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7 17:50: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写作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经济时代对整个社会的要求,而对初中教育教学来讲,实现学习型组织的简历,不仅是教育教学的要求,而且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措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的更加贴近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现代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

一、初中语文写作现状

1.教学的观念和方法陈旧

初中教育教学一直以来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也不例外,单一的讲述成为目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但是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素质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的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语文写作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启发学生思维成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需面对的主要问题。而教学观念的陈旧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削弱了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2.教学互动不足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并因材施教。目前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严重不足,一言堂仍然是目前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难以被激发出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发挥积极性,很容易造成思维的僵化,这样就很难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使学生在变化莫测的语文写作中显得束手无策。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初中写作要求学生发挥自主学习意识,目前,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教师布置规定的任务,学生被动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之间存在很大问题,只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这一点在我国初中语文写作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存在很大差异,成为制约初中语文写作的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瓶颈之一。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与建议

鉴于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初中语文写作的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现代语文写作教育教学的重点,只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提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才能解决学生在语文写作中的难题。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现代教学观念要求教师主导课堂,而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也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同时协助学生及时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

2.运用互动式教育

教育教学中要发挥学生潜能,启发学生思维,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式教学也是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互动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实现互动式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打破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体。

3.建立学习型小组

学习型组织是对社会提出的要求,学习型组织要求组织成员实现终身学习,这与自主学习具有很大关联性。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协助学生建立学习型小组,使学生通过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取长补短。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型小组成员的组成需要进行合理优化,也就是将成绩不同、特点不同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这样就能够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学习。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评价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指标。初中语文写作的特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因此实现自主学习就成为现代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关键部分。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发挥指导作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初中语文写作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第2篇

初中语文 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素质教育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初中语文教学实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基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的教育。素质教育实现了“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是实现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因此,语文教育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将重点放在打基础上,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学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知识面拓展。

2、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要求。

现代语文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是接收新知识的容器,而是要通过主动创新去获取。因此,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教学思维上进行深层次的参与。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引导,正是抓住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引导学生更积极,更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把教学改革和学法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措施。

二、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的策略

1、优化语文课程结构

初中语文课时分配,依大纲的要求,初中一、二、三年级分别是6课时、5课时、6课时。事实上,可以改革为"4+2"或"4+1"的课时结构,其中初一、初三可以用四课时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一课时补充微型课程,将选修教材分散穿插到每周的语文教学中,然后拿一课时举行紧扣大纲的课堂语文活动。笔者认为要建立多元的、立体的语文素质教育体系。语文的“基础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多元性,“多元性”是对语文“基础性”的哲学诠释。一要大胆地把信息技术、脑科学和心理科学的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语文表达、语言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勇于探索和实践;二要把学习语文知识与学习其他文化科学知识(包括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四大形态的知识)高度结合,促进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不断完善;三要以人为本,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本。

2、增强目标意识,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检测和评价的依据。要克服语文学科综合性特点带来的教学目的的随意性和要求的模糊性,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增强目标意识,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课文目标体现了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应以它们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制订课时目标。细化时应注意:一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又要突出重点。一般以一项为主,一至两项为辅,既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又能保证落实。二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能切合教学班群体和个体的实际,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三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目标的描述应简洁、具体,应使用外显行为动词,切忌空泛。教学目标既是教的目标,也是学的目标,应当使学生明确每节课、每篇课文、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从而集中注意力、调动已有的知识和展开思维,实现学习目标。

3、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有法,但无定法。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自学法等,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等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进行优化组合。教学方法运用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必须适应教材、学生的变化和教师自身条件,采用不同的教法,使学生不断具有新鲜感,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独立思考,博采众长,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符合教学规律的新鲜方法。学法和教法同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教法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要积极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最佳学习环境,加大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密度,加快教学节奏。教学手段的运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多样化,要使各种手段形成优化组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存在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教材知识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创造力,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变得异常机械化和程式化。当下的多数初中语文教学课本教材枯燥无味、僵化死板,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与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导致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及质量较低,教学效果较差。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思考、求知以及善于创造、创新的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由于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落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制约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初中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学校要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其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所以,教师要转变以自己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改进,优化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进行教学,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够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首先,就是要因材施教,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有着清楚的认识,能够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其次,就是创新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与幻灯片技术,将所学内容形象立体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对文章内容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能让他们对这些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教学方法影响下的课堂氛围是枯燥、乏味的,很难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会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而课堂教学氛围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应该得到有效改善,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并根据提示与指导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还能够促进他们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发挥。例如,教师在进行文章讲解之间,可以先让学生们对文章进行详细阅读,并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分析与讨论,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样在教师进行讲解时,他们才会更加认真的听讲。

(四)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人们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尤其是现阶段的初中生,他们正处于发育期,思想不够成熟,在个性化理念的影响下个体差异很大。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积极创新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将自己的人格魅力贯穿到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塑造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心灵交流,造就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将心理教育渗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初中语文的学科魅力和影响力,贴近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状态。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于对课文的理解不同,让学生分角色将这篇童话故事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或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编。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利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学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学校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学校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创新教学理念,积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其次,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何小花.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08:23-25

[2] 吴喜文.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两个转变[J]. 文理导航(中旬). 2010.09:29-31

第4篇

一、尊重“明德”的思想,不断加强和推进诗化教学,是构建新时代道德价值观的首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构建这种新型的道德价值观,不是依靠空泛的说教,而是要使其在充满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诗化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各种急功近利等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上是远离了诗,远离了诗化教学的。从语文素质教育的角度讲,语文教学无疑是诗一般的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体验的过程。因为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创造,是语文学科也是学生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所以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除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外,还应侧重于作品的人性美、人情美、意境美的观照。初中语文教学中着力强调诗化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着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塑

造他们高尚的情操,以此充实他们的精神底蕴,这是当前初中乃至整个语文教学中应当肩负的历史重托。

二、深刻理解古代语文教育方法论,不断“内省”和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要深刻领会古代语文教育方法的精神实质,及时做到自省自纠,并把这些作为教师职业活动的自觉需要。

1.反思教学行为,升华教学境界。

在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中,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就是要研究学习主体的个别差异,从较高的层次上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关注学生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理解和借鉴这一理念,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新理解古代的教育方法,应积极提倡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学,即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促使其提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及习惯,并使其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答案也不是惟一的,而是多样的。因此,强调语文教师学习传统教育方法,又不满足已有教学经验,就是要求教师及时“内省”,不断创新,使语文教学做到情趣化、文采化,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2.加强教学积累,夯实文化基础。

古人强调和重视“博览群书”(王充),“厚积薄发”(韩愈),这是针对学生读书习作而言的,对于教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纵览中国语文教育史,每一位在教育领域内有所建树的语文教育家,无不是用书本来武装自己的。远的不说,当代的于漪、魏书生、李镇西等语文名师,哪一位不是书的受益者?语文特级教师高万祥就拥有五千多册藏书,二十本剪报、三抽屉卡片,这样的“家底”我们有吗?据《中国教育报》调查显示:在教师必读书籍中,教学参考书居第一位。有人断言,离开教参,有80%的语文教师写不好教案、上不好课,种种迹象表明,初中语文教师文化学识底蕴不足的现象已越来越严重影响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人说,只有当语文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宽广得无可比拟时,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强手、艺术家和诗人。不读书的后果,可能会是语文教师思想上的“僵化”、心理上的“老化”和智能上的“退化”。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应当从让教师广泛地阅读这一点抓起。

3.培养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

语文教学中的“内省”,不仅要求教育者单方面的自省自纠,而且要求学生的自主自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际就是强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因此,使学生把“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的生存体验和需要,仍然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学生“自省”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习能动性的大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只有当学生把“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作为一种个体生存的自觉追求时,语文学习才会走向真正的自觉。

三、走出师道尊严的“怪圈”,建立和谐民主的语文课堂

第5篇

摘 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十分重要。信息资源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形象阅读意境、鲜明阅读体验、增强审美感受、启发语文心智的价值。信息资源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尝试:探究式、代入式、开放式等有益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资源;价值与方法

《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提出:“初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要求能了解常用问题的特征,并通过练习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理解文章内容……能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汲取作品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改革如火如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不同信息资源,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存在着琳琅满目的信息资源,语文又是一个知识涵盖较为广泛的学科,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从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1]信息资源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形象阅读意境、鲜明阅读体验、增强审美感受、启发语文心智的价值,适应贯彻落实《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的精神,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利用信息资源,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经验,而探究式、代入式、开放式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资源的有效方法。

一、信息资源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利用价值

形象阅读意境。被选入语文教材中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意境的美好性。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资源,可以将学生带入形象的阅读意境中,激发阅读兴趣,品尝阅读快乐。例如,在准备《水仙子・咏江南》这首元曲的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可播放背景音乐《江南小调》,同时播放江南水乡秀丽恬淡的自然风光以及江南水乡繁华富庶的人文风光,在这样的意境中反复阅读,感受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鲜明阅读体验。信息资源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出现的比较抽象、晦涩的语句。教师通过利用信息资源,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作品中原本抽象的文字还原到现实生活中,还原到具体的场景中,使学生与作品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联系,与作者的创作意图形成思想上的共鸣,便于他们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所要习得的学习内容。使用信息资源可以增强课文所描写场景的立体感、逼真感、写实程度和仿真程度,帮助学生将书面语言灵动到恍如身临其境中去感觉和认识。

增强审美感受。利用信息资源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对网络信息的利用,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时,可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与阅读内容相近的语境和情境,借助音乐和图景的衬托及展示对阅读课文中的词汇、场景、故事予以说明和演释,为学生创造感受美、认知美的条件和氛围,增强学生对阅读作品的审美感受。例如,在教授《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播放与课文匹配的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帮助学生打开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启发语文心智。语文教学应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接受能力所表现出的心智方面,将信息资源利用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起到启发学生语文心智的效果。

二、信息资源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利用方法

探究式。可有选择性地引入和利用信息资源,帮助学生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并引导他们学会整理信息,实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个性评价信息内容及合理使用信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程序上设计一个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环节。首先组织学生收集信息。其次帮助学生整理信息。第三,指导学生运用信息。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训练学生养成信息思维,在培养人文素养的同时强化科学素养的积淀;探究式学习还可以鼓励学生自我设计问题情境,在兴趣盎然之中激发学生从事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代入式。也即通过所用使用的信息资源带入阅读目的。在信息资源参与下的代入式阅读教学,可以将所要阅读和加深理解的教学内容,带入多媒体教学方式之中,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让学生在欣赏、观察的过程中,模仿课文的写作结构遣词用句。整堂课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开放式。信息资源是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拓展和延伸,开放式信息利用方法,即体现于时空利用上的开放,可通过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资源,可将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引入自然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活动,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使学习真正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的活动。如很多课文内容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诸如《忆读书》这样的课文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学生们自行通过网络收集信息,就“书香校园”这一主题展开系列活动,也可以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课,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学生思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确立。

三、结语

信息资源以计算机樵靥澹以互联网为媒介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了广泛、丰富的信息资源,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要能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们借助网络渠道获取的信息资源,可以随时与同学交流,也可以向老师求证。运用信息资源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开放的教学观,以此实现帮助学生提升获取、交换信息的能力,而从另方面来看,在帮助学生处理信息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为阅读教学和语文教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西阳.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探索[J].快乐阅读,2016(2).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实施 心理健康 教育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根据中学语文课本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课本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就会发现课本处处都暗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内容体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亲人的关爱、对友情的珍惜等,而这正是道德情感的主要内容。如新课标实验教材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地毯下的尘土》一课,它告诉了我们:做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并告诉了读者要养成“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身上特点,针对他们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现象进行深入讨论并与课文中的人物米妮相比较,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培养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二、利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所潜在的心理教育问题,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它在中考中占分比例之重,众所周知。“见其文如见其人”,也就是说,从一个人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思想品德有多高、文学素养有多深,心理素质又多好。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作文教学的有利条件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切景语皆情语”。生活处处有语文。

学生有时对很正常的事物也会产生幼稚的想法,这是不足为奇的,关键在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可恶”的广播声》写了进入中学后,早晨起床铃把学生从甜甜的睡梦中叫醒,之后是上操铃、吃饭铃、上课铃、下课铃……这铃声还不算,最可怕的是“广播声”,由于我校换了新领导,“新官上任三把火”。是的,就是在他们刚上任的一段时间,对学校的校风进行了大抓特抓,大讲特讲,校风变好了,可校园内多了另一种声音――“广播声”,这声音一般是紧接着一道道铃声,持续时间之长,贝分之大,回音之强,音域之广,远远超过铃声。

该生对广播声充满了厌恶感,全文都是在发泄着不满,结尾又叹到“唉,这可恶的广播声,你何时才能消失呢。”。我肯定了学生写出了真实的心里话,最后写了这样的一句话:“为何不把广播声当作一曲赏心悦耳的乐曲?为何不把广播声当作催人奋起的警钟?……”这一个一个反问句,如当头棒击,促其猛醒,

在讲评和指导学生作文时,我教会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法、心境迁移法和利用反衬法来写作,这样既可以激励他们写作的热情,又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还可以提升他们分析鉴别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针对学生体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听说训练

【分类号】G633.3

语文听说能力不仅是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更是身处文明社会所要求具备的基本技能。现代社会高信息高节奏化的特点要求人们语言表达准确规范,并且具备倾听他人声音的能力。然而,目前中学生的听说水平令人担忧。据调查显示,能自信流利回答问题的学生只占调查总人数的20%;能明白教师所提问题并基本转述清楚的占50%。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学语文听说训练的缺乏的现象,学生的听说能力很难达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一、语文教学听说训练的现状

新课标对初中生的听说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即“能够耐心专注的倾听他人的谈话,并通过所听的话语理解对方的观点,在复述转述时,能够完整准确的表达出讨论要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就目前初中教学目标来看,一方面听说能力在考试大纲中不做明确要求,在课堂实践中听说训练的语言实践活动常常被习题写作课程占用。另一方面,由于听说训练被提出时间不长,没有系统的教材和规范的训练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听说训练的培养现阶段处于一个尬尴的地位。

二、听说训练思路构建的重要性

(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借助语言进行思想交流和学习。人类社会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何简洁清晰的表达自我思想是现代社会活动的基本要求。同时倾听也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良好的倾听方式不仅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通过的听说训练要达到训练学生思维,提高交往能力的目标。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逐渐重视教学反馈的重要性。“听”是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说”则是学生对课堂效果的有效反馈形式。所以师生双方的听说能力都将影响课堂的效果。教师对授课内容有层次有条理的表达学生才能更易理解,反之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准确的提出教师才能重点的答疑解惑。当前课堂中单向传授的方式已逐渐淘汰,师生互动是课堂的主导形式。教师在互动中要学会“听”,从学生的表达中及时给以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听说能力是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语言交流活动中,听说环节起关键的作用。“听”是获取信息的途径,通过对声音的感知在大脑中进行复杂的综合分析。“说”是表达信息的过程,将思维以语言为媒介转化为有声的信息。因此,语言听觉和口头表达与人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密切相关,听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注意力、话语判断力、语言的理解力、信息的记忆力等综合能力。

三、初中语文听说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目标不明

由于听说能力在考试大纲中没有明确要求,大部分教师没有把听说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一笔带过或者直接忽视听说训练的内容和环节。部分教师在听说训练的环节设计中教学目标不明确,容易出现两种极端。首先,教师设计出问答模式让学生训练,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表达不流畅时教师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教师设计种类繁多的游戏讨论环节,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听说训练的目标没有得到展现。而且,无论在作业还是考试中听说能力的测评都难以落实,教师无法对学生听说能力进行全面的考评。

(二)家长及学生认识不足

对于语文教学家长和学生都将目光聚焦在考试的分数上,将重要放在能够提高分数的专项训练中,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古诗词背诵等,不愿意在听说训练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由于没有真正了解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在参与教师设计的实践活动时往往积极性不高甚至拒绝参加。

四、听说训练的构建思路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创建一个平等开放的语言环境。教师在课堂中要勇于转换角色,以倾听者的姿态将课堂交到学生手中。例如《繁星》这篇课文,可以先播放星空的图片或幻灯作为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当你们凝望那漫天的星星时,心里有什么感想呢?”启发式的提问将学生引入讨论之中。接下来让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提问“作者三次描写繁星美景图,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进而分析出文章的时间顺序和情感内涵。这样的一堂语文课,学生在教师的朗读提问中训练了听的能力,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充分锻炼了表达技巧并且学习兴趣也得到提升。

(二)优化训练设计

语文听说训练的设计应当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训练课中设计的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关注关心的话题,用来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在课堂形式中,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将课程内容呈现在幻灯或是视频之中,通过视觉刺激语言的表达。其次,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担当主导作用,根据教学目标,开展诗词欣赏、演讲竞赛、课本短剧等形式多样的听说训练。只有教学内容的丰富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堂上的参与者。

(三)以听说带动读写

教师要保证听说训练持续有效的开展,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训练素材,素材的的选择一方面可以由教师搜集,另一方面可以作业的形式交由学生完成。学生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将平日的感悟一一记录下来,这样在课堂训练中不仅学生有感而发同时大大训练了写作能力。在平日阅读教学中也可穿插听力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在边读边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建出平等自由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思维。在课堂中合理有效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促进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反应的敏捷性、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进而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更有利于加强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爱良.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听说训练[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12).

[2]聂金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训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引言: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更好地适应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为中学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初中语文阅读式教学策略在实际的课堂应用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研究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具体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1.巧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而这些阅历以各种符号方式存在初中生的记忆中。假设某个事物以符号形式出现,将会激活原有的记忆符号,新知识和旧知识这两者建立一定的关系,然后产生相应的认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相应的特定情境,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

其一,利用音乐渲染方式设计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来渲染教学情境。将文学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等方面起到强化、补充、渗透的效果。适当地选取一些音乐,既能够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优化课堂内容,陶冶初中生的性情,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选择音乐,充分考虑到音乐和文本的和谐,所选用的音乐必须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唯有这样才能够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

例如:在《蒹葭》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播放《在水一方》,利用歌曲导入对新课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把握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在《乡愁》的课堂上,教师先播放歌曲《乡愁》,利用《乡愁》这首歌曲将学生的思想感情拉入到课堂中,然后以哀伤、忧愁的二胡曲《江河水》作为整堂课的背景音乐,教师要求学生沉浸在音乐情境中,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余光中的思想感情。

此外,在实际的课堂上,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情境。多媒体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其作用在于直观地彰显教学原理,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抽象知识想象化,将静态景观动态化,为初中生营造了丰富多姿的教学氛围,符合学生的情感要求,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1]。

2.充分发挥想象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直接感知课文知识,只能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够感受到语文课文中的形象。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想象能力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学生在词语理解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也有了一定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单调、枯燥的文字转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就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和文中的主人公、文章的作者进行“直接”对话,在时间、空间上缩短了学生与文章、作者的距离,使得文中画面能够走进学生的脑海中,加深了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综合把握文章主旨,让学生能够感到发自心灵的满足和愉快,从而快乐的学习语文。

例如:在《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和人间的街市是一样的吗?”,“天街上有些什么?是不是有各种丰富的商品?”等问题,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巧妙的引导,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行想象,并利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带着美好、奇特的想象,语文教师又指导学生回到课文的学习,分析诗中“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以往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什么不同之处。以此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此类方法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文章通过“街灯”引发的想象与联想,来描述天上的街市以及美好的生活等,进而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无比痛恨,和对自由、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2]。

3.角色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体验式教学策略注重的是学生和教学材料这两者间的情感交流与双边对话,强调的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认知,关注的是学生对课文内涵的发展和丰富。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认真解读文章。在学生掌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选派学生扮演文中出现的角色。角色扮演能够缩短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带着感情学习语文。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即演出了自身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够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得学生对文章以及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从而改善了教学效果。

例如:在《再塑生命》的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海伦对光明的渴望,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眼睛蒙住,在黑暗中参加活动、进行学习等,学生在体验盲人生活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光明对海伦的重要性[3]。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和研究体验式教学策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音乐等方式,巧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充分发挥想象,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尕松求加.试析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实施合作学习[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22(0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