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17:32: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生代智慧档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山寨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山寨”一词在词典中的含义是指在山林中设有防守栅栏的地方或者有寨子的山区村庄,用在武侠小说中则多指绿林好汉、流萤盗匪占山为王所设立的村寨,隐含有与朝廷分庭抗礼、独霸一方的意思。最初被人在网络上用来形容国内市场上价格低廉且厂商不明但是却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的名牌仿制手机,随后逐渐从原来的商业产品范畴扩展到诸多方面,包括略带巧合的雷同,刻意模仿的恶搞,只要内容带有一定娱乐元素,都会被放到网上,灌以“山寨”之名。一时间网络追捧“山寨”成风,山寨文化在悄然间兴起。
如今的山寨文化已经脱离了最初的含义,被新生代的网络一族赋予新的意义。“山寨文化”代表的是潮流;是20岁族群的反叛标志;是在简单复制下的不断创新;是不屈从于即成习惯的挑战和大胆尝试。但是也有人一针见血的指出“山寨文化”就是吊在巨人的脖子上荡秋千:如果用力得当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未来,但是如果用力不当则有可能将巨人勒死,玉石俱焚。这句话精确的点出了我国“山寨一族”目前所面临的窘境。因为没有了研发过程中所花费的巨额成本费用,简单的抄袭和复制就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造成我国部分中小企业以“跟风”为企业宗旨,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一旦“风头”不对,这些“山寨企业”可以凭借着自身投资少、见效快、规模小的特点,抽身而退,罔顾消费者利益,游荡在国家法律制度规范的边缘。
山寨药品的出现
山寨文化的涵盖范围之广可能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这是因为多数的“山寨产品”生产厂家奉行着“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的市场政策,悄无声息地占据了市场,往往当消费者以略低于正品的价格买到“山寨产品”直至使用时,才猛然发现手中所拿的产品虽然外包装如同正品的孪生兄弟一般,但是细看之下还是有差别的。如“雕牌”与“周住牌”、“娃哈哈”与“娃娃哈”、“回力”与“回刀”。只是因为山寨产品虽然质量较正品差些,但还勉强能用,所以大多数消费者还能够哈哈大笑,自娱一回,下次小心购买就是了。
但是很快的,当人们发现“山寨文化”已经入侵医药行业,消费者即使在正规药店也会买到“山寨版”非处方用药时,一直抱持娱乐心态的大众笑不出来了。2008年最为引人关注的三鹿奶粉事件还历历在目,几块钱一公斤的伪蛋白在顷刻间摧毁了一个价值几十亿的老牌企业,直至现在还有上百的患儿在忍受着伪蛋白带来的病痛折磨。而新的健康安全问题又摆在了人们面前。
山寨药品的特点
首先,山寨药品的外包装从颜色、设计、商标与正品及其相似,不容易区分。
其次,山寨药品使用的是“消”、“食”、“健”等批准文号,而不是“国药准字”,具有正规的生产厂家。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山寨药品虽然仿冒了非处方用药的包装,但是却具有合法的身份。山寨药品的生产厂商利用我国相关法律的空隙打出了药品市场的球,借以谋取暴利。因为我国法律对于药品的上市有着严格的监管制度,药品的利润空间也相对较小,而药店出售“山寨”药品的利润却可以高达100%。在如此高的利润诱使下,难免会出现罔顾消费者身体健康的生产厂商和药店,出售“山寨药品”,贻误消费者的治疗时间。
所幸的是国家很快就对此类现象出台了相关的整治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8年12月17日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的通知》,明令禁止药店继续经营与药品包装相似、与药品同名或者名称相仿、宣传功能主治的非药品类产品。药店在销售药品、食品时,均须向顾客出具一份详细的产品档案。
山寨药品的反思
2008年内我国的医药、食品行业相继出现大的安全事故,这已经是在为国人的健康安全保障敲响了警钟。山寨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目前国内消费市场上“山寨”的含义大多是贬义的,其所代表的含义是粗糙的仿制与没有保证的质量。一个外表漂亮的iphone仿制手机,被打开后的内容却是残旧、破损、粗糙以及安全隐患。这样的产品危害的是谁?是我们自己,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关键词:人格;体育游戏;自律;人际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0
新课程改革也对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更新理念,充分发掘课程资源,找准活动载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健全人格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自律意识、自信、坚强意志品质等方面入手。
一、巧用体育课堂游戏,培养学生交流互动、协作意识
1.1问题及成因
随着学生人群中独生子女、民工子女,单亲子女所占比例的增加,学校对学生的人格教育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在对我校的调查显示:独生子女、民工子女,单亲子共占学生总人数近三成。这一群体的学生普遍容易出现自我封闭和人际沟通不良问题。人际冲突的加剧导致学生不喜欢和同伴交流。然而人际交往功能的缺失给学生带来的直接的后果是:不合作,少言语,无安全、归属感。
缺少同伴互动交流,导致沟通技巧缺乏,是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网络虚拟交流代替现实交流,同伴之间家庭经济地位悬殊,也是导致他们很难融入班集体重要因素。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会严重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所以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首要任务【2】。
1.2应对策略
我经常选取一些趣味性浓,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参与的游戏例如:“渔网捕鱼”、“简单橄榄球”、“喊数抱团”等。在这些游戏中不分男女,不分同学关系的亲疏,不分成绩好坏大家都积极参与到其中,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因为有了这种轻松体育游戏做为载体,学生在集体互动中得到乐趣,找到了归属感。而正因为有了快乐的情感和归属感得到满足,学生才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我还在平时教学中选取一些需要同组成员发挥每个的优势,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游戏。例如:“多人踩石过河”、“拼图接力”、“等”在这些游戏中每个学生都以团队主人的身份参与,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开展分工合作,每一个学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共同分享成功带来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协作意识。
特别是在对游戏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参与度,学生的合作氛围上来评价,而不应该注重游戏的结果。
二、活用体能拓展性训练、对抗性比赛培养学生坚强意志
2.1问题及成因
现在的学生受学业压力和兴趣爱好的转移导致学生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减少,学生的意识品质很难得到磨砺。另外独生子女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应对挫折的情境不多,应对挫折能力弱。意志品质的薄弱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豆芽菜”是对90后、00后新生代的最好形容。所以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意志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每年学生体能测试成绩下降,学生怕体能测试情绪越来越严重都是学生意志薄弱的具体表现。
2.2应对策略
我们仔细想想,在体育课堂上利用体能训练,让学生去挑战自己的极限,都是对学生意志力培养很好的途径。我在体育课堂中每一个月会有两节课的体能训练,包括耐久跑、背人跑、“运伤员”、“推小车”、俯卧撑、等等,在课前,我们会集体喊口号“我坚强,我勇敢”、“我不是懦夫”,同学完成任务后我们还有自己的庆贺仪式集体武术表演,动作整齐,喊声震天,相当气势。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激起了挑战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如果是教师也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体能训练中,更能激起学生完成任务的勇气。但值得注意的是:体能训练的量安排要循序渐进的,运动量和强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内容安排是多样化的,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既能保障你的体能训练让学生能真正在一节课内完成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能达到磨砺学生意志的目的。
对抗性比赛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挑战自我的教育手段。我会在平时的教学中安排一些容易开展的对抗性比赛,例如“篮球三对三斗牛”、“十人拔河比赛”等。在对抗性比赛中学生会在体能透支的情况下,比意志,比智慧,不但体能得到提高,而且学生的意志,水平也能得到相应提高。
三、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学生特长展示课,培养学生自信、向上人格
3.1问题及成因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对体能训练课刚开始还觉得有点新鲜感,但到下节课的时候学生的投入激情就退下去了。胖的学生一听到长跑就愁眉苦脸。小个子同学也怕篮球比赛。高个子怕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学生没有成就感,看不到自身的进步,进而失去信心这是其中之一。自信不足主要在于学生没有成功的体验。在平常体育教学中,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体育技能水平差。同学之间横向比较不利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信。
3.2应对策略
培养学生的自信在于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的进步,在于让学生在挑战自我过程中能体会到自己的乐趣。在始业教育的时候我就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每一个学生针对自己的弱项制定提高计划,针对自己的特长制定计划如何更加突出。在这个记录袋中学生将任务量化到每一天,将目标落实到每一周。每两个月有老师对学生目标达成情的测试。在我班有一个体形偏胖的学生在开学初就制定了一个减肥瘦身计划,每天都安排了有氧长跑,计划每一月在基数2圈上增加一圈。并且自己找了一个监督员,在完成任务后都有签字。这些都将记录到成长个人成长记录档案袋内,这些都做为学生评价的依据。真正做到了学生的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意识。
四、结论
学生人格的培养离不开自信,自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坚强意志的培养,离不开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体育课堂正好给学生人格磨砺的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舞台。体育教师是学生人格培育的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伙伴。
参考文献
[1]方展画,浙江省德育精品工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96-197
开一家书馆,过理想生活
2012年3月18日,北京新世界女子百货二楼,全国第一家会员制女子书馆——雨枫书馆·崇文馆正在开展第101期“书女”沙龙活动。这天请来的“书女”嘉宾是“80后”新生代女作家柏邦妮。柏邦妮刚落座,一群秀外慧中的“书女”便纷纷抢过话筒连珠炮似的发问:“请问爱情和爱有什么区别?”“请问娱乐与快乐是什么关系?”柏邦妮娓娓作答。
看着眼前活跃的场面,记者与坐在身旁的女子攀谈起来,听她如数家珍地讲述女子书馆给她和姐妹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她就是女子书馆的创办人许春宇。
许春宇自小就有一个梦,梦想着有一所专门属于女子的书馆,可以让她和一群爱书的女人品书谈书。2006年下半年,经历了母亲被误诊为癌症的虚惊后,她陷入人生低谷——情绪浮躁、精神压抑、孤单落寞。这使她又想起了年轻时的梦,她决心去实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于是,“让脚步停留、让心行走,给爱书的女子营造心灵驿站”的全国第一家女性主题阅读馆——“雨枫书馆”于2007年诞生了。
许春宇采取借阅加销售的形式,将目标读者定位于25岁~45岁的知识女性。她认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和她一样,面临很多诸如学业、工作、感情、婚姻等方面的问题,大家在一起,通过读书和交流,用书中的智慧去排解困难,从容应对生活中的节点,相互取暖,这样便不觉孤单。
刚开始,去书馆里读书的人并不多,许春宇便成为女子书馆的第一个试读者。坐在自己设计的紫色窗帘和沙发旁,读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孤独人格》,读梁漱溟的《人生与人心》。说来奇怪,通过看书,她浮躁的心竟变得如一潭碧绿的水,宁静了;对爱情、婚姻与家庭的看法也有了本质上的升华。她成了女子书屋的第一个受益者。
孩子的教育一直是许春宇很重视的课题。通过广泛涉猎国学、文学、经管、家教类图书,日积月累,许春宇从书中悟出了许多有益的家庭教育方法。有一次,她发现家里的垃圾袋里有碗的碎片,便问女儿是不是把碗打碎了,女儿说不知道。许春宇看出女儿在撒谎,但没有点破。她把德国作家、教育家莱内尔·埃尔林格的童话书《谎言长着红耳朵》给了女儿,让她读。女儿读着读着,悟出来了:“妈妈,红耳朵迟早会被人发现的。碗是我不小心打破的,前几天我撒了谎,今后我不会了。”
莱内尔·埃尔林格主张父母要把孩子当客人相处,跟孩子平等交谈,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而不是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批评。许春宇在家庭教育中也采用这种方法,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得益于许春宇的熏陶,如今,12岁的女儿通过阅读侦探、科幻、人文等小说,已尝试写童话故事、诗歌和小说了。许春宇把女儿写的童话《激光的由来》递给记者看,但见故事曲折生动,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梗概是讲人类早期有个羽族部落,一户人家因生了各有一只翅膀的黑白双胞胎兄弟,被部落视为怪物,扔到一座大森林里。兄弟俩长大后想飞到外面的世界去,于是,黑翅膀的哥哥为成全弟弟,把翅膀让给了弟弟,自己死了。弟弟飞回羽族部落后被誉为英雄,得到了爱情,享受了一切,但弟弟并不快乐。他拼命读书排解郁闷,通过读书,他顿悟哥哥并没有死去,哥哥的血液、翅膀、心灵都在他身上延续。于是,弟弟飞到最高空,最后成了激光,与哥哥在天上永生。
我不是“万事通”,书读多了自然明理了
许春宇将书馆的书分成“女人写的书”、“女人需要看的书”和“写给女人的书”三大类。为了选好书,许春宇找了很多爱读书的朋友、编辑、作家等,组成了选书委员会团队,让大家从各自擅长的领域,按不同类别,定期讨论和推荐一些精品书,然后根据会员的借阅次数拟定排行榜。每到一批新书,许春宇和她的团队带头试读,并写下书评和言简意赅的“书语簿”,再进行推广。从书馆借书的会员,要为自己看过的书打分,被大多数会员评定为“垃圾书”的图书,将永远从书馆“消失”。
2007年,曾经有人向书馆推荐过于丹的《论语心得》,许春宇承认这是一本好书。但读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以后,她认为这两本书虽都是从现代人的视角解读《论语》,但侧重点不同。于丹着重的是读了《论语》后的心得体会,李泽厚则严格按照文献资料记载,对《论语》原文进行尽可能精确的译注和哲学阐述。两者比较起来,后者更方便女性读者接近原著。于是,许春宇最终将《论语今读》上架。
因为许春宇读的书多,会员自然而然地把她当成参谋,而许春宇在解答问题时,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也从中获得了快乐。
2008年母亲节那天,一名女子来女子书馆办了一张会员卡。临走时,见她满腹心事的样子,许春宇把刚写的“书语簿”卡片《保持微笑是一种修养》送给了她。两年后,这位会员出国了,她给许春宇发来电子邮件:“那段时间我刚做母亲,家庭也经受着情感危机,工作、生活如一团乱麻。是你的那段赠言让我振作起来:‘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应对生活充满感激,至少它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从那以后,我始终保持着微笑。是你让我明白了,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谢谢你送给我最好的疗伤礼物!”
会员英子是书馆的常客,但她每次来都是给孩子借书。一天,英子向许春宇报怨,说孩子不好好学习、贪玩。许春宇问她:“晚上孩子学习时,你在干什么?”英子说自己在看电视。“这就是你不对,晚上你应该与孩子一起看书学习!”不久,英子又来了,千恩万谢:“你的方法还真灵,孩子现在学习上主动多了。看来,榜样的力量真是神奇。”许春宇趁热打铁,把自己的教子经验传给英子。她说:“小孩子在9岁前就要建立爱好阅读的习惯。6岁前,小孩子只读绘本和简单的文字,小学一年级以后就要让孩子读200页以上的书,待孩子四年级时就会自己主动找书读。这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选一些大部头的书吸引孩子的兴趣,如《哈利·波特》这样的书,以后孩子再读大部头的书就不会发憷了。”英子回去后复制许春宇的经验,如今她的孩子也能看大部头的书了。每逢书馆举办活动,她都带着孩子来参加,一起感受这里的读书氛围。通过读书,英子的修养、品位都得到提高,姐妹们夸她是名副其实的“书女”。
许春宇每年要看一百多本书,涉猎面比较广。所以,会员有家庭、心理、美容问题都愿意与她唠嗑。
一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年轻女孩走进雨枫书馆·清华馆,驻足一看:“我还以为是一家美容馆呢!”许春宇对她说:“我们提供的是类似于美容院一样的心灵美容服务。”看到馆内由白色的木雕花门隔成的一间间雅致的“书轩”,她问许春宇有没有时装搭配方面的书。许春宇见她一身衣服面料虽然很考究,但颜色太杂,红、黄、蓝均有,很不协调,便拿出一本Nina所著《我的时尚穿搭规则》推荐她读,并委婉地说:“如果你把衣服的颜色减少一种,再配一个和衣服颜色同色系的小坤包,那就气场十足了。”
第二天,那女孩特意来到书馆:“许姐,你看看我今天这身打扮怎么样?”哇,韩国版超长T恤配上紧身裤,时尚活泼,与昨日判若两人。女孩对许春宇说:“谢谢你的推荐。”见她神采奕奕的样子,许春宇觉得办书馆的初衷达到了:只有内外兼修的女人,美才是永恒的。
一位会员恋爱了,可是她总觉得男友爱她爱得不够,常常考验男友。许春宇对她说:“爱是什么?它就像银行的存款。有人存了点儿就取,一下就用完了,需要再积蓄爱才能接着取。但有一种人是越存越有钱,越爱越有爱,因为他有再生爱的能力,像爱的N次方,爱养育了内心。你既然选择了对方,就要学会包容,不必斤斤计较。”那位会员说:“许姐,你怎么是万事通,什么都懂。”许春宇笑答:“我哪有那么大的能耐,不过是借用名家的话而已。书读多了,自然就明理了。”来分享吧,
眉目舒展了眼神澄澈了
许春宇的雨枫书馆靠口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会员,规模也由以前的一个馆发展到清华馆、崇文馆、比如馆三个馆。女士们在喧闹的大街上满足了自己的购物欲后,再到这宁静的港湾歇歇脚,让心灵的尘埃得到涤荡,精神得到升华。
在女子书馆,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女子进来时脚步沉重、心事重重,抽出一本书,坐在宁静的空间看上一会儿,眉目慢慢舒展了,眼神变得澄澈了,离去时脚步也变得轻快了。
2011年,许春宇曾接待过一位经常在女子书馆看书、后来去了上海的会员。她趁到北京转机短暂停留的几个小时,专程来看望她以前的“情人”。原来,她在北京工作时,遇到一个爱故意找碴的老板,致使她心情郁闷,她便送给自己一份礼物——书馆的会员卡,她把书馆当“情人”,每周无论多忙,都来与“情人”约会,让“情人”给她“美容疗伤”。书看多了,她的心态平和了,也能从容面对各种刁难与指责了。这次“故地重游”,就是因了一份牵挂与怀念,重温在此品书的曼妙。
许春宇认为,女子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学会“谈书”,与他人分享心得,分享是读书的更高境界,分享是集合众人的智慧,收获会更大,提升会更快。为此,她给每个会员建立了阅读档案,根据会员的口味,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她尽量为她们多提供一些分享的机会,并以常年坚持举办读书会、吟诗赛、笔会旅行、“书女”电影等丰富多彩的分享活动为特色,把“书女”们紧紧地拧在一起,使“书女”们通过这友谊的纽带,“谈”出快乐、“谈”出自信、“谈”出品位。
许春宇最得意的一次书馆活动策划是2010年的“台湾往事——外省台湾人纪录片展映”活动。这次影展是外省台湾人协会首次赴内地交流,许春宇凭着她的诚挚邀请到导演来书馆与读者互动。那些天,女子书馆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人,连走廊上也是人,会员们津津有味地观看从台湾甄选来的首次进入内地的N部纪录片,都称自己真happy(快乐,开心),足不出户就全面了解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
定期请大作家到女子书馆与会员互动、给会员签名也是许春宇活动策划的亮点。会员阿萍特别喜欢看周国平的书,可现实生活中他是什么范儿,阿萍没见过,很遗憾。2010年金秋,当许春宇把周国平请到女子书馆做客时,阿萍兴奋得眼睛都“直”了。她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连连“考”问周国平,内容涉及恋爱、情感、两性心理、家庭婚姻等,那天,她第一个得到周国平的签名。
许春宇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有些看过的书籍会成为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的影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更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前不久,女子书馆组织会员踏春旅游。旅途中,许春宇组织会员玩一些与时尚、烹饪、星座、塔罗牌之类有关的好玩的东西,并借此开展诗歌大赛。“书女”们一边赏花一边作诗,不仅长了见识,也从中学到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旅游结束,一首首鲜活灵动的诗歌脱颖而出。经过激烈的角逐,最后有30位“书女”的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女子书馆以阅读为基础,通过文化活动提升品牌价值,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外国友人也常常光顾,将这里作为学习中国文化的窗口。2012年3月,《我的最后的北京》摄影作品展在女子书馆举办时,突然来了一群外国朋友。在沙龙现场,许春宇请“老北京”畅谈他们眼中的北京时,一位外国朋友率先举手发言。他用儿化音和平翘舌音皆很标准的普通话说:“北京是世界上我最喜欢的城市。以前我住在崇文门,现在我搬到了大兴。我觉得你们这女子书馆挺有风儿。”全场都纳闷“风儿”是什么意思。当大家会过意来时,都“呵呵”地笑了,原来老外说的“风”就是“气”啊,既是“人气”更是“地气”呀!
2008上海时装周的“海尚峰会”迎来了巴黎、米兰、纽约、伦敦、东京世界五大时装周的首脑,一起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江厅聚首共商时尚大计。
这为上海时装周增色不少。
盛大的峰会
美国服装设计师协会CFDA执行总裁Steven Kolb先生(斯蒂芬・考博)显然是最认真的嘉宾之一,他解释了纽约时装周以外的许多思考课题。比如服装展示的方式、设计师的成功要素、互联网技术的冲击等等,并主动提出了几个重大问题,如专注(比如某一品类的设计)还是大众(大众化的成衣模式),单独还是共同(主办方要与社会各界联盟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地域性还是全球性(时尚是全球性行业但仍需注重地域特点),是2个星期还是52个星期(时装周之外的日子组织者还应该做些什么)。
英国伦敦时尚协会营运总监Simon Ward先生(西蒙・沃德)主要讲解了BFC(伦敦时尚协会)在挖掘、培育、支持年轻设计师方面的种种策略与方法,包括今年重新推出MA奖学金、与很多英国的甚至国际的大公司合作为那些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新生代”项目、7月份的“介绍日”、“时尚前沿(fashion forward)”、1997年推出的“设计师档案”、2008年9月份设立的时尚基金等。
意大利国家时尚协会副主席Marialuisa Gavazzeni Trussardi女士介绍了自己的组织、作为、以及与上海时装周的合作。意大利国家时尚协会荣誉主席Mr,Beppe Modenese则讲述了米兰时尚业及意大利最早举办时装周的骄傲。
日本时尚设计师协议会议长大蟓阳子女士介绍了东京时装设计师协会与日本时装周。
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Didier Grumbach(迪迪埃・戈巴克)的代表,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中国区总监赵倩女士以多年的巴黎时装周时尚产业运营经验揭示了设计创意的产业化课题。
演讲内容的遗憾
不过,这些所谓的首脑并非全是真正的首脑,但也已有足够的代表性了。
关键是其中的表现参差不一,有些发言的确质量不高。
而且,与峰会开始前散发的资料与宣传所言的对时装周与都市生活、世博会与国际时装周的链接与商机等课题展开高峰对话的情形迥异的是,现场基本上未讨论这些话题。
而事先所列举的主题发言内容也大多不相符。比如斯蒂芬・考博并未谈及时装周对纽约成为世界金融、经济、商业、时尚中心的作用,米兰的两位代表也并未就米兰时装周的举办对推动米兰成为国际时尚之都的作用展开,赵倩也没谈时装周在世博会中如何发挥倡导城市生活方式、引领流行潮流的作用。
中国的学习与超越
而对于上海时装周以及其他中国学生来说,懂得辨别其中的优秀导师、吸取有益的经验与心得、勇于超越国际同行、以及寻找可靠的国际联盟者,是我们把这些先行者请到中国来的真正价值。
毕竟,其中还有美国服装设计师协会CFDA执行总裁Steven Kolb先生有很好的思考深度,而英国伦敦时尚协会营运总监Simon Ward先生也至少讲解了伦敦时装周及BFC的运作经验。下一届,如果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Didier Grumbach真的能来,我相信早已著书立说的他应该会有很好的内容传播。
不管如何,“海尚峰会”为世博会预热、以时尚文化点亮“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的目的一定程度上达到了。
不过,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中国时装界如何效仿、乃至于超越这些国际同行。
事实上,今天的中国设计师如同其经济成就一般,正在世界舞台上左冲右突,世界五大时装周均留下了中国设计师的剪影。最新的动向自然是计文波在2008年9月3日这天中午成为首个进入日本东京时装周的中国设计师。
而且,我深信,超越的这一天很快会到来。
时间上,我断定:不会超过十年。
区域协同在行动――长三角纺织产业协同创新论坛内外
一段犹新的记忆
在我的记忆中,2002年底的几个月里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一直让我印象深刻。那一年,同在广东珠三角,新增城市新塘镇、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开平市三地相继召开了首届牛仔服装节。后来,邻近的中山市大涌镇又提出打造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的口号。
如此,珠三角竟然同时有了四个牛仔基地,且其中三家竟然不约而同地以举办博览会的方式在同一时间段推广区域形象。这或许也是一大中国特色吧。
在中国,区域的行政分割造成的困扰似乎来得尤为显著。而在海外,都市圈、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现象却四处涌现。于是,我们对中国的区域一体化问题表现出了更多的抱怨、焦虑与希冀。
长三角纺织产业协同创新论坛
去年,在虹桥宾馆的“长三角纺织产业协同创新论坛”就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一个声音。
长三角的协调发展、区域合作战略正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创新的协同性正在成为新的方向。根据总理2007年5月15日在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座谈会上关于“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讲话精神,长三角两省一市科技厅委加大两省一市的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中,“长三角纺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正是其重要组成内容。
此次论坛正是由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东华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联合承办。
论坛主题为“科技、创意与服务”,论坛声称将展开讨论纺织工业科技发展现状、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江浙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成功企业的示范作用、长三角纺织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等课题。并且在这次论坛上还将发起成立由长三角区域产、学、研、介组成的“长三角纺织产业协同创新联盟”。
联盟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长三角区域纺织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积极开展跨越行政区划、跨越部门隶属关系的协同创新,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共同推进纺织产业的发展。
我的建言
在我看来,论坛举办之前就产生影响正是基于上海的国际化平台优势与江浙两省、以及外延的其他省市的产业基础与成本优势的高度互补性。而科技研发,正是推动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也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生产业的最重要内容。
同时,上游纺织科技的创新也对时装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当然,创新也不光是科技研发,还有组织、文化、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本次论坛主题的“协同”二字本就是一种创新方法论。
而这二字,本也应该是此次论坛的灵魂、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灵魂。
所以,论坛也罢、之后的其他实际举措也罢,最重要的也许不是合作各方有着什么样的资源条件、平台、技术、市场优势等,而更在于一种机制,
一种能使得所有潜在资源、技术、市场力量能有机结合、形成合力的机制。这才是“协同”的真谛。
那么,在这样的论坛举办前,就要深入了解各方的背景,并引导各方在区域一体化的战略导向下向外界公开自己的资源与服务,并引起别人的共鸣。
此外,也要主动倾听别人的声音,主动与其他资源拥有者“搭讪”,沟通合作事宜。并且,持续作出反应,调整自己的资源使用与服务模式。
协同在继续
多年来,长三角的区域合作一直在进行。就在纺织业,本次论坛主办方的东华大学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在江浙多个市、县、镇政府的文件,尤其是许多政府科技部门的报告中读到了东华大学的纺织教授们从上海深入江浙地方,与各产业集群地的政府合作,包括学校的科技研发成果转移与应用推广、技术合作、咨询等层面的内容。
如是,相比大多数情况我们总是抱怨“说的比做的多”,这次论坛主题外的实际行动倒是富有成效得多,也算是“做的比说的好”。
论坛有一点还是需要肯定:毕竟意味着大家都对区域协同抱有期望,并且愿意参与、行动起来。
让我们借用一下飞利浦的广告语:继续期待下次做得更好吧!
未来已经来临――中国国际时装周2009春夏系列
新人
舞台上模特儿健步而行,一如嘎斯非儿的时装。看着陈非儿利落的裁剪刀法,我不禁沉默了好一阵。
沉默,不是因为失望、或者失落,而是失色后的震惊。难道这仅仅是一位中国时装新秀?
难道五年前我们前瞻的东方时尚力量整体崛起、从而与美洲时尚和欧洲时尚三足鼎立态势业已出现?
把这样的宏大命题承载在一个时装周的新人身上似乎有些荒唐,甚至很容易被直接怀疑为捧杀。然而,当我再度在D,PARK第一车间看到另一位新人董怀光那手法老练的高级时装造型艺术时,我几乎霎那间立时坚定了这个空前大胆的念头。
事实上,就在作为本届时装周开幕式的“欧迪芬杯”2008中华内衣元素创新设计大赛上,许多参赛作品就表现出远比往日更出色的创作才华。
这些时装周的(并不一定是产业的)新人或许已经代表着整个中国时装界背后的群体规模与深厚底蕴,向世界发出了跨越式的宣言。
是的,我们或许还尚未在45场的时装秀中缓过气来,也还在抱怨年复一年的倦态感。然而,这一切都丝毫没有影响我对本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判断、以及它对于未来的那种启示性。
事实上,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觉:本届时装周的新人作品水准远高于往届。
参与者
设计师:在人们担忧一些设计师获奖后就不再做秀的情形时,本届时装周再次给出了肯定。不说张肇达了,即便包括卡宾、罗峥、梁子、王玉涛、曾凤飞、李小燕、蔡美月、祁刚等在内的许多设计师也是一如既往地持续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当然,更多的新生力量正在加入进来,让整个时装周变得热闹非凡。尤其是嘎斯非儿这样的有数百家连锁店的实力设计师品牌,更是时装周的最佳对象。
品牌与机构:品牌自然历来是时装周的主要力量。本届时装周,形成持续或者以其他形式持续参与的品牌企业有爱慕、欧迪芬、鄂尔多斯、乔丹、名瑞、白领、真维斯等。而还有其他非时装品牌的机构也是一直参与时装周,包括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杭州丝绸与女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等。号称世界第一纤维公司的日本东丽、开发了铜氨等高科技纤维的日本旭化成、世界著名的优质羊毛供应商澳大利亚羊毛发展公司、以及中国本土的浙江彩虹庄印染有限公司、广州大字纺织有限公司等,都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介入时装周。
区域品牌再度借势:一些区域品牌继续借助这一平台推广区域纺织服装产业。杭州女装、崇福皮草是最显著的。这代表着两种模式。前者为推举本区域内的设计师;后者则与外部设计资源合作,推广区域品牌。前者显得更成熟,不论是在理念(服务区域内的产业及其从业者)、操作模式(推设计师与品牌)、以及实际价值(推动区域产业成长而不断累积真正的优势)等方面均高出一筹。而后者因为刚刚进入时装周,需要借助于这个平台推广区域形象。此外,澳大利亚羊毛发展公司也是国家性的区域纤维品牌。
现象
那些总是一味在抱怨与失落的人永远不会看到时装周的积极的另一面,更遑论于那些深层次的战略价值。在我看来,本届时装周的一个新成就是赢得了众多实力集团的拥护。除了参与者外,一些现象也体现了时装周的进步。“中国十佳”由于参评的新设计师远远超出了十位,这就在多年的疲惫感之余变得至少“有点意思”了。一些深层次的产业现象也表现在了时装周。比如迪尚集团代表着的是中国势必愈演愈烈的产业整合与重组潮流。
中国设计与中国时尚
数十场的规模必然耗尽了许多人的精力,于是,过度的信息量也必然造成了信息拥堵以及审美疲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必要从整个喧闹的时装周精挑细选、遴选出最精华的秀场,以期望从这个最负盛名的平台中发现真正代表着中国设计与中国时尚的秀来。
马艳丽:
首先要说的是这位明星设计师、从模特儿转型过来的最成功的案例。
“北非剪影”,这是史无前例的以一个国家作为时装秀主题的会。国家是突尼斯。据称,这个国家本就要请马艳丽作为形象代言人。后来接触下来,随着感情与认识的深化而转为这个国家全力与马艳丽协作举办一场时装会。这绝对是破天荒的事件。合作的结果是这个国家找到了最佳的拍档,而且这位拍档不再加收他们的代言费,成了一位设计师对这个国家的文化与旅游等产业的艺术化推广。这绝对比找一个明星更具品位。而更令人叫绝的是艺术创作者就是明星本人,这就实现了明星代言与文化传播的完美结合。而对于马艳丽来说,最直接的自然是节省了创作与的费用,然后体现了自己的才华。当然,还为时装周作了重大贡献,因为她的秀从来都是名流云集、星光灿烂。就此而言,我们是否可以说她的转型是无比的成功?!
是的,其设计的大气感、用料的精致、出色的细节已经力压了众多职业设计师了。而秀场也完美呈现了作为合作方的突尼斯国的文化,比如舞美设计以宏大的红色沙漠背景及左侧的山石构造的模特儿出场口、清一色的非洲挽起的发型、T台与两侧均铺上了细细的沙粒……就算是她的资料袋也跟别人迥异,里头三本资料,一份是其公司CATALOGUE、一份是突尼斯的国家文化介绍、还有一份是其出版的突尼斯创作及旅游散记。
一切皆体现了其与突尼斯合作的完美结合。
张肇达:
又得说这位大师了。
当一种美被最盛大丰富的形式而推向极致时,不断地重复也会变成一种继续前进的艰难。包括此次的“长江”主题。这就提出了一个巨大的命题:到底是绝大多数人错了,还是这位
大师错了?如果是大师错了,那么他干嘛要错上十年?如果他错了,他又还能称为大师吗?
对张肇达的所有批判与质疑都已经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下面这几个事实:在他之前,甚少设计师以这种强烈的主题来作为秀的年度主题;他指导培育了超过五十位时装设计师,其中一半已经成为中国十佳乃至于金顶奖,包括人们觉得看得懂的今天时装周上做秀的很多设计师;尚且不论其他场面、水平等差异什么的,至少其实张肇达的创作与巴黎的大师鬼才们的高级时装运作模式是一样的;张肇达的商业成就在中国设计师中显而易见是最高的,他有运作很好的高级成衣品牌MARK CHEUNG(马克・张)、新锐时尚品牌MARK FAIRWHALE(马克・华菲)、定制系列MARK CHEUNG Haute Couture、以及MARK ALPHA OERMA(马克・蝶丽奥娜)与M,A,O两个婚纱系列等品牌群,而一般设计师要构建一个品牌已属艰难。
从历史管窥未来
让我们在紧张的忙碌之余再度偷点时间,来回味时装周的历程吧。
1997年创办时,还聊聊数场秀而已。八年前的2000年,这个平台才开始正式定名为“中国国际时装周”。2003年,时装周有了历史性的转变,首先成为在一年内分春夏与秋冬季趋势的平台。
让我们放眼未来,如果100场的规模出现会是什么场景?如果真是那样,那么,中国国际时装周就会像今天的巴黎、米兰、纽约等时装周一样,要为进入主会场或者时装周主办方的官方会名单建立申请、审核、批准程序了。而主会场外也将有许多会场演绎各种秀。到了那时,中国国际时装周将正式林立于世界顶级时装周之林。而我此刻是如此想象那时的场景的:那时的东京时装周或许已经衰落一些了,至少是落伍于中国了。而伦敦的新锐推举模式即便保持了他们的规模,但也在中国的市场强势高压下低头了。那么,中国国际时装周将与历史最悠久的米兰时装周、所谓的时尚霸主巴黎时装周、代表着过去数十年最大市场背景的纽约时装周并驾齐驱。
未来之路
全景式地回顾最近的产业活动,不难发现有些是常态,比如我们的展会、时装周。有些则显示出新的主题内容,如时尚创意空间、海尚峰会、长三角纺织产业协同创新论坛。
但是,我们依然需要穿越迷雾,排除那些表面的纷扰,管窥真正的价值内涵。
设计
这个秋冬,业界的一个新话题是“跨界”。无论是上海时装周,还是时尚创意空间,都在大力宣扬这一词汇。上汽集团使用英伦技术制造的中高级汽车自主品牌“荣威”汽车与武学凯、吉承、李鸿雁等设计师合作,进行汽车内饰的创意设计。
而时尚创意空间则用了一万多平米来表达这种跨界联盟模式。只是,我们是否需要进一步思考:跨界怎么跨?让其他领域成为纺织服装业的衬托,还是时尚设计走出服装范畴、向其他领域进军?
这些高级形态呈现出一种中国时尚产业的远景,一种发达国家十多年前开始广泛运用的商业模型。ARMANI的汽车、VASACE的酒店、PR,ADA的手机……今天的时尚界。被无限延伸与扩展。原来,设计的力量是如此地强大。然而。就此刻的中国国情而言,时装周依然是最直接的、最可靠的产业高级形态。毕竟,对艺术等领域的借鉴与延伸需要更多的资本、人才、管理经验的积累。
中国国际时装周的稳步成长、设计师品牌的更广泛出现、持续的形成……都在意味着中国的时装周迈向可预见的未来。那么,延展开来,时尚艺术化、相关生活领域的延伸,又何尝不是业已出现的未来?就此而言,或许本就没有所谓的“跨界”之说。
通过时尚的力量,我们可以设计一切。
技术
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的常务会议,讨论并确定了6项促进轻纺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继2008年7月31日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从11%上调至13%、10月21日继而上调至14%后的再一次上调。国家也鼓励充分利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扶持轻纺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可是,我依然认为,这样的扶持是有限的、不可持续的。真正的竞争力来源于企业自身的长期积累。并且,更在于高端技术的长期效应。我们需要进行长期的技术、人才的累积与培育。因为我们更需要赚取像东丽产业用纺织品那样高达百分之数百的利润,才可以轻易化解我们这几年频繁遭遇的工资上涨、汇率、退税率等风险。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决胜未来。
联盟
于是,那些屡试不爽的策略工具依然可以运用。比如区域一体化、产学研联盟、产业链形态……
而区域一体化的征程正在继续踏进,纺织业协同创新已成为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而受到业界关注。尽管“长三角纺织产业协同创新论坛”的形式有诸多问题,但这种区域协同已成为广泛的认同,并继续被推进着。那13.6亿元的国家财政资金也是有限的,而这种直辖市以及省市县镇等各级政府、教育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企业界等联合起来的澎湃力量让人更受鼓舞,也来得更具实质性、与可执行力。
而纱线展、面料展、时装周的产业链一体化合作则是纵向的合作与交流。多年前中国的展会就早已开始这种内部的系统化了。
横向与纵向的组合不正像这个全球纺织业的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策略吗?当然,其间还有诸多需要研究与深化的内容。这些业已出现的未来形态,依然需要我们去奋斗、去推动,它才会真正到来。那么,此刻我们还能自满吗?
构建未来
世界期待中国去救资本主义。
连西方舆论都在呼唤、以及观察着中国将如何主导世界货币秩序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可是,我们能有一丝的骄傲吗?别忘了,我们还有着更切实的自我救赎。
站在转型年代的今天,我们的产业视角需要更具战略思维。
落后的产能必将转移出去,这本就是一件很自然、也很好的事情,否则怎么能让自我进步呢?
这样的产能,就应该成为我们日后主导跨国资源配置的对象。而一部分优秀管理下的产能依然可以保留。就像意大利、日本、甚至韩国人那样。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奠定技术与设计的坚实基础。
谈论技术、设计,总是被许多人嘲讽为培育与价值体现都有着太遥远的未来,经常流于空谈。可是,难道遥远的未来不需要从此刻就开始添砖加瓦吗?况且,十年前、或者五年前国人对中国设计毫无自尊的境况,不是在今天已经得到根本改观了吗?而中国时尚已在随着李安、成龙、章子仪等开辟的国际明星化的道路,随着今年的奥运与两年后的世博……这些各层面的综合影响力而日渐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