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7 17:50: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产业园景观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乡村规划;构成要素;规划内容;
乡村规划以现状农业资源为基础,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乡村景观和文化为主体,经济生产与景观观赏相结合,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合理配置,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巩固拓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切实提高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1乡村景观规划的主要构成要素
1.1 乡村聚落性景观
乡村聚落景观是由乡居建筑和乡村生活环境组成,是乡村基础性的环境景观,保存完好,历史悠久的聚落具有非常好的观赏价值。乡村聚落性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原有的村庄肌理,尽可能少破坏原始的村庄形态,在这个基础上,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对村庄聚落的风貌和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乡村生活环境景观主要体现在庭院,街道,乡村的公共活动空间,比如广场,公园,户外体育、文化设施场所等等。这些环境是村民生活接触最密切的,优美的景观能给村民带来最直接的积极感受。
1.2 乡村生态性景观
植被、水系、自然保护区等构成乡村生态性景观,是乡村的不可建设用地,以保护为主,规划为辅。植被包括道路绿化走廊,森林绿地,生态防护林以及大面积的植被斑块,在保护作为前提下,景观规划设计应当将这些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统一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宜人合理的开放空间,与乡村生活环境相协调。水系指的是河流、湿地等,通过对水系进行生态设计和规划布局,创造出优质灵动的水体景观。
1.3 乡村生产性景观
乡村生产性景观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的景象上,除了表现农村的生产景象外还包括农作物的生长景观。乡村的生产性景观构成是由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过程的自然体现,它的生产性质和生产过程决定了乡村的生产性景观特色。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农田可以看作一种斑块类型,它的设计内容有:大小、类型、数目、格局等,农田的整体风貌和农作物的生长景观,让乡村生产性景观兼具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
2 乡村景观规划的内容
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突显特色产业园、休闲观光园、景观带、农家乐、景观节点等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美丽乡村景观,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乡村自然环境、产业特色、历史文化,有针对性的提出各个乡村适宜的发展线路。
2.1 村落景观
村落,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生态、文化和村落形态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介于此处是在乡村景观宜游性的表达,将其定义为狭义上的村落景观,即乡村范围内具有较高欣赏价值,能够吸引旅游者,使之获得美的享受的景观资源,如古建筑、古树名木、街道、小品及民俗文化等,这些元素相互组合成不同的景观层次,从而形成“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核心节点之一。形成村落景观的要素形式多样,若按照其构成物质的基本形态分,则可以得到点、线、面三种基本形态。
1)点
点在村落景观中通常是指比较集中、规模不大的区域。点虽小,但无论在村落布局上还是景观效果上会形成强烈的中心感,具有向心性和标志性,点可以是一栋建筑、一座古桥、一口井,甚至是一棵树,通过一系列的点状空间形成的村落景观是村落外部序列空间的目标点或结束点,是整个乡村外部空间区域的视觉焦点。通过不同节点的组合,形成丰富的村落景观,是“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核心内容。
2)线
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又是面运动的起点,在形态学中,线还具有宽度、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由于线本身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表现性,在村落景观营造中,线性空间作为造景艺术的一个基本单元,不仅是决定空间形态的轮廓线,而且还可以刻画和表现村落内部的结构和组成。其中,道路、水系是乡村中最为常见的线性景观,在连接各景观要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村落景观的各要素都是沿着线性空间展开,通过曲直变化、动静结合,形成优美、丰富的村落景观。
3)面
面是点与线的集合,即点的扩大或线的累加,是景观中分布范围最广、连通性最好的景观单元。在一定程度上,它集合了村落景观诸要素的特征,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例如,乡村的色彩,色彩在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区域形式不同,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如江南地区传统的乡村建筑多以黑、白、灰为主,正是与当地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相统一。
2.2 农业观光园
乡村农业观光园是以休闲、观光为主题,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果业等高科技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集休闲游乐、旅游观光、生态建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发展的有效形式。农业观光园因其广泛的资源,多样的形式等,而吸引大批的游人观光,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将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使乡村现有的农业产业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乡村特有的文化、民俗风情、技艺得以延续和传承。在观光园景观设计中,围绕农业生产,结合休闲旅游和乡村发展,充分利用资源特征,策划各种参与性活动,并以农产品为出发点,科技为支撑,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营建地域性人文田园景观,突出“绿色旅游”、“体验健康”、“享受自然”、“传承文化”等特色,使主题特色鲜明,构建生态环境好、文化底蕴浓、充满生机情趣的休闲农业园。
2.3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1)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咨询中心、餐饮、超市、医务室、电话充值点、公厕、停车场、加油站等,是指为游客在旅途中应对日常事件、突发事件,增加其逗留时间和消费的设施,此类服务设施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的特点,同时又是游客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的整体形象。因此,在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上,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布局的措施,根据乡村的游客量、需求量,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设置游客咨询中心、公厕、超市等,将各种服务设施遍及进行整个村域,构成完整的服务设施系统。
2)旅游标识系统
旅游标识系统主要是反映乡村的景观节点、服务点及道路交通等旅游信息,指导游客能够快速、便捷的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因此,在乡村入口、道路沿线、重要节点附近设置指示牌、标识牌,增加特色鲜明的景观元素,加强标志性特色,便于游客及时获得相关的导游信息。在标识景观设计中,根据乡村所处的区位、资源、环境,充分运用当地的材料,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景观设施。
3 结束语
乡村景观规划是一门多领域、多学科相融合的综合体。随着乡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下引发了种种矛盾与问题,如何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解决乡村景观建设问题,处理好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景观建设的关系,一直是困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难题。同时,对于现有乡村,如何延续传统村落肌理文脉,使景观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和谐发展是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闫艳平,吴斌,张宇清,冶民生.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防护林科技,2008,(05).
[2]邹志平. 安吉中国美丽乡村研究模式[D]. 复旦大学,2012.
张星: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定位是工业文明活化石、时尚创意新天地,包涵创意设计、创意工坊、创意会展、创意体验等七大功能。自2012年11月开园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法国印象派绘画艺术亚洲巡展、“镜化乾坤”中国创意摄影展等系列展览,引起了极大的反响。2013年,园区重点引进第八届国际环保漫画插画大赛、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轮番上演更具社会广泛参与性和更高国内关注度的艺术盛会。此外,园区设置了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苏丹教授、林乐成教授、秦岱华教授等大师创意设计工作室和配套服务项目,在保护利用工业遗存和转型发展文化产业上进行了实践探索。
三角洲:就项目运营方面,请您谈一谈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实际运作经验。
张星:一是加强对外部招商政策的研究,充分掌握国家、江苏省以及上海、北京、苏州等典型城市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结合1895项目的实际,向市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争取获得政府支持。二是内部招商政策制定,科学规划定位项目区的业态,细分政策的实施对象,包括一般创意类、概念类、实业类等,合理掌握不同类别的比例构成,对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实业类等与园区定位相配套的项目要给予特殊优惠政策。
三角洲: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整个项目是怎样规划的?
张星:项目位于南通市港闸区唐闸镇,以通扬运河为中轴线,分为河东、河西两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面积87公顷,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一河三片,分5期开发。总体设想在全面保护近代工业遗存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企业布局结构,完善现代生活设施,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三角洲: 2011年,南通国有置业集团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手对原南通油脂厂以及造纸厂部分地块进行了修缮性保护改造。一期项目的实际效果如何?
张星:这是整个唐闸工业遗存保护区的起步区,也是转型发展的实验区。建筑以厂房建筑、办公建筑和工业设备车间为主,并有相当面积的文物保护建筑和零星分布多种遗留的工业设备,整个片区具有鲜明的工业特色,展现出独特的老工业时期的景观风貌。根据规划并结合厂区内建筑质量,对部分需修缮及原有结构较好的建筑采取屋顶修缮及室内设计两种方式,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意义与特色。这一项目获得了“为中国而设计”第五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中国美术奖提名作品、2012年国际景观规划大赛——艾景奖金奖。
三角洲:不少专家学者分析,唐闸镇对于南通乃至中国近代工业而言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您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张星:南通市唐闸镇曾是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实业救国”的发源地,100多年前,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在这里筹建大生纱厂,并陆续兴办了榨油、磨面、冶铁、蚕桑染织等一系列实业群体和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工业乡镇。以大生纱厂为核心企业的唐闸近代工业历史遗存,是自以来,我国近代工业历史遗存中整体规模保存最完整、最集中,工业门类保留最丰富、最充实,原址原状保护最真实、最完善,同时也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中国早期私人资本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和宝贵历史见证。
三角洲:打造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唐闸近代工业遗存申遗有何关系?
张星:以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为起点,南通市政府正组织开展该区域工业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力争在2013年底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并努力通过三年左右的科学保护和利用,获得申遗成功。南通的做法得到了包括国家文化部领导、国家文物局专家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初步叫响了园区品牌。
三角洲: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未来规划是怎样的?
张星:项目二期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启动,将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完善运行平台,争取年内成为省级文化产业园,申报国家级试点园区,为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奠定基础。
同时,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扩展起步范围,加强对外合作与招商工作,丰富产业项目,积极开展与世界手工业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美院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启动南通国际工艺美术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实质性运作,定期举办世界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等系列会展;利用维修改造后的老厂区、老工房,引进文化产业和配套服务项目,筹建创意设计产业基地和艺术作品拍卖中心,进一步提升“南通·1895文化创意园”的品牌形象和聚集功能,实现唐闸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将园区打造成以创意设计、创意体验、工艺美术为主要标志的国际性创意产业集聚区,赋予近代工业重镇新的产业活力。
关键词:矿区开放空间;景观生态规划;景观利用模式;平顶山市
中图分类号:X822.5;TU984.189(613PDS)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0-2052-05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Utilizing Patterns of the Opening Mining Space in Pingdingshan City
CHU Chun-jiea,b,WANG Meng-zhoua,YU Chang-lia,b
( a.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Geography; b. The Key Laboratory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Hilly Areas, Forestry Department of Henan Province, Pingdingshan University,Pingdingshan 467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refield was the core area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y, the meaning of opening mining space and its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were illustrated from the view of the open space using Pingdingshan city as an example. The conclusions showed that the landscape sub-areas of the opening mining space in Pingdingshan city consisted of the interior landscape zone, northern mining area-hilly landscape zone, the northern hilly landscape zone in suburbs, and wetland natural reserve landscape near the Baiguishan reservoir as well as urban cultural landscape of built-up areas. The utilizing patterns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tained agricultural landscape pattern, mining landscape pattern of eco-tourism, human ecological landscape pattern and green landscape pattern.
Key words: opening mining space;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landscape utilizing pattern; Pingdingshan city
矿区是一个自然调节能力较差的人工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依赖外部环境输入的负熵流得以存在和发展。随着矿产资源开采和开发的持续推进,矿区、城区甚至周边农村地区生态破坏非常严重。因此,应当通过对矿区生态系统的科学调控,建立矿区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共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城镇型人类聚居地。
平顶山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当前的主要矛盾是资源开采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比较突出,虽然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很快,但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开采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却有升级的趋势。如何协调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平顶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矿区生态建设。矿区生态建设中调节弹性较大的部分主要蕴含在矿区开放空间之中,因此应加强对矿区开放空间的保护性利用。景观策略为矿区的生态恢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景观概念的导入改变了已有的单一治理模式,也更突出了开放空间景观的多功能性质。因此,从开放空间的视角,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对平顶山市矿区开放空间进行景观生态规划,可以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长期被忽视的矿区开放空间的生态恢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结合实际的技术支撑。
1矿区开放空间及其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
1.1矿区开放空间的内涵
近年来,开放空间的理念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城市规划的实践中[1]。如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可以发挥实用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景观功能和调控功能等多种功能,其功能组合效应是整个城市系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2]。矿区往往分布于城市郊区,是工业、采矿活动作用最频繁和土地利用形态最复杂、属性变化最快、社会结构最复杂而又常常疏于管理的景观地带与城乡相互啮合的景观综合体。矿区作为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分区,由于其高度开放性、高度不稳定性以及高度协调需求,就要求在解决矿区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时,必须将矿区的概念和范围拓展到矿区开放空间里进行系统研究。
面对矿区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一对一的解决和修复措施往往难以治本。事实上,矿区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更大的空间视角出发,将区域、城市联系到具体的项目上。因此,矿区开放空间应明确两方面的内涵。第一,开放空间边界,矿区开放空间不能仅局限于采矿区和多数学者所关注的采矿塌陷区;从产业发展看,采矿塌陷区的范围可能还要扩大,所以矿区开放空间应考虑其范围扩展问题;从生态学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矿区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城区和郊区是矿区的主要影响受体,而矿区的良性发展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生态、社会等协调发展的保证;因此,矿区可能扩展范围概念下的开放空间应受到同等关注。第二,矿区开放空间不仅仅指绿色空间,还包括蓝色空间(如塌陷积水坑)、灰色空间(道路、广场、矸石山、采矿废弃地、未利用荒地等)。
1.2矿区开放空间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
景观生态规划被认为是修复退化景观或在土地利用改变之后调整景观的一种行为[3];也有学者将其归属于景观生态建设的范畴,即以景观单元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包括调整原有的景观格局、引进新的景观组分等,目的是改善受胁迫或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大幅度提高景观生态系统的总体生产力和稳定性[4]。由于矿区生态系统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受损生态系统,因此,本文认为矿区开放空间景观生态规划应兼具上述两种思想,以提高矿区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生产力为目标,既要修复矿区的退化景观,又要调整、重新构建矿区景观格局。从系统的视角看,矿区景观生态规划应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创造出合适的生态条件[5],并注重矿区景观的资源和环境特性;特别要强调的是,人是景观的一部分,人类干扰对景观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平顶山矿区概况及其土地利用变化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理位置处在北纬33°08′-34°20′,东经112°14′-113°41′。矿区主要分布于东西长30 km、南北宽2~4 km的低山丘陵地带,相对高差260~280 m;矿区南侧紧邻平顶山市城市中心,西侧为新城区。地形属剥蚀、堆积的丘陵―丘间河谷平原地貌。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受季风影响,春秋冬三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年均降水量为695.12 mm,蒸发量为1 888.53 mm,相对湿度67%。年平均气温14.9 ℃,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1.6 m/s。
通过遥感分析,矿区土地利用总体的变化趋势(表1)为耕地、林地、居民点用地在减少,荒草地、工矿交通用地、市区建设用地、水面用地在增加[6]。如经过半个世纪的开采,矿区地表出现严重变形和塌陷,形成蝶型洼地或槽型洼地,地面沉降厚度达300~500 m,出现了总面积达155.19 km2的采煤塌陷区;破坏耕地6 520 hm2,形成荒山地9 000 hm2;部分农田出现常年和季节性积水,失去种植功能;形成矸石山73座,矸石量达2亿t,挤占耕地670 hm2。
3平顶山市矿区开放空间景观分区
矿区开放空间景观规划主要从景观生态、技术生态和文化生态三个层次上展开。根据矿区开放空间的内涵,从其高度开放需求和高度协调需求方面规划矿区开放空间的总体景观格局,并结合平顶山市矿区和城市空间形态,将矿区开放空间景观区域划分为矿区内部景观带、北部矿区―低山丘陵复合区景观带、北部远郊低山丘陵景观带、白龟山库区湿地周边生态保护区景观和城市建成区都市文化景观等分区(图1)。
3.1矿区内部景观带
主要从景观生态、技术生态和文化生态三个层次上,以生态产业景观、产业文化景观和生态休闲景观规划为主,其目的是修复退化的矿区生态系统,改善和重塑矿区景观,将其建设成为协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地带。
3.2北部矿区―低山丘陵复合区景观带
以技术生态层次为主,从自然恢复角度出发,其景观规划主要以水土保持林和生态防护林的建设为主体。
3.3北部远郊低山丘陵景观带
此区域位于矿区盛行风向上游,是景观类型最丰富、可达性条件最好、旅游资源潜力最富集的大众旅游最适宜开展的地带,主要以生态旅游景观、生态恢复景观和生态林业景观为主体,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提高受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4白龟山库区湿地周边生态保护区景观
以位于矿区西南部的白龟山库区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挖掘保护区周边景观资源与文化资源为主,重点规划生态旅游景观、野生地域与特殊保护区景观等。
3.5城市建成区都市文化景观
以文化生态层次为主,充分发挥平顶山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曲艺之乡”的优势,以生态城市为建设目标,加快改善市区生态环境,挖掘城市特色文化资源,通过都市文化景观建设,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
4平顶山市矿区开放空间景观生态利用模式
4.1农业景观模式
4.1.1矿区-低山丘陵复合区生态防护林网络景观模式由于平顶山矿区位于豫西石质低山丘陵生态脆弱地带,植被稀疏,煤炭资源开采不仅造成了低山丘陵土壤质量进一步退化,还使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2007年《河南省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2008-2012)》别将低山丘陵区的生态治理置于重要地位。因此,矿区-低山丘陵复合区的景观规划应以恢复和提高植被生态服务功能为主。主要通过种植抗逆性、抗旱性较强的植物,构建生态防护林网络景观带。已建成并运行10余年的平顶山林场和落凫山林场,以乡土树种为主,进行多植物种混植,如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inn.)Franco]、紫穗槐(Amorpha fruiticosa Linn.)、五角枫(Acer mono Maxim.)、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石榴(Punica granatum Linn.)、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黄连木(Pistacia chinesis Bunge)、乌桕[Sapium sebiferum (L.) Roxb]、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Rehd.)、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inn.)、油菜(Brassica juncea Czern.et Coss.)、绿豆[Vigna radiata (Linn.) Wilczek]、大豆[Glycine mdx(L.)Merrill]、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等植物,并已发挥出了巨大的生态效益。龙山附近是市区秋冬季节主要的风口,风力大,从矿区带入市区的扬尘多,对市区环境影响很大,树种以雪松[Cedrus deodara(Roxb.)Loud]、侧柏、刺柏等常绿树种为主,形成了防风滞尘林带。
4.1.2远郊低山丘陵区农、草、林立体镶嵌生态景观模式平顶山市区北部低山丘陵带为拟建省级森林公园,东西全长17 km,公园总面积2 811.5 hm2,现有林地145.7 hm2,占5.18%。在景观建设中,除了强调景观的生态防护功能之外,还应以提高系统生产力为目的,使其景观设计突出景观的垂直梯度差异。其中,林草植被的恢复是景观生态建设的核心,以平顶山林场、落凫山林场、焦庄林场、叶营林场、香山林场、何庄果园、金牛山果园等为中心发展林果种植,坡地可种植多年生豆科牧草,以发展畜牧业。林草建设在技术上要严格遵循生态规律性,树种选择与种植方式依垂直地形而异。坡底、谷地主要以观光农业种植为主,结合平顶山森林公园所具有的人文景观、森林景观和地貌景观,使之成为集生态防护、观光、运动休闲、生态野营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绿色立体景观带。
4.1.3低洼积水塌陷区农林牧副渔复合生态农业景观模式平顶山市矿区内部以采煤塌陷地为基础的农业景观中广泛分布着面积大小不等的低洼积水坑塘,可以结合矿区不同的立地条件,探索多样化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如在一些大面积常年积水塌陷区域,通过工程措施进行沟、渠、路配套建设,重点发展水产养殖,配套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现已在低洼积水地段修建了大小鱼塘30多个,蓄水面积达70 hm2。以东高皇乡申楼村为例,村民利用采煤塌陷地低洼处开挖鱼塘,塘堤上种植生态林、作物及蔬菜,鱼塘附近发展养殖业(建立了鸡场、鸭场、猪场等),并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建立了饲料加工厂,探索出了适宜当地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4.1.4都市农业、休闲农业景观模式由于平顶山矿区采煤塌陷地带造成大面积的耕地破坏,致使45%的耕地大幅度减产或绝产,使土壤失去永续利用的价值[7]。因此,通过塌陷区土地复垦等技术进行基本农田建设,其综合效益并不显著。但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边缘区的特殊关系,结合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积极发展新型多功能、高度集约化的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景观,推动矿区采煤塌陷地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农业种植、养殖结构,以蔬菜、名优苗木花卉和果品以及特色养殖为主,积极引进高新科技成果,使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休闲农业转变。如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精神享受的需求越来越高,平顶山市已分别在毗临城市主干道的采煤塌陷区域建立了大型的花卉市场和苗圃培育基地,这对于促进矿区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平顶山市金牛山风景石榴园发展特色果品种植,也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2矿区生态旅游景观模式
4.2.1工农业生态园旅游景观模式此景观模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采矿业为核心构建工业生态园区;另一类是以低山丘陵区、采煤塌陷地土地整理为基础发展观光旅游型生态庄园。这两类景观在平顶山矿区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优势。生态工业园是依据工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态。有学者从企业、产业园区、区域3个层次确立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8],为此类景观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平顶山市近年来从企业层面进行了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9,10],如平煤集团在2005年还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平顶山矿区分布着众多的采矿、炼焦、发电、化工、新型建材等企业,生态园区规划以平煤集团为核心企业,发展以煤电、煤焦、煤化工为主导的3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以主导产业链所产生的废物和副产品为原材料,有针对性地引入补链企业或工厂,延伸主导产业链,构建生态产业链网。生态庄园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集景观、农业相关产业、住宿、消费为一体的复合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平顶山市已建立并成功运作的金牛山风景石榴园,位于矿区北部低山丘陵南麓,包括金牛山、马棚山、焦赞山等自然山体,面积达667 hm2;依托石榴园建造了人文景观,开发了人防工程遗址,并通过完善庄园设施,形成了春可赏花、夏能纳凉、秋可尝果、冬能游乐的集林果生产、生态保护、科技示范、观光旅游、品果美食、娱乐观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景观。
4.2.2环境生态工程旅游景观模式煤矿资源开采不仅造成严重的地表塌陷、土壤功能受损,还使地表水、土壤和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除此之外,工业视觉污染是人们往往忽视的,主要存在于矸石山、矿山废弃地、工业遗址、采煤塌陷地等处,这也是影响城市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矿区污染治理上,可以构建两种类型的环境生态工程景观模式,此类景观实质上也是一种都市观光型生态旅游资源。一类是人工湿地景观。这是专为土地和水体污染而设计的生态系统,将预处理后的采矿废水及矿区生活污水引入低洼积水的采煤塌陷地,通过种植富集污染物的植物构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将污染物移出土地。此景观模式已在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国家体育场周围建成。相比之下,在矿区引入人工湿地景观具有更强的适用性。此类景观不仅极具休闲观赏价值,也具有显著的环境教育意义。另一类是工业遗址景观。对矸石山、矿山废弃地、工业遗址等进行生态重建,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气污染,并有效地消除视觉污染,而且也是一类新型的工业人文旅游资源。可在部分采矿废弃地原址原貌的基础上改建成遗址公园,以绿地为基质,以采矿遗址为特色,配合不同造型的采矿雕塑等。如在2005年发生自然崩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平煤集团四矿矸石山上,可通过对矸石山表面注浆封闭、填土覆盖、铺设草坪并竖碑立志,建成一座工业纪念园,以提示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在接近居民点的塌陷区域可以利用塌陷积水坑开挖人工湖,如占地15 hm2的东湖公园就是利用平煤集团十二矿塌陷积水坑修建的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其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4.3人文生态景观模式
所谓人文生态是指一个区域的人口与其他各种物质的生产要素之间的组配关系,以及人们为实现或满足社会生活各种需要所形成的彼此间各种关系[11]。平顶山市矿区开放空间景观规划绝不仅仅是各种绿色景观元素的空间组合,而必须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进行人文生态景观的规划建设,立足于煤炭资源开采和尊重矿区文化特色,融入都市文化景观元素,确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公共生活空间”的人本主义景观建设理念。平顶山市是一个建成仅53年的以矿业为特色的城市,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较匮乏,但外来人口众多,形成了多元化的新型城市文化。因此,人文生态景观规划主要以矿区开放空间人文资源整合为主,突出城市的特色文化,努力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反映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平顶山市矿区与城市形态均呈东西向带状布局,人文生态景观规划可适应城市生长轴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3条带状轴线的人文景观,它们分别是以煤矿产业文化为核心的矿区主题人文景观带,主要体现为采矿废弃地、工业遗址、生态工业园、采煤塌陷地主旨人文景观的塑造;以湛河为轴线的现代休闲文化景观带;以森林半岛、市政广场为核心的沿湖新城景观带。对此3条轴线在进行重点规划设计时,应突出平顶山市的产业特色文化和多元化现代城市文化特征,并且体现对人性的关注,从而提高矿区开放空间以及整个城市的整体形象。
4.4绿色景观模式
绿色景观空间格局由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如农耕景观、休闲景观、野生地域景观、湿地景观、林地景观、旷野景观等相互镶嵌而形成的。如在图1里,以白龟山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为核心,重点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防止水体污染,控制周边区域的围湖造田、开垦河道、破坏湿地和水土流失等;并且以农业生态保护区为主体,把农业的产业化、高效化和无害化作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5小结
正确处理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而矿区则是这一矛盾的核心。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开放空间改善环境、恢复生态、提升矿区及城市整体形象等方面的生态经济功能。为此,从开放空间的视角,开展平顶山市矿区开放空间景观生态规划研究,提出适宜的景观功能分区,并针对各景观分区不同的资源与环境特点,探讨景观生态利用的不同模式,以促进矿区开放空间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并实现城市景观格局的合理化和功能完善以及城市生态功能顺畅运行,这对于引导平顶山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虹鸥,岑倩华. 国外城市开放空间的研究进展[J]. 城市规划学刊,2007(5):78-84.
[2] 王发曾. 开封市开放空间系统的设计与营建[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17-21,35.
[3] FARINA A.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M]. London: Chapman and Hall, 1998.
[4] 何兴元. 应用生态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5] 王仰麟,韩荡. 矿区废弃地复垦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J]. 生态学报,1998,18(5):455-462.
[6] 马文明, 卞正富. 基于RS的平顶山矿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186-189.
[7] 沈渭寿,曹学章,金燕. 矿区生态破坏与生态重建[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9-13.
[8] 夏青,梁钰. 面向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式[J].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2):288-292.
[9] 许尽峰,郭一格. 浅析平煤集团的新型工业化之路[J]. 煤炭经济研究,2003(10):75-76.
[10] 常建华.用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统领平煤集团汝州矿区建设[J]. 中国煤炭,2004,30(12):20-23.
[11] 沈莉莉,柏益尧,左玉辉.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文生态设计――以常州市为例[J]. 四川环境,2006,25(2):71-74.
北工大软件园位于北京东南部亦庄,地处北京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由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建设,是北京软件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北工大软件园,座座现代标志性建筑立刻映入眼帘,来自IT业的各路精英,在这里勤奋耕耘,开创各自的事业,在今天高科技产业前沿软件产业中施展才华。
北工大软件园自2002年创立至今,北工大软件园在北京市及北京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园区已经与国内多家软件园开展了广泛的专业协作与技术交流。目前北工大软件园已经成为开发区最聚集的IT产业发展基地,十余万平方米的研发楼聚集了60余家企业,其中行业龙头企业4家(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一家),拥有像中企动力、中国数码、红旗中文贰仟、美国应用材料等骨干企业。人园企业从业范围主要包括集成电路产业、软件研发、互联网信息服务产业。
谈到软件园区和软件产业的发展,我们经常会与软件外包大国印度相比,印度在总结班加罗尔的成功经验时,曾强调了三大要素:环境、教育和政府投入。这三大要素与当地的城市特性紧密相关,是发展软件产业最重要的成功要素。那么北工大软件园有什么样的优势可以保证未来园区产业的发展呢?
园区的软件企业“不差钱”
园区位于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高端产业新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将电子信息通信产业、汽车产业、生产业以及装备制造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方向,北工大软件园定位于嵌入式软件和信息服务,比其它软件园更加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准确的定位保证了园区的持续发展能力,保证了园区内的企业在市场开拓方面有先天优势,同时也反向促进了北京经济开发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服务管理从10向2.0迈进
北京北工大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已经脱离了招商、物业管理这种低级的园区管理模式,园区基于对软件产业及软件产业园发展的研究,结合目前软件产业的发展特点及需要,根据园区的现状条件,提出以建设数字化双生态软件产业园为发展目标。
产业生态是力求为人区的软件企业提供完善便捷的产业平台环境。公共技术平台包括软件研发支撑平台、产品测试平台、开放实验室、产品体验中心、培训中心等方面,满足软件产业园区的产业的研发、设计、测试等多方面需求。迄今为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落户园区,直接服务于企业;北京嵌入式软件测试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也即将落成。
自然生态也可以成为绿色生态,一方面通过园林景观规划,为园区企业营造一个健康、环保、温馨、舒适的生态化办公、生活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打造“北京低碳高端园区对高端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与物业运营等展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的前瞻性研究和实验,铸造中国低碳高端产业园的核心标准,以绿色IT为目标,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学院派与产业化的完美融合
学院派经常被人形容为“擅长引经据典,言辞古板晦涩”;虽然有些不敬,但是确实高等学府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是短板。北工大软件园将学院派科研实力雄厚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化能力强的优势相结合,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借助北工大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产学研用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产业链和价值链,是北工大软件园的一大特色。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关键词】亚运会;“三旧改造”
一、用地紧迫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等瓶颈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已难以为继,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各地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土地。例如北京利用旧厂区建成文化产业园“798”;上海市利用旧里弄建成“新天地”;广州市利用红砖厂建成创意产业园。中山市利用旧船厂建成岐江公园。但是要广泛地盘活土地还是需要政策支持。
二、广东正式出台“三旧”改造政策
2009年国家赋予了广州市“三旧”改造政策,8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要求各地要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城市形象提升和功能完善、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战略部署,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的前提下,确定“三旧”改造范围。下列土地可列入“三旧”改造范围:城市市区“退二进三”产业用地;城乡规划确定不再作为工业用途的厂房(厂区)用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禁止类、淘汰类产业的原厂房用地;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厂房用地;布局散乱、条件落后,规划确定改造的城镇和村庄;列入“万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的村庄等。
三、亚运文件村建设的契机
2010年广州迎来了首次举办的国际性体育盛会“亚运会”,为做好体育场馆和人员接待工作,各区纷纷建设体育场馆和配套设施。早在2006年,广州市就决定将亚运会最大的后勤服务交给番禺,在番禺石楼镇兴建占地2.7平方公里的亚运村,内设运动员村、媒体村、体育官员村以及大型体育场馆。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带来后续的旅游热潮,番禺人逐渐将眼光转向连带的服务行业。番禺区内已有野生动物世界、水上游乐场和机动玩具游乐场,莲花山古采石场历史文化旅游区、百万葵园等5A级旅游景区,这些景区距离亚运城都有一定距离。在亚运城附近还是缺少了个性化的服务载体,比如体现本土风味等餐厅、适应不同民族饮食习惯的特色餐厅,体现本土风情的公园等。虽然这些在短期内都可以建成,但在盛会结束后将马上面临结业的困境,没有企业愿意投资。而在亚运村以东不到1公里的地方,就有这一个背山面水,环境优美的地方,由于位置偏僻,并且保留着一座废弃的发电厂和停业的拆船公司,一直无人问津。在三旧改造政策实施和亚运盛会来临之际,国营老厂可否焕发新机?
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产业结构提升
(一)连片开发,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景观规划
番禺区政府从连片规划,总体考虑出发,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亚运文化村”规划范围东至浮莲岗,西、南至砺江河,北到莲港桥,用地总面积约142公顷。其中包括原有山体绿地7公顷,已办理国有土地证的六间旧厂房用地面积约45公顷,包括莲花山电力有限公司、江河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番禺区拆船轧钢公司、广进铸锻有限公司、进度集装箱有限公司等企业。另有联围村村民住宅5.7公顷,鱼塘、空置地20公顷。规划范围内现状道路狭窄,仅有一条6米宽的村路和厂区内部4-6米不等宽度的小区路。虽然地块西、南靠水,但外界车辆一般难以抵达西南面的河道旁边。
控制性详细规划从完善路网结构、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用地性质、保证原有绿地、营造河堤河岸景观、丰富公共开创空间等方面着手,以休闲、娱乐、度假为重点,全方位规划浮莲岗地区的长远发展。用地结构方面,从单一的工业、村民居住用地向居住、商业、办公、文化娱乐相结合的综合用途发展。现状工业与仓储用地比例58%,道路比例9.5%;控规调整为居住用地比例2.9%、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用地比例为17.72%,对外交通与道路广场用地36.3%,工业用地比例5.4%,仓储用地7.31%。
考虑近期服务于亚运会,在控规编制的同时,编制适宜近期实施的景观规划。从植物配置、道路铺装、城市小品、公共空间设计等方面,制定实施方案。务求近期实施与长远规划结合,统筹兼顾,避免重复投资。
(二)修整扩建道路,配置绿道和自行车驿站、公交首末站。
控规以北部的莲港桥、中部清河东路、东部干线等东西向主干道作为对外交通通道。内部构建南北向26米城市次干道 和15米宽方格网状支路网作为区内主要机动车线路。河涌旁边堤路结合建设作为步行和自行车绿道。
近期建设项目包括建设清河东路向东延伸段,建设横跨砺江河水道的150米长,26米宽的平桥;扩建规划区东部,浮莲岗西侧的26米宽城市次干道浮莲路;扩建原莲花山电厂、番禺拆船公司内部一纵横道路为15米支路网;建设2.8公里长绕堤绿道和人行景观带;在清河路与浮莲路交汇处北侧建设公交首末站。在公交站场和主要公共建筑共布置三处自行车驿站
(三)治理河涌,营造水乡亲水环境
根据番禺区河涌综合整治规划,治水原则是“堤固、岸绿、水清、景美”。通过河道疏浚工程,种养芦竹、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净化美化河涌;通过堤岸加固,设置临水绿化带,堤外修筑自行车绿道和人行道,局部设置亲水平台等方式营造岭南水乡风貌的亲水环境。
(四)整理山岗、鱼塘,建设山地公园、垂钓公园
浮莲岗上原有亚热带植物丰富,但缺少观赏植物。山南建有骨灰楼,而且登山的小路都是泥土路,平时少有游人登山。整治过程中,搬迁山上的骨灰楼,修筑山顶眺望台,设置山脚旅客服务中心。修建石级登山小径。登山道上配置杜鹃、龙眼等本土赏花观果的植物。发动村集体,整理鱼塘及周边环境,建成50亩的垂钓公园,设置农家乐等餐饮服务。
(五)征用堆场,建设博物馆
浮莲岗南面空地,原为联围村集体土地,长期租给附近的集装箱公司作为堆场。在控规中建设一座博物馆、以及城市广场。在整治过程中,土地开发中心与村集体达成征地协议,在亚运会开幕前完成东方博物馆建设,作为景观绿道上的一个节点。
(六)引入管理企业,废弃发电厂改造成为休闲酒店;停业拆船公司变身为多元高端餐饮企业
关键词: 高新区现代企业加速器模块化 生态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enterprise accelerator of Qingdao Hi-tech Indsutry Development Area, including introductions of the accelelerator design,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goals and stragedy, as to probe into the ideal structure of modern enterprise accelerator area to build an active, ecological, effective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intensive enterprise zone.
Key Words: hi-tech zonemodern enterprise acceleratormodularized ecological
理解现代企业加速器
现代企业加速器是一种以高成长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充分满足高成长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个性化需求的新型空间载体和服务网络。它是一系列服务的提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科技园区从外延式扩张进入集约型发展的初步尝试,具有更强的集群吸引力和创新网络形态。其主要特点是:具备有效整合资源的显著功能;市场化和网络化的特点以及专业性和知识性的特点。
项目概况――现状区位、资源条件与契机是建设企业加速器的前提
青岛市高新区企业加速器规规划地块所处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是青岛市规模大且配套设施完备的产业园区,位于 “一主、三辅”城市框架体系中的胶州湾北部辅城,交通便捷,与机场、港口、铁路客运站、高速公路联系紧密。周边产业园发展环境优势明显,对外交通便利,产业开发条件良好,具备一定的景观优势,并可以结合现有水系进行厂区内景观建设。
产业发展策略
本次加速器的规划设计与产业选择紧密结合,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划分,顺应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综合考虑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结合青岛市人才资源、科研和产业基础,规划主要以电子信息产业、海洋科技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入住,规划设计产业弹性发展区,考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岛高新区加速器的发展目标与开发策略
1、发展目标:
以产业研发和生产为导向,优化整合和利用青岛产业资源,建设成为生态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综合型“现代产业加速基地”,并成为红岛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与红岛高校科技园区的产学研互动发展,有效地维护本地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
2、开发策略:
开发建设模式以“专业化的核心服务区”、“土地划片开发”与“星网模式”相结合。
专业化的核心服务区:是将一般企业无法提供的管理、中介和高等级配套等服务设施集中在一个核心区进行建设,包括金融机构、科技信息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公共信息平台、物业服务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会展中心、专业教育培训、医疗保健设施、国际化的文教设施等等。
土地划片开发:是将基地的土地划分为多个地块,根据招商与发展需要,各单元块可单独或者几个单元块联合进行分片分期建设。
星网模式:以“核心产业+次级产业”吸引产业集群发展,由于核心产业的入驻,其他次级产业相应跟进,围绕核心产业形成星状的协作网络。
经营管理模式以考虑大规模产业园区建设“三高一长”(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和周期长)的产业特征,参考国内外类似开发区的经营模式,建议本基地的经营管理在积极引入民间资金和专业化服务商的同时,各级相关地方政府(如省、市、区和镇政府)需要对园区的经营进行必要的投资,或促进园区建设所需的融资。由政府管理服务机构、学术促进机构、物业投资和管理商、信息和中介服务商等构成协作型的经营管理机构体系。在总体用地布局中,保证有足够可经营用地的比例,以平衡园区开发的投入,增加民间资金进入的可操作性。
设计思路
将生长模式理论运用于本次规划的设计思路中――生长脊与生长单元。
1、生长脊
提供一个明确的空间组织路线,令使用者可以清晰地获得领域感与认知。
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盎然的景观轴线与观光通道。
将成为整体空间分期建设的纽带与桥梁,将不同阶段的的开发组团综合成为一个整体。
2、生长单元
在整体的开发过程中,将不同阶段的的开发组团以生长单元的形式组织,犹如一个个细胞。每个生长单元内部都有细胞核企业研发与办公、细胞液休憩绿地。这样每个生长单元都是独立的,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器官孵化器。
具体设计
1、规划结构与功能构成
――“一轴、一核、七大模块”
“一轴”:由基地中心向东西两侧延伸的核心功能和景观轴,这一中心轴将联系东侧大学科技园区中心、基地的管理服务中心、西侧的保障中心,是城市联系的生态主轴。
“一核”:是指基地东侧区域,在该区布局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企业研发办公、教育培训区、商贸区及各类服务配套设施,成为管理、服务、技术的核心区。与南侧的创业大厦,能够快速形成城市的主要形象。
“七大模块”:是指综合中心区和西六大研发组团。每个组团中又将划分多个独栋建筑;当有龙头大企业进驻,可以作为该企业的专属园区;当为中小企业使用时,可根据内部控制路网进行建筑细分。
2、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应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反映产业基地独特的景观风貌,为地上、地下管线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提供空间,满足基地日照、通风、救灾和防灾的要求。
由于园区产业需求,将会有大型装卸运输车辆,故规划时设计为人车分流系统――――外环式车流、内院式步行系统。
园区内停车采用建筑底层架空作为停车库,各建筑二层采用连廊联通,形成了“城市浮岛”模式,较好的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另外采用沿外环道路外侧停车,尽量减少对园区内的交通影响和景观破坏。
3、绿化景观规划
根据本次规划的功能特点,基地的环境既要有足够的绿地空间,又要有高标准的绿地质量,以期满足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商贸服务的环境要求。设计以现代流线的线路为主题,与本次规划的产业与动能定位相呼应。在景观主轴上设置绿色休闲走廊 :以绿色的步行道串联不同地块,道路联系着尺度宜人的小广场、绿地和庭院。绿化联系着不同场所的同时也能起到分隔各个产业区域的相互干扰的功能。
4、三维空间设计
建筑底层有柱廊,在特定的位置建筑之间以两层高的连廊相连,步行道 路从连廊下穿越街区地块,柱廊和连廊为步行者提供遮阳避雨的场所。连廊和柱廊,高度上下起伏,建筑物连成一体,有韵律的建筑立面和步行空间仿佛翩翩起舞。
设计采用变化的外部空间标高,从地下开敞、半地下、地面和平台层不同标高的空间联系在一起。炎热的夏季这些变化的平台和柱廊又能提供遮荫,和建筑的墙面一起提供阴凉的步行空间。屋顶花园、平台绿化提供了三维空间中的生机和宜人的氛围。
5、建筑形态设计
院落――小院子策略
--以最大程度吸引景观资源为设计前提,将大院子打碎成为小院子,穿插建筑,生成一个外向性建筑。
--把公共空间和交通空间至于中间,大大减少交通面积,提高实用率。
--折叠建筑外轮廓,增加吸收景观资源面积。
6、生态规划
设立富有特色的生态功能区(EFA);对建筑单体进行生态节能设计;在模数的基础上以错落有致的小体量分解、消化大进深的室内办公空间,使办公环境同时获得了理想的采光量且形成自然的热压通风,并通过建筑周边的水池为进入建筑的热气流降温。具体有效的改善了大建筑室内的小气候,从而显著提高办公环境质量。
绿化庭院被精心安排,穿插于办公空间内部,与之咬合、相融,使办公空间得到均匀的采光、通风、绿化景观及清新的空气。
关键词:滨河公园;工业文化;生态、交流、新生;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概况
瑶海区滨河公园位于合肥市东南,老合肥工业的支柱——瑶海区,南淝河规划景观下游开始端,即东二环当涂路桥以南至龙岗路。全长4.2公里,滨河路北侧为8米宽外派绿化带,南侧为宽度为40-350米不等的滨河绿地,占地面积为49.7万平米,围绕沿南淝河北岸的滨河路两侧展开此次的绿化设计内容。
2、项目分析
目前这里驻扎着合钢、合化、胜华电缆等一批大中型企业,有着丰富的工业配套,钢铁化工、机电、纺织服装、家具建材、造纸五大产业已成为其支柱。其余均为城市建设用地及农业生产用地。用地前身为合肥老港口,每日吞吐全市所需的建设用材,在合肥人民心中留着重要的回忆,这份岁月及历史的馈赠应当予以保留。合肥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影响较大,且年季间差异较大,旱涝灾害比较频繁,因此在苗木品种的选择时需要多方考虑洪水位几率及造成的圩区面积,合理安排水生植物、喜水植物、耐水湿植物、不耐水湿植物等的比例及范围。由于周边工业用地及本身码头港口用地的特殊性,基地表层土壤已经污染,且周边大气粉尘污染严重,急需净化,改善。滨河路设计高程较高,北侧外排绿化带需考虑非正常道路绿化栽植方式。随着滨河路与上游的沿河路拉通,打造南淝河的无障碍观光通行。使得滨河路成为城市重要的景观之路。基地范围内有少量农田景观、支流河道水系、芦苇地、塘、沟等使得局部小范围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对于将滨河路两侧的生态恢复与提升着积极的作用。
3、项目定位
“文化,生态,交流,新生”。发掘老工业基地的文化元素,与新建景观融为一体,形成新旧交织,符合时代精神的场所。可持续,生态,交流。将公园与周边社区的边界打开,提升可达性。南淝河周边有很多工厂和码头等工业用地。可通过对遗留在工业废弃地上吊机等各种工业设施、地表痕迹、废弃物等加以保留、更新利用或艺术加工,并作为主要的景观构成元素来设计和营造的新景观。
4、项目规划:解构主义景观,从方案平面布局中,道路或曲或直,贯穿景观方案中
的水系、地形、水景、草坪等各景观结点等,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艺术空间。运用点、线、面三个景观单体层次的演变、分解与组合、穿插重叠、巧妙连接形成了新的秩序和完整体系,并在各个层面上交错展现。
河道景观线;景观点;景观面;
“点”——景观节点
如:近月怀古、幕彩石韵、郎溪晓月、霓影广场、绿港花开、水深云际、粼波平台
“线”——河道景观、道路景观。如临水栈道、游步道、园路
如:蘅芷清芬、曲桥弧步、绿道风采、绿野漫步、溪畔游径
“面”——背景林、近景林、湿地植物、水生植物
如:芦荡飞雪、枫荻秋声、柳绿杉影、纸鸢广场、翠云出岫、春江花月
4.1、点:景观节点,3个主要道路交口作为景观点来呈现;
(1)阳光碧波:采用多块天然景石拼叠,白砂石蜿蜒如河流,形成群山峻岭的意境。应用框景、借景的设计手法,来展现当代中国人对“山水画”的意蕴理解。
(2)霓影广场:特色树阵广场,使用者可散步赏景、聊天、晨练,方形围合的座椅强化场地的向心性。
(3)绿港花开:设置入口景观石题名作为主景,在其中设置景观平台和树阵,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
4.2、线:道路景观、河道景观。如临水栈道、游步道、自行车道等;
(1)水系景观:水系是水陆交界线,湿生植物与中性植物相结合,形成完整的适应水陆梯度变化的自然植物群落。
(2)绿道景观:4.2km贯通整个带状公园,沿游步道、自行车道以及支路两侧有序、壮观的景观。
(3)临水栈道:沿水岸布置的亲水性设施。
(4)老防洪墙、新防洪墙提供多种改造方式。现场材料的运用是绝妙的。这证明了删除没有必要,你可以完全的利用并拥抱他们。
(5)植被景观基地线:根据水位的特征分为七个景观植物带
4.3、面:三个大面(ABC)通过 (1)、湿地植物沿水系边配植的湿地植物,与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形成丰富自然的水陆梯度变化;(2)、水生植物 水边配植的水生植物,形成优美的水际线。来形成这里的景观面。
(1)A区:以东二环路为起点,车流量较大,景观主要以绿化为主,增加亲水步道,处理好景观与河岸线的关系。道路交口考虑节点广场。
浓荫翠意:营造出休闲舒适的氛围,能在此获得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情,从而有利于周边物联网产业园的白领更好的工作。
金碧流香:铸铁流线小品
桃红柳绿:营造桃红柳绿的景观空间。
(2)B区:考虑周边用地性质为居住、物联网产业园,增加休闲乐活设施,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码头文化广场:该段处在合肥港口的重要位置上,为了突出航运的重要性,码头船舶文化更是根深蒂固的印在人们心中,码头文化广场展示文化元素的同时。根据地形设计,柔化边缘设计,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预留用地远期规划: 考虑枞阳路周边有接待中心,沿湿地设置茶舍。
林荫广场:景观树阵、景观小品及绿化造景。充分考虑到活动人群结构及其行为习惯,为景观描绘出一副和谐的画境。
疏林草地:宜人的开放空间
生态文明宣传基地: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各大城市的建筑垃圾每年都有数百万立方米,其中废弃混凝土的占1/3,这些废弃混凝土,长期以来都是被填埋处理,不仅破坏生态,还占用大量土地。广场周边小空间利用城市废弃的建筑材料营造精致的小空间环境。
(3)C区:利用南淝河支流形成一个大的内湖,打造湿地公园。在保留部分厂区段,可对厂区外立面进行改造,周边增加工业雕塑群广场、年轮广场、齿轮印记等,与保留的工业历史痕迹形成呼应。龙岗路西侧增加竞技休闲设施,如纸鸢广场、运动场、舞台等。
枫荻秋声:通过对河道的岸线的重新设计使其形成丰富变化的空间层次。结合较宽的水面空间,设计成亲水的草坡,并通过绿化的围合形成私密安静的休闲交谈场所。设计中通过对植物与光线的研究,在场地中营造一种天光云影的变化效果。
水深云际:聚会交流开展各种文化艺术竞技活动的地方,环境幽静。鸟语花香,树高,营造适合开展活动的情境。
春江花月:保留原有法梧,成为地景的标识,它利于桥头路旁岸边,组成古藤老树,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的生动画面。
粼波平台: 宽阔的弧形平台供游人坐观晨光与暮色。
年轮广场: “启”寓意瑶海过去工业的历史,“承”寓意对工业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通过年轮状的景墙、树根铺装肌理、充满活力的色块等多种景观组成主要景观面。
工业画廊: 框子是一种形式,试图装下这块场地上,那段时间曾经发生的故事。画廊长达100米,通过菱形的钢构长廊为载体、瑶海工业历史的文字与图片为表现手法,把瑶海的工业文化及新城旧貌逐一展示。展示了瑶海区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
齿轮印记: 本组雕塑创意来源于工业齿轮,体现工业文明这一主题。
柳绿杉影:在此植被景观营造应突出规模与季相变化。滨水低湿地带可以种植水杉、柳树等,并配以成片的花灌木,形成突出季相色彩和林面倒影水面的景观效果。
纸鸢广场:以风筝草坪为重点节点,打造优质草坪活动场地,成为景观视觉的焦点。
5、项目结语
关键词:生态农业观光园;互动;节约型;水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87-03
Discussion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 Conservation-oriented Leisure Farm ――Taking the Eco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Garden of Magnolia Lake in Huangpi,Wuhan as an Example
Chen Li et al.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chool of Environmental Design,Wuhan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Sciences,Wuhan 430205,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 is emerging in recent years,with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and sales and leisure sightseeing function with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effe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uhan Huangpi Mulan Lak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 takes grandma's memory as a starting point,to create a beautiful and peaceful and idyllic life atmosphere,let visitors natural and fully interactive,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tour experience,to meet people close to nature's psychology,to pick up the memories of the move. At the same time a drop of rain in the journey as a clue,combined with landscape of water resources recycling,processing way to explore a variety of in the process of water use problem,guide the utilization of attention water resources. Expect to create a beautiful garden in harmony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for the public at the same time,to provide a model of ideas and case for rural water resources.
Key words:Eco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garden;Interaction;Conservation-oriented;Water recycling
休闲农庄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一种新尝试,也是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各地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休闲农庄数量急剧增加。随着休闲农业竞争态势的全面展开,休闲农庄的规划设计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特点。生态农业观光园就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它强调建设“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都可接受的农业”[1]。本文以武汉市黄陂木兰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为例,力求创造出服务于休闲度假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观光农业景观,同时探索实现可持续的节约型的农庄建设方式。
1 基地概况
1.1 基地区位 黄陂区位于武汉市北部,全区森林覆盖率约占武汉的一半,故有“武汉之肺”的美誉。木兰湖位于黄陂区东北端的木兰乡,南距武汉市中心城区38km、西距孝感市30km、东距麻城市60km,交通十分便利。项目位于木兰乡经堂庙村,毗邻木兰湖。总用地面积为10.67hm2,包括3.41hm2的水面面积。
1.2 基地景观资源 基地现状自然山水田园景观维持较好,四周农田环抱,两面湖波荡漾、田园风光宜人,但景物较为单调,还有待人工改造充实观景效果。基地现状植物较为单一,主要分布在场地北侧和南侧。胸径在15cm以上具有保留价值的乔木有麻栎、构树、乌桕、槐树,现存具有保存价值的灌木丛有金樱子、油茶。基地内的水体大部分为人工开挖的小池塘,另有部分遗弃的水稻田为季节性储水。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北部和西南部的两处汇水线形成溪水流入稻田,并最终汇入东侧的木兰湖。基地内现存建筑4栋,其中一栋已废弃的三层烂尾建筑留有框架,现偶有工人在此休息。框架结实,年限不长,所占地理位置好,视线极佳,可考虑改造并赋以新的功能。
1.3 服务人群分析 基于木兰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区位和资源,分析可知其服务对象主要为4类人群:家庭群体、公司团体、学生团体及疗养人士,其游览时间、需求期待及可开展的活动项目如表1。另可开展商务会议、婚礼场地等服务,以吸引新的潜在对象。
2 规划设计主题与定位
2.1 规划设计主题 木兰湖水域宽广,湖畔民风淳朴,别具木兰人文特色,一直是武汉市民最青睐的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小溪、野花、庄稼、野鸭……一切人或物都以最自然的状态存在着,可惜好景不长,所有的一切被城市化渐渐替代。本案结合全园进行景观规划设计,营造田园牧歌式优美宁静的生活氛围,让游人与自然充分互动,结合多种生态游览体验,满足游人亲近自然的心理。同时以一滴雨水的旅程为线索,结合造景对水资源进行循环使用,探索在水的使用过程中多种问题的处理方式,引导人们关注水资源再利用问题。期望在为市民创造一个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的美丽田园的同时,为农村水资源处理提供一个样板思路与案例。
2.2 规划设计定位 项目以黄陂当地文化、木兰湖畔天然优越的周边环境为依托,立足于生态环境营造和发展旅游业、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要为目标,创建一个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生态修复为一体的复合型农业观光园。人类活动定位:为人类提供游憩、休闲、疗养、观光、体验、度假等功能;城市功能定位:为城市提供旅游资源,为农村水资源处理提供样板;生态功能定位:将场地建设为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生态敏感性场地。
3 规划设计要点
3.1 景观结构分析 整个园区的景观结构为“一轴两翼四区多节点”。一轴为园区主入口与净化湿地形成的北两翼。北翼为观赏花田、芳香疗养和密林小道构成的安静休闲区;南翼设有农事体验、果蔬采摘、与鱼同乐、乡村住宿等多种活动,形成活力四射的动态区。自北向南的一条景观道路将花卉植物观赏区、缤纷入口区、鲜果采摘区、农事体验区相连,多条小型环路穿插其间联系各个节点,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如图1)。
[(m)][5 50]
图1 景观设计总平面概况
3.2 生态水循环利用 本案将生态水循环分为雨水收集利用和污水处理回收利用两大系统。雨水收集利用包括:收集全园屋顶上的雨水,如生态餐厅、芳香轻食餐厅、香草木屋等,让其进入建筑周围的雨水花园进行净化处理,最终可用于农作物灌溉、绿地灌溉等;收集路面雨水,任其随地形流向人工湿地集中净化处理,通过这些不同的净化途径,产生的净化之后的水可用于非农作物的灌溉、园路清洗、景观用水等。污水处理回收利用是将住宿区和服务建筑内的洗浴用水、冲厕用水等回收进行初步处理,再排入人工湿地进行净化,达标之后可供给园区清洗用水(如图2)。这样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在不突破场地限制的情况下,兼顾防洪减灾、水质改善和景观特色方面的需要。
[屋顶雨水][冲厕污水][洗浴用水][厨余污水][地面雨水][水的旅程][ 进入建筑附属雨水花园净化,多余排入人工湿地][ 通入沼气池,供燃气][ 经污水处理设备初步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处理][ 通入沼气池,供燃气][ 顺地形收集,进入人工湿地][收集的水经过人工湿地层层净化,达到再生水标准,可分别利用于农田浇灌、园务用水、冲厕用水等。]
图2 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示意
3.3 植物景观建设模式 在植物景观建设方面以“四季观花、四季采果”为主题,充分发挥其农业园的本质特色,扩展其生产游览的经济效益。园区内既有丘陵地带,也有滨水空间。在植物种植方面,既要考虑陆地上的乔灌草搭配的观赏,又要考虑水体中水生植物的的造景效果。在色彩构图上,陆地上的植物种植讲究色彩搭配合宜,背景宜用深绿色调;在水中植物搭配方面,需根据水面的大小不同选择相应面积和种类的植物进行造景。在平面线条构图上,陆地上的植物可通过灌木与地被的对比形成丰富的边际线。观花采果种类见表2。
在观光园内的生态处理环节中,植物滞留净化功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水生植物中主要选取了以下种类:黄菖蒲、千屈菜、花叶芦竹、狼尾草、鸢尾、细叶芒、蓝羊茅、荷花、唐菖蒲、芡实、萍蓬草、慈姑、溪荪、菖蒲、眼子菜、水葱、黑藻、再力花、梭鱼草、荇菜、香蒲、芦苇、睡莲、凤眼莲、菱角、美人蕉、旱伞草、茭白、金鱼藻等。
3.4 原有建筑生态改造 方案将位于场地南侧的三层柱网结构的烂尾楼改造成为集生态餐厅、室内植物观赏、立体农场为一体的功能复合型建筑。建筑平面呈镰刀形,入口处设中庭,将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主要为室内立体绿化,从1~3楼均种植观赏植物与农作物,如有需要可在其中设置临时桌椅供游客就餐使用,建筑顶层为屋顶花园,设置为不需要其他水资源灌溉的,完全依靠降雨的屋顶植物生长绿化系统[2];建筑东侧尾部呈阶梯状,一楼为餐厅大堂与雅座,二楼为包厢及室外花园,三楼则作为蔬菜种植区。东西两侧的二楼、三楼均可通过悬空走廊进行人流的引导与疏散。建筑屋檐为U型钢结构,设置一定的倾斜角度,将汇集于屋顶的雨水收集起来,聚集于建筑北侧的水池之中,经过一定的沉淀处理后,进行储存利用。可将水池中贮存的雨水抽至屋顶经过土壤下预埋的滴灌设备层层灌溉,节约水资源。
3.5 活动方案策划 方案针对不同的旅游人群和旅游需求按园内资源划分出以下4套活动方案:(1)家庭群体: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特色餐饮、乡村民宿、自助烧烤、香草手工、花卉观赏等,该活动需多人合作,互动性强,能增强家庭的亲密度。公司团体:户外拓展、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特色餐饮、乡村民宿、鱼虾池戏水、自助烧烤、篝火晚会等,该活动集体参与度高,适宜多人群体游玩。(2)学生团体:户外拓展、自助烧烤、鱼虾池戏水、农事体验、香草手工、花卉观赏等,该活动也适宜群体参加,可进行体能、自然、农事教育。(3)疗养人士:晨跑、林间漫步、芳香生态疗养、摄影、垂钓、观鸟等,疗养人士更多的是需要一个绿意盎然且舒适方便的环境,项目中动静空间的划分很分明,森林原生态的氛围适宜疗养活动,各区之间连通方便。
4 方案总结
本案是对于农业生产功能与观光旅游功能的复合式探索,在现今倡导集约化设计的前提下,探索在农业园中多功能复合使用的可能性与适宜性。设计需要考虑的原则之一是“以人为本”,与此同时也需考虑自然生态的保护。因此,在充分挖掘人类的使用活动上,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尽可能的建立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系统,达到对场地的最小干预。项目设计中,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实现场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在场地内部结合场地本身特点进行造景,将水处理景观化。与此同时,为都市的亚健康人群提供了一个修养身心的场所,创造了一种以生态旅游为依托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最大化地实现了人的需求与环境需求的统一,探索人与自然的互惠相处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