的建设、管理和运用,构建功能完善的校园网络互动平台,为学生创造平等讨论和充分交流的空间,并设立网络运行专门机构,把网络作为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的新渠道。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地通过新媒体与大学生加强互动。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学识和观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解疑释惑,促使大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肩负起青年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2.2 授课老师应该全面提高,做好知识传递的桥梁

首先,思政老师要放下教书育人的架子,成为学生的朋友,真正的融入学生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尊重老师,更愿意亲近老师,进而更愿意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

其次,学校的思政老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主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旧的“满堂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老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加以改善。这就要求老师在一开始就注重学生思想的引导。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热点增多、社会矛盾多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采用单向传播方式进行思想灌输,往往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当前网络传播带来的新问题,变信息控制为思想引导,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辩证系统的方法,既深入阐释基本原理、又深入解剖典型案例,既讲清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又深入分析背景,讲清楚发展过程和来龙去脉,让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认识和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话题和敏感问题,学会科学、辩证、全面、理性地分析、思考、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开放式教学的提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开放式教学以追求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知识传递为载体,凭借营造生动、科学、有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成为教学中的主角。教学过程不再是老师机械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合理地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老师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共同认知,共同掌握。这就大大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学校和老师还应加强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在校内,老师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也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视资料、邀请相关专家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实现课堂之外教学时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校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所学内容的真实感,从而明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 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大学生的现实和发展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服务团结学生,关爱凝聚学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机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定义

目前,教育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之所以形成一个固定的定义,这不仅与学者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角有关,还与学者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和理解有关。在研究视角方面,候惠君学者认为:“学生的工作机制是指以一定的思想理论为基础,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过程,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形成的活动结构、操作方法的体系。”张崇生从长效机制的研究视角来给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定义,他认为应该重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性、结构性、实时性和协调性,张崇生认为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非常有助于发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方面,好多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但是这些学者的观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有效结合。两者在实施过程中虽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定义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张敏在她的著作中提到大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以及科学和合理的工作机制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同时学者石其在他的著作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过程性、动态性和系统性也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目前,学者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概念的界定方面,在“物本主义”和“人本主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第一,高校在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时候,总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往往重点研究的是整个高校,这样的弊端就是只把教育者作为整个主体,研究的比较片面。但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不只是从高校的角度理解教育机制的运作,更重要的是要大学生自己理解教育机制的整体运行。第二,两者在主体上也有差异,教育者和管理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被教育者和被管理者是大学生,充当着教育机制中的客体。但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中,大学生是整个教育机制的主体,而高校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另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物化”思维的方式显得特别的重要,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非正式教育和非正式管理。从上面很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论中,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定义为:在相关制度的指导下,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认知、实践能力,高校各部门、团体之间应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协调。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主要问题

1.内容残缺化

所谓的“制度内容残缺”指的是制度不完善,这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没有制定制度,造成这种制度缺失主要是因为是大制度方面的缺失,也有可能是小制度方面的缺失。另外一种是只是制定了一部分制度,制定的制度不全面。这种情况就是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大制度,但是与其配套的小制度还没有制定,因此,就会导致制度不能完全实现的状况发生。国际交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就是制度不能完全实现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全世界各地都会有大批量的交流生往世界各地交流学习,这种现象在我国也非常常见。我国的高校每年也会输送大批的人才往世界各地。一些西方国家会对一些国际交流生进行思想的转变,他们打着“民主”和“人权”的口号,扭曲大学生对思想的认识。因此,对于这种现象,就应该在国际交流生出国之前,首先对他们进行爱国教育,让他们知道如何坚持自己的立场,如何捍卫祖国的尊严等。同时在他们进行交流期间,还要通过网络及时关注和纠正他们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他们的思想有不良的变化,就应该及时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矫正,促进他们身心教育的发展。目前,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还非常缺失,上面所述的那些工作具体由谁来做、怎么做,都还是一片空白。

2.制度过密化

所谓的“制度过密化”主要指的是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方面制定的制度太过密集,不是为了规范学生的思想去制定制度,而是为了盲目地崇拜制度而制定制度。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刚刚建立的时候,往往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很大,这不仅是因为实际情况需要这种制度,更是因为不存在更多的制度问题。因此,就会过分的一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因此,就会毫无节制的制定太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想以此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因此,好多学生就会对这些制度感到厌烦和逃避,或者是对这些制度胡乱的遵守,导致最后效果不佳,互相推诿的效果。最后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健康发展。

3.实际参与度不高

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指的就是规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在这一过程当中,师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老师基本上都是给予一些原则性的指导,但是由于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主体变革的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与时代进行有效的配合和发展,不能达到新时代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4.时效性维持不长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起步较晚,我国大学生,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依然对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偏差。同时,我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研究还不是很多,“制度万能论”和“制度无用论”等现象依然还频繁出现。好多大学生都没有深刻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行,因此,对于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好多大学生都是一带而过,并没有真正认真学习,因此,这种活动在他们的过程中维持的时效不长。

三、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途径

1.加强制度建设

各个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一定要制定出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专门安排相关的人员监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在对政府的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时,应从长远利益进行考虑,专门成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包括很多方面。例如,经济、生活和社会等很多方面。因此,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机构是保证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领导、组织、协调制度化各组成要素机制的必要条件。在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以全局为重,从整个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出发,一定要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各个高校一定要根据上级的文件,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一定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较的研究规律,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学任务中来。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持有坚定的信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对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落后手段和陈旧方法给出了纠正。老师直接对大学生进行直接受教是传统教学的主要模式。但是这种方法往往缺乏实际性,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同时在教学手段上也没有很好的创新,致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味,非常有必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符合大学生思想到的发展的基本规律,时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要随时和学生形成互动,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同时,应该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融入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来,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所谓的高新信息技术教学指的是不再依靠传统的板书或者是口述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通过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的课堂效内容,达到生动的课堂效果。传播速度快、内容生动、形声结合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特点。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互动。

3.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践互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由于社会和高校的种种原因,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很多的实践活动。通常教师习惯于为学生一味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从不注重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力的提升,因此,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是高校培养思想政治人才的主要任务。

一是,从思想观念上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型的符合人才,要从思想上和观念上优化实践教学活动,要将实践教学放在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巨大作用。

二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的保障。首先,高校必须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高校还应该定时让教师走出去,积极学习一些企业的实践能力。其次,一定要成立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使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都很好的统筹规划起来。明确实践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规范化和制度化。最后,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的硬件设施一定要到位。鼓励大学生通过媒体深入学习,收集信息,促进理性思考。

三是,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区分专业时,可以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教学方案时,可以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制定出教学体系。特别是在社会实践、实习、实验或者毕业论文中,充分利用时间,利用相关的资源研究探索。争取建设出功能强大、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通过在社会上的实践,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品质。假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不可获得的有利资源,通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很快融入社会工作当中,还能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

至今,高校一直以来很鼓励大学生能积极投入工作当中,加大实践管理力度,在这过程中,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效果。比如,动员大学生定期参加“三下乡”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增强了学生们的责任感。还可以引导他们到山区支教,既锻炼了大学生的能力,又为我国的教育做出了微薄的贡献。在这期间,还可以建立多种社会实践团队和项目,各个团队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特点,打破传统型、局限性。假期实践是大学生的财富,而且不可缺少的过程。通过实践教学,大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具专业性,实践能力也会逐步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有了深深地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提升,培育除了完整的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只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才能充分适应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才能充分拓宽大学生的眼界,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及时的监督,时刻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互动,为学生及时排解他们心中的烦恼,充分保证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将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发挥最大的实际性。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一定要及时创新,随时开拓新的教育理念,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断改进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但是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教育者也应该对教育的客体进行相关的评价,这种评价和协调的过程就是在积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志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2]史向军,张琼.“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

[3]胡清.科学发展观下高校德育变革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11

[4]李正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原则[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第6篇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在校大学生,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进步和命运。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作为对社会直接输出型人才,其思想觉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兴衰。在新形势下要想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观念,采用新型的教育模式来适应思想教育的需要。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思想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才能使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理念有所转变,真正做到思想教育的实践意义。

一、当前我国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

我国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及普通高校扩招等教育改革手段在不断的提升整体国民素质,所以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普遍比较高,但也不排除有些学生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需要有所改进。对于这部分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改进的学生中普遍会出现一些类似的问题:

(一)政治觉悟的缺失。在现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学生受到大社会的影响也变得充满了功利性和实用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断增长,对于政治的认识中也加入了过多的个人观点。如果放任这种自我思想的增长那将使整个社会都充满了私欲,使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得不到实现。

(二)心理上的不适应。在新形势下的社会不仅充斥着私欲也满载着压力,很多学生在充满压力的社会中无法正常的自我发展。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背负了太多的压力、矛盾和困惑,这使得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在心理上感到不适应,无法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三)价值观的落后和价值取向的缺失。现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对于主动学习和自我成才意识增强,但是在价值取向上普遍存在着自我化和实效化等特点,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社会价值观念的指引会导致大学生在出校门后面对残酷现实的社会感到不适应,也无法真正成为社会型人才。

二、目前高职学校学生在思想道德问题上呈现的特点及问题

就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现状而言,他们是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一批新型学生,在接受新时代的新思想的熏陶之下的学生们呈现出与上一代明显不同的思想觉悟,就是在行为模式、思想观念上都有着特立独行的特点。

(一)多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薄弱,人际交流较差。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后,就目前一代的高职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较上一代而言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大多数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都培养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由于从下就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对外界的人和物接触很少,以至于对于团队集体的意识相当薄弱,这样直接导致了与人交流能力较差。

(二)创新意识较强但是受挫能力弱。在信息发达社会中成长的大学生们对于新事物和新科技的接受能力比上一代人强上百倍。这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创新的动力。但是,同样在呵护下长大的大学生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实际意义的磨难,以至于他们经不起一点点挫折,抗压能力十分薄弱。这样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极差,不具备承受社会压力的能力。

(三)受到网络的影响大。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充斥着整个社会,在一定意义上引领者整个社会思潮。现在的大学生作为从小就接触网络信息的一代,他们的思想及其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网络信息具有容量大、传输快、覆盖面广等特点,但同时网络又出现暴力、黄色等不良信息,这种垃圾网络信息的传输会毒害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大学生都沉溺网络的虚拟世界无法自拔,这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阻碍。

(四)主动学习能力不强。我国的高职院校是普通高校中的一个特殊院校,在校的大学生都普遍具有成绩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在进入大学后,更多的学生没有了高中时的约束和压力变得漫无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有老师在一旁进行指点和引导,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改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老师的传统观念。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一类特殊的团体。对于这类学生而言,老师的指引很重要,老师在对于他们的教育方面首先要摈弃传统的以成绩为考核标准的观点,看到每个学生的优势,并充分利用发挥这优势,对其思想道德教育上面要更贴近实际的切入,不能仅仅以大而空的教育模式进行传教。

(二)高职院校多多开展和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社会型人才为目标,他们教育的对象是对社会直接进行输出的,因而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社会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增强学生们的道德素质和意识。

四、结语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新新的社会力量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整个社会思想觉悟的高低。在新形势下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势必实行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史红霞.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09).

[2].马莉莉.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全国商情,2013(04).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52-02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上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排斥和逆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持久等问题的出现主要由国内外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有失偏颇、文化多元化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有偏差、“两课”教学主渠道不畅、形式主义和表面化倾向突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减弱;原因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校大学生总体上思想进步,拥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发愤读书的精神。同时,还具有较强的个性意识和民主意识,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这一实际效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同。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观上是由于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够,客观上是由于世界发展变化得快,造成不适应。具体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排斥和逆反。教育在本质上,就是把社会要求的内容通过合适的方式让教育对象接受。而在现实中大学生们对我们教授的内容,往往只是接受其形式上的东西,而对内容和根本上的东西并不接受。形式上,表现为学生只是在书本上接受或表面接受,实质上,是说他们对所接受的有些内容并不信服,只是迫于某种外界的因素,而不得不表示接受。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这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而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他们对活动的有些形式表示出拒绝和逆反,这与理论教学呈相反的态势。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巩固不够持久。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巩固不够持久,是以承认思想政治教育有实际效果为前提的,没有实际效果,就谈不上巩固持久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巩固不够持久,表现为学生们对所接受的内容的信服程度不够持久,对接受内容后的行动巩固不够持久,往往表现出了“三分钟”热度。也就是说,教育者精心组织、设计的各种教育活动,在短时期内会取得一定的效果,如听一场爱国主义演讲,学生会马上感到祖国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自己应当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可一回到宿舍、班级,或时间一长,接受的内容逐渐淡忘了,原有的一点感动和激情很快就消失了。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存在明显的“滑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存在“滑坡”表现在两个方面:就学生全体来说,年级越高,活动越难以组织和开展,学生的表现越“散漫”。大一的学生入学以后,非常容易接受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而且基本上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参加类似的教育活动。就学生个体而言,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他们接受了许多教育工作;但是,在组织纪律、理想信念、行为习惯、奉献精神,却越来越不如从前,甚至不如刚上大学的时候。这个问题具有矛盾性,按照教育的逻辑,教育的时间与教育效果应该呈正比例,而事实上,人们对接受教育时间多的人往往不与承认,尤其与低年级对比时,这方面更突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减弱的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只要我们造成某个运动在自然界中发生的条件,我们就能引起这个运动。”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弱化有方面的原因。

(一)国内外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

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主观反应,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国际地位、综合国力的提高,西方国家宣扬“中国”,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无论从范围上还是从手段上都在变本加厉。他们凭借强大的国力、军力和发达的科技力量,通过合法的与非法的、公开的与秘密的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渠道宣扬资本主义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西方的腐朽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突出,不少学生头脑中的各种思想认识经常出现矛盾冲突和激烈碰撞。这种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巨大冲击。

(二)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有失偏颇。

素质作为一个综合概念,不仅包括文化素质,也包括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和其他素质,目前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以学历、学位为标准,有了文凭、学位,各方面待遇就会随之而来;否则,就会被淘汰。学校也受到社会上存在的重文凭与学历,以学历和文凭来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影响,忽视思想、意志、情感、信念等非智力因素对人才成才的作用。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只看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忽视外显的道德实践,这些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大弱化。

(三)文化多元化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大大扩展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也随着快餐店、零售业、时装、电影、电视节目、书籍和电脑软件等的引进而涌入我们的生活。产生于不同历史与地域背景下的各种文化和社会思潮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在人们拓展眼界、丰富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必然会冲击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确立,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从而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有偏差。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强调和突显社会需要、社会价值,而忽视和压制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个人价值。在许多人眼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单纯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出发,不是为了满足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价值的实现,因而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造成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冷漠、反感甚至厌恶情绪,并逐渐形成了逆反、抗拒、对立的心理定势。

(五)“两课”教学主渠道不畅。

高校的“两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基本观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基本理论、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等教育的主阵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高校“两课”教学在改革和探索中不断前进在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思维、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大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两课”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存在的重复现象,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师资队伍建设还显得比较薄弱。

(六)形式主义和表面化倾向突显。

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形式主义和表面化现象依然存在。许多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其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为了应付工作汇报、检查评比,为了争取和保持某种荣誉和利益。从表面上看,有些活动大学生们一呼百应,教育效果似乎不错,但实际上往往只能轰轰烈烈地见效于一时,不能在大学生的思想深处扎根。而大学生们也往往只是关注形式上的热闹,对活动的思想内涵却不大注意,因而活动过后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七)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管理运行机制包括预测、决策、实施、评估、激励、反馈、及保障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灵,都会影响整体顺畅运行。长期以来,众多高校对机制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缺乏有效的评估、调控和激励机制。致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策机构无法收集准确、完整的信息,自然无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做出一个动态的、客观的评价,不能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做出正确地判断和决策,因而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刚性约束,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随机性、随意性大,措施不落实,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 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度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5]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6]张蔚萍,张列军:《思想政治工作十大新课题》[M],法律出版社,1992年。

第8篇

1.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教育工作的基础

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是高校进行综合的文化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准备工作,是具有纲领性的准备工作。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在教育建设管理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提供基础性的服务,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是时展的必然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个层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对所招聘人才的素质和思想道德规范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强化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道德品质的提升,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及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软任务”,不愿给予更多的政策及物质支持和投入,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带来明显的经济和荣誉收益,因此高校从教师到学生在学习内容选择的过程中,都更偏向于强调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却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作为次要的工作环节。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主要目的在于将受教育的大学生和教师的道德规范合二为一。目前高校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效性。

三、强化高校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迫性的认知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从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程度入手。高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教师的层面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加以落实,采用可行的操作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高校应该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鼓励机制,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内容作为学校教育任务的纲领性内容。

2.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活动

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社会实践中的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未来社会、增长自身才干有积极意义。大学生普遍对社会实践工作拥有浓厚兴趣,社会实践活动应该结合不断变化的发展实际进行设计,与时俱进,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我国社会基层工作有机结合。因此,应该鼓励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充实其精神生活,提升其思想政治水平。

3.l挥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引领作用

大学辅导员是与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角色,是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引领者。辅导员的师资、选聘和配备数量、对学校工作的责任感等,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需要从制度环节落实教师的教育岗位责任制,建立切实可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规划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平台,明确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相关绩效考核,使得辅导员和理论课老师能从不同方面入手,加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大学生综合教育内容中的核心部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准确地将自身与社会需求衔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方应当对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项目予以支持,全面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