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17:32: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知识管理的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知识管理的内涵和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指出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本质都是创造新知识。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有效选择是决定创新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创新知识的四个维度即知识的宽度、知识的深度、知识的紧迫度和知识的重要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技术创新 创新模式选择
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动力。技术创新模式,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方面的组织方式和整体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有效选择是决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知识管理是顺应时展而形成的新型管理模式,它是通过确认和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对各种知识进行的连续的管理过程。
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企业利用内外部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技术创新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知识活动的发生,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实施知识管理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成功率。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根据创新知识的特征来探讨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一、企业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
企业知识管理是指企业把知识看作企业的资产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新知识,并应用新知识的一系列过程。目的是以满足企业现在和未来的需要,扩展新的市场和机遇,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是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知识获取是知识管理的初始活动,获取知识的来源既包括企业内部知识,也包括企业的外部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如企业员工的个人经验,丰富的阅历等)的获取,对后面的知识创新具有很大的帮助。在获得了一定量的企业内外部知识后,就需要共享这些知识,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共享,往往能产生出新知识的萌芽。新知识萌芽产生后知识管理便进入了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新知识是通过知识转化产生的,根据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知识转化主要有四种模式,即知识的社会化、外化、组合化和内化。通过这种循环转化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知识创新过程。新知识创造出来后就是最大化的运用新知识,充分发挥新知识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义及过程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①。
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的一般过程包括技术创新构思、新技术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在技术创新构思阶段,由于市场需求刺激,企业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便产生了技术创新构思。有了技术创新构思后,便要进入技术开发阶段,这是技术创新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利用已有的资源和技术,对技术创新构思进行完善和开发,使其从构想变成现实。技术创新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对新开发的技术或工艺进行应用。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从表面上看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思想到物的过程,实质上是从知识到知识的过程。首先,从技术本身来看,技术是指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具体生产流程以及在实施这种转化中采用的构成这些活动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和(Linus kim,1997)。技术的本质就是知识,技术是知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次,在技术开发阶段,把技术创新构思变成新技术其实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最后,技术的应用阶段也是一个新知识的应用过程。
(三)企业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由以上分析可知,技术创新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与外界不断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交换,并且伴随着一系列的知识交互过程。能否充分利用和管理创新过程所需的内外部知识将成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效率和效益和推动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而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中知识的生产、流动、使用等活动的管理,通过知识管理,企业的知识活动能够变得有序而高效。知识管理可以充分发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效控制技术创新各阶段知识的流动,加快创新的速度,降低创新成本,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一)技术创新模式的内涵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是指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的整体描述。它是一个完整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包括创新思路的确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技术创新的方法、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品的市场推广等一系列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整描述。
(二)技术创新模式的类型
企业的创新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傅家骥,1998)。自主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得商业利益的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产品为参照物,利用自己已有的技术条件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吸收学习率先者的各种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使产品和服务达到或超过市场上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并最终占领市场的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企业之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共同完成技术创新活动的模式。
一个正确的、适合企业自身现状和发展水平的技术创新模式能够促进新知识的创造,提高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成功率。但如果企业选择了错误的或不适合企业发展水平的技术创新模式,则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且阻碍企业的发展。既然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对技术创新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选择一个好的、适合企业发展水平的技术创新模式便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首要工作。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一)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只有建立在有效的知识管理基础之上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更好的创造出新技术。而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在本质上都是为了创造新知识,因此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谋划和组织方式的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也必须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其创造的新知识的特征来选择,如图1所示。
(二)知识维度蛛网模型
借鉴前人对知识管理中知识特征的研究结果,本文将技术创新产生的创新知识的特征用4个维度来表示,分别是:知识宽度、知识深度、知识紧迫度和知识重要度。创新知识的宽度指的是知识覆盖的学科领域的广泛程度;知识的深度代表了知识在某个知识领域的纵向深入程度;知识紧迫度代表了知识对企业发展的紧迫程度,即越紧迫的知识越需要尽快获取;知识重要度则表明知识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程度,通常根据是否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核心知识成分来判断知识的重要度。
通过对知识的4个维度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如图2所示)。一般来说,需要获得的创新知识的重要程度越高,企业就越会选择能独自占有创新知识所有权的技术创新模式,这样才能形成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与此相反,当创新知识的紧迫程度高时,为了尽快地获取所需要的新知识,企业往往会借助外力,联合其它组织共同进行新知识的创造与开发,并共享新知识的所有权,如采取合作创新模式。
当知识的宽度广、深度大和重要程度大的时候,企业一般需要采用自主创新模式,如图2中的甲企业。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创造的新知识一般都具有广泛程度大和专业化程度高的特征,所以分析的重点在于所要创造的新知识的重要程度。而当知识的重要程度高,即企业所要获取的创新知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企业通常会采用能独占创新知识所有权的技术创新模式。而自主创新的优点就在于能在一定时期内掌握和控制某项产品或工艺的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行业或产品技术发展的进程和方向,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因此,当知识的宽度广、深度大和重要程度高的时候,企业一般需要选择自主创新的战略模式。
当知识的宽度较广、深度较大、重要程度较高和知识紧迫度较强的时候,企业一般应采取模仿创新模式,如图2中的乙企业。当企业要获取的创新知识对企业比较重要时,企业往往希望能独自占有创新知识的所有权。而对于较紧迫的、需要较快速获取得的创新知识,企业一般会采用能做出快速反应并紧跟市场领先者的技术创新模式。因此,当知识的宽度较广、知识深度较大、知识重要程度较高和紧迫度较强的时候,模仿创新模式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好选择。因为模仿创新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能对市场领先者的创新知识快速做出反应,并且对模仿创新出来的创新知识能独享所有权。同时这些模仿创新的新知识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较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一个成功的模仿创新往往能够后来居上,实现低成本和低风险,并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当知识的宽度广、深度大和知识紧迫度强、需要快速获取的时候,企业一般采用合作创新模式,如图2中的丙企业。企业通常采用能最快获取创新知识的技术创新模式来获取紧迫度强的创新知识。当获取的创新知识宽度越广、深度越大时,表明新知识的难度就越高。知识难度越高,在技术创新中人力物力等各种相关资源的投入就越大,与之相应而来的风险程度就会提高,为了降低和转移风险,企业一般会避免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另一方面,由于此时的知识的重要程度不是很大,即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会产生根本的影响,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没有明显的促进。因此,随着创新知识的难度提高,企业通常会通过合作创新的模式来获取创新知识。因为合作创新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分摊风险,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环境异常激烈,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必须建立在企业有效的知识管理基础之上,通过知识管理的实施促进创新知识的产生,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模型的提出,能够使我们抛开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外在形式,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深入地理解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知识本质,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而把握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转化规律,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注释:
①1999 年8月颁布的对技术创新概念进行的界定.
参考文献:
[1]柯平.知识管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李江,和金生.基于知识管理的技术创新决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
[4]马家喜,仲伟俊,梅姝娥.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选择范式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5.
[5]谢洪明,刘常勇.技术创新类型与知识管理方法的关系研究.科学学研究.2003.10.
图书馆知识管理属于广义知识管理范畴,强调显性和隐性知识的综合管理。其非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文献书刊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不仅将知识作为管理的对象,还对知识进行增值演变,循序渐进地创造新的知识、新的价值。
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在新思想的指导下将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搭建起一个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知识与组织的桥梁,形成一个庞大、有机的图书馆知识网络,使知识的传播与创新相结合,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应变和预见能力,实现图书馆知识共享、知识自由获取、知识创新和知识增值的目标。
1.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
图书馆知识管理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图书馆管理和运营机制进行改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二是作为一种服务,建立知识获取和转化机制,支持读者有效地获取信息,提炼知识,创新知识。
图书馆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建立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可与信息系统互相兼容,利用信息系统中的数字化数据进行资源建设,节省物力、人力和财力。同时,知识管理系统利用数据库整合技术、灵活定制功能及智能、知识挖掘等新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原信息系统所不能提供的服务。除原信息系统内容外,还包括采访管理系统和知识库建设系统。
2.图书馆知识管理流程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流程包括五个知识环节:从外部获取知识和信息并生成新知识、共享知识、利用知识、存贮知识、创新知识以及向外部提供增值知识服务。通过知识环节,图书馆实现其知识功能,对内保持可持续知识创新,对外实现知识增值服务。
2.1知识共享与知识网络
知识共享是指图书馆馆员或团队在图书馆内部或跨行业之间,彼此通过各种渠道(如讨论、会议网络和知识库)进行交换和讨论知识,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知识的效应。
知识网络是一种虚拟的网络,它的实体网络架构是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直接的),或者采用间接沟通。知识网络的发展随着组织结构水平发展而发展的。每个人都是知识主体,知识转化发生在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之间。
2.2图书馆知识共享的特征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组织中所有知识的共享水平和知识创新的能力。知识产生于知识共享的过程中,而且交流和共享越丰富,产生出来的新知识就越多。许多创新的产生来自于使自己的知识在不同的学科或组织中交流与联系。
因此,通过图书馆员之间相互交流知识和工作经验进行知识的碰撞与融合,从而可能产生思想的火花,产生解决一个问题的新的办法,从而促进图书馆新知识的产生。
3.图书馆知识管理内容
3.1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对象,它贯穿于图书馆工作流程中的每一环节,因此,信息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对文献信息等显形知识的收集和加工整理,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挖掘出来,进行分类存储,建立动态的知识库体系,激活固化静态的知识,使其得到有效的流通和应用。
3.2人力资源管理
人的能力资源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创新为目标的知识管理就是要挖掘人的智慧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将存在于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而显性化,推动图书馆的全面有效理管。
3.3信息技术管理
信息技术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图书馆工作的展开和图书馆的知识创新起着工具和保障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知识管理的产生,并根本决定着管理模式的变革。
3.4组织结构管理
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是种金字塔形的构架模式,实行的是从馆长到普通工作人员的等级管理制度,为便于知识在图书馆内迅速有效流通,需将图书馆传统的组织结构转变为扁平、网络化的横向组织体系,打破等级界限,增加横向联系,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促进图书馆的知识创新。
4.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途径
4.1创造知识共享机制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推动组织知识创新。图书馆要实施知识管理,达到提高自身知识服务能力的目的,在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上需要创造知识共享机制,营造知识共享文化,通过激励机制和知识交流机制,鼓励图书馆馆员主动分享知识,达到知识传递的畅通无阻;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人适其所,人尽其才,灵活调配合适的人力资源,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创建学习型组织,通过组织的持续学习保证图书馆知识创新的可持续性。
4.2解决知识分散性和利用的矛盾
由于职能部门的划分,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分散在各个部门,这对于用户利用信息和各部门根据图书馆业务协调工作和交流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即使在同一部门,由于图书馆知识共享尚处于较低水平,也会出现多人重复工作,造成图书馆的低效率。
如果图书馆长期容忍或者漠视个人垄断知识而拒绝共享,可能导致以下结果:一是管理失控,核心信息被少数人控制,难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二是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外流;三是形成知识孤岛的局面,图书馆整体协调困难,效率下降;四是图书馆的知识不能发挥最大效应,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因此,图书馆知识的利用和知识分布分散的矛盾需要通过知识共享来解决。
4.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人是知识管理最核心的管理因素,也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最主动的因素。
图书馆是知识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其工作本身就是在创造新知识、探索新规律、发现新技术。当前,需要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完善馆员培训制度;广纳人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配置,如合理设置岗位、吸收优秀的人力资源、完善聘任制度等
4.4完善激励机制
图书馆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图书馆组织内,必须建立起一套促进馆员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行为的有效激励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和人才流动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同时还需要加强工作本身的激励,不断开掘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对那些有创造力、有进取心的高绩效馆员委以重任,使馆员产生一种拼搏向上的动力,促进馆员提高绩效。
4.5提升知识导航服务
图书馆的知识导航服务是用户目标驱动的面向解决方案的服务,它需要图书馆馆员具有超前意识,把读者需求调研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结合起来;重视读者需求分析,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重组来形成符合需要的知识产品,并对知识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与读者的联系更更紧密,建立起针对具体读者或读者过程的服务责任制。
5.小结
摘要:知识管理是管理学的新领域,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了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理论,本文从基本理念、管理内容、管理职能、管理原则几个方面论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巨大创新能力。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创新
知识管理研究已开始拓展到图书馆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和趋势。当前知识管理研究大部分是介绍国外知识管理的理论进展或企业知识管理的,而对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互动的研究涉及不多。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以促进图书馆学的创新和我国图书馆管理的全面发展[1]。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将从基本理念、管理内容、管理职能、管理原则4个方面创新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理论。
1基本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是指应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动,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发挥其最佳效率,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和发展了图书馆管理。什么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由此看来,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有如下不同:①理论基础不同。从上述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图书馆管理是以传统的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②管理对象不同。图书馆管理对象是由人员、文献信息、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的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它是由信息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与图书馆文化等要素组成;③侧重点不同。尽管图书馆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但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图书馆贯彻了这一基本管理思想,而只是忙于一般的事务性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本管理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html/jianli/
2管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突出如下主要内容:
2.1 知识创新管理。它主要包括:图书馆学理论的创新研究,以“知识”为主要对象和核心概念,革新图书馆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等;图书馆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的创新研究,以“知识流”为主线,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创新,探讨从文献采访过渡到知识采集、从文献组织过渡到知识组织、从文献服务过渡到知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研究,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
2.2 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需要为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建立虚拟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为用户开拓多样化、深层次服务;构建复合型图书馆。
2.3 知识传播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源之间、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提供者之间的及时准确的匹配和传送。
2.4 知识服务管理。图书馆应帮助用户开发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图书馆能在更高层次、更直接方式、更关键性活动和更全面过程中支持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2.5 人力资本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十分重视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培养胜任知识管理的知识型馆员。
2.6 知识产权管理。图书馆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遇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和新办法。
3管理职能的创新
一般说来,图书馆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六种基本职能,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
3.1 外化,它是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知识。
3.2 内化,它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内化过程中,从外部数据库里提取知识,并以最适合的方式重新布局或展示信息,通过信息过滤来发现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内容或知识。
3.3 中介,它是指把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软件、内部网、工作流程和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固定的知识匹配和传送。
3.4 共享,即帮助员工从知识库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甚至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
3.5 学习,即帮助图书馆与个人解决学习问题,包括学习的目的、内容、程度与方法等,涉及知识的收集、整理、储存、共享,从而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html/jianli/
3.6 认知,它是在外化、内化和中介的基础上创造知识的过程,即知识创新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用户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提供最新的信息;也可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知识生产等过程,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有机组
成部分;更关注知识在社会和用户间的扩散和传递,促进知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管理原则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往往强调系统原则、集中统一原则、民主管理原则、动力原则、效益原则[2]。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突出如下原则:
4.1 开放性原则。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让所有成员能把自己的新知识添加到知识管理平台中去,同时也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丰富图书馆的知识库。
4.2 共享性原则。当图书馆成员间的知识得到共享时,图书馆的知识存量将成倍地增长,而转让知识并不损失成员任何东西。而且由于知识的共享是一个过程,需要转让者和接受者共同的参与,因此成员在转让知识的过程中能使自己的知识得以深化,或者获得一些新的知识。
4.3 激励性原则。图书馆通过建立知识管理激励系统,包括知识运行机制、知识明晰机制、知识绩效机制和知识奖惩机制,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型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或者针对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3]。//html/jianli/
4.4 发掘性原则。图书馆应该认识到知识在图书馆产品及其服务的价值创造中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图书馆需要明确知识的价值,并将其挖掘出来。
4.5 合作性原则。基于知识共享性,图书馆团队间的协作活动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团队活动才能真正将知识资本挖掘出来并加以形式化和资本化,因为只有在知识得到共享之后,知识才能与知识的拥有者——图书馆员的个人相对独立,才能说明图书馆对知识有了更大的所有权。当某个图书馆员离开图书馆时,他们的知识才会留存在图书馆中。
4.6 增值性原则。由于知识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图书馆员工通过知识共享,可以分享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减少团队的学习时间,实现知识价值的增值与功能放大。
4.7 层次性原则。图书馆知识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信息管理,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贮存、查找和利用的过程;二是对知识的管理,即包括对用户、供应商和图书馆内部员工的知识加以识别、获取、分解、储存、传递、共享、创造、价值评判和保护,并使这些知识资本化和产品化的过程;三是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也就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结构资本和知识产权资本的管理。
4.8 创新性原则。图书馆应本着创新性原则来实施知识管理策略,也就是说要用知识创新的观点来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并加强其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html/jianli/
参考文献:
[1].邱均平.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2002(3):5
[2].潘寅生主编.图书馆管理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虽然其理论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实践中的应用,如微软、IBM、施乐等国际知名大公司的实践,都充分证明了知识管理产生的成果是惊人的。因此,积极吸收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借鉴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经验,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是时代赋予图书馆的基本要求。怎样利用知识管理理论指导图书馆工作实践,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水平,成为本文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 、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的必然性
1.知识管理自身优势决定了图书馆必须进行知识管理
传统的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分类、检索、存贮和传输等,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不同方式汇总、组织,方便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和检索,即只注重对知识资源中的显性知识进行管理。而知识管理除了日常的传统信息管理外,更注重对员工的隐性知识进行管理,通过激活员工所拥有的知识,使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达到最佳结合,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以此来增加知识的可获取度,更好地实现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做出最恰当的决策。因此较传统的信息管理而言,知识管理能更好地实现知识积累、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
2.知识经济环境及信息技术革新要求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本,因此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纷纷实施知识管理,他们将知识管理看作“智力资本杠杆”,并认为它有四两拨千斤的效能。图书馆原本就是从事文献与信息整理的“知识管理”领域,对当前这种知识管理外部环境的反映应当尤为敏锐,应及时更新传统的管理观念,积极吸收现代“知识管理”思想,加大对馆内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从而实现对社会各界进行知识、信息服务。
此外,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图书馆的传统职能发生变革,从原来的要求提供文献服务转变为要求提供知识单元服务,因此原有的信息管理也应相应转为知识管理。若是我们仍然固守传统的管理经验,只会束缚现代化效能的发挥,所以说图书馆只有引进知识的管理思想模式,才能为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做出贡献,同时才能给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也相应表现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智力资源的管理。
1.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对显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存储和使用,并使其发挥效用的过程,包括知识组织管理、知识传播管理和知识应用管理。
(1)知识组织管理。知识管理即对信息资源进行多层次加工、整理,将蕴藏在信息中有价值的部分挖掘出来。
(2)知识传播管理。充当知识的二传,对知识进行有效传播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只有寻找到知识的使用者,才能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行知识创新。
(3)知识应用管理。知识应用管理是图书馆最终目标和现实形式,它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信息的功能与效益,只有进行知识应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知识创新。
2.智力资源管理
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隐性知识如个人的经验、技巧、情感、行为等抽象信息所实施的管理,它主要体现为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管理因素,也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最主动的因素,它作为一种隐性智力资源不像显性信息资源那样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制度来控制。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1.实现现代图书馆组织结构和管理的创新
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必须对其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造。传统的组织结构的体系通常呈“金字塔型”,而知识管理呈“倒金字塔型”权力体制,使得原来的直线等级变成一个支持的结构。面向管理成果的第一线人员成为图书馆管理活动的主导者和管理决策的操作者;现代领导观念使得原来意义上图书馆机构的管理或领导者成为获取管理成果的支持者、协调和分配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下级管理者清除障碍、开发资源、开展研究、提供咨询。
(1)弱化等级,强调平等参与。传统图书馆管理等级分明,员工很少有机会参与决策的制定和讨论。
(2)加强人员培训,营造学习型组织。图书馆应当按照知识管理的要求,进行重新定位,树立学习型组织的形象。图书馆员应该成为知识的组织者、知识传播的中介者、知识教员及知识创造的出版者。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全新的、对企业有着根本改变的组织模式,对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有较大的意义。
(3)知识共享,实施人本化管理。掌握知识的馆员是图书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因此,图书馆领导应该重视人的作用,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考虑人的愿望、需求和理想,尊重人的个性,为馆员的创新提供充分信任空间,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潜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a.在人本化管理中,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关心人、尊重人,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以知识为基础的管理赋予了馆员相应的位置,使馆员担任起相应的职责,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b.要建立共享机制,鼓励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智力成果。C.管理者要为员工贡献知识及共享知识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举办馆内学术交流会、技能培训班、演讲会等,使员工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共享。d.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知识潜能,构造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发展图书馆各个管理部门和动态知识服务团队的知识管理和服务智能,构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提高图书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实现管理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
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和创新的工具。首先Internet、数据库、视频会议系统等技术的出现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和信息的广度,同时使各种信息变得更加有序,这对知识管理和创新中的信息保障起着积极的作用。
3.将知识管理贯穿于服务工作之中去
知识管理最终体现的是知识价值和服务的价值,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应该以知识为内涵,以服务为中心,走服务之路。为此要改革传统图书馆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将读者需求同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最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服务工作。(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创新
近年来.我院图书馆积极探索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的途径.无论是在图书馆管理基本理论、管理内容、管理职能等方面不断学习探索,尤其在管理原则和模式创新上进行有益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1管理原则的创新图书馆管理往往强调系统原则、集中统一原则、民主管理原则、效益原则等,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突破了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强调突出开放性原则、共享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发掘性原则、协作性原则、增值性原则以及层次性原则等。为此,我院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让所有成员都能把自己的新知识添加到知识管理平台中去,目前,我院共有28个全国、省市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像我院省重点研究室—痛风病研究室,充分利用我院图书馆搭建的平台,将痛风病研究的最新消息及时挂靠在我院信息搜索引擎上,并通过网络信息链接,不仅与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实现了该学科领域的“三快局面”,即信息获取快、新技术开展快、专业人员提升快,这不仅使我院的痛风病研究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在世界上也有一定影响,2011年8月我院接受韩国KBS电视台专访时问及信息来源,他们说就是通过我院的信息网络平台链接了解到的许多信息。2管理应用的创新图书馆知识管理也非常注重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丰富图书馆的知识库,尤其在层次性管理上狠下功夫。目前,我院图书馆知识管理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信息管理,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贮存、查找和利用的过程;二是对知识的管理,即包括对用户、供应商和图书馆内部员工的知识加以识别、获取、分解、储存、传递、共享、创造、价值评判和保护,并使这些知识资本化和产品化的过程;三是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也就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结构资本和知识产权资本的管理。另外,注重在信息采集中的创新应用。目前,大量信息以各种形式充斥在纸质媒体及网络,如何从中以最短的时间选择有最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我院图书馆运用知识管理,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了目标分析、归纳采集的方案提取有效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图书管理员也特别注意了信息采集的可靠性、完整性、实时性、准确性极易用性的原则。23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根据工作复杂程度和相互依赖程度的高低,我院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突破了事务模式、专家模式、集成模式和协作模式等,发挥知识管理的事务模式的最大特点—“知识的规范”,即通过核心业务知识的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核心业务活动持续稳定地开展。我院根据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不断完善和文献深加工观念及信息专家化观念、现代化管理观念、标准化服务观念等新观念的提出,针对医生、护士工作性质特殊,白夭很少有时间离开岗位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的现状,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在实现门诊、住院、行政、总务、后勤等信息动态网络化管理的基础上,同时,医院把图书情报信息管理做到医院的局域网上,医生在病房、值班室或在医院的空闲时间内,就可以利用局域网查找资料、搜索信息,有效地解决了医院如书馆发展的瓶颈问题。
2图书馆知识管理在目前态势下发展应用的思考
我院图书馆积极引入知识管理,贯彻以人为本、以知识为本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变馆藏结构、检索手段、服务方式,提升知识组织、知识挖掘和知识导航能力,建立一种事实、开放、直接、信任的知识转化机制,对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集成管理的进行了有效的创新实践,实现了知识的创造、学习、扩散和利用,促进我院图书馆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1知识管理对目标管理的扬弃我院图书馆积极贯彻以人为本、以知识为本的思想,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入人力资本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作用和重视员工本身的发展,强调运用权变管理思想来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以柔性管理方式取代目标管理中的硬性管理,使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近年来,随着医院的发展壮大,我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历和素质越来越高,为了充分发挥这部分既熟知计算机专业,又有一定医学知识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医院把他们安置在医院专题文献数据库、医院文献科研成果数据库以及本院专业领域最新研究发展追踪等岗位,这些岗位不仅同我院的全国重点学科、省市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等学科密切相连,而且为我院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科学学位授权点提供了优质服务。这也形成了在目前的图书馆里工作人员中,拥有正高级职称的2位,副高级职称的5位以及一批中、初级岗位的图书工作人员,这样不仅有效地协调图书馆为各重点部门和学科进行优质的服务,使图书馆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也激发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新精神,取得双赢。3一2知识管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扬弃在充分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同时,据库、国外著名的MEDLINE数据库等,补充完善专题数据库,建立虚拟馆藏,由主题收集网络电子资源,建立现代化文献信息收藏体系等多种形式,及时把网上最新信息资源推荐给广大医务工作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阎3知识管理对集成管理的扬弃我院不断运用集成的思想和观念指导图书馆的管理实践,实现信息技术、文献信息资源、人员、机构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增强管理对象的交融度,促进各项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匹配,从而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提高。尤其近年来,我院图书馆与我院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密切联系,对医学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科技创新搭建了新的工作平台,我院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喜获20项,比2010年翻一番,比2008年翻5倍。这与我院图书馆知识管理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柔性的、灵活的知识型团队组织,从知识创造、知识共享和知识服务的角度来拓展图书馆集成管理的应用的具体实践是分不开的。综上所述,医院图书馆知识管理能促进知识管理的不断再生与创新,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去改进原有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及信息采集工作,是现代图书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捷径。在现代化图书馆建设中,积极应用知识管理理念,采用有效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策略,对于提高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琶力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作者:崔渤莉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图书馆
关键词:知识链;知识链管理;图书馆;业务流程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一、知识链及知识链管理的概念
知识链的概念最初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提出,他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提出知识链包括内部意识、内部反应、外部反应、外部意识四个阶段,是形成一个组织创新周期的一系列互动过程。美国学者C.W.HolIsopple和M.Sing从组织内的知识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出发,提出了系统的知识链模型。该模型将知识链中的活动分为五个主要活动和四个支持性的辅助活动。其中,主要活动包括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生成、知识内化和知识外化,辅助活动包括领导、合作、控制和测量。四个辅助活动促进知识学习,五个主要活动生成知识产出。该模型表明了知识链的“产出”是各个阶段的知识“学习”活动的结果。刘冀生、吴金希从系统的知识管理观出发对上述模型进行了修正,在其基础上增加了外部知识网和反馈环节。他们认为,企业的知识链是一个抽象化了的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知识链是一种知识链条(网络),在这个链条形的网络中,企业对内外知识进行选择、吸收、整理、转化、创新,形成一个无限循环的流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企业内各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被一种无形的知识链条所连接。
在综合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有学者认为从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的角度看,知识链是指以企业为创新核心主体,以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为目的的,通过知识在参与创新活动的不同组织之间流动而形成的链式结构。而知识链管理(简称KCM)是指核心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促进组织之间的交互学习,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从而将各成员的知识优势集成为知识链整体知识优势的过程。知识链管理应遵循系统原则、共赢原则、公平原则和共享原则。知识链管理的短期目标是实现知识共享,中期目标是实现知识创造,远期目标是形成知识优势。
二、构建基于业务流程的图书馆知识链
(一)图书馆知识链。陈耀盛教授在分析知识的本质时指出,知识通过知识工作者开展知识活动,将知识传播给用户利用,才得以发挥其效用――为社会、经济、科技作出贡献或创造出新的知识。这种活动过程,称为知识链,实质是知识活动业务流程。图书馆在业务活动中以知识为中心,形成围绕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增值、知识服务、知识外化和知识创新的无限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中所有业务部门和成员都被一条无形的链联系起来,这条无形的链就是图书馆的知识链。它揭示了图书馆的业务活动是以知识流动为中心,围绕知识的创新而展开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图书馆知识链模型,如图1所示。(图1)
(二)图书馆工作中知识流过程及其分析。图书馆知识链揭示了图书馆的业务活动是以知识流动为中心,围绕知识的创新而展开的。那么,要将知识链管理应用于图书馆业务活动之中,就要对图书馆知识流过程进行分析。
1、知识获取。知识获取是指确定组织外部环境中的知识并将其转化到组织内部,使之成为能够为组织创新所用的知识过程,它使组织与外部知识环境形成动态沟通,是知识链管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知识获取是图书馆与外部环境交流的桥梁,要保持图书馆知识库的动态更新,就要求图书馆的知识获取过程具备适应能力,能够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动。知识获取通过对已有传统文献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的采集辨识,来获取包括用户读者、出版商、供应商、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等的外部信息。
知识获取是知识链管理的第一步,它要求获得尽可能全面的情报信息。图书馆首先要根据馆藏资源信息、服务信息、资源使用信息以及自身定位来制定全面规划配置。还要加强对外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综合,以用户实际需求对图书馆功能定位,创造更多附加价值。
2、知识组织。知识组织是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运用一定的组织工具、方法和标准,对知识进行整序和存储,最终要提供给用户直观的、可操作性强的系统化知识,知识组织强调的是对图书馆内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组织。
对显性知识要进行多层描述,由于图书馆传统运用的分类标引法和主题标引法属于揭示文献主题内容的方法,不能反映文献中的具体知识单元。而知识组织对显性知识的多层描述就包括了基本信息描述、对象信息描述、总体信息描述和单元信息描述。知识组织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对隐性知识的深入开发,它要求图书馆员根据读者的交流过程中掌握的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倾向,向读者提供服务。同时,利用数据库技术捕捉和积累咨询的问题与答案,并将这些内容建设成可检索的数据库,这样就将读者与馆员在咨询过程的一些隐性知识显性化。同时,对于馆员隐性知识的开发,可以建立内部局域网,使馆员有一个可以把个人工作经验、心得以及对知识管理活动的理解进行交流探讨的平台。
知识组织的具体过程包括:①图书馆通过书目联机系统(OPAC)馆藏资源和外部资源的知识进行组织;②构建基于概念关系为脉络的知识语义网络,所有的信息资源都组织到概念之下,并通过概念间丰富的语义关系构建知识库;③建立良好的知识导航库,知识导航以知识网络的形式说明知识元的发展变化,它能够为用户提供知识库浏览方式;④创建图书馆知识地图系统,把分散的图书馆知识分布图整合起来,按照逻辑形成图书馆的知识地图系统。知识地图是重要的知识管理技术,能够直观地反映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分布;⑤建立专题系统,图书馆通过与用户的沟通,了解其信息需求方向,进而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化,再传递给用户,以推动科研工作的前进;⑥建立专家系统,满足更高层次需求。
3、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是建立在知识增值的基础上,图书馆运用馆员独特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对知识的深层次加工,形成具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解决用户凭自己知识和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图书馆凭借自己生产的知识信息、拥有的知识资源和知识设备,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知识服务促进知识信息的传播、利用和再生产,使用户掌握知识并使知识创新转化为技术,成为作用于经济社会的生产力。知识服务中要通过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组织协作与交流的环境,实现知识在获取、组织和增值管理基础上满足不同主体对各类知识的需求,最终促进知识外化和知识创新。
知识服务是以资源建设为基础的信息服务的高级阶段,要建立信息资源库作为知识服务的基础。它是个性化的服务,即站在用户的角度,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加强网络定题情报服务;提供多元化参考咨询系统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开展馆际互借。
4、知识外化。知识外化是在知识服务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从图书馆到用户的转移过程。知识只有经过接受者的学习和理解,才能真正转化为接受者自己的知识。显性知识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转移效率,而隐性知识是个人经验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往往很难用编码化和形式化的语言表述,可以通过人与人面对面直接的交流来实现隐性知识的有效转移。这种方式受到知识发送及接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知识转移的难度较大。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友好的用户界面,增加图书馆和用户的互动交流,促使知识更方便地被用户所知晓和利用,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
5、知识创新。所谓知识创新,就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它是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手段进行二次文献开发和特色数据库建设,充分揭示隐性知识的内涵,减小灰色文献带给人们的副作用。图书馆应该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在服务观念、规章制度、组织体系上进行更新,实现数字信息技术创新和知识再造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积极为知识创新的顺利进行提供信息保障。
(三)构建基于业务流程的图书馆知识链。知识链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表现为业务流程与知识链相结合,要求图书馆内的组织结构按照知识链进行功能整合,使之工作内容适应知识链中的相应活动。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图书馆知识链的各个环节不是独立的活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的过程。而且知识链中的知识不一定严格按照单向顺序流动,各环节之间都可以进行知识的传递和交流。例如,组织从外部获得的知识,一些高端有序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读者服务中。而知识创新同样是自始至终贯穿于知识链的每个环节,对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以图书馆组织内外各种知识高效有序的运动为出发点,以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为目标,从知识采集加工和存储积累,到知识传播与共享,以及知识的使用和创新都要进行优化。将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内嵌于知识链中,脱离以前按智能分工的死板实现业务与知识的整合。使流程节点和知识链的每个环节相对应,知识能够随着流程节点从一个环节进入另一个环节。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建设要以知识链模型为参照,按其知识的获取、组织、应用和创新的核心内容进行组织部门的合理重组。建立组织内部的知识反馈系统,增强组织协调性,最终达到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知识链管理的目标。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最后构建了一个基于图书馆业务流程的知识链模型,此模型还有待完善,如图2所示。(图2)
三、结语
目前,基于业务流程的图书馆知识链管理研究还不够成熟。关于业务流程与知识链管理的实践还不深入,如何做到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能力,实现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链管理,还需要更多研究。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8级软件工程在职硕士;2.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
主要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C.W.Hollsapple,M.Singh.The knowledge chain model:activities for competitivene & Expe rt Systems withApplications,2001.20.
[3]刘冀生,吴金希.论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知识链管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版),2002.17.1.
[4]顾新.知识链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字:知识管理 高校图书馆 核心竞争力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构成、读者服务、人才队伍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指标与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何应用知识管理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关系到高校图书馆未来生存与持续发展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目标
核心竞争力简单说指某一企业或单位所具有的独特资源、价值创造能力、人力资源及其持续性、竞争性和不可复制性。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也是企业在社会与时代大浪潮中的生存能力与持久发展能力的预测与评估。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有别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研究角度必须围绕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学术科研的重点与方向来展开,主要研究图书馆资源文献组织建设、特色优质的读者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等方面,同时要重视横向比较、学习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状况,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总之,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建设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引进知识管理,更好的发挥馆藏资源利用价值,提供给读者便捷、高效、优质的资源利用与服务,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队伍,保障本校师生的文献需求及发挥一定社会资源服务功能。
二、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资源的获取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知识逐渐由隐性的生产力上升为显性的生产力,知识管理的关注度与应用程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知识管理就是围绕知识为中心,根据不同需求,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加工、开发管理,实现知识利用与共享及价值的最大化。知识管理的重点之一是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进行合理的组织、开发与转化,即将不被人们重视的个人隐性知识和集体的隐性知识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显性化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创新、共享与服务的目标。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保障全校师生文献资源需求的重要任务,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其建设重点从以资源提供者为主向以知识服务者为主的方向转变,越来越重视知识的运用与开发,重视知识服务的提供。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有助于文献资源有效组织与建设,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管理与二次开发,有利于开展知识服务活动,满足读者的深层需求。总之,这些方面都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点方向。因此,各高校图书馆馆必须转变思想,重视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其应用的深度、广度都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状况。
三、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是多方面的,知识管理指导并贯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服务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个过程,合理配置馆藏纸质次源与数字资源,提升并扩展文献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效率,建立一个以读者为中心,具有层次性、针对性、个性化的用户服务模式与机制,建设一支具有知识创新、知识开发能力的优秀人才队伍,保障高校图书馆系统高效、快速运作,推动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1、知识管理在文献资源建设与保障上的应用。
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要重视知识管理的作用。无论是文献资源的采集、加工整理还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都要应用知识管理的原则,结合本校文献需求来合理配置各种文献资源比例,如纸质图书期刊与电子图书与期刊资源的配比,并根据学科特色,进行具有独特性次文献资源的二次开发工作。
2、知识管理在读者服务上的应用。
知识管理在读者服务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如何向读者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由消极被动服务走向积极主动服务。结合馆藏特色、学校重点学科及师生需求进行分析,并制定一套可行性强的知识管理方案,深入开展各项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有:(1)广泛开展学科资源和数据库的推广,如定期、不定期的讲座培训、在图书网站上提供数据库使用说明文档下载等。(2)开展多渠道、便捷的文献参考咨询,如通过QQ咨询、留言板及专业的参考咨询平台,进行信息的咨询、交流与反馈工作。(3)提供专业的课题及专项研究的跟踪咨询服务,指定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科馆与科研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向服务。
3、 知识管理在馆员队伍建设上的应用。
培养一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优秀馆员队伍,是建设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障。高校图书馆要应用知识管理来建设一个具有创新、协作、竞争精神的知识型、学习型人才组织。根据每个馆员所在部门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知识学习组织的规划,如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加工及开发能力、与读者的沟通协调能力、用户知识教育及服务能力等等,从整体提升馆员的学习素质与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竞争力。实践出真知,高校图书馆要通过开展各项积极有效的知识服务活动来锻炼提高信息服务、知识服务能力。
4、创建学习型图书馆。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总量与更新速度非常迅猛,无论哪一行业工作者都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搭建一个知识学习平台,将知识的推介、转化、服务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实践活动。学习型图书馆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建设:首先要注重馆员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记录、转化与共享,经验性的隐性知识非常重要,但容易被人忽略,各部门及其馆员需要及时记录,并要互相沟通共享,达到知识利用最大化,;其次要注重知识的组织、更新与创新,不断学习其他部门知识与国内馆图书馆的先进技术;第三要注重馆员与读者的知识互动与沟通,通过各种活动与共享平台进行交互学习,如自建学习平台、博客、QQ群等进行交流学习;第四是要分阶段、分层次有计划的进行各项专题学习竞赛活动,鼓励激发馆员与读者的学习激情,并具一定的持续性。
总之,高校图书馆加强知识管理的应用,是个长期过程,必须结合本校实际来设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又要结合馆员的实际水平来分别对待,不能脱离本校实际性况来空谈。知识管理的应用必将极大提升文献资源组织建设与开发利用,提高馆员的综合管理素质和知识管理水平,实现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文献资源服务优势,及其创新服务和深层次服务竞争优势,持续、动态地提升核心竞争力,保障信息资源中心地位,实现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注:本文为2010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江平,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
[2]周晓梅,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管理[J]. 晋图学刊,2010,(1).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人本管理;激励机制;学习型图书馆;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91-01
0 引言
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交流的枢纽,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学校文化体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管理中强调以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是图书馆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网络时代与知识经济为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新思维和新理念。
1 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培养复合型馆员
人本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和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它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高校图书馆管理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对人的管理。是人以搜集信息、传播知识为目的而构筑的研究、服务性组织,不是物的堆积,而是人的集合。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体之中的,投入到生产与工作中的各种因素价值总和,包括人的能力水平,技术水平,健康和努力程度等等。图书馆首先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这种管理必然是人本管理,或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进而支配信息资源、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服务的目的。人力资本投资都具有较高的增值性,同时又是一种必须的消费行为,在图书馆工作中必不可少。
2 建立激励机制,实现集体与自我的统一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目的是实现高效率、高效益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激励机制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人的需要、动机,它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指出,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认可与奖赏等等,主要是指和工作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足感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的激励,产生工作满意感。激励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它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更多高效与优质。
3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建设高效率的工作学习型组织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塑造图书馆专业化的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专业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图书馆队伍。学习型的图书馆要倡导团队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和讨论的方式灌输到图书馆的全体员工思想里,把管理班子的理念、规划、思路和要求,化为具体的政策、计划、制度、方案和指标。整个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及其他一切常规工作都离不开的环境的依托,是一种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学习的图书馆组织氛围。事实上,馆员“自我超越”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受图书馆的组织氛围影响,它是一个人不断充实、丰富、完善主观世界的历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馆员,就要强调外在的压力的同时,进行有组织的进修,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使得自己成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
4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指组织与员工本人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要求员工和组织必须共同协作,员工的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互相结合,以实现员工和组织的计划与目标的协调统一。图书馆传统的人事管理基本上是把馆员看作一个普通的系统要素,是以静态岗位的需要为惟一出发点的,而职业生涯管理则在动态的图书馆目标和组织结构观的指导下,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来进行该员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的设计,并为生涯计划的实现提供信息、咨询、培训以及弹性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是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需求相匹配的过程,所以图书馆对员工职业生涯的管理包含员工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和组织协助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其中组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要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训练、岗位轮换等发展机会,并给予员工多方面的职业指导和咨询,以促使员工职业目标的实现。个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因为无论个人有怎样的职业期望,都要取决于组织所能提供的实际工作岗位,因此,只有图书馆参与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人员的个人职业目标才能实现。图书馆要帮助工作人员正确地分析自身状况,及时公布图书馆中的各项工作要求和岗位空缺,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状况和图书馆的切实需求,探索工作人员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王东小.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02(1).
[3]李晓霞.谈人性化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