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经济量化分析

经济量化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1 17:13: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经济量化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经济量化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桥梁施工设备 精细化管理 机械科学化修理

翻开国内外桥梁施工的历史,机械化大发展带来桥梁施工的大变革,粗放的劳动密集型施工方式已经淡出视野,两代人相继修建一座大桥的历史,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机械的出现和有效利用已彻底成为过去。如今修建一座大桥,仅需要3~6年时间,以世界瞩目的超级工程项目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一批跨江、跨山谷、跨海峡的雄伟工程不断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巨大的变革产生原因之一就是机械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从实际应用角度研究施工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桥梁施工设备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目的是促进企业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效益的提升,通过应用现代化管理模式,能够对管理对象进行精细化、规范化、快捷的管理和控制。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其应用于工程建设管理中,能够简化管理流程,对流程化问题进行定量化和信息化分析。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中,最为关键的是各个管理细节以及量化数据,通过对管理目标进行细化管理,有利于工程实施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桥梁施工设备精细化管理重点及难点

2.1桥梁施工设备精细化管理的重点

(1)桥梁施工设备环保性控制。在桥梁施工设备配置环节,应着眼新技术设备利用,国家明令限制或淘汰的施工设备禁止选用;优先选择清洁能源设备。比如桥梁混凝土箱梁施工起重设备选择50t履带起重机或6015型移动塔式起重机时,首选能耗为电的设备,截断施工过程中碳排放量,节能、环保;采取先进措施,降低粉尘污染。比如搅拌楼粉料罐应选择电子除尘装置,集中处理加料时的粉尘污染。

(2)桥梁施工设备安全性控制。桥梁施工设备的安全要从本质安全着手。要做到设备自身安全,就要x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寿命周期内的合格产品,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安全装置有效,日常维护到位,定期检查制度落到实处,不走过程;操作人员安全,就要选择健康的经过国家劳动部门机构培训后取得合法有效证件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设备,做到三懂四会,实行十字作业法,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维修人员安全,就要做到程序合规,人员符合要求,技术水平满足使用要求人员进行维修管理和实施;使用过程安全安全,指挥按规程作业,监管按制度办理,协调到位,不蛮干,不违章。

(3)桥梁施工设备成本控制。设备成本控制是管理效果体现的重要考核指标。成本控制的重点是依据实际需求制定目标成本,记录清楚实际发生成本,控制策划好预计未来发生的成本。动态调控,及时纠偏,让设备成本运动的规律和轨迹可控,采取必要的经营措施,科学分析,精准把控,让实际发生值与预计发生值吻合。

2.2桥梁施工设备精细化管理的难点

(1)对于施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今随着桥梁工程建设数量和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与此同时桥梁工程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对此需要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应用诸多施工机械设备技术。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对于设备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上日常维护不当,从而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施工设备监管力不足。 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类施工设备的使用性能均比较高,操作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能够详细掌握所有施工设备的运行方式以及运行状态,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另外在施工设备的监督管理方面,一般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且巡检范围不全面,如有些施工设备出现故障问题,但没有及时被发现,导致施工人员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检修措施。

(3)维护单位对机电设备维护的忽视。在桥梁工程施工设备精细化管理工作中,设备维护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施工设备维护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为由设备运营单位进行设备检修;为另外雇佣机电设备维修单位承包设备检修管理工作。但这一管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些雇用单位不能及时了解施工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无法掌握设备运行的最新动态信息,因此无法制定有针对性的设备维护方案。

3.桥梁施工设备精细化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3.1提高机械设备管理重视程度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施工设备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完成的重要生产工具,通过加强施工设备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质量,改善施工环境,从而有效提高工程建设效益。另外施工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是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因此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必须明确意识到加强施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对于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桥梁工程施工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做好监督工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3.2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

桥梁工程施工中,首先需要确定是否需要配置施工设备以及设备配置数量。在此过程中,工程项目负责人应该与施工设备管理人员加强协调沟通。结合工程建设要求以及施工技术要求,确定对于设备数量和种类的需求。同时还需要根据工程建设实际需要,合理编制施工设备的组织计划,最终确定所需施工设备的种类、型号和数量。

在施工设备的配置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结合工程建设需要,确定施工设备的类型和规格,合理组织协调使用各类施工设备,使得各类设备能够形成互补关系,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施工设备利用水平;在实际施工中,需要结合不同施工部位的施工要求,对施工设备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高等级桥梁工程施工中,必须协调使用各类施工设备,不仅需要综合考虑施工设备、施工工期,同时还应该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地理环境,在施工设备投入使用前,需要对各类设备的使用性能进行检测,保证施工设备使用率,提高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对于主导施工设备和配套施工设备,应该确保其在实际操作中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组合使用各类施工设备的运行效率。

3.3加强施工设备安全管理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应用施工设备,必须加强施工设备安全管理,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安全使用各类施工设备,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施工单位应该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使得所有施工人员都能够明确加强施工设备安全个庞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在施工设备的实际应用中出现各类安全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提升桥梁工程建设效益。施工设备操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也会直接影响施工设备操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定期组织教育培训活动,提升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其能够在日常施工中独立操作各类施工设备。

3.4桥梁工程机械的科学化修理

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桥梁工程施工设备的维护管理中,应该应用先进的电控技术、故障监控技术,对施工设备的故障潜伏期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施工设备的故障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故障处理技术。比如对于发动机设备,可以对其液压系统压力参数、气缸压力参数进行检查,结合发动机运行中的振动特征,对设备故障问题进行检查,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性。

对施工设备维修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控制施工设备修理工艺。在施工设备修理方面,有些故障问题的复杂程度比较高,修理技术难度比较大,对此可委托专业的维修机构进行维修。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合理选用施工设备,加强施工设备管理,对于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对此在桥梁工程设备管理中,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机械设备管理重视程度,合理配置各类施工设备的组织管理与安全管理,采取先进的故障检测和处理技术,保证桥梁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闫玉红.施工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经验论谈[J].工程机械,2011,42(10):64-66.

第2篇

关键词 水稻;机械化;精量穴播;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063-01

宁夏属于西北干旱区单季稻种植区,水稻主要分布在中卫市至石嘴山市的引黄灌区。年均降水量为190~230 mm;年平均气温为8~9 ℃,≥10 ℃的活动积温3200~3 400 ℃,水稻生育期(4月下旬至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18.8~19.8 ℃,年日照时数2 800~3 100 h,无霜期140~160 d,水稻年均种植面积8万hm2,平均单产7 500~9 000 kg/hm2,种植方式一直以插秧为主。近年来,石嘴山市平罗县农机农艺技术人员在宁夏旱作农业理论指导下[1],借鉴兄弟县(市)的经验[2]及海金云、陈兴国等人的研究[3-4],对水稻机械化精量旱直穴播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以期为水稻机械化播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5―2016年在平罗县渠口乡红阳村进行。试验农田前作为小麦,土壤25 cm耕层含有机质14.8 g/kg、全氮1.27 g/kg、全磷0.48 g/kg、碱解氮61.3 mg/kg、速效磷7.82 mg/kg、全钾2.25 g/kg。中等肥力偏上,具有代表性,适宜机械化作业[3-4]。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宁梗43号。使用机械为2BJXF-8旱地精量穴直播机(宁夏铜峡民东农机公司)、久保田SPU-68C进式插秧机、IGQNZ-230型自动式履带旋耕机。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机械化精量旱直穴播(A)、普通机插秧(CK)。处理A:用2BJXF-8旱地精量穴直播机进行宽窄播种,宽行30 cm,窄行10 cm,穴距10~12 cm,每穴12~15粒,4月15日激光平整农田,4月28日播种,4月30日上水;CK:用久保田SPU-68C步进式插秧机进行, 行距30 cm,株距12~14 cm,3月19日浸种,3月26日育秧,5月11日插秧。

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0.2 hm2。各处理结合春耕一次性施农家肥60 t/hm2,耕深≥22 cm,4月上旬用1GQNZ-230型自走式履带旋耕机旋耕15 cm,全生育期施磷酸二铵150 kg/hm2、尿素225 kg/hm2、硫酸钾复合肥300 kg/hm2。播种与插秧用种量225 kg/hm2,其他农艺措施与田间管理均按当地要求进行。

1.4 调查方法

田间记载农机作业量、人工投入量、材耗、水稻各生育期性状、成熟期分小区收获地上部生物量称重[5-6],对2种处理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产量因素分析

由于精量穴播成穴成行,实行宽窄行播种,分蘖势强、群体结构合理,抗倒伏能力强,通风透光好,光合作用增强,易发挥边行效应,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高于常规机插秧;而常规机插秧因实行等行种植,在水稻各生育期相互遮阴,给水稻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和输导均产生不利影响,限制了籽粒粒重的提高。测产结果表明:处理A较之CK有效穗数多19.5万穗/hm2、千粒重增加2.1 g,增产1 656.6 kg/hm2,增幅22.3%。

2.2 不同处理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通过2年的水稻机械化精量旱直穴播与水稻常规机插秧对比试验,分析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处理A因增加了激光平地环节而增加机械作业费345元/hm2,减少了育秧人工费、农膜费、水电费等物质投入720元/hm2,因而节约生产成本375元/hm2,同时生物量 (籽粒干物质)较CK提高1 656.6 kg/hm2,总收入、经济产投比较CK分别提高4 638.48元/hm2、26.76%。因此,机械化精量旱直穴播较普通机插秧效果好。

2.3 机械化激光平地技术的作用分析

利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激光平地仪,以现有的每档地(8 hm2)为单元,深翻、旋耕后进行高标准激光平整,一是高标准机械化激光平地后,克服水稻地凹凸不平,保持水层深度一致,减少水面侧压渗漏,化肥被保存在水稻的根部,分布均匀,提高了稻田的肥料利用率;二是有利于稻田封闭除草管理。水层深浅一致,农药入池后分配均匀,封闭除草效果好;三是只需适量浅水灌溉,间歇灌溉补水及时,水面稳定、温度一致,便可达到精准用水,全生育期只需灌水700 m3,省水50%左右;四是减少了育秧田和田埂,节约农田12%;五是有利于配套机械在田间进行各项作业,机耕使用效率达到了82.5%,播种效率提高了100%,机械收获效率提高到85%,灌水用工仅为小地块的30%,机械作业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同时也为实现水稻全过程机械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7-8]。

3 结论与讨论

经过2年的试验,水稻机械化精量旱直穴播经济效益既表现出良好的节本增效效果,又使精量穴播、激光平地等先进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实际运用,机械作业效率得到了空前的

提高,为实现水稻全过程机械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宁夏

水稻主产区应予大力示范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徐润邑,田恩平,杜守宇,等.宁夏旱作农业理论与实践[J].宁夏农林科技,2013(6):4-8.

[2] 田建民.宁夏现代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技术[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

[3] 海金云.水稻精量穴播机引进初探[J].农家科技,2014(9):102-103.

[4] 陈兴国,梅少华,查向斌,等.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应用与示范[J].湖北农业科学,2010(5):1039-1041.

[5] 辛明金,任文涛,宋玉秋,等. 旱直播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 (2): 175-179.

[6] 海金云,杨兴荣.机械化开沟水稻精量穴旱直播技术推广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 (11):70-71.

第3篇

【关键词】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气环境质量 变化趋势 对策措施

1 概况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区)位于福州市东南,闽江口河谷盆地福州盆地东侧。北面为低山丘陵,南面临江,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早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开发区社会经济取得了持续高速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同时为了将开发区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港口城区,开发区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以2001~2006年开发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区域内大气SO2、NO2、PM10这三项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与污染成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进一步改善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对策与措施,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

2.1大气环境质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近几年来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整体稳定,在比较良好的水平上波动,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大气环境污染虽然仍保持相对较轻的程度,但近一二年出现了污染回升的趋势。以API指数评价,2001~2006年大气质量状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大气三项主要污染物中的SO2、NO2年日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浓度限值,污染指数的大小顺序基本为:PM10>NO2>SO2,PM10的污染分指数对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贡献最大,是首要污染物,其年日均浓度均处于二级水平。

图1表示出三种主要污染物SO2、NO2以及PM10在2001~2006年的年日均浓度变化规律。其中 SO2年均浓度连续5年逐年平稳下降,NO2和PM10污染物年日均浓度均经过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2005年,三项污染物浓度均降至较低水平,从2006年起,三项污染物浓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从总的变化趋势上分析,2001~2005年年度空气污染指数(API)在波动中有所降低(见图2),说明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2006年空气API指数出现了回升现象,其中NO2和PM10浓度上升幅度较大,年日均浓度达到了自2001年大气质量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2006年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出现了污染回升的趋势。

分析大气中三种主要污染物近年来变化原因主要有:

(1)“十五”期间,开发区实施“蓝天工程”,采取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在建成区内禁止新建、扩建燃煤锅炉,建成区内燃煤含硫量不得超过0.8%,并对2蒸吨(含2蒸吨)以下燃煤锅炉予以拆除或改用清洁燃料;开展餐饮业油烟专项整治,并对饮食业和集体食堂炉灶全面禁煤,改用电或液化气等清洁燃料;进一步扩大烟控区的创建,烟控区面积21.9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 100 %,有效减少了炉窑烟尘的排放,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2002年起三项污染物浓度在波动中逐年平稳下降。

(2)2006年,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扬,燃料供应紧张,为节约成本,工业企业锅窑炉燃料纷纷由轻油改为重油或燃料油,重油锅炉(含各类渣油锅炉)产生的PM量很大,TVOC、NOX、SO2、CO、PAHS等污染物排放量相应增大。导致2006年开发区SO2、NOx年排放量大幅度增长,其中SO2年排放量增长幅度为27.8 %。

(3) 受房地产热及旧城区拆迁改造的影响,2006年开发区出现了明显的台阶式的建筑,同时君竹路、建星路及罗星大道等几条主要交通干道及城市基础设施陆续改造扩建,造成城市建筑扬尘和道路扬尘污染加重,致使PM10浓度大幅升高。

(4)随着开发区经济的飞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以及区内几条主要的交通干道陆续改造建设,区内机动车运行工况较差,机动车怠速和减速运行状况时间延长,加大道路交通压力,机动车尾气排放所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引起了NO2浓度的大幅增长,呈现出机动车尾气污染逐渐增强的特征。

2.2 大气环境质量月变化特征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特征,找出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对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2001年~2006年的月均浓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三种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月均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见图3、4、5。

从图3、4、5中可以看出,三种空气污染物的月均浓度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均表现在春冬季节浓度较高,夏秋季节污染物浓度水平相对较低,其中第一季度污染水平最高,第三季度污染水平最低。

分析大气中三种主要污染物月均浓度变化原因主要有:

空气污染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与所在地的气象变化特征密切相关,福州开发区地处闽江河口处,属南亚热带过渡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比较分明,全年降水多集中在5月~9月之间,这期间受台风影响显著,台风带来的大风和长时间的强降水十分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另外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热力对流强,空气扩散条件好,且NO2存在光分解反应,在强太阳辐射下,NO2的浓度会降低,故夏秋季节各项污染物水平相对较低,这时期大气环境质量较好。

春季本地区受入海高压后部影响,低层为西南气流,出现逆温现象,静风率高,平均风速小,空气流动缓慢,湿度大,阻碍气型污染物的迅速扩散,地面扩散能力下降,致使污染物停留在某一地段内。虽然本地区春季雨多,但量少,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不是很明显,长时间的强降水才会对污染物浓度有降低作用。故春季大气污染水平全年最高。有资料表明,当风速小于7m/s时,风速越大对污染物扩散越有利,这使地面不致于造成过高浓度,但是风速越大,地面扬尘也越大,如冬季有时SO2和NO2的浓度并不是很高,但PM10浓度很高,造成大气污染水平上升就是这个原因,这是不利的一面。

3进一步改善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3.1目前影响开发区环境质量首要污染物是PM10,尤其是干燥少雨的冬春季节最为严重,其余二项SO2、NO2年均浓度均已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所以控制尘类污染是改善开发区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措施。

3.1.1进一步扩大绿化面积,提高区域绿化率。开发区大部分土地是吹砂造地,在原河滩基础上由闽江北岸向江心延伸的新造陆地,地表以下3~5m为吹填砂层,是典型的软土地基土层,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应进行充分的防风固沙绿化建设,扩大绿化面,减少沙土表层的,对工业规划用地若在一定时期内尚未开工建设的,可先行绿化,以减少扬尘的产生源。

3.1.2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切实控制好建筑扬尘和道路扬尘。制定治理扬尘污染的具体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建筑工地施工和各类料场的管理,尤其是在干燥少雨的春冬季节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如要求建筑工地封闭施工,不得随意堆料,对停建,闲置工地要进行简易绿化或防尘覆盖,建筑垃圾和易产生粉尘的作业须采取覆盖、封闭、洒水等控制扬尘措施;同时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管理,杜绝滴洒漏现象,环卫部门加强机扫洒水力度,保证道路清洁。

3.2在目前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来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引导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应用。

3.3随着开发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机动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将日趋严重,将成为NOx和PM10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在加强机动车尾气的治理工作的同时强化交通管理,疏导机动车辆,改善交通状况,通过提高车速,降低机动车怠速和减速运行时间,来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4结语

通过近年来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在优良水平,这与开发区实施“蓝天工程”采取的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是分不开的,煤烟型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SO2、NO2年日均浓度基本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但必须注意到随着开发区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压力进一步加大,由此而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而造成的尾气污染日益加重;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基础设施的改造的二次扬尘污染,都致使大气环境污染加重的趋势,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重而道远,尚需要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郑强,朱继业等. 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与途径[J]. 四川环境, 2005,24(5):30-33.

〔2〕 寇拴虎,杨荣等.延安市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28)12:93-95.

〔3〕 周新. 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改善大气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 环境保护,2003,(7):47-51

〔4〕 张乃弟,杨建伟. 我国机动车排气污染及控制现状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25(增):78-80.

〔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S].GB3095-1996.

第4篇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和蓄积量;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10402

1 引言

因为长久的盲目开垦毁林,对林木防护意识不重视,国内较多地区遭受了风沙灾难及水土流失灾害,使国家经济受损,也损害了生态平衡,乃至对人类的生存现状产生胁迫。笔者科学编排运营密度表,根据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优势木数据,把合规的运营密度运用到造林、蓄积生长和抚育间伐中,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次数、初植密度、经营密度等制定标准,提升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资源治理水准,科学合理的为其定制运营策略。

2 研究区概况

坐落在某市林场的研究场地,属低山丘陵,坡度起伏小的丘陵漫岗,坡度均在7°,海拔200~400 m,618 mm的年降水量,0.36 ℃的年均温度,≥10 ℃年积温2050 ℃,生长期110~120 d。以培育在花岗岩上的暗棕土壤为主要土源,土层厚度均在45 cm,石砾较稀少。该地区的森林类别较多,人工林中主要是长白落叶松林,大面积造林工程在20世纪60年代迅猛发展,栽种时苗龄为2~3年,3330株/hm2为初植密度。构造简易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多为同龄纯林、单层林,长白落叶松优势突出。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林分

运营密度不同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预设面积为0.06 hm2的60块标准地。因林分生长是一个持续的历程,由未成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整体体系构成标准地。立地要求类似的不同样地,多数在阳面的缓坡位置上分散, 296~383 m为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大概为40 cm。检尺后的林木,选取1株平均木在样地外,分析伐倒。人工林的林分构造和成长现状在样木、样地考察数值中体现出来。并且用优势木取代自由树来检测最大树冠面积,挑选标准成长的优势木61株,测定胸径和冠幅等。另外,选择7~46年时间系列的26块样地实行下层疏伐后,能成为评估密度表指点抚育间伐成果的仿照样本便是林分密度变动规则性强的标准地。

3.2 经营密度表的编制方法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归属单层同龄林,与不受自然疏密规则调控下长成的自由木相比,优势木树冠面积小,与林下被压木相比,则树冠大,形成最合适、经济的树冠面积在林分竞争状况下饱满的萌发,因为树冠的面积林木会出现干形结构,出材概率高。因此,林木最好的营养空间取决于优势木树冠面积大小。每株林木具备最合适的成长空间,优良林分完整构造是林分的最适密度的表现。若每株林木的树冠面积都具备相同径阶,包围全部林地面积等于树冠面积之和时,完成最合规的林分构造。所以,适当的林分密度由优势木的树冠面积来决定。

现实运用中,依照优势木胸径与冠幅的线性联系推测出每株树木的潜伏最大树冠面积。根据测量的61株长白落叶松优势木胸径(D)与冠幅(CW)数值,设回归方程,为Cw=a+bD。还需测算林木的树冠投影面积SMAC,SMAA1=π4(CW1)=π4(a+bD)2 是1株所在径阶是Di的优势木的树冠投影面积,再得出每公顷理论最大密度Ni,即Ni=10000SA1,而树冠争斗因子(CCF)为样本面积A上累加了全部林木树冠投影面积SMCAi。最后,运用指数方程拟定胸径和林分理论最大密度的联系,最后得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饱和密度Ni和运营密度指标为0.6、0.7及0.8时的适当运营密度,使用现实林分测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林分理论最大密度的确定

林木胸径增加则冠幅也增加,不会因立地前提的改变和树木年龄的改变而变化,树冠为反映林分密度提供保障。为使冠幅值结果精确,依据每个径阶优势木平均冠幅值与胸径,以CW=1.306+0.148D为拟合得出线性回归方程。与此方程有关数值R=0.983,1.346为回归标准差, 0.253为回归标准误, 1.8%的对应误差,阐明了有关胸径和冠幅成线性的特性。将不相同的胸径代入,使各径级的相对冠幅能通过,树冠投影面积SMCA1测算出来。单株林木内在的最大营养面积是由树冠投影面积测算而得,依照立木密度与其关联,遵照径阶排列序列,将不同林地内每公顷的理论最大密度推断出来,也称为林分的最适密度。此密度中,组成林木是林分全部一致的冠幅、胸径,1.0是林分郁闭度,且不可遮掩覆盖树冠。

4.2 经营密度表的应用

(1)初植密度的确定:运营密度表用于确保补植密度和初植密度。使得通过抚育间伐和整地、苗木等造林的提升治理成本的初植密度过大。而密度太小则使幼林郁闭前的土壤治理作业加大。而恰当的初植密度为幼龄木在成长最初得到有足够的营养,促使侧枝成长,完全组成树冠;树高成长在林分在郁闭后加快,尖削度大的树干变的饱满。长白落叶松造林3年后可稳固在85%的存保率,用来培养大中径材及小径材的通常初植密度4440 株/hm2和3330 株/hm2,及3774 株/hm2和2883 株/hm23a后的现存密度,都基本与未间伐前2、4 cm小径阶的理论最大密度相吻合。

(2)抚育间伐指导:通常先计算出伐后均衡胸径的理论值,再对保留株数密度、间伐强度的确定。因此,抚育间伐的条件是落叶松林分成长进度里的群体构造规律的研讨。笔者依照间伐强度不同来解析胸径成长情况状况下样地优势木和均衡木的胸径增加量。在概念上表现了优势木林分不受人为干扰而变化。实际上,处在稳定增长现状的优势木,受大概12年林分郁闭和造林3年后下调的成活率等制约,成长缓慢的现象便会发生。因为林分密度大,中龄林阶段,激烈争斗,减慢林木成长。经自然疏密后,胸径成长量的增大速率持续稳定中显现急促的波动。经研讨得出最为适宜的是2000株/hm2,早期木材因直径小,高强度间伐使生境变化的林分易受到雪压、风折的侵袭。再实行适宜的修枝治理,将林分的郁闭度整顿,逐渐向着合规的经营密度变化。首次间伐后,到幼龄林期间,林木的胸径增长速度在3种间伐强度下表现出很高,胸径增长量均提高到间伐前的1.62、1.83和3.0倍。次期间是林木经受的一次连续的迅猛成长期,但由于起始胸径小,再加之林木自然疏密情况的作用大量减小造林时林木株数。经核查,在2次、3次间伐后任然有林木自疏的状况。大概20年,胸径成长量略微下降,第2次间伐在这时实行,保留木密度保持在大约1400株/hm2。中龄林则又开始进入成长期,林木胸径增长量提高到间伐前的1.43、1.32和1.33倍是根据40%、30%和20%强度的间伐,在大约30年实行第3次间伐,胸径增长量提高至间伐前的1.23、1.05和2.5倍,平均林分密度近似到1000株/hm2。因林分密度小,林木的I养空间优越,相互间的竞争很小,最终超越另两种间伐强度的增长速度的是40%间伐强度下的林木胸径生长量。

(3)径材蓄积产量的预估:从林分造林到成熟时,单株木成长环境越发不利。经过间伐后,人工林不同成长中留存木株数的径阶分配不同。84.27%的林木是幼龄林期的小径材,中龄林为76.0%、近熟林为68.43%和成熟林为40.75%,在树冠竞争因子(CCF)下,未成林的CCF为105.59,林分等株数成长。间伐后, 271.68和275.60是幼、中龄林的CCF,处在等株数生长和自然稀疏生长之间的过渡时期;近熟、成熟林的CCF分别为358.64和416.33,林分处在自然疏密成长中, 断面积最大期未达成。表明不同林分密度的各时段林内胸径分散和CCF差异巨大,实行抚育间伐在合规密度的辅助下,使用人工疏密法获取显著成果。由于林分密度的减小而单株木树高、冠幅、胸径的增长,运营的密度不同林分存留木的总蓄积量也产生有规律的变化。幼中龄林时,林分总蓄积量超过30%和20%在40%间伐强度下,间伐对人工林蓄积量影响显著。在近熟林时,因间伐次数经历过多,林分构造差别不明显,缩减了总蓄积量差异。成熟后,林木成长速度缓慢,林木在风折等干扰下干枯脱落现象严重,林分总蓄积量没有本质的差异,对比近熟林不升而降。实际上,从蓄积量考虑,不同的运营密度对人工林作用并不大。虽然近熟林后运营密度的不同使总蓄积量没有较大的差距,但胸径散布状况差异,分化日益凸显。从不同时段蓄积生长率对比,中龄时蓄积生长率属材积速生期。而后蓄积成长率出现递减的状态,蓄积成长率在近熟林时最小,在成熟期发生了负成长。为此,证明结束速生期后因为林木本身生长特点和自然条件等,总蓄积量差别并不大,避免损失产生。

5 结语

林分到达成熟时期时,在样地的总蓄积量之间的差异很小的情况下,林地保留木胸径的总趋势是跟随运营密度的减小而增大的,运营密度指数越小,伐木强度越大,样地的平均胸径也随之越大,这是由于伴随伐木强度的增大,林分密度变小,林木得到了良好的空间,从而促使林木成长。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年级 数学 两极分化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年级数学两级分化的原因

(一)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在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之后,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增加了很多,加上教学方式跟课堂的设置等都有了一定的不同,就会导致一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不了,形成学习过程的“断篇”现象。事实上,学困生的基础本来就不是特别好,这样就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越是学不会的知识就越不想继续学习,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就导致了两级分化。

(二)传统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展,新的教学理念已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但是由于受到多年的教学方式的影响,还是有一些数学老师采用大量的数学习题练习来进行教学,他们认为题海战术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法宝。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根本无法激起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教师为了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复习时间,就会盲目的赶进度,在前期就把教材讲解完毕,学生理解时间不充分。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比较明显的阶段,这个时期数学开始要求学生具备比较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高年级正是学生由直观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重要时期,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比较快,有的就显得比较慢。教师很少根据具体的学生实际去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适应性。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方式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假如学生能够认真的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见,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才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但是,在应试教学下,学校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重视学生数学方式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二、新课改背景下减少高年级数学两级分化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个体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学困生都是只有在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会激发求知欲,才会主动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学习的方式,来讲解枯燥的知识点,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不断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小数点乘法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一个小图片,就是一个小朋友要给妈妈买一个红丝绳制作中国结,每米的售价是1.8元,这个时候,小朋友要买2.5米,需要给妈妈要多少钱。教师可以让小朋友们分组计算,学困生跟优秀生分在一起,互相帮助,看哪个小组计算的快,再由优秀生给学困生讲解,最后每组派个代表来回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个体学习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分层教学法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学习的场地不仅仅是课堂,在生活中也是可以学到数学知识。因此,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个教学课时的时候,通过课前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了解,知道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两种教学方式,对于那些知道了公式的学生,积极引导他们了解公式是怎么的出来的,对于不知道公式的学生,也就是不爱课前预习的学困生,可以逐步引导他们去套索,发现公式的计算方式。由于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同样,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公式的推导和验证的时候就出现了多种方式,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正平行四边形,有的转化成三角形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变得活泼起来,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习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致力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作为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逐步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以足球为例,让成绩不好的学生想象以下经常玩的足球,白色皮一共有20块,比黑色的皮的2倍少了4块,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5边形的,白色的皮是6边形的,请问,共有多少块黑色皮?在设问中将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给学困生来回答,而将通过比较、分析等抽象思维方法解决的问题让学优生来回答,之后逐步增加学困生的问题难度。为了能回答出问题,学生就会积极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积极寻找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敬.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点滴谈[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5)

第6篇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阑尾炎;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76-2

阑尾炎引起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较少见,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当病程发展至广泛肠坏死时,死亡率极高。尤其老年病人且有较多临床合并症更易发生。近年来众多医院对于老年病人尤其伴随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尚有争议,但笔者认为术后抗凝应有一定意义,能够减少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病历摘要

1.1例1

男,68岁。主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d,加重伴呕吐2h入院。患者于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以右下腹明显。伴恶心、呕吐及发热,体温最高39.4℃。既往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病史。查体:T 39.2℃,P 97次/min,R 25次/min,BP 147/85mm Hg,神清合作,急性痛苦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音,心律齐。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及反跳痛,以右下腹部明显,肝脾未及,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来我院急诊科诊断为: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连硬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病理所见:阑尾位于盲肠上外方,浆膜充血水肿,有多量脓苔,系膜水肿明显,末段阑尾坏死穿孔腹腔内有脓性渗出,量约200ml大网膜未下降。术后行抗炎、补液及对症治疗。患者术后及第2d生命体征平稳,未排气。第3d患者主诉腹胀,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经对症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1d后出现腹痛,呈持续痛,间断性加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查体:T 38.8℃,P 87次/min,R 23次/min,BP 140/85mmHg,神清合作,急性痛苦面容。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以脐周部明显,肝脾未及,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辅助检查:RBC3.54×1012/L,Hb 92g/L,WBC22.4×109/L,N86%,腹部B超:胆囊壁厚、毛糙,可见胆固醇结晶,尿常规正常,血淀粉酶45U/L、尿淀粉酶140U/L,腹部X线示:未见膈下游离气体。急行床旁肠系膜血管B超示:肠腔高度胀气,肠系膜血管显示不清,腹腔伴中等量积液。初步诊断:腹痛原因待查。急诊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淡红色腹水、小肠系膜静脉呈紫蓝色、距屈氏韧带约30cm下有10cm坏死,肠系膜上静脉分支见血栓形成,术后行抗凝、抗炎、禁食水,补液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住院19d痊愈出院。出院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无复发。

1.2例2

女,73岁。主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d,患者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及发热。查体:T 37.6℃,P 102次/min,R 28次/min,BP 156/90mmHg,神志清楚,痛苦表情,被动,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尤以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肝、胆、脾触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既往史: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具体不详。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史。来我院急诊科诊断为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连硬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病理所见:阑尾位于盲肠前方,长约7cm,直径约1cm,浆膜水肿,上有多量脓苔,腹腔内有脓性渗出,量约300ml,大网膜无下降。术后及第3d患者病情平稳,无主不适。术后第4d患者诉腹部隐痛伴腹胀,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伴恶心、呕吐,给予对症后有所缓解。第5d患者诉腹痛加剧,呈全腹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血常规:Hb 146g/L,WBC 20.7×109/L,N 83%,尿常规,尿蛋白(-),白细胞:无,血糖4.56mmol/L。B超示:上腹探查:肝脏缩小,被膜不光整,肝实质回声增粗,肝内血管显示不清,脾脏增大,肋下可及3.0cm,厚4.0cm,于右下腹可见中量腹水。提示:肝硬化;结合临床。随后在全麻下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有中等量血性液体及暗紫色坏死肠管,将切口上下延长,探查见坏死肠管距回盲管60cm左右,约有30cm回肠失去光泽及弹性,大的肠系膜血管如树枝状增粗,剪开病变系膜,可见小静脉内血栓淌出,呈紫色坏死肠管,无恢复可能,近端回肠充气扩张、充血、其余无特殊异常所见,距坏死肠管上下两端各20cm处切除坏死肠管,总长约70cm,远近断端肠管行端端吻合。术后行抗凝、保肝、输液、抗生素、营养支持及对症等治疗,恢复顺利,术后10d拆线,住院21d,痊愈出院,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随访4个月无不适。

2讨论

2.1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相关概念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率占住院病人0.02%~0.07%[1-3],占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10%[1],尸体解剖发现率约0.05%[3]。

2.2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病因

由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导致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AMVT占20%~25%,与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有关,近年认为抗凝血酶III缺乏及S蛋白和C蛋白的缺乏亦是AMVT的高危因素[4]。且患者多有自发性凝血表现。继发性AMVT与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有关,任何可导致身体其他部位血栓形成的因素均可引起AMVT。常见诱因如各种原因造成的门脉高压时肠系膜静脉血流缓慢,胃肠道淤血;急性腹膜炎、腹腔感染均可造成肠系膜静脉血流减少,本两例病例患者正是由于高龄患者且伴随迷漫腹膜炎,导致静脉回流缓慢,细菌释放的凝血因子及毒素可造成局部高凝状态;脾切除术后血小板继发性增多;腹部手术及外伤时组织细胞损害,肠系膜发生炎症反应可导致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腹部肿瘤、口服避孕药、糖尿病、流产、便秘等病因均有文献报道[2]。

2.3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特点

AMV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以腹痛为主诉,在此之前往往有厌食、腹部不适、便秘、腹泻等前驱症状,而后腹痛逐渐加剧,常伴恶心、呕吐。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常有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术前诊断:目前对AMVT的早期诊断仍缺乏特异性依据。据目前文献报道,AMVT术前误诊率高达90%~95%[1]。以下几点有助于AMVT的诊断:(1)临床症状与腹部体征不成比例。病人早期均有较剧烈的腹痛,初起为阵发性,继而持续性,并有腹胀、呕吐、血便等症状,但体征较轻,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直至出现肠坏死才出现明显腹膜刺激征。(2)有的病人腹痛可出现缓解期[2],病例二经对症后有所缓解。如果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特征,应高度怀疑AMVT的可能。(3)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性腹水时对诊断很有帮助。由于AMVT进一步加重,肠曲发生出血性梗死,呈暗紫色大量血性液体从肠壁和肠系膜渗出至肠腔和腹腔[3]。此时腹部出现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特征,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固血性液体。(4)X线最常见为肠为梗阻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肠系膜的血流、肠壁及肠系膜的增生程度、腹腔渗出液的多少,但病人往往由于腹腔胀气,严重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对诊断MVT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诊断MVT的一种可靠方法。由于条件限制,许多医院往往不能开展此项技术。所以临床上遇腹痛症状与体征不符的病人,应早期怀疑AMVT,在保守治疗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有轻微腹膜炎体征,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性液体,应高度怀疑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并肠坏死。本两例发病初起未能及时诊断出AMVT,正是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又缺少特异性的临床诊断指标,导致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

2.4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要点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治疗中,只要没有出现腹膜炎体征积极行抗凝治疗,大约80%的患者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早期肠系膜缺血导致的肠系膜血栓的形成是个可逆的过程,所以早期的抗凝治疗能够避免肠系膜血栓的形成。肠切除是治疗AMVT致肠坏死最有效的方法,术中如何确定切除肠段及系膜的范围,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一般要求距离病变肠管上、下缘各15~25cm处切除肠管,相应系膜也作扇形切除。抗凝治疗是肠切除术后的延续治疗,抗凝治疗越早越好,术后抗凝可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抗凝治疗中一般强调尽早给予患者肝素化,每8h使用5000~7000u肝素,疗程7~10d,随后口服抗凝药,疗程半年。

2.5本两病例的启示

AMVT早期诊断率低下,主要是AMVT早期缺乏特异诊断指标,其次是医生对此病的认识不足。阑尾炎引起AMVT少见,主要原因为严重腹膜炎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等众多合并症。对于老年病人,病情较重,出现腹膜炎伴糖尿病等其它较多合并症的病人要密切观察术后病情,不要认为不排气、腹胀、腹痛是麻醉及手术后的常规反应,一旦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和体征分离,即早期病情很重而病人体征不典型。对于老年患者腹胀腹痛不排气不要轻易认为阑尾残端漏,腹腔感染,尤其是术中荷包缝合满意的病人。如出现腹膜炎体征要及时开腹探查。近年来众多医院对于老年病人尤其伴随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尚有争议,但通过上述病例笔者认为术后抗凝应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 Boley SJ,Kaleya RN,Brandt LJ.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urg ClinNorth Am,1992,72:183.

第7篇

关键词 环境公平;环境基尼系数;锡尔系数

中图分类号 X8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5-0118-0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谐的基本要义即在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与人”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不断拉大。同时,由于经济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以及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人与人”在环境资源使用方面差距的重要性不断显现。“人与人”在收入分配与环境资源使用上的不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两个重要问题。然而,目前学术界更多关注收入分配差距,而对环境资源使用的差距关注较少。事实上,环境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已成为我国目前迫切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1,2]。

1 环境公平与环境资源使用公平

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之一。在环境领域,由于环境资源具有与社会财富不同的特性,环境资源“市场”很不完善,不公平问题尤为突出。当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在自然供给能力范围内时,环境资源使用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人与人在环境资源使用上的公平问题不太凸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环境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当超过自然供给能力范围时,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人与人在环境资源上存在了竞争关系,环境资源使用的公平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环境公平具有不同的理解角度。较难给于一个明确的界定。目前,较多学者强调环境公平[3~5]是每一个个体都有平等地使用或者享受环境资源的权利。在环境资源的使用上,所有主体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本文界定环境资源使用公平为人均环境资源使用量相等。在现实过程中,各主体在环境资源使用上存在着差异,差异大小就反映了环境资源使用的公平程度。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经济活动,环境资源的分配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地区经济发展权的分配,这在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过程中分配给各省的排放限额尤为突出。本文以二氧化硫为例,视大气对二氧化硫污染的消纳能力为全国共有的公共资源,各省二氧化硫污染的排放构成了对公共资源的竞争性使用,于是产生了分配上的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公平问题。可见,环境资源使用公平问题是人们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过程中产生的,反映了人与人在环境资源分配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环境公平实质上是人们对环境“破坏”程度的公平。

2 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分析我国环境资源使用公平状况的定量评估

近年来,学术界开始运用定量方法分析环境资源使用的不平等,并且多借用经济 领域衡量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基尼系数来衡量环境资源使用的不平等程度。1997年Heil and Wodon[6]借用基尼系数对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研究,2000年的研究发现人均排放的不平等程度缓慢下降[7]。List[8]利用环境基尼系数考察全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的不平等程度。Millimet and Slottje[9]采用Paglin的PaglinGini方法,对美国各州1988-1996年大气与水污染排放的不平等程度进行了计算。国内学者王金南[10]等人分析了2002年中国各省SO2、COD、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等环境要素的基尼系数。吴悦颖等[11]运用基尼系数法分析了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水资源量、环境容量等流域排污量分配的影响。

2.1 环境基尼系数的构建

首先,定义环境洛伦茨曲线为反映不同社会主体(个人)使用的环境资源量的一 条曲线。图1中,横轴OX表示累积人口比重,纵轴OZ表示累积环境资源使用量比重,连接对角直线即45°线ON为环境资源使用量绝对平均线。OGN曲线是环境资源使用绝对不平均线,即除一个人外其余人使用的环境资源量都是零。而实际曲线OBN表示实际人均使用环境资源的不平等程度。

参照经济学一般以基尼系数判定分配不平等关系,构造环境基尼系数Ge:

Ge=E/(E+F)(1)

上式中,E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F为OBN曲线下方与横轴间的面积。与基尼系数判定分配不平等关系一样,Ge越小,其所反映的人均环境资源使用量差别越趋于平均。反之,则越趋于不平均。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为1995-200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年鉴》。选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研究对象,以省、市、自治区一级的行政区域作为研究样本(港澳台除外)。

2.2 环境基尼系数的调整

在经济基尼系数的统计与计算中,对应的样本单位是单个的个人或家庭户。而在环境领域,统计样本仅仅具体到省而没有单个家庭户的统计资料,因此,本文以省为单位统计环境资源的使用量。

这样做忽略各省内部环境资源使用差异而只考虑省际差异,计算出的基尼系数偏小,低估了环境资源使用的不公平状况。为此,需要对计算的基尼系数进行校正。方法是首先计算以省为单位的经济基尼系数,然后与以个人或家庭户为单位统计得到的经济基尼系数进行比较,得到二者的相关关系,并用来校正真实的环境基尼系数。[KG)]我国经济基尼系数的研究有较多不同的结果。这里我们选择国家统计局出版的《中国国情国力》[12]中的研究成果,得到1995-2004年间以家庭户为单位的全国经济基尼系数;同时,本文计算了期内以省为单位的全国经济基尼系数,两组数据见表1。

对两组基尼系数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得出两种算法所得到的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

y=1.8877x-0.0796R2 = 0.7652(2)

[KG(*25]其中,y为以家庭户为单位计算的基尼系数,x为以省为单位计算的基尼系数。这样 就建立起了两种基尼系数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将以省为单位计算出的环境基尼系数转化为与以家庭户为单位计算的基尼系数可比的数值。[KG)]2.3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公平状态评估

利用上述方法计算我国1998-200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基尼系数,结果见表2。

由下图可知,1998-2004年我国经济基尼系数总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从2001年开始均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同期,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与经济基尼系数相反,自1998年以来稳步下降。事实上,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自1998年以来的变化趋势并不是持续下降的,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2年以后持续上升。这说明1998年以来,各省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差异虽然减小了,但总体趋势仍然是排放量持续增加,也就是说,总体上各省破坏环境的程度仍在加剧,只是各省的破坏程度更加接近了。

3 我国环境资源使用公平状况的影响因素

我国各省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不公平程度实际上由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多种因素导致 ,例如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发展阶段、环境政策等。这里将构建一个分析框架来探究我国二氧化平排放量不平等的各种原因。[KG)]

3.1 影响因素分析数量方法的选择

基尼系数只能反映多种因素的集合作用和各个部分收入差距的综合结果,要辨别和分析各因素对环境资源使用总体的影响,必须将总的不公平进行分解。我们选取锡尔系数[13]这个指标来分解影响环境不公平的因素。

用Ci代表第i个省的人均污染物排放量。各省间污染物排放的差异可以用锡尔系数表示为:

T(c,p)=∑iPiln(cci)(3)

其中,pi是i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c是全国人均污染物排放量的均值。锡尔系数的取值最低为零,表征最公平的状况,即各省人均污染物排放量均相等;锡尔系数最高值取决于样本自身,其值为lnN,表征最不平等的状况,即某一个省排放了所有的污染物而其它省均未排放污染物。基于锡尔系数,可以构建分析污染物排放变化原因的分解模型[14]。

3.2 二氧化硫排放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可以表示为如下定义性恒等式:

ci=ai•bi•yi(4)

其中,ci为其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ai为第i省人均GDP,代表经济水平水平,bi为第i省能源消耗与其GDP的比值,代表经济的能源强度;yi则为第i省单位能耗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代表能源的环境消耗强度。

为了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能源强度与能源的环境消耗强度等三个因素对人均SO2排放量的影响,定义三个虚拟排放量cai,cbi和cyi。以cai为例,它表示在相同的经济的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环境消耗强度条件下,单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带来的排放量差异,其表达式如下:

cai=ai•b•y(5)

式中,b 、y分别表示全国平均经济的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环境消耗强度。进一步得到ai的锡尔系数如下:

Ta=∑iPi[WTBZ]ln[WTBZ]([SX(]c[TX-][]Cai)=∑i[WTBZ]Piln(cai×b×y)=∑i[WTBZ]P[WTBZ]iln(aai)(6)

同理可得其它两个因素对应的虚拟排放量及其锡尔系数,此不赘述。

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能源强度与能源的环境消耗强度三者的锡尔系数加和,得到二氧化硫排放的总锡尔系数T:

T=Ta+Tb+Ty=∑iPiln(cCai)+ln(cCbi)+ln(cCyi)

=∑iPiln(c-3Cai×Cbi×Cyi)=∑iPiln(cci)(7)

至此完成了二氧化硫排放公平程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将二氧化硫排放的不公平分解为经济水平、经济的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环境强度共三个因子。分别计算2004年我国各省这三因子的锡尔系数,结果见表3。

项目经济水平经济的能源强度能源的环境强度总值T值0.172 50.210 50.052 90.435 8贡献率%404812100

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二氧化硫排放的差异主要由各省经济的能源强度的差异所致,贡献率高达48%;其次,各省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有显著贡献,贡献率占40%;而能源的环境强度贡献率最小,仅为12%。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各省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差异主要与各省经济的能源强度以及经济水平的差异相关。

3.3 不同因素对我国各省二氧化硫排放差异变化的影响

在上面的研究中,主要对2004年的环境锡尔系数进行分解并探讨环境不公平的原因。现在运用1998-200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环境资源使用不公平变化的原因。

经济的能源强度反映的是各省的产业结构及技术水平的差异。利用1998-2004我国各省单位GDP能耗与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可以看出(见表3),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相应的单位经济产出的能耗越低,原因在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较高,同样的经济产出相对来说能耗较低;另外,发达地区的技术进步也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

考察经济水平与能源的环境强度的关系发现(见图4),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越发达的省份能源消耗带

由此可见,虽然1998年以来我国各省经济水平差距的不断拉大可能造成二氧化硫排放的差异增大,但由于发达省份经济的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环境强度不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甚至超过前者的作用力度,使得二氧化硫的基尼系数出现与经济基尼系数相反的趋势,各省二氧化硫排放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

4 结 语

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借助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定量评估我国环境资源使用的公平状况。虽然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总体上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表征其结构的基尼系数从1998年的0.50下降至2004年的0.38,在某种意义上表明各个省份破坏环境的差距在缩小。

为分析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公平的影响因素,将二氧化硫排放量分解为经济水平、经济的能源强度、能源的环境强度三个因子的乘积。分析表明,三者对二氧化硫排放不公平的贡献率分别为40%、48%、12%。与不发达省份相比,发达省份经济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环境强度都较低,发达省份的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较慢,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这是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差异缩小的直接原因。事实上,发达省份经济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环境强度较低的原因除技术进步外,可能还存在着对不发达省份的污染产业转移,同时不同省份发展阶段的不同也有相当影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潘岳. 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J]. 绿色视野,2005,(1): 4~9.[Pan Yu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he Equity of Society.[J].Green Vision,2005,(1): 4~9.]

[2]宋国平,周治,王浩绮,王昶.中国环境公平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5,(3): 35~37.[Song Guoping,Zhou Zhi,Wang Haoyi,Wang Xu.Dicussion in the Environment Equity of China[J].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conomy,2005,(3): 35~37.]

[3]洪大用. 环境公平: 环境问题的社会学视点[J]. 浙江学刊,2001,(4): 67~73.[Hong Dayong. Environment Equity:The socioty angle of view to Environment problem[J].Jouranal of Zhejiang 2001,(4): 67~73.]

[4]文同爱, 李寅铨. 环境公平、环境效率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4): 13~17.[Wen Tong'ai, LI Yinquan. The Relationship Amont Environmental Equity,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ina Population[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3,(4): 13~17.]

[5]余谋昌. 环境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J]. 环境,2006,(3): 100~102.[Yu Moucang The Fair of Environment is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Social[J]. Enviornment, 2006,(3): 100~102.]

[6]Heil M T, Wodon Q T. Inequality in CO2 Emissions Between Poor and Rich Countr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97,(6): 426~452.

[7]Heil M T, Wodon Q T.Future Inequality in CO2 Emissions and the Impact of Abatement Proposals.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0,(17): 163~181.

[8]John A. List. Have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Converged Among U.S. RegionsEvidence From unit Root Tests[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9,(1): 144~155.

[9]Daniel L. Millimet, Daniel Sloffje. An environmental PaglinGini[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2,(9): 271~274.

[10]王金南,逯元堂,周劲松,李勇,曹东. 基于GDP的中国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1): 111~115.[Wang Jinnan; Lu Yuantang; Zhou Jinsong; Li Yong; Cao Dong. Analysis of China resourceenvironment Gini coefficient based on GDP[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1): 111~115.]

[11]吴悦颖,李云生,刘伟江. 基于公平性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评估方法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6,(2): 66~70.[Wu Yueying; Li Yunsheng; Liu Weijiang .Study on Gini Coefficient Method of Total Pollutant Load Allocation for Water Bodies[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6,(2): 66~70.]

[12]何娅. 基尼系数: 城乡历史政策的解构[J]. 中国国情国力,2007,(4):23~27.[He Ya. Gini coefficient: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policy in city and country. China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ength,2007,(4):23~27.]

第8篇

【关键词】电致冷光组件;亮化单元;应用;前景

一、引言

电致冷光组件在城市亮化以及广告宣传中被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具有节能、高亮度等特点而受到了一致的好评。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的电致冷光组件生产技术无法与实际应用需求相适应,频繁的出现诸如暗点、击穿以及发光亮度降低等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相关产品的使用寿命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整体市场期望度。本文为了较好的规避此类现象的出现,革新了电致冷光组件的生产工艺,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规避,并探讨该技术在后续的应用途径与前景。希望为相关的生产与市场推广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电致冷光组件的发光特征

从发光原理的角度来考虑电致冷光组件是利用电致发光材料在电场存在的条件下能够以电子光层移动的形式产生冷光。此种发光的方式存在如下的特点:

首先,电致冷光组件的光源属于冷光的范畴,在工作于照明的过程中不产生热量,一方面能够减少由于热量损耗而带来的能源浪费;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在相关光学元件应用过程中产热所带来的散热问题。其次,电致冷光组件的光源是一种面光源。在同等能耗的情况下,传统的LED发光组件仅能实现点光源的发光,则对于部分环境下的光线条件要求并不相符。如果需要利用LED对面光源进行模拟,则需要通过光板等方式来进行处理,此种处理方式不仅增加了发光元件的应用成本更无法完全通过物理手段来达到光线平均的效果。再次,电致冷光组件的光源能耗更低。在现有的节能发光元件中LED发光元件的节能效果更好。但是,与其相比,本文所研究的电致冷光组件在节能方面则更为突出。从原理角度来分析,电致冷光组件可以等效为一个恒载电容,根据加工材料的不同电阻分布在1000-15000Ω/in2之间。这直接导致了发光元件两端电压虽然很大,但是实际的工作电流则很小,根据现有的实验数据我们发现电致冷光组件的工作电流往往在0.05-0.1mA/cm2之间。与同等亮度当量的LED发光组件相比降低了约100倍。这为其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电池续航驱动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电致冷光组件的生产工艺革新

为了解决电致冷光组件现存的问题,我们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良。具体步骤与内容如下:第一,根据至少包含电致冷光组件的尺寸与闪动方式的应用需求,制备具有分层电路的菲林片;在尼龙网版上印刷感光胶,待所述感光胶干燥后,将所述菲林片附着在感光胶上,在紫外灯光下充分曝光直至图层显影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烘干,即得各层的丝网印刷网版;第二,以预处理后的ITO膜为基板,在ITO膜的导电面上制备具有依次叠置的透明绝缘层、无机电致发光体层、折射层与电介质层的ITO导电基板;在步骤b中,ITO膜为经预处理后的ITO基材;因为,每道工序都需在120°C条件下烘干,为使ITO基材在之后烘干过程中不发生形变,在印制前通常需把按需要尺寸裁好的ITO基材预先在130°C条件下,预先进行收缩处理(即预处理);

第三,将丝印用导电银浆或碳浆,用提前制好的网版目数为200-350目(优选为300目)汇料条网版印刷在ITO导电基板上;

第四,将至少包含有机玻璃或PET柔性板的透明绝缘体、粘贴有网状汇流条的ITO导电基板、以及背电极导电层依次叠置,并采用至少包含亚克力、玻璃与树脂中任意一种材料进行过塑封装,即得所需电致冷光组件。

通过上述的若干点生产工艺改进可以使得电致冷光组件的亮度与颜色具有更为宽泛的调控空间,同时能够降低电致冷光组件的老化层度,进而避免击穿、亮度降低等问题的出现。

四、电致冷光组件的应用及其前景分析

在电致冷光组件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其能耗低、冷光发光以及面源光源等特点来完成相关光学元件的应用。在具体的应用角度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能耗低的应用。电致冷光组件低能耗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利用较低的能量储备体系作为发光电源。尤其是是高电压电池或者电源的装配情况下,此种优势更为明显。因此在具体的市场化过程中主要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一方面是作为亮化广告与亮化元件来进行构建。如楼盘建筑或小区的发光名牌、广告位的广告内容等。应用电致冷光组件来构建此种广告亮化结构能够显著的降低能耗,更符合低碳环保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另一方面,由于其能耗较低,在脱离电网的供电体系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其能耗较低,因此对于供电体系的依赖程度较低,换而言之,在同等供电设备效率的背景下,采用电致冷光组件构建的发光单位使用时间更长,后续的维护费用与维护成本更低。第二,冷光发光应用。冷光发光主要是指在冷光发光的过程中系统自身不因为发光而产生热量。此种特性决定了一方面没有热量的损耗在同等发光强度下系统的整体能耗较低,这个在上文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冷光发光没有热量的产生。因此,对于系统散热没有过多的要求。此方面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上。第一,在密闭空间内的长时间照明应用,如冷库中的照明或者中心计算机机房照明。此方面照明对热量的控制要求较高,应用电致冷光组件作为照明工具可以不额外产生热量,方便工程的整体设计与施工。另一方面则应用于精密仪器的照明。由于电致冷光组件对外不产生热辐射,对于部分对热辐射较为敏感的电气元件如热敏电阻等的影响相对较少。此种情况下应用电致冷光组件来作为照明工具可以显著的延长相关配套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与敏感程度。第三,面源光源应用。面光源是指在一定空间平面内,发光单元能够通过面源的方式向外辐射光能,电致冷光组件充分的满足此类应用的要求,且不同位点的光强不随着面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对于部分特殊面源照明要求的应用时十分关键的。如在摄影棚搭建的过程与拍摄过程中根据要求进行实际采用中,面源光源更为柔和,且容易达到要求的光线标准。此外,如部分摄影(摄像)器材中需要进行微距采光时,应用电致冷光组件作为闪光或者恒定光源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第四,形状灵活应用。电致冷光组件的形状更为灵活,在元件内部布线中仅需要形成电场,便可以达到发光的要求,从理论上来讲只需要,满足导线的平衡布置便可以形成相应的面源光源。在这样的条件下,电致冷光组件的外部形状更为多样化,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的发光汉字、发光地图等应用,均是电致冷光组件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五、总结

电致冷光组件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发光元件,其具有能耗低、发光稳定、面源发光等特点,在实际的照明工程中应用广泛。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推进,电致冷光组件容易出现击穿、亮度降低等现象,本文基于电致冷光组件的生产工艺改良,系统的总结了此种发光单元设备的特点与应用条件。并对基于不同特征的实际应用进行举例说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成果转化产品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葛晓丽,刘阳,张丽丽.电信级温差电致冷组件老化筛选实验方法[J].电源技术,2013,09:1585-1587+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