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8 17:32: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

第1篇

一、当前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企业战略定位值得重新思考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迅速,进入门槛低,行业内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新闻报道的导游打人,天价旅游产品等事件层出不穷,突显出一些旅游企业管理者无视企业品牌形象,追求短期利益,舍本逐末的战略定位。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创新发展,许多旅游项目已不是传统的吃住玩式的物质消费模式,新揉入了养生、保健、度假、休闲、人文关怀等精神消费元素。旅游不再是一锤子买卖,在粉丝经济盛行的时代,如何以良好的口碑,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宣传,赢得更多的忠实消费者,是摆在旅游从业者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二)旅游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有待加强

旅游企业提供的商品是旅游项目,旅游项目相对其他商品要灵活的多,包含吃、住、行、游、购等多个方面,旅游项目受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天气情况、风俗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为旅游企业埋下了一定的财务危机,比如今年年初受中韩两国政治关系紧张影响,两国间的往来游客迅速减少,韩国出境游市场急剧萎缩,中国接待韩国游客也显著下降,对一些专注于韩国市场的旅游企业来说,甚至是灭顶之灾。如不能很好的识别应对这些风险,调整经营策略,企业经营必定受到严重影响。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旅游企业服务的终端客户中存在大量的个人客户,往来结算时常采取现金结算的方式,资金监管存在一定困难。企业间的垫支,三角债问题非常严重,一些往来款项因对账不及时,账目不清晰,导致最终无法按照预期的时间收回,出现坏账损失。旅游景点、酒店、饭店、购物等相关场所对导游、司机的返佣回扣形式多种多样,实际结算价格较复杂,如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较容易发生中饱私囊,侵占公司利润的行为。

(四)部分旅游企业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旅游企业、旅行社采用承包经营的方式,组织架构较松散,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财务机构很不健全,不相容职务混岗。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财务管理制度混乱,使得这类企业的财务管理常常出现违规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和发展。

二、加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旅游企业要制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规划应该体现在企业的长远规划、未来目标上,应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创新性、竞争性等特征。要抛开过去的传统认识,转变漠视企业品牌,追逐短期利益的思想。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和落脚点,将企业的产品和文化注入日趋多元的市场环境,打造高品质的企业品牌效应,争取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先机。

(二)旅游企业管理中应加强风险管理

企业应对国家政治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预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当调整企业经营策略。风险评估就是通过量化的测评风险发生的可能程度及及其造成的后果,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的过程。面对风险不仅仅要有心里准备,还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将货币资金管理作为监管重点,货币资金的收付、保管只能由经授权的出纳员负责处理。会计人员对业务的收入、支出、债权、债务的处理加强稽核对账工作,保证往来账目清晰,记录准确。不得由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有效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控制措施,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定期检查与评估内部会计控制是否有效,以发现其中的缺陷,采取措施加以弥补。

(四)建立健全的财务机构保障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

合理配置财务人员,实行岗位间的互相牵制,互相监督,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重视财务人员的学习培养,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2篇

【关键词】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我国旅游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旅游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而由于旅游企业自身的性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企业自身理财不当、决策失误、筹资、投资及收益的分配等风险的存在,使得企业的长远发展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旅游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针对自身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促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特点

1.自主理财式的风险管理

一般来说,为了最大化地降低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一部分刚刚起步的旅游企业往往会采用主动规避风险的管理模式,在经营过程中,通常会从事风险程度较低的筹资以及投资的活动,小规模地接触高风险的筹资以及投资活动,长此以往,这就使得旅游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资金自筹、项目自择”为特点的自主理财式的风险管理形式,虽然在应用的过程当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旅游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中遇到风险的几率下降,但是,也会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影响。

2.以收定支式的保守经营

与自主理财式的风险管理形式相契合,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是以收定支的策略,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财务出现收支失衡的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往往需要精打细算,对企业员工以及日常的运营费用保守支付,还会预留出一部分流动资金以便于应付意外,这就大幅度的降低了员工的工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企业破产危机,但是也制约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使得企业长远发展受到限制。

二、当前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就目前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虽然能够依靠内部自我筹资的方式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但是暴露出了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旅游企业借助这种渠道进行融资,所能够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而且周期较长,很难能够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再加上当今投资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因为企业资金的缺乏而失去良好的投资机会,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外资进入以及融资渠道拓展的背景之下,各个行业都在不断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增强自身的资金实力,旅游企业如果要想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及时的对自身的融资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升资金储备。

2.决策机制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旅游企业都是延续着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这就使得企业的决策权出现了过度集中的现象,而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这就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当今形势之下获得长远发展的机会,旅游企业就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实施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科学合理的管理并不是对风险的逃避,而是在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背景之下,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的范围之内,通过财务风险考验旅游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然而,由于过于集中式决策机制的限制,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陷入到了困境,固步自封只能够被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所淘汰。

3.经营策略较为保守

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最为根本的是人才,优秀的人才能够推动企业的成功发展,但是要想将优秀人才留住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当前部分旅游企业往往采取的是较为保守的经营策略,过度重视企业财务的收支状况,错误的认为节俭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而忽视了创造的重要性。同时,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就需要加强对利润分配的重视,一旦分配失衡,就会对企业的经营效果造成影响,但是在保守型的经营策略之下,当出现这种状况之时,企业员工的工资就不得不下调,从而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4.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旅游企业要想建立现代化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更为关键的则是离不开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当前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财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素质不高的现象,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对经济运行以及政策调节的深入了解,并且企业缺乏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不能够顺应时展的新要求,导致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时有发生。

三、提高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第3篇

【关键词】财务内部治理效率 财务治理模式

一、引言

当今我国的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治理成本与财务内部治理收益受各种要素影响,而且各种要素的配置不均。所以,应该合理的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股权激励措施、进一步优化国企的股权结构以达到降低股权集中度的目标,更合理的运用财务杠杆。来确保国企财务内部治理收益到达最高时其成本在一个可控、可接受区间。如此就可以使得国企财务治理效率的最优化。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治理效率的现状

(一)财务治理结构的分析

目前,我国国企的财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股权较大,股权集中度过高,少数股东的权利无法制衡;第二,国企在董事会、股东大会与经理层之间的人员的任职重复;存在着多重兼任的情况,只有代表着控股股东利益的少数高管手中才有财务的决策权与执行权,下层人员基本不具有与其职务权利相对应的财务支配权;第三,尽管国企设立了监事会并按照公司法与依法设立的公司章程享有对高管德监督权,然而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各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无法或主管没有意愿去履行手中的监督权。

(二)财务治理模式的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大多数都使用“总经理制”的治理模式,总经理掌控财务决策权,可以行使企业的多数的财务决策,对包括现金支出在内的财务决策权进行严格的管控,出总经理以外的人员均无权参与财务决策,财务部门只有对财务决策的行使权。当然,也有许多的国企的财务制度实行总会计师制,总经理对总会计师进行授权负责企业德财务治理,这种模式能够高效且快速的做出财务决策,但这种模式可能出现舞弊行为,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政府运营国有企业的方法与政府行政管理的方法基本一样,大股东和少数人绝对控制着企业的财权的执行、配置与监督,权利没有下放。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影响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治理效率的因素

(一)融资结构

国有企业融资一般通过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来进行。而企业的融资结构极大的影响了财务治理结构,财权配置能否有效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治理的效率。不受期限约束德股权融资,极大的促进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企业的规模扩大。而且企业可以更主动的制定股利政策。债务融资为企业经营业绩带来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定量且可控的资产负债率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管理层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进而促进其在提高资产的收益率的前提下控制经营风险,以保证成本不会高于可接受水平,极有利于切实维护股东的利益。但企业的负债过多,将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可能出现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由此可见,当资产负债率是合理并且可控的,国企的财务治理效率才能达到较高的程度。

(二)股权集中度

股权集中度体现了公司各个股东所持股份的相对比例,决定了企业的股权结构,对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等组织机构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股权集中度是财务治理框架和机制形成的众多因素中的核心因素,它对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国企的股权过于集中,表现为绝大多数的股权掌握在国有控股股东的手中,导致整个公司的利益等同于控股股东德利益。股权集中度在一定的水准上,公司可以以较小的财务治理成本,获得较高的财务治理效率。过高的股权集中度会导致中小股东的利益无法获得有效保障,公司财务治理的监督无法有效落实,从而极大的影响了财务治理效率,不利于公司持续经营和发展。过低的股权集中度,会导致财务治理成本的上升,如监督成本、激励成本等。财务治理效率的提高也更难。

(三)高管人员的选聘制度

企业高管人员聘用无非是行政任免或市场选聘。国有企业行政任免使得管理者身份行政化、地位等级化和管理官僚化,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错乱,不利于国有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提升。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应该由董事会通过市场化管理机制、录用考核机制来进行选聘、任免、考核、评价,选聘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作为没有行政级别的国有企业的管理者。

(四)高管人员的激励机制

高管人员作为企业的实际运营者,不完全享有公司的剩余财务索取权,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优势和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行为。倘若通过激励机制设置管理层持股的条件和标准,可以使其与公司和股东的利益驱动,薪酬和股权激励可以起到双重激励的作用,提高高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财务运行效率的提升,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

四、提升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治理效率的对策

(一)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

伴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企可以借此契机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对于按规定实行行业垄断的国企,应该制定可行的改革方案,引入合格的民间资本,充分发掘国内民间资本的优势,确保资源与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为国有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注入民间资本能够促进国企财务治理效率的提高。重要行业的国企,可以通过吸引战略投资者的方法,降低国有股权在企业股权中的相对比例,来确保股权结构的优化。国内民间资本与战略投资者资金的进入,在优化股权结构的同时,也能降低国企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出现,使得企业的财务内部治理更加有效。

(二)发挥董事会的战略管理科学决策职能

董事会企业的高管,也是财务治理和公司治理的重要主体,负责公司经营策略和方针的制定,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董事会应处理好与经理层的合作信任关系,确定公司通过合理分析后才做出重大决策。因此,企业应促进战略性董事会的建设,凭借对经营活动中各个经济事项的判断能力,来不断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而且董事会需要确保具有合格独立性的独立董事的同时需要注重独立董事应该具有的专业能力。以此来发挥董事会的战略管理科学决策职能。

(三)建立对高管层的追溯审计制

由于国有企业高管的选用具有特殊性,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追溯审计制度,这样才能避免短期财务行为,并结合企业的所处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对策:所有高级管理人员,不论是调整、离任、辞职与违纪受到处理的必须按规定进行追溯审计,审计的重点在于高管人员在任职期间的财务执行权的执行情况。追溯审计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国企的财务治理效率,避免高管因为自利行为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朱佳梦.影响国有企业董事会效率的因素分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04期,第69页以下.

第4篇

关键词: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当前,我国旅游业收入主要是通过旅游企业获得的,旅游企业肩负着发展旅游业和推动旅游经济的重大责任。旅游企业是指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并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导游、咨询、交通、住宿等服务,借以取得旅游收入的经营性组织。我国的旅游企业虽然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在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了满足旅游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促进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其财务管理。

一、变革企业管理模式,确立财务管理战略核心地位

目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模式落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旅游企业的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不断提高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其次,企业领导要定期听取本企业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汇报,支持财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督促员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保障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通过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地位,切实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保证旅游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二、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是否拥有一套运作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有长远的发展。由于国家的会计准则与企业的实际执行存在一定的差距,各旅游企业应在现有的会计准则、会计法以及相关法律的基础上,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结合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深入研究,逐步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流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解决财务管理问题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的制定要以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目标,坚持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七拼八凑,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条文在表述上应尽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旅游企业要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形成有效的内部相互制衡机制,坚决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会计业务和财务行为的发生。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另外,还应经常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和修改,或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出现薄弱环节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这些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三、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

现代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旅游企业受外界影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代性,因此,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对于加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保证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旅游企业的财务部门要扩大财务信息采集范围,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的一系列流程和规范,随时对各种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其他各环节信息为辅的信息系统,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保障财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加强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次,旅游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强化信息理念,关注一切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全面、准确、迅速地搜集、分析、利用和反馈信息,为企业的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四、加强旅游企业财会队伍建设

做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财务人员队伍。目前,旅游企业中财务人员队伍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专业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单一,后续教育接受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财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应有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不能严格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开展财务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旅游企业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熟练技能的财务人员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培养和选拔具备较高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求其熟悉本职工作和相关财务知识,还要求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熟悉国家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企业还要积极创造各种机会为财务人员提供知识更新的机会和渠道,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和技能。其次,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完善用人制度。在财务部门开展岗位竞聘,对从业人员进行政治素质、业务技能、政策水平和职业道德等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职称的聘任、行政职务的任免、奖金的发放等挂钩,形成完善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旅游企业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行业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建立起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对全行业进行不间断的景气监测,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及时向旅游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提高全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其次,旅游企业一定要增强风险理财意识,提高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把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有预见地、系统地识别、监测和评价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风险的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原因、强度、影响范围以及对企业资本经营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等。通过对风险的跟踪监测,旅游企业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财务风险情况。另外,旅游企业内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保持与行业预警系统的协调与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最后,政府应建立旅游行业风险保障基金。风险基金由各旅游企业按规定比例缴纳,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一旦发生经营危机或财务危机时,一方面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减少政府的负担。

六、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检查机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第5篇

关键词:公交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应对措施

公交行业不仅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给了便利,同时还具备花销少,出行成本不高等特点,得到了上海城市居民的广泛欢迎。截止到2012年末,上海一共拥有的公交线路1204条,拥有的公交数量为17165辆,此种背景下,为了有效推动证公交企业稳定的发展,就要加大公交企业的财务管理力度。除了要提高公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之外,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公交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相应的财务管理完善对策,达到规避公交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

一、公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观念滞后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公交企业管理制度开始朝着现代化企业制度转型,对于公交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要求也逐渐增高。公交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效益。而现在,很多公交企业都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更没有重视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仍然秉持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管理,只重视公交企业亏损指标,没有重视企业的长期发展。此外,大多数的公交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建设时,大多数的财务管理人员都是通过行政直接安排到财务部门,他们没有具备完善的管理能力和知识,进而导致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存在问题。

(二)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准确

由于公交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许多公交企业都是以企业集团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公交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主要受到两种经济性质的影响,第一种是社会性质;第二种是经济性质。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公交企业更好的发展,就要对公交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深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使得我国公交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由于没有具备较高的社会服务意识,使得在进行公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时,存在定位不准确的现象,进而导致公交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缺少公交车辆维修的管理档案

公交车辆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设备磨损的现象,因此,为了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就要对车辆进行定期维修,例如车辆的刹车片,一旦发现刹车片出现磨损的现象,就要进行跟换,同时要及时对油泵进行清理和更换,这样可以有效的延长公交车辆的使用年限,降低车辆的营运成本。此外,在定期对车辆进行维修过程中,虽然对车辆进行了维修,保证的车辆的安全。但是,每次对车辆维修结束后,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公交车辆维修的管理档案,总是会出现维修用具乱摆放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会给车辆维修方面带来影响,同时还会给公交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四)缺少公交企业资金管理力度

在进行公交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少公交企业资金管理力度。公交企业的财务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补贴,为了帮助公交企业处理后顾之忧,在进行政府补贴结算时,拨付在下一年度,有的还会存在下一年度的年末。因此,为了保证公交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就要加强预算管理力度,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当政府补助到位后,还要进行财务管理,从而将资金价值进行全面的发挥。但是,由于大多数的公交企业缺少公交企业资金管理力度,使得企业在资金的使用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从而保证公交企业资金使用有效。

二、加强公交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对策

(一)加强财务管理力度,保证公交企业的财务管理安全

为了保障公交企业的财务管理安全,建立加强公交企业财务管理力度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首先要结合公交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将企业的财务运行情况以及财务分析情况进行结合,进而导致公交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性和科学性。在进行公交企业的库存管理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向物资公司领取相应的维修票据,并将这些票据给相关的维修企业。在进行进料时,管理人员要仔细核对进料票据,确定无误后在票据上进行签字。当配件放入到料架上时,要认真核对,在进行收料收据的填写,并将填写的数据在电脑中进行记录和保存。每到月底,管理人员要仔细核对相应的领料信息,并进行详细的记录,进而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

(二)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给公交企业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公交企业的核心财务管理目标不仅是给社会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同时可以给公交企业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最大化是保证公交企业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为了实现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标准,首先就要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众所周知,公交企业作为企业,就要充分考虑企业整体的社会效益,但是,公交企业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社会效益,同时还要承担社会责任,给社会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所以,在进行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时,首先要将社会价值放到政府补贴下的最根本的财务管理标准首位,将付出的所有成本价值视为公交企业的最大目标成本,再次标准的束缚下,企业通过其他方式,来寻求成本和收益的平衡。

(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大维修材料与油料的库存管理力度

在公交企业中,为了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控制,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应用最广的预算方法就是全面预算管理。在公交企业中,要结合公交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对企业运营时资金收入和支出进行编制,其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公交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预算,通过对预算管理的监督,来掌握公交企业资金运行情况,并对公交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控制,进而提升公交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另外,车辆的质量情况对企业的财务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公交企业来,避免不了车辆的维修。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就要对公交车辆进行维修和护理,在进行工具的选用上,一般分为两种工具,第一种时常用工具;第二种是专用工具。而常用工具主要是由维修人员进行使用,在应用之前,维修人员需要办理一种工具应用卡,并做到时间、工具类型、工具数量等信息的记录。最后,还要进行油料的库存管理。在整个公交企业管理中,公交运输离不开油的帮助,因此,要想实现公交企业的财务管理,就要加大油料的库存管理力度,对油料配置进行优化,降低公交油料资金的占用额,对价格风险进行规范,提升油料的库存管理水平,从而给公交企业带来更好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阐述,使得我们对财务管理对公交企业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深入的认识。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给公交企业的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总而言之,为了促进公交企业的持续发展,就要实现公交企业财务预算的科学化管理,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的监管和控制,由此来规避公交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而保证公交企业财务的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邹泽华.浅议公交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02:60-61

[2]王莲君.公交企业财政补贴下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173+252

[3]黄子俊.试析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166+232

[4]麦桂珍.公交企业的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J].人民公交,2011,09:35-39

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 新常态 财务管理 职能转型

一、互联网+新常态的概述

(一)“互联网+”的概述

国内“互联网+”新理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的发言。“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传统而言,“互联网+”即为“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并非两者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间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短短几年的时间,“互联网+”已经改造并影响了许多行业,当前大众所熟悉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FIN)、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均为“互联网+”的杰作。

(二)新常态的概述

新常态,简而言之,即为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新常态一词最早由主席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行程中提及,其发言:“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一词全面、准确地对中国经济现状及特点做出了概括和描述。新常态理念为:顺应经济发展态势,把握新阶段发展特征,剖析所面临的挑战,企业转型创新是必然之路。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财务管理面临金融风险增大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外企涌入国内,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世界金融自由将会导致中国税率完全开放,外汇管制解除,货币实现自由兑换。这必然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与国际经济交接,但同时也将增加国内企业的外部金融风险,使得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金融风险增大。因而,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缓解和解决日渐增大的金融风险是其重要工作,但在互联网+新常态背景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无法解决该问题。

(二)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下,企业为求在市场中立足和发展,就需要与快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保持同样增长速度。作为财务管理者,在此市场经济环境下,就需要对其做出的决策负责,应预先预见经济市场的各种变化趋势及走向,避免因与市场经济节奏脱轨而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带去巨大损失。纵观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情况,国内企业间及国内企业与外企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互联网+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但其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这就给财务管理提出难题,如何适应当前环境和进行转变是其重要任务。

(三)企业整体利润下降,财务管理亟需转变职能

新常态背景下,企业面对产能过程、竞争激烈,低层次产品需求萎缩的现状,企业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2014年,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3%,增速同比下降8.9%吗,年度利润增速创下1998年以来新低。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944亿元,比上年下降了21.9%;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7.5亿元,下降2.7%;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981.4亿元,下降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726.1亿元,下降1.5%;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221.6亿元,增长3.7%。另外的,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604.2亿元,比上年下降了58.2%;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5609.2亿元,增长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5340.6亿元,增长13.5%。总体而言,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略有增长,12个行业则出现下降。在此背景下,企业转向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其生存的唯一选择。而这就决定着,财务管理必须转变自身职能,以适应企业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需要,进而帮助企业提高获利能力。

三、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路径

(一)财务管理向管理会计转变

在互联网+新常态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部门应脱离附属职能部门的约束,转变成企业内部核心职能部门,并将重点工作放在管理会计能力的加强上,简而言之,就是要将财务管理职能向管理会计能力转变。加强管理会计对企业有着重要作用,财务部门只有不断推进管理会计工作,才能预测企业业务经营状况、预算企业业务计划,并根据预测和预算结果出具企业财务分析报表为业务部门考核提供正确有效的信息与数据支撑,与业务部门成为企业内部强强联手的合作伙伴,而非各行其是、各就其职。

实际上,西方企业早就实现了财务管理职能向管理会计的转变,比如国外开发的平衡计分卡、ABC作业成本法等已进入我国的这些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就是在管理会计工作作用下出现的。这些工具出现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战略层面的管理,帮助企业实现更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与西方先进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刚从粗放式告诉发展阶段过滤到精细化管理阶段,还未有西方先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成果,甚至还未有其一半成果,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必须将重点放在内部管理上,而不是照搬西方先进企业将重点放在战略层面管理上,以我国企业目前的实力而言还难以完全驾驭战略层面管理。

另外,在互联网+新常态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将面临一个快速调整和剧烈变革的时期。在该时期中,国内企业每年或每半年都应结合市场经济变化或进程进行内部各种管理调整,尤其是财务管理结构调整,以改变企业组织结构、财务管理模式等。为此,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转变不仅具有一定重要性,还是我国国情下的一种必然结果。所谓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是指围绕企业管理模式改变和调整中心一系列管理会计工作。管理会计工作内容包含从企业预测到企业计划预算、企业管理会计核算,再到管理会计分析与输出管理会计报告,最终支持业务部门绩效考核的一个循环过程。

(二)财务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变

在互联网+新常态下,任何事物都要求创新。对我国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跟上互联网思维与步伐,创新和调整企业管理模式(以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和调整为主)、营销模式、组织架构与产品研发模式等。比如对于制造业而言,近几年来制造业的市场状况并不乐观,尤其是纺织业的市场更加不景气,然而在讲求新常态理念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制造业最要紧的就是创新自己的思维,走互联网+制造业的道路,尽快完成数字化改造,继而在制造业中实现数字化工厂,用信息数字技术说话,实现制造业的飞腾。

互联网+之下,当前是一个数字化时代,需用数据说话;新常态下,当前则是一个创新和改造的时代,需寻找新的发展创新点。因而,国内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向数字化管理转变是必要的,也是时代变化下的必然结果。

(三)财务管理向财务共享服务转变

在互联网+新常态思维模式下,传统企业后台职能部门,包括人事、财务、IT都应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脱颖而出,转变为共享服务模式。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影响下,未来企业都将变成移动化的企业,那么企业财务管理向财务共享服务转变就显得更加有必要了。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要向财务共享服务转变,需要通过三个步骤实现:第一步,通过引入财务共享,提升企业基础财务工作效率,并做到至少解放60%以上的财务工作人员,给其自由,使其发挥自身潜能帮助企业投入到管理会计与战略支持中;第二部,在第一步骤完成后,企业应帮助被解放的财务工作人员提升管理会计技能,具体的应对其进行专业培训;第三步,企业需要赋予财务部更多权力,让其更自由发展,尤其是发挥财务部重要职能,帮助企业实现兼并、收购、上市、重组等资本运作活动。基于此,有能力的企业,就需要结合企业情况开发适合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尤其是集团公司,更需要开发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或直接运用用友网络新开发出的NC6财务共享服务平台。

国内最早实现该转变且取得重要成绩的是海尔公司,海尔财务总监于2008-2012年就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引出共享服务,大大提升了海尔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不仅如此,海尔还解放出66%的财会人员,并结合人单合一,加大数据管理,其管理会计阶段也进行地很好。海尔的先进创新值得其它企业学习与借鉴。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是时展必然结果,国内企业只有进行财务管理职能转变,才能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才能重新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并在激烈市场环境中立足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春红.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财务转型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15(5):86-87

[2]郭湘.浅析当前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变[J].现代经济信息, 2012(7):140

第7篇

财政部于2006年12月4日以财政部令第41号了《企业财务通则》(下称“新《企业财务通则》”),要求除金融企业以外的国内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于2007年1月1日贯彻实施。新《企业财务通则》的实施,对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维护企业相关各方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以及推动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贯彻依法行政精神、构建新型的企业财务管理法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围绕“财务管理”,突出《企业财务通则》的强制性和指导性

新《企业财务通则》的核心内容是财务管理,这种管理既不与税收管理重复,也不同于会计管理。究其财务管理实质,就是对企业各类财务活动的强制性规定和指导性规范,就是要求企业“按照制定的财务战略,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营运资产,控制成本费用,规范收益分配及重组清算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监督和财务信息管理”。主管财政机关、投资者和经营者对财务管理的职责分别有哪些,如何进行财务管理,从哪些方面考核和实施财务管理是贯穿新《企业财务通则》的精髓。新《企业财务通则》共十章七十八条,除了“总则”、“附则”等章节像其他财经规章条例一样,说明制定的目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时间外,其余各章,章章都有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或财务管理主体的职责与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新《企业财务通则》对企业财务行为不仅具有强制性规定,也有指导性规范。说其强制性,是指规定相关单位和企业必须做到的条款。譬如,新《企业财务通则》第18条规定,“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可以用于弥补企业亏损或者转增资本。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后留存企业的部分,以不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为限”;而指导性则要求相关单位和企业应当或可以进行的财务行为。譬如,新《企业财务通则》第15条第二款规定,“企业筹集的实收资本,应当依法委托法定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等。

二、明确财政管理主体,促进财政机关依法行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但主管行政区域内财务工作的主体是谁,《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却没有明确。新《企业财务通则》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其财务关系隶属同级财政机关”。新《企业财务通则》首次明确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隶属关系。其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一)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指导企业财务管理行为

新《企业财务通则》是我国各类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部门规章,除金融企业外,其余各类国有或控股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都应该遵循法律、行政法规、企业章程和本通则的规定,依法处理企业财务行为,分配企业经济利益。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财政部门主管财务工作应该与主管会计工作一样,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划分财务管理权责的重要原则,也体现了管理的效率原则。国务院财政部门在统一规划、统一领导财务工作的前提下,发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财务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财务工作。同样,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划和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管理本地区的财务工作,并取得同级其他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三)赋予财务管理多项职责,适时转换政府职能

新《企业财务通则》赋予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责是复合的。亦即: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责不单纯是对本地区企业财务的管理,它还有对企业财务的指导、监督等多项职责。可见,新《企业财务通则》不仅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角色错位的问题,而且还适时调整了财政部门在新形势下管理企业财务的任务、方式和途径,切实实现了企业财务制度的创新。

(四)乡镇财政部门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只明确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而把乡镇财政部门排除在会计管理职能以外。由于乡镇企业、甚至村办企业属于集体财产的积累,同样需要有关职能部门以《企业财务通则》为依据,进行有效的指导、规范、监督、管理本地区企业财务,同样需要财政部门依法行政。所以,乡镇财政部门顺理成章地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

三、明确相关各方职责,落实内部财务责任

第二章“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新《企业财务通则》新增加的章节之一。

为了维护企业相关各方权益,划清各方财务管理责权,新《企业财务通则》首先划分了各级主管财政机关、投资者、经营者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职责。通过这种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建设,能够使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内部财务责任,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同时,《企业财务通则》对于各级主管财政机关、投资者、经营者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职责的划分,也有利于各级财政部门、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各司其职,防止各责任主体出现“越位”现象。

新《企业财务通则》在明确各相关单位职责的同时,要求会计主体(企业)根据自身财务管理的特点建立财务决策机制、风险管理机制,以便规避、预防、分散、转移、控制财务风险,减少企业财产损失。

四、加强资金筹集证据,保护投资各方权益

新《企业财务通则》扬弃了原《企业财务通则》注重筹集资金的核算方式。这部分扬弃的资金核算方式,并不是不要求企业执行,而是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具体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小企业会计制度》和其他企业会计法规等加以规范,无须新《企业财务通则》重复规定。

新《企业财务通则》对企业资金筹集管理的规范,与原《企业财务通则》相比更具有操作性和法制性。新《企业财务通则》在第三章“资金筹集”中,分别对出资各方规定出资的证据作了规范:一是“企业筹集的实收资本,应当依法委托法定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而不管这些实收资本以何种资产形式筹集;二是企业依法取得各类财政资金,其来源不同,处理情况也不一样,例如,“属于国家直接投资、资本注入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增加国家资本或者国有资本公积”,而“属于贷款贴息、专项经费补助的,作为企业收益处理”;三是“企业依法以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债务资金的,应当明确筹资目的,根据资金成本、债务风险和合理的资金需求,进行必要的资本结构决策,并签订书面合同”。

通过上述规范,使企业投资相关各方能够从出资证据方面依法拥有企业产权,并享有相应的权益,可以在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中取得相应的收益或者承担相应的风险及亏损。

五、突出资产营运管理,扬弃资产核算办法

新《企业财务通则》第四章“资产营运”是对原《企业财务通则》第三章“流动资产”、第四章“固定资产”、第五章“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第六章“对外投资”和第九章“外币业务”等章节的重新制定。由于原《企业财务通则》中这些章节对企业资产强调其确认、计量、计算和记录方面的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与《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问题解答》等会计规章重复,甚至可能出现矛盾的地方。因此,这些章节的内容已经过时,新《企业财务通则》没有全部继承,而是给予扬弃,并从管理角度重新进行规范。

新《企业财务通则》第四章“营运资产”从两个方面突出规范资产的“营运管理”活动:

(一)建立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管理责任

营运资产管理的关键是管理,管理的方式靠制度,而不是靠人。新《企业财务通则》要求“企业应当根据风险与收益均衡等原则和经营需要,确定合理的资产结构,并实施资产结构动态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对各项资产管理都要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例如,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规范存货采购审批、执行程序,根据合同的约定以及内部审批制度支付货款。甚至要求“企业选择供货商以及实施大宗采购,可以采取招标等方式进行”。同样,对于固定资产,企业也要有固定资产购建、使用、处置制度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有制度只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即使制度再好,如果得不到落实,执行起来也会走样,甚至可能成为摆设。新《企业财务通则》在要求企业建立制度的同时,要求企业及时对财产的处置、损失及减值等问题落实监管责任,能够收回或者继续使用以及没有证据证明实际损失的资产不得核销,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此等等。

(二)完善财务管理行为规范,指导企业诚信经营

新《企业财务通则》从资产营运角度提出企业完善财务管理行为规范也是加强营运资产管理的一个亮点。为防止企业出现赖账、挪用客户资金及其他欺诈行为的发生,新《企业财务通则》从多个方面制定了财务管理的规定,要求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譬如,企业从事业务,应当严格履行合同,实行业务与自营业务分账管理,不得挪用客户资金、互相转嫁经营风险;发生关联交易的企业,不得利用关联交易转移企业经济利益或者操纵关联企业的利润等等。

六、强化成本、费用管理,划清各方收支责任界限

新《企业财务通则》不再拘泥于原《企业财务通则》对于成本和费用的确认、记录等会计核算方面的规范,而是打破原来《企业财务通则》注重财务核算的观念,重新从成本、费用管理和控制角度规范企业的各种费用和支出。

(一)指导企业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实行预算归口、分级管理

新《企业财务通则》第一次在我国行政规章中提出“企业应当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强化成本预算约束,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当然,要求企业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指导性的。这对于管理基础扎实、会计核算原始记录和计量基础等手段比较健全的大中型企业可能比较容易实施,但对于管理基础薄弱、统计台账不全、原始记录不规范的一些小型企业来说,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则比较困难。因此,新《企业财务通则》只是引导企业强化成本控制,向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努力。

(二)依据新的职工劳动保险规章及其他法规条例,重新修订工资附加费项目

工资附加费是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随同工资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各种基金或者经费。从当前有关职工劳动保险规章及其他法规条例看,原有关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允许企业从成本、费用当中提取职工福利费等已经过时。如果继续保留,已经不合时宜。新《企业财务通则》依据新的职工劳动保险规章及其他法规条例,重新修订了工资附加费用的提取项目,并对计提比例作出原则性要求,不作具体规范。例如,新《企业财务通则》第43条规定,“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已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所需费用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取。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由职工个人负担”。

(三)遵循投资效益原则,严格划分财务收支界限

新《企业财务通则》依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严格划分企业与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职工个人之间的财务收支责任界限。以会计主体(企业)为中心,要求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职工个人凡属履行职务或者以企业名义开展业务所得收入而发生的合理支出企业按规定承担外,与企业无关的“乱摊派”及其他应属于个人承担的支出不得由企业负担。譬如,新《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不得承担属于个人的下列支出:(一)娱乐、健身、旅游、招待、购物、馈赠等支出。(二)购买商业保险、证券、股权、收藏品等支出。(三)个人行为导致的罚款、赔偿等支出。(四)购买住房、支付物业管理费等支出。(五)应由个人承担的其他支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新《企业财务通则》所列举的这些支出,一些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甚至一些职工往往采取各种不法手段,直接或者变相要求企业承担。

七、划分财政资金列支渠道,明确多元素分配标准

其一,新《企业财务通则》继承了原《企业财务通则》有关利润分配步骤及分配办法。同时要求“属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应当将应付国有利润上缴财政”。

其二,新《企业财务通则》明确规定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标准不单纯限定为资本,而是明确规定企业经营者和其他职工可以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当然,这些参与收益分配的要素不一定都要通过“利润分配”账户,在税后利润核算。新《企业财务通则》第五十二条规定,“企业经营者和其他职工以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企业章程或者有关合同中对分配办法作出规定,并区别以下情况处理:(一)取得企业股权的,与其他投资者一同进行企业利润分配。(二)没有取得企业股权的,在相关业务实现的利润限额和分配标准内,从当期费用中列支”。可见,在企业资本投入者以外的其他要素分配利润主体取得的收益中,不取得企业股权者的分红则应作为企业的期间费用列支。这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有关规范内容相互衔接,相互对应,为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采取股权激励机制,提供了财务支持。

八、规范重组程序,理顺产权关系

其一,新《企业财务通则》第七章“重组清算”没有对原《企业财务通则》第十章“企业清算”全面继承,而是对原《企业财务通则》中重点规范“通过改制、产权转让、合并、分立、托管等方式实施重组”企业的“财务决策程序”。

其二,新《企业财务通则》从财务管理角度,本着加强财务管理,保障企业各方投资者、债权人及企业职工等相关各方权益不受侵犯的原则,首次规范涉及资本权益的企业重组步骤。这个企业重组的步骤,主要是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保障企业职工权益、债权人权益和投资者权益的角度来实施的。

其三,新《企业财务通则》分别不同的企业重组方式明确了重组后各方的产权关系。企业重组不同方式,债权、债务的处理方式也不相同。无论是分立,还是新设或者是合并,重组后的企业主体都不能够因此逃避债务,损坏债权人的利益。为保障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各方的权益,有效整合企业财务资源,新《企业财务通则》分别企业重组不同方式,明确规范了重组后企业继承债权、债务的处理办法。

其四,新《企业财务通则》还对企业原占有的土地使用权,分别不同国有资源来源情况,重新作出了规定;对企业因重组对职工的善后生活补偿做了规范。

九、加强财务信息管理,规范财务信息用途

新《企业财务通则》第八章“信息管理”基本上没有继承原《企业财务通则》第十一章“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的内容,而是重新围绕财务信息管理,从企业财务信息的生成、报送、审核、披露及使用等各个方面首次进行了规范。

原《企业财务通则》只是规范了财务报告的内容、财务报告的报送对象及财务信息评价指标等。而这些内容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小企业会计制度》等规章条例的内容重复,因而显得陈旧、过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其一,新《企业财务通则》第八章“信息管理”首先指导企业结合自身经营特点,优化业务流程,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实行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管理。

其二,《企业财务管理通则》要求各类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依法编制,并分别向主管财政部门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甚至向职工公开企业财务信息等内容。当然,这些财务信息应当是全面的、真实的、准确的,甚至是经过中介机构依法审计的。

其三,《企业财务管理通则》还规范了在财务信息使用方面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要求主管财政机关对企业建立财务评价体系、评估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同时,《企业财务管理通则》还要求有关人员有义务保管好相关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得利用企业财务信息谋取私利或损害企业利益。

十、明确行政责任实施主体,规范法律责任

其一,新《企业财务通则》首次在我国行政规章中规定行政责任的实施主体,明确法律实施主体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这些主管财政机关有权对违反《企业财务管理通则》的行为进行惩处,县级以上主管财政机关可以责令改正、予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或者是警告、限期改正及给予其他行政处分等。通过主管财政机关对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处分,以惩戒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当然,当事人的行为触犯刑法的,将由司法机关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第8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企业 财务管理 策略

在现代物业管理中,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并与其签订服务合同,由物业管理企业对房屋及配套的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的活动。物流企业随房地产行业发展而迅猛发展起来,其主要收入来源于所提供的物业服务。目前,物业管理费标准较低,欠缴滞缴现象严重,所以大多数企业为微利型企业,再加上经营过程中不注重财务管理,造成营业成本增加,使得利润更加微薄。下面对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

1.财务管理意识参次不齐。

物业管理所提供的服务涉及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特征,具体工作简单却十分繁琐、细致,这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具体全面。在现实中,企业各个层次的员工的综合素质不同也就导致了他们对待财务管理的态度不尽相同。虽然领导层会注重企业的财务管理,但基层员工却会忽视财务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例如:基层员工认为清洁工具、维修工具等与自身和企业发展关系不大,由此造成的浪费较为严重,甚至有些员工私自占有这些工具。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员工财务意识薄弱。公司的其他管理者和员工仅仅把财务管理当做一个与自身利益无关的孤立的部门开看,所以并不会在工作过程中考虑公司的财务,这也就削弱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2.管理体系不规范,执行力低下。

近期,一份关于物业管理公司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的物业企业并没有明文规定的管理制度,预算管理等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上仅仅依靠相关人员的经验和自觉性,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失误。另外,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必然造成执行力的低下。企业部分管理人员的工作随意性大且缺乏监督机制,对内部的控制活动仅仅停留在表面。例如:对于一些工具的使用缺乏监督,造成物资流失现像严重,增加了企业的营业成本。从物业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物业企业财务管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也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落实。

3.财务管理手段有待创新。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涌入,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利用这一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物业企业想要在社会竞争中占取有利地位,就应该积极利用这一趋势,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传统的物业企业工作效率低下,在信息收集、传递和获取方面效率低,难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市场信息和业主反馈,这些都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分析

虽然物流企业财务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要求做到“精益求精”。同时,物业公司收入来源有限,增长空间小,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我就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结合上述的问题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

1.提高财务管理意识。

在今后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做到全员参与,因为员工在为业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是财务管理的而执行者。在物业管理企业中,基层员工主要做一些保洁之类的工作,年龄偏大而学历较低,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所以,企业应该加大在财务管理方面普及宣传工作,力争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在普及过程中可以根据部门开进行,结合员工的只是素质制定不同的普及内容。例如:对于基层保洁人员,应该尽量使内容简洁易懂。通过对财务知识的普及,力争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提高财务意识,从而在工作中提高效率,为企业谋取利益。只有全体员工的财务素质得到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完善企业文化。

当前,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物业企业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不仅仅使自己的员工信心增加,更能转变自身在业主心中的形象。类似于品牌效应,企业可以在文化中创造一种“节约”意识,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例如:通过在工作场所悬挂“节约”条幅,通过口号等来提醒员工要有节约意识等。当一个良好的氛围形成时,每一位员工就会通过要求自己的行为来融入到这样的氛围中。另外,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之间更加团结,把公司当做“家”,自然也就会更加合理地使用工具,尽心工作。所以,构建企业文化也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3.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管理,除了要提高员工意识外还应该制定成文的制度来约束员工。企业可以借鉴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总体上的制度,然后根据经营过程中的经验来将制度具体化、通俗化。我国的物业管理企业起步较晚,可供借鉴的相关经验较少。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企业经验或者国内较为成熟的企业经验,不断将财务管理的更进一步地规范、细化。物业公司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财务管理规范,根据不同的业务内容划分相应的板块。另外,要把握好板块之间的衔接,在制度方面一定要避免出现矛盾或者与物业管理实际工作不相符合的地方。成文的、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为实际操作提供一个依据,对于强化财务管理是必要的。

4.运用信息化技术规范操作。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财务人员的人工操作,另一方面是信息化的应用。因此,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在提升员工素质的同时注重信息化软件的合理使用,避免出现财务混乱的现象。在中小型物业企业中,收费管理系统的进入权限存在问题,部分非收费人员也可以通过密码进入收费系统,这对于加强财务管理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企业应该做好信息化软件的安全使用和维护。另外,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点,不断完善企业的网络建设,提高财务部门与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这样能够使管理者更加及时地了解到公司的运营状况,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5.建立监督机制,加强执行力度。

一个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涉及执行和监督两个方面。通过“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重大财务事项联审、联签”等来规范内部人员的工作范围、职责,完善企业的预算结算制度。可以通过“责任承包”来将责任明确到人,对物资及时进行登记、盘查。另外,通过预算来监管采购部门,避免采购人与其他人员串通,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约束机制的建立对于规范员工行为作用显著,另外,建立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员工积极性也有重要作用。企业应该建立分层次的财务激励机制,全员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例如:通过奖金、提高报酬、外出旅游等对基层人员进行激励,这样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实现财务的精细化管理。

三、结语

近年来,有关物业公司的相关理论取得了一些突破,说明公司的业务水平在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意识觉醒。但是,仅仅依靠传统的模式是远远不够的。物业管理与业主的日常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通过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使业主感到所缴费用得到相应回报,业主利益得到保障,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平稳运作。企业应该从公司文化、员工素质、财务制度、奖惩制度等方面去不断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以此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竞争力。只有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确保物业公司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将精细化管理融入物业服务——国华物业风电后勤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实践[J].中国物业管理.2014.(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