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自媒体时代概念

自媒体时代概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7 17:50: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自媒体时代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自媒体时代概念

第1篇

关键词:自媒体;公共经济;市场;互动

一、问题的提出

概念的产生:自媒体概念首先由美国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于2002年年底提出,并系统阐释于2003年出版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中,该文章指出,自媒体(We media)将成为信息传播流程中的主要一环,成为新时期的主流媒体。同时,美国新闻学会下属媒体中心也认同这一看法,在其2003年的“自媒体(We media)”研究报告中,其指出“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过数字分析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后的一种分享其本身事实与信息的新闻途径。”自媒体概念的提出,无疑是网络信息史上的又一大飞跃,人们从信息的受众,逐渐成为信息的受众,全球的信息交流,也更加处于一个互动的(interaction)平台之上。而网络技术刚刚起步时的关于世界信息化的预言,也将由这个时代来全面实现。

国内现状:对自媒体的研究,虽然我国依然处于起始阶段,但是在自媒体的应用与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的自媒体化程度,并不亚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这样的对比,表明当前经验主义的范式研究,可能并非适用于自媒体这个既新兴又贴近生活的概念中。以我国情况描述,在最早的自媒体载体中,博客是最常见的一种,其充实的信息内容与自由的、独特的信息视角成为人们广泛接受并切身使用的一种自媒体载体,而近年来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微博,社交网站等自媒体载体,更是以其巨大的信息传播量和超乎寻常的信息传播速度,收到了大众的更高评价与青睐。当前我国在对自媒体载体的研究中,人们不约而同地将视角集中在了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对主流媒体,传统中心媒体的冲击。其二,自媒体运行规范缺失及对策。其三,自媒体产生与发展,对于网络及相关科学技术的推动。

图1

毫不夸张地说,在当前自媒体时代的信息环境中,社会大众平均每日接收到的信息已经比过去在中心媒体时代的信息环境中要增加了十倍,而在这“信息汛期”中,自媒体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远远不止传统媒体的危机与实践技术的发达。自媒体所带来的微妙变化,如同无数的触手,已经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本文将由我国公共经济视角,来分析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我们所面临之机遇与挑战。

二、被自媒体影响的经济秩序

对利益的渴求,对资本的追逐,是经济世界最基本的动力,不同的时代其经济秩序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被诸多因素所左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是影响经济秩序的重点因素之一。在传统媒体时代,社会大众获取经济信息的渠道闭塞,方法单一,表现为树状的信息传播方式。这个时代,社会市场也较为平和,较为简单,人们研究的重点聚焦在市场经济主体与客体本身,或是静止地分析该时代的市场秩序。而在自媒体时代,社会大众由于分享信息速度加快,自主传播途径变广,整个社会群体对经济信息的收集与交流便形成一种网状结构。复杂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使得整个社会市场,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既焕发了新的活力,又暗藏着种种隐忧,以下是一个简要分析。

市场经济的微妙变化:其一,主体结构的变化。众所周知,在传统媒体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中介机构,是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其信息散播,正逐渐被一些自媒体的主体所淹没,从而使得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反而观之,一些新兴企业,或是并不具备规模的企业,甚至是个体私营业者,很好地分析和掌控了自媒体时代的信息特征,从而站在了信息与影响力的前沿,渐渐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从这个主体中剥离出去。对于市场主体的变化,也使得自媒体时代的市场经济,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市场经济,显得更自由,更开放。其二,营销方式的变化。从市场经济诞生以来,营销就在马不停蹄地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发展着,在传统媒体时代的营销方式,相对当前自媒体时代,显得相对单调,其手段主要依赖于中心媒体的平台,大家接受信息的方式相同,对于某件商品信息,社会大众容易形成一种统一的认识。而在自媒体时代,大家接收到的商品信息,远远要比曾经的传统媒体时代丰富,不仅局限于曾经的“货比三家”、“货比十家”、“货比百家”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此类情形,市场中的主体,就不得不改变营销策略,舍弃了一部分传统媒体的宣传投入,而转投在自媒体这个全新的平台中,同时也促进了自媒体的扩增与发展。下表通过对营销过程中五个指数的简单分析,有力地展示了自媒体时代,不同营销模式的差异和差距(表1)。其三,信用度的价值变化。无疑,自媒体时代的市场,是一个信息空前膨胀的海洋,但是正是这膨胀的信息量,使得这些信息的信用度良莠不齐,遭到不实或无效信息误导的市场客体损失的案例日益增加,恶性经济行为的比例也远远超越了过去。故而,在自媒体时代,信用度成了一个日益珍贵的“奢侈品”,收到社会群体越来越高的重视。信用一词,最广泛应用与金融学,信用的狭义含义是针对借贷行为而言的,但是面向信息广阔而丰富的当代,信用在自媒体时代,必须解释为其广义定义,即为所有经济活动中,信息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表1

操作便捷 传播力度 互动程度 信息读取性 营销效果

新型媒体营销 A A A A A

传统媒体营销 A B C A B

常规模式营销 B C C B C

其中A为效果最佳;B为较佳;C为一般

另一种理性思维的产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实现,市场的不断进阶与外扩,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也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市场中的每一个个体。在传统经济学中,以“经济人”假设而形成的传统经济理性,在自媒体时代也发生了一个不小的改变。曾经感性视域中的行为,在当下的信息环境中,也逐渐成为一种理。这样的行为,是由于自媒体时代产生的“私信力”的日渐发达而造成的。“私信力”最早出现在古董交易市场,一件古玩的价值,往往没有一个合理的公论,为了应对这种困境,就需要有专门的专家,以其专业技能和专门知识加以其个人的信用度来鉴别真伪。在自媒体时代,这样的“私信力”渐渐解脱出了其特定领域,开始成了大众市场的理性导向,这就是为什么在当前时代,名人效应如此轰动的原因。密尔在其著作《功利主义》中说道:人们常常会由于性格软弱而选择就近的善,尽管他们知道它的价值较低。自媒体时代的“私信力”,从形而上学的视角中看来,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可以为市场客体带来相对真实与稳定的信息。但是,未能形成责任承担的“私信力”只能视其为一种暂时的安定。当然,追逐“私信力”的经济理性,只是自媒体时代所产生的新理性的一部分。

相信随着自媒体的继续进化,经济世界中将出现更多与时代特征相符的理性思维。以下是随着自媒体时代信息质量影响经济理的分类模型图。

图2

在分类模型图中,由信息质量的高低我们可以得到:第一类(I)传统睿智型可以解释为精英理想型的经济理性模式。第二类(II)自媒体时代睿智型可以解释为符合时代特征的大众经济理性模式。第三类(III)传统平庸型可以解释为传统媒体时代中的大众经济理性模式。第四类(IV)自媒体时代平庸型可以解释为时代演进中的经济理性模式的不完全性。

不受信息质量影响的经济行为,并显示其高级的理性,虽然在任何时代都有存在,但是其只能显示为经济世界的沧海一粟;被信息质量影响而显示理性的经济行为,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与信息平台发展对经济理性影响最强的一个层面。综合以上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市场行为与经济秩序,虽然不断被增长的社会生产力与世界市场的交流与融汇所左右,但是信息世界依然是经济秩序的一支不可小觑的推动力量。在市场主体的微妙改变与市场客体的思维转换之后,中国公共经济职能的体现,就成了自媒体时代的一个极其令人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公共经济在自媒体时代的改变

公共经济学又被称为政府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其中所谓的公共部门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而公共部门的行为,则集中体现和代表了政府的行为。虽然政府与企业、家庭一起共同参与国民经济,但其行为方式和目的却是不同的。政府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在长久的经济学研究中,造就了许多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成果,其中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两种,西方经济学中政府职能和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政府经济职能这两部分。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经济职能理论大致起源于亚当斯密的“守夜人”理论,其认为政府在自由市场中,只要提供对社会安全的保障、对交易公平的保证和对公共设施的提供即可,但在日后长久的实践与经济危机的磨难后,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阐述又有了新的变化,其中的代表理论则是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导思想的凯恩斯主义。仅由西方政府经济学的简要沿革我们便不难发现,政府经济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顺应社会的需求与社会现实发生改变,其灵活程度不亚于任何学说。此外,关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其被认为起源于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全部生产资料将由国家机器负责代言与管理,政府成了国家经济职能的主体,身兼生产者、指挥者、调节者及组织者等多项职责。该理论一度被许多国家采纳并奉为典范,但是由于过度的职能包揽,使得这种理论并未符合时代的需求,导致了经济停滞不前等不良后果。

我国的公共经济演变,也体现着丰富的时代特征,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如前文所述,政府在这一时期的经济职能繁多而冗杂,但也体现了当时集中型经济体制的需求。第二阶段则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即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该时期的公共经济体现着一种承前启后的状态,政府逐渐放开了对市场的限制,但是又掌握着对市场的控制与监督。最后第三阶段则是新时期,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该时期我国市场不断开放,与外界合理沟通,理性的市场思维日益增强,在该时期我国政府经济的主要职能则是提供一个更为良性的经济环境,更为公平的市场氛围并辅以完善的宏观调控。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理解,公共经济学并非一成不变,其对社会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因素就在于其是否能够迎合时代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曾经有言:成功者总是不约而同地配合时代的需要。那么我们也可以将公共经济看作宏观世界中的一个个体,在信息泛滥的自媒体时代,公共经济将有怎样的变化,才能使这个信息时代运行地更平稳,更顺畅,值得我们的思考。首先,我们从自媒体时代的时代特点来看,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与信息真实性的鉴别难度,成了影响公共经济的主要问题。其次,我们再从公共经济的属性入手,公共经济具备公共性、实行性与动态性三大特点。公共性意味着公共经济学,是面向整个社会,将社会个体的行为凝聚起来,进行宏观行为的科学;实行性体现着落实与执行,其将公共经济烙上了一个强制性的附加标签,使其能够体现政府意志。最后,动态性,则是与时代密切关联,也是最能展现其与自媒体时代相关联的属性。那么,身兼公共性、实行性与动态性的公共经济学,面对自媒体时代,应当做出以下进阶:

第一,实现自身对市场信息的有力攫取与对市场信息的合理控制,实现宏观和微观经济信息对称性的政府治理。上文的种种论述,已经将自媒体时代令人咋舌的信息传播速度与广度表达清楚,在自媒体时代,市场也正经受着信息的锤炼与打击。以具体实例来看,发生在不久之前的“盐荒”事件,抛开其谣言源头,无疑是一种自媒体信息膨胀对公共经济秩序的冲击。同一地域的自媒体传播速度,往往会远远超前于公共经济的管辖速度,这样的困境,就要求公共经济管理的主体――政府,具备完善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电子政务在自媒体时代再也不是简单的四个字,而是切实配合自媒体时展,帮助政府稳定公共经济环境的利器。以下是政府实现自媒体时代高质量公共经济环境建设的流程简图:

第2篇

【关键词】自媒体 民生新闻 电视

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的异军突起,自媒体极强的互动性,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的线性传播方式,为全民皆信息传播者提供了可能性,这对传统的电视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不得不应势而为,积极探索与自媒体的关系,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一、自媒体概念及特征

1.自媒体的概念。自媒体,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它是以微博、博客、博客、论坛、微信、QQ等新媒体形式为载体信息的个人媒体的总称。

2.自媒体的特点。首先,信息传播不受时空和职业身份限制。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只需借助一个手机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事发现场的实况,发表自己的观点,发信息、晒实况,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也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其次,信息传播的交互性。自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群体参与感,能够在媒体平台上自由地参与讨论、分享,从而提升了受众地位。第三,信息传播零门槛、草根化。网络传播以“零门槛”的方式吸引了众多的用户,能够轻松让用户成为信息传播者和制造者,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只由专职身份的人来做这些事。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及其现状

电视民生新闻播报的是百姓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或是与百姓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热点政策,其特点是充分体现了“民生民意民情”。其新闻采访制作是以调查、跟踪等多种方式为主,内容多是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事件并以百姓的立场来播报各种新闻信息,是一种价值丰富的电视新闻。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记者不再是主宰整个新闻事件的身份,而是更多地作为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去了解人民各个层面的需求。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电视民生新闻只是反映了新闻事件,但却没有像自媒体那样能够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评论,这就成为了其重要的短板。现在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内容冗杂、重复、琐碎化,而且过于娱乐性,对情节过于渲染、煽情,比较重视视觉冲击而缺乏人文性和责任心。

三、自媒体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的冲击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无疑给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自媒体挑战着传统媒体的新闻话语权。2009年发生的“央视配楼失火”事件,最先火灾现场的不是主流媒体,而是一位恰巧路过的市民拍下并到网上的,成为了先于传统主流媒体消息的第一位。这条信息在半天的时间里就被访问了37万次,跟帖发表评论有1700多条。而主流媒体是在事件发生后一天才了这一消息。

第二,自媒体对敏感新闻具有很强的挖掘能力。“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这个事件最先是由社科院学者发帖在网络传播开来的,在受到关注后,一场“微博打拐”的互联网行动荡漾开来,在民众舆论呼声和关注极高的情况下,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才陆续报道了此事。

第三,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其姿态平民化,更能吸引广泛民众的参与。自媒体开创的公民新闻,全民皆记者,对民生新闻的切入视角更独特,用词简单质朴接地气,更能引起广泛的认同感,并吸引着众多的人参与评论、转发,从而使该新闻得到更广泛、更快速的传播。

四、自媒体的缺陷性又为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提供了突破契机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缺陷和不足,而自媒体的这些缺陷和不足反而会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突破口。

第一,自媒体在传播新闻时是无序的、良莠参半的,而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却有着较好的公信力。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虽快,但是呈碎片化传播形式,其真假性、客观与否都取决于用户的自律,者有可能造谣,转发者也仅是跟风,不会去考究其是否真实,因此一些造谣信息也随之得到了广泛传播。这种误导大众、失信于众的行为也就自然损害到自媒体的公信力。自媒体的这种缺失,就需要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来为网传事件正名,还原事实、引导舆论,重新占领舆论制高点。

第二,自媒体仅限于对新闻事件的快速传播,并不会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深度的挖掘和解读,这是远远无法满足受众对新闻事件来龙去脉了解的需求的,这也是自媒体的致命点。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这方面却有着其优势。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会通过实地暗访走访、咨询专家或专业机构的专业意见、主持人的剖析解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矶韵喙厥录事实进行还原,这种专业的新闻素养和深刻纪实的报道风格成为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在以内容为王的媒体竞争中,专业、优质的新闻报道无疑成为了其制胜法宝。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制作是由专业设备、专业采编队伍来完成的,不管是对深度新闻的把握还是对常规新闻的追踪报道都是自媒体所无法企及的。

第三,自媒体的传播优势可以为传统电视媒体新闻传播服务。首先,自媒体可以成为原始新闻来源。纵观不少热点民生新闻事件,我们发现很多最先都是在微博、微信广泛传播的。比如2014年《机场如厕环境调查》这个民生新闻就来源于网友爆料,后经过专业采编、追踪、暗访,对新闻细节进行还原后才制作成完整详实的报道。其次,自媒体为增强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现在,不少民生新闻栏目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这就为受众参与对事件的评论提供了平台,而且开设了二维码,方便手机用户参与实时新闻互动。庞大的微信、微博用户群在第一时间接收了解节目动态,因此有效提升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形象。

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已经逐渐发展为重要的媒体传播形式,其以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受众广泛、传播速度快的优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呈现出了区别于传统媒体与部分新媒体的新特征。因此,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制作团队要辩证地看待自媒体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关系,既要认识到自媒体的相对优势,又要善于抓住自媒体自身的缺陷,并以这些缺陷和不足为契机来寻找突破口,从而重拾失地,更好地发展,以图再现辉煌。

(作者单位:营口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陈锐维.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J].新闻世界,2013(01):36;

[2]刘宽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4(05):25;

第3篇

一、自媒体的含义与特征

自媒体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的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提出。他认为新闻媒体第一代是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第二代是指新媒体,第三代就是自媒体(We Media)。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则首先阐释了自媒体的概念:“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这一概念随后被广泛采用。在我国,学者阂大洪对自媒体所下的定义更具代表性,他认为,“自媒体是指大众利用简便的传播工具打造自己的传播平台,互动交流彼此的观点,甚至串联集体的力量展开集体行动”。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是普通大众,传播手段是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其核心是草根生产并分享信息。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传播主体平民化、个性化

自媒体作为草根媒体,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注册程序后,信息,表达自我观点,每个用户既是信息者也是信息接受者和整合者,成为了平民大众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场所。

2、传播方式上交互性强、传播迅速

自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从点到面的传播方式,实现了点对点的传播,实现了互播,、评论、转发都不受时空限制,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这是传统媒介无法企及的。

3、传播方式的裂变性

具有传播内容的随意性、传播对象的不确定性、传播方式的裂变性等特点,决定了自媒体已经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的最为便捷的信息源,与学生交流的实用平台,成为我们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二、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自媒体应用的一个庞大群体,冲击着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者的话语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时代挑战。

1、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监控缺失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实现了手机与电脑的结合,用户呈现出广泛性和多元性,速度呈现出“裂变循环式”,社会效应迅速膨胀。作为信息共享者,某个网络集群成员具有一定意见和行为的趋同性,受“去个性化”、从众等多种心理的驱使,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用传统方法进行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控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加之媒体信息法制化管理尚不到位、信息把关者责任意识的缺失,强化了现象分析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尚不成熟的青年大学生对所获信息盲目依从与多向转发的几率。这极大地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2、“网络异化”现象严重,成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障碍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异化”现象普遍。在人际交往、学习行为、娱乐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90后”用户通过手机几乎可以轻松玩转衣食住行,大学生学生中六成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2]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长期身处这样的虚拟环境中容易精神迷茫困惑,道德认识模糊,法律意识淡化,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学业荒废。

3、工作手段滞后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出挑战

在工作中,能否及时捕捉、科学分析信息,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必将影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当前,我们对利用自媒体平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足,对学生使用自媒体的心理与行为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学生的言行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引导,这也意味着大学生喜欢群聚的平台几乎成为我们工作的盲区。

4、资讯来源便捷化,价值观多元化,导致思想引领的难度加大

我国社会的价值观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全球化的态势,新时期思政工作者在传递主流价值观问题上面临更多考验。在自媒体时代,学生十分便捷地获得海量资讯,通过网络公开课程可收看世界各国知名教师的授课视频。正如知名主持人崔永元所说:“只有你知道,学生不知道”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建立在教育双方知识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优势格局被打破,教育者的权威性大打折扣,教师必须通过个人的学识、个性与人格魅力等真正内在的修炼,赢得学生的尊敬。

三、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充分了解和利用自媒体,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创新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

1、建设好大学生自媒体教育平台,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自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高校应对自媒体平台保持高度敏感,积极建设校方自媒体平台,需要党、政、团的紧密配合,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建设和维护好校方自媒体平台的运营与日常管理,与学生加强互动,了解学生动态,将主流价值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出去,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2、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提高面对海量信息的筛选能力

良好的媒介素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与审美观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良好的辨别能力,才能自主处理信息,能够对网络信息自觉整理、筛选和重组,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抵制不良资讯的侵蚀。

3、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加强思政工作者自身的科技素养和人文修养,自觉灵活运用自媒体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塑造个人独特的魅力。应积极建立自己的微信、微博、网络公开课等自媒体平台,积极信息,与学生随时互动,了解学生状态,通过言传身教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当发生重大事件时,站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高度,发挥自媒体的传播作用,尽量避免爆发更大的网络危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自媒体的特点,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以平等、开放的态度与学生研讨问题。

第4篇

关键词:自媒体;多元传播;新秩序

一、自媒体的定义

自媒体,英文表示为“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研究报告里面,对其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人人、QQ、论坛/BBS等即时交流工具和网络社区都属于自媒体的范畴。

二、自媒体的传播特征及优势

自媒体与报纸、电台、电视、新闻网站等几大媒体从点到面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自媒体是一个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自主交叉互播的特点形成了它独有的传播理念、传播价值、传播渠道、传播时效等,从传播向互播转变,这是自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

更重要的是,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体的言论垄断地位。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垄断信息源、独享话语权,而自媒体则将由传统大众媒体把控的话语权赋予平民,使广大民众能够以“草根”的身份吸引庞大社会群体的关注,更好地体现了民意。这种普泛化的特点使“自我声音”的表达愈来愈成为一种趋势。任何传播个体都可以利用即时交流工具,例如微博、微信等,随时随地地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中的一个或多个形式表达和传播具有自我意愿的信息。而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可以是下一个发送者,新闻的生产者、发送者与接收者不再有身份的固定和区别,记者和受众的概念模糊甚至消失。自媒体的传播路径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一对多的扇形模式,而是多对多的网状模式。

与此同时,自媒体的高速和时效性也对传统媒体产生了颠覆式的影响。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有严格的制度流程规定,层层筛选、把关、编辑后才会给受众。而自媒体的新闻不需要专业媒体机构运作,也不需要相关部门审批,更没有规章制度约束,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新闻并互播。同时,任一传播个体都可以承担起记者的角色,例如近年来在汶川地震、东南亚海啸、日本台风、美国森林大火等事件中,个体利用手机拍摄的视频并在短时间内上传到网络,能够迅速得到平台数以亿计受众的关注,这种速度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因此,自媒体成为时效性最强的媒体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自媒体传播的缺陷

自媒体是一个由个体自产自销的共享媒体,虽然发展迅速并深刻影响着媒体形态的演变进程,但自身同样存在着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1.新闻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因为自媒体没有准入机制,致使它的新闻生产者的个人道德素质无法甄别,自兴起之日,便有大量目的不纯的网络水军混迹其中,虚假信息,混淆视听。另外还有些自媒体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植入、恶搞等内容,有的不惜炒作个人隐私,甚至恶意诋毁中伤他人等。准入门槛的消失使自媒体新闻的真实性失去了专业和道德的屏障;不受新闻传播机制监管又使自媒体新闻的真实性失去了制度屏障。因此,自媒体的新闻真实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自媒体的监管和纠错机制尚需完善

微博、微信上信息传播具有难以想象的力度。此前不久的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微信里一则“消防官兵死亡人数过千被瞒报”的假消息在短短几小时内阅读量超过几十万、转载超过十几万,引起了极大的社会波动。尽管官方很快将假消息予以关闭,并针对该假消息进行了辟谣和解释说明,但官方微信的阅读量和转载量却只有寥寥几千,并且关闭假消息的做法引起了广大微信受众的不满。可见,由于网民们的猎奇心理、热血心理、跟风心理等,以及对新闻真实性的分辨率高低不同,导致他们转发信息时容易丧失责任意识;而纠错机制的滞后,也使得官方的解释说明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致使广大受众对“消防官兵死亡人数过千被瞒报”这一假消息信以为真,在社会上造成了重大负面效果。

总而言之,尽管自媒体自身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但自媒体的创造性和覆盖的广度是任何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其所倡导的“我即媒体”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使受众更多地接触到最“原始”的信息;它所体现的平等、自由的观念,以及当前社会生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的大背景,都使得自媒体将创建出一个新的媒体秩序。

参考文献:

[1]韩鸿.《论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共享新闻学》,CSSCI学术,2006年

[2]张美龄.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李亚敏.重大谣言阻断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

第5篇

【关键词】自媒体 体育新闻 论坛 博客 微博

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在跨过以门户网站的发展为代表的WEB1.0时代后,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是时代的记录者和关注者,新闻不再是大众媒体的专利。网民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突破了传统媒体对社会话语权的垄断,开始了WEB2.0时代,扩张自身对媒体权利的探索。而体育新闻作为网络传播的宠儿,也毫无悬念地成为全民狂欢时代媒体权利扩张中被网民努力争取的阵地。

一、什么是网络自媒体

(一)概念界定

所谓网络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二)主要形式

1、论坛(BBS):是一种并交换信息的在线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进行网上交谈、消息、讨论问题、传送文件、学习交流和游戏等的机会和空间。

2、博客(Blog):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文章、并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的网站。一个典型的博客是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

3、微博(Micro-blogging):即微型博客的简称。相比传统博客那种需要考虑文题、组织语言修辞来叙述的长篇大论,最多140字的微博只需三言两语,就可记录下自己某刻的心情和感悟,或者某条可供分享和收藏的信息,这样的即时表述显然更加迎合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二、伴随着体育新闻传播一路走来的网络自媒体

(一)论坛时代――自媒体发展的第一时期

网络自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引起网民关注的自媒体形式非BBS论坛莫属。而在网络媒体中,体育新闻的传播从一开始就是支柱性的组成部分,这也和论坛的作用是分不开的。1997年10月31日,世界杯亚洲十强赛,中国队在大连金州主场败于卡塔尔队,第六次冲击世界杯失利,使无数球迷伤心之至。次日凌晨2点15分,网友老榕在四通利方体育沙龙发表了《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帖子,48小时之内就被阅读了两万多次,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迄今最有影响的中文帖子之一。两周后,11月14日的《南方周末》用了一个整版刊登了这篇文章,同时还对四通利方体育沙龙作了相关介绍。这件事使大家第一次感到论坛的巨大力量和影响,传统媒体也真正意识到了网络、网友和网络文化的存在与影响。自此,以BBS论坛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由此开始崭露头角。

(二)博客时代――自媒体发展的第二时期

兴盛于2005年的博客,不仅为网民展现自我、交流沟通、传播信息、普及知识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还为网络时代体育新闻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是网络自媒体发展的高峰期。

其一,为体育新闻评论奠定了更为泼辣、犀利又幽默的文风。如著名体育评论员李承鹏的博客,就以此文风见长――“这么多年来中国足球的倒退,不仅是因为有一个根本不该管理足球的体育总局在上面,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始于1952年的高于体育总局的体育理念。中国体育,其实是一种向政治经济的谄媚。”这样的言论是很难不被传统媒体拒绝,只有网络自媒体几乎“零门槛”才不会阻碍此类文章的传播。

其二,体育名人开博提供了网民对其更深层次了解的新途径。中国的受众一向对那些在世界级大赛中“一战天下知”的体育明星们有着极大的追捧欲,但这种对体育明星多方面信息的渴求欲,往往由于传统媒体报道尺度的限制或报道内容的偏差而无法充分得到满足。于是,体育名人博客、冠军博客等自媒体形式就成了人们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工具。

(三)微博时代――自媒体发展的第三时期

2009年8月,一种新的自媒体形式――微博,在中国网络界横空出世。只言片语,几个表情,最多140字的微博,被网民亲切地冠以“围脖”的昵称。这样的风潮也毫无疑问地席卷了体育新闻的报道领域。其一,从报道对象看,相对于国外运动员的幽默风趣,大多数中国运动员习惯了被动采访和报道,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埋头训练的运动员们也开始主动向媒体靠拢,忙中偷闲地织起了“围脖”。其二,从报道内容看,运动员们在微博中的直抒胸臆,往往也意味着有新闻发生。2010年11月7日,2010赛季中超联赛落幕,长沙金德队黯然降级。当晚,队长汪强在微博上哀伤地写道:“看到队友一个个走了,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或许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希望我的队友们能够有个美好的未来……”通过这条微博追根溯源,媒体很快挖出了金德甩卖球员,甚至主场都要搬离长沙的消息。其三,从报道形式看,一是微博的字数限制,使体育新闻报道产生了浓缩在140个字以内的“微新闻”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大篇章,凸显了新闻的看点,更符合当代人快节奏生活下阅读和接受的习惯。

三、从近期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看网络自媒体的介入

(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授权网络等新媒体参与宣传报道,网络媒体利用自身优势为相关奥运报道增添了许多亮点,成为可与传统媒体比肩的新闻传播领域的生力军。其中,以论坛、留言板、博客、播客等作为主要形式的网络自媒体,通过整合网络受众资源,提高网民的参与度,其传播效果在奥运报道中大放异彩。如人民网的奥运频道推出了“我对他说”大型互动栏目,设置我国知名运动员与团队的留言板,特别是夺金运动员的留言板,与赛程同步汇总精编网友留言。

(二)2010年世界杯

2010年南非世界杯,央视买断电视以及多媒体等直播权,使得一向在重大体育赛事报道中不甘落后的网络媒体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此时,炙手可热的微博成了网络媒体抢占世界杯报道阵地的有力新武器。这个不超过140个字的“微型博客”,正悄悄改变着球迷们的看球习惯。每当遇到进球等突发事件,微博的量就会剧增,而且每秒的量纪录也一再被刷新。据万瑞监测数据显示,就在德国和阿根廷交锋的两个小时内,新浪微博发帖量高达惊人的300万条,峰值达到3000条/秒。上至足联主席,下至草根球迷,全民正在一起“织围脖(微博)”,微博俨然成为了世界杯球迷评球、交流的新时尚。

四、网络自媒体介入体育新闻传播的利弊

(一)有利的一面

1、平民化的参与者丰富了体育新闻传播主体的构成。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媒体”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受众喜爱的体育类新闻也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人人都可以在网络自媒体中过把瘾,尝尝作为体育新闻者的滋味,充实传统媒体的传播主体。

2、个性化的内容打破了传统体育新闻文体的限制。当人们可以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时,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写作训练的运动员或体育迷们很难用严谨规范的新闻文体标准来限制自己的传播热情。大家更希望在“自己的媒体”上随兴发挥,表达个性,同时丰富体育新闻多样化的报道形式。

3、交互性的传播方式摆脱了传统媒体对新闻话语权的控制。依托于网络媒介的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相对于传统媒体对新闻话语权的控制,自媒体以更平等、更开放的方式帮助网民构建自己的话语空间。

(二)凸显的弊端

1、信息的“零门槛”导致自媒体公信力欠佳。网络自媒体信息的“零门槛”,使信息内容无法被网站有效监管,传统媒体的“把关人”作用在自媒体中几乎失效,其社会公信力受到质疑。

2、信息的即时、自由导致自媒体内容过度泛滥。不需要渊博的学识,不需要艰深难懂的语句,人人都能在自媒体中抒发感情,发表意见。论坛帖子不断翻新,博客文章频频更新,微博信息按秒刷新……信息数量的泛滥难免让网民对这些冗余、重复的信息产生厌倦甚至排斥的心理。

3、信息发表的共享性导致自媒体易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网络自媒体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其信息的共享性使不少利益集团看中了这块广告前景诱人的大蛋糕,利用夸张甚至不实的信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丧失了原有的公正、客观的媒体属性。

结语

也许相对于西方“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中国的“自媒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并不影响张扬不羁的中国网民对网络自媒体表现出的超乎寻常的热情。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断发展完善的网络自媒体终将成为支撑现代传播的擎天之柱。■

参考文献

①胥晓璇,《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J].济南:《青年记者》,2009(5)

②陈彤、曾祥雪:《新浪之道》[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③屈涛,《网络体育新闻娱乐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④李承鹏,《总局搞不好职业足球――中国足球原罪九评之一》[OL].?tj=1

⑤王艳艳,《我国网络媒体奥运报道的特色》[J].济南:《青年记者》,2008(11)

⑥吴帆,《从新浪2010世界杯报道看媒介融合趋势》[J].济南:《青年记者》,2010(9)

第6篇

关键词 3G 手机电视 媒介融合 融合维度

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3G作为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手机电视成为网络和电视媒体的延伸,改变着传统电视的传播模式,改变着人们的内容消费方式,改变着人们感受情感体验生活的状态。手机电视的产生和普及,将是手机和电视同时开始发生的一次深刻变革。融合多种媒介形态的手机电视的普及,将在数亿手机用户中刮起一股强劲的在线移动电视旋风。手机电视作为3G时代深受用户喜爱的主流业务。将成为数字时代大众新的日常习惯性媒体。融合性是3G手机电视突显的媒介特征之一。本文将3G手机电视放入媒介融合视阈中予以审视。试图在探索分析3G手机电视媒介融合动因的同时,呈现3G手机电视媒介融合在两个维度上的表现。

媒介发展的历史表明,技术的力量是媒介变革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媒介融合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的革命,使得传统的媒介边界走向消解。数字流媒体的技术进步直接催生了手机媒体与电视等其它媒介的融合。随着手机传统通讯业务的逐渐弱化。无线网络接人服务及3G手机终端的日益普及,作为未来通信主力的无线宽带业务得到迅猛发展。这种技术进步为手机媒体进一步展开功能的开发拓展及媒介融合创造了可能,并提供了移动通信业和传统媒介融合的技术保障。同时,受众的需求是支撑每一次媒体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内驱力量。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大众亟待信息的准确及时传递。大众对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内容的要求日趋提高,受众对于不同的媒体内容的综合性需求被逐步激发。普及率高、传播快捷的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媒体、广告、生活资讯、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手机随走、随写、随录、随拍、随发、随看的强大传播优势和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在内的多媒体信息,使得信息的获取、传递、浏览、反馈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手机与电视、网络等媒体的融合满足了大众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和对多样化的信息内容的即时需求。此外,我国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支持,直接加速了我国手机电视进入3G时代,并成为融合媒介的进程。

一、新旧媒体形态融合的手机电视

从媒介形态融合的视角来考察手机电视媒体,我们认为手机电视这一新兴媒介的融合生成过程在宏观上主要发生在两大维度。手机电视的融合性首先体现在传统电视媒体和手机、互联网等数字新媒体融合这一维度上。纵观媒介发展的历史轨迹,媒介之间是不断融合与超越的。更薪换代并不意味着旧媒介属性的消亡,新媒介融合继承了旧媒介的优势属性,才让新生媒介形态获得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与旧媒体而言的概念。旧媒体一般是指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则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主要包括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可理解为以数字媒体为核心的媒体,即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除了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强大功能外。还凭借自身终端特色和技术平台而具有传统媒体从未拥有的传播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它在支持技术、内容结构、传播方式、经营运作等多个方面都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随着新媒体在媒介格局中的不断壮大,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表现出一些比较优势。今天的传统媒体正经历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带来的竞争和冲击。依托3G技术的手机电视这一新兴媒体,正是乘着数字新媒体强劲的上升发展势头,巧妙融合传统电视、无线互联网和手机媒介而生成的。

1、终端融合:手机电视媒介新旧媒体的融合首先发生在用户终端处。3G无线网络可将地面(卫星)数字电视网和宽带互联网在手机电视用户终端处融合,使得用户终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哪一种媒介形态,消费哪一种媒介内容平台上的信息。在传统电视广播体制中,电视台按照预先制定的节月表播放,用户在家中按照节目表选择收看。融合型3G手机电视将开创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手机电视正摆脱传统电视定时定点定量的束缚向随时随地随意的方向转变;手机电视用户从传者单方制定的节目时问表、从固定的收视地点、从刚性控制的节日内容中解放出来。数字电视网和无线互联网将在手机电视的技术基础3G网络中,3G手机电视将促进两大网络互补融合而演化形成下一代新媒体。

2、内容融合:融合媒介值得关注的不仅仅是整合了各种媒介的技术平台,媒介之间进一步的内容融合更值得我们重视。作为技术领先者的手机电视只有与被誉为“内容之于”的传统电视完美融合才能在3G时代独占鳌头。实际上,手机电视与传统电视两者也恰好具备融合的较成熟条件。对传统电视而言,手机电视媒体的出现导致占据内容优势的传统电视在整个注意力市场中的份额急剧流失。当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输实现数字化后,占据内容优势的传统电视渴望与手机媒体的联姻,数以亿计的手机用户必将成为电视产业再次“拓荒”的新目标。在3G手机电视平台上,电视台可以借助高品质的节目将自己的经营特点、节目安排、广告报价等信息向全球,迅速提升知名度。手机无线网络的信息容量巨大,信息更新快。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传统电视可以了解到大量与电视节日制作有关的信息,为电视节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此外,手机电视为电视台之间的节目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利用手机的交互式特点,加强电视台与观众的交流:这一切都为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活力。

3G时代下手机电视的自身属性决定了其是对传统电视传输方式,即无线发射、有线电视网、卫星直播强有力的补充和延伸。期待成长的3G手机电视看到了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寻求与具备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可靠完善的内容系统、广阔受众市场的传统媒体的融合,以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当下一种理性的选择。3G手机电视居于中心地位的融合角色决定了它理应积极寻求传统电视的内容互助。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只有集中各自的优势,相互融合,对媒介内容加以整合和分类加工,再通过不同渠道传播到特定的人群,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信息欲求的受众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传播内容,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受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要。3G手机电视对于受众的天然亲近性现状让它内容融合的潜力巨大,在加强自主内容创新能力的同时,尝试从传统媒体获得内容,保证向用户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内容服务将是手机电视在3G时代制胜的关

键。掌控3G手机电视业务的移动运营商要想扩大内容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传统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将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手机电视这一既具备传统媒体的优势属性,同时又融合了先进的数字技术平台的媒体形态的出现,正是移动终端融合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体现。由内容提供商、移动网络运营商、终端设备制造商和3G手机用户组成的庞大的传播体系,实现了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跨界整合。

二、自媒体与大众传媒融合的手机电视

3G时代下的手机电视既是一个个性化自媒体,也是一个公共性大众传媒,它是自媒体与大众媒介的不断融合的产物。它所表达和传播的方式代表着下一代新型融合媒介的发展趋势。人们已经从手机电视中发现纯粹个人传播媒介的作用,同时也发现作为公共媒介强烈介入大众社会的影响效果,这两股媒介传播形态的合流正在构造和影响3G手机电视传播的新模式。私人性与公共性完美的结合,是手机电视成为3G时展主力的必然选择。在综合考察自媒体的产生和概念后,笔者将所探讨的自媒体概念的内涵简单归纳为:依托网络新技术(如维基、3G、P2P)等,能进行自主信息的数字传播主体。自媒体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它的发展可归根于新的媒介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说,自媒体是从对现有技术的模仿、拼接、交融中生成新媒介。此外,作为一种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媒体,除了媒介技术的支撑,其产生和发展的背后同样也有潜藏着深层的社会动因。其一是彰显个性需求的呼唤。自媒体为满足社会个体的精神诉求,为大众营造了一个更加自由的思想和情感宣泄口。其二,为广大草根阶层赢得话语权。自媒体的产生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媒体由上而下由传者给广大受者进行信息传播的模式,社会信息传播已经开始向多元方向转变。

1.作为自媒体的3G手机电视

目前,学界普遍认同“博客是自媒体的代表形式”这一观点。那么,依托3G技术的手机是自媒体这一说法是否成立呢?把手机和博客这两种应用日益成熟的传播方式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自媒体”。如果说手机过去只是一个通讯媒介,那么目前依托3G技术的手机可以加入“自媒体”的行列。随着大众对信息需求的速度及质量日趋增长,传播快捷的手机媒体已经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最新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手机实现向自媒体转变的关键。随着通信技术和3G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个人专属的手机媒介可承载多媒体信息,连接全球无线互联网,将成为3G时代具有通信功能的随身自媒体。手机媒体与大众媒体相比,它很少有大众传媒集权管理下的约束性,拥有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以3G手机代表的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作为相对独立的传播主体,组织化的大众媒介机构对其的把关限制相应减小。它能以更加丰富的传播内容形态显现了人们生活的多样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个人多媒体划时代的跨越。正因为个体的人拥有了信息的权利,所以无数的“一”才变成了“we”,3G手机作为自媒体形式的拓展开拓出了人类信息更加多元化的新时代。

依托3G技术的手机电视媒介的开放性的特质。赋予了其自主传播无限的可能性。如果说依托3G技术的手机是自媒体的一种拓展形式,那么以3G手机为传播终端的3G手机电视媒体就自然地被赋予了某些自媒体独具的属性。

(1)P2P带来的私密传播空间: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3G时代下手机电视的传播主体走向个人化,营造了个体参与的信息生产系统。P2P共享下孰和P2P流媒体使手机电视用户自制视频分发成为可能。每一位手机电视用户从信息的制作到发表可身兼多职,以一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了参与和表达的愿望,也以一种真实的行动实现了对传统规范传播的颠覆与解构。私密传播空间中的信息者为自主性个体,部分信息传播者能接近信息的核心来源,加之传统媒体传播控制的弱化,因此对某一信息可能会给出更加独到和深刻的阐释。同时,在手机电视信息传播渠道多,传播互动性频度高的私密传播空间里,信息的流动和控制是双向、无中介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在交换信息时平等参与。这一切让构建个人专属的传播空间成为可能。

(2)内容DIY带来的原创力量:作为公共传播系统中一种富有个性化、高度自由化的媒体,3G时代的手机电视将引领一种新型的传播理念和操作实践。手机电视用户DIY做出一份表达个性诉求的内容,通过对外原创信息不断将从个人视角中观察到的世界带到公共空间话语圈中,冲击了当前主流话语对拟态世界的控制,打破了大众传播系统的约束。3G时代手机电视成为了平民大众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场所。原创内容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依附于手机电视的原创信息用个性化、自由化的方式给精神文化的原创带来了新的生机。手机电视的生命力,是坚守一种原创文化精神,用个性化、自由化的方式创造性地改变思想生活

(3)全民互动带来的信息共享:手机电视媒体终端的高普及让更多普通大众获得更多发声机会,社会信息流动方式由少数精英的操控扩大为全民互动分享。在自媒体平台上,普通大众逃离权力中心的控制和话语制约,从创造支配性话语的权威精英们的观念束缚中挣脱出来。3G手机电视的信息互动共享表现为:传播个体对多重自我的主动展现、信息情感的交流基于个人展开。民众积极主动的投身公共空间、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议题,以一种民间话语的形式在全社会互动共享。普通大众的个人声音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主流社会话语空间,普通大众个人声音与手机媒体的结合使其具有了庞大的社会影响力,分流了社会精英们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了“社会信息鸿沟”。

2.作为大众传媒的3G手机电视。

根据丹尼斯,麦奎尔的定义:“大众传播是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借助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向为数众多、各种不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大众传播的传播主体为大众传播者,我们通常将报社、电台、电视台等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媒介机构称为大众传播者,即大众传媒。手机电视要具有大众传媒的身份特征,离不开3G强大的技术支持。在30时代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中,信息将通过手机电视得到充分的扩散、交流、共享。手机电视这种整合多种媒介形态的多元全面的发展模式给代表自媒体的手机与代表大众传媒的电视、互联网的合众联盟带来了机遇。手机电视在一定程度在整合了传统电视和互联网两种大众传媒的某些属性。3G手机电视当之无愧地成为个人化“大众传媒”的使者。

首先,兼具大众传播效力的3G手机电视为个体化的媒体拥有者打造了信息传播的公共平台。在传统大众传播中。专业化大众传媒机构是主导社会信息传播公共空间的

强势力量,普通大众向来不是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经常处于边缘地带。伴随3G网络的普及和深入发展,与专业大众传媒联姻的手机电视可实现目标精确、抵达率高、覆盖面广的信息传播。依靠3G手机电视的信息传播公共平台,数量庞大、覆盖范围广阔的业务用户创作的大量原创视频可经由手机电视而进入了大众传播公共领域,展示专业大众媒体的选择性报道所不能呈现的极其多样的社会侧面。普通大众的信息内容也可逐渐在社会公共话语空间里占据一席之地。个人信息内容在手机电视网络中的大量涌现意味着手机电视用户个体的交流空间开始向大众信息传播的公共领域延伸。3G手机电视的普及将使大众信息传播工具向个人手中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将改变大众传播的格局。

其次,3G手机电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辅助者,弥补了传统大众传播的部分缺陷。一方面,3G手机电视可通过无线网络平台向大众发送的内容信息。手机电视运营商可对向所有用户传播的信息进行搜集、选择、整理、加工,控制信息流向和流量,这使得3G手机电视运营商有可能成为与报社、电台等近似的大众传播机构。另一方面,可融合多种传播方式的3G手机电视进一步强化了其他传播方式与大众传播的结合。它利用人际传播等其他传播形态补充和强化大众媒介的传播,将信息准确的传递到用户手中,并凭借人际传播力量,使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大规模复制、传播和扩散,可弥补传统大众传播的部分缺陷。

第7篇

移动互联,已经毫不夸张地将整个世界连接到了一部智能终端上。在这样的前提下,不仅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信息传播受到冲击,就连自媒体本身,也较之过去单纯依赖PC网络的博客时代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变化。目前的自媒体,是允许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即时传播方式。当前,国外以Facebook和Twitter为代表,国内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

那么,这些自媒体要如何做好自己的内容(信息),如何更好的传播给终端受众,又如何做好自身的营销呢?从几年来的实践和市场经验来看,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早在上个世纪,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提出过“媒介即信息”的相似理论。同时,他也是“地球村”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如今,“地球村”已经成为现实,而且这个村子还正在急速缩小。其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互联时代的自媒体传播。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为了让传播的内容更加具有意义,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自媒体还是会倾向于传统媒体的编辑专业化。

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工作者利用集团优势以及技术支持,方便他们在世界各地收集信息进行报道。然而,播客式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地域的局限,用户也能成为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以2009年2月9日发生的“央视配楼失火”事件为例,央视大火发生半小时后,自媒体先于主流媒体透露消息。一位叫“加盐的手磨咖啡”的网民,在事发时恰好路过现场,随即用带照相功能的手机拍下火场照片,这些照片于2月9日21时04分上传到网上。之后12小时内,这批照片的访问量超过37万次,跟帖1700多个。这类突发性事件的视频材料是主流媒体无法企及的,而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成为了“新闻源”。

二、重视群众化、玩法多样化

美国著名IT专栏作家吉尔默给自己的专著《自媒体》起的副标题是“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这便道出了自媒体最根本的特点平民化。

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博客)、“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播客)。“媒体”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了个人的传播载体。人们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每个“草根”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传递自己生活的阴晴圆缺,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

与微博相比,时下较为流行的社交应用微信显然更加突出这样的特性。除了方便用户与朋友实时交流,还可以利用“朋友圈”表达自我产品,更可以利用“订阅号”、“服务号”为订阅用户提供较为专业或特定主题的信息。总结来看,这一类自媒体之所以迅速崛起并为大家所喜爱,主要是因为其以下特点:1,多样化。2,平民化。3,普泛化。这几项特点融合在一起,可以集纳成为自媒体最重要的作用,即授话语权给普通民众,它张扬自我、助力个性成长,铸就个体价值,体现了民意。这种普泛化的特点使“自我声音”的表达愈来愈成为一种趋势。

三、导向解构化、注重互动化

传统的新闻媒体将传播者与受众分得很清,它们是“自上而下”、“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而播客式的自媒体打破了这种不公平的格局,新媒体不再有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每个人都是传者,每个人都能做新闻,“人人即媒体”。因此,在播客网站上,我们不再提及“受众”一词,而更习惯说“用户”。

和当下中国浮躁的文化氛围相统一,自媒体针对主要的用户群体,也呈现出一种后现代特性,即“解构”。自由开放的空间特性,增加了自媒体舆论环境对言论的包容性,使舆论的形成、舆论的方向、舆论的流变、舆论的叠加呈现出多样、多元的变化轨迹。意见叠加的自媒体舆论环境,热词效应等都是引发解构的原因。在这些自媒体所传达的信息里,没有明确的社会身份,没有高大全的意义叙述,无论对国家大事还是鸡毛蒜皮,都能以调侃和自嘲的方式解构。而解构的同时,又传递出一种较为积极和乐观的处事态度。

自媒体本身即为讯息,其的观点、话题吸引了其他网民的注意力,而自媒体中的“围观”,可以是临时的,如同现实社会中的“围观”一样,围观群众因事件的发生迅速集结在一起,成为临时群体,也因事件的结束,又快速分散为毫无相关的陌生人。自媒体中还存在另一种“围观”状态,如微博中的“加关注”、“互粉”等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围观”联系。

第8篇

尽管自媒体的概念在2003年就已提出,但其真正走进普通人的视野却是近几年的事,乘着SNS的浪潮,“自媒体”这个词语被越来越多的提及,而其也确实渐渐发挥出与传统媒体相比不尽相同的作用。而最近,一家名叫Storify的网站所带来的服务,再次将自媒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给自己的专著《自媒体》起的副标题是“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

由记者伯特・赫尔曼等创办的Storify在今年4月刚刚结束内侧并开始公开测试,对外开放。Storify是一项信息筛选整合技术, 人们可以通过Storify网站,将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社交网站上的信息拼凑在一起,形成“信息流”,还可以加入信息或将结果嵌入到自己的网站上。在网站内测期间,来自《华盛顿邮报》、美国全国公共电台、PBS和其他媒体的记者都在使用这项服务。

Storify的总部设在旧金山,它和Storyful、Tumblr和Color等网络初创公司一样,都是创造出一种方式让记者和其他人可以从海量的网上内容中筛选出信息,并将最相关的内容出来,过滤出社交网站中的有用信息,投资者也认为这个市场很有发展前途。科斯拉创投已经向Storify投资了200万美元。

实际上,在Storify出现以前,自媒体尽管大行其道,但几种众媒体都存在着较为致命的缺陷或问题,微博尽管被普遍认为是最早的自媒体形式,但其仅仅是由个人完成的,能够达到传统媒体内容水平的少之又少,最主要的是它并非让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仅仅沦为各领域专家文章的互联网传播平台或是青春期少女的电子日记。Howe在维基百科上为众包下了一个定义: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不难看出,自媒体就是众包的一种,而根据众包的定义,博客作为一种自媒体显然是不合格的。

相较于博客来说,晚于其诞生10多年的Facebook与Twitter作为自媒体平台更加合格一些,也更加符合Web2.0的特点。而自媒体近几年的流行,其中Twitter至少要占了一半的功劳。但尽管使得众人都参与了内容的制作,但像Facebook和Twitter一样的自媒体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提供的信息太过于冗余以及碎片化。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进来,伴随着海量信息而来的,必然还有大量重复以及无用的信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本来就被大量信息搞得头晕脑胀的受众,面对未加筛选的信息时必然导致自媒体效率的降低。同样的,微博客内容过于碎片化也早已被人们所认知,但因为微博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这确是完全无法避免的,若想要140个字产生的信息不是碎片化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