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如何高效学习

如何高效学习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7 17:50: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如何高效学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如何高效学习

第1篇

      如何让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

                                          钟翠莉

                     (江西省瑞金市壬田初中 江西省瑞金市  342500 )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其中语文小组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巨大的作用。尽管小组合作模式在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初中语文小组学习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在实际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小组合作模式的现实意义,最后就如何让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高效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以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别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讨论式的小组合作教学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这个环节也是实际操作中教学效果最难以把握的环节,大多数情况下小组合作讨论形式大于实质。如何让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让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分享意识,是现阶段初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所谓小组合作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其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是社会心理学,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意识。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学习小组进行优化管理,不断完善小组合作的课堂行为方式,才能在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化。

一、构建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反过来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与小学阶段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单纯地认字、识字,而是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实际表达能力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人交流沟通,这样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实际表达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进一步巩固语文课堂教学成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团结合作是每个人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由于个别学习带来的孤独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构建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虽然小组合作方式的强大优势使得其成为最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方式的教学效果远远低于其他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学的成果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以至于大多数的语文小组学习趋于形式化,不能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现阶段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在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以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少部分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也会因为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嘈杂无序而终止。换句话说,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受到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制约,合作过程中教师无法及时地监督控制学生的进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普遍不高。此外,在应试教育的教学体制下,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完全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课时安排较紧。相对来说,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教师往往不愿意因此而耽误正常的教学任务。再加上学校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综合来说,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化要由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学校要为新教学模式的发展完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也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完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祖超。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新课程:教研版,2011(16)。

第2篇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动性,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还可以弥补教师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正因此,近几年,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可并采纳,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得学习在某种意义上更加高效,组内明确的分工和长时间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学习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但现在小作合作学习往往成为一种形式,很难取得实效,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发挥它应有价值呢?通过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例如小组长的责任,记录员的责任等等。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三、合作内容要合适,形式要多样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的达到高效。因此,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课是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怎样运用教师的智慧,发挥数学的魅力,设计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寓教于乐,营造一种愉快的互助学习的环境,使学生乐于参与,乐在其中,在学生们内需的情况下,更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其实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学习,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通过实践,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较合适小组合作学习:(1)规律性知识的学习。(2)操作、实验探究问题的学习。(3)选择解题策略的合作学习。(4)竞争性作业的合作。(5)学生间互评、互检、互考的合作。只有学生认为有必要合作、乐于合作,合作才能达到最优化。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表”在排列上有哪些有趣的规律时,如果让孩子们单独思考,他只能发现一些单一的、甚至片面的排列规律,所以,我就有意识的安排小组合作,学生们在合作时思维得到碰撞、观点得到互补,这样,通过小组探讨与补充,同学们不但能发现横着、竖着、斜着排列的规律,而且还能发现每组“被减数”、“减数”、“差”排列的规律,最后,小组交流到处,竟然还探讨出每组“差”变化的原因来!当时,我就感觉到这部分内容,也只有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在小组合作时,一定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否则,小组合作就会流于一种形式。

四、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并做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五、建立科学的小组评价机制

建立以小组为基础的积极的评估制度,能够激励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学习评价的新境界,把眼光洒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开展小组的学习竞赛。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个体表扬与群体表扬相结合。小组合作要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小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在结合个体的表扬的同时,要给予小组以适当客观的评价,小组的成就感在此升华为集体的荣誉感,这样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另外,在建立小组活动评价机制时,有意识的把小组成员的参与率作为评价内容的一项指标。

第3篇

一、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

化学实验相比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方法则显得更加生动、有效,并且检验化学原理就是以化学实验为客观标准,它还可以促进化学学科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因为这些原因,化学家才认识到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可以激发人们不断产生探求化学奥秘的欲望。另外化学实验对提高我们高中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通过创建学习情境,来塑造我们科学的思维、态度和价值观。

二、化学实验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同学们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在我们用的教材中实验部分是根据集中和分散两种方法来布置的,通过对各个模块设置专门或者独立的实验来强化化学学科特征;有时候还会借助实验探究等其他形式,实现在化学与生活等的相互渗透。现如今的教学方式一般就是学习本章节新课之后,再统一进行好几个实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很多,无法充分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2.不能有效增加我们的实际能力

开设化学实验是为了让我们掌握基础概念,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科学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思维能力的,从以前的科学报道中可以知道,我们只有秉承正确的思维,才能有新发现。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化学实验课上往往只是老师在给我们演示实验,然后我们在下面按着老师的步骤一步步操作,并不能开发我们相应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只是照葫芦画瓢而已,所以化学实验课并没有有效地开发我们相应的能力。

3.课堂混乱,实验课教学效果不高

我们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实验室里充斥的往往都是一些明星八卦,欧洲杯等等的与实验内容无关的声音,让想学习的同学也学不到知识;还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目的、内容、操作步骤不明确,实际操作的时候手忙脚乱,甚至摸不着头脑,实验进行不下去;还有的是实验过程中发现缺少必备的实验装置或者实验装置有破损,就只能临时中断实验去找老师要

三、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

1.激发自我的学习兴趣

以前我们进行的化学实验都是对已学知识的正确性进行验证,非常呆板和枯燥。我们没有丝毫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进而造成我们对化学实验没有兴趣的现象。对于这样的情况,多观察、设计和进行趣味性实验就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水中花园、冰棍燃烧等,我们就认识到奇妙的化学知识,进而对化学的求知欲望会愈发炽热。另外,还可以充分挖掘化学之美,化学主要是研究客观世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有五颜六色的物质和晶莹剔透的化学仪器,千变万化的化学反应且不同元素的组合会产生形态、性质 、颜色等各不相同的物质,这些现象无不体现了化学的形象美;另外元素周期表也体现出了化学的和谐之美。总而言之,化学实验中处处有美的东西,将化学的美挖掘出来,就可以激发我们对化学知识的渴望。

2.自我设计与创新实验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需要边理解边实验,将过去的验证实验转为探索性实验,如在原电池实验中,我们应该试着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认识并分析在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中,该怎么设计方案?铜电极上为什么会有气泡?通过设计这些问题,可以推动我们积极动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进而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促使我们更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实验知识。

3.做好课前预习,合作互助

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有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仪器、药品等放置有序;提前了解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步骤;并且适当地加入学习小组,实现合作学习。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应该在化学事宜按过程多多观察别的同学是如何操作的,是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的,并且对于别的同学不懂的地方进行指导,同学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第4篇

关键词:高效性;双基知识;方法;归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81-02

新课标实行以来,教师们的观念新了,视野宽了,出现了诸如“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等各种教学方法,笔者也摸索了多种教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时间长了,等各种表面现象退去后发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高效性还是最本质、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自然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每个学生要想学好数学,掌握这门重要的科学并为己所用,就要先弄清楚数学学习的特点,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规律,就相当于找到了打开数学宝库的金钥匙。所以,笔者认为正所谓“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提高了数学学习的高效性,才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捷径。以下是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高效性学习的一点做法,希望能抛砖引玉,请大家多多指正。

一、要有一条坚实的路基——牢固的双基知识

数学学习的高效性好比是一条通往数学王冠的高速公路,而夯实的双基知识就是坚实的路基。做同一份数学卷子,有的学生左右逢源才思敏捷,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无从下笔,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基本功是否扎实的问题。笔者教九年级时曾遇到过一名同学,他非常渴望迅速提高数学成绩,但是现实的问题是:他七、八年级的数学基础过于薄弱,基本就是一问三不知。我每天给他补课,给他讲七、八年级的基础知识。这名学生很是努力,一段时间后也有了提高,但是却没有达到他的期望值,他是想非常快地提高成绩,我告诉他这是不现实的。数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基础的科学,环环相扣,基础知识不牢固就只能循序渐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名学生后来就不急不躁,静下心认真踏实的对待数学,也最终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数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相当于万丈高楼的地基,一定要越扎实越好。比如运算能力,现在许多学生做作业用计算器,这样一来二去就是去了最根本的计算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出现弄错答案的现象。学习数学没有捷径,夯实的基础知识永远是你通往数学高峰的坚实的大道。

二、要放一点味精——让学生品尝到数学的美味

数学不是枯燥的学科,相反它是非常迷人有趣的。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品尝到它的美,学生才会感觉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才能主动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数学是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科学,在教学中,我总是提前下大力气备课:这一节的知识点和社会上的哪些事物有关联?利用新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本节课和哪些伟大的科学家有联系?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小故事……我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自然地穿插到教学中去,看到学生们着迷兴奋的神态,我知道他们已经迷上了这门富有魅力的学科。

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让他们主动去钻研知识,也达到了新课标中学以致用的目的,是一种快乐学习的体验。

三、要攻克战略要地——熟练掌握重点题型的方法、规律并及时总结归纳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是必须要讲究方法和规律的,其中一点就是不能死学。整天为了做题而做题,把自己完全变成一部做题的机器,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笔者在高中时期有一名同学,学习数学非常刻苦,每天几乎就是趴在桌子上做数学题,结果是每次考试数学只得60分左右(满分150分),他非常郁闷,感到自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收获甚微。现在回想起来,感到他的失败在于不问青红皂白、不分主次、不分重难点,认为只要多做题就能学好数学,每天只知道闷头死做题,结果只能是出力不讨好。所以结交数学这个“朋友”一定认真了解、熟悉并适应其脾性后再去结交的,这个规律一定得让学生明白。

重难点部分,连老师都要认真钻研,讲究突破的方法、方式,更何况学生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及时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比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中学阶段运用非常广泛的一个公式,也是各年中考中的一个必考知识点。如以下两题。

例1?摇已知x2-3x+1=0,求(1)x2+■;(2)x4+■。

例2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a2+2b2+c2-2b(a+c),判断ABC的形状。

第一题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结合整体转化思想求代数式的值;第二题利用完全平方式的变形判断三角形形状。

看似一个简简单单公式,其实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数学规律,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运用公式,灵活细心的整理变形,认真地梳理归纳方法规律,才能真正掌握好这个要点。

初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学生的做题的过程就是“低头拉车”,而及时对要点考点的总结归纳就是“抬头看路”,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这是中学数学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并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将会受益终生。

四、要善于放手——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

第5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小组文化;小组评价

在高效课堂下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学习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选派一名小组长

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成绩好、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对小组的发展、建设尤为重要。所以,我们班里22个人要分成5个小组,需要选出5名小组长来组织小组工作。一名得力的小组长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处处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习踏实、勤奋,成绩稳定,居班级中上等;有奉献精神,愿意为小组成员排忧解难;甘心为辅导其他同学牺牲课下时间;有协调、组织能力,能够协调好小组成员间的关系;能组织小组开展积极有益的活动。

二、小组的组建和分工

我们班里的小组建设是按照殷都区“高效课堂”专家组提供的资料来组建的,即小组的成员以6~8人为宜,并且要保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配原则,基本上每组要有两名A生,两名B生,两名C生(A、B、C生的分类当然是按照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分数)。所以班里22人,我按照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异(5人为A生,12人为B生,5人为C生)进行分类,分为5组,即每组要有一名A生,两名B生,一名C生,且每组男生和女生各科、各特长兼顾。这样选择出来的小组比较科学合理,各老师上课也比较顺利。

三、建设小组文化

小组分配好以后,对小组长应进行培训,培训他们召开小组会议,组织本组人员酝酿制定有特色的组名和组训。然后从纪律、卫生到作业等凡是组里需要做的工作都进行分配,保证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基本上每个小组都有了专职人员对各项工作进行承包,以后每有工作时只需要找各组相关人员即可,这样小组的每位成员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也由此享受到集体的荣誉。小组文化建设是凝聚小组成员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四、小组的评价与奖惩

小组评价也是促进小组成长的关键,通过评价与奖励,小组才会更加完善。评价与奖励机制主要通过各老师来实施,上课时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以及课后的作业等进行评价,适当地进行加减分,每个星期把各小组所有成员的分数加出来之后,公布每个小组的得分,并依据得分的高低评选出“优胜小组”和“进步小组”。并在小组评选排行榜上粘贴“笑脸”,给获奖组长颁发奖状,给获奖组员颁发笔、本子、橡皮等不同的奖品。班主任也可以运用各种评价机制来更好地管理学生,包括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学风纪录的管理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班级的整体水平提高了。

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都要通过小组来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也是通过小组活动来开展,所以小组建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好小组学习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6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性的合作学习”是根据对时代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课堂教学中相当程度存在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状况提出来的,目的是改变目前教育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探究性的合作学习也是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的需要。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品质。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如果不能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就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检省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学习什么、想获得什么;引导和帮助学生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意义;引导和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民主、互动、积极、和谐的氛围;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课堂有效教学效果。

二、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与环境

1.加强个体自主学习

①课内增加自练环节。

②课外增设自备环节。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分组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男女性别、个性差异、能力强弱等状况进行合理搭配分组,每组4―6人,改变传统的“秧田式”桌椅摆放形式,成为T形或对桌摆放。

第二:实施

①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预习读书、思考质疑、查阅资料三项工作。

②课中学习

组内一般按照独立思考研究探讨核对检查总结评价的程序进行学习。组间还可以开展交流、争论、竞赛等活动。

③课后复习

作业批改:让学生当小老师,互判听写。

综合复习:期中、期末复习的查缺补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效性强,得到学生的一致肯定。

第三:评价

①变过去单纯结果性评价为注重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评价,实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体会进步,消除落后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②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只有当所有的小组成员都达到目标时,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集体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前进的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

三、教师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灵活应变

我们应该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在备课时,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旧知识的生成点。教学中,我们要以现实生活为载体,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提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感受、联想、质疑、钻研、讨论中主动探究知识。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交流与争鸣的机会,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为学生解疑释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还要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提供帮助。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四、营造和谐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像力,挖掘他们创新的潜能。

第7篇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改变以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我们当前正在积极探索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要想真正落实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有一定的模式来承载。而"预学--展示--反馈"是从无数优质教学案例中概括提炼抽象出来的规律性表现方式。无论是从理论依据上,或者在经验法则上,还是按逻辑推理上来说,都是站得住脚的!自主学习,不是独立学习或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伴的互助下,以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1.从教师自身来讲,要改变教师观念,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传统"授与式"的英语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认知的客体。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旋律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是这一活动的研究者、设计者、促进者、协调者、组织和指导者。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习习惯,制定出最符合自己的高效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针对不同学习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积极大胆的说和练,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要精心编制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精心地去编写有效自主学习的过程性导学案。首先要熟读教材,在根据学生的特点设定好问题,做好预设,尽可能多的想到会发生的问题,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不可过偏、过难,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能够解决。最起码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够解决。整篇导学案要层次清楚,便于操作,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促进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课前对照导学案,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思路,然后通读教材熟悉内容,进而自主解决问题,而经过独学未能解决的问题及重点,用双色笔做好标注,带入生生对学中解决。这里的对学指的是同质互学,就是相同层次的学生结对,对照导学案,互教互学,互通互鉴,力求解决双方在独学中未能解决的部分或全部问题,经过对学未能解决的问题,带入组内群学中解决。

4.课中创设具体的英语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主动的,自主的过程,学生才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亲自去探索、探究所学的知识和规律,通过发现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新人教版教材是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每一个模块下分为若干单元,而每一个单元均涉及一个有关主题,这些主题涉及到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饮食卫生习惯,环境保护,体育比赛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主题都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话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由于学生长期已经形成教师教,自己记的习惯,抄笔记、被动记忆成为习惯,因而自主学习的意识非常欠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第一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学生交流,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多表扬,少批评,不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压力,尤其对于后进生更要如此。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5.课后作业创新,使学生灵活自主

第8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传诉我们,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在过去的知识、经验尤其是在愉快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去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意识倾向。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好。在目前大多地方以高效课堂建设为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正确把握英语课程标准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需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初接触英语时都会感到新鲜、好奇,希望了解它、学习它、运用它,对英语有一定的兴趣,但他们缺乏恒心和毅力,兴趣容易中断或转移。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在传授知识时进行学习目标的教育,使其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本节课程的主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让其认识到:英语是目前最重要的交际语言之一,学习英语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英语的最初兴趣变得更强烈、更持久。

二、创设良好的深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中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主要指群体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觉醒状态、注意状态、情绪状态、灵感状态。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活跃的教学气氛不仅指师生表面活动的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绪的活跃,即处于积极大胆、主动的外语学习状态中,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在师生自然、真实、平等的教学实践中逐渐 产生的。

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感染着学生。整洁的衣着、大方的举止、洪亮的声音、流畅的口语必定使学生为之振奋;和蔼可亲的形象、度负责的精神必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师生间有了感情,就会增加教学的感染力,情感上的认同就会引起共鸣,就会将老师的每一个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积极参加老师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

三、创设交际情景,培养学生兴趣

1、用英语作值日生报告

上课铃一响,教师就要控制整堂课的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2―3分钟的值日生报告能起到导入作用。值日生用简单的英语向全班报告周围环境、 天气情况、个人爱好等,内容一天一变,学生轮流交替进行。为了能在课上“有话可说”,他必须自己事先有所准备。报告完毕,老师可带领学生鼓掌,对他的报告予以肯定,这样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同学们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他自己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赞叹声中体会到了成功 的喜悦。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英语的兴趣。

2、用图画、实物等创设语言情景

实物形象生动,带进课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Ann's Birthday 一课时,带一个生日蛋糕和一些生日错烛,让学生表演时作道具,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活跃了气氛。又如讲人体五官时,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个洋娃娃,让学生上来辨认。用“Is this her right eye?”“Where's her left leg?”等问题,学生在偷快轻松的氛围中牢牢记住了人体五官的一系列单词。

3、角色扮演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可以设想自己为某种角色、或某个特定情景下的某个人物,这样创设出的语言情景有利于学生使用英语,将书本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如讲Mr Green's Problem ―课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互相见面时的问候语以及陈述见面的理由。可要求学生分组练习并布置好任务。例如第一组:参观工厂。第二 组:去农场劳动。第三组:因病请假。第四组:开运动会。每人扮演一个角色,各组学生情绪高涨,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以前所学知识,结合课文自编自演,最后每组派最好的一对学生上台表演。这样,老师巧妙地把新旧课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语言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使用电教手段,使抽象的书本东西通过形象生动的具体画面变得更加灵活、形象。如讲Edison一课时,可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一个小男孩坐在几个鸡蛋上面来引出课文Edison的故事.让学生把知道的相关故事讲出来,这样创设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环境,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

四、帮助指导后进生,使其兴趣得以延续

1、注重教学中的情感投人

后进生的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状态,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用爱心感化他们,使之对自己充满自信。老师不能冷嘲热讽,而要和风细雨,鼓起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比如有的学生因为成绩差或家里经济不好而产生辍学的念头,教师可进行家访,同找他们谈心,从现在到将来,从成功到失败,师生间有了一种默契,他们就变得很自信,学习也有了兴趣。

2、注重教学中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