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军事训练总结

大学生军事训练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05 03:56: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军事训练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生军事训练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位一体;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1-0151-02

1军事训练(含入学教育)

11入学教育――贯穿于军事训练始终

军训前,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做好开训时的政治动员、思想发动和氛围营造工作。在形式上可采用以校、系(部)、班级(区队)多层次动员会、授旗仪式、座谈会、讨论会等为主。在内容上,着重进行安全形势、革命传统、校规校纪、军事理论、做合格社会主义大学生等军训目的、意义的教育,同时进行《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有关国防法规的学习。

通过入学教育,使参训学生充分认识到,军训作为一种国防教育,绝不是简单地走走步子、喊喊号子,而是学习贯彻新时期建军理论的一种具体体现,是一种综合的国防观念培养、国防知识传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增强其组织性、纪律性,使之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军训中去。

12军事训练――入校的第一堂必修课

军训作为大学生入校的第一堂必修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最高形式,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活跃、最有成效的实践形式。我们应针对军训期间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分阶段、有重点地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阶段,随着艰苦军训生活的开展,打破了学生们对军训的好奇心理和美好憧憬,虽然有些学生在训前做了“吃苦”、过紧张生活的思想准备,但正规、严格、紧张的训练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很多学生开始不适应,出现厌倦感、逃避感。针对这一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参训教官及辅导员(班主任)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教育,加强“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将细致思想工作贯穿于紧张的训练之中;二是通过检查评比、队列会操、阶段讲评、示范表演,让学生看到自身不足之处,从思想深处挖掘出自己的薄弱意识,确立起更高的标准;三是根据新形势,创新军训形式,在原有的军训内容上特别增设警体拳、擒敌拳、野外拉练、拉歌比赛等学生感兴趣的科目,使军训教学内容充满生机与活力。通过训练实践,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了因艰苦军训而导致的疲惫厌倦现象,磨炼了学生意志,激发了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吃苦、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思想和作风。

13总结阶段――军训的重要环节

这一重要环节,关系到前两阶段教育取得的成绩能否巩固和发展,整个训练能否善始善终。为避免虎头蛇尾而影响军训效果,为此,我院根据训练进程,一方面,通过组织内务评比、纪律评比、歌咏比赛、阅兵分列式表演等项活动,使参训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荣誉在于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进而激发学生严于律己,认真参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最终实现思想品德的真正升华。另一方面,提倡军训中“典型教育”,即结合学生在训练中所反映出的思想,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教育。如,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对尊师重教、尊师重友、团结友爱、为人处世道理的认识;学生就餐出现浪费粮食现象,可及时指出并进行引导,开展“光盘”行动让学生树立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有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可及时进行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

2军事理论课教学

21军事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形式

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形式。我们应充分利用军事理论课这一国防教育课堂形式,发挥其在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独特优势。

22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军事理论课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五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每一章节内容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磨炼坚忍顽强、不怕困苦的意志品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作用。

总之,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个人进取心、社会责任心,使他们认识到爱国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完成好学业做起,个人成才就是爱国,为国争光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使自己成为胸怀社会、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的有用人才。

3日常国防教育

作为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的延伸――日常国防教育,日常国防教育指的是除了新生军训及军事理论课之外的贯穿大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其他国防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与军事有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军事实践活动等方面,是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和形式的日常化。抓好日常国防教育,对进一步巩固军训成果、提高国防意识、磨炼意志品质、强化团队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促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而近年来,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日常国防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结合专业特色,建立相关社团,形成学生热爱军事关心国防的良好氛围,做到国防教育与思想教育两者兼得。二是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增进思想感情、升华思想道德境界。三是开展国防体育运动。根据青海警官职业学院专业特色,开展警体拳、擒敌拳、野外拉练、紧急集合等学生感兴趣的科目,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同时也培养巩固了学生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四是加强校园媒体宣传。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墙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宣传学习国防知识,结合警务化管理逐步建立起从行为规范、内务整理、组织纪律、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保障军训效果的长效机制。

4多学科交叉渗透

41相得益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效益

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举措。突出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实现二者的融合统一,可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国防”和“育人”的综合效益,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鲜活的生命力和更持久的影响力。

42沟通协调

近年来,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根据学校实际,多方面多层次促成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将国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相结合。二是将国防教育与形势政策课相结合。每学期开设的形势政策课也是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介绍我国周边形势时,可以将我国周边的热点问题、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等国际国内形势热点融入课堂教学,在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三是将国防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相结合。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国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适时引导大学生响应祖国号召、踊跃报名参军,树立“入伍就是深造,当兵同样成才”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对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培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四是将国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相结合。集中军训是一种掉皮掉肉的辛苦实践活动,这对那些从小在家娇生惯养、缺乏艰苦生活锻炼的“90后”独生子女们是一个巨大考验。集训中如果不及时给予心理调适,就有可能出现个别学生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常以逃避、抱怨的态度对待,甚至还可能出现轻生念头。因此,将国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相结合,可以磨炼学生的坚韧心,锻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面对挫折和应对坎坷的能力,有利于鞭策激励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刻苦学习、奋发进取、勇往直前。

总之,新时期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高校国防教育,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实现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统一,可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国防”和“育人”的综合效益。因此,整合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类资源,探索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整合路径,对提高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建设强大的中国国防,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汝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学生军训工作科学发展[J]学生军训,2011(1).

[2]李张兵,秦广龙新军革与高校学生军训[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第2篇

一、 统筹规划,精心组织。

军训伊始,我团根据军训师的统一

军训师的统一部署,对军训工作进行了统筹计划。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我团不仅宣布军训师各项制度,而且针对我团实际,制定了《军训作息时间安排》、《会操评分标准》、《内容检查评分标准》、《军训纪律》等制度保证军事训练,内务整理等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其次,建立组织机构,实际分工合作。我团成立了军事训练组、内务整理组、宣传鼓动组、后勤保障组,各机构职责明确,如后勤组负责安排教官生活、官兵药品、生活用水、场地洒水、车辆调配等;宣传组负责挂横幅、办板报、印简报。各组人员由学工干部和新生辅导员组成,专人负责。同时,所有工作人员分工不分家。上述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军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二、 密切配合,整合力量

为了调动教官、班主任的积极性,形成军训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我团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第一,要求新生班主任下班级指导新生军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定期对其工作状况进行检查。第二,加强与承训方的合作,做到目标一致,情感交融。鉴于以往承训方重技能培训,轻内务整理倾向,我方对内务整理活动的次数、标准作了严格规定,并取得了对方的认同,在军训目标上达成一致。我方经常去官兵住所慰问官兵,交流感情,密切了军民关系。我团学工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团长----同志多次讲:“院方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服务,领导和老师的精神也鼓舞了我们官兵的斗志,我们没有理由不争取先进。”而官兵严谨的作风、高昂的斗志也深深地影响了我院学工干部。在整个军训期间,军地双方配合默契,为军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宣传,鼓舞斗志

“士气宜鼓不宜泄”,良好的面貌、高昂的斗志是军训工作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团注重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首先,注重舆论氛围的营造,军训期间,我团悬挂横幅四条,举办二十余块展板,编印《军训简报》,阐明军训工作的意义,报道军训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例,交流学员参加军训活动的心得体会。其次,开展每日点评活动。我团每日就军事训练、内务整理、思想面貌等各方面进行点评,前期以鞭策为主调,后期以鼓励为重点。

鼓励为重点。在宣传工作中注重实际,一是将学员与许志伟事迹结合起来,以英雄的事迹鼓舞人,以英雄的情操塑造人,营造向英雄看齐的学习氛围。二是将学员与身边的先进学员结合起来,营造学先进、比先进的竞争氛围。

四、严格管理 提高素质

在整个军训期间,严格按照《高等院校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军训工作计划,做到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确保了军训期间安全稳定。一是注重抓作风、纪律培养。依据各项管理手段,加强了同学们的队列作风,增强了同学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了同学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识,达到训管结合,培养作风的目的。二是建立了新生军训考勤表。每天出操前进行点名,登记出勤情况,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从训练到日常管理,教官们都严格按照军训的要求办事,上面要求做的就坚决做好,不符合要求的事坚决不做,增强了同学们的时间观念。三是严格训练场的管理。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不管是在训练中还是在休息期间,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严格要求,做到准时出操、准时训练、准时休息、准时收操。四是统一了内务。组织同学们整理了内务,统一了标准,并进行了检查评比,规范了同学们的内务秩序。

五、训练刻苦 成效显著

第3篇

【关键词】军校学员;训练伤;防治

一、造成训练伤发生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对待学习与训练的态度不正确。军校学员大多数是地方高中生入伍,入学之初在他们心中,大学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甚至认为训练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对训练有抵触情绪,尤其是在新训期间,不少新学员受不了高强度的训练而萌生甚至提出退学的想法。这样在训练时难免会三心二意,发生意外训练伤。

2.体能基础薄弱,对训练产生畏难情绪。由于成长环境和个人体质的因素,每名学员入学初的体能基础都有一定差异。而体能较差的学员往往易产生自卑、畏难等心理,对自己信心不足,对待训练不积极,甚至是逃避训练。

3.高估自身能力,炫耀、虚荣心理作祟。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日常训练中,部分学员认为对训练项目已经很熟悉了,急于在同学面前表现,忽略了训练时应落实的防护措施,从而发生训练伤。

(二)客观因素

1.身体不适应。该现象多发生在新学员身上或者寒暑假回校后,长期放松的生理机能没有及时调动起来,不适应大强度的训练。随着训练的增加,其运动素质、身体形态结构、身体机能都会发生适应性改变。

2.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损伤实际上是一种运动损伤,相对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训练,军校学员训练伤病更为明显,而准备活动不充分成为造成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军校学员虽然经常组织军事训练,但由于没有系统专业的训练知识,对训练前的热身活动没有足够重视。

3.技术动作训练缺少科学性。以队列、越野跑、器械、障碍跑等为主的军事强化训练科目,其技术性较强。新学员体能水平较低,对科目的训练要点掌握慢,但迫于训练效果往往狠练猛练。另外,很多教练员只重视结果,想通过长时间、大强度的训练形式来达到训练要求,而忽略了完成动作要领的要求。例如常见的队列训练中学员需要不断的重复动态和静态的动作,很容易造成腿部的肌肉和关节的积累性损伤。

4.强度过大及积累。练伤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由于强度过大引起急性伤,二是因长期的积累引起慢性伤。急性伤害往往发生在跑、器械以及武术等科目的训练中,动作幅度过大或不规范会引起上下肢急性的扭挫伤、 拉伤甚至是骨折。慢性积累性伤害多发生在队列训练中,长时间的站立会造成腿部静脉曲张、甲沟炎 等,另外长时间静力性肌肉收缩以及环境因素,训练中的晕厥现象成为训练中的主要伤病。

5.防护措施薄弱。训练期间因外部 设施引起的损伤时常发生,主要包括器械使用不当、 场地不符合要求、保护措施不到位。另外,训练期间,医务监督是容易忽略的方面。军校学员及教练员往往抱着战斗精神进行训练,严重忽视训练伤害的救治,一旦发生急性损伤很难得到及时处理,而出现慢性损伤的学员也带伤训练,最终事倍功半。

二、训练伤的预防

(一)加强学员心理素质培养。使学员明确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并根据不同学员的身体素质,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员心理适应能力,充分调动其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做好学员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员克服训练中存在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减轻学员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二)认真做好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准备活动不充分,可能是引起训练中骨关节和肌肉韧带拉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训练前学员准备工作检查,如训练服、鞋袜等是否符合训练要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三)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应遵循有目的、有步骤、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和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原则,制定训练计划,周密组织实施训练,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密度。

(四)加强军事训练动作技术指导。训练前教员应耐心讲解并示范军事训练动作、 训练方法和技巧等,使学员熟练掌握各科目技术动作和 要领。

(五)加强军事训练医务监督。做好训练场地的医疗保障和卫生监督,对训练场地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维修;在训练过程中随时检查安全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对动作复杂、技术不易掌 握的训练项目,以及身体素质较差学员,应有相应的重点防护措施;对学员开展训练伤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指导学员做好训练伤预防和自我保护。

三、伤后治疗及恢复措施

损伤后恢复对于学员身体健康和后期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恢复措施以停训休息为主,这就造成训练的延误并且恢复效果较差。在损伤恢复阶段采用传统中医手段,并加以适当的按摩手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开放性的损伤可通过包扎缝合达到止血的目的。及时处理防止伤口的感染和恶化。

(2)对于闭合性损伤包括关节错位、软组织损伤等可通过常见的药膏涂抹,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加速消肿同时可减轻伤员的痛苦。同时配合适当的按摩手法可以缩短恢复时间。

(3)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韧带的拉伤、挫伤等前期通过冷疗法,促进损伤部位 血管收缩,防止伤口的充血。后期可以通过热敷的 方式消肿散结。

(4)关节错位是训练中常见的损伤, 包括踝关节、肩关节甚至脊椎的关节错位,一旦发生 关节错位,要适当的固定,并尽早进行复位,如果现 场处理不好需尽早就医。复位后的恢复阶段需注意 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和愈合,并进行适当的功能 锻炼避免关节僵硬。

(5)骨折是训练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旦发生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二次伤害。处理骨折时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处理,闭合性损伤可加以冷处理防止肿胀;开放性损伤先进行压迫止血防止失血过多。对于损伤严重的部位要及时固定 并尽早就医。

四、总结

军事院校体技能训练阶段要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学员的损伤,这就要求从认识到致伤原因入手,通过分析不同科目容易造成哪些损伤,来降低学员训练损伤的发生。同时,伤病一旦发生要及时治疗,避免伤病进一步恶化,后期的恢复对未来的训练效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军事院校强化训练阶段学员训练损伤的分析与预防

杨 杰(武警学院消防指挥系,河北廊坊 065000)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077(2014)09-0084-04

第4篇

大学新生军训教育管理大学生的军训活动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要利用军训这个契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军训提供保障,为班级建设做好铺垫。

一、正确引导,发现并培养班级骨干

1.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在军训前期,辅导员做好基本功,这有利于今后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辅导员要积极了解所带年级的学生们的基本情况,专业划分、男女比例、党团员构成、未成年人数、少数民族、单亲家庭、个人特长、个人经历等信息。

在军训期间,辅导员可以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思想状况、行为取向、性格爱好、心理品质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们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化解危机,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2.设立临时班干部

对于军训期的班委,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采取学生们自荐,设立临时班干部。学生干部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在军训期间可以对他们进行锻炼和考验,同时,辅导员还要根据他们的表现,正确引导,充分地进行肯定和表扬。制定激励措施,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树立其在同学们中的威信,提高军训效果。

临时班干部在军训期间的表现,会在同学们心中形成较深的印象,而这也为今后正式班委员的选举做好了一定的铺垫,为班级建设的发展培养了班级骨干。当正式班委选举时,他们是否能够得到同学们的拥护与他们在军训期间的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深入了解,做好军训的保障工作

在军训前期,辅导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是保障军训活动顺利展开的一个基本条件。

1.专业班调配成军训班

新生入学时,每个班级是以专业为单位进行自然班的分配。但是,由于人数的限制、男女比例的调配,军训前的首要工作就是把学生以军训班为单位进行重新整合。辅导员在分配时,应考虑学生们的宿舍结构、宿舍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合理地分配。首先,要考虑不要把整个宿舍全盘拆开,因为身处同一个宿舍,方便于同学们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对大学生活以及军训体会的沟通。其次,学生刚刚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的学生们可能对大学生活有些不适应,军训给同学们提供了让同学们之间增进彼此了解、互相照顾的机会。再次,辅导员可以把班级骨干插入不同的军训班。

2.军训副班长的选拔

军训中需要为教官安排一位副班长,副班长既可以是专业班的班长,也可以是重新选拔的一位新人。不仅可以对新选拔的同学是一个锻炼,同时,还可以发掘更多的人才,为班级建设增加骨干。如果军训活动是在开学初期展开,学生们彼此之间都不熟悉,不了解,这对于军训副班长工作的开展是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要求军训副班长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并记忆军训班里同学们的名字、面庞、宿舍号等基础的个人信息。除此之外,副班长要事先掌握同学们的联系方式。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是最基本、最普遍的通讯设备,一条安慰的短信,一个关心的电话,就可以让同学们之间拉近距离。

3.特殊群体的关注

由于教育背景、成长环境、先天因素等差异,大学生们的个性也有所差异。辅导员需要对特殊群体进行关注,如贫困生群体、独生子女群体、少数民族群体、性格孤僻学生群体、个别特殊群体等。对于不同群体,辅导员应该要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做到因地制宜,帮助鼓励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要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

4.考勤的统计

军训可以提高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增强自我约束、自我守纪的意识,改掉自由散漫的习气,所以辅导员要严抓军训的出勤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辅导员要在军训前期为学生们制定严格的纪律要求。军训期间的日程安排不仅让学生们感到充实,而且会有些紧张。严格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这也为军训后学生的日常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辅导员要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对思想上逃避、行动上懒惰的同学们进行启发、疏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克服自身的弱点。

5.活动的开展

随着军训活动的展开,学生们对军训的新鲜感会逐渐被疲惫和劳累所替代。但是,丰富多彩的活动会让学生们的繁忙的军营生活增加乐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减少学生们的烦躁情绪。板报、优秀宿舍、优秀个人、优秀连队的评选、拉歌比赛、文艺汇演、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找到平台发挥个人的优势和强项,而且辅导员还可以挖掘人才、突出人才,发现每位同学的特长和闪光点。此外,这些活动还可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6.人身以及财产安全意识的培养

(1)身体健康方面。军训是高强度的训练,这对学生们的体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高温、地域的不适应、饮食的不习惯、身体的虚弱等原因,很多同学都会生病。在训练场上,你会看到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病号坐在操场的边缘,而这时的学生们是最需要辅导员的照顾和关爱。辅导员应该多引导学生们注意如下问题:

①要求学生每人带个瓶子,到班级的指定地点接水;②要求学生一日三餐不得少;③要求学生在军训中如果身体不适,立即喊报告,及时就医。

(2)财产安全方面。在军训期间,辅导员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和管理,强化财产安全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在军事训练还是军事理论课中,要求学生不要把手机带入训练场和教室。尤其是在军训理论课结束的时候,每天都会有手机、mp3、课本、军训帽子等遗留在教室,同学们的财产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财产管理观念比较差。

在学期初或在军训期间,由于学生们对学校的老师都比较陌生,所以会有些不法分子假借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身份向学生们推销电话卡和化妆品等。有些人假冒学校老师给学生家长发短信,谎骗学生家长其孩子在军训期间生病住院,要立即手术,需要家长汇钱。

种种案例,告诫学生们要树立安全意识,构筑平安人生,提高警惕,要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另外,还要提醒学生家长要保存学校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办公室的联系方式,若还有诸如此类的汇款短信,请家长们要先和学生、老师取得联系,进行核实,必要时要报警,以保障财产安全不被侵犯。

三、加强教育,巩固和延伸军训成果

军训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希望军训对学生们的影响是无限的,我们希望可以深入挖掘军训的育人功能。如何能让学生们在军训后仍保持纪律严明、勤奋吃苦、彬彬有礼,如何能让学生们的内务仍然整齐有序,同时,辅导员还应及时总结军训中的人力资源、精神资源使之成为班级攀新高的推动力,将军训精神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学生军训 组训 实效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83-02

学生军训工作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增强受训学生的国防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国家储备高质量后备兵员。随着军训工作的普及,学生军训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需求和组训能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驻地部队,必需创新方法手段,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军训工作组训能力,以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

一 把握好“三个增强”,打牢军训基础

当前“90后”学生成为军训工作的主体,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单纯的军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再符合军训工作的现实要求,思想意识领域的引导教育成为军训工作的基础与关键。军训组织者要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改变以往强制性的军训模式,强调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规范意识、顽强作风,实现学生从认知、认识到认同;从爱民、爱国到爱军的转变。

1.组织内容多样的爱国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就是公民保卫国家安全、履行国防义务的思想意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进入相对平稳的和平发展时期,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而全民的国防意识却在趋于淡化,“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已逐渐成为历史,特别是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多地关注“牛奶和面包”,而不是“责任和祖国”。他们相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战争离自己很遥远”,认为国防只是军人的事,对军队缺乏自豪感,对军人缺少亲切感。“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军训工作必须把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放在第一位,抢占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地。具体组织上,要突出时代气息,内容上要丰富,形式上要多样,方法上要灵活,摒弃以往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利用好军事基地、网络文化、纪实影视、时代典型等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国防教育。同时要注重言传和身教相结合、强调日常的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代训部队的自身形象感染学生,全面立体地树立学生的国防意识。

2.树立权责对等的法规观念,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

要在军训把握上贯彻好“三化”原则。首先是贯彻“法规化”,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是落实《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的具体举措,既是学生的权利又是义务,更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同时,组训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强化用法规来调整和约束组训过程中的行为关系,促使学生规范养成。其次是贯彻“制度化”,把军训工作作为一个常态的工作来抓,强调组训不是训一时,训练不是训一次。把训练要求变成日常要求,要经过必要的强制性手段,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从形式到内容逐步增强学生对军训要求的认同感和服从意识。最后是贯彻“军事化”,野战部队承担军训工作,就是要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军政并举的指导思想,通过军事化管理教育模式,启发学生自觉规范行为举止,强化日常养成。

3.开展挑战极限的励志活动,增强学生的顽强作风

军训工作从短期来看,就是要结合入学,搞好教育,增进团结;中期看,就是储备军事知识,增强国防后备力量;长期看,就是要通过军训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不言放弃的优秀品质。组训设计上要突出励志教育,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挑战自我极限以及“站好最后一分钟,坚持最后一秒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学生自信,挖掘潜力,历练作风,为艰苦的军训工作筑牢心理防线。组训过程中坚持把雷厉风行、顽强拼搏的军人作风融入军训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自觉磨炼意志,强健体魄,练就过硬作风。

二 处理好“三个结合”,保证军训质量

近几年,无论是网络还是媒体都对当前的军训工作发出了质疑的声音,甚至展开了是“军训太残酷”还是“学生太脆弱”的大讨论。客观上讲目前军训工作确实存在墨守成规的问题:偏重军训过程,不注重军训质量。如何处理好当前军训组训过程中暴露出的矛盾,重点还是抓住“三个结合”。

1.严格与科学的结合

学生军训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存在吃苦能力差、自护自理能力弱、依赖心理强、逆反心理强等特点。这就对学生军训工作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引发了对组训方法更深层次的思考。严格组训是手段,科学组训是要求,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要求与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严格就是要从严施训、从严教育、严格要求、严明纪律。科学就是要根据实际,科学组织,把练体能与练技能、练智能结合起来,使受训学生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和战术知识,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又要寓训于乐,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控制强度,把握分寸,严而有度。

2.集中与分散的结合

由于学生军事训练受时间、内容、场地、教学力量、训练对象等条件的制约,在训练方法上仅采取单一形式,是很难完成训练任务和提高训练质量的。为此,采取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是学生军事训练的特点之一。集中训练首先是内容上的集中。主要把一些技能、战术科目训练集中安排,即可以集中较强的教学力量和保障力量,又可以给受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提高训练质量。其次是时间上的集中,集中训练时间,有利于巩固训练成果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具体时间应该视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按《大纲》规定,高等院校学生集中训练时间为2~3周。分散训练同样是就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而言的。分散训练的内容,一般以理论课为主,如简史、军事科学知识、军事思想、现代战争特点、兵员动员等。分散安排这些理论课,既可以提高授课质量,又能较好地解决训学矛盾。时间上的分散,是指将军事训练分散安排在各周进行,以便学生逐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分散训练时间一般为36学时。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是同一内容的两种训练形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舍弃其一将会影响训练效果,两者必须结合使用。使用的时机及其使用的时间分配,应根据实际组训情况而定。另外,在组织训练过程中,要严密组织,真正做到分散而不松散,集中而不“统死”。

3.计划与灵活的结合

学生军训不同于现役部队的军事训练,受主、客观因素制约较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时间上都应适当留有余地,以避免遇到特殊情况时出现被动。通常把军训划分三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技能训练阶段以及总结评估阶段,三个阶段又可相互交叉,根据时间、场地、内容、人员等条件,灵活组合。要坚持“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力求全面、兼顾一般”的原则,上级要以指导为主、指令为辅,下级在总计划之下坚持灵活机动组织,注重重点难点内容的相对隔开,室内室外教学交替搭配,真正做到宏观统而不死,微观活而不乱。

三 运用好“三个激励”,提高军训实效

军训工作作为阶段性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强度大,训练手段的运用直接关系到训练质量,只有运用好激励这把钥匙,才能事半功倍地搞好军训工作。

1.运用目标激励,明确训练标准

目标是组织对个体的一种心理引力,目标激励,就是要确定可行适当的目标,诱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军训组织上目标的确定,要区分长期、短期和定量、定性,既要追求短期效应,更要有长期效果,既要注重训练效果,更要注重现实表现。另外,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先完成较小的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后再向下一目标迈进,通过循序渐进的实现目标,培养兴趣,激发热情,使学生军训从被动的“要我练”变为主动的“我要练”。组织上,要将学生军训的综合素质目标或课目训练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的内容目标,采取评比竞赛、评选标兵、建立光荣榜的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为每个受训学生明确目标,提高训练实效。

2.运用典型激励,树立训练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的行为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引起“内省”和共鸣,从而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就像一面旗帜,给人以导向,坚定积极训练的态度;给人以鼓励,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给人以示范,提高刻苦训练的热情。要摒弃以往大而空的典型教育,善于选出军训中的典型,这样具有亲民性和群众性,同时,同层次的典型更具可达性,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训练氛围。还要在军训过程中多层次、多渠道地树立典型、多树典型、树好典型,营造人人能当典型、人人争当典型的良好训练环境。

3.运用情感激励,催生训练内力

第6篇

关键词:拓展训练;军医大学学生;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248-02

引言

军医大学学生是未来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就是当发生突发事件后,能按照上级命令迅速出动,克服气候、地域等不良自然环境,按规定完成救援任务的卫勤力量。因此,军医大学学生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传统的心理素质提升主要以心理辅导、心理课程等老师教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所以探索一种新型的提升心理素质的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拓展训练作为体验式培训的一种全新的训练模式,把拓展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国外已越来越多地应用拓展训练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旨在对其在军医大学学生中的适用性作探讨,推动其在军医大学中的发展,甚至在军事训练中的运用。

一、拓展训练的概念及过程

拓展训练是指以特定心理特征为目标,创设一定的情境,借助多种刺激手段,对人的生理、心理进行有意识地施加影响,使生理、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并能控制达到最适宜的程度,借以提高心理效率和社会功能,增强身心健康[1]。拓展训练来源于体验式培训,由于体验式培训能适应完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回归自然的时代需要,已成为提升心理健康的一种方式。

体验式培训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德罕管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于20世纪80年代初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2]。拓展训练正是遵循了这样一个学习模式,通常一次训练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热身导入阶段。在训练之初由于学生彼此陌生,所以每次训练前都会安排一些有趣的心理小游戏,使学生很快参与其中,经研究表明当参与一项活动之前,学习者必须有强烈的动机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3]。所以当大家的情绪被充分调动产生强烈的动机之后,再进行接下来的训练,才能保证训练效果。

(2)团队组建和展示阶段。导入结束后,随机把学生分成几队(每队15人左右),让每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我介绍,选队长,起队名等组队任务,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由陌生到熟悉,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冰层”。组队结束后,各队进行团队展示,进一步增强集体凝聚力。

(3)分组训练阶段。这是拓展训练的核心。学生在教练的指导下,亲身去体验完成任务,这对他们的身心都是一种挑战。

(4)心理分享阶段。这是拓展训练的关键。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回顾总结在训练中的感受,发现自身和整个团队的优点和问题所在,对自己和团队形成崭新的认识。然后带队教练再针对每个人的问题在心理层面上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和升华,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改变原有的认知。

(5)团队竞技阶段。在分享总结之后安排一个团队竞技项目,可以让学生把在前面活动中总结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加以实践,以便进一步强化培训效果。

(6)回顾总结阶段。在这个阶段,首先做一个全体共同完成的小项目,后由培训师对整个训练进行总体回顾总结,使整个训练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二、军医大学学生主要心理特征

(一)自我概念在特定的条件下不积极

自我概念的定义是:个人对他自己的看法,即关于自己是什么样一种人的观念。constantino Wilson Horow itz等人(2006)研究发现,自我概念清晰度与个体的抑郁、自尊、感知的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密切相关[4]。这说明自我概念是否积极,直接影响他的思想行为,个体主要是通过内化他人对自己评价和反应来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军医大学学生以后需要接受如非典、地震等突发性任务,在军事应激环境下,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差,作业强度大、难度大,甚至冒有生命危险,难免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过分焦虑、抑郁、恐怖等心理健康问题[5],进而导致消极思想的产生。

(二)缺乏足够的归属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指出,人有归属与爱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并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由于现在军医大学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并且曾经高中阶段成绩较为优秀,难免部分学生较为自我。虽然学生们相互认识但缺乏深层次的沟通、了解和信任,没有完全融入成一个有很强凝聚力的团队,缺乏足够的归属感。

(三)自我效能感下降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管理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的高低主要受成败经验、言语劝导及情绪反应几个方面的影响[6]。军医大学学生将来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较多,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受诸多方面不可控因素影响,因此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难度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掌控能力相对小,情绪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高于平时工作。这直接导致学生自我效能感下降,出现意志品质,抗挫折能力下降,对事、人缺乏信心等人格特征。

(四)解决问题出现偏差

突发事件发生后,如地震,军医大学学生以后将会在恶劣的环境中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医疗条件差等困难,完成任务时难免会出现解决问题方法技巧的单一。

三、拓展训练对军医大学学生的适用性

(一)拓展训练注重人文关怀可提升军医大学学生的自我概念

在校学习期间,他们处于积极的社会评价和角色期待中,就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是被他人社会接纳的人,进而形成提升自我概念和行为表现。拓展训练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和谐融洽、团结协作的氛围,在训练过程中只有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对于他们提升积极的自我概念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拓展训练注重团队凝聚力培养可满足军医大学学生归属感的需要

拓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提供了队员之间沟通的平台,通过活动增强队员之间的信任感,让其充分体验到集体归属感。另外,随着活动的进行,队员彼此之间默契配合,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队员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良好的同伴关系无形中满足了军医大学学生归属感的需要。

(三)拓展训练帮助军医大学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和优点以提升自我效能感

拓展训练的项目设置对脑力、体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可以很好地激发队员的斗志,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另外,当大家通过努力、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一刹那,队员们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体验。这无疑可以增强自信。

(四)拓展训练灵活生动的培训方式可提高军医大学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拓展训练的每一个项目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全体队员在规定时间内发挥创造性思维,共同研究探讨任务的解决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队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会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协调,优化人际环境,培养信任感和包容心。

(五)拓展训练精心的活动设计可培养军医大学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

拓展训练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活动情境,让队员在参与过程中思维得到启发,任务完成后队员通过讨论总结,分享经验,获得多种提高心理素质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反思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心理特质,再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工作之中,真正实现了体验激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沉淀品质这样一个心理素质提升模式,从而增强了军医大学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

总之,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的培训方式、独特的培训内容和显著的培训效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但是在军医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却还较少应用。推行拓展训练在军医大学学生中的应用,对军医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甚至对军人的心理训练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尚蕾.拓展训练对军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J].北京:中国人民军医进修学院,2005.

[2]吴永达.体验式培训:我听!我看!我做!我教[J].人力资源开发,2007,(3):74-761

[3]WALSH V,GOLINS G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utward Bound process[M]. Denver CO Colorsado OutwardBound School,1976.

[4]CONSTANTINO M J, Wilson K R, Horow itz L M, etal the direct and stress- buffering effects ofself-organization on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J]. Joumal of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6,25(3):333-360.

第7篇

脱下学生服,穿上战士装。走进新兵营,感受兵之初。1月的哈尔滨,还是一片冰天雪地。黑龙江大学68名国防生走进了某师“老虎团”“苏宁团”的新兵营,开展为期50天的“走进新兵营、补上当兵课”实践锻炼活动。他们学兵规、练兵艺、知兵情、悟兵道,把新兵生活当书本,用辛勤汗水作笔墨,刻苦攻读“战士学位”,实现从“学士”向“战士”的转变。

在新兵营里,他们没有因年龄差距与其他战友格格不入,没有因为是大学生而高高在上。他们把握机会、珍惜时间,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真正投入到新兵训练与生活中。

“只有当过兵,才能读懂兵。”来到新兵营,“普通一兵”这个新的角色让他们感到新奇。然而那些新鲜感带来的快乐,很快被艰苦的新训生活赶走。整内务、出早操、练起步……他们的手上磨出了茧,脚上打了泡。虽然笑过、哭过、也迷茫过,但最终都选择了坚持。数九寒冬,他们吐着白气,在训练场上一步一个脚印地稳健前行;漆黑深夜,他们紧握步枪聚精会神地站岗放哨;大年除夕,他们和战友们嬉戏欢笑,用浓浓的战友情涂抹离家的伤感。这种坚持也决定了只属于他们的收获。

从3公里跑倒数第一到全排训练尖子,国防生李沛锦自豪地说:“提高的是素质,锻炼的是心态。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新兵们能做到的,我也一样能做到。”

从“跟人学”到“教人练”,国防生王健的小型练兵组训法得到了战友们的认可。他欣慰地说:“能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成军营生活的实践时间,这才是我努力的方向。”

从“当好兵”到“带好兵”,国防生胡博的训练日记写得满满的。他总结道:“来到新兵营,国防生的身份不能成为光环,之前的我还在寻找带兵的捷径,如今我才知道唯一的捷径就是与战士们一同摸爬滚打。只有先成为一名合格士兵,才能带好兵。”

第8篇

一、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探索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专门设立了军事理论教研室,负责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包括军事技能训练的组织实施,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考评,军事活动的开展等。在学生的军事训练工作中,统一组织重庆通讯学院的老师按照大纲统一施训,对于军事理论课,能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授课,并把军事理论课设为素质教育学分制的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军事理论课程建设体系。

(一)教学管理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军事课设定为必修课,课程建设为教学型,列入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合理利用板书、多媒体等教学媒介,采用启发式、研究讨论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活动多样,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应有完整的备课笔记和教案。坚持教师间的互相听课制度,加强教学互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改善教学方法。另外学校专门开设国防知识教育讲座、法制安全讲座、军事系列电影赏析、主题班会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课堂教学覆盖学生面达100%;制定了规范的理论教学管理制度,有排课表、检查督导、论文考察和成绩管理工作;军事课列入学校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规划,作为办学水平评估的内容。学校对课程学生学习评价包含军事理论考查和军事技能训练评价两部分,军事理论考查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军事理论的了解情况,通过论文形式进行;军事技能训练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训练态度、训练过程和训练效果进行评价。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采取专职辅导员兼任的方式组成并成立了专门的军事理论教研室。根据学校学生规模和教师的编制情况,教研室有专兼职军事理论课教师7名,其中,讲师4人,助教3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人,平均年龄30岁。军事理论教师熟悉大纲和教材,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组织教学;教研室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有完备的记录,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国防教育活动。

(三)教学保障

学校拥有多个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可满足200人规模左右学生的开课需要。图书馆配有大量军事理论书籍、期刊,并有电子阅览室,军事类相关书籍。

(四)教学效果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对军事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所学提交了军事理论课课程论文,论文整体质量良好;认真开展评教活动,学生对军事理论教师的评价基本满意。

(五)特色活动

课外国防教育活动形式多样,特点鲜明。每一项活动都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有宣传、有效果、有总结。

通过国防教育板报作品评比、国防教育图片展、学生国防征文活动和小班军训主题班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国防意识进一步提高,在全校形成了“爱我国防、兴我国防”良好国防教育氛围。组织编写军训特色杂志《学军快讯》,每年刊发100余册,该杂志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集优秀作品编辑成册,将“学军”活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从数百篇师生国防教育心得体会中精选纳入其中,以此阐明军训工作的意义,报道军训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交流学员参加军训活动的心得体会。

二、对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校对军事课课程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突出教学改革,既是顺应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多年探索,学校课程建设中也暴露出来诸多问题。

(一)师资配备不均衡的问题

目前学校军事理论课的课堂授课任务基本由兼职军事教师即辅导员来承担,但这些兼职军事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培训,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大纲的把握不够全面,既把握不了课程教学的“宽度”与“深度”,又无法紧跟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致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不到较高保证。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致力于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军事教师队伍,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军事竞赛,慢慢的提交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同时可以聘请专业军事教师担任我校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教学内容。

(二)军事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问题

军事理论课教学虽然列入了教学计划,但课堂教学学时数上难以保证。二是师资队伍职称、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三是科研水平不高,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以上不足,我们提出了以下目标:

1.全面加强军事理论的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训练效果。

2.建立一个适应我校素质教育要求的军事课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军事技能训练的特点,采取技能训练科考核与军事理论考试相结合,对学生的军训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军事课教学的特点,在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多媒体课件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