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药行业销售数据分析

医药行业销售数据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7 17:50: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药行业销售数据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药行业销售数据分析

第1篇

【论文摘要】利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医药行业的绩效和营销渠道模式选择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在医药行业里由于该行业的特殊性,并不存在固定的适用于该行业的渠道模式的结论。

引言

营销渠道作为市场营销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是产品到达消费者之间流动的载体,是连接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在市场运作中具有产品分销、服务传递、信息沟通及资金流动等功能,是企业实现销售目标的工具,也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一个对目标市场全方位覆盖、全渠道控制的营销渠道是绝大多数产品取得成功的先决因素。

营销渠道已经变成了企业核心竟争力的一个源泉,对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渠道资产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但我国企业的营销渠道方式选择对公司业绩增长是否有正面促进作用还缺乏科学和一致的实证研究结论支持,所以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人研究。医药行业是一个高利润的特殊行业,它的渠道模式也与其它行业有所差异。为此,本文选择医药行业进行研究,考察营销渠道决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2相关理论

2.1营销渠道治理理论

营销渠道治理的研究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早期的研究一般认为,Weld是渠道管理结构研究的奠基人(刘伟宇,2000)。他论及营销渠道管理的效率,认为职能专业化产生经济效益,因而专业化的中间商所从事的分销是合理的。Converse等(1940)研究了营销纵向一体化的潜在优势,即营销费用的降低和原材料或商品销路的确定性;同时指出,一体化也带来了相应的管理和协调间题。

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营销渠道治理理论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1954一1973年间,渠道治理结构理论研究达到一个高峰。营销学者利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营销渠道管理产生、结构演变、渠道管理设计等问题。Balderston(1958)提出了一种显示了专业化经济性和竞争过程之间的互动模型,指出设立在一组买卖双方之间的中间商如何通过减少交易的数量来减少系统成本。Cox等(1965)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了分销渠道管理的结构,使用‘、营销流程(marketing flows )”这一概念来描述通过分销网络发生的营销活动。McCammon (1965)认为,协调营销体系的潜在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可以用公司型、管理型和契约型3种方式有效地协调营销渠道管理体系。Baligh等(1967)进一步扩展了Bolderston (1958)的有关渠道管理结构的经济分析,涉及了更多种类的营销活动。还有一些学者试图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网络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的变化(Moyer等,1968 )

近期的研究中提出治理决策是在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之间做出的,本质上与交易费用理论中所使用的方式相似(Hei-de,1994)。这些模型的基本决策标准是经济效率( b4allen ,1973)和效益。于是,渠道管理结构治理的重点是优化渠道管理结构来提高效率和效益。而本文研究讨论的正是医药行业采取哪种治理结构更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

2.2渠道结构模式分类

按照国内家电行业具体情况,本文对渠道结构进行了划分,其具体结构形式如下:

(1)常规渠道。按照科特勒(1999)的说法,传统或常规渠道由一个或一组独立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每个成员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追求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即使它是以损害系统整体利益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没有一个渠道成员对于其他成员拥有全部的或者足够的控制权。

(2)垂直渠道。为了解决常规渠道所存在的不足,产生了垂直渠道形式,又称纵向一体化公司渠道形式。如果制造商向分销职能整合,由自己的员工完成分销工作,这被称之为从生产向前整合或向下游整合;如果下游的渠道成员,如分销商和零售商,向后承担生产供应职能,这被称之为从分销或终端的后向整合。不论是制造商向前整合还是下游渠道成员向后整合,结果都是由一个组织来承担所有的工作,这就被称之为纵向一体化或内部一体化或一体化公司渠道。这里,分销角色虽然被替代,但分销的职能却是相同的。

(3)混合渠道。为了获得两种渠道模式的好处,一些企业将常规渠道模式与一体化渠道模式混合使用,产生了所谓的混合渠道模式,即一个企业的渠道模式中既有一体化渠道又有常规渠道,两种渠道各自对应于不同的销售对象与目标,在实现一定程度的控制的同时,达到较大的市场覆盖面。

3实证研究

在这部分研究中,为了具体考察渠道治理决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对医药行业企业效益和营销渠道结构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文中选取了医药行业的134家上市公司,对这些上市公司的几个主要效益指标进行了提取,并且利用SPSS应用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综合后得到了对企业的最终效益考察指标,然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对这个效益值与渠道结构分类相关性做出了分析,得出行业的效益与营销渠道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数据,进而验证医药行业营销渠道结构与绩效关系。

3.1数据来源

文中所采纳的医药行业的各项原始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上市A股公司近一段时间提供的数据,而其营销渠道指标则是在对每个企业的资料进行查询分析后归类确定的。以行业上市公司为代表研究行业渠道治理抉择方向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规模和成熟度相对高一些,研究结果就会有代表性,并且上市公司的原始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同时也便于综合整理。

3.2变量设定

原始变量:企业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为便于运算将这些变量所对应数值记为Xi,XZ,XS.xa,XSo

因子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提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因子记为f},fz>f3,'二。

综合指标:对因子变量进行加权运算后得到的最终指标即是综合指标,记为y。

定量变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fi,fz,fs'二为原始变量xi,xz,x;,xa,xs的第一、第二、…第m个主成分。其中f;在总方差中所占比例最大,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也最强,其余成分综合原变量的能力依次减弱。主成分分析就是选取前面几个方差较大的主成分(本文选取其相应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xi,xz,xs,xa,xs对应的系数向量是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的第一列)对应的特征向量二

综合指标与因子变量的关系:Y-wife十wzfz+...}y} 其中因子变量的系数(即权重)来自于Total Variance Ex-plainedo

定性变量的设定,由于渠道选择模式均为定性变量,为使之便于考察,按照常规将其定量化为:1代表垂直营销渠道,2代表常规营销渠道,3代表混合营销渠道。

3.3模型假设

W所分析的医药行业选取的A股上市公司具有行业代表性,基本上可以体现行业整体营销渠道治理状况。

(2)模型提取的企业近期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值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该企业的运营状况。

(3)医药行业中比较成功的企业选取的营销渠道是有利于企业绩效的,该渠道是适于企业使用的渠道。

(4)医药行业中大多数绩效较好的企业都使用的营销渠道治理方式是与该行业相匹配的方式。

(s)如果最终获得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比较高,

则可以说明在医药行业里营销模式有趋同性,也就是说适合该行业整体的营销产品销售模式相近。

(6)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推断医药行业企业效益与渠道相关性不会存在相关性。

首先根据已有数据对医药行业做一个初步的分析,考察一下各原始变量与营销渠道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4统计分析

步骤1

表1医药行业相关性数据表

从表1可以发现营销渠道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8 ,0.015 ,0.057 ,0.078 ,-0.017,从*标记可见营销渠道的选取与企业考察指标相关性都较弱。从这些数据初步推断出医药行业的营销渠道与效益间不存在相关规律性,但仍需要进一步进行综合考察以明确验证这一点。

步骤2

为了进行因子分析,首先检验已知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为此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

表2医药行业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表

表2分别给出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其中K&10值为0.479,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取值小于0.6,不是很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0.000,小于显着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零假设,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步骤3

由表2检验知所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接下来进行因子提取。

表3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I)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

表中是因子分析后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的结果。其中,Component列和Initial Eigenvalue,列(第一gIJ到第四列)描述了因子分析初始解对原始变量总体描述情况。

第五列至第七列则是从初始解中按照一定标准(在前面的分析中,设定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1)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它反映了原变量的约一半的信息。第九列(%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1是45.162。由于所提取的公因子反映初始变量的程度太小,所以根据表中第二列特征值基本情况重新设定特征值为0.97,重新提取后得到表4a

步骤4

表4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0.97)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它们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第九列(% 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l ,F2和F3分别是38.646 ,23.805和22.1500

步骤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因子1解释了每股公积金和每股净资产两个原始变量,因子2解释了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两个原始变量,因子3解释了主营收人增长率。

步骤6 表6是输出的因子挛量的协方差矩阵,该矩阵为一个单位矩阵,恰好证明了3个因子变量之间是不相关的。这也正好满足了因子变量应该是正交、不相关的条件。

步骤7 表7是最终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表,综合指标是由公式(2)计算得到的。在本行业中,二者的相关性系数是0.047,相关性很低。通过该相关性数据说明了在医药行业企业的效益与其采取的销售渠道是没有关系的,这证明了假设(5)是错误的,同时证明了假设(6是正确的。并且事实上在本文中所考察的所有企业中只有三种渠道模式,而且其数量差别不大,也就是说采取垂直型、常规型和混合型营销渠道的企业比例均衡,而且经营状况也没有太大差别,根据对医药行业资料的查证发现这个结果直接与我国的行业情况有关系。多年来,医药行业依靠一些保护政策运作的情况很严重,这导致了渠道结构对其效益没有很明显的影响,就出现了本文调查所得的结论。但在反商业贿赂的政策旗帜下,2006年医药行业已经加速进人行业规范阶段,同时多年以来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利润不断稀薄,整体行业在政策的洗礼下进人洗牌阶段,胜者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在战略上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在此环境背景下,医药企业纷纷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企业可持续运作的经营模式,而营销模式的转变是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课题。所以医药行业营销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医药行业整体面临转型的今天,也更需要对医药行业结构模式进行研究,以求获取更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方式。

4结论

通过对医药行业企业的样本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营销渠道治理机制和医药行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人探讨,并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医药行业目前的营销渠道治理决策对企业绩效是没有多少影响的,二者之间相关性很弱。

第2篇

一是医药经营企业散、小、多、乱的情况仍然存在,大多数药品经营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二是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缺乏有效的统筹,难以支撑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在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迟迟不能融入医药流通行业的前提下,医药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净利润仅为1%左右。三是缺乏与医药流通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软硬件及物流供应商。以医院的院内物流为例,在医药分家大形势的推动下,医院药房将逐渐从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医院物流外包的模式将逐渐盛行。在大型公立医院动辄需要上千万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却很难找到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软件、设备等相关服务供应商。

因此,为促进医药流通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实现医药流通行业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将积极通过对医药智能物流平台的分析,探索基于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的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建设。

1 平台业务

1.1平台市场定位

广义的智能物流平台将面向巨大的社会物流需求,按照服务的范围可以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园区性,按照货物的种类可以分为消费品、大宗商品和危险品等,按照服务类型可以划分为仓储类、公路运输类、港口服务等,不同的类别将对应不同的市场需求,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然而一味追求大而全,不仅浪费平台资源,也容易使平台缺乏自身的特色。因此,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将明确的定位于服务医药流通的行业型物流服务平台,提供从生产厂家到终端消费者的整个医药销售流通环节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并不提供实体的仓储、运输等服务,而是以第三方的身份,以医药流通行业的专业背景和行业资源,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来整合物流资源,提升行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因此,与线下实体物流服务不同,智能物流平台将为他们提供服务,而不是抢夺市场份额。

1.2 平台服务对象

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参与主体包括业务主体、监管主体、运营主体。其中业务主体包括医疗机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经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企业、物流设备企业等。监管主体包括卫计委、药监、社保、药交所、交通、海关、税务等。

1.3 平台服务内容

医药智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将主要提供六类的服务。一是医药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整理和,涉及医药物流供需信息、企业信息、物流绩效评价信息、医药行业动态信息等。二是基于全流程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协同服务,通过建立统一的编码标准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平台上各用户之间信息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涉及从医药生产企业到医药流通企业、医疗机构间的订单交互、发票交互等。三是医药流通监管溯源服务,涉及为行业监管部门提供药品流向的明细、报表,确保药品流通信息的动态监管与事后追溯。四是数据服务,从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及智能物流平台的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信息,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和优化物流过程,提高医药产品流通效率。五是以物流资源为商品的在线交易撮合服务,从而整合医药行业物流资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六是增值与延伸服务,涉及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供应链金融支撑、移动客户端应用、数据分析报告等服务于医药物流过程的定制化服务。

2 平台架构

2.1平台应用架构

平台采用4+1的应用架构,建设包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业务协同平台、物流信息撮合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共计四个业务子平台,以及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使用的监管溯源子平台。平台建设一个统一门户,并通过手机、平板、大屏幕等多种终端展示给最终用户。平台应用架构如图1所示。

(1)物流公共信息子平台

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为用户提供物流信息的展示、查询、交换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是整个智能物流平台的前台门户。该平台通过网络广泛连接到物流企业系统、监管部门系统、医疗机构系统和智能物流其他4个子平台,实现对运单、货物、运力、仓储、GIS、信用、供需、监管、统计等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从而达到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规范透明、资源优化调配、监管安全高效的应用效果,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业务协同子平台

业务协同子平台,以基础数据标准和数据交互标准为基础,以数据交换系统为核心,以云端服务为技术手段,为实现外部系统(ERP、WMS、HIS系统)与药交所核心业务平台(交易、结算平台)互联互通,生产、配送、医疗机构、药交所三方平台、政府监管部门间业务协同,而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

(3)物流信息撮合子平台

物流信息撮合平台,通过对运力资源(航空、海运、公路、铁路、冷链运输等)、医药类仓储资源(含冷链)、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医药物流相关软硬件等的资源整合,以数据分析平台为后台支撑,通过整体解决方案为供需双方提供物流相关资源的信息撮合、交易服务和在线金融服务,包含撮合管理、评价管理、结算管理、在线融资等功能模块.

(4)数据分析子平台

通过数据管理后台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清洗、备份、统计、挖掘、可视化管理功能;基于智能物流各子平台数据,通过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提供如订单分析、库存分析、价格分析、路径分析等数据分析应用。为客户提高仓储、运输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强采购监管、提高库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5)监管溯源子平台

监管溯源子平台,以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药品器械交易数据、智能物流平台物流数据为基础,以数据分析平台为支撑,服务于三医联动,为食药监局、卫计委、医保等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监管辅助服务。

2.2平台数据架构

平台数据架构分为5个数据域:交换数据、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它们之间通过搜索服务器、消息服务器交换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生成数据,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

(1)交换数据:包含中间库、FTP文件、WEB服务数据,为平台提供数据源以及数据交换。

(2)基础数据:包含目录数据、支撑资源数据、元数据,提供数据标准、交换协议、基础数据等内容。

(3)业务数据:包含公共信息、信息撮合数据、监管溯源数据,作为平台的基础应用数据服务于应用子平台。

(4)管理数据:包含门户管理、数据管理、平台监控数据,提供详尽的业务、内容、分析、交换、日志等管理方面的数据。

(5)分析数据:包含业务分析、综合分析、应用模型,提供详尽的业务分析、智能分析、信用评价、监管预警数据。

2.3平台技术路线

2.3.1体系架构

平台体系架构采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整体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系统总线、服务总线、应用系统和门户。通过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模块包装成服务,并建立良好的接口与契约,以系统总线为统一调度,将功能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可直接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

2.3.2开发涉及的相关技术

(1)开发平台及应用服务器:平台开发延续使用当前主流的JAVA和C#平台,依托底层应用服务器Apache Tomcat、Apache Zookeeper、.Net Framework、Nginx分布式服务。

(2)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 7以及Windows 10。

(3)数据库技术:使用Oracle 11g数据库管理系统。

(4)开发工具:JAVA平台使用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C#平台使用微软Visual Studio2010或以上。

(5)后端开发框架:应用框架Spring、WEB框架SpringMVC、数据持久层框架Mybatis。

(6)代码管理及版本控制:选用SVN作为版本控制服务器,使用Maven作为JAVA平台代码管理工具。

第3篇

关键词:药店品类管理 问题 改进策略

0 引言

品类管理的理念起源于美国食品工业协会,1997年,在中国连锁协会及行业专家等的共同推动下被引入中国。近年来,品类管理也被引入医药行业,作为引进的管理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问题,但在医药经营者们不断摸索下药店品类管理已经逐渐步入正规。

1 药店品类管理概述

1.1 品类管理的定义 品类管理是分销商和(或)供应商把所经营的商品分成不同的类别,并把每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的活动,这就是品类管理委员会对品类管理下的定义。品类管理在提高企业运营效果时主要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和服务。品类管理对于药店而言,不仅仅是按照类别对所经营的药品进行分类,为了提高药店的销售利润,必须合理优化药店的结构以做到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映。

1.2 药店品类管理的核心思想 药店品类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患者为中心,与供应商相互合作,以品类为战略经营单位。为了降低药店的经营成本以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建立一个以患者需求为基础的并且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系统以提高药店的运作效率。在经营过程中主要考虑销售量、某种规格药品的销售额、某种产地药品的销售额以及某家店销售额等因素的是以药品为中心的传统的药店品类管理方式。这样的品类管理在前期往往能达到理想目标,而后发展却受到阻滞。根据调查发现,若想大大的提高药品的销售量和顾客的满意度就必须让品类管理以患者为中心,这需要改进传统的药品品类管理的方式。

1.3 药店实施品类管理的意义

1.3.1 成功的品类管理可以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下的总体购买力增速减缓,由于消费者的价值意识变得越来越成熟,因此对产品变得越来越挑剔,同时由于消费者面临极其丰富的市场商品而具有更多的选择,因此消费者的忠诚度也在逐渐降低。就消费者购买行为来看,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是在店内做出购买决定的。这就意味着药品零售商有能力影响消费者在店内的购买行为。实施品类管理可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通过数据研究可以了解顾客购买偏好,也因此能获得更多消费者。

1.3.2 药店的品类管理可使药店突出重围。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为宗旨才是科学的品类管理,在进行产品采购是要根据患者的利益需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厂家的利益进行采购,这样才能优化产品品种让药店突出重围,最终达到消费者、药店和厂家共赢的局面。

1.3.3 药店品类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行品类管理的优势在于,在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缺货、缺品种的现象,这样可以更有效的优化品类和货架、品牌组合、功效组合以及价格组合,降低整个经营系统的成本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2 药店品类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药店品类管理未真正以消费者为核心 品类管理理论强调了一个名词即消费者导向。通过我们对门店每一个销售细节进行研究发现,目前的药店销售不是顾客导向了消费,而是员工导向了顾客的消费。药品零售行业与超市行业消费最大的区别就是谁导向了消费。在超市都是顾客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商品,而在药店则是员工导向顾客消费,因此在超市中通过品类管理数据分析得到的数据往往都是清晰有效的。

2.2 受短期利益驱动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产品的同品化、竞争方式的同式化、生存发展的艰难性和受物价环境的影响、成本上升过快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利润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甚至可以说“唯利是图”。各零售药店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使出浑身解数,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短期逐利的行为。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是医药行业中最早开始实施品类管理的企业,从它的管理实践来看,主要关注的是与销量、利润和成本相关的控制指标,致力于品类“组合利润”的提高。向品类管理要利润没错,但利润不仅来自于进销差价,降低系统成本、扩大品类都可以提升利润。

2.3 品类管理软件和技术落后 品类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主要是以信息为基础分析、计划和实施品类经营活动。品类管理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信息技术,通过相关数据和应用系统支持品类管理的决策,可以提高业务流程的运营效率。如POS系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等都是品类管理的信息技术。其中商品条形码与POS系统的集成应用,为零售商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成为实施品类管理的前提条件,但这还远不足以开展品类管理工作,要想在企业内部确保品类管理的正确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搭建一个集成化的品类管理实施平台,设计出切实可用的品类管理信息应用系统,才能真正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但是在国内想要找到一个支持品类管理的IT系统很难。现在药店应用的系统只能满足企业的进销存功能,根本无法满足更多的品类管理决策。并且目前的软件公司并不懂品类管理,他们不可能设计出满足品类管理需求的软件。很多药店希望尽早开始品类管理,但苦于没有一个系统可以提供数据支持,更无法做到数据共享,因此设计一个支持品类管理的信息软件成了个亟需破解的难题。

2.4 药品品类定义不规范 品类的定义是指品类的结构,包括次品类,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等,是实施品类管理的基本单位。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它的分类不像一般商品那么简单。药品的种类成千上万,同类药品中也有细微不同,很难以某个标准来区分定义。同时在医药行业没有哪个制药企业的产品线深度涵盖某个类别,充其量每个类别都只有几个产品覆盖,所以没有企业能够帮助药店进行完善的品类定义。因此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药店是按照零售药品的属性来划分的,有的是按药品的剂型分类,更有的是根据药品在销售中的重要地位分类。简单些的药店粗放地只分到20多中类,精细点的分到了300多个小类。真可谓是形形。这些分类仍旧是站在方便零售药店管理的角度进行的,与定义中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要求相差甚远。

3 品类管理的改进策略

3.1 站在消费者角度进行品类管理 消费者是品类管理的焦点,进行品类推广最重要的是强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最终实现供应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共赢的局面。作为药店的零售商在进行品类管理的过程中最主要解决的是“药店到底卖什么药”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争取增加药品的多样性、减少药品不必要的重复性。同时药店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药店卖什么药是根据消费者需求来确定的。因此药店在实施品类管理时应重视销售数据,加强对顾客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研究。为了判定顾客相对稳定的消费倾向,可以通过销售数据来得到购买时间、购买品类、偏好信息以及购买数额等。

3.2 完善药品分类管理 2000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出台实施,使得药品分类工作得到一定便利。多数药店在日常的销售工作中也是按照这样分类,但这样只是将药品分成两大类,对于成千上万种药品来说还是不够细致。因此,零售药店可以将每一大类品类中的产品按照不同的标准定义为不同的产品角色。具体以OTC药品中常用药感冒药销售为例,在不违背联合用药治疗原则下,如果感冒的同时还有咳嗽,可以辅以止咳药;同时有发热,可以搭配退热药和体温计;有炎症可以用一些抗感染药品;还可以联合一些提高免疫力、维生素类药物。这样的分类不但一目了然更能促进消费者购买。

3.3 建立药店品类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体系寻求长远发展 药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如果能建立药品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体系无容置疑是给消费者的一颗稳心丸。药店在进行品类分析后对每一位消费者可以建立消费档案,以品类销售对不同的消费实行积分,跟踪以及推荐服务。一个顾客的到来只需提出需求,紧接着就能得到药店为之定制的服务单,免去消费者自我寻找的苦恼。根据消费者个人或者以家庭为单位建立的品类管理可以为药店赢得稳定客源、信誉和品牌。

3.4 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根据药品的品类经营寻求产品优化组合进货,利用品类寻求聚划算的策略,利用畅销药品和低销售药品的组合来降低药品的进货价。供应商是药店经营的第一道关,从第一渠道进行低成本战略是有必要的。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高销售量作为回报将是实现双赢持续合作的一种良好方式。

4 展望

近年来中国药店的药价伴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持续走低,但是受到物价环境、成本上升过快等影响药店的运营成本降低的空间微乎其微。因此为了解决中国药店的窘困状态,实行品类管理是最好的办法之一。它是一种新理念,也是一个新工具。在竞争白热化、商品日趋同质化、手段单一化等恶劣条件下,品类管理的实施确实能为药店在提高工作效率,把握顾客需要,满足顾客需要和提高品类赢利能力等方面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雪墨.品类管理,中国药店业引入的“速溶咖啡”[J].中国医药报,2005,(05):21-22.

[2]郭晓丹,简英.品类管理之于医药连锁企业的意义[J].北方药学,2011,(04):73-74.

[3]刘含海.中小药店的简单品类管理[J].中国药店,2011,(02):92-93.

基金项目:2010年省级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ZJG2010088)、宁波市服务型教育重点建设专业二级项目(Y015)资助课题。

第4篇

金融股估值合理

作为市场的最大权重股,金融股的走向对市场而言相当关键。一些机构投资者向记者表示,从估值角度而言,金融股确实已经进入价值区域,值得适当关注。

从基金二季报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虽然国家宏观紧缩调控政策对保险、银行金融业负面影响较大,但基金对保险、银行金融业却未出现大幅减持,金融业市值占基金资产仅较一季度减少0.27%。

而尽管招商银行、深发展和民生银行在第二季度基金持股市值占比较一季度减少了0.54%、0.24%和0.28%,但银行股的估值优势却仍然相当明显,不少基金对银行业中具有相对估值优势的个股进行了增持,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市值占比分别增加了0.05%和0.13%。同时,自7月以来,诸如topview等数据分析系统均显示金融股近期受到资金追捧的迹象,尤其是招行、民生等银行,出现了高额的净流入。

某基金经理表示,银行股值得看好主要基于两方面理由,一方面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银行股的估值已经比较合理,目前股份制银行2008年动态平均市盈率只有15倍左右,而市净率也已经进入历史最低区域,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长远愿景相比,这一估值可以说是偏低的。另一方面,当股指在严重超跌后,一旦出现大幅反弹,银行股作为市场上最主要的权重板块之一,通常是扮演领涨的角色,将很可能带来较好的回报。

随着近日建设银行预计中期业绩同比增长50%以上,截至目前14家上市银行中已经有9家了中期业绩预增公告。其中,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预增幅度均在一倍以上。在业绩持续增长的带动下,近来银行股在市场中起到了领涨大盘的作用。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A股和H股市场中,金融股已不知不觉实现了股价接轨。从这一角度而言,也可以认为A股金融股已基本调整到位,有望最先带动市场反弹。

商业股抗周期波动

商业股是今年以来机构配置的重点。根据天相数据统计,基金重仓持有商业股总数量为9.2亿股,较一季度增加1.4亿股,基金对商业重仓持股数量连续3个季度呈增加状态,而且在大类资产配置中仍然属于“超配”。

天相投资的向涛指出,据他统计分析,基金二季度末持有商业股市值占基金总净值的比例为7.03%,比一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同期,商业股流通市值占A股上市公司总流通市值比重为4.65%,所以很明显,基金对商业股是超配的。

另从统计数据来看,与2008年一季度相比,基金重仓商业股个数达到21家,其中新增的基金重仓股中有鄂武商、武汉中百、广百股份、步步高、大厦股份、百联股份、南京新百和西单商场,减少的公司是天音控股、益民商业等,为数不多。在新增加的公司中,步步高是二季度新上市的连锁超市公司,而南京新百则是在二季度刚刚完成了股改。

数据显示,连锁超市中区域性超市在二季度明显受到了基金更多的关注。如武汉中百二季度被4家基金重仓,合计持有463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27%,流通股本的8.72%;而去年四季度重仓该股的基金数仅为1家,持有590万股;今年一季度则没有基金重仓。步步高在二季度被24家基金重仓,重仓股数为247万股,占到总股本的1.83%,流通股本的8.82%。重仓基金数众多一部分原因在于机构申购新股所致,但也说明现阶段区域型超市业受机构青睐的程度是很高的。

在传统基金重仓商业股方面,重仓持有苏宁电器的基金达到77家,较一季度增加了2家,持股数量由4.64亿股增加到4.96亿股,部分原因是公司在二季度向6家机构进行了非公开发行。王府井重仓基金数由一季度的10家增加到17家,持股数量由3524万股增加到了4981万股。二季度重仓持股数量增幅明显。此外,银行股重仓基金数由3家增加到了6家,持股数量由1206万股增加到1782万股,增幅也较大。

在宏观经济不尽明朗的情况下,商业股稳定的增长和非周期性特征,对基金而言相当具有诱惑力。一些分析师认为,虽然2008年受美国经济下滑和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全年经济增速较2007年有所放缓,但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仍然会保持较强的促进作用,而通胀仍在可控范围,这些基本因素决定了2008年中国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率仍将保持高位。

一般而言,温和的通胀对零售行业有利。有关数据也显示,上半年行业收入增长27%,净利润增长57%。子行业之间比较,百货的盈利能力更强更稳定。全年业绩展望,收入可望保持10%~20%的增长水平,部分龙头公司可能更高。

医药股熊市抗跌

医药股也是基金持续增仓的主要品种。根据天相对基金二季报数据统计,医药、生物制品行业的基金持股市值达到544.21亿元,占总净值的比例从一季度末的2.6%上升到了3.45%。

这一行业在熊市受到青睐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无论是熊市还是牛市,人总是要生病的,医药板块在弱市中的抗跌性,成为基金二季度大举增持医药、生物制品行业的主要出发点。

从投资主题的角度来看,医药板块同时占据医改、环保、消费等多个概念。医药行业是受政策支持的行业之一,在高通胀时代还是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的行业,具有明显的弱周期性和抗通胀能力强等特点,具备很强的安全边际。

医药行业目前面临的行业政策环境有利。目前政府对医药行业主要的政策是规范和辅助行业的发展。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以及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为药品市场规范发展、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医药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在未来几年可以预期,行业内大型龙头企业必须具备新药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更具成为未来行业龙头的潜力。

同时,作为消费类行业之一,市场对医药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性,其稳定性明显高于其他大部分消费品。对于未来可能出台的刺激内需消费的政策,业内人士预期,政策的出台首先将对前期强势的医药板块、零售业板块形成利好。

除此之外,医药板块在通货膨胀环境中还面临产品提价的可能性。受此影响,双鹭药业、康缘药业在刚刚公布的季报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业绩成长性。在中期业绩有大幅增长的公司中,具有较好的增长持续性的公司包括康美药业、双鹭药业、双鹤药业、亚宝药业、康恩贝、中牧股份、金宇集团、复星医药、江中药业、九芝堂等,这些公司都非常值得关注。

煤炭股业绩增长确定

煤炭股也是基金二季度增持的热门板块。基本面的改变以及可以预计的成长性使煤炭股受到了机构资金的持续关注。

截至6月30日,在露天煤业前10名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东中,有6家基金公司,共计持有2575.03万股,占现有流通股的16.40%。神火股份前10名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东中也出现了7家基金,共计持有5795.21万股,占流通股18.59%,其中南方绩优成长股票型投资基金、华夏回报证券投资基金均为二季度新进入的。

此外,中煤能源前10名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东中,共有9家基金位列其中,共计持有15676.28万股,占A股流通股的10.25%。上海能源前10名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东中,有6家基金以及中信证券1号、2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进驻其中,共计持有3285.35万股,占现有流通股的12.08%。

第5篇

关键词:灰色关联系统模型;科技政策;科技活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02

1引言

经济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技术创新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还能够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技术创新具有复杂性,由于医药的特殊性,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更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高不确定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医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客观上不利于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促使医药产业科技活动投入规模接近社会理想水平,政府会采取各种科技政策激发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科技政策是国家公共政策的一个分支,其通过对科技活动的投入、运作、产出、转化等进行引导、干预和控制(王卉珏,2005),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在财政支持政策,如税收减免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以及科技项目计划等,另一方面是环境、法律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如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制定专利法等。

学术界学者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实证研究政府科技政策对医药企业科技活动的影响。Akihiro Hashimoto等(2008)以日本制药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定量分析了日本医药企业在1991-2000年间的研发效率;孙燕、孙利华(2011)运用回归分析研究了我国政府医药科技投入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发现政府向科研机构拨款对医药企业研发支出影响不显著,我国存在科研机构活力不足,医药企业需求不旺等因素造成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提出调整医药科研机构研发投入结构,防止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激发医药企业动力等建议;邹彩芬、刘双等(2013)基于政府补贴带来企业的额外行为效应理论,以医药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分析,得出政府补贴与R&D投入显著正相关;王虹、冯国忠(2015)运用DEA方法评估了我国2006-2011年医药政策的实施效果,选取的投入指标包含研发人员数、科研机构经费支出等,支出指标包括拥有专利授权数,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利润。从上可以看出,在医药行业,关于政府科技政策对医药企业科技活动影响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实证研究方面,集中在政府投入补贴政策上,其他科技政策的影响,或者是科技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对医药企业科技活动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深入了解我国政府实施科技政策对医药产业科技活动影响的有效性,本文将\用灰色关联分析从政府对医药产业三个子行业科技活动实施科技政策效果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拟找出最有效的政府政策,以及效果最差的政策,并总体研究政策对三个子行业科技活动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2实证分析

2.1模型建立

灰色关联模型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即“灰色关联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在系统发展过程中,若两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即同步变化的程度越高,则表示二者关联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本文运用灰色系统关联模型分析科技政策与科技活动相关变量之间的变化程度,探究出对科技活动最有激励效果的科技政策,对几项科技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一个排序。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和关联度过程如下:

2.2模型的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是2002-2013年间医药产业中化学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和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业三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主要考虑政府直接资助、税收优惠、政府融资担保三项政策。其中,政府直接资助用医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中“政府资金”度量,表明在科技活动中,政府对医药企业直接给予资金的资助。政府税收优惠用“利税”度量,利税是利润和税收的合称,反映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国家税收方面的贡献,白锦表(2013)在研究政府科技政策对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分析中采用利税来度量税收优惠政策,因此,本文研究也采用利税。科技人才政策用“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度量。关于政府融资担保变量的度量,之前的研究中大多学者会用金融机构贷款来度量政府融资担保,但由于近几年医药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数据缺失,所以本文研究中采用科技活动总经费减去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得到的数据作为包括金融机构贷款在内的其他资助,以说明政府融资担保政策对医药企业科技活动的影响。以上四个变量作为灰色关联系统分析中的比较数列,而参考数列则选取了医药企业利润、新产品销售收入、企业专利申报数、R&D内部支出四个变量。

2.3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所选取的变量,在历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查找化学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的相关数据,并通过计算得到包括金融机构贷款在内的其他资金来源,将收集整理到的数据保存到excel表格中。本文数据分析使用软件GM_V3.0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如表1所示。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总体来说,四项政策中政府融资担保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是很有效,而行业不同,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也不同,政策对于医药产业子行业的激励效果也不一样。政府在实施科技政策时应该根据每个行业的特征,激励效果好的政策要继续加强,例如税收优惠政策等,而对于实施效果政策不好的,政府应该积极寻找其中的原因,改进该政策的实施措施、方法等,使得该政策对企业科技活动的激励效果能够更明显。

3.2建议

对于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政府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政府应该继续加强这两方面政策的实施,将有效性发挥到最大。而对于中成药制造业,政府直接资助、税收优惠、科技人才政策都是有效的激励措施,政府对这个行业应该综合实施这三个政策,将效果发挥到最大。

首先,政府应合理配置直接资助医药企业科技活

动的经费,并加强监督管理。从分析结果来看,政府直

接资助还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政策,对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为了提高资金资助效果,政府在决定给医药企业投入资金资助时,应根据该企业往年申请专利数的情况,决定投资额的多少,投资完后定期或不定期对该企业的科技活动情况进行检查,以防企业擅自将政府投入的经费用到不属于科技活动的方面。

其次,政府应充分发挥好融资担保的职能作用,积极寻找支持医药企业增加科技活动投入的新途径。以上的分析结果中,医药产业的三个子行业中金融机构贷款等其它资助关联系数最低,说明政府融资担保政策实施得并不是很有效,政府在金融机构与医药企业之间的角色发挥得还不够好,政府应该寻找最合适的决策,减少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的门槛,τ谀切款用来投入技术研发创新的医药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增强企业用融资贷款来增加企业科技活动投入的信心。

最后,科技人才政策相对于三个子行业而言,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项的政策,而科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培养。虽然人才培养主要在高校,而学生的专业自也在其本身,但是,政府可以发挥其政策导向作用,为医药产业培养多方面的研发人才,让更多的医药学生愿意投入到医药研发中去。若企业的研发人才增多,该企业也会因此增加技术创新投入,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为企业增加专利数,也增加了该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总体的利润,利润的提高增强了该企业技术创新的信心,而下一年的科技活动资金投入也会因此而增加。

参考文献

[1]王卉珏.科技政策制定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2]Akihiro Hashimoto,Shoko Haneda. Measuring the change in R&D efficiency of the Japa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 Research Policy,2008:3710.

[3]孙燕,孙利华.我国政府医药科技投入对企业研发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药房,2011,(09):771774.

[4]王虹,冯国忠.对医药科技政策实施效果的DEA评估及研究[J].药学研究,2015,(01):4750.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医药制造税负差异税源管理

医药制造行业是吉林省具有地方经济特点的优势产业之一,医药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性多年在全国排名前列,是吉林省工业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现已与广东、贵州等省共同跻身全国医药制造业的第一梯队。为了保持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就需要发挥税收管理的职能,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把吉林省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一、吉林省医药制造业实际税负现状

2007年吉林省416户医药制造企业累计销售收入67.5亿元,实现增值税5.98亿元,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为8.86%。在416户企业中高于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的共有87户,销售收入37.69亿元,应纳增值税4.57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5.98亿元的76.42%;低于全省增值税平均税负共有169户,销售收入29.46亿元,应纳增值税1.41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5.98亿元的23.74%。有销售收入无税企业,共计28户,销售收入为0.37亿元;销售收入为零的共计132户,占全部户数的31.7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于全省医药平均水平的87户企业仅占全部户数20.91%,缴纳了近76.42%的税金,应当作为税源监控的重点,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医药制造零税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需要进一步开展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直至进行税务稽查。

二、吉林省医药制造业税负差异原因分析

1.增值税税负偏高原因分析。在416户制药企业中高于平均税负8.86%的有87户,占全部户数的20.91%,2007年共缴纳增值税4.57亿元,占全部应纳增值税的76.42%。此类企业共同的属性:一是企业规模较大、生产设备技术先进、人员素质较高,资金雄厚,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产品附加值高,增值额大,营销体系较完善,形象好、商誉高,增值税税负也比较高。二是由于目前药品销售市场竞争的日常激烈使得医药产品销售费用(主要是广告宣传费用)、产品研发支出较高,客观上拉动了医药产品的价格,但这部分费用均不能在进项税中抵扣,却需要产品销售价格得到补偿,因此相应的增加了销项税金。三是从税收政策看,中药的原材料抵扣率较低,中成药制造企业主要原材料基本上属于农副产品依收购发票所列金额按13%扣除率抵扣,属典型的“高征低抵”,这在政策上就使我省的中医药制造企业税收负担普遍高于其他行业。

2.增值税税负偏低原因分析。在416户制药企业中低于平均税负8.86%的有169户,2007年共缴纳增值税1.41亿元。税收负担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关联交易,使成员企业的税收负担偏低。由于规模企业较大,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关联企业,因税收政策、营销策略的不同人为地降低产品销售价格分解了产品的附加值部分造成部分相关企业税负偏低。

(2)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良好,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使部分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却较低。主要原因是:①国家为解决药价虚高、就医昂贵的问题,开展的反商业贿赂活动及实行的药品降价政策法规的出台,特别是“齐二药事件”给全省的医药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受国家对医药政策性降价影响,赢利空间再度压缩,税金下降,企业增值额相对减少,造成税收负担降低。②药品原材料成本不断提高,特别是有些主要原材料急剧上涨,使企业产品成本提高,增值额相对减少,造成税收负担降低。由于国家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医药制造受产品降价及原料涨价的双重挤压,直接导致企业销售收入、税金的下降。

(3)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税收漏洞。我省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有相当一部分为药农种植的中草药,收购初级农产品抵扣13%,产出中成药销售适用17%税率。因此对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至关重要。

(4)少数企业因无新技术、新产品跟进,导致销售萎缩,税负偏低。

3.增值税税负为零的医药制造企业,其中有销售收入无税的28户,没有销售收入的132户,两者合计占全省医药制造企业416户的38.46%,对于这部分的企业要进行认真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纳税检查,要深入企业进行调查了解,要从投入产出、购销存、银行存款、现金资金流量、凭证流等角度出发,运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收稽查的联动机制,要逐户深刻剖析零税负的症结所在,堵塞税源的跑、冒、滴、漏。

三、加强医药制造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全省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税负低于全国、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排除关联企业平销行为、企业发展萎缩等特殊原因,显然还应从强化对制药业的税源管理,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下功夫。针对制药业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强化税收管理。

1.对医药制造企业实行按同业、按税负分类管理。通过对同行业单户企业的调查分析,总结整个行业生产、供应、销售的规律,建立相关的税收负担、税收弹性的数学模型和指标参数,进一步深化同业纳税分析、纳税评估、强化同业税源管理。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类管理,对能够按规定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有关资料,及时缴纳税款,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账证健全,税负不低于全省制药业平均税负水平的,为一类纳税企业;能够按规定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有关资料,及时缴纳税款,财务管理水平比较高,会计账证比较健全,税负在全省制药业平均税负70%~100%以内的,为二类纳税企业;对不符合一类、二类企业标准的税负偏低、无收入、零税负的纳税企业,确定为三类纳税企业。对三类企业,税收管理员除实行常规管理外,税务机关要根据企业情况对三类企业派员进行实地调查评估,对原材料购进、生产、销售、成本等过程实地全程监督管理,分析、求证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对发现的问题约谈举证或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形成对整个行业的全面管理。

2.全面实施对医药制造企业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联动机制。针对医药制造企业行业特点,结合GMP生产流程,全面及时采集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税收、行业等指标,尤其是收购农副产品的数量及价格、资金往来、投入产出比、增值税税负等重要指标,设计确实可行的纳税评估体系,依托综合征管软件V2.0和“一户式”系统等税源监控手段,对采集的医药制造企业的各类指标进行科学专业的数据分析,摸清行业规律,确定正常税收指标参考值的幅度范围,一旦企业相关数据及其变动超出正常范围,就应确定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对象,及时进行约谈或实施检查。

第7篇

1.大数据时代的特征(1)数据量非常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信息量和数据量在不断增大,尤其是在复杂的市场信息下,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掌握更加准确的市场信息,找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2)类型比较多。大数据中包含的信息非常多,企业要想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就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筛选能力,合理运用这些信息,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价值密度较低。由于信息数量比较大,信息感知无处不在,这样就会降低数据的准确性,降低数据价值密度。(4)速度快且时效性高。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及时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而大数据时代下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市场信息的准确度,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数据变化,为企业营销策略的调整提供保障。

2.连锁经营是大数据时代的最优选择连锁经营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最优选择,它能够让企业利用大数据来采集更多的市场信息,并通过企业内部数据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市场消费状况,结合这些消费数据来建立准确的连锁店,从而实现企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不同地区、不同消费人群,对医药消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对于山西这样的大省来说,在建立连锁药店时,需要掌握准确的数据,才能够提升药店的利润,实现效益最优化。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市场调查方法,就不能够掌握比较准确的市场信息,而利用大时代数据,企业可以有效、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制定出科学的连锁店发展方案,从而提升企业效益。

二、大数据背景下提升连锁药店营销效益的策略

1.形成连锁体制,扩大连锁药店市场规模当前,山西省药店存在严重小、乱、散状况,药店整体分布不合理,药店之间竞争较为激烈。部分药店的恶性竞争直接影响了山西药业市场的经济效益,以及药品市场的安全状况,对我国药业发展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山西省药店进行连锁经营改进,改善药品零售发展势在必行。在构建连锁营销药店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药品市场的专业化、标准化,确保完成复制扩张,提升市场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保证药品价格竞争中的优势。建立连锁药店体制的过程中,要完善对网络资源的应用控制,依照各类资源对各项价格进行评判,确保将数据信息资源作为药店营销竞争力的核心。政府要加大对连锁药店规模的控制,确保连锁药店能够完全满足高水平、高质量要求和标准。政府要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各项信息资源,为连锁药店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确保将连锁药店做大做强,进一步改善山西省连锁药店的市场规模,加快医药行业发展的进程。

2.优化市场环境,形成完善的药品营销策略(1)依照消费者意愿的包装策略。作为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包装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其包装内容一般包括药品外部包装、包装说明等。外部包装可保护药品,提升药品的美观效果和药品安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消费,对药品销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包装说明主要包括疗效、使用方法、有效期、售后服务等,可以给消费者一种安全感,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地使用药品,对药品营销效益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山西省连锁药店在营销策略完善的过程中,要对产品包装进行强化,对消费者行为进行调查,在消费者医药购买意愿基础上,形成对应的产品包装,保证药品能够给消费者一种高质、安全的感受。(2)从消费行为出发的品牌战略。品牌战略是提升连锁药店发展效益的关键。在实施品牌策略的过程中,连锁药店要首先明确药物地位,加大对信息网络的应用,确保通过信息技术完成药品的宣传和推广。山西省政府要注重鼓励药店进行品牌构建,加大对品牌药物的经济投入和保护,给予适当的发展环境,确保连锁药店做大做强。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药品审核,杜绝出现品牌药物的质量问题,防止药物引起的连锁药店经营抑制现象。品牌药品需经过国家药监局的严格审核,确保消费者能够买到安全药、放心药,从根本上提升消费者药品消费满意度。

3.强化信息管理,构建完善的数据控制体系(1)价格信息管理。相关人员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对连锁药店价格进行统一设置、监督、管理,提升了连锁管理过程中的控制质量,降低了山西省不同区域药店价格差异导致的消费市场环境失衡现象。(2)网络信息集成。网络信息集成主要是对配送信息、销售信息等,进行汇总、分析的数字化处理过程。该集成提升了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效果,加强了药店营销策略与消费者行为的契合度。(3)药品信息控制。当前,连锁药店由于药品种类繁多,人员流动频繁,非常容易出现营销问题,导致消费者消费效益受到影响。而信息化平台可以对药品信息进行编码,依照硬件数据对药品数据进行控制,完成药品的统一管理,从本质上提升药品的使用质量。该数据平台能够对药品信息及时查询,降低了药品积压过期的可能性,避免了连锁药店在营销过程中的不必要损失。(4)统一财务核算。统一财务核算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完成对各项药物销售的计算和核算,实现对企业财务的全方位控制。

三、结论

第8篇

2013年10月,多款类似的智能医疗健康设备纷纷上市,其中包括移动医疗健康公司康康血压旗下的康康血压计、北京瑞智和康科技公司推出的快乐妈咪胎语仪等产品。不止是这些新鲜出炉的移动设备,很多软件厂商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硬件产品。移动阅读公司华阅数码旗下的木木健康推出了MUMU血压计,将旗下“读览天下”中有关高血压的内容导入MUMU。专注女性生理周期的大姨吗也携手智能数字健康公司PICOOC推出了一款智能健康体重仪Latin,以实现对女性健康数据的精准管理(附表)。

在新产品纷纷面市之前,这些“移动家庭医生”的生产商早已吸引了资本的眼球。大姨吗的数百万元A轮融资来自天使投资人蔡文胜,此后的B轮投资由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共同出资千万美元。康康血压也斩获了个人天使投资者400万元的投资(附表)。

市场研究机构ABI预测,到2017年,全球健康与健身类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1.7亿台。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协会(GSMA)2012年报告显示,5年内,全球移动医疗服务应用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15亿美元收入,而信息平台提供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将分别获得24亿美元、66亿美元和26亿美元收入。同时,艾媒咨询报告指出,预计到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

软硬结合解决变现难题

单靠App是否可以满足用户的健康需求?春雨医生等纯App主要是通过用户自查、系统给出答案和网上咨询医生的方式让用户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实现足不出户“看医生”的愿望,不足之处在于患者的自述有时不够全面,而且属于“事后补救型”措施,无法“防患于未然”,在疾病发作前得到警示。

移动医疗设备可以弥补App的不足,不仅可以量化反映身体情况,还可以提早获知身体发出的一些警示信息。康康血压计对用户的相关数据进行长期的追踪检测,数据会被传至云端进行分析并形成电子病历,由此提炼出的医学诊断模型,可以和云端模型比较,从而预测用户的健康状况。大姨吗旗下Latin除了可以测量体重外,还可以监测脂肪含量、水分含量、肌肉量、骨量、基础代谢率等多项身体健康指标。这些数据在采集后会被上传至大姨吗App中,并进行汇总展示和健康分析,随后据此向用户提供分析报告和健康建议,指导用户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善身体健康。

推出硬件产品,也是软件企业进行商业化的一种尝试。大姨吗创始人柴可接受《新财富》专访时表示,之所以选择推出硬件产品Latin,是为了解决企业变现难的问题,移动互联网应用虽然获取用户容易,但变现一直是个难题;而传统生产和设计公司拥有工业设计师和材料工程师,缺乏的是大量的用户窗口,正好可以优劣互补。

柴可透露,Latin定价会“比较高”,而大姨吗和PICOOC也会根据双方在产品开发中投入的各项成本进行收入分成。在大姨吗和PICOOC的合作中,大姨吗主要提供用户窗口、用户定位以及录入数据时的软件接口,硬件研发由PICOOC负责,生产则外包。通过推出硬件,大姨吗可以获得更多个人难以记录的体征数据,也有利于增加用户黏性。PICOOC则可以借助大姨吗已经形成的影响力,直接切入其所面对的女性目标消费群中。

大数据+线下医生

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些公司还可以从大数据中分析预测用户的健康情况。投资公司 Khosla Ventures创始人预计,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取代 80% 的医生,未来10年,智能手机的发展和硬件开发成本的降低将改变健康保健领域,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使医药行业获得巨大飞跃。

在国外,一些公司已经着手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改善用户健康。行为健康分析初创公司Ginger通过手机App来收集短信、通话和位置数据,当判断出现行为异常时,它就会提醒用户。例如,抑郁症的早期阶段往往涉及人们通信方式的改变,Ginger中的Daily Data就可以发现这种变化。帮助女性怀孕的应用Glow则希望通过收集大量关于女性月经周期、、饮食、情绪等方面的数据,来告诉女性什么时候适合怀孕,而且能及时提醒女性自查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等早期问题。Ginger获得了650万美元的A轮风投,Glow也已获得600万美元的投资。

在国内,大数据也可以帮助企业改善产品。柴可举例说,不同地区和年龄段的女性,周期习惯是不一样的,例如,广东地区女性的初潮时间比北方要早很多。通过收集更多用户数据,大姨吗可以更加深入了解用户,改善生理期的算法,从而更为精准地预测用户的生理期。

为了解答用户提问,移动健康公司往往还需要连接线下的医生团队,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康康血压签约了多位医生,对于发现问题的用户,会由签约医生在24小时内回复其提问,并给出相关建议,如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为用户远程诊断。不过,整合线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胎监仪生产商广州贝护佳从2013年6月开始线下推广,到8月也只谈到了4家医院参与,积累产检记录4000余条。大姨吗也计划扩大技术团队和专业妇科从业人员,解答用户提出的健康问题。

硬收入+软收入

对于移动健康设备商家来说,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设备带来的“硬收入”,二是App应用带来的“软收入”。硬件收入又分为一次性出售和租用两种形式。血压计、体重秤等较为常用的设备多是采用出售的形式,而对于胎监仪等一些只在某个特殊阶段才使用的设备,则主要采用出租的方式。

广州贝护佳采用的就是按产检次数收费的模式。其远程胎监仪在医院现有的胎监仪基础上增加了远程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将监测数据传送到后台服务器,方便医生通过浏览器查询并对孕妇数据进行评分操作,将医嘱信息及时发送给孕妇。对于用户支付的使用费,公司也会分成给医院和医生,提高后者参与和推广的积极性。贝护佳每次产检费用高达150元,不过可以免去孕妇及其家人奔波医院排队的劳累。

对于大多数健康设备生产商来说,收入主要来自销售硬件的一次性收入,不过,当设备销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公司还可以通过应用平台获得收入,这也是很多公司硬件定价较低的原因。木木健康CEO陈迟就指出,公司血压仪定价399元,就是基于获得设备的销售量,量够了,自然平台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