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7 17:50: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学评价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着导向和监督的作用,还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音乐教学评价是对音乐教学效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它是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音乐教学评价,不仅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还能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音乐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依据自身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目标的理解,在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总结了我国在音乐教学评价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初步提出了几条基本的评价原则,以便我们在今后教学中能更好地运用。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评价导向上一定要注意以人为本。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并充满人性关怀,在评价中更关注学生个体自身的纵向发展,对其个体的学习反应给予爱护与反思,充分尊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个性化理解与表达。
我认为赏识是目前最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在富有“人本关怀”的教学与评价氛围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对自我的了解,尊重与欣赏他人不同的艺术理解与表现,同时也使学生形成了主动、自信、宽容的性格,理解多元秩序与美感。要让不同层次差异的学生都得到多种方式的鼓励,体验到进步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每一位学生不同层次的潜能得到挖掘。
其次,评价者应注重情感态度。音乐教学的评价,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指向,这是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特征之一。音乐情感的形成需要音乐教师长期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情感培养对学生理解、表现音乐和其终身热爱音乐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所具有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并无直接的联系,如有的学生“五音不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一般,但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却能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和对音乐形象准确的把握能力。
因此,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技能、技巧掌握了多少,会唱几首歌曲、演奏几首乐曲,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感悟和创造力。学生的情感培养应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指标。同时学生的学习与音乐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的指向也是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情感的评价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转贴于
再次,坚持评价内容注重专题性、全面性结合的原则。我们知道,对每个年级段的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是有所侧重的。如果音乐学科期终考试的内容要在乐理、唱歌、器乐、创编等方面均涉及到的话,势必会造成“蜻蜓点水”的现象。于是,我们给每个年级的期终考查都规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都有所侧重、有所深入地测查和评价。
以三年级为例,他们举行的是名为“我们是快乐的演奏家”的口琴专场音乐会。孩子们从几首难易程度不同的曲子中选定适合自己小组的考试曲目,积极认真地练习、编排。在排练中,能力强的学生组把重点放在演奏形式的变化上,通过对一首乐曲进行齐奏、合奏、轮奏的形式运用,力求达到丰富多彩的演奏效果;能力中等的学生组围绕着流畅、优美的吹奏效果进行重点练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组则把精力集中在解决“遗留问题”上,也基本能达到比较和谐的吹奏效果。
这种专题化的音乐期终考试可以尽可能深入、全面地考查学生对某类知识、技能的掌握,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的好机会;还能为教师提供学生掌握这类知识技能的信息反馈,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依据。这与传统的音乐课程评价只偏重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解决掌握音乐作品中若干个知识点和会唱若干首歌曲为中心,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对音乐情感和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把握等,是截然不同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无痕评价
小学音乐教学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强调激励性的评价,特别是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探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但目前一些教师在音乐课上往往采取“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评价形式,这样使得评价比较空泛。教学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也应更具艺术性,让音乐评价在“无痕”中进行,使音乐课堂更有趣、更容易,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
一、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情境中无痕渗透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尤为重要,它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音乐的思维特点,创设适合学生开展音乐学习活动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师生共创情境课堂,并在情境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评价渗透,从而让音乐课堂具有“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小小摇篮曲》一课时,不要急着让学生欣赏歌曲,可以先设计歌曲情境:拉上教室的窗帘,关上灯,使教室的光线变暗,营造出夜晚的气氛,让学生想象着他们正身处在布满星星的夜空中。并引导学生想象着感受宁静的夜晚,星星围绕着月亮,小宝宝随着妈妈甜美的歌声进入甜美梦香的情景。这时教师扮演起妈妈的角色并深情地对学生说:“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妈妈的歌声带着你进入甜美的梦香吧。”接着,教师弹起《小小摇篮曲》的旋律,并用柔柔的声音轻声哼唱。此时此景,可以渐渐带动学生进入情境。在这时,教师便可温柔地说:“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成为听话的孩子了。”
其实,这时课堂评价已在师生共同创造的情境中悄悄进行了。这种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下熟悉歌曲,师生产生“共鸣”的课堂效率将是极高的,音乐也会真正被孩子们的心灵所接纳。可见,通过情境渗透,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功效,让有效评价在无痕中渗透。
二、客来劝主主劝客——在互动中无痕渗透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教学模式要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客来劝主主劝客”,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发挥指挥家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让评价无痕。
例如,在教学欣赏《狮王进行曲》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说一说听完音乐后的感想。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凶猛的狮子王。”有的说:“我好像听到了鸟儿在枝头歌唱。”有的说:“我好像看到在一个大森林里生活着一头大狮王和许多小动物。”还有的说:“好像看到狮子王带领着小动物们举行森林音乐会。”大家的具体想象虽然不同,但又基本接近作品标题的含义,达到了音乐诱导动脑的创造性教育效果。这时,教师评价一定要及时跟进,让学生在有效的评价中找到自信,为引导下一步学习提供帮助。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体验中无痕渗透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音乐教师要让评价在体验中渗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一、多元化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音乐学习进行评价时,一般都是根据他们的期中或期末的测试成绩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努力程度,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在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教学改革,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公正、综合的评价,使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英语能力的不断发展。因此,在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每节课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以及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进行评价,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在评价中,学生能够重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优势,通过主动探究发挥音乐学习的潜力,掌握更多的音乐技能,在欣赏音乐中得到熏陶,使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获得发展。
二、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时,教师要把课堂即时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获得学习动力,发挥他们的探索精神,使他们能通过英语课堂的获得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1.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时,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学生演唱歌曲时,对于学生演唱得好的部分,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语言进行评价:“你唱得真动听!”课堂上的及时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主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评价让他们充满了自信,在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的过程中促进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
2.建立《音乐成长档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音乐成长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我的作品、教师的课堂评价、创编的歌词、曲谱、掌握的音乐知识等。通过《音乐成长档案的》建立,让学生把学习音乐作为了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认真努力,不断在档案中添加新的内容,增加音乐知识的同时,让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向学习目标奋斗,促进他们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
3.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掌握了音乐知识后,要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把自己的收获表演出来,获得教师的肯定和激励。在每次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留下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演唱,把自己认为唱得好的一句、一段或一首歌演唱出来。通过展示,让学生能近距离的面对教师的评价,让教师对自己的学习做出综合性的评价,激励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音乐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
4.让学生享受音乐评价,促进他们的全体发展。在多元化评价中,教师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的评价,要让学生在评价的激励下产生学习动力,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不同的评价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让他们在享受音乐评价的同时,产生要学好音乐知识的内动力。例如,在教学《音乐是好朋友》时,教师要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学唱,开展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学生会唱这首歌曲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大胆地唱出来,并对他们的演唱给予不同的评价:“你唱得真动听!”“你的歌声饱含深情,歌声舒缓、轻柔,声音再大一点儿就更好了。”“你的歌唱真甜!”“你的节奏感非常好,歌声在柔和一些更符合歌曲的内涵。”在多元化的评价中,让学生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他们在享受教师评价的同时,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使歌声更具有感染力。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综合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不仅包括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还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综合全面地对他们进行评价,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音乐能力,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学习和努力,促进他们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
1.教师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都是从音乐专业角度出发的,对提升他们的音乐节奏感、音乐感知力、音调、音色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让他们的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进行自评时,学生要以学习目标为评价依据,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是否完成了制定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取得哪些进步。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对音乐学习有了自信心,让他们在积极、快乐的氛围中探究音乐知识,发展音乐学习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素质 评价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广大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制约,发展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音乐素质,成为广大农村音乐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农村小学生音乐素质评价的现状及小学生音乐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进行探讨。
一、农村小学生音乐素质教育评价的现状
当前,农村小学生音乐素质教育评价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形式单一化
依据素质教育的特点和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较为合理的音乐教学目标体系如下:态度与过程目标10%;欣赏与表现目标30%;乐理与创作目标20%;表演与试唱目标25%;活动与选修目标15%。《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唱歌、表演、器乐、欣赏、试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等。学生音乐素质教育评价要从以下各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考核,而现在很多学校则是简单的以唱一首歌或凭印象来打分,导致音乐素质教育评价形式的单一化。
2.评价结果片面化
目前,农村小学的音乐评价,只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而忽视了激励评价机制。例如,有的学生由于课堂上违反了几次纪律就被评定为不及格。学生往往因为教师打分的片面性、随意性,而认为音乐考试无所谓,考不考都一回事,丧失学习兴趣,上课学习不认真,音乐成绩越来越差,由此造成恶性循环,甚至逃避考试,逃避音乐学习。
3.评价草率程式化
由于农村音乐课普遍不受重视,上音乐课时常常教师手提录音机,学生随录音机学唱或者上其它课,有的连开课都不能保证,到学期结束时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无法进行音乐考核,就乱定等级或乱打分数填在通知书上,并且习以为常,司空见惯。
我国小学生有90%在农村,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不利于全民族音乐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农村小学生音乐素质教育评价的改革亟待解决。
二、对小学生音乐素质评价的几点建议
改革音乐素质评价,要明确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举,使测试更趋完善。
考核的内容要以《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考核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应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地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音乐素质教育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观察法是进行音乐教育评价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在音乐这种技能学科的评价中作用更加明显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纪律、唱歌、乐理、欣赏几个方面观察学生,视其表现定等级或评分。可将主管评分与客观评分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老师进行指导。以音乐欣赏为例,我设计了几条指标,如参与讨论的程度如何?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如何?每项指标下设四档成绩,视学生表现定等级或评分。如参与讨论积极评为A,理解乐曲不准确评为C等等。另外,我还设计了几个小栏目,如A、B比赛制,幸运大擂台,等等。激发学生参与,并视学生参与表现的情况打分,占总成绩的50%。
2.综合复习课
在每上完三、四节课以后,都要准备一节综合复习课。在这节课内要求学生回答有关音乐知识方面的问题,把零星的知识贯通成系统的知识。然后再进行“赛歌会”,让学生把学过的歌曲进行一次大复习、大表演。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状况得到及时反馈,将其成绩纳入总评之中。
3.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最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笔试。教师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把平时口头提问或黑板上板书中的重要内容,编成试题进行考查。具体形式可以用选择法、是非判断法、填空法、改错法、问答法等。
(2)试唱练耳。根据农村小学的现状,试唱练耳可以适当地减小难度。
(3)表演唱。把学生分成层次相当的8个小组,每个组抽到规定的内容后,在歌曲中加入舞蹈、诗歌等,排练成节目(以歌唱为主),把整个考试变成一个娱乐性的表演。教师可以提前将表情、音准、节奏、乐感、发音、动作等各项指标制成等级表,在实际评价时直接利用。
4.综合测试
音乐素质评价包括平时考查成绩与期终考试(测验)成绩,其中平时考查成绩占50%,期终测试占50%,两项成绩相加便是学生全学期的音乐素质教育评价结果。总之,要想真正提高农村音乐教育的整体效益,还需要广大农村音乐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进行研究,不断探索,使农村小学生音乐素质评价方法更加完善、合理。
(上接第71页)组织者、导航者。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者和“任务”互动,他们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既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习惯、学习情感,还培养了学习者的责任心、协作精神及创新品质,为他们提供了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温斯坦.中学课堂管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胡慧.《计算机应用基础》分组教学探索.硅谷,2009,(05).
[3]孙冬梅.课堂管理策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 过程性评价 教学质量
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著名作家王蒙说过,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不爱评价音乐的人算不上爱生活的人。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反馈教学信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推进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在“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理念的指导下,音乐教学评价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并制约了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正常进行。因此,应以过程性评价为切入点,推进音乐教学改革,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的繁荣发展。
一、过程性评价的内涵简述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评价理念开始从目标取向向过程取向过渡,评价方式也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目标论认为,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带着真本领走向社会。目标论始终将考核与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这种理念带着鲜明的应试教育痕迹。目标论评价理念导致学校片面强调教学结果,过分强调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致使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也导致学生为追求好成绩而采用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加班加点,这无疑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过程性评价最早被运用于心理学、企业管理等领域,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学校课程评价之中。过程性评价是指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评价的教学评价方式。过程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体现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也体现为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过程性评价以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并重为价值取向,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理解和掌握过程性评价方法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准确判断,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查找不足,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推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不是仅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而是将整个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不仅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评语上,也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而是“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二、过程性评价对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高校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音乐是一门综合性与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高校音乐教学评价是多层次、多形式的复杂的评价系统,它以音乐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是否合理为研究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目标,还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它能及时反馈音乐教学的具体情况,它对音乐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学评价存在着方法单一、主体局限、忽略教学过程、主观性强等缺陷,难以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影响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也使教师难以准确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因此,应深化音乐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改变简单的、量化的、模式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过程性教学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社会评价、学生评价等内容。自我评价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实绩、教学效果、业务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并在自评中进行发现缺点、弥补缺陷,提升自身素质;学生互评是学生之间共同探讨音乐知识、技能、表演等,实现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过程性评价能使教师及时获取教学信息,清楚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掌握状况、那部分学生尚未达到教学目标等,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教师能根据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性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过程性评价在高校音乐教学评价的实施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形式,音乐课程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方式等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深入推进高校音乐评价方式改革。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动态性与系统性的评定过程,要求评价者将教学过程看成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各个环节之间密切相连的整体。同时,过程性评价也是一种过渡性、阶段性评价,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矫正错误等作用,能为下阶段教学提供更多的指导与帮助。因此,应将过程性评价应用与高校音乐教学之中。
(一) 分层激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先天素质、学习基础等方面有着重大差异,在音乐知识接受、技能掌握上往往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只关注结果的评价模式,采用分层激励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逐层、逐项实现教学目标。因为音乐评价不是音乐考试,不能以会做几道题、会弹几首曲子等位标准进行量化,而应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关注,将终结性评价转变成过程性评价。如可以根据试唱练耳、中外音乐史、演奏、演唱等音乐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划分为A、B、C、D四类学习小组,根据小组内学生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习惯、态度、方法等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也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登台表演。
(二)相互评价让学生获得激励。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巨大差异,它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表演性、群体性,齐唱、合奏、歌舞表演等都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音乐学习、练习、创编等环节都能采用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相互激励的小组合作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使学生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学生在愉快合作中实现共同提高,每个成员都能在欣赏别人的表演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升自身的欣赏水平、合作精神。在进行音乐听觉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对《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月光奏鸣曲》、《幻想交响曲》、《命运》、《自新大陆》等经典乐曲进行讨论,分析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乐背景等,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中获得提升。
(三)延迟评价使学生获得自信。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会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延时性评价要求教师以普通成员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表演、讨论、音乐作品创编等,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能尽情表达思想、吐露心声、体验和感受音乐美,在“水到渠成”之时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表演等进行引导、点评等,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四)自评、点评以形成良好学习氛围。自我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让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显得非常困难,因为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的评价往往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将自评与互评结合起来,通过互评使学生能尊重他人、正视自我,并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通过点评使学生获得某些指导性建议、掌握具体评价方法。将各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更和谐、更融洽,使课堂气氛更宽容、更自由。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应从听、说、读、写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每个眼神或动作表示老师认可或欣赏,培养学生的愉悦感与成就感。如在讲授乐理知识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表情与反应,如果学生表情轻松、神情愉悦、思想集中,表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理解了所讲授的知识;如果学生反应迟钝、窃窃私语、愁眉苦脸,表示教学内容难懂、课堂进度较快或教学方法不当,这使教师就要调整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过程性评价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整体发展。因此,应将过程性评价应用于高校音乐教学之中,全面推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蔡觉民.音乐教学目标的三维结构[J].中国音乐教育,1994,(03).
[2]郭尚玲.形成性评价:音乐教育的催化剂[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3]徐广安.高校教学过程性评价初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3).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 评价机制
一、目前高校音乐专业即兴伴奏能力的现状
从目前音乐专业毕业生应适应音乐工作的时代特征来看,笔者认为不光师范专业应该学习即兴伴奏,音乐学、声乐、音乐、作曲、舞蹈等等专业都应该认真学习钢琴即兴伴奏。为以后将要面临的音乐教育、社会音乐工作的就业竞争打下扎实的基础。
笔者长期从事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工作,根据自己的实地调研,总结现行高校音乐专业即兴伴奏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教学工作中发现,现行高校音乐专业对即兴伴奏课程的设置相对各个专业的覆盖面少,一般只有音乐师范生有即兴伴奏课程,其他专业基本没有,即使有也只是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二)即兴伴奏课时的安排也较少,一般一周一个课时,没有达到与当前就业实际需求相对应的课时量。
(三)即兴伴奏课程缺乏统一、科学标准的教材,每所学校的老师,甚至同一个学校的不同老师讲授即兴伴奏都是使用不同的临时性教材,有的甚至是根据自己经验结合学生情况口头加示范授课。教材的凌乱致使授课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
(四)学生由于抱着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行的错误思想,对即兴伴奏将要在以后的音乐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往往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甚至不学。
(五)即兴伴奏的课程评价机制过于单一,长期以来即兴伴奏基本是老师给几首曲目,学生考场上伴奏,考试方法缺乏灵活、多样性,没有突出即兴伴奏课程的实际应用性特点。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即兴伴奏课程目前没有引起学校、学生的足够认识,重视即兴伴奏课程、加大该课程的教学力度、改进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形式、评估机制等等是目前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音乐专业钢琴伴奏课程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课时量,注意交叉学科的融合、介入
据笔者统计调查,目前大多数高校音乐学院里钢琴伴奏课程的设置在教育专业和钢琴表演专业、声乐专业里设置比较普遍,而象音乐学、作曲、舞蹈、民族音乐学等专业设置比较少。而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在以后将要面临社会职业竞争的压力,而即兴伴奏专业是音乐专业学生面临社会谋职、求生所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我们应该及时教育学生那种只管学好自己小专业课的不符合时代需求过时的学习理念,转变观念,适当加大该课程的课时,切实加强学校以及学生本人对即兴伴奏课程的重视是改善该课程的根本要求。
即兴伴奏是一门集钢琴、和声、曲式分析、表演等一体的综合素质体现的课程,其中钢琴基础、和声课程的介入尤其重要。在伴奏课程的教学,教师应该适时的融入以上两门课程的讲解以及训练,根据伴奏课程的功能优势,进行发掘、运用、融合广泛学科知识,拓宽学生事业,把伴奏课程转化为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在拿到简谱、五线谱的情况下快速的分析音乐,明确调式、选择和声,设计织体,运用钢琴技术,表达音乐。其中移调训练、创造性思维也是至关重要的训练内容。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性能力
即兴伴奏是理论高度结合实践的课程,基本乐理、和声、音乐分析、钢琴演奏技巧等等综合的素质在这一课程里得到综合的表现,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注意结合以上学科的理论讲解同时注重实际操作中的视奏、移调的训练,包括对对伴奏音色、速度、力度的选择等。总之,我们不但要教授学生课程的理论和技能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钢琴即兴伴奏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育为核心的课程,表现艺术作品,是伴奏和表演者共同完成的,伴奏不是简单的陪衬,同样需要创造性的参与作品的创造性演绎,教学中应该培养积极主动热情的投入创作,与表演者共同完成再次创作。
(四)教材的选用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的基础,教材的选择要与教学任务相适应,循序渐进的原则。横向上,要选取不同技巧、风格、体裁的乐曲进行搭配,纵向上,要按技术、技巧、音乐风格等由易到难的选择。应注意:线谱为主,简谱补充、分级教学、因人而异的原则。
(五)分段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有效的学习方法往往事半功倍,笔者认为可以把课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探索模仿阶段
本阶段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弹奏正谱,以练习、分析谱例为主,和声的分析也要结合实践操作,在键盘上多练习和声的走向,多做移调练习。并大量倾听、模仿具有代表性的的艺术精品,吸取营养,扩大视野。
2.编配练习阶段
学习歌曲编配和歌曲实际配奏阶段,本阶段是学习配奏的重要阶段,本阶段教授内容应该结合大量的和声、曲式、音乐分析等知识,为歌曲编配音乐伴奏,也是对学生综合理论知识的检阅,也可以利用电脑来进行声部控制,让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提高学生的编配能力,应该通过大量的实际编配来完成本阶段的学习。
3.协调配合、实践阶段
本阶段是学生学习比较成熟的阶段,学生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应该具有比较强的应变能力,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编配歌曲,并多参与实践演出、考试等伴奏工作,在实践中磨练自己。
(六)健全课程的考核机制
考核是了解课程学习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即兴伴奏考试是以演奏的形式进行,形式单一,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有失公平,发展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成果。比如:在户外的音乐会、观摩课堂、考场等等地点进行。在考试内容上应该突出“即兴”特征,考核应该分为两个部分:钢琴演奏和伴奏配制能力评价,前者考场上随机抽取,要求学生能顺利的弹奏出音乐伴奏,要求学生能快速的使用灵活的伴奏音型,并通过自己演奏表现出音乐。后者要求学生用正谱的方式,编配音乐的和声织体、伴奏音型等,并富有表现力的弹奏出来。
高校音乐专业即兴伴奏课程在音乐生活社会化新的时代背景下,已经从音乐教育专业的需求转变为音乐各专业的必备技能,即兴伴奏课程也必须以教学改革为方向,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科的课程建设,实现从技术到艺术、人文的整合改造,实现课程的时代性、实用性、艺术性的改造。
1.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的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主线,将小学音乐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本位,以审视音乐为核心,将小学音乐中高段理论知识与音乐实际活动相结合,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与优越性。所以小学音乐中高段的教学,要以新课标倡导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将音乐与其他文化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力结合,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从实质上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2.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小学音乐中高段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整个课堂,教师以标准化、套路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主导着整个课堂,要求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要统一规范,教师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机械效仿,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音乐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新课标下的价值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满堂灌”和“一人行”的教学模式,要深化落实学生的发展观,改变传统沉闷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和整合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达成音乐知识教学的突破与创新。
3.转化教学主体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中高段教学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和能动性,忽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真正情感体验和情绪表达,将学生的创新意识无情扼杀在摇篮中。新课标变革后的小学音乐中高段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小学音乐中高段教学主体,以培养学生主体创新探索精神为教学本位,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变化和情绪波动,关注学生主体对音乐的自我感受,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音乐中高段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新小学中高段音乐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形式的灵活多变,强调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下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构建富有音乐美感的课堂学习氛围。小学中高段音乐的教学,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充分运用音乐的手段挖掘、发展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能力。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和感受力
小学音乐的学习是要通过音乐的柔和力和爆发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力和感受力,就需要将学生置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对生活环境的认知和联想。例如,在小学音乐四年级《只要妈妈露笑脸》的教学中,在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在家观察妈妈的表情变化,观察妈妈的笑容,在课上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妈妈笑容的美好,在课后可以鼓励学生把这首歌曲唱给妈妈听。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这首儿歌的认知度,还可以促进学生与妈妈之间的情感交流。
2.构建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音乐传播的途径不能仅仅依靠声音和听觉,教师要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就要将音乐课堂变得丰富起来。在音乐教与学的传递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和情境,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实现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的转化。例如,在小学三年级《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与民族舞蹈相结合,让学生在优美的舞蹈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动感的舞姿中体会音乐的灵动。以此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追求兴趣,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感知;想象;评价;音乐课堂;培养
一、感知方面
学会倾听是音乐最为主要的方面,并且对音乐的欣赏也是通过倾听实现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指导和引导学生如何去倾听音乐作品以及各种乐器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领悟到音乐的魅力与价值所在。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一般会这么做:选取一些经典的曲子或者是优秀的音乐作品来供学生欣赏,并且还会指导他们如何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创作的背景以及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想象音乐所表现的画面。例如,在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曲子时,我就是这样去指导学生倾听的。指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这种快节奏与轻快的音调,感知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以及画面。只有这样去指导学生倾听音乐,才能够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进一步审美。
二、想象方面
音乐是通过想象、联想以及幻想等来表现客观世界的。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应该选择创造更多的想象气氛以及情境来帮助学生激发想象力,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以及自由的教学氛围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以及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也能够为创设音乐欣赏环境发挥一定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一般会这么做:在教学活动中,放下老师的架子,并且在展示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不会对学生有过多的思想限制,反而是鼓励他们自由地欣赏,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在欣赏曲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我会借助多媒体,加入一些声像或者是影视图片,把音乐中的草原美景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所在。
三、评价方面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从心理认知还是发育以及其他方面都是不成熟的,对于音乐作品的好坏以及音乐作品的低俗或者是高雅,小学生是无从辨认的。再加上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对音乐的认识和评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小学音乐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评价音乐作品,树立正确的音乐评价标准。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还是与小学生相关的一些音乐活动中,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标准以及评价,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音乐作品。例如,音乐作品的评价方面,我尽量选取一些民族曲子,或者是草原牧歌以及积极向上的曲目供学生评价,无形中引导了他们树立正确的观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对自己有益的审美观。这样才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树立音乐审美的标准,能够正确地去评价音乐作品。
音乐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对音乐的欣赏是相当重要的。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会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人格发展得更加完善,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应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程改革,还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握好音乐审美的“三部曲”,从三个方面去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去欣赏音乐作品,把音乐作为一种精神享受。文章从三方面出发,研究和探索了音乐课堂审美培养的“三部曲”,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有积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