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公共管理常识

公共管理常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1 17:13: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共管理常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公共管理常识

第1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现场施工管理;应用

公路工程管理中的现场施工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的优良程度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工期及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且公路工程管理的内容复杂,在实际应用期间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制定方案,以保证施工工程顺利完成。

1公路现场施工管理概述

现场管理是指在施工的实际情况下,管理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以保证施工目标可以在低成本、短时间内高效完成。现场施工管理是施工单位的基础性工作,基本实施环节包括计量、定额、规章记录等内容,这些流程不可省略。施工现场管理作为一系列活动,围绕整个系统的目标展开,其规范性和系统性较高,现场管理可以保证建筑产品的生产安全,保证其符合市需求。现场管理作为一种动态性管理需要随时通过信息和物质的交流融合内外部整体环境。

2公路现场施工管理概述重要意义

2.1降低公路工程管理的有关成本

现场施工管理决定了施工的成本投入,在全部公路工程施工资金投入中,现场施工管理占据主体,所以做好这一工作对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均有较大影响。现场施工管理涵盖了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管理的内容针对整体的工程和各个具体工序,严格把控工程进展和原材料的采购及使用,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和施工上预算和实际的误差,减少浪费施工资源。

2.2提高公路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

如果在整个现场施工期间,施工管理工作能一直顺利完成,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其工作效率,保证施工顺利展开。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主要的优点就是可以在施工期间提前准备好施工所需要的材料,保证整体施工态势稳定、顺利展开,从而使公路工程管理工作具备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保证了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施工期间就不会出现因为突发状况影响施工进展的情况。

2.3提高公路工程整体管理水平

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质量代表着施工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公路作为工程活动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其现场施工治质量较高,才能保证后续建成公路的整体质量。任何在施工期间现场出现的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公路的整体质量,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危害。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避免后续在验收时发现问题,增加解决的难度。

3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特点

3.1公路施工环境复杂

在公路施工期间,天气,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在制定施工具体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但实际施工期间各种因素随机出现,都会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如雨天会影响公路沟槽,增加施工难度,复杂的外界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导致管理工作难度较高。

3.2公路施工对管理专业性要求较高

在公路工程施工期间,现场管理的内容涵盖了材料、人力、设备等方方面面,管理人员需要对每项内容都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综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且公路工程施工的周期普遍较长,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各有不同,需要管理人员结合不同时期的特点调整施工计划,优化人力、材料和设备,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公路施工现场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4.1路基质量问题

(1)填料选择不合格:所选择的填料水分较大、粒径超标、土质未按照标准处理,都会导致施工出现路基质量问题。(2)施工质量不达标:路基的处理方法未按照标准进行,例如在处理路基弹簧土时,翻晒、掺水泥等操作不合规范,导致填料质量不达标,影响公路的上层结构。在路基填方时,施工人员的操作方式未严格按照填筑要求进行,为赶工期,私自将填筑方式变为一次性填筑,通过控制槽顶部,反复碾压路面,这样施工后由于未选择合理机械、碾压次数较少、漏压等,导致公路的压实度较低,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便会下沉或浸湿,最终路面坍塌。

4.2工程材料问题

在公路施工期间,所选用的材料也会对工程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包括材料的型号、属性、规格等。如果管理人员忽视材料质量,在施工期间投入使用质量较差的产品,就会导致施工具有较高的危险系数,其安全性和质量均较差。

4.3混凝土质量问题

(1)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现象严重,导致内部快速升温,内外温差过大,从而出现缝隙。(2)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使其更为均匀,需要进行振捣操作,并对混凝土表面做好保护工作。但在实际施工期间,振捣时的漏振、过振等都会导致混凝土配比不合格、不均匀,使用后会出现裂缝或麻面现象。在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要使其表面保持湿润,及时将蒸发的水分进行补偿,以免因为干缩出现裂缝。

5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5.1施工方案要有一定的弹性

在实际施工期间,施工单位需要在详细了解具体工程情况后制定施工方案,如出现天气变化、原材料供应不足等不可控情况时,需要及时变更施工方案,保证施工可以顺利进行。所以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需要考虑长远,针对各种可能发现的因素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后续施工进程不受影响。如施工时遇到雨季或冬季等寒冷天气,需要制定操作性强的专项施工方案,以免影响施工质量。

5.2做好材料进场检测工作

为免因为材料质量问题影响公路整体质量,需要检测材料的合格证、规格和质检报告,确保其质量。施工单位需要提前对原材料进行测试,确保其指标达标。在测试时,需要设定完善的测试参数,以保证材料的质量。

5.3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施工单位积极培养属于自己的施工团队,对团队内的施工人员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知识讲座,使其操作水平不断提升,以保证其所接触的施工工程具有较高的质量。培训还可以提升施工人员的思想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具备更强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5.4合理调配资源,提质增效

在展开施工工程前,需要施工单位研究分析本次施工期间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并组织技术人员制定解决方案。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施工人员及物资进行合理分配,以保证工作的高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管理人员在施工期间需要加强对工程材料的管理,严格控制领料单的发放和使用,以免浪费施工材料。在采购材料时,重点检查其性能,施工期间要合理组合使用机械设备,遵循经济效益原则,不能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不合规的器材。

5.5重视施工工序的管理

(1)管理人员需要对全部施工方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操作开始前先通过会议为施工人员讲解具体施工的方案、工艺和质控标准等问题,再细化施工任务,明确分工,保证责任到人,责任到岗。(2)每完成一道工序就检查一项,一旦发现其中有不合标准的要及时返工整改,并再次检查,直到确定符合标准为止。随时分析施工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确定发生原因,制定解决方案。(3)施工单位需要明确奖惩制度,对于工作不合格的施工人员要进行适当处罚,以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错误影响工期。此外,还需要及时清理路基、路面的肥料、砂浆等,以免影响后续施工。

5.6建立严格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1)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管路标准,所有人员在完成各自的工作时均需要严格执行这一标准。(2)建立完善是管理体系,从而对施工人员及其操作进行约束,管理人员在其中需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及实际操作中的合理性。(3)明确奖惩制度,及时嘉奖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使其具备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在工作在创造更多利益。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一、认真考察所需技术,作好技术准备。

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特别是装饰工程,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以横道图或图表示出来,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的平面布置和资源配置是搞好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

1、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全面布置施工生产活动,控制施工进度,保证质量和安全,调整劳力和机械的基本依据。我们在对南门国际城工程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对施工中每一阶段、每一工种可能出现的技术和难题提出符合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有效地指导了施工循序发展,保证了工程质量与进度。

2、们根据现场空间精心设计、绘制了平面图,放置在醒目处。对搭设临时设施,安装机械设备、堆放材料构件、水电线路铺设等都认真进行规划,并在平面图上予以标识。对各个场所和通道我们设计了标识牌和指示牌。由于组织设计方案清晰,平面图规划明确,整个现场做到:临时设施布局合理、材料码放整齐、机械操作范围明确、车辆进出方便、工序衔接紧密、场地卫生整洁、施工虽然紧张,但整个现场却显得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3、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是保证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要达到最佳组合,完全阶段施工任务,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实践证明:违背客观规律,不计成本而大量增加投入,盲目赶工的“形象”工程和投入不足致使进度缓慢的“胡子”工程都将导致施工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工程的严重亏损。

三、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材料量的管理。

①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物资消耗,特别是钢材、木材、砂石料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尤其引起重视,严格管理。对于材料操作消耗特别大的工序,由项目经理部直接承包。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在工序开始前由工长、材料员分配大型材料使用数量,工序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材料数量不够,由材料员报请项目经理领料,并说明材料使用数量不够的原因。每一阶段工程完工后,由材料员清点、汇报材料使用和剩余情况,材料消耗或超耗分析原因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予以奖惩。

②也可在项目经理部实行材料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耗则罚的制度。

③及时发现和解决材料不节约、出入库不计量,生产中超额用料和废品率高等问题。实行特殊材料以旧换新,领取新料由材料使用人或负责人提交领料原因。材料报废须及时提交报废原因。以上所提到的提交的各种申请及汇报材料无须大篇幅编写,简单说明原因即可,但必须提交,以便有据可循,作为以后奖惩的依据。

四、认真抓好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靠质量出信誉,靠信誉争市场,靠市场增效益。

1、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和领导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并强化质量技术管理工作,及时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强化工人的质量责任心,同时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保证书,明确质量责任,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并按规定建立奖罚制度,与各级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

2、应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巡回检查,走动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追查责任,并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在全面抓好施工质量的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管理措施,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关,杜绝不合格品材料混入现场。

五、施工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现场管理办法

为了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现场管理办法:所有进入一期改造工程现场的施工人员,需配有XXX公司盖章确认的胸卡,并从专用施工通道出入。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时间进行施工,如需加班,必须提前通知,另行安排。服从现场的管理人员指挥,遵守现场的警示标志、标语,以及隔离标志。施工人员着装整洁,不得赤膊、穿拖鞋进行施工作业。工作态度认真,不得在施工区内进行追逐嬉闹,不得大声喧哗,施工时尽量避免噪音。施工现场严禁吸烟。施工现场需明火作业时,必须经过动火审批,必要时必须经过业主同意。配备必要的灭火设备并由监护人监护。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产品保护教育。严格控制现场的环境卫生,做到工完料清场地清,每天的施工垃圾运至厂区东侧场地集中堆放,定期处理。改造工程处于厂区中心部位,必须保证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控制。交叉作业,防止高空坠物。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用电,不乱拖乱拉电源线。施工人员不得使用厂区内厕所,必须使用宿舍东面的临时厕所,施工现场不得随地大小便。服从和满足业主的要求,不得妨碍业主正常的生产活动,做到安全、文明施工,使业主满意。

六、善于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优化现场管理应该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标准化规范化原则等三原则。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四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七、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监督四大机制,造就一流职工队伍

1、建立竞争机制。自上而下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具体作用有:一是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了工作和办事效率;二是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三是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施工生产。

2、建立激励机制。从改革职工最关心的分配政策入手,彻底打破大锅饭,将职工个人收入与施工产值、质量、安全、成本等指标挂钩。

第3篇

关键词: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启示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摆脱财政困境、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政府行政效率,相继掀起了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热潮。诚然,西方各国因其国情不同,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内容与进程也不尽相同。但是,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信息和技术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这就使得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凸显出一些共同的制度化取向。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

所谓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政府筹集各种资源,通过民主的政治程序设定社会需要的优先目标;与此同时,又利用私营部门之所长,组织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具体而言,指政府通过政治过程作出决策,确定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以市场机制为杠杆,通过多种方式调动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等组织的参与,在竞争中完成公共服务的供给。目的是在政府部门不放弃公共政策制定责任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挖掘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公共服务市场化反映了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政府职能的退缩和市场价值的回归。它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是为了解决官僚腐败及政府垄断下的公共服务供给低效率等问题而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来提高供给效率及行政效率。

西方各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

(一)私有化

把原有属于国有的公司或公用事业通过产权转移、拍卖、赠送、发行股票等形式转给私营企业所有或经营。英国是西方国家中实行私有化改革起步最早最突出的国家。在撒切尔首相上台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私有化改革。1998年撒切尔政府表示私有化无,把电力、供水、天然气等国有企业实行了私有化改革。20世纪90年代梅杰执政以后,又把私有化领域继续扩大,邮政、铁路、运输等部门的私有化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可以说,英国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示范性效应为各国私有化改革树立了典范。受英国的影响,西方国家随即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私有化改革浪潮。

(二)合同出租

合同出租亦称合同承包、竞争招标,是西方各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最重要的形式,其主要内容是政府将原先垄断的公共产品的生产权与提供权向私营公司、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进行转让。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对外向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招标承包,中标的承包商与政府签订供给合同,承包商在合同许可的范围内自由配置资源并按合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在此过程中的主要责任就是确定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监督承包合同的执行。在合同订立之前,公共服务的确定是一个政治过程,政治机制起主导作用。合同订立之后,公共服务的提供就进入了经济过程,市场机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承包公共服务生产的组织在合同许可的范围内自由配置资源,摆脱了原先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下的各种限制。政府对承包商的合同管理代替了原先对行政组织的等级控制。

(三)公私合作

即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合同出租,与合同出租不同的是,政府不需要出资购买私营部门提供的服务,而是以政府特许或其他形式吸引中标的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或提供某项公共服务并允许承包商有投资收益权。公私合作可以发挥公私两种部门在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在各自目标中寻求共识,彼此合作,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达到既能借社会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生产能力,又凭借价格机制显示真实需求。

(四)用者付费制

通过付费,把价格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中来,按“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消费者在使用政府提供的服务时必须向政府支付赖以收回成本的费用。与合同出租模式下政府出资购买由第三方提供的公共服务所不同的是,在用者付费模式下,服务的生产者一般是政府,享受服务的消费者直接向政府购买服务。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公用事业、垃圾收集、废水和污水处理、娱乐设施、公园、保健服务、特殊事项上的警察服务、楼房检查、住宅区服务等领域,广泛推行用者付费制。

(五)补贴制度

为了鼓励可收费物品和个人物品的消费,政府实施补贴制度。它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补助,是政府给予生产者的补贴。补助降低了特定物品对符合资格要求的消费者的价格,他们可以向市场上那些接受补贴的生产者购买更多物品。在补助安排下,生产者是营利的或者是非营利的组织,政府和消费者是共同的安排者,政府选择特定的生产者提供补助,消费者选择特定的生产者购买物品,政府和消费者都向生产者支付费用政府对相关行业的补助,是因为这些行业的服务能使公众普遍受益,适当的补助能减轻这些行业的运营成本,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公众对这些物品的购买能力。另一种是凭单,就是政府部门给予有资格消费某种服务的个体发放优惠券,有资格接受凭单的个体在政府指定的公共服务供给组织中“消费”其手中的凭单,然后政府用现金兑换各组织接收的凭单。实行凭单制的公共服务供给与消费模式是公共服务生产组织为争取消费者手中持有的资源而竞争,这种竞争是在市场过程中进行的政府对消费者个体做出反应,公共服务生产组织同样对消费者个体做出反应,消费者个体的选择引发了公共服务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这部分代替了政府对这些组织的监督,这正是市场化制度安排代替政治化制度安排的优势所在。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成效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变了政府对公共服务“大包大揽”的局面,可从容配置行政资源,有利于政府缓解财政压力。政府直接从社会提取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市场调动资源的能力相对比较强,公共服务市场化扩大了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资源及技术力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这样一来政府既施展了“掌舵”作用,又充分利用了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

有利于改进行政管理和精简政府机构。公共服务市场化使具体的“划桨”交给市场,政府在于“掌舵”,有效调整和优化了政府职能,微观的工作交给市场去做。如英国的“执行局”,美国的“法定机构”,政府可以撤销从事这些业务的常设机构,精简了政府机构规模,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有利于扩大民主参与。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能够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以公众的需求为中心,公众通过直接参与或者是通过协商、公决等形式影响公共决策,这样不仅能推进民主化,而且能形成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市场化后权力的适当下放,不仅减轻了政府的沉重负担,也有利于社会自治进程的发展以及“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建立,促进政府和社会发展。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

(一)市场化的制度设计

市场化方案的实施要求在宏观上应把公共服务市场化作为政府行政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市场化的制度设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的政府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由所有制形式多元化所产生的消费主体多元化和需求多元化的要求,这就必须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因此,要根据公共物品的性质,做好市场化的制度设计,对于纯粹的公共服务,如国防、外交、政策、环境等直接由政府提供和生产,而对于混合的公共物品,如市政设施、后勤服务、供应系统等则可交由民营部门、非政府部门来承担,同时探索多元市场化的形式,如市政服务领域采用合同出租,道路、桥梁建设实行公私合作方式,部分国企实行民营化,水、电、燃气供应系统实施使用者付费制度等,从而有效改善公共服务。

(二)有限的市场化

市场化方案中政府在部分公共服务领域的退出,决不意味着政府可以脱离公共服务供给。在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政府转交的是服务项目的提供,而不是服务责任的移交”。市场化方案只适用于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混合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因此,公共服务市场化不是全盘私有化而是有限的市场化。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纯公共物品,如国家安全、环境保护等都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如果所有的公共物品都可以市场化的话,那么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就无从谈起了。

(三)协调各方利益体

市场化改革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协调各方面利益是改革成功的关键。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推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能够较好地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我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虽己初露端倪,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也有相当一段距离。即便如此这一过程仍然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政府管理从根本上说应该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法规,不仅可以对市场运行的过程和结果施加影响,以达到利于公众的目的,而且可以防止垄断权力的滥用,促使市场运行更加有效率。在这一渐进的过程中,协调各方面利益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四)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

要大力培育第三部门,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第三部门又称非政府组织或中介组织。成熟、发达的第三部门是政府转变公共服务职能、进行市场化改革的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这是因为,公共服务成本高、利润少,一般企业不愿承担,而第三部门的公益特性使其具有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和动力。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十分注重发展非政府组织,这类组织的数量在英法等国相当于政府机构的2/3或3/4,他们有效的分担了政府原有的公共服务职能,协助和参与了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第三部门虽然数量不少,但仍存在着政社不分、经费不足、能力不强、法制缺陷等问题,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迫切要求。因此,我国应对第三部门进行重新定位,大力发展新的非政府组织或中介组织,从而形成功能完备、行为规范的组织体系。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市场化并非是最优选择。在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中,态度一定要谨慎,考虑一定要周密。既充分利用市场的积极功能,又要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克服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关系,明确角色定位,更好的推进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第4篇

(1)管理体系不完善。一些施工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业务拓展与企业效益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难以对公路施工进行有效规范与约束,影响整个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2)人员管理不重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忽视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一些施工人员没有掌握施工规范要求,在施工中存在违规违章操作现象,导致质量事故的出现。另外,没有建立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难以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制约了工作人员热情的发挥,给整个公路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3)现场管理不到位。对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不重视,材料堆放存在混乱情况,对机械设备缺乏保养,影响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没有及时排除。施工工序管理不到位,工序质量没有得到保障。施工进度控制不到位,导致出现不能及时完成施工任务的情况。成本管理被忽视,对施工现场变更的审核不全面,影响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出现导致成本增加的情况。

(4)监督工作被忽视。缺乏有效的施工监督体系,监督人员缺乏,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巡查措施,施工监督管理的记录工作不到位,对存在的隐患没有及时排除,影响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公路施工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对公路施工的有效规范与约束,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施工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配备充足的管理人员,确保管理人员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建立施工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职责,促进他们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激发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热情,使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己工作水平的提高。

(2)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重视高素质施工人员的引进,充实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要重视管理与培训,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的胜任公路施工各项任务,促进施工水平的提高。在对施工人员管理的时候,积极推行奖惩激励机制,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完成各项任务,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确保工作水平的提高,为公路施工做出更大的贡献。

(3)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施工现场的材料做好试验检测工作,确保质量合格,确保现场材料堆放有效,做好防潮防水工作,为合理利用材料提供保障。加强施工工序管理,一道工序施工完成后应该进行检查,确保质量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通过控制每道工序进而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加强施工现场巡视,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加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养护与管理,确保处于良好的性能和工作状态。加强施工进度管理,确保施工严格遵循进度计划,按时完成施工任务,避免施工现场出现质量事故,进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4)加强成本管理与核算。施工中要加强对成本的管理与核算工作,严格以施工预算方案为指导,做好工程每部分的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整个项目工程成本核算水平,促进成本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严格控制费用的支出,对人工费、机械费等各项费用支出进行严格管理,避免费用出现超支现象,从而实现对公路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5)重视施工监督与管理。要配备相应的监督管理人员,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工作。监督人员要根据规定,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管理,做好巡视工作,做好巡视记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质量隐患敦促施工单位立即改进,确保整个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三、结束语

第5篇

1.1施工前期控制

1.1.1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应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其准备工作包括施工现场、技术、组织等方面。监理人员应做的工作就相对要复杂的多,监理人员要对工程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并对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完工的质量验收工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监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单位要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确定其能够承担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还要对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资质审查以及相关施工标准和质量控制。(2)施工前期的材料、机械设备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对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使用要实施全过程管理和控制,避免资源浪费,增加施工成本。对施工方法和工艺进行管理,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操作符合规范化标准。(3)监管人员还要对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条件以及安全措施方面的准备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对监测、测量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前提流程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变更或修订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1.2施工质量通病的质量控制

对于施工质量通病的质量控制,要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法,对常见的质量通病的工序,要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对一些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环节,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讲解,并使其熟练掌握标准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同时,对经常发生质量通病的工序,在材料选择上必须严把质量关,选择符合工程要求和规定使用的材料,并选择技术良好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其有效性、科学性、合理性是控制施工质量、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进度的有力依据。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环节必须按照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采用先进的施工组织设计,待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经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实施。

1.2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1)在人员上要选择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能够给工程质量带来有效的保障。所有施工人员都要持证上岗;在机械设备的配置上要选择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在施工前要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确定其型号是否符合施工要求,机械设备操作要选择专业的操作人员。(2)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最重要的环节,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和使用功能,在施工前必须严把质量关,各项质量控制手续办齐全后才能进入工程现场,要做好材料保管工作。在施工方法上,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制定出经济有效的施工方法。(3)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影响周边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对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需采取有效的措施。

1.3竣工阶段控制

工程竣工阶段是施工质量控制的最后环节,相关部门需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对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代表、设计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进行现场检验评定,所有验收材料和记录都要进行归档。

2结语

第6篇

关键字: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安全性;通病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many aspects put ou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road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security; common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正日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具有流动性强、协作性高、周期长、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同时涉及到众多的社会主体和多变的自然因素,会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因此,如何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将施工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施工,实现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已成为公路建设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2.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施工单位只有通过充分的施工准备,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要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

2.2 要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

2.3 研究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意图,澄清图纸中的问题,恢复定线和施工放样。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记录。

2.4 根据施工合同协议和现场调研认真编制施工控制预算,作为控制支出、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经济核算以及统计工程进度的依据。

2.5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相关人员对工程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全面的了解。

2.6建立工地试验室,并申请临时资质。对施工中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

2.7绘制关键工序施工工艺流程图和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查评定、计量支付、设计变更、事故处理等操作管理框图,并使图表上墙。

2.8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3.加强人员管理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题,也是工程施工的管理者、操作者,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均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人员的素质,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都将直接对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因此施工人员应该具备以下的素质: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会管理、通经济、知法律、懂技术及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及健康的身心。

对施工人员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建立健全施工人员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工期比较紧时,只有坚决服从指挥,才能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

3. 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是保证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要达到最佳组合,完全阶段施工任务,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

实践证明:违背客观规律,不计成本而大量增加投入,盲目赶工的“形象”工程和投入不足致使进度缓慢的“胡子”工程都将导致施工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工程的严重亏损。

4、做好施工组织工作

一个工程的好与坏,不但要看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更主要的是如何组织好施工,施工的关键是进度和质量。在施工前应制定一个周密的施工方案,有一个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这样会使整个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对于进度,首先要编制进度计划,施工组织中的月、旬作业计划以及材料、机械使用计划都要服从进度计划的要求。进度计划反映工程从准备到竣工的全过程,反映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是现场管理者统筹全局,合理调配资源,正确指导生产活动的基础。原则上进度控制应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但对于一个项目而言,由于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原因,绝对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当工程进度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与计划偏差较大时,现场管理者要结合实际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对于施工质量,工程质量是公路建设永恒的主题,贯彻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方针,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要保证施工质量,一是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道工序,严禁偷工减料;二是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5.加强成本控制

经济效益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核算来计划和控制经济活动。施工现场管理要达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进度、质量控制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此,要注意抓好六方面工作:建立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核算机制;完善项目核算,实现会计与成本的统一;立足项目管理,加强成本核算;静态的核算与动态的管理相结合;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制;加强核算力度,提高会计报表质量。

6、加强施工的安全管理

安全,是一项工程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项工程干的再好,如果发生安全事故,那也将覆盖所有的成绩。因此要加强参建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事故的发生,做好“预防为主”的安全防护工作。施工安全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天天讲,多培训,防患于未然。

7. 重点治理质量通病

7.1彻底处理软弱路基,确保路基整体稳定。路基不均匀沉降会导致路面开裂、路基失稳,危及行车安全。主要原因是路基未充分压实。为此,现场质量控制要抓好地表清淤和路基分层填筑及压实;在路基填挖方交界处、施工分段接头等非连续地段要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加强控制。

7.2认真充分压实。为此,现场质量控制要抓好地表清淤和路基分层填筑及压实;在路基填挖方交界处、施工分段接头等非连续地段要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加强控制。

7.3 认真处理路基与桥涵接头,防止桥头涵顶跳车。桥涵与路基施工往往不能同步进行,在路基与桥涵之间形成接头,若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就会造成跳车,一般设置桥头搭板,铺设土工隔栅或土工布,改换填料等,这些措施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仍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现场管理的重点是确保碾压到位,压实度符合质量标准。

7.4 严格控制路线的线型与标高。随着公路修建等级的不断提高,施工中对路线线型与标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纵横坡不适、平整度差等直接影响公路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品质,影响服务对象的舒适度,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故这些问题要从路基开始层层检查验收,达不到要求及时返工,谨防积重难返。

7.5 确保结构物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公路是暴露在野外的线形构造物,既要满足行车要求,又要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满足行人的视觉要求,为此,要达到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的统一。满足结构物的内在质量,必须控制关键材料、关键工序、关键工艺;满足结构物的外观质量,必须做到工艺精细、线条分明、线型顺适、层次清晰。

8.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不同的工程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应有所不同。作为施工单位必须事无巨细,随时做好防备工作,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同时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思路,加强施工的现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公路监理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成本管理

一、公路建设项目中工程监理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

工程监理单位因建设单位委托,可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理工作的实施,在建设单位初步项目投资意向确定后,公路监理单位可帮助建设单位进行工程咨询机构的合理选择,并实施管理工程咨询合同。同时对咨询结果评估及提出相关的建议。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项目投资与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方向相符,还能确保项目投资满足市场需求。工程监理单位参与或承担项目决策阶段的监理工作,不仅能够对项目投资决策科学水平进行有效提升,更能降低或防止项目投资决策失误,是公路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实现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协调工程参建各方合同关系

公路工程目成本、工期与质量等目标的确立与合同息息相关,合同主要功能为规定合同双方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理可利用合同分析、合同资料、合同实施控制及索赔管理等相关环节及内容进行合同管理子系统的完善。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因规模大、费用多、工期长等因素,导致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多方单位存在大量矛盾,监理单位作为第三方,可对各方关系进行协调。在专用条款内监理工程师为双方明确约定共同接受的调解人,并按照索赔依据与施工合同约定,进行公平、公正地协调。

3、有利于工程建设质量地提升

质量是确保公路工程使用安全的重要依据,公路工程建设中监理工程师的工作重点为事前控制监管,通过规划、细则地制定,工程监理必须由工程具体情况出发对工程概况、技术问题等全面掌握,并对工程特性、工期、人力及机械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以此进行质量控制目标地明确提出。在对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及工程施工情况详细调查、研究的前提下,进行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地详细制定,并预测工程已产生的问题,从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进行多种方法与有效措施地提出,并以此为开展工程进行指导。为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强监督与管理承包商的力度,并通过相关制度地制定,建立与完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二、公路监理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1、公路监理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1)原材料控制

为确保施工原材料质量符合施工规定,应确保其进场时具有出厂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在原材料质量检测时应及时向监理单位进行上报,随后通过监理工程师选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材料进行检验,如见证取样等,也可进行直接取样检测试验。相比施工单位自行检查数量,监理抽检数量必须在其1/3以上。在确保构件、铸件等材料质量时,要求其具有出厂合格证、企业生产资质等。

(2)施工组织设计审批

公路工程施工前期,施工企业应确定工程整体规划及施工方案,并向监理工程师进行书面性材料的审查。在审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做好审核工作,为施工企业整体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便利,更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可靠保障。在审批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对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手续的完整性进行详细检查;

第二,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及造价等内容和合同相同;

第三,建立与健全质量管理保障体系;

第四,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相关紧急措施与施工规定相符。

(3)施工流程质量管理

现场旁站是监理工作者直接管理施工现场质量的方式,旁站可监控公路工程施工的各个程序,如实验工程、隐蔽工程等,如出现问题,必须及时选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改正,并汇报给上级,同时要求监理工作者所有旁站记录信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

全面检查是竣工阶段监理工程师检测的主要方式,应认真记录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施工单位展示。完成检查工作后,应进行专题会的召开,进行问题方案的相互讨论与整改期限的确定,最后通过检查多方签字确定。在整改前期,必须指派专人复查整改情况,确保其与施工规范与验收标准相符合。在承包商实物质量检查中,应安排监理人员认真审阅承包商的质量保证资料,如出现问题,应及时向承包商上报,并进行整改时间的最终确定。

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作为公路监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地巡视、旁站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如发现施工单位出现违规违法行为,必须严令禁止。如施工作业中出现安全事故隐患,则需要出具书面文件对其进行整改。规定施工单位安全例会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可不定期实施。安全监理台账需监理人员进行,安全情况、施工措施等各项内容都需进行详细记录。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单位应协助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公路工程安全生产合同的签订。详细审查《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前提条件审查表》,并指导监督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交底作业及员工安全岗位培训。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单位施工设备、安全管理验收程序进行监督,并对其手续进行复核及意见签署,如安全监理工程师没有签字,则不能用于施工。当部分工序、部位易出现安全故障,要求安全监理工程师进行旁站监管。监理行业发展方向应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合,合理设置监理机构,才能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才能对监理单位经营发展的范围、进度进行充分展现。通过现场安全管理,监理行业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为公路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施工现场成本管理

成本是耗费劳动的货币表现形式。成本属于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成本管理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耗费的综合管理。监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定额、限额及计划等原则进行有效管理。从全方面多层次对成本管理中存在地弊端进行杜绝,避免浪费,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网。成本管理贯穿于公路监理工程的整个过程,如施工组织设计、材料使用等。为此,必须加强监理工程师的成本控制意识,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工作,为贯彻落实成本管理,达到预期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公路监理工程施工中,通过对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办法的研究,可利用成本节约及降低成本的方式来达到经济管理的目的,这就是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费用开支情况进行充分反映,并能真实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单位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为各种信息的传递。监理单位不仅要收集各种项目开支信息,还要对市场项目材料实际价格情况进行充分考虑,特别是在公路原材料购置中,应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传递,确保价格信息的合理性、有效性。监理工作总结应半年开展一次,在详细总结的前提下,年末还要进行下年度成本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度,应进行资料上报。在施工现场成本管理活动开展中,应提升员工的责任心,避免资源浪费等情况的出现,降低施工危害,如出现该问题,应加以严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公路工程市场建设的主体,监理单位监理工作属于高智能有偿技术服务。为提升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水平,将其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必须重视公路监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需完善公路建设项目工程监理体系,以此为工程建设整体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地保障。

参考文献

[1] 罗浅楠,常小会,李俊杰.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15).

第8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施工管理;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行各业的竞争也逐渐激烈,为了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施工企业应该做好现场施工管理,抓好施工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现场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的管理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当前现场施工过程中还有一些比较大的问题存在,对技术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1.1需要提高现场管理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控制好工程的施工质量外,还需要提高施工安全管理力度,在保证工程施工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也要把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管理环节,安全管理问题在工程建设中相对比较严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我国国内的建筑单位对建筑安全的重视程度比较低,一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缺乏可以依靠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法。

(2)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还没有做到位,甚至个别施工单位在施工时,没有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机构,很多单位在开展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作,由于协作管理的管理标准缺乏一致性,导致落实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权威性缺失的情况。

(3)工程负责人员不够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在施工前,没有做好安全培训,整个施工团队和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不高,如果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安全事故,就缺乏统一的安全事故紧急应急措施和处理标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造成了影响。

1.2进度管理缺乏规律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经常会出现赶工期的现象,而且在施工时,也缺乏科学的进度管理措施,对各个施工环节的管理都造成了影响,出现了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无序的局面。作为工程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现场进度管理工序需要将工程的管理方案和工程的设计作为重点,将材料的施工进度、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考虑进来,使现场管理更加条理化。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由于现场进度的管理一直都是施工管理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因此需要在工期管理的基上,提高工程进度管理的管理力度。

1.3现场人员管理存在问题

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当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因为管理人员管理素质不高引起的。尤其是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导致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和施工进度无法匹配,管理工作完全跟不上建筑施工工作的施工进度。比如现场管理人员在选取技术人员时不够严格,选择了很多临时工参加到工程施工中,由于这些临时工的专业技术不高,缺乏安全意识,埋下了施工隐患。出现了现场人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直接对技术管理的综合水平造成了影响,提高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对工程的进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技术管理是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施工质量的主要途径,想要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管理的合理化、科学化,需要严格按照现场施工管理的基本原则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任务进行明确,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可以更加合理的开展。一般情况下,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主要需要按照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则开展管理工作:

(1)要按照合理化、科学化的基本原则进行管理。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才可以保证施工可以达到规定要求,因此,在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要按照合理化、科学化的基本原则来进行管理。

(2)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管理原则。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有的施工活动都是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开展的,所以,在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时,需要将经济效益和技术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的引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施工技术,提高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

(3)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在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现场技术管理主要是为了使得各项技术指标可以达到施工的规范和要求,对施工技术管理进行标准化管理,同时,对管理进行规范化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随意性的情况,保证各项技术都可以有序的开展。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需要在现场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

三、提高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管理措施

3.1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要让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参与进来,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从而来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的施工效果,要严格“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进行管理,要注重施工过程中的所有细节,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将管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其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只有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进行提升,才可以更好的对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进行完善,降低现场管理的管理难度。

3.2编制合理的现场施工组织计划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在施工前,全面对施工场地进行的调研和考察,并根据工程承包合同、调研的具体结果、设计施工图、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地质的勘测报告等文件进行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的编制工作,在编制的过程中,要对分项分布计划、工程概况、施工进度、关键施工部位的施工办法等进行编辑,从而使得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后有法可依,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

3.3对施工的监督管理制度进行规范

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现场施工的监督管理制度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建立完善的责任管理制度和施工管理体系,保证所有的施工环节都有人进行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项目,建筑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如果管理不合理,就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为了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据调查,大多数的工程施工事故都是由于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到位所导致的,因此,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不容忽视,只有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进行规范,将监督和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施工管理的严谨性,才可以从根本上对现场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四、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由于工程系统的复杂性,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纷纷出现。尤其是在施工环节,遇到的问题就更多了,凡此种种都导致了工程事故的频繁出现。为了使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就需要对建筑管理进行不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开发新的施工技术,同时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措施,从而使建筑行业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朱丹华,孙周刚.试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3,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