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建议

高中地理教学建议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0 14:58: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地理教学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地理教学建议

第1篇

【摘要】本文首先对高中地理分层教学进行概述,说明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及基本模式,指出探讨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文章的第二部分对高中地理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文章的第三部分则针对地理分层教学中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发展以及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问题及策略

地理是高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科目,地理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阔、学习能力更强,而且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为了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很多学校采用了分层教学法,但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尚在实践和探索之中。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概述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基本地理素养以及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层级划分,并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地理教学更符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分层教学不仅能够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学有所获,还能够使教学资源得以优化分配。

(二)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目前很多学校都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以其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正在实践和应用中的分层教学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第一,分层交叉模式,即在一个班级之内形成能力均等的学习小组,而每个小组内都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对象施以同样的教学;第二,班内分层模式,即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和能力分为不同层次,将地理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层次分类进行细化,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第三,分层走班模式,将全校每个班的学生都进行统一的分层,在上地理课的时候,按照学生的分层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师,使同一层级的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室里进行学习。采用这种模式的学校相对较少。

以上三种分层模式都能够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使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有相应的提升,但是,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分层实践,始终还在探索当中。从理论上讲,分层教学对学生发展是有益的,对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分层方法的不足。

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层级划分,但是,划分学生层级的标准却是不相同的。有些学校按照学生地理考试的成绩进行分层,但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会出现“高能低分”的学生被扣上了“低能”的帽子,在相应层级中,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不能被满足。类似的现象在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中并不少见,由于分层方法有问题,分层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教师教学准备压力大。

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为分层教学的模式准备更多的教学材料、教学设计,甚至要考虑到在一堂课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下,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都觉得教学压力变大,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困难。

(三)分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分层教学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划分层级”本身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大多数学生被分层之后,就会产生“我不如人”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更缺乏自信,有些还会因为有“被歧视”的心理而对地理学习产生厌烦态度,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直接削弱了分层教学的效果。部分学优生被分在较好的层次也可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骄傲自满,影响学习。

三、解决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问题的策略

(一)按照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层方式。

分层次教学之所以不容易实施,学生的科学分层是关键难题,分层方法不同是导致分层教学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每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不一样,学生基础知识、地理素养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一样,导致分层教学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在学生的分层上要科学慎重的划分。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模式时,可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如学校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人数、班级容量、教师带班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分层方法。如果某个老师已经担任5、6个班的教学任务的话,那么在所教每个班级中都实施分层次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任务太重了;如果班容量太大或太小的话,对学生的分层上应该适当的增多或减少;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分层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这样利于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掌握,学校、家庭、社会一起营造便利的条件辅助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二)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

分层教学下工作量的增加,对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为了满足分层教学的需要,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学任务要求教师能够更好的利用现代技术设备,使用多媒体将文、图、声、像合理的组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因此,为了使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应积极支持地理教师的再深造学习,创造共同学习、一起提高的机会和条件,比如定期的开展学校教研活动和总结报告,邀请各学科权威专家到学校开展知识讲座,派送学校老师去别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活动等;除此之外,地理教师也应主动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付出努力,除了在学校参与各种教学培训活动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应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经常去教育教学论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等。只有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分层教学才能够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习能力不同、素质不同的学生能够享受到相同的教学资源,这实际是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发展负责的表现。但是,分层教学表面上看来确实是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分层,为了规避学生对分层教学的抵触情绪,学校还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分层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同并配合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平时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认真学习,努力进取,勇于创新。同时为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以采用隐形分层和适当保护。老师心里有个对学生的分层,但是呈献给学生的是另一种分层结果。这样就能避免分层次教学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来讲是适合高中学生发展的,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帮助,但实际的教学结果却显示出了各种问题。由于分层教学中某些环节处理不当而导致的教师和学生的压力,成为影响分层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笔者建议,学校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应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科学的分层方法,并重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再教育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只有这样,分层教学的方法才能够真正成为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敏.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

[2]邱培原.新课程标准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5).

[3]田冬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初探[J].新课程,2013(04).

[4]李群山.分层次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探索与实践[R].学知报,2011(01).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分层次教学 探究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有区别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方式,创立评估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运用最恰当的学习方式,以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一、学生分层,落实因材施教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二至三个层次:a 层次学生基础非常扎实,接受能力很强,学习主动性很强,成绩非常优秀,有能力冲击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b层次学生基础较扎实,接受能力较强,成绩优良,具备考上本科的能力;c层次学生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我们一般把实验班分成三个层次,把普通班分成两个层次。

二、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在充分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内容及对象、课堂训练和课后训练的难度和梯度,我们在学案编写和习题选编时一般分成由易到难三个梯度,分别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精选习题,更要花大力气来备学生。要落实好分层次教学,必须分层次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做到心中有人,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适度调整,要精选例题和练习题并分好层次,构思好拔高题。确定传授知识的起点、峰点和梯度。起点针对差生的起步而定。峰点是尖子生可望达到的并非高不可攀的知识高度。梯度是适应差、中、优生各自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确定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三级台阶那样,由低到高自然衔接,有其过渡性和可攀性。精心设计学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推敲教学细节,优化教学程序,预想教学效果,选定最优教学方案。上课之前,要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把握“学困生”的吃力处,作为重点备课内容,便于课堂上处理。

三、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分层

1.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a层次学生,采取“一题多变,促进能力,主动发展”原则,在完成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加快教学进度和加大教学难度,适当拓宽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b 层次学生,采取“慢变化,重基础,多鼓励”的原则,加强基础教学,力求讲解细致、耐心,强化情感教育,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逐步提高学习能力,以使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有同等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揭示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后落实是否达到目标。另一方面要把握课堂提问策略,让各类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平等机会,即课堂提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

2. 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 b 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 a 、 c 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可能地多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学案上的例题和a组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

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课堂;教学误区

在新课改的理念影响下,高中地理的课堂学习,更加注重对知识的探究,旨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式学习与探究,对知识进行自我的建构与理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更应注重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自我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以改正。

一、建构主义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启示

1.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观

知识不是对现实世界绝对正确的反映,它只是人们用来描述事物的一种符号,用来表征一些人对待现实世界的理解。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当正确对待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动的形成信息架构,并在原有的自身经验基础上用语言符号表征对事物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中图版必修一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这一节时,一些学生只懂得死记硬背“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但却不理解为何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并未真正地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未能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重新组合。

2.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单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我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学习也不是学生单向的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都与生活关系密切,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充分掌握初中所学习基础地理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同化与顺应,最后对所掌握的知识在大脑中进行重组,使认知最后达到平衡的状态。

3.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观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也不是知识的单纯传授者,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的对知识进行建构。例如,在学习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时,教师可采取合作式学习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东西方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与建筑风格的对比,分组讨论南北方建筑风格、饮食文化(可观看舌尖上的中国)方面的差异,将合作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改变学生过去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思想,改变其单纯死记硬背知识的方法。

二、高中地理课堂常见学习误区分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形成一些误区,通过本学期的实习经历,笔者将高中地理课堂中常见的学习误区进行分类:

1.在学习主体上,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主体不仅是学生,学习是一种互动的、开放的、集思广益的行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向未知的世界寻求答案。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把自己当成课堂的掌控者。例如,在讲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重要性这一内容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交通运输方式的类型,如果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与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设问:从广州到武汉去探亲,采用哪种交通方式最为适宜?学生分组讨论,为何采用该种交通运输方式,该种方式的优缺点都有哪些)。

2.在学习方式上,高中生常常对地理学习采取一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他们认为地理知识的运用前提是背诵记忆,而后经过认知冲突再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使得学生不能再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无法形成正确的逻辑关系。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公转这一内容时,许多同学采取背诵记忆的方式,只知道地球的公转与自传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导致了季节的更替,但当深究为何会产生四季的变化,许多同学都认为原因是太阳直射点位置的不断移动,却不知直射点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学生就可以真正理解这一演化过程,并有助于其创新思维的开拓。

3.在学习目标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也就是说,地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旨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把地理知识生活化实际化。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学习背景下,高中课堂的地理知识学习,注重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却不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例如,在学习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章节时,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上升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在学习全球变暖的影响的同时,要理解人为原因为何为主要原因,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分析应该采取的措施(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在相互作用中通过认知冲突,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应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本文列举了几类课堂教学的误区所在,旨在通过了解这些误区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Z].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3,5.

[2]李启明.建构主义理论与地理教学[J].教研探索,2007,11(3),:148-149.

[3]白光润.地理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9

第4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 差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29-002

一、学生差异分组

笔者前期已经通过日常的观察以及座谈、学生成绩档案调查和能力测验等方法,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进行过差异测查,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结合,组成互助小组。由于笔者所带班级学生程度较好,故每组只分两个层次A(提高)和B(基础)。

二、细化学习目标

(一)课标拆解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课标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课中涉及到的气温变化曲线知识在初中已有接触,应该知道横、纵坐标的含义及读法。所不同的是本节课中图表横坐标代表的时间更长――年份,初中部分横坐标代表的是月份。

(三)教材分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共四节内容,本节内容为第二章的总结,看了全球气候的变化状况,特别是近100年来的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已经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树立正确的气候观,认清当前全球及我国的气候变化状况,懂得科学、基本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无疑是本节的重难点。

(四)确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

细化后的学习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两类:

基础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文本和图表资料,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内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认识到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2.学生能够根据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并能够归纳出一般的解决措施;3.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研究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

提高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仔细的观察,对教材上的曲线图提出问题;2.学生能够自行对影响及措施归类;3.学生能够将本节课所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应用于别的问题(如城市“热岛效应”);4.学生能够质疑教材,提出与教材所给观点不同的声音。

三、学习环节的差异化设计

(一)“乡土”导入

《全球气候变化》一课,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属于河南本地人,而且高一学生已有一定的成熟性,笔者舍弃使用常用的“北极熊淹死”的动画导入法,而选用以象形文字、河南的简称“豫”的由来导入,既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导入本身又正好例证了本节课要讲述的全球气候变化两大维度之“时间维度的变化”。

(二)差异化的提问设计

成功的提问一方面需要有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对回答做出及时、恰当、积极的反馈。

《全球气候变化》一课,针对每个学习目标,主要设计了以下问题:

>基础目标1和提高目标1:

问题一:地质历史时期和近现代全球气候的变化规律分别是什么?

问题二: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拓展问题: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导致温室气体增加昵?

问题三: “全球气候变暖”是说全球无论何地、何时,气温都在上升吗?你能从教材的文字中找出证据吗?

>基础目标2和提高目标2:

问题一: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

问题二:应对这些不良影响的解决措施有哪些?

>基础目标3和提高目标3:

问题一:你能根据本课的学习,总结出研究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吗?

问题二:你能按此套路研究一下“城市热岛问题“吗?

>提高目标4:

问题:你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不符合自然规律,还是人类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呢?

(三)小组合作

根据之前的差异测查,笔者选择每组内组织能力、责任意识最强的同学来担任组长,让其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组织讨论等。内设记录员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并由汇报员代表全组作答。

《全球气候变化》一课值得讨论的地方很多,但考虑到我们的学习目标以及时间限制,笔者选取“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作为讨论内容,并要求归纳出一般的解决措施。具体预设过程如下:

首先,各组根据分发的纸质材料以及纪录片,讨论涉及地区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的不同受大气变化的不同影响。(给出的材料有:俄罗斯、加拿大、印度、新加坡、我国的新疆、上海等)

然后,教师走进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指导。分析影响可以从自然和经济两方面考虑。自然:主要包括降水和气温;气温升高会引起蒸发加剧,使得该地区趋于干旱。气温升高与积温密切相关,积温的多少和植物的产量有关。经济:主要讲对农业的影响,也可以涉及其他经济活动,如河流航运等等。

接下来,请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探究结果,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课件展示参考评价标准――“预期结论”:

高纬地区(以俄罗斯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地区)――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河流解冻,航运条件改善;农业产量增加;冬季供暖需求减少;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带面积减少,中纬度植物分布范围变大。

内陆地区(以新疆为代表)――气温年较差更大,夏季更加炎热干燥,冬季更加寒冷;河流枯竭,旱灾严重,出现大规模沙化;短期而言,冰川融化,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弊大于利。

沿海低地(以新加坡、印度、福州为代表)――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海水倒灌,影响城市淡水供应。地下水位升高,旅游业受到危害。但是一些只能在福建以南种植的农作物可以在福州成活。台风强度更大,频率更高。

最后,小结――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可能影响之一:海平面上升;

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教育 地理教学 双动两案 教学模式

在高中教育当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地理课程的学习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升学,同时地理课程的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一直以来,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地理课程的教学都是采用传y的教学模式。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较为枯燥、单调,很容易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效果。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也需要当前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双动两案”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有着较大帮助。

一、“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含义与要求

(一)“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双动两案”中的两案,指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案与学生的学习方案。而双动,就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他新型教学模式的目的一样,“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应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地理课程中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以此帮助学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成果。因此,要想使得“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真正的发挥其效果,那么就需要重视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对学生提供更大的帮助。同时,在进行学生学习方案的制定上,需要根据每一个学生学习以及性格的特点,为学生量身打造不同的学习方案,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都能有所提高。

(二)“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要求

在高中地理的“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应用中,应当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首先,针对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地理学习当中,同时也需要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地理课程的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并且进行更好的能力培养;其次,针对教师,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方案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的学习,并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针对当前高中地理中“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提高对“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重视

从目前笔者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虽然新课改的要求中已经提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在长期以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当前许多学校中的地理课程依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就会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十分的单一、枯燥,也会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情况,除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没有对“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产生足够的重视也是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构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必须要意识到“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同时具备改革的决心。

(二)培养一支职业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

要想更好的实现“双动两案”教学模式,那么必须要培养一支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师资队伍。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案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同时还需要详细的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以此来制定学习方案。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加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实践力度

从目前“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实际推动结果来看,虽然已经有部分学校采用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投入到地理课程的教学当中。但是与理论相比,实际的“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实行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不论是推行的力度,还是实现的方式,都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影响着“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发挥。因此,相关部门和学校,一定要加大对“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实践力度,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实现“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作用,为学生地理课程学习效果的提高提供巨大帮助。

三、结语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所海.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10).

第6篇

关键词:影视资源 高中地理教学 优势分析 具体应用

目前,在我国高中地理学科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学生总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约束,无法去亲身感受地理世界的独特魅力,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对地理学科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也有必要借助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资源。比如,与地理相关的一些电影、动画及录像视频等,虽然从本质上来看这些视频资源都具备一定的娱乐性质,但事实上,这一类的影视资源仍然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在影像记录的独特视角中领略地理世界的特殊气息,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更加深入和直观的了解,而且还有助于地理教学课堂的气氛活跃,从而实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及水平更上一层楼。

一、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动机

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往往缺乏求知的热情和积极性,其原因就在于多对数学生并没有机会亲身体会世界上风格迥异的各国风情和奇妙壮观的自然奇观,但学生们渴望看到的这些情景却能以影视视频的方式被展现出来,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灵活的应用影视资源,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动机。

2.提升学生对地理世界的审美能力

一般来说,高中地理学科中涵盖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其中在世界地理和人文地理这两部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视资源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让学生在观看影视的同时把自己带入具体的情境,如在观看云海、瀑布、奇石等自然地理奇观的影视视频的时候,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尽情的发挥想像力,这样既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还可以领略到大自然浑然天成的美好。

二、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地理学科特殊特点的需要。从地理学科的本质上讲,地理学科要研究的内容广度很大,数量也很多,如地球的结构和运行、地理环境及相关知识等。此外,它还包含繁杂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层次的问题研究,如自然地理现象及原因的分析等问题。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影视资源的辅助让学生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例如,教师在讲到火山喷发的课题时可以给学生观看《世界地理频道》中关于火山喷发的节目视频,借助视频中真实的记录与讲述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火山喷发的震撼场景,这样也更易于让学生了解到自然地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影视资源,可以为高中地理的教学课程做更充足的补充,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教学。

三、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借助影视资源解决地理学科教学中的难点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影视资源灵活生动的表现特点,可以将地理学科中刻板的知识结构体系转换成丰富多彩的故事陈述,也可以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成更易于被学生接收和了解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有关晨昏线的课题时,如果教师只是使用地球仪、蜡烛等一些传统的教学辅助工具在教桌上进行一般的演示,那么座位在后排的同学就很难看清演示,或者也还有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同学会看不懂演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的成效也就会大打折扣;但如果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晨昏线知识的影视视频,那么以上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2.借助影视资源缩短学生与地理知识的距离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影视资源的教学辅助作用,让学生了解到千里之外的地理景观以及全世界每个角落的自然奇观,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观影时渐渐消除对地理世界的陌生感,而学生与地理世界之间距离也就可以在视频的情景中被缩短,从而也能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综合上述关于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深入分析与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影视资源的应用在当下我国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能巧妙地与一般的地理教材充分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为单一的教材内容做补充;另一方面,还能使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化、多元化。由此可见,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为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程度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卓琰.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城市地理,2015,(10).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参与意识;发展途

引言:

伴随着西马克标的不断更新,地理教学教学目标也有了较大变化,新课标要求我们不在只是注重地理知识的认知,还要加强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但,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把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运用,没有引起重视。教师应结合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及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下面就地理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进行探讨。

1.发展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性

1.1在现在课堂,学生不仅挺教师讲课学习,而且可以独立、主动和有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和实质。所以说,在地理课堂中,老师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只能"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

1.2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重视发展使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有选择、富有个性的学习,努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学生参与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就目前教育现状,不少高中地理教师开始注意到学生的参与意识,但有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包办了学生的一切: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甚至连学生思考问题方式都被包办,学生几乎没有自由选择、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3.发展学生参与意识的主要途径

毋庸置疑,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发展,对学生现时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思维方式以及未来的健全人格、性发展、健康成长、处世方式等影响深刻。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无法改变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思想上要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发展,行动上要将之落实在每节地理课堂教学中。近年来,者在发展学生参与意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提高学生主体地位高中地理新课程所遵循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克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然而,当前多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成了教师"传经布道"神圣不可侵犯的讲坛。其结果是,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得不到体现,学习主动性得不到调动,个性得不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大都是消极的、被动的,有时甚至是被迫的。学生没有了充分自主,缺乏了自由选择,久而久之,学习就成了一件疲于应付的苦差事甚至使许多学生常常感到身心疲惫。

3.2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我们平时看到的高中地理"原生态"课堂,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教师整堂课在津津乐道地讲授,学生在静静地听讲、不停地记笔记、匆忙地做题;二是教师整堂课放电影式地播放教学课件,学生目不转睛地观看,学生成为课堂中忠实的观众和听众;三是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偶尔会有连珠炮式的提问,学生提心吊胆地应答。在课堂上,教师要学生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要学生怎么学,学生就得怎么学。学生往往表现为无条件地顺从教师,很少有自己的主见,很难看到学生主动、大胆地向教师发问,学生有话不敢说,有疑惑不敢问,有意见或建议不敢提。同时,在这种教学方式和课堂氛围的长期熏陶下,学生也习惯了等待教师奉送地理知识,缺少主动发现地理问题的意识,缺少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动力,缺少主动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极为淡薄。

3.3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重视学生主体活动调查发现,许多学校同一年级地理备课组教师的教学活动基本是统一的,如进度统一、教案统一、课件统一、学案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评价统一等,不同班级、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几乎没有选择权,基本上是一个"听师由命"的非自主过程。这种教学行为,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违背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这一基本理念。

3.4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发展学生主体能力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上生活,学生的学习时光。大多在课堂上度过。要发展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教师必须重构地理课堂,从变革课堂教学方法入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中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程序 提升途径

一、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成效低下的原因

1.师生关系淡漠,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淡漠,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和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接触,相互之间交流也不多,致使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枯燥,教学信息不够生动。

高中地理教材受到篇幅和表现方式的制约,所蕴含的教学信息难以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所以部分教师就教材讲教材,导致课堂教学的信息生动性与丰富性都不足。

3.教学模式单一,主体地位不够明显。

许多高中地理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在课堂学习中充当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未能将主体性发挥出来。

4.教学空间狭隘,个性发展不够充分。

部分教师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45分钟,对一些地理教学资源没有充分整合,没有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未能形成高中地理教学的立体模式。

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的途径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一是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我在地理教学中,将听取学生意见作为改进教学活动的重要信息来源,与学生加强交流,听取学生对地理教学活动的意见与建议,并在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二是注重激励引导学生。我将激励手段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取得的进步之处予以充分肯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过程中的快乐,并转化为促进自己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一位后进生在与我的交流中说,他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我对他学习努力程度的肯定。由此可见,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体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热心帮助困难学生。对于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不清楚的问题,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讲解,还倡导班级地理学习优秀生与后进生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共同进步,由此来帮助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生动程度。一是运用电教手段情趣导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活动定位为应试知识点传授过程,对教学设计研究得不够深刻,在导入环节有程序化倾向,三言两语进入新课讲授,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手段作为导入新课的重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内容时,我选取了一段反映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严峻形势的短片,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运用电教手段补充信息。教师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有限信息,则是无法满足学生探究欲望的,我运用多媒体手段,从教学网站和专业网站上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具有联系的影音资料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信息的生动程度,帮助学生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三是运用电教手段突破难点。地理教学中涉及许多自然科学的要点,光靠口头讲解难以让学生理解透彻。对于这样的状况,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一些无法直接观察的地理现象模拟演示,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如教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可以以多媒体模拟演示,通过动画模拟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让学生搞清楚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学生对于地球自转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3.尝试自主学习模式,培养探究学习能力。一是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不能只是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要以新课程理念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作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双边活动之中。如我将原本由教师单向讲解的内容设计成为思考题,要求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二是搭建有效载体。为了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效,我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编为多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都兼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做到编排均衡,同时在每一个小组里面都安排一名牵头学生,进行相应学习活动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更加有效深入。三是强化启发引导。在学生开展地理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在放手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始终牢牢掌控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权,对学生进行巡视点拨,及时解答小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将其具有共性的问题在全班进行启发引导,确保整个探究合作学习活动深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