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7 17:50: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生物概念;教学方法;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24
通过《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可知,关于概念的学习在高中生物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高中生物中的基本概念有许多,许多生物学概念比较微观、抽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假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下面通过一些笔者在生物教学中用到的具体例子与读者共同探讨对这些概念的教学方法。
一、举例说明法
在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的第一章的第一节讲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会学到“种群”和“群落”这两个词,它们在必修二和必修三还会再次学到,可以说是高中生物中的核心概念。在开始学习生物时,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理解透彻,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态度和信心都非常重要。因此,笔者在讲解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先自己简单举例,然后耐心地找学生举例说明,再让其他学生找其中的毛病,这样能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教师举例: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鲫鱼就是一个种群,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就是群落。然后反问学生:“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属于生命系统的什么层次?”
学生开始的时候因为刚学完种群和群落这两个词就容易掉下陷阱,有的说属于种群,有的说属于群落。于是教师再提示: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可不可以有鲤鱼、草鱼、鲢鱼等多种鱼,从而使学生明确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并不是一个种群;接下来再问学生:“一个池塘中除了鱼有没有水草、藻类、小虾、细菌等其他生物?”从而使学生明白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并没有包括这个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它也不属于群落。通过先让学生掉下陷阱,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得出正确的结论来加深印象。
二、形象类比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大多数是采用形象、直觉、灵感等去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必须找出中心语,同时列举出生动形象的模型做比喻,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终身难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能提高。
比如,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关系,笔者就让学生把染色质想成铁丝,而铁丝螺旋化后缩短变粗的弹簧就相当于是染色体,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记住染色质和染色体。再如,在讲授“DNA双螺旋结构”时,把DNA的双螺旋结构比喻成摩天大楼的螺旋状楼梯,把交替连接在外侧的脱氧核糖和磷酸比喻成楼梯扶手,内侧的碱基对比喻成台阶。当然,比喻只能借助某事物认识概念,再贴切的比喻,也不能代替概念本身。我们最终必须把对概念的认识归结到概念的本质上来。
三、图形演示法
在讲解某些概念尤其是一些不容易区分的概念时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通过一系列的图来讲解一个或几个容易混淆的词有助于学生理解透彻。比如在讲与细胞周期有关的一些概念时笔者就用了这种方法。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是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方法一:细胞周期:BB;间期:BA;分裂期:AB。
方法二:细胞周期:a+b或c+d;间期:a或c;分裂期:b或d。
四、比较记忆法
所谓比较,就是引导学生对生物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本质特点加以比较。许多复杂的生物概念只有借助于比较,才能区别一般和特殊的属性并突出其特征,明确其相似性和差异性。
任何概念虽然都是相对独立的,但其间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教学上,如果将同一类别的概念并列起来,学生对近似的概念就不容易混淆了,例如复制、转录与翻译的概念。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翻译: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进行的,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如果把互相对立的概念放在一起,形成反差,从而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例如显性性状(基因)和隐性性状(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概念。如果把相关的概念放在一起,加以类比,则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将类似概念加以区分和记忆。
【关键词】生物课程 学科素养 科学探究能力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以来,生物学科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农大附中位于南昌主要风景区梅岭的脚下,位于美丽的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这里物种丰富多样,学生的实践学习资源丰富,同时,江西农业大学有林学院和农学院,其师生都是专家,方便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这样良好的外部环境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提高中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合作,乐学、会学,使生物学课堂真正充满生命活力,并为初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二、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它反映了学生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是一个艰巨而意义深远的任务。
三、生物学科素养对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型、创新型时代。只有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人,才能实现终身学习。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创新,才能不被知识经济时代淘汰。具备生物学科素养的人才能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可见,从小对孩子进行生物学科素养培养意义深远。
1.生物学科素养关系到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对原来知识技能基础上的超越。创新能力的高低,与人的知识积累密不可分。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创新也是海市蜃楼。一个人的生物学科素养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举足轻重。中学生如果以一定的生物知识为根基,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他们就有可能产生超越自我的冲动。因此,在生物学科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生物学科素养在创新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2.生物学科素养关系到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学校教育是受条件制约的,人的一生,自主、合作、探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大量事实证明: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科的学科素养,能为今后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赢得主动,为实现终身教育保驾护航。
3.生物学科素养关系到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学生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参与和解决现实世界中具体问题,来获取科学和技术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就知道如何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对科技引起的新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当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时,就能够采取适当的个人行为。
四、提高中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培育生物学科素养,可使学生具备对生命现象及生命本质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一旦转变成对科学和对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将受益终身。因此,生物学科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以生物课堂为主阵地扎实、稳步推进。
1、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作为教学的第一生产力,他们在具体到实施教学活动,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法方法,都是教学效果提高的保证。具有较高科学素养,是一名教师必备的素质。作为生物教师,如果不看百家之言,吸收更多养分,给自己不断充电,就不能将最新的生物科研成果带到课堂;如果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及学科素养。这样的教师怎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学生呢?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教师要主动参加学习,利用好图书馆、互联网、校园网等信息渠道,提高自身学科素养。
2、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生物教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中学生物教学是为学生未来的生物研究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也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有了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才可以有探究的实践活动。探究意识离不开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要利用生物学科和地域优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历生物生活的机会,让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与美丽的大自然相联。学校可以考虑在校园内建立适宜的生物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和丰富的生物信息,还可以在郊外深入乡村的地方选择实验田,为学生实践探究搭建平台。
3、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自然科学。在实际实验中,教师可直接演示实验,让学生重复;也可讲解实验过程、要领,让学生亲自去做。或者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实验,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中最能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是让学生根据某一原理设计实验步骤,增强生物学实验研究技能,生物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提升。
【结束语】提高生物学科素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点点滴滴做起,有目的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熟悉生物学知识,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这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以积极的姿态、切实的行动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才能真正,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杨莉.浅谈生物学科素养的形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实验在生物学科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同时实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只有在中学阶段打好生物基础,才能在以后的生物实验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然而在目前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为了更好的提升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对目前存在于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欣喜地看到近年来生物课堂教学取得的成绩,不仅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理论知识点的讲解更加高效,而且生物实验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学生的生物学科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还存在一些影响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文首先对目前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在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器材教学中存在不足
生物虽然是一门研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然而要想使学生的生物学科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就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而言,教师首先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实验器材的使用教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才能使实验顺利的开展。而存在于目前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器材使用方法没有引起重视,这势必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没有引起重视
学生想要顺利的开展实验活动,需要学生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其中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实验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学习。而学生良好实验素质的养成,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而就目前生物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中学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讲解,而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也影响到学生生物实验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难以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验有效结合起来
翻开中学生物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上的很多理论知识点,都需要教师通过实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而目前中学生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在有效通过实验展示相关知识点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并没有配之以实验,结果影响了学生对相关的实验步骤进行压就,进而势必会影响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知识点。
(四)学生进行实际实验操作的机会较少
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想要使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际操作机会。而就目前中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实验操作的情况来看,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本应该由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项目,可能由于实验室器材紧张或者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导致学生失去了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学生难以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很多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不易被发现,因此这就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
二、解决存在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结合实际的生物教学经验,本人在上文就目前存在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展开了论述。新时期,想要使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须扫除存在于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问题。针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器材的教学
针对目前生物实验教学中,对基本实验器材的教学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引起重视,并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确保学生能够扎实、准确地使用基本的实验器材。生物实验虽然较为复杂,但是是由基本的操作构成的,如果学生难以有效的使用基本的实验器材,整个实验活动势必难以顺利开展。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对学生有效使用基本的实验器材的情况提出了严格要求,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够对基本的实验器材进行正确的操作,为学生有效进行实验奠定基础。
(二)多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针对目前中学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本人认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要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一些问题,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教师对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进行有效指导,尤其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教师更要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进而使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逐渐得以养成。
(三)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针对目前生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没有与实验有效结合起来的情况,要求教师能够实现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验的有效结合,使二者能够相互促进。一方面,借助于实验使学生有效的进行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另一方面,在理论知识点的引导下,也能够使学生对实验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
首先,舞蹈教学以训练为中心,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舞蹈教学是一门强调肢体语言的课程,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老师会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上,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却无形中缺少了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单调乏味的基本功训练在短时期内没有办法能够得到舞蹈效果的激励作用,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学习的抵触情绪。此外,以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少数先进的学生有效,但是对大部分基础一般的学生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不从思想的根源上让学生明白舞蹈的美的意蕴,以及舞蹈训练对于舞蹈学员的重要性,学生将被眼前的高强度机械的舞蹈训练所吓到,无法从内心对舞蹈产生认同感,最终影响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有效性。其次,舞蹈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从整体上看,高校舞蹈教学方法一般采用理论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单纯地灌输舞蹈方面抽象复杂的基础理论内容,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长期下去学生渐渐对理论课失去兴趣,甚至在很多学校都存在舞蹈基础理论课走过场的形式,这种现象既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泯灭,也极大地浪费了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精力和时间。另外一方面,教师围绕教学任务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但对学生具体情况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好,有的学生基础较差;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强,有的学生领悟能力一般;有的学生勤奋刻苦,有的学生则相对不愿意花太多时间等等,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尽相同,但是老师的教学方法确实单调统一的,这也违背的教育的因材施教的原则,自然也影响到舞蹈教学的最终效果。最后,舞蹈课程考核方式陈旧,缺乏对学生意见的反馈。高校对舞蹈课程的考核方式略有不同,基本上围绕学生的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之间的权重而考核。当前舞蹈课程考核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就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过分注重最后的结果。考核方法本质上来说依旧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局限,没有从综合的角度来全面评价一个学生。另外,缺乏一个对学生教学的反馈机制,教师经常性地,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意见,并依据学生的反馈结果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产生受尊重的感觉,才能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二、提升高校舞蹈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对策
1、发挥基础教学的理论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高校舞蹈教学的最终效果要取决于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提升舞蹈课程有效性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舞蹈学习的重要性,而高校舞蹈基础教学则承担着这样的功能。教师自身要对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等方面有着清晰的认识,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教育学生舞蹈基础的掌握对其今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
针对高校学生舞蹈基础的不同,学生性格方面的差异以及学生领悟能力等方面的客观差异,教师要有层次意识和差别意识,避免大课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积累,制定适应不同类别学生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以正面鼓励为主,侧面鞭策为辅。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的用心,也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应的教学方法,从而有利于形成先进的更进一步,暂时落后的也能发扬自己的长处的良性循环的局面。
3、创新舞蹈课程的考评标准,建立过程与结果
【关键词】
复方丹参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
复方丹参片属于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用于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颈椎病以及胸中憋闷等病症,处方中丹参和冰片两种中药材,均含有抑菌物质,对某些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不能有效检出该药品污染存活的细菌数量,结果不能准确反映该药品品种的微生物质量。根据《中国药典》2010 年版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规定[1],参照近年来相关文献[2],本文对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研究,通过研究,采用薄膜过滤法,可以消除药品中抑菌成分的干扰,准确检出药品中污染存活的细菌数量。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LS-B50L 立式灭菌锅;JJ200 电子天平;JT-B电动匀浆仪;MJX-250B-Z霉菌培养箱;SPX-250B-Z 生化培养箱;ZSD-A1160 生化培养箱;格兰仕微波炉;BJ-2 cD净化工作台;AC2-4S1 ESCO生物安全柜。
1.2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批号: 100408;玫瑰红钠培养基 批号:100921;营养肉汤培养基 批号:110406;胆盐乳糖增菌液 批号:110121;MUG培养基 批号:111012;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批号:100603;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 批号:1011222生产单位: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
1.3验证用菌种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菌[CMCC(F)98003]来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1.4菌液制备取经35℃培养18~24 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与枯草芽孢杆菌肉汤液体培养物0.1 ml加入9 ml 0.9%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至10.-4~10.-6约为50~100 cfu/ml,做活菌计数备用。取经25℃培养18~24 h的白色念珠菌液体培养物0.1 ml加入9 ml 0.9%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至10.-4~10.-6约为50~100 cfu/ml,做活菌计数备用。取经培养一周的黑曲霉斜面培养物,加0.9%氯化钠溶液3 ml,洗下霉菌孢子,取0.1 ml加入9 ml 0.9%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至10.-5~10.-7约为50~100 cfu/ml,做活菌计数备用。
2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2.1供试液制备取本品10 g 置锥形瓶中,加入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 ml,以4000转/分开机1分,即为1:10的供试液。
2.2回收率测定
2.2.1供试品对照组①培养基稀释法:取1∶10的供试液2份,每份1 ml分别注入5个平皿中,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各约15 ml,点计菌落数。②薄膜过滤法:取供试液1 ml过滤,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滤膜2次,每次100 ml,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测定供试品本底的菌数。结果见表1。
2.2.2试验组取供试液1 ml按供试品对照组同法操作,同时加入50~100 cfu相应试验菌1 ml,置规定温度培养,观察结果并计数,结果见表1。
2.2.3菌液组分别取菌液1 ml,注入平皿中倾注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置规定温度培养,观察结果,测定所加入的试验菌数,结果见表1 。
关键词:生物 多媒体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推动师生共同创建适合于教学目的、内容及主体的物质、精神氛围,进而促进互动的教学情境构建,使教学双方融入其中,引发积极的情感和共鸣,使师生自觉地投入、参与到对话、交流、合作,为教学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生物常态化多媒体课堂中的多媒体应用对象分析
(一)契合高中生身心特点
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高中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使身心疲倦;经常性地使用电脑,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因而,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课件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高中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加上高中生物中部分与化学相关的内容接触较早,给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困难,因此内容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二)契合高中生物教学内容
多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高中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其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了的,或只需要教师给予简单指导便能融会贯通的,这部分知识是根本用不着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而像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
(三)契合高中生物教学课型
新授课,一般可根据上述原则来进行,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课则需选择多媒体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实验课可选择那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
二、生物常态化多媒体课堂中的多媒体实践方式分析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导课这一环节在一节课中非常重要,好的导课,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上课时激起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生物的生殖》时,播放《多利羊的诞生》,通过这些短剧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但要注意,短剧播放要短而精,切不可占用太多时间。
(二)奠定情境铺垫,突破重难点
生物课堂上很多复杂的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多媒体课件能够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比较容易突破重难点。如《神经调节》中的“兴奋的传导”这个难点,学生难于理解,而多媒体可以模拟出兴奋在“神经元内”“神经元间”的电位变化和突触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电位传导和化学刺激的转化,使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这条一体化兴奋传导路线,从而理解兴奋的传导机制达到教学目的,从而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三)突出课堂局限,模拟实验过程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果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适当的利用计算机模拟一些实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的叶绿体色素带分布是自下而上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而我们在实验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往往会导致实验结果不清。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明原因,并用计算机模拟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纠正实验中出现的误差。
(四)巩固学习效果,强化复习课效果
在生物复习课中,教师借助计算机网络和投影技术,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投到大屏幕上或是投到学生计算机的屏幕上,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而且便于教师精讲。在复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网络体系,可以使学生在瞬间勾起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回忆,省时高效,而且还利于分层教学,自主复习。
三、生物常态化多媒体课堂中的多媒体一般课例分析
(一)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探究能力、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
难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变化特点。
(二)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动画演示:演示、卵子形态,以及精卵细胞受精作用过程。针对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提出问题:染色体数目在上下代是否稳定不变?指导学生阅读这段资料:比利时学者比耐登发现减数分裂。针对资料提出问题:染色体在什么时候减少一半?是怎样进行分裂的?
2.新课讲授
问题1:精原细胞是如何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1)动画演示的形成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知识链: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2级精母细胞――4个细胞――
问题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1)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
(2)教师特别说明:精巢中的一部分精原细胞略微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这时候精原细胞就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3)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的形成过程。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理解什么是同源染色体?什么叫联会、四分体?
(5)教师点拨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6)教师提出问题: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析,导致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7)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仔细分析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分析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根本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有联会才能规则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从而导致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问题3: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1)教师提出问题: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2)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问题4: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如何变化,就能使其产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它保持一致?
(1)教师提出问题: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如何变化,就能使其产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它保持一致?
(2)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就能使其产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它保持一致。
3.课堂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4.课堂练习:精心编制难度适宜、题量适中的练习,课件出示。
(三)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以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为轴线,抽象地阐明了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因此如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这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多媒体课件不仅以文字、图表来传递信息,而且还大量地以图形、图像和声音来传递信息,围绕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强化,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大力推进多媒体使用的常态化实践,通过多媒体与课程的有机整合,以进一步发挥多媒体在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中的技术优势,从而为优化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效率,强化教学效果提供有效的物质保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头孢呋辛酯片;微生物限度检查;
中图分类号:TD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323-01
一.验证材料:
1.供试品:头孢呋辛酯片(0.25g)(批号为:B20110501、B20110502、 B20110503)
2.培养基及试液:营养琼脂、玫瑰红钠琼脂、营养肉汤、乳糖胆盐培养基、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3.菌种: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4.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电动离心沉淀机、电动匀浆仪;
二.验证步骤:
1菌液的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及黑曲霉孢子悬液用10倍稀释法,分别制成菌数约为50-100cfu/ml的菌悬液,混匀备用。
2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g置匀浆杯中,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用电动匀浆仪将供试品打碎,混匀,制成1:10的供试液。
3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3.1试验组:
3.1.1取1:10的供试液10ml,置无菌条件离心(500转/分)3分钟,取上清液置无菌试管中,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补至原量,混匀后取 1ml加至300ml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混匀,然后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的薄膜过滤法进行过滤,并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滤膜,每膜300 ml,并在最后100 ml冲洗液中加入相应试验菌液1ml,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置规定条件下培养,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二个平皿。
3.1.2霉菌、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平皿法。取1:10的供试液1ml加至平皿中,并加入试验菌液1ml,立即倾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置规定条件下培养,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二个平皿。
3.2菌液组:取稀释好的各菌液1ml,分别加入平皿中,加入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置规定条件培养,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每株试验菌制备二个平皿。
3.3供试品对照组:不加菌液,其他同实验组方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
3.4稀释剂对照组:以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替代供试液,其他同实验组方法,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
3.5培养:细菌计数平板30-35℃培养3天;霉菌、酵母菌计数平板23-28℃培养5天,逐日点计菌数。
3.6判断标准:稀释剂对照组及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应均不低于70%。
3.7验证结果:见表1。
4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4.1 试验组:取1:10的供试液10ml,置无菌条件离心(500转/分)3分钟,取上清液置无菌试管中,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补至原量,混匀后转入500ml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混匀,然后按照中国药典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薄膜过滤法进行过滤,并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滤膜,每膜500 ml,并在最后100 ml冲洗液中加入相应试验菌液1ml,过滤后取出滤膜,加至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中,置30~35℃培养18~24小时。取培养物0.2ml接种至含5ml MUG培养基的试管内,培养,于5小时、24小时在366nm紫外线下观察,同时用未接种的MUG培养基作本底对照。若管内培养物呈现荧光,为MUG阳性;不呈现荧光,为MUG阴性。沿培养管的管壁加数滴靛基质试液,液面呈玫瑰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呈试剂本色,为靛基质阴性。本底对照应为MUG阴性和靛基质阴性。
4.2 接种EMB平板:以接种环沾取1-2环乳糖胆盐培养液划线于曙红亚甲蓝琼脂平板上,培养18-24小时,平板上呈典型大肠埃希菌44102菌落生长。
4.3 结果判断:试验组应检出试验菌。
4.4 验证结果:见表2。
三、讨论:
以上验证结果表明,头孢呋辛酯片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霉菌数、酵母菌数测定采用常规法,细菌数测定采用低速离心(500转/分・3分钟)联合薄膜过滤法(每膜冲洗300ml),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检查采用低速离心(500转/分・3分钟)联合薄膜过滤法(每膜冲洗500 ml),大肠埃希菌呈典型菌落生长,说明以上方法有效的消除了供试品的抑菌作用,其检验条件对检查无干扰,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相关规定,此方法用于头孢呋辛酯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可行的 。
在一所学校里,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课堂改革,无论是学校规划发展还是学生养成教育,都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的处事态度、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质量。而长时间单调、繁重的教学生活,或多或少的都会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如何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就成为每一位学校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提到调动教师积极性,很多学校管理者马上会想到通过多发奖金和物质奖品的方法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这的确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被教师接受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小学来说,有限的经费维持平时的办公开支还捉襟见肘,根本就拿不出用于奖励教师的“富裕”钱。因此,在农村中小学,我们必须把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点放在精神奖励上,让教师发自内心地去爱教、乐教、愿意从教。
一、弘扬主旋律,宣传新的教育政策,对教师们进行正面引导
目前国家的教育理念已经开始改变,例如:从提倡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转向鼓励中小学教师发展自我、成名成家;从大规模的合校并点转向区域化、均衡化的教育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变科目的分值设置,改变功利化的教育模式,让教育回归原生态。为了提高教师地位,对教师任职资格制度也进行了改革,提高了获取教师任职资格的门槛,即使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也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才能取得教师任职资格证书。此外,教师职称制度也在逐步改革,在中小学教师中已经开始增加正高级职称的名额。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正面信息的传达让教师知道国家正在想办法提高教师待遇,引导他们积极地去对待教育工作。
二、学校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化办学 学校的管理制度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涉及学校所有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尊重广大教师的意见。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分以下几个步骤:1调查研究。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不调查不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所以第一步就是调查研究、了解实情。2.组织教职工委员会讨论,拿出初稿。3.把初稿分发给教师并征求他们的建议。4.对教师提出的建议进行汇总并提交教职工委员会再次讨论定稿。5.学校大会公布实施。
比如:《沙河五中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就是在教师全员参与的情况下制定的,并且随着学校实情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修改的过程也是透明的,完全是由教师讨论并提出反馈建议,学校再组织教师代表整理建议,并依照大多数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发放绩效工资时,学校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于分配结果教师也都能够欣然接受。.
三、学校管理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自身的素质
1.借助榜样的力量。首先,学校管理者要做教师的榜样,要求教师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要做到、做好。在道德标准、思想作风上,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做教师生活中的楷模;在教学工作中,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做教师工作中的领路人。其次,从我校教师队伍内部找典型、树榜样,比如我们学校的崔然老师课堂教学理念先进,善于创新,在教学改革上常有突破,就可以把她作为课改榜样;陈捧书老师,埋头苦干从不计较工作得失,30年如一日,教学工作从未放松,可以作为师德楷模。身边榜样的力量,更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2.学会服务于教师。作为学校管理者,不应高高在上,而应多为教师服务,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上帮助他们,在业务上指导他们,融入他们中间去,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一直要求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中也是不现实的,对此,我们大胆提出了“家庭第一,健康第二,工作第三”的口号。让教师看到学校管理者对他们的爱护,当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管理者的关心之后,反而会做到“工作第一,健康第二,家庭第三”。我想这也许就是《孙子兵法》上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吧!
3.学会与教师沟通。教师是小知识分子,普遍爱面子、自尊心强,在与他们沟通时要适时、适地、适度。对于个性特别强的教师,要运用多种渠道进行沟通,要给教师讲明道理:要想获得自尊,就必须自强,要想在工作中做出成就,就必须有勇于献身的精神,有投入才会有收获。不实在、不踏实、不努力、不奋斗、不积极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四、规划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教师们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教师长年在学校里闭门教书,从初一教到初三,又从初三教到初一,视野被固定在一个小范围内,有的教师经过几轮教学小有成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进而产生职业的倦怠。因此,必须要把老师从自满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要为教师谋划专业发展之路,促使他们不断充实自己、改变自己。
1.给教师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学校管理者在规划学校愿景的时候,要帮助每位教师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例如:为了让教师认识到自身价值,看到自己的发展潜力,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一些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学会沟通.找回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