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8 17:32: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理教学经验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理教学经验材料

第1篇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论文

中学一线地理教师教学研究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线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学会勤思考,巧实践,会提炼,促教学,其最好的形式就是课题研究。为此,中学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撰写教研论文,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提升自己,做出成绩。本文就中学地理教师教研论文写作做了一些思考。

一、教研论文写作的热情与功夫

1.热情与求真精神

地理教学的工作中,会碰到很多不同的困难,若无热情,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追求学问的最崇高目标,不外乎真跟美。追求的目标无误,热情才不会削减。不少教师在工作了三、五年后,产生了职业倦怠,失去了热情。地理教学研究是一辈子的路,很长很远,过程中也有很多痛苦,如果没有热情的话,就不可能坚持下去,就永远不要想在教学中快乐,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大凡有所成就者,不管生活如何变化,境遇如何不佳,始终不熄的是求真的热情。

2.教研基本功

教育教学基本功夫不好,教学研究很吃力,中途就不得不放弃。作为中学一线地理教师要做许多地理习题,这是必要的。在做地理练习题中才能知道地理知识的精髓在哪里。比如,教师在做高中区域地理综合题时,往往不是单独应用到自然地理知识点,还应用到了人文地理知识。不能似是而非,以为已经懂了、可以解决了就去看答案。自然地理的练习也并非就是那么容易,需要推导,努力思考,与教材的知识、原理结合与应用。掌握好区域地理、区位条件等知识及相关的研究方法,这就是基本功夫。不要因为自己只教地理学,就不去学习其他知识,最好掌握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特别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方法,甚至是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心理、数据处理等相关知识,积极参加研讨、培训,多听、多问,多请教别人。一个人的思维有限、能力有限,不愿意去听、去看,就解决不了问题。

二、教研论文写作流程与技巧简析

1.中学地理学科教研与课题来源

在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素材和原料,教研论文与课题可源于以下几方面:(1)课程与教材领域。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演变研究、中外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比较、中外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中外中学地理教材结构体系的研究比较、中学地理新旧大纲的解读与比较、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点与结构联系分析、教材活动设计等。(2)教学领域。如,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研究、地理教学策略、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中学地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的实施调控与反思、对中学地理教学中情感因素、中学地理教学方式实践、中学地理课外活动方式与方法的实践、关于中学地理教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案例分析、教材内容中概念辨析、活动探究设计等内容。(3)学习领域。可选择的课题有中学地理学习心理的研究,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促进地理学习困难学生地理能力发展的研究,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动机和自信等情感因素培养的研究。(4)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如,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研究,提高新教师地理教学基本功的研究,促进青年地理教师成长的研究,优秀地理教师基本特征的研究。(5)地理中考、高考研究。高效备考复习策略、地理中考和高考试题解析与亮点评析,核心考点透视、解题规律与技巧研究,中考、高考热点、创新特点与新动向研究等。(6)中学地理竞赛方面。如,中学地理竞赛解题能力研究,中学地理竞赛知识讲座、中学地理竞赛案例分析和有效学习方法归纳等的研究。当然,还可以开展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2.地理学科教学研究选题方法与技巧

一个好的、有价值的地理学科教学研究课题或论文题目在选题时要突出一个“新”。所谓“新”,就是指言他人所未言,补他人之所不足,领先他人一步,表现了新观念、新角度、新感受和新方法等,有“新”,论文或课题才充满活力,具有灵气、生气。观念新,就是指把注意力放在探讨教育教学实践的矛盾和问题上,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以亲身实践去补充前人的观点,纠正习以为常的传统经验。如,地理教学观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人本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实施课改标准,在一线实践中要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地组织教学工作,总结提升经验成果,要创造性地提出和开展新课题研究。角度新是指学科教学研究课题或论文立题有新意,新视觉、新方向,标新立异。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在使用教材中挖掘各章节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案例中设计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教学亮点;学习、阅读大量他人的成果后,选择新的角度,提供新的材料,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法,撰写出有新意的体会论文等。此外,选题可选“深”,有针对性地选题,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深入剖析;选题也可“热”,选择热门论点,时效性强,如,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工作会的相关议题,影响深的观摩展示课以及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的热点、亮点或新动向等;选题还可选“误”,即报纸、杂志中出现的某些科学性错误,教师可对其进行论述。

参考文献:

[1]王家洲.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优势与价值[J].新课程:综合版,2011(03).

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30-01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笔者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一点想法,跟同行们一起探讨交流一下。

一、中学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使用的案例质量不高,缺乏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以及依托,也是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教学平台,案例教学的内容是师生进行共同探讨和知识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学案例的阅读、思考、交流和探讨,从而实现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启迪等效果,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质量对教学的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学特别是高中地理的教材中,涉及很多的知识点和很多章节的内容,要求的教学案例也很多,而实际可供选择使用的案例并不多,目前的高中地理的教学存在单一知识点的案例较多,综合案例较少,简单的案例也难以发挥辅导教学甚至引导教学的作用。所以中学地理案例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2、学生适应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

案例教学的实现应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来实现,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相应的经验和阅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被动的学习心态。因此,不能建立有效的学生学习模式,当然也难以形成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

3、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以及实践经验不足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组织和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指引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实现对地理教学的有效组织和控制,但由于大多教师缺乏相应的地理教学经验,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也未能建立有效的教师实践的培训,从而难以建立有效的案例研究、教学判断和思考的教学。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引用了案例,但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些教师把案例教学当作讲故事,招呼学生漫无边际的议论一番,并未把握问题的实质。这些情形集中反映出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过程不了解。

二、有效提高中学地理案例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精心寻找高质量的地理教学案例

中学地理教师应通过多途径多渠道选择地理教学案例,可以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方面收集适合教学的地理案例,从而扩展地理教学的范围,也能通过积累经典的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思考积累案例,教师还可基于对教材以及学生教学特点的理解改编和自编案例。教师自编的案例能形成创造性以及更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适应性更强的地理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课程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应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才能形成。

2、注重归纳迁移,拓展案例

地理案例只是以图表、图片,或者文字材料形式出现的素材,关键在于利用辨析、讨论等教学形式。在地理案例中,通过探究归纳出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地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迁移运用中巩固。迁移运用的途径可以是单个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也可以是问题分析。拓展案例研究方法,可以设计一些微型案例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3、提高学生的课程适应性,增加学生参与程度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者和启发者。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为启迪,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知识点的理解和串联,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案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创设出积极有效的案例教学课堂,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

第3篇

关键字: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探析

地理是初中学生接受初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知识构成对初中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帮助,面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是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同行也都来对这个话题进行更多更深入地探讨。

一、在课堂中不断的渗透乡土地理教学

在课堂中渗透乡土地理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课堂中如何引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地理教学,如何巧用乡土地理激活地理课堂是我们每位地理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野外考察实践活动。地理学科是一门比较贴近生活的学科,要学好地理我们就必须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新课程改革对地理野外实践的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并且专门增设活动设计、建议等内容。野外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它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通过野外考察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而且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组织学生参加野外考察实践活动一定要设计和制订完备的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方案和应急措施。其次,教师要了解南京及周边的地理环境。熟悉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并非一朝一夕事,这需要教师长期地积累。除了认真研究课本中的地理知识,还需要对本地的自然、经济、文化、历史、民俗、等进行研究,平时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另外南京及周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多到南京及周边走一走、看一看,拍摄一些照片或收集相关的图文介绍,合理地融入日常的教学中。最后,教师要加强备课,团队合作。在每一章节的备课时,教师应思考本章节哪些地方可以融合本地区的乡土资源,如何才能够巧妙而自然地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怎样组织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本乡本土地理环境的了解。我们应当在集体备课时发挥团队的力量,大家开动脑筋,充分发掘本地区的乡土资源。个人的精力和认识是有限的,大家应该分工合作,各自负责搜集某一方面的乡土地理资源,并将资料整理给大家共享和使用。

二、大力培养地理教育师资,提高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博学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国家不能忽视地理教育,要激励地理教育人才的培养,以弥补地理师资的严重不足,值得庆幸的是这几年高校扩招,新的地理教育师资即将毕业,他们将为农村地理教育增添生力军。地理教育的振兴关键是教师,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提高现有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刻不容缓。要培养高素质的地理师资,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地理教师评定职称,奖金分配,课时安排等方面与其它科教师同等对待,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对教师经常培训,让教师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地理科学发展状况和新成果,教育他们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地理教育工作者自己也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努力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标精神,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树立现代教育工作者的新形象,为地理教育的振兴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取创设情景、巧妙设疑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课件、探究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巧妙运用热点讨论、分组竞赛等各种激趣方法,展现地理知识的无穷魅力。坚持把课堂交给学生,积极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置疑、探索与创新,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要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尽可能运用地图、实物等地理模型,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和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农村水资源面源污染、耕地问题、计划生育等等一些与课堂联系紧密、形式多样的环境观测和问卷调查活动,不断拓展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

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学生脑子里框框少,对成人司空见惯的事物能冷眼相看,提出一些新观点,这种观点在成人看来可能是幼稚的、荒唐的。但对于学生的这种标新立异,我们教师一要允许,二要鼓励,三要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精神。教师上课要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教师要经常问“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就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言赞扬学生的新观点。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应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并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五、结语

就目前初中生学习状况而言,地理一门不受学生重视的学科,常常受到初中学生的忽视。但是,这种现状并不能改变地理是中考科目之一的实际情况。地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对于初中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帮助,因此,如何使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得到保障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意见。

参考文献:

[1]龙伏明.浅谈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学与思[J].新课程(下),2013(04)

[2]马学忠.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3)

[3]谭青山;刘兰芳;周维.农村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

第4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地理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277-02

一、引言

地理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不利于推动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同时,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学习兴趣明显不高,学习成绩也差强人意。这使得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比较吃力,学生对地理学习也陷入困境。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有助于教师进行以学定教,引导学生协作讨论。这一点与新课改要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地理教师要加强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进而改善我国地理学科的教学现状。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又名“颠倒课堂”。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落基山的“林地公园”中的两名教师为方便部分因故缺课的学生补习,将课堂上的演示文稿和教师讲解的声音录制下来,并上传到网络上。结果,这两位教师的意外之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的这一举动也表示认可和欢迎,而这就是翻转课堂的雏形。之后,“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孟加拉对翻转课堂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创建了教学视频讲解各科教学内容,提供课后练习,并在线解答问题的专业教学网站,这使得翻转课堂受到全球教育界的关注和热捧。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关于翻转课堂的统一定义。简单来讲,翻转课堂就是将学生课上接受知识,课下内化知识的过程颠倒过来,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制作的视频资料,在课上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疑难解答等方式完成知识内化的全新教学模式。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可行性与优势分析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翻转课堂的实施与应用已经有一定成熟的教学成果与经验。并且,这种经验大都是理科教学领域的。众所周知,理科教学内容系统脉络清楚、知识点明确。教师应用翻转课堂进行理科教学时,可以通过一段视频将一个概念、例题或是实验完整、清晰地展现出来。相比之下,文科教学则比较难以“翻转”,这是因为文科教学内容比较感性,除了有少部分概念和例题外,还需要师生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

作为堪称文科中的“理科”的高中地理课程,具有理论性较强、抽象程度较高,涉及的概念、原理、规律较广等特点。教师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是将地理学科的知识点讲解清楚,未曾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地理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成因。许多学生对风的形成、三圈环流、洋流的形成与分布、水循环的过程等地理知识点烂熟于心,但是,在应用知识点做题时,错误率却特别高。这说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并不透彻,也没有掌握地理事物、现象发展变化的成因和规律。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点制作成视频,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进度,有选择地观看视频,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对于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强化理解和记忆;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可以留到课堂上通过学生小组探讨或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解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凸显了出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通过课堂上小组协作、探讨的方式还能够增加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型,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以《热力环流》为例

1.创建课前学习材料。课前学习资料的创建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在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热力环流相关教学视频。具体可以采用“录屏软件+PPT”的方式录制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并且要为视频配置教师讲解的声音,以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解过程中,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部分,教师可以稍作停顿或用语言、语速提醒学生注意。除了教学视频的制作,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其中,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注意两点:①作业要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或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歌词、历史典故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播放影视作品《三国》中火烧上方古的片段,引发学生对“热力环流”现象的思考。②作业设计的难易梯度要合理,要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便于学生理解。视频制作和作业设计都完成后,便可在上课的前几天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此外,学习期间教师应当通过QQ、微信等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发现并总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组织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知识内化,而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到组织、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及学生反馈的信息确定重点、难点问题,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探讨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交流的动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切实参与。同时,教师要控制好学生学习交流的节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本小组的探讨进度。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在必要的时候介入小组的探讨活动中,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强调,比如热力环流形成的具体过程、海陆风的活动、压面随气压高低变化的弯曲情况等,避免学生讨论与本节教学内容无关的话题。而对于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及时反馈给教师,及时答疑解惑。

3.问题探究。问题探究可以检测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这一环节要考虑到学生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问题。比如,对于城市中的学生,可以设置“为何城市的温度比郊区高”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对于沿海城市的学生,可以设置“为什么海边的温度比市区低”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4.课后测试与评价。通过课后测试与评价,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看到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哪些方面要进行改进;然后,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以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比如,教师可以组织“热力环流知识点汇报比赛”,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与热力环流知识点相关的现象,并运用相关知识点把这一现象阐释清楚。

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挑战

1.如何分配学生的时间。长期以来,我国的地理教学采用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强输硬灌”。尽管我国教育部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很多地方政府的教育业绩仍以分数为主。为了提高学生分数,教师大量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布置超负荷的家庭作业。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教师需要给学生留足够的课余时间进行自学。这样,教师便不能再通过留大量的家庭作业占用学生的时间,因此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会在时间上形成矛盾冲突。

2.怎样使用计算机进行地理教学。翻转课堂是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育模式。要想切实利用翻转课堂进行地理教学,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教学视频的拍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节课为例,教师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制作大量的自然景观视频。如果教师不懂得熟练操作和应用计算机,就无法制作出满足学生自学需求的教学视频。

3.地理教师综合素养亟待提高。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取代,但是,翻转课堂对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却更高了。比如,录制教学视频、指导学生自学、统计学生反馈的问题、组织学生协作讨论、设置探究问题等工作,都是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必备的素质能力。而且教师的综合素养越高、结构越优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则将越高。比如,一段简短精悍的教学视频,里面融入生动活泼的元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地理教师的综合素养达到一定要求,才能制作出简洁有效的教学视频。

4.地理教学评价方式要多样化。翻转课堂除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探究能力、组织能力及一些其他方面的能力。传统的试卷封闭考试无法有效检测出学生在翻转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自然灾害与防治”这节课中,除了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点,还要培养学生防灾减灾意识与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显然,试卷是无法检测与评价学生的“意识”、“思想”的学习效果的。因此,地理教师要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六、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地理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适时地将翻转课堂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促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张洪珍,刘向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地理教学,2014,(6):31-32.

[3]林培英.学校地理教学方法的变革――我国地理课程变革中的继承与发展之教学法篇[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0-67.

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研组;加强;教学质量

“也许你已入读名校,但未必得到名师指点;也许你并未入读名校,但有机会选择名师。”这是一则社会上某校外辅导机构招生广告中的一句,引发了我对当今教学现状的更多思考。它透露出的信息之一是:教育需要名校,名校需要名师,学生期望师从名师。但现实中名师毕竟不多,名师不多,当然满足不了学生群体的需求,这是制约教学质量大面积快速提高的一个瓶颈。怎么办?普通教师要迅速成长起来。成长为名师的途径不仅要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更要依靠教研组建设。

一、加强地理教研组建设的紧迫性

不少学校的教研组只是同科教师的简单组合,没有或者很少发挥教研组应有的作用,老师们还是以单兵作战为主,教研组没有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俗话说的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没有凝聚力的教研组不就是一种摆设吗?形同虚设而已!这种状况必须要改变。

(1)竞争的需要。现在的教育竞争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竞争失败就会被淘汰。我们提倡良性的、有序的竞争。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一大批团结协作、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教师和学生。竞争其实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竞争的结果是造福了学生,也造福了学校和整个教育事业。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学会合作,而最重要的合作就是教研组内的合作,有效合作的教研组防则是铜墙铁壁,攻则能无坚不摧。

(2)压力的驱动。地理学科和其它各学科一样,承受着各种压力。学校寄予期望,甚至还有指标,与同类学校相比,学科成绩要位居前列,有一个教师落后,前列多数无望。学生和家长希望孩子无论分在哪个班,任课老师都是最优秀的,特别是经过几次分班,学生就自然地会把教过自己的老师进行对比,如果学生对你的印象不佳,就会明显影响自己的教学效果。社会主要只关注学校的教育成绩,不会去关心你某个教师的成绩,整个学科的优秀才有可能让学校明显受益。

(3)选科的尴尬。江苏省高考方案自2003年以来,虽历经调整,但对地理学科来说,每当选科之时,总是遭遇尴尬,选修地理的学生总是少之又少,这让广大地理教师感觉总不是个滋味,原因固然有多种,如可能与校方引导不够有关,但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果地理组总体教学实力很强,教师之间的差距很小,境况肯定要好得多。有同学在选科时想选地理,但又不知以后的地理教师怎样,最终因心存疑惑而没有选地理。我们要消除尴尬,让学生选得放心,就必须内强教师素质,外树教研组形象,提高全组教师知名度。

二、加强地理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意义

(1)教师成长有了沃土。青年教师充满激情,但因经验的欠缺,往往在教学上会走不少弯路,教学的有效性不高,他们如果没有教研组的帮助,只好凭自己个人的力量去寻找出路,这对整个教研组来说无疑是低效的,进步很慢,我们更需要的是整个学科的快速整体推进。教研组的强化建设给盼望进步的青年教师带来了福音,他们的成长有了沃土,必将开出更美丽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2)学生成绩有了保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地理教研组建设的直接结果是全体地理教师的快速成长,全体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不必担心会因师从某个老师而让自己成绩受损,因为每个老师都是很优秀的。学生整体的地理成绩得以大面积提高,成绩有了强有力的保障。选修自己喜爱的地理时也会变得义无反顾,因为他们对成绩充满了自信。

(3)学校成功有了依托。各教研组撑起了学校教育,各个学科都强了,整个学校教育又怎能不强呢?地理教研组非常愿同其它教研组一道,撑直学校的腰杆,多出名师,争创名校,并以此带动本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教育辐射中心。

三、加强地理教研组建设的途径

(1)统一思想认识。这是加强地理教研组建设的前提。地理教研组长是整个教研组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核心人物,应统一全组思想认识,让青年教师和老教师都能真正认识到加强地理教研组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取得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激发人人都想成为一流名师并愿意为此付出不懈努力的信念,带领全组教师共同前进,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真正把地理组打造成一支强有力的战斗群体。

(2)加强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是提高地理教研组整体实力的一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全组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全组所有教师要形成严格的统一的教学方案,上下形成合力,众人合为一人。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大家不仅要备教材内容,更要备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在第一次备课的基础上经过试上课后,发现不足之处,有必要还要进行二次备课,让教学更切合实际、更切合学生,追求教学效果最优化,受益学生最多化。

(3)落实听课评课。虽经集体备课,但也不是让每个老师都成为同一个模具生产的产品,教师个人还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智慧,这就是内涵。这不是集体备课所能解决的,甚至这还会影响不同教师的教学质量。认真落实听课和评课计划,可以尽可能地缩小因此而造成的差距。可以安排定期听公开课和评课,也鼓励不打招呼听课,即“推门听课”,一方面增加听课机会,另一方面也会给全组老师带来压力,防止出现准备不充分现象。听课后应及时组织评课,听课老师不仅要评自己从课中学到了什么,也要评课中值得进一步改进之处,特别要评的是在课中学生学到了多少。听课评课利人利已,共同成长。第一次评课后,再听课,再评课,要让每个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成为优课。

(4)设置精准练习。全组应统一为每一节课所学内容配置最精准的练习,题型不限,数量不在多少,关键在于紧密贴合所学内容,便于学生及时消化巩固,紧密贴合学生实际,抓基础,不出偏题怪题。这些练习根据需要,可以在课堂上边学边练习,也可以课后作为作业让学生自由练习,老师要在批改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以便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个别同学反映的问题要单独解决,多数同学的共同问题要进行讲评纠正,绝不放过存在的任何一个问题,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同学。

(5)提升教研水平。教研组要尽可能地为全组老师服务。既要创设机会提高教师们的教学业务能力,也要组织教师多参加教学研究,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要多在组内开设教学研讨会,组内名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和全组教师开设地理讲座。地理学科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教师更需要从亲身体验自然和社会中去理解地理。要尽可能地争取获得领导支持,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地理教师开展地理考察和研究。如果教师只是被束缚在书本中,自身的能力都难提高,又怎能有效提高地理教学呢?

(6)拓宽交流渠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地理教研组内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如组织经验交流会,让教学质量高的教师谈心得体会,介绍教学策略,将这些宝贵的交流材料汇编整理,发给全组老师,实现资源共享。要多和校内其它教研组交流,比如潮汐现象的成因可以和物理教研组交流,喀斯特地貌成因可以与化学教研组进行探讨。每个教研组都有值得学习之处。参加校际交流要尽可能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不要总是局限于某几个人,要多吸收其它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参会人员回来后要及时把所获信息在组内交流学习。我们要走出去,也要能请进来,校外的名师完全可以请进来交流示范。全组教师也要多和自己的学生交流,彼此增进了解,加深师生情感,增强亲和力,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学习上的需求,不要以旧经验来对待今天的学生。

(7)开展多彩活动。地理教学如果脱离了活动,则是死水一潭。我们要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举办地理知识竞赛、开展实地调查、指导同学写地理小论文、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全体同学看地理电影等,开阔同学们的视野,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地理是离我们那么近,那么有趣、有用,从内心里热爱地理,用这种情感来学地理,怎能学不好?老师们呢,也经受着锻炼,也会站在更高的角度,推动地理教学的更快发展。

(8)结对新老教师。普通教师特别是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的欠缺,往往难以独立承担教学任务。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组内重量级老教师的手把手指导。对于学生及其家长而言,他们普遍认为,如果分在一个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班上,那无疑是幸运的,而如果分在了一个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班上,那就是不幸的,因为自己成了新教师教学的实验品,谁都不愿意做实验品。这虽然有点偏颇,但新教师确实必须要快速赢得学生的心。新老教师结对是个很好的办法,新教师要主动积极地拜师学艺,老教师也要真心帮扶徒弟。除了在备课中给予指导外,还要多让徒弟听听自己的课,学习自己的教学艺术。新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先听课后上课,并多请师父听听课,评评课,听后评,评后再听,不上好课誓不罢休。

(9)应用课题成果。地理组全体教师要积极申报省、市课题,有条件的还要申报国家级课题。教研组长和课题组负责人要积极组织和动员全体地理老师共同参与,人人都是课题组的成员,个个都有任务分工。要让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全体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大家快速成长的过程,课题研究的成果要能够展示出来,及时向相关期刊杂志投稿,争取能够发表。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目的是要为教育教学服务,研究成果要及时地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四、加强地理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机制

地理教研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理教育的兴衰成败,但也不排除会有一些教师有不同看法,他们因循守旧或出于个人利益,不太情愿投身于教学改革大潮中。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教研组建设,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全体地理教师积极投身其中,给每个教师创设教学公平的环境,出台相应的绩效制度,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等。要把加强教研组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大事务来抓好、抓实。

第6篇

一、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挂图

在进行地理教学中,使用地理挂图是主要的教学手段。使用挂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方便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进行指导教学。学生看到挂图可以快速在脑海里构建相关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本

知识。

二、勾画出简略地图使讲课内容更直观化

采用简略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大特色。教师依据地理书本内容自行绘制简略地图进行教学,使地理知识直观地落实在地图上,可以提高学生识图的基本技能。使用简略地图,简化了正规地理挂图的内容,教师可以在绘制的简略地图上突出课堂的讲课重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简略地图起到了补充地理教学挂图的作用,它将重点课堂内容赋予鲜明醒目的表现效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依据课本知识边画边讲,学生则是边听边记,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板书和语言上,对知识的印象会非常深刻。

三、文字与地图相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讲课效率

想要使课堂教学更加合理化,可利用现代的构建学习理论,教师可以虚拟情境,然后设置相关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和探索答案,教师可以从旁指导,最终教师和学生共同找到问题答案。在进行“讨论”的时候,可设立学习小组,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地图可以看成地理课堂上的特殊语言,承载着很多的地理知识。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法,可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影像类的地理资料,使地理知识可视化、可听化。利用这样的手段不但可以适当地构建学习情景,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实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的。

四、利用好书本里的插图

第7篇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应试教育体制的改革,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新课标的深入发展,迎合了学生学习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笔者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探究案例教学法在新课程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

新课程视角;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湘教版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或描述具体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讨论和研究案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不仅传授了学生地理知识,还传授了学生学习方法,将教学与学习整合在一起,满足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必须加强与社会实践、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遵循这一原则,所选的教学案例可能缺乏典型性,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典型性;第二,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不愿意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导致教学案例的分析、总结难以完成,讨论时,有些学生敷衍了事,导致讨论效果不佳,学生没有深入去分析案例,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第三,教学案例的好坏没有界限,主观性强,教师选择的案例没有针对性,不能挖掘深层次的东西,导致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第四,地理一节课45分钟,时间紧,一节课很难完整的展示案例以及有充足的讨论时间,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高中地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第一,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参与者、指导者,地理教师要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探究方向,切忌偏离主体。如,在讲解工业区位影响因素章节知识点时,书中的案例材料3:仅考虑土地因素,分析以下工厂的区位安排合理吗?(1)珠宝首饰加工厂设在市中心〔2)钢铁制造厂设在市中心。有些学生可能忽略了前面仅考虑土地因素”这个限制条件,纷纷展开讨论,那么这是在做无用功,教师要及时引导,避免他们偏离主题。第二,安排任务、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在讲解农业生产活动特点章节知识点时笔者在开讲前引用“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积”、’`南蔗北甜”等谚语来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去思考这些谚语中隐含的问题、知识。笔者根据教学经验,以“工业区位影响因素”为例,笔者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分析“工业区位影响因素”第二步:播放有关钢铁生产过程的视频第三步: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你是一名决策者,正计划在本市投资建设一个钢铁生产企业,站在区位角度,需要考虑到叨仔些影响因素?第四步:提供相关案例材料:鞍钢坐落于辽宁省,周边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交通便利,依托于辽中南工业基地大市场;宝钢位于长江三角洲,周边矿产资源短缺,特别是铁矿石要从澳大利亚、巴西等海外国家进口。第五步:组织学生讨论:从区位角度分析鞍钢与宝钢的相同与异同。第六步:播放首钢发展史相关视频第七步:组织学生讨论:首钢为什么要从石景山迁至曹妃甸?第八步:教师总结出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综上所述,笔者在开展教学前,会布置学生去预习,带着问题去预习,以上述内容为例,在预习时,笔者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历程,了解区位影响因素有哪些等等,减少课堂学习压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案例讨论中锻炼自己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反应能力等等。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反思

第一,地理基本知识教学。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地理教师搜集相应的案例予以支持和配合,案例的选择要兼顾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技能的培养。第二,科学应用方法。这在案例教学模式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地理教师要注重科学应用方法。如,在讲解“热岛效应”时,最好以学生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为案例来讲解,有利于学生深刻了解身边城乡稳定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其次,以此案例为基础,讲解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排放超标等地理知识,让学生能综合掌握这些知识。第三,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要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配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掌握理解的更为深刻,进而提高教学资料与案例的综合实用性。如,讲解“煤炭燃烧产物”才臭氧和酸雨”等知识点时,地理教师可对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进行科学渗透,从而加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值得教师们去深究、去发扬,同时,为了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地理教师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应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发现规律,每个教学案例中涉及的问题都必须有学生自己讨论分析解决。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胡万均 单位: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l]杨立荣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之所想田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6(5):32.

第8篇

关键词:协作学习法;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协作学习模式便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并且因其独特的优势业已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因此,如何让协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已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协作学习法的作用

由于具体学习内容不同,协作学习的具体方法也不同,协作学习法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应用有待深入探究,从实践来看确实起到的很有效的作用,笔者从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可贵的经验。

1.协作学习法给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协作学习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发挥的空间,以往的教授知识方式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进程缓慢,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地传授知识,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就能够在课下继续学习。

2.协作学习法打破了师生间的交流障碍

良好的沟通能够让老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阶段学习水平,通过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来制订学习计划;学生通过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间感情;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3.协作学习法可以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掌握能力

未来的世界是信息时代,在有能力的同时比拼的是信息的掌握量,信息即意味着机会,学生在协作中会经常进行信息的搜集、检索、归纳、记录、互换、分析、使用等,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多种能力,成为真正的多面手和素质型人才。

二、协作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创设合理的合作互动情境

协作学习方法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运用该种教学方法时,不能局限于对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索,而应强化学生主体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从

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并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使每位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转化。同时,在运用协作学习方法过程中,应首先为学生创设出一种合作互动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这种互动情境中产生情感与意识的转变,并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

2.选择合适的协作学习内容

相对于其他学习方法而言,协作学习方法不是全班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而是以小组的形式对教师指定的内容进行讨论。因此,对于协作学习知识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协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效率。

对高中地理教材而言,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协作学习,

而应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对教材内容进行精挑细选来开展协作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随后,应将选定的内容划分至每一个小组,然后由每个小组的组长将任务细化到每一个成员身上。例如:在高一地理上册内容教学过程中,笔者分别选择了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海洋资源环境的开发与利用等来作为协作学习内容,在每一次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能接受不同的任务,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使整个班集体成为一个有机的学习整体,并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获得了显著提升。

3.强化小组之间的协作探讨

在小组之间的协作探讨过程中,应引导小组内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知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并强化对存在疑义问题的讨论,并对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与整理,最后对探讨结果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对信息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探讨,还能使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在小组探讨工作接近结束时,教师应组织各个小组的组长召开组长座谈会,并对各个小组的汇报结果加以总结与完善。

例如:在“气象灾害及其防御”这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有个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加以分析、研讨,总结出以下结论:

(1)干旱是因长期降雨偏少而形成的一种空气干燥与土壤缺水的

现象;(2)造成干旱的原因有很多。这个小组的成员还分别用文

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元素对干旱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非常生动;(3)干旱这一突出的气象问题不仅会造成粮食减产,甚至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探究,不仅强化了对于气象灾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增强了学生的节水意识。并且,学生还能根据身边的问题,从自身角度阐述干旱对各个行业与领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之后,学生还以小组协作的形式,提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等缓解干旱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材料的整合、理解与创新,还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4.注重对协作学习结果的客观评价

评价环节作为对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信息反馈环节,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学生的协作学习成果,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变化等因素给予客观评价。同时,也可结合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试卷测试、座谈、小组互评等评价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协作学习方法、步骤等进行反思,这样更利于协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在此过程中,同样应注重情境的创设,从而激发起学生进行下一步协作学习的情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各个环节的动向,并对心得体会进行认真记录,总结经验教训,以切实提升协作学习法的运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