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金融专业类别

金融专业类别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1 17:13: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金融专业类别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金融专业类别

第1篇

一、职位供需分布特点

2015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毕业生职位总体竞争压力有增无减,供求比为1.26,结构性矛盾突出(见表1)。

(一)销售类职位的人才需求虽然依旧位居首位,但同比大幅下滑

2015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毕业生总体需求人数为10927人,销售类职位毕业生需求人数达到2784人,占比达25.48%,但该类职位需求量同比减少562人,降幅达到16.80%,成为本季度需求减少量最大的职位类型。毕业生需求人数前十名见图1。

(二)房地产/中介类职位需求人才数持续下滑

2015年第四季度,由于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上的毕业生房地产/中介类职位需求人才数仅为413人,与2014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50人,降幅达到26.64%,成为本季度需求减少量第二大的职位类型。

(三)电力/能源/矿产/测绘类职位需求人才数大幅下滑

2015年第四季度,由于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上的毕业生电力/能源/矿产/测绘类职位需求极少,需求人才数仅为4人,与2014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6人,降幅高达95.06%,是本季度降幅最大的职位类型。

(四)证券/金融/投资类职位需求人才数持续增长

2015年第四季度,在新兴产业的刺激下,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上的毕业生证券/金融/投资类职位需求增长势头锐不可当,需求人才数为607人,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90人,增幅达到418.80%。

(五)行政/文职,后勤类职位依旧备受毕业生追捧

2015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上的行政/文职/后勤类、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建筑/工程类等3个职位类型稳居求职榜前三位。其中行政/文职/后勤类职位对于求职者来说依旧充满吸引力,其毕业生求职人数达到1946人,占比达13.56%。毕业生求职人才数前十名见图2。

(六)就业压力不容小觑

2015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毕业生供求比为1.26,在44个主要职位类别中,有32个职位类别毕业生供求比大于1,超过七成的职位竞争激烈,就业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其中,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毕业生供求比排名前10位职位类别的毕业生需求人数合计仅为609人,占比为5.57%,而毕业生求职人数达到4590人,占比达到33.22%,合计毕业生供求比为7.54,即将近8人竞争1个岗位。化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类、电力/能源/矿产/测绘类和法律/法务类职位竞争程度最高,由于这些类别对毕业生需求极少,其毕业生供求比高达101.75、50.25和14.90。

另外,传统管理类职位中,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行政/文职/后勤类和人力资源/人事类职位人才供求比分别位列第5位、第12位和第14位,分别达到7.84、3.96和3.80。3种职位类型合计毕业生求职人数达到4036人,需求人数仅819人,供求比为4.93,近5人竞争1个岗位。

(七)服务和业务等类型职位依旧存在较大的缺口

2015年第四季度,毕业生供求比后十位职位合计毕业生需求人数为5256人,占比为48.10%,而合计毕业生求职人数仅有2064人,占比仅为14.94%,其合计毕业生供求比仅为0.39。其中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美容,保健类和餐饮/女吴乐类等服务类职位依旧不受待见,其毕业生供求比分别为0.13、0.43和0.62;销售类职位依旧是本季度毕业生需求缺口最大的职位类型,其毕业生供求比为0.37,需求缺口达到1763人。

二、用人单位特征、产业和行业人才供需分布特点

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中,其中第三产业的用人单位占比达59.86%。企业是用人单位的主要来源,其占比达到96.73%,为4229家。用人单位性质分布见表2,具体企业数量分布见表3。

(一)毕业生供需在各行业分布情况

2015年第四季度,在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是毕业生供需主要来源,其毕业生求职人数和毕业生需求人数分别达到9544人和8576人,占比分别为69.08%和78.48%。

其中,在毕业生求职方面,建筑业、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业等6个行业的毕业生求职人数分列前六位,合计占比达到70.43%;而在需求方面,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6个行业是毕业生需求的主力,其合计占比达到75.85%。具体行业分布见表4。

(二)各行业竞争状况

2015年第四季度,第一产业毕业生供需水平依旧较低,毕业生求职人数合计仅为111人,需求人数仅为185人,供求比仅为0.60,与同期相比总体竞争压力稍有降低。

第二产业的毕业生供求比为1.92,同比增长0.49,供需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依旧是毕业生供需的主要支撑,其集中了69.08%的毕业生求职人数和78.48%的需求人数,供求比为1.11,竞争压力比2014年同期的0.93增加0.82。其中供需总量超过2000人的行业共有5个,其中金融业供求总量跃居第一位,其供求比为0.93;批发和零售业求职人才数为555人,需求人才数为1247人,职位缺口为692人,是本季度缺口最大的行业,其供求比仅为0.4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由于需求人数仅为13人,供求比达到5.00,是本季度第三产业竞争压力最大的行业。

三、学历分布情况

2015年第四季度,本科和大专学历依旧是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求职毕业生的主力军,其数量占总毕业生求职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0.69%和45.68%,合计占比达到96.37%(见图3)。

与毕业生求职情况不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并不苛求,其中对学历未提供明确要求的毕业生需求数量占比为50.18%。

四、专业分布情况

(一)求职毕业生专业分布

2015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求职的毕业生专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和理学等5个类别,这5个类别的毕业生求职人数合计达到11324人,占比为81.43%,其中工学和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求职人数均超过3000人,分别达到3487人和3172人,占比分别为25.24%和22.96%。

1.工学专业分布情况

工学专业的毕业生求职人数合计3487人,合计占比25.24%,其中土建类、机械类和电气信息类专业类别毕业生求职人数稳居前三位,分别为1330人、719人和559人。

2.管理学专业分布情况

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求职人数合计3172人,合计占比达到22.96%,其中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求职人数最多,达到2447人。

3.文学专业分布情况

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求职人数合计1520人,合计占比11.00%。

4.理学专业分布情况

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求职人数合计1204人,合计占比8.72%,其专业分布集中,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是主要的理学类毕业生来源,而天文学和大气科学类专业的毕业生求职人数为0人。

5.其他专业分布情况

在其他专业中,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求职人数较多,达到1866人,占比13.51%,但是哲学、历史学等专业依旧比较冷门,毕业生求职人数较少。

(二)毕业生需求专业分布

与毕业生求职分布不同,用人单位有明确专业要求的毕业生岗位数量不多,其中有79.43%的岗位不对专业进行明确要求,而在有专业要求的岗位中,数量最多的是要求管理学类专业的岗位,但毕业生需求人数仅为565人,占比5.17%。另外,明确要求哲学和历史学等冷门专业的岗位数量几乎没有。

五、地区分布情况

2015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期望在广西区内工作的毕业生求职人数为13372人,占比达96.79%,毕业生需求人数为10798人,占比达98.82%。其中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的区内供需主力军还是集中在南宁市,其供需分别占比达到61.36%和74.34%,毕业生供求比为1.02。其他地市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是崇左市,供求比达到8.50。

六、性别分布

2015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女性毕业生求职人数占主导,占比达到62.91%,而男性毕业生求职人数占比为37.09%。而在需求方面,用人单位对性别要求很低,其提供的岗位中有90.69%的岗位对性别无要求。

七、薪酬分析

在统计指标上,同时采用平均薪酬和分位薪酬统计方式(平均薪酬指的是所属职位类别中薪酬样本的加权平均值,不代表单个职位的实际薪酬,例如行政/文职/后勤类职位平均薪酬为2416元,但其有占比10%的职位薪酬在3636元/月以上;分位薪酬水平显示的是该职位中低于一定比例的薪酬水平,便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对照和定位自身职位薪酬的竞争水平,例如某职位75分位的薪酬水平为5000元/月,即表示该职位中有占比75%的职位薪酬低于5000元/月,下同)。

(一)职位薪酬

本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应届毕业生职位提供薪酬水平继续上涨,其平均薪酬为3056元/月,比上季度小幅上涨1.69%。各职位类别毕业生职位平均薪酬情况见表5。

(二)毕业生期望薪酬

本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应届毕业生期望的平均薪酬为2863元/月,比上季度上涨2.57%。部分职位类别毕业生期望平均薪酬情况见表6。

(三)职位薪酬与毕业生期望薪酬对比

第2篇

1.不断扩张的业务新领域与强化品牌识别性之间的矛盾

当听到“同仁堂”就联想到中医和中药,听到“娃哈哈”就联想到矿泉水和饮料,识别性是品牌最本质的体现,它既包括品牌的独创性,也包括品牌与其对应产品和服务联系的紧密度。品牌的独创性取决于设计,而联系紧密度取决于品牌所有者对品牌的一系列管理,包括内涵定义、宣传力度、清晰战略等,是品牌识别性的核心要素,对品牌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独创性并不显著的品牌来说,联系紧密度显得尤为重要。消费人群听到品牌同时,联想到品牌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越快,说明品牌在消费者群体中识别性越高。这就要求企业,对内,品牌对应的产品和服务应该有主有次,并互相关联。如果企业扩张的新业务领域与原业务领域关联度不够紧密,却仍然使用同一品牌,这种行为将消弱品牌在消费人群中的识别性。从这个角度看,“昆仑”品牌从化肥、油等化工产品到金融服务、城市燃气服务和零售行业服务,其跨度已经有了过大的趋势,品牌内涵有待调整;对外,需要及时准备灵活的应对策略,减少品牌被其他商标淡化的风险。如一些近似但不同类的商标如“昆仑薪火”(燃气炉)、“昆仑蚂蚁”(服装)、“昆仑山”(矿泉水)等商标随着国家商标局审查商标申请速度的提升,商标近似度尺度的放宽,陆续或被提起申请或被核准注册,公司数次异议都被工商行政部门驳回。“昆仑”品牌存在被不断淡化的风险,需要认真研究应对。

2.商标注册布局与当前管理维护需求冲突的矛盾

据统计,昆仑商标海内外注册共190余件,对应类别项下“kunlun”商标海内外注册共200余件,衍伸的防御性注册商标如“仑昆”、“鲲仑”、“坤仑”、“昆仑天鹿”、“昆仑天豹”等百余件。在这些注册商标中,国内注册类别涵盖了45大类商品与服务中的三分之二,而海外注册类别主要为第1(化工产品等)、4(汽煤柴油、油等)、7(石油机械装备等)、37(开采服务、车辆服务站等)、39(能源分配、供气服务等)、40(能源生产等)、42(石油勘探等)七大类。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防御性注册布局,其基本思路为“抢先注册,广泛布局,以面护点,再行经营”。应当承认,这一思路在公司品牌建设初期,对“昆仑”品牌的发展和壮大是起了保护作用的。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条件变化,防御性注册布局缺陷越来越突出,一是在商标管理上,由于公司实际使用的商标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商标存在3年不使用被撤销的风险。同时为了维护这些防御性注册商标,公司需要支付不菲的商标续展费用。二是在商标维权上,相对于中国汉字的巨大基数而言,防御性注册因汉字词语的不可穷尽性而越来越体现出保护力度的局限。如申请注册“X昆”和“仑X”两件商标再合并使用为“X昆仑X”,或直接使用“昆仑天X”(X与我公司注册商标采用的91个用字不同)进行仿冒。这些层出不穷的现象迫使我们尽快调整商标注册布局,改变维权思路。

3.公司统一打造“昆仑”品牌与不能及时满足各所属企业具体市场需求的矛盾

一是在应对业务需求上,原有注册已经成为金融版块“昆仑”商标注册的障碍。2004年,公司在第36类(金融服务)上申请注册“昆仑”商标,其内容包括:“保险、金融贷款、金融服务”等。2009年公司开始打造金融版块,以解决能源平台融资问题。银行、信托、保险经纪、金融租赁等“昆仑”品牌金融企业相继成立,当这些企业向国家工商部门申请注册“昆仑银行”等昆仑系列商标时,却因为公司标注册在先而被驳回,而以公司名义申请注册“昆仑银行”,却被工商部门以《商标法》第十条驳回。通过协调,公司又以商标注册人名义出具“商标共存同意书”,以协助昆仑银行以自己名义进行注册,仍未能达成目标。现阶段公司只能以许可昆仑银行使用“昆仑”、“kunlun”、“KLB”等商标方式暂时应对,因公司注册商标范围不能涵盖银行等企业的实际经营范围,导致各金融单位开拓发展的新业务实际在使用未注册商标,其他企业也存在类似问题。二是品牌许可使用标准与市场需求存在矛盾。由于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作为共同的商标持有人,希望打造公司核心品牌,因此商标许可标准较高,而从所属企业自身角度出发,恰是市场效益好的产品不需要利用集团公司品牌形象进行开拓,新产品和需要公司支持的产品却又被拒之门外。二者利益和出发点的不同,导致所属企业并无充足主动性去保护公司品牌,而未经许可使用、超越许可范围使用、不按许可样式使用、不注重保存使用证据等商标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多有发生。如某所属企业生产小产品“医用氧”,但集团公司“昆仑”商标只注册了“医用气体”类别,无法进行许可,申请增项则可能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那么所属企业就可能选择直接使用“昆仑”商标,但不做注册商标标记,从而避开法律法规限制。然而一旦产品有了问题,影响了“昆仑”品牌整体形象,公司却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二、相关措施

1.对“昆仑”品牌统一进行顶层设计

业务发展是品牌工作的基础,商标管理必须以业务发展为导向。公司作为一家业务贯穿上下游,领域覆盖国内外的大型综合性能源公司,打造知名品牌是非常必要的,但一定要统筹考虑,妥善布局。2004年要求化工产品统一使用“昆仑”品牌,固然有集中力量打造拳头产品品牌的考虑,但“一刀切”的政策也导致放弃了一大批如“飞天”、“七星”等优秀品牌,重新占领市场的代价过大。在当前环境下,公司应深入思考,充分调研,结合总部和各专业版块业务发展实际需要,对“昆仑”品牌统一进行顶层设计,规划整体品牌战略,定义“昆仑”品牌的内涵,吸收现行有效做法,调整发展方向。可考虑区分使用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如石化产品统一使用“昆仑”(海外使用“KUNLUN”);装备制造产品可使用自有商标;整合“昆仑燃气”和“昆仑能源”的燃气提供渠道和服务品牌;成品油销售产品使用“昆仑”产品商标,非油销售使用“昆仑好客”服务商标;在调查分析市场收益与成本支出的基础上,统筹考虑金融版块继续调整“昆仑”商标注册或更换新品牌的事宜。

2.进一步加强“昆仑”商标的管理

在品牌管理战略确定的基础上,首先继续加强商标管理基础工作,摸清底数,确定商标使用情况和准备使用情况,对有使用需求但未注册的商品或服务类别进行增项,无使用需求的商标到期后不再续展,让其自然失效,节省维护费用,提高管理效率。其次规范商标使用,加强商标许可管理,落实被许可人责任。要求商标使用人注意保存使用证据,同时建立商标维权举报和激励机制,纳入企业年度考核指标。最后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对商标使用情况不定期进行抽查。

3.着重推进“昆仑”商标驰名商标申请工作

第3篇

2014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职位的平均薪酬(其定义见注4,下同)为3413元/月,比2013年的3064元/月增长了11.39%,而求职者期望平均薪酬为3511元/月,比2013年的3181元/月增长10.37%。得益于职位平均薪酬的快速增长,用人单位职位的平均薪酬与求职者期望平均薪酬之间的差距继续缩小。

如图1所示,近三年来曲线明显后移,职位平均薪酬水平呈现上涨态势。其中2000元/月以下区间的职位数量比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合计职位数量占比在2014年仅为16.62%,比2013年减少11.58个百分点,比2012年减少20.82个百分点;而近年来主流的2000―2999元/月区间的职位数量占比也停止增长,2014年为39.37%,比2013年稍微有所下滑,并且从3000―3999元/月区间职位占比增长加快的情况来看,预计未来几年里3000―3999元/月区间可能会逐渐成为用人单位招揽人才的主流薪酬区间。

如图2所示,求职者和职位数量最多的区间仍旧是2000―2999元/月,这个区间共有41.20%的求职者和39.37%的职位数量,是广西人才网联系统目前较普遍的薪酬范围;同时在3000―3999元/月区间中,也集中了24.78%的求职者和23.00%的职位数量,该区间是求职者和职位数量比例增长最快的区间;而随着用人单位招揽人才难度加大,给出的职位薪酬水平也不断上涨,4000元/月以上的部分薪酬区间的职位占比开始出现超过求职者数量占比的局面。

2014年在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各地市的用人单位为招揽人才,提供的薪酬水平普遍比2013年度有所增长,其中北部湾地区各地市的职位平均薪酬水平增长迅速,其中北海市的用人单位招揽人才层次较高,所提供的职位平均薪酬水平也最高,达到3482元/月,比2013年度增长了10.95%;南宁市的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平均薪酬水平排在第二位,达到3461元/月,比2013年度增长10.30%;另外同属北部湾地区的防城港市和钦州市职位平均薪酬水平增幅很大,其平均薪酬水平分别达到3329元/月和3226元/月,比2013年度分别大幅增长20.88%和16.46%。

而其他地市的职位薪酬水平增长较慢,其中桂林市的职位平均薪酬水平仅比2013年度增长3.70%,排名由2013年度的第一位跌至2014年度的第四位;而柳州市的职位平均薪酬水平仅比上年度增长2.70%,排名由上年度的第四名跌至本年度的第六名。

期望在北海市工作的求职者对薪酬要求最高,其期望平均薪酬达到3658元/月,期望在南宁市工作的求职者对薪酬要求较高,排名第二位,达到3649元/月。

二、各种职位类别的职位薪酬和求职者期望薪酬情况

2014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职位平均薪酬水平高速增长,从第一季度的3175元/月一路攀升到第四季度的3628元/月。

各种职位类别的薪酬水平也不断提升,最高的前五位职位类别为经营管理类、证券/投资/其他金融类、银行类、保险类和建筑/工程类,其平均薪酬分别达到7271元/月、4950元/月、4663元/月、4464元/月和4413元/月,而保安/家政服务类、餐饮/娱乐类、文字媒体/写作类、行政/文职/后勤类和酒店/旅游类等职位的平均薪酬较低,其平均薪酬分别仅为2339元/月、2534元/月、2578元/月、2602元/月和2673元/月。而求职者期望最高的前五位职位类别分别为经营管理类、房地产/房地产中介类、建筑/工程类、电力/能源/矿产类和证券/投资/其他金融类,其期望平均薪酬分别为6273元/月、5658元/月、4607元/月、4217元/月和4182元/月,而期望从事行政/文职/后勤类、保安/家政服务类、文教/科研类、客服/技术支持类和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等职位的求职者对薪酬要求较低,其期望平均薪酬水平为2713元/月、2837元/月、2868元/月、2872元/月和2954元/月。具体情况见表1。

三、部分具体职位薪酬参考

(一)经营管理类职位薪酬参考

如表2所示,经营管理类主要以中高层管理职位为主,总体薪酬水平高,同时该类职位薪酬浮动较大,工作压力强,实际薪酬可能比用人单位提供薪酬标准要高很多。

(二)人力资源/人事类、行政/文职/后勤类和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等职位薪酬参考

人力资源/人事类、行政/文职/后勤类和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等职位求职者众多,是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热门的职位类型,该类职位工作较为稳定,薪酬浮动较小。具体情况见表3。

(三)销售类和市场/营销/推广类职位薪酬参考

如表4所示,销售类和市场/营销/推广类等业务类职位需求人数众多,是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需求最大的职位类别,该类职位有流动性大,业务压力大,薪酬水平与业务完成度挂钩导致浮动较大等特点,而且用人单位在提供该类职位薪酬时,往往以达成要求目标后来测算收入水平,因此对未达成目标的求职者而言,这类职位薪酬往往不能够达到。

(四)IT类职位薪酬参考

在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IT类职位供需对应工作地较集中,特别是互联网/网络应用类职位对应工作地基本集中在南宁市。该类职位较固定,薪酬稳定,同时专业性较强,受到广大年轻的求职者青睐。具体情况见表5。

(五)建筑/工程类和房地产/房地产中介类职位薪酬参考

如表6所示,建筑/工程类和房地产/房地产中介类职位供需总体较热门,该类职位薪酬水平较高,不同用人单位间薪酬差距较大,而且对优秀的该类求职者的社会需求非常紧俏。其中对偏向业务的置业顾问职位而言,销售目标仍是考核其薪酬水平的主要标准,因此该职位的薪酬浮动性非常大,用人单位仅提供一个普通达标水平的薪酬参考。

(六)金融类职位薪酬参考

金融类职位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职位类别,特别是银行类职位,该类职位相对稳定体面,是白领的典型代表,拥有工作环境较好,薪酬水平较高等特点;而证券/投资/其他金融类职位虽然薪酬浮动较大,但发展空间大,工作自由度较强,深受追逐高薪、向往自由的年轻求职者青睐;另外保险类职位相对吸引力较低,其业务类职位工作压力大,流动性强,但达成业绩后的薪酬水平很高。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金融中心城市,聚集了众多的金融类企业,因此,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金融类职位的工作地多数集中在南宁市。具体情况见表7。

(七)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和餐饮/娱乐类职位薪酬参考

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和餐饮/娱乐类职位需求总量大,但求职者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同时这两类职位薪酬水平在近两年虽然有较快提升,但总体仍较低,特别是最基层职位的薪酬水平处于社会较低层级,其职位门槛低,受具有一定学历的求职者排斥,同时职位的社会地位不高,职位吸引力受到严重制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这些类别职位的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具体情况见表8。

(八)保安/家政服务类职位薪酬参考

保安/家政服务类职位需求量大,但总体薪酬水平低,而且求职者老化现象严重,同时网络平台在该类求职者普及度不高,因此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该类职位的人才缺口大。具体情况见表9。

第4篇

关键词:财经行业;核心职业素养;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从财经行业的核心职业素养中来看,其指的是所有从事财经行业的从业者,其在财经行业中所需要具备的职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心理素养与岗位素养,这就从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精神层面中形成了全面统筹。职业专业知识包含着财经行业所下设的多种专业的不同专业知识,从业人员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与岗位需求需要形成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例如金融、贸易、证券投资等多个层面的职业专业知识,在自身职业岗位上能够发挥自身专业知识解决职业问题,发挥专业知识在职业岗位中应用实效;职业专业技能是通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形成对于职业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会计职业从业人员,在会计工具的应用与会计管理、会计核算等多个方面需要形成专业技能,以实际专业能力完成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职业心理素养与岗位素养是从业人员在职业岗位工作中能够形成了良好工作心态,能够对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形成全面认识,对岗位工作需求合理满足,遵守职业岗位需求形成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良好落实,不受其他岗位外因素影响违背职业道德。为形成对财经行业核心职业素养的调查与研究,选择了国际贸易、金融、会计、市场营销、财税、人力资源管理七个财经行业专业类别,分为于相关的企业中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对不同企业的不同专业类别对财经行业核心职业素养的认识进行调查分析。

二、调查研究过程及方法

以国际贸易、金融、会计、市场营销、财税、人力资源管理七个财经行业专业类别为主要的调查类目,在具有上述专业的相关企业中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企业中从事上述七个专业类别的从业者,以七个企业的七个专业岗位中各选取十人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前期对七个企业的相关专业岗位的人员组成、学历情况、一般资料等进行了资料收集,选择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企业财经类专业岗位的调查对象进行抽样,按照每个专业岗位人数相等的方式,各抽取十名调查对象,共发放70份调查问卷,回收7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70分,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在问卷调查中,核心职业素养的构成主要由团队精神、责任心、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创新精神、挑战精神、吃苦耐劳几个关键词汇组成,由调查研究对象根据自身职业岗位、专业人士进行核心职业素养排序。其中,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岗位特点、职业需求、专业、学历、年龄等都属于问卷调查中的必填资料。通过对70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整合与处理,能够形成对财经行业中不同职业岗位对于核心职业素养的基本认识。

三、调查发现

(一)财经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70例调查研究对象中,男性为28名,女性为42名,男女比例为1:1.5。其中,70例调查研究对象中,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为52例,占74.3%,学历低于本科的为18例,占25.6%。工作年限为三年及以下的为34例,占48.6%,工作年限为3~5年的为22例,占31.4%,工作年限高于五年的为14例,占20%。根据对七个企业中相关职业岗位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的调查,发现从业者的学历、工作年限、职业岗位需求影响了其对核心职业素养的认识。

(二)学历对核心职业素养的影响

在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52名调查研究对象中,本科学历32人,硕士学历12人,博士学历8人。其中,博士学历与硕士学历研究对象对于核心职业素养的排序中团队精神>责任心>创新精神>挑战精神>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占比最高,达70%;本科学历研究对象对核心职业素养的排序中团队精神>责任心>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挑战精神>创新精神>吃苦耐劳的占比最高,达62.5%;低于本科学历的28名调查研究对象中,核心职业素养的排序中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责任心>挑战精神>创新精神的占比最高,达50%。这说明在不同学历组成的从业人员中,对于核心职业素养的认识是不同的,财经行业中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根据从业人员的学历组成形成针对性培养与提升。

(三)工作年限对核心职业素养的影响

在工作年限高于五年的14名调查研究对象中,其对于核心职业素养的排序中团队精神>责任心>创新精神>挑战精神>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占比最高,达71.4%;工作年限为3~5年的22名研究对象对核心职业素养的排序中团队精神>责任心>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挑战精神的占比最高,达63.6%;工作年限低于三年的34名调查研究对象中,核心职业素养的排序中服务意识>团队精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责任心>挑战精神>创新精神的占比最高,达50%。这说明财经行业中,工作年限对于从业人员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在工作年限越长的从业人员中,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越深刻,为提高财经行业核心职业素养,还需要形成对不同工作年限从业人员的交流与探讨。

(四)岗位需求对核心职业素养的影响

从调查分析来看,核心财经素养是“一种关于财经概念和金融风险的知识和理解力,以及运用这种知识和理解力的技能、动机和自信心,以便在各种金融情境中做出明智决策、提升个人和社会的财经保障,必能够参与经济生活”。因此,财经素养不单只是学习和记忆机械枯燥的财经或金融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体现在解决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现实财经问题。岗位需求除了要了解基础的财经相关知识,还要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背下或记住这些财经概念和理论。

四、结论及建议

在财经行业中,不同的财经专业中从而人员所处的职业岗位不同,从而人员对于职业岗位与工作的认识不同,在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条件下所形成的职业素养也是不同的,所以从财经行业核心职业素养中进行调查与研究能够发现,核心职业素养不是单一固化的,其能够随着财经从业人员的从业经历与职业认识形成变化与提升。当前在财经行业核心职业素养中,还需要针对性提高以下方面内容:(1)财经类专业从业者的职业岗位认识。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从职业岗位中入手,以职业岗位需求形成对职业岗位素养的认识,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与专业素养,满足职业岗位需求。所以财经类专业从业者在入职前应形成对职业岗位的全面认识,以自身专业能力与职业岗位需求形成评价,从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提高职业岗位素养;(2)财经类专业从业者对核心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核心职业素养的排序上,不同的专业类别、从业人员学历、从业年限在核心职业素养的认识上是不同的,但应重视的是,核心职业素养不是单一的职业素养,其需要全面提高,从而为财经类专业从业人员形成综合性的职业素养与岗位意识。以全面加强的方式提高财经行业核心职业素养在从业人员中的基本水平。

第5篇

安徽大学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物理学类,金融数学,数字媒体技术,中国语言文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智能科学与技术代表类等专业。

安徽大学专业名单专业名称学制招生类别金融数学四理工数学类四理工材料物理四理工物理学类四理工化学工程与工艺四理工材料类四理工生物科学类四理工数字媒体技术四理工计算机类四理工电子信息工程四理工电子信息类四理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理工自动化类四理工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四理工中国语言文学类四文史历史学类四文理哲学类四文理新闻传播学类四文理经济统计学四理工经济学类四文理会计学四文理工商管理类四文理英语四文理俄语四文理日语四文理德语四文理法语四文理西班牙语四文理法学类四文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四文理政治学类四文史视觉传达设计四艺术环境设计四艺术绘画四艺术表演四艺术音乐表演(声乐)四艺术音乐表演(钢琴)四艺术音乐表演(萨克斯)四艺术音乐表演(手风琴)四艺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理工互联网金融四理工网络空间安全四理工智能科学与技术代表类四理工金融管理三文理会计三文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中级经济师证书不需要每年进行例行审查,但每5年会审核一次。 经济专业中级资格实行注册登记制度,资格有效期一般为5年,有效期满,持证者要按规定主动到发证机构办理注册登记。

“中级经济师”是中国职称之一,属于经济师类别。要取得“中级经济师”职称,需要参加“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按专业可分为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民航运输、人力资源管理、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全球机构投资人的资产配置特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范围内长期投资人的资产配置进行分析后,总结了三个主要趋势:1、资产配置全球化特征增强,同时亦代表着所在国资产配置比例降低;2、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的管理资产比例相对下降,而主动型投资基金的管理资产比例相对上升;3、经历过全球金融危机后,公共部门(如基金和外汇储备机构)的资产配置比重和重要性上升,私人部门(如保险公司和投资基金等)则相对下降,公共部门更偏向于长期风险资产的持有,而私人部门则更倾向于持有避险资产。

根据诺承投资的观察,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配置有着以下一些新的发展:1、全球金融危机使机构投资人对风险因素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流动性和信用评级的风险敏感程度提高;2、主要机构投资人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市场遭受严重挫折后痛定思痛,新兴市场因其高增长性和与发达金融市场之间的低风险关联性而在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上升,但在单一市场内部还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素。3、被动型投资人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资产配置理论和模型最优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轻视了资产配置优化调整的灵活性。而主动型投资人对于全球机会的积极探索、识别和捕捉在逐渐碎片化的全球金融市场中获得了更好的风险回报。

中国机构投资人的资产配置情况

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作为中国最典型和可配置资产量最大的机构投资人,足以左右另类投资市场的整体趋势。随着机构投资人扩大另类投资的信号日益增强,从资产配置角度研究和分析机构投资人的资产配置要素将为市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高度。另一方面,符合机构投资人法规要求与市场标准的投资管理机构在某些维度上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对于机构投资人的另类投资资产配置产生了反向的影响。

影响机构投资人资产配置的要素很多,除了简单的资金量方面的因素外,收益目标和风险偏好,法规政策与投资限制,投资经验与投资能力等因素都制约了机构投资人的资产配置策略。

社保基金与保险公司在投资类别和法规政策方面是两类风格迥异的机构投资人,而大型保险公司和中小型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和风险偏好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另类投资市场格局

在中国的另类投资生态链条之中,下一级的生态环境决定了上一级的成熟度和市场化程度。庞大的国土面积和国民经济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投资组合想象空间。借助由非市场化向市场化转变的历史机遇,把握住中国另类投资机会的投资机构在过去十年中发展壮大。诺承投资对于中国另类投资市场的历史周期和行业格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我们认为:

中国PE行业经过了一个从兴起,到顶峰再到谷底的约十年的完整周期。这一周期与中国的政治周期,资本市场情况(主要是IPO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环境息息相关;2013年中国的PE行业将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逻辑,开启一个新的行业周期。

中国PE行业的格局略有成型。PE基金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市场规模,成为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手段之外的独立金融子行业;具备行业历史经验,稳定退出业绩,既定投资策略和优秀管理团队的品牌机构形成;行业逐渐分化呈现多元化态势,品牌机构之间形成竞争和互补。

构建另类资产投资组合的可能性形成。行业的成熟性、多元化分布、业绩分布已经具备了构建和优化另类投资组合的前提;同时另类投资行业的流动性方案也在形成之中,另类投资资产的投资和退出渠道将具备更多可操作性。

中国机构投资人的另类资产配置能力

以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机构投资人,在股权投资基金和不动产投资两个主要另类投资领域内,有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主要机构投资人的资产总量巨大。根据诺承投资的统计,包括具备PE投资牌照及正在申请PE投资牌照的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拥有超过八万亿人民币的资产总量。

二是可配置资金总量空前巨大。在股权投资基金类别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合计可投资资金量超过8000亿元,与中国PE行业当前整体存量资金规模(约为9000亿元)相当。此外保险公司在不动产类别的可投资资金量超过一万亿元。

三是当前已配置另类投资比例偏低。社保基金已经向16支PE基金配置资产,总承诺金额226.55亿元,约可配置资金总额的1/4。当前,经过保监会批准获保险公司承诺出资的PE基金一共六家,总金额约为57.9亿元人民币,不到可配置资金总额的1%。不动产投资方面,目前保险公司仅以直接投资出现,尚未配置不动产基金。

中国机构投资人的法规硬约束

法规政策是当前影响中国机构投资人的硬性约束条件,而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的法规约束各不相同。

社保基金法规约束

经国务院批准,2008年4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意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经发展改革委批准的产业基金和在发展改革委备案的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总体投资比例不超过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按成本计)的10%。

社保基金的法规约束较少,一方面需要备选基金在国家发改委进行备案;另一方面,社保基金的PE基金投资上限为总资产的10%。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1]2864号)的要求,资本规模(含投资者已实际出资及虽未实际出资但已承诺出资的资本规模)达到5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外币的股权投资企业,需在国家发改委进行备案。备案基金需满足该规定及国家发改委的其他要求。

截至2013年3月17日,在国家发改委进行备案的股权投资基金已经达到72支。同时在2011年之前,还有22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GP)按照当时的法规要求在国家发改委进行了备案(彼时的备案对象仅为基金管理公司而非基金)。

保险公司法规约束

保险公司方面,2010年9月5日,保监会《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明确了保险资金在股权投资和不动产投资方面的资金运用具体规定,被认为是实质性允许保险资金参与另类投资的开端。根据两个办法规定,保险资金可分别以5%和10%的比例投资于股权投资(含直接和间接投资)及不动产投资(含直接和间接投资)。

保监会2010年的两个暂行办法颁布后,保险资金并未实际上开始大规模配置另类投资产品。由于保监会对于进行另类投资的保险公司实施股权和不动产投资能力驻场检查管理(被外界理解为PE投资牌照和不动产投资牌照),而保监会驻场检查的进展并未如外界所期待那样迅速。直至2012年底,仅有数家保险公司通过了保监会驻场检查获得投资许可,而实际配置的PE基金数量寥寥,不动产基金方面则未获突破。

2012年中,保监会连续多个资金运用管理办法,对之前的资金运用体系进行了大幅度补充和修改。经过调整后之后的资金运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充,且相应比例也有了大幅上调。在另类投资方面,股权及股权投资基金的比例上调为10%(之前为5%),不动产类投资比例上调为20%(之前为10%),新增了金融衍生品、境外投资等新的投资类别。此外,还对股权投资基金和房地产基金的投资事项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和明确。

其中,在另类投资领域(PE基金和房地产基金),当前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具体法规约束如下:

在PE基金方面,保险公司的可投资范围远小于社保基金,这包括:1、保险公司不能投资VC基金;2、保险公司必须投资已有业绩的基金(3个退出案例),而不能投资新设基金;3、保险公司可投资的基金管理机构有30亿管理资产余额,和1亿注册资金的门槛限制;4、保险公司不能投资金融机构参股基金(主要包括券商直投基金、银行系基金);5、保险公司在单一基金的投资份额不能超过20%。而社保基金则不存在以上限制。

而在其他另类投资领域,社保基金当前仅获得了境外投资的法规许可。而保险公司则可以全面进行金融衍生品、不动产类投资和境外投资,资产类别领域和比例都超过了社保基金。

中国机构投资人的市场软约束

根据相应的法规限制条件,当前符合保险公司投资标准的人民币PE基金数量在30家左右。(外币基金适用保险资金的境外投资办法)当前在国家发改委备案,进入社保基金投资范围的基金数量为72家。但由于受发改委强制备案的影响,在国家发改委备案仅仅是社保基金投资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实际进入社保观测范围的基金数量要少于备案数。

很显然,在经过了相应法规约束之后,市场上近万家所谓“PE基金”管理机构中,仅有少数能够进入中国机构投资人的观测视野。但是,满足法规硬性需求仅仅是符合机构投资人投资标准的基本要求,机构投资人还有相应的市场软性约束。一般来说,PE基金的评价维度包括:基金策略、管理团队、过往业绩、投资项目以及法律条款等要求。

策略

符合投资人的投资组合要求或偏好,或者在同等策略组对比中具有比较优势。

投资人往往要求基金有明确的策略定位和策略描述,如行业策略(制造业、消费升级等)、投资阶段(早期、成长期、上市并购等)、特殊策略(国企改制、私有化等)等。

投资人的策略要求是与多元化的基金投资组合相关的,其目标是构建一个多元化、风险分散且效率最优的基金投资组合。中国机构投资人绝大多数都未建立起完整的PE基金投资组合,在构建投资组合的过程当中填补空白的需求远远大于优化投资组合的需求。而现在市场上现存的备选PE基金池中又存在着较大的同质性问题,如绝大多数符合标准的PE基金都集中于传统行业的成长期投资。而在新兴产业,及早期或者晚期投资方面则缺乏具有实力的备选机构。机构投资人在选择PE基金时主要将考虑基金策略是否能够填补投资组合构建的空白或者优化现有投资组 合,以及在相同策略组当中,备选PE基金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团队

具有共事经验和典型投资案例的精英团队,或者具有特殊能力、资源和经验的新团队。

PE基金最为重要的价值动力在于其精英团队借助资金基础的内在价值创造能力。团队是PE基金最为核心且物化的外在表现。由于PE基金是长周期价值投资,团队成员需要具备优异的个人能力和丰富行业经验,同时还需要团队内部具有良好的分工合作与长时间的默契配合。通过过往案例和成功经验证明团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广泛征询行业及合作伙伴的意见与评价。而对于新组建的团队,或者老团队组建的新基金而言,投资人将更为慎重地全面审查其内在价值创造能力。除此之外,团队的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机构投资人往往需要在法律条款中锁定基金的核心成员以防止出现因团队变动所带来的基金业绩风险。

业绩

基金业绩处于行业前列,且风险系数较低。简而言之,风险调整后的业绩优势。

机构投资人对于基金过往业绩的评价是从回报和风险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一方面,PE基金行业存在着以开始投资年份(Vintage Year)为基本尺度的投资业绩标杆体系(Benchmark)。国际PE基金行业普遍以基金业绩处于前25%作为优秀基金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基金的业绩稳定程度反映了基金的风险水平。中国市场的投资风险在全球范围内被定义为高风险区域,而在中国投资市场内部,也存在着较高的风险表现。根据诺承投资对于中国PE基金业绩体系的数据研究表明,近十年来PE投资回报的风险因素在持续上升。中国市场的回报―风险特征集中体现在投资价值逐渐降低,而短期投机行为日益高涨。中国本土PE基金的Benchmark体系为PE基金业绩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工具。但是,中国市场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造成了对于未来业绩预测的障碍。

项目

稳定的项目池,具有比较优势、行业领先地位或者具有创新性的投资项目。

机构投资人一般倾向于向具有一定投资组合的项目池基金进行投资,但实践中也存在着单项目基金的案例。项目池的项目获得和维护机制、拟投项目的行业比较优势和创新性、以及基金与项目之间的合作关系是评价基金项目优越性的基本维度。同时,对于项目的评价也是对于基金未来业绩表现的最直接依据。

法律

不存在相应的法律漏洞,满足各种监管需求,能充分保障投资人的权利。

无论是社保基金还是保险公司都有一系列的法规性监管要求。国家发改委近期在进行PE基金备案时已经开始实质性审查相关的法规要点,如打通计算合格投资者,最低出资门槛,LP不得干涉GP决策等。而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的PE投资牌照发放,和保险资金投资的PE基金的合规性要求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条件。为了争取国内稀缺的机构投资人资源,PE基金管理人在法律条款谈判过程中,如投资人权利保障、利益一致、团队稳定性等方面也做出了各种有利于机构投资人的设计。

中国机构投资人的资产配置案例

社保基金的另类投资案例

社保基金在另类资产配置方面是当前中国最为成熟的机构投资人。不但最早进入另类投资领域,对于资产配置领域具有最深入的研究,具有最为完整的人民币PE基金投资组合,并且已经获得了PE基金领域的实际投资回报,开始形成稳定的PE基金配置策略。

截止到2011年底,社保基金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8688.20亿元。其中:社保基金直接投资资产5041.12亿元,占比58.02%;委托投资资产3647.08亿元,占比41.98%。社保基金的资产配置类别包括:现金及等价物,约占1%;固定收益,约占51%;股票类,约占32%,实业投资,约占16%。

社保基金的股权投资基金属于实业投资之下的资产类别。截止2012年9月底,社保基金已经向16支PE基金配置资产,总承诺金额226.55亿元,间接投资组合公司210家。社保基金的PE基金投资约占总资产配置的2.6%,约占实业投资的15%,当前已配置资金占可配置金额的26.08%。

社保基金是当前中国投资时间最早,投资金额最大,投资组合最全面的PE基金机构投资人。社保基金在PE基金投资方面的经验包括:

社保基金在早期选择PE基金具有强烈的政府行政色彩,投资了数支早期的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如渤海产业基金、中比基金、中信一期(绵阳城基金)、金浦基金(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早期的国家级产业基金是中国PE基金的雏形,由于行政干预、法律缺陷、市场机制等多重原因,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其中如山西能源、广东核电等基金后来逐渐退出了市场视角;渤海产业基金、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经过了剧烈的内部动荡,以至于后来进入运作阶段的基金在投资策略、基金团队等方面与基金初设时的预期完全不一样;中比基金、绵阳城基金等市场机制较为良好的基金则获得了良好的回报。

自弘毅一期和鼎晖一期以来,社保基金的市场化标准开始建立,以投资业绩、团队能力、项目优越性、投资策略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市场化评价机制的确立,既为社保基金建立了专业化的PE基金遴选机制和专业能力,也有助于选择最优秀的PE基金提高投资收益率。目前,社保基金在PE基金选择方面具有了丰厚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奠定了行业内成熟机构投资人的地位。

近期,社保基金开始大规模参与外资管理团队设立的人民币基金,如IDG、宽带资本、中信资本、赛富基金、新天域等。中国PE市场的兴盛是由外币PE基金所引领的,成熟的外币基金管理人拥有更丰富的投资经验、更卓越的投资能力、更专业的基金管理水平。但是,外币基金在人民币基金管理经验和业绩上往往有所欠缺而不能完全符合保险公司当前的投资标准。因此,社保基金成为这些具有成熟经验“初创基金”的最佳有限合伙人。

近期,社保基金向其成功投资的基金进行重复出资。当前,社保基金已经投资过的弘毅、鼎晖、君联和中信产业基金都已经获得了社保两次的承诺出资,在16支基金配置中占据了一半数量。显示了社保基金对于经过业绩检验的基金管理人具有更强的信心和认可程度。同时也表明社保基金正在向成熟的机构投资人发展,在资产配置的策略制定,投资组合的动态管理和市场机构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正在逐渐成型和完善。

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案例

在整体资产配置层面,各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策略风格趋同。各保险公司在维持一定货币现金保证流动性和偿付能力的基础上,基本以低风险的银行存款和债券作为主要资产配置类别。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在整体资产中所占较少。

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风格决定了整体投资收益。保险公司历史上的可投资范围狭小,且系统关联性极高。2007年在中国股市大牛市的背景下,几大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都超过了10%,但紧随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股市的下跌,总投资收益剧降。从历史情况来看,保险公司的投资受到资产配置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投资范围狭窄,资产配置类别难以展开,多元化分散投资策略难以执行,投资收益波动明显。二是风险偏好保守,投资收益长期处于低收益区间,在既有投资限制之下难以有效提高投资收益率。

在另类投资方面,目前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包括对股权(不包括已上市公司股票和股票基金)的直接和间接投资,对不动产的直接和间接投资,以及境外投资等主要类别。在PE基金方面,保监会已经批准了六支PE基金的保险资金投资,同时还有多支PE基金在等待保监会的批复,或者在与保险公司进行紧密接触过程当中。但现在,无论是对于整个保险业,还是任何一支保险公司而言,尚未构建完成成形的另类投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

在另类投资方面,不可忽视保险公司具有自主性的保险资管平台。在近期保险资管领域已经全面放开的局面下,保险资管平台将全面行使保险资金的另类投资职能,包括股权直接投资、房地产直接投资、泛资产管理业务。由于保险资管平台往往独立于上市保险公司,因此其资金运用和项目投资并不在上市保险公司报告中披露,具有私密性质。同时,保监会已经允许获得牌照许可的保险公司将相关投资业务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或专业平台机构,即保险资管平台可以全面代替保险公司开展另类投资业务。以中国人寿为例,与人寿股份公司平级的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初,总部设在北京,是中国人寿集团旗下的专业另类投资管理公司。公司资产近百亿元人民币,目前拥有控股企业十余家,投资范围涵盖不动产投资、股权投资、养老养生投资及资产管理等领域。

中国基金的资产配置案例

除了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之外,中国的财富管理机构也是重要的机构投资人,但其覆盖范围主要面向海外配置,中投和外管局是最活跃的机构投资人。

中司的战略资产配置结构包含五个类别,分别是:现金、股票、固定收益、绝对收益和长期投资。其中,绝对收益投资包括对冲基金等;长期投资包括泛行业直投、泛行业私募股权、资源能源、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根据战略资产配置和审慎风险管理原则,中司的投资范围涵盖了多个行业、地域和资产类别。

在另类投资方面,中投的PE基金投资主要与相关的境外投资管理机构合作,开展主动的而非被动的跨境直接投资。其典型例子如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共同组建的中俄投资基金,与比利时国家投资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国-比利时欧洲投资基金。除此之外,中投在PE领域最受争议的一笔投资即是2007年,尚在组建阶段即以30亿美元入股黑石基金管理公司。直至今日,这笔投资还存在巨大的账面投资浮亏。

由于中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投资项目大多尚处于投资期,加上受整体市场下跌影响,一些对能源资源等领域上市公司的直投项目市值出现波动,公司投资组合业绩受到一定拖累。2011年,中司境外投资组合收益率为-4.3%,自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年化收益率为3.8%。

外管局也是极为重要的机构投资人。在中司成立之前,外管局一直承担着中国对外投资的任务,而2007年9月组建中投的2000亿美元注册资本金全部来自于外管局,2011年外管局又再次向中投直接注资300亿美元。

外管局管理着中国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正在努力寻求私募股权领域的投资,以增加投资回报。中国现时拥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但外管局投资风格历来谨慎,外汇储备中的很大部分投资于回报率较低的资产,如美国国债。外管局计划将外汇中约5%的储备投资于另类资产类别,这其中即包括了私募股权基金。

外管局最初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投资并不成功。2008年,外管局向美国私募股权机构德州太平洋集团(TPG)运营的一个基金投资25亿美元,该基金随后向当时全美最大的存款与贷款机构华盛顿互惠银行进行投资,不久后随着华盛顿互惠银行因破产被美国政府关闭,外管局也因此蒙受了损失。

当前,外管局以全球配置的视野布局了一系列外币PE基金,这其中既包括了国际顶级PE基金,如黑石等。也包括了植根于本土的PE管理机构,如鼎晖。

挑战与展望

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在中国市场开展资产配置活动还面临着重重挑战:

对于投资人而言:1、在市场初级阶段,缺乏成熟、可靠、合格的配置对象;2、各类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较高,不能有效地分散风险;3、投资人还面临着较为沉重的投资回报压力以及现金流偿付压力。

对于市场而言:1、中国PE行业周期与政治、经济周期紧密相连,行业风险程度因未来的不可预见性因素而存在诸多变数;2、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业格局,但是当前的行业同质性较明显,PE机构的策略转移频繁,投资人的资产配置范围狭窄,不可控因素较多;3、市场过分关注收益端,而忽视风险因素的存在,为了追求高收益越来越偏向短期投机行为,市场风险度越来越高。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PE行业在经历了一个从繁荣到低潮的完整行业周期后,行业价值链条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有望开启一个全新的行业周期。

新一轮政治周期将开启新的改革红利,政府进一步放开行政控制和让出既得利益,过去十年PE投资内在逻辑将被改写,绝对套利和权力寻租空间减少,市场化过程当中将释放出潜伏已久的价值。

随着专业化的机构投资人入场,有望为PE行业输入全新的血液,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格局。机构投资人的总体投资能力完全可以替代之前的各类投资人,且在风险偏好,流动性需求和专业能力方面更为优越,因此将更好地优化品牌管理机构的资本来源,从而释放其长期价值投资能力。

第8篇

一、数据特征:范围、频率和及时性

1、统计范围

GDDS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五大经济部门:实际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对外部门和社会人口部门。对每一部门各选定一组能够反映其活动实绩和政策以及可以帮助理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的最为重要的数据类别。系统提出了五大部门综合框架和相关的数据类别以及指标编制和公布的目标,鼓励以适当的、反映成员国需要和能力的频率和及时性来开发和公布指标。选定的数据类别和指标分为规定的和受鼓励的两类。

规定的数据类别包括:(1)来自综合框架中的核心部分,如实际部门的国民帐户总量、财政部门的中央政府预算总量、金融部门的广义货币和信贷总量、对外部门的国际收支总量;(2)追踪分析统计类目,如实际部门的各种生产指数、财政部门的中央政府财政收支和债务统计、金融部门的中央银行分析帐户、对外部门的国际储备和商品贸易统计;(3)与该部门相关的统计指标,如实际部门的劳动市场和价格指数统计;(4)社会人口数据,包括人口、保健、教育、卫生等方面统计。

除规定的数据类别以外,GDDS鼓励成员国更多的统计信息,以增强成员国经济实绩和政策的透明度。如实际部门列出储蓄、国民总收入指标,财政部门列出利息支付和偿债预计数据等。

GDDS认为,系统所包括的大多数数据类别都是由各国官方机构编制的。将私人部门编制的数据包括进去将更有助于观察经济的全貌,并使各国数据的范围更加一致。但是,将一些由私人机构编制的数据包括在系统内会增加工作的复杂性,比如由官方转发这些数据隐含着对这些数据质量的认可,官方必须对在公众获得、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方面的责任做出调整。

2、公布频率

公布频率是指统计数据编制的时间间隔。某项统计数据的公布频率需要根据调查、编制的工作难度和使用者的需要来决定。系统鼓励改进数据的公布频率。GDDS对列出的数据类别的公布频率作了统一规定。例如,GDDS要求国民帐户、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年公布,广义货币概览按月公布,汇率则每日公布。

3、公布及时性

公布及时性是指统计数据公布的速度。统计数据公布的及时性受多种因素制约,如资料整理和计算手续的繁简、数据公布的形式等。GDDS规定了间隔的最长时限,如按季度统计的GDP数据规定在下一季度内,按月度统计的生产指数规定在6周至3个月内公布。

GDDS将选定的数据类别分为规定性和鼓励性两类,目的是给予参加国公布统计数据一定的灵活性。鼓励性一类是要成员国争取的,条件不具备的可以暂不。有些数据类别下构成要素后面注明“视具体情况”,即成员国认为该项统计不符合本国实际的,可以不编制。GDDS规定的周期和及时性也列出一些灵活处理和变通的办法。

GDDS有关数据方面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GDDS的数据规范

A、综合框架

核心框架

范围、分类和分析框架

受鼓励的扩展

频率

及时性

国民帐户

编制和公布全套的名义和实际国民帐户总量和平衡项目,得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消费、储蓄、资本形成、净贷款、净借款。编制和公布有关的部门帐户以及国家和部门的资产负债表

年度

10-14个月

中央政府操作

编制和公布交易和债务的综合数据,需强调:1)包括所有的中央政府单位;2)使用适当的分析框架;3)建立一整套详细的分类标准(税收和非税收收入、经常性和资本性支出、国内及国外融资),并适当细分(根据债务持有人、债务工具和币种)。

广义政府或公共部门操作数据,在那些地方政府或公共企业操作具有重要分析或政策意义的国家尤其鼓励。

年度

6-9个月

广义货币概览

编制和公布综合的数据,需强调:1)包括所有的存款公司(银行机构);2)使用适当的分析框架;3)建立对外资产和负债、按部门分类的国内信贷以及货币(流动性)和非货币债务构成的分类标准。

月度

2-3个月

国际收支

编制和公布综合的国际收支主要总量数据和平衡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差额、收入和转移、经常项目差额、储备和其他金融交易、总余额,并适当进行细分。

国际投资头寸和总体经济外债数据(如果这些数据具有重要的分析和政策意义)

年度

6-9个月

GDDS的数据规范

B、数据类别和指标

数据类别

核心指标

受鼓励的总量及构成

频率

及时性

实际部门

国民帐户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和实际)

国民总收入、资本形成、储蓄

年度(鼓励季度)

6-9个月

生产指数

制造业或工业

初级产品、农业或其他指标

视具体情况

月度

视具体情况

所有指标都为6周-3个月

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

月度

1-2个月

劳动力市场指标

就业、失业,工资/收入,视具体情况

年度

6-9个月

财政部门

核心指标

受鼓励的指标

频率

及时性

中央政府预算总量

收入、支出、差额和融资,视具体情况进行细分(根据债务持有人、债务工具和币种)

利息支付

季度

1个季度

中央政府债务

内债和外债,视具体情况适当细分(按币种、期限、债务持有人和债务工具)

政府担保债务

年度(鼓励季度)

1-2个季度

金融部门

核心指标

受鼓励的指标

频率

及时性

广义货币和信贷总量

净对外头寸、国内信贷、广义或狭义货币

月度

1-3个月

中央银行总量

储备货币

月度

1-2个月

利率

短期和长期政府债券利率,政策可变利率

货币或银行间市场利率及一套存贷款利率

月度

高频率(如月度)

股票市场

股票价格指数,视具体情况

月度

对外部门

核心指标

受鼓励的指标

频率

及时性

国际收支总量

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经常帐户差额、储备、总差额

总体经济的外债和偿债数据,视具体情况

年度(十分鼓励季度)

6个月

国际储备

以美元标价的官方储备总额

与储备有关的负债

月度

1-4周

商品贸易

总进口和总出口

较长时间的主要商品的分类

月度

8周-3个月

汇率

即期汇率

每日

高频率(如月度)

社会-人口数据

核心指标

频率

人口

人口;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农业人口;人口性别;人口的年龄构成

各国公布频率会各不相同;及时性

保健

每个医生照顾人口数;预期寿命;婴儿/儿童/产妇死亡率

也不尽相同

教育

成年人文盲率、学生-教师比率、小学/中学入学率

贫困状况

获得洁净水的情况、卫生;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收入分配;最低收入标准以下的家庭数

二、公布数据的质量

GDDS从两个方面的内容来评估公布的统计数据质量,即:提供统计数据的文字说明和提供统计数据的交叉检验。

统计数据质量是个难以界定、因而不易评估的概念。为了便于检查,GDDS选定两条规则作为评估统计数据质量的标准。一是参加国提供数据编制方法和数据来源方面的资料。资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公布数据时所附的概括性说明、单独出版物和可从编制者得到的有关说明。同时也鼓励成员国准备并公布重要的关于数据质量特征的说明(例如,数据可能存在的误差类型、不同时期数据之所以不可比的原因、数据调查的范围或调查数据的样本误差等)。二是提供统计类目核心指标的细项内容、及与其相关的统计数据的核对方法,以及支持数据交叉复核并保证合理性的统计框架。为了支持和鼓励使用者对数据进行核对和检验,规定在统计框架内公布有关总量数据的分项,公布有关数据的比较和核对。统计框架包括核算等式和统计关系。比较核对主要针对那些跨越不同框架的数据,例如,作为国民帐户一部分的进出口和作为国际收支一部分的进出口的交叉核对。

与数据质量密不可分的是制定和公布改进数据的计划。所准备和公布的改进计划应包含所有数据不全的部门。统计当局应表明下述立场中的一个:(1)针对已发现不全的改进计划;(2)最近实施的改进措施;或(3)国家认定不需再改进。

三、数据公布的完整性

为了实现向公众提供信息的目的,官方统计数据必须得到用户的信赖;同时,统计使用者对官方统计的信任感归根到底是对官方统计数据编制机构的客观性和专业性的信任。而统计机构的工作实践和程序的透明度是产生这种信任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监督统计数据的完整性,GDDS规定了4条检查规则:

(1)参加国必须公布编制统计数据的条件和规定,特别是为信息提供人保密的规定。统计机构进行统计所依据的条件和规定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统计法、章程和行为规则,其中所包含的条件和规定可以针对统计单位与上级部门之间的关系,收集数据的法律权限,向公众所收集数据的要求等等。为信息提供人保密是形成使用者对官方统计客观性信任的关键所在,GDDS、SDDS建议在国家的统计立法和统计主管官员权限中反映出来,或者明文规定官方必须为个人调查答卷保密。

(2)关于数据公布前政府机构从内部获取数据的说明。GDDS要求开列数据编制机构以外的、可以在数据前获得数据信息的政府人员名单及职位。这种做法主要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或其他敏感性的数据。

(3)政府部门在数据公布时的评述。列出数据后哪些政府部门有资格进行评论,因为政府部门的评述不一定象官方统计编制机构那样具有很高程度的客观性,政府部门对数据的评论往往带有政治偏见。这种做法的目的使公众了解这些评述的出处。

(4)必须提供数据修正方面的信息并提前通知统计方法的重大修改。为了增加统计数据编制机构做法的透明度,本项规范要求提供关于过去所做的修正以及今后可能修正的主要原因的信息。关于统计修正的主要原因的信息包括进行修正所遵循的原则和以往修正数据的幅度;在公布修正原则和修正后的数据之前,应先制定修正原则,然后再相应地修改数据。在建立统计制度过程中,统计方法会发生变化。事先通知可采取多种形式,至少应该在最后一次公布未修改数据时做简短说明,这种说明应指出将要做出何种修改以及从那里可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四、公众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