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审计的主要作用

审计的主要作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1 17:13: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审计的主要作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审计的主要作用

第1篇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好的课程应该能迎合所有个体的学习特点。而今社会在每种教学体制中最受忽略的是动觉或运动的学习类型论。美国马里兰州洛克威尔市特定诊断研究会,对美国、香港和日本五大十二年级5300名学生进行特定诊断研究会学习方式偏向测试后得出的普通学生"学习方式分析图" 证明,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行为、充足的参与和充足的活动,尽管学生可能是视觉的学习者,但他们仍然能从做出中获得信息。

1.1 充分的角色扮演。著名的教育博士罗扎诺夫就鼓励学

生去"扮演角色",没有比扮演著名的科学家去学习科学更有意义。角色扮演是体现学生主体,激励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欣赏罗丹雕塑《加莱义民》时,我们不能像解说员论样向学生讲述预先知道的所有内容,而是请同学上讲台来扮演义民,针对这一场景引出作品的历史背景,此情此景不管是"演员"还是"观众"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仿佛自己也成了义民中的一员,各自用心去体会各个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

1.2 师生角色转换。美术课程一直把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的目的。而作为欣赏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是没有一定标准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艺术作品发表自己独特的审美观,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的观点居然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如在学习服饰艺术时,让学生成为模特,让同学根据模特身上服饰进行欣赏,学生能对老师精心搭配的服饰进行评论,让他们畅所欲言。这种自主教学,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有突出的主体地位而感到自豪,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达到动与静的完美结合,进入情境,激活了学生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2.美音通感教育,激活学生思维

早在古代教育中,孔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作为陶冶情操的科目,其中就有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二十世纪抽象主义艺术鼻祖康定斯基说过:"音乐可以描述创造一个形象,也可以纯粹的抒情这些以音乐为主体的抽象作品。"也就是音乐形象的塑造需要欣赏者充分调动审美感受力,用全部身心去体验、想象和联想,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象,从而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都是具有感情化和性格化的特点。不管是绘画、雕塑,还是书法都是艺术家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因此美术与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进行美音通感教育使学生视觉上的美感和听觉上的乐感同步进行达到情感共鸣,形成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立体思维空间,激活学生思维。

在欣赏二十世纪欧洲绘画时,出现了很多画派,像野兽派、抽象派等。这些画家表现的扭曲变异的艺术形象,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尤其是抽象派画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画面均是用不同色块的矩形组成,如何使学生理解画家的意图,成为欣赏此画的难点。在欣赏前先请同学欣赏一段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这里有器乐模拟和描绘的雷声、雨声、风声和鸟鸣声,正是为了表现音乐家在生活中的感受,通过这种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手法,传达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当然我事先并不做详细的解释,而要求同学根据音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机的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田园风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艺术修养所画出的艺术形象也各不相同,通过他们的语言讲解,学生已投入到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氛围中,在此基础上,再理解《百老汇的爵士音乐》,学生一定急于想知道艺术大师又是如何根据音乐作画的,这样不仅缩短了学生与抽象作品的距离,在无形当中也激活了思维,激发了求知欲。

3.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激活学生思维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们把握美术作品,及对美术作品感受,认识的审美过程,与基础文化课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教师要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实现、创造美的欲望,达到学习目的。

第2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独立性 客观性

风险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内部审计作为检查监督和服务机构,必然会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当中。但是,内部审计应当如何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作用,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地,只有明确了这一前提,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联合英国内部审计协会和爱尔兰分会共同发表了一份《关于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作用的意见书》(以下简称《意见书》),该《意见书》指出企业的首席审计师在决定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当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时,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内部审计所从事的活动是否会威胁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否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程序的完善。基于这一思想,IIA对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确意见。以下是笔者对《意见书》阐述的解读,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的分析。

一、坚持检查与评价的核JC舴用

IIA《意见书》明确提出,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包括:监督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实施;保证企业风险得到正确的评价;评价风险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分析关键风险的记录:检查关键风险管理的效果。这五点归纳起来的核心思想就是检查与评价。

一些企业提出内部审计应当从查错纠弊的传统角色中转变为管理咨询服务。这种提法理论上是正确的,只是目前的客观条件还不具备,所以暂时无法实现。按照IIA的建议,内部审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咨询服务,依赖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资源,比如,企业是否依法设立了内部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否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否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企业预算是否给予内部审计充足的份额;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能否有效的完成对风险的识别、划分和评估等等。大部分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审计委员会虽然已经建立,但基本没履行应尽的责任;内部审计机构健全,但还是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受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无法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这也是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最大不同;还有内部审计在组织中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审计预算经费不足,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等等,在诸多主、客观条件根本不具备的情况下,内部审计要达到全面开展管理咨询服务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检查与评价仍然是目前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承担的主要责任,也是当前内部审计的工作中心。

二、加强指导和建议的保障作用

IIA《意见书》指出内部审计围绕企业风险管理有效运行应当提供的保障作用包括:倡导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推动风险管理战略获得董事会的批准;协助企业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指导管理层应对风险;协调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开展;统一风险报告;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框架的保持和发展。这些都是内部审计为企业风险管理有效运行而提供的指导和建议活动,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的保障作用。

目前。虽然许多企业强调风险管理,但真正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的却非常少,而且,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逐步完善起来的,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还要不断更新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属于组织的一部分,对于其他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比较熟悉,同时,由于内部审计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并不承担直接责任,这使得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可以利用这种优势,从全局的角度,客观的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指导和建议,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程序的顺利实施。

内部审计如何充分发挥保障作用,一是对尚未建立风险管理系统的企业,积极向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二是通过咨询指导的方式,积极协助企业管理层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三是运用诸如风险导向审计、IT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提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四是通过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对直接参与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的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批露,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不应当从事的活动

IIA的《意见书》提到,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不应当从事的活动包括:建立企业风险偏好,制定风险管理程序,管理风险保障措施,决定风险应对措施,代表企业实施风险管理应对,对风险管理承担责任。这些活动主要是企业风险管理程序和制度建立以及对风险管理程序进行具体实施方面的活动,内部审计之所以不能直接从事这些制定和具体实施方面的活动,是由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决定的,内部审计不能即负责制度的制定同时又负责对制度进行检查,即直接参与风险管理又对其进行评价,内部审计的职能不能扩大到风险管理的所有环节当中,不能直接参与风险管理要素,否则就会失去内部审计的根本作用和价值。

第3篇

一、存在的问题

1.政府审计主要是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且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率、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但在审计实践中,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主要是开展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其他诸如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离任审计.缺乏事中、事前监督,政府采购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的开展时间很短。审计技术方法方面,还停留在详细审计阶段,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更是如此。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领域广泛、审计内容复杂且多变、审计方法灵活多样、审计工作量大,详细审计几乎不能满足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现有政府审计经验的积累不利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2.政府审计主要是采用手工审计,“电子化”程度低或电子计算机利用程度低。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财政管理,即启动“金财工程”,这是实现财政管理现代化,提高财政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与之相适应,政府也在积极进行“金审工程’,实现审计工作.‘电子化”。但是据笔者了解,一方面政府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电子化”程度低;

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审计工作能否得到加强,虽然受制于多种主客观因素,但关键取决于实施审计工作的主体—广大审计人员队伍的素质。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结构合理的审计人员队伍,就无法承担新时期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艰巨任务。

4.审计结果传递和利用方式大大削弱了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采取司法模式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审计机构具有判决权和制裁权,因此其审计结果具有极强的法律约束力。美国会计总署虽然没有上述权力.但其审计报告要提交给国会,其作用通过国会间接实现,主要由两条途径:一是对不接受审计建议的被审计单位停止拨款。这与经济利益挂钩,具有极强的约束力;二是召开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公开存在严重浪费或管理不善单位的审计报告,而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将给被审计单位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对推动审计建议的实施和强化审计报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英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报告提交国会的同时还要公开发表。澳大利亚采取的另一项措施是后续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根据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审计报告的建议,针对本单位缺点提出的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继续向国会报告以前报告过但并未得到妥善处理的重要问题,直至审计长公署有理由认为所有改正措施均已落实。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每年也要向政府提交审计一报告,并由政府向国家立法机构—人大常委会提交年度审计报告,然而内容却仅限于财政审计,其他审计均不出具对外报告。在审计结果使用上常常与设立该项审计的最初目的脱节。政府审计报告需要经过有关领导“审批”。这样的审计结果传递与利用方式是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大受影响。

5.我国未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也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成果作指导,政府审计准则体系也还处于逐步完善之中。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适应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尽快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二、解决的对策

1.向社会审计学习。我国的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相比,发展比较完善,政府审计向社会审计学习:第一,可以向社会审计机构借调具有丰富经验、掌握最新审计技犬和审计方法的注册会计师;第二,派遣政府审计人员到社会审计机构学习,使其获得广泛的实践经验并掌握有益的配套技术;第三,借鉴社会审计准则,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和有关的法律体规,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2.派遣审计队伍的骨干力量到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或组织考察学习。例如,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OSAI),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以及美国会计总署、加拿大综合审计基金会,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英国等的最高审计机关。

3.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人员结构多元化。第一,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多元化,如审计技术与方法、政府公共管理、计算机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等;第二,采取激励措施,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审计人员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第三,招聘有丰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加入审计人员队伍,为审计人员队伍带来最新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第四,招聘诸如经济师、律师、工程师、公共管理专家、电子计算机专家等各类专业人才,使审计人员结构多元化,适应政府绩效审计领域广、内容复杂等特点的要求;第五,吸收大学毕业生进入审计队伍,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现有的专业培训,会使其在几年之内成为审计队伍的有生力量和栋梁。第六,根据政府绩效审计的需要,在审计过程中聘请相关的专家参与或提供咨询。超级秘书网

第4篇

关键词:财政管理 专项资金 资金审计 问题探讨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各级部门为了扶持、发展某些事业而设立的具有指定用途的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目的性强,在一些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在专项资金的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专项资金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使有限的财政专项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今后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主要工作。

一、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财政专项资金的经济性审计

财政专项资金的经济性审计是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专项资金的分配是否合理、预算是否科学、投资的项目是否具有实际的意义。经济性审计有利于保障财政专项资金能够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经济审计就是要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杜绝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铺张浪费现象。

(二)财政专项资金的效果性审计

财政专项资金的效果性审计就是对财政专项资金实际发挥的作用进行审计,分析专项资金是否发挥了预期的目的。效果性审计主要是检查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检查使用单位是否正确的使用了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是否存在挪为它用的情况。效果性审计是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的一次总结,有利于及时发现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专款专用。在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的效果性审计时,一定要注意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深入探究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这有利于在今后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更好的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二、提高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水平的必要性

(一)专项资金的违规使用问题严重

专项资金的违规使用是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由于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缺乏有效合理的监督,很多单位都不顾已有的各项规定私自将专项资金挪为它用。根据近些年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数据可知,违规使用的金额大约占专项资金的12%,这使得专项资金难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很多需要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却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开工。专项资金的违规使用,加剧了管理部门的问题,很多单位违规将专项资金用作员工的福利支出,以工程建设的名义用专项资金大吃大喝,这不仅使专项资金使用起不到改善民生的作用,反而带坏了社会风气,使得腐败问题盛行。

(二)缺乏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监督

缺乏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监督是由来已久的问题,由于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复杂,涉及到了多方的利益,因此加剧了对其监督管理的难度。在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财政部门往往缺乏专项资金预算、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和审核结算等过程的有效监督,很多监督管理的工作都是审计部门自己完成的,由于缺乏第三方的监督机构的有效监督,很多监督工作都是流于形式。财政监督人员往往只是对专项资金的预算、审核结算等主要环节进行突击检查,而缺乏对资金的跟踪审计,这得审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问题严重。

(三)财政专项审计的方法不合理

由于当前很多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都具有工期长、施工情况复杂的特点,这无形之中有又增加了专项资金的审计难度,提高了对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工作要求。当前的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中,很多审计人员仍旧采用落后的审计方式,这些审计方式已经不能符合当今专项资金的使用特点,故很难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三、提高专项资金审计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体系

建立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体系可以使审计工作做到有据可依,可以降低审计工作的执行难度,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建立一个完善的专项资金审计体系,首先得确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指标,以保证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功用。对现有的专项资金审计体系不断的进行完善是提高专项资金审计水平的必然选择,只有如此专项资金审计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才能为审计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二)提高专项资金使用信息的透明度

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让公众参与到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来,从能够弥补现有监督管理体系的不足。及时的公布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能使得很多管理部门不敢私自将专项资金挪为它用,以保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情况,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查处,一定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使得资金使用人员有所顾忌。提高专项资金使用信息的透明度,还能降低审计工作的难度,也有利于形成对审计工作的第三方大监督,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善审计监督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审计方式,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落后的审计方式是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专项资金审计过程中应该敢于对现有的审计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在吸取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审计体系,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科学合理的审计方式,以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只有不断的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水平,才能保证专项资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才能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华彰,周铁锐,贺明明.国外效益审计的启示与开展中国特色效益审计的探索[J].审计研究,2010(1)

第5篇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概念入手,分析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公司治理

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概念界定

在2006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新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认为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我国于201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内部审计准则》,做出如下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2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

审计发挥作用的内在条件之一是其独立性。现阶段我们国家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主要有以下类型: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领导下的、财务总监领导下的计和财务经理领导下的、监事会领导下的等。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讲,内部审计的领导层越高,其独立性越强,受到的制约因素越少,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大;相反独立性就差。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主要以董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为主,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公司治理层参差不齐,这就造成公司治理不够完善,内部审计独立性差。

2.2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能满足上市公司内审工作的展开

从公司的角度来讲,虽然很多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一些专业培训等手段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但力度还明显不够。从国家整个大环境来说,内部审计的发展仍然比较滞后,国家和社会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直接导致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不多。内部审计人员很少通过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事后审计往往形成内部审计人员人手不够,工作紧张的局面,而且很多时候是就数字论数字,长此以往,会让管理层觉得内部审计缺乏新意,打消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这一现实问题一方面会导致上市公司没有动力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动力提升自身水平,从而不利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

2.3 内部审计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很多上市公司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相关审计人员.但内部审计制度没有或者不够完善,而且业务水平不高,因而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上市公司管理层认为内部审计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在机构调整中,内部审计部门首先受到影响。

2.4 管理审计业务较少

管理审计能够促使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企业价值增加。内部审计的主要是事后的监督,而管理审计是是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被审计事项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促使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以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一项管理活动。是一种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审计活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也应该与时俱进。但很多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限于事后审计,而对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审计不够重视。

3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

3.1 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差,这主要体现为:独立董事制度缺失或不够完善。在这种治理结构下,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很差,为了建立上市公司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其治理结构有必要得到改进。首先,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调整。第二,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需要得到加强。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和作用的发挥是决定董事会是否有效的关键。董事会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上市公司的内审工作就能顺利开展。第三,加强内部审计的制度和法律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的法律制约作用,从而提高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的独立性。

3.2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是很高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第一,进一步加强对公司现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力度,积极与相关专业高校联系,不断提高内审人员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第二,公司可以通过多途径,广路子,宽范围等方法引进高端审计人才,提升公司人员配备。

3.3 转变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理念

内部审计是管理性审计,即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与被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被审计人员讨论审计的目标、审计的计划和审计过程中可能发现的问题,并及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而为企业内部控制、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有力帮助。因此,广大内部审计人员要转变理念,不仅要善于发现审计中的问题,更要善于提出这些问题的改进建议,及时可靠为公司管理层服务,当好管理层和治理层的咨询顾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

3.4 提高对管理审计的重视度

我国内部审计在最初设立时是作为政府部门的组成部分而出现的,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并不在管理审计业务之上。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曾明确提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管理,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果内部审计只是简单的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不能为企业的价值活动做贡献,那么内部审计存在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所以,我国上市公司应提高对管理审计的重视度,同时加强风险控制,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虹.管理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实施[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12:107-108.

[2]叶新宇,李海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02:29-32.

[3]王章渊.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中的问题及其改进[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08:42-43.

[4]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01:70-74.

【作者简介】

第6篇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调研的9户民营企业总资产89.9亿元,2011年营业收入为150.5亿元,现有职工8236人(其中同福食品公司未填报员工数)。该9户民营企业有5家设立了专职内部审计机构,2家设立了兼职机构(与财务部合署办公),2家未设立内审机构。7家设立专兼职机构的企业共有专兼职内审人员22人,其中专职内审人员18人,兼职内审人员4人。内部审计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1人,专科及以下学历11人。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10人,其他7人。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方式和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调查的民营企业看,5家设立专职内审机构的内审工作,遵循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相关准则,公司章程中有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并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关于人员管理、业务流程、质量控制、经费保障等方面的相关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的业务类型比较广泛,涉及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方面。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督促整改落实。内审机构一般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审计报告由总经理签发。总体看内部审计机构尚不健全,有的民营企业未设立内审机构,有的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兼任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如调查的同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共实施内部审计项目9项:其中2010年度绩效审计4项,2011年度绩效预审1项、后续审计1项,制度审计2项、盈利突破口审计1项。共提出合理化建议70余条;审计发现违规金额30多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鲁班建设投资集团,2011年查出损失浪费金额545万元,增加效益545万元,提出建议被采纳361条,审计识别的主要风险有控制风险,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内控制度、成本管理等。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查出损失浪费金额12万元,增加效益12万元,提出建议被采纳25条,审计识别的主要风险有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管理制度的控制、资产管理、会计基础工作等方面。

当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制约作用。内部审计人员按照国家的法律及财经法规,以及本企业、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对本企业、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检查,促使本企业、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在合法、效益的轨道上运行,对各种违法、违归现象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保护国家和本企业、本单位的利益。

2、防护作用。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本企业、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对本企业、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保护合法、抑制非法,加强防护措施,防止本企业、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3、鉴证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企业、各单位都有着较强的经济自,甚至各企业、各单位的下属机构、单位都有着一定范围内相对较强的经济自。因此,内部审计需要在一定期间对本企业、本单位及其下属机构和单位在经济效益、内部合规、财务收支的合理性等方面作出公正的评价和鉴证。

4、参谋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各企业、各单位具有一定的经营自,领导进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单位的经营成败。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要随时进行监督,以判断决策的执行情况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修正,以确保决策和管理的有效性,使企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发展。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防范控制风险、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1、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权威性不强,工作受到其他各方面的牵制,难以客观、真实、深入地开展。做出的审计报告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难以有效的执行和落实。这一方面与民营企业家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宣传引导不到位有关。

2、对内部审计新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内审职能过于狭窄。部分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内部审计职责和功能仍然停留在查错纠弊的层次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造成难以有效行使审计职能。

3、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技术比较落后。没能充分运用和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审计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

4、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无法保证。目前民营企业保障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还不到位,同时缺乏一套机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严重影响和制约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

5、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参差不齐。一是内部审计力量不足。有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只有一两个人,有的没有专职内审人员,全部是兼职人员,内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二是内审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不符合审计工作要求,既懂财务、审计,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短缺。一些已经实行了信息化和自动化办公的企业,缺乏计算机审计的复合型人才,影响了内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推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转变内部审计观念,强调内部审计是组织治理的基石。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控制机制,能够为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提供客观信息,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一个有效措施,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进其有效运行的有效手段,是公司治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公司有效治理的关键因素,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

2、推进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优化群体结构。审计模式变化和最新审计实践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审计监督的能力,更要具有认识企业使命、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和支持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实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重视的议题之一。内部审计人员要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增强自身的资质能力,成为治理、风险和控制的行家里手,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公司治理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增加价值及改善运营的作用。

3、推进企业内部审计全面转型、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要逐步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在审计的理念上,由对内部审计本质的认识是检查系统向内部审计本质是控制机制的认识转变;由内部审计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二是在审计的职能上,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三是在审计的目标上,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四是在审计内容上,由财务控制向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转变;五是在审计的方式上,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六是在审计的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审计对象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审计工作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难以实现向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延伸,要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议的步伐,为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与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4、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高低影响到为企业增加价值作用的发挥。第一,审计质量的保证与改进措施包括日常监督、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第二,控制和提高审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审计项目而言,就是建立科学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明确相应的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和质量要求、工作责任。

同时,国家审计机关应重视和支持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广泛深入地宣传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作用,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家重视和支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自觉性;二是树立典型。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加大对典型单位、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落实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部门。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广泛开展的情况下,应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职能,把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纳入指导和监督的范围,使审计机关切实肩负起指导和监督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

五、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典型经验

同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审计主要经验有:

1、审计理念有重大突破。除了每年常规必做的绩效审计项目外,去年增加了盈利突破口审计和制度执行情况审计。内审工作重心已经从传统的财务经营审计转向了更为实际的制度执行力审计;内审理念已经从传统的监督审计转变到了服务经营的审计咨询服务。

第7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内部审计是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是内部监督的重要形式。主要审计企业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管理是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这一目的的活动的总称。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是由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决定的。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管理,同时受企业管理的制约。

一、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表现,是内部审计部门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在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产生的客观效果。内部审计职能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等四项职能。由此,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督检查作用。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主要包括: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揭示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通过检查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制止违规行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可见,披露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准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此外,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发现问题,查明损失浪费、贪污腐化行为,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供证据和信息,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审计“经济警察”的特殊作用。

(二)降本增效作用。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可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内部审计的关键所在,内部审计人员应重视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随地开展内部审计督查,提出有效措施,经济、有效地使用资产。

(三)增强企业管理的执行力度。企业建制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使制度和决策有效地执行。内部审计既是检查系统,也是监控系统,通过事前和事中审计,督促各项规章制度和决策能有效地执行,纠正违规操作现象,并根据执行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完善决策和制度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管理体制的执行力度。此外,事后审计通过对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执行效果分析研究,总结经验,能大大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可执行性。

(四)鉴证和评价作用。内部审计的鉴证作用首先体现在开展联营审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联合经营是在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取得经济实效和分散风险,一个企业和一个或数个企业为发展生产和产品交换而进行的经济联系;其次体现在开展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实行领导班子在任定期审计,有助于监督企业领导依法办事,遏制腐败,促进企业廉政建设,为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考察提拔干部提供依据。

内部审计的评价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被审计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若干建议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针对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非常有效地弥补企业在运营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缺失,还能帮助企业更新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笔者认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内部审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工作。我国的内部审计与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不同,其产生于行政命令,而非产生于公司多层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因此,我国的内部审计基础较薄弱。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所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把内部审计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心理上存在排斥内部审计的观念,积极性不够,抵触情绪较大,表现在内审机构人员东拼西凑或随意撤并、精简,这使许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极不稳定,力量单薄,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在规范运作的企业,可以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体制,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职化,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其稳定性,要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二)内部审计范围应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向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内在功能也随之增强。但是,我国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依然停留在财务审计,较少涉及业务审计、管理审计,这与西方国家成熟的内部审计模式有一定差距。西方国家企业内部审计已进入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其内部审计类型丰富,主要是以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因此,建立在财务报表基础上的、旨在审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否真实、是否合法的财务审计将不再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取而代之以经营审计、管理审计。这种审计的目标是促进企业不断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加强法制观念、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符合现代内部审计特征的要求。

(三)内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当前,大部分企业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还没有达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的高度,有必要加大对内审人员的培养力度。内审人员需要具有全面的财务管理知识、系统的组织管理知识、物资采购和管理知识、工程管理知识、必要的法律知识和公共关系知识,同时有较高的学习能力、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等。此外,伴随着“知识爆炸”时代,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方法都在不断地发展。因此,内审人员应注重内部审计理论的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确保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

(四)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建设,保证其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有效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关键是合理界定其权利和职责,这是关乎内部审计控制和治理过程是否充分、运行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维护财经纪律方面,在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深化改革,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激励作用。内部审计对企业从经营决策到经营结果和效果的全过程都开展了审计,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因此,加强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陕西渭南祥龙宾馆)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明朝.浅谈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07.

[2]吴水澎,邵贤弟,陈汉文.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

第8篇

一、BPR理论简介

业务流程优化理论(BPR)是由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以下简称BPI)理论发展而来的。1993年迈克尔 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其著作《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一书中,首次将BPI定义为:“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使得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性的进展”。

BPI理论提出后,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同时诱发了企业流程再造的浪潮,成为20世纪90年代经典的管理理论。但在实际应用中,BPI理论出现了大量的案例。人们纷纷反思,看上去严谨有效的管理理论,为什么在应用领域的推广受到如此大的阻力。原因在于,如果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是遇到诸如技术革命、产品革新或是不可抗力引起激烈变化,企业不需要颠覆性的改变。更需要的是系统性、持续性的完善改进。所以,在对BPR理论反思的基础上,人们提出“流程优化(BPR)”的管理理念。

流程优化是一种管理思想。对现有工作流程的梳理、改进和完善的过程,称为流程优化。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经营环境。

二、内部审计应用BPR理论的必要性

就地市级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在审计流程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自,主要是执行上级单位制定的审计工作流程。近年来,经济形势及行业自身都遇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审计环境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审计流程也应该不断的创新与改善,向科学化、合理化不断发展,不仅满足于提出问题,更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满足企业管理层及上级审计部门的需求和要求。这也使BPR理论在内部审计的应用提供了必要性。

(一)审计流程优化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审计工作质量是内部审计的关键。对于地市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审计工作质量不单单在于完成了多少个审计项目,审计工作的质量在于是否满足管理层需求。提不出好的能够解决问题的管理建议,对企业规范治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面对困难问题时,无法向管理层谏言献策,都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底下的表现。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就要对现有的流程进行优化,把审计人员从流程中解放出来,专心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高质量的审计成果来满足管理层需求。

(二)审计流程优化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方法。在现行的派驻体制下,审计人员兼顾监督驻地与参审异地的双重职能,如何用充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发挥全体审计人员“一盘棋”的作用,是派驻审计体制的重要课题。利用BPR理论,对多余的程序进行简化、整合,让有效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作用,让审计人员的关注点集中放在审计效果而不是审计程序上,让审计工作从履行程序向发挥职能进一步转变。

三、BPR理论在内部审计领域的具体应用

依据BPR理论,内部审计部门在现有审计流程上,分析影响审计效能的程序,主动优化,并不等到审计程序与审计环境、审计目标相互矛盾时,再被动的修改审计程序。审计流程优化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的,基于BPR理论,提出审计流程优化的四个基本步骤实现:

(一) 审计流程规划和分析

要开展审计流程优化,首先要对现有的流程进行客观的分析与审视,查找流程中与审计质量直接相关的关键环节。现有的内部审计主要流程可以概括为:审前准备、现场审计、审计报告、审计整改四个阶段,其中又可以细分为审前调查、编制审计方案、审前培训、现场审计、编制底稿、编制报告、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审计整改等流程。审计人员在现有流程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并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出并分析现有流程关键点有:审前知识培训、审计方案执行、审计文书编制。

(二)审计流程设计

在对审计流程进行分析、对关键点进行辨识的基础上,对其他不影响审计工作质量、与工作质量关联不大或严重占用审计资源影响审计效率的流程进行不同程度的简化。对不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程序进行清除,与工作质量关联不大的进行简化,严重占用审计资源的进行不要的均衡。在对审计流程进行清除、简化、均衡的基础之上,不断利用程序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审计流程进行整合优化,提高审计质量和运行效率。利用简化和整理理论,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后,缩短了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方面的工作,缩短了审前准备的时间,使得审计人员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能够迅速反应、及时处理;将检查问题和整改进一步整合,对问题早检查、早发现、早整改,边审边改,不断优化,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三)审计流程实施

下一步,我们计划对新程序试运行一段时间,目的是为了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修正。全体审计人员统一认识,严格执行新流程,保证新的审计流程顺利实施。试运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新流程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收集。要认识到流程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的过程。

(四)审计流程评价

结合新流程的实际运行效果和发现的各项问题,对审计流程优化结果进行评价,判断哪些修改有利于审计质量提升,哪些修改影响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再优化、再补充。总结经验成果,有效推广,加快流程优化工作的稳定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