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重点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重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3 16:53: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医护理基础知识重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重点

第1篇

1.1中医护生来源缺乏二中医护理人才的充足是发展中医护理的关键而中医院校又是人才的主要来源。我院是中医医院海年来院实习的护生中几乎没有中医护理专业的汉新疆院校近十年中就没有培育中医护理人才,而我们院护理人员都是从西医院校毕业的基本上没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欠缺,中医护理三基知识及临证能力薄弱。

1.2中医院校办学无中医护理专业定向二目前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办学大多数是定位在中西医结合方向,也就是说学习中医的同时也学习西医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由于总的学时数不多,为了满足就业市场需求适应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时数一般受到压缩这让学生对中医知识掌握比较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

1.3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缺乏系统性二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与专科护理岗位教育均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实用性。如今崖国各地还缺乏统一的中医护理专业认证体系洛个医院进行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起点、深度、广度及课程课目各不相同。有的医院把培训、考核的重点放在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上忽略了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造成了护理人员在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时候缺少理论和技术的支撑这就形成了护理人员培训之后只是会做是不会运用的局面。

二、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展望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沐们的养生保健需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昂贵的医疗费用等问题成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焦点与难点。中医护理因其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古老而又先进的护理知识理论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技术历史久远的养生保健方法在现在与将来的社会发展中肩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在很多如糖尿病合并症、老年病、骨伤病、肛肠病、眼病等专科中,中医护理的运用能够有宽广的实践前景与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深入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使中医护理逐渐从医院发展至社区、家庭充分发挥其在老年病、‘漫性病、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作用。

三、作为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员建议:

①高等中医院校的护理学专业应成立教学联盟洪同改革和发展中医护理教育,探析培养的目标、教育方式、课程设置、岗前教育内容与评价体系等。

②各级中医护理管理机构与中医护理学会应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与学术带动作用,依据中医护理专业的特征与对护士知识、技术、能力的要求广泛开展护理专题研讨。

③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医药的立法工作净取把中医护理的立法工作融入其中制定法规、规章与规范使中医护理事业能够向着健康、规范、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2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我院新入职护士58名,均为女性。其中本科8名,大专37名,中专13名。为西医院校护理专业毕业护士,未接受过中医系统培训的人员。

1.2培训方法

1.2.1成立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小组授课老师由护士长、护理骨干、主任中医师、主任中药师等担任,考核老师由护理部主任、3~5名护士长组成。

1.2.2制订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方案由护理部培训组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制定规范化培训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课程以院内培训与科室培训相结合。院内培训以定期理论讲座和操作技能培训、模拟情景演练为主,科室培训以一对一带教、护理查房、晨会提问、临床实践为主。

1.2.2.1院内培训(1)理论讲座。统一购买中医护理本科教材,每周1次组织授课,聘请资历较高的主任中医师、中药师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授课老师,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证分型、中药学、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中医辩证施护、中医特色护理在临床中的运用等。(2)操作技能培训。选定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刮痧、耳穴压豆和艾条灸等共8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每月组织2次集中操作授课,由专职操作培训老师演示护理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领,适应证、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制作8项中医操作VCD作为学习教材。(3)定期模拟情景演练。每月取专业素质突出、操作流畅、沟通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任培训老师进行演练示范,再由新入职护士分组练习,并且让其轮流扮演“护士”及“患者”的角色,使新入职护士如实地感受到操作的整个过程。练习时循环播放该实训操作的VCD光碟。通过反复观看和操作,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每次演练结束后由新入职护士进行自我分析,再由培训老师进行客观分析指导,特别强调评估的技巧和沟通指导的重要性,注重培养护士关爱患者,从患者角度移情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指导规范操作的能力。(4)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讲座定期在院内、科内开展。教会新入职护士通过记录反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理需要以及对患者实施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过程的真实护理效果和动态记录。将规范护理文件进行示范,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护士提高护理文件书写水平。

1.2.2.2科室培训(1)一对一带教。选择取得护师职称3年以上,热爱护理工作,要求上进,在知识、技能和观念方面均突出,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教学能力的临床护士作为临床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管2~3例患者,学会运用中医四诊方法,采集病史,了解疾病发病原因,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确定辩证分型,从而提出护理诊断,确立护理计划,进行辩证施护。(2)晨会提问。护士长利用每天晨会后5~10min对中医护理的重点内容及知识薄弱点进行提问。(3)中医护理查房。每月选择危重、疑难、大手术、中医单病种、优势病种等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查房,由新入职护士负责采集病史,做好病历及相关知识的复习和预习及做好文献资料的查找工作。内容包括病例简介,中医四诊检查,分析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提出护理问题给予辩证施护。在辨证施护中,重点从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中医护理操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1.3评价指标

于2012年7月(培训前)及2013年6月(培训1年后)进行评价,包括理论操作考核、中医护理应用能力及中医临床综合能力等3个方面,评价指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和《中医护理学基础》等要求自行设计评分表,(1)中医理论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自行设计2个项目,每个项目为100分,取平均分比较。(2)中医护理应用能力评价自行设计10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比较。(3)中医临床综合能力评价自行设计5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比较。

2讨论

2.1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目前中医医院的大部分护理人员毕业于西医院校,基本上未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教育。而且她们在思想上接受了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晦涩难懂,从而使护士缺乏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据报道,中医院护士对中医的态度积极,但中医知识的正确率只有67.42%,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护士提供学习中医知识的机会,加强中医继续教育再培训,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避免了在中医医院工作产生的压力与反感,有利于中医护理的实施与开展。

2.2护士的中医临床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规范化的培训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着力培养护士运用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培训时强化了危重病、疑难病、新入院、大手术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辨证护理,加上培训老师的个体化指导,护士间互动式学习,使护士进一步了解了中医护理知识,使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培训后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中医临床护理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满足了护士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在对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把院内讲座与科室培训相结合,加入情景模拟培训方法,通过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便于新入职护士更好地领悟书本知识和指导老师所教的内容,在中医护理技能、观察交流能力提高的同时,加深对中医护理专业的认可度;一对一的临床带教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负责对新入职护士在辩证施护、中医健康教育指导、中医护理操作的运用、护理服务及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传帮带,使新入职护士开阔了学习视角,规范了服务技能,更新了服务理念,提高了沟通能力;通过中医护理查房让新入职护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运用情志护理、饮食调理、生活起居、四时养生等健康教育手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了中医特色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服务的认可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3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56-02

目前,我国中医护理教育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如何既与现代护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接轨,同时又发扬完善我国传统的中医特色护理,是中医院校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于2002年开始招收第一届五年制护理本科生,现该届学生即将毕业,伴随这一届学生的学习历程,我们不断总结、改进,坚持突出传统医学特色,注重中医护理理论与先进的护理模式相结合,针对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力求建立新型合理的中医护理本科教学模式。

1 课程体系设置

1.1 总体目标和原则 中医本科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能够系统掌握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护理和现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护理技能,具备相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技能和教育、管理、科研基本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原则: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为主体,以护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基点,有利于中医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护理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1.2 课程体系

1.2.1 主体性兼顾灵活性 在课程体系中,以护理专业课程为主,开设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辅以相当比重的人文、社会、心理等选修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护理科研方法、护理教育学、护理美学等。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适应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1.2.2 适应现代护理学新进展 随着医学模式、健康观念以及人口结构的转变,护理学的知识结构也相应地由生物科学扩大到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护理的对象由病人扩大到全社会的人群,护理工作面向群体、面向社会。在课程内容中,需要增加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因此,我们设置了社区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课程,加强课程体系的开发和更新。

1.2.3 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为了更好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将中医护理学设置成中医护理学基础和中医临床护理学两门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美容、各项医疗护理活动对患者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中医临床护理以病证为经,以证型为纬,结合“中医整体观”的原理,运用护理程序,开展“辨证”与“施护”。在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护理特点同时,又汲取了现代护理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2 实践教学改革

护理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和教学质量高低与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重要关系。目前大多数院校仍采用传统的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这种方式理论与实践划分过死,不能有机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触临床,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一开始往往不适应,产生心理压力和情绪反应。因此,我院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2.1 增设阶段实习 采用理论学习与实习穿插的方式,在第六学期安排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第四附属医院(玉溪市中医医院)进行10周的阶段实习,具体分配在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风湿科、骨伤科,主要实习基础护理(如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压疮护理等);护理操作技能(如无菌技术、各种注射法、灌肠法、男、女性导尿法、吸痰法、吸氧法等);中医传统操作技能(如拔罐法、艾灸法、穴位注射法、耳穴压籽法、刮痧法等)。通过阶段实习使学生直接接触服务对象,获得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机会,为毕业实习打下坚实基础。2002级护理本科班毕业实习分别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昆明市延安医院实习,均得到了实习医院的好评。

2.2 加强实验室实训操作和考核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技能操作,充分发挥中心实验室的作用,我院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2个月),组织毕业实习前各专业共10个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无菌技术、体格检查的技能训练、要求做到规范、准确、熟练,反复训练,逐个考核,逐个点评。最后各班选出前五名参加竞赛,评出各项操作的一、二、三等奖,并进行奖励,2002级护理本科班分别获个人无菌技术操作一等奖和心肺复苏二等奖。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3 实习前强化训练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开始接触实实在在的社会,需要他们独立地应对各种病人、处理好各种关系,因此有必要在学生进入实习前,组织学生进行护理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强化训练。为此我们对2003级护理本科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10项护理操作技能(静脉输液法、吸氧法、吸痰法、男、女性导尿法、洗胃法、穴位注射法、艾灸法、耳穴压籽法、拔罐法)强化培训,时间为五周。具体做法是将50名学生分为5组进入急诊科、针灸科、肛肠科、风湿内科、妇科进行护理操作技能强化培训,在培训中采用真人真做和模拟实验教学两种方法:①临床带教老师在讲解与演示中以学生或教师扮演病人角色;②学生既当护士又当病人,转换角色练习。要求在训练中做到规范、准确、熟练,并进行逐个考试,逐个点评。其优点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语言沟通技巧;增进了与病人的情感交流技巧;规范了护理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

3 加强素质教育建设

素质结构包括:人文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由于传统中医护理教育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的局限性,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三方面上存在明显缺陷。因此,我院将素质教育建设作为教学模式中的突出问题予以强调。

3.1 人文素质培养 医学模式的转变体现了医学界人文主义的回归,护理工作的重点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以治病为主的功能制护理转向全面关注人的心理、社会状态、健康需求的整体护理。人文关怀式的服务正在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只有深入学习和探讨现代护理观念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提升护理人员的人

文素质修养,才能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我院在护理本科教育中,加强人文知识学习,以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在护理工作中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和奉献精神。

3.2 心理素质培养 现在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自控能力,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面对激烈的竞争,一旦遭受挫折,或环境变化。就容易产生自卑和失望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引起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我院护理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重视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教导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技术,通过与自我对话,感受压力对自己的影响,最终实现自我帮助和自我治愈。具体做法有:①自我体验,释放内心感情。学会合理的宣泄,每个人都有许多矛盾和负性情感,它影响到工作和学习。因此可以通过说或想,将负性情感释放出来,或者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转移不快情感。②提高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各种负性情感的产生,其原因是自我认识有偏差,因此要学会剖析自己,评价自己,通过分析和自问,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领悟到一个人不能片面地追求完美,而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现实。

第4篇

多年来,在福建省科协和福建省护理学会的关心下,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管理年活动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福建省中医护理学科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在发展中医护理教育、加强中医护理学术交流、规范中医护理管理、拓展中医护理技能临床应用、加强中医护理科研等方面,开创了中医护理学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提高中医护理专业水平、保障了中医护理服务质量,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福建省中医护理学科现状

1.1中医护理教育体系发展迅速

中医护理教育飞速发展,已形成了全日制、在职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1986年,福建省人民医院联合福建省卫校(现更名为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首届中医护士班。1987年,福建中医药大学为在职护士开办了护理专业业余大专班。1998年,福建中医学院创建护理学系,并于当年开始面向全省招收专科学生,2000年起招收本科学生,2002年增加专升本教育,2003年开办了护理专业业余本科班,2004年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学方向研究生,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招收护理研究生较早的院校之一。2009年9月,“中医护理学科”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点。2010年,福建中医学院正式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系随之更名为护理学院。2011年,国家将护理学学科升格为一级学科,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硕士点成功变更升格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位列全国首批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全省现有开设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的专科院校2所,每年培养专科学历护生400~600人。开设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的本科及研究生院校1所,每年培养本科学历护生200~300人,硕士研究生8~10人。从事临床工作的高学历中医护理人才已成为学科的带头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2中医护理学术交流日渐活跃

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省护理学会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设置了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致力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及繁荣中医护理文化。开展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实用性强的各类培训班20余期,学术交流活动10余场,内容涉及中医护理管理、科研、中医护理新技术新进展、专科新理论、人文护理等,为全省中医护理骨干和师资3000余人创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把一些前沿的中医管理知识、专业技术普及到临床一线,提高了中医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水平,造就一批中医护理技术骨干及学科带头人。近几年来,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甚至北欧的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与热情日益高涨。首先,她们发现中医护理对自身的健康保健有效;其次,是对家人的健康保健作用很大;作为中医护理对外交流的门户,我们与丹麦、芬兰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近年来接待百余名来自芬兰、瑞典、日本、丹麦等国家的学者及护生进行短期的中医护理技能等相关知识的进修、参观及学习。同时选派学者赴香港、台湾、丹麦、芬兰、瑞典、日本、美国等国家进行研修、参观、访问,并为他们带去国内(大陆)先进的中医护理理念及临床应用的成果,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与提高。2008年成功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护理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极大地促进和鼓舞了我省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1.3中医护理管理逐步规范,建立优势病种管理模式

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和《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要求,福建省各级中医院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不断健全护理管理体制,修订中医护理常规,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及护理工作流程,实行绩效管理考核,将现代护理管理的理念与中医护理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中医护理管理及质量考评体系。完善中医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充实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实现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形成护理部主任一科护士长一护士长三级垂直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各级管理者的作用,注重细节管理,时时关注关键环节及重点部门的质量管理,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均有质控内容、有质控重点、有质控反馈、有分析、有改进措施的中医护理管理及质量考评体系。完善各项中医护理质虽考核标准,促进中医护理管理规范化。依托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平台,成立福建省中医院病历书写基地,规范和引导了全省各级各类中医院临床护理病历书写。临床上实行中医护理优势病种管理模式,建立优势病种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形成标准化的疾病护理路径、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对优势病种实施中医护理特色评价,为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健康指导,2012年福建省有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中医护理学”专业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利用大学附属医院的资源,充分发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培育项目的平台作用,以重点专科培育项目的专科建设为契机,使我省中医护理质量管理上升到新的台阶。

1.4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临床应用不断拓展,辨证施护不断深入

中医护理技术不仅具有经济实用、创伤小、无痛苦、见效快、易接受等特点,而且体现了“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上深受患者的欢迎。结合各专科特点,鼓励护理人员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不断拓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临床应用,使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以更符合人性化护理的优势,不断深入临床,充分发挥了中医护理理论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中医药护理服务需求。福建省各级中医院积极探索,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防治各种并发症。通过临床实践及临床科研课题证明耳穴埋豆可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反应,减少术后尿潴留、恶心等症状,避免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葱白敷脐可有效缓解无创通气并发腹胀、腑气不通的临床症状;芒硝敷脐可促进消化道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术后腹胀的发生。福建省人民医院研发了一套适合中老年人预防高血压病的降压舒心操,达到疏通气血,协调阴阳。通过培养护士运用中医护理操作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论、实践、思维)规范培训课程,根据2004年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中医院新护士上岗前心理压力研究》的研究显示,新毕业护士中医药护理知识不足是上岗前的主要心理压力来源。因此,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院护士毕业3年内需接受中医药知识规范化培训要求,对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进行100学时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临床应用的规范化培训,三年内完成三部分内容,分别为40学时中医基础知识、30学时中医护理专科知识及临床运用、30学时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对于主管护师要求每年完成6个学分的中医学相关知识学习。此外,还加强临床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知识的学习,拓展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应用。中医护理服务领域正在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5中医护理科研水平逐步提高

随着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福建省中医护理科研水平逐步提高,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课题逐渐深入,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逐渐在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领域形成了三个特色的护理研究领域。近3年来共承担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从PPARγ和PGC-1α表达水平探讨“六字诀”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作用机理》(编号81102629),是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5项,其中《基于“治未病”的人体健康状态辨识与干预效果评价系统的开发》(2010Y4005)是2010年省科技厅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传统六字诀呼吸操在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2008KJB―11)是2008年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徵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训练效果的影响》(2011J01200)是2011年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市级课题20余项。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国家级成果1项,省部级成果3项,地市级成果2项,其中《药膳施护减轻胃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应用基础研究》于2009年被福建省护理学会授予福建省第七届护理科技进步奖;《新型多功能病人服、手套式输液模型》于2009年申请获得专利。2007年我们组织中医护理专家编写了《中医药护理知识培训手册》,成为我省各级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药护理知识培训教材。2007年11月编写了《走进临床――医院实习指导》,进一步规范了实习生的临床管理。

1.6中医护理进社区活动逐步开展

近年来,国家已将“治未病”作为我国医疗政策新的发展战略,力争几年内建设成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指明了“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目前福建省人民医院已有14家协作医院及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进行社区护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引入中医护理的理论和技术,开展中医康复进社区活动,针对糖尿病、水肿病、痔病等不同人群开展系列中医健康教育,推广中医护理操作,如穴位按摩、艾灸、耳穴埋豆、刮痧、中药熏洗、拔火罐、贴敷法、中药离子导入等常见中医护理操作,并以发展中医护理专科门诊为方向,为群众提供中医特色护理。建立痔病、消渴病、水肿病、静脉治疗、造口等专科护理门诊咨询,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拓展护理服务范围,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在我国科学体系与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切实做到把中医护理发展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为我省卫生保健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 福建省中医护理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福建省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现状,福建省护理学会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结合我省实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经专家咨询并予以修订后形成。对福建省二级乙等以上中医院进行了现状调查,主要内容为:医院基本情况、医务人员人口统计学资料、学历、职称、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工作内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和应用及中医护理科研水平等,对参加2011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护理技能临床应用培训班”学员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回收问卷110份,回收率87.3%。调查结果显示:43%所在医院为三甲中医院,18%为三乙中医院,32%为二甲中医院,7%为二乙中医院;被调查者所占医院床位数划分情况:1500―2000张的占6%,1000―1500张的占18%,500―1000张的占31%,200―500张的占29%,200张以下的占18%。我省中医护理学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及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护理需求,中医护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职称层次偏低,高级护理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过少

调查结果表明,全省从事中医护理人员的职称情况(见表1),主任护师占全省中医护理人员的0.42%,副主任护师占2.09%,主管护师占17.15%,护师占38.64%,护士占41.70%。全省中医护理人员以初级技术职务为主要成份,整体专业技术职称层次偏低,高级护理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过少。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学历以大中专为主,且具有专科以上护理学历的人才大多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护理职称结构不合理,年轻护士居多,给医疗护理安全带来隐患。

2.2中医护理技术不能充分运用,辨证施护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见表2),在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方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的8项常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率均低于20%。适宜中医护理技术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易于接受等特点从而受到了临床患者的欢迎。但随着公民法制意识增强,临床医学分科细化,临床诊疗规范中严格限定护理人员的治疗行为应当“遵照医嘱”进行。根据问卷调查报告的结果,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困难的首要原因是由于医生未开具医嘱,所占的比例达34%。其次,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思维不强等原因导致辨证施护开展困难的比例达25%(见表3)。加上许多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无法收费等原因导致目前临床中医护理技术不能充分应用,辨证施护开展存在一定困难。

2.3护理人员将中医知识运用于临床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据问卷调查报告结果(见表4),28%的中医院校毕业生不能很好地将中医护理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仅有8%的中医院校毕业生能将所学的中医知识很好地应用到临床。

2.4临床中医护理科研骨干较少,科研力量相对薄弱

临床中医护理研究内容、发展方向、研究方法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医护理科研与国际先进护理科研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医护理教育起步晚,人员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科研实力薄弱,大型国际学术会议较少。根据本次问卷调查报告,仅有9%的医院有科研经费,护理科研经费少、医院投入少,限制了护理科研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加之部分中医院临床护士缺乏科研意识等诸多原因,导致中医护理科研力量相对薄弱。

3 福建省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对策与趋势

3.1以中医护理学科建设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促进中医护理发展

通过加强中医护理学科建设,在理论上确立中医护理学科特色,对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的关系、中医护理理论、护理方法和独特的护理技能进行研究,丰富中医护理学的内涵。以点带面促进中医护理临床、科研、教学的快速发展。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平台,加强人才培养,改变职称结构。提高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比例,积极创造条件实行中医护理职称单列评审,扭转医护高级职称比例失调的现象,充分发挥高职称临床护士的传帮带作用,以此带动年轻护士的成长,提高我省中医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3.2提高临床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率,促进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

贯彻《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设置中医护士规范培训课程,提高护士运用中医护理操作能力。各级中医院要注重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开创性的思考。不断发掘并创新中医护理技术。将穴位按摩、艾灸、拔火罐、穴位敷贴、耳穴压豆、中药熏洗、刮痧等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运用于各专科病护理中,在急危重疑难及慢性病病人中发挥中医特色操作优势。结合各专科特点,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医务人员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3.3充实中医护理服务内涵,提高辨证护理水平

指导护士将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临床中,将“辩病护理、辨症护理和辨证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护士运用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中突出中医特色,运用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等理念,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个性化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指导,让患者掌握养生保健知识,配合治疗,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调和,达到促进疾病康复、防止疾病发展和传变的目的。

3.4优化中医护理教育体系,促进中医护理队伍建设

中医护理学教育既要突出中医护理专业特点,又要把握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中医理论与中医护理学理论及现代生物医学的知识,而且还要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预防保健、信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程设置、教材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及护士在职教育、护理学继续教育等问题上深入广泛研究,力求建立最优化的以培养优秀中医护理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培养科研型临床护理人才,为临床造就高素质中医护理人才,以促进临床护理管理引进科研思路,促进中医护理队伍建设。

第5篇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4.下半年护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开题报告

5.护理业务查房

6.护士长工作半年度评价

7. 检查"开展满意服务活动,提高护士服务品质"优质护理服务举措实施情况

8.落实《患者安全目标》,进行"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积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非处罚性)与措施

x月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4.季度护理质量检查

5.组织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操作考试

6. 组织学习中医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7.检查立项课题的进展情况

8.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x月

1.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行政查房(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考核:护理核心制度、重点科室关键环节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2.召开护士长例会

3.组织护理学术讲座

4.举办一次护理技能竞赛:外周静脉留置操作竞赛

5.节前安全工作布置及检查

第6篇

[关键词] 病案导入;情景模拟;中医操作;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c)-0169-04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ist medical record import―scene simulation metho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peration training of N1 grade nursing staff

LU Xuan GUO Yin-gui LIU Ru-ya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ist medical record import―scene simulation metho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nursing operation training. Methods 80 in-service non Chinese college graduates N1 level of nursing staffs in 2015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Staffs in control group were used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s for operating training,and staff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ed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ist medical record import―scene simulation method for operating training.The teaching effec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elevant theory of TCM knowledge and skills operation average score in observation nursing was respectively (93.5±3.5) scores and (94.5±4.2) scores,obviously higher than (75.2±4.3) scores and (77.0±5.7) scores in control group;The training effective rate of activity and initiative,teamwork skill,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disease observation ability and participat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stud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pectively 90.00%,95.00%,87.50%,87.50% and 92.50%,obviously higher than respectively 77.50%,82.50%,80.00%,75.00% and 82.50%,all of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Medical record import;Scene simul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peration;Training

现代护理中对临床护士工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情景模拟演练法,主要是营造一个逼真的管理系统或者工作场景,使训练者根据相关要求,将各项系列任务完成,从而提高人员的决策能力、判断能力和执行能力。病案导入,是以病案为中心,选取临床典型案例,通过病案分析,掌握疾病知识及操作技能的一种方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将学习内容进一步细化,让学习者融入到培训中去。中医专科理论知识复杂,对护理人员操作要求较高。传统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模式,是施行集中进行操作相关理论授课后再进行操作示范,缺乏启发性、灵活性、趣味性,存在培训方式单一、与实际临床工作脱节、学习人员积极性低下、培训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等弊端[1]。在中医专科中运用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法,改善了传统中医护理操作教学存在的弊端,让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中医护理操作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了教学效果。现就我院N1级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操作培训时应用该方法取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在职N1级护理人员8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观察组中,男4人,女36人;中专23人,大专12人,本科5人;年龄19~25岁。对照组中,男5人,女35人;中专22人,大专12人,本科6人;年龄19~26岁。两组护理人员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护理人员均由同一授课老师进行培训。

1.2 方法

对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规范化培训模式,以中医护理技术规范[2]为蓝本,制定八项中医操作培训计划,每月严格按照计划完成一项中医操作培训。具体如下:①由授课老师制作与操作相关理论知识的PPT进行授课;②播放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视频;③授课老师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并回答培训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④护理人员接受培训后,两人为一组,互相进行操作练习≥2 h。

对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中医专科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法开展教学。以中医护理技术规范[2]为蓝本,制定八项中医操作培训计划,每月严格按照计划完成一项中医操作培训。具体如下:①授课前一周,授课老师将临床常见四个案例交给学员。②老师授课过程中,采用一个中医专科病案为导入,针对病案制作PPT进行授课,让护理人员掌握操作的重点和难点。③播放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视频。④授课老师结合病例,配备相关的情景介绍,进行现场操作演示,既要突出教学重点,又要让学生把握情景模拟的要点。⑤将学员随机分为10小组,每小组4人,从各个小组内选出记录员和小组长各1名,负责组织角色扮演、模拟场景、组内记录、讨论。场景模拟前,授课老师把选取案例分发到各个小组,各小组护理人员在组内讨论,探讨正确的中医护理操作方法,以便于情景模拟教学。⑥护理人员根据病案,自主设计临床护理操作场景,如培训拔火罐操作;老师通过案例讲授操作后,让各小组护理人员自主查阅资料,掌握与拔火罐有关的知识,包括留罐、走罐、闪罐各适用于什么病情;各小组护理人员根据所给病例,选择合适的拔罐方法;小组长安排组内成员扮演旁白、患者、护士和医生角色,展开情景模拟操作。

1.3 评价标准

①理论评价:每半年由规范化培训小组组织进行理论考试,两组护理人员使用统一的理论试卷,评价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操作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越好。②操作技能的评价:每项操作培训结束后第2个月,由规范化培训组成员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考核。③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包括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团队合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调查内容选择“有效”或“无效”来评价在规范化培训期中医操作培训采取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共发放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0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知识与技能平均成绩的比较

观察组理论知识与技能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理论知识与技能平均成绩的比较(分,x±s)

2.2 两种教学方法教学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团队合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训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2 两种教学方法教学有效率的比较[n(%)]

3 讨论

3.1 中医护理操作教学现状

在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中,非中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占了绝大多数,非中医院校毕业的规范化培训期护理人员,普遍存在中医基础知识薄弱,中医护理操作不规范等现象。传统的中医护理操作培训,以授课老师为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演示的模式为主,在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缺乏与学员间的互动交流,降低了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开展教学时,授课老师未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教学以授课老师为中心,即使授课精彩,但学员学习兴趣仍较差[3-4]。例如,授课老师在讲解穴位按摩时,授课老师详细地阐述了穴位按摩的方法:对于肝郁化火症失眠患者,每日按摩太阳穴、天庭、耳廓背沟和印堂,各30~50次;痰热内扰症失眠患者每日按摩足三里、合谷和中脘穴,各50~100次。这样护理人员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此外,护理人员掌握的穴位按摩等内容多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无法应用于实践中,或在实际应用中生搬硬套,以致出现护理差错,从而导致患者拒绝接受中医护理操作[5]。因此,要将培训与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突出中医整体护理观。

3.2 中医专科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法的培训优势

中医专科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而来的,其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转变了培训人员之间的角色,把护理人员作为课堂主体,护理人员在授课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6-7]。②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到教学中,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主动性。③在操作实践中采用分组模式学习,有助于护理人员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增强护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同时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护理人员掌握了更多的中医知识[8-9]。此教学方法中,授课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适当给予护理人员引导,加强了各操作组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临床护患沟通能力。

3.3 中医专科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法在中医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专科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法在中医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实现了中医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完美融合,加深了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操作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医护理操作培训[10-11]。中医护理操作涉及相关理论内容广泛,采用中医专科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法,能够把护理操作与抽象的中医理论知识相结合,变得生动形象,有助于护理人员更进一步掌握相关中医护理操作知识,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操作培训[12]。在中医专科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法中,护理人员要自主思考、分析,之后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共同配合进行操作演示,既提高了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13-14]。

应用中医专科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法教学法对N1级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强调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引导护理人员自主探索完成操作培训。在情景模拟操作培训中,各个小组成员均要参与模拟情景,发挥他们自身的力量,共同完成操作培训。该教学模式,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以受培训者为主体,授课老师为主导的双向教学[15-16],有助于挖掘护理人员潜能,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的弊端。它将操作培训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激发护理人员学习中医的兴趣,创新护理人员中医操作培训模式,不仅提高了培训效果,还帮助护理人员塑造了正确的中医护理思维[17-18]。

[参考文献]

[1] 陈桂兰,李虹,张玲玲,等.中医护理工作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导报,2014,11(27):144.

[2] 张广清,彭刚艺.中医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2.

[3] 裘秀月,肖雯晖,楼数慧,等.辨证施护情景模拟在中医护理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0):14-15.

[4] 常维纬,廖海涛,韦义萍.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护理高职生基础课整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8):136-137.

[5] 张广清,林美珍,邓丽丽,等.广东省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80-83.

[6] 郑秀萍,赵若华,黄惠榕.情景模拟抢救教学法在临床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 23(5):118.

[7] 涂娟,熊琼,陈咏华.情景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学生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2):117-118.

[8] 琚江美,刘佳.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122-123.

[9] 崔宇红,许瑞.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4,27(5):57-59.

[10] 陈杏云,徐维娜.多种教学方法在手术室护理实习带教中的联合应用及体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248-249.

[11] 叶天惠,朱慧云,陈锦绣,等.情景模拟教学法与案例学习法在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效果[J].护理研究(下旬刊),2014,(10):3832-3824.

[12] 周竹娟,邓建,李黔宁,等.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0):1087-1088.

[13] 伍小青.浅析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175.

[14] 衡艳林.综合模拟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94-95.

[15] 童慧慧,师改芳,杨乐,等.情景模拟在全院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今日健康,2015,14(3):239.

[16] 肖瑾.情景模拟演练在心内科N1级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4):2233-2234.

[17] 韦孟娇,吴翠平,朱俐俐,等.情景模拟演练法在基层医院内科新护士专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25(5):774-776.

第7篇

【关键词】 心血管;冠心病;内科护理;诱发因素;预防对策

在临床当中,冠心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有一个清晰的解释,目前较多的认为和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当中,主要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吸烟;其次则是糖尿病,肥胖以及神经精神方面的因素;再者为一些无法改变的因素,比如家族遗传史、性别(男性)、年龄等[1、2]。本文对我院137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其予以了有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7月我院137例临床冠心病住院患者,男79例,女58例,年龄41~82岁,平均67岁。其中125例患者有心绞痛病史,43例患者有心肌梗塞病史。

1.2方法

对137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予以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 重点对患者进行疾病基础知识、日常饮食、心理调护、规律运动、合理服用药物等相关方面健康教育。

1.3诱因分析

1.3.1运动量的突增及情绪的变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是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引发了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3.2气候的多变:问卷结果显示,天气的较大变化往往对许多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以及血液循环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使得疾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1.3.3本组患者中75例(54.7%)体重超标,61例(44.5%)糖尿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1.4预防措施[3、4]

1.4.1疾病基础知识教育:认真向患者讲解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预防疾病的主动性;

1.4.2合理调整日常饮食: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酸、低盐饮食,适当补充VitC、B、E;

1.4.3积极心理调护:帮助患者树立平和乐观的心态,及时有效的调节心理平衡;

1.4.4的良好运行;

1.4.5合理服用药物:积极遵医嘱服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相关疾病的药物,有效的控制临床各项相关性指标。

2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行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的内科护理,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疾病的临床复发频率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患者的愈后康复有了较好的改善,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形成了较为和谐的医患氛围。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最大疾病之一。依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饮食习惯和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相关性,平素喜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等食物的人群,其心血管病的发生率通常比较高。运动量的突增及气候的多变在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因而加强临床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及管理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也已经逐渐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普遍重视。提高心血管科临床护士的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已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5]。

本文通过分析心血管疾病当中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的诱因,并就其预防措施及内科护理体会做出相应的总结得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健康的教育,及时的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复发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临床死亡率以及更好的提高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慧霞,马淑芳. 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体会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5):236-237.

[2] 郑军,洪波,张世范,徐迪辉,杨俊峰,孟辉,高明,林勤燕,唐娜. 硝酸甘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 [J],内蒙古中医药,2010,(1):70-72.[3] 刘延凤. 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J],中国医药指南,2009,8(25):168-169.

第8篇

关键词:妇产科;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护理工作人员;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医护工作人员的体液、血液暴露发生率高达52%以上,由此可见,医护人员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问题依然非常严重,值得重视。妇产科作为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其工作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人员也是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重要人群,本文就妇产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可行的防范措施,现阐述如下。

1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妇产科目前的治疗项目中,手术治疗占到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包括剖腹产、子宫肌瘤切除、子宫全切等各种手术术式,在手术的过程中,妇产科护士必须经常接触锐器,比如手术刀、手术剪、手术缝合针以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等,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概率。除此之外,妇产科手术患者周转快,护理工作人员往往工作繁忙、工作节奏快,加之妇产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发生意外的概率较之其他临床科室要大,这些特点直接导致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概率高,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也比较大[2]。

2妇产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

2.1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比较薄弱,其原因可能与护理教育相关,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只重点强调医护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而对基本的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强调不够,甚至在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忽略了职业暴露防护方面的知识教育,导致临床工作的妇产科护士该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未能养成良好的医疗习惯与医疗行为,在临床工作中不能正确利用防护用具,甚至不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来保护自己[3]。另一方面,一些护理工作人员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护理工作人员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知识体系比较陈旧,认为很多自我防护性质的操作会影响正常的治疗与检查操作,不但防护操作起来不方便,还会浪费耗材,觉得没有必要进行,因此不重视自我防护性质的操作。

2.2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妇产科患者的周转率非常的高,平均每一位剖腹产的患者住院时间不超过一周,而一般的妇科疾病患者住院时间也在一周左右,这直接导致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量非常的大[4]。而与此相比,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周期却比较长,一位能够独立工作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培养至少需要1~3年,因此,很多医院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人员都是相对缺乏的。除此之外,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负荷比较大,过大的工作压力导致妇产科护士的身心方面往往处于疲惫的状态,甚至会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这些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护理工作人员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的思维判断能力减弱,容易出现失误增多,增加了锐器损伤的发生概括率。再次,由于缺乏护理工作人员,很多护士在生病或者受伤的情况下还要坚守岗位,带病工作,较差的身体状态导致不佳的精神状态与工作状态,进而导致其发生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概率大大增加。

3妇产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防范措施

3.1加强培训,提高认知

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认知,是有效减少职业损伤的首要措施与基本保障[5]。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方法之一便是加强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活动,从管理上帮助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提高认知,深入了解与重视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相关内容。具体措施:①对于新入职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除了常规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操作流程、操作技能以外,必须包括职业暴露防范措施方面的内容,从一开始便帮助其建立起职业暴露防范意识与认知。②对于在岗工作的护理工作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两次关于职业暴露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以“标准预防”概念、方法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流程为主。而其中,对于重点的、高发的职业暴露疾病进行详细、着重介绍与讲解,并且要确保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能够真正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能够真正掌握职业暴露的有效防范措施。③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做好监督工作,严格要求护理工作人员遵守防护原则,把医疗防护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把这些良好行为融入到日常操作当中去,而不是作为应付性的工作来完成。

3.2健全体制,细化流程

经调查显示[6]:妇产科发生职业损伤的最主要、最常见的为针刺伤;妇产科手术过程中意外的针、刀刺伤及污血、体液、分泌物等飞溅到护理工作人员的眼睛里等等事件的发生,导致妇产科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发生血液疾病传播意外的概率大大增加。而避免这些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则是健全护理操作体质,细化护理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首先,对于临床最常见的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查结果进行及时的了解,并向上级护理工作人员或者护士长汇报,以便积极做好防护监督工作。其次,对于所有急诊手术均按照特殊感染手术对待,做好围术期的一切安全防护工作。再次,对于手术室、手术台的器械摆放要严格按照规范来要求,尤其是锐器与非锐器必须区分放置,所有锐器均按要求放在方盘内。最后,医护之间要做好沟通与交流,在传递锐器时通过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方式来完成,强调手术医生与器械护士之间的合作,提倡“非接触技术”,传递要通过中介物———弯盘传递。

3.3加强安全防护设施,改善医护工作环境

加强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是有效减产科护理工作人员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重要举措之一。护理管理人员与护理科技人员要积极探讨与研发安全性能更好的医疗用具,并进行广泛的推广与使用,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职业暴露。比如,多使用无针头的经脉通路装置,针头多选用可收缩的或者带有保护性针头护套的等。对于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尽量进行改善,比如休息区多安放一些座椅或者床位,供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进行充足的休息,避免其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高度集中的状态,而出现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的情况。合理配置护理工作人员,按照人员的能力来进行合理排班,并且灵活分派工作时间及班次,弹性排班,尽量实行人性化管理制度,以保证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为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氛围,有效避免心理或者生理上的因素诱发职业暴露。

3.4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发生职业暴露后不要暴露,通过正确的现场紧急处理,来有效预防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尽量把危害降到最低[7]。比如,对于粘膜暴露要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冲洗干净;对于皮肤接触的要立刻用肥皂盒流动水反复冲洗,直至完全冲洗干净。清洗干净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涂抹消毒,并进行最后的伤口包扎处理。处理结束以后,还应及时向医院防保科上报,并完成相应的血液检测,如果确实发生了血液传播疾病暴露事件,则要第一时间进行相关的预防性治疗与医学观察。

参考文献

[1]田瑞华,王金凤,王瑞莲,等.妇产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39-441.

[2]王云霞.妇产科医护人员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49-150.

[3]陈葱芬,夏碧珍.规范化管理对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6):100-102.

[4]陈超男.护士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杂志,2005,22(2):37-38.

[5]朱静.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调查与预防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7):1034-1035.

[6]赵玲.某大型医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0):1654-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