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文章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0 14:58: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文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文章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8-01

初中语文教育新课标背景下,力求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课堂知识、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即教学改革需求内容与时代相适应。但是,受制于中考模式的影响,在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学课堂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是语文教学课堂的主体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主要负责记笔记,可导致作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低的情况。

一、构建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前提是创新和学生兴趣,其主要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新课标教学理念,将创新元素与教学经验、教学思维相结合。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知识积累,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对课堂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省[1]。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学生实际为基础,采用趣味教学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辅助于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平等的教学态度开展课堂教学。

二、构建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措施

1、创设情境教学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其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的方式,达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2]。提示创设情境时,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凸显;其二,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重视课堂教学知识的时代性;其三,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相符合,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采用鼓励式全景扫描生活教学,教导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中用眼观察、用心思考,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初中语文教师应以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能力发展为标准,不断从生活实际中取材教导学生了解生活中人、事、物,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2、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理解力,但受到不完全情商发育的影响,难以完全契合教师的教学手段,而教师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其教学目标的设立有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正确教学目标的设立[3]。初中语文教师需具全局观,严格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式教学,即需做好每学段、学期、学年的作文教学计划。一方面,教学课程的推进需要严格按照课标进度进行;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其原因在于,多数情况下,阅读教学为学生写作服务,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突出教学主线,充分发挥阅读训练的服务作用。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的思想观念,即摒弃为完成应试教育以及完成教学进度的传统模式。如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通过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者词语进行多次反复讲解,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感情和写作特色,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发散学生思维

初中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独立性、批判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其表现在,初中生不但开始学会运用批判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而且还开始对教师以及书本知识所做的解释、结论提出本身独特的看法。而且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发散学生的思维,基于上述因素,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为学生提供思维过程即探究式教学,以便于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深入思考,进而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发散思维的目的。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诗歌时,首先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情境、重点知识点讲解,其后对知识进行回顾和体验,教师主要通过讲解、回顾和体验教学过程的方式,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问题出现的环节,反思问题环节和原因的查找问题症结所在,不仅能够有效规避问题情形的出现,而且能够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4、实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是学生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引领学生探究知识,得到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作用。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课堂内学生参与的比率最大化。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作用。例如: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可以设置探究问题:我们如何来看待作者笔下的桃源世界?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出作者不满黑暗社会现实,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追求的答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展示,这对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建立正确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并且解决了在较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这一矛盾,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时代的发展要求推进教学的改革,初中语文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属于一项艰难的教学任务,其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复杂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引导,而且需要教师针对自身专业素质进行提升,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障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切实符合教学改革的目标以及学生发展的要求,同样也是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工作负责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 宋玉海,丁玉柱.浅析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3,32(33):143.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本课堂;特征;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76-01

课堂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主要平台,教学是教师发挥职业价值的重要表现,因此,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构建生本课堂,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生本课堂的概念

生本课堂不但是新兴教学方式,而且以学生发展为前提。其中,生本中的生是指学生,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生本课堂理念是当前的新型教学理念,对于营造平等以及民主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互联网对于生本课堂的具体解释,生本课堂就是新的教学形态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生本课堂应当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二、生本课堂的特征

(1)生本课堂主要是提倡学生参与之下,和教师合作形成探究以及合作的学习环境。(2)生本课堂应当重视教材资源以及利用好课堂教材,善于挖掘以及利用教材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思维以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但要准确及时地了解教师课堂内容,而且要促使学生对教学实效性以及教学丰富性的了解。(3)生本课堂应当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和兴趣爱好,不应采用统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

三、生本课堂构建方式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同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 更新理念以及激发兴趣

更新理念,即更新课堂理念以及教学理念,正确的理念对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初中生特点以及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语文教学应当对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技能层面进行具体严格的要求,促使教学观念得到有效转变,从而打造灵动、高效的课堂。教师应当对生本课堂指导理念加以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2. 学生为主以及研究交流

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当更加关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不但促使学生将语文看作生活方式,而且当作一种习惯。通过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和研究,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的速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基础知识,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能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3. 探索实践以及搭建平台

语文教师应当将基础知识以及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来讲,语文教学的相关实践可以检测出教师课堂理念执行程度及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评价生本课堂对于学生的作用,检验出学生学习接受程度,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生本课堂形态。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完善以及优化课堂实践,构建出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此外,学生和教师之间应当采取相互合作的关系。教师要对新的课堂模式进行开发,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某个话题进行全体讨论等,从而搭建生本课堂理念实践的相关平台,促使生本课堂教学得以具体实施。

4. 注重反思以及优化课堂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中的反思两个方面。具有教学经验,而且具有反思精神,是当前语文课堂生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其中,教学经验主要是以日常教学为基础,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需要10年以上的教学积累及知识沉淀。但教学时间长以及教育经验丰富并不代表教师是优秀教师,实际上,优秀教师不仅应当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当具有反思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必要的反思,并且记录教学案例,在不断批判中成长,这也是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

5. 教育资源开发以及保障生本教学实施

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物质层面。语文教师不但要开发及利用课本中的教育资源,而且还要挖掘和生活相关的各种资源,从而丰富教学生活和人文生活。语文教学应考虑学生的知识需要和保障生本课堂的顺利实施。比如,采取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采取各种教学设备进行游戏情境创设,从而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将知识点编成小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好语文,促使生本课堂真正发挥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生本课堂必须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加强研究交流,不断探索实践,注重反思和优化课堂,重视教育资源开发,以保障生本教学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丽萍.初中语文课堂主题型教学模式实践探析[J].成才之路,2014(32).

[2]闫世林.浅析当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现代语文,2014(10).

第3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效果

一、“少教多学”的模式

所谓少教多学,“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导入方式实现少教多学,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少教多学:(1)提高设置语文课堂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这主要是指在上课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所讲的内容中,不只是学生单方面地接受课本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现在多媒体教学越来越重要,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有很多文章都具有背景和来源,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多媒体的利用,在课前或课上给学生准备一些与讲课内容相似的小视频或是歌曲,丰富多彩的课堂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3)利用学案导学方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主要是把“教”的重心转移到“学”的重心上,并且把教和学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更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自愿去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同时,语文老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只有多彩多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才会让学生更加热爱这门学科,从而实现少教多学的目标。

二、“先教后学”的模式

初中语文教师应有效地抓住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从而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使教学的主要内容得到优化和提升,然后将学生的学习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特别容易让教师和学生迷失正确的方向,这也正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所在,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初中生上课期间集中精力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初中语文老师在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定准学习目标,找出学习任务。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先教后学的模式。例如,教师在讲解完课文知识点后,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办法,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将小组成员分别进行编制,每小组一个组长,然后进行小组成员编号。在安排任务的时候,老师可以分别安排小组一号成员负责找出生字和词语,二号成员根据课文内容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三号成员找出作者的背景等,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三、“读写结合”的模式

初中语文教材主要以文言文为主,与初中的课本内容相差甚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思路,不能以教学生字和分析课文中心思想为主要线路,应该重新确立教学任务,掌握教学的目标及其方向。这主要是指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能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除了在学习教材中的文章外,同时也应该给学生找出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文章,文章内容及其难度要充分把握好,不要偏离初中生学习的轨道,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读写能力。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我们总是认为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标准答案,与之不符的都是不正确的。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很多时候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应当多多与学生交流,多多关注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因为他们对于问题的回答往往会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这些答案反映了学生的精神状态,学生们的个性不应该被压抑和限制,教师应当珍惜学生的个性化和他们的创新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胜过解决十个问题,这是因为提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细致地引导或者解答,帮助他们加深对于语文的兴趣,这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能让他们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形成对于问题的独立见解。

综上所述,“先教后学”模式与“少教多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十分重要,也是值得初中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我们应当根据初中生的性格特征和实际学习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同时进行教学方法与思想上的创新,勇于实践,争取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高效。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也要注重教学思路的开拓,转变教学思想,加强学生读写能力与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能力 结合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初中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初中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1、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初中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2、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初中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⑴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⑵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初中生理解和分析;⑶散文接近初中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1、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2、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第5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思路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30-01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教育领域具有重要位置和作用。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三者相互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探索出一套全新的、科学的、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

1.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一些初中因地域、经济、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新课程改革理念难以深入人心,使语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没有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目标,教学效率比较低。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老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过于追求营造课堂气氛,在语文课堂上对一些话题的铺垫和延伸过于繁多,因而出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混乱现象,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1.2没有一套合适的有效教学改革策略。受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的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没办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在教学中没有制定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偏离。

1.3没有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许多语文老师对“以生为本”的认识不够到位,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太少,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程度来推进课程,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比较低。

2.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切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工作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能力、思想情感以及综合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略了初中生活跃灵动的思想及创造性思维方式。另外,初中语文教育改革虽然势在必行,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一些中学在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时往往比较盲目,没有明确的教育改革目标,改革的成果也不明显。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状况的发生,就要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推动改革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中对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比较重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往往容易忽视对教学新理念的指导或提炼,缺乏新意和创意,因而收效甚微。

3.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创新的策略

3.1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明确教学方法的改革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题预先明确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实现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方法可以测量的教学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是老师的教学改革目标不够明确,就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低下,因此,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改革目标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教学目标要按照课程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使其难易程度合理,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3.2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律,合理的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也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整体的有效性。

3.3重视语文教材的创新,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教材是语文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语文教学的理论依据,要重视语文教材的创新,建设一套高质量的语文教材,不仅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的理论高度,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与个性特征,要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逻辑性,使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有据可依,从而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性的过程,要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性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不仅要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目标,还要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并且坚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充分的利用语文教学教材,以及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规范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景森.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改进研究[J]. 新课程(教师). 2010(05):120-122.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挖掘教材;探究;问题启发

初中语文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丰富基础词汇,以完善自己的表达描摹技巧,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生活。新课改实施与推广以来,一线教师逐渐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灌输,逐步认识到生本教育的重要性。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特此遴选两点初中语文课堂心得,与同行们交流。

一、挖掘教材,引导探究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我们课堂的突破口和准绳。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诸多名家精品,都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食粮。从主观上来说,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应该放手引导他们开展自我探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索与研究。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就是脍炙人口的散文精品,我们就可以挖掘文本中对春的描写技巧,让学生学习如何描物状景。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提问:“作者是怎样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来描写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的?”学生通过重复阅读、感受和讨论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最终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

自主探究是学习的高级模式,但是自主学习不是盲目的,我们只有以教材为依据进行挖掘,才能循序渐进地迁移知识,生成能力。

二、问题启发,诱导思考

问题是探索知识门禁的钥匙,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因素,在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节点处设置问题进行启发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和文本构建交流的桥梁,最终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

譬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笔者就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行了如下问题启发:(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济南的冬天进行描写?(2)朗读原文,说一说济南的冬天有什么样的特点。(3)理解和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试着以《家乡的×天》为话题,写出家乡的冬(春、夏、秋)天的显著特点。

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启发下,纷纷发表见解,迸发出探索创新的思维。这样设置可以满足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引导他们拾级而上,最终完成基础的夯实和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语文的价值,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考;体会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语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优化教学手段,展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教师要用良好的情感去感染每个学生,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创设精彩情境,导入新课――创新

初中语文课前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作用。新课导入的创新是语文课堂改革的前奏,创设精彩情境,能起到凝神聚力,先声夺人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欲望。导入语要短小精悍,富于创新。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和学生,并且使情境的创设常变常新,迅速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在教学《夏感》一课时,教师导入:古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春花秋月但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当代大作家梁衡独辟蹊径,大声赞美炎热的夏季,想知道他文章有什么样的新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感受他的《夏感》吧。教师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渴望新知的欲望,学习热情浓厚,促使他们潜心学习文本。从中感受到语文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形成探究创新的意识。引领学生去探索语文的奥妙,为新课学习做好心理上的铺垫。

二、鼓励合作交流,自学互帮――得法

合作交流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围绕共同目标,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自学互帮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因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变得具有活力。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根据文本特点,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较厚的纸共同搭出不同形状的桥,小组共同讨论理解“拱形”的意思,进而总结出了“拱形桥”承受力较大的优点。让每个学习小组根据自己想象的石拱桥画一画赵州桥的形状,进一步体会石拱桥的优点,使其根据文本需求,完美再现,提升语文课堂学习的效度。

三、构建高效课堂,张扬个性――高效

初中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40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让学生接受文学艺术魅力的洗礼,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如,在学习《理想》一课时,教师从学生个体出发,深入挖掘学生与“理想”之间的联系,把学生的情感转移到文本中。教师以“每个人都有理想,但是我们的理想怎样实现呢?”让学生产生共鸣,为理想而努力奋斗。这样的课堂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策划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彰显语文学习的魅力,从而使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参考文献:

[1]秦红梅.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J].湘潮:下半月,2011(06):120.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作文;写作方法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打破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对作文创作的热情,使学生通过作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事物的认知。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介绍了让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研究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于语文作文本身存在一种排斥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作文的写作效率,“兴趣”则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W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总结的几点方法:

第一,创设作文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学生个性发展情况和教学内容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做到“思生之所思、想生之所想”,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例如,教师在进行“描写季节”的作文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一年四季独有的景色、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视频、图片、动漫、音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他们对季节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通过参加户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有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情感的表达。同样以“季节”的写作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春游的活动,使学生对“春季”有切身的感受,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踊跃的回答,强化了学生作文中的情感表达。

第三,对学生给予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将优秀的作品分享给学生并给予学生表扬,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语文作文写作的乐趣。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断思考创新,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注重学生素材的积累,夯实作文基础

素材对于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具有重要的影响,创作的思路与作品的内涵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对学生高效完成作文写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加强学生的阅读量,积累作文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优秀文章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使学生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和提高思维创作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以我们身边的事物作为语文写作主题,让学生通过对“主题”的深入观察,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文章。同时,语文教师通过分析与创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生活实践机会,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语文作文的内涵和写作的高效性。

三、强化学生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由于初中作文写作不是素材的累积,而是对素材的加工,所以强化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是让初中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的必要途径。

首先,有效利用初中语文教材和把握课堂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不仅包括知识内容教学,也含作品写作分析教学。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针对作品写作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其次,加强学生写作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积累写作方法。例如,教师通过订购文学期刊或语文作文练习册,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四、作文修改的有效培养

在初中语文作文写作过程中,“修改”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效地对作文内容进行修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对于“作文修改”来说,目前大部分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学生很少做到自行修改作文,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忽视以及在写作过程中形成“惯性犯错”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自行修改作文的能力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让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的方法有很多,在现今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并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开拓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