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网络素质调查

大学生网络素质调查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0 14:58: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网络素质调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生网络素质调查

第1篇

关键词 网购 消费行为 大学生 调查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网络的普及,物流公司服务的不断提升,网购已成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而作为最先接受新技术的群体,大学生在网络应用上较为熟练,网购也成为他们的选择。从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他们将是主宰未来网络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网购消费的重要群体,他们对未来网上购物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在校大学生的网购现状,分析大学生的网购消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生网购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

1.1 大学生网购的用户特征分析

对常州地区大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在被调查的232名大学生中男生网购的人数占男生总人数的79.2% ,女生网购的人数占女生总人数的73.4% 。男生对电脑的掌握程度要比女生好,并且由于恋爱、游戏等因素网购支出颇多;而女生喜欢逛购物网站,在网购上的花费也不少。并且,高年级学生网购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大一的学生。大一的学生刚进入大学,对网购还不够熟悉,而其他年级的大学生已有相对丰富的网购经验。

1.2 大学生网购参与度和消费状况分析

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接受并尝试这种消费方式。在对传统购物和网购的看法上,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特别倾向,超过一半的调查者选择网购视情况而定,说明网购只是大学生日常消费的辅助手段。

根据调查,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一般在600~1200元之间。这样的经济现状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购买能力。51.4%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的网购花费占到每月生活费的10%~40%,很少有大学生每月网购花费超过生活费的70%。可见,大部分大学生虽然网购,但在网购上花费的钱比较适中。

1.3 大学生网购消费选择偏好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网购时选购的商品类型的调查,可以了解大学生的网购消费偏好。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倾向于在网上购买服装类、礼品和书籍影音类产品。电子产品、化妆品等高档消费品由于真假难辨,大学生在购买时比较谨慎。可见,大学生的网购商品仍以生活必需品为主。

大学生网购时的网站选择也体现了他们的消费偏好。大学生网购时主要选择知名网站,价格、商品质量、交易安全性均是其参考因素。在各大网站购物时,大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倾向,淘宝上一般是购买服装鞋帽类,当当网上主要是选购图书等学习资料,京东上主要侧重于3C类产品。

2 影响大学生网购消费行为的因素

2.1 外部因素

2.1.1 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影响消费者需求和购买行为的最基本因素。网络文化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但由于网络的不确定性导致大学生对网络存在信任问题。另外,大学生所处的校园是个小社会,其消费行为难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周围的大学生频繁的网购会促使许多没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尝试着接受这种新的购物方式。

2.1.2 品牌和口碑

在网购模式下,品牌和口碑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很明显。消费者根据品牌和口碑可以减少购买时的搜索成本和认知努力,降低购买风险。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大学生在网购时有明显的品牌意识,并且他们在购买时注重口碑。

2.1.3 价格

价格是刺激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网购的原因是网上商品的价格较实物店有所降低,物美价廉是大学生考虑购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质量相当的情况下,价格越低,大学生的购买概率越高。

2.2 个人因素

2.2.1 个性心理

大学生是年轻的消费群体,在各方面都比较追求个性。大学生冲动、好奇心强,追求流行文化。网上商品丰富可供挑选,可以减少“撞衫”等现象,并且在创意品这方面实体店比较缺乏,因此大学生出于个性追求会选择网购。

2.2.2 生活水平

家庭富裕的大学生的生活水平较高,那么他们可用于网购的支配金额就会相对提高。如果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比较高,他们会更多地购买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其他产品或服务。大多数大学生由于经济原因在选择商品时注重物美价廉。

3 大学生网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网购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商品质量问题和卖家诚信问题、支付方式的安全问题、不理性消费问题。据此,针对大学生、高校、网络运营商和政府提出建议如下:(1)对大学生来说,在网购时不仅要熟悉相应的过程,更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若收货不满意,应通过与店主协商和法律维权等方式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且,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水平理性消费。(2)各大高校在日常教育中应加强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传播,同时可以将网上代购和个体网店变得规范化和集中化,即建立校园网购平台。这不仅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对高校的实训建设也有推动作用。(3)现阶段的网络交易平台存在许多漏洞,导致网购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网站经营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不断完善网购平台,并进行具体的市场细分,开拓大学生这片市场,制定差异化销售模式,最大程度调动大学生的消费积极性。(4)目前,虽然政府一直在推进网络交易的发展,但是政府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并不明显,网站仍然充当着执行者和监督者的双重角色。政府应完善网络立法,规范网络交易行为,营造良好、公平的交易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海懿.从大学生网购中分析高校学生的消费特征与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1(6).

[2] 吕静,吕会宁.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西安:陕西农业科学,2007.

[3] 郑秀福.大学生网购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2.

[4] 肖风桢.大学生网络购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

[5] 朱正国,朱桃杏.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特征及行为指向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3).

第2篇

信息消费是指在一定的信息消费环境下,信息消费者为满足信息需求,对信息产品及服务进行精神消费为主的消费活动。由于信息消费普及的迅速化、信息技术应用的生活化、消费者信息素质普遍提高,网络以其高速、快捷、量多的优势,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信息消费的重要选择。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达到5.64亿,其中20-29岁的年轻网民占到30.2%。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消费主体具有人数多、信息需求强、信息筛选能力差等特点,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网络信息消费水平决定了其今后建设祖国的能力,因此,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现状,分析与提高其消费水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现状

网络信息消费的出现迎合了大学生时尚、前卫、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其优势让大学生对网络消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渐成为他们的消费新理念。经对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校20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运用比较、综合、归纳等方法对获得数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有如下消费特点:

 

(一)网络信息消费比例大

1.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人数比例大。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年龄、知识水平和好奇心等心理等多方面原因有更多机会接触网络,在调查中98.74%的学生利用网络信息,100%的学生拥有电脑、手机、touch等其中任意一款上网工具。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截至2012年底,在校大学生人数达2308.5万人,我国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消费主体占全国网民人数约为24.43%。由此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信息消费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货币支出比例相对大,计费方式对其消费行为影响较大。在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每月网络信息消费额集中在50—80元,约占总人数的54.32%,加上获取上网终端的费用,网络信息消费货币支出占生活总支出的32.33%。其中,以流量计费使得大学生自觉减少耗流量大的图片、视频等消费,而包月或包年计费的方式则对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的约束力极小。

 

3.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时间支出比例大。在校大学生每天网络信息消费时间为3-5小时者52.29%,平均每天上网2-3次者占48.76%,平均每次上网2-4小时者居多,占63.22%,39.44%大学生有逃课上网经历。

 

(二)网络信息消费内容具有多样性

根据网络信息消费目的将网络信息消费产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以信息获取为目的的消费,例如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等;第二部分是以商务交易为目的的消费,包括网络炒股、网上银行、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等;第三部分是以沟通交流目的的消费,例如电子邮件、论坛、社交网站、微博、博客等;第四部分是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的消费,主要有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音频等。据调查问卷统计,在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内容多样,四大网络信息消费67.66%都有涉猎,80.25%的大学生内容为3种以上,其中以获取专业信息为主的仅占10.33%。

 

(三)网络信息消费结构具有差异性

1.网络信息消费产品结构具有性别差异性。如图1、2所示,男生和女生网络信息消费产品结构有差别,其中女生网络沟通交流占63.54%,男生玩游戏的占玩游戏总人数的70.88%; 65.45%有商务交流经验,其中网购女生占 80.52%,炒股男生占炒股人数的89.34%;另外,在调查中发现,登陆过不健康网站的占34.40%,男生占到87.04%。

 

2.网络信息消费产品结构具有年级差异性。随着年级递增,信息获取重要性逐渐凸显,网络信息消费中信息获取的比例增大,娱乐休闲时间耗费相对减少,商务交流随着对网络消费的熟悉先增后减,沟通交流所占比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具体如图3所示。

 

(四)网络信息消费保障水平低

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消费保障措施不健全,信息污染严重,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网络信息消费群体,社会经验不足,辨别信息真伪能力有限,对我国信息消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调查显示, 23.54% 的学生不了解任何与信息消费相关的法律知识,24.75%的学生有过网络信息消费受骗经历。其中只有8.92%学生选择想方设法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形成网络信息消费保障的低水平。

 

(五)网络信息消费付费方式多元化

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中现金消费比例明显下降仅为 36.94%,相应的使用网银、支付宝、财付通、信用卡等任何一种网络支付方式的占到82.36%。除此之外,各大网站为吸引网友长期浏览通过设置做任务获得本网站虚拟货币来换取信息,如豆丁网下载所用的豆元、百度用的积分、考研网用的k币等等。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也有了很大改观,网络信息消费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也越来越普遍的进入到人们的消费领域。大学生群体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成为了网络信息消费的主力军。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为了满足自身和生存发展的需求,对日益成为生活必须的网络有很深的依赖,依托网络进行的信息消费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其共享性和开放性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索引和存储信息,加之没有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无用信息,从而形成一个繁杂、混乱的信息世界,极不利于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过程。

 

(一)互联网凭借其信息提供的全面性、及时性和便捷性,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的时间和周期,日渐成为“信息寡头”。大学生对信息需求旺盛,对网络信息消费的依赖程度高,但消费意识不成熟,辨别信息能力不够,易受“网络海洛因”的侵蚀,导致消费质量不高。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数量大,时间支出和货币支出大,对应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高,大大压缩学习、正常人际交往和社会实际的时间,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网络信息消费以其多样性和丰富性吸引着广大消费者,大学生是对新鲜事物敏感且乐于尝鲜的群体,网络的诞生应用正好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网络信息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消费结构层次化,大学生面对这些不同层次的消费结构,缺乏正确理性的判断,感性的随着自身的喜好选择,消费意识不明确,消费动机不强,消遣性消费比例大,极不利于建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

 

(四)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的系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人们少了束缚,根据自我需要,随意行为,使得网络信息消费环境变得繁杂、紊乱,人际关系存在信任危机,而且相关法律滞后,消费保障水平低下,网络诈骗、网络陷阱多,24.75%大学生都有在网上受骗的经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维权,大多采取自认倒霉

的态度,这样不仅伤害到大学生的消费情感,还严重影响网络信息消费的健康发展。

 

(五)网络消费离不开互联网,更需要终端设备的支撑。网络信息消费基础设施差,调查显示65.55%的大学生对学校网络消费环境不满意,72.32%学生认为校园网消费偏贵,网速慢且很不稳定。而网络消费网站页面多以图片、视频为主,在网速低时难以显示,消磨了消费者浏览消费网站的耐心,对促进学生网络消费十分不利。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支出总体水平较“高”,用途广泛,对网络信息消费的依赖程度“高”,但辨别信息能力“差”,保障水平“低”,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形成了“两高一差一低”的畸形发展局面,总体消费水平低。由此可见,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提高其网络信息消费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提高大学生网络消费水平的对策

总体上看,大学生网络消费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效应,然而相应的消费意识、消费环境、消费保障都还很滞后,不适应日益高涨的网络消费水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注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发展,正确引导其消费意识

1.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在校大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明确的奋斗目标,增强网络信息消费目的性,提高网络信息消费的质量。大学生是相对单纯的群体,涉世未深,容易信任别人。很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只是停留在浏览网页、聊天等浅层次应用上,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正确认识网络消费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缩小“数字鸿沟”,自觉抵制“网络海洛因”侵蚀,合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网络信息消费的素质。

 

2.运用宣传教育的手段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的引导,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过渡教师教学方式,为从高中注入式学习到大学引导式学习提供一个缓冲期。部分学生因知识与信息理解消化需要而对网络过分依赖,需要老师在教学方式上提供一个适应期,然后真正过渡到通过网络信息消费,借鉴参考前人经验的前提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3.增强大学生理财意识和时间意识,合理安排的网络消费支出和时间。区分好网络信息消费与正常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会实际的时间。

(二)优化网络消费消费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

1.净化网络信息消费环境,为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提供良好的环境。面对现在网络信息量大、内容混乱等问题,大学生面对这样的消费坏境,无从适应,大部分大学生都有在网络信息消费过程中受骗的经历,从而对网络信息消费存在不信任感,不利于网络信息消费的健康发展。

 

2.优化个人网络信息消费结构,丰富网络信息消费形式,逐步降低电子信息产品消费的费用,将网络信息消费与现实良好结合。大学生收入来源单一,网络信息消费在生活开支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低价物优,形式多样,方便快捷,这些是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消费中比较注重的,满足这些条件网络信息消费市场才能在大学生人群中又快又好地发展壮大起来。

 

(三)加强网络消费保障,完善其合理体系

1.由于网络的复杂,不法分子从未放弃对网络信息消费市场的攻击。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消费的主力军,首当其害,提高网络信息消费安全无论是保障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还是杜绝虚假网络信息,提高信用体系,都要依赖于相应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与完善。相关部门应加快研究步伐,使安全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还应该加强用户体验技术,闯破商品无法试用的难关。

第3篇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

1.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背景

首先,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顾客选择在网络上挑选自己喜爱的商品,同时也刺激了网店这种商业模式的蓬勃发展。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比较熟悉,比较能接受网店这种新的商务模式,因此网络创业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其次,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创业来缓解就业压力。再次,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他们并不拘泥于毕业后寻找一份稳定工作的单一就业方式,而是越来越多人选择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自身价值。

2.C2C网店成为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模式

网络创业的模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有:开创网店、创办网站、做网络自由职业者等。C2C网店因其诸多优势成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首选。第一,C2C网店投入成本低:只要你拥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具备了网上开店的前提条件。对于缺少资金和商业经验的大学生,低投入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第二,开网店可自由支配时间:网店是一种全年不打烊的店铺,即使卖家不在线,买家也可以随时上网浏览并购买。在校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兼职开网店,做到学习创业两不耽误。第三,网店受地域限制小:对比实体店选址的至关重要,网店只要选择一个适合的网络平台,无论经营什么商品,都不会受任何地域的限制。最后,风险极大降低也是目前众多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首选网上开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网上开店成本低,只要控制得当,极少出现将多年的辛苦积蓄付之东流的经营状况。

3.大学生网络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创业是一种全新的创业模式,对于大学生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笔者针对选修“C2C网店经营与创业”课程的学生做了调查,调查表明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创业意识不强。当代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较强,他们当中不乏胸怀创业梦想的人,但真正付诸行动的却较少。二、创业心理准备不足。大学生开网店很多是兴趣使然,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前提下就匆匆上马,导致在经营过程中碰到问题难以应对。三、缺乏创业的知识和技能。网络创业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营销知识、网络技术知识、创业能力等。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不成熟,致使大学生缺乏相应的创业技能训练,从而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C2C网店经营与创业”是一门创业指导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C2C电子商务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加实战型的教学方法,并与学生实时交流分享开网店的体会和经验。

1.网络创业意识培养

网络创业意识是网络创业的精神支柱,也是大学生走向网络创业的重要动力。笔者调查了选修“C2C网店经营与创业”课程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虽有创业的意识,但只是停留在想法上,真正付诸实践的很少。全班135名学生,在选修该课程之前,已经开通并经营网店的只有3人。究其原因,有些学生是不知从何下手,有些则担心创业失败。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用了一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成功案例和自己两年多开网店的现身说法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让学生领悟“心动不如行动”的创业理念,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并对网络创业风险做了深度分析,鼓励初步创业的学生采取网店,应聘网店客服等比较保守,风险较小的方式开始自己的网络创业之旅。

2.网络创业心理素质

在“C2C网店经营与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学生做了一番创业心理测试,其中包括创业智商评测、创业类型评测、创业自信心评测。通过测试,学生能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认识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心理素质。大学生网络创业虽然不能过于畏手畏脚,但也要清楚认识创业的艰辛。创业者宁可事先将创业路上的各种困难想象的更为复杂、更为棘手一些,也比到时候手忙脚乱、手足无措的要好。创业前的心理准备,将为创业者的成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网络创业知识结构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采用实战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边学习边建立C2C网店。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网店逐步形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网络创业的信心。随着课程的学习,学生也同步开始了网店的实际经营,在经营过程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该课程学习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自行经营维护网店,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创业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全新创业模式。大学生网络创业应该得到鼓励和有效的指导。结合“C2C网店经营与创业”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如何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教育还有待于大家共同探讨。

第4篇

关键词摘要:高校德育大学生大学生社团网络社团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群体,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的逐渐普及,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和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和新趋向。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和逐渐增多的趋向,既为高校德育带来了机遇,也使高校德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给高校德育带来的影响,就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内涵以及目前状况透视

1、大学生网络社团内涵界定

对大学生网络社团内涵的界定不能做简单的处理,必须进行综合思索,多层面考察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构成,否则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大学生网络社团由三部分构成摘要:一是现实社团的网络化。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大学生现实社团纷纷触网,实现网上网下联动,以增强影响和扩大活动空间,促进大学生社团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健康发展。二是基于网络本身而建立的大学生社团。网络作为新的媒体,对人们的交往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本身所固有的虚拟性导致网络空间出现了许多不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基于此,关心网络社会健康发展的部分大学生成立了网络文明协会,旨在倡导广大网民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网络技术的高端性以及日新月异性,也吸引了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技术本身的强烈喜好,他们纷纷建立网络喜好者协会等,这些都是基于网络本身而建立的大学生社团。三是基于网络的超时空性和适应现代社会开放性要求而建立的跨校园、跨地区的大学生网络社团。渴望交往是处于青年期大学生的典型心理特征,网络的超时空性刚好可以以低成本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大学生社团也就从象牙塔内纷纷扩展至校园外,致使跨校园、跨地区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如雨后春笋般产生。

总之,大学生网络社团就是大学生在认清网络影响和本质的条件下,在网络空间基于喜好、喜好的基础上而建立,旨在满足大学生自身需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群体。

2、大学生网络社团目前状况透视

在网络发展的初期,网民主要是高校的师生和各大科研院所的探究人员。经过十年多的发展,网民的主体构成在质和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本身也逐渐变成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之一,线上生存和符号世界对部分网民来说已不再生疏而是不可或缺。所以虚拟社区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网民的网上家园,论坛、聊天室、博客、新闻组等是他们经常采用的交流形式,也是大学生网络社团的诞生地和借居地。

由共青团中心和中国青少年探究中心日前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59.7%的大学生参加了校内社团,平均每人参和的社团数为1.8个。而同时参加跨校社团和网络社团的大学生比例分别达到6.5%和14.0%。,平均每人参和的跨校社团为1.76个、网络社团为1.99个。调查结果显示,从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平均数来看,大学生参和的网络社团数多于现实生活中的社团数。由此可见,网络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组织形式,已经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紧对网络社团的探究,积极探索对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监督、管理和引导策略。[1

虽然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开放性为大学生建立各种网络社团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客观上丰富了大学生社团的多样性。但是,由于社团成立的动机之一是大学生的需要,所以,大学生网络社团也是基于大学生的需要这一重要的基础而兴起。现代大学生的突出需要是成就需要、就业需要、创新需要、情感需要等。相应的大学生网络社团也主要是考试类、职场类、学术类、情感类。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成就动机纷纷增强,于是考各种职业资格证、英语等级考试、考研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认同,基于此,他们纷纷在网上建各种以此为中心内容的社团。如借居于闻名的虚拟社区----天边社区的“考场加油站”,腾讯聊天室的“英语角(四级、六级)”等。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为了在严重的就业环境下实现就业,大学生纷纷利用网络的广泛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征,在网络空间建立了各种围绕就业这个主题的社团。他们在社团内部共享各种就业信息,谈论各种就业技巧,交流就业的酸甜苦辣,既可以丰富就业的信息,又可以缓解就业的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的天职,然而随着社会开放性发展程度日益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也呈现出开放性特征。他们不再满足于和本校师生的交流,而是渴望和名师、名校的学生交流,而网络的低成本性和信息共享性刚好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喜好科研的大学生主动在网络空间建立了“报告厅”社团,专门收集名师的学术讲座,然后就讲座内容展开交流,以达到开阔思维、丰富知识和增长见识的目的。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非凡心理特征,决定了情感生活对他们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结识异性朋友,大学生自发地在各虚拟社区和聊天室建立了诸如男生夜话、女生夜话、青春杂言等版快,和同辈群体在网络空间交流和异往的技巧和心得,抓住机会寻觅自己的另一半,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二、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社团是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群体,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二者具有共同的使命??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二者也存在差别。大学生网络社团是大学生自发在网络空间设立的,并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当前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管理的真空。而高校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所以,积极的大学生网络社团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校德育一起形成合力;消极的大学生网络社团,会削弱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阻碍高校德育效果的发挥。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对高校德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增强了高校德育主体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既是高校德育的客体,又是高校德育的主体。大学生网络社团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群体,有的大学生网络社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如网络文明协会、网络志愿者协会、网络伦理协会等。网络文明协会本身的宗旨就是倡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民。网络志愿者协会,就是以网络为媒介,把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大学生集中起来,以自己的行动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网络伦理协会,就是喜好网络道德探究的大学生在网络空间通过讨论、交流,致力于网络伦理的探究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可见,不管是以德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网络社团,还是以德育理论探究和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在客观上都增强了高校德育的覆盖面,壮大了高校德育主体的队伍,提升了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

其次,丰富和提升了大学生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高校德育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任务之一就是启发和提升大学生的需要层次,扩大大学生的社会关系。各种网络社团的建立,以其低成本性、便捷性、交互性、广泛性等,丰富和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就业需要等;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发展,大学生从校内走向了校外,从地区走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学生网络社团内的信息具有面广、量多、传播快的特征,因而网络社团成为大学生获得社会信息、沟通和社会联系的重要渠道。这种信息沟通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学生缺乏知识和经验的缺陷,为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开拓知识层面提供了途径。网络社团成员之间相互传播信息、沟通情感,客观上起着补充校内信息沟通的网络功能,为情感的双向交流提供有利的条件,满足同学的交往、友谊、自尊等心理需要。

再次,发展了高校德育的载体。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长期以来,一直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助手。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成立,一方面适应了网络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推动了现实社团在网络条件下的发展。大学生网络社团是适应信息化校园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社团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扩大和变形;是大学生社会关系扩大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大学生社会性本质的发展。所以,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成立,是对高校德育载体的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社团对高校德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大量消极网络社团的存在会抵消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发挥。大学生现实社团,不管是正式群体,亦或是非正式群体,都需要向指定的主管部门申请,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方可成立,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并且还配备一定的指导老师。所以,现实社团的活动,基本上都在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监控的范围之内,从源头上保证了社团的健康性和积极性。然而,网络社团和现实社团相比要随意得多,且主体构成要复杂得多。没有了规约,一些消极的网络社团就会在网络空间大肆开展非法的活动,甚至延伸到网下。一些在现实校园没有活动空间的消极社团也纷纷把阵地转移到隐蔽性强的网络空间。如,考试团体,团体,网络传销团体等,他们的活动违反校园的纪律,甚至是触犯国家的法律,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甚至是扰乱了校园的正常运行秩序。

其次,大学生网络社团的自发性存在,使得高校德育工作者难以把握好这个载体。德育载体是指德育主体在德育过程中所运用的,能承载、传导德育的内容信息,并对德育的客体产生影响、对德育的内容信息进行反馈的一种可控方式和外显形态。网络所固有的数字化效应,导致了大学生网络社团的隐蔽性存在,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大学生网络社团基本上是一种自发性存在。大学生网络社团的自发性、隐蔽性存在,导致德育主体难以发现社团的存在,无法猜测网络社团对社团成员的影响,从而也就难以有效控制和利用网络社团开展德育工作。

再次,大学生网络社团成员的复杂性、多样性,增加高校德育的引导难度。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主体本来就变得异常复杂。而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成员,又是来自全国各地、各个不同高校的学生,有的甚至是已经毕业的学生。由于每所高校的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客观上决定了社团成员的素质的不同,异质性程度太高的成员聚集到一起,客观上增加了高校德育引导的难度。大学生网络社团把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集中起来,同时也就把大学生对社会新问题反应快、易偏激的特征高度凝聚化,在一定条件下就会猛烈爆发。尤其是在某种错误思想或舆论的导向下,通过校园文化中从众和集体规范的压力,胁迫大量的青年学生参和抗议社会的行为,有时会造成一种铺天盖地的潮流。形成社会和学校难以控制的恶性政治影响和政治后果。“由互联网为诱因生发出来的大量的社会性互动、聚会和某种意义的自发的结社行为对我们现有的校园社会框架不可避免地蕴含着一种解构性的威胁。”[2

三、高校德育应积极探索应对之策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生存方式之一,物理世界和符号世界在他们的生活中早已合二为一,他们是最先实践卡西尔所论述的人的符号生存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网络化生存的趋向还会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社团也会更加多样和复杂。在当前学界探究已经大大滞后于大学生网络社团发展目前状况的情况下,高校德育只有下大力气积极探索和实践,才能管理和引导好大学生网络社团,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3“在新形势下,各地各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要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适应学生需求,增强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形成新形势下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4

管理和引导大学生网络社团的主体应实现社会化。大学生网络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体,社团成员自身必须能真正做到自我管理,尤其是社团的负责人,一定要牢牢把握社团的正确方向。其次,大学生网络社团都是借居在特定的网络空间,而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一样,也是有主人的。因为网络是实行的域名管理和IP地址管理,所以网站、网页的所有者,一定要密切监视网民在自己的空间内进行的活动。大学生网络社团一般是设在各大论坛和聊天室,当前论坛都有自己的版主,聊天室也设有管理员。所以,版主和管理员要自觉充当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引导者和管理者。再次,今年年初,我国又实行了互联网备案制度,即所有的网站都要到主管部门备案。而备案的内容之一就是网站经营或者宣传的内容,所以相应的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互联网站备案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对各大网站传播的内容进行方向上的管理,让非法的、的大学生网络社团没有立足之地。最后,高校德育工作者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主体,应主动深入大学生网络社团,以社团成员的身份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社团健康发展。

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加强横向交流,形成合力。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广泛性,所以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突出特征就是跨地域性和跨校园性。也就是说,网络社团的成员是来自全国不同的高校,或者是同一地区的不同高校。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说明网络社团已经超越了实体校园的限制。这一特征,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强校园之间的横向交流。应该说,网络已经为高校德育工作者之间进行超时空的交流提供了可能的条件。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主动地加以利用,可以在网络空间建立讨论和交流专区,分享引导社团工作的经验,交流各自发现的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新动向,共同商讨引导和管理的策略,从而在网络空间形成引导和管理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合力,尽量减少大学生网络社团管理的真空。

加强网络社团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扩大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众团体。开展“网络进社团、社团进网络”建设,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校德育的客观要求。针对网络社团所固有的特征,加强网络社团文化建设,促进网络社团的健康发展。目前,各高校为了应对网络化对校园的影响,纷纷采取办法加强信息化校园文化建设。针对网络社团的蓬勃发展,高校在建设信息化校园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把网络社团文化纳入到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以克服网络社团文化的自发性,从而保证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方向性,以减少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消极影响。

注释摘要:

[1《调查显示摘要:59.7%的大学生参加校内社团》2005-5-915摘要:26摘要:00,新华网

[2万新恒主编摘要:《信息化校园摘要:大学的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第5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提出。它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属于心理学中的一部分,着重对人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视角在于关注人正向的、积极的品质,所以它的研究方法在于关注有助于克服逆境、获得成功的优秀品质,重在展示个体优势特征,进一步增强自信心,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掘自身潜能,激发乐观向上的力量,以内在的积极思想因素,来引导外部的积极行为,获得积极体验,进而幸福快乐。积极心理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积极情感体验,主要包括人的主观幸福感、满足感和快乐感,重在研究人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情感体验,希望个体对过去的成绩表示满足,对现在拥有的感到幸福,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向往、憧憬和快乐;二是积极的人格,主要是探索积极人格的类型,包括创造力与洞察力、感恩与希望、真诚与勇敢、仁爱与友善、公平与正义、谦虚与自律等积极心理品质;三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探讨学校、社会、家庭等组织系统提供哪些有利条件帮助个体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产生积极情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包括诚信理念和诚信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两者实际上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人们将诚信付诸于网络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幸福快乐”的积极情绪体验。在诚信教育中,关于个体的才智、友好、荣誉感、尊严等良好素质是人格魅力的基本体现。从社会公民素质高低看,“95后”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其主流和发展方向是也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因此,在“95后”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中,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挖掘积极潜能,塑造积极的诚信品质,在践行诚信美德的过程中感受诚信行为所带来的“幸福”情感体验,以期为“95后”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路径提供思路,进而推进95后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工作。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95后”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路径

积极心理学把提高个体幸福感作为研究的宗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从积极方面去看待人、引导人和教育人。因此,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去探寻学生内在的思想,增加积极情感体验,促进积极人格的形成,营造积极的社会组织环境,从而培养“95后”大学生乐观向上、诚实守信的品质。

(一)努力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是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必然选择

根据对“95后”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现状的调查来看,95.3%的学生认为网络诚信是维护网络正常、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55.25%的学生认识到当前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严重,29.28%的大学生意识到目前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现象较差,59.94%的学生把网络诚信理解为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做到一样的诚信。从这些问题数据中看出,诚信的信念在“95后”大学生中普遍得到认同,也能清楚的认识到网络诚信的重要性,希望在网络生活中被诚信对待,反感网络欺骗。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关键是对“95后”大学生这一网络诚信主体进行教育,而他们的认知、学习、接受能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网络诚信教育中通过增加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来促进他们诚信信念的形成和诚信习惯的养成,以培养“95后”大学生网络诚信品质。一方面,学校要树立积极理念,积极搭建网络诚信教育平台,可以通过开展网络诚信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诚信演讲比赛、网络热点话题辩论赛、网络犯罪情景剧模拟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网络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和团体活动中,在相对真实、宽容、友好的氛围中体验诚信、感受诚信,让其在活动参与中将诚信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开设相关网络诚信教育课程,并结合当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创新网络诚信教育载体,将网络诚信教育内容以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形式呈现,可以将现有的积极健康舆论打造成有效的道德资源,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网站、页面上的教育内容,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网络诚信知识的兴趣,可以在校园里张贴关于网络诚信健康向上的标语,大力宣传网络诚信教育,让其诚信意识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得到熏陶,还可以通过“热线服务”、“直播”、“微课堂”等大学生喜欢、参与度高的形式提供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服务,使其愉快地接受教育内容,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意识,自觉审视自己的言行,规范网络诚信行为,逐渐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二)着力挖掘和培育大学生积极的诚信品质是增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95后”大学生是新青年一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尚未成熟,正处于巩固发展阶段,其诚信品质是可以挖掘和培育的。首先,教育者和管理者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应以身作则,实事求是,树立典范,以积极的心态去工作,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把学生的思想往积极向上的方向指引,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若发现有偏离,及时予以引导和纠正,并引用鲜活的案例从正反面讲述网络失信的危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指导原则,帮助学生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其对网络失信行为的鉴别力。其次,要多鼓励并推荐学生阅读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观看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感人影片,让大学生深入学习其中催人奋进、乐观积极的美好品质,从而激发出自身诚信、正义、友善、向上的积极力量。最后,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网络诚信教育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要脚踏实地,敢于吃苦,以增强大学生自我调适和抗挫能力的品质,培养大学生独立自强、奉献友爱的积极精神,通过报纸、电视及网络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先进诚信人物和典型事迹,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强化自我教育,培育大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和自立的积极人生观,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不诚信环境和行为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抵御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

一、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跃进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的第35次报告中显示,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6.53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50%。数据调查显示,青少年成为了网络的主力军。但是,由于青少年涉世未深,缺乏相应的判断、自制能力,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事故频发,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在我国,网络法制教育有计划的进行开展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还能加强我国的法制宣传。网络法制教育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借助网络的快速传播发挥传统法制教育的功效,二是将与网络有关的条例、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作为依托,将公民的网络行为作为对照,提高公民的网络法律修养作为最终的目标展开一系列的网络法制教育活动。大学生的网络法制内容应该从网络知法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守法教育、网络维权教育等方面入手,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网络法制教育。

二、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网络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配置有专业的法制教育师资团队,对于传统法制教育而言已经足够。随着社会进步,网络迅速普及,法制教育中的网络法制教育地位逐步提升,对于高校传统法制教育师资队伍而言,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网络法制教育的教育者稀缺,教师队伍的网络法制教育理念不明确,网络法制教育素养不足,相关网络法制教育的研究和探讨停留在浅层面,无法对大学生网络法制起到引导教育的作用。

(二)网络法制教育的教育内容

充实网络法制教育的教育内容是提高网络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基础。由于我国的网络立法时期较晚,现阶段关于网络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影响了公民个人权利和义务,同时,相关专业性质的法制教育仍然以传统法制教育为主,网络法制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网络法制教育内容单薄。另外,仅有的部分网络法制教育过程,停留在理论说明阶段,缺乏实际实践内容,与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需求相悖,降低了当代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网络法制教育的环境因素

网络法制教育的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影响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社会网络环境存在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内容良莠不齐的特点,作为网络法制教育的适用范围,对大学生法制教育造成了困扰,缺乏对网络环境系统的控制,因此在网络法制上存在各种不足和纰漏,降低了网络法制教育的教育效果;其二,大部分高校的法制教育网络的构建都很基础,网站内容乏善可陈、界面单调,与大学生鲜活阳光的形象不符合,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降低大学生对网络法制教育的接受度,加上社会网络大环境中诱惑性内容对大学生造成冲击,又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学生本身也没有完善的网络法制意识,极其容易受到蛊惑,降低学习效率;其三,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还受学校资金投入的因素影响,坚实的经济基础是构建网络环境的关键,也从侧面证实了学校对于网络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形成良好的网络法制教育氛围提供经济基础。

三、增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应对之策

(一)加强网络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紧密联系

上文已经分析过,网络环境对网络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电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发展,网络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未来还会更加深入我们的生活,影响生活中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点点滴滴。因此,加强网上阵地建设时十分必要的,强化对网络环境内容的管控,保持网络传播信息的健康性,提升开展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紧密联系,比如中国科技大学的网络法制教育工作,在教育网络法律法规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网络信息时代健康成长的标杆,倡导文明上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样,清华大学在1999年的时候成立了一个思想教育网站,名字叫做“红色网站”,网站建设之后反响巨大,是一次成功的网络法制与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二)提高法制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法制教育涉及到众多的法律法规条文的教授,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专业素养,真正受过系统的法学教育。同时,网络法制教育是法制教育中的一个分支,数量上专业研究网络法律的教师队伍人数较少,内容上网络法律是网络普及之后才兴起的一个法律范畴,因此要加强对学校内部法制教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避免出现教学过程中法律条文讲解不通,实际法律问题处理不当的失败教学,好的教师是学生受到好的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队伍都不齐又怎么谈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呢?

(三)加强学校主导地位

在思想政治上确立正确的教育方向之后,要落实可行的教育内容,也就是强化学校的教育地位,增强学校教育功能,学习基础的网络法律法规条文,培养大学生系统的网络法制认识。在教育方法上,要做到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做到校内生活方方面面都贯穿着网络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同时,加强学校的主导地位,意味着学校对于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要足够重视,将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提上进程,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

(四)健全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管理机制

1.健全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监督机制:健全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管理机制分为健全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监督机制和健全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保障机制。高校设立网络法制教育监管部门,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对生源信息进行整理和保存,负责校园网的日常维护,网站信息的更新替换等工作。另外,网络法制监管部门对大学生还起到一个安全保护作用,阻止不良信息的入侵,维护安全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

2.健全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保障机制:健全的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保障机制的设计,主要是基于政府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所设立的,分为制度保障机制、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是通过加强大学生上网规章,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保证网络法制教育的规范性;师资队伍保障机制是完善教师的考核和培训制度,保证网络法制教育队伍的权威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是指加大学校网络法制教育的资金投入,同时利用政府政策、社会力量等多方面的资金征集,提高网络法制教育的硬件实力。

(五)营造课内课外法制氛围

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工作,需要结合课堂、寝室、社团、校园等多个不同途径和方式方法来进行,组织各种法制教育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庭审过程,强化法律意识,同时还能营造出课内课外的法制教育氛围,激发大学生对于网络法制教育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好的网络法制教育氛围,能够细致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使大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也在不断受到网络法制教育的影响,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特点,增强法制教育效果。

四、建议

在大学期间,学生不仅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注意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高校都忽略了法制教育这一块。针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化,加入法制的相关素材。虽说不能对法律进行全面的学习,但是也能够使学生加深自身的法制意识。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适当的进行教材的改革。对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进行增加,在理论知识的讲解的时候,还应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度的剖析,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法律实事。

2.在进行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的时候,要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的方式进行培养,达到双管齐下的目的。学校也应该重视这类课程的开展,很多的理工学校对于这种政治理论课程不够重视,认为这是不必要的教学,应该改正这种错误的意识。

3.对教师进行素质培养,很多大学没有专业的法律老师,很多法律课程的讲解都是在文科类老师中进行抽取的,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对教学的开展也相当困难。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这方面的人才引进,同时也要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在优秀的教师中可以选择一两个进行这方面知识的进修。

五、结语

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首先要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进行培养,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学生本身、家庭、社会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各方面共同努力,致力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学校的法制教育在社会法制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是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最佳场所,学校应该教材内容、师资力量、学习氛围等方面进行加强,让大学生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

参考文献:

[1]甘玲.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若干问题辨析——关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制教育内容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07(9).

[2]黄艺羡.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思考.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3]徐敏.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浅析.文学教育(上).2015(10).

[4]武丽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西南财经大学.2008.

[5]凌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调查及对策研究.湖南科技大学.2011.

[6]刘小艳.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西安科技大学.2012.

第7篇

Li Haiping

(College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高职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方式为网上开店、创办论坛和建立网站等。目前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存在许多问题,为促进学生网络创业的成功,应加强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并且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Abstract: It is inevitability on the university network entrepreneurship. The primary wa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entrepreneurship is internet online shop, forums, and multi-level marketing.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entrepreneurship in present. To promote the succes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entrepreneurship,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create a favorable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and proposed the requirements1 for teachers and so on.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网络创业 存在问题 对策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Entrepreneurship;problems;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150-02

0引言

根据著名调查机构艾瑞咨询(iResearch)的数据显示,在淘宝网开店创业实现就业的人群当中,18~22岁年龄段的在校大学生创业者达20%左右。大学生通过网络创业实现就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因在校期间淘宝店生意稳定,最终选择了毕业之后直接经营淘宝店的职业。60%的“网上销售”创业者年龄在23~32岁之间,其中主要为高校毕业生。

大学生的网络交易行为会影响其对网络的认知,拥有网络交易经历的学生对网络创业具有更积极的态度。因此,高等学校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网上创业意识的培养就更显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1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形式

网络创业形式种类繁多,但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采用的最常见的方式只有以下三种:

一是网上开店,这种形式比较常见,学生通过建立自已的网上商店出售自己的商品,或者是利用大型的网络平台开店(如淘宝网,当当网,易购网等);二是创办论坛,论坛主要是为网民提供一个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见所闻等等为别人提供某种参考或者娱乐,同时可以在论坛里为自己的网站或者产品作宣传。论坛的赚钱方式一般为广告费。第三是创建自己的网站,有些大学生依靠自己的技术或者借用别人的技术,创办自己的网站,然后对网站进行营销,来赚取广告费,中介费或者产品的提成等等。比如团购网、刷钻网、电影网、游戏网等。

2大学生网络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网络创业尽管是解决就业,提升大学生知识能力,锻炼大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网络创业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为毕竟大学生网络创业在我国刚起步不久,还存在着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1 富有激情但缺乏理性随着这些年来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失业的问题,很多人转向创业之路。再加上,青年人本来年少气盛,对创业即将面对的风险估计不足,急于求成,怀揣梦想就投身于网络创业活动中,这本身就增加了创业的风险性。他们不能非常理性地看待创业过程的艰辛和风险,缺少对网络创业项目的全面分析,所以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困难后也不知道怎样去解决。

2.2 缺乏创业知识储备和网络技能网络创业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比如网络技术、创业理论以及相关的网络营销知识等。同时,要想成功创业,大学生也应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包括:创造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由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刚起步,大学生基本都是从教师、书本获取创业知识,知识面不够开阔。此外,各个高校队学生创业培训普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大学生缺乏相应的创业技能训练,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功创业。

2.3 缺乏创业资金大学里,学生都是靠向家里伸手来完成学业的,所以毕业后,大多白手起家,没有创业的资金来源。有些学生甚至靠借款或向银行贷款来进行创业,这种创业方法是注定不能长久的,一旦创业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便没有了资金支持,不能继续维持下去,有些学生甚至就此放弃了创业之路,之前所做的种种努力和资金都白费了。

这样就会导致许多学生创业半途而废。

3大学生网络创业对策研究

3.1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培训创业能力培训作为专业知识的一种延伸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高校尤其是高职类院校应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予以高度重视: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创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勇于创业,敢于创业,让他们明白创业是一种光荣,是对社会,对自己皆有好处的事情,应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知识教育,加快网络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建设,创新设立创业培训的课程体系,明确高校创业培训的目标,并邀请成功人士和有关专家来学校讲座、参加论坛交流,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

3.2 构建五个模块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基于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和知识结构的分析,现创造性提出由创业课程、创业研究、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和创业者联盟五部分组成的创业教育体系构想。

模块一:创业课程。

这个模块主要由学校来完成的。学校应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选择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课程;在设置课程时应结合学校的特点,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创业课程;创业教育从低年级开始较为合适。

模块二:创业研究。

要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水平,必须大力加强创业研究。创业研究工作主要依靠学校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过探索创业活动规律,获得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无论是在创业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的建设方面,还是在从事创业研究的学者培养方面,创业学术研究的总体水平和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需要从事创业研究者去探索和完善。

模块三:创业论坛。

这个模块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偏重于对学生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的传授。因为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复杂性,学校创业教育需要以论坛的形式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创业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以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学校开设讲座,开展对话,给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技能。这种社会参与的创业论坛对于弥补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和学校创业课堂的局限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模块四:创业技能竞赛。

创业技能竞赛是大学生创业模拟练习的一项有效方式,可以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内容,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该项活动对于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积累创业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模块五:创业者联盟。

创业者联盟类似于创业者俱乐部,是准备创业和已经创业的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和学习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准创业者和创业者可以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创办企业或者新创企业的成长管理。

3.3 组织一支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在许多高校里,从事创业教育和培训的老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某些专业的专业课老师,其次是就业办工作的老师。这些老师自己都没有进行过创业,缺乏创业经历,在给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时,几乎全是纯理论知识的灌输,没有实战经验,没有成功案例,没有创业思想,所以我们的创业培训师资的水平有待提高。

在创业师资的培训培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培训、合作、引进等形式,尽快提高大学创业教育的水平。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条件让教师深入各类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潜心研究案例,提高创业教育能力。另外,学校还应当鼓励教师适当进行自己创业,鼓励老师自己参与企业咨询、创立企业以及进行各种创业研究活动,增加其创业、管理以及实战的经验,以便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培训。

3.4 建立大学生网上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资金往往非常短缺,经常会在创业的初期或者转折期因资金的缺乏而导致创业失败。我们应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财政支持、社会筹集等方式成立创业基金来支持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并应当鼓励金融机构向大学生提供创业低息贷款,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另一方面,各个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也应根据自身情况,拨出专项资金,对大学生网络创业予以支持,尤其要重点扶持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技术含量大的网络创业项目。此外,政府还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鼓励民间资本、相关商业网站、机构投资大学生网络创业项目,拓宽网络创业所需资金的来源。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伟大目标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升级并与国际社会接轨的现实,也迫切需要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一定文化背景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参与到企业创新和经营活动中去,真正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让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大学生网络创业虽然任重道远,但却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苏益南,朱永跃.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2]胡桂兰.高校应对大学生网络创业问题的一些理性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创业;创业前景;案例分析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近五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据,我们可以比对,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2012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2015年的毕业生人数突破749万。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怎样用好大学生,使其有用武之地,笔者对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做了调查研究,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一、网络营销发展趋势

1.搜索引擎将成为网络营销的代表

我国搜索引擎营销将朝着更层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搜索引擎的竞争结构也随着市场的竞争而改变。我国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包括,应用层次提升,应用范围扩大,应用深度增加,多方位竞争结构。

2.Email营销带来无限商机。

Email作为网络营销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它曾为网络营销带来了无数的商机。Email营销的发展趋势包括:一是e客户关系管理。现在有一些e客户关系管理公司,它们的核心是:发送个人化的、精确的、与客户相关的和有时效性的电子邮件营销信息。二是多媒体营销信息。嵌入多媒体信息使得电子邮件也能提供更丰富的、更具冲击力的营销信息。三是分析用户特征。通过分析多个数据源使得企业能够分析用户特征、对之进行分类,从而优化与用户的互动。

3.网络品牌营销发展趋势明显

网络为每一个创业者提供了迅速发展品牌的机会,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也不论它们是否曾经拥有品牌影响力,这种机会是均等的。网上创业者可以通过网络广告、富媒体广告和扩展式营销等互联网媒体拓展企业品牌。网络广告以其绝对的优势被众多的专家学者们,公认为未来世界广告的发展趋势。常用的工具包括免费电子书、免费软件、免费FLASH作品、免费贺卡、免费邮箱、免费即时聊天工具等可以为用户获取信息、使用网络服务、娱乐等带来方便的工具和内容。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现状

1.全国网络创业就业总量逐日增大

据调查,2014年全国个人和企业网店规模分别为1.6人和6.93人。据此推算,全国通过开设网店直接创业就业的人员1003.72万人。从网店店主的年龄看,25-34岁年龄组的占63.5%,24岁及以下的占21.9%,35-44岁年龄组的占12.9%,45岁及以上的占1.7%。年龄在25-34岁之间对应的是80后的网络创业者,年龄在18-24岁之间对应的是90后的创业者。网络创业者中80、90后青年群体成为绝对主体。而网店员工中八成以上为34岁以下青年人。

2.大学生创办网店带动就业总体规模日趋广泛

大学生网络创业更善于运用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技术。据调查,2014年全国个人网店和企业网店中,大学生创办的网店各占59.7%和71.6%,网络创业就业人数。据此推算,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总规模约为618万人,占全国网络创业就业人员的六成。其中,在校大学生创办的网店带动就业人数约30万人;毕业5年及以内大学生创办的网店带动就业人数约231万人;毕业6年及以上大学生创办的网店带动就业人数约357万人。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创业更加注重创办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且更加善于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技术。目前,半数以上的大学生网店店主不了解甚至没有享受过相关扶持政策,不知道或从未接受过创业指导或创业培训。七成以上大学生网店店主希望政府强化网络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

三、大学生创业就业主要模式

1.创办网站

创办网站要充分考虑技术、资金和人才等问题,选择合适的办网规模和类型。大学生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攀比。目前,有几种比较成功的方式可供参考,如创办BBS论坛、开设博客和威客网站等。这对初涉商海的大学生要求不高,而且可以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是一种比较便捷的网络创业途径。

2.网上开店

网上开店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受资金、店铺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较少,具有门槛低、风险小、易操作、存活率高的优点,特别适合商业运作经验不够的大学生创业者。许多高校BBS论坛上都设有专门的板块,为商家广告和其他相关信息。同时,也有不少大学生在淘宝、拍拍、易趣、当当等网站开网店销售产品,拓宽了商品交易渠道和业务经营范围,加盟C2C网站平台,开办自己的网络小店,就成了大学生进行网络营销创业模式的高一级的选择。

3.网上自由职业

大学生是一个知识素质高、创造力强、富有活力的精英群体。不少人在网上从事自由职业者创业,如担任兼职网络编辑、电子畅销书作者、专栏作家等。这些职业的时间比较灵活,工作地点也不受限制,大学生能在享受自由和潇洒中实现创业。但其中不足之处在于收益比较低,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能将其作为赖以生存和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

四、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对策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作为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一种延伸,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化和发展。一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对个人和社会树立一种责任感,培养其创业思维、服务意识以及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让其对网络创业的艰辛和风险有充分的认知;二是要加快网络创业知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的课程体系,明确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邀请网络创业成功人士和有关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三是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创业技能的辅导,通过网络创业竞赛、高校与商业网站联合培养、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实验基地等途径,为网络创业提供可靠保障。

2.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政府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倡导和弘扬创业型的社会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支持创业、尊重创业、宽容失败、创业光荣的舆论环境。同时,要大力加强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强公民的诚信意识。此外,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尤其是网络创业的正确认识,摒弃“创业不如就业”、“网络创业虚拟不可靠”等狭隘观念,充分认识到网络创业本身也是一种就业,尊重大学生的个人选择,理解、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从事网络创业活动,成立高校网络创业联盟,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让网络虚拟经营成为大学生创业前的试验场。

3.建立网络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大学生创业的自有资金不足,往往在创业的重要转折点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而失败。政府应通过财政拨款、社会募捐等方式成立专门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扶持基金,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提供低息贷款,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同时,高校也应结合自身情况,拿出专门资金,对大学生网络创业予以支持,尤其要重点扶持前景良好的网络创业项目。此外,政府部门要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民间私人资本、相关商业网站等投资大学生网络创业活动,拓宽资金的来源,并建立合理的资金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

参考文献:

[1]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

[2]阿里巴巴商学院网络创业研究中心.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与趋势.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庞鑫培,陈微微,文杰.外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保障体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