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生思想政治

高中生思想政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7 17:50: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生思想政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生思想政治

第1篇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这些话是在向我们大家表明,兴趣才是真正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老师。然而在现在的课堂当中,我们却发现,学生对于政治课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打瞌睡、做小动作等现象,都表现出不喜欢学习政治的现象。

为此,我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设计25个单选,就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教材内容、教师教学等方面进行调查。在对高一、高二共10个班级的505名学生的调查中获取的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使我深切感受到思想政治课面临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不大,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高考的需要。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缺乏有效科学的方法,靠死记硬背,使得政治课的能力目标达成不理想,缺乏问题意识,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差,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缺乏。总之,大部分高中生对学习政治课不感兴趣。

我认为,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我国的政治课教学存在以下几种弊端:其一,过多地偏向理论教育,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二,政治课程的说教色彩比较明显,缺乏对于学生辨析能力的培养;其三,政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等。这些情况严重地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与前进,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这种情况,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时候,还对高中思想政治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有句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在今天仅有一桶水的观念是不够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面对着新课改,教师要切实的做到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拿着教参抱着大纲,一切只讲课内的内容,一切的教案设置都是为了高考,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怪圈,从而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更加没有兴趣,纯粹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优秀的政治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要求(1)政治教师要自觉加强学习,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永不毕业的勤奋学生。(2)政治教师还必须在政治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3)教师教学时要有激情、更要有亲和力,只有这样才能创设自然、融合、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4)教师教学时要不拘泥教材,更应该高于教材,采取多种的教学方法,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二、运用时政热点

高中生思想活跃,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极为关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对时政热点运用,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并且可以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事件背后的内涵,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想要让时政分析更好地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同样需要激发学生们对于时政的探究兴趣。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应当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当下的时政热点,并且培养学生们对于时事政治的观察与留心的习惯,让大家对于这部分知识更感兴趣。学生们只有对于某种学习方法或者某件事物充满兴趣时,才会花更多的精力展开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三、巧设疑问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死的概念或记忆多少死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过程中适当、巧妙地设疑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关键的作用。例如,在讲必修三《哲学生活》中“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时,我采用马克思的一句箴言“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防盗和防伪水平日益提高的根源要“归功”于小偷和造假者了,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用这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现象生动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又如,在讲必修一《经济生活》中“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让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而教师则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第2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必然。为了较为全面、真实地了解我校中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实际状况,给政治课教学提供相关借鉴,以更有效地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我们课题组本着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本校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情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在我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出试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6份,回收率约为96%。本次调查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式,涉及各年级不同层次的班级,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我校学生政治学科的学习状况。

三、现状分析

1.从学生目前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来看,比较喜欢的约占70%,不喜欢的约占总人数的30%,而不喜欢的同学当中有30%的人是因为政治课内容本身比较枯燥,44%的学生是因为成绩不理想,约26%的学生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枯燥及其他原因。

2.从学生对待政治学科的态度来看,约有80%的学生认为政治课还是对自己的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只有大约20%的学生认为意义不大或基本没有意义;有78%的学生认为在生活中不懂政治不可以,但也有1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政治完全是为了应对高考,其余认为两种因素都有。

3.从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有48%的学生认为灌输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度低,32%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有65%的学生希望教师成为指导者并参与活动,而政治课教师应该风趣幽默、知识渊博,25%的学生希望教师是亦师亦友型,35%的学生希望教师是教学有方型,29%的人希望教师应潇洒、时尚、热情。(注:该题为多选题)

4.在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有63%的学生希望采用“互动探究模式”使学习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而学生在政治课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还是集中在上课听不懂,或不适应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分别占到了42%和53%;在课堂活动参与中有59%的学生希望要发言应先举手,41%的人希望自由发言。

四、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分析主要是针对在政治课学习中兴趣不高的学生群体,从调查结果总体来看:在对政治课学习兴趣不高的这一部分学生中,有3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是政治课本身的内容枯燥,理论性太强;10%的同学认为该科与现实差距大,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对自己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同时约有10%的同学认为老师的教学方式太单调,吸引不了自己,课堂气氛沉闷,此外还有43%的同学是因为考试的成绩总是不理想,因此对该科不感兴趣。最后还有4%的同学认为是其他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兴趣不高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课堂教学及教材本身的原因。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与思想政治课本身的严肃性及较强的理论性有关

现在的课堂大多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虽然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增加了文化部分的内容,但其原有的政治、经济、哲学三大部分的地位仍未动摇,因而使得思想政治课没有历史课生动有趣,也没有地理课那么贴近生活。政治课给人的感觉往往比较深奥难懂,因此学生觉得政治课很枯燥、乏味。

2.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

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动机、目的也不明确。他们甚至存在主副科观念,认为只有语、数、外三科是主科,其他都是副科(多为高一学生,因受初中习惯的影响)。再加上有些家长自身认识上的偏差,在言行上有时会给孩子无形的暗示,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学生错误的观点。更有部分学习理科的学生由于高考不考政治,高中毕业时学业水平测试政治采用开卷考试方式,因此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有着学政治“无关”“无用”的错误观点,甚至有时会认为书上都是“骗人的大道理”,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感和抵触情绪,对本学科的学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教师的教学方式

由于政治课理论性强,再加上教材中提纲式的内容编排,有时使教师的教学陷入会议报告式的照本宣科,形成“满堂灌”,唱独角戏,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的思维受到严重束缚,使得部分学生对该科不感兴趣。

4.考试的成绩总是不理想

第3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高中 人文关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要培养和教育学生,就必须首先要发展和培养好自己。

一、高中政治教师要具有人文情怀和人文思想

1.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从教师方面来说,“人文态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真正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的教育,以较高的人文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去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这样可以弥补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欠缺,培养其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学会与人相处,调整自己的心态,靠人的自身信念来维护心理健康,从而让人心悦诚服,增强内驱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教师要有为人师表的德行

教育者自身心灵的高尚和人格的完美,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对学生才有吸引力、震撼力和感染力,才能起到让学生“内省”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其作用是全方位、深刻、久远的。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处处以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以自身较高的道德素质去影响学生的素质。

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基础上,还应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以影响,“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这是每个老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政治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更应该做到“人师与经师”的合一,以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以自己的人格涵养学生的人格,才真正算是一位优秀的政治教师。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

高中政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脱离了教材,那么人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袁振国先生认为,“文科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政治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为其它学科所无法相比较的浓厚的人文内涵,如果能得到较好的挖掘,让学生内心真正体悟到,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的素材。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超越知识的框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

例如,某校对外开放日,高三(1)班开设了一堂“与父母对话”的主题班会课,邀请了学生家长到班参加交流。在班会活动中,不少学生发表了想对父母说的话:“我爱我父母,但我希望我的家庭没有矛盾,父母不吵架,与子女间没有代沟,共筑和谐家庭。”“我想对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喜欢干涉我交友的权利,不让我与问题学生交往。”

不少家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孩子不能正确对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排在后面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为此,我想对孩子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兵家常事,生活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第一个问题,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对学生与家长的对话进行评析。

第二个问题,假如你是该班学生,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你将在今后的生活中以怎样的行为感恩自己的父母?

很显然,第一问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考查学生能否从信息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做出判断。而第二问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体悟父母的爱,引导学生正确地与父母进行交往。高中政治课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特定的优势和独到的功能,所以在讲授学习内容时,更应以学生生命的终身和谐发展为目的。在第二问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学生自由发挥提供了一个“舞台”。生命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体验探究的乐趣,主动展示自我,个性和创新,获得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情感体验。

三、实施渗透人文教育的课堂教学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景。”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真诚的合作,平等的交往,有效地互动,洋溢着期待、鼓励与赏识,分享着成功、喜悦与尊重,体现了民主、平等与开放。以自身的健康、快乐、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染学生。在这种宽松与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快乐自由的共同发展,这种宽松与和谐的课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人文性的氛围。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人文教育的有效性会产生积极影响。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主体化和个性化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例如,可以运用创设问题情景、以疑设学、激趣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无论教师运用哪一种方式,都应该蕴藏着教育的智慧,用教师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用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师真情实意地爱学生;真才实学地教学生;真知灼见地感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和精神发展产生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让教育充满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让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贯穿于政治课程的始终,以达到学生人文精神升华的目的。

四、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提高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政治教师和其他各科教师的辛勤付出,也需要多方面包括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等的积极配合。相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政治教师和各界人士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力合作,积极推动我国的人文教育进程,使人文精神之花在中华大地绽放!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思维能力;创造性人格

古人云:“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这足以说明思维变通的能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时代进步的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只有具备一定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而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高中生应具备的思维能力

1.分析性思维能力

分析性思维能力是高中生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这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基础。如今,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会给学生进行勾画式的教学,这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开发。

2.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它要求人们在思维上必须有创造性的想法,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不断培养来形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本应该是学生头脑风暴的领域,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实践性思维能力

实践出真知,学生所具备的实践思维能力必须从实践中得来。很多人会害怕学生犯错误,但是如果不让学生参加实践,就不能让学生了解到真正的道理。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去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有许许多多问题,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剥夺了学生太多的问的权利,导致许多学生就算有问题也不会主动去问。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大胆地去尝试新的东西,学习新的知识,对于不懂的可以主动地寻求帮助,通过这样引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问题的讨论中去,在讨论与问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2.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创造性对于学生而言是多么重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将思维和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进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一直所倡导的东西,但是要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我们主要还是要从学生的思维建设抓起。只有培养好学生自身的思维品质,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达到我国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

在教学体制不断革新的当下,注重教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应更加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紧密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因此,在政治思想课的教学中,应该打破教学活动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将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实行“生活化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进行。

一、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政治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把课堂教学回归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让学生不仅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还学会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和学会做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和价值。

近几年来,广大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不断探索,在实践中逐渐的改进教学方法及创建教学模式,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果。其中,创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中政治思想“生活化”教学的课堂情境的建设

在整个高中的学习科目中,最具时政性的是思想政治课。在变化莫测的当今世界,新鲜事件层出不穷,虽然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现代信息,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更要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及时、正确地将社会焦点、热点事件引人课堂,充分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典型的、最新的生活素材创设课堂情境,引领学生深人思考、认真分析,正确评价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放眼社会的胸襟和素养,引导学生寻找各种现象后面的社会根源,从而使学生正确看待、分析社会现象。

学生的生活实践是有限的,一些事情可能知道一点但不深入、不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用虚拟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即教师在立足教材,面向生活的前提下,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创编合理的故事情节,把学生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带到一定情境中去,让学生在今后可能出现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思考、探索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两难法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在学生面前强调成人的“正确答案”,也没有传授学生现有水平还无法理解的高层次道德伦理,而是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积极思考和认知冲突,给他们提供学习道德推理的机会,提供高于他们已有道德水平的下一个阶段的思维模式。我们发现教学中如果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用两难的生活情境来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心认知冲突,触动原有的认知心理结构,让学生在思考、辨别、选择中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来源于生活而又超越于生活的教学状态。它适应模块设置的需要,在紧扣模块主题的同时,构建真实课堂,展现现实生活。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凸显政治模块的育人价值。

1、紧扣模块主题

“生活化”教学不但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和掌握各模块的主题,所选择的事例和引用的数据都要围绕该模块的主题,而且应当精确到所授课程内容中的具体主题来进行,以避免“生活化”过于发散和迷失主题。在日常授课中,我们必须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每一个主题目标具体化。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我们既可将不同的生活内容整合到所授主题目标中去,也可以实现散射状(即通过各种生活案例来突出主题)的状态。生活化教学只有紧扣着各个模块固有的主题与每个特定的主题,才能真正做到散形散意不散。

2、展现现买生活

“生活化”教学的要求在于课堂教学不仅要扎根于现实生活世界,还为生活世界服务,这样才能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现今政治课模块,在内容上强调与生活的联结。同时,高中学生更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基层的问题与自然界真实的问题,这更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可能。“生活化”教学可以充分发挥高中生的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活动设计,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政治、经济、道德尽可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觉得熟悉,易于体会和领悟。

总体来说,实现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构造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2:269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6篇

一、由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思考

政治知识虽然看起来较为理论化,但是政治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由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教学,通过实际生活的引入让学生较容易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到教材知识的过程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商品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名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农民自产自销的水果、商店中等待出售的鞋子、鱼塘中的鱼、天上掉下的雨滴,教师可以把这样的名词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猜想,这四种物质中,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教师的问题一出,学生对教师的问题都会比较感兴趣,有学生可能经过自己的思考后会给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则根据自己的猜测也给出了答案。教师可以先不回答教师的问题,让学生对课文的相关段落进行阅读,重点解读商品概念的那个段落,然后教师再重复一遍最开始向学生所提的问题,假如学生认为这四种物质中的那些是商品的时候,可以说说它是商品的理由。学生第二次再来回答教师的问题是在读了课文之后,学生对商品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小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商品。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学生的思维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逻辑思维是高中学生必备的一种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形成不仅对思想政治这一科目的学习有所帮助,也是高中其他科目学习所必须的。所以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学思想政治中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调动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原因和结果这一唯物辩证法原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很多关于原因和结果的实例,让学生来进行判断。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了这一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出一些关于原因和结果的例子,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的同时,更是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是需要发挥学生的思维才能够理解和学习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和理解起来也变得更加容易。

三、分类归纳的习惯成就良好的思维模式

第7篇

关健词:学科知识 巧化 思想问题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却显得有点“尴尬”。一方面,它担负着智育与德育的双重功能,地位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它的教育对象――学生却并不十分领情。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普遍印象是抽象、空洞、枯燥。因此,要彻底扭转这一局面,改变思想政治课的尴尬地位,首先要利用政治学科知识、学科魅力来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觉得政治课不再是可敬可畏,而是源于生活,源于实际。因此,怎样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做到三贴近,使学生乐意接近和接受,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就如何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来巧化学生思想问题略陈己见,以求抛砖引玉,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这学年我们开的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对于哲学的认识,百人百见。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且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个且要的解决”这样的学问叫做哲学。不管大师们怎么去定义哲学,我所关注的是怎么把相对抽象的哲学思想传授给我的学生,让他们真正感悟哲学,体验政治课的魅力,能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做一个更加睿智的人。

案例一:利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解决校服着装问题

这段时间,学校一直强调学生的校服着装问题,作为班主任虽然再三强调,但是个别同学却不能做到自觉自律。在讲到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一课时,同学们对于教材能理解,我就很快结束课程与同学们聊起了最近的篮球赛,我说道:“同学们,这俩天的篮球赛怎么样?”我一开腔,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我们每天下午都看,给队友加油助威!”“XXX班的同学抢篮板好厉害,个人能力很强!”“XXX班能取的好成绩是因为队友之间的默契,那前锋、后卫、中锋之间的默契那不是盖的!”见到同学们兴致高昂,我就趁热打铁:“那个抢篮板的同学是他们班篮球队的一部分吗?同学们楞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我的意图,有同学小声答道:“肯定是一部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关键的部分!”“非常好!某某同学对咱们这节课的理解非常透彻!”“是呀,他是关键部分,其实咱们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咱班的关键部分,看看咱们身上的校服,你是那个关键部分吗?这个关键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咱班的发展,同样也可以是一块短板,咱班的形象就是这一俩块短板决定的呀!”而不穿校服的同学此时慢慢低下了头。看到此情景,我开始转移话题“刚才同学们说到篮球队队员的配合默契,才取得好成绩,这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呢?”“老师,我认为是部分之间的顺序或者说……”该同学不好意思地了挠挠头。“其实呢,光有部分是不够的,部分之间必须有一种有序、优化的状态出现,整体的功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补充到。同学们一下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呀……”“对呀,咱班光有同学是不够的,还需要的是同学之间的团结、有序、积极的氛围,那咱们班才会走得更远,发展的更好,希望咱们都能携起手来,为振兴咱班尽自己的一份力!”

案例二:利用真理的条件性及文化对人的影响解决女生宿舍相处问题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生活化教学 必要性 内涵 途径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对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各方面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现实生活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提高学生生活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受传统教学模式和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练习,忽视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抑制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相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既有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新课程的教材内容以生活主题为基础,体现了政治学科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就要构建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生活课堂”。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头,这就说明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状态”。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思想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思想政治,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思想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思想政治的魅力。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1.关注生活,让学生做好生活积累。

近几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世界经济疲软的形势下逆流而上,一方面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许多困难。我在教学过程中既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又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活的变化,要求他们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理解这些调整和变化。如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评选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家庭生活和学校面貌的变化体现经济的发展,等等。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便于他们积累丰富的生活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

2.立足生活,积极创设生活情境。

新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敢于大胆创新。要筛选生活材料,把学科知识寓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感受生活、分析生活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针对学生的服装消费,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如: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购买新衣服?你选择衣服的标准是什么?价格多少?在什么情况下会淘汰这件衣服?你如何评价你的消费行为,等等。学生通过对自己生活中常见行为的自省与讨论,对自己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攀比现象和不恰当的消费行为有了正确认识,能够辩证地看待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现象,树立求实消费心理。

3.感受生活,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运用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随着多媒体教学新功能不断开发和更新,多媒体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让多媒体介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激活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悲惨场景和广大军民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环境被破坏和资源被浪费的状况、中国军人在索马里海域护航的雄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等,通过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的多媒体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让学生有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回归生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思想政治课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涉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它们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课堂教学应回归生活,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在讲授《投资的选择》时,要求学生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制订投资计划。又如在讲授《政治生活》中关于村委会、居委会、政府的相关知识时,要求学生学习《居委会组织法》和《村委会组织法》,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走访村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了解我国的村委会和居委会如何自治,我国的政府是什么样的政府,它的职能、责任及与人民的关系,等等。再如在讲《做理智的消费者》时,我开展了“淘书乐”活动,让学生把已看过的书籍带到班级“书市”上进行买卖,既防止了浪费,又让学生了解了市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