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1 17:13: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作为镇党委副书记(挂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分队长,今年以来,本人围绕“抓作风促工作”的目标,真抓敢管,不断推进全镇驻村工作队员工作作风有效转变,履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将2019年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力争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驻村工作队工作。 镇人中多,村(社区)多,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为了更好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本人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向 镇党委政府主官汇报驻村工作队工作,争取两位主要领导以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一直来, 镇党委都把脱贫攻坚工作队员住村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指定由镇党委一名副书记负责此项工作,在办公室人手紧缺的情况下,调配一名办公室秘书负责联系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有效加强对脱贫工作队员住村情况的协调和考勤工作,力所能及的为他们提供安全、便利的住村条件。
(二)“三严格三强化”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驻村制度。 镇市、县、镇三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共42名,其中,区选派2名,县选派27名,镇选派13名。42名工作队员全部吃住在村,思想稳定,工作开展有序。 镇离县城远,来回200公里,区、县工作队员没有走读现象发生,镇级工作队员有工作回单位也需请假批准。 二是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工作队员以县委组织部出台的周考勤制度进行考勤,在村里的周考勤表签到,同时还在APP上打卡考勤。办公室每个月初张榜通报上个月考勤情况,对考勤存在异常的个别队员,本人进一步了解情况或个别提醒谈话。三是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1天以内由工作分队长批准,这是结合本镇实际规定的。 镇18个村(社区),平时检查工作队员在岗情况时只能选几个重点村到点检查,其余的采用电话检查方式,我们发现部分村支书与工作队员串通一气,不讲实情。为了更好的管理,我们通过党委会决定,1天以内由工作分队长批准。1天以上3天(含)以内由镇党委书记批准,3天以上由县委组织部批准。四是强化学习教育工作。利用脱贫攻坚周汇报会组织工作队员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扶贫政策及各项工作的应知应会,明确政策规定,规范工作要求。同时,逢会必强调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建设,做到长抓不懈。五是强化明查暗访工作。由分队长牵头,实行不定期检查,不打招呼暗访,随机抽查等形式,随时掌握队员驻村情况。对违反工作纪律或工作懈怠的给予谈话提醒,及时纠正错误。今年以来共对9名驻村工作队员进行谈话提醒。六是强化周考评月通报工作。 镇学习县做法,每周通过周进度表考评,本人把住村、考勤、守纪、履职等情况量化到考评表中,根据实际倒扣分数。每月按周考评总得分,对前3名和后3名进行红黑榜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三)积极协调改善住村工作条件。本人多次深入 镇辖区内18个村(社区)走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队员住村工作生活情况,结合各村实际,积极主动与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协调解决工作队员住处问题。全镇42名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全部住村开展工作,具体住村地点为:住村委办公楼22人、住村教学点8人、住屯级党支部活动室4人、住群众家3人、住村卫生室2人、住本村辖区内单位宿舍3人。同时,我还根据各村存在的困难,主动与后盾单位主要领导联系沟通,为驻村工作队员改善住村工作和生活条件。据统计,18个村(社区)中,有17个村(社区)安装了电热水器、有15个村(社区)安装了空调、有16个村(社区)配备了电动车或摩托车、有12个村(社区)添置了复印机或打印机,极大改善了住村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工作队员年龄偏大,对电脑基本操作不熟悉,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成效不大;二是工作队员大都注重外业工作,住村工作台账不健全;三是第一书记更换过于频繁,今年以来就更换了8个村第一书记,3个村第一主任,不利于工作开展。
【关键词】中央苏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建设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城乡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随着各级政府投入的不断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在一定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而在赣南革命老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当薄弱,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农村医疗得不到基本满足。
国务院在2012年6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中明确提到,“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认为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尽快解决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和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振兴发展的积极性。”同时又明确提出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据地方统计年鉴获悉,江西省赣州市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9023个,其中,医院5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1个,卫生院320个,村卫生室760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9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9个。卫生技术人员2.7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94万人,注册护士1.08万人。卫生机构床位2.75万张。
长期以来,由于财政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管理运行机制僵化等原因,造成赣州市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建设不足,成为制约民生的重要问题。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农民健康素质、加快农村脱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而要提升农村卫生工作质量,其关键措施是加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管理。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卫生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决定性资源。合理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能促进卫生事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当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正稳步推进,与之配套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关系着卫生系统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是改革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建设一支能满足农村人民卫生需求的高素质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是事关新农村卫生事业长远发展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卫生力资源建设对于把建设赣州作为革命老区振兴示范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建设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这一直是国内外专家研究的课题,但苏区振兴战略背景下,赣州市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建设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国内外已有诸多专家学者从总量、品质、地域分布等多方面对所研究地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进行探讨。从总量方面对农村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分析的有:陈俊星认为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比较缺乏,总量偏少;毛宗福则认为不然,数量非但不缺乏,还可称得上是偏上等水平;周晓敏认为,我国的卫生人力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整体质量不理想、结构不合理、整体品质偏低,而且地域分布差异较大,难以保证卫生服务质量。
国外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各有不同。美国为了满足农村地区的卫生需求,联邦中央政府和地方州政府为愿意服务农村的从业者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如Medicare 鼓励支付项目和国家服务合作项目。美国还专门建立了招收农村定向生的医学院,医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辟了专门农村医学教学系列,这些政策都为美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的供给平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澳大利亚为了保证农村地区卫生人才队伍规模,则通过行政、经济、教育政策等手段来干预和鼓励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经济方面,政府为乡村医护人员提供生活补助、继续再教育补贴、安置专项款和地区补差等补助。教育方面,由联邦政府统筹规划,享受免费教育待遇。医学院将学生是否选修农村医学课程和其教育经费的分配相结合,并且医学院还为去农村服务的全科医生提供专门的奖学金。我国现在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下面几个国家和我国的经济水平基本趋同,更具可比性。韩国重推医疗保健体制和巡回医疗制度泰国的经济并不发达,但很重视国民健康,尤其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支付给服务农村地区执业医生的工资高于其他地区执业医师的几倍,而且工作稳定。这种政策能引导高素质卫生人才向农村地区流动。马来西亚以行政手段调控为主,马来西亚的卫生事业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所有卫生机构均由国家统一管理,人员的考核、聘用、卫生投入都由国家统一负责,且国内所有的卫生人员都是公务员。国家在和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时,就限定就业医护人员的最低工作年限,防止卫生人员流动,并对不遵守协议的卫生人员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可以看出国外政府在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开发上主要采取政府出资定向培训农村卫生人员、高薪从城市聘请卫生人员服务农村、政府出资培训、绩效激励等,这些政策符合当地情况,对稳定当地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和提高农村医疗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本课题可酌情借鉴。
提高健康质量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目标,卫生事业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今,卫生人员短缺和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公平问题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二3]。2006年WHO把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卫生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呼吁世界各国关注卫生人力危机问题,制定卫生人力计划,维护卫生工作者的尊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world health report 2006:working together for health指出,当前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卫生人力危机。
在中央振兴苏区战略下,调查赣州市农村卫生人力现状和制约其发展因素,对其进行需求量预测分析,从而提出符合赣州市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建设格局,改善该地区农民健康状况,扭转不平衡的社会发展结构,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以满足人们生命健康需要,以达到振兴苏区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优先解决民生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冰,毛宗福,沈晓,等.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发展问题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6(08).
[2]高越明,陈增良,邹立人,等.发挥高等医学院校职能培养高素质乡村医生--乡村医生连续统一体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27-30.
[3]蒋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4]冯占春.中西部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状况比较[J].医学与社会,2009(12).
1.1规划目标
工程总体目标是通过新建调蓄水池和供水管线工程,盘活区域水资源,有效解决景电二期古浪灌区设施农业四季用水及高峰期灌溉用水需求,促进灌区生态修复和高质量发展用水,推动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增收,为区域生态保护和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规划原则
1.2.1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结合景电二期古浪灌区水土资源利用现状,认真做好灌区运行中存在主要问题的调查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科学编制景电灌区调蓄水库工程规划[1]。1.2.2坚持总量控制、高效节水的原则在不增加用水指标的前提下,通过灌溉间歇期和空闲容量蓄水,灌溉高峰期进行错峰或补充灌溉。坚持以灌区用水总量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加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2];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实行定额管理,用水方式和用水过程中突出节约和科学用水。1.2.3坚持结合地形、就近利用的原则在灌区规划调蓄水库的选址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渠系左、右两侧的洼地、沙坑等现有地形,按就近原则回用至现有渠系中[3]。1.2.4坚持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按轻重缓急原则,结合工程建设条件和经济技术指标等,提出工程项目的分期实施意见;针对行业、产业政策,优先选择具有典范性的工程实施,推广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实现全区灌区现代化。
2工程地质
根据其他工程勘察资料,区域内调蓄水池场地地层岩性基本为:第①层为风洪积(Q4eolp)粉细砂夹黄土状土,分布于场地表层,分布不均匀,西部较厚,向东逐渐变薄,局部由于采砂场开采,已被挖除,浅黄色,结构松散~中密,以粉细砂为主,夹0.2~1.0m不等的黄土状土夹层或透镜体,局部夹洪积砂砾石透镜体;该层厚1~7m不等,层底高程1824~1837m。第②层为冲洪积(Q4alp)砂卵砾石层,青灰色,表层呈中密状,下部密实,具水平层理,夹薄层粉细砂透镜体或夹层,层厚0.2~0.5m;含少量漂石,卵石含量约占20%,砾石含量约占40%~60%,砂以中细砂为主,含量约占20%~30%,091DOI:10.13487/j.cnki.imce.021991粉粘粒含量约占1%~3%;一般粒径为5~60mm,最大达300mm,砾卵石多呈次圆状,母岩成分以砂岩为主;该层厚度大于25m,层位稳定。调蓄水池场地第四系堆积物深厚,无断裂构造通过。场地内地形相对开阔平坦,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
3工程布局
景电二期工程取水水源为黄河水,从景电二期工程五佛乡盐寺坪断面通过景电二期总干一泵站取水,经过景电二期总干渠输送到南北分水闸,景电二期古浪灌区从南北分水闸开始取水,通过南北干渠输水至全灌区。景电二期古浪灌区调蓄工程主要用现有灌区渠系向调蓄水池供水蓄水,铺设输配水管道至支渠,初步形成以调蓄池为水源的补充灌溉系统。调蓄水池布置据地形高程、征地占地、环境保护等综合确定[4-5]。其中,1号调蓄水池从景电总干渠引水,2号调蓄水池从北干渠引水,通过管道自流为北干渠控制面积补充或错峰灌溉。3号、4号、5号、6号调蓄水池分别从南二支渠、七墩台三分支渠、南三支渠引水,通过管道自流或加压供水至南三支、南二支、南一支及七墩台三分支渠,对南干渠控制面积进行补充或错峰灌溉。
4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存在的问题
4.1现状供用水情况
4.1.1供水量2019年,古浪县各类水利工程实际供水量为2.86亿m3,其中蓄水工程供水0.75亿m3,占总供水量的26.2%;引水工程供水0.03亿m3,占总供水量的1.1%;调水工程(景电二期)供水1.56亿m3,占总供水量的54.5%;地下水工程供水0.52亿m3,占总供水量的18.2%。4.1.2用水量2019年,古浪县总用水量2.86亿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2.60亿m3,占总用水量的90.9%;工业生产用水0.05亿m3,占总用水量的1.7%;城镇生活用水0.03亿m3,占总用水量的0.9%;农村生活用水0.11万m3,占总用水量的3.7%;生态环境用水0.08万m3,占总用水量的2.8%。
4.2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灌溉高峰期缺水严重,供水矛盾日益突出景电二期古浪灌区内各乡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养殖产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种植,受提灌工程设计供水能力的限制,在每年6月上旬夏秋作物同时灌溉开始至8月份这一时期,灌区灌溉用水时段集中且灌溉面积较大,泵站机组超负荷运行,最大限度地提水灌溉[6]。由于灌区调蓄能力不足,加之泵站、渠道的输配水能力有限,灌溉供水压力较大,造成灌溉周期延长,出现供水量不足和夏灌高峰期供水不逢时,灌区供需水矛盾逐渐凸显,每年都有部分农田因无法及时灌溉而减产[7]。4.2.2调蓄设施缺乏,限制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景电二期古浪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5.2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比例逐年提高,结合景电灌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灌溉实际需求,规划以景电灌区为重点,预计2022年年底将完成10万亩建设任务,参照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提高单方水用水效益,促进灌区农业增产增收[8]。现状景电工程除向一期、二期灌区供水外,二期工程还承担向民勤调水、黄花滩的供水任务。灌区运行时间为3月20日~11月25日,其中9月6~20日为检修期,在冬季停水、检修期间及夏季用水高峰期,由于没有调蓄水池,温室微灌等设施农业的用水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制约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4.2.3景电二期工程调水压力随着灌溉面积增加逐步增加景电二期工程始建于1976年,古浪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9.68万亩。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发耕地12.4万亩(其中农田11万亩,生态林1.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2.4万亩,加大景电二期工程骨干工程调水压力,加剧景电二期古浪灌区供需水矛盾,特别是夏灌高峰期供水压力较大。4.2.4渠道工程老化失修,不能正常发挥效益景电二期古浪灌区内渠道工程大多数建成于20世纪,淤积严重、效益衰退,渠系损毁率上升,特别是斗、农渠因缺乏维修资金,部分渠段出现渠体裂缝、底漏边烂等问题[9]。
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1可供水量分析
5.1.1分配水量指标据《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关于2017年度古浪灌区用水情况的函》,景电二期工程古浪灌区的设计斗口水量为11990万m3,推算至十三泵站为13747万m3。根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调整实施方案》,民调渠首应向蔡旗调水8700万m3,折算至总干十三泵断面为9262万m3。以上三部分总可供水量27168万m3。5.1.2十三泵站规划供水时段供水能力景电二期总干运行时段为3月5日~12月5日,检修期为9月6日~9月20日。景电二期古浪灌区、黄花滩灌区民调工程均从总干渠末端南北分水闸取水,因此本次以景电二期总干13泵站为控制断面[10]。据十三泵站规划供水时段和供水能力计算,十三泵站年可供水量为25211万m3。
5.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经分析计算,规划2030年项目区总干十三泵站总需水为25155万m3,其中景电古浪灌区11734万m3,黄花滩灌区4159万m3,民调需水9262万m3。考虑到十三泵站规划供水时段计算的供水能力小于古浪灌区、黄花滩灌区和民调分配水量,因此本次用十三泵站规划供水时段供水能力25211万m3为可供水量。通过供需平衡分析,富余56万m3。因此,完全满足古浪灌区、黄花滩灌区农业灌溉及民调需水要求。5.3调蓄水池规模确定本次调蓄计算以总干十三泵提水过程调蓄计算,经计算,景电二期古浪灌区调蓄水池调蓄规模1128万m3,推荐调蓄规模1200万m3,考虑15%左右的死库容积及运行过程中事故检修容积,调蓄水池总容积确定为1400万m3,结合各调蓄水池控制灌溉面积及地形条件,确定1号调蓄水池600万m3;2号调蓄水池240万m3,3号调蓄水池80万m3;4号调蓄水池100万m3,5号调蓄水池80万m3;6号调蓄水池300万m3。同时,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在支、斗渠沿线村民居住点周围布设10万m3以下高标准农田建设调节池总容积200万m3,与1~6号调蓄水池联合运行。本工程调蓄水池总容积为1400万m3,调节池总容积200万m3。
6总结
一、目标任务
按照“两年任务一年完成”的总体要求,根据省农业结构调整行动方案(2019-2022年)总体部署,利用2019年秋种到2020年夏播前半年多时间,全市调减非优势区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面积4.3万亩,确保今年9月底任务落实到地块,坚持成方连片规模发展,力求打造千亩万亩示范片,2020年6月完成农业结构调整计划任务。
二、调整重点
结合全域旅游、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进行调整,调减玉米、小麦等高耗低效作物,着力发展增加谷子、中药材、花卉、观赏绿植、油葵、油菜花、酿酒高粱等高质高效作物,增加生态绿化面积。
(一)围绕市全域旅游做好种植结构调整。
1、在市西部景区的活水乡、管陶乡沿平涉线两侧和沿白云公路和柏草坪到朝阳沟景区公路两侧,在东南部景区的康二城镇兴盛庄和洺湖景区周边,压减玉米、小麦5000亩,增加花卉、油葵、酿酒高粱等高质高效景观作物种植,建设花海绿廊,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增加景观效益。
2、在镇平涉线至水沟段两侧、阳邑镇、冶陶镇部分村压减玉米、小麦5000亩,增加油葵、酿酒高粱等高质高效作物种植形成的高粱花田。
(二)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进行调整。
1、围绕小米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在11个乡镇压减玉米、小麦2.3万亩,增加谷子、高粱种植面积,发展小米产业。
2、围绕中药材特色产业,在13个乡镇压减玉米、小麦1万亩,增加连翘、金银花等道地中花材种植,增加农民收入。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阶段。通过认真调研,制定2019—2020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到实施主体,建立台账,制定农业结构调整任务表,制作农业结构调整分布图和景观设计图;召开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将任务落实到村、户。第二阶段播前准备阶段。技术部门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种植户准备好种植品种所需的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种植大户做好土地流转。第三阶段新增品种种植阶段。力求集中连片种植,打造千亩万亩示范片。第四阶段督导检查阶段。农业农村局牵头,对各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定期开展调研指导、督导检查,确保任务完成。
四、秋种任务落实情况
根据种植结构调整任务清单,分品种按时播种。调减作物小麦、玉米4.3万亩,在今年已全部落实。2019年秋种完成中药材1万亩,花卉0.2万亩。
五、保证措施到位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落实责任分工,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市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规划,分管领导具体抓,分包重点区域,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落地见效。
(二)强化政策支持。强化财政支持,市财政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资金扶持政策,优先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强化金融支农,协调银行、担保等各金融机构不断完善金融支农服务平台;强化人才支撑,落实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围绕服务产业发展,培养打造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人才梯次科学、产业链条衔接紧密的农业科技创新队伍。
(三)加强督导考核。将农业结构调整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考核结果先进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推进不力、未完成任务目标的进行约谈问责。
六、结构调整存在问题
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土地在一家一户的农户手中,集中调整难度较大,农户配合调整的意愿不强,工作难度大;二是农民整体素质较低,目前种地的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不愿意改变种植习惯;三是种植结构调整地块要求在“两区”之外,增加了实施难度;四是种植效益低,农民对结构调整积极性不高;五是农作物需要轮作倒茬,划定调整区的做法不够科学。
七、下步打算和万亩示范片建设情况
我们计划在调整规划区域以新型经营主体和土地流转大户为种植结构调整为重点,坚持成方连片规模发展,力求打造千亩万亩示范片,完成农业结构调整计划任务。2020年春计划完成种植花卉0.3万亩,高粱0.5万亩;2020年夏计划完成种植谷子2.3万亩。
我们重点打造了北洺河谷万亩花海绿廊种植结构调整示范片。市北洺河谷花海绿廊南起千年古村落炒面之乡镇村,北至田鑫亲子度假小镇活水乡前渠村,途经宋祖山、京娘湖、东太行、七步沟等著名旅游景点,沿平涉线两侧打造,全长25公里。内容主要包括村高粱花田景观、活水村—前渠段河道两侧花卉景观、楼上村与东太行景区之间农田景观和其他景观设施。
(一)村高粱花田景观
在镇平涉线至水沟段两侧,规划种植了高粱花田景观,压减玉米2600亩,增加油葵、酿酒高粱等高质高效作物种植形成高粱花田,油葵推广高油品种矮大头,高粱推广酿酒品种红樱子。金秋十月,以高梁红为底色,以金色的油葵锁边,火红的高粱、金黄的油葵给游客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观景期结束后,油葵、高粱又将以榨油和酿酒原料销售给榨油和白酒企业,促民增收。
(二)活水村—前渠段河道两侧花卉景观
关键词:农机新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引言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农机具的普及应用对推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我国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高度重视,也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措施,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然而从现实来看,仍与实现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建设标准存在一定的距离。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快研究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剖析,探讨更好的应对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1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的意义
1.1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千百年来采用的都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农民经常“靠天吃饭”,缺乏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通过推广普及农机新技术,采用现代化的生产劳作方式,能大幅减少农民的工作量,也能明显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1.2有助于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随着农用机械的大量普及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农民也能从繁重的农活中得到解放。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与农机使用方法,学会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知识,进而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帮助农民群众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2当前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民重视度不够
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习惯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对于农机具使用不感兴趣,认识也较少,对新型农机具及新的生产技术持怀疑态度,不愿使用新机具与新技术。这极大地阻碍了基层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只有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让他们看到农机具的意义所在,才能主动接受农机新技术[2]。
2.2缺乏充足的经费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滞后,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也十分有限,划拨给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工作经费匮乏,导致农机具的技术培训、产品展示、推广经销等工作都受到了制约,造成推广工作开展力度不足。
2.3推广工作队伍建设乏力
目前,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单位面临着推广工作人员不足、年龄结构老化、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负责这项工作的推广人员年纪偏大,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比较滞后,对新技术、新机具的了解程度不够。由于基层条件艰苦,难以吸引并留住优秀的技术人员,因此,从整体来看基层农机推广队伍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3新时期提升农机新技术推广服务水平的对策
3.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农机推广工作
为顺利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首先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只有思想认识有了转变,充分认识到农机新技术的应用价值,农民才能更主动地接受。然而大部分农民思想保守,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较低。为此,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除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工具外,还应着重采用农民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宣传推广工作。比如,采用现场展示、图片教学等措施,从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农作物特性、农艺要求等因素出发有针对性地推广相关农业机械,让农民能直接看到农机新技术的效果,从而激发他们对使用农机具、运用新技术的兴趣[3]。另外,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民接受新技术,运用新型农机具。农民通过示范基地可以清清楚楚看到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成效,并参与到示范基地实践活动中,亲身去体验现代农机具的使用方法,学习农机技术,从而为新型农机具的推广普及奠定基础。
3.2加强与农机合作组织的沟通协调,发挥其带头作用
农机合作组织是农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接触最为密切的基础性组织。因此,该组织对每个农户的情况都比较了解,能够确保将农机推广工作落实到位。就基层组织来说,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者则需要积极与基层组织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通过他们的媒介作用,及时全面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最需要的东西,掌握当前农机推广应用状况[4]。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机新技术推广现状,向基层领导作详细的汇报,包括现状、进展、问题等。只有当基层组织领导对农机新技术有了充分了解后才会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带头作用。如此就能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学新技术、使用新农机的活动中。3.3争取更多的经费,确保经费充裕在开展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认真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确保将补贴发放到农民手中。同时,在中央、省级推广的农机购置补贴优化政策的基础上,县、乡(镇)等基层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农机购置补贴配套政策。比如,针对有购买农机需求的困难户可提供相应的帮扶政策,如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服务,或者提供配套补贴政策等。这不仅能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也能进一步普及推广新型农机具与生产技术。
3.4加快农机推广应用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技术充斥在我们的身边,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就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而言,虽然信息化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但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若推广工作能够抓好这个机遇,必将把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同时,也要看到借助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离不开丰富、准确的网络信息资源做支撑。通过网络农民可以获取自己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掌握准确、有效的农机新技术信息,从而获得预期的推广效果。为此,农机推广部门应尽快构建一套健全的互联网信息系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为广大农户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农机信息。通过该网络平台,农户可提出自己关于农机新技术的疑问,由推广工作人员及时答复。此外,推广工作人员还需将这些信息及时做好整理与归档,为今后的农机推广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库。
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农村;农民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82-01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灵魂的发展。同时,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要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就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方向定位问题
当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认识还不够明确。农民自身缺乏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大多数农民都感觉农村文化无关自己。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应是方向定位问题。主体地位的确立,决定着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为谁服务。文化农村就是以农民为主要参与者、以文化资源为主要生产对象,以文化产业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新农村形态,其突出特征是农村的文化资源与精神生产成为推动农村自身发展的主要力量与核心机制。
(二)农村文化资源匮乏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是落后地区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农村文化设施落后,文体活动贫乏单调,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部分文艺作品脱离农村生活实际,不能较好地反映当代农村的精神风貌。
(三)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实现文化农村、提升文化“软实力”往往不能给农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得他们忽视文化建设,也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农村文化的繁荣是民族文化的繁荣,民族文化的繁荣是国家文化的繁荣和综合国力的强大。建设农村文化,实现文化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建设新农村,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是必要的,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相连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民可以学习到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技能和本领,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农村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农村文化建设的范畴,主要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运用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而且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发挥农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民创造文化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既是文化农村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更是文化农村的受益者。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正是广大农村群众,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还是广大农村群众。没有广大农村群众的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活力。
.(二)加强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之间的交流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村乡土文化与现代的城市文化交流,有助于建立农民所需要的现代乡村文化。城市文化也只有在与农村文化的碰撞中,吸收农村文化浓厚的民族特色,才能引领时代潮流。
(三)挖掘培育民间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农村建设
优秀的民间文化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正确认识民间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充分挖掘蕴藏在农村传统民间文化的精髓,激发农村文化活力,有利于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变,农民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变,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农村社会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变。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任务。农村社会要进步,中华民族要振兴,我们自当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共同来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化的内涵与现状分析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必然趋势,衡量城市化的指标主要是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随着人口流动限制的减少及交通的便利,近年来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致使中国的城市化率一直稳步提高。但衡量城市化水平不应只着眼于城市人口比重的数量指标,还应注重城市化的质量。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差距,城市化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上,虽然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农村人口比重过高,要想达到较高的城市化水平还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目前我国城市化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我国城市化水平低,落后于经济增长水平。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步伐有所加快,但仍然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200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为45.68%,而发达国家2000年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已达70%,世界平均水平也已达到47%,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发展滞后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第二,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发展差距明显。东部城市化率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从城市密度来看,差距更大。地区间长期发展失衡会导致劳动力及资源向少数发达城市和地区转移,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利于整体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三,我国城市数量不足,平均规模偏小,城市体系尚不健全。与我国人口总规模相比,我国城市数量与城市规模都偏低,导致城市对区域带动能力不足,城市对乡村的拉动力缺乏,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偏低,影响了城市对乡村人口的吸纳能力,造成一系列城市问题,会影响城市化进程。第四,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我国城市大多以单一产业为主,有些城市以重工业为主,但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滞后,影响城市发展。有些城市重工业,轻工业,服务业体系相对健全,但缺乏足够实力,徒有其表。城市基础设施如城市教育设施、环境状况、绿化设施及防灾减灾等设施的建设都比较落后,难以适应快速城市化的要求,对乡村人口的流入缺乏足够的承受能力,成为制约城市化的重要问题。
2、城市化的经济涵义
城市既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其发展的结果之一。各国现代化的实践证明,每个国家工业化的过程都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本文认为,城市化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
2.1、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产业结构转换升级
即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劳动力转向现代高效的二、三产业。此外,产业结构升级转换使得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逐渐提高。
2.2、城市功能逐渐转变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城市功能从单纯消费型逐渐转变为集生产(主要是第三产业)与消费为一体的市场化功能,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基础,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此外,城市作为经济耗散中心及物流中心,应具备连接城乡、实现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经济功能,并能作为国家实现全球发展战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经济实体。
2.3、社会成本不断节约
即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聚集到城市,在城市向其提供现代化的生活生产条件和环境的成本将大大下降。而另一方面,农村未转移的农民所能利用的农村资源则相对扩大。
2.4、居民消费水平及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即城市化使得大批低收入群体转变为高收入的居民群体,而先进的产业活动和较高的生活质量又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建立起根本区别于农业社会的新秩序,并将城市文明传播和渗透到广大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
综上,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是经济发展、城乡统筹、社会进步的综合表现。
3、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经济增长引起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反过来对经济增长也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城市化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过程,它包括了经济增长中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即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一产业为主到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其次是人口和经济活动(主要指工业和服务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过程。
城市化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及合理的过程,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可通过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即第一产业的现代化。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上滞留的劳动力减少,存在着大批的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城市人为了追求清新的环境,也会向农村流动。但中国的人口流动具有单向性,即从农村流向城市。以上的这一过程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城市产业的发展,由城市的聚集理论可知,其可以带来一定的外部效应和规模效应,从而为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重要。首先,他把劳动分为生产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和不能生产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并认为生产性劳动创造财富,而非生产性劳动只消耗财富。所以,在劳动投入量中增加生产性劳动投入的比例将会促进经济增长。其次,对于如何提高劳动效率,Smith认为主要取决于分工程度和资本积累的数量,因此分工协作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基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减少工作转换所造成的损失,利于机器的发明,所以,分工使得单位劳动的产出量增加,进而导致收益递增。而分工程度受制于市场容量的制约。市场容量的扩大导致分工加深,而分工又促使劳动效率提高,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城市发展之前,一般经济增长都是依靠农业,走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有了城市后,其为要素的结合和分工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场合,使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城市化的发展也是分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城市化进程中的规模经济效应,它可以促进资本形成,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总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必经阶段。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现象。总体来讲,中国经济长期的基本趋势,一个是城市化主导的长期增长,这是不会改变的,但是有一个危险,可能会被通货膨胀打断。年初我们讲的还是怎么克服危机,政府出手救市等等,但是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那样了,我们可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危险。一旦通货膨胀,价格信号是假的,按照价格信号投资,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亏损。一旦亏损了你就还不起钱,债权债务链断裂,就会出现危机。 土地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最后还会出现产品通货膨胀。特别是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林兴.关于农村土地城市化的经济和规划问题[J].财经研究,1996,03:47-51+60.
[2]张凤臣.中国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初探[J].辽宁经济,1995,11:19-20.
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四重点
国家发改委日前的《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背景材料》将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准确规划定位。产业振兴规划不是面面俱到的长远规划,而是一个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立足于当前保稳定发展,又抓住机遇促进结构调整,有目标、有重点、有抓手,务求实效的行动计划方案;二是突出重点,有保有压。要保护和发展好重点产业、重要生产能力和重要的市场份额,保增强发展后劲;三是明确政策措施。严格控制总量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的扩张,加快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修订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推动兼并重组;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形成高附加值、长产业链的扩大内需拉动;四是有广泛的参与度。要充分吸收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专家的意见。
点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既要保护和发展好重点产业、重要生产能力和重要的市场份额,又要防止“两高一资”的落后生产能力死灰复燃。要在应对危机、转变发展方式中创造新的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
农业部:
六举措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法》日前获得通过。农业部门将着重采取六个方面的措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隐患;二是进一步加强检测力度,扩大检测范围,增加检测品种,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患未然;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引导生产者实施农业过程中的生产记录;四是加强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的工作,夯实工作基础;五是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六是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点评:整治高毒农药及农产品残留,是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的关键。而消除其问题和隐患,除了宣传外,还必须要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人保部:
出台医保异地就医管理意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日前表示,200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拟制定下发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服务的指导意见。
据胡晓义介绍,力争用3到5年时间,在全国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部实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四有一基本”,即有专门的库房、有专职人员、有规范的流程和制度、有正常的经费保障渠道,基本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并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点评:地方医保政策之所以限制患者外出就医,主要是担心影响当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事实上,推行医保定点医院的无竞争“终身制”,既妨碍了患者自由选择最佳和最方便医疗的权利,也不利于医保定点医院按照有利于患者的原则不断完善服务、增强竞争力。
商务部:
简化“家电下乡”补贴手续
日前,商务部将与财政部门一起研究简化家电下乡补贴手续,方便农民领取补贴,同时研究完善监督办法,防止骗补。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电视电话会议上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那些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乡村,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着力解决配送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难题,条件具备的地区可支持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
点评:家电下乡是一项惠农的政策,但指望家电下乡来拉动内需,也不太可能。家电下乡反映出的一些问题,说明此政策还有许多细节有待完善。
商务部:
规范企业“走出去”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在同一项目上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等。对此,商务部将进一步规范。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行为要加以规范。
此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投资的便利化,二是金融的支撑。
点评:一些“走出去”的企业出现了恶性竞争的情况,由此引起的质量问题、劳资纠纷等,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形象。
九部委:
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日前,卫生部、监察部等九部委召开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第二次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消费量大、影响面广、问题比较突出的食品类产品仍将是第二阶段整治重点。
自去年12月全国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已经向社会公布了21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4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黑名单”。
截止2009年1月底,全国执法人员共检查了136万余个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全国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已经完成自查自纠的比例为63.2%。全国共接受群众举报投诉1394件,查处1274件,货值514.9万元,向公安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人员7名,其中依法逮捕4人。
点评:OMP问题奶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有关人士说:“OMP虽不合法,但对健康无害”。但人们不禁要问,有害与无害由谁说了算?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足以说明监管部门的不作为。
国资委:
注资破解中国电力困局
继两大航空公司分获国资委注资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等五家电力企业也已获得126.7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不过,国网和南网获得的资金注入大大超过另外3家电力公司。
这笔来自大型国有企业税后红利的资金的使用中,包括资本性支出,即配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的支出。
点评:当前煤、电两个行业围绕电煤价格的争议仍在继续,电力企业希望通过合同电煤降价来弥补亏损,而一旦电力获得大笔国资注入,煤炭企业可能就更有理由坚守当前的价格。
商务部:
推进建设自贸区进程
近日,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了《中巴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该协定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内生效实施。中国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中国正与五大洲的31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4个自贸区,其中已生效的7个自贸协定实施情况良好。
数年来,中国在推动自贸区建设领域主要取得显著成果,今后中国将在继续参与WTO多哈回合谈判的同时,以更积极姿态推进自贸区建设,为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点评:自贸区可带来贸易和投资机会、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扩大企业利润、增加消费者选择,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
推动钢铁水泥行业重组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知指出,相关部门要重点推动钢铁、电解铝、汽车、水泥、纺织等行业兼并重组,使优势企业在危机中取得新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