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心理咨询自述

心理咨询自述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0 14:58: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心理咨询自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心理咨询自述

第1篇

关键词:心理咨询技术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人力资源是企业一切资源的核心,是企业立足激烈市场竞争的助推力,企业应当通过有效手段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一个企业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使员工忠诚于自己,就应当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员工内心,了解员工需求,实现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心理咨询技术综合了心理、认知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一种综合性谈话技术,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就是将员工作为研究对象,管理者以谈话方式去了解员工、纠正员工、引导员工,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倾听技术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来说,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员工,做到尊重员工,这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建立双方良好关系的基础。所谓倾听,不仅仅要用耳朵听,还要学会用心去聆听,懂得站在来访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正确了解来访员工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某种情绪和意识,并深入分析他们想要表达但是未表达出来的东西。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学会用机警、宽容的态度去正确聆听,在倾听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到访者的表情和动作,并密切注意他们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表述出来的。比如在表达自己奖金被扣这个问题时,员工的表述就会有所不同,比如“公司把我的奖金扣了”、“我的奖金被扣了”、“哎,倒霉,奖金扣了”。从不同的表述中我们就能找到他们之间思想意识以及人生观的不同之处,因此,员工所采用的表述方式往往比其所描述的事件本身更能将他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在倾听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还要对来访员工所表述的内容做出一定的反应和参与,这种反应可以是语言、动作、表情等,以此来向员工传达一种“我认真倾听了”的态度,使员工能够继续叙述。这样不仅能够缓和双方之间的关系,也便于深入了解员工内心想法,以更好解决员工所面临的问题。

二、通情达理技术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应用通情达理技术能够达到以下目的:能够通过与来访员工的谈话、观察员工的举止进而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验他们的情绪和想法;以自己的专业管理知识、心理学知识正确掌握员工的体验,明确给员工带来困扰的企业问题、个人问题以及社会问题,这样能够更好解决员工所面临的问题;以自己丰富的谈话技巧和经验将自己合理的、符合员工自身利益且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传达给员工,对其做出正确引导,影响来访员工的思想甚至行为。人力资源管理者通过通情达理的态度与员工开展对话会使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接纳,进而产生积极情绪,在此过程中,还应引导员工进行独立思考,这样他们才会通过自我探索去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此外,对于一些急切需要被理解、被关怀的员工来说,心理咨询技术中的通情达理技术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三、具体化技术

所谓具体化技术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与来访员工的交流过程中为他们更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情感以及所体验的事件提供帮助。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与来访员工谈话时会遇到某种困境,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包含下面两种:第一,有些来访员工在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表述时常常会采用一些比较模糊、普遍的语句,比如“今天真倒霉,快烦死了”、“公司真烦人”等。员工对公司的误解往往就是由于自己过于简单的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所以在谈话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运用具体化技术将来访员工所表达的模糊问题清晰化。第二,由于某些因素的限制,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会将对某些事件的意见上升为结论,过分以偏概全,严重影响到自身和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上两种问题不仅会影响员工对公司的看法,影响员工自身情绪和他在公司中人际关系的建立,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矛盾向其他人、向全公司、向未来扩大。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化技术将员工遇到的问题进行澄清,有针对性地对员工做出正确引导。

总之,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员工作为企业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要素,才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进而为公司战略性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当前,心理咨询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比如员工招聘、调动、离职以及公司内部调查等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成果。相信随着企业管理者对心理咨询技术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心理咨询模式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将会得到显著提升,企业的发展也将会更加健康和顺利。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书法心理;心理咨询;技术

书法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发展而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作为书写汉字的传统文化艺术,书法蕴含着极其丰富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其“字有象限,意境无穷”的表现形式使书法具有丰富的诱导和巨大的启迪力量,中国书法不仅仅是简单的汉字书写,她的表现对象、抒发形式、追求境界,鉴赏视角、诠释思路乃至传承和创新的精神都深深的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同时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哲理和非常深邃的辩证思维,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和中庸的等理念[1]。随着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作为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书法渐渐成为了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大批学者采用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先进理论观点、实验方法与技术对书法与心理学的相互联系,以及书法活动过程所引发的生理、心理效应、书法修习对人格的矫正和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获得了许多创新性且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果,高尚仁教授在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后认为:书法修习对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的发展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书法修习可以改善情绪、认知、行为、心理状态,甚至可以通过书法这种艺术载体,培养孩童的自信心和果断性,陶冶品德[4]。近年来周斌、胡斌等也作出了许多积极意义的研究,并都支持把书法能够作为一种心理干预和治疗的方法。多方面的研究证明,书法心理治疗对多种心身疾病和心理异常有显著的疗效,是值得推广和发扬的[5]。

一、书法心理治疗的原理及作用机制

古人很早就普遍认为书法修习具有怡情、养性、健心之功效,古代书家也在其书论中做了很多经验直觉性的研究,恼庑┭芯恐形颐强梢郧逦的看到书法活动对人的生理、心理的独特保健功能。如蔡在《笔论》中有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意恣情,然后书之”。有人曾对古代132位书法家的寿命进行统计,结果发现,这些书法家的平均年龄为69.4岁。另外,也有学者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历史上140名书法家和文学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书法家的平均寿命高出11.9岁。也有人将同时代著名的书画家同著名的高僧28人作比较,结果显示书法家平均年龄79.4岁、高僧66岁,由此可见与修行相比,书画活动更有益于健康[2]。书法养生拥有“形神共养”功用。中国古代中医理论就有“形为神之宅”的观点,通过运动能达到形体养护的作用。书法的运作过程与这个原理不谋而合,执笔时,手掌是空的、手指用力与笔杆相接触、手腕保持水平;在书写的过程中,手腕和肘一起悬起来,不断前后的移动;撇捺交差、横平竖直,上下挥洒的运动,使得全身的肌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活动,而且这种活动是舒适缓慢的、不猛烈的,是适度的、非超长的。通过这种适度的运动,书写者全身血脉畅通,心平气和,五脏协调,进入一种“虚静”的状态,进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高尚仁教授在众多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书写的心理几何理论”(psycho geometric theory of Chinese character-writ-ing)、“书法优化激活效应理论[6]”。并且在书法负荷试验中发现,书法负荷能缩短大脑的反应时,对大脑起到激活的作用。也有研究者从书法运作时大脑的脑电变化,结果发现书法能使大脑皮层激活与觉醒水平的提高;以书法为干预手段对帕金森病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发现书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状况,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加工能力;大量研究显示书法可以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能促进儿童个性的良好的发展;有效的提高儿童的情绪智力。此外,还有研究显示书法书法是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抑郁症与焦虑症等)、自闭症等精神疾病的一种潜在的辅助治疗手段。

二、书法心理治疗的原则、大体过程

书法不是单纯的汉字书写,他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一个复合的生态文化系统。所以,这就要求在实施书法心理疗法的时候要坚持一些固有的原则。1.重视书法文字所蕴含的价值意义,引导来访者理解自我、走出困境,解决心理行为问题。2.人―书匹配的原则,一是匹配原则,即来访者的问题、性格特征与书法的字体相匹配;二是互补原则,即书法字、体对来访者的成长具有发展教育性原则。3.身心合一的原则,即书法通过身体的姿势、心理的转换,达到身心调节的目标。4.反思同步原则,即不能只单纯的注重技巧练习,而应该兼顾用书法来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反思。

对比一般心理治疗,书法心理治疗有其共性也有特殊性,一般来说,书法心理治疗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3],1.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和其他咨询一样,主要是收集来访者的资料,个人一般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及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对来访者进行评估和测量,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和来访者达成协议。

2.实施阶段,这个阶段是书法心理治疗的核心阶段,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静心:来访者首先通过呼吸放松的方法让来访者平心静气,进入一种“静”的状态,同时可以播放古琴曲,全方位调节来访者的身心状态,为下一阶段做准备。默思阶段: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活动,让来访者要书写的文字内容和书写(比如字的大小,书体的差异,)有一定的认知,这样书写时才能顺利流畅。这里也是古人对书写前“意在笔先”的要求。(2)书写阶段,一般来说,书写内容可分为自书内容和确定内容,书写可以默思自己的书写内容,也可以选择治疗师确定的内容,来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绪进行选择。在书写的过程中,咨询师是一个陪伴着,不对来访者的艺术创作进行评判,在来访者需要并提出请求时,可以针对书法技能进行指导。(3)评述:对来访者书写活动的过程进行评述,讨论对书写内容的感受,讨论书法作品的感受。(3)结束阶段,治疗师开始确信来访者可以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预期的治疗目标已经达到的时候,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结束。

参考文献:

[1]李光德.中华书学大辞典[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

[2]陈政见,蔡福明・书法教学与治疗,台北:红豆出版社,1996.

[3]胡斌.书法心理治疗[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第3篇

“好的心理咨询师可以让困惑的人茅塞顿开,如沐春风;而一个糟糕的咨询师可能会让人在做完咨询后自杀。”美国威灵基金会董事长、原北京大学心理系客座教授徐浩渊博士如是说。

曾在美国学习了四年临床心理学的徐浩渊,1998年回国后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通“徐博士心理热”节目。1999~2001年,徐浩渊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教授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的课程。

在记者面前,徐浩渊并不掩饰对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失望,“通过考证就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太多不应当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进来了。有些人简直是在屠杀心灵,他们没有资格做心理咨询”。

“给病人开腹后扔到大街上”

徐浩渊曾接触过很多国内的心理咨询师,她的感觉是真正懂得用合适方法做咨询的人太少。

1998年,刚从美国回国的徐浩渊发现,国内的心理咨询师爱跟病人讲道理。“我告诉他们,讲道理没用,那是你的模式,你要了解对方潜意识里的问题。”

不久徐就发现她的劝告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因为多数从业者“没有受过正规的心理学教育”。她不止一次地看到,那些把内心伤痕埋得很深的来访者,在咨询所因为咨询师的不当“治疗”而受到的伤害。

“好比肚子重有个瘤子,咨询师能够打开看。但他不知道怎样安全地把瘤子切除,然后安全地缝合。他能做的,就是拿着刀拼命戳那瘤子,最后就是让人开着腹走出门满街跑。”徐浩渊认为,很多人之所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都是因为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但是到一个并不合格的咨询师手里,这个人就很可能就会病情大发,“正常生活都被毁掉了”。

徐浩渊在美国接受临床心理学教育时,老师强调的第一点便是“安全”。

“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往下挖,什么不能挖,在怎样的情况里可以动,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好比是一个手术,这人体质根本不行,非要打开肚子给人动手术,缝上人就死了。”徐浩渊说,不少心理咨询师包括很多大学里的心理学教授,把让来访者痛哭流涕看成自己“会了”,这样的咨询无异于杀人。

“赤脚医生课程发医学院毕业证”

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的多数心理专家认为,现行的心理咨询师认证制度存在很大缺陷。

2005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对心理咨询师的入门门槛做了提高。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等级分为三级、二级、一级,其中申报心理咨询师三级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3,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条件一中的被业内称为‘学院派’,偏重理论研究,实际进入市场执业的并不多。”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的郑军,现为天津作协会员,发表过《心理误区二百例》、《心灵简札》、《说文解字话心理》等数部心理科普类作品。郑军曾走访过全国多个城市的心理咨询机构,发现多数从业者是通过培训加考试的方式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

“很多人跟他们_接触就知道,这人没上过大学。”郑军说,学员花上数千块钱,在四个月周六日上课,一共五百多个课时。教材的内容是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各个科目的一个浓缩本,相当于大学心理系学生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

“如果学员一点心理学知识都没有的话,看了之后只是一个入门。如果本身就受过专业教育的话,这个培训是没有用的,还不如当年在学校学的东西多。”郑军认为通过这样的培训拿到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非常尴尬。“好比一个赤脚医生的课程,培训完以后就给他发个医学院本科的证书,你说这人出去能看病吗?”

雨后春笋,成材不多

北京心恺信心理事业发展中心首席顾问张丽,从2003年开始讲授心理咨询技能和咨询师个人成长两门课程。在4年的培训生涯中张丽发现,学员在参加培训时“为考而考”的心态明显,少有人能主动去学习咨询师心态等与考证“不那么大相关”的知识。

“我们说到培训,首先就会想到英语培训。计算机培训等这种技能性的培训。心理咨询被戴上一个培训的帽子后,学员就会觉得:我交了钱接受培训了,我就知道怎样做了。事实上不是那么一回事。”张丽说。

在张丽看来,心理咨询师不是能培训出来的,而是一定是用师傅带徒弟的实践带出来的。在美国,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是需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或医学的博士学位和两年以上的咨询实习证明才可从业;而国内的情况,多数还是在边干边学。

郑军曾在北京、天津、重庆、济南等城市摸过底,每个城市中真正实现赢利并良好运营的民营心理咨询机构都不超过十家。“这几年确实是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笋子长成竹子的太少。”

目前,全国心理咨询行业收费价格是根据咨询师的级别而定。最低每小时收费100元到150元。普遍价在200元到300元,再往上走是500元、800元、1200元不等。但郑军认为,心理咨询行业普遍经营惨淡,他们“用宣传自己的价位的方式来宣传他们的红火”。

“很多人敢进来,是因为这个行业门槛很低。一两万块钱租间房子,还不用门面,居民楼上的那种就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合伙,撑两三年,最后没业务也就散掉了。”郑军说。

张丽也认为这个行业需要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考完证后就开业,多数人慢慢就会发现做不下去,最终选择退出。因为来访者在掏钱后,如果发现咨询师对他的问题没有帮助,可能对咨询师整个行业都会产生质疑。这个新兴行业对口碑的依赖很强烈。

“真的想靠做咨询来养活自己,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张丽说,有志于做心理咨询,还需要有一定的费用支付能力,他们需要在执业后还得“经常充电”。“国内的老师讲课,一个班五六天下来就得两三千。做心理咨询的人为了能更好的工作,可能一年得参加六七个班,这些费用就不下两万块钱。”

“这些问题我们在培训时也跟学员讲到,要对做心理咨询师之后遇到的困惑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是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急于考证,这些问题不大能听得进去。只有当他遇到这样的问题,才能意识到。”

学员身份五花八门

进入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人群中,女人比男人多。“女性能占到60%~70%,因为女性更敏感,对人本身的问题更加关注,相比之下男性关心具体的事。比如我跟你抱怨,一边哭一边说,男人就会认真听我说的事情,而忽视了我一边哭一边说的情绪。”张丽说。

学员的身份也是五花八门。最受张丽们欢

迎的是被他们称为“行业内”的人:武警,监狱管理者,妇联,教师等。因为他们是“源源不断”的,单位出钱。批量供应。

自己掏钱报名参加培训的人大约占到五六成,其中有人力资源工作者,医生,律师,“也有跟你一样的记者”,张丽笑笑,“大家出于职业规划的需要,也都是想有个好前程。不过接触到的大部分人,聊到后来就发现,都是跟个人的困惑和问题有关”。

部分靠单纯一对一咨询难以维持运营的心理咨询所,逐渐将业务转向心理咨询培训。“搭一个平台,请当地的大学老师来讲课,他们收取一些中间费用。”郑军说。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模式与传销倒是有几分相似。

“早年有个比喻:大家都去加利福尼亚淘金。也有一些人跟着去卖水。淘金的人里面,有的人发财了,有的人一无所获,但无论如何,卖水的人肯定会赚钱。搞心理咨询培训的人就好比那卖水的。”

郑军认为,心理咨询行业从2001年到现在,几乎没有人“淘到过金子”。“重庆曾有人投资400万,搞大型的心理咨询机构,最后也是血本无归。在下游持续不能淘到金子的情况下,上游奏水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专家们看来,国家现行的心理咨询师认证制度“达到了普及推广心理学知识的效果”,但作为专业队伍的建设而言,还“远远不够”。

“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做心理咨询的认证都是心理协会的行为,政府不应当成为认证的把关人。”张丽拿中国香港地区为例,心理咨询师有自己的联合会。联合会中的专家们根据他们多年的经验去审核培训教材。认证一个咨询师是否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他们会考虑申请者是否取得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受过多少年的专业训练,再看他受到的技能培训如何。

张丽介绍,香港地区的心理咨询师每年都要经过审核,其案例报告、学术论文、案例督导都有详细的备案和记录。“有一个专业的行业协会来很好地维持这个行业的纯洁度时,心理咨询就会在公众中有可信度,也就意味着其学术的位置越高,公众才会愿意花钱去购买这样的服务。”

美国被认为是心理咨询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但在美国有过多年学习生活经验的徐浩渊却认为,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而言,收费心理咨询是失败的。

英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奥德综合北美西欧等国对心理咨询业的调查数字后,得出结论:在西方工业社会,每年大约只有平均4%的成年人接受心理咨询服务。

徐浩渊说,美国看心理咨询师的人分布在两个极端,演员、明星每年扔十几万给心理咨询师,听他们倾诉垃圾,讨个舒服。还有一些吃低保的穷人,他们宣称“政府应为我的情绪低落负责”。而普通工薪阶层中,光顾心理咨询机构的人很少。

第4篇

在幼儿园里经常会发现很多孤僻的孩子,甚至有些孩子很自闭,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上台表演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往后缩不敢上台,早晨个别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大声哭喊着不肯进入幼儿园等等,这些现象说明孩子幼小的心灵需要我们去了解,需要我们去帮助,然而目前从事幼儿心理咨询的人员很少,而幼儿园又迫切需要心理咨询技术与心理教育来帮助部分幼儿疏导心理问题。作为一名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我喜欢将心理咨询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不但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新奇的知识和乐趣,也增加了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1.意象对话技术

意象对话是中国林业大学心理学教授朱建军在荣格集体无意识、催眠和中国古代文化等相结合的基础上开创的一种心理咨询技术,它可以通过呈现在大脑中的意象特征来分析、透视进而调整、修改咨询对象或求助者的潜意识心理状态。和其他技术相比,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的操作简单性和意象生动性(比如通过指导幼儿想象的草坪、房子、花草等),这对于大脑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儿来说,是一种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新鲜事物,对于我来说它也是我的一种与幼儿交流的独特方法。初次接触意象对话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我做了这样的安排,让孩子们按自己舒服的姿势坐好,然后语言提示“闭上眼睛、深呼吸、吐气、放松,想象一下自己正坐在家里的电视旁,打开电视正在看你最喜欢的动画片,认真注视着电视画面并且记住它,最后让孩子们把刚才看的动画片画下来送给老师”,当然中间还有一部分鼓励和激绪的引导。引导结束后孩子们一声声“哇!”“哇,太神奇了!”这次绘画的效果之好让我难以想象的,每一个孩子画的画都不一样,而且有各自的特点,男孩女孩的画分化得很鲜明,也充分地显示出了性别和个性特点。经过这次尝试,孩子们绘画时大脑空白的现象突然间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慢慢地绘画活动就养成了孩子们先想象再动笔的习惯。就这样意象对话技术走进了我们的绘画活动,它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细节观察能力,又练习了孩子的表象记忆的能力。通过教学中一段时间的具体运用,孩子们对意象对话这种新奇独特的教法感到向往,而且特别乐于参与其中。

2.想象放松技术

有些幼儿由于属于胆汁质或多血质气质类型,兴奋性高,难以抑制,午休时往往很难入睡。然而,在我们幼儿园内只要学会一些简单的想象放松技术就可以让幼儿生活丰富多彩了。比如孩子们午休时引导孩子们(也可以是个别孩子)想象自己正躺在最舒服的地方,闭上眼睛后可以看见他(她)最喜欢的形象,等待孩子们进入状态后,引导孩子可以和这个形象做游戏。一会儿老师提示这个形象累了需要休息,最后要求孩子们和这个形象一起休息(现在眼睛累了,不想睁开,闭上眼睛真舒服,怎么也不想睁开,闭上眼睛真舒服……)。通过这种方法不一定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进入睡眠状态,随后就可以重点个别心理辅导使其入睡。班上有一个孩子小然,平时精力比较旺盛中午入睡困难。有一次孩子们都睡觉了,唯独这小家伙睁着眼睛到处“欣赏环境”,于是我走过去轻轻地将手盖在他的眼上,将一只手指头放在他的两眼中间每一次他睁开眼睛都会看见眼前的手指,这时候他会很不舒服,便会迅速地闭上眼睛。“现在眼睛累了,不想睁开,闭上眼睛真舒服,怎么也不想睁开,闭上眼睛真舒服……”两三分钟的样子小然便睡着了。另外,通过想象放松技术引导孩子做新奇独特的游戏,感知自然界的奇妙。记得一个周五的下午,我发现孩子们感到有些疲惫,于是我就想到了催眠中的经典事例———分手,以消除孩子们的疲惫感。“李老师跟大家做个游戏吧!”“好啊”,一个个高兴得不得了,情绪被一下子调动了起来,有的还拍着手。面对他们那一张张期待的小脸,我要求他们:“将双手平举在胸前,手心朝上,轻轻地闭上眼睛,深呼吸并憋住,慢慢地吐气(重复两次)。现在想象你的左手上放着一个铁球,右手上系着一个气球,现在气球越来越轻、越来越轻,铁球越来越重、越来越重(多次重复)”。等我发现效果明显的时候,告诉他们轻轻地睁开眼睛,这时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两只原本平行的手,现在上下分开了许多,于是我问“我说让你们把双手分开了吗?(确实没有说过)”孩子们伴着一阵阵惊奇声,问我,“李老师你会魔术呀!”就这样我的目的完全达到了,整个教室充满了欢乐气氛。后来还和孩子们做过许多类似的小游戏,比如说手指正常,身体长高等等,这些不但给孩子们带去了欢乐,更是增加了我在孩子们心中的魅力。

第5篇

关键词: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技术;学校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01-02

当个体处在社会环境之中时,并不仅仅是被动地对社会环境作出反应,而是试图通过对环境的操纵来塑造有利于自己的形象。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操纵他人或者环境都是极其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操纵自己来间接地影响他人和环境。因此,我们可以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呈现给他人的信息,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整饰,也就是印象管理。

对于印象管理的研究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当属戈夫曼(Erving Goffman),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一书中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在提出自我表现的基础之上,进而提出“印象管理”的概念。他的理论被称为印象整饰论,着重关注个体在社会现实中扮演的角色,因此,其理论又被称作戏剧理论[1]。但是,戈夫曼忽略了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对于印象管理的作用,只侧重于自我表现中的欺骗性和防御性的个体行为。其后,人们对于印象管理的研究继续深入,进而将自我表现扩大到包含企图控制他人对其个人特征的印象,将印象管理扩展到心理学领域,改变了印象管理一直属于社会学范畴的位置。

然而,印象管理起初通常被当作一个边缘性概念,或者被看作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干扰变量,直至近二十年以来,印象管理的研究在组织行为领域中形成了自有的体系,同时被广泛应用于人员招聘、绩效评价、选拔提升和求职面谈等实践领域[2]。但是,在心理咨询、教育心理等领域中,印象管理虽然存在,但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也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是一个值得进行探讨的话题。

综合几代研究者的研究,结合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在本文中,将印象管理的概念定义如下: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指的是人们试图让他人以自己期望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其中包含着企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人们留给他人的印象表明了他人对自身的知觉和评价,甚至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特定应对方式的形成。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评价或对待,人们会尽量用一种能给他人留下特定印象的方式来发生行为。印象管理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常见的手段,根据实际交往的时间、地点和具体情境,实时调整自身状态和自己的行为表现,从而促进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朝向顺利的方向发展。如果能够掌握印象管理的技术,将印象管理变成一个人际交往训练的工具,使得每个人都能够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掌握,那将使得印象管理不再成为难事,也能帮助更多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的来访者。据此,笔者提出了印象管理技术的相关构想。

印象管理技术就是指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由于印象管理不善而产生的心理困扰时,合理分析现象、探究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其有效利用印象管理策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最终使来访者达到自身的发展与成长。

1.印象管理技术的适用对象和条件。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人际交往问题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有的学生是因为自身性格问题,有的学生是因为交往方式问题,但是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合理的人际交往技术。印象管理技术就是人际交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在学校生活中都要面临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要维持良好的关系或被他人接纳,就必须管理好自己在特定的人眼中的印象。

然而,印象管理技术并不仅仅适用于人际交往方面,在自我表现、求职面试等方面,都需要运用到印象管理策略。对于咨询师来说,只要面对的是来访者在与人互动时所产生的问题,都应当考虑运用印象管理技术。

2.印象管理技术的诊断要素与标准。根据1990年Leary和Kowalski提出的印象管理两因素模型[3],得出印象管理是由印象动机和印象建构两个成分构成的结论。印象动机反应的是个体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知觉和印象的愿望;印象建构是指人们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是用来产生具体印象的策略。

印象动机受印象的目标关联性、所希望目标的价值、个体希望的形象与目前的形象之间的差距的影响。印象动机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获得所希望的社会或物质结果、保护或提高自尊、形成一个所希望的公众身份。而印象建构则受个体的自我概念、目标的价值、角色限制、受赞许的和不受赞许的身份形象、个体目前的或潜在的社会形象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这两个成分,形成印象管理简评标准,从获得所希望的社会或物质结果的程度、所希望形成的公众身份、希望的形象与目前的形象之间的差距、自己已做出的努力这几个方面来评价来访者的印象管理现状。在此过程中还应当考虑到自我概念、自尊、控制点、归因、情境因素等对于来访者印象管理现状的影响。

3.印象管理技术的应用方法与程序。在了解到来访者在印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之后,根据以下程序引导来访者建设合理的印象管理:①探析来访者产生印象管理问题的具体原因或者情境;②澄清来访者的印象管理问题存在的某一或某几个具体方面;③针对具体存在的印象管理方面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印象管理策略(如掩饰、误解、神秘化、补救、讨好、自我抬高、威慑、恳求、以身作则、合理化理由、事先声明,等等)推荐给来访者,促进来访者加深对各种策略的了解;④督促来访者在具体生活事件或情境中应用相关策略;⑤定期对来访者的印象管理状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与首次会面时所评估的内容相类似,但是必须与来访者的问题情境相结合,并且要更详细、更有针对性。

尽管我们对于印象管理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印象管理技术也在印象管理的理论之上得以提出,但仍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

对于印象管理技术的诊断要素和标准,可以通过问卷编制、大规模施测、因素的检验与修正等程序来进行量化,并且形成标准化的量表,方便对来访者进行印象管理水平的测试,并直观显现出来访者在印象管理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利于我们针对具体问题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和指导,便于咨询工作的开展。

此外,印象管理技术的应用方法和程序也需要我们进行多次的实际咨询,在咨询过程之中进行验证,才能使印象管理技术真正确立起来。

参考文献:

[1]刘娟娟.大学生的印象管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2]黎恒,王重鸣.结构化面试研究新进展[J].人类工效学,2003,(4):30-33.

第6篇

现在的学生心理复杂多变,难以把握,他们的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好奇心强,越是被禁止的事物,越想探明究竟;对立心理严重,往往与权威对立,以显示自己的成熟;偏激心理较强,由于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凡此种种,给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如果能够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恰当的方式,开展班主任工作,将有利于班级建设。本文试图从心理咨询的视角,探索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即个别心理咨询技能和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开展班主任工作,以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能。

个别心理咨询技能在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1.充分尊重,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意味着完整地接纳一个人,意味着彼此平等,意味着以礼相待,意味着信任对方,意味着保护隐私。在学校中,我们能接纳的、能以礼相待的、能信任的,往往是成绩优秀的学生。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比较调皮的甚至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是不能被接纳的,他们接受的是批评、教育。这种批评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效果反而不好。如果班主任能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的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而不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学生会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思想。另外,许多班主任会把学生带到办公室或在走廊里进行批评,这样会让学生感到很没面子,他们会据“理”力争,坚决不改。所以,避人是班主任做思想教育工作时首先要考虑的。

2.温暖热情,感动学生。温暖热情体现在对于求助者热情、周到,让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到了最友好的待遇。班主任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往往直接批评,劈头盖脸,让学生很不舒服;温和的话语和平静的语气,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学生的问题的产生往往是有原因的,温和的态度会使学生愿意讲出真话和实情,班主任容易解决问题。对一个和同学打架情绪难以控制的学生,与其责骂他,不如按住他的肩膀,轻轻地对他说:“今天有什么事情发生吗?你以前不是这样的,愿意和老师说说吗?”班主任的温暖热情以及耐心、认真尤其会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真诚对待,以心换心。真诚体现在以真实可信的自我投入谈话。班主任给学生的印象大多是严厉、高高在上,较少亲近的感觉。朋友之间之所以比较亲近是因为彼此共享秘密,分担快乐。有时,班主任也可以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讲给学生听,让学生知道老师也是普通人,老师也有犯错误或不愉快的时候,这样会让班主任的形象更丰满,使学生产生信赖和亲近的感觉,赢得学生的真心。

4.同感共情,理解学生。同感共情体现在设身处地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去体验对方的情感、思维,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把自己的关切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简单地说就是咨询者对求助者的问题能够感同身受,去理解求助人的感受。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又处于比较特殊的生理阶段,问题往往较多。如果班主任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考虑学生发生问题的前因后果,可能就会少一些责备,多一些理解和关爱。对一个情绪低落的学生与其说:“振作起来,努力学习吧!”不如说:“你一定很着急,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好吗?”

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应用

1.开放自我,融入新的集体。一个新集体组建之初,最主要的问题是让大家彼此熟悉,建立信任的感觉。团体咨询有很多活动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滚雪球”活动,这是一个自我介绍活动,按照课桌座位每一竖列为一组,由前至后作自我介绍,介绍的内容包括姓名、毕业学校、个人特征,如A说“我是性格开朗的A”,下面的一个同学B说“我是性格开朗的A身后的爱好音乐的B”,以此类推,每一个人都必须从A说起,当有一个人忘记信息的时候,大家都帮助他,一组结束,另一组重新开始。这样的自我介绍形式新颖,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利于记忆。当然,班主任也可以作为一组的成员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这样,同学们比较容易融入到这种氛围之中,很快认识新班任和新同学。

2.你言我语,制订班级规范。在团体咨询的开始,一般是由团体所有成员一起来制订团体规范,大家制订,一致通过,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这样的规范因为自觉制订所以更具约束力。在班级组建的开始,也应该由全班同学一起来酝酿班级的规范和纪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提出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规定,举手通过。确定下来的规范应该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以为警醒,如果能够让全班学生都签上名或是按上手印,规范作用会更突出。

3.自觉领导,班干浮出水面。在团体咨询中,是不任命领导的,即使是小组长,也是由小组成员选出的,而选拔的依据,是他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在很多活动中,会有一些人自动站出来,自觉充当领导者的角色,带领小组成员顺利完成任务,由于受到大家的信赖,这些人就被大家一致推选出来。在一个班级当中,班级干部的选拔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班干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干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整体情况。班干应该是班主任和同学一致认定的,这样的认定通过团体活动是较易实现的。例如,在团体活动中有一项活动“解开千千结”,十人为一组,围成一圈,大家手拉手转一圈,记住自己左手和右手分别握住的人,松开手在刚才围成圈的范围里自由走,直到老师喊停,站在原位,去牵刚才左手、右手牵住的人的手,这时会有许多的结,试着在不松手的前提下,通过变换自己的位置把这些结打开,恢复成最开始的圆圈。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没有人站出来,可能会解不开,如果都在指挥,那也是一团糟。只有在大家都听从一个人的正确指挥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而这个人会受到大家的一致拥护。活动过程是极好观察大家管理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选拔出合适的班级干部,再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委任适当的职务,班干的队伍就建设好了。

4.团结协作,提高班级凝聚力。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强不强,不只影响班级的发展,也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发展。一个凝聚力强的班级,每个学生都积极向上,而且这种力量拧成一股劲儿,在学校的任何活动中都表现突出;一个凝聚力弱的班级,班级如一盘散沙,任何活动都组织不起来。所以,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班主任可以设置一些需要有集体来完成的活动,让学生体会集体的力量,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团体咨询中有一项活动“闯关突围”,闯关即是一组人围成一个圈,小组中有一人在圈外,这个人要想方设法闯进圈内,而围圈的人要想方设法阻止他闯进去;突围是恰恰相反,人在圈内,要突出重围。无论是闯关还是突围,寻找圈中的薄弱环节是关键,这时就需要围圈的人团结协作,心往一块想,劲儿往一起使,绝对不能出现薄弱环节。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明确了集体的力量,知道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就容易形成班级的凝聚力。

当然,团体咨询活动还有很多,在这里不能一一赘述,班主任老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活动运用到自己的班集体建设当中,班主任老师也可以自己创设一些活动,来解决自己的班级面临的问题。

第7篇

关键词: 意象对话技术 大学生 心理咨询

一、引言

意象对话技术是主要由我国心理学家朱建军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它从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创造性地吸取了梦的心理分析技术、催眠技术、人本主义心理学、东方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等。通过诱导来访者做想象,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对其潜意识的意象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二、意象对话的特点

(一)诊断容易,可迅速探明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治疗经验表明,用意象对话技术做心理诊断比用一般的心理量表所需时间短很多,比用一般的访谈也迅速得多,而且更容易直接切中要害。

仅仅用最简单的“想象房子”这个练习,基本上就可以知道来访者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重要冲突等。当然这需要心理咨询师有丰富的经验。

(二)有利于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减少阻抗。

由于不必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因此有助于很快建立医患关系,并且大大减少治疗中来访者的阻抗。在来访者的意象反映了内心不可接受的冲突时,分析解释意象必然会遇到强烈的阻抗。精神分析治疗中,必须等到适当的时机才可以逐步把解释说出来。这样,就需要很多时间。而意象对话治疗法不解释,从而绕过了这种种阻抗。

(三)治疗时间更快。

用意象对话治疗治疗时间更短,原因除了阻抗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深入。其他治疗都作用于来访者的意识层,人格的表层。人在理智上知道一个道理是很容易的很快的,但是要把这个理解变成深层人格中的领悟就需要时间了。而在意象对话中,治疗者运用意象直接作用于来访者的人格深层,治疗时间自然就缩短了,效果也更稳定。

(四)可以在不了解病史和生活史的情况下进行治疗。

因为用探测性意象可以发现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例如:某来访者想象的房子,外面是一圈围墙,进去是一座城堡,城堡的门是关着的。由此治疗者可以知道他有人际交往问题,判断他很难和别人交朋友。即使来访者不愿意说出他病症的细节,不报告生活史,只要肯定基本症状是人际交往障碍,治疗者就可以通过意象对话技术对其治疗。

(五)适应症。

目前用此技术治疗恐惧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焦虑症等多种神经症效果显著,特别适用于恐惧症和抑郁性神经症。对心身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对正常人的情绪问题、心理发展问题也有很大作用。

三、意象对话治疗的过程

(一)引入的过程。

1.姿势

意象对话对外在条件的要求不多,来访者可以保持坐的姿势,如果有躺椅,那么半躺的姿势也可以。原则是有利于来访者身心放松。

2.说明

在实际操作之前,首先要简要说明这个方法,从而引入意象对话。简要说明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让来访者有安全感,不会因突然做一个不熟悉的操作而担心。对成年人的说明需要稍微详细一些,目的是消除来访者的顾虑。

3.放松

调整姿势,调节呼吸,要求来访者闭上眼睛(也可以不闭眼,但是还是闭眼比较好),并进行放松指导。如果来访者是第一次做意象对话治疗的话,或者心情比较紧张,放松的过程就需要长一些。通常所用的放松方法和行为疗法中的放松方法一样。

(二)进入想象过程。

心理治疗师可以先设定一个意象,并诱导来访者想象它。这个意象称之为起始意象。最基本的起始意象是房子,“房子”的象征意义主要是象征人的身体或者人自我的心灵。在心理治疗的情境中,房子主要是内心世界的象征。房子内外的样子象征着来访者心理状态,因此来访者想象出的房子的特点,就可以作为判断其心理状态的依据。

除了用这些起始意象外,还有另外一些开始意象对话的方法,包括从来访者的梦开始、从来访者自己使用的比喻开始、从来访者的身体感觉或异常姿势开始、从来访者自发产生的意象开始,以及从来访者表现出的情绪开始。

(三)对意象的分析和体会。

因为意象的象征意义有一定的规律,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分析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四)治疗性的意象互动。

心理治疗师根据来访者的意象,了解和体会到了来访者的心情,知道了来访者的防御机制等,就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意象形式运用会谈技术、支持或质疑技术与来访者互动。双方都通过描述意象表达自己,以此方式进行对话,则此对话直接作用于人格的深层和原始精神机构,这就是意象对话的核心。

在每次意象对话结束的时候,一般先让来访者想象他从哪个意象领域中回来,回到心理咨询中心,再让他慢慢睁开眼睛。

(五)简单总结并布置作业。

完成意象对话后,心理治疗师需要布置一些意象作业,让来访者回去练习。如:“想象擦亮房子里的地板,每天做20分钟”。因为,一个新的行为模式要建立,不是做一次新的行为就可以的,而需要多次重复新的行为;一个新的意象要替代旧的意象,也需要多次想象这个新的意象,需要多次在想象中改造一个旧的意象。所以,布置意象作业,让来访者练习,这是很重要的。

四、意象对话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实际运用

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正处于我国社会建设的过渡转型期,他们的人生也正处于即将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从社会层面和自身层面来看,都在平静之下暗藏激流,在面对学习和未来等问题上,经常会出现个人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矛盾、沉迷网络、恋爱困惑、考试焦虑、精神空虚等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教师通过意象对话技术与来访者沟通,可以深入拜访他们的心理世界。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2006年投入使用以来,老师们共同探讨使用相关技术对来访者进行治疗,有效缓解来访学生的心理困惑和症状,化解心理危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案例解析]

小玲(化名),女,20岁,大二中医系学生。她的问题是心情抑郁、焦虑情绪无法控制,并伴有失眠现象,白天疲倦,认为生活没有意义。来访者表示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不如意的地方。她小时候深受父母喜爱,学习成绩好,顺利上大学。在意象对话中,她想象的房子外表是美丽的,走进去以后发现房子很旧,全是厚厚的灰尘。房子里只有一个落满灰尘的沙发,窗子也是关着的,玻璃很脏,没有光亮。这也就是她心理现状的折射:表面不错,旁人觉得很好,但内心很抑郁,看不到光亮。通过6次的意象对话治疗,让她练习“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并在想象中为自己擦亮房子的玻璃、沙发,等等,有效缓解了小玲的焦虑和抑郁,使她重新认识了大学生活,重新找到了人生目标。小玲谈到自己从小到大都是按照别人的要求生活,她有成功但是也很辛苦,没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再最后一次治疗时,她的房子“窗明几净,还多了很多家具”。

五、结语

意象对话是一种心理学方法,可以用它来测出一些心理问题,也可以调节情绪甚至改变性格,如果说语言是逻辑思维的话,意象就是形象思维,大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形象思维能力也是非常强的,所以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运用意象对话技术是可行的,能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这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建军.我是谁[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5.

[2]张慧泽,王兴华,张鳅元.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运用[J].心理医生杂志,2012.3.

第8篇

关键词: 图书馆 文献资源 开发与利用 制度建设

1.当前的环境与限制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

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做到:读者得到想要的文献,文献能够真正为读者所用。也就是说,满足读者需求不能只停留在为读者提供文献上,还应该保证文献能够被读者理解和利用。只有读者利用获得的文献有效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才算真正实现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馆员需要面向读者,为促进读者认知和理解而服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有赖于建立起平衡的文献信息生态环境。

1.1当前的环境。

任何一个行业都与当时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密切相关,图书馆也不例外。当前图书馆研究的重点向“信息技术”发生转移,很多文章的关注点都是知识创新,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如虚拟咨询平台、知识库和专家系统、个性化服务系统等。信息、情报等是图书馆学者们使用频率较多的词汇,而图书馆学曾经十分重要的概念“图书”,目前已被取代,最基础的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反而被忽视。实际上,开发和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使之充分发挥效益仍然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里所说的文献,包括图书、声像资料和电子出版物等。

1.2限制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

美国哲学家杜威说:提出问题是影响后来思想最有效的方式。[1]只要人们能够有意义地提出问题,那么探讨它们就是值得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带给图书馆的变革是史无前例的。在复杂的图书资料中,只要编排程序得当,利用计算机进入工作,在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找出所需资料。这样在使用上,缩短了劳动时间,省去了查书目卡片的麻烦。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于倚重计算机技术,在现实情况中反而削弱了图书馆本身的专业性。其一,馆员如果无缘从事有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方面的工作,就无法从整体上掌握这方面的技术,因为行业性的专门知识单元只能主要依靠实践来积累和获得。[2]其二,馆员以前要对新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分类表,判断类别归属,要熟悉文献著录标准;文献分类标准;要协助检索;要跑库……如今,已被书商代工和自动化所取代,因此馆员们这方面的业务知识也生疏了。久而久之,馆员的业务素质就随之降低了。只有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拥有了不断增加专业知识的可能性,馆员们才会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发挥更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图书馆本身是依靠拨款的非营利性单位,图书馆对于书商来说又是具有很高效益的组织。图书馆利用组织的优势提供了使书商远程进行文献加工的现实。一般来讲文献加工是由出价最低的书商承包的,而书商是逐利的,肯定要尽可能地节约人力物力。仅举一例:检索点选取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充分性原则。“凡文献特征具有检索意义,都应该尽可能提供检索点,以满足书目使用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检索的需求”。[3]可是目前在分类排架时没有用著者号而是用分类种次号(流水号)的图书馆有不少,著作号比分类种次号更能方便读者检索,这是毋庸置疑的。如:I247.5(中国建国后的新体长篇、中篇小说)书,即使一般的学校图书馆也有四千来本,那么这四千来本就成为了一个类,等于不分类而著作号相对于流水号来说多了一个检索点,这就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因为同类性质的书不能两属。这在现实中也是时有发生的现象,图书馆必须有补偏救弊的措施才能保证质量。

浮伪之习,几乎一有新知识兴起,就会在图书馆方面文章上体现出来,诸如“数字图书馆”分析、诠释知识管理、布鲁克思情报学体系、图书馆知识创新等,不一而足,难脱“追风少年”“移植仿似”之嫌。我们的认识都是有限的,只是停留在无穷知识层级的某一个层级上,就好比小学生知道5-3=2,而对3-5=?不明所以。因此像“中图法”这样有其严格的科学规范,是由图书馆的专家们缔造完毕的知识,馆员们一般不会撰写有关这方面的论文。

注重先进设备的使用,忽略基础性劳动,也是限制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我认为图书馆已步入多元时代,既有数字图书馆资源检索等电脑网络的新技术,又有馆员协助读者到书库查找文献。读者有时在不经意的浏览中“意外”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有时一本书对某位读者的价值只有一页甚至几行字,只要看一下就够了。相当多的读者就喜欢这种人在书中,书在人旁,把整个阅览区旁当成大书房的氛围。有人对科学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的认识过于褊狭,过于直观地看待“应用”,甚至将“应用”等同于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不能使用先进设备的馆员的价值没有被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被转移、淡化、磨灭。试想,如果每位馆员都向往使用先进设备的“高级”工作,那么谁来从事基本工作,这将会导引出负向的组织气氛。其实正是劳动者创造了价值,活字印刷这项划时代的技术,就是常常身穿蓝色布衣往返于工作坊的56岁的毕N发明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对中国文化有着严厉的批判:“中国劳动者大多属于贫困阶层,没有基本的尊严,当一个民族对劳动者缺乏起码的尊重时,这个民族早晚会受到惩罚。”[4]中国一直就缺乏西欧从中世纪以来那种强大的上层劳动者,而正是这个阶层对西方的工业化现代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献形态的科学技术其载体是文献,文献形态的科学知识技术具有抽象性,其只能是一种存在状态而不是直接成为使用状态,因此图书馆员的参考咨询和知识导航的作用不能被忽略。馆员不仅要能够操作先进设备,为读者开发利用文献资料服务更是重要的专业技术。美国图书馆学家毕晓普(W.W.Bishop,1871―1955)对图书馆工作者霍普金斯能记住首批60万册书的每个书名而赞不绝口:“他说这种特殊才能有助于提供特殊价值的参考服务。”[5]难道霍普金斯不是优秀的图书馆工作者吗?哈伯德(Hubbard,E)说:“请不要无视这样一个事实:有用才是伟大的真正尺度。”[6]因此,图书馆要充分地开发与利用文献资源,就必须有尊重所有劳动、尊重所有劳动者的观念。

2.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2.1观念的力量及限度。

要做好图书馆工作,馆员们必须一致行动;而要一致行动,馆员必须对图书馆工作有共同的理解和共同的目的。如果没有理念,那么图书馆的工作就会陷入盲目混乱的状态。

巨大的变革不是由观念单独引起的,但是没有观念就不会发生变革。观念力量的显现取决于诸多因素,但首先取决于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观念源于现实,观念也可以改造现实。中国加速儒学社会化得益于纸张及印刷术的发明。欧洲的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受惠于15世纪谷腾堡(J.G.Gutenberg,约1394―1468)改进后的活字印刷,快速传播观念的需要使得有线电、无线电、网络迅速产生并壮大。

观念在图书馆组织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一个图书馆在观念上达到什么水平,决定它在工作上可能达到的水平。每一个图书馆都要有一个立脚之本,找到一个基点,这就是提升咨询服务。

2.2图书馆文献开发利用的观念。

探讨图书馆文献开发与利用的观念首先要澄清:谁是开发和利用文献的主体?说到文献的开发和利用,很多人就认为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以方便读者利用,或者通过开发,实现文献价值的增值。有的图书馆学者认为,文献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是根据读者的不同要求对文献进行不同类型、不同方式、不同深度的多层次开发、深加工整理,把收藏在文献中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其中有聚变性开发,即把分散在不同文献中的同一内容和同一主题的知识与信息,加以发掘、整理和集中,编辑成一种新的文献信息产品,如专题目录、资料汇编、文摘索引等;有再发性开发,即对知识进行整理、统计、作图、编辑、分析、研究,以便整理加工知识,创新出新的知识,形成再生产品,如综述、评论、专题研究报告,等等。多年来听到的或看到的有关文献开发的书和文章都是这样宣讲,真是千人一脑、万人一腔。我认为这是对图书馆文献开发与利用的极致理解,显然不切实际。用高不可攀的标尺来衡量鉴定相对事物的差异是将相对概念绝对化了。试想若把两米定为人类高矮的标尺,那么当今世上便没有多少人称得上“高个子”了。实际上,绝大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是其他领域的专家,也不是集合所有领域知识和能力的超人,而有价值的专业性的综述、评论、专题报告、研究报告等,一般都是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写出来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大可能做好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计算机等的综述、评论、专题报告、研究报告等。

揭示性开发利用工作是图书馆馆员应该做得最好的工作,即编制完善的馆藏目录、联合目录、专题目录。而所谓的聚变性、再发性开发,是一般(现实中的)图书馆和馆员所做不了的,因为馆员们通常达不到此专业专家的水准,难以做出有价值的聚变性、再发性开发的知识产品。如果做出了此类产品,也就是像当年的“大炼钢”,从不现实的假定出发,从而使图书馆的运作不能切合实际。

综上所述,图书馆馆员要树立为读者开发和利用文献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这种理念是点燃图书馆员自动自发认真工作的火种,它不但是奔向理想顶点的一盏指路明灯,而且是前进路上最有用的动力源泉。

3.制度建设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3.1制度是确保图书馆服务品质的支撑。

有这样一则故事:某酒店里的一位员工接到一位客人的电话,说自己不慎在酒店遗落了一包回家祭祖时从祖坟上带来的泥土,这包泥土对于他来说非常珍贵。这位员工翻遍酒店所有的垃圾袋,最后找到了那包泥土。[7]

这个故事,意在突出员工的敬业精神。可是在正规酒店就绝不会发生需要翻遍所有垃圾袋才能找到一包泥土的事情。因为酒店有规定,在客人退房后,发现客人遗落的东西,一律要保存。

同样是对待客人遗落的物品的问题,两相比较,前面所讲的那家酒店员工的表现诚然让人感动,但毫无疑问,他们的管理并没有做到位。这个事情也能给图书馆的管理者一些很好的启示:第一,只有制度化,才有规范化和专业化。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在制度的保障下才能到位和高效。第二,当问题出现时,如何快速解决?举例来说:对于书库图书膨胀问题,图书馆员考虑的,可能是现在如何解决它,是倒架抑或是下架;图书馆管理者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彻底解决它。做好测算规划,要根据书库的种类,是基本书库、辅助书库,还是特藏书库,合理配置书库面积和人员,彻底解决配置不合理的现象,让类似的事情再也不要发生,这时候就需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因此,制度是保障服务品质的首要前提。

3.2制度是促进总体馆员能力充分发挥,全面推进图书馆工作的保障。

任何认识主体,在某一具体时期,其认识能力都是有限的,都只能认识有限的客体。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化的程度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也使得创造价值的劳动呈现出日益分解的趋势。这一趋势是随着科技力量的发展而不断加强的。整个工作过程已经不是单个劳动者所能完成的,而是由众多的劳动者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总体工人”来完成的。图书馆工作同样如此。蚁群能建造蚁山,然而单独一只蚂蚁却不能。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船行局(NASA)能将人类送到月球,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单独做到。这清楚地表明,系统层次的行为要比任何一个组织成员的行为更加复杂。十个人由于各自专门从事不同的工作每天能生产4800枚针,而一个人独自做每天只能生产几枚针。[8]

对一个图书馆来说,不能强调一部分功能,忽略另一部分功能,否则将导致图书馆的总体不平衡。认为只有使用计算机软件才是技术,这是一种罔顾事实的偏见,日本的松下公司非常重视团体的凝聚力,每个员工在他工作的领域内被认为是“总裁”。[9]

团队的咨询与个体馆员的咨询是不一样的,个体咨询基于个人智慧,集体咨询靠合作、依靠团队。馆员如果只懂日语方面的知识,那么当读者需要财会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他就不能接受咨询了。但团队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在一个团队里,既有馆员因为懂财会可接受读者财会方面的咨询,又有馆员因为懂计算机还可接受计算机方面的咨询;个体咨询是一种个人自然行为,团队咨询是在专门化、系统化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为;个体咨询过程主要是“拍脑袋”,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团队咨询则要有科学的程序。

团队馆员就是有着互补技能的图书馆员为着共同的目的――为读者开发和利用文献而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一系列现实的目标并通过共同努力而达成。团队合作可以使图书馆工作的效率达到比图书馆单个工作之和大的效率。

3.3制度是图书馆员掌握知识与科技,提供支持的组织保证。

知识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自动更新与淘汰。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的活动,在成就和时间上具有难以预见性。技术则是有明确目的和严格的计划性。[10]美国科学家波拉尼(M.Polanyi)在《知识论》中指出知识分为可言明的知识和未可言明的知识,前者可以相互转达,是一种能直接记忆的,它是完全可分享的,因而是客观的非个人化的。借用叔本华的比喻:这种知识不过是探索者留下的足迹而已。[11]因此,只要符合人们接受知识技术的客观规律,就可以通过培训和实践使大众都能掌握。

学习是最不容加以阻碍的事情,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条足够曲折与艰辛的路。首先,据苏格拉底的说法,真正的阅读是必须教才能会的,单单读过并不一定能体会书中的智慧。[12]我对此深有体会,我在自学中不理解的时候也常常会辗转牵附,最后自己认为通了,这种错误最容易犯也最隐蔽,叫做臆断附会,后来听了讲课才知道自己理解错了。其次,馆员个人的学习往往受到局限,也就是说馆员个人能获取的关于图书馆新知识技能的范围十分有限,常常难以涵盖重要的信息。所以说,要想更好地掌握知识,一定要依靠制度来培训。

任何一个行业最核心的知识是它的方法与工具,图书馆工作也不例外,因此新设备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曾经分析过物化态技术,他认为:“机器、机车、铁路等,是人类劳动的产品,是人类意志驾驭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活动中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物化的知识力量。”[13]根据权威的IDC公司预计,在美国,截至2005年,企业花在员工培训的费用已达114亿美元。[14]科技越发达,对馆员劳动质量的要求就越高。我主张用组织的能力为图书馆的业务知识编码,目的是使图书馆这个机构的知识更容易被需要它的人――图书馆员、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就知识进行归类,如数字信息资源检索知识、中图法知识等进行层层解析,步步示范使用过程,细化到每个操作动作,就一定能掌握,知识是最有活性的要素,用知识可以产生具有质的飞跃的服务层级。因此说,制度化的正规的培训,对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结语

专业化的图书馆职业包括三大活动领域:实践活动、研究和教育。[15]依靠团队合作、让图书馆研究者去丰富和发展职业的专业知识体系,指导图书馆实践;让图书馆学教育者负责传授从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培养行业精神;让图书馆员们专心地按照图书馆的业务标准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图书馆自身的更新促成图书馆与时俱进的发展。作为图书馆员的我们在科学完善的培训制度保障下都能平等地共享图书馆科技进步的福祉,都能与图书馆的发展保持一致,这便是图书馆文献开发与利用的最佳状态。

愿我们图书馆馆员们都拥有着更加崇高的责任,树立起全心全意为读者掌握知识服务的理念,不断努力改进自己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贝尔著.高等译.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5

[2]谭华军.知识分类:以文献分类为中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0:18.

[3]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修订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331.

[4]薛涌.北大批判[M]南京: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230.

[5]袁咏秋,李家乔.外国图书馆学名著选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385.

[6][美]哈伯德著.赵立光,艾柯译.致加西亚的信[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55.

[7]吴甘霖,邓小兰.制度比敬业更重要[J].报刊精粹,2011(4):9.(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做最好的中层》).

[8][英]亚当・斯密著.杨敬年译.国富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8-9.

[9]邢延国.卓越管理的88个黄金定律[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0:139.

[10]王文华.钱学森学术思想[M].成都:四川科学出版社,2007:55.

[11]博凡.李泽厚教授谈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何以不深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2).

[12][法]卡里埃尔,[意]艾柯著.吴雅凌译.别想摆脱书:艾柯、卡里埃尔对话录[M].桂林: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95.

[13]杨德才.自然辩证法导论――自然与人[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36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