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1 17:13: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信息安全;管理;控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X922;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081-01
1 企业信息安全的现状
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安全建设上逐步添加了上网行为管理、内网安全管理等新的安全设备,但信息安全防护理念还停留在防的阶段,信息安全策略都是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再补救,导致了企业信息防范的主动性和意识不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企业IT运维环境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2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构建原则
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的目标是在保障企业数字化成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构建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建立企业完善的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制定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来保障信息安全制度的落实以及企业信息化安全体系的不断完善。基本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包括:分析企业数字化资产评估和风险分析、规划信息系统动态安全模型、建立可靠严谨的执行策略、选用安全可靠的的防护产品等。
2.2 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在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中,防护设备和防护策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企业员工的行为也是维护企业数字化成果不可忽略的组成。所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安全管理时,绝对不能忽视对人的行为规范和绩效管理。在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安全前,应制定企业员工信息安全行为规范,有效地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成果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保证企业信息安全。其次阶段递进的培训信息安全人才也是保障企业数字化成果的重要措施。企业对员工进行逐次的安全培训,强化企业员工对信息安全的概念,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的行为符合整个企业信息安全的防范要求。
2.3 及时优化更新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当企业对自身信息安全做出了一套整体完善的防护规划时,就应当考虑采用何种安全防护技术来支撑整个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对于安全防护技术来说可以分为身份识别、网络隔离、网络安全扫描、实时监控与入侵发现、安全备份恢复等。比如身份识别的目的在于防止非企业人员访问企业资源,并且可以根据员工级别分配人员访问权限,达到企业敏感信息的安全保障。
3 企业信息安全体系部署的建议
根据企业信息安全建设架构,在满足终端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安全防护体系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施终端安全,规范终端用户行为
在企业信息安全事件中,数字化成果泄漏是属于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行为。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建立前,企业员工对自己的个人行为不规范,造成了员工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实现信息外漏。比如通过U盘等存储介质拷贝或者通过聊天软件传递企业的核心数字化成果。对于这类高危的行为,我们在建设安全防护体系时,仅仅靠上网行为管理控制是不能完全杜绝的。应该当用户接入企业信息化平台前,就对用户的终端系统进行安全规范检查,符合企业制定的终端安全要求后再接入企业内网。同时配合上网行为管理的策略对员工的上网行为进行审计,使得企业员工的操作行为符合企业制定的上网行为规范,从终端用户提升企业的防护水平。
3.2 建设安全完善的VPN接入平台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考虑总部和分支机构的信息化需要,必然会采用VPN方式来解决企业的需求。不论是采用SSL VPN还是IPSecVPN,VPN加密传输都是通用的选择。对于分支机构可以考虑专用的VPN设备和总部进行IPSec连接,这种方式更安全可靠稳定。对于移动终端的接入可以考虑SSL VPN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做好对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识别。其实我们在设备采购时,可以要求设备商做好多种接入方式的需求,并且帮助企业搭建认证方式。这将有利于企业日常维护,提升企业信息系统的VPN接入水平。
3.3 优化企业网络的隔离性和控制性
在规划企业网络安全边际时,要面对多个部门和分支结构,合理的规划安全网络边际将是关键。企业的网络体系可以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各体系之间的相互隔离和访问策略是防止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的重要环节。在企业多样化网络环境的背景下,根据企业安全优先级及面临的风险程度,做出适合企业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和访问控制策略。根据相应防护设备进行深层次的安全防护,真正实现OSI的L2~L7层的安全防护。
3.4 实现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统一管理
为企业信息安全构建统一的安全防护体系,重要的优势就是能实现对全网安全设备及安全事件的统一管理,做到对整个网络安全事件的“可视、可控和可管”。企业采购的各种安全设备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安全日志,如果单靠相关人员的识别日志既费时效率又低。而且不同安全厂商的日志报表还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当安全事件发生时,企业管理员很难实现对信息安全的统一分析和管理。所以在企业在构建信息安全体系时,就必须要考虑安全设备日志之间的统一化,设定相应的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实现日志的归类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对全网安全事件的“可视、可控和可管”。
4 结束语
信息安全的主要内容就是保护企业的数字化成果的安全和完整。企业在实施信息安全防护过程中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作。我们需要在前期做好详尽的安全防护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不断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安全策略和访问控制,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全体企业员工一起遵守企业制定的信息安全防护管理规定,这样才能为企业的信息安全提供生命力和主动性,真正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段永红.如何构建企业信息安全体系[J]. 科技视界,2012,16:179-180.
[2] 于雷.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构建[J].科技与企业,2011,08:69.
[3] 彭佩,张婕,李红梅. 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构建及运行[J].现代电子技术,2014,12:42-45+48.
[4] 刘小发,李良,严海涛.基于企业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策略探讨[J]. 邮电设计技术,2013,12:25-28.
[5] 白雪祺,张锐锋. 浅析企业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J].管理观察,2014,27:81-83.
[关键词] 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36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66- 01
1 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的目标
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内各项业务的数据集成,强化各项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与企业的数据共享能力。首先拓展企业的数据交流交换。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数据交换的平台,实现企业内的生产和管理业务数据信息交换。对于企业生产部门,要使生产进行统一协调,需要进行企业生产流程设计活动,构建企业的数据管理中心,使得企业数据交换体系更加完善。其次整合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和生产流。电力企业作为一个多部门的企业,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对于电力设计企业首先要制定业务标准,设计架构,梳理业务流程,将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与生产流整合到一起,实现企业的资源配置得以最优化,管理效率提升,促进信息化深入发展。最后,搭建一个企业门户,建立一个统一的主页面系统,便于管理用户身份,对信息数据系统起到一个安全的保证。
2 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措施
(1)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包括大量的存储设备、带宽稳定的网络、全面的数据安全系统和企业级服务器,这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于电力设计企业基础设施建立,在机房硬件设备方面,选择国家B级标准建设机房,其设备容量需要满足将来10年时间对空间容量的需要。在服务器硬件设备选择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级服务器,更好的满足当前速度高,计算量大的需求。在网络建设方面应打造以万兆主干、千兆接入的高速网络,同时对于支持平板电脑和移动办公设备要求,可以开通IP电话和远程视频会议等系统。在信息安全方面构建VPN系统,该系统供外设计人员通过VPN登入内网。对电力设计企业重要的文件等信息,还需要经过加密系统加密,这样的文章只能在内网里打开和识别。
(2)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可以说是电力设计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管理和数字化设计平台通常还是依托于国外的西门子Comos软件,PDMS三维设计软件和博超STD等平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在发电、变电、输电和勘测设计中,通过搜资和外业人员把基础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不同设备、材料、实际地形等各类资料放入工程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各个设计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在相应数字化设计平台上进行二维设计,然后在三维设计平台上采取建模与仿真测试,最终形成三维的设计成果。
(3)电力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一是要建立合同数据库。电力项目需要应用到数据库的合同管理及其设计功能,而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所需参数设定与之相对应的字段,并进行表格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为将来的数据库查询和管理预留接口,如此以来,数据库便得到有效维护。而数据库中的合同信息涵盖了合同设计资料、各类设计划分标准、划分资料、设备采购信息等。二是构建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用于专门管理数据库,使其在建设、使用、开发、维护的过程中得到安全、完整的全程把控,从而实现数据库功能的有效利用。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给用户提供了信息访问的有效渠道,用户只需通过相应的接口,便能够使用并开发数据库。而管理工作人员也能够建立起用户及诸多应用程序之间的联系,以此访问数据库,或是修改数据库,从而更好地开展系统维护。三是建立采购系统。采购系统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对电力设备生产厂商报出的价格、规格、信息等参数进行分析并整合,及时反馈给电力企业,同时对设备参数及时予以更新,确保企业能获得最新的采购信息,可以说采购系统为企业及厂商搭建起了极其便利的沟通桥梁。
(4)生产管理平台。电力设计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力设计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运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这就需要首先梳理并构建其切实可行的生产管理工作流程,整理出每个流程所涉及到的岗位信息及具体工作内容,制定出每个工作点的次序和步骤,并对制定出的管理步骤进行规范化地督导,使生产管理工作能按流程有序进行。其次,还应分析出生产管理的信息需求,描述各项工作的功能步骤,明确电力设计企业的需求,使信息技术人员能根据需求设计出更为实用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再次,最后在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中,把生产管理流程和信息需求分析导入生产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在线生产信息,自动形成与生产管理有关的资料与指标,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化。
(5)其他综合管理系统。除了以上管理系统外,对于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还要构建财务管理系统、工程建管系统、人事考核系统和身份证统一系统等方面。这些系统的构建将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巨大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办公自动化、社会信息化、工厂智能化的发展,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从档案资源、应用系统、标准规范、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五项档案信息化建设措施。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指在企业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作为基本平台,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开发,以实现档案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过程。传统的纸质文档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不易保存、易损坏、易遗失等缺陷,这就给高效利用档案带来诸多不便。当今,企业对档案资源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单一需求转变为对档案,现行文件、图纸、实物等检索的综合需求。这就给传统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挑战,实现由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向现代信息化管理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探索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采集自动化、存储数字化、管理网络化、服务人性化,是遵循档案自身发展规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1.档案管理的自动化和档案实体管理的简化。一方面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许多管理过程的自动化,包括归档、存储、鉴定、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可以简化档案实体的管理,如立卷、实体分类等。
2.档案实体得到保护。首先是代替原件提供利用防止了对实体档案的损害。其次以电子的方式传承历史。因为不管保护措施如何完善,实体档案的载体的寿命总是有限的,如果将珍贵的历史档案数字化,且格式选择得当,档案信息就会永久存在。
3.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档案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可实现目录数据的一次输入、多次输出,可以从多个角度查检档案,有助于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检索需求。信息化条件下查询效率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检索时间的缩短,更表现在查全率和查准率的提高上,越是跨时空、大规模、综合性的查找,这种优越性表现越明显。网络环境中,档案信息服务的主动性能够更好地得以发挥,不但可以将开放档案全部,可以将档案信息以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予以展现,利用者可用的信息内容更为全面、立体,获取服务的手段、途径更为多样化。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部分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存量档案数字化水平较低,增量电子档案管理不规范,系统建设分散,档案信息资源孤岛现象比较突出,难以适应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需要;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匮乏。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协调同步。企业档案工作规定(DA/42-2009)指出 “企业档案信息化应以促进、完善企业信息化和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为总目标。企业档案信息化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与企业信息化协调和同步的原则。企业各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应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的要求。”由于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和元数据采集等有赖于系统的设计,而系统的设计是在文件生成前进行的。这就要求在文件生成前的系统设计中,把档案管理的各项需求嵌入系统中,使电子文件转换成电子档案后满足档案管理的需要。因此要求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的联系,提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并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企业信息化系统之中,实现档案信息化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标准建设。档案信息化过程遭遇到的操作规程问题需要通过标准规范来解决,以普及优秀的档案管理实践经验,统一管理方法,减少低水平重复,保证档案信息与实体的安全,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换。企业档案部门应积极组织贯彻落实国家档案信息化相关标准和规章,比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等。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企业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与规范及其实施细则,确保数字档案资源格式统一、数据规范、便于转换、实现共享。
(三)以资源建设为核心,建设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在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的核心资源和战略资源。谁拥有信息,谁就可以在时展中运筹帷幄,占据主动。档案承载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立身之本。没有信息资源,信息化无从谈起。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按信息加工程度分为目录信息和原文信息。计算机系统中的档案目录可以由人工输入形成,也可以通过捕获电子文件形成过程中的元数据而自动生成。档案原文信息可以通过档案数字化加工形成,也可以由企业各信息系统中生成,比如公文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构建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可以通过建立完备的档案目录和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得以实现。为了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可用性和规范性,企业要充分发挥标准规范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断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
(四)加强档案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在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创新精神、管理理念影响着企业档案管理效率和水平。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因此企业对档案人员培训时,不仅仅局限于档案管理业务专业,还要强化计算机应用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知识的培训,建立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复合型人才为重点、高科技专门人才为骨干的档案队伍体系,满足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五)优化档案管理系统,开创档案管理新局面。档案管理系统是用来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计算机系统,包括部分硬件设施、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等。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管理的任务包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部署,软件平台的选型,存储介质和存储方案的明确,备份、灾难恢复、认证等安全保护技术的确定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其功能好坏直接关系档案资源管理的质量。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应遵循模块设计、分层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档案管理系统应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相衔接,确保档案部门对本企业各类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收集、整合、控制和传递。笔者所在单位是中石化27家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单位之一,所采用的档案管理系统是中国石化推广实施的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在完成流程设计、系统配置、系统测试,用户培训和数据预导入及系统模拟运行、数据导入工作之后正式上线运行。上线后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
1. 遵照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并结合企业档案管理实际,在系统中创建了档案分类、管理应用视图,相关报表,档案馆视图建设,并完成了规范数据的迁移工作。
2.统一了企业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流程,规范了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元数据及著录标准。
3.建立了基于AD域统一身份验证体系,规范的建立了档案管理系统用户并按照工作职能分类了相关权限。
4.提供了档案资源在线利用服务。
5.完成了与合同管理系统、公文管理系统的集成工作。
中石化档案管理系统的上线确保了归档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为建立中国石化统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
(六)合理安排信息化进程,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在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要立足全局与长远,做好档案信息化顶层设计。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济条件做出准确的选择,合理安排档案信息化进程,从现实需要和自身条件出发,有重点、分批次进行档案信息化工作。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从目录检索、全文检索到社会化开发、知识化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数字档案馆的发展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才的支持,只有在不断争取资金技术支持的条件下,抓好基础性建设,稳扎稳打,分阶段分步骤地展开,才能逐渐形成具有完备数据的信息中心,更好的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1]《中央企业档案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教材工作理论与实务读本》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现状
1 何为企业信息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简称EIM,企业信息化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它是对企业信息的实施进行管理的过程,其核心是信息集成。企业信息化管理对一系列数据进行收集后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各个环节集成起来,有效地支撑企业决策系统,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信息系统有很多,也在不断多样化,其中主要有电子商务,ERP,OA,BI,CR等。这些信息系统的应用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 我国企业信息化之现状
随着我国信息化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我国企业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产业中占着极大比重,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中小企业也紧跟信息化步伐,在实现初级信息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引进先进信息技术。
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第一,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还很落后,即使是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毫无竞争力,发达国家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一般占到全年的10%到30%,而我国却只有1%左右而已;第二,我国企业管理观念还处于转型时期,较为落后,导致信息化的应用经验不足,造成了大量的投资被浪费;第三,信息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不仅存在行业上的不平衡,还有地域上的不平衡,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较为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区域同样也是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地区。
3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的信息化为企业收集各类信息,分析信息,为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而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保证企业能够通过信息系统等工具进行科学决策。计算机技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人力资源、物流调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都需要应用到计算机技术,即计算机技术的作用涉及到了整个信息化的管理过程。
总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企业信息化管理更加精准和严谨、更加人性化,能够进行科学决策和分析、各个环节和分工更加细化明确。
企业的运行包括很多环节,计算机技术的这些作用又分别影响了各个具体环节。
3.1 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它使得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加科学、顺畅,计算机技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模块分析和数据集成,能够实现对人力的动态管理,并能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以保证企业及时得到及了解企业人力状况和前景的分析,提高企业对内部人才的保护,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保障企业的安全和利益
先进的信息收集系统,也是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表现。不但在企业发展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本,还以其计算机技术是企业内部大规模减少工作量。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并提升人力决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科学有效的管理内部人力资源。
3.2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调配环节中的运用
在企业物流调配这个环节中;计算机技术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序的保障,计算机技术,能够更科学的实现采购与储运的最优化配置,减低成本并获得更大的利益,并且还能保证企业产品稳定的供应
3.3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环节中的运用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重要的标志在于规范企业管理,从而使企业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运用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管理,能有效的整合各方面的咨询,有力保证企业的管理效力。
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企业通讯,更有效地提供缩短企业通讯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提高沟通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企业的各种讯息不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更能促使企业在运营中的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3.4 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环节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历来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对企业运营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数据的准确性对企业决策有着极大的影响,计算机技术能够以其集成性能及精确运算,能够快速并全面地了反映企业的财务数据,并能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及逻辑性使财务分析准确无误,从而避免人工误差造成的损失,保护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
4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信息来源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信息都来自公开性的文献、一般的技术交流资料或出差考察资料,企业的信息多是东拼西凑的结果,很少是自己独创性的信息或技术,信息资源数据库不断缺乏信息,而且信息来源渠道单一,无法为企业提供多样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这不仅使企业缺乏固定的信息来源,也使企业信息受到污染,降低了可信度。
4.2 信息资源运用不合理
信息资源不仅要做到扩大来源渠道,更要做到科学合理利用所有信息资源,企业的信息资源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不仅会降低信息戏院的开发率和利用率,更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 对信息化认识不足
一方面,部分企业人员甚至领导目前仍存在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的问题。面对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他们不能紧跟科技发展,满足于现状,这种从认识层面的落后是导致企业信息化落后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人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局限地认为信息化等同于企业内电脑数量或软件数量,盲目跟风,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正确发展。
4.4 技术经济论证不足
计算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信息化发展的高风险、高投资特点,而许多企业在决策时面对这一特征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和经济论证,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信息化的风险,有可能导致企业的高损失。
5 如何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有效应用计算机技术
5.1 扩大信息来源渠道,提高信息利用率
面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单一,企业应该加强资源的挖掘,特别是从不同渠道发掘信息资源,要注意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搜集与分类中的作用,比如,可以与相关单位合作,建立局域网络,扩大信息量;也可以采取联机检索方式,与相关单位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信息的价值,促进企业发展。
5.2 转变企业观念,普及和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
企业内部人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足,需要企业进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和信息化意识的强化。
首先,要是企业人员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特别是树立高层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坚定决心;其次,要普及和强化信息化概念,纠正企业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偏差,从意识上决定企业信息化的正确走向。
5.3 合理投入,合理利用资金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工程,我们必须合理科学投入,才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在资金的利用方面,也要注意合理利用资金,做到“少花钱,多半事”,不能以硬件投资为主,更要注重软件投资和数据资源的管理。
5.4 注重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计算机技术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企业必须足够重视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注意企业内部人才的挖掘与培养,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从内到外来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应用计算机技术,更要应用计算机人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信息化真正落地。
6 结语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但不可或缺的工具就是计算机技术,所以,加强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尽管企业信息化有了一定发展,但我们要始终立足于国际市场,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紧跟信息化发展步伐,不断创新,提高计算计技术的利用率,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快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光.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1(4).
为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就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一)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确保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开发利用,全面推动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
(二)企业档案部门要做好对计算机系统及数字设备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数据)的采集、归档、存储和管理工作,做好对已有纸质、照片及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为企业提供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
二、明确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以促进、完善企业信息化和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总目标。企业应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适应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建立科学适用的文件归档、保管和利用管理系统,正确处理循序渐进与整体提升的关系,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四)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的原则。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的联系,提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并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企业信息化系统之中,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
(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以管理统领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创新。企业档案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和手段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最新成果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整体要求。
三、建立健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
(六)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电子文件的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收集、归档、鉴定和销毁制度,利用和保密制度,安全管理与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各项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电子文件的数据格式,实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全程管理。
(七)企业应保证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和有效。对保管期限为永久和长期的电子档案,应同时保存相应的纸质档案,并确保相关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性。
四、建立适应企业信息化要求的档案管理系统
(八)重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软件的选择与开发。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应与企业有关管理系统(如设计、生产、经营、财务、材料、管理、服务等)相衔接,确保档案部门对本企业各类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收集、整合、控制和传递。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遵循模块设计、分层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九)依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定、规范,档案管理软件应具备适应多种文件存储格式、支持实时浏览、具有互联网及内联网检索功能,能够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借阅管理、权限控制、统计报表、鉴定销毁、数据输入(输出)及格式转换的控制与管理,满足企业文档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
五、完善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信息数据库的管理
(十)企业档案部门应参照国家有关文件材料归档规定,根据文件和数据价值,确定电子文件归档的范围、内容及保管期限。企业档案部门应与信息管理部门共同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制造、产品数据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及电子邮件系统等)所形成的文档及数据库信息提出归档管理方案。
(十一)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企业档案部门要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的安全,确保网络传输及档案数据库的安全。
(十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信息技术为档案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档案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根据企业经营需要,提供专题或集成的档案信息服务。
六、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
(十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引导;中央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对所属及控股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十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改革与流程再造相结合,与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相结合,要积极开展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研究,及时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管理模式;建设策略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入,企业档案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前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瓦洛先生在《档案思想自由贸易:加拿大对北美档案发展的看法》中描述的那样:“档案事业正处于一个完全被重新塑造和重新接受的时代”。档案工作不仅面临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挑战,而且面临着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挑战。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电子文件急剧涌现,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失去了传统管理对象。陈旧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胜任,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必须革新,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走向信息化、数字化、知识化、商业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是现今企业档案管理新的模式和趋势。
一、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本企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1、意识淡薄,技术手段落后
很多企业领导把精力和资金放在了成产经营上,档案意识普遍淡薄,认为档案可有可无,在档案软件和硬件设施的配备上不到位。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水平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同时由于档案人员大多半路出家,对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人员变动性较大,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很多企业的档案管理仍停留在经验管理和手工管理,制约档案功能的发挥,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2、管理不规范,缺乏制度化
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档案收集制度形同虚设,在收集过程中,由于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导致档案持有者不能及时上交档案,甚至发生档案遗失,延误档案整理。
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由于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档案工作人员更换频繁,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造成档案整理不规范。
三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管理松驰,致使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另外由于档案内容不完整等原因,使得档案的价值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利用起来。
四是档案管理不规范。企业档案机构没有对本企业的档案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和统一领导,没有建立统一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并实施综合管理。
二、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社会对企业管理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档案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以下趋势:
1、电子化。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深入,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过程都已纳入计算机管理,各种文字、图片、影像等都已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因此档案也自然以电子媒介形式存在,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直接供人们利用,这就使得档案信息呈现电子化趋势。
2、数字化。随着电子文件大量增加,企业转变档案管理方式,加快完成档案库藏全部档案案卷级及文件级目录的整理和录入工作,应进一步完善档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档案目录数据信息共享中心,建设档案目录信息资源的网络。
3、知识化。档案的整理收集,即文件制作阶段之后,更重要是文件现实使用阶段,即档案的有效利用。档案的高效利用,档案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性,根据企业的生产的特点,设立档案的类目,从而使档案按类规放,减少档案材料交叉重叠的可能性。
4、商业化。随着档案服务利用方式的扩展,除了提供纸质档案阅览的传统方式之外,档案应该发挥自身更大的价值,走向市场,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
三、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建设策略
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管理质量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档案管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所以,企业档案管理,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需求为基本导向,从管理理念、运作机制、服务方式等方面解决建设策略问题。
1、确立资源共享的理念
企业在创新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树立“资源共享利用”的企业信息服务理念。就是企业档案管理的全部实践活动中,始终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为重点,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优势,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更好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等工作。
2、重点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科研、生产以及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及保障安全的原则,以共享档案信息资源、推动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为目标,以档案信息化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协调、快速发展。
(1)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每年企业电子文件成千上万份,如何使电子文件有序归档及合理管理,企业在现有电子文件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电子文件接收办法,统一电子文件格式,方便电子文件的接收工作。完成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及进馆藏的主要规范和要求,以推动档案信息化发展。
(2)档案信息化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网络化需要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及相应设施,配备上要与档案办公自动化、科研生产相适应的、能够满足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企业内外网络平台,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使企业档案达到网上归档、编目、移交等工作要求,促进企业档案资源的共享。同时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网络化设施投入,加强档案网络平台建设,完善档案在线利用服务平台建设,以便实现档案的在线接收、在线管理、在线指导和资源共享,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3)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加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统一数据库格式和数据交换格式,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移交保管,加强对电子文件形成、流转、采集、归档、整理、保存、鉴定、移交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前端控制和监督指导,建立“电子档案数据接收保管中心”,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确保电子档案在线与离线形式的顺利移交与接收。
加快库存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根据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有关要求以及企业档案利用需求,有计划地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同时,还应按照电子档案的有关规范标准,努力实现增量档案电子化,及时接收科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件档案,并科学整理,建成电子档案数据接收保管中心。
(4)档案网站建设。加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建设和完善档案信息网站或网页,利用档案网站网页定期公布档案、业务信息,举办网上展览,开展网上文件目录查询和全文查询服务。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综合检索平台,使其成为企业网上档案业务指导、业务培训、咨询服务、信息公布和检索利用的基地。
3、树立档案的知识意识
档案管理应该将文件、档案视为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将档案管理的关注点从文件、档案实体转向文件、档案所蕴含的知识,关注文件、档案及其他类型知识的情报性价值、现实价值与利用价值。应用先进的知识管理技术方法,创新、拓展文件、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服务等各项活动,挖掘企业档案的知识价值,为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服务,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提高档案管理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锐.论企业档案管理的模式重构与建设策略[J].黑龙江档案,2010(3):10-11.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山东济宁272072
摘要院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提高和在煤矿企业中的普遍运用,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化技术进入煤矿企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煤矿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 院矿井;综合;信息化;建设;效率
1 信息化对煤炭企业的作用
1.1 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了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煤矿井下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通风,从而保障煤矿井下工作的安全性,另外信息化手段还能够实现设备生产中的远程控制,消除了空间上的距离,有利于集约化的发展,不仅是这些方面,例如在供电负荷调配、采掘方式优化、综合调度等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从而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及时快捷的处理,并且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的保障和完善了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1.2 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办公综合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物资供应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的应用可以直接显著地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比如矿井使用了井下安全监测系统后,可随时远控监控井下瓦斯及二氧化碳浓度,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大量费用。
1.3 提高全员素质作为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工作,通过信息化的发展能够简化交流方式,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不断的扩大视野,获取更多信息,思维会在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中越来越扩大,员工之间则是通过知识的交流和讨论,不断的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信息的共享,不断的提高个人素质水平,整体组织交流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整个组织的持续提高。
1.4 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的应用对于企业内部的优化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最大化的发挥企业效益和影响,这就需要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的有机链接,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资源配置扩大化,提高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
2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煤炭企业信息化在帮助煤炭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工人劳动效率、降低矿井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转换经营模式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理念上的问题信息化的实施战略方式很多煤炭企业理解不够深刻,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发展的内涵,只是一味的投入资金投入设备,对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变革和信息技术的管理反而有所忽视,可正视企业结构、管理制度的变革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如何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和有效,技术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将信息化管理理念深刻的融入到煤炭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当中去。
2.2 信息工作问题在企业的传统流程中,大多是自然形成的,对于计算机和数字化的应用考虑较少,尤其是很多方面信息化难以实现,对于技术的要求太高,很难做到相应的设备和信息化技术的实现,另一方面就是信息化系统的特殊性,由于企业之间的多样性造成了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没有能够重复开发的模板,从而导致水平较低,因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要由管理者来推动,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3 规划不完善企业信息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系统的有效规划,但是,由于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如何推进信息化的进程是每个企业领导需要考虑的东西,其中领导统一的指挥和协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只有部门有一个统一的方向才能够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全面建设。
2.4 信息系统缺陷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中有的企业并没有根据各个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改善而是一味的照搬,这就造成了信息化的应用并不适用,在实现操作的过程中造成脱节,最终呈现的则是煤矿企业信息化应用了但是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3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
煤炭企业要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出发,提高对煤矿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推进信息化建设,改进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3.1 提高重视煤炭工业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产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大力发展煤矿企业信息化,作为煤炭企业决策者,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煤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并加强煤矿信息化理论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使全矿人员了解煤矿信息化在矿井安全生产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2 统筹规划企业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从低到高、从单个应用系统到综合应用系统,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本着急用先上的原则,分布实施。矿上也要结合自身矿井的实际情况在集团公司规划的大框架下进行细化分,制定出符合本矿井特点的、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浪费。
3.3 加强软件开发应用在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关硬件投入要结合软件应用,根据矿井实际需求来配置硬件,这个选择要根据企业的现状要求以及未来范围的要求进行选择,避免设备的淘汰率太高,也不能出现设备落后的现象,在信息化建设中要重点做软件应用项目的开发实施,特别是那些能给企业带来显著效益的软件项目。
3.4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主要是改善企业管理机制的创新,以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进行推进,因此这就对企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大,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就需要既懂得信息化管理应用又充分了解企业管理形式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信息化和企业发展的对称性。培训工作就是注重信息化理论和信息化实践的培训,从先进理念、技术上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另外吸收优秀人才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只有做好了人才储备工作才能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信息化系统对于煤矿的作用。集中控制、集成信息平台、自动预警己成为煤炭安全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我们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完善,更好的促进信息化系统在煤矿建设中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茂龙.综合工业网络在矿井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J].矿业装备,2014(7):94-95.
关键词:石油;工业;信息化;数字化;管理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且全球化、网络化的趋势越来越快,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数字化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中,信息技术具有准确、规范、快捷以及可靠性高的特点,这些优点是传统的管理和工程方式难以实现的。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化、数字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转变方向,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途径。
1 石油工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况
不论是对于什么企业而言,生产与管理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根据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来针对性地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生产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各个部门的信息综合和提供实现资源共享是石油企业不可避免的过程,尤其是石油企业作为一个管理系统的有机整体,必须通过部门之间的合作才能够做到高效的生产,从而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关于信息化,我国从多方面进行过研讨,在2006年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信息化做了正式和充分的界定,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勘探与生产进行强化,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采收率,数据统计可以达到10%~50%的提高;对于优化作业的操作成本也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基本上能够达到5%~30%;通过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10%,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的是对于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发展,我们不能仅仅从信息化效益以及信息化项目本身来看,还要从业务角度进行考虑和衡量,信息系统对于设备故障造成的生产停止运行等问题造成的损失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2 石油工业信息化管理的方法
2.1 建立集中的管理平台
对于油田企业而言,信息化的管理首要条件就是要建立几种统一的运行管理方式和平台。数字油田的建设能够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现场的数据自动采集,并且对于运输也能实现实时的监控和科学的调度,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在石油工业领域,通过系统地掌握关于整个生产过程的计划、管理和执行,从而对于整个生产过程的管控进行全面的把握,在工程技术领域,通过对钻井、物探等作业生产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了重点工程跟踪、实时数据自动分析。
如图1为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概念图。
图1
2.2 不断健全石油工程信息化数据中心
目前,我国的石油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进步,由于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石油工程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专业纵向信息库已经不能够满足石油工程发展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国的石油工业结合石油工程发展现状针对性地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数据的处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将整个石油工程中的工业数据进行整合管理,从而为石油工业的生产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石油企业建立了相关的数据中心,为勘探信息的手机和开发提供基础,在后续的发展中,我们要不断地综合目前的数据基础进行扩展,通过对数据的收录和采集来实现信息的整合,以及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的管理等内容,另外对于相关的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也要进行一体化的配套建设。
2.3 云计算管理方式
综合石油企业的发展方式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的现状,假如云计算管理的方式,通过云计算的模式,将石油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分为以下四个基本级别:基础设施层、基础服务层、业务逻辑层、用户层。基础设施层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资源的部署,目前石油企业更应该采取私有云和公共云的组合模式,作为整个云计算模式管理的中心,基础服务层是将石油工程的功能组件和系统环境进行科学的设置,业务逻辑层则是根据不同的业务流程,进行服务包整合,用户可以根据接口进行请求通过进行响应。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石油企业云计算的实施首先需要建立私有云,以满足企业核心业务的需求,然后进行数据收集形成规范化的云计算服务中心。总的来说,云计算作为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将会加快信息化在传统行业中的发展步伐,为整个行业乃至国家的发展提供高效推动力。
2.4 石油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石油企业要不断地推进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来实现现场手工作业方式的一个逐步替换,加强对全过程的管理,同时减少对油田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加强环保理念,提高环保技术,加大实时监控的力度,并且通过对油气的生产,炼制以及运输过程进行信息化的优化,实现整个生产以及输送的安全,不断加强关于云计算的技术应用,从而发挥信息系统集中统一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在信息系统运行中的能耗消耗,通过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低碳的发展趋势,加快石油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方式,实现整个石油工程的节能和高效运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发展中,石油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我们要把握这个发展趋势,全面加强信息化管理,从而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文文.信息化环境下石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