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无形资产的标准

无形资产的标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18 17:32: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无形资产的标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无形资产的标准

第1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系统 无形资产核算 无形资产管理

一、无形资产事业的发展在于创新

(一)无形资产创新发展是客观的必然

1.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创新

无形资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也需要无形资产的相应发展。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是无形资产面临的新环境。知识经济是建立在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技术为核心,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智力资源资本化、产业高技术化、信息社会化、信息网络化、投资无形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终身化等。发展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提出了国际化、系统化、集中化、层次化、信息化、规范化、效益化和知识化等新的要求。

2.无形资产改革需要创新

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新的阶段,随着改革由局部转向整体、由经济领域转向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都将面临着一些从未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和新课题。与此相适应需要对无形资产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而深化改革就需要无形资产创新。

3.发展无形资产学需要创新

自然科学在发展,其他社会科学在发展,无形资产科学也需要相应地得到发展。发展无形资产学的关键在创新。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管理现代化和无形资产改革都需要创新发展无形资产学。

无形资产创新是有关人员在无形资产实践过程和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活动。无形资产创新是创造出原来没有的和与原来不同的有利于发展的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是扬弃与发展的过程。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创造新的事物。创新的本质是发展,发展是创新的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创新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事业的发展。

(二)无形资产创新的分类

无形资产创新按组织性质划分有:

1.原始创新,是首先或最早进行的无形资产创造性活动;

2.集成创新,是整合多种因素而进行的无形资产创造性活动,如有效地组织相关院校结合、相关学科结合、产学研结合和国内外结合等多种形式,采取有效措施集中优势力量整合科技资源进行的无形资产集成创新;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在对引进理论、技术或方法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性活动。

无形资产创新要提倡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创新者独立地根据需要并能拥有知识产权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自主创新属于导向性政策,就是要有一种自主意识,敢于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强调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只能靠自己来完成。

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如在科学理论的发展中,新的科学理论,其最闪光的部分是新的被检验是正确的研究成果,但也包括了原有理论中被检验是正确的内容。科学理论的嬗变,是在继承原有理论中有用内容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在继承中创新,是实事求是的一种科学精神。同时,在创新理论的过程中,还要正确认识创新与借鉴的关系。我们要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包括西方国家的理论、方法和经验,为创新理论提供参考;但不能搞照抄照搬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而是一切都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理论。

无形资产创新表现在各个方面,当前,主要表现在无形资产相关概念的比较,无形资产系统要素的确认,实施无形资产核算多元模式,建立无形资产多层次管理体制等。

二、无形资产系统要素的开拓

(一)解放思想,消除认识误区

无形资产是一个系统,它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对无形资产运动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无形资产系统由哪些要素组成还存在两种认识误区:第1种认识误区是无形资产等同于无形资产核算论,有些人认为无形资产是由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所规定的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几种无形资产所构成。第2种认识误区是无形资产等同于知识产权论,有些人认为无形资产是由知识产权各要素构成的,即知识产权构成的要素也就是无形资产的构成要素。知识产权一般包括:专利、发现权、科学技术进步成果权、植物新品种、技术秘密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号权(厂商名称权)、著作权(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制止不正当竞争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保护(商业秘密)等。

无形资产是客观存在的系统,其构成要素既不等于无形资产核算要素,也不等于知识产权要素,无形资产系统是以无形资产核算要素或知识产权要素为主体的还包括其它要素的系统。因此,需要解放思想,消除认识误区,开拓创新,全面、正确地认识无形资产系统的构成要素。无形资产系统要素的开拓基本上是横向开拓和纵向开拓,横向开拓是发现和识别新的无形资产要素,如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无形资产;纵向开拓是丰富无形资产要素的内容,如属于著作权的发掘民间文艺的作品和后续创作人的民间文艺作品。

(二)建立无形资产系统构成要素确认鉴定机制

无形资产系统要素的开拓需要建立无形资产系统构成要素的确认鉴定机制。

1.无形资产系统要素确认的标准

(1)会计准则确认无形资产的标准。无形资产确认是指将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加以记录并将其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①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②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①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会计准则确认无形资产的目的,在于通过确认将企业的无形资产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并经营无形资产。

(2)社会确认无形资产的标准。无形资产系统包括法定要素和其他要素,法定要素是由会计准则确认的无形资产,对于其他无形资产要素也需要进行确认。社会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是指将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作为社会各单位的无形资产加以核算和管理。

社会确认无形资产的标准是: ①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从社会视角,无形资产是指一定主体拥有、没有实物形态、长期使用、预期会带来效益,并获得一定权利的资源。②满足3个条件。这3个条件是:第一,该资产是一种资源,对社会是有用的;第二,该资产是预期会带来效益,对社会是有利益的;第三,该资产是获得的一种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社会确认无形资产的目的,在于通过确认为社会的无形资产,以便纳入社会各单位的核算与管理,发挥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无形资产系统要素鉴定机制

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要纳入规范,不同于学术界的探讨,每个人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而应该有一定的鉴定机制。

无形资产要素纳入会计准则范围的鉴定机制,应该是由政府的会计主管部门的相应组织,对社会经济实践中有关无形资产的现象、活动和研究等进行调查,按照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确认标准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地研究,确定无形资产要素,经过一定程序,纳入会计准则作为法定的无形资产要素。

社会确认无形资产要素的鉴定机制,分别由相关的部门、行业和地区等有关单位对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有关无形资产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本部门事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依据社会无形资产确认标准对其进行研究,如确定为无形资产要素,经过一定程序,纳入该部门有关规范,作为相关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如植物新品种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拥有植物新品种的单位应享有的植物新品种权。相应由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并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和审查并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植物新品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对一个企业来说,既要按照会计准则确认的无形资产内容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又要按其他部门确认的无形资产内容,纳入企业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经营管理,真正发挥无形资产是一种持续发展资源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无形资产系统要素的开拓,无形资产一般可以包括专利权、发现权、科学技术进步成果权、植物新品种权、专有技术、经营秘密、商标权、商号、地理标志、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商誉和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等共15种。无形资产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管理的发展,无形资产系统的构成要素将会不断丰富与发展。

三、实施无形资产核算多元模式

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无形资产准则)和《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无形资产指南),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做了全面的规定。无形资产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处置和报废、披露等做了规定;无形资产指南又对有关无形资产核算的开发支出的资本化,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的相关因素,无形资产的摊销,土地使用权的处理等做了规定,无疑这对无形资产的核算是重要的。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规定了无形资产通过设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从无形资产系统的层面分析,现行的有关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规定,还存在以下问题,即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拥有的正在使用的无形资产。其原因是:①不在《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范围内的无形资产得不到反映,如属于无形资产的发现权、科学技术进步成果权、植物新品种权、经营秘密、商号、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等得不到反映;②在账面上无形资产价值已摊销完毕但还在使用的无形资产,已没有账面的现有无形资产的结存记录得不到反映。

为了全面反映无形资产系统的构成要素,需要对现行的无形资产核算办法进行改革,采用无形资产核算多元模式。它要求:

(一)采用会计核算办法

会计核算方法基本上采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核算办法,但对规定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只限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6项应进行改革,不规定无形资产包括的具体内容,而只规定凡符合无形资产标准(条件)的都可以通过无形资产相关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也就是说,除现行规定的6项无形资产以外,凡企业按规定的无形资产标准确认的无形资产要素,都可以通过无形资产相关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二)采用业务核算办法

对于在账面上无形资产价值已摊销完毕但还在使用的无形资产,以及企业拥有或正在使用的没有账面货币计价的无形资产要素,采用业务核算办法,设无形资产备查登记簿,只核算其数量,反映数量的增加、减少和结存情况,以便监督管理。当对企业拥有或正在使用的没有账面货币计价的无形资产要素进行评估价值后,应转入按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核算。

对无形资产实施多元核算模式,可以全面反映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以便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更充分地发挥无形资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四、建立无形资产多层次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的无形资产管理,是分部门专项直接管理和企业综合管理的体制,全国没有统一管理无形资产的部门。为适应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的形势,无形资产系统要素的丰富和发展,需要对现有无形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无形资产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多层管理体制。无形资产管理体制是管理无形资产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称。组织制度重要内容是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配置和职权划分等,组织机构是管理体制的载体,是管理人员活动的场所。管理制度包括产权制度、运行机制及其他各种制度。管理方法包括基本管理方法和各种具体方法。所谓无形资产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多层管理体制,集中统一是由全国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统一制定无形资产的方针、政策、制度和发展规划,分级管理是分国家、部门和企业的分别管理。无形资产管理体制实际上是“宏观指导,部门分管,法规调控,相互协调”。

集中统一,是实施全国的无形资产宏观管理,在以知识产权为主体的无形资产系统的条件下,可以委托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或其他司)组织全国无形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其成员由相关部委选派;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无形资产管理的方针、政策、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与方法,制定无形资产发展规划,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部门专项直接管理,由不同部门的相关机构分别负责管理本部门的无形资产要素。例如: ①国家知识产权局,主要负责国家知识产权局系统的专利和知识产权有关的行政管理工作。②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主要负责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系统的新闻出版、著作权等管理工作。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要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有关行政执法工作的直属机构。其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标注册和商标管理工作,保护商标专用权,组织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加强驰名商标的认证和保护等。④ 国土资源部,主要负责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⑤财政部,主要负责财政税收财务会计等工作。

企业综合管理,企业一般拥有多种无形资产,要接受来自各个国家管理部门对该部门所管理无形资产的指导或管理,实施对无形资产的综合管理。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是无形资产管理的基础,相应建立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体制。企业建立无形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是:以国家政策、法规为依据;集中统一;岗位职责明确,责权利相结合;与企业管理体制相适应。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体制是“产权清晰,集中统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其要求:无形资产产权必须划分清楚;采用集中统一的管理形式;管理岗位职责明确与权利相结合;建立管理制度与采用科学管理方法。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建立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无形资产机构一般采用集中统一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①集中统一。企业设无形资产管理部(处或科)或知识产权部(处或科),设置职能岗位,明确职责与权益。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应由企业的主要领导负责分管,并由精通技术、法律、财务、经营各方面的人员组成。按照无形资产工作的内容和工作岗位,配备无形资产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可以一人一岗、一人数岗或一岗数人,做到人尽其才;明确各工作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工作流程,加强相互间的协作。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无形资产,如对专利权、专有技术、经营秘密、商标权、商号、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进行管理。管理无形资产的开发、使用、转让、权益和保护等。要求按照规定从价值和事项两个方面,依据凭证和设置账簿,进行分类和明细管理。全部无形资产要有事项(数量)管理,同时,按规定要有会计价值核算和价值管理。②分级管理。在规模较大、无形资产较多的企业,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之下,可以分级次进行两级管理,如在企业集团总部之下分各子公司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或在企业总部之下各车间(商品部)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对无形资产机构各管理级次的职责、权力和利益,管理范围和要求,要有明确的规定。实行分级管理,总部负责无形资产事项(数量)和价值管理,总部之下各管理层只负责对无形资产的事项(数量)管理。在我国,除了管理规范的大中型企业以外,一般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组织,没有专职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组织的建设。在国外,如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企业内都设有知识产权部,每一个分公司还有知识产权科,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评估;重置成本

一、无形资产成本及其特性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30条:对占有单位的无形资产,区别下列情况,评定其价值:1.外购无形资产,根据购入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2.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根据无形资产形成时所需实际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3.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未单独计算成本的无形资产,根据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其评估价值。

无形资产成本指无形资产研制或取得、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无形资产按照其来源渠道可以分为外购和自创两种类型,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是由买价和购置费用两部分构成的;自创无形资产成本一般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专用设备费用、咨询鉴定费用、培训费、差旅费、管理费、技术服务费等项。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时市场条件下,重新创造或购置全新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全部货币性支出的总额。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来源不同,其重置成本的成本项目、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亦不同。

(一)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和购置费用。一般企业都有无形资产购置的原始记录资料,即使无账面记录资料,亦可找到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1)有账面记录资料时,采用物价指数法即以账面历史价格为基础,乘以自购置日至评估日的物价指数,将账面历史成本调整为重置成本。其公式为: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无形资产账面成本×无形资产评估日物价指数

按物价指数确定重置成本时,关键的问题是物价指数的确定。从无形资产成本构成来看,主要有物质消耗费用和活劳动消耗费用,不同的无形资产,两类费用的构成相差很大。(2)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采用市价类比法。评估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时,若无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历史成本资料,可搜集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并根据无形资产的功能以及技术先进性和适应性进行调整求得现行购买价格。

(二)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是由企业创造或研制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资料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组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账面历史成本法。自创无形资产有账面历史成本资料时,可以账面历史成本为基础,乘以相应的物价指数求得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为无形资产历史成本与自创立日至评估日物价指数之和。(2)财务核算法。无账面历史成本的自创无形资产可按该项无形资产创立时实际发生的材料、工时消耗的数量以及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确定其重置成本。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物质资料实际消耗×现行价格+实耗工时×现行费用标准

由于无形资产属创造性智力成本,因此不能原样重置,其重置成本只能是复原重置成本,故上式中物质资料消耗量以及工时消耗量均按当时创立无形资产发生数计算,而不能按现行标准计算。(3)市价调整法。若市场有与自创无形资产相似的无形资产交易时,可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以及自制成本与售价的一定比率调整,求得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同类无形资产市价×成本售价系数式中:成本售价系数可根据本企业有代表性的已出售的无形资产的自创成本与售价的加权平均比率求得。

三、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影响因素分析

重置成本法评估的是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其数额是由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和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决定的。而无形资产成新率又是由无形资产的损耗决定的,因此,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必须研究无形资产的损耗。无形资产的损耗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无形资产价值的降低。通常可以分为无形资产时效性陈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三种情况。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对无形资产贬值的确定,是根据考虑三种贬值因素的综合成新率测定的。无形资产综合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年限)×100%

式中:实际已使用年限较易确定;尚可使用年限,指无形资产能够为经营主体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但是它不是指法定保护年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尚可使用年限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专家对经济寿命预测法。该方法是通过聘请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被评估无形资产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确定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2)技术更新周期法。该方法是根据同类无形资产的技术更新周期,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从中扣掉无形资产已使用年限,便可得到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

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适用性探讨

(一)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单独使用重置成本法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工程图纸转让、计算机软件转让、技术转让中最低价格的评估、收益额无法预测和市场无法比较的技术转让等。而更多的场合是重置成本法与收益法结合使用,如用于专利权、专有技术和整体无形资产的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大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小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表现为:(1)无形资产的成本问题。以成本作为评估依据的基本条件:一是成本能够识别;二是成本能够计量。识别和计量的成本可以是被评估商品本身的成本,也可以是相同商品的再生产成本。为了排除贬值、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成本一般以再生产成本为计量对象。(2)在实际操作中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商誉、权利类和关系类无形资产的评估,由于其成本不能识别,也不能计量,因此,不适宜用重置成本法。

第3篇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企业中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做好无形资产开发工作;统一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和合理选择评估方法;完善无形资产维护和保障制度,维护好企业的权益。

【关键词】 无形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展示企业形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未来的几年,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的接轨,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一定会和有形资产趋于一致或胜过。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企业在无形资产的使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及措施,促进企业可持续经营管理。

一、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可供公司长期使用并能够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决定因素,拥有一定规模与质量的无形资产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并决定着企业价值的高低。

1、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价值和超额利润

无形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产是硬件,技术、知识信息、商誉等无形资产是软件,后者对前者进行优化使用和合理配置,使企业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无形资产管理主要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功能、提高商品声誉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创造价值并产生超额利润。

2、无形资产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无形资产营运有利于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经济。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一样,通过营运都可以实现价值增值,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对外参股或者转让,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企业要扩大经营规模,传统做法是通过增加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来实现低水平扩张。而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的企业减少有形资产投资,以技术转让等无形资产为主的非股本生产合作日益增加,从而实现规模扩张。

二、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不明确

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必须纳入评估范围。无形资产评估相关规定在规范评估行为的同时,忽略了对土地使用权和企业品牌以及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规范。此外,关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在我国也无成熟的评估标准,评估结果难以反映企业的实际价值,具体操作起来误差很大。

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在实际中,收益现值法一般出现在以转让、投资为目的的评估中,涉及到以成本、费用摊销为目的的评估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所得出的价格则只是真实交易中的一种参考价格。由于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和计算口径多样,经常会造成采用不同评估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评估所得的结果相距甚远的情况。

2、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环节制度缺乏

由于企业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人员和制度,使得无形资产价值得不到提升,严重制约了无形资产作用的有效发挥。企业人员无法利用科学知识有效地管理和使用无形资产,就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导致无形资产资源严重浪费。另外由于受到过去计划经济较长时期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确立,但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并不发达,完善的市场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严重阻碍了无形资产的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3、部分无形资产不被重视导致流失

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商标保护观念不强,未及时注册商标,使得自己的商标让人抢注,商标被盗用或随意授权使用商标,导致无形资产的形象受到破坏。无形资产是一种有益于企业经营的资产,不少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其重要性,但是他们不会依靠正当的手段,如开发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得以积累有利于竞争的无形资产,而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骗取无形资产,如做假广告,或用钱买一个评比的奖项,目的就是在建立知名度。而消费者并不了解情况,往往会被企业的这种“无形资产”所迷惑。另外,我国对于自己的老字号商标的保护也是缺乏意识的,如中华牙膏,已被联合利华公司纳入其下,已经不属于我国自有的产品。商标被抢注的事件时有发生。

4、许多企业缺少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和机构

企业在需要时临时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这样势必由于人员的非专业化影响无形资产的管理水平;其次,企业在无形资产的培育和研发阶段往往缺少详细的投资预算以及可行性分析,没有切实考量投入的成本与预期收益的关系,从而无法实现获取超额利润的目的;再次,企业常常忽视无形资产的维护,知识产权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三、实现无形资产有效管理的措施

1、做好无形资产开发工作

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设计、开发、引进、指导应用,并建立严格的决策审批制度和职责分工制度。在开发或引进之前,该机构应从宏观角度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拟定“企业无形资产发展目标体系”。

企业高级管理部门应当做好无形资产投资决策和具体项目的开发决策。在进行宏观决策时应注意将无形资产发展战略与其他经营战略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考虑具体投资哪些项目,在研究开发阶段要根据无形资产要素各自特点进行针对管理。在研究成功或形成后要及时到有关部门注册登记以获得法律保护。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素质较差,无形资产的管理不能得以实现,所以就要用一部分资金来重点培养本企业自己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也有必要在国外请专人来给企业设计一套健全的管理方案。由于我国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相对过晚,因此请专家来授课也不乏是一个好的方法,可以改善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选择对本企业最有利的管理方法。

2、统一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和合理选择评估方法

无形资产评估的标准是保障评估工作顺利进行、评估结果正确有效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相关标准,评估结果才能合理科学,真正实现企业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无形资产种类很多,各类无形资产的评估规律不尽相同,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无形资产评估标的越来越复杂,仅靠单一的评估准则不能适应评估标的多样性,所以,建立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资产的评估大致有三条途径,即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无形资产的创立成本与其创造的收益水平往往对应性较小,采用不同的途径,如分别采用成本途径和收益途径进行评估,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尽可能采取多种评估途径进行评估,把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各种评估途径的结论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直接关系到评估的结果,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实践中,往往由于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造成较大的误差,现行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主要有市价、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在实际进行评估业务时,应根据特定评估目的和条件,灵活地选择评估方法。

3、完善无形资产维护和保障制度,维护好企业的权益

第4篇

【关键词】企业无形资产 计量 变化 差异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知识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信息披露日显重要。为提高我国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有用性以及国际可比性,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在定义、确认、计量以及摊销方面与2001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均有较大的变动。明晰无形资产新旧准则之间以及无形资产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异同对于理解无形资产新准则的国际趋同和中国特色尤为重要。

无形资产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的主要变化

无形资产的适用范围不同。旧准则规定企业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新准则更加强调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明确规定把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排除在无形资产范围之外。同时新准则规定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刊头、客户名单由于不能单独确定成本而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同。旧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新准则把研发过程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对于研究阶段产生的支出仍然予以费用化处理,对于开发阶段产生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资本化。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不同。新准则区分使用寿命有限和使用寿命无限的无形资产,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通过估计其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其他适合方式来确定摊销期限,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做摊销处理,只做减值测试。

交换性无形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在旧准则下,企业通过交易取得的无形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无形资产新准则鼓励企业在进行无形资产交换这一非货币易的过程中采用公允价值入账。

无形资产明细的披露要求不同。旧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明细披露并没有明确要求。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要求企业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包括期初期末账面余额、累计摊销额及累计减值损失、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寿命估计情况、摊销方法、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的信息。

无形资产新准则和国际无形资产准则的差异分析

2006年颁布的无形资产新准则,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国情,对于不符合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和监管环境的采用“暂不趋同”的做法。无形资产新准则和国际无形资产准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交换性无形资产的计量。我国新准则规定,交换产生无形资产应该根据非货币交易准则在必须同时满足商业性质和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这两种条件时,才可以用公允价值入账,否则,采用账面价值入账。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所有的资产交换都以公允价值来计量。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无形资产新准则充分考虑到在我国现阶段无形资产交易市场并不发达,具有高水平评估技术的评估机构并不普遍,如果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对交易性无形资产强行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可能不会更好地达到反映资产价值的目的。新准则充分体现了政策制定方的稳健态度。

无形资产的减值转回。《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规定,前期已经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如果在以后会计期间恢复的,在不超过已确认减值损失金的范围内,可以予以转回。我国无形资产的新准则对此做了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对于前期已经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不得转回。

无形资产披露上的项目差异。国际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披露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相比之下,我国无形资产新准则只对无形资产基本状况的披露提出要求。之所以没有全盘照搬国际准则的披露要求是由于我国新准则考虑到无形资产新准则和旧准则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动,企业的财会人员需要时间和实践来适应和理解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国际趋同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无形资产披露水平的提高应该循序渐进。

企业在执行无形资产新准则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上的困难。无形资产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鼓励企业对通过交易获得的无形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计量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有如下特点:一、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计量基础;二、公允价值计量建立在假想交易的基础之上;三、公允价值以市场的估计价值为参照。由此可见,公允价值的计量和市场的发达程度以及估值技术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但是,现阶段我国无形资产交易市场并不发达,绝大多数无形资产没有可观察的活跃市场,具有高水平无形资产评估技术的评估人员和评估机构仍然比较缺乏。因此,在现阶段我国企业对于交换的无形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和评估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企业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无形资产价值不具有可靠性。

研究和开发阶段的界定困难。新准则规定把企业内部产生无形资产的过程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其中,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得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其特点在于计划性和探索性。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使用之前,将研究成果或者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和设计,其特点在于具有针对性和形成结果的可能性较大。从新准则的描述上可以看出新准则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仅仅停留在定义范畴,并未对划分的标准做出详细严格的量化规定,势必给企业带来在实际划分过程难以把握划分标准的状况,使得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新准则的部分规定为企业增添了新的盈余管理手段。由于新准则并未明确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开发支出资本化的5个条件在实际操纵过程中也很难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同时对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也缺乏客观可行的考察办法,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资本化以及无形资产的后继摊销完全依赖于企业财务人员自身的理解和判断。当客观存在会计选择机会时,企业主观上必然会做出有利于自身效益最大化的选择。一方面,企业可能在盈余较大的年度,将支出费用化,从而减少当年利润,达到避税的效果。另一方面,在盈利较小的年度,将支出资本化,提高当期净利。因此新准则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增添了新的盈余管理手段。

无形资产的明细披露水平仍待提高。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而言,新准则所要求披露的内容仍然比较简单而且对披露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范性要求。比如,对于无形资产的明细分类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另外,对披露内容的规范性没有要求,导致多数企业没有达到新准则的要求而对无形资产明细进行详细而规范的披露,新准则带来的良性披露影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打了折扣。

企业在新旧准则变更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现象。无形资产新准则和旧准则相比变动较多,并且在新准则执行之初,在对企业的执行监管上并没有严细的监督比对配套措施,这样就造成了部分企业利用新旧准则变更的空隙,在强制性会计变更的掩护下,找到实现自己特定目的的借口,在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中进行盈余管理。

规范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对策和建议

政策制定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可操作性标准并要求企业对于开发支出资本化的依据做强制性披露。有关监管部门应对企业披露的资本化依据做详细的核查分析。同时,在资产栏下设置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科目,如果企业开发成功,则把支出转入无形资产。如果企业开发失败则转入费用类科目。这样可以减少企业的主观判断,有效控制企业利用开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加强对无形资产明细信息的披露和监管。由于新准则并未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明细分类做出披露要求,并且现存的披露要求和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比较粗泛,不具有规范性。准则制定部门应该进一步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对于无形资产的明细披露做出规范而详细的披露要求。对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抽查,对于不符合规范性披露要求的进行警示和惩戒。

第5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审计;人力资源;信息披露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中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而无形资产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对社会经济进步的促进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对无形资产的关注是我们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无形资产是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作为企业一项重要资产,无形资产拥有其独特的一面:非实体性,排他性,效益性。

一、无形资产审计的必要性

既然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让我们必须给予深刻的关注,那么无形资产的审计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密切关注无形资产的重要渠道,进行无形资产审计也就十分必要。

(一)无形资产审计促进企业提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战略价值必须为我们充分地认识,可以说无形资产方面的竞争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如今的很多跨国公司,无形资产就是维持其运营的重要资源之一,都以其特有的无形资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的体现,是强化知名度,扩张资本,转化有形资产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无形资产审计促进企业提高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其法律地位,既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又是应对中国入世后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

(二)无形资产审计促进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机制的形成

由于企业关于无形资产管理的缺位,企业权益受侵害时有发生。进行无形资产审计,促进企业提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切实加强无形资产保护,制定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管理机制,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显得愈来愈迫切。

(三)无形资产审计促进企业加强对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目前我国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完整,对披露的内容还不能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如企业的质量认证体系,绿色产品标志,企业文化等,而这些无形资产为企业所创建的利润并不少于有形资产所创造的。通过无形资产审计,促进企业完整地披露无形资产有关信息,帮助管理层减少决策中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

二、无形资产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查无形资产计价考虑不全面

无形资产计价是长期以来社会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无形资产在价值形成上具有下列特殊属性:首先是不确定性。其价值不像有形资产那样,计入有形资产购建成本的全部支出,即作为该有形资产价值的基础。其次是不完整性。与购建无形资产相对应的各项费用是否计入无形资产价值是以费用支出资本化为条件的。最后是象征性。无形资产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包括了该商品使用的特殊技术、独门配方和多年的经验积累,是其外在价值所不能表达的,这种无形资产的成本只具有象征意义。

(二)无形资产会计上的缺陷给审计造成的困难

首先是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披露给审计造成的困难。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够充分,一般来说,企业在会计报告中用“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项目披露定量信息,并按类别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账面余额的变动及其原因、当期确认的减值准备等信息作适度披露。企业只是披露了无形资产的基本信息,没有系统地披露无形资产价值的动态变化,也没有披露无形资产的运营风险。这根本无法满足会计信息用户进行决策的基本要求。这使得审计人员仅根据现行方法下披露出的信息进行审计,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所想了解的内容,使得审计比较被动。

其次,一直以来减值准备就是企业造假的“蓄水池”。计提秘密减值准备是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加之无形资产具有非实体性的特征,其减值准备更容易为企业所操纵。比如,对于无形资产,企业若在某一年度计提巨额的减值准备,减少当年利润和资产的账面价值,可使企业以后年度折旧额,摊销额减少,在其他经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利润。这种做法只需对期末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作过低的估计,而不需要在以后年度大量转回减值准备即可实现,具有很大隐蔽性。由于它的主观性强,即使是注册会计师也很难判断出来,为审计进一步造成障碍。

(三)无形资产审计范围狭窄

无形资产按其内容划分包括知识产权类(如专利、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权利类(如合同类无形资产和特许权无形资产等)、关系类(如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以及内部员工之间形成的良好稳定的关系等)以及特殊类(如商誉等)四种无形资产。我国目前对无形资产界定还存在不同的认识,研究的范围也比较窄,基本上就是将产权类、权利类及特殊类中的商誉纳入无形资产审计范围,对关系类和其他特殊类无形资产尚未深入研究,也未纳入审计范围。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范围小于国际通行规则规定的无形资产范围,这就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加强无形资产审计的措施

(一)审查时全面考虑影响无形资产计价的因素

审计无形资产计价时应注意区分来源,进而确定无形资产的入账成本是否正确,防止虚列无形资产价值以虚增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1.对于外购的专利权,其记账成本除了买价外,还包括有关部门收取的相关费用等;如果是自创的,其成本应包括该专利的实验费,申请专利登记费及聘请律师费等。但由于专利发明往往不一定能保证成功,按照稳健原则,通常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待试制成功申请专利时,再将所发生的费用予以本金化,计入无形资产。

2.尽管商标常常与企业广告宣传和客户的信赖等密切相关,但广告费一般不作为商标权的计价成本,而是直接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购买他人的商标,一次性支出费用较大,可以将其本金化,作为无形资产入账核算,其成本包括商标的买价,支付的手续费以及其他因受让商标权而发生的费用。

3.尽管商誉可以是自己建立的,也可以是向外购入的,但只有向外购入的,才能作为商誉入账,也就是说企业在兼并或购买另一个企业时,才能进行商誉核算,并且商誉的计价和非专利技术的计价一样,应经法定机构评估确认。审计人员在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商誉时,要仔细验证其付款总额在取得的有形资产、其他无形资产和商誉之间的分配情况。对于确定的商誉价值,要验证其合理性,并查验有关的批准文件(如被审计单位董事会认可文件)。

4.对于不花任何代价拥有的土地使用权,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对花费较大代价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予以本金化,将取得时发生的一切支出,记入无形资产账户。企业原先通过行政划拨获得的土地使用权,一般不入账核算,在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抵押时,应按规定将补交的土地出让价款予以本金化,作为无形资产入账核算。

(二)加强对无形资产会计方法的改进

对于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应该进行丰富,审计人员应鼓励被审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去披露无形资产的有关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除了披露无形资产总净值和减值准备外,还要对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无形资产进行披露。增加反映无形资产动态变化的明细表,该表主要反映无形资产的种类,来源渠道,金额的收支与摊销,减值准备的具体信息。

减值准备是一个充满主观性判断的技术手段,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判断方法,有较大伸缩性。企业应该对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规则等予以统一说明,并延续保持一致。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方法有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针对不同情况的无形资产适用于不同价值评定方法。结合当前市场上现存的同类无形资产,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考虑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和法定年限,来计提减值准备。审计人员检查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合理时,还应聘请专家帮助测算无形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从而更有效的审计企业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同时也要求审计人员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三)拓展无形资产审计的范围

无形资产审计的范围不仅应包括产权类、权利类无形资产和商誉,还应包括关系类和其他特殊类无形资产。具体来说,无形资产的审计范围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各类许可证和公司资质、产品标志(如绿色食品标志)、国际标准体系认证(如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等等。

对于可以用财务指标确认和计量的无形资产,如上述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等,侧重于审计其取得、摊销等核算的全过程。而对于企业的许可证、产品标志等无法用财务指标核算的无形资产,则侧重于查证其归属权和在资产负债表上披露是否恰当。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的比重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因此,审计部门应重视无形资产的审计。对企业来说,无形资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潜在的巨大财富。无形资产审计促进企业提高认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袁大广:《浅谈无形资产审计》,《财务与会计》 1997(3)

[2]杨巍:《无形资产审计》,《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1(9)

[3]周昀、王玲:《浅议无形资产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南通工学院学报》 2004(12)

[4]梁艳媛、王侠:《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无形资产计量》,《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

[5]乔志敏 著:《资产评估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6]张宝健:《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探讨》,《中华会计学习》 2005(2)

[7]王跃堂、陈丽花 编著:《财务会计》,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8]于玉林:《无形资产:国际竞争机理的探讨》,《财会月刊》 2005(2)

第6篇

摘 要 知识经济的发展,资产的重心从有形向无形转移。无形资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无形资产管理也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本文分析了无形资产的内涵、特点,指出对企业无形资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方法,提出要改进和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无形资产管理 存在问题 改进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要的资本形态由工业时代的物质资本转变为知识时代的知识资本,资产的重心从有形向无形转移。无形资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无形资产管理也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笔者在分析无形资产的内涵、特点及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改进和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无形资产的内涵及特点

(一)无形资产的内涵

无形资产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其内涵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变的愈加宽泛。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明确无形资产的概念,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不再区分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把商誉排除在外。这就是说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并且是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具体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和土地使用权等。根据不同的标准,一般可将无形资产作不同的分类,如智力型无形资产、人力型无形资产、管理型无形资产、市场型无形资产和权利型无形资产等。

(二)无形资产的特点

无形资产作为一种有别于有形资产的核心资源,具有其独特的特点:1.无形资产具有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并存的特点。一般来说,无形资产具有非竞争性,它可以同时使用于不同的地方。相对于实物资产、财务资产,无形资产的产权不太明晰,无形资产带来的利益为其所有者享有的同时,很难阻止非所有者也享受这些投资利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外部效应。此外,无形资产又具有竞争性。无形资产归特定主体,任何主体不得非法享有这种权利。2.无形资产具有无实体性和依存性。无形资产是一种知识,知识只能被感知和认识,具有无实体性,需要加以培育、创造和创新。无形资产又具有依存性,始终依存于一定的载体,如企业的员工个人、企业组织、产业组织甚至国家等。并且同样的无形资产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环境、不同时期,其价值是不尽相同的,具有环境依存性。3.无形资产的收益性和风险性并存。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增值功能,一项专利产品诞生后,其后期不需再投入更多的研究开发经费,边际成本近乎为零,有些无形资产本身并无损耗,反而在运作中不断增值,未来的收益报酬具有逐步增加性,是一种长期的无实物形态的资产,但无形资产又具有高风险性。无形资产的风险显著高于实物资产和财务资产,其所能提供的未来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许多无形资产只对特定企业有价值,一旦离开这一特定范围,其价值可能就不复存在。

二、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轻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在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中,一方面,对无形资产认识不足。由于无形资产具有无实体性,所以其功能不能在感性上直观反映来,只能存在于观念中,因而无形资产极易被忽视。另一方面,我国国有企业长期轻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长期以来,许多国有企业对国有资产保护不力,轻视对国有无形资产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尽管无形资产得到了初步认识,但是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一些管理者思想上只把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作为财产加以重视,轻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二)缺乏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方法

随着无形资产价值的体现,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成为国有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许多国有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方法。1.无形资产的评估管理不科学。一方面,缺乏足够的中介力量对无形资产进行认定和评估,导致评估不规范,影响了评估工作的公正性、权威性。另一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目前尚缺乏公平、客观和统一的定价机制及计价标准。难以根据无形资产各自的质和量准确核定其价值。2.没有从企业整体角度来进行无形资产的管理,无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整合和优化利用。

三、改进和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首先就必须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1.可以借助于各种媒介详细介绍无形资产的有关知识,让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掌握无形资产的基本内涵、价值构成和管理原则,意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熟悉包括有关保护无形资产的国内法律法规和国际条约在内的法律常识,为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2.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证。在企业管理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并根据有关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和决策程序,确定自己的无形资产在企业总体战略和职能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规定无形资产的对象、管理方法、程序和奖惩措施,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与经营。

(二)建立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

针对当前许多国有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方法的现象,必须在重视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1.要完善无形资产的权益管理。应掌握和运用关贸总协定中的《知识产权协定》和相关的条约,及时申请注册商标,防止被他人抢注,并加强对假冒产品的打击力度。2.广泛收集信息,防止对他人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过失侵权行为的发生。对无形资产中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应加强保密措施,防止流失。3.要完善无形资产的评估管理。企业应建立起积极的评估意识和开发一套适合本企业的评估管理系统。定期对企业的各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在无形资产转让或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过程中,能全面科学地确定无形资产的范围,准确地计算出无形资产的价值。4.要完善无形资产的营运管理。要发展企业自身的优势,就要充分利用中心所持有的无形资产,建立无形资产的创新机制,增加无形资产存量,促使无形资产有效运营,这是无形资产管理的根本目标。第一,实施品牌战略、营造品牌环境、加强品牌保护,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者应把品牌意识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中,要在企业中形成强劲的创名牌风气。第二,要不断地从国内和国外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增加科研经费份额,建立企业特有的技术,创建特有的企业形象。第三,以无形资产为先导,推动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可以利用企业在技术、人才、品牌上的优势,通过无形资产的投资合作,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

(三)对客户关系进行有效管理

第7篇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核算、计量、披露等作了明确规定,对纠正无形资产核算中的偏差,体现新经济形势下无形资产的变化和发展,维护正常的会计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现行的无形资产核算范围、计量和信息披露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拟就如何完善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披露制度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

企业会计;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制度;无形资产评估

一、无形资产评估对象和范围的确定

对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和特点的把握直接关系到无形资产评估对象的多少和范围的大小。确定无形资产评估的对象和范围,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必须深入认识无形资产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其特征。从内涵上来看,“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质,而对生产经营较长时期持续发挥作用并具有获利能力的资产。”这一定义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无形资产的内涵,理解其内涵,应把握以下几点:1、无形资产无实物形态,但通常又依托于某种实体。无形资产所依托的实体,称之为客体,例如专利权不具备实物形态,但它又借助于图纸、设备等有形的客体来体现。2、无形资产为所有者和经营者持续带来超额经济收益,并由一定主体控制。拥有无形资产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如企业拥有某项专利技术,它只是偶尔对企业经营发挥作用,而并不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那么这项专利技术就不能视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排他性在市场经营中表现为独占与垄断,企业拥有它能带来超值收益。3、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项生产要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既要具备人、财、物这些传统的“有形”的生产要素,还要具备专有技术、商标权、专营权这些现代的“无形”的生产要素。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不仅要从内涵上把握,对它的外延的确认也是十分必要的。无形资产究竟包括什么内容,各国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企业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遵照我国现行法律与政策规定并参照国际惯例,无形资产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版权、计算机软件、经营秘密、营销网络、专营权、土地使用权、优惠融资、商誉等。但是,在实际评估工作中,仅仅根据以上列举的项目来确定评估的对象和范围往往是错误的。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无形资产会不断出现;另一方面以上所列举的各项就某一特定企业而言,能否构成其无形资产,还要作具体分析。比如,某一企业曾注册了某一商标权,但未续展,已过期,法律不再予以保护,其商标权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就已消失。

(二)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的分类,亦有助于我们确认各种不同的无形资产,并采取不同评估方法进行评估。无形资产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其存在形态不同,可分为可确指(辨认)的无形资产和不可确指(辨认)的无形资产。前者可以个别或作为组成资产的一部分取得,如专利权、商标权等;后者无法具体确认,不能单独取得,如商誉。2、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外购、自创、投资转入及捐赠四类。按照来源划分无形资产的意义在于划清企业无形资产的来源渠道及其产权归属。3、按其内容为标准,可分为知识产权类(专利权、商标权、版权、专有技术)、权利类(主要由契约、合同及政府授权组成)、关系类(主要包括客户名单、营销网络、职工队伍等)和商誉(由综合因素得到)四类。4、按其是否具有法定期限为标准,可分为具有法定期限的无形资产和不具有法定期限的无形资产两种。前者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专营权;后者如专有技术、商誉等。5、按其是否纳入“无形资产”会计科目核算为准,可分为纳入“无形资产”核算科目、作为资本支出处理的无形资产,以及不纳入“无形资产”核算科目、作为收益支出处理的无形资产。前者如企业有偿取得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后者如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一般遵从谨慎原则,不作为资本支出而直接作为收益支出从当期损益中抵扣。此种分类提醒管理人员,无形资产并非限于账面上列示的属于资本支出的部分,还有相当部分是“账外”的无形资产,对于这些无形资产企业不能忽视。

(三)确定无形资产评估的对象,还要考虑评估的目的。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首先要明确评估目的。特定的评估目的决定了特定的评估对象,并影响价格标准的选定。无形资产评估的目的:(1)以无形资产成本、费用摊销为目的的评估;(2)以无形资产投资、转让为目的的评估;(3)以企业产权变更为目的的整体资产评估中涉及的无形资产评估。当以无形资产的成本费用摊销为目的时,其评估对象受税法和财政法规的严格规定。由于摊销是对成本费用的补偿,因而只有费用支出资本化的无形资产才能估价据以补偿;对于那些费用支出收益化的无形资产不得另行估价,再摊入成本。当以无形资产的投资、转让为目的时,其评估对象就是被投资或被转让的单项无形资产。不论该项无形资产是账内还是账外,不论该项无形资产是自创还是外购,不论其费用作为资本支出还是作为收益支出,都可以列为评估对象。当以企业产权变更为目的时的整体资产评估中涉及的无形资产评估,其评估对象是发生产权变更的企业整体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专利权的评估。专利权是指经政府依法批准的发明人对其发明成果的创造、使用和销售等方面,在一定年限内享有独占权或专有权。对专利权的评估,应注意专利本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1)专利的类型是属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还是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是指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即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被我国专利法确认为“发明”的有三种:产品发明、方法发明和改进发明。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他的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他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适合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从法律地位和重要性来讲,后两项专利远不如发明专利,在评估时应密切注意;(2)专利权的残存有效期限。根据《专利法》第45条的规定,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为10年,均自申请之日起计算,不能续展。由此可见,这一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3)专利权人是否按规定缴纳年费。因为依照我国专利法规定,未按规定缴纳专利费用可能导致专利权在保护期限届满前终止;(4)该专利有无涉及侵权诉讼、无效诉讼。如卷入这类诉讼,尤其是该诉讼尚未终审裁决,那么专利权的价值就应大打折扣。

(二)商标权的评估。商标权是指注册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包括专有的使用权、禁用权、续展权、转让权、许可使用权等。取得信誉卓著的商标权的产品或商品往往能使企业赢得大量顾客,因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对企业进行商标权评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经商标权人许可的注册的商标。因为商标权是由注册而产生,且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在有效期内受法律保护。未经注册的商标容易发生侵权行为,使用意义甚微。特别是国家规定必须用注册商标的人用药品、烟草制品以及其他商品,不得使用未注册的商标;(2)该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是否已接近续展期。对已接近续展的商标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该商标的合法性。因为商标在续展时,可能因违法而被撤销。二是在注册商标转让许可使用合同中应明确由何方负责办理续展,续展费用由谁来承担;(3)该注册商标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否是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注册的驰名商标。判断注册商标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应从使用该注册商标的时间、商品质量、销售区域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三)土地使用权的评估。土地使用权是国家准许某一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期间内享有国有土地进行开发经营的权利,经营管理者依法可将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有偿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资。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无形资产得到充分的体现和重视。对土地使用权的评估,财政部曾于1995年下发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国有企业使用通过行政划拨方式无偿取得的土地,企业应按确认、批复后的价值,经财政部门批准后作增加固定资产处理,同时增加国家资本公积金,并单独立账反映。对以出让方式等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价格低于所在土地基准价的土地,估价后在备查簿上进行反映,其土地使用权账面原值不作调整。

(四)商誉。商誉一般是指某一企业由于技术先进、产品质量优越、历史悠久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对商誉进行评估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直接法和残值法。第一,直接法。此种方法认为商誉与超额收益密切相关,由于为商誉所支付的代价,实际是对预期的、超额的未来收益的付款,所以有必要把超额的未来收益变成它们的现值。这种计算商誉的基本公式是:商誉=(预期的未来年收益-该行业典型性的不变年所得率×企业的资本额)÷商誉的本金化率;第二,残值法。这种方法是先把一切个别的有形资产和负债项目及可辨认的无形资产项目,用现行价值计算,各项净资产的现行价值与购价相比的差额,即为商誉。

三、企业无形资产评估问题解决策略

(一)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计量1、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计量问题。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将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行为区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对于研究阶段发生的各项支出,先通过“研发支出—研究支出”科目进行归集,并于会计期末结转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而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发生时在“研究支出—开发支出”中归集,待研发行为结束后根据研发结果区别处理:如果研发失败,则将归集的开发支出结转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若研发成功,最终形成无形资产的,则应将归集的开发成本加上在申请注册过程中发生的律师费、注册费等共同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与2001年版的会计准则相比,对于无形资产,新准则规定将满足条件的开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准则中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成本确定时本末倒置的弊端,反映的无形资产成本更加合理真实。但是,笔者认为新的计量模式同样存在操作性差的矛盾,同时也给企业相当大的盈余操纵的空间。2、关于无形资产减值问题。《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当无形资产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所规定的资产减值条件时,企业应当为其计提减值准备金。同时规定,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然而,这种做法的必然结果是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的严重偏离,特别是在市场环境向好、无形资产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育中的地位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将大打折扣。因此,笔者认为防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转回调节利润的措施应考虑如何从制度上保障企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科学性及加强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监管,采取疏导而非堵漏的制度设计,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

第8篇

一、关于整体性无形资产的相关概念

无形资产指的是企业所拥有,并能够在生产经营过程为企业未来创造额外价值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的特点是具有长期性和独特性。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著作权、特权经营权、商誉以及土地使用权等。整体性无形资产,指的是企业内由众多单项无形资产所组合而成的全部或部分无形资产综合体。整体性无形资产与单项无形资产的关系是,单项无形资产的全部或部分组合构成了整体性无形资产;同时,单项无形资产对企业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通常需要通过整体性无形资产或若干单项固定资产之间的相互配合发挥出来。整体性无形资产价值决定于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预期超额收益,单项无形资产价值则决定于对整体性无形资产预期创造的超额收益进行合理的分割。整体性无形资产的理论意义在于:

(一)通常来说,企业的单项无形资产必须同其他一项或若干项无形资产有机组合起来后才能创造出预期超额收益,所以,单项无形资产创造的预期超额收益无法单独做出评估,从理论上来看,只有从整体性无形资产创造的预期超额收益中进行分割决定。

(二)即使某项无形资产创造的超额收益在理论上可以单独计算,但是,在现实当中,由于数据或其他信息难以收集,或测算模型建立存在较大困难,导致单独评估单项无形资产价值不易,而通过对整体性无形资产创造的额外收益进行分割计算更简单更容易。

(三)在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中,对整体性无形资产评估比对各单项资产进行评估后再进行加总计算更容易,而且意义更大。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大小,而这一无形资产指的就是企业的整体性无形资产。

二、整体性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从国内外的评估理论与实践来看,对整体性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主观赋值法,一类为客观赋值法。主观赋值法包括层次分析法、德尔非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具体方法;客观赋值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离差及均方差法和多目标规划法等具体方法。主观赋值法指的是有关专家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对评估对象做出打分,或提供相关指标权重系数,再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最后评估结果的评价方法。主观赋值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容易操作;缺点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过程存在复杂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在层次结构复杂、整体性无形资产当中含有众多种单项无形资产时,计算过程尤其繁琐。而且,不同评估人员因自身经验不同做出的判断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对数据的处理带来困难。而德尔非法则易存在较多的人为干扰因素。客观赋值法指的是按照评估对象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设计出相应的指标体系,再以此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然后计算出指标的权重,最后进行加权计算的一种评估方法。此类评估法和优点是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并在保存有价值信息基础上对数据或结构做出简化处理。缺点是该种方法对样本数据与实际问题域存在依赖性,同时缺乏通用性与可参与性。

三、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法的优势对整体性无形资产进行分割评估,关键是要把整体性无形资产所包含的各个单项无形资产的相应价值,从整体无形资产价值中逐项进行剥离,或将整体无形资产价值在所包含的各单项资产间做恰当的分配。前者为“剥离法”,后者为“分配法”。剥离法需要对特定无形资产在整体性无形资产中创造收益的内在机理做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而建立相应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较为复杂,因而实际应用较少;分配法可将现有的评价方法和统计工具拿来应用,因此得到理论研究者和评估实务界的重视。而要将整体性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各单项无形资产间做出恰当的分配,就要获得各项无形资产的分配系数。而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价值主要来源于对四项指标的贡献程度:一是销售量,二是价格,三是额外收益;四中成本降低额。所以,可以将单项无形资产对这四项指标的影响程度作为确定分配系数的依据,采取定量化的测算方法确定各单项无形资产分配系数的数值。但是,在评估实务中,有些单项无形资产只在四项指标中的某一项上产生影响,有些单项无形资产却能在四项指标中的多项上产生影响,而且,单项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界限难以在四项指标之间做出确定。出于解决分配法存在的可操作性问题,需要对单项无形资产在四项指标中的某项指标是否发挥作用及作用程度具有可判断性做出假定,同时还要假定某项无形资产同其他相关无形资产在发挥影响的程度上具有可对比性。而采用客观赋值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该种方法可以在尽可能保留原始信息条件下,借助无形资产之间存在的相关组合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项指标做出评价,使选择的指标更加合理化。在完成指标选择基础上,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评估对象的评价表达式与排序结果。主成分分析法的优点包括:1、全面性。尽管只选取发2-3项主成分,却保留了超过85%的原始数据代表的信息量,其中包含各项指标信息。2、可比性。在整个分析过程当中对数据做了标准化处理,使指标量纲与数量级影响被剔除。3、客观性。该种方法的综合评价函数为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比重,主成分的重要性随着方差值增大而增大,而方差是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不存在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主成分分析法的赋权原理假设存在n项评估指标,评估对象为m个。对原始数据矩阵X*做标准化变换,得到标准化评估矩阵X评估人员认定,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直接来源为:高于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销量的提升,竞争力的提高、产品成本的下降,并以此作为评估指标。数名专家为评估对象进行赋值。其顺序按照重要程序由大到小分为五个级别,分别赋予5、4、3、2、1值。再经过标准化处理,获得标准化矩阵表(表略)。通过数理统计软件处理,得到下列样本相关系数矩阵表、样本特征值、贡献率和样本特征向量。然后,经过计算得出4项主成分的分值与整体性无形资产得分,再分别计算出4项单项无形资产在整体性无形资产中所占权重。结果如下:商标权重0.427;专有技术权重0.275;商誉权重:0.209;专门人力资源权重:0.088;其顺序按权重值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