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3 16:53: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如何学习有机化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第1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优化;策略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有明确的任务与目标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若想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与目标。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1.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书写能力及计算能力等基础能力的课程。

2.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2)信息能力。(3)自主学习能力。(4)信息品德。

3.加强对课程整合的了解。现在的教育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其他课程进行探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所学课程的有效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的整合,能够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抓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教师这种特有的权威性,理所当然地将老师自己摆在重要位置,学生必须围着老师转。可是,在如今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教师只有正确认识,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竞争者、辅助者、学习者、导学者。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整体是搞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提

在信息教学中,我认为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整体是搞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本身要充分探究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材,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针对学生当前的状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所传授知识进行整体设计。在设计中,要有自己的特色,不受教材、课程标准的束缚,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状况制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然后再分成小的教学目标加以实施,将计划落到实处。例如,在学习制作幻灯片时,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软件、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教师最后给予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课堂得到了优化,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了提高。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融合了知识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基础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计算机的课堂氛围中去,更多更全面地接受多方面教育。使学生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高。所以优化中学信息技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数、外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参与性

很多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认真,主要是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不够重视。现在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网络游戏和电脑聊天比较热情,但是对信息技术课缺少必要的重视,感觉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也直接影响到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使老师在教学中缺少激情,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只有引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才可以使教学过程良性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在课堂上有效地设置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 在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要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和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然后把信息技术课的前景和使用价值清楚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在以后生活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在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第一课时就要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人类以后必备的技能,让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吸引到学生。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感觉到本课程的乐趣。

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四、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 ,优化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一门课,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但是在上实际应用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操作,将电脑用于娱乐。因为实际操作课的时间很有限,因此就要告诉学生在上课时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操作上。通过耐心讲解,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专心致志。老师在讲课时要做到精讲多练,多给学生练习机会,对基础书面知识在每一阶段进行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耐心给学生讲解清楚。对操作部分进行测试时,合格的学生安排进行操作下一部分,不合格学生的进行单独指导,直到合格为止。对经常出现的错误要进行总结,对容易失误的环节让学生反复练习,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六、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必须要掌握好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知识。同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培养实际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樊志华.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J].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王吉庆教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4]温威.浅谈学校日常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0,(11).

第3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 优化教学

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地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近年来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设“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习新的知识。

当然这里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可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成的成品。

比如:讲解WORD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能够反映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包括“春”、“海滨仲夏夜”、“高智商的青年如何拥有健康人格”、“父亲节贺卡”、以“环保”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版报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的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父亲节贺卡”,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结合多媒体课件,可充分利用“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去上机实践。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我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保证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每个班我都会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三、适时表扬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角色、课堂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正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不但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将引发一场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到教育方法的深刻变革。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课堂效益,通过各种优化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优化课堂教学上下工夫。通过优化教学目标,优化备课,优化上课等措施,使优化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课前备课,灵活处理教材

新课改下的教案要全面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而编写教案是探索性工作、创造性劳动。教师不能再为教材所束缚,要敢于超越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要看作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要积极加工教材,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教师要敢于备出适合学生学习、体现学生个性、为了学生发展的教案。教师编写教案的过程是钻研、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体现着教师的创造力。同时,教案还记录着教师的成长过程,一本教案不仅是教师成长的一串脚印,更是一次次创新。当教师把课堂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的时候,创新就应运而生了。

二、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

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原则,把大纲的要求细化,并把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教育寓于其中。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优化了的课堂教学目标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尽可能多地给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一个坚实的学科基础,其中学科知识应包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和方法。总之,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地学习而不应是以分数的目标的被动学习。

三、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整体化

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创新,也是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回应,它触及到了课堂教学的根本性问题,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内容体现创新,主要包括引导学生确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打好创新素质基础应以创新要求归宿,优化创新应成为课堂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又要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基础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精心的组织安排,使展示的教材有新鲜感,新奇感,有吸引力,有感召力,能起到补充,完善,招展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作用,从而使教学内容优化创新,使课堂教学取得整体效果。

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宏观管理

课堂教学是由多元目标,多种要素和多个因子有机组合的综合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教学中各种复杂因素,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艺术地组合在一起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对教学模式的认识,可以启示我们:①在构建教学模式时要十分重视它的科学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决不能顾此失彼。②在教学中要自学地学习运用教学模式。③在教学中贵在创新,要构各具特色,有不同风格和流派自成一体的教学模式。

五、优化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学习

教学质量们评价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要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从认识,技能和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借以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改进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进步。教师要想方设法加强课堂信息反馈,增大信息交流速度,对反馈的信息,适时作业评价,对学生正确的认识要及时强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反馈越及时,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效率优越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估,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评价的能力,使他们评估与自我评估相结合,使评价制度更能发挥激励学习的作用。

六、优化课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外,上课后还要有反思补充,写好课后小记。将课堂上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这不但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材料,也是教师进步的总结。

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不但要有厚重的知识积累,也要有临场发挥的能力;既要有引导启发的能力,也要有创新的意识;既要敢于让学生说话又要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就像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那样:“教育事业是艰巨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认为,教育事业不但是科学的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是啊,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积极稳妥地开展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当然要用教学质量来衡量,对于我们教育者也要加强自身基本功的锻炼和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积极为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而作出不懈努力。

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语文;教学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教学技术的改革也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在校园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其他教学工具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最活泼。这一阶段他们对身边的直观、形象的事物最有兴趣。教师的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更为合理的工具,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而又富有高效率的环境。让孩子们在好的环境氛围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无边无际的想象力。

一、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改变了小学生的学习、求知方式。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开发了学生们的智力和感官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潜能。信息技术教育所表现的互动式学习模式把以前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的、强迫式的学习转变成为快乐的、主动的学习。

2.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小学生的交往方式更加丰富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热衷于进入信息技术的世界。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先进的媒介与和自己有着相同志趣、爱好的人结成一个亲密朋友圈。这个朋友圈可以是同城的也可以是大洋彼岸的,可是同龄的也可以是跨越年龄阶段的。在信息教育这个平等、开放、自由的空间内。孩子们很有可能会更没有束缚,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内心变得更加独立、更加自信。

3.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方式。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讲。玩乐和游戏本身就是另外一种学习。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和活跃了小学生的娱乐方式。如果运用得当就是一种有益的学习生活模式。

4.信息技术扩宽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扩宽了课堂教学容量。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板书和口授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限制了课堂传输信息的内容含量。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让大量复杂的信息资料高效呈现在读者面前。学生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知识,更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教学

1.利用计算机声、像、图、文结合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计算机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可以集合声音、图片、语言为一体的。动静结合,图文并茂,既能创设一个逼真的教学情境。又能渲染出一中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耳目一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兴趣,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调动起学生多种感官,使整个教学活动都可以变得生动活泼,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没有办法做到的。

2.利用计算机这种教学工具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课可以使抽象的论述直观详细地表达出来。可以帮助学生对语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让学生的理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观察能力。由于学生生活学习的范围比较狭窄,年龄小观察能力又有限,所以写作时常常会感到无话可说,计算机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生素材,更可以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学生通过这些辅助手段写作能力一定能够大幅提升。

4.计算机教育手段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信息在网络上传播的速度很快,信息量大,资源又可以共享,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料的同时,学生的信息收集、信息筛选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中。

三、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信息化技术这种教育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的频繁使用可能会忽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才是最主要的对象,过度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就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阻碍师生间正常的情感交流。小学生还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心理影响。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无法预料的结果。

此外,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可能会造成喧宾夺主,限制学生想象力的结果。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通过作者的描述从文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如果教师在此过程中。过度使用教学工具对教学内容过多设定,那么就会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

针对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大概提出两点建议。首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促进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统一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把握住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度。信息化技术教学主要是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课堂的演示环境。变抽象内容为具体化、直观形象的内容。为课文的讲述提供一些必需的辅助资料,起铺垫的作用。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绝不能喧宾夺主。语文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多媒体技术不能成为我们交流的障碍。使网络成为课堂教学交流的又一广阔天地。

其次,语文教学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要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创造出的宽松、自由环境中,加强学生自悟、自创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电脑能力,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真正结合,而不仅仅是为了运用技术而学习技术。

第6篇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优化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信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现代信息科学发展的主流之一。《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现代信息技术综合了人类最新的科学技术,并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生活等领域。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就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对数学课程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改变了学生课堂中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目的地营造教学课堂气氛,弥补课本中挂图或文字叙述的局限性,变抽象为直观,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习材料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媒体的介入,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变得新颖而引人入胜,为数学教学营造了一个造宜的学习氛围。通过图象、形体、文字、色彩、声音等技术手段,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接受教学信息,开拓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给学生以更生动、更直接、更具体的印象。我们可以来比较一下:比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轴对称图形”时,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单使用教具或实物来讲解就比较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相反,同样的内容教师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一只蝴蝶合上翅膀又打开翅膀,即沿着对称轴折叠重合又打开,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来演示出来,既有静态又有动态再配点美妙动听的声音。这样,使学生在大脑中便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也就迎刃而解了,符合儿童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又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就创设 了这样一个情境――屏幕上先后出现了三只小动物:老虎说:“哈哈,我的三角形最大,所以内角和也就最大。”小白兔说:“不对,不对,我有一个大钝角,所以我的内角和才最大。”小猫说:“我的三角形小,那我的内角和就小啦!”这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这三种小动物为什么事情而争吵吗?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纷纷发言。这一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使其处于渴望求知,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为后面探究新知的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再有,由于受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局限,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为避免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发挥大屏幕,计算机的教学功能,将较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其形成有形、有声、有色、能动的鲜明的表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二、培养合作精神,达到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信息充裕的学习环境,它具有一个特别的功能是可以进行人机交互。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提供很多学生学习需要的资源,并能设计友好的界面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活动。学生可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程度来选择学习的内容,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给出不同的动画、网络,学生通过网络系统除了独立进行自己的思考学习外,还要参加小组讨论,交流意见,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这实际是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合作是社会生活内容的一部分,通过共同学习,他们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千方百计的调动他们的观察兴趣,激励他们要养成认真观察,主动观察,勇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完成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后,对学生进行发散训练时,让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同学们回答:“有关系,角的边越长,角越大。”这时我用计算机“变静为动”先出示一个角,再把角的 两边任意延长和缩短,让学生仔细观察角的大小变化,然后不改变角的边长短,使角的一边以顶点为轴旋转,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角的大小变化,学生很容易的就得出了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样,学生的观察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培养并且能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声形俱全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也发展了智力。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注意的问题

1、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数学教学,它需要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资源的合理设计、开发、管理与使用的能力和对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设计、组织、指导的水平。因为教师的作用在于能够利用信息科学理论、方法及工具开发现代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引导学生对有效资源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传递信息,形成能力。

2、其次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第7篇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出现和应用是新时代对学校课堂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顺应历史潮流和时展的必然趋势。在我们数学课堂上同样如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课堂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充分开发其信息量大的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加强学生记忆力,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才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呢,以下是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之谈。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数学研究对象和过程,揭示有关数学概念的实质

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手段集于一身,具有生动性的特点,对于喜欢图片、声音和动画的学生来说,往往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空间图形的认识中,在学生对周围环境中各种简单几何体感知的基础上,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更多的几何体。或者简单几何体组合,要求学生进行识别或者分解,并可以在屏幕上将其分解与组合的过程呈现出来。既有效地克服了课堂教学中教具的缺乏,又深刻揭示了几何知识的规律,也促进了学生对有关变换概念的理解程度。

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学习时注意力就越集中,导致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从而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才能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同时促进智能的发展和基本素质的形成。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作者先利用Flash制作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花蝴蝶“飞”上屏幕,立刻就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一些平时上数学课不怎么参与讨论的学生这时也跟着活跃起来。学生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就很快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列举出不少轴对称图形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2个三角形。并利用动画和闪烁,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比如图形分别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者是对称点在轴上);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以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一点不觉枯燥,相反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在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到对称点和对称轴,对称线段和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发现轴对称的3个基本性质并了解了形影的定理,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常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学生主体性,转变教学模式

新课标改变了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置,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主动权的掌握。过去的课堂往往是教师占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内容,学生也只是一味地接受,这种情况下,别提学生对于学习主动性的产生了,即便是对于学习兴趣的产生也是非常困难的。新课标强调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主张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产生主体意识,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一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优化和实现。

四、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可能完全取代整个教学过程,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并以此确定是否选用现在信息技术手段。

第8篇

信息技术应用优势

信息技术的介入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注入了新活力。例如,同样是五年级的《对称的美》一课,在以前的课堂上,笔者会综合运用录像、投影、录音机等演示实验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往教学中那些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有了良好的展示机会。只要找准切入点,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活、活泼。如今,再上这节课,笔者会精心准备该课的课件,用动画再现蝴蝶翅膀的不同旋转角度,从而由静变动,很好地诠释了轴对称、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等一系列概念。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根据对称的特征也能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对称图形,生生互评与师生互动将课堂教学推向了。

以这一课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授课方式与利用信息技术的授课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演示内容的深度不同

关于度数的旋转展示比之前的静态讲授清晰明了得多,笔者通过课件能准确地把整个旋转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动态演示的全过程,深刻揭示出对称的形成过程和本质,突破了教学难点,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不同

录像只放映了美丽的蝴蝶,信息量有限;而基于信息技术的授课方式,特别是网络的应用和光盘存储技术的成熟,使得大容量的多种形式的信息有了可以传播和应用的载体。教师既可以从网上查询和下载有关的资料,又可以从光盘中选取所需的图片资料,并运用计算机软件中的图形处理功能对图片进行所需的编辑、剪接及处理加工,扩充了信息的来源,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3.课业的效果不同

之前的作业笔者采用的是套色剪纸的方法,蝴蝶做好后又在它的背后加了支撑条和拉杆,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制作时间较长。而现在的作业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缩短了完成作业的时间,丰富了作业内涵,便于学生动手也便于教师监督、评价。计算机成为了学生的认知工具,更能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教学过程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让学生观察、思维、实践、交流的建构过程,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助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4.培养能力的效用不同

按照常规,学生在学习完基础造型之后才可以进行图像的设计,否则即使有好的创意也无法将其表现出来。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通过电脑绘画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生绘画基础及技巧的不足。他们将自己的创意通过鼠标操作、命令输入、资料复制等手段顺利地表现出来,并且能快速地、不留痕迹地反复修改,使作业完成得既有创意又有技巧,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用电脑设计图像的方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善于创新和勇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信息技术应用应避免的误区

1.减弱教育的本质作用,趋向于娱乐化

美术课亲近自然、亲近实物、亲近人的特点尤为突出,把所见所闻内化成自身的、美的感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见所闻的经验与技能内化成自身的经验与技能更需要长时间去训练与感悟。虽然信息技术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使我们的思维与愿望无需等待,使我们的学习与见闻无需远行,在一室之内都能实现,但这样一来美术教育贴近技术的多了,贴近生命认知的却少了。

教育本质最直观的表现是使学生的心智得以丰富,但经过三年来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美术教学在学生心智丰富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课堂中变化的多、精美的多、动手的多,在心智丰富与提高上就弱了许多,而那些采用传统方式教学的班级从课后的作业与课堂的评价上都有很多让教师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在心智的丰富上有更多的实例可以去强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美术教学对学生的灵性的开启重视得不够,在许多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课堂强调的是技术性与课堂的特定性,学生的整体性。灵性的开启因人而异,强调的是特殊性,灵性的开启重在对实物的感受与想象的跳跃,强调的是抽象的感悟而不是具体的技术与课堂,美术学科的灵性的开启可以通过户外活动与课堂外的参观学习,重在对实物的认识与思索,每一件具体的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有灵性的艺术品。当面对大量的有灵性的艺术品且进行长期的观察与润泽,学生的艺术素质才可以提高,灵性才能得以启发,反之特定的课堂无论技术何等先进,表达何等到位,学生何等投入都是过眼云烟,灵性的开启都是引而不发,无以达成立体性与连续性。灵性的开启更多的是人文性,而不是技术性,重在感悟与陶冶。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要有更多的自然气、书卷气、艺术气、人文性、开放性。在这样的长期的连续感悟与熏陶中使学生的灵性得以开启。

如果主要的东西表达得不够清楚,迎合的太多,整体性不够,让人记住的只是单个的画面,让人感动的也只有一个个的图像,就忽视了文明的传承与心灵的沟通。

2.降低教师的主体地位,趋向于格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