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0 14:58: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奢侈品的营销策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品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奢侈品。我国每年的奢侈品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并正在以20%的年增长额不断增长。到2015年销售额将超过115亿美元。届时,我国在奢侈品方面的消费总量将占全球29%,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本文基于凡勃伦效应研究了奢侈品的涵义、特点、购买动机、消费现状和营销策略。
关键词:凡勃伦效应 奢侈品 购买动机 营销策略
凡勃伦效应
经济学上有一条凡勃伦效应,是指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畅销。比如,款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在普通的鞋店卖9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就能卖到几百元,却总有人愿意买。1.66万元的眼镜架、5.88万元的纪念表、196万元的顶级钢琴,这些近乎“天价”的商品,往往也能在市场上走俏。其实,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即一种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这一现象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n,1857~1929)注意到,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步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渡到追求品位和格调。只要消费者有能力进行这种感性的购买,“凡勃伦效应”就会出现。了解了“凡勃伦效应”,可以利用它来开展新的经营活动。
奢侈品的涵义及特点
(一)奢侈品的涵义
对于奢侈品的定义,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看法不一,也没有较为统一的定义。从经济学、社会学、操作性以及产业角度来看,有这样一些定义。
经济学角度的定义。维尔纳•桑巴特在《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提出,“奢侈是任何超出必要开支的花费”,他认为奢侈品包括贵重的衣服、精致的家具、珠宝等等,它们能够直接满足奢侈需求,是面向消费定制的一级商品。维尔纳•桑巴特研究的重点是奢侈生活方式及其产生的作用,因此对奢侈品的界定显得模糊而过于简单,不能反映奢侈品的内在实质。Nueno和Quelch(1998)则将奢侈品定位为“功能性价值”占“价格”比值低的产品,也是“有形价值”占“无形价值”比值低的产品。此定义重点突出了奢侈品的无形价值特点。
社会学角度的定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伦则提出,奢侈品的范围不能只从产品的品质与功能角度定义,更重要的是奢侈品所赋予的社会――经济背景上的价值。他在《有闲阶级论》(1899)一书中提到过“炫耀性消费”这一概念。他指出:人们之所以占有财产,财产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可以证明财产所有人比社会中其他的人占有优势地位,它是取得荣誉和博得尊敬的习惯和基础,是满足自尊心的必要手段。在金钱上占优势的阶级会从显示自己的优越性和荣誉的心理出发从事对财产的浪费型消费。
操作性定义。Charles J. Reid将奢侈品定义为:“这类商品有95%是专门提供给金字塔顶端人士使用的,也就是只有5%的金字塔顶端消费者负担得起的商品或服务”。
产业角度的定义。麦肯锡公司则将奢侈品定义为定价高于一般大众消费品的商品。认为奢侈品市场的分类包括香水、珠宝、钟表、服饰、红酒、礼物制品、汽车、高级餐具等八个产业。当今国际上通用的奢侈品的概念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可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二)奢侈品的特点
从多数学者的阐述中,可以将奢侈品理解为那些从使用价值的意义上讲并非是生活中必需的,而从价值的意义上讲其价格又超出其本身固有价值许多倍,主要功能在于彰显产品本身的品质、品牌或者拥有者的品味、财富、社会地位、阶层等象征性元素的商品或服务。奢侈品具有如下特点:
奢侈品是非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消费品。奢侈品是那些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比值特别大的商品。也就是说,功能以外符号要素的价值越高,这个商品就越奢侈。事实上,人们消费奢侈品更多地是满足心理需求,这就是所谓“拥有”比“使用”更重要的奢侈品消费法则。所以,与精神价值相比,奢侈品的使用价值甚至微乎其微。一块价值连城、用K金打造、镶满钻石的劳力士“满天星”,同一块价格几十元的普通手表相比,其计时功能相同,但名表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价值是普通手表无法比拟的。
奢侈品是价格与质量比值特别大的商品。即奢侈品的质量和价格都是同类产品中最高的,但价格超出普通消费品的幅度远远高于质量超出的幅度。奢侈品的质量是最上乘的,而其价格却是超常的。宾利“雅致728”房车的售价高达1200万元人民币;而Armani手工缝制的顶级时装的价格可高达百万元以上。奢侈品的价格往往是普通同类产品几十倍甚至几千倍。
奢侈品蕴涵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是精神、灵感和品味的体现。奢侈品全部来自顶级品牌,名牌和一般牌子的重要区别就是“文化”,也就是蕴藏在这个牌子背后的故事,价钱决不是区别名牌和一般牌子的惟一标志。
奢侈品诠译了消费者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奢侈品牌向世人传达的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方式,一种前卫新潮的生活观念。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导致社会阶层和消费的多元化,处在社会顶层的人群因拥有较多的财富而过着不同于平民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看,奢侈品消费具有示范效应,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同时,有意或无意地将高档的生活作为目标,模仿和追求高消费的生活方式。
奢侈品的购买动机
朱晓辉、卢泰宏借鉴Vigneron, Franck 和 Lester W. Johnson的研究结果,通过定性研究的消费者访谈,提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模型。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社会性奢侈品消费动机包括:炫耀、从众、社交、身份象征;个人性奢侈品消费动机包括:品质、享乐和自我赠礼。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不同收入层次购买动机不同。收入层次越高,购买奢侈品的社会性消费动机倾向越强;收入层次越低,购买奢侈品的个人性动机倾向越强。普遍来说,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心态仍以“显示身份”为主,消费者属于“商品驱动型消费”类型;而在奢侈品市场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消费者偏爱“体验驱动型消费”,追求能够放松压力的舒适假期或者高品质的服务。
富裕群体的奢侈品消费动机主要是炫耀和身份象征。这些人渴望成功,成功意味着金钱或权力。他们成功后急切需要一些东西证明、炫耀他们的成功,标榜自己的上层人士身份,于是,奢侈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和象征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富裕群体知识、经验的积累,有一些人开始注重产品质感,注重产品细节,注重一些体验式的消费,追求高层次精神享受。
高收入群体的奢侈品消费动机主要是炫耀、从众和社交。高收入群体是中国的新富阶层,面对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他们需要选择一些“富贵的标志”来标榜自己的成功和富有。另一方面,这些新成功人士还需要用奢侈品作为 “身份认证”,尽快得到上流社会(如富裕群体)的认同,从而扩大自己的社交网络。
高级白领群体的奢侈品消费动机主要是炫耀和自我赠礼。高级白领群体作为新兴的时尚阶层,消费奢侈品时讲究时尚、气派、高雅,他们希望通过奢侈品来显示自己的高雅品味。由于高级白领的收入相对其他消费群体较低,在消费奢侈品时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他们不可能经常购买奢侈品,所以高级白领群体通常会用其他消费方面的节俭来支持他们奢侈品的消费,作为对自己的奖励。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收入情况如何,中国奢侈品消费者都注重奢侈品消费的炫耀性价值,他们更强调所拥有的奢侈品的公众意义。
我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趋势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品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它们几乎全是来自国际顶级的品牌,大多是珠宝、名酒、化妆品、服装、箱包、手表、名车等。它们传递着一种品牌内涵,一种鉴赏品味,或是一种文化理念,当然,也呈现出不菲的价格。也许正是奢侈品的这些特点,以及国人脑海里某些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奢侈品在短短几年中,就在我国这个大市场上快速成长和传播。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研究,月收入在2万元到5万元之间的人士属于较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我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约1.6亿人,占总人口的13%,而且这一数目还在迅速增长,估计到2010年,我国的这个消费群将增至2.5亿人。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报告,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每年的奢侈品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并正在以20%的年增长额不断增长。到2015年销售额将超过115亿美元。届时,我国在奢侈品方面的消费总量将占全球29%。未来10年,我国的奢侈品市场规模将位居世界第二。法国精品企业联盟 “科尔贝委员会”更是提出,我国将在2011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奢侈品的营销策略
(一)奢侈品以高价位彰显其高贵
价格本身并不是奢侈品品质的决定依据,但却是奢侈品最重要的定位因素之一。没有合适的价位,消费者就会看低这个产品。品牌运营者必须明白,奢侈品牌就是为少数“富贵人”服务的,绝非普通大众。让大多数人产生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是奢侈品牌营销的策略。在市场定位上,要维护目标顾客的优越感,使大众与他们产生距离感。距离产生美。奢侈品牌要不断地设置消费壁垒,拒大众消费者于千里之外。要使羡慕品牌的人与实际拥有品牌的人在数量上形成巨大反差,这正是奢侈品牌的魅力所在。一辆9米长的“凯迪拉克”车要花60万美元,约合500万元人民币,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别想得到它。所以可以这么说,奢侈品牌就是“梦寐以求,少数拥有”。奢侈品牌的营销要注意将消费者的动机考虑进来,从精神和情感双重层面把握消费奢侈品的营销路线,从而构建奢侈品消费的营销策略。鉴于我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动机因素更多的是象征身份、炫耀财富和安慰心理,奢侈品营销首先要做的是营造出距离感,距离感恰恰让奢侈品的潜在消费者感觉到其名贵和稀有,却又不能唾手可得,就真正显示了其奢华的本质。奢侈品是面向高端人群的商品,品牌延伸将大大降低其价值。派克笔一向以质优价贵象征身份和体面而著称,但其低价策略使“派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贵形象一落千丈,致使派克公司非但没有打入低档笔市场,反而在高档笔市场失利。这是我国企业应吸取的教训。
(二)以高品质彰显其品位
没有顶级的品质,就没有顶级的品牌。虽然奢侈品牌的无形价值要大大高于它的使用价值,但毕竟产品的使用价值是生命基础。打造超一流的产品质量是维护奢侈品牌长期寿命的需要。如果我们想进一步了解奢侈品的价值,可以用“慢工出细活”来形容。全球顶级运动型豪华车“宾利”(Bentley),其车身在生产线上每分钟才移动6英寸。诞生于1838年的“百达翡利” (Patek Philippe)手表,有“钟表之王”美誉,每款表从设计到制造出来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时间是品质的保证,可见一斑。为什么人们提到劳斯莱斯马上会想到尊贵;提到阿玛尼马上想到简洁;提到LV马上想到经典;提到积家表马上想到精准?……这就是营销的结果。这些品质不一定是绝对的,但一定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根深蒂固、不断强化的。
(三)以文化彰显其独特
几乎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品牌都是以深远的历史文化为着力点的,如同文物一样,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赋予了这些品牌无法取代的内涵。创建品牌必须挖掘和培育该品牌的核心价值。对奢侈品牌来说,它的核心价值就比较集中在一点上,“富贵”是奢侈品牌的基本核心价值。然而,奢侈品牌不需要那种肤浅的富贵表露,而是需要酿造底蕴深厚的富贵文化。可以说,品牌的这种文化价值主要来自于它的历史。如果一个产品的历史越长,那么它的文化内涵就会越丰富。只有82年的ChateauLafite一Rothsehild甚至是39年的ChateaLJLatour才称得上是奢侈的代言品,因为他们在豪华的基调上,赋予了文化的内涵,在加上时间的积累,素养的熏陶,这才成就了真正的奢侈。“茅台”和“五粮液”都拥有300年以上的历史。“剑南春”的历史更可以追溯到唐朝宫廷。美国“蒂夫尼”(Tiffany)珠宝源自1837年。这个当时的纽约小店开业第一天只卖了4.98美元,但今天的营业额达到了10亿美元,它的钻石和金银首饰都已成为世界的珍品。奢侈品必须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这是奢侈品品牌区别于其他一般品牌的标签,也是奢侈品品牌独特价值所在。
(四)以限量彰显其珍稀
“物以稀为贵”,奢侈品如果象大众消费品那样在超市都能买到,恐怕再没有人把它当作炫耀的资本和身份的象征了。如果这样,奢侈品那奢华的地位也就会一落千丈。因此,为保持奢侈品极其珍稀、不可多得的形象,就必须限制其产量和销量。奢侈品的渠道策略从整体上讲就是保持对市场的有限覆盖,绝不在渠道中提供大量的产品以供消费者选择,使得渠道始终保持在一种不饱和的状态。在有限的前提下则尽可能地要求完成对目标市场的有效覆盖。在这种策略指导下,奢侈品的分销结构追求重点覆盖,把精力集中于少量对高质量服务有特别需求的网点。保证渠道价值链上每个环节都有高利润产生,以便维持奢侈品高贵形象所需的高额市场费用。同时,在渠道组合上又要求尽量做到有效覆盖,把零售网点设在目标顾客最集中的地方。除了固定网点以外,奢侈品展览会也是一条重要的渠道。现在,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展览会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喜.中国奢侈品的消费本质探讨[J].科技广场,2008(6)
2.黄娴静.中国奢侈品消费初探[J].世界经济情况,2008(5)
3.李晓慧.透视中国的奢侈品消费[J].华东经济管理,2005(10)
[关键词]消费心理 奢侈品营销 营销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我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人数大幅上升,国外诸多奢侈品品牌发觉到我国奢侈品行业孕育的巨大商机和庞大的市场容量,Bentley、Gucci 和Louis Vuitton等国外奢侈品品牌不失时机打入我国市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的我国十年官方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国奢侈品市场的年消费总额达126亿美元,其中尚未包括私人豪华车、飞机和游艇,占据全球28%的份额,我国已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占有率最高的国家,并且我国还是全球最具购买力的奢侈品消费国家。
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我国奢侈品市场才刚刚起步,尚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大部分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理解不够成熟,消费观念还处于较初级阶段;我国奢侈品行业本土企业缺位,国内还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奢侈品牌。随着奢侈品消费时代的到来,其潜在的巨大成长空间将使我国成为国际大品牌的关注之地,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并且运用恰当的营销策略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在研究我国奢侈品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奢侈品市场的特点和消费群体深入探讨,分析了影响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的因素和消费心理,然后基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提出了适合我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的营销策略,对帮助我国本土企业开展奢侈品营销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对尽快培育和发展本土奢侈品牌有着重要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奢侈品市场概述
1.我国奢侈品市场的现状
(1)我国奢侈品消费者购买力惊人。我国奢侈品消费高速发展20年已锻造出一批达到世界第一消费量的消费群体,21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逐渐消退,尤其在2008年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奢侈品消费大幅下滑,但我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市场的奢侈品消费作为世界奢侈品行业的新的增长区域逆市增长,各种零售业态从传统百货商场的联营制到制再到品牌直营店让奢侈品行业尤显繁荣,我国奢侈品市场蕴含的巨大购买力强烈吸引着奢侈品销售商们的眼球,他们瞄准需求强劲的我国奢侈品消费群体,大力拓展进军我国奢侈品市场,截至2011年底,世界公认的顶级奢侈品牌中已有超过八成进驻我国。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预计,在2012年的第一季度仅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国外奢侈品消费总额达57亿美元,超过日本而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2)本土奢侈品品牌奇缺。我国奢侈品市场基本上由国外奢侈品品牌垄断,这与国外奢侈品品牌的大举进攻我国市场以及我国本土缺少顶级奢侈品品牌等因素息息相关,此外,我国的消费者因为消费文化和理念对于中国制造的国外品牌认同度也不高,由于存在这种消费心理,因此出现达芬奇家具等欺骗我国消费者的事件并无奇怪之处。虽然我国奢侈品消费群体不断壮大,但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行业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让我国本土奢侈品产业发展步伐与奢侈品消费市场发展步伐相匹配、甚至引领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发展,需要政府和消费者共同推进,更需要奢侈品行业和相关企业协同努力。
(3)品牌营销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我国奢侈品市场出现严重的各大奢侈品牌的营销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营销渠道、目标消费群及品牌形象上。营销渠道方面,奢侈品销售商都趋向于进驻高端商场以提高自身形象;目标消费群细分不够导致消费者对某些奢侈品的品牌认知错位;而在品牌形象方面,很多奢侈品品牌忽略了特有的内在特质和历史,塑造的品牌形象出入不大,由于文化差异以及我国消费者对于这些奢侈品品牌的了解有限,导致对很多奢侈品品牌的形象认知上大打折扣。
(4)消费结构档次较低。与欧美成熟的市场相比,我国奢侈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欧美国家,人们更趋向与追求对旅游、汽车及房屋的更高品位的消费,在我国,人们对奢侈品的消费基本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较低档次的个人用品方面。由中国奢侈品协会的北京、广州、上海和香港秘书处协同《财智生活》杂志、凤凰网时尚频道和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通过门店调查、委托市场实际统计、在线调查系统以及专家支持等方式得出关于消费者网购奢侈品类型趋势大致可了解到我国奢侈品消费结构:
(5)对奢侈品市场的管理欠规范。我国奢侈品市场尚存在诸多问题,很大部分是由于我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热情追捧引致,一些厂商从中看到巨大的利润商机,导致奢侈品的仿冒品快速增长,这些严重损害了品牌厂商的利益,同时也局限了我国奢侈品市场的良性发展。此外我国现有的奢侈品消费税税制体系已不适应市场的发展。
2.我国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群体
我国的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群体构成大致为:富裕阶层、高收入阶层、高级白领阶层及纯崇尚时尚族阶层四个个阶层。其中富裕阶层主要以聚集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他们多是国内大公司的企业家,还有部分新崛起的新贵和独具中国特色的“富二代”;高收入阶层里消费者的年龄大部分处于25岁~40岁间,包括部分企业家、商人和部分社会名流;高级白领阶层主要包括各类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士等,他们拥有较高的收入和敏锐的时尚素养,以女性消费者居多;而纯崇尚时尚族阶层中的消费者多为参加工作不久收入不高的年轻女性,她们部分出于追求时尚和奖励自我,部分迫于彰显地位的面子观,她们可能将省吃俭用数月的收入攒下来只为购买一件衣服或者一个包包,甚至可能用一瓶chanel香水来满足自己关于奢侈的梦想,在价位相对较低的奢侈品比例中,他们占据很大比例。
在注意到我国年轻的消费者给品牌带来了巨大财富同时,还需警醒他们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如2011年20岁的郭美美在微博上炫耀她的玛莎拉蒂和爱马仕包,而数月后19岁的尤异希也也做了同样的事情,这些负面事件一定程度上给这些奢侈品的品牌形象带来了损害,我国消费者大部分越来越重视在奢侈品的产品背后品牌的社会形象和责任感,近68%的受访者认为这些因素将影响他们对奢侈品的选择和购买。
不容忽视的是政府官员这一终端市场消费群体。比如香港雅视集团对LOTOS眼镜的营销措施是在华专门组织的针对政府官员的市场推广,其单价在人民币1至3万元之间,原,该公司的总经理陈京宪说,这些产品终端消费者基本都是政府官员,其言下之意为即使该品牌眼镜的购买者不是官员,其他人购买者很大部分也会把眼镜作为送为官员的礼物。
此外,以奢华车在我国的消费情况为例,它们在我国的消费呈现两种分裂状态,分别为实力精英型消费者和隐形富豪。实力精英者大部分是企业所有者或者决策管理者,他们大多选择的品牌为凯迪拉克、林肯、奔驰和宝马等豪华轿车,,而隐形富豪们虽然不是社会名流,但是因为支配大量财富,多数居于浙江和山西等地区,其购车理念多为炫富。
二、我国消费者奢侈品的消费心理
1.影响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的因素
(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在消费者关注自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包括从众和炫耀、彰显地位以及人情社交三方面。这是因为奢侈品所具有的奢华和时尚体现明显的社会象征意义,从而能带给消费者自我实现的满足感。面子观源于我国社会文化重视生命和社会价值,我国消费者在消费中不仅关心别人的看法,而且关注个人消费的社会群体效应,注重自身消费在社会群体中的认可度,构成驱动奢侈品消费的重大因素,在人际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社会因素中,从众和炫耀动机占据的比例最大,这是由我国的奢侈品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决定,因为该群体中很大一部分是财富新贵,他们大多白手起家,然而在取得一定成就后都希望通过炫耀性奢侈品消费来犒赏自己以及凸显其社会地位,展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和权势。而怀有从众心理的消费者不一定很富有,但是他们出于面子观念认为人有我也得有,比如在高档写字楼中的白领们满眼都是奢侈品新品。
以彰显个人地位和身份为目追求对奢侈品的消费,在消费过程中获得超人一等的优越感。他们一些人可能长期出没于一些精英和财富圈群,要符合该圈子文化以及在社会上获得认同,则需要用奢侈品来体现身份与地位,这些消费者主要是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板。
此外,在我国很多奢侈品的购买者并非出于自身需求,他们是将购买的奢侈品作为礼物赠送予人,用于向他人表达敬重或者用于人情资源的积累,此时的奢侈品是作为人情社交的载体,是建立和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
(2)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基于奢侈品带给个人的感受,包括表现奖励自我、追求舒适度和体现个人品位等方面。其中自我奖励的动机占据50%以上,尤其是有家庭的白领女性消费者,她们不仅需要操持家务,还需在职场中承担一定的工作,偶尔通过购买奢侈品犒劳自己或者缓解情绪压力是其最主要动因。例如,有些女性奢侈品消费者会购买关于个人保健、洗浴及护肤用品、内衣和床上用品等关爱自己的奢侈品,甚至或者仅仅是一瓶自己喜欢的顶级香水,在曼妙的芬芳中体味愉悦和放松的美妙感觉。
随着消费方式的改变,我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懂得追求舒适度,从内心感受出发关爱自我。一部分消费者在经济充裕的条件下选择消费奢侈品,很大一部分由于奢侈品的内在品质带给他们舒适的快乐感受。
还有一部分奢侈品消费者通过消费奢侈品来证明自我存在感,他们希望在购物或者展示所拥有的奢侈品的过程中来被人了解,比如当他身挎爱马仕或者古驰的时候,希望别人了解他所具有的内在气质和品位。
2.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的分析与引导
从上面对奢侈品消费动机的分析来看,我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并不成熟,这些诸如炫耀、彰显身份等商品驱动型消费动机不仅与我国的面子文化相联系,很大部分还因为消费者缺乏对奢侈品品牌的理解。虽然我国距离全民奢侈品消费时代尚远,但却是全球奢侈品消费的成长速度最快国家,不仅缘由国外奢侈品品牌商的强力推进和社会舆论的推动,加上媒体的盲目追捧,最终导致了我国消费者异化的奢侈品消费心理和不成熟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受我国开放的经济和全球化的市场的深刻影响,我们并不能阻止奢侈品消费时代的到来,在面对我国奢侈品消费心理不成熟的现状时需要做的是理性引导、调节奢侈品消费心理和行为,当前我国大部分消费者人还没达到享受顶级奢侈品的时候,虽然有一小部分富豪可以随意消费奢侈品,但是和国际富豪相比较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社会需要警惕未富先奢是不利于全民和谐这一问题。在提倡理性消费的同时,还提倡人们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奢侈品的消费,而奢侈品营销商需要注意奢侈品消费在与中国市场进行融合和本土化,在设计以及价格方面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形成我国自有的奢侈品文化。
三、我国奢侈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世界80%以上的顶级奢侈品品牌进入了我国市场,但是我国企业对奢侈品的营销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奢侈品营销管理人才缺乏
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市场,但对奢侈品商品和市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对奢侈品营销研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人才缺乏,尤其是国内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奢侈品行业高端管理人才存在很大的稀缺人才缺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才在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成立全国首个奢侈品研究学术机构——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该中心通过对奢侈品进行理论实践研究,寻找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奢侈品成长路径,为本土企业奢侈品品牌建设提供决策建议,打造出属于本土的奢侈品品牌,培养奢侈品管理高级企业人才。
2.缺乏品牌经营意识
当前我国企业在奢侈品行业及品牌管理方面相当落后。在我国的国内市场上知名的国际品牌寥寥无几,很多企业的经营者尚未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我国一部分奢侈品销售商缺少培育奢侈品品牌的文化涵养,在其品牌营销战略上未把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奢侈品品牌运作的规律紧密结合,未注意到产品中的精神附加值,在定位上眼光局限于国内一些高端商场。
3.综合营销能力缺乏
我国很多奢侈品营销商中未注意到成功的奢侈品营销需要综合采用多种营销策略来打出漂亮的组合拳,不能娴熟地运用所有营销渠道和营销技巧。例如,在渠道方面,没有定位准确属于自己的顾客群,新兴的营销渠道比如网络未充分利用;在促销方面,广告投放媒体的选择欠缺合理性;在服务方面,个性化不突出,这一点上可以借鉴国外的一对一服务。
四、基于我国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奢侈品营销策略
基于对我国奢侈品消费心理影响因素及奢侈品营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和营销呈现出与欧美国家不同的奢侈品消费特征,因此,要进一步促进我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合理消费,需要综合考虑我国消费者心理特征和国情等因素,然后做出相应的营销决策。
1.充分利用奢侈品销售的新渠道
随着我国奢侈品市场的不断繁荣,悄然兴起不少新市场渠道,其中包括奢侈品电子商务平台、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以及免税商场等。但是这些渠道的存在比如奢侈品电商平台的鱼龙混杂二手奢侈品商存在货源与货品的真伪问题等问题需要消费者有一定的辨识能力。
(1)奢侈品电子商务平台。我国奢侈品消费呈现年轻化特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繁荣,产品由低端走向高端,以走秀网、尚品网、第五大道等为代表的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纷纷成立,目前在我国受到资本市场认可的奢侈品电子商家只有十几家,尚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国际奢侈品品牌也可以通过开设在线购买网站或者推出奢侈品频道的方式进军奢侈品电子商务交易市场,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服务以及真实的奢侈品在线购买体验平台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该平台的便利性。
(2)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那些只能负担得起少许奢侈品的渴望型消费者可以在这一市场中满足自己的购买欲。我国距离二手奢侈品交易通常占整个市场10%~15%这样的市场渗透率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根据对外经贸大学的奢侈品研究团队调查,目前我国市场有大大小小近500家经营二手奢侈品的公司,但多数处于规模较小知名度较低的初创期。其中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对二手奢侈品的消费意愿相对高于西部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平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是货源的持续性和货品的可信赖性。
(3)免税市场。奢侈品免税市场增长的巨大推手源自国内外奢侈品价格差,我国每年有高于50%的高端消费在国外完成,其中免税店购买占据50%以上,其他地方需要借鉴三亚离岛免税店的经验,这需要城市规划配套的提升,以及政府政策的开放和扶持,需要按照国际规则,即使在面对巨大的游客数量给免税店服务质量带来挑战的压力,奢侈品零售终端仍需要保证服务质量,尽量在直接面对消费者时采用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让消费者更多地受益。
2.综合运用新老营销方式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网络用户的阵营中。奢侈品品牌销售商需要敏锐的发掘女人的这一变化。目前,从获取品牌资源的渠道来说,年轻消费者不仅仅从广告获得信息,还从微博中寻找喜爱的产品。奢侈品品牌可以在我国开设微博账号,在微博上公布最新品牌策划活动。例如,卡地亚新浪官方微博在2011年5月26日正式上线,截至2012年4月4日17点,卡地亚新浪微博有超出25万的粉丝,他们的年龄大部分集中在30岁以下,在卡地亚2011年11月份的品牌活动推广中,蔡康永受邀在微博上分享他的品牌故事,在一天时间内某条微博被网络用户们转发了2000多次。此外还可以借鉴Dior在产品推广中借力网易这一网络平台全方位推广DiorSnow新品等诸如此类的经验。
此外充分抓住产品特征,运用情境营销。例如ROLEX劳力士“专业、精准”的理念可以通过销售人员在现场的销售过程中向消费者展示,“当您戴上它到公司的时候,可以体现出您能掌控好每一分钟的专业素质”,让消费者动情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3.别出心裁的差异化服务
奢侈品销售商应该充分抓住我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动机很大一部分出于人情需要的心理。首先,在产品的内外包装上以及广告的策划设计上可以加入关于“礼”的元素,使消费者无需另外进行包装即可以直接将其作为礼品,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奢侈品的收藏价值,提高商品溢价以此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此外,在将市场细分并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打好节日牌,利用情人节、母亲节和圣诞节等黄金促销节日,针对不同的主题推出不同的奢侈品促销组合以及符合品牌形象的礼品装,进一步塑造奢侈品的品牌形象。
随着消费者鉴赏力和品位的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民族自豪的复兴,富有中国特色的奢侈品将是一大商机。因此可以借机打好收藏这张牌,将产品与中国文化完美融合,诸如我国传统珠宝和古典家具,此外还可以设计出富有中国特色的高端奢侈品的服饰和饰品等,往价值链的顶端走。
最后,需要注意的方面是一个成功的奢侈品品牌背后需要有一个会奢侈品品牌市场运作的高效国际化团队,这是因为奢侈品营销过程需要他们的支撑来规划和宣传奢侈品强势的品牌文化,还需要他们对制作工艺进行监督,对设计人才进行激励,对美和艺术以及商业机会具有敏锐的嗅觉。因此,随着奢侈品消费时代的来临,如何准确的把握消费者心理,有目的的针对目标顾客的消费习惯开展有效的奢侈品牌营销活动才是赢得消费者及顾客品牌忠诚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锦,顾江.仿冒奢侈品消费现象剖析[J].商业时代,2011(34)27-28
[2]汪轻舟.关于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的探析[J].中国商界,2010(11):355
[3]刑唯.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研究[J].市场论坛,2009(12):57-59
[4]朱蕊.浅谈微博时代的奢侈品营销[J].现代营销,2011(3):43-44
[5]贺嬿敏,贺慈浩.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特征分析[J].消费导刊,2009(8):11
[6]鲁汉玲,伦玉仪.我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营销策略[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5):79-85
[7]甘俊,肖子拾.对奢侈品消费的心理分析与探讨[J].湖南农机,2007(3):76-78
摘 要:近年来,中国已经步入奢侈品购买大国的行列。奢侈品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猛。随着奢侈品市场的不断细分,新奢侈品这一概念随之从广义奢侈品中分化出来。但是,很少有学者将目光投向这一分支。本文着眼于消费者的行为与动机,通过对服装品牌ZARA进行案例分析,探索新奢侈品的营销策略,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新奢侈品;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动机;营销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步入奢侈品消费大国的行列,中国的奢侈品行业也在蓬勃发展。随着这一行业的发展,市场细分逐渐加强,消费群体的构成、动机和行为也在慢慢发生转变,一种介于传统奢侈品和普通消费品之间的新奢侈品应运而出。
新奢侈品的定位不同于传统奢侈品和普通消费品,作为奢侈品行业新兴的分支,其独特性导致了其营销策略的不成熟。而大部分学者也多关注传统奢侈品,对于新奢侈品这一分支的研究甚少。本文以消费者动机和行为为基点,通过对新奢侈品品牌ZARA的4P策略进行分析,探索新奢侈品的营销策略。
二、相关文献综述
1.新奢侈品的定义
美国学者迈克尔・西尔弗斯坦(2005)在《正在流行:新奢侈时代的制胜理念》一书中对新奢侈品进行了定义,认为新奢侈品是相比同类商品的其它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好,品味更高,也更让消费者们心驰神往的商品,这些商品价格不菲,但是不至于昂贵得让人可望而不可及[1]。新奢侈品与传统奢侈品有许多区别,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情感介入。消费者在购买传统奢侈品时很少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而在购买新奢侈品时,其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能激发消费者的情感诉求。此外,传统奢侈品由于其工艺常为手工制作,材料珍贵,以及其高高在上的品牌文化,市场价格也极高,并且通常施行限量发行,只有少数人有能力支付。新奢侈品则大多为批量生产,点缀上“手艺人”的特征作为其奢侈的象征,比普通消费品的价格要高的多,却并非高不可攀。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新奢侈品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具有情感介入、介于传统奢侈品与普通消费品之间的这样一种优质消费品。
2.新奢侈品的消费群体、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
传统奢侈品的消费者多为“富贵人群”,或者称为上流阶层。处于这个阶层的人士,收入十分高,能够负担得起传统奢侈品高昂的价格。而新奢侈品的消费人群主要有两种,一是中产阶级,二是年轻一代。中产阶级是新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收入中等,量入为出,购买他们觉得有意义的东西。而年轻一代多为20~30岁左右的白领阶层,他们是新奢侈品消费的中坚力量。他们追求时尚,注重自我,通常是时尚潮流中的弄潮儿。
新奢侈品的这两大类消费群体的消费动机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社交动机、凸显品味的动机、追求情感慰藉的动机。新奢侈品消费者通常认为他们的购买行为具有非常浓重的社交性质,因此,社交动机是消费者购买新奢侈品的一大驱动力。此外,消费者通过购买新奢侈品来凸显自身的独特品味,包括对生活品味和格调、时尚潮流的追求;同时通过新奢侈品特有的情感介入来寻求一种情感慰藉,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
新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十分独特,其独特性表现在趋优消费和趋低消费的并存。新奢侈品的消费群体,收入处于中等水平,新奢侈品对于他们来说虽然不像传统奢侈品一样遥不可及,但仍然超出其消费水平很多。因此,消费者没有足够的实力在所有的消费过程中都选择新奢侈品,他们只能进行取舍。在面对符合他们偏好,对他们有极大意义的商品时,选择新奢侈品,表现出趋优消费的行为;然而,对于他们来说无关紧要的、平常的消费,他们就会选择花更少的钱去购买普通低端商品或者廉价的非名牌商品,表现出趋低消费的行为。
3.国内新奢侈品的研究
对国内相关文献整理可知,对于新奢侈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探索新奢侈品的内涵、特点及发展趋势方面。学者温韬(2008)就对中国新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解析,还指出了中国企业打造新奢侈品品牌的四大商机[8]。王婉,王鹏宇(2014)则从广义奢侈品中剥离、发现和界定了具有实质意义的新奢侈品和新奢侈消费概念和内涵[7]。二是新奢侈品消费群体的消费动机、行为方面。王静(2007)认为新奢侈品作为一种价高质优的产品,其消费行为模式与大众化消费品的消费模式有一些不同[5]。支晋峰(2009)提出新奢侈品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往往具有高度选择性[10]。三是新奢侈品营销策略方面。学者王晶(2006)指出新奢侈品广告在媒体选择上还有一定的特殊要求,特定的终端广告宣传十分重要[6]。钟扬(2014)则基于新兴奢侈品市场的特性,提出了创建中国原创奢侈品品牌的策略[9]。
从上述可以看出,国内学者的研究多聚焦于新奢侈品的特点及其消费群体相关方面,对于营销策略的探索较少,并且都是从单一角度出发,没有整体地对营销组合策略进行探析。
4.国外新奢侈品研究
首先将新奢侈品从广义奢侈品中分离出来的学者是沃尔冈・拉茨勒,他还指出,大部分消费新奢侈品的主角是中档市场中的消费者。由于家庭收入的增长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他们开始把大量的钱花费到购买新奢侈品上,以期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个人品味[2]。
迈克尔・西尔弗斯坦则提出了新奢侈品的四层情感空间,分别是关爱自己、人际交往、探索、个人风格;以及新奢侈品的三种分类,包括现成的超优质产品类、传统奢侈品的延伸类、大众品牌[1]。
通过对国内外的新奢侈品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拟从消费者行为和动机出发,通过案例分析,来探索新奢侈品的营销策略。
三、模型构建与分析
本文研究的是新奢侈品的营销策略,针对的是新奢侈品的广大市场,以及特定的新奢侈品消费群体。从该特定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与动机出发,探索有效的营销策略。具体模型如下:
基于这一模型,本文对服装品牌ZARA进行案例研究。
四、案例分析
ZARA隶属于INDITEX集团,由创始人阿曼特加于1975年创立于西班牙。ZARA的店铺遍布全球,在世界范围内的72个国家都有直营或加盟店。ZARA的财务收入也非常可观。虽然INDITEX旗下还有Bershka,Oysho,ZARA Home,Pull and Bear等其他品牌,但是ZARA这一品牌线的年均贡献额占公司总收入的70%左右。
下面从消费者行为与动机入手,对ZARA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1、ZARA的消费群体、消费动机、消费行为
ZARA的消费群体年龄层次多在25到35岁为主,以职业女性居多。这一消费群体多为中产阶级,有一定消费能力,希望赶上流行,但又不能够经常消费奢侈品。他们追求时尚和品味,强调生活的格调,希望通过偶尔的新奢侈品消费来满足其情感需求。
2、ZARA的营销策略分析
(1)产品策略
总体而言,ZARA在其产品的策略上采用的基准是“少量、多款”以及“时尚度高”。ZARA每一个款式的衣服都不会大规模地量产,而是开发多条互相独立的流水线操作来保证多种款式和风格的供应。并且ZARA紧跟潮流,上架迅速,大多数零售商要好几个月才能把新产品推上市场,ZARA只要两个星期,大大满足了消费者希望走在时尚前端的愿望。
(2)价格策略
ZARA的价格是参照多种综合因素,包括数据库中类似产品价格,市场可接受的最高价格等计算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具有很高的精准性。它的这种精准定价既保证了自己的高利润,又确保在消费者的可接受水平之内,并没有盲目地打出高高在上的价格和姿态。
(3)渠道策略
ZARA十分注重门店的建设,一般都选用非常时尚的铺面或是在显赫的时尚地标位置。选在这些位置,让ZARA身处国际奢侈品如Gucci,LV等品牌的包围之中。这给过路的行人也就是潜在消费者一种无形的心理暗示,就是:ZARA也是高端店铺!ZARA通过它的选址来彰显它的品牌形象,这就是ZARA独特的渠道策略。
(4)促销策略
ZARA虽然很少对商品进行折扣处理,但是由于它控制数量,消费者如果不赶快购买就会有买不到的风险,因此ZARA的产品上市之后基本上都会销售一空。此外,ZARA还通过独特的选址打出无形的广告。同时,ZARA还非常注重门店内部建设,通过店铺的形象和体验服务来吸引顾客;并且通过电子邮件、客户服务热线这些渠道来获得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并借此机会对新品上架、节日优惠价等进行广告宣传。
五、总结和建议
本文基于消费者的行为与动机,探索新奢侈品的营销策略,并对新奢侈品服装品牌ZARA的4P策略进行分析,探究其成功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新奢侈品的营销策略应当以消费者为导向,围绕消费者的消费特性展开,来制定有效的决策。新奢侈品消费者的收入多处于中等水平,并且注重社交,追求生活格调和自身品味,寻求情感慰藉。因此,新奢侈品在营销策略应当注重以下方面:(1)在产品上,应当构建自身的优势,要保证高质量,并且在某一方面应当具有独特性,将自身与普通消费品区别开来。新奢侈品要不断进行创新,扩大差异化,提高顾客的忠诚度。(2)在价格上,新奢侈品的定价不能太低,这样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以及品牌形象,甚至有可能沦为消费者眼中的普通消费品。但是也不能太高,价格过于高昂,会让消费者无法承担,望而却步,还可能导致品牌与传统奢侈品进行不必要的竞争。(3)在渠道上,除了可以选择一二线城市,同时可以向三线城市扩展,因为这些城市店铺成本较低,但消费者的购买力仍然很旺盛。并且,店铺要兼顾数量和质量,不能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拉低品牌形象。(4)在促销上,怎么做好广告是非常重要的。新奢侈品的广告应当以感情诉求为主,通过与消费者达到一种共鸣来让消费者迅速认同该品牌。在本文案例中,ZARA所采取的非传统的推广方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比如说,对门店的建设。良好的店铺的形象、体验能让消费者流连忘返。还有通过网络渠道与消费者的互动,能够加深对消费者的了解,同时也能将自身的品牌文化传递给消费者,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西尔弗斯坦.正在流行:新奢侈时代的制胜理念[M].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沃尔冈・拉茨勒.奢侈带来富足[M].1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 杜洪.中西方“80”后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的比较研究[D].中山大学,2010.
[4] 林华.80后“新奢侈品”感知价值研究[D].重庆大学,2009.
[5] 王o.新奢侈品的消费动机与消费模式探析[J].中国市场,2007(39).
[6] 王晶.新奢侈品广告策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
[7] 王婉,王鹏宇.知识经济下的新奢侈品及新奢侈消费:概念与内涵界定[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
[8] 温韬.中国新奢侈品消费的特点、发展趋势及企业商机[J].来来与发展,2008(4).
[关键词] 新奢侈品 经济危机 营销策略 营销体验
提起奢侈品,人们往往会想到路易威登箱包、迪奥时装,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奢侈品在金融海啸席卷欧洲后,受到了大规模的冲击,2008年法国奢侈品跨国公司LVMH在美国和日本的销售收入分别下降了4.03%与5.16%。当中国人民大幅度降低非必需品购买时,苹果的iPod却依然是现在市场上的热销品。随着理性消费和“趋优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奢侈品的概念开始逐渐外延,2003年,迈克尔.希尔佛坦斯首度提出了“新奢侈品”这一概念,它被定义为一种质优、价高,能够批量生产、工艺上乘的产品,主要用来满足受价值驱动的人群,介于普通消费品与奢侈品之间,游离于奢侈品的外沿。它既是时尚流行品,也是个人的符号性主张,如苹果的iPod、levis牛仔裤、阿迪达斯的经典三叶草系列等等。
宏观上来讲,当世界其他经济体遭遇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国经济仍继续发挥关键性的稳定作用。2009年6月10日,《福布斯》中文版杂志公开“福布斯中国奢侈品市场调查”,其中展示了当前经济形势下新奢侈品行业在中国的现状。2008年新式高档消费之所以显示出了自身的存活力,笔者认为它主要采用了以下的营销策略:
一、实施低价策略,刺激消费者购买
面对经济危机的困境,传统的奢侈品是不敢轻易降价的,因为降价可能会让奢侈品沦为新奢侈品或者时尚品。而新奢侈品却大打降价的大旗。近期苹果推出简易版包装,将iPod Shuffle拿掉耳机等配件,仅剩主机单独销售,1GB零售价降至人民币225元,平均降幅超过47.06%。同样处于新奢侈品之列的,向来以商务、时尚咖啡店形象示人的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已感受到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压力,也加入优惠降价的行列,于5月8日推出“熟客卡”。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新奢侈品品牌,如阿迪达斯面对寒冷经济不打折,数据却显示一季度其净利润只有900万欧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暴降了97%。
二、销售终端形式配合门市低价促销,实施体验式营销
以大众化、体验化为导向,新奢侈品一贯实施“只拉不推”的终端策略,通过良好的服务,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建立起对品牌的信赖感和满意度。值得注意的是,自2008年的经济危机开始,苹果全系列产品在全球各地营销策略,已逐渐转由直营店或官方在线网络直接购买方式,转变为通过渠道保证高出货率与配合门市低价促销。
三、贴近传统奢侈品定位,推出限量产品
限量发售的优点在于不会存在库存的危险,与传统奢侈品一样,新奢侈品能使商品消费的三种功能得到统一,即功用消费功能、体验消费功能和符号消费功能。面对经济危机,更多的新奢侈品开始推出限量产品,体现为一种符号消费,走大众路线的Swatch就是玩限量游戏的专家,公司不断推出限量产品,用具有诱惑力的产品和极少的数量吸引犹豫不绝的消费者。
四、终端格局向二线城市扩张
种种迹象表明,新奢侈品品牌在华的地区分布格局开始向二线城市扩张。主要原因总体上可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需求的拉动,二级城市同样具有较强的购买力。二是成本的驱动,为了取得相对较低的成本优势。三是系统逐步成熟,采购、生产、物流和销售系统也都日臻成熟。
2008年,波士顿咨询公司在报告中指出:“新奢侈品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增长,这种现象将必然出现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市场里上升的中产阶级中。”针对不断扩张的新奢侈品市场和高档消费越来越大众化的市场趋势,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不断完善公关推广手段,借以提升品牌价值
新奢侈品与大众消费品的界限甚至有点模糊,但往往新奢侈品的产品更注重细节上的锻造及情趣的营造,以此给消费者带来情感上的信赖。通常情况下,新奢侈品的传播以人际传播为主,同时向娱乐化靠拢,譬如阿迪达斯品牌,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巡回比赛、巡回路演,但街头挑战赛就是阿迪达斯所撰有的,所有相关的联想都会涉及到阿迪达斯品牌。
2.把握年轻消费群体,体现品位和个性
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认为iPod并没有什么太多创新,只是苹果公司始终秉承的美学原则和无限创意正好迎合了时代脉络和年轻顾客群体潜在需求,从而使得数字时代的文化与经济利润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与老奢侈品不同,新奢侈品是许多年轻人稍稍跳一下就能够得到的东西,企业应注意把握年轻人这一群体市场。有一项针对中国都市青年的调查显示,有57%的受访者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称自己“不会因为负债消费担忧”,以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年轻人渐成“消费敢死队”主力。年轻人渴望把握潮流风向,热衷于做工精致、价格不菲、质量优异产品,并希望以此体现自己的品位和个性。
3.系统整合品牌文化时,要注意避免延伸后的品牌形象冲突
新奢侈品品牌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定义的,强调奢侈体验和稀缺性,从而获取高产品溢价。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很多公司陆续延伸出价位较低的副品牌和低价产品线,并采用相应的营销组合,塑造副品牌的价值与产品形象。新奢侈品的消费者大都是狂热的品牌主义者,一旦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建立起来,则是无比忠诚的。因此,只要在保持所有品牌和产品品牌个性一致的情况下,对品牌的细分点进行合理规划和适度向低端延伸,避免延伸后出现品牌形象冲突和品牌联想不一致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奢 华 迈克尔.西尔弗斯坦着:正在流行——新奢侈时代的制胜理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杨明刚:国际顶级品牌——奢侈品跨国公司在华品牌文化战略[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6年12月
奢侈奢侈品新式奢侈品牌延伸
一、我国奢侈品消费者心理行为分析
调查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约在20到40岁之间;而欧美地区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多在40至70岁之间。与之相比,中国奢侈品消费一族的年龄是相当年轻的。在奢侈品消费者的性别构成方面,传统意义上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多为男性。但由于现在中国女性在社会、经济独立性的进一步提高,女性在奢侈品市场的消费比例正在日益增长,尤其成为服饰、香水、珠宝等个人奢侈用品的消费主力军。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富有阶层的消费者,他们喜欢避开人潮,追求个性化服务,经常光顾奢侈品零售商店,购买最新、最流行的产品,一般不会考虑价格问题。第二类是“透支”奢侈者,多为月薪数千元的白领上班族,其中以外企公司的雇员最为典型,他们会花上一整月工资甚至不惜透支来购买一件奢侈品。
中国奢侈品市场与成熟市场相比的显著不同还体现在奢侈品的消费形态。在中国,奢侈品消费仍然多以产品为主,即消费者追求最新系列或产品。而成熟市场的消费者偏爱尊崇的体验,例如奢华的假期或者为省时而提供的服务和送货上门的宅配服务等。送礼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主要用途之一。在中国奢侈品被看作是最好的礼物,礼物交换是东方人获取奢侈品的重要渠道之一。奢侈品被东方人看作尤其适合拿来作为礼物,因为赠送昂贵的奢侈品既可以使收礼物的人感觉受到了尊敬,也能够体现送礼之人的地位和能力。
在购买奢侈品的渠道方面,在美国等成熟市场,几乎人人都有能力购买某些奢侈品,导致奢侈品随处可见。在超市里,人们甚至也可以买到最顶级的美食,甚至还可通过网上和电话订购。而在中国,购买奢侈品代表的是财富和社会地位。全球各大奢侈品商家在中国销售奢侈品,多是抢占发达城市中心商业圈的黄金位置开设专卖店乃至旗舰店。
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欧洲“反奢侈品”思潮、日本市场趋于饱和以及韩国市场的疲软直接导致奢侈品全球销售业绩有所下跌,而亚洲人对奢侈品的普遍热衷使奢侈品制造商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上看到了希望,我国不仅是极具潜力的新市场,也是目前看来尚未充分开发的最后一个大市场。
二、我国国奢侈品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据研究报告指出,全世界90%以上的奢侈品品牌,出于经营困境和增加盈利的种种原因,都进行了品牌延伸或品牌的产品线延伸,其中有90%延伸失败。
从消费心理来分析,当奢侈品信息通过营销活动到达消费者,让消费者对以前的消费行为造成自我怀疑,这就导致了新消费的开始,但是产品线的不合理扩展将会直接导致下一轮消费者怀疑,从而再次改变消费者行为。在奢侈品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了关注这个东西好不好,更多的是关注这个东西配不配,是否吻合我们的生活方式。
从定位的取舍效应来看,企业选择一种定位,必然牺牲另一种定位。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追求更高的销售额和利润,处于产品线上端的奢侈品牌最终不能保持其独一无二的身价,从而导致战略性定位模糊失焦,产品线延伸最终稀释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腐蚀了企业最初产品或目标客户的竞争优势。
2.价格策略
高价位本身并不能与高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必然联系起来,但是高价却能必然反映企业的高端定位,因为高价位反映极品形象。奢侈品的营销颠覆了“4C”理论,没有过分关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成本因素,奢侈品制造商将可以传递给消费者的东西全部传递给消费者,并在最大程度上形成了消费者满意,从而保证其高价策略得以持续支撑其高利润。
3.渠道策略
营销活动必须以目标顾客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为基础,否则,营销活动将难以收到效果。三星Diva曾为了维护其高贵的形象,主要面向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女性顾客。但是,三星最终没有能够彻底了解这些高贵的女性顾客,导致终端渠道与目标消费者严重脱节。最终结果就是:这款手机的目标顾客无法接触到Diva,而能够接触到Diva的又根本不会购买。因此,奢侈品营销渠道必须要做到有的放矢,找准顾客的接触点,这样才能为成功营销奠定基础。
4.促销策略
奢侈品促销要有别于一般产品追求覆盖率、方便消费者购买的做法,因为奢侈品恰恰是不能提高产品便利性的,相反,奢侈品要适当控制产品的销量,在促销活动中有意识的控制消费群体,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千金难求”的急切购物心理,这种“饥饿营销”正是对资源“稀缺性”的维护。譬如“熊猫”牌香烟供不应求的状态,反而使得目标消费者更加感受到能够拥有产品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广告是对奢侈品的视觉传达。根据两种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分别采用两种广告宣传方式。奢侈品的广告需要集中在高档时尚杂志上,特别是已经在全球市场都取得不错口碑的杂志。而对于“炫耀性奢侈”,则可以选择面向大众的广告,这种广告浪费可能达到90%以上,远远高于普通产品50%的丢失率,因为这些广告并不是面向目标消费者。但是这些广告是必要的,奢侈品之所以能够在高价下还能被接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羡慕者,是羡慕者的“羡慕”和“无法得到”制造了一种距离感,烘托出了奢侈品的价值。
文化塑造至关重要:每个奢侈品牌都源于特殊的文化土壤,品牌背后都有一个人人皆知的动人故事,这种发生在原产地的故事情节折射出来的文化,就是奢侈品魅力的根源,正是这种文化,成就了今天的奢侈品牌。
三、结语
随着我国奢侈品消费时代的来临,各奢侈品制造商在加紧抢滩各大城市的同时,应针对目标顾客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实施有效的营销活动,营销活动的成功策划和实施将是奢侈品中国之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在永,李华.消费品消费相关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2(11).
关键词:复杂网络 SIR模型 双感染 品牌传播 营销策略
品牌是企业形象的象征,作为产品的核心属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形象和价值。传统媒体时代,学者们多关注广告、公关等营销手段对品牌传播和品牌形象的影响;网络时代和社交时代,信息传播更加复杂,知识获取渠道更加丰富,诞生了口碑营销、社交传播、复杂系统下信息传播等理论。口碑营销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口碑是最具决策影响力的信息来源(郭庆等,2006),因为口碑传播的群体的个体之间往往具有高连接度和可信度,彼此之间关系密切,所以口碑的好坏对品牌的形象影响巨大。社交传播则是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效性、多元性基础上,研究在社交媒体上营销策略与信息传播过程(金永生等,2011;张彦超等,2011)。复杂系统下信息传播则是在复杂网络的基础上,将复杂的社会信息传播演化行为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抽象出来,将定性问题定量化,为探究单个个体行为对整个系统的形成、演化提供依据。
商品的品牌传播不仅包括品牌信息的传播,还包括承载品牌信息的实体的传播。品牌传播的最终目的是扩大商品知名度,产生持续的购买行为,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的品牌信息传播的基础上,而忽视了商品销售渠道这一重要的品牌信息承载者。此外,不同品牌在传播的过程中,其传播策略也是不同的,不能用单一的模型去刻画。本文尝试在复杂网络经典的SIR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品牌传播“双感染”模型,分别用来刻画品牌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播和实物传播,并选择奢侈品为对象,研究其特定的传播策略,为复杂社会网络上的品牌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
复杂网络下的传播动力学
复杂网络下的传播动力学是经典的复杂网络思想、建模方法在信息、流行病、舆论、知识等传播上的运用。其中在舆论、信息等传播上,运用最广泛的是流行病传播模型。该模型将真实网络上每个人当作一个节点,将信息当作传染物,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这个信息,那么就认为他处于S态,即易被该信息所“感染”;当一个人已经知道这个信息并有兴趣将其继续传播下去,就认为他处于I态,即“感染态”;当一个人已经知道这个信息但并没有兴趣将其继续传递下去,就认为他处于R态,即产生信息“免疫”,这就是著名的SIR模型。近些年,SIR及其演化模型作为刻画传播现象的工具,被广泛应用在谣言传播、病毒传播控制、消费行为、技术创新扩散上,并通过数学模型推理、计算机仿真等,在网络的动力学特征、爆发规律、传播阈值、控制与扩散策略、鲁棒性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有意义的成果。
复杂社会网络品牌传播“双感染”模型
现今社会网络中,信息处于过量化、复杂化的状态,品牌传播的方式不断丰富,但是随之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冗余。面对过度的信息市场环境,采取特定顾客较容易识别的专属营销策略、差别化信息传递策略,做好品牌的受众群体评估和渠道铺设,减少渠道信息冗余,成为品牌成功传播的关键(杨孟等,2010)。营销4C理论指出,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付出的成本、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便利性、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成功营销的四大关键要素(朱晓辉,2006)。这告诉我们成功的品牌传播需要对品牌的多元塑造,它是人们对品牌的综合社会认知的结果,这也对品牌的传播提出了综合要求。但是,现今的模型都是依据单一的传播模型刻画品牌传播过程,而且仅仅只是针对品牌信息的传播,忽视了成功品牌传播的其他要素。针对这个不足,本文提出品牌传播“双感染”模型:
依据品牌传播的特征,将品牌传播分为品牌信息网的传播和品牌渠道网的传播,二者的传播机制不同。
信息网传播机制表示为:
(1)
渠道网传播机制表示为:
(2)
其中,α1表示处于感染态的个体I1(j)将信息传递给处于易感态的个体S1(i)的概率,即感染率;β1表示处于感染的个体I1(i)没有兴趣将这个信息继续传递的概率,即免疫率;α2表示“易感”个体S2(j)的感染率,β2表示感染个体I2(i)从感染态移除,重新恢复易感染态的概率。定义有效感染率λ为α与β的比值。品牌的传播需要渠道网和信息网共同作用,即个体在渠道网和信息网上“双感染”。
模型解释:在“双感染”模型中,信息网指的是品牌信息传播构成的网络,它的传播符合SIR模型。因为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如果个体不知道这个品牌,那么认为他处于S态,即易被该信息所感染;当个体已经知道这个品牌并有兴趣将其介绍给其他人,认为他处于I态,即感染态;当个体已经知道这个品牌但并没有兴趣将其继续传播,认为他处于R态,即产生信息免疫。渠道网络指的是个体可接触到的品牌实体销售、传播构成的网络,多指开设在该个体周围销售该品牌商品的卖场、超市、专卖店等,它的传播符合SIS模型。因为在渠道网络的传播扩散中,当个体的周围不存在购买该品牌商品渠道,就认为他处于S态;当个体周围存在购买该品牌商品的渠道,就认为他处于I态;当购买渠道从该个体周围移除时,该个体又恢复到S态。依据人类行为动力学的观点,人类行为具有典型的重尾特性,且在空间上具有很强局域特征,因此有理由认为渠道网络上的传播大多是品牌扩张销售渠道的结果,而不是个体在空间上的移动使得其从不存在购买渠道的区域移动到存在购买渠道的区域的结果,可以忽略由于个体空间移动带来的渠道网络上感染状态的变化。
“双感染”模型下的奢侈品传播策略研究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但是,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却是建立在社会比较意义的心理效应上的,缺乏对品牌文化深层次的理解,是部分国人炫耀、攀比心理的畸形产物,而不是品牌科学营销的结果。因此,如何正确地刻画、描述奢侈品的传播机制,制定正确的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战略,科学地引导国人的消费心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依据“双感染”模型,奢侈品的传播也可以分为信息网上的传播和渠道网上的传播。假设在信息网上每个个体接触到品牌信息的可能性相同,即信息网是一个均匀网络,s1(t)、i1(t)、r1(t)分别表示t时刻信息网中处于易感态、感染态和免疫态个体的密度,k1为网络的平均度,当感染个体与易感个体充分混合时,其演化微分方程可表示如下:
(3)
公式(3)是一个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无法求出它的解析解。但在品牌传播过程中,我们关心的是处于感染态个体的密度,它与网络的平均度k1、感染率α1,免疫率β1、处于免疫态的个体的密度r1(t)与处于易感态的个体的密度s1(t)有关。
同理,假设渠道网是一个均匀网络,i2(t)为t时刻渠道网中被感染个体的密度,k2为网络的平均度,与信息网传播模型一样,笔者只想知道网络中处于感染态个体的密度,当感染个体与易感个体充分混合时,单位时间新感染个体平均密度为α2k2i2(t)(1-i2(t))/β2,感染个体重新变为易感个体的密度为- β2 i2(t),则感染个体密度的时间演化方程为:
(4)
我们知道,均匀网络中存在一个传播阈值,当有效传播率大于该传播阈值时,整个网络中感染个体总数将维持一定的状态不变;当有效传播率小于该传播阈值时,感染个体最终衰减为零。即无论网络的有效传播率为多少,其网络中处于感染态的个体密度最终总会达到一个稳定的值,即:
(5)
代入公式(4),则:
(6)
解得:
(7)
已有研究表明,国人奢侈品消费多建立在身份区别与炫耀动机上,希望通过奢侈品获取超平均的社会认同,并且这种社会认同能尽量被识别。身份区别意味着奢侈品不能成为大众消费品,必须对其产品扩散予以限制;社会认同的高度可识别性又要求奢侈品被大众熟知,能让普通消费者识别,并作为区别身份的标志。经典的品牌传播论认为,当奢侈品的普及率过高时,其品牌稀缺性遭到稀释,购买者希望通过购买行为满足排他性需求的程度降低,造成奢侈商品与普通商品同质化严重,出现品牌形象的流失。从“双感染”模型上看,这就要求在信息网上让尽可能多的人处于感染态但在渠道网上则让有限人群处于感染态。
根据信息网传播机制,要想扩大某时刻的感染率,则要提高该时刻处于易感态的个体密度s1(t)、网络的平均度k1、感染率α1,减少免疫率β1与处于免疫态的个体的密度r1(t)。学者在研究SIR模型时发现,在经过充分长的时间之后,由于感染个体向免疫个体转化,加之易感个体的不足,使得模型中最终的感染人数趋于零。这就告诉我们在进行奢侈品信息网传播时,要不断开发易感群体,保持品牌的新鲜感、神秘感;注意品牌在名人之间的口碑传播,因为名人的网络度高,对于提升整个网络平均度、扩散品牌信息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视觉鲜明、彰显尊贵的品牌营销活动,提升大众传播兴趣,提升感染率,让品牌作为高端商品象征植入大众心理,形成持久稳定的感染人群;品牌传播活动要给消费者带来独特心理体验,赋予品牌以独特的文化和内涵,形成品牌粘性,降低免疫率。
而公式(7)则显示,渠道网的感染率的扩张需要增大网络的平均度k2、感染率α2,减少免疫率β2。SIS模型存在一个传播阈值,当有效传播率高于传播阈值时,网络中的感染者密度会呈现一固定值;低于这一传播阈值时则感染者密度会逐渐趋近于零。而奢侈品在渠道网上的传播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处于感染态的人群是一个有限值。这就告诉我们在进行奢侈品渠道网传播时,需要通过合理选择开店地址、配置渠道覆盖范围等措施,使得有效传播率在传播阈值之上,不会因有效传播率过低而造成渠道感染者密度降为零,造成渠道沉没,同时要严格限制渠道数量,防止品牌形象因为渠道的过度下沉而下降。
结论与展望
品牌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难找到一个模型可以精确地刻画各种环境下的不同品牌的传播过程。本文在传染病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品牌传播“双感染”模型,研究得出品牌在信息网上的传播和渠道网上的扩散是不同的传播过程结论,并将“双感染”模型运用到奢侈品的传播上,发现在渠道上保持稀有、信息上保持扩张是奢侈品牌成功的法宝,为企业制定针对性营销策略,合理经营品牌稀缺性,找到稀缺性与市场扩展之间的均衡,促进企业持久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庆,杨学成.互联网时代的口碑营销及应用策略[J].财贸经济,2006(9)
2.金永生,王睿,陈祥兵.企业微博营销效果与粉丝数量的短期互动模型[J].管理科学,2011(4)
3.张彦超,刘云,张海峰,程辉,熊菲.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J].物理学报,2011(5)
4.薛可,熊文霞,余明阳.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品牌危机处理策略[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5.朱洁.基于4C理论的微博营销[J].企业研究,2011(13)
6.樊超,郭进利,韩筱璞,汪秉宏.人类行为动力学研究综述[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1(2)
7.卢长宝,秦琪霞,林颖莹. 奢侈品消费特性构成维度的理论模型[J].管理评论,2013(5)
电脑化管理系统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录入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打印系统。录入系统录入原始的数据,然后经由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计算、索引、归类等处理,最后可以方便地在查询系统里查询或在打印系统里打印各类报表。
(一)录入系统
可选择入库单录入、发票单录入、领用单位录入。具体的录入程序如下:入库单录入:每次把购物的清单和物品在送货人和库房管理人员核对无误后,按物品的品种、数量、入库日期分类录入计算机系统,形成一个入库的数据库,为以后的查询提供便利的服务。发票单入库:在没有入库单的情况下,可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库房所需的物品,在采购人员和库房管理人员核对物品无误后,安照入库单录入程序录入。打印出来的入库单据和发票交给会计做财务上的处理。另:如物品有保质期,一定要看清楚保质期的时间,避免给教学、科研、后勤的服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领用单位录入:领用单位在领取物品的时候,需要开据领料单。单据上要盖上单位的公章、负责人签字、经办人签字、科研经费、办公经费、教学材料费等。手续齐备后,分类录入计算机系统里,系统会打印出领用物品的清单,包括:领用单位、物品的名称、数量、单价、总价、日期及经费来源等,为以后做数据处理做好准备。
(二)数据处理系统
该系统分为数据索引、数据备份两部分。数据索引:此项功能主要供电脑程序管理员修改程序或数据库后使用,此处不赘述。数据备份:仓库每天进出数输入完毕后,一定要进行数据备份,将数据拷贝到U盘或其他地方,以防由于人为错误、电脑故障、病毒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数据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查询系统
可按时间、品种、单据号码、浏览来查询、修改或删除入库单、出库单等。入库查询:可查询任何一天的入库物品,包括入库时间、物品名称、规格、价格、采购单位、库存数量等,可对任何一入库进行修改或删除。出库查询:可查询任何一天的出库物品,包括出库时间、物品名称、规格、价格、数量、领用单位、经费来源等,可对任何一出库进行修改或删除。库存查询:可查询现有的库存数量、总金额、物品明细等。但不能进行库存修改或删除。的作品展览、表演一起展示推广,促成目标客户的线上或线下购买行为。当然,我国本土奢侈品也要认识到国内很多消费者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在营销策略上不能盲目排外。本土奢侈品的营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土企业也要做好企业自身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其他方面建设,以奢侈品品牌营销战略为指针,有计划有步骤地整体推进。
二、结论与展望
>> 艺术+设计=奢侈品? 奢侈品与艺术 钟表的奢侈品艺术 浅析奢侈品消费成因 浅析奢侈品的营销策略 浅析服饰奢侈品的内涵 浅析本土奢侈品消费 GHERARDINI“奢侈品中的贵族” 寻找名酒中的奢侈品 奢侈品惊艳艺术品市场 奢侈品走廊 奢侈品 奢侈品 奢侈品大潮 奢侈品喷发 奢侈品新贵 奢侈品潮流 奢侈品恐怖 奢侈品 潮流 远古奢侈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 2012-08-14.
[2] 中国奢侈品消费告别炫耀式时代[DB/OL].新华网(新闻),http:///2016-03/02/c_1118214813.htm . 2016-03-02.
[3] 曲哲涵.拨开大牌奢侈品的珠光幻影,我们更应关注正在扭曲的社会价值取向――生活不等于奢侈品[N].人民日报,2011-1-13(018).
[4]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3.
[5] 吴兴明.人与物居间性展开的几个维度――简论设计研究的哲学基础[J].文艺理论研究,2014(5):6-15.
[6] 余虹.现代性与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J].江海学刊,2006(05):192-198.
[7]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01):165-171.
[8] 朱明侠,周云.奢侈品的广义定义及其研究框架[J].经济师,2008(7):31-32.
[9] 吴兴明.反省“中国风”――论中国式现代性品质的设计基础[J].文艺研究,2012(10):16-27.
[10] 吴兴明.论解分化作为艺术研究的思想视野――对重建艺术研究思想背景的一个简要考察[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4(02):20-41.
[11] 让・鲍德里亚(法).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