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

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3 16:53: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

第1篇

关键词:探究体系;活动策略;小游戏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尽管教师们已经摒弃了“知识中心”的价值取向,但在实践中所呈现出的仍是注重“结果导向”的高结构活动。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缺乏童真。第二,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实施路径缺乏童趣。由此可见,幼儿园科学活动应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着眼于幼儿身边有趣的科学现象,引导幼儿以探究的方式去感知、体现、发现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一、建构“六小”科学探究体系

根据科学、有趣、好玩、益智等特点,建构起幼儿园“六小”科学探究体系,让幼儿“爱动手”,在做做玩玩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操作,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幼儿“爱动脑”,在想想猜猜中萌发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让幼儿“乐观察”,在看看摸摸中增强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幼儿“好提问”,在听听说说中学习适当的表达方式、交流探索发现的过程。(见图1)

二、开发“四类”科学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根据幼儿园科学“六小”探究体系,科学活动的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主要分为生物、气候、材质、工具等四类。

1.挖掘生物方面的内容

让幼儿感受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而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逐渐建立对动植物的关爱之情,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

2.收集气候方面的内容

让幼儿感受天气的多样性与多变性,并尝试了解刮风、下雨、下雪等日常自然现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归纳材质方面的内容

能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探究各种材料的物理特性,感受这些材料相互作用时发生的变化,萌发幼儿的探究欲。

4.整理工具方面的内容

能让幼儿在玩、做、用的过程中,感知和探究各种工具的特性,经历愉快的操作体验,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提炼以“探究”为核心的活动策略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关注幼儿的发展,并围绕“六小”科学活动的探究体系,形成科学教育活动的六大策略。而每个活动策略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共同作用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

1.科学小活动的策略――提升素养

科学小活动是实施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它以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开展,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根据幼儿学习方式的不同,把幼儿园的科学集体活动分为:观察认识型、实验操作型、科学讨论型、技术操作型四类小活动(见图2),并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2.科学小游戏的策略――启迪智慧

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像“做游戏”一样“做科学”。因此,幼儿园利用走廊开辟了游戏坊,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有趣又蕴涵自然科学原理的小游戏,使孩子们在看看、做做、玩玩中去感知科学并不遥远,玩转科学就在身边,以此萌发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在实施科学小游戏活动中要关注以下三方面:

(1)激发兴趣,玩中乐。活动前教师要多运用游戏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和积极的情感。

(2)巧妙质疑,玩中思。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疑,激发幼儿思考。

(3)启发诱导,玩中悟。游戏中教师进行适宜的引导和启发,让幼儿的玩游戏过程更有意义。

3.科学小制作的策略――分享体验

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发挥创造力,制作各种科技小玩具、科技小产品。这类“变废为宝”的活动既是幼儿动脑动手的过程,也是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感受。科学小制作活动的实施方法如下:

(1)确定内容。幼儿有着丰富的奇思妙想,但有时这些想法并不能付诸实践,因而科学小制作活动需要教师、家长一起确定制作内容。

(2)收集材料。需要老师、幼儿、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所需材料,为幼儿完成作品提供物质保证。

(3)实际制作。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当幼儿在独立操作过程中遇到这样的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主动给予帮助,而是适时地等待,观察幼儿自己的解决方法。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邀请同伴合作,共同制作,完成作品,以体验成功的快乐。

(4)分享快乐。分享环节是他们体会成就感,获得快乐的激动时刻。融洽愉快的交流分享时光,幼儿能分享自己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激发幼儿后续的制作积极性。

4.科学小实验的策略――感悟经验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能让幼儿在操作中“玩科学、做科学、用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为了能有效地开展科学小实验,幼儿园专门开辟了“玩转科学实验坊”专用活动室。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猜想记录、讨论表达、梳理总结,而这一切正是科学教育真正意义的体现。

(1)自由结对。幼儿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先自由组合,成立3~4人的合作小组,他们在自由组合的过程中可能是兴趣相同者、强弱互补者,也可能是性格相近者。

(2)选阅护照。以小组形式选择护照,护照上明确了小实验的区域和内容。当幼儿阅读护照后,了解实验的内容和玩法,并相互讨论预测实验的结果。

(3)感悟探究。进入实验探究阶段,幼儿根据自己的阶段选择宝盒,根据宝盒,感悟体验,深入探究,浸润实验的过程。

(4)拓展经验。拓展经验是科学小实验开展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完成实验后,相互能根据实验记录单内容进行交流,以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想法和不同的方法,让经验得到拓展和共享。

5.科学小常识的策略――拓展认知

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将生活科学的小常识,由图片和实物、多媒体播放等多种方式呈现于幼儿园门厅里“智慧坊”的“问题墙”上,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受、观察、学习,了解和拓展对于生活科学的认识。

(1)观察发现。儿童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各种有趣和好玩的科学问题,并将问题展示成为幼儿园共同为之调查和讨论的问题。

(2)调查访问。孩子们通过调查、多途径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书、成人、多媒体或实地参访等途径,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获得认识。在幼儿获取问题解决法的过程中,孩子通过自己的图形语言记录下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结果,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生活小画册呈现在智慧坊上,让进入幼儿园的孩子能在停停、翻翻、看看、想想中互相学习,获取经验。

(4)拓展认知。“智慧坊”“问题墙”上所获得的科学小知识孩子们还可以到生活中进行验证和尝试,拓展了幼儿的认知。

6.科学小基地的策略――促进应用

幼儿园利用园内的空间开辟科学小基地,包括植物种植基地和动物养殖基地。教师让幼儿亲自参加养殖、管理和收获工作,从而使他们了解人类和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萌发生态环保意识,并将积累的经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养殖。养殖活动前需要做好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经验准备主要包括了解养殖内容和具有粗浅的养殖经验;物质准备包括养殖空间、工具、动物的准备。

(2)管理。养殖管理的环节中,不仅是孩子们感受惊喜的过程,更是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管理的环节首先让孩子学会观察记录,关注动植物生长变化。其次,需要孩子善于管理,满足动植物的生长需求。

(3)收获。家园合作,推动种植活动的深入开展。当种植活动有收获成果时,幼儿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还从中获得了相关的科学经验、感悟。

四、探索“多元”科学活动评价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主要采用激励性、指导性、反思性和发展性评价四种类型的多元评价方式(见图3)。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打击、重过程轻结果、重发展轻比较。以适切评价鼓励探究;以适时评价导探究轨道;通过师评、生评、自评等适性评价深化探究路径;以布鲁姆“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认知层次为视角,以适度评价发展幼儿的探究思维。

1.激励性评价――适切评价,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多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和评价幼儿的努力行为。当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大胆表达探究结果时,教师都应及时地对幼儿进行肯定评价。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和接纳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尽量少做横向比较,采用多种方式对不同幼儿进行适宜评价,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和进步。

2.指导性评价――适时评价,丰富幼儿探究轨道

评价活动不仅只存在于幼儿掌握到科学知识和原理后,教师对其进行的肯定性评价,而应存在于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当幼儿提出问题的时候,应进行指导性评价,评价可以让幼儿感知所提出问题的指向性是否明确,准备进行的探究方向是否正确,并且鼓励幼儿积极探究,增强探究的欲望,丰富幼儿的探究轨迹。

3.反思性评价――适性评价,深化幼儿探究思路

评价的主体未必一定是教师来评价幼儿,也可以是幼儿评价幼儿,或者是幼儿评价自己。在深化幼儿探究思路,反思他人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幼儿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发挥幼儿在评价中的积极作用。不同的活动我们选择的评价主体也是不同的。

4.发展性评价――适度评价,发展探究思维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布鲁姆根据涉及的认知层次将教学分为六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越往后,认知的层次就越深,评价成为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因此,教师运用布鲁姆的教学分类法理论,将活动设定为:适玩、能玩、乐玩、会玩的四个评价维度,并运用调查表、评价量表、观察记录等方式用发展性评价来适度评价幼儿,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轨迹,从而发展幼儿的探究思维。

通过构建幼儿园“六小”科学探究的体系,不仅厘清了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实施路径,形成了有价值的科学教育资源,也使孩子们逐步呈现出“好提问、爱动脑、善思考、乐探究”的外在表现。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着有意义的观察与思考,学习表达与交流,体验着探索乐趣,验证着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生动有益的科学游戏活动中日渐

提升。

参考文献:

第2篇

快速变化的世界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未来,关注未来社会的主体——今天的孩子们。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社会赋予了幼儿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创优质高效的幼儿教育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学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保证教学效益的提高。

近几年,我园逐步探索了一些管理办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1)管理观念滞后。幼儿园的管理多属于事务型、制度型和经验型。对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具体目标、计划的检查,抓具体活动的效果。(2)对各项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即使有,可操作性也不强,无法检测工作效果。对于幼儿园而言,我园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原因由以下几点:一是我园是黄陂前川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园,在全区起着窗口和辐射作用,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还没有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希望通过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在全区起辐射和推广作用。二是由于在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上没有经验,因此不能出效益。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时展的要求和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园决定开展“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

二、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中小学关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教学管理精细化研究、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学管理研究等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实行均衡教育教学,推行教学质量评估。还有推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个中心”即以常规管理为中心,抓住课堂主阵地,全力实施“有效教学”,让教师具有扎实的授课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举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基本点”即班主任为单位的班级管理团队和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教师团队。推行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中坚力量,发挥教研组集体研究的潜在能量,通过专家引领、专著学习、学术组与备课组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但是这些经验和成果适宜于中小学,而幼儿园以其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研究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1. 教学常规:就是指关于教学的日常规定,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准则和常态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 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根据教学工作规律和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和实施教学日常规章制度,使教学能顺利进行,并日趋有序化、规范化、稳定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活动。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四、研究目标

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现状,探索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办法,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

2、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开题前,了解幼儿园教学常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行动研究法: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管理方法。注意边研究边总结。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全面完整的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年6月)

(1)研究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现状,征求意见,确定课题。

(2)广泛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信息,确定课题内容。

(3)确定研究对象,培训研究队伍。

(4)制定研究方案,明确人员分工。

2、研究阶段(XX年年7月—2010年7月)

(1) 对照《纲要》,深入学习,查找问题,开展研究。(XX年.7~XX年.12)

学习内容:《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细则》、《武汉市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暂行办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等。

(2)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常规检查记录等形式,完成调查研究报告。(XX年.12—2010.3)

(3) 建立健全保教人员各项管理制度(2010.3—2010.6)

结合平时的保教常规管理,反思保教人员的行为方式,规范各保教人员的行为,建立各项制度、完善评体系等,创新保教常规的管理行为与方式,有效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量。

(4) 研究阶段小结(2010.6~2010.10)

总结反思前期研究工作,召开课题中期报告会,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5) 深入开展研究工作(2010.10~2010.7)

以“行动研究”的方式,不断调整实验方法,检验保教人员管理制度,研究常规管理的策略、内容、途径和办法、措施,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2月)

(1)收集整理阶段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总结。

(2)申请结题,请专家评定鉴定。

八、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立足本园实际,构建了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第一,立足本园实际,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通过反思、审视以前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发现有的制度不符合本园的实际,有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还需作进一步的完善。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先后制定了《幼儿园工作质量评价考核制度》、《幼儿园听课、评课制度》、《幼儿园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幼儿园奖惩制度》等,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了依据,也为幼儿园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标准。

第二,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制度化、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

一是园长参与教学过程,实行多项互动管理。保教工作一向是幼儿园的中心工作,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以带动教师行为方式的改变,园长深入实际的教育过程与教师平等互动,把握保教工作的大目标、大方向,实现有效管理。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支持她们的大胆创新。

二是让教师参与管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支持教师进行自我管理,让教师来参与制度的制定,计划由下至上形成。促使教师对工作负责,实行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在各项竞赛中,各项评比标准由老师制定,个个老师都是评委,都可以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都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给予公正的评价。

(二)构建了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第一,实行多元化评价

变以前的管理者评价为教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管理。

在评价教师的时候,让每个教师先给自己找长处、优点,然后综合出有利于幼儿园发展及个人成长的奖项:备课优秀奖、环境创设创意奖、组织能力奖等。这种评价和奖励让大家觉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每个人既知道自己的长处,也可以吸收他人的长处。

第二,各项活动评价标准科学、合理。

以前的各个环节的教学评价缺乏,要么没有评价标准,仅凭个人的直觉打分、评价。要么就是评价标准不合理,要么就是可操作性不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环境创设、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教师备课、户外活动、教师学期评价标准进行了完善,增加了个人自评、年级组内互评、幼儿园集体评议结合。同时,都有较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一栏,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行为,不断改进,新的评价标准更具人性化,更具操作性。

(三)探索出了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模式和管理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模式:

提出要求,规范行为——检查监控,及时反馈——评价促进,全面提高。

1、提出要求,规范行为。就是在管理过程中,首先提出保教人员的工作常规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检查监控,及时反馈。由行政领导、保教主任、年级组长组成三个层面的常规督导检查队伍,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管理网络,健全幼儿园检查机制。在检查过程中遵守“重点问题早发现、疑难问题多研究、解决问题找策略”的原则,及时、准确获悉全园师生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和工作进展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经常化、定期化的保教常规检查,加强了保教常规工作的质量监控。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

3、评价促进,全面提高。

根据工作完成的情况,对照标准,对做得好的给予奖励,总结好的方法。对不足的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最终实现整体推进。

九、研究的效果

1、教学方面

(1)建立了有序化、规范化的教学秩序。《幼儿园一日保教常规》的制定,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逐步形成了有序、规范的教学秩序。

(2)各阶段的教学常规有条不紊。开学、学期中、学期末要做哪些教学常规,都能够运筹帷幄,有条不紊。每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都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2、教师的发展

(1)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过三年的实验,以向“管理要效益,向一日生活要质量”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这一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教师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的革新。实验显示,广大教师基本实现了由重教学结果管理向重教学过程管理方面的转变等。在教学中,教师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自觉运用教学常规来规范和指导教学。

(2)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几年来的实验,在规范的教学常规指导下,使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遵守常规,在运用中创新。

(3)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三年来的实验研究,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成效得到显著提高,其只要表现在:一是规范了要求,实现整体推进与规范管理的实验过程中,基本上达到了各项教学活动标准。部分教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及教学常规,促进了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的发展,其内容在“家长开放日”中的半日活动展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

(4)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教师能做到“见贤思齐”,对做得好的给予激励和奖励,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幼儿方面

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高。以前未建立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教学常规指导教学,存在“重教轻保”,“重集体教学活动忽视生活活动”等误区。随着实验的深入,理论上的进一步学习内化,教师进行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幼儿不仅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方面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设想

1、存在的问题

(1)研究缺乏可供借鉴的方法和相关的文献。

中小学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研究了一系列成果,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同中小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全区仅一所教育部门举办的一级幼儿园,因此,在研究中缺乏及时的、必要的专业引领,因此,在研究中的难度较大。

(2)课题研究中教师积极性不够

由于是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多教师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事情,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因此,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不够,只是按照管理的布置的任务完成工作。

2、今后的设想

(1)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在研究中切实感到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上层次、上水平的重大意义,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与高效,是我们准求的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努力推行研究出的成果并积极再探索,将成果不断推广并完善。

第3篇

关键词: 进城务工 随迁幼儿 发展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部分农民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宿迁于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地级市,辖四县一区(即泗阳县、泗洪县、沭阳县、宿豫县、宿城区),十几年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已经从昔日贫穷落后的苏北小城逐步发展为经济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兴城市。在十几年的城镇化的建设中,涌入了大批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当年这些务工人员基本上在城市扎根落户。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不惜花费代价将孩子送进优质幼儿园就读。我园位于城市中心,具有6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江苏省首批示范性幼儿园,因此每年都会接收大批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入学。由于教育观念、家庭环境及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等问题影响,随之而来的家园之间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矛盾日益激化。

目前绝大多数一线幼教工作者还没有关注到进城务工人员家庭中的学前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在家园互动方面基本都是针对幼儿园自然状态开展各类研究,对他们开展的是与城市儿童完全一样的教育。通过课题《家园互动促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幼儿的发展研究》,探索运用有效家园互动策略,优化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建构和进城务工人员新型家园协同教育模式,实现快捷有效的家园互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研究中,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丰富教师教育智慧,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施有序、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推动幼儿园的发展。

二、研究的过程

(一)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明确课题研究的实质。

通过查阅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使本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明确、更科学。了解进城务工家庭的学前儿童现状,明确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充实并进一步丰富幼儿教育理论。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理论专著,了解其核心概念及与本课题的关系,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方向,以及如何用这些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课题实践。子课题负责人定期把理论学习文章传送到幼儿园共享平台供大家学习,成员们也从幼儿园订阅的杂志、期刊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摘录,学期结束进行集中展示和交流,效果明显。

我们定期邀请市内幼教专家来园具体指导课题工作,明确课题进展方向,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惑。同时分批选送课题组成员走出去,通过外出学习观摩获得理论指导,提高自身认识。围绕课题开展专题研讨、二次培训等专项活动,让大家相互交流碰撞,彼此学习借鉴。目前,课题组成员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二)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运用有效家园互动策略,建构和进城务工人员新型家园协同教育模式,实现快捷有效的家园互动。

通过座谈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一线幼儿教师和部分进城务工家庭,了解教师和进城务工家庭对开展家园互动的态度,征询家园互动的方法和组织,讨论影响幼儿园和进城务工家庭家园活动开展的因素,以及在研究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初步了解进城务工随迁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同时提出相应的家园互动初步措施,撰写调研报告《进城务工随迁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针对进城务工随迁幼儿开展研究活动,为更好地完善家园互动方式、方法提供案例。通过行动研究,开展针对进城务工随迁幼儿的家园互动实践运用,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充实、修正。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将幼儿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使研究同教育实践的具体行动紧密相连。在针对进城务工随迁幼儿的家园互动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家教博客”,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园学习、生活情况,学习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等。利用家长们的休息时间,在班级开展“家长工作坊”活动,创造和优秀的家长近距离的交流、分享的机会。结合春、秋两季的季节特征,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开展亲子远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利用元宵节、三八节、重阳节等民俗节日,邀请家长进班庆祝,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等等。

(三)优化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能力和水平,促进家园互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首先,完善制度,加强家园互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者,幼儿园预先告知有关本园宗旨、服务项目、活动开展的程序等教育规范、制度规范,使其理解并共同执行、配合教育。针对每年9月份入园新生,幼儿园举行新生亲子游园活动及新学期家长见面会,让新生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产生信任感,同时学习一些针对不同类型幼儿入园焦虑的应对策略、了解幼儿园的一些规章制度。组织教师讨论“如何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在开学前三天,教师拍摄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同时打印粘贴在走廊里,让家长们可以看到孩子在园的活动情况。

其次,开通幼儿园网站、班级博客及QQ讨论群,定期将孩子们在园活动的视频及照片上传;每个班级门口开设《家园共育》栏,张贴幼儿在园活动的内容及科学育儿观,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倡导科学的教育方式。

再次,幼儿园定期举行家园互动的活动,比如家长进课堂、家长开放周、家长志愿者、亲子健康周、绘本阅读节、毕业典礼等,邀请家长来园参加亲子互动。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伙食委员会,作为代表走进厨房、观看教师集体备课等。针对幼儿园的办园特色――绘本阅读,我们结合世界读书日,连续举行二届阅读节活动。在阅读节里有孩子们喜爱的“故事大王评比”、“大型图书漂流”、“童话剧表演”、“自制小书评比”等活动,有家长参与的“亲子阅读沙龙”、“故事妈妈进课堂”、“亲子绘本表演”等活动,我们将图书放在特制的书包中漂流到孩子们的家里。通过阅读节系列活动,营造书香校园,让书香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田,伴随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让家长们学习一些先进的育儿理念,了解幼儿园如何开展保教活动,感受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艰辛,和教师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更好地促进幼儿园保教活动的开展。

三、研究的成果

(一)构建了《合作共育――幼儿教育家园互动新论》实施框架。

依据课程编制原理和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在建立教育目标体系、评价体系、活动内容设置、组合模式,组织体系、教育原则、方法的探讨,教学案例的组编等方面开展研究,初步构建了《合作共育―幼儿教育家园互动新论》实施框架。

(二)整合了《合作共育――幼儿教育家园互动新论》目标体系。

活动目标是指活动实施所期望实现的教育目标,它是活动设计编制的依据和实施的归宿。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五大领域内容为准绳,融合本土教育资源,依托省编综合活动课程内容,根据相关领域中幼儿发展的特点与学习方式,通过对家园互动教育资源的探讨,使幼儿获得有联系的新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们确立的活动目标体系内容包括:总目标、主题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主题教育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三)汇编出版了书籍――《合作共育――幼儿教育家园互动新论》。

(四)初步建立了合作共育的五项操作原则。

在确立活动目标、内容的同时,为保证活动取得实效,我们建立了活动实施基本原则。

1.目的同一性

家庭与幼儿园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分别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但在家园互动中他们具有明确、共同的目的性。儿童是家园互动的纽带,是家园互动的中心,也是家园互动的最终目的,没有儿童的存在,幼儿园与家庭的角色就无从体现,也根本谈不上二者之间的合作。

2.地位平等性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它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幼儿园在家园互动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家庭有指导义务,同时,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作基础。幼儿园与家庭理所当然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他们之间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具有平等性的特征,幼儿园与家庭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3.形式互动性

家园互动的本质具有互动性。互动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互动中的双方总是基于对方的行为作出自己的反应。从儿童的发展说,家庭与幼儿园都是他们成长经历中的重要者,二者的影响是同等重要而又缺一不可的。一方面,幼儿园的行为对家庭产生一定的指导影响,家长往往依据幼儿园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同样会对幼儿园产生一定作用,构成幼儿园与家庭影响的双向互动性。家园互动就是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不断的相互影响和循环往复的互动过程中动态发展的。因此,在家园互动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双方互动的重要性,只有家庭与幼儿园实现实质上的双向互动,双方才可能进一步交流与沟通,才能在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互动过程中达到合作的目的。

4.理解沟通性

幼儿园与家庭在合作中应是平等互信的,作为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主体,他们在教育思想、知识背景、教养方式、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存在差异。正是因为有这些差异,为了达到共同的合作目的,不仅要相互承认其主体性,而且必须进行充分沟通,才能缩短彼此的距离。只有当二者在互相沟通、彼此交流、互相尊重的态度上,才有可能实现家园互动的真正目标。

5.教育系统性

家园互动是一个受多方面影响的综合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幼儿园与家庭双方交往互动过程的延伸。家园互动必须有相应的机构设置作保证,由设计严密的计划体现,由灵活多样的形式展开。因此,家园互动应注意活动计划与开展的系统综合性。它既是国际化教育观念的体现,又是教育可持续发展动力。

(五)收获了四种有效的家园互动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园互动氛围

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通过不同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通过问卷形式了解他们对家园互动的态度和想法。在家园互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关注孩子全方位的成长;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执行者,而且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能力在不断增强,专业化水准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教师与教师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一个教育团队。教师还要根据家庭的不同特点,家长所受教育层次的不同,对家长们进行相应教育指导。因此,教师在服务模式中,一方面是指导家长,另一方面是与家长共同成长。

2.强化日常渗透性的家园互动

家庭和幼儿园构成幼儿的两个基本对等的生活世界。它们对幼儿的教育影响并非仅仅作用于各自的时段,两种教育其实是共时的,它们之间应相互渗透。家园互动合作并非一些活动和事项的统称,而是幼儿园在开展的各项工作时就应该有家长立场。家园互动作为一种理念和态度,自然是渗透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的,而非独立存在、自成一套。

3.构建互动生成性的家园互动

家园互动对于双方来说,既是展现自己的舞台,又是走近对方的途径。良好的家园合作互动应是双方坦诚公布,幼儿园不仅要有态度的开放,而且要促成过程的开放。因此,幼儿教师在家园互动中要扮演一个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理解、重组、转发能力的参与者角色,向家长们提供激发思考的素材,能力较强的家长将自己的感悟拿出来,引发更多人的思考。教师在整个连锁反应中,起到的是最初那个反应催化剂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社区资源 责任心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20-02

一、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

(1)国内外研究概况

无论是欧美、台湾还是日本等地区,都广泛利用社区资源,力图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职能,开展社区儿童早期教育。国内近年也兴起了新生事物――社区儿童教育,还有的社区积极开拓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建立了一批校外教育基地、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等。责任心是个体重要心理品质,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幼儿责任心发展已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关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2)理论依据

a.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b.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2.研究意义

(1)通过研究,有利于将社区教育资源和幼儿园的其他教育课程有机结合;

(2)通过研究,有利于培养幼儿责任心,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3)通过研究,可以使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幼儿园教育,提高教养能力。

二、课题总体设计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人力、文化及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幼儿园是包含在社区中的小环境,社区环境天天为幼儿所接触,我们理解为是人们生活周围的各种机构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二)研究思路

立足于本园、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有益经验,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相结合。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优化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责任心;

2.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课程的开发和运用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创新家园共育的形式。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幼儿进行责任心培养的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谈话、观察、问卷等方法,挖掘生活中的物质资源、人文资源等有利资源,了解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水平,为课题研究、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3.经验总结法:及时反思、分析、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课题研讨、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形式,推动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4.案例研究法:调查、观察记录幼儿责任心的发展状况,有针对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资料,在分析反思基础上,调整研究策略。

(五)研究内容

1.幼儿责任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3.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方法与内容;

4.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的研究。

(六)研究时间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

2.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4年6月)

3.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

三、课题中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开题以来,我们走的是一段不平凡的教研之路,艰辛的探索产生了可喜的收获。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们加深了对孩子们责任心的了解,并为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出谋划策,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丰富了,科研意识增强了。

(二)开题阶段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儿责任心调查研究活动:

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了“幼儿责任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利用家长和我们共同探索。开展“如何培养大班孩子的责任心”调查研究工作;

3.针对中班幼儿开展了“在春游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活动;

4.六月底我们根据开学时的调查表,交流对“大班幼儿责任心现状”的调查结果。并以案例的形式开展研讨活动。

(三)课题从2011年3月进入研究阶段,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确保研究顺利有效的进行,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儿责任心调查研究活动。如: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了“与社区携手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的活动;2.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进行中班社会活动《能干的我》和小班语言活动《一二三爬起来》一课三研的研讨活动;3.利用家长资源和我们共同探索,开展“小班幼儿责任心现状”调查研究工作,并寻找出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策略等等。

参考文献:

第5篇

幼儿园与小学虽然同属基础教育,但两个教育阶段却有明显不同,质的差异在于学前阶段儿童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学龄阶段儿童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活动,并有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保证,这一变化对幼儿来说是生活历程中的重要转折。

因此,为幼儿期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帮其顺利过渡,对于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幼儿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2008年,我园的市级科研课题《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正式立项。三年多的研究实践,在有关专家指导、学校支持及全体实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进展十分顺利。这一路虽有探索时的困惑,有摸索时的失败,但只有经历才能深刻,研究才能解惑,反思方知进取。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建课题组,明确课题研究方向。

本校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确立与研究,课题立项后,于2008年2月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该课题研究由吴秀芹担任课题主持人,负责督促课题的开展实施;李菊担任课题组组长,负责实验的过程管理;张芳担任课题组副组长,负责后勤管理;顾春霞、孙蓉蓉负责撰写阶段性计划、实施、总结;桑月负责收集相关理论,撰写实验报告;嵇清、丁卫红、吴怡桥负责实验研究、个案记录、调查问卷;顾海云负责收集相关理论、编印文集。课题组成员在幼儿教育研究方面有独到见解,有较强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

课题组成立后迅速制订课题实验计划确定活动方案,拟定长期与近期目标,心中有方向,眼里有目标,实验老师研究热情高涨,在问题中研究,使教育科研常态化,自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二)进行岗前培训,提高研究人员素质。

教师队伍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为了更新实验老师的观念,提高实验老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我们以课题实验为契机,对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与课题实施的指导。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认真组织课题组活动。

课题组于学期初制订学期工作计划,部署一学期工作安排和重点,每单周三一次课题组集中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得失,部署下阶段工作,提出新要求。每次活动推选中心发言人,安排交流汇报内容,带动全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及时反馈。

2.观摩名师教学,更新教学理念。

课例评析、名课观摩是我园课题组常见的活动方式。我们利用现有资源,并广泛利用网络资源,分享彼此手中收集的教学案例、论文,共赏精彩。发现有价值的资料,人手一份认真组织学习研讨。名师就是名片,我们崇拜名师但绝不盲从;学习名课,收集看点,欣赏但不硬搬。课题组分阶段组织老师观摩了蒋静、陈宴、薛莲、吴佳瑛等一大批特级教师的精彩课例。听课是一种享受,评课更是一种提升。看名师课堂,从教学行为研究中领悟新理念,激发实验老师的研究意识与热情。

3.博采众长,推出精品。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科研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研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是我校课题组实验的关键。于是我们先后安排桑月、孙蓉蓉、顾春霞老师上县内实验评优课;安排吴怡桥、顾海云、丁卫红等实验老师上组内研讨课,加强交流、研讨,在听课、评课、反思的渐进性流程中,有目的地打造精品课例。年轻教师得到了锻炼,经验型教师学会了创新,形成了课题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幼小衔接现状。

做好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是调查了解幼小衔接的现状,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我们发现:多数幼儿入学后,由于准备不充分,极不适应:环境的陌生、要求的悬殊等,使儿童生理、心理都感到负担太重,茫然无措,导致孩子体质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而产生厌学情绪损害,损害了孩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信心。那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也更坚定了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信念。

(四)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保障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根据该课题需要及我园实际,特制定了如下制度:科研工作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教科研工作职责、课题组评估细则、课题项目管理制度等。

(五)强化管理,确保质量。

1.课题研究做到定期、定时、定点,落实任务有效果,切实保证实验的长期性和连续性。活动开展采取集中与分散、集体研讨与个体研究、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2.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学期初制订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扎实开展研究,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期末对照方案检查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这一措施对课题研究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3.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让现有资源与资源开发有机结合,做到用好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园内资源,挖掘社会资源,搜集网络资源,尽量满足实验教师的工作需要。

三、辛勤耕耘,成效显著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科研辅助材料,如研究该课题所形成的课题结题报告、工作报告,幼儿入学去向调查表、家长调查问卷、“幼儿活动剪影”、“实验班教师活动剪影”、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档案、幼儿实验作业及效果检测与分析、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教案集锦、论文集、活动时专题研讨的学习笔记、听课笔记,等等。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也锻炼了教师的实践教学研究能力。

四、及时反思,总结提高

总结与反思三年时间的课题研究,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应注重衔接的双向性。

当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时,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生活及能力培养是否也可以与幼儿园衔接,做到双向互补,形成体系。

(二)应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师的相互交流。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够,这主要是指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沟通不够,存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小学与幼儿教师之间除了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外,还应该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加强沟通与交流。

(三)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6篇

领小园长说,新城区蒙古族幼儿园是第一所以民族语言授课的对外开放的蒙古族幼儿园。园所结合幼教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树立“服务家长,服务幼儿”的办园指导思想,确立了“一切为了孩子”、“培养幼儿自主和谐发展”的办园宗旨,赢得了家长的普遍认可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目前园里41名专职教师中,有自治区教学能手1名,呼市级教学能手2名,自治区民族幼儿园教师基本功大赛能手5名。区级教学能手3名,教学新秀4名。为了发展民族幼儿教育,蒙幼承担了国家“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实践研究》和《学具在幼儿园的应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2004年、2005年的《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实践研究》年会上,园里的论文获两届年会国际论坛一、二等奖,五节课堂实录均获一等奖,三节CAI课件获开发奖,园所教师撰写的论文有2篇获国家级奖励。

新城区蒙幼作为一所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自治区幼教窗口单位,发展民族幼儿教育已成为它的重点,办特色教育成为它永恒的目标。2006年,领小园长提出“科研兴园、特色兴园,创办民族品牌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在实践中以教学科研为先导、以管理为基础、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着力传承蒙古族文化的精髓。对此,蒙幼让懂管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引领、带动年轻教师,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人手,狠抓细节管理,深挖幼儿园一日生活环境中蕴含的教育元素,提高教育质量。他们把区域活动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着眼点,从材料的投放到环境的创设等各个方面充分照顾到了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满足了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收到良好效果,起到了自治区示范园的辐射引领作用;为适应新课改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他们创新教研形式,组织教师钻研教材,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在探索出好的教学手段后,全体教师资源共享,使所有教师的业务素质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提高;为搞好科研工作,她们把科研课题研究与本园实际相结合,与幼儿园现存的问题相结合,体现了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园本特色。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2006年4月,蒙幼小朋友参加了呼和浩特市首届蒙语诗歌朗诵大赛,大一班《我的幼儿园》获一等奖,中一班《蒙古族儿童》获二等奖,小一班《褐色的马驹》获三等奖,还特别为本次活动做开场表演――舞蹈《小博克手》,成为本次活动的唯一一个舞蹈。多彩的活动,为幼儿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使他们亲身体验、感受生活,描绘美好的未来。

第7篇

加强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通过教育科研的实践,不仅有助于幼儿园在更广阔的视野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形成自己的园本课程,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基本素质。

为此,我们幼儿园将教育科研工作摆在了主要位置,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堂实践,让科研接地气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重要又迫切的课题。搞好课堂教学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抓好学校管理,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进行教学研究既要生发于课堂,也要服务于课堂,立足课堂进行科研活动的开展,才能让科研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是真正接地气的科研。

除了日常的“推门听课”外,每学期我们都根据需要开展“请客课”、“汇报课”“展示课”“同课异构”、“一课多研”等系列教学活动,老师们在活动中教育思想不断地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教学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了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我们要求教师将电子备课上传,实现资源共享。上课教师在别人的基础上做适当修改。我们除了使用省编教材外,幼儿园还制订了一套园本教材,丰富了日常的教学内容。

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的前提下,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内容,尝试新颖、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提高幼儿多通道感知学习的能力,注重幼儿知识技能获得的过程。我们因材施教,努力使幼儿的态度、情感、求知欲、学习愿望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我园充分利用活动室、寝室、走廊等幼儿园现有的场地,开辟区域游戏活动的空间,创设各类学习性区域游戏,科学安排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时间,注重主题教学活动向区域活动的延伸,让幼儿在尽情游戏的同时,增长知识和经验,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

学科组教研活动丰富多彩,语言、健康、美术、音乐、科学这五个学科定时定点开展各类教研活动:观摩研讨优质课、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讨公开教学活动等。每个学科组都展示自己的原创公开教学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另外学科组老师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自己资料的收集,为我园的教科研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

二、课题研究,让科研入规范

教师做课题,既能活跃她们的思维,提升原有的教学经验,又能提高她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改变的不仅是教师的观念,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还能让科研进入规范,持续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本学期继我园的镇江市教科研《幼儿快乐美术教与学的实践的研究》成功结题,我园又重新申报了新的镇江市教科研课题《3-6岁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实践研究》,开学初我园进行此课题的开题活动,课题的初步研究框架在专家的指导下已经建构完成。从本学期起,我园就围绕这一课题开展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我园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水墨画园本课程的积累,在这两方面,我园取得了一些成绩:大部分老师从不会画、不敢画到大胆画、画得好,有些老师的作品在书画作品评比中还取得了好的成绩;已探索出一些水墨画的原创课程,这些课程与幼儿的游戏紧密结合,使得幼儿对水墨画有兴趣,敢于画,画出了成果。在本学期的第二届美术节中,幼儿的水墨画作品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幼儿也在绘画中获得自信,获得了成长。

在我园主课题的带动下,老师们也积极申报小课题的研究。行政领导组织发动,骨干教师牵头引领,全员教师开展研究。我园的两项丹阳市小课题顺利结题,又申报了三项小课题,接下来要继续做好小课题的过程研究工作。别看小课题小,做成功了却可以发挥很大的效应,是对主课题的有力补充和拓展,能够直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平时的教学效率。

三、课程拓展,让科研有活力

园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同时,园本课程的开发也赋予了教师的课程决策权,教师就是课程编制者、实施者、评价者。

园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和思考学校发展的远景和文化的创生。在与校外专家共同开发园本课程中,教师以课堂师幼互动的自然情景为研究对象,进行行动研究。在这种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大大增强。

练湖中心幼儿园临近荷花飘香的练湖畔。每到夏天,满湖的荷花挨挨挤挤,各色荷花竞相绽放,湖水清澈荡漾,鸭儿成群。进入秋天,甘甜味美的莲藕上市,吸引了远近商客。“荷文化”自然而然成了我园的课程资源,“荷文化”的开发也让我园的科研充满了活力!

我们带领幼儿游玩荷塘,观赏荷花,画荷花,唱荷花,吟荷诗,赋荷联,跳荷舞……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荷花系列活动中,我园幼儿对家乡的物产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家乡的风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深深爱上了美丽富饶的练湖,爱上了这充满诗意的荷塘!

不仅如此,在我们老师的研究倡导下,还进一步丰富了“荷文化”。当前,倡导、构建和谐社会,更凸显了荷文化的时代意义。荷(莲)的形象及其谐音的意蕴,已不囿于一般祈福吉祥的范畴,而有着重要的深层内涵。“荷”谐音“和、合”, 我园致力营造充满“和”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以见之于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直观形象,反映幼儿园“和”文化的观念、精神等。充满着“和”文化气息的园所环境,处处传递着和谐温馨的信息,让师幼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感受幼儿园大家庭的高雅文化氛围,潜移默化接受熏陶,提升品质修养,润物细无声……

我园幼儿尊敬师长、团结友爱、性格开朗、善于合作,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我们创编的《练幼荷风》在丹阳市的幼儿歌唱和舞蹈比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在各类国家级、省市级的幼儿绘画比赛中,我园近千幅“荷文化”作品获等级奖。

第8篇

感谢:我是一名幸福的幼教人

教育厅幼儿园作为自治区教育厅唯一的一所直属幼儿园,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实验园、自治区示范幼儿园,它的办园条件优越、办园积淀深厚、办园成效显著。它是许多想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梦寐以求的工作乐园。

2002年,我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带着自荐信走进了教育厅幼儿园的大门。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面试当天,面试老师的笑容是那么和蔼、话语是那么友善,在我表现出紧张时,他们给了我鼓励和信任。正因如此,我很顺利地通过了考核,成为教育厅幼儿园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当时就暗下决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有这样的前辈们提携,自己一定要努力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幼儿园教师。

就这样,怀着美好的憧憬与期盼,抱着做一个幸福教师的梦想,我走上了幼教岗位。多年来,教育厅幼儿园始终浇灌、维护着我的憧憬和梦想,让我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幸福工作、幸福成长。

感恩:“小白杨”,你长我也长

还记得入职之初,由于经验不足,小班孩子的淘气哭闹、每天工作的繁琐、家长们的各种焦虑,一度让我感到十分无措、迷茫。就在这时,幼儿园为我安排了一个“师傅”,她在幼教岗位上已经工作20多年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对工作始终充满热情,对孩子总是尽心尽责。在一次闲聊中,“师傅”告诉我:“我们是教育孩子的,我们的工作要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自己所选择的职业。”这让我很受触动。“师傅”的这番话成了我的工作信条,始终激励、鞭策着我,至今未变。

“师傅”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她平时经常找我谈心,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她给我推荐了大量的专业书籍,闲暇时还会与我共读一本书,然后分享阅读体验、心得。她还经常深入我的班级,观察我的带班情况,及时指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师傅”的陪伴下,我渐渐走出了迷茫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带班理念。

教育厅幼儿园始终关心教师的成长,为教师提供许多培训机会,还针对教师的特长,制定了教师个性化成长计划,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所获、有所成。入园后的短短6年中,我有幸先后去到省内外10多个幼教发达地区参加培训学习,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

不仅如此,教育厅幼儿园还积极为教师搭建研修平台,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教研、体验教研,并在研究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我园的课题研究氛围十分浓厚,单就我个人而言,就先后参与了6项课题研究:2011年参与广西陶行知“十一五”规划课题“提升幼儿园幼儿活动区学习意义的实践研究”,2012年参与广西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课题“从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实践研究”,2013年参与广西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课题“儿童教育戏剧活动的实践研究”和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提升幼儿学习能力的研究和实践”,2014年又参与广西教师教育重点A类课题“儿童戏剧教育”,并参与编写幼儿用书、教参16册。

多年来,我就像是一棵小白杨,在教育厅幼儿园这块沃土上不断吸取养分,茁壮成长。2004年,我参加南宁市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第二届心理辅导课比赛均获得了一等奖;2008年,我参加南宁市幼儿园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了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

感动:你初衷不改,我初心不变,让我们一起向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厅幼儿园也逐渐壮大。尤其是这两年,我园一方面探索集团化办园道路,一方面引进大量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如儿童教育戏剧、儿童音乐教育、绘本阅读教学等,积极打造教师乐教、幼儿乐学的“乐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