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1 17:13: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德育教育的途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还同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有很大的关系。针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求具备较高的品德素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发展,能够对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行为规范、道德观、人生观、信仰等都属于思想政治观念,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当前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必备的基础素质。小学德育教育具体的工作目标是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1]。
(三)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实施的方法、内容和目标,都与学生对人生及理想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只有思想品德教育实行的到位,才能确保小学生心理健康。此外,德育教育还能引导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一定的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促进思想政治观念的发展。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实现家庭思想教育与校内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除了校内教育外,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有积极的作用。基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学校应加强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将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二任教师,也要注重对自身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意识到强化自身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做出改正,并对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全面落实德育教育[2]。家长在同学校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德育教育的方面和目标,遵循规范的教育模式,选择有效的教育途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和学生共同进步,为学生逐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形成良好的德育课堂教学氛围,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
在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主要的场所就是课堂,教师要借助有限的教育资源,将社会、思想品德及语文等多个科学整合起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对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德育教育,从不同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使德育教育与科学教学任务融合为一体,增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生全面素质和人格的养成。各个学校在制定德育教育规划计划时,应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健全德育教育机制,强化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环境的构建,形成完善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全面、有序、规范地在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三)强化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环节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如果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远远达不到教学的目标,也无法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在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紧抓实践教育环节,防止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脱节[3]。要转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应用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际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例如:帮助福利院老人、观察和保护大自然、农田劳动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教育理论同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程度,使得学生在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养成思想品德规律,形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思想品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有效途径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所以,体育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一、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和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教材的内容很广泛,而每项教材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育方针。如通过理论课中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史、奥运会、名人与体育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奋斗;进行队列练习时,突出遵守纪律,严肃认真,步调一致的教育;通过各种球类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田径项目着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
二、寓情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时,德育教育的内容才能在学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地被接受,并被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德育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在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运用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教育
根据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教师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益。如运用启发式教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应主要阐述动作技术的要点和难点,讲清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又如,同样是体操队列、队形教材,采用“兵营”式和“观摩、汇报、评比”式的两种组织教学形式,后者符合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又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荣誉及集体荣誉给其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又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四、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如在体育课堂上,课前整队集合,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都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的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使其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在同一活动中,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学生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怕困难,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青少年具有较强表现欲的心理特征,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使其个人英雄主义行为逐步朝着集体主义精神升华和内化。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立平.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国学校体育,1996,(2).
[2]陈秀华.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五性”.中国学校体育,1998,(2).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开展相应的管理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只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适当运用激励教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引导学生对职业教育形成正确的认知,很多中职学生都是由于中考失利而不情愿选择中职教育,同时职业教育在很多群众的思想中也无法与普通学校的教育相比,所以导致很多中职学生对于职业教育产生很大的认知偏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班主任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形成客观的认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积极的投入到中职学习活动中,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另外,教师在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沟通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时刻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中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学校的尊重,才能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德育工作有效渗透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充满热情和爱心,才能为学生带来预约的身心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保证管理活动有效开展。中职学生处在心灵叛逆的时期,而且他们对职业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素质强化,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做好榜样作用,带领学生共同改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促进德育教育的渗透。
三、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增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大多采用的是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学生缺乏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德育教育的效果方面并不显著。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中职班级管理活动中,要着重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和活动中获得最大程度的个性解放与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集体中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需要发挥班级干部的带头作用,他们是学生的代表,帮助班级干部在班级中树立威信,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开展相应的管理活动,帮助教师共同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只有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才能具有明确的约束目标,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创造有效的途径。
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价值观、增强班级凝聚力,在这种环境下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班委会是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必不可少的集体组织,承担着学习带头、沟通关系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关系的重要纽带,因此中职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班委会的组织作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课内和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多多参与集体活动,并且在班级内形成平等、公开的良好氛围。在班级活动的组织形式方面也尽可能多样化,如主题班会、教学活动、问题活动等等,增加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强,逐渐在班级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也不断增强,这对于加强学生道德培养至关重要。
结束语
关键词 足球运动 思想品德 德育教育
足球运动是世界范围内开展最广、影响最大的运动之一,深受当代高中学生的喜爱。目前,校园足球呈蓬勃发展之势,普高足球生也在大量地增加,但足球生的德育目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因为,德育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理想追求的标准,德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高中学校应以学生自身发展为重,努力探索适合提高学校足球生德育工作水平的新途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当前高中足球生思想品德问题的分析
高中足球生普遍存在思想品德较差的问题,这是制约普通高中足球运动顺利开展大问题。
1.1价值取向扭曲
表现为不诚实,投机取巧、追逐名利,行为与穿着上过度模仿球星,价值取向扭曲,缺乏内在素质的提高。为数不少的足球生向钱看齐,生活中贪图享乐,互相攀比乱花钱。
1.2团队精神欠缺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球队的高效率运转。有些足球生自我意识突出,大局观念不强,服务意识不够,唯我独尊。团队精神要求足球生在比赛时要多传,多配合,进行传接球的时候,一定要给对方传出舒服的球。中国球员在场上时表现欲望很强烈,总是想证明我能做什么,这个时候往往会犯错误。
1.3组织纪律性差
不少球员缺乏组织纪律性,不遵守校规校纪,逃学、打架、抽烟喝酒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球员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表现在赛场上是不遵守教练的要求、教练的意图贯彻不到位。
1.4球员意志薄弱
部分球员在训练和学习过程中怕苦怕累,意志薄弱,对长期进行艰苦训练认识不足,对足球的热情由狂热到逐渐失去兴趣,训练不投人,心理抗挫折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打退堂鼓等。
1.5精神生活空虚
大多数球员是因为爱好足球而踢球的,但也有小部分球员,是来打发时光,混日子的。从整体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球员对学习不重视,除了训练,就是睡觉、上网吧玩游戏,精神生活非常空虚。
1.6公德意识缺乏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关心集体与他人,不尊重家长、老师、教练和裁判,公德意识缺乏。
2足球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2.1深化以球育德理念
要始终将足球育人的功能摆在首位。评判足球运动发展水平和成效,固然要考虑竞赛成绩,但从足球运动的宗旨看,更重要的是彰显足球的魅力和功能,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养成主动锻炼的自觉意识、形成团结协作的优秀品格,促进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使队员们养成遵守行为规范、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让足球生在足球活动中,快乐参与、快乐体验、快乐成长。让良好品质的形成伴随足球生的整个人生成长历程。
曾经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有关足球的负面新闻特别多,足球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但事实上,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有其特有的魅力和精神,中国足球的负面新闻,都是因为“人”有问题而不是足球本身的问题,说穿了是球员思想品德问题。学校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形成特点鲜明的校园足球文化,大搞“德育足球”,深化以球育德、以球育人理念,切实提高足球生的思想品德,就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受到家长的高度认可,如此方能切实发挥大球运动的大作用。
2.2提炼足球运动价值
学校要提炼推进足球运动的价值,搞好顶层设计。要让高中学生感受到足球运动的快乐。如院桥中学在省二级特色高中评比中,总结了足球的核心价值与附加价值:
在此基础上,强化并提出了“校园足球特色文化的活动理念”。以球育德,培育优秀品质;以球益智,促进素质提升;以球健体,练就身体素质;以球会友,提高团队精神;以球兴校,凸显足球特色。
2.3严肃处理违纪球员
球员出现违规违纪情况后怎么办?管理者敢于严惩犯错队员吗?大多数主教练都首先考虑的是要成绩的,在要成绩的前提下,很多时候,主教练会不舍得处罚队员,哪怕是校长说了,假如是由于处罚主力队员,导致成绩不好的话,不找主教练负责的时候,恐怕也没有主教练会真的就愿意不要成绩了。但学校往往在坚持规范化、严肃化管理的时候,就会和这种不舍得处罚之间成为一组尖锐且必然并存的矛盾,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办?假如管理者在胆识和决心上存在题,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必然在质上存在问题,最终必然导致在水平上滑坡。领导层要敢于在哪怕是足球运动困难重重的时候,把成绩放在管理之后来做决定,对球员的违纪违规现象决不妥协,该处分的处分,该停训的停训,该禁赛的禁赛,该开除的开除。没有严格的管理不可能有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
2.4多种途径春风化雨
注重实践体验。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学到的东西终生不忘并融会贯通,内化为自身素质并转化为自觉行动。要达到这一目的,经受现实生活的千锤百炼,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体验教育是一个道德认知的过程,是一个道德情感升华的过程,一个道德实践过程,也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足球队员只有通过体验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磨练坚强的意志,形成健康的心里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终生受益。
进行专题教育。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声情并茂的“国旗下的讲话”,通过讲传统、讲历史,在庄严的仪式中让队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更加坚定理想和信念。每年清明节组织队员到烈士陵园扫墓,让队员们不忘历史,珍惜今天,辅导员多方查阅历史资料,并认真记录整理,每年清明节组织队员们到陵园为烈士扫墓,在纪念碑下为他们讲解有关历史,用先烈的英雄事迹鼓舞和感召队员。让队员们在烈士纪念碑前进行庄严宣誓,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
组织开展军训。可开展阶段性地有针对性的军训活动,增强球员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增强球员的生活纪律、训练纪律和比赛纪律。这些事情看起来微小,但都是很可贵的,其效果在球员的成长过程中会逐步显现出来。
强化过程管理。建立每个足球生的个人档案,每周每学期都有考核总结,进行评比打分,每周进行反馈。对存在题,及时进行有效地解决。考核分与比赛上场的机会、升学的推荐直接挂钩,树立竞争的气氛,培育足球运动的正气。在球员取得成绩时,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广泛宣传,增强球员荣誉感,帮助球员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训练热情。如山东济南市的“红黄牌制度”。学校通过“红黄牌制度”对校队队员的学习进行监督,教练员与班主任及时沟通,校队队员的文化课成绩一旦下降,便及时亮“黄牌”,采取措施停止足球训练,联系文化课老师为其补课,待学习成绩恢复后再行归队;对文化课成绩不断下降的队员,则直接给予“红牌”,责令离开校队。严格执行“红黄牌制度”后,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不仅没有下降,反倒有了新的提高,体质则有明显增强,性格变得更为坚强,团队合作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也越来越懂事了,自然会支持自己的孩子踢足球。
2.5疏通人才成长通道
校园足球越往上走发展越艰难,普通高中处在足球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直接压力。而与体育部门相比,教育部门对校园足球的改革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因此老师和基层教练都在憧憬,也许未来教育部门将把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并通过招生考试,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只要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对校园足球的发展一定是个利好。
高中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应与高校有尽可能的合作,最好签订合作培养协议,为高校直接输送足球特长生,如此足球特长生的出口可基本得到保证,从而有效解决球员的出路问题,消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教育部在这方面可有更大的动作。
3结束语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是一项艰居的、耐心的,持久的的育人工作目标,高中足球生的道德教育要做到切实的提高,不仅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努力研究、探索和工作,而且需要行为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当两个积极性都能充分发挥之时,才能切实提升德育的实效,开创出一番新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德育;途径;方法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小学生人生启蒙的阶段,小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人格和品德意识尚未形成,这一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关乎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关系到小学生正确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尤其农村小学生父辈接受教育较少,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接受全面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缺少,小学生在正确的德育教育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优良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好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呢?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由于消息闭塞,农村德育教育不符合时代要求
很多农村深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域闭塞,与外界沟通很困难,教学信息不够畅通,教学资料的传递也不够及时,导致农村小学各科目教学都受到限制,德育教育更是如此,教师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与城镇学校的交流有限,加之部分城镇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偏远地区的德语教学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重,德育教育内容涉猎不全面
很多农村小学教学多是这种模式,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多种科目的任课教师,甚至个别落后学校一个年级的教师几乎承担了所有科目,数学语文等主要科目已经占据了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德育教育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自然就减少了,加之个别教师不重视,教学压力较大,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传统的德育教学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十分简单,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枯燥而乏味,课堂教学与小学生的互动很少,教学内容都是理性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缺乏热情。其次,由于个别农村学校的条件艰苦,学校设备设施不齐全,学校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学停留在原始教学层面,没有明显进展。
二、开展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内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遵守自然法则,遵守社会公德,知晓一些法律常识等等。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关心学生,尤其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近些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要与他们多接触,多沟通,对这些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和德育教育,代替父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合理约束,为他们健康发展负责。德育教育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符合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二)加强德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创新
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素质不够,德语教学工作不到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不可能进展顺利,因此,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现在农村教师缺乏、工资较低的情况,有关部门要予以调整,使一些教师能够有留下来的可能,这是保证师资力量的关键所在。其次,要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德育教育经验,定期为农村教师培训德育知识,保证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关注留守和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疏导
目前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经济落后,一些家长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由于祖辈管束不严,部分儿童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个别学生性格孤僻与偏激,与同学关系恶劣,上课不认真,逃课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多关心他们,与他们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允许他们释放心里的压力,发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保证这些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实现全面进步。
(四)家长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推进德育教育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长的启蒙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长要配合教师的教育策略,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发现按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配合教师和学校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这样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学校和教师要积极组织一些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有效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亲和力,调节部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促进小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性格和人生态度。
关键词:活动;培养;爱心;责任心;吃苦耐劳
多年来,做为一名班主任,我由衷地体会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我认为育人的事业就是爱的事业,单凭品德课上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推动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养植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与细心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我爱养狗,养了一条活泼可爱的宠物狗。我常常把它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讲它的调皮,它的聪明,它的搞笑。大家听得哈哈大笑,也因此对我和我的小狗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孩子也养了狗,他们常常和我交流养狗的经验。在作文《小狗xx》中,学生写得生动极了。他们发现了我都没有发现的细节,比如说小狗的鼻子总是湿湿的,小狗喜欢和小孩儿玩,小狗胖得像个球,在地上滚来滚去。我觉得学生把动物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发自内心地爱上了它们,并能细心地照料它们,让它们健康成长。我们进行了爱的传递!
我酷爱养花,我的小院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我喜欢它们,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它们。每年春天,我都会把精心挑选的植物种子或培育的花苗送给学生,他们满心欢喜。我让他们精心养护,记下观察日记,并随时汇报有关情况。他们记下了植物生长的点点滴滴。有的把盛开的花儿搬进了校园,有的把它当成了写作的素材,更有同学把它当成了对教师的怀念:“每当五星花儿盛开的季节,透过它鲜红的花瓣,翠绿的叶片,攀援的藤蔓,我仿佛又看到了我敬爱的语文老师――陈老师。”我很欣慰,我的学生不但懂得了关爱,而且懂得了感恩。至今,我送出去的五星花,每年会在很多小院盛开。
二、通过主题队会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
有一年秋天,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我班的小阳被撞了,身上多处受伤,需要手术。大家议论纷纷,我灵机一动,适时召开了一次“帮助小阳”主题队会。有人建议去看看她,有人建议去为她补课。后来经讨论决定,由两位老师,一名班长和两名学生代表,带着全班同学的祝福和礼物去看望小阳。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写下了一句句衷心的祝福:“祝你早日康复”“阳阳,我想念你”……病榻上的孩子,读着同学们的小纸条,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小阳说,是同学们的鼓励给了她战胜病魔的勇气。
我相信,这件事,我班所有的同学都会铭记在心。
三、通过生活小事,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有一年,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学习了《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我问他们吃过槐花饭吗?他们都说没吃过。我说我吃过,也做过,回去让他们妈妈做给他们吃。如果做不成,可以找老师来。在粮食缺少的年代,槐花是当饭吃的,这几年,槐花少了,槐花饭很少吃到了。没想到,十多个孩子带着几大包的槐花找来了,他们一边兴致勃勃地讲槐花是怎么摘的,一边要求学做槐花饭。他们有的要吃咸的,有的要吃甜的,热闹极了。大家一起动手,做了一锅又一锅,大家都说老师的槐花饭最好吃。没有了平日的紧张与拘束,他们开心极了。不知道他们吃饱了没有,但是这顿槐花饭,肯定会成为他们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
四、通过挂牌仪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春天,学校种了一批核桃树和香椿树。那小小的生命是多么脆弱,大家担心这小小树苗在这热闹的校园里,在这群活泼的孩子中间能平安长大吗?
结合小学的有关要求,我们班及时举行了给小树挂牌仪式。要求每人精心制作一块小树牌,写上对小树的祝福,选一块最好的给小树挂上。我班的树牌上写着:我和小树一起长大。字还很漂亮,还包上了防雨布。我带领全体学生给小树挂牌,告诉学生这是学校分给我们班的树,它是一个生命,是一棵核桃树,几年后会长出核桃来。可是它太小了,需要大家的呵护才能长大。我们要定时给它浇水、捉虫,还要保证它不受伤害。几个月过去了,每一天都有人看着它,提醒小朋友爱护它;隔一段时间会有人为它浇水。还有人和我讨论几天浇一次水比较合适。小核桃树长大了,长高了,过了我们的头顶,它长得那么壮实。我还给小树写了一首小树歌,“核桃树,发新芽,葫芦藤儿爬满架……”
五、通过参观部队营房,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和北边的军营建立了友好关系,被授予省少年军校。有一次,我们带领学生去参观,来回有二十里,一路有车队跟随。我们的口号是:“看谁不掉队。”教师和家长都担心孩子们能否顺利走过这一路程。全年级师生二百多人,老的已年过花甲,小的只有十岁。大家唱着歌儿一路前进,没有谁要坐车,也没有谁要停下,虽然很累,但是大家非常快乐。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进在绿色的田野上,引来了一路惊讶的目光。好多孩子脚上起了泡,走路一瘸一拐,但没有人吭一声。我也惊讶一向不怎么锻炼的我也吃得了这种苦,更惊讶孩子们娇嫩的小脚能走过这漫长的路程。开心的笑声,嘹亮的歌声,整齐的营房,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回忆。这次军营之旅,不但让我们看到了军人的风采,也很好地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我相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
百年育人,德育第一。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
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英语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主要科目,当然也不例外。《义务教育新课标(2011版)》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重视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符合教学论基本规律,因为英语教学活动是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习主体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智能化发展,情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丰富而且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感极强的教材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这就决定了英语课堂也和其他课堂一样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可以说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密不可分。那么怎 样通过英语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呢?
首先,英语学习本身就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英语学习不同于语文和其他学科,有那么多的单词需要去记忆。记忆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单词就无从谈起英语句子和篇章。中国学生学习外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单词的记忆,因为生活中缺少语境,所以对单词的遗忘速度很快。再加上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太大,分属不同的语系没有任何联系,要想学好英语首先必须有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品质。学生们要不断地同遗忘作斗争,他们要经历无数次识记到遗忘再到识记的反复过程。另外,英语学习过程中要记忆、要背诵的内容特别多,缺少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故而可借此磨练学生,培养学生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和知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因此说,英语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
其次,丰富的教学素材中处处有德育
在英语教材中,到处可以找到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通过这些素材的利用,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性。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材素材多取自于日常生活,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生动的情景,其中包含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可根据课本内容有机地进行渗透。
如:通过对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第一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学习,教育学生热爱科学,为将来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学习、爱思考和爱祖国的教育;通过对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第二单元What should I do? 第四单元He said I was hard-- working. 和第八单元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的学习,教育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乐于助人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第七单元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意识,不可以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要多为他人着想,尊重和理解他人。通过对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第三单元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教育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尊重科学,用科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等。教育孩子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并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再次,通过口语教学和教师的示范作用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内化为自身素质。
例如:教完Thanks a lot. Here you are.Thank you.I'm sorry.It's all right.
It doesn't matter. Don't mention it. 等日常用语后,我要求学生给别人东西时要说Here you are. 劳驾他人帮助后要说Thank you.向别人致歉时要说I'm sorry.别人致歉后要说That's all right. It doesn't matter.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学生帮我擦黑板时,我马上说声Thank you. 或Thanks a lot.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自如地运用所学语言,做到学以致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第三,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促进德育内化为素质
教学中多采用的任务型教学或研究性学习,都离不开小组活动。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了主人,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培养。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这恰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能力。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创设语言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除此之外,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外活动还可以让学生的品性与素质得到培养和锻炼。如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听力竞赛、单词接力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课外活动。在新年来临之际,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亲手制作贺卡,画上漂亮的图案,写上亲切的祝福:Happy New Year.(新年快乐。)Wishes for you.(衷心地祝福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的美德,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最后,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广泛的阅读材料、广播和影视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都体现了英语课堂也同样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密不可分。
以上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准备。作为英语教师,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英语教学的改革,我们一直在探索,不管是采取何种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教会他们运用英语知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本文是十一五规划课题,是省级重点课题,已经结题,并获得结题证书
参考文献:
人教版Go for it 第一册
人教版Go for it 第二册
(一)高规格打造环境文化,彰显环境育人的功效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的却如此,校园环境对学生始终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成长。而环境文化则属于形象文化或显性文化,是小学校园的物质形态、物质载体。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将德育能容有机渗透、精心研究、讨论、策划,创设出环境优美、彰显温馨德育内容的校园环境文化。基于这种认识,一方面,校园内应精心设计,扩充绿地面积,广栽花草树木,使校园内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呈现出优美的自然景观。在营造这种优美校园环境的过程中,应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有计划组织学生拔草浇水施肥,修剪花木,打扫公共场所。这不仅能保持良好的校园环境,而且在劳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爱美情趣,更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彰显教育的室内环境文化。在教室环境文化建设中,应在教学楼主要干道和走廊里,设置各种艺术、教育、科学、文化、环保、体育等宣传栏,定期进行有关时事的宣传报道。各班教室内正上方悬挂国旗,两侧配置醒目别致的条幅,悬挂中外名人画像和感言,教室后面墙上开辟班级论坛,要有与学校主题文化相呼应的班训、班级口号,班级文化展示台,以及学生作品展等。这样,小学生感受到和谐、高雅、清新和优美,耳濡目染,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美华,真正做到校园无闲地,处处皆育人的目的。
(二)将德育与建设人性化、科学化的小学校园制度文化相结合
良好的道德规范、行为标准需要制度的维护,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软制度。学校制度文化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师生获得成功,学校得以发展的保障系统。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依法治教、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校纪校规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纪律、舆论等手段约束和制止小学校园内一切不文明行为,形成良好的校园行为规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笔者认为这跟中国一句古语“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校园制度文化的导向性、规范性和继承性的特点,以鼓励先进、激发进取,鞭策后进,促进进步为出发点,发动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制定,并由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只有这样,这种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和监督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制度文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感受成功、获得自信,通过“爱”与“法”的力量推动小学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与自然和谐、与环境和谐、与人和谐的促进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制度文化。
(三)不断丰富活动文化,在活动中渗透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