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农业合作

农村农业合作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1 17:13: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村农业合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村农业合作

第1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建立新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从事同类或多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为加快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提高社会地位,为市场经济中保护自身利益,在资金、技术、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技术组织,可以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织的新型组织,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经济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在很多时候还需要充当中介组织。就是这样的一个新型组织,其建立和运营对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1.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正是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对农业是非常重视的。在近些年的国家政策,都重点放在农业。只有农业发展好了,其他产业才能发展地更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现在农村都是实行家发展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提高收入有限,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了瓶颈。只有建立起新型的农业合作社,才能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规模经济的需要

适应了当时的发展形势,使中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家庭式生产与当今已不完全适应了,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以一家一户的家庭式生产,产量实在有限,难以满足农户提高收入的需要。如果要想使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规模化经营。农民只有把土地交到农村专业合作社手中,让农村专业合作社来统一经营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才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确保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

3.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当今的农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将很难发展。农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提高农民的经营水平。然而,农民个体的力量是薄弱,只有把农民联合起来,才能抵抗市场的风险。只有建立新型农业合作社,才能把农民联合起来。通过农业合作社,能够提高农业的经营水平。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营组织,就是统一把农产品销售出去,为农民获取更多的利润。农民只负责生产,剩下的经营就由生产合作社来做。农业合作社具有议价的功能。有了农业合作社,面对商家的就是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可以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可以跟商家议价,可以获得农民与商家之间可以接受的价格。这样使农民不用去寻找商家而节省交易费用,农民的收入也能提高。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中介组织,可以为农产品的销售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为农民服务的组织,也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避免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农业合作社就可以按市场行情,安排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农民在市场经济才处于有利地位。

4.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科技兴农的需要

当今农业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科技兴农。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基本动力。中国把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农业的第一生产力、放在发展农业的首位,走技术农业之路、知识农业之路,是正确的科学决策,也是一个永恒的决策。党提出‘科教兴国’基本国策之后,科技兴农已成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战略,农业科学进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时期,大发展的时期。农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科技兴农的政策。

5.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营组织,肯定需要一些有管理经验的人来经营。为了经营好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必须引进一些营销人员、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共同经营。因此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来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社。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如果农村普遍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社,将需要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大学生将有广阔的就业机会。而且,农村有广阔的市场,就业前景相当良好。所以,大学生应该深入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政府也应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大学生也转变就业的观念。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能解决部分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新型农业合作社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农民能提高收入,农民就愿意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必须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党和政府应给予农村重大支持,促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普及和完善。

【参考文献】

第2篇

为夯实“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迈向基本现代化”基础,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就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制定考核办法如下:

一、考核目的

通过分解落实省、市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年度目标任务,强化责任,突出重点,加强考核,推动全镇各村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考核内容

根据市对我镇考核的主要内容,分解量化到村的有12个指标:

1.创建小农场(100亩以上)

2.推广机插秧面积

3.新增设施种植业面积

4.新增林业绿化面积

5.新增持证专业证书劳动力人数

6.村庄环境整治

7.低收入农户脱贫

8.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2%的村

9.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的村

10.秸秆两季综合利用及双禁率

11.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

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2.5%

三、考核方法

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具体目标以镇当年下达的任务为准),基本分为100分,加分为10分。

1.创建小农场(100亩以上):基本分8分,此项指标完成目标任务得基本分,完不成目标不得分。

2.推广机插秧面积:基本分8分,按完成目标任务比例加减分,加分不超过本项基本分的50%。

3.新增设施种植业面积:基本分5分,按完成目标任务比例加减分,加分不超过本项基本分的50%。;无此项考核指标得基本分。

4.新增林业绿化面积:基本分5分,完成目标任务得基本分,完不成目标不得分。

5.新增持证专业证书劳动力人数:基本分5分,完成目标任务得基本分,完不成目标按比例扣分。

6.村庄环境整治:基本分10分,以镇农村环境整治考核办法考核;无目标任务得基本分。

7.低收入农户脱贫:基本分10分,完成目标任务得基本分,完不成目标按比例扣分,超额完成任务的不加分。

8.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2%的村:基本分20分,完成目标任务得基本分,完不成目标按比例扣分,超额完成任务的不加分。

9.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的村:基本分10分,按完成目标任务比例加减分,加分不超过本项基本分的50%。;无此项考核指标得基本分。

10.秸秆两季综合利用及双禁率:基本分9分,由镇秸秆“双禁”领导小组另行发文实行专项考核。

11.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基本分5分,完成目标任务得基本分,完不成目标不得分,无此项考核指标得基本分。

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2.5%:基本分5分,完成目标任务得基本分,完不成目标不得分,超额完成目标按比例加分。

有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的村另加3分。

四、考核奖励

根据考核结果,取前6名予以表彰奖励,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奖金: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2000元、三等奖1000元,其中50%用于奖励村主要负责人。

第3篇

[关键词]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生产经营方式 农民专业协会 村级经济合作社 贸工农一体化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的短缺经济时代已经结束,农业市场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农业增产已经不能实现农民的增收,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逐渐减弱;资源配置分散,生产资料浪费严重等问题更加凸现出来,与日益发展的社会化大市场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因此,补充和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时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在一些省份建立起了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把农民有效的组织起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

一、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加快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既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但更重要的是要完善我国的农业生产体制,建立一个良好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引导农民自发的组织起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走自主化、高效化、集约化的农业发展道路。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形势来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

1.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就是要以专业化的生产、服务和销售方式,来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只有这样,农民才能够按照市场信息,有计划地组织农产品生产、运销、减少市场风险,既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稳定发展,又有利于城市农副产品的稳定供给。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最终增加了农民收入。

2.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减少资源浪费。

在以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模式下,农户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占有和掌握了大量的农业生产资源,大量的农机具、畜力等农业生产资源在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被闲置,甚至报废,这种生产资料的分散和闲置造成了农业资源的极大浪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就是要组织各种专业技术服务队,服务于农业生产,如水利灌溉队、农田机耕队、病虫害防护队、农作物收割队等,还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结合当地实际,组建种植、养殖、机械、加工、建筑、运输等各类企业,实现专业化协作、产业化经营和优质化服务,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3.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广大农户由于受思想意识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再加上信息来源渠道不畅,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很难运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农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低,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就是要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名义,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带动农民,推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优势产业规模的形成。

农业生产与工业及其他产业的生产有所不同,受地域性、季节性和农民认识水平的影响较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最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就是要求各地专业合作社,要立足于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优化配置和组合产业相关的品种、技术、资金,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引导带动周边农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新产业带的形成和产业规模的扩大。通过培训、技术指导、生产资金担保等服务,引导和吸引社员以及周边农户发展特色农业,建立各具特色的核心示范中心,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规模优势的形成,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有效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5.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多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足,加上农村基层组织占有和掌握的农村经济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根本上讲,还是要依靠农业自身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即“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个集体”,才能够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和标准,去加强和改善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6.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乡、村两级的政府职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就是要充分利用其信息、技术、销售等有机结合的服务功能,区域性、专业性和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特点,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与农产、农产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了合作各方优势互补的服务机制,解决于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农民单家独户又办不好的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效地在政府与农户之间架起了桥梁,成为政府落实农业产业政策、实施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为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宏观调控与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的基本模式

在全国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起来,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形式上讲,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

1.农民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协会是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自愿结合的经济组织,通过某一项产品共同开发、生产、经营,或就某一产品的生产技术进行交流、推广和学习,而形成的专业性组织。农民专业协会拥有140多种不同专业,按行业划分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瓜菜、林业、农产品加工和其他,共7大行业。拥有专门知识的农民组成的农民专业协会,在生产性投入、生产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都更有优势,其产品的质量、品种、产量都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2.村级经济合作社。村级经济合作社是由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互经济合作组织。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原村一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基础上,社区内的农民进行分工,成立专业化的生产组织。在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省区,原有的集体经济与组织基础较好的村社,实行村内的分工,形成了村级经济合作社,在村内逐步组成了种植、养殖、机械、加工、建筑、运输等各类村办企业,使村内每一成员参与一项专业性生产活动,这种村内的分工与专业化生产,提高了每个农民的专业化生产技能,提高了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增加了成员的收入,也有利于改善生产条件,有的村镇还成为某一产业的专业村。

3.贸工农一体化企业。近年来,一些原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为了拉长产业链条、拓展生产经营范围而介入了农业生产,出现了一批贸工农一体化联合经营企业。这类企业利用其资金、技术、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一开始就把农业专业化生产提高到较高水平上,对农民进行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训,或者使其成为企业员工,或者按要求向企业提供初级产品,然后,对农产品再进行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精加工和深加工,这样,即保证了原材料的来源渠道和产品质量,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使农民特别是纯农户分享到农产品加工、运销过程中所获得的后续收益。

三、对建立和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议和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我国广大的农村迅速发展起来了,但它毕竟是在新的农业生产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还存在着法律地位不明确、发展能力不强、管理制度不够规范、政府支持力度不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现提出如下的建议和思考:

1.健全法律法规制度,营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农民合作互助形式,它必将对我国未来的农业生产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制定和出台至在鼓励和保护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在法律上要明确界定各级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任务和地位。具有经营性质的企业和村级经济合作社要在工商部门登记为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法人实体,承担法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具有经营性质的农民专业协会要在民政部门登记为社团法人,从事非赢利的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经验交流等活动。政府职能部门要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2.建章立制,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农民专业协会,或者是村级经济合作社,也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毕竟是一个组织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都必须建立起必要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要制定和出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的规范和要求,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原则和目标,构建出适合当地特点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并就该组织体系中的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监督保障机制和政府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职能定位等问题作出相关规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也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制定自己的组织运行章程.以确保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正常运行;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投入争取各级财政对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积累能力,逐步建立起专业合作组织自身的积累发展机制。

3.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

我国农村的发展并不只是农业的发展,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兼有工、商、建筑、邮电通讯、教育、服务等多行业并存的社会体系。因此,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为此,应该按照完整的社会体系,来规划和设计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思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时地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且,我们也深信,随着城市空间的拉大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会有很多新兴产业将不断地转移至农村,也必将接纳和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所以,也必将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

4.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适度协调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关联度大,政策性、技术性、群众性强,各级农业部门的支持、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都必须始终坚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做到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引导不强迫,避免急躁冒进、一哄而起、归大堆。要培训一支高素质的业务辅导员队伍,指导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实施民主管理,完善自律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总结推广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功经验以及热心为民、乐于奉献、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带头人,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共同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参考文献:

[1]唐宗昆: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障碍分析.农业经济,2008.01

[2]马 锟: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05

[3]冯 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福建理论学习,2007.09

[4]侯保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轨迹及特点.农村经济,2007.03

第4篇

一、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大兴水利的大好机遇,积极做好规划,包装项目,争取资金。具体工作是:一要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围绕百亿斤粮食产能,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扩大以水稻为主的水浇地和以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的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继续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二要大力推进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认真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抓紧实施4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三要依法治理河道,确保主汛前完成境内中小河道清障和险工险段治理工作。全面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今年5月底前要重点完成水毁工程修复任务,确保群众饮水安全、春季灌溉用水和度汛安全。全面加强水土保持与河道生态环境整治: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

二、扎实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

以绿化杯竞赛活动为载体,以荒山荒地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乡村绿化等九大工程为重要内容,推进全市生态绿化建设再上新水平。

三、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

一要认真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相关项目资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二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深入开展农业科技特派服务行动和农民技术员培训工程,提高在乡劳动力科技素质,以适应现代农业要求。加快引进和推广一批高产高效农畜优良品种,努力实现全市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全覆盖。切实搞好高产创建示范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认真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全面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搞好农业信息服务核心站建设。组建粮食、畜牧、蔬菜等科技特派服务团。深入专业乡村和农民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三要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大秋季倒地整地力度,实行松、翻、旋相结合。在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上搞突破,推广水稻大棚育苗。四要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各乡镇要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村村有气象信息员;科学开展人工增雨(雪)和防雹作业。

四、努力增加农业投入

一要切实按照“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要求,努力增加财政支农投入。要加强项目库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要强化项目管理,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要切实加强支农资金管理,树立抓资金管理就等于抓资金投入的理念,制止资金挤占和挪用。加强涉农项目招投标和质量进度的监管。二要切实发挥金融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拓展农业信贷业务领域,放宽农业抵押贷款和担保限制,落实小额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三要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惠农政策,努力增加农业政策性投入。四要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减灾惠民效应,完成大田作物保险650万亩,森林保险84万亩。

五、积极推进农村改革

一要加快推进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今年是中央提出三年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改革任务的最后一年。要加大工作力度,加怏改革进度,确保有机构编制、有合格人员,保证开资和工作经费,保证正常业务开展。二要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规范内部管理为重点,积极创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三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做到分树分地到户,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完善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做好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工作。全市要完成全部平原少林地区乡(镇)和四分之一重点林区行政村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任务。四要加强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增加投入,改善条件,确保村防疫员工资。同时要抓好农垦管理体制改革。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好农村民生

第5篇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014年,全镇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多措并举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主要目标是:实现粮食总产量0.7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0元。

二、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稳定粮食生产。

(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发展水果干果产业。在2013年发展核1000亩的基础上,今年将积极争取,在发展核桃种植2000亩,在稻香、两村发展脆红李1000亩;二是继续发展烤烟种植。全年计划种植烤烟1700亩,主要在种植基础较好的、两村发展,切实提高种植水平。三是发展中药材种植。在、天堂两村各发展赶黄草种植500亩,继续在狮龙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扩大至800亩。

(三)大力发展养殖业。加强以村为中心的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扶持村肉牛专业合作社,推行以“专合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年出栏肉牛2000头,发展生猪养殖和土鸡养殖,实现年出栏生猪3.5万头,土鸡8万只。

(四)加快扶贫攻坚步伐。抢抓政策机遇,争取实施村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加强灌溉水池、生产便道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落实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以工代赈工程项目,实施稻香、、、村叙大铁路29户拆拆迁户异地扶贫搬迁及其配套泥结碎石路建设。

(五)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设通村水泥路四条,分别是通村公路,春灌之前,全面完成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并争创优质工程,争取狮龙村提灌站建设。加快村和村安置点扫尾工程建设,完善路面硬化和外观装饰。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六)实施农村惠民工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务培训,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落实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五保和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障等制度。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事业加快发展。

(七)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县上部署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巩固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落实林业所有人的管护责任,加强森林防火的机制建设,确保森林安全。

(八)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加强蔬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及兽药残留监管,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

三、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镇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分工负责,确保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在农业、农村工作上得到落实。

第6篇

一、目标任务

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

2、农业投入持续增长,向上争取涉农项目资金比去年增长20%以上,政策性农业保险应保尽保,当年整合的涉农项目资金增长20%以上。

3、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县上下达的任务。

4、产业发展。新建竹产业7000亩;新增高粱种植面积0.34万亩;全年出栏生猪4.9万头;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8万吨。

5、基础设施。全面完成九江、青云两村的小水利工程;新建通村水泥路25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50口;

6、产业化经营。启动百绿食品5万吨泡菜产业生产线建设项目,加快农副产品集中加工园区的建设。全年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

二、工作措施

(一)扎实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努力确保粮食稳定增长。

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自求平衡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作用,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各村要指导好农户对小春进行田间管理的同时,重点抓好糯稻等商品粮订单、大春生产、良种玉米补贴面积落实。

1、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大力组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发展特色产业的骨干力量。继续普及“两杂”良种,全面推广保温育秧和配方施肥。完成优质稻2.2万亩,再生稻1.2万亩,优质规范玉米种植0.34万亩,高粱0.3万亩。镇、村、社紧密配合完成新品种的示范、试验和农业项目的实施。

2、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禁任何毁坏、破坏及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采取土地流转、集体经济组织代耕等形式实现撂荒地复耕。

3、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年,中央提出了加快农村水利实施建设的步伐,因此各村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塘、库、堰和机耕道路的维修,改善灌溉面积,搞好蓄水、保水,防止旱情和洪涝灾害的发生,确保大春作物的满栽满插。

4、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各部门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监管和执法检查,严打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有效地遏制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我镇农资市场规范经营和健康有序发展。

(二)抓住关键,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大力发展林竹产业。要依托我镇的自然资源优势,继续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造竹、速生丰产、发展高效的原则,围绕“山上一片绿,河边一道墙,公路一条线”的绿色目标,进一步强化竹产业对全镇经济的支撑作用,奋力推进竹类栽、运、截等前后端产业链条延伸,深入推进竹基地建设,实现15万亩林地目标,实现“竹、浆、纸一体化”。

2、大力发展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以加速品种改良、提高生猪品质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养猪的综合效益,依法治畜、护畜,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和防控工作,努力促进生猪生产发展,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和养殖积极性。推进农户发展以标准化为基础、以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坚决打击在畜牧业发展中违规使用“瘦肉精”等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3、继续促进劳务经济提质增效。实施劳务精品战略,转变劳务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继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农村新增劳动力和存量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抓好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失业农民工转岗择业和农民工创业等多种培训,提高技能化输出比重。要积极动员本地民营企业优先聘用返乡农民工,努力扩大就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

4、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把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支持贫困村扶贫互助社发展,建立健全互助资金风险补助机制。针对我镇重点扶贫村——新村、高家村、孔阳村,实施扶贫攻坚工程,积极争取财政扶贫资金。

5、努力开展“一村一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全力打造“一村一品”富镇战略,主要项目为生猪和竹产业,示范村两个:青云村、光照村。进一步规划好其他村的“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力争每村均实现“一村一品”发展。

6、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支持农村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化利用。继续大力实施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项目,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完成沼气建设250口。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要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紧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解决“三农”工作的突出矛盾,努力在农村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强化农业基础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农村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第7篇

适合农村创业点子推荐

1、建筑工程

在农村做建筑工程的人,基本都是暴发户。这类人大多是以前做泥水匠出生,由于肯吃苦、有头脑、也有一点文化,能写能算。靠着在农村帮农民建房或修一些场镇房产销售,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名人。虽然他们可能与一些大房产商不能比,但在当地人心中也算是发大财的了。

现在农村土建、水利、建房、装修等方面的工程不少,一些正规的建筑企业一般都不愿去农村承接工程,农村工匠十分稀缺,经常是一个人同时承揽了几个工程而做不过来,且工价也一年比一年高。所以说,农村建筑工程承包商,应该基本都是农村最早期的一些发大财的人。

2、农村网购提货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也有许多会网购,包括生鲜、食品和生活用品等,而且量还挺大,开设一个提货点,将附近居民所购买的商品集中放到提货点,再由提货点通知购买的用户上门取货。这样不仅能从中获利,还可以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服务,久而久之,提货量会增加,收入也就更加可观。

3、大棚蔬果种植

农村有许多可耕种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一些符合当地气候或当地周边城市需求量较大的蔬菜水果,因为是农村,所以用地成本会低很多,待蔬菜水果成熟后,供应给周边的城市即可,而且一些发展好的农村,对水果的需求量也比较大。

4、种粮大户

实话实说,在农村你要是种自己分的一亩多地是就是八辈子你也大不了财,但你要是承包了几百亩土地种粮食,那你就一定能发财。因为现在农村都是机械化种植省人省事,就一两个人就种了,不用说种经济作物,就是种粮食一亩地也能挣几百元。

还有就是在一些地方的农村,你把土地大面积承包到手,然后去申请国家给补贴,一次给个二百万一次性就发了。即使你种地亏了但是补贴拿了,好多地方都是这样,然后把到手的土地甩手不干或转包给他人。所以说,农村的一些种粮大户,基本也都是一些胆子大,发大财的人。

5、农副产品

在每一个地方的农村,都有一些农副产品经营的大户,他们也都是一些农村最早发大财的人。特别是在一些新奇特农副产品产区,有很多人就是通过收购、贩卖、经纪农副产品,而让自己赚到盆满钵满。就像早期农村购销的贩粮大户,基本都是一些当地的发大财者。

就是在我农村的老家所认识的一些在农村从事农副产品购销的人,每年的农村收获季节,他们都赚的是日进斗金。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们做生意连本钱都不要,有时候就是代购代销,就是吃中间差价,也让自己一年收入颇丰,这样的发大财的人,在农村不少。

6、农资经销

长期在农村从事农资产品经销的人,也都是一些发大财的。譬如在我们当地的农村老家,首富就是一个卖柴油的人,他在农村乡镇上一个加油站,年收入都在百万以上。其他还有什么卖肥料的、卖饲料的、卖农药的、卖农机的等等,这些在农村常年的农资经销商,他们早期都发了大财。

因为在农村大量的土地种植,它都离不开农资这方面,所以,在这方面的市场那么大,有几个发大财的人也就不奇怪了。

第8篇

源自四个动力

一是资源环境的倒逼催动。浙江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在较少农业资源和狭小发展空间上实现农民致富,必须突破传统、单一的发展路子。

二是广大群众的自发能动。浙江人的“四千精神”,同样体现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创业上。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尊重、鼓励、维护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业干劲,为农业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三是深化改革的有力推动。浙江农村以“三权”改革为核心的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创新起步早、举措多、力度大、办法活、覆盖面宽,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四是整体发展的牵引带动。“四化”同步持续快速推进,既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广阔市场、先进的技术装备、管理经验,同时也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开拓了投资新领域、发展新空间。

围绕三条主线

一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推进产业链纵向延伸。围绕优势农产品深度开发,推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发展。如安吉县的竹业已形成竹制品、竹建材、竹轻纺、竹化工等相关行业配套发展的产业链。2015年全县竹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以占全国不到2%面积的竹资源,创造了全国1/4的竹产业产值。

二是以升级打造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多功能横向拓展。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力打造特色小镇。如桐庐、淳安、德清、仙居等多个地方,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发展迅速。2015年,德清县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1401.3万人次和133.0亿元,绝大部分是乡村旅游。

三是以强化科技信息应用为抓手,推进新业态蓬勃兴起。积极引入新型市场主体,推动新技术应用,培育发展新的业态。遂昌县农村电商已形成赶街、企协网、嘉言民生三骑齐驱的发展格局。嵊州、上虞等地推出的农业综合体,以科研院所为依托、工商资本为支撑、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共同参与,产业组织、科技示范、田园美化、农庄整治等集成推动,积极探索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坚持三大做法

一是始终坚持“大融合”理念。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总的就是要全面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等现代经济普遍而共性发展规律,与“三农”基本省情和特有发展规律的有机融合,通过新的理念、方式、技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在协调处理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与“三农”工作关系中,始终坚持以融合作为促转型、补短版、解决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的有效手段,既重视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同时还关注城镇与乡村的融合、农民与市民融合、村级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的融合。

二是建立两个市场化机制。一方面,建立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为解决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资源要素流动性瓶颈,加快推进以“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率已达90%以上,土地流转率已突破50%。全面完成了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实施农民持股计划。德清县作为国务院授权的全国15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在入市交易与抵押贷款方面已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在如何有效保障农户公平分享增值收益,是关系农村产业融合有序、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我省各地有 “保底收益+二次分红”、农户以土地等要素入股企业、企业以农业设施等投入入股农户、企业与农户实行反租倒包等多种不同做法,对建立切实有效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三是化三个支撑体系。第一,强化农村新型经营组织体系。农村三次产业发展体现了农业和农村的多功能性和多样化需求,客观上也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多元化主体的积极性。我省对工商资本率先实行开放政策,不仅注入了资金,同时也将先进的管理经验、科技成果、市场机制植入了农业领域。我省还率先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规范提升合作社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2.1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万家、合作社联合社151家、农业龙头企业7652家。这些新型市场主体,已经成为推动我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第二,强化农村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省采取政府引导、各方参与方式,共同推进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方面,开发建立了“农民信箱”,这是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技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目前拥有279万实名注册用户,其中农民209.5万户,各类涉农企业、合作社25.6万户,涉农科技、管理、服务人员33.2万户。积极鼓励和引导城市专业化服务机构到农村发展,全面开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借贷等多方面服务。第三,强化农村产业发展平台体系。我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通过政策重点扶持和要素集中配置,培育多元化的产业业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合力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让农业增效、主体培育、科技投入、公共服务等在这些园区得到集中体现。

深化五项工作

一是开展试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文件精神和国家七部委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发展,积极指导5县区做好试点方案的编制实施,共同推动创新实践。

二是强化平台建设。“十三五”期间,在继续抓好“两区”建设同时,集中培育30个左右产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相互融合的农业产业集聚区和100个左右主导产业强、生态环境美、农耕文化特、农旅融合深的特色农业强镇,把“一区一镇”建设成为我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基地和窗口。

三是培育全产业链。以茶叶、柑橘、蔬菜、食用菌、畜禽、水产品、各类林特产品等优势农产品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物流、市场交易、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单条产值超十亿元、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