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7 17:50: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统计学教学目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摘要:项目教学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学基础课程进行项目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具体的应用过程、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力争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①高职统计学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通过自行组织或参与社会组织的方式,共同探讨,选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项目课题,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组织实战演练,以培养高职学生熟练掌握统计岗位技能的教学方法。②
1 高职院校统计学基础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1.1 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掌握并运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可是,目前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体会到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统计学知识很难完全直接运用到他们的工作中,主要原因即为传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管理类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应该注重其实践性教学,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高职教育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1.2 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课程枯燥,概念多、公式多、考试合格率低、统计岗位技能实践训练缺失。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在统计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不断探索,并总结出一系列既具有创新观念,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由教师出问题,学生做开放式回答,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内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课堂讨论或引导学生思考的“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的“多媒体教学法”;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软件应用教学法”;采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实施“项目实战”,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统计岗位技能的“项目教学法”。③
在这些教学法中,“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统计软件应用教学法”是针对消化、理解、掌握统计基本知识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但为实现学生掌握并运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更需要应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
2 统计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2.1 确定项目小组
统计学任课教师应组织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讨论分组,要求4~5人为一组,自行分工,成立组织以进行管理,并选出各小组组长。
2.2 确定实施项目目的
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项目调查。目的是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工作方法和步骤。
2.3 确定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 (下转第62页)(上接第38页) 转贴于
结合第二章统计调查教学内容,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针对授集到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确定其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具体内容包括: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可以将化妆品消费情况、图书馆使用情况、书籍购买阅读情况、大学生消费水平情况、手机使用情况、环保情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等问题,确立为调查项目课题,然后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项目调查。各组开始自己动手实施计划,老师参与其中。刚开始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对于少数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个别进行辅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然后集中进行讲授。
2.4 项目资料整理
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对搜集到的资料,运用统计分组等方法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5 编写项目调查报告
将统计整理后的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调查报告。
2.6 检查评估完成情况
当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各小组组长向全班汇报对自己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二是班内其他小组对该组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应用。
3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在以上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以“项目实战”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完成统计调查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定“项目教学”成绩。由于“项目教学”成绩是统计学综合成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可以减轻期末考核的压力。(2)要完成调查报告,学生需要将其所需过的统计知识融会贯通,并亲自走向社会,搜集原始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巩固原来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探索寻找出新的方法,并达到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注释:
① 刘雅漫.新编统计学基础[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机电控制系统设计作为机电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涉及机械学、电子学、控制理论、微机应用、软件编程等多方而知识,其内容丰富、信息含量大、理论性强等特点,内容比较枯燥,教学中很难引人入胜,现有的“板书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笔者在机电控制系统设计教学中尝试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科研条件,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融入项目实践之中,使理论课程授课与项目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1 开展项目教学的意义
1.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项目教学就是以科研课题实例为主线,让学生围绕对工程实践的解决来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培训中广泛使用。因此,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1.2 项目教学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础
研究生的专业课需要很多本科所学的基础课程,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为解决这些工程问题,促使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的求知欲望。
1.3 提高教学质量
项目教学是基于实际课题进行的。每课题都能讲授、示范、技能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就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成,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开发,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目前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机电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机械与电子共同支撑该专业。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有学机械的,也有学控制的,水平参差不齐,而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同时需要机械和电子方面的知识。这样严重地影响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教学内容因知识点繁多,没有得到有效的梳理。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涉及内容繁多,包括控制电机、气压和液压系统、检测装置、 自动控制理论、微机控制系统、PLC控制等内容,这些具体课程内容相互之间联系又相对较少,所以现有的课程体系没有从总体角度说明为什么课程内容要这样安排,势必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课程内容体系上进行梳理性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课程教学理论较多,工程应用很少。课程的设置仍保留传统的“重理论,轻工程应用”的培养模式。如所设置的“控制工程基础”和“测试技术”两门课程均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利于机械专业学生将学到的机电控制理论知识与现场的工程实际相结合,也就不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那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也就无法很好地实现。因此,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许多工程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机电控制新技术在已设置的课程中没有体现,如现场总线技术、智能控制技术、ARM技术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很难适应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的要求,也就无法培养出大量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存在上述问题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的机电控制知识灵活运用到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去解决机械行业越来越多的先进制造设备或系统的控制技术问题,难以胜任机电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工作,可见,在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中引项目教学已势在必行。
3 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项目教学实践
3.1 项目教学内容
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机电系统控制电路设计、检测系统设计、微机控制系统设计、机械系统的选择与设计、PLC应用系统设计、伺服控制技术等。根据课程要求设计以下3个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若干子项目。这3个项目涵盖了课程的大部分内容。
项目一:变频真空泵恒压控制系统设计。
该系统是由一台三相交流电机带动真空负压泵抽真空,三相交流电机由变频器驱动。负压传感器测量负压,使压力稳定在4Kpa到6Kpa的某一设定值上。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单片机完成压力设定及实际值的显示、压力调整等功能。当压力小于设定值时,通过RS485总线驱动变频器,使变频增加,电机转速加快,提高压力,使其接近于设定值。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有:单片机应用、RS485总线、汇编语言编程、传感器、放大器、变频器应用、控制算法等。
项目二:某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
该系统有A、B、C三个水池。每个水池都有电动进水阀、出水阀、曝气风机、排泥泵等,还有水位传感器、浓度传感器反馈元件。用西门子S-200PLC来控制系统按一定的工艺路径运行。采用PLC加触摸屏控制,有手动和自动控制方式。系统框图如图2。项目涉及的知识点有:PLC应用、梯形图编程、传感器样本、电机及阀门控制等。
项目三:基于ARM的交流伺服电机位置控制系统设计
项目内容及要求:该系统由ARM9263作为控制器,驱动两台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连轴器带动滚珠丝杠作X-Y向直线运动。伺服电机由编码器作为位置反馈,系统结构如图3。
通过触摸屏可以控制X、Y向的独立加减速运动,通过直线插补算法让系统在第一象限直线运动。所有软件是在WinCE操作系统下,由EVC编程环境下完成的。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有:VC系统编程、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的使用、位置反馈编码器、直线插补算法、滚珠丝杠的使用、ARM系统的使用等。
每个项目都有较详细的设计任务书给学生,介绍项目所需的知识点,再将每个知识点做简单说明。对于一些较难的部分就直接给出图纸。最后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相关章节学完。所有项目都要完成设计文件和设计图纸,并提交电子文档。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课程共有40学时,只留10学时讲课,其余30学时全部采用实训教学,课本知识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机电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还需要求同学根据自身情况,补学模电、数电、单片机、微机原理、VC编程等课程,为项目教学打下基础。
以上的三个项目全是笔者的实际科研项目,并且已经完成交给企业了,有做好的实物。提供开放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带学生到企业观看实际的系统,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可以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加深与巩固,还可以促进项目的完成,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项目为基础,激发研究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围绕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问题、难题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工作任务的策划与设计、实施和评价,训练学生有序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项目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有一部分的创新和发挥,通过分析和解决完成任务中的创新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定期开展讨论交流,把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大家一起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可以直接或间接给予提示,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使用不一样的方案,最后讨论各种方案的优缺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最后,在学生间进行互帮评价,让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还可以请企业方工程技术人员给予评价以集思广益、促进交流和鼓励探究。
3.3 项目教学评估考核
项目教学法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过程性考核在学生按计划完成每个项目时进行,每个项目完成后要进行一个阶段性考核,教师根据项目的要点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考核。本课程着重点是应用,所以不安排在期末考试。平时表现如课堂表现、项目实践过程、讨论交流情况、课外项目任务等占40%;根据每一个项目完成情况、文档的完整性、图纸的规范性、软件编写和说明文件、最终项目能否使用等,由教师给出项目成绩,每个项目占20%。最后算出综合成绩。改变仅以几次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着重考核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钱穆;治学;专门;博通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学肄业之后,先后做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凭借不懈的努力和不凡的天赋,钱穆最终成为儒学一代宗师。关于治学,钱穆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着很多自己的独特感悟。只要机会允许,他就会将这些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正所谓“鸳鸯绣出从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
一、治学四步骤
从专门与博通的视角来看治学,钱穆认为可以将其分成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专门之学。
学问入门绝非只有一门。可自此门入,亦可自彼门入;但不能两门同入。
治学入门,可从专读一书开始。朱子曾经说过:“某旧日读书,方其读《论语》时,不知有《孟子》;方读《学而》第一,不知有《为政》第二。今日看此一段,明日且更看此一段,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贯,方为浃洽。”[1]钱穆认为,此是治学入门“最当养成之心习”[2]。
读一部书,可转为读一个人。如读《论语》后,可再读《春秋》。此时实际上已经由“专门”演变成“通学”了,因《论语》与《春秋》皆出自孔子,既然皆是孔子之学,自应兼读会通。后来大学者,每人必有多部著作,读此一人,便须在其多部著作中求会通。
读一人又可转为读一家一派。如读孔子后,又可兼及孔子之弟子,以至如孟子、荀子,又下为董仲舒、王通,再下为宋儒。此等皆是儒家言,自应求会通。此外,复有如道家、佛家等。
第二步,博通之学。
从一专门入,又转入别一专门,此即为博通。如专治了杜甫,再转治李白;专治了韩愈,再转治柳宗元,此皆为博通。更进而专治了诗文,又转治经或史,又兼治诸子,此亦为博通。
事实上,专门与博通不可截然分开。上述专门当中,从一书转入另一书,从一人转入别一人,其中已经蕴含着博通。反过来,“博通仍自专门之学来,并非离开了专门,别有所谓博通”[3]。
在此,我们虽然将“博”与“通”并称,但“博”并不即是“通”,“必博而有统类而能归于约之谓通”。此处所谓“约”也并不即是“专”,钱穆认为,“约”必以“博”为本,如满地散钱,以一贯串之[4]。
第三步,建基于博通之上的专门。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自云:“愈之所为,……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5]。韩愈自述其在入学阶段专读三代两汉之书,势必经、史、子皆读了。此后,他却专做文章,此乃其专门之学。
又如孔门四科,门弟子皆“得其性之所近”,各有专长。学问到此皆已成“体”,但尚未达“化”境。
第四步,成家而化。
既专门,而又博通。循此渐进,可达“化”境。所谓“化”境,即将其所学化入他一家当中。
史学家当中,钱穆极为推崇司马迁。司马迁尝师事董仲舒,而董仲舒乃一经学家,博通五经,但其专长在《春秋》。司马迁上绍《春秋》而作《史记》,但《史记》范围却异常广博,既不限如《春秋》,亦不限如五经。司马迁虽见称为一史学家,但不能不说司马迁之史学已臻化境。
总而言之,学问入门,须由专而博。开始专治一书、一人、一家、一派,只求从此一门进入了解,然后再推扩至别一书、别一人、别一家、别一派,亦如此专门用功。既能博了,又须进一步“由博返约”。此所谓“约”,一如《中庸》之所谓“致曲”。当知一个大学者广通博达,到头所成则只是此一曲而已。惟致曲之后,又须能化。如治经学,先通《诗》,再通《书》,再及《礼》、《易》、《春秋》,由一经入门,而遍治群经。待其遍治群经之后,再返治一经。此时,彼之于此一经,如《诗》,实自博通群经而入,又自博通群籍而入。彼之诗学,乃是积经学与经学外之各种学问之大体,而才能成其一家之言。所言虽为诗学,而不尽为诗学。彼之一家之言,实已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如此始能算得上成家而化。
上述治学四步骤之间,前三步构成专门与博通之间的一个循环。首先,专门与博通之划分仅仅只是出于表达的需要,实际上专门之中有博通,博通之中有专门,两者很难截然分开。其次,从专门经过博通再回到专门的每一次循环,都是一次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再次,经过多少次循环才能最终达到“成家而化”的境界,这取决于人的天资、勤奋、悟性等因素。最后,治学上“成家而化”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企及的境界,但若要追求此一境界,则前三个步骤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其间的道理正如钱穆所说,可用《中庸》“极高明而道中庸”一语来概括:“至于到达成学阶段,自为一家时,乃是‘极高明’。而其所取途径,则实系遵从大家一向共走之道路,既无别出捷径,亦无旁门斜道,仍只是一个‘道中庸’。这是人人所能,亦是尽人当然。”[6]
二、治学两通病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系统设计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55-02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适合大一新生各专业学生修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共4学分,排课总学时为72课时,采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Windows 7+Office 2010)》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Windows 7+Office 2010)》两本教材,一本用于课堂项目化教学,一本用于课外实训,相辅相成。本文探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与目标分析
(一)教学现状。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全部采用计算机机房进行授课,学生的实操性强,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各位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实训过程有分组训练也有学生个人完成,因此学生在实训的完成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外,不同的机房安装的操作系统也不一样,有Windows XP和Windows 7操作系统,同一班级的不同上课时段有可能在不同的教室,这些都给教学实施产生了一些影响。
(二)目标分析。总体目标: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具体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操作计算机操作系统与基本工具软件的能力,能掌握上网以及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分析
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可以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针对学生的教学过程,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学生的一般特征与初始能力。高职学生一般都已经成年,认知趋于成熟,学生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值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为学生的成长背景、专业、爱好都影响着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所以他们对于各个模块的学习投入的精力也不同。
高职学生经过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或中职的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已经具备学习该课程的能力。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公共必修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实现的目标也不一样,有些学生单纯地为了获得该课程的学分,有些学生是为了考级,有些学生则为了配合本专业专业课的学习。正因为在目标技能上认识不同,导致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也不尽相同,基础比较好一点的学生,为了获得该课程的学分基本上是在混日子;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为了一个操作要想很多办法;为了考级的学生,则相对比较努力;而为了配合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则有选择性地对相关的内容更加努力学习。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风格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不强,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缺乏,学习方式也相对单一,基本都是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在学习上对教师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所以,任务驱动与项目化教学可提高这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降低对老师的依赖,做到以自己为主地学习。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教学系统设计过程
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也是应用系统方法,从情景的创建开始,应用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在实施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操作与训练,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学习情景创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增加课程各项目的吸引力,学习情景的创建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增加能解决专业问题的条件。提出问题时要尽量贴近生活,跟工作需要紧密相连,这样学习情景的悬疑性与吸引力将得到很大提高。比如,项目一“我选自己的计算机”应从学生平时自助装机入手,这样就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需求;又如,项目三“Excel2010电子表格应用”应结合各专业的需求来提出,会计类相关专业应从实际应用中的函数入手,金融类相关专业应从市场实际交易的数据统计分析入手等。
(二)项目素材的设计及要求。每一个项目的设计,都是根据项目知识点由入门到深入,项目素材的设计应符合项目知识点的需要,做到简洁实用,能结合各个知识点,这样能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练习到每个关键的知识点,从各知识点中体会到项目给我们带来目的明确的结果。
(三)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即是通过引入项目后,按操作步骤直观地给学生演示,演示完一项操作后,学生根据内容进行相关的操作,用具体操作来巩固知识点。另外,如项目一“我选自己的计算机”涉及的硬件知识,可采用实物演示的方法,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通俗易懂。任务驱动法即是老师根据项目的某个任务,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独立或分组完成,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媒体可以从可适应性、可利用性、低成本性和高效能性这四个方面来考虑,那么从学习计算机的角度来看,只有计算机机房才能更好地适应课程学习的需要,计算机机房座位数一般都大于班级人数,这个在排课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功能不同的计算机机房都能满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需求,使用的成本并不算太高,效果也不错。
(五)项目实施设计。具体如下:
1.自主训练。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参照课本给出的步骤,一步一步完成既定的操作,对不懂的操作,提前做好笔记。学生自主训练,可发现自己的认识盲点与操作技巧的弱点,经过此过程,在教师演示训练时会特别注意,并会加强弱点的训练。这样就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以学生中心,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2.协作训练。协作训练是学生自主训练的升级版,即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完成对应的项目。那么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因为小组成员之间水平各不相同,他们可以对知识进行相互补充,并且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在训练的过程中就可以把个人碰到的问题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同时在完成的过程中也掌握了新的知识。
3.教师指导训练。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也应对学生碰到的问题进行指导,重点对难点进行引导、操作与示范。在学生完成项目后,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再根据完成的效果对项目进行演示讲解,特别对学生多犯的一些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第一时间能改进操作方法,然后再进行一次完整的训练,这样就使学生系统性地掌握了该项目的知识。
4.项目实施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以调控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的评价方式,主要方式有自评、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在自主训练阶段可通过让学生自评、一对一评价进行自我总结提高,如果是协作训练则通过小组评价或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总结,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碰到的问题,改进训练操作方法。通过老师的评价,学生已经熟悉自己在项目操作上的不足,然后通过老师有针对性的详细演示和指导,学生应能更快速地掌握该项目知识。老师根据两次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并进行总结性评价,得出学生在项目操作上的弱点,掌握项目知识的能力等,继续改进训练方法与内容。
(六)根据实施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调整教学方法、策略、教学媒体等。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动手能力等,而形成性评价更能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重新选择教学媒体等,以适应学生的学习。
(七)教学设计过程。如下图所示:
四、课程整体评价
实践类的课程评价应以平时的各项目为主,以期末整体考核为辅,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总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的比例占比大,凸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平时实训的重视,做到以过程为主,以学生为中心。
【参考文献】
[1]邵洪艳,王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J].科技资讯,2011(30)
[2]胡春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J].科技信息,2008(32)
[3]孔超.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
[4]黄林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14)
[5]蔡韶华,詹泽慧,叶惠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08(12)
[6]罗祖玲.基于就业能力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0)
摘 要: 通用技术教学的目标和原则是通用技术教学应遵循的依据和重要保证,明确目标,找到依据,确立原则,使通用技术教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有的放矢。为此,各地、各校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把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及人、财、物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多方面、多渠道地组织实施。
关键词: 通用技术;教学;目标;原则
一、在明确通用技术总目标的基础上,应着力追求以下五个目标:
1.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
这是技术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通过通用技术课程学习应当实现的基本能力。过去,我们可能更多的看重技术的使用能力,也即对技术操作技能的掌握以及熟练程度比较重视,但这仅仅是技术课程目标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由技术的使用能力拓展到理解能力、改进能力、决策能力及管理能力,这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
2.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
我们常常说某人“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一些人头脑中有想法,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清楚。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如设计中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的交流,把设计思路用图形等技术特有的语言表现出来,形成设计的方案等。
3.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
在分科课程的框架下,尽管各学科的呈现是系统化的,但学科之间的鸿沟是清晰可见,有时甚至是不可逾越的。如何将分科的知识综合、将信息意义的知识转变为应用、将无形的知识转变为有形的知识等,技术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知识的整合能力、应用能力及物化能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中介,同时也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化。
4.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创造想象是人类知识增长和财富积累的重要机制。创造性的想象不仅使人的智能得到锻炼和发展,而且能给人以良好的情感和身心的愉悦。创造性想象与批判性思维有着紧密联系。敢于和善于对人类已有成果进行反思、进行批判的人才会有更丰富的创造性想象,才会产生更为强烈的创造性想象的内在驱动力。如果围绕问题展开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那么问题的解决就等于插上了两扇翅膀,就容易产生问题解决的思路,到达能力发展的意境。这方面的能力不仅对技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一个人的能力塑造,对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5.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
技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性不是技术外在的特征,而是其内在的特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产生着不同的技术文化,不同世界观、不同价值观催生着不同的技术文化。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去解构技术中的文化特性,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在技术上的体现,能从一定的价值观出发去选择适合自己或本民族的技术文化,并尽可能将文化要素列入技术设计的考虑因素之中。
二、通用技术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直观性原则
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这些书本知识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存在相当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2.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蛑鞫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离开了这一点,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态度感情的成熟和提高都是不可能的。
3.系统性原则
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上述几个方面都对教学活动的进行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学科课程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的顺序必须以这两方面为依据,按照这两方面的要求持续、连贯地进行。同时,教师也要了解作为课程基础的科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变化,从而能够更自觉地安排、处理教学,使教学活动的顺序更加科学、合理。
4.巩固性原则
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教学活动是不间断地、连续地进行的。学生要不断地学习、记忆新知识,而人的记忆和遗忘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对旧知识的遗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进行不断的巩固工作,通过练习、复习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巩固的意义不仅在于强化旧知识,也有助于学习新知识,因为知识是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
5.量力性原则
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教学活动要讲究效率,在同样的时间内,学生所学越多则教学效率就越高。但是,教学效率的获取必须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不仅教学效率本身是不可靠的,还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消极的结果。教学难度超过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各种心理机能也不可能得到恰当的运用和提高;教学难度低于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学生会因为缺少必要的注意和紧张而难以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而且由于无法进行有价值的学习活动而使各方面的发展失去机会。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问题而提出的。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是在相对封闭的学校和课堂里通过教师的讲授和书本学习的。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其来源和去向脱节:既不了解概念和原理是如何产生的,又不能够运用它们去阐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提供和创造机会,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和形式使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体会思想观点、态度信念等的形成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3Dmax;软件课程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3Dmax的三大核心分别是造型基础、材质贴图和灯光渲染。造型基础是打基础阶段,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3DMax这样庞大复杂的软件,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任何一门学问在开始之初的引入过程都不是太轻松的,3Dmax软件要求学习者思维上一开始就竖立一个全盘的定位系统,紧跟着移动、旋转、变换等操作使物体按目的性逐步靠近,是三维空间想象力的锻炼,从而熟练掌握各个视图、坐标与物体的位置关系。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在讲具体命令时,学生的记忆和兴趣点往往不是来源与讲解的清晰明了,而是在具体案例中隐含即将出台的命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疑惑不解,也有好奇心动驱使下的跃跃欲试,这个时候的讲解往往效果最佳,所以尽可能的吊起学生的胃口,在实时的时候解开谜底,进而使学生茅塞顿开,这是实践教学的良好开端。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在一个或几个命令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反向验证命令是否正确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既能结合教科书的知识点,又能发挥至日常生活中包罗万象的具体实物,使学生明白,所学即可用的真实场景在电脑屏幕中的再现,这样不但增加个人操作的成就感,还逐步保持并加强了对3Dmax的探索精神,如此一来,对于某个相关的命令在多种物体的共同性了然于心,相关的命令也非常清晰,往往打眼一看具体造型便知其制作程序和方法,可以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物体的位置,这是最基本的要掌握的内容,思路正确才是教授3Dmax的根本。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各种物件的颜色、样式、色彩、造型等都有细微观察和极大的设计再现要求。通过学习3Dmax使他们初步的认识到了室内设计中那些赏心悦目的设计图的由来,可以在有基础的驱动下去绘出他们喜欢的颜色、形状和样式,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又符合实际的模型来。
在3Dmax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提及动画对模型建立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我举一个例子说明:3Dmax课程中有一个阵列的命令,这个命令再加上旋转,难度又增加了一倍,所以趣味性涵盖这几个命令的案例有几个,我们选择一个打开和收拢的镂空檀香扇为操作主体,第一步:创建模型即扇子的第一个镂空叶片:在顶视图用二维线段创建6x2的一个矩形,进入修改编辑,使之上部略宽下部略窄的长条形,下方倒圆角,形内加入其它D形如三角菱形圆形等;通过挤压高度1得到完整的镂空叶片;第二步:命令面板中层次-调整轴-仅影响轴,先手动确定物体旋转的轴心点,打开阵列面板,设置阵列1d数量为10,旋转值为-180度,确定;第三步:打开动画区域自动关键帧按钮,把时间滑块拖向10帧,激活旋转工具后选中第二个叶片,在状态栏点选Z的的值归零,继续拖动时间滑块到20帧并选中第三个叶片,如此反复知道最后一个叶片。最后一步:播放动画查看效果。完成效果十分有趣,扇子不断地一打开一闭合犹如说书人手中的道具,没做会的学生哪里甘心,都是一定要做出了才能罢休,可以说成功的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基础建模阶段重在建构和完善。其中构想性和交互性是二个不可分割的过程。构想性指虚拟的场景,具体的实体都是人构想出来的,因而可以用以实现一定目标性。不仅可以虚拟现实物体,也可以模拟脑海的想象的物体,不仅可以模拟现在的和将来的现实世界,更重要的是虚拟现实是能够创造现实世界中做不到的或不存在的景况,例如,人的群细胞DNA细胞组进入人体血管或脑神经网络中漫游的景况,或者鱼儿随水波起伏游动等。
在当前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没有可能对情况进行实地考查,特别对一些还未实现的情况,没有录像演示等的支持只听一些情况介绍或者录像演示做出最后的决策判断,往往让人感觉很苍白无力,而模型构建可以按照要求将模型驱动起来,使用户可以对其操纵。通过一些功能编程可以实现用户某些特殊的要求,如场景转换、显示模型的后台数据,环境变化、动画的运行停止、语音的播放等,使人可以直接进入计算机系统构想的虚拟世界,对关键环节操纵、演示,观察和分析有关过程的动态数据,以此做出科学、果断、正确的决策。
【关键词】中职 Multisim FM 调制 解调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40-01
一、Multisim11介绍
NI Multisim11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Multisim可以很好的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动手实验相脱节的这一老大难问题。学员可以很好地、很方便地把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真实的再现出来。并且可以用虚拟仪器技术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仪表。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些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计算机仿真与虚拟仪器对教员的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促进。完善了理论教学――计算机仿真――实验环节。
二、FM调制与解调
1. FM调制电路及仿真
FM调制电路采用锁相环的调频器。由锁相环由鉴相器(PD)、环路滤波器(LP)和压控振荡器(VCO) 三个部分组成。在Multisim中鉴相器由模拟乘法器A 1 实现, 压控振荡器为V4, 环路滤波器由R1 、C1 构成,如图1所示。图中,设置压控振荡器V4在控制电压为0 时, 输出频率0; 控制电压为5V 时, 输出频率为40kHz。这样, 实际上就选定了压控振荡器的中心频率为20kHz, 为此设定直流电压V2为3V。调制电压V2通过电阻R4接到VCO 的输入端, R4实际上是作为调制信号源V2的内阻, 这样可以保证加到VCO 输入端的电压是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电压和调制电压之和, 从而满足了原理图的要求。
图1 FM调制电路图
图2 FM调制电路波形仿真图
运行仿真电路得到输出波形(见图2)。单击仿真开关,双击示波器图标,可以得到示波器仿真的调制信号波形和调频波信号波形。从图中输出波形可以看出,调制信号位于正半周时,调频波频率增加;调制信号位于负半周时,调频波频率就降低。由此可知,调频波信号频率随调制信号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2. FM解调电路及仿真
FM解调电路采用锁相环鉴频电路,由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压控振荡器等组成。在Multisim中鉴相器由模拟乘法器A 1 实现, 压控振荡器为V3,环路滤波器由R1 、C1、实现,为了进一步改善低通滤波器的输出波形, 在R1、C1 的输出端, 又串接了一级低通滤波电路R4、C2 ,如图3所示。
图3 FM解调电路
图4 FM解调电路波形仿真图
运行仿真电路得到输出波形(见图4)。单击仿真开关,双击示波器图标,可以得到示波器仿真的调频波波形和解调出的调制信号信号波形。从图中可看出利用锁相环鉴频电路较好的把调制信号解调出来。
三、结束语
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能很好的对FM的调制解调电路进行仿真。提高了中职学生对信号波形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对调制和解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资料:
[1]从宏寿. Multisim 8 仿真与应用实例开发[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冠华,Multisim11电路设计及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3]沈伟慈,高频电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4]黄培根, 任清褒. Multisim 10 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室[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关键词:“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申报;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8-0063-02
Conception and Design of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roject
CHEN Li1, ZHANG Yu-mei2
(1.Yinchuan Energy College, Yongning 750105,China; puter Department, Ningxia Finance Economics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 In 201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decided to continu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elfth Five Year" period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rojec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and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the project for the "quality engineering" further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roject" project, which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ts reporting management. To establish a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is school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ject reporting management system is mainly to the project members, project content, project results and project author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c integration, so as to establish a highly efficient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University projects. In this paper, the system design, the idea to b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its design and design of a more detail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further improve.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roject"; project reporting;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全国各高校之间竞争更是如此。“本科教学工程”的继续实施也对高校项目申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且广泛应用的21世纪,要想有效提高高校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引进现代化管理工具与方法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对高校内项目申报加以管理有助于对该校教研工作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则为该项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策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则是基于此背景来进行构思与设计。
1 系统总体设计
教研项目的申报、评审、检查以及结题验收等均包含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需在学校、学院间进行上传、处理与反馈,但目前这些重要信息仅被分散保存于计算机、文件柜或抽屉中,甚至部分信息尚未形成文字,部分资料缺乏完整性,造成“信息孤岛”的大量形成,这对高校项目申报的高效科学管理形成了一定的阻碍[1]。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应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并将项目计划、人员、合同、成果、资金以及设备等诸多方面均涵盖在内,与人事、办公、财务及设备等部门相关的业务系统。本管理系统从项目的申报、审批、开发、成果以及查询、统计等全过程实现计算机管理与信息共享。本系统主要功能包括:项目相关信息的添加、删除与修改;各阶段基本信息查询;报表生成;相关文档的新建、保存以及调用等,以实现文档的自动化管理、快捷查询与修改,为项目研发后期提供参照。
2 本管理系统开发平台
本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并依据MVC模式来实现管理系统数据层、视图层与业务逻辑层。该模式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三部分,即模型,视图与控制器。其中,系统核心数据与逻辑关系包含于模型中,并将应用程序所有数据进行封装,一个数据层可为多个视图层提供数据并重复使用,这就极大地增加了代码重复利用率[2]。而视图层则是将数据层中数据及各数据间逻辑关系通过特定形式将之呈现于系统用户。同时数据层也可以各种不同形式的视图层来加以表现,每一视图层均包含一个更新操作。一旦用户执行更新操作,该视图层则会从数据层中重新获取数据,并同时进行更新后呈现给系统用户。业务逻辑层基于数据层与视图层之间,数据层中数据的传播则由业务逻辑层来实现控制,从而确保数据层与视图层之间得以保持对应关系,以满足系统用户的实时性需求。本管理系统中对MVC具体实现步骤如下:系统用户通过browser将请求发送给web服务器,服务器端运行的Servlet接受该请求。Servlet为Java服务端应用技术,本系统中Servlet主要功能相当于程序中的业务逻辑层,Jsp页面则相当于视图层,JavaBean则相当于数据层。业务数据层通过调用所对应的数据层来对用户请求加以处理,并将相应的视图层返回至用户。
3 数据库设计
本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来实现对数据的管理,以方便对数据、文档进行管理与快捷查询。在本项目申报管理系统中,数据库设计极为重要,其设计质量的高低、数据结构的好坏将对系统的顺利运行产生直接影响[3]。数据库设计指的是对特定应用环境仅最优数据模式的构造,并实现对数据库与应用系统的构建,以确保其能够得以有效储存数据,确保各类用户需求的满足。
本管理系统采用的是SQL SERVER 2000为底层关系数据库,功能相对强大,既可满足数据处理系统与商业web站点的最大存储数据需求,还可为小企业或个人提供简便实用的数据储存服务,其数据表主要包括:1)用户信息表。该表用于对用户详细信息的记录,主键为userid,用户level字段值不同则其权限也相应地存在差异;2)系部信息表。该表用以对学院系部所有详细信息的记录,depid为其主键,与用户信息表为主外键关联的关系;3)项目信息表。该表主要用于对各申报项目申请审核与结题审核等情况的记录,userid为其主键。同系部信息表类似,该表与用户信息表为主外键关联的关系;4)日志查看表。该表主要用于对进入该网站用户进行的所有操作加以记录,以便于追踪与管理系统安全性的保障;5)梅花树形表。该表主要用于后台管理界面梅花树形菜单的设计。
4 功能模块设计
本管理系统由4大模块组成,包括研发管理、过程管理、查询统计以及系统管理模块,每一模块均包括子模块。研发管理模块为本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用于对项目进度的管理,内容繁多,主要包括概要设计、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管理、维护、进度计划、进度控制以及进度调整等子模块。过程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立项管理、结项管理、项目的计划与监控、项目配置管理、人员管理等子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则主要包括项目新增、打开、项目权限管理、项目代码管理、项目文档管理以及系统退出等子模块。本管理系统各模块均各自形成相应文件,其内容文件名均会填入所对应的项目信息表[4]。进度管理中进展报告极为重要,也是整个项目进行调整与监控的重要参考。为便于用户及时对各项目相关信息的了解,本系统的查询模块由4部分组成,包括基本信息查询、进度查询、计划查询与项目设计查询模块,各子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其所对应信息查询的实现。
5 “本科教学工程”申报管理系统安全设计
为防止非法用户对系统的入侵,确保管理系统的安全,本管理系统分为四个层次:即教务处,二级学院用户、教师级(学生级)用户以及普通用户,其中,教务处为最高级用户[5],而普通用户通常为未经注册的浏览用户。登录系统用户间其信息不相互公开,已注册用户可申报项目,并需上传项目相关申报书及实施协议书。其申报具体流程为:注册用户所申报项目应首先由二级学院加以审核,二级学院用户将教师(学生)用于项目申请而上传的申报书于下载后加以审核,审核通过后由二级学院用户在该申报项目中增添批注,该步骤完成后将申报书重新上传;而对于未通过二级学院审核的项目申报或申报书需进行修改时,该教师(学生)个人项目管理栏中则会出现相应的提醒。
教师(学生)所申报项目在经由二级学院审核并通过后再由教务处加以审核,其审核流程类似于二级学院。教务处对申报项目审核结果主要包括通过、需修改与不通过三种。上述三种结果中的任何一种管理系统均会在该教师(学生)登录系统时进行提醒。申报项目在经由教务处审核且通过后方可对该项目进行开展,在项目结束后该教师(学生)必须根据该项目申报时的相应流程依次向二级学院、教务处申请,在经由教务处审核并通过后方可结项。
6 开发技术
对任何web程序而言,文件上传均是实用性最强的功能。例如,于email所使用的文件上传将附件加入消息中,在技术支持站点则可使用文件上传功能来实现对用户发来的缺陷文档与错误日志进行接收,而想web中采用文件上传功能则可通过web界面实现文件在各用户间的共享。本项目申报管理系统中,所采用的是jakarta apache所提供的commonsfileupload组间 来实现文件的上传。通过该组件只需在表单的字段中定义一个文档类型的input,与此同时,将不同编码方案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加入form表中即可。
在本项目申报管理系统中,通过利用文件上传这一功能来实现将用户所申报项目的实施计划书上传至服务器文件夹。二级学院、教务处在对该申报项目进行审核时可从服务器将相应的计划书下载下来,在审批后将审核意见以批注形式添加于计划书中并重新上传至服务器。
7 总结
“本科教学工程”实质为“质量工程”的后续补充与发展,且截至目前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当前各高等院校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实为教研与人才的竞争,而教研项目数量与要求的不断增加也就给高校教研项目申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对高校教研项目申报实施科学高效管理方可确保其申报项目的有序顺利进行与完成。本文仅对该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以及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初步构思与设计,其应用于实践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本管理系统的应用于高校师生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因而推广前景良好[6]。此外,因高校申报项目学科门类繁多,且各学科间管理流程也不尽相同,因而本系统接下来所需考虑的应是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使其不断满足各学院各学科个性化的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海永,郑永前.基于Ajax的智能检索在Web搜索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8(23):1288-1290.
[2] 陈翔宇,叶岩明,陈临强,等.基于CakePHP的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2013,7(11):28-30.
[3] 钟德仁,国海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12):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