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17:32: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残疾人教育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完全的市场化求职方式不能达到按比例就业要求,必须运用协调机制,积极地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苏州市今年成功运用协调机制,协调著名跨国公司法国欧莱雅化妆品苏州有限公司、雅都大酒店、竹辉饭店等14家用人单位,提供文员、操作员、仓库保管员、清洁工等40余种就业岗位,与400余名残疾人举办就业洽谈会,一次就安置67名有劳残疾人上岗,结果使劳资双方满意,苏州市残联更满意,他们认为这无异是今后残疾人就业的一条新路,避免了原来背靠背介绍的许多不确定因素,成功几率大大提高,而且协调在先,观念上容易达成一致。
形成提高残疾人素质的教育培训机制
残疾人中的“两低现象”(低文化、低技能)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就业。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加入WTO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就业者的新要求,更是阻碍了残疾人的顺利就业。
社会总是前进发展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形成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残疾人的素质。一是基础教育。政府应责成教育部门将残疾人的基础教育摆上关键位置,现在通常的做法有两个,一个是在普通学校设立特教班(小学设培智班),对学龄残疾人进行集中分类教育,另一个是设立特殊学校进行完全教育,这两个做法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二是技能培训。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根据每个残疾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有效改变“两低”现象。江苏省太仓市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把本市的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残疾人教育培训机制,在教育系统、科技系统、劳动职培系统设立培训点,而且在企业、商店设立培训基地,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用的关系,促进了残疾人的就业。
形成按比例就业工作的激励机制
在目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要做好按比例就业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必须形成有利于做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激励机制,更明确地体现政府工作导向。一是重点表彰。这既是个老办法又是个好办法,对在按比例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而且在省市以上表彰的可以采取胸章式奖章,提高社会荣誉感;二是重点奖励。对残疾人使用比较好且超安置比例的用人单位给予物质奖励,鼓励单位用人。苏州市在形成有利于按比例就业工作的激励机制中,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具体实施按比例就业工作的劳动服务所出现了用人单位电话预约残疾人用工和排队上门缴纳保障金的现象,形成了十分有利于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而且他们还在积极寻求新的激励方案,更加完善激励机制在具体工作中的运用。
形成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竞争机制
[关键词]残疾人 政治思想教育 职业培训 必要性
残疾人职业培训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残疾人职业培训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事业水平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福利水平与文明程度。把残疾人职业培训真正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各学校的现有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仪器设备、校园环境等的优势,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其中的残疾人职业培训中的政治思想建设,有一定的特点和难度。他们在感知觉方面,在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在逻辑思维的发展方面,都比同龄健全儿童少年发展得迟缓,因而,对政治思想的感知、领悟、理解、模仿、操作和约束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时候,就更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残疾人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使用有区别性的教材,采用差异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以求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
一、残疾人职业培训中的应用政治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残疾人事业是全人类共同关注和面临的世界性课题。残疾人教育特别是残疾儿童的教育更是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宪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都对残疾人教育有明确的规定。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残疾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让他们掌握社会生存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自身价值得到实现。一方面残疾人有能力接受职业教育。从许多优秀残疾人事迹当中可以看到,残疾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动力,从而激发残疾人的学习热情和顽强意志,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取得超出常人的成就。同时,事实证明,盲、聋、肢体残疾者在受教育前后有着强烈的反差,受教育之后,身体的缺陷明显得到智力上的补偿。而且,受教育层次越高,这种补偿作用就越大。另一方面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可以回报社会,减轻社会负担。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有学习愿望的残疾人来说,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去接受职业教育,只是因为残疾人教育长期停滞于初等教育水平上,没有更大发展。只要施以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和训练,残疾人走向社会后,可承担与健全人同样的社会义务,同时减轻社会的负担。
但是,当前职业学校的残疾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 因而对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更具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政治思想教育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残疾人视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以学生的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为目标,从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以学生生活的环境为基础,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生理残疾造成了残疾学生能力的局部丧失,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残疾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调整心态,振奋自我,迎接人生的挑战;生理上的残疾还可能影响残疾学生认知等方面的正常发展,智力发展也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辨别能力低下,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的干扰等现象。残疾青少年特别是聋人团伙犯罪案件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当前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因此,职业学校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着眼于残疾学生直面现实,应对未来,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政治思想工作在残疾人职业培训中的应用
1.深化教育模式改革
残疾人只有逐步树立和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有正确的人生方向。职业学校要积极探索分层次的德育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残疾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使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低年级残疾学生应以规范基本行为的养成教育为主,努力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残疾学生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努力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的真情实感。特殊学校要积极探索德育教育规律,要将其同深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改变学校就德育抓德育的传统教育方法,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深化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使残疾学生获得优良的道德品格、扎实的基础知识、必备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力”的目的,从而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有用之材。
2.努力改革教育内容
长期以来,残疾人教育的内容往往偏重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其它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残疾人进入社会后,往往难以融人社会。因此,职业学校应积极改革残疾人教育内容。加强生活知识、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习基础文化与学习职业技能结合起来,为未能升学的残疾学生提供实用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谋生的技能,能在社会的正常条件下劳动和生活。此外,要加大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由于先天、意外的种种不幸,造成残疾人生理、心理上的变异。同时,由于外界的冷遇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使他们陷入隔绝、封闭的心理状态。因此,职业学校应对残疾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克服自卑感、不良情绪等的困扰,使他们保持平和、开朗的心境,培养他们自强、自立、自信的心理素质。
3.强化行知统一
行知统一是改进学生政治思想建设的重要原则。这是由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接受程度所决定的,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以人为本”。学生政治思想的形成必须经历从认识到情感、从感悟到养成的过程,感悟是认识到养成的唯一桥梁和通道,而感悟的最理想的形式和途径,就是学生喜闻乐见、能够体验的教育活动。首先必须是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活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可以组织残疾人学生去劳改管理所,听取管教干部以案说法的报告和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参观了管教场所,使他们懂得预防犯罪要从小事抓起的道理,无数次说教也难以收到如此之大的教育效果。一次次活动,都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提供了鲜活的体验和良好的经验。因此,学校及其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研究学生,思考设计出最佳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富有针对性、形象性与指导性的活动中,不断地补充、优化和整合已有的人生体验,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
4.树立激励榜样
在政治思想教育中,我们要给残疾人广泛宣讲一些古今中外残疾人成才的典故,如相貌奇丑的苏格拉底,耳聋的贝多芬,他们都风流千古,享誉全球。我们都沐浴着他们生命所放射出来的光辉。在国内,比如苗族残疾青年杨建辉身残志坚,在1999年获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在教室或寝室里可张贴一些有关残疾人成才的名人字画,让它们时时刻刻激励他们、鼓励他们,也可举行残疾大学生座谈会,请一些本校的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残疾毕业生,通过现身说法来激励他们,同时可组织残疾大学生互相交流,让他们认识到残疾并非自己一人,而是大有人在。因此没有必要哀戚和自卑。更没有理由自暴自弃。要通过交流。促使残疾大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残疾人的政治思想教育需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残疾人教育队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特教师资培养的学历层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对特教师资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素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特教师资的培训纳入师资继续教育工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特教专业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前来讲学。加大对残疾人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教育,采取党校学习、业务培训、挂职锻炼、干部交流等形式,努力建设一支热爱残疾人事业、恪守“人道、廉洁”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队伍。此外,要关心特教师资的工作和生活,稳定特教师资队伍。做到在教师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民办教师转正、评优等方面,对特教教师予以倾斜。
总之,为了保障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残疾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应该是特殊职业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残疾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并勤于研究,善于创新,残疾学生德育工作必然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朱宁波.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目的追求[J].中国特殊教育.
[2]宋红亮.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体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9).
[3]马慎毅,缪满英.聋人高等教育对上海残疾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3,(8).
[4]胡新生.面向残疾人的远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4,(10).
[5]甘昭良.三类残疾人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问题与对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3).
[6]许家成.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准备式和支持式模式[J].中国特殊教育,1998,(2).
关键词:残疾人;教育;贫困;社会分层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5-0040-03
教育学家贺拉斯・曼认为教育是促进人类平等的伟大平衡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残疾人教育方面,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根据2012年残疾人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仅为72.1%,也就是有将近三成的残疾儿童未接受初等教育,这部分残疾儿童今后几乎不可能再有机会考入大学(除极少部分坚持自学成才以外),只能接受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然后进入社会劳动领域。据调查,除在普通高中、中职随班就读的以外,全国仅盲、聋两类高中就有69所,在校生达4 192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116个,在校生8 723人;省、市、县三级残联举办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4 457个,另外还有2 044个普通机构能够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在这两类机构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残疾人达几十万人。但同年考上大学的仅有5 134名,这其中有4 148名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超过总数的80%;而进入残疾人高校就读的只有986名,不足总数的20%。仅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中州大学有单独考试招生资格,进入高校的残疾人很少,2000年进入高校的残疾人为2 329人,不及当年新生的2%(只有盲、聋、肢残三类)层次低(绝大多数是大专层次);专业面窄。而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残疾学生,93.7%的有继续升学的意愿,他们的老师也有97%希望所教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83.1%的家长也期望他们的子女能够继续升学,但是能继续深造的残疾人仅占残疾人总数的1.1%。
由此,我国残疾人基础教育发展缓慢,尚未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残疾人高中教育发展落后成为制约残疾人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瓶颈”,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明显偏低。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正常人群,这也成为他们脱贫和改善生活状况的主要障碍,所以各大高校应当重视他们呼声,以平等的目光将他们引入大学课堂,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残疾人教育贫困的外在表现
一般认为,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在我国,根据残疾的程度高低一般将五类残疾人依次分为一级残疾、二级残疾、三级残疾、四级残疾,级别越高,残疾的程度越低,反之亦然。
(一)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
一般的,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而社会流动包括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位置的变化,即社会地位高低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成就不仅成为个人就业的重要资本,而且是决定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被人们视为向上层流动的主要途径。”正因如此,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都希望可以通过不断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来增加自身在社会竞争中的资本,并获得向上流动的条件。进一步,我们将最终教育质量与社会阶层的策略行为相联系也会发现,“无论是优势阶层为维护自身再生产的需要,还是劣势阶层之地位崛起的内在驱动,都会对效用更高、地位取向更明确的正规高等教育产生更为强烈的偏好”。无论是教育本身在社会分层的角度还是各阶层成员本身的心理要求,都将接受高质量教育视为个人在社会中向上流动的重要因素。
(二)“瓶颈路口”的社会生产
先赋予自致是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的基本分析范式。阶层成员的资源获得方式的划分基本可以如此概括。如果避开先赋条件不谈,“那么儿童之间的机会不平等,就只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所造成的能力分化,以及儿童个体根据自身的能力条件而做出选择的后果。”即自主性与努力下的能力分化在机会选择时出现的不平等。显然,完全根据自致的方式分析有关教育不平等是很难想象的。能力分化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其与社会共同影响的结果。针对残疾人教育贫困的社会逻辑,就是着重分析作为制度层面上导致残疾人教育程度处于劣势的生产过程。
因此,“如果某种因素是通过对儿童教育机会予以结构性配置从而导致教育不平等的话,那么这类不平等就容易受到改变这种配置方式的力量的制约,并发生增强或减弱的相应变化。”在中国,残疾学生的“瓶颈路口”是指残疾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后,社会缺乏为该群体提供进一步获得高等教育资源的教育机制,同时也普遍缺少针对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学校的社会现象。最终造成大量残疾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后大量涌入毕业的十字路口中,造成残疾人因无法获得与熟练掌握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各项职业技能而被淘汰。同时,社会大众又对该群体建构了“天生能力缺陷”的刻板印象,导致残疾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由于上述原因使得残疾学生获取社会资源能力处于严重弱势,加剧其被孤立化与边缘化,从而走向“自生自灭”。
(三)残疾人教育公平
残疾人教育公平,指的是残疾人与其他正常人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享有同等的教育对待,享有同等的取得学位成就和就业的机会。所谓残疾人教育公平,就是体现在残疾人教育准入机会的公平与教育内容的公平这两方面上。现阶段,残疾人教育准入机会的公平问题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严重缺乏,教育内容公平问题则体现基础教育内容严重滞后。社会学家帕累托认为,一个稳定的现代社会应该是社会各阶层有合理通畅的流动,而社会上下流动的重心应为“自致性”努力,其重要性高于“先赋性”特征。表面上,大多数残疾人由于其“先赋性”资源的缺陷,即先天身心发展不足导致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屡屡受挫,同时普遍就业的职业声望不高,但实际上,残疾人身体缺陷可以通过“自致性”努力加以弥补,而制度划归将残疾人群体与正常人间有机联系人为的割裂,最终导致当下残疾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是,“教育水平是影响个人职业地位高低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教育水平越高也可能获得较高的职业地位,教育水平越低越可能停留在较低的职业地位或难以提高职业地位”。也就是说,制度将残疾人群体从社会中断裂化是残疾人群体在社会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没有很好地为该群体提供如正常健全学生一样的高等教育接受平台,导致残疾人过早进入社会,教育水平较低,就业难度增加,职业地位难以提高。
同时,我国在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相关法律虽然存在,但尚不完善。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章第二十五条规定,普通教育机构对具有接受普遍教育能力的残疾人实施教育,并为其学习发展提供便利和帮助,普通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的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入学。但据统计,2002年我国2 574名残疾人被普通高校录取,有273人达到普通高校录取线而未被录取,约占当年上线人数的10%,可见法律的落实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加之部分政府责任的不到位,导致残疾人公平接受高等教育仍有很大困难。历史经验表明,在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残疾人教育公平是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如果政府职能发挥机制不健全,残疾人就难以自然而然的求得公平。
通过社会分层与流动的视角对残疾人在完成现阶段基础教育后普遍遇到“瓶颈路口”的问题分析,即残疾人毕业后无法进入普通高校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迫使该群体被过早的整体性推向社会。而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认为,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同样重要的教育革命,已经开始改变现代社会的整体结构,使得一个没有任何学历的人仅想靠个人在市场上的努力就想获得经济上的成功成为神话。“在现代社会里,教育成就成为多数国家社会流动的最重要因素,一个人要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就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获得一定的学位。”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由于残疾人普遍接受教育水平不高,获取社会资源能力偏弱,导致残疾人在进入社会后普遍无法向上流动,造成残疾人被孤立化、边缘化,最终导致其“自生自灭”的悲剧发生。
(四)小结
残疾人因为残疾本就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社会又相对剥夺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平等的相关教育资源,使得残疾人的文化水平在市场竞争中更加不利;这就进一步促使以残疾为标志的社会群体形成阶层,而该阶层又无法向上流动,内部成员只能在本阶层内部进行流动,形成“间接结构化”,这种社会流动的封闭性特点最终导致残疾人以教育贫困为特点的阶层固化。同时“代际流动的封闭性有助于形成一代有着共同生活经验的群体”,由于残疾人对本群体的巨大认同感,使得残疾人对健全人群体的认同感下降,在社会竞争环境中产生冲突后,会加剧残疾人群体的内部认同而割裂于社会大群体,与之相关的就很有可能发生。
二、残疾人教育贫困的内在逻辑
导致残疾人基础教育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不在残疾人本身,而在于社会对残疾人的“标签化视角”。社会标签理论认为,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和产生。自我形象是透过与他人互动而产生,而他人的标签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标签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而个人被有意义的他人,如教师,警察等贴上标签,描述为偏差行为或犯罪者并自我修正,成为偏差行为者或犯罪者。“身体残疾者、穷人、曾罹患精神病者、被剥削者、不被社会认同者,这些都是社会强加给许多人的特殊身份,把他们当作‘不正常人’……这些被抛弃者可以通过自助组织获取并发展新的身份,重新定义自身和这个社会;这些组织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因被定位为某特定人群而产生的孤独感,而且有时可以为他们视为重要的社会目标,乃至社会变革做出努力。”残疾人与其他人相比确实有着一些差别,使得健全人认为残疾人在接受知识的能力必然比正常人低,这就人为的为残疾人群体贴上标签,并以此建构了一整套关于残疾人接受知识能力低下的知识,以健全人的角度而不是设身处地的从残疾人的角度入手,切实保障残疾人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图1所示,对残疾人污名化的重点是使得残疾人在接受的教育资源从根本上陷于匮乏,这表现在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质量上,同时也突出体现在公共场所有关残疾人便利设施的缺乏。而社会对残疾人接受教育能力的普遍低能化,导致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普遍低于正常人。制度划归将残疾人群体与健全人间有机联系人为地割裂,最终导致当下残疾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此外,残疾人老师的职业技术水平较低也直接影响上述问题的形成。如果我们倒置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就会发现,这些因素从源头上使得残疾人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被社会性的断裂,残疾人被社会贴上能力低下的标签后,使其长期处于教育水平低于正常人的水平,导致教育贫困的再生产。
打破“标签视角”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工作上“问题视角”向“优势视角”的转变。标签使残疾人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无法获得幸福的未来,由此而形成放弃奋斗的亚文化,正如医生恐怖的医疗语言,常常令病人陷入焦虑抑郁之中,足以使他们彻底放弃对生命的渴望一样。问题视角易导致残疾人被贴上无能的标签,这使得残疾人容易失去对自己前途的乐观期望,而变得自暴自弃。其次,问题视角模式导致对个体的悲观期望和预期。残疾人被不断视为问题,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一个永久的异类身份,这些被贴上残疾标签的残疾人,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但残就是废的标签却始终如影随形,渐渐地,这种标签式的残疾人开始放弃了对自己人生的追求与努力,不再憧憬和希望幸福的未来,最终导致自暴自弃悲剧的发生。由于污名化的社会背景,关注在个人身体上的残疾限制转变为关注社会环境施与团体、群体或几类个人的限制,导致残疾人的“个体性残疾”被推向“社会型残疾”,因而调整是以社会层面的调整而不是对残疾人个人进行调整,最终使社会性悲剧发生。
三、总结
从社会学分层的角度梳理残疾人教育品贫困生产的逻辑,笔者认为在“瓶颈路口”下缺乏社会资源使得残疾人群体无法在社会阶层中向上流动,导致大量残疾人长期流动到社会底层,这正是残疾青少年在就业等方面受到歧视,导致其被孤立化、边缘化的重要原因。进一步,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普遍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教育资源的社会性剥夺,这一剥夺的逻辑源头在于社会对残疾人标签化视角下导致的群体污名化,残疾人接受教育的能力普遍低能化的观点深入人心。基于这样的逻辑形成了残疾人群体在对待社会竞争时通常持有一种悲观的态度并形成自己的内群体,而社会基于此造成了残疾人教育贫困的再生产。基于社会工作的优势理论,残疾人与健全人在本质上都是平等的,如果给予残疾人一个公平完善的教育平台,给予该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他们甚至能更好地完成健全人所能完成的事业,使其接受高等教育,纠正社会对残疾人污名化的标签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鹏宇.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残疾人高等教育转型[J].现代教育科学,2008(9).
[2]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象调查数据分析报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3]蔡禾,周林刚,等.关注弱势:城市残疾人群体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李强.社会分层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3.
[6]周洪宇,等.教育公平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刘精明.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1978―2003[J].社会,2006(3).
[8]刘精明.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J].中国社会科学,2008(5).
[9]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10][美]罗伯特・帕特南.独打保龄球: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1]王亮.优势视角:残疾人工作的新视角[J].社会工作,2006(10).
[12]麻一青,赵振江.听障高中毕业生基础知识水平的调查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2).
[13][日]养老孟司.脑科学[M].青木社,1989.
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为残疾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其进一步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1.能力的挑战。残疾人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加以及学习中心及教学点的增多和受众对象的扩大,来自残疾人远程教育系统建设与管理能力、专业建设能力、资源建设与差异化教学支持服务能力、师资队伍水平与能力以及网络技术手段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必然增大。2.教学质量保证风险挑战。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参加远程教育的学习,学员自身存在文化基础底子薄,以及残疾人自身身体和心理等因素,在远程教育学习中,教与学处于准分离状态下,大部分残疾人学员缺乏远程学习经验,加之很大一部分学员因家庭困难,没有电脑设备或不具备上网学习条件,部分视力、听力残疾的学员,在现有的教学媒体和手段情况下,学习存在困难。开展残疾人远程教育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同样面临挑战。3.加剧教育不公平挑战。残疾人远程教育的开展对促进地方教育公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我国城乡居民(包括残疾人)受教育权事实上是不平等的。城乡在师资力量、学校硬件设备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差异,使的有机会、有实力、有需求上网的人绝大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相对教育条件更为优越的城市,农村牧区残疾人群难以充分享受到现代远程教育。另一方面,从残疾人远程教育目前的招生对象、专业设置和内容看,其本身就暗含城市残疾人服务对象的倾向。
二、探索与实践
(一)合作办学,探索“双系统”办学模式所谓“双系统”办学模式,是指电大系统和残联系统两个系统合作办学。在管理模式上,采取的是内蒙古电大和残联联合办学的模式。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双方经常沟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教学、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盟市电大分校在开展残疾人远程教育中也都采取了与当地残联合作办学的模式,内蒙古地区残疾人远程教育系统办学得以在全区开展和推进。
(二)以人为本,探索特色教学过程为确保残疾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学院规范残疾人学习的教学过程的同时,在加强支持服务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1.采取混合教学方式,注重教学实效。残疾学员利用“阳光学习网”平台参加远程教育学习时,考虑到一方面残疾学员存在文化底子薄、接受能力差,很多知识点通过网上自学还不能够完全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大部分同学家庭比较贫困,家里基本没有电脑或者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实际困难,学院适当增加面授课的课时量,并且尽量将课程安排在电脑机房来完成,使他们可以在消化书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掌握和熟练计算机的操作。2.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一是精心设计培养实践能力的载体和方法,教师运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二是抓好毕业生实训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到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办事处、残联等实训基地参加3~4周实践,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3.教学与学生心理疏导并重残疾人学生因身体缺陷,以及社会对残疾人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残疾人普遍有孤独感、自卑感、敏感等情感特点。学院开设增强基本素质类“残疾人就业创业指南”“残疾人康复系列讲座”“新残疾人观”等课程,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面授辅导,引导残疾人学员对自己正确定位,能够正确认识所处环境与社会,树立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生命质量,培养残疾学员提高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三)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体现人文关怀针对残障学员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经济窘迫、求知欲较强、敏感自闭、期待平等、渴望融入等特点,学院还以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为核心,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全员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的工作机制。以“全国助残日”和“迎新春”等主题,分别举行了师生联谊会和座谈会等活动。新生开学典礼、定期师生座谈会、不定时地为表现优异的学员过生日等活动已成为学院常规教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加强了人文关怀,让学员形成了集体归属感,从而形成学院特有校园文化。
三、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定位,稳步发展如何给内蒙古地区残疾人远程教育科学定位,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特点,为构建自治区终生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是内蒙古开放大学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特别关注和优先考虑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学习”,促进地方教育公平,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大课题。内蒙古地区残疾人远程教育定位,要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理清发展思路,对残疾人远程教育发展环境以及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正确认识,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明确今后发展目标,探索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残疾人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内蒙古地区办学的教学支持服务能力和办学水平,拓展未来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在开放大学建设中提出“多种办学形式协调发展,稳步发展特殊人群教育”办学思路,学校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逐步推进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在全区各盟市电大系统的发展”的意见。笔者认为,在建设开放大学的背景下,内蒙古电大要实现与其他普通院校的“错位发展”,对内蒙古地区残疾人远程教育发展定位,重点需要解决内蒙古学院的功能和价值作用实现问题。如何才能够让更多的地区,特别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残疾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残疾人受教育的水平,内蒙古地区残疾人远程教育在稳步推进中实现在全区的覆盖应当是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1.功能定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双系统”办学独特优势和特色,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内蒙古地区残疾人远程教育学习平台和教学模式、服务模式和合作模式,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地区教育公平,实现开放大学自身价值。2.发展定位:面向残疾人全体,面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并重,实现内蒙古地区残疾远程教育在全区的稳步发展。3.办学特色定位探索构建内蒙古地区特点的残疾人远程教育合作办学模式及运作机制、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符合残疾人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学习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并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对内蒙古地区残疾人远程教育办学的定位,旨在发挥内蒙古学院在本地区组织开展残疾人远程教育的功能作用,促进内蒙古地区残疾人远程教育的稳步科学开展,体现学院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高师院校图书馆 残疾人 弱势群体 知识援助
[分类号]G259
我国残疾人事业一直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残疾人生活状况已有一定改善。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残疾人事业仍然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残疾人提供的公共服务还难以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残疾人仍是最困难的社会群体之一。
1 我国残疾弱势群体基本状况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包括有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残疾标准由国务院规定。根据产生原因,弱势群体可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自然环境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排斥性弱势群体三类。本文的论述对象,属生理性弱势群体的范畴。
1.1 残疾人口规模大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截止到2006年4月1日零时,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其占残疾人总数的比重为: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肢体残疾2 412万人(占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40%),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调查范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北)。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增加了2365万。全国农村残疾人口达6225万人,占全国残疾总人口的75.04%。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7.80%。残疾人口数量是动态的,工伤、慢性病、老龄化、精神压力、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残疾人数不断增长。
1.2 残疾人教育严重滞后
残疾人接受教育状况无法与身体正常人相比。目前能上大学的残疾人还是极少数,2008年全国有6273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其中,本科3152人,专科3121人,均为盲、聋、肢体残疾人;1032名残疾人被特殊高等教育学校录取,其中,本科417人,专科615人,均为盲人和聋人;学龄残疾儿童失学率仍然较高,2008年全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22万余人,占学龄残疾儿童少年的1/3,其中,视力残疾3.1万人,听力残疾3.1万人,言语残疾2.1万人,智力残疾4.5万人,肢体残疾4.9万人,精神残疾1.4万人,多重残疾2.8万人。
1.3 残疾人就业率低
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形势严峻。2009年度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高达13.6%,是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2%的3.2倍。未就业者生活主要来源是:城市中依次为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40.5%、领取基本生活费占31.4%、其他占26.2%;农村中依次为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76.9%、领取基本生活费占10.1%、其他占11.5%。笔者对四川省南充市18~60岁残疾人的就业、教育、收入等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27份,剔除17份填写不规范无法统计的,共获得910份。调查得知,残疾人就业率很低,且文化程度与其就业关系密切,文盲残疾人就业率最低,但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就业率会明显提高,如表1所示:
1.4 残疾人年人均收入低
目前我国残疾人收入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仍较大。2009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新闻会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7.9%;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为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 578元的两倍。笔者对南充市18~60岁残疾人调查结果亦显示,残疾人的收入状况远远低于当地居民收入平均水平,且不同文化程度的残疾人收入有显著差异,文盲残疾人年人均收入最低,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大学本科及其以上的残疾人收入最高(见图1)。
由以上得知,人数多、教育程度低、就业率低、年人均收入低是我国残疾弱势群体最突出的特征,因教育滞后引起的知识贫困是给残疾弱势群体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的直接原因。本文拟就高师院校图书馆如何对残疾弱势群体实施知识援助,帮助其改善知识贫困现状进行探讨。
2 高师院校图书馆对残疾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必要性
知识援助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免费或以较低的费用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产品或服务。它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及社会保障制度中应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社会救济不同,不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给予贫困者经济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标准,而是通过支援性的服务,提升弱势群体的竞争能力,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机会,从而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知识援助实施的理念在于“助人自助”,强调社会外力的支持与弱势个体的内力相结合。
2.1 是高师院校及高师院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决定的
大学应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否则就不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学。社会支持大学,大学要服务社会。只有服务社会,才能深化教学,深化科研。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把握社会需要什么以及需要的程度,从而找到科研方向和教学重点。师范大学应搞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服务贡献中不断发展壮大。对残疾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正是师范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高师院校图书馆是高师院校的窗口形象,是否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决定着高师院校的社会影响力。
2.2 残疾弱势群体需要高师院校图书馆的知识援助
目前我国占1/3的残疾学龄儿童少年没接受义务教育,极少数残疾人能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这对高师院校图书馆为残疾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提出了现实要求。“弱势”与“强势”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残疾人一旦获得了适当的学习和就业机会,加之因身体的残缺而锻炼出来的坚强意志,往往能取得比身体正常人更好的成绩,成为社会财富、文化和精神生活有力的创造者,如:蒙古史专家翁独健、数学家华罗庚、美国总统罗斯福等。残疾弱势群体需要高师院校图书馆这一学习平台。
2.3 是高师院校图书馆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师院校必须坚定不移地面向社会,这是国家发
展的需要。也是师范院校发展的需要,高师院校图书馆同样应坚定不移地服务社会。《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服务方面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上海几所著名高校采取与地区图书馆合作的方式向社会开放,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已向公众开放。但经济滞后的西部地区几乎没有高校图书馆开展过真正意义上的面向社会或社区的读者服务工作。国外的高校图书馆已对社会免费开放,如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等。受惠于招生政策,到高师院校学习的残疾人数逐年增加。高师院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潮流,推行社会化服务理念,为残疾人服务,以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
3 高师院校图书馆对残疾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方式
3.1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
建筑无障碍是高师院校图书馆对残疾人知识援助的前提条件之一。馆舍设计要尽量人性化,严格执行无障碍建设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依法照法规建设规范的无障碍设施,已经建成的馆舍应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比如:停车场方便残疾人乘车、坡道方便轮椅进人、有残疾人专用厕所、有供轮椅乘坐者专用的电梯、在入口处或转弯、上下楼处设立盲人路标或声音提示、设有残疾人安全通道、总服务台高度不超过0.2~1.6米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无障碍设计值得高师院校图书馆分享和借鉴。
3.2 加强残疾人文献资源建设
残疾人中的盲人和聋哑人对文献有特殊要求(如大字书、盲文书、手语书)。为了满足残疾人的文献需求,重点收藏康复、职业培训、福利、特殊教育等文献;选择性收藏计算机、服装、按摩等文献;全面收藏国家颁布的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政策法令法规。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残疾人文献资源重点建设的内容。同时,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开发网络资源,结合残疾人的需求建立特色数据库,并随时更新。有条件的残疾人,还可享受远程访问、系统检索等虚拟信息服务。
3.3 转变落后观念,树立新残疾观
残疾人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给予残疾人公正待遇不仅是对残疾人本人的同情和扶持,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福利问题。当前,我国养活残疾人的责任主要由家庭负担,社会救助极为有限。充分发挥残疾人的特长,给予恰当的学习和就业机会,可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对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残疾风险,必须提高助残意识和残疾预防意识。此外,教育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和正常人有平等的受教育权。部分高校如吉林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非常重视特殊教育,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实现了聋人教育与国际接轨。但绝大多数高校包括师范院校在内都存在着发展特殊教育意识不强、对残疾人服务观念落后等现象,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亟待改善。高师院校图书馆应树立“大图书馆”和“大文献资源”观念,广泛吸引残疾弱势群体,保护其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3.4 整合高师院校资源优势,开展残疾人个性化服务
根据残疾人个性化信息需求,高师院校图书馆将丰富的馆藏资源与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开展残疾人个性化信息服务。
3.4.1 送服务上门,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对不便到访图书馆的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有网络条件的残疾人可享受网上图书馆、远程访问等信息服务,无网络条件的残疾人可享受邮递服务、上门服务。充分利用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资源,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为残疾人参加自考和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提供专业辅导;帮助被特殊教育边缘化、不能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度残疾孩子在家接受教育;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教育和残疾人家长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从事科学研究、有科研项目的残疾人,提供定题跟踪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科技查新服务以及相关的特殊信息服务。生于1962年的四川省南充市中心按摩院院长、省盲协副主席陈训华(盲人),8岁时因受意外伤害双目失明,19岁到针灸按摩医院学习,1975年在龙门镇创办按摩诊所,后发展成按摩医院。他多次参加学术交流,数篇,经常以区政协委员身份向政府和社会呼吁重视残疾人事业。一直以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根据其特殊信息需求,为其从事盲人按摩理论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及论文写作提供科技查新、文献传递、信息推送、送书上门等服务,他也为西华师大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工作及文献资源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3.4.2 加强残疾人导读工作,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导读可使读者花最少的力气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馆员要充分考虑残疾读者的特点,加强阅读教育的针对性,做好导读工作。注重培养其乐观面对人生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提高生活自理、人际交往、融入社会、劳动与就业能力;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指导阅读法律、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等书刊,增强法制意识、心理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残疾大学生除学好专业课之外,还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其他专业知识。在当代社会,抑郁症正在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疾病。残疾人绝大多数属“三低”(低收入、低职位、低文化)人群,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高师院校图书馆对其开展阅读引导,进而对其实施阅读治疗非常必要。
3.4.3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可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成功的残疾人还可带动一大批残疾人就业。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西湖街社区的身患小儿麻痹症的蒲定金带30名残疾人创业,用他自己的话讲,自己是一名残疾人,更能了解残疾人的悲欢苦乐。早年的他,因身体原因,成绩非常好却与高考无缘。但他人很聪明,喜欢学习新东西。无论春夏秋冬,他拄着两根拐杖,到西华师大图书馆看书学习,受益于西华师大图书馆与当地残联联合举办会计师培训,1996年他拿到了会计师资格证,他制作的财务软件现在一些公司推广使用。蒲定金的例子告诉我们,掌握职业技能是残疾人实现就业、自主创业的前提。高师院校图书馆以就业为导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残疾人自身优势,面向成年残疾人开展如电脑、手语、按摩、聋人导游、音乐等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同时,开展残疾人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其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训可采取举办短训班和网络实时咨询的方式,以及联合学校、工商、法律、劳动等部门定期举办公益知识讲座。
按照__x州开展残疾人工作调研通知的要求,我代表__x市人民政府对近三年来我市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一、残疾人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人口17.9万,其中残疾人6896人,占总人口的3.85。各类残疾人中,城镇残疾人565人,农村残疾人6331人。残疾人按类分为:视力残疾923人,听力残疾2365人,言语残疾897人,肢体残疾1093人,智力残疾1360人,精神残疾258人。
二、三年来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__x市残疾人工作在区、州党委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级残联部门的业务指导下,紧紧围绕我市工作重心,认真履行职责,在残疾人康复、劳动就业、扶贫、教育、文化体育工作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市残疾人工作走在了全州前列,残疾人事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健全组织机构,为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保障。
多年来,我市始终把残疾人组织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各级残联组织机构不断健全,部门设置科学合理,职能不断强化,机制更加灵活,效能不断提高,办公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近三年来,我市基层残联全部通过了州残联“八个一”标准的达标验收。投入3万元改善了乡镇、办事处残联办公条件,并配齐了专职残联干部。全市75个村委会都配备了残疾人工作联络员,19个社区均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残疾人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健全的残疾人工作队伍已成为政府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得力助手,联系残疾人的重要桥梁纽带。
(二)不断加大投入,增加就业,强化培训,促进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稳步推进
1、不断增加投入,强化网络建设和康复工作力度。近三年来,我市不断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增加残疾人康复补助。三年来,我市共投入各类康复资金20多万元有用于康复设施和器材。其中,20__年在__x办事处成立了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20__年在__x办事处____社区建立了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点;20__年与市__x医院共同建立__x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为市人民医院购置了用于白内障复明工程的手术床。还投入5万建成了__x市盲人按摩推拿中心。与此同时,三年来我市共为3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或功能补偿。其中,为152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免费为重度肢体残疾人发放轮椅115辆;为12名残疾人安装了假肢、15名聋人配带了助听器;15名肢体残疾人在社区接受康复训练、5名智残儿童进行了家庭训练、4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训练;完成用品用具供应326件。为78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补助4万多余元。
2、严格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规范残保资金的管理,努力促进残疾人实现充分就业。我市残疾人就业格局以分散按比例就业为主,集中就业和个体就业为辅。在分散按比例就业方面,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__x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文件,全面推行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积极督促各单位履行社会义务,执行政令,使就业工作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目前,我市已有1505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通过分散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等方式实现了就业。今年,我市还举办了__x市残疾人岗位对接大会,有32名残疾人与用工单位达成了意向。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规范残保金的使用范围,使残保金的收缴、管理、使用等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三年来,我市共为56名残疾人提供小额信贷28万元,帮助他们从事个体经营和种养殖业。
3、扎实开展残疾人教育培训、文化体育工作。一是近三年来,我市根据残疾人就业需求特点,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共支出培训经费40多万元,累计培训残疾人358名。二是为做好残疾人教育工作,市政府把残疾儿童和少年的义务教育纳入了__x市义务教育规划,各普通中小学均接受轻度弱智、弱视和肢体残疾学生入学,基本形成了以随班就读和特教学校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格局。目前,我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4。三是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残疾人文化 生活日趋活跃,先后共投入资金7万元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20__年我市残疾人组队参加了自治州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并取得3金3银的佳绩;20__年举行了一期以宣传残疾人事业五年成就展的板报比赛和__x市优秀残疾人演讲比赛;组队参加了__x州第二届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和__x州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年,我市又在市影剧院举行了由11名残疾人参加的__x市残疾人自强、自立能手事迹报告会。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市残疾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了他们参与社会的自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采取多种措施,稳步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向前迈进。一是我市已把293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被纳入扶贫解困工程,为所有帮扶户每户提供了1000元的医疗救助卡,并全部由机关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进行结对帮扶,具体帮助协调和解决帮扶户的就医、就学、就业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二是使102户城市残疾人家庭享受了低保,农村有33人被纳入五保供养。三是在各种节日期间,各帮扶单位都以不同形式对贫困残疾人进行慰问。三年来共累计发放困难补助和慰问金40余万元。四是工商、税务、城建等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按规定减免了相关费用,三年间共为残疾人减免各项税费近40万元。
三、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开展帮扶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664名,其中城区有186名,农村478名。按残疾类别分:肢体残疾225名,精神残疾45名智力残疾101名,听力残疾104名,言语残疾48名,视力残疾141名。绝大多数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基本上依靠社会和家庭供养,大部分家庭生活困难。针对这一实际,我市对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在康复、扶贫等方面的需求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进行帮扶,先后为重度肢体残疾人捐赠轮椅220辆,对部分残疾人进行了康复训练和医疗康复,将293户残疾人家庭纳入了扶贫解困工程。同时,正在努力使所有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四、残疾人危房改造已全面展开,正在稳步实施
一是根据__x州农牧区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我市按照抗震安居房的具体标准,制定了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二是计划3年内为260户残疾人无房户和危房户新建住房。20__年我市已自筹资金37.7万元,为35户残疾人家庭新建和维修了住房。20__年,我市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在全市六个乡镇全面已铺开,年内将为81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住房。截止目前已有54户残疾人家庭住房开始动工,有15户即将动工,4户完工。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补助资金已落实到位65.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0.5万元;市财政15万元;市残联40万元,现已下拨补助资金21.5万元。剩余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将随工程进度及时到位,81户建房任务将顺利完成。
五、农村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农村费改税后,我市严格按照文件规定为残疾人减免了农牧业税,所有乡镇都为残疾人减免了义务工,为部分特困残疾人减免了水电费。全市每年为残疾人减免各项费用达6.5万余元。
六、农牧区残疾人合作医疗保险试点情况
我市农村医疗试点工作目前正在申报过程中,但在我市给自治区卫生厅关于__x市申报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承诺函中明确承诺,我市全额资助农村特困户、五保户、革命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参加农牧区合作医疗个人应承担的资金。
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残疾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全市人均生活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残健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比较明显,特别是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在生活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在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生活质量有进一步提高。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康复工作:一是对18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了调查登记,协助县侨联争取实施一期免费白内障复明工程。二是调查落实7名重度精神残疾人,准备帮助他们实施住院治疗。三是为7名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轮椅3辆,拐杖4副。
(二)教育工作:一是对在特殊学校就读的20名残疾学生给予了每人200元的资助。二是对挂钩村的10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进行了慰问。
(三)就业和扶贫工作:一是深入基层广泛调查适合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为开展培训打好基础。二是为鼓励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出台了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个体户进行一次性补助的政策。三是对2012年实施的46户残疾人危房改造户进行了检查验收。四是认真组织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发动各级各部门到挂钩点开展主题为“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的扶残助残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召开了县残联五届二次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12年工作,对2012年工作做了安排,与各乡镇残联签定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
召开了换发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工作会议,对换发“二代证”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了换发“二代证”实施方案、成立了各类残疾评定委员会,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七)其它工作:一是按县科发办要求,完成了学习活动第二阶段分析检查阶段任务,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自检自查、征求意见、分析检查,结合残联实际,对广泛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和要求进行了认真总结梳理、深入分析、认真查摆存在问题,达到了找准存在问题、统一班子思想认识、理清发展思路的目的。为更好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打下坚实基础,做到学习有特色,活动有实效。二是认真抓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和贯彻落实,按照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要求,制定出了公示公告清单,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了残疾人事业方面的7项公告。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残联依法行政工作的阻力大。少数单位和部门在落实残疾人法律法规和优免政策中随意性大,还存在着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的现象,如政府基金一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部分单位既不安置也不缴纳,给《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贯彻落实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残疾人扶贫解困任务艰巨。绝大多数残疾人家庭因残因病导致贫穷,这部分人口家庭基础差、底子薄,有的家庭主要劳力带残、一户多残,我县还有700余户住在危房中,靠残联系统每年解决几户成了杯水车薪,要使残疾人与健全人一造同步奔小康,解决残疾人的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任务还相当艰巨。
(三)残疾人的优惠特惠政策滞后。残疾人社会保障还不够广泛,保障水平还比较低,缺乏特殊保障政策。
建议: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出台残疾人的优惠特惠政策,使残疾人作为特殊对象予以重点保障,提高扶助标准,实现普惠加特惠。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县委十届四次全会、州残联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县委、政府、州残联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县委、政府和州残联下达的各项任务,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大理州残疾人 “十一五”计划纲要》和《2012年大理州残疾人工作目标责任制》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协调各部门整合资源,让残疾人得到更多的救助和扶助,使贫困残疾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病能就医,逐步缩小贫困差距。
(二)开拓康复领域,搞好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积极向上争取,为迫切需要的贫困残疾人配发用品用具;继续抓好精神病的防治工作;抓好下肢截肢者的假肢安装工作,力争为下肢截肢者免费安装普通型假肢。提高残疾人功能补偿和改善的康复水平。
(三)抓好残疾人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力争开展8期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培训残疾人500人;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术培训;三是主动协调做好大中专学校残疾学生的招生录取和毕业分配的各项工作,继续对考取大专院校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给予学习生活困难救助共2页,当前第1页12
(五)继续抓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力争帮助40户残疾人住房困难户实施危房改造;协调好县扶贫办在地震安居工程等项目中,优先照顾残疾人,力争更多的残疾人得到扶持和援助,让残疾人家庭早日实现“八个有”。
(六)加强文体宣传工作。积极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及时发现培养输送一批新的残疾人文艺、体育人才,积极推荐残疾人运动员。
(七)加强各专门协会和社区残协工作。每个专门协会和社区残协要组织残疾人开展两次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使残协组织真正发挥作用。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认真总结了去年工作,全面部署了今年的任务,还表彰了2012年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刚才,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总结工作客观实在,布置任务具体明确,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近年来,全市各级残联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紧紧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服务等诸多方面,逐步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配合的良好格局,为保障残疾人工作和生活,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应有贡献。市残联连续两年荣获全省残联系统综合考评先进单位,2012年度又被评为全市民生工程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常年辛勤工作的残疾人工作者和关心支持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残疾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最需要社会的关爱、支持、帮助。我市现有残疾人1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2%左右。虽然我市的残疾人事业有了明显进步,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残疾人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贫困残疾人收入低、就业难的问题还相当突出,竞争力弱、承受力差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部分残疾人生活还很困难、发展压力还很大,社会上歧视残疾人、侵犯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残疾人事业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做好残疾人工作,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让他们和健全人一样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大处说,这是执政为民;往小处说,这是积德行善。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对残疾人群体厚爱一分、多予一些,给他们以特别关爱、特别扶助,让他们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感受构建和谐社会的温暖。
二、突出重点,着力提高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
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残联组织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残联工作的重要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紧抓好。
第一,要从最基本的保障入手,切实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疾,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其中部分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生存受到威胁。各级残联组织要特别关心无劳动能力和无业的残疾人,把这些人作为工作的重点,协助有关部门从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照顾,对城镇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和特困残疾人,要做到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三无”残疾人,要落实好“五保”。充分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组织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千方百计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要不断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真正做到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
第二,要从最现实的需求入手,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发展权。各级各部门要帮助残疾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活现状。一是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残疾人康复是残疾人回归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要扩大残疾人康复受益面,努力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基础、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基层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二是扎实推进残疾人教育。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残疾学生高中(职业)教育,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加大对残疾学生的助学扶持力度,同时保障重度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三是努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强自立的根本途径。各级党委政府要研究制定就业扶助政策,建立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机制。要大力扶持福利企业发展,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积极开辟公益岗位、社区岗位,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残联和职业培训机构要广泛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帮助残疾人提高就业能力。另外,要坚持非畸视、权利平等的原则,保证残疾人的民主政治权利,切实保障残疾人的知情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监督权等参与社会政治和社会管理的权利。
第三,要从最基层的工作入手,着力夯实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在基层,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要采取有力措施,夯实残疾人工作基础。一是健全基层网络,提供组织保障。要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总体要求,巩固加强城镇社区、农村乡村残疾人组织,健全市、县、乡三级残联组织体系,特别是在年底前完成乡镇专职委员和村(社区)协理员的选聘工作,使基层残疾人工作有人管理、有人办事。二是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能力。要综合运用政策、市场、社会公益等多种手段,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层综合服务设施,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各县市区要在年底前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确保达标。三是加强信息采集,提高管理水平。各级残联要深入实际,全面掌握残疾人的残疾情况和生活、康复、就学、就业等方面的需求,逐人建档建卡,建立信息数据库和人才库。
三、加强领导,形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推动力
残疾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第一,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把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抓好落实。把残疾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加大投入,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第二,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级残工委要进一步发挥综合协调和指导作用,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教体部门要努力挖掘特殊教育资源,满足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的求学需求。同时要做好全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筹备等工作。民政部门要在乡镇民政所确立一名专(兼)职的残疾人工作者专门从事残联工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地税部门要努力扩大残保金的征缴面,加大征收力度。人社部门要继续重视和支持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为残疾人提供定向免费培训,认真做好残疾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工作。卫生部门要做好残疾人的医疗救助、白内障复明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扶助残疾人的资金投入力度。工商部门要对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给予优惠和支持。其他各部门也要积极发挥作用,共同做好残疾人工作。
第三,社会各界要主动参与。要大力宣传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先进典型事迹,引导社会各界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扶残济困的传统美德,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民间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要积极帮助残疾人,持久、深入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建立更加广泛的志愿者队伍,更多、更好地解决残疾人的困难,使他们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