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17:32: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村镇银行发展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目前村镇银行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须引起关注。本文基于海南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海南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10年4月,海南首家村镇银行——文昌国民村镇银行挂牌开业,之后村镇银行这一新兴金融主体陆续进入海南。截至2013年9月末,海南共有9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2.2亿元,资产总额20.79亿元,负债总额18.4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10.69亿元,存款余额11.35亿元。全省村镇银行存贷款总额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均低于0.3%。不良贷款余额34.04万元,不良贷款率0.03%,贷款质量良好。2013年1-9月累计实现净利润2037.86万元,实现盈利的村镇银行4家,亏损5家。
海南9家村镇银行均由中小金融机构发起,其中7家为外地银行发起。目前全省各村镇银行管理流程基本参照发起行的模式建立起来。相对于其他银行机构,海南村镇银行规模较小,内部组织架构较为简单,人员相对较少,除1家村镇银行有2个网点外,其余均仅有1个网点,主要分布在县城城区。
各村镇银行发展不平衡。从存款市场份额看,存款最多的为海口苏南村镇银行,占全省村镇银行存款总额的82.03%,其他8家村镇银行存款都少于5000万元,其中存款少于1000万元的村镇银行有2家,最少的村镇银行存款仅有539.05万元,存款增长较慢。从贷款市场份额看,海口苏南村镇银行贷款余额7.11亿元,占全省村镇银行贷款余额的66.51%,其他8家村镇银行合计仅有3.58亿元,其中少于5000万元的有5家,最少的村镇银行仅有528.22万元。村镇银行以短期贷款为主,短期贷款余额占77.38%。贷款主要支持小微企业,全省村镇银行成立以来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86.12亿元,占成立以来累计发放贷款金额的79.69%。贷款投放行业渐趋扩大,分布在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个人贷款、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宅和餐饮业、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金实力较小,业务难以有效拓展
截至2013年9月末,全省9家村镇银行中有5家机构注册资本均仅有1000万元,在吸收存款时与其他银行机构相比缺乏令农民信服的资金实力,金融供给能力有限,风险抵御能力较弱。近年来其他省份绝大部分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均在5000万元以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资本金最高达2亿元。
(二)吸存能力偏弱,发展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社会各界对其缺乏了解,社会认知度偏低,客户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地区群众对农信社、农业银行等传统涉农金融机构更为信任,对相对陌生的村镇银行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加之信贷业务之外的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不及其他银行机构,农民不愿把资金存放在村镇银行。目前,海南村镇银行只有一家存款达到九亿元以上,其余村镇银行存款均少于5000万元,甚至有2家村镇银行存款不足1000万元。吸存能力弱、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的最大难题。
(三)存贷比高位运行,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
截至2013年9月末,海南9家村镇银行有8家机构存贷比超过监管标准,其中有2家村镇银行的存贷比分别高达555.22%和426.91%,分别超过监管标准480.22个百分点和351.91个百分点,流动性风险隐患大。发起行通过同业存放款项方式给村镇银行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以及村镇银行自身吸存能力弱是村镇银行存贷比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村镇银行处在贷多存少、资金超负荷运转状态。
(四)“三农”服务力度有待增强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目前村镇银行存在贷款“脱农化”现象。截至2013年9月末,全省村镇银行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仅占27.62%;成立以来累计发放农户贷款金额仅占累计发放贷款金额的8.05%。
(五)业务发展过多依赖主发起行,业务种类和服务方式单一
村镇银行设立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家公司治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有效、财务状况良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行。主发起行在村镇银行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支持作用。虽然村镇银行属于一级法人机构,但村镇银行在管理和经营上还是较多依赖于主发起行,自主经营权难以有效发挥或缺乏独立经营意识。村镇银行目前主要办理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还未开展代销基金债券、代缴水电费、保险等中间业务,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能力不足,盈利模式单一。
三、建议
(一)扩充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存款营销力度
一是通过各类银企对接会、村镇银行股东网站、“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等渠道,开展多方位宣传,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增强公众向村镇银行存款的信心。二是积极与当地各大商会、行业协会进行交流合作,维护和发掘有价值的客户资源。三是动员股东资金结算和留存,信息渠道广泛的优势,拓展其上下游企业群体。四是合理运用利率杠杆,灵活做好存款利率定价,提高吸存竞争力。
(二)多方式提升自身经营能力,扩大业务范围
一是提高资本实力,扩充村镇银行股权规模,构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努力吸引各类投资者投资入股,提高村镇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二是走特色化、差异化模式,主动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联系,了解当地重点发展农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把握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和农户金融需求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针对不同需求的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探索并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如在贷款方面,应积极探索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农机具抵押、农产品订单质押等多种担保形式金融产品,以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三是扩大业务范围,逐步开展理财产品、银行卡、网上银行等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三)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
一方面,建议地方政府适当向村镇银行提供一些财政性存款、征地拆迁补偿款等存款资源,以增强村镇银行资金实力和提升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加强优惠政策及风险分散补偿配套机制的整体设计,从机构设立、业务经营、利息补贴、税收征缴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健全农业担保和保险体系,降低农户因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而产生的损失,实现风险分担。
(四)加强金融监管,及时提示风险
监管部门应引导村镇银行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帮助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加强对村镇银行的风险监测和监督管理,对村镇银行风险管理、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状况、关联交易等方面实施持续、动态监管,及时提示风险。
参考文献
[1]臧景范,李赛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非现场监管[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关键词] 农村金融村镇银行政策建议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及村镇银行产生的背景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据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显然,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大量的资金需求,因此,需要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资金。可以说,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加大农村金融改革的力度,在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才能使金融业在体制、机制和金融服务方式上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我国现有2070个县(市a),95%的国土面积,近四分之三的人口集中在县域,县域经济吸纳了65%的农村劳动力。2009年年末,全国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为12.8万个,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的65.7%;县域贷款余额10.2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4,涉农贷款余额9.1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22.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2.2万亿元。这些数字既说明了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已取得的成绩,也反映了我国县域金融与现代金融制度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同时,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撤出,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民间金融广泛存在,但因为不规范,所以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巨大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专门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的小银行,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矛盾异常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设立村镇银行,是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创新之举,是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的具体行动。
二、村镇银行的设立及其特点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其本质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其他银行类机构从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村镇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但由于它“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界定,村镇银行同时在制度设计上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
(一)设立条件
村镇银行可以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且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的设立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开拓了新渠道,其设立门槛也明显低于一般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股权设置和股东资格
按照村镇银行设立条件要求,其出资人可以是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对境内外金融机构及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要求必须具有稳健的财务、良好的公司治理及健全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自然人股东则更强调的是良好的声誉及入股资金来源的合法性。这样的要求将有利于村镇银行的稳健经营,减少其经营风险。
另外,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要求包括: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这样的股权设置要求保证了村镇银行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控股,有利于专业化的经营与管理。
(三)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村镇银行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在其章程中明确,根据其决策管理的复杂程度、业务规模和服务特点设置简洁、灵活的组织机构。在《暂行规定》中对于董事会、行长、独立董事、各专业委员会等的设立没有严格的规定,这就为村镇银行治理结构的创新与多样化提供了空间,可以采用传统的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也可以采取更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完全由其自身根据业务发展来决定。
(四)村镇银行经营管理
村镇银行业务内容与一般银行业机构类似,但其贷款业务有特殊要求: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已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权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显然传统的银行业务形式难以适应小额、分散的农村金融需求,需要在研究市场的基础上采取更灵活多样的业务方式。
(五)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及监管
村镇银行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资本补充、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纠正和完善,确保依法合规经营。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有条件的村镇银行,可引入外部审计制度。村镇银行开展业务,应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
三、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村镇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尚属于新生事物,其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尚不具备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失等问题的能力,甚至有些问题还影响着村镇银行未来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存款方面
营业网点是金融竞争的最前沿,营业网点数量上的多少,提供服务及时、方便、快捷和服务的多样性也是吸引客户的重要方面。村镇银行刚刚建立,面临着网点少、成本高、吸收存款难等困难,另外,成立之初村镇银行的品牌认知程度还远远不能与传统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广大客户对村镇银行的了解有待加深,在网点数量、品牌形象和客户认知程度上都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存款客户很难将村镇银行作为首要选择。
(二)贷款方面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对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明确了多项制度安排,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就收到了多方面的限制:
第一,贷款额度受其资本限制: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底线以上一些,如果以注册资金注册资本2000万元的村镇银行为例,则每户放贷不得超过100万元,单一集团客户放贷不得超过200万元,贷款额度与普通商业银行相比差距很大。
第二,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仅限于当地,这虽然从制度上规定了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只能,但由于村镇银行所在地大多属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优质信贷项目相对较少,这就为村镇银行的信贷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村镇银行必须首先服务涉农产业,在确有富余资金的情况下才能向其他产业发放贷款,由于农村金融业务具有较高的风险,比如出现自然灾害或禽流感等动物疫情都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破坏,一旦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客户遇到这些问题,信贷资金将难以避免地受到影响。
(三)中间业务方面
村镇银行可以经营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结算与票据承兑贴现等业务,但对于中间业务而言,其风险相对小、成本低、效益高,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对商业银行的需求,又能吸引更多客户,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但村镇银行成立时间晚,品牌认知度低,也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
四、村镇银行科学、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村镇银行作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一项举措,首先要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只有保证自身的科学、健康发展,才有可能成为一项可以长期执行的制度安排,达到预期的政策目的。
(一)控制风险,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
作为区域性、小型化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因地区风险集中、规模经济劣势导致亏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必须控制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持持续稳健的发展。
首先,在市场准入上严加控制,严格审查村镇银行的股东成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审核村镇银行的各项监管指标,不能因为村镇银行的规模较小而降低其准入的标准。
其次,加强市场运营的管理。强化公众的社会监督,规范村镇银行的信息披露,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及时、完整。建立风险监管和合规性监管并重的专职监管体系。可以在金融监督的基础上,辅之以公共审计、会计、资信评级及资产评估等社会监督手段作为常规监管的重要补充。
同时,在银行内部,通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对经营中出现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及时进行处理,借鉴主发起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技术优势,提高村镇银行的内控水平。
最后,还要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对于经营困难,难以在当地市场生存的机构进行退出处理,提高制度安排的可操作性,在政策与监管层面保证村镇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二)多方开源,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存问题
现有的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均在不同程度上遇到负债业务增长速度跟不上资产业务的发展,使得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例很快触及上线,因此,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存问题是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重点。解决村镇银行的后续资金来源问题,建议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对村镇银行发放支农再贷款或国家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
我国基层政府部门在执行扶贫政策的过程中,通常是把扶贫贷款以现金形式直接发放到贫困户手中,没有帮助其找到从根本上脱离贫困的有效途径,只是“授人以鱼”,却未能“授人以渔”。许多贫困户把扶贫贷款当成了“救济款”,用以维持生活,不将其有效投入到扩大生产和脱贫致富中,惯性心理使得他们认为扶贫贷款不还也无所谓,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扼杀了这个群体的进取心和生机活力,对于运用小额信贷脱贫的愿望并不强烈。
如果转变形式,将扶贫专项款转变为给村镇银行提供的贴息贷款,作为村镇银行补充资金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可以缓解村镇银行后续资金不足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人口提供脱贫致富的第一推动力,这样的贷款不同于以往简单的扶贫补贴,而是有还款压力的帮扶,可以大大提高政策的效果。
2、通过市场机制从邮政储蓄中拆借
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一般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服务供给不足的缺陷。但长期以来,邮政储蓄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将农村地区原本缺乏的资金吸纳过来,尽管近期部分地区的邮政储蓄开办了小额质押贷款业务,但邮政储蓄在信贷方面的经营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很难与一般商业银行相比,贷款手续繁琐、期限单一,很难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可以考虑鼓励村镇银行向邮政储蓄拆借资金,安排较低的拆借利息。这样一方面可以为村镇银行开辟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和邮政储蓄各自的比较优势,更有效地支持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3、鼓励村镇银行通过发行债券、票据等渠道进行融资
村镇银行创立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村镇银行的一部分股东就是社会上的优质企业和有实力的自然人,因此可以考虑在股权融资的同时适当地选择债券融资,允许村镇银行定向发行融资债券,拓宽融资渠道。
(三)政府扶持,增强生存能力
村镇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形式,其基本目标是收益覆盖成本,只有村镇银行解决好自身的生存问题,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而目前村镇银行的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信贷资金的投向和规模,赢利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建议可以采取政府主导的方式,为村镇银行争取相对较低的信贷项目,同时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的融资平台,遇到贷款规模超过村镇银行放款规模上限的情况则由政府推荐其加入银团贷款,多种渠道结合增强村镇银行的赢利能力。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风险;小额信贷
2007年,县以下的存款有10.12万亿,但是贷款额度仅有5.72万亿,存贷之间相差4万多亿。从供给的度来说,农村金融网点覆盖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构覆盖率低,有的甚至是空白。竞争也不够充分,在针对农户的贷款方面,现阶段只有农信社在做。邮储银行的农户贷款也才起步。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民需求之间的问题主要包括:资产质量低下,服务效率低,或者服务质量与素质相对比较差;服务种类也比较少,信用环境不好,信用制度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国家于2006年底做出了重要调整,银监会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2007年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村镇银行97家,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九十多家村镇银行已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占到60%以上,一半以上的村镇银行已经过了盈亏平衡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准入资本范围、注册资本限额,投资人资格、业务准入、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一方面,村镇银行的进入,可以有效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而另一方面,又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竞争。村镇银行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经营环境受地域自然条件、开放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等限制,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更关键的是,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村镇银行要成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一、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
村镇银行进入农村市场,面临的风险非常之多。截至2007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贷款率高达16.4%,其中农林牧渔贷款不良率27.1%,农户贷款不良率12.8%,均远高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不良贷款率7.5%的水平。涉农贷款不良居高不下以及其发放不足量主要是由如下原因造成的:
1)农业生产的高风险。首先,农业属于弱质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很大,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是农户小额信贷形成呆坏账最主要的原因。其次,任何一种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又有生产周期长、信息相对滞后的特点,使得生产经营面临着极高的市场风险。
2)经营的高风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小额信贷的功能还处在为农户扩大农业生产(主要是种养殖业)提供信贷资金,这些项目都是小型的生产或经营,单个农户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农业小额信贷一般是向贫困人口提供短期劳动资本贷款,其贷款类型和地区都比较集中,农产品市场信息闭塞,许多农民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又无有效的信息渠道加以引导,一旦遇到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到贷款的归还。
3)信用风险较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抵押品一般要求具有变现性,而农户一般缺乏有效的抵押工具。而没有抵押品的情况下,单纯的信用贷款将使得客户违约后的强制执行变得没有保障。另外,中国一向将扶贫作为慈善事业,农民已经习惯不归还扶贫贷款,信用环境较差,商业银行盈利性质的农业信贷在回收上面临很大的操作难度。
4)外部环境发展不健全
中国现今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统。完善的农村征信系统,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范围推广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农村信用问题未被重视,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科学统一的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一些信用社在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时,仅考核农户是否有欠贷和村组提留及税费的情况,没有考察农户的资产情况、信用及道德水平;农户信用资料收集难,多数农户以种养业为主,经济档案资料不全,信用评级缺乏依据。
二、村镇银行自身优势
1、小法人优势。村镇银行是处于银监局监管下的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赋予它“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属于一级法人机构,决策链短,程序简捷,在贷款审核、发放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委托关系链条非常冗长,基层机构中还有部、处、科等部门。政府赋予各商业银行总行以法人资格,分支行则在总行法人的授权下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央政府、总行法人分支行之间形成了层层的关系,层次过多,造成了贷款审批方面形成“时滞”,容易错过最佳的发放时间从而影响资金的盈利能力。
2、发起条件宽松。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要求:“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而最低要求的“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相对于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给了很多有识有志人士以“银行家”的鼓舞,从而也使得村镇银行更加贴近“草根”。
3、根基明晰,无不良背景
农商行是由农信社改制而成,由于体制不顺,产权不清,管理不规范,以及历史、政策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始终是困扰其发展的一大顽疾。而村镇银行一般由优质的商业银行发起,产权明晰,无历史债务和遗留问题,运作非常灵活轻巧,在农村金融市场中能够轻装前进,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村镇银行发展的障碍和困境
1、发起行问题。目前村镇银行的发起主体也就是商业银行对组建村镇银行的热情不高,他们更多的是想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这使得组建村镇银行的速度正有所减缓。而另一方面,由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发起人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论各界和实业界都倡议将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主体列入其中。譬如现在颇受关注的小额信贷公司转制,由于村镇银行的发起行持股规定,将导致公司股权将拱手让人,阻挡了小贷公司转制热情,不利于形成一批真正的“草根”银行。
2、接入问题。村镇银行至今开立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国内结算行号难,致使无法实现在央行开户提现和同业结算,企业资金结算渠道不畅,对公结算业务受限。银行汇票业务只能通过借助别的银行的平台来进行,完成一个支付结算就会产生时滞。现在也有少数村镇银行解决了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大型商业银行间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最新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银发〔2008〕137号)》文件规定:“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但是,这个文件并没有明确符合条件到底有哪些。
3、利率问题。应该允许村镇银行在利率定价方面有更大的自,有适当上浮贷款利率的空间。由于大部分涉农贷款具有周转性强、期限短性质,适当调高利率既不会给贷款人造成很大负担,也可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调动放贷机构的积极性。
4、政策扶植问题。除对扶贫贷款和助学贷款实行贴息外,至今尚未建立涉农贷款和保险的贴息制度。村镇银行希望能够尽快得到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扶持。既然国家要求村镇银行担负支农重任,那么它在维持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同时就必然要做出取舍,相应的营业税等问题如果不能和现有的农信社持平,那么它的支农活动也将开展得非常困难。村镇银行在营业税、所得税征收方面比照的是其他商业银行标准,而财政对农行、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进行贴息,相比之下,这些都极不利于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与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相比,无论是从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看,还是从金融生态等非账务因素看,村镇银行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村镇银行。
首先是政府采取政策上的扶持。人民银行应当积极研究办法,帮助村镇银行加速完善结算渠道。人民银行应尽快帮助解决大小额支付系统、征信系统方面的问题。另外,当村镇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该放宽经营区域上的限制。村镇银行经营得比较好,也符合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就应该有资格跨区经营,有利于分散同质地区的系统风险,提高了银行本身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村镇银行需要中国存款保险机构。毫无疑问,存款保险制度会引起道德风险问题,激励商业银行主动承受更大的风险暴露。但金融风险正困扰着我国的商业银行,广大存款人的利益正受到威胁,因此在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水平的同时,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将对保护家庭和中小企业存款者的利益,对稳定金融体系,保护存款人利益,增强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十分重要。
其次,村镇银行要注意加快完善自身水平。第一,自身建立完善的信息渠道,可以联合农产品公司,将农产品公司的预购销合同作为抵押品。村镇银行可以作担保,用农产品公司与农户签订的购买合同,作为抵押发放贷款,用应收账款抵押担保,则可以让农户手中现成的资本派上用场,这样既保证了贷款质量,又对贷款的回收期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第二,引导农民的联保贷款。一方面可以实现村民的共同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在联保贷款的同时结成风险共同体,村镇银行在这一方面要做出积极行动,引导村民交流种养经验,相互合作,共同抵御风险。这样也保证了还款质量和还款期限的确认。第三,在实际的信贷发放中,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担保方法。现今银行贷款通常是以变现性作为房贷的标准,但是农户手中的不动产却不能象城镇居民一样作为抵押品,这就需要政府尽快建立村镇不动产担保的登记查询系统,并且由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使农村房屋、土地承包权等不动产抵押更灵便。
参考文献:
1、Carter, D. A., McNulty, J. andVerbrugge, J. 2005.“De-regulation,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business lending perform-ance of large and small banks.”Journal ofBanking and Finance.Volume 29, Issue 5, pp. 1113-1130.
2、何广文, 李莉莉. 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空间分析,银行家[J], 2005, (11): 23-25
3、杜晓山. 印度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借鉴,现代经济探讨[J], 2005, (5): 43-46
4、孙志,韦怀.对农村金融中村镇银行的定位研究,现代经济探讨[J], 2008, (2): 21
一、基本情况
唐县汇泽村镇银行由内蒙古鄂尔多斯银行发起设立,总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鄂尔多斯银行投入法人资本金1500万元,持股30%;9个自然人共同筹资3500万元,持股70%,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股份制银行。该行于2011年5月10日试运营,同年10月30日正式开业。从近半年来业务经营和发展情况看,汇泽村镇银行呈现如下特点:
(一)决策链条短,贷款发放灵活,较好地满足了客户需求。据调查,汇泽村镇银行办理贷款最快只需几个小时,最慢不超过4天。在贷款期限上,汇泽村镇银行设有多个一年以内期限档次,真正成为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的救急资金。
(二)信贷业务发展较快,支农支小效果明显。截至2011年10月底,汇泽村镇银行已发放贷款3545.4万元,其中小企业贷款260万元,个人消费贷款2785.4万元,保证贷款500万元。贷款对象全部为中小企业和个人。
(三)贷款以存单质押形式为主,资金运用偏向中长期。到2011年10月底,共发放存单质押贷款3045.4万元,占全部贷款的85.9%;中长期贷款3285.4万元,占92.7%。
(四)利率执行符合国家规定,银行自身效益尚未体现。据调查,汇泽村镇银行存款利率按基准利率执行,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适度上浮,最高为12%,最低为5.99%,在当地金融机构中属于最低的。截至2011年10月底,全行各项利息收入为71万元,支出为131.5万元,扣除各种手续费支出及固定资产折旧,实际亏损38.9万元。
(五)成功接入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已基本实现异地支付、结算无障碍操作。目前汇泽村镇银行已接入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可直接办理资金汇划,同其他银行一样享受人民银行现代支付体系带来的资金汇划便捷,对提高村镇银行的同业竞争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信贷规模控制,贷款余额难以有效放大,融资力度与自身经营效益均无法实现最大化。按宏观调控与新机构风险控制要求,汇泽村镇银行到2011年底的贷款规模为2600万元,但截至2011年10月份,汇泽村镇银行各项存款8635.3万元,存贷比最高只有30.1%,资金有效运用率很低。
(二)社会公信度不高,吸储难度大。首先,村镇银行设立于县城,这些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其次,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农村居民普遍对其感到很陌生,有些人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关门“黄了”,对村镇银行一直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相比之下更愿意将钱存到自己熟知的大型金融机构。再次,村镇银行由于刚刚起步,营业网点少,金融产品单一,现代化金融手段相对落后,存贷款利率与各大银行整齐划一,无明显优势,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
(三)商业化的经营取向与政策性要求存在矛盾,村镇银行设立与发展方向出现偏差。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设立在农村地区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但是,村镇银行在经营上的定位是商业性金融机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按基本的商业逻辑进行经营。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各发起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终的追求目标,当面对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的农民、弱质经济的农业和农村时,商业性和政策性的矛盾将日益凸显,出现在争取最大化盈利的过程中背离支持“三农”的初衷,服务对象以盈利性较高的城市中小企业贷款为主而非以农户贷款为主的局面。同时因设立初期的财务难以支撑各项工资福利、房租水电等经营成本,这些都会使村镇银行日后在盈利与支农的平衡中发生偏离。因此,如何做到既让村镇银行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又保证其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就成为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绕不开的难题。
(四)业务种类和服务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金融创新。与现有的金融机构比,村镇银行无论是贷款、中间业务还是银行卡业务均过于单一,产品同质化,缺少特色;同时村镇银行不能加入银联,不能发卡,难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结算方式单一,不能提供多品种、高效率的结算服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五)贷款集中度高,小额分散经营意识不强,经营风险较高。从汇泽村镇银行运行情况来看,单笔贷款的最大金额为500万元,已达资本金的10%;最大10户贷款总额为2214万元,占全部贷款的62.5%。贷款集中度过高,一旦发生呆坏账,会对村镇银行带来较大冲击。
(六)资金运用议价能力低,利率执行过于单一。村镇银行成立伊始,既想以低廉的资金使用价格吸引优质客户,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又想实现收益覆盖风险,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化。但受自身条件限制,对较大型的优质客户缺乏吸引力,只能是靠低利率吸引客户,资金单边定价现象突出,村镇银行基本无议价能力;对农户贷款,议价能力虽较强,但考虑到贷款风险大、管理成本高,村镇银行贷款的款积极性不高。
(七)懂业务、熟悉农村金融市场、拥有大量客户资源的人才短缺。由于当前农村金融环境欠佳,村镇银行工资福利待遇不高,交通不如城市顺畅,金融资源也不如城市丰富,很多高素质人才会选择在远离农村的城市发展,这直接导致村镇银行人力资源的欠缺。虽然汇泽村镇银行新招聘的员工多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从业经验不足,特别是还不拥有固定的客户群,这为新成立的村镇银行开办业务带来一定不便。
(八)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欠佳,贷款潜在风险高。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些借款户信用意识、法律意识淡漠,欠账不还,签字不认,逃、废、赖债之风不同程度存在,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相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内控和安防能力相对薄弱,应对农村市场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能力不够。
(九)优惠扶持政策难落实,削弱了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村镇银行是新生事物,经营管理和监督权力分散在银监会、人民银行和省级以上政府多个部门手中,国家优惠和支持鼓励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环节多、过程长、操作难等问题,很难完整、顺畅地落实到村镇银行的经营过程中。
三、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开展业务。村镇银行资金规模小、现代化服务手段相对落后、辐射范围窄、单笔贷款规模不适宜过大;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贴近基层。这些先天条件决定了其适宜在中小客户群中寻找发展空间,不切实际地追逐大客户只能使村镇银行失去固有的优势。定位中低端市场,寻找和培养稳定的客户群体,以小额分散经营方式赢得利润最大化,是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公信度。一是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二是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三是村镇银行职工应深入“三农”的各个触角,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并通过村镇银行得到信贷支持。四是加快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的加盟。
(三)放宽贷款规模控制,提高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建议对开业前三年的村镇银行不受规模控制———即使控制也应是宽松的政策,重点解决“三农”资金供需矛盾、新银行业务拓展问题、资本金保本增值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四)逐步开展业务创新,设计出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一是丰富贷款产品。要不断探索研究“三农”金融产品需求,以客户为中心,量身定做特色产品,进行产品创新、细分,以推出符合农村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产品。二是创新经营方式。村镇银行可以尝试与当地政府部门、农村互助会、担保中介机构等部门合作,本着“共同经营,共担风险”的原则,引入资质良好的第三方中介机构,降低信贷风险。
(五)推行商业化利率,提高村镇银行资金的议价能力。只有保证村镇银行贷款利率能够抵补风险和成本,使村镇银行对弱势群体贷款有利可图,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欠发达农村地区。建议放宽对村镇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控制,按市场供需情况、风险覆盖能力自主定价。
(六)建立审慎的运营监管制度,提高风险抵抗能力。建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力度、要求、标准适当放低些,以便村镇银行顺利渡过适应期。比如资本充足率标准应该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分类标准和流动性比率应更高,以保障其运营更安全,努力减少因运营不善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冲击。
(七)以“本土化”为重点,建设符合村镇银行发展需要的干部职工队伍。村镇银行高管人员以及重要岗位人员的选配要坚持“本土化”原则,着重将有基层工作经历、熟悉当地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镇银行任高管人员,以防“水土不服”。员工不仅要熟悉金融业务,还应该熟悉农村市场,建议在招收专业人才的同时可以适当放一些名额,用于招收熟悉农村市场的个人,以“农民信贷员”的身份出现,这样有利于扩大在农村中的影响力,让农民对“村镇银行”这四个字更加熟识,方便后期业务的开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 健康发展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55-01
一、村镇银行的定位
1.客户定位。村镇银行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主要是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而大中型商业银行则主要面向城市高中端客户。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村镇银行带来了集中经营的优势。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的信贷需求特点与村镇银行规模小,贷款资金来源于当地的特点相吻合,而且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是服务“三农”,这在服务过程中容易建立共存共荣的关系。
村镇银行的基本体制特征在于村镇银行的“村镇性”,集中表现在它是依托所在村镇社会地缘人格信任关系网络开展信用活动,利用有利的人缘和地缘,充分了解客户各方面情况,从而能更顺利地开展信贷业务,解决客户的需求。
村镇银行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农村企业、农户能否顺利获得发展需要的资金支持的重要条件,而农村企业、农户的资金需求也是支撑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
2.地域定位。村镇银行以县城域乡镇作为自己的主要竞争地,容易获得人缘地缘优势。
首先,村镇银行是县城域乡镇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而且这些县城域乡镇可能经济不发达,所以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更易同客户沟通,在建立和保持业务合作关系方面具有优势。
其次,村镇银行的存款客户主要是县城域乡镇的涉农企业和农户,短期内存款余额可能有所波动,但是长期相对稳定。这部分活期存款为村镇银行提供了廉价且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村镇银行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成立的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银行,更容易得到当地小微企业和农户的支持。
再次,村镇银行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使资金继续留在农村,在维护金融债权等方面易于得到政府部门的积极协助。
3.产品定位。村镇银行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村镇区域内小额存款,同时又要服务农村,提供小额信贷。村镇银行的产品服务应充分考虑小微企业和农户的需求,比如小微企业或农户的经营特点,货款期限、贷款方式等因素,通过服务对象分析,就能“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的小额信贷等金融产品,同时利用自身的人缘地缘优势,更易开展产品服务。
二、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国家对于村镇银行的定位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从客户、竞争地及产品三方面来看,村镇银行确实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村镇银行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还存一些问题和不足。
1.追求利润与支农目标的矛盾。村镇银行是为服务三农而存在的,但村镇银行要生存下去必须要盈利,而农户贷款的风险高、成本高、利润低,单靠农户贷款基本无法实现盈利,县城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很多,利润也比较高,所以出现服务三农的村镇银行,农户贷款倒居次要地位,个体工商户、村镇居民发放贷款比重较高。
2.吸储难度高,存贷比持续高位运营。村镇银行中部分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受地域开放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这些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
3.金融风险相对较大。一是服务对象风险。银监会强调,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城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涉农贷款的风险高、数额小,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农民,农民的收入来源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而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同时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二是银行自身经营风险。村镇银行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实践证明:规模过小的金融机构难以存活。
三、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村镇银行应加强自身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开发个性化金融产品。村镇银行的产品服务应该充分考虑小微企业和农户的需求,分析自身服务对象,比如小微企业或农户的经营特点,贷款期限、贷款投向、贷款方式等因素,通过服务对象分析,就能“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的小额信贷等金融产品。加强风险管理。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资本额度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服务对象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审慎经营才能确保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村镇银行从建立初期就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2.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敦促村镇银行履行职能。为使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并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予村镇银行必要政策支持:(1)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解决支农信贷资金不足的困难;(2)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允许村镇银行开展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试点;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通过以奖代补,增强涉农贷款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郭俊.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独特性与阶段性[J].武汉金融,2008(4)
2.林俊国.我国发展村镇银行的机遇和挑战[J].商业时代,2007(18)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 村镇银行 建议
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但为民间资本找到新的出路,而且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方向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银监会于2009年6月《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改制为村镇银行,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村镇银行后,不仅可以吸收存款,还能从事多种银行业务,极具发展潜力。但是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村镇银行并非易事,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已有3366家小额贷款公司,而由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成立的村镇银行尚未出现。急需政府出台配套措施,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村镇银行。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现状
小额贷款公司出现后,解了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生意相当红火,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成为民间资本追捧的对象。目前,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处于盈利状态。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6月末,全国接近90%的小额贷款公司实现盈利,只有10%亏损。此外,全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总体年化资本利润率为7.76%。
■
在光鲜的业绩背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者也有不得不说的难处。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发放贷款,业务单一且不能吸收存款、不能拆借、不能委托,完全依靠自有资金运作。由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旺盛,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二三个月后就把全部注册资金都贷出去了。放出贷款后无法及时补充资金,无法开展后续业务。后续资金不足是小额贷款公司当前最大的问题。优惠政策匮乏是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又一个瓶颈。尽管小额贷款公司从事的是金融业务,却按一般公司对待,无法享受到金融机构的各种优惠政策。由此可见,小额贷款公司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缺乏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二、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村镇银行存在的障碍
银监会出台《暂行规定》的目的就是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村镇银行,变成正规金融机构。机构性质的变化,可以有效的解决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单一、后续资金不足、优惠政策匮乏等问题。但是《暂行规定》出台后,由小额贷款公司改制的村镇银行迟迟没有出现,这说明改制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者心存疑虑。
(一)控制权转让他人
许多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者的设立目的就是转制成村镇银行,渴望成为真正的金融机构。根据规定,村镇银行的发起主体必须是银行机构,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者必须交出控制权,由银行机构来管理。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者只能以参股形式出现,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银行参股小额贷款公司共同创建村镇银行的激励机制,使得银行方面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银行自身就可以开展小额贷款业务,与其大费周折跟小额公司合作,不如自己开设网点。这是当前小额贷款公司转化为村镇银行最大的困难所在。
(二)改制标准过高
升级成为村镇银行将几乎是所有小额贷款公司的共同愿望和现实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小额贷款公司都能改制村镇银行,能够实现这一转变的小额贷款公司只是少数,所以需要制定较高的改制标准,但是目前的标准过高。使得符合全部要求的小额公司太少。
(三)经营特色丧失
小额贷款公司转化为村镇银行后,成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展银行业务,必然要引入银行的经营机制。但是改制后的村镇银行又与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不同,如果完全按照银行的标准业务流程运作,将会限制其发挥原有的优势,经营特色也随之丧失。
三、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村镇银行的建议
根据《暂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满三年,满足规定的要求即可改制为村镇银行。2008年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兴起,至今正好三年。第一批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的即将到来,这是决定小额贷款公司今后发展走向的关键时刻。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准备,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村镇银行。
选择适当的发起人和发起机制。根据全国各地村镇银行设立的成功经验,小额贷款公司可选择政策性银行和外资银行等参与村镇银行意愿较强的银行合作。在转化为村镇银行之后,如何协调处理小额贷款公司原有股东和银行机构的关系至关重要。双方可以探讨多种合作方式,例如小额贷款公司原有股东负责日常经营,银行机构作为大股东进行监管和风险管理,也可以双方协作经营,各自负责不同类型业务。
其次,降低改制标准。相关部门可根据当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状况,选择业绩出众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各项指标作为参考。在不影响金融安全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原有标准,提高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村镇银行的热情。
最后,创新经营机制。小额贷款公司在改制村镇银行后,在保持自身原有经营特点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银行业务,结合当地现状,积极探索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权益质押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有效规避和控制不良贷款,不断拓宽业务空间。创新经营机制,避免出现与现有金融机构的同质化竞争。
参考文献:
村镇银行面临的困境
村镇银行作为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现阶段仍存在很多局限性和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资本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而在目前百余家村镇银行中,多数村镇银行股本在5000万元以下,最少的只有200万元(例如刚开业时的四川省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经营环境不佳,信用风险偏高。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当地的农户或企业,农民生活水平低,懂技术、懂市场的少,从而使农村资金积累能力较弱,而农业作为高风险低效益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同时,我国目前农村信用环境体系建设较为滞后,还没有建立起覆盖所有农户和农村企业的征信体系,再加上农村担保体系不完善,农民中可供抵押、担保的财产不多,且难以变现,村镇银行面对农村市场,其经营系统性风险较高。
社会认知度低,业务拓展缓慢。由于村镇银行是根据市场化原则来开展各项业务,其设立时间普遍较短,资金实力有限,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储户对存入村镇银行的存款缺乏安全感。尤其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金融巨鳄纷纷倒闭,客户很难放心地将资金放入村镇银行,致使村镇银行业务拓展更加困难。
机构网点较少,品牌形象不佳。我国村镇银行只经历两年多时间的发展,目前仅有几家村镇银行开始设立分支机构,大多数村镇银行只有一个对外服务的网点,这与商业银行网点林立相比,相形见绌,影响其在农民中的品牌形象。
支付系统不畅,对外结算受限。从全国支付信息资料获悉,目前没有一家村镇银行以直连方式加入到现代化支付系统中,村镇银行的汇兑业务当前主要实行他行制,大部分是通过发起行进行转汇,资金一般要一天至两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账,这与其他银行实时到账相比,村镇银行支付结算问题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金融产品单一,营销渠道不畅。目前村镇银行的业务以存款、贷款等传统产品为主导,以柜台交易为主渠道,而银行汇票、银行卡、理财产品、银行承兑汇票等基本的金融产品缺失,加上又缺乏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设备等交易渠道,这都严重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需要配套的扶持政策
基于上述原因,各家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缓慢、经营艰难。当前正值村镇银行经营初期,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举各方之力,给予村镇银行更多的政策与扶持,以促进其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给予村镇银行以支持。
财税政策支持
实施财政补贴政策。要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培育富有活力的农村金融机构至关重要。2009年4月,财政部出台了《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监管要求、贷款有增长以及年末存贷比例超过50%的村镇银行,由中央财政按村镇银行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这为村镇银行初期发展给予有力的扶持。
实行优惠税收政策。为了体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国家应对村镇银行的营业税率实行农村信用社的优惠税率,使村镇银行营业税率从目前5%统一下降至3%,减少村镇银行经营成本。同时,应给予村镇银行所得税3年~5年的免税期,减免的所得税作为其一般准备金,以提高村镇银行抗风险能力。
推行差别化呆账准备金提取制度。目前税务部门对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均按贷款资产余额的1%来控制。为了国家体现对“三农”的支持,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应对涉农贷款损失准备金允许税前按3%~5%计提贷款呆账准备金。
实行积极的核销政策。2009年5月,国家税务局下发了《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仅明确“村镇银行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抵押(质押)贷款,经迫索一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金额”的核销情况,而没有针对小额涉农呆账贷款出台相应的核销政策,建议对无法清收逾期一年以上的小额涉农贷款,允许税前自行核销。
央行政策支持
减化审批流程。根据央行《关于票据凭证印制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村镇银行需要使用人民币票据凭证的,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提出申请,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后统一制版、印制”。目前村镇银行均设立在村镇,其票据制版申请及印制要经过县、市、省人民银行层层上报,最后经总行批准,时间跨度过长。建议央行将审批权限下放至各省级中心支行,以减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结算准入门槛。根据银发[2008]137号文件的规定“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但村镇银行目前没有一家以直联方式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而无法分享现代化支付系统带来的便捷。建议央行在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村镇银行进行试点,准许其直联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以提高其结算效率。
实行宽松的利率政策。根据现行政策的规定,村镇银行存贷款利率政策与商业银行相同,在同等基础上村镇银行毫无竞争优势。建议央行给予村镇银行更为宽松的利率政策,准许其存款利率可高于商业银行同期同档次存款利率的10%;贷款利率可低于商业银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10%。这样,给予村镇银行更为灵活的定价政策,尤其是在发展初期,有利于市场拓展。
提供资金方面支持。村镇银行由于规模小、股本少、资金来源不充足,日常的资金营运及头寸可能会出现周转困难,除发起行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外,央行应简化审批流程,通过隔日资金拆借、短期再贷款等形式支持村镇银行日常周转需求,避免其流动性风险的出现。
监管政策支持
分支机构准入。目前村镇银行大都是单个网点对外,品牌形象不佳,而在村镇中各类小客户缺乏先进的自备交通工具和时间,一般偏好就近办理金融业务。因此,为了村镇银行的业务拓展,提升其服务品牌,村镇银行需要适当增设网点,作为银监部门应当适当放开村镇银行分支机构的准入门槛。
实行存贷款保险制度。村镇银行要坚持市场原则和商业化运作模式,积极开发“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以降低村镇银行经营风险。同时,为了提升村镇银行的信誉,确保存款人的利益,应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以解决存款人到村镇银行办理业务的后顾之忧。
实行差异化的收费政策。监管部门应根据银行规模的大小,制订不同的收费政策,以引导不同的目标客户。应允许村镇银行采取降低收费标准,来吸引对价格敏感的客户群体,以提高社会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识度。
关键词:村镇银行 管理会计 建议
村镇银行是整个农村经济的聚集地,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三农”经济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村镇银行现在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同时,管理会计作为科学化管理理念对村镇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村镇银行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与作用
管理会计在村镇银行中具有重要职能与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一定的预测功能
村镇银行业具有一定的经营目标与经营方针,管理会计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料,或者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得更多的资料,合理的选择,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村镇银行当时的经营状况及决策提供更确切的信息。其主要表现在:依照村镇银行的经营目标及决策对相关信息及资料进行严格的搜索与整理,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选择出最有用的方案。
(二)具有决策能力
在村镇银行的管理过程中,经营决策是最核心的问题,是管理会计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村镇银行与国家性质的银行不一样,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决策范围较广,其中主要包括:有不同机构的人员决策也有业务量决策,其中还包括许多日常决策,比如资金管理、新技术开发运用、固定资产购置等。管理会计的决策主要分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概率分析及趋势分析就为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手段。
(三)控制力强
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在对未来事物的预测及对风险的管理控制方面。通过规划职能来对未来的经济业务进行预测,对将有可能影响银行经济的现象及早采取措施,进一步调整经济,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二、村镇银行在会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的将会计监督职能发挥出来
当前的一些农村银行对事前监督执行的相对较差,再加上部分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即将要发生的一些经济业务所赋予的关注度不够,这就对会计管理过程中,行使相应的监督职权很不利。而事中监督则主要是指在相应的会计管理过程中,相关会计人员依据当前现行的实施办法以及监督细则,来对事前已经设计好的表格进行详细记录,但在这个环节之中,一些会计人员其自身掌握的一些信贷还有计划等相关的经济信息以及经济知识不足,因此造成对已经发生的一些经济业务很少主动的去分析。同时对一些经济事项的合理性以及真实性也无法进行正确有效的判断,这就导致事后监督从一定程度上看,成了一个形式。
(二)管理手段相对比较落后
由于受自身环境的影响和人才的匮乏,村镇银行各营业网点里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就都是会计主管担任,由于这些员工在承担了这些工作的同时还担任着其他的日常工作,这样就会影响监督职能的发挥,监督力度不够就不能满足银行内业务的发展需要。同时,由于在人员配备上存在的欠缺使会计监督工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在发现了问题之后其处罚力度也只是流于形式,使会计监督工作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三)银行会计岗位的培训以及激励制度都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变化,会计行业新准则、新知识等不断被推出,然而村镇银行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所以村镇银行的培训就越显重要,许多村镇银行的会计所掌握的知识不能适用经济的发展水平,知识更新换代比较慢,自学意识也相对薄弱。
三、村镇银行在实施管理会计时应采取的对策及相应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独立的村镇银行管理会计的领导和组织体系
由于村镇银行人才的匮乏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够,我国对村镇银行的要求只注重财务会计这一片,会计工作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了日常工作的简单循环上,对村镇银行的经营战略等都不太重视。所以,我国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管理制度,应该聘用一些应用性人才,提升村镇银行的效益。
(二)加大培训力度,建立高素质团队
由于知识水平的涉及面相对狭窄,使村镇银行里的会计工作人员对工作认识不到位,管理会计人员需要精通财务管理方法,国家要加大对村镇银行人员的培训制度,将村镇银行建立成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队伍,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三)切实发挥好相应的会计监督职能
依据当前已经制定好的考核标准以及监督细则,将会计管理其自身的监督职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出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会计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时一定要到位,同时还应结合一定范围从质量等多个方面出发进行相应的评价比评。同时也可以应用多种方法来不断的强化会计监督工作其自身的有效考核。此外,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还应积极有效的去推动当前分配制度的有效改革,以充分有效的去发挥相关财务人员其积极性与能动性。
四、结束语
村镇银行的发展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国家要加强对村镇银行管理会计的培养,使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肖羽.谈谈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会计[J].东方企业文化.2009
[2]奚日晨,周小荣.农村信用社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与经济. 2009
[3]杨霆源.对加强农村信用社会计事后监督的理性思考[J].甘肃金融.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