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教学创新

语文教学创新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7 17:50: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文教学创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语文教学创新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竞争激烈、物质文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谁掌握了21世纪的创新教育,谁就赢得了21世纪竞争的主动权。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语文课程改革呼唤创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作了较大的修改,以期语文课程能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切实改变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现象,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针对以往的语文课程活动中语文学习的渠道过于单一,过于注重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忽视了学生课堂以外的语文能力的发展的现象,课程改革期望能从语文学习的规律出发,将学生的“学得”与自然状态下的“习得”融为一体。

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评价”等部分都有“综合学习”的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和专题研究,这本身就包含着多渠道的语文学习,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内容,也渗透着对学生“习得”的关注。因此,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如何将课程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更是一种创新。

2.转变思想,树立创新观念

目前教师上课容易忽略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是只讲知识的结论,没有讲人们发现或创造知识的艰难探索过程;二是很少讲如何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现有知识的不完备之处在什么地方,还应该怎样发展。以上两方面导致许多学生创新意识淡薄,承担不起发展知识的责任,也不敢涉足发明创造。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为此,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设法提示学生,知识尚有不完备的地方,科学探索是无止境的。而创新发明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前人的知识也是通过无数次地纠正错误、摸索、寻觅才得到的,因此,知识也是可以发展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引发和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

教师如果期望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其自身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能极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直接关系着他能不能以一种创新的思维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能从教育学和教学法的常规中发现那些有用的,能减轻负担的东西,能把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并不断赋予教材以新意和活力。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他就往往不会喜欢创新型的学生,或者根本无能力识别他们的闪光点,这很可能会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那么,怎样的教师可以称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条件是有强烈的求知欲,敢于积极参与考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造一个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

著名青年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陈章良说:“青少年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可是从六七岁上学起就被管得死死的,只有老师让你做什么才能做什么,你不能离开那统一的答案一步;你没法问老师课本以外的一些东西,你不敢举手质疑……长此以往,就会磨灭好奇心,磨灭求知欲,磨灭想象力。这样又何谈创新意识的萌生,又何谈具备创新能力?”陈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当前在创新教育方面的弊端。

为此,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使学生不害怕提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引导学生敢于否定教师讲的内容。学生回答错了,教师决不批评,而是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思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学生很少有精神束缚,上课积极发言,思想活跃,富有创见性。

5.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中之重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看得起自己,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能够战胜面临的种种困难。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那样的自信,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怕失败,要像爱迪生那样,当他研究蓄电池的实验到一万次还没有成功时,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能运作的方式。”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还要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动力。

6.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脚踏实地地探索与实践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儿童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去观察、去试验。结果他们对于这事物得到了一些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个新趋向。这种活动创造的能力,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用得着,这才是做人的根本方法。”学校的教育如果能注重这一点,学生就能不断创造,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这说明创新意识需要在实践中去培养,不能等到把头脑灌满知识以后再去开始创新实践。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以悬念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兴趣油然而生。

2.以情境激趣。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教师注意的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如教学《穷人》时,我们可以先“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而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们则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改写这篇课文。这样,学生写得灵活多样,富有创新。在改写、续写等训练中,学生不但初步学会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充实,而且正在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事实证明,从“扶”着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马踏飞燕》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第3篇

摘 要: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并逐步深入人心的大好形势下,初中语文教科研工作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广大教师更是热情迸发、激情四射,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积极寻找创改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和有效环节,新型教育理念得到层层贯彻落实,方法手段得到不断改进,从挖掘教材中的人性美、营造扣人心弦的心境美,为全面提升语文教学实效而努力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质量 教改创新

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话题。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势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也在热烈进行之中,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虽说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教学之妙,存乎一心”。我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与同仁商榷,以求进一步地发展,为推进语文教改创新的更大进步作出应有的努力与贡献。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亲师信道的氛围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而信其道。这表明非智力的情感因素对教学活动能产生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活动。因此,要把努力构建互尊互信的师生关系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多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学生已经进入青春发展期,身心因素变化较大,他们非常介意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与认同。对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性格心理,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多与他们进行语言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上的困难与困惑,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爱,以增强向师效果。同时也要协调和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2.对待学生要讲求客观民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彻底摒弃那种“教父教母”的不良形象,着力建立良师益友关系。在学生犯了错误或发生问题的时候,要本着宽容心态和不武断原则,允许他们“说话和申辩”,并帮助他们努力纠偏改正。要承认和面对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讲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切不可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以及自己的好恶把学生简单粗暴地分为三六九等,更不能“淘汰和拒绝”学生。

3.坚持激励性评价机制

对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坚持以激励为主,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后进生和问题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爱,号召和发动全班同学对他们多接触、多亲近、多帮助,让他们体会到外来的温暖。要尽量挖掘和放大他们的闪亮点,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和成就感。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能简单粗暴,一棒子打死,要加以心理上的正确疏导。否则,会造成他们的自闭心理或破罐子破摔,贻误一生。

二、指导学生搞好预习,前移课堂教学关口

诚然,教学的主要阵地是45分钟的课堂,但是一名具有责任意识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应讲求更多的“诗外功夫”,其中认真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教学工作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帮助学生拟定预习提纲

这是开启课前预习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集体辅导和个别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迈开和走好第一步,然后,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由“手把手”到“半松手”直至“完全放手”,并逐步对预习计划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2.指导学生开展高效预习活动

在学生预习活动中,教师要强化方法指导,抓住着力读、思、划、写等具体环节,通过通读课文、精读片段,对教材内容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并借助相关工具书和教辅用书,独立思考掌握基础性问题;再通过同学交流等方式力争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者能够思考提出一两个有质量,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有时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

3.引导学生善于捕抓学习重点

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培养和历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预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就是通过总结和归纳,能够梳理出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在经过部分消化后,把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堂上,集中精力听从教师讲授解惑,以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召唤和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全面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发展意识”,其实质就是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第4篇

1 教学结构布置创新

对教学活动进行具有逻辑性和艺术性的组合的能力称之为教师的布局创新。它将体现为教师善于根据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灵活巧妙地安排教学程序。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优秀教师在改革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结构样式,真实丰富多彩,如江苏、吉林、教师的“情景教学”;浙江周庄秋老师的“愉快教学”等都有着教学创新的特色。然而不管什么样的结果布局创新,总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1 体现在以教学为主体的教学观和多向交流的信息观,即是把学生放到教学结构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教师变教为导,起着点拨、指导、指示的作用。例《晨读》一文,教学时,必须图文并茂,引导学生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单个小伙伴晨读时的神态、动作,同时联想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用功读书、明确学习目的。

1.2 体现在学生思维能力和对教材的思路情况,即要求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和教材的思路来组织教学,使教师布局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材篇章结构的规律,做到学生思路、教材思路、教师思路相互统一。《小摄影师》一文,突出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学生一边读,一边思索,这一内容从文中的哪些方面表现出来了,并围绕这一教材思路找出词句读、想、弄出来拢去脉。

概而言之,教学结构的布局创新实质在于,依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材特点,组织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向交流的教学过程。

2 教学语言表达创新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要比一般人的语言规范、有示范性,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活生生的语言艺术。巧妙机智的语言表达,必须体现教学语言的风格和个性。为此,教师本身必须刻苦、努力学习、钻研、精通语言学,方可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2.1 善于用情感和形象去感染学生,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是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教学《挑山工》一文,应扣住课文运用饱含情感和哲理的言语,去揭示文中的象征意义。

2.2 因教材和学生制宜,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不同阶段,对教学语言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分别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本人在教《小珊迪》这篇课文时,就运用了多种不同的语调,用缓慢低沉的语调讲读天气情况和小男孩衣着、外貌的词句;用呵斥的口气读那位同事说的话;用请求、哀求的声调讲述小男孩四次请求先生买火柴,一次比一次迫切的心情表露了出来,用愤怒、深情的语言朗读文章的结尾(反问句),做到因文而教,因文而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意境。

2.3 善于运用无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教师要发挥眼神、表情、手势的表达功能。板书艺术要创新,讲究条理美、整洁美,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共同创造丰富的语言的语言情境,给学生优美的享受感。

第5篇

关键词:导语;多媒体;课外活动

初中语文是奠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对于教师或学生来说都是要非常注意的,笔者就以下几点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课堂开头的引人入胜

一节课也不过短短几十分钟,如何有效利用是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一个好的课堂开始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可以利用课本或生活中的例子,编成小故事作为一堂课的引子,这样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贴近生活的例子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发散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尝试创新

我们知道初中语文知识比较分散,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等,当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也是采用这样那样的例证来旁征博引,但是这也往往只能起到有限的效果。实现课堂现代化教学也是一种创新,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要与时俱进,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更好地将知识呈现在学生的脑海,这就使课本上的知识有了丰富多彩的画面感,相对而言,画面比文字更能使人接受和加深记忆,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小说《水浒传》的时候可以找一些人物特写和影视资料,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小说中人物特点的把握和理解。

三、可以适当组织课外活动,对传统的室内教学进行创新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各种历史人物和小说人物,还有一些美景湖泊,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特有的一些自然或人文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回来后给学生布置写作训练,活动总结,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比如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多古诗、文言、小说,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知识的发散能力,有利于语文的写作训练。

第6篇

一、何为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锻炼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观念,也就是说,不仅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更要配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得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并且要在创新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精神切实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自由地探索和发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媒介和载体,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日常工作语言。将创新教育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创新地将知识信息表达给学生。语言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技能,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语言的形式,运用正确的素材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当然,作为教学的另一主体,学生更应该观察、记录,以一种创新的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二、如何将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采用的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无疑会降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限制学生能力的发展,阻碍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新课程背景下,现代教学必须深化改革,这就要求教师革新教育方法,渗透创新教育,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观念。

首先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乐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创新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要让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力,发展创造性的思维。同时依托现代新技术核和新手段,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促进学生对新内容的吸收及对新的教学方式的认同。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兴趣习惯及学习能力以后,加上坚韧的学习精神,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课堂上畅所欲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一种想法、一个问题,而是从多方面、高层次、宽领域追究问题,发出不同的声音。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和见解,只要是合乎逻辑、有道理的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不要轻易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各抒己见,本身既是一种创新,更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色。

2.改变教学方法,强化创新思维。

在创新教育中,自主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想法和能力,才能有选择、决定的态度,从而激发创新的想法。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但是自主能力的不断养成,要依靠自主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而且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并且要摆脱一切传统的束缚,把全新的、大胆的想法应用到自主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切地体会自主活动的乐趣,发展创造性的思维。

3.完善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思维。

加强学生的审美和德育教育。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对一件物品有独特的灵敏度和欣赏力,在此基础上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能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语境和机会,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主动转化为交际能力。例如初中语言课本中有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这时候学生要利用自己的审美能力对其进行鉴赏,并从中学到一些审美元素,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自己风格的鉴赏能力,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并且可用所学发现美、创造美,提高欣赏美的能力。另外,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一生。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及课外活动,准确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德育修养,用自己或者周围的鲜活事例感染教育学生。

第7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创新观念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字词句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紧紧围绕“活”这个中心,做好创新教育这篇全新的文章:给学生一个活跃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鼓励学生学得“活”,敢质疑,勇探究,培养创新能力;认真研究,努力教得“活”,以教师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开展开放性教学,在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外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民主性

民主性是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在特性。教学管理学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学生感到宽松、融洽、愉快、自由,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才能自由与自主地思考、探究,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大胆果断地决策并实施,才有可能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再想想”、“是否换一个角度考虑?”、“请先坐下思考一下”等等。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应立即否定,可先让他坐下,请别的学生回答或请大家讨论,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尤其要创设条件,给学困生以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良性反馈,使他们拥有成功体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增强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如果没有教学民主,独断专行,学生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就会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压抑,个人聪明才智与激情都被窒息,最终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教得“活”,才能教得生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针对不同的文、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认真研究,不断改进,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以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新的体味,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谈话法,或练习法,或实验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尤其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录像、投影,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要抓住语文教材自身的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如教《晏子使楚》时,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晏子、楚王等,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再现晏子使楚的故事。通过表演,让学生展示体验的环境,把握人物的地位和性格,感受戏剧冲突的紧张和有趣,体会晏子足智多谋、机敏善辩的外交家才能。这种体验学习使学生在高昂的气氛中,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当学生有了较充足的体验之后,教师及时地诱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组织学生就不同的感受展开讨论,开阔思路,加深理解。又如教《与朱元思书》时,在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富春江山水的美丽景色后,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画画自己印象中的美景。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山水的美,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多侧面地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因材施教,精心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教师以自己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三、鼓励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增强教学的参与性

古人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思生于疑,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应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注重在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兴趣、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创新能力,要贯穿和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能够是什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强求一律,禁锢学生思维。对学生质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观点的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性评价,或给予表扬,或加以鼓励,使之有一种成就感,弘扬这种探索精神。

同时,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内外收集材料,通过倾听观察、对比异同、评论反馈等手段,自主地进行探究。在教学中,可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展开讨论,获取知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的参与性。写作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良好载体。创造性思维有很多特性,变通是关键。在作文教学中,可着重启发思路,引导学生展开“换位思维”,经常进行“一题多做”、“一人多面”、“一事多评”等多角度的思维和写作训练;同时结合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进行儿童诗、童话写作等尝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开放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激发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尝试。因此,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不但拓宽了学生知识的视野,更可贵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外活学活用课堂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并有助于他们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27-01

语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从小接触的语言学习就属于语文学习的范畴。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应该要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对语文教学进行重新定位,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策略必须要改变,要结合新时代的特征,不能过多的强迫学生,而应该要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创新教学,必须以学生为重要对象,加强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将培养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及语言实践能力作为教育重点,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不断增强,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认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各种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教师对新课改的全新认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采用的是比较老旧的教材,十分注重对各种解题技巧的讲解,使得学生成为应试型人才。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要结合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对教育理念进行改进,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教师应该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角色,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对于传统的语文教育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主的状态要进行改变,加强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认识和深入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水平作为教学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词语、句子、写作方法等,而是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行培训,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爱上语文,能够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与合作,真正地学会如何应用语文、真正地学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加强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课改理念中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是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可以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并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锻炼。为了实现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教学,一个重要的基础是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内都得到锻炼,能够在小组内发挥出积极性和自主性。一般分组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有所了解,能够做到科学的分组,使得小组内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之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另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作为两个独立的主体进行合作。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教育。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进行成语问答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再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分组讨论,将一些语文课文中的内容当做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加强语文学习能力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新课改理念中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实现实践教学,尤其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李力度,让语文教学能够更多地结合生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高效教育。实现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加强对各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朗诵、讨论、辩论、演讲、讲故事等多种方式的利用,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从而能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设置一些教学项目,让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对各种项目问题进行解决,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锻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教学还应该要加强对课外时间的利用,要注重将实践教学延伸到课外,使得学生可以积极加强各种语文知识的巩固,对各种语文知识进行掌握。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也能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自行结合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对各种教学任务的共同完成,来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语文角、作文比赛等,将教学的内容融入到语文游戏中,寓教于乐,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拓展学生的学习范畴

网络是当前人们生活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媒介形式,网络在教育中也可以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为新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初中语文教学应该要加强对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应用,网络平台上有很多丰富的素材,比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丰富教学过程的重要的内容,比如对于一些古诗词,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地讲述,而是转变了方式,通过播放一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多元化课件中学习诗词的主题、意境等,从而使得教学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更多活力。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对初中语文教学也应该要不断改革,使得学生能够加强对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真正践行新课改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曹书玉.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J].中学生阅读:初中教研版,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