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3 16:53: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档案管理特色亮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档案管理特色亮点

第1篇

1 不断增强医院档案工作的整体创新意识

1.1 创新工作思路

单调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落后的工作方法,使得许多档案工作者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往往,他们日常档案工作只是满足于每年立卷归档多少案卷,提供利用服务多少卷多少人次,而τ谛枨笳咝枰哪方面的档案材料,最前沿学科发展情况如何,档案工作是否适应当前形势和医疗保健发展需要等等,却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档案工作如何主动、按需服务。档案管理者应是先行者和创造者,应该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型档案管理工作理念。档案工作只有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需求者的满意,才能充分体现档案管理的价值。

1.2 创新管理模式

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指立卷制度更新、工作方式改进、尽量简化档案管理科室长期推行的一些繁琐、呆板的操作步骤。如从组卷的形式到装订的手段上考虑,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又能尽快完成归档程序,取消一些繁琐的不必要的过程、环节、步骤,尽量缩短立卷归档周期。在平时的抄抄写写、装装订订的工作中,档案工作者也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钻研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这样也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目前许多档案管理科室都将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输入、输出或检索,而在档案管理其它方面的应用则较少。其实,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我们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如采用条形码来代替档号,既安全可靠,又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借阅归还档案的速度。类似这种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本来较繁琐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应该是很多的,因为无论是档案的业务工作,还是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及档案信息的交流,都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 牢固树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特色

2.1 创新式的服务特色

日常的医院档案服务往往只局限在做好为本医院查阅利用本医院产生的档案方面,或者为患者提供病历资料,而对本单位档案如何主动为社会服务考虑得比较少。医院档案要体现服务特色,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与其它档案机构联网,共享档案信息资源,使服务范围由“窄”变“宽”,服务层次由“浅”变“深”。档案管理科室还应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充分开发所管理的档案财宝,通过加工、处理,使其变成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

2.2 创新式的管理特色

档案工作管理手段的更新是实现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确保档案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档案工作创新的硬件基础。因此,在档案工作管理的手段上,要努力实现档案装备技术现代化,解决手工操作运转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数码技术、影像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手段,来提高档案工作技术含量和水平,使档案管理手段由“旧”变“新”。在档案工作管理的形式上,为避免各相关科室大而全,小而全,可以把价值小、保管期限短的档案放到一线科室,实行分级保管,档案管理科室只需在网上保留一线档案信息。这样既方便一线科室利用档案的需要,又可避免医院档案室因馆藏数量庞大,造成库房紧张,同时还可保证档案管理人员有时间开发馆藏信息资源、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

2.3 创新式的宣传特色

宣传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先导。宣传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下一步工作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长期以来,档案工作的宣传往往着重于相关法规条例的宣传解释上,多强调重要意义、工作要求,这些说教式的宣传,既不直观形象,也缺少“艺术”性,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也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如果能通过上网、制作成PPT课件等,把馆藏开放的档案以动态的图表形式展现给需求者,介绍、宣传档案工作,其效果会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接受。因此我们在进行档案的宣传工作时,要善于捕捉医院档案工作的新亮点、新特点,使档案的宣传由“死”变“活”,具有个性化。

3 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主体作用

3.1 观念革新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工作的清苦是众人皆知的,不怕清苦是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社会,档案管理工作者一方面要耐得住清苦,继续踏踏实实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档案工作者的开拓与创新,使档案工作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发展档案事业。故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管理工作枯燥乏陈局面的关键所在。要一改仓库保管员的形象,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多一些胆魄与果断,主动开拓探索档案管理工作新领域、新观念,让档案管理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医疗保健效益。

3.2 业务技能提升的基础性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专职档案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专职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专职档案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勇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次,专职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努力使专职档案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

3.3 视野开拓,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第2篇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

 

医疗档案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历来倍受重视。那么,怎样才能使医院的档案管理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使医院档案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满足社会各界的不同需求。

1.增强医院档案工作整体创新意识

1.1思路创新

单调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落后的工作方法,使得许多档案工作者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往往,他们日常档案工作只是满足于每年立卷归档多少案卷,提供利用服务多少卷多少人次,而对于需求者需要哪方面的档案材料,最前沿学科发展情况如何,档案工作是否适应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等等,却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档案工作如何主动、超前服务。档案管理者应是先行者、创造者,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档案工作只有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利用者的满意,才能充分体现档案的价值。

1.2管理创新

档案管理创新是指立卷制度更新、工作手段改进、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繁琐、呆板的操作步骤。如从组卷的形式到装订的手段上考虑,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又能尽快完成归档程序,取消一些繁琐的不必要的过程、环节、步骤,尽量缩短立卷归档周期。在平时的抄抄写写、装装订订的工作中,档案工作者也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这样也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目前许多档案部门都将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输入、输出或检索,而在档案管理其它方面的应用则较少。其实,我们只要肯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我们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如采用条形码来代替档号,既安全可靠,又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借阅归还档案的速度。类似这种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本来较繁琐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应该是很多的,因为无论是档案的业务工作,还是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及档案信息的交流,都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形成档案管理创新特色

2.1服务特色

日常的医院档案服务往往只局限在做好为本医院查阅利用本医院产生的档案方面,或者为患者提供病历资料,而对本单位档案如何主动为外单位、为社会服务考虑得比较少。医院档案要体现服务特色,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与其它档案机构联网,共享档案信息资源,使服务范围由“窄”变“宽”,服务层次由“浅”变“深”。档案部门还应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充分开发所看管的档案财宝,通过加工、处理,使其变成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

2.2管理特色

档案工作管理手段的更新是实现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确保档案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档案工作创新的硬件基础。因此,在档案工作管理的手段上,要努力实现档案装备技术现代化,解决手工操作运转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数码技术、影像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手段,来提高档案工作技术含量和水平,使档案管理手段由“旧”变“新”。在档案工作管理的形式上,为避免各档案馆大而全,小而全,可以把价值小、保管期限短的档案放到基层,实行分级保管,总馆只需在网上保留基层档案信息。这样既方便基层部门利用档案的需要,又可避免档案馆因馆藏数量庞大,造成库房紧张,同时还可保证档案馆人员有时间开发馆藏信息资源、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

2.3宣传特色

宣传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先导。论文格式。宣传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下一步工作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长期以来,档案工作的宣传往往着重于相关法规条例的宣传解释上,多强调重要意义、工作要求,这些说教式的宣传,既不直观形象,也缺少“艺术”性,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也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如果能通过上网、制作成VCD等,把馆藏开放的档案以动态的图表形式展现给社会,介绍、宣传档案工作,其效果会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接受。因此我们在进行档案的宣传工作时,要善于捕捉本单位档案工作的新亮点、新特点,使档案的宣传由“死”变“活”,具有个性化。论文格式。

3.发挥专职档案人员的创新主体作用

3.1观念更新

档案工作的清苦是人所皆知的,不怕清苦是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论文格式。然而在当今社会,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耐得住清苦,继续踏踏实实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档案工作者的开拓与创新,使档案工作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发展档案事业。专职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要一改守摊看点、仓库保管员的形象,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多一些胆魄与果断,主动找市场,让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专职档案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专职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专职档案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勇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次,专职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努力使专职档案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

3.3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

当今社会和经济生活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知识更新呈“爆炸”式发展,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这些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档案工作主体的专职档案人员,如果知识贫乏、老化、单一,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很难提出解决的办法,工作中更谈不上有所改进和创新。因此,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专职档案人员要把学习作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必然选择,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同时可以制订相应的制度,提出具体要求,以促进专职档案人员在其位、谋其事,努力去多思考,多研究,营造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地创新,档案工作才能有高度、有特色,档案事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档案部门无论是在业务工作方面,还是在管理服务工作方面,都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使档案工作常常变,时时新,这样才能使档案工作立于不衰之地。

第3篇

【关键词】示范 高职院校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16-02

自2006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工作,通过重点建设高水平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带动全国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而高职示范校在学校规模、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和专业设置等方面发生的调整和变化,又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档案是高职院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科研、实习实训、基建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在高职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建设的发展进程中,很多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跟上高职教育快速改革发展的步伐,相当一部分的一线教师和一般的事务性、业务性工作人员对档案和档案工作不甚了解,有些部门为图自己工作方便不愿把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公务文件材料、教学、科研、基建、设备、录音录像等相关材料送交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档案意识淡薄直接影响了档案收集的齐全性、完整性。

2.档案管理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集服务性、科学性、文化性和政治性相统一的专业工作,专职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主力和保证。现阶段,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中具备档案专业知识的人员较少。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多数由行政管理人员兼任,相当一部分是“半路出家”,缺乏档案专业知识与技能,大多只是参与了由当地档案部门组织的培训,缺乏全面的档案业务技能的训练,档案工作业务知识更新不及时,档案工作创新能力不强。一般只是从事日常的接收、归档、保管等简单的常规性、事务性工作,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3.档案利用率较低

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服务性工作,能否合理利用档案,发挥档案的应有作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因为档案信息管理还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档案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同时受传统保密观念的影响,使档案没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档案利用率低,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内容仍是以基建、党务、行政、教学、财会类档案为主,其他门类的档案如照片档案、声音档案、影像档案、实物档案等方面的档案材料数量很少,从而导致档案利用面狭窄。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建设的启示

一个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等,往往可以从其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中反映出来。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不仅是投资的示范,更是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和管理的示范。

1.围绕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随着示范校建设的不断深入,高职示范校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要在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归纳,不断提升和强化全校各位成员的档案意识,使档案意识与学校示范校建设工作相匹配,使学校档案真正反映和记录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成为示范校建设的又一大亮点。以示范校建设的核心任务为档案工作的中心,从学校示范校各项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各层次档案意识现状出发进行有向性调整,将档案意识渗入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方案计划的制订之中、渗入到各工作任务的建设过程中,渗入到各级各类岗位人员工作职责执行过程之中,在布置、检查、验收和总结示范校建设各阶段成果的同时,对档案工作同步提出要求和加以考察、审核。

2.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

专职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核心部分。档案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对其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同时,档案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求高职院校档案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业务能力。针对当前档案工作者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高职院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刚刚从事档案工作不久的档案工作者和兼职档案员的业务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使他们能够尽快具备档案专业知识,迅速胜任自己从事的档案工作。加强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用新理论、新知识武装头脑,提升素质,指导实践,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对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3.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利用效率。

要实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创新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必须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计算机的普及及其网络技术的应用,并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保管、轻利用”的现象,转变观念,提高档案管理利用效率。高职院校应借示范性建设的契机,一是在现有校园网的信息平台上,建立档案网站,有计划地开放目录和现行文件目录,积极创造条件,上载可以公开的档案全文信息,为档案使用者提供网上查询和使用服务,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用人单位的作用;二是加强档案信息建库入网工作,把档案数据库作为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纳入学校网络办公的总体格局之中,逐步建立学校档案文献数据库。三是进一步加大推广档案管理软件的力度,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条件和应用水平,积极主动地为实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全面促进档案信息交换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总之,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建设既要有健全、长效的保障机制,有可行、规范的管理条例,又要有扎实的基础建设和目标明确的实施方案。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能稳步、高效推进,并为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郭华梅、雷艳玲.区域型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平台架构初探[J].档案与建设,2011(3):23~25

第4篇

一、增强档案工作整体创新意识

1、档案工作管理思路的创新

同志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行为,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有强烈的创新欲望,也只有如此才能有创新动力。科技要创新,体制要创新,档案工作也要创新。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使得许多档案工作者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他们墨守陈规,按传统办事,视传统和经验为“至宝”,视专家和权威为“上帝”,日常档案工作也只是满足于每年立卷归档多少案卷,提供利用服务多少卷人次,而对于市场需要哪方面的档案材料,最前沿学科发展情况如何,档案工作是否适应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等等,却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档案工作如何主动、超前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而服务的落伍,必将使档案工作失去生存的活力和市场。因此要改变档案工作既无动力,又无目标的状况,应努力使档案部门从“伸手派”变成先行官、创造者,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档案工作只有日日思变、天天求新,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市场、赢得利用者的满意,才能让档案工作在社会上“热”起来。

2、档案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

我国档案工作许多传统的做法和管理模式对做好不同时期的档案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传统做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创新。其中包括档案工作六个环节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手段的革新。要在立卷制度上更新,在工作手段上改进,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繁琐、呆板的操作步骤。如从组卷的形式到装订的手段上考虑,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又能尽快完成归档程序,取消一些繁琐的不必要的过程、环节、步骤,尽量缩短立卷归档周期,这样也便于推行部门立卷工作。就是在平时的抄抄写写、装装订订的工作中,档案工作者也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这样也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目前许多档案部门都将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输入、输出或检索,而在档案管理其它方面的应用则较少。其实,我们只要肯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我们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如采用条形码来代替档号,既安全可靠,又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借阅归还档案的速度。类似这种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本来较繁琐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应该是很多的,因为无论是档案的业务工作,还是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及档案信息的交流,都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档案工作管理机制的创新

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以经验管理居多,工作人员的选配往往也是以具有档案工作经验为先决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更谈不上去创新。应当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改变在档案部门实际存在的“铁饭碗”现象,从源头上解决创新的根本问题。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合同制,对现有人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从而使档案工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成绩与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档案部门也无“皇粮”可吃,也会有下岗、失业,再也不能靠“铁板碗”混日子了,每个人都有随时被淘汰的危机感,从而激发每个人的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使档案工作出现充满竞争活力、开拓创新的新局面。同时,要建立一些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如鼓励创新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将个人创新的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并与劳动报酬、晋职严格挂钩,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气氛和环境,促进档案工作良性循环。相反如果没有制度的激励和约束,没有精神和物质条件作保证,档案工作者创新的热情就会被扼杀,也就不会自觉、主动地去创新。

二、档案工作应在创新特色上下功夫

l、体现档案工作服务特色

日常的档案服务只局限在做好为本单位查阅利用本单位产生的档案方面,而对本单位档案如何主动为外单位、为社会服务,怎样利用外单位档案为本单位服务做得就很不够,考虑得也很少。档案部门要一改坐在家里等人上门查档的现状,变被动等待服务为积极主动上门服务,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与其它档案机构联网,共享档案信息资源,使服务范围由“窄”变“宽”,服务层次由“浅”变“深”。档案部门还应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充分开发所看管的档案财宝,通过加工、处理,使其变成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也可以根据老百姓休闲日增多,追求精神享受的特点,建立一些“档吧”,使老百姓在优雅的环境中,一边从档案中吸取知识、了解历史,一边从中感受档案工作带给他们的便利,拉近档案与百姓的距离。还可以利用档案资料作为出版的资源,出版一些人物传记、历史知识读物、文学书籍等,多方开辟档案服务的渠道。

2、体现档案工作管理特色

档案工作管理手段的更新是实现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确保档案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档案工作创新的硬件基础。因此,在档案工作管理的手段上,要努力实现档案装备技术现代化,解决手工操作运转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数码技术、影像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手段,来提高档案工作技术含量和水平,使档案管理手段由“旧”变“新”。在档案工作管理的形式上,为避免各档案馆大而全,小而全,可以把价值小、保管期限短的档案放到基层,实行分级保管,总馆只需在网上保留基层档案信息。这样既方便基层部门利用档案的需要,又可避免档案馆因馆藏数量庞大,造成库房紧张,同时还可保证档案馆人员有时间开发馆藏信息资源、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

3、体现档案工作的宣传特色

宣传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先导。宣传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下一步工作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长期以来,档案工作的宣传往往着重于相关法规条例的宣传解释上,多强调重要意义、工作要求,这些说教式的宣传,既不直观形象,也缺少“艺术”性,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也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如果能通过上网、制作成VCD等,把馆藏开放的档案以动态的图表形式展现给社会,介绍、宣传档案工作,其效果会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接受。因此我们在进行档案的宣传工作时,要善于捕捉本单位档案工作的新亮点、新特点,使档案的宣传由“死”变“活”,具有个性化。

三、发挥专职档案人员的创新主体作用

1、专职档案人员应当重视观念更新

专职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随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减少,工作量的增加,档案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专职档案人员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新定位,要一改守摊看点、仓库保管员的形象,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多一些胆魄与果断,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摒弃“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主动找婆家、找市场,让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工作的清苦是人所皆知的,不

怕清苦是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社会,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耐得住清苦,继续踏踏实实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档案工作者的开拓与创新,使档案工作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发展档案事业。

2、专职档案人员应当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专职档案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专职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专职档案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勇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次,专职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努力使专职档案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

3、专职档案人员应当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第5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大中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用人机制背景下,大中高专院校学生档案作为学生就业过程中一份必不可少的重要凭证,是大中高专院校提供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综合情况反映,是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重要材料和依据。以创新的思路认真做好中等职业毕业生的档案管理主作,充分挖掘学生档案管理在促进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服务中等职业毕业生成功就业的推进作用,使学生档案管理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需要,从而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但是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需要创新管理工作尽快得以解决。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l世纪以来,信息化浪潮的掀起以及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深入,传统的管理模式就需要在急剧变革中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加之中等职业院校各项改革的深入,学生档案管理也在这些影响之下,表现出如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l、学生档案归档内容程式化,不符合时展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的形成,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冲击,首先反映在学生档案的归档内容上。学生档案中记载的许多内容已经失去应用价值,同时许多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容却未被记载。如涉及高校招生录取材料、大学生入学登记表、学籍成绩总表、入党入团材料、毕业生登记表、学位授予通知书、报到证存根、体检表等比较多,而用人单位希望了解的个人素质、成绩、能力、诚信等方面的材料比较少,学生鉴定材料内容空洞、政治术语多,呈公式化、口号化,没有全面真实体现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貌和个性发展特征,档案材料不完整,信息量不足,档案材料归档跟不上形势的变化。

2、档案作用发挥缺位。

在大学生就业进入市场用人机制的大环境下。学生档案作为记载大学生成长情况重要文本材料,发挥了它无法替代的育人和人力资源开发作用,然而,发挥这些作用的前提是,学生档案是否具备内容丰富的,能真实反映大学生整体情况的有价植的信息储量。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真正从服务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要求来实施管理。由此造成的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全,信息失真,缺乏过程管理。信息提供滞后于毕业生就业等现象,其服务就业工作的作用发挥也就缺位了。

3、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带来新的挑战。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给中等职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材料没有及时的进入档案,规范性较差。有些中职院校主要注重《学籍卡片》、《考试成绩登记表》、《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考核表》等反映学生学科成绩的材料。应该凸显的《考生职业技能鉴定表》、实习、实训等反映职业学校特点的内容还较少,难以保证学生档案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而且,学生档案材料质量不高,利用率较低。从中职院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学生档案材料基本上是一些由个人填写的主观判断式材料为主,全面反映个人各方面素质的客观分析性材料,尤其是实践过程中的定量分析材料过少。如反映职业技能鉴定结果的材料,只是简单一句“同意以上意见”,“情况属实”等评语,没有给予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使得档案材料较为粗糙。

4、电子档案网络化管理存在瑕疵。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档案网络化管理正是使这一目标得到实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与职能一体化来实现档案管理资源的最佳配置和降低成本,为提高档案资源的使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现代化电子档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以及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为电子档案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条件上的保障。但是,电子档案的管理也不是尽善尽美。一般系统软件都会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另外,学生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作保证(如系统用户权限的界定、更改信息必备的条件、查询信息必须的手续),还有网络的不安全性、计算机故障问题、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软件技术的完善,等等。这些都将随着电子档案的不断发展而亟待解决

二、加强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创新管理的几点对策

1、强化意识,完善学生档案管理的硬件和软件。

主管档案工作的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把其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事情来抓,强化师生的档案意识,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抓手之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校园网络硬件和数据库的建立。为加快学生档案信息化进程,学校应抓住中等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尽早完成校园数字化、网络化建设,配齐各种必要的硬件设施。这已成为当前高中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也是使中等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突破口。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也应提高现代化意识,强化信息技术观念,同时要增强职业道德,敢于抵制不正之风,杜绝私自修改信息现象,坚持原则,确保学籍档案的真实性。在软件建设上,要丰富内涵,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针对学校办学特色建立、健全相应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这一切为学生档案工作趋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氛围,打下扎实的基础。

2、统一建档标准,明确归档内容与范围。

作为人事档案基础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适合高职使用的统一建档标准,统一的制表内容。同时,各院校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建设,并建立健全收集、归档制度,使学生档案按照统一立卷内容和建档标准进行规范管理。根据统一的建档标准,做到归档材料收集齐全,保证不缺人、不缺项目、不缺页,确保每个学生的每份档案材料填写清楚、齐全,签字、盖章不遗漏。

3、以人为本,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工作者应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重藏轻用的旧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使档案工作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真正做到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服务。结合以人为本思想,重新规范归档内容。学生档案的归档内容应该兼顾档案的全面和个体性。既要收集学生档案的常规材料,如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等,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技能方面的材料。在归档过程中,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扩大收集档案材料范围,充实档案内容。如反映学生特长的个人作品、发明创造等材料;还有反映学生道德水平方面的如诚信、助人为乐、道德作风、考试有无违纪行为等方面的社会评价材料;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工作情况、学校大型活动的参与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与见习情况、毕业论文、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制作和竞赛等材料,都可以归人档案,特别是对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将学生有关的“亮点”数据细致准确地归纳起来,如奖学金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及各种奖励的获得情况,各种特长及在校对培养的情况(担任过干部、党员发展等)汇总成证明材料,使其在推荐就业中更具有说服力和竞争力。就拿上次周宁县纪委要录用我校一名往届毕业生为例,这位学生录取的笔试不错,但开始用人单位不了解其在学校的品德表现,由于录用单位有多人竞争,经过多方面思考,用人单位决定到学校了解情况,从档案中得知这位学生曾经获得市级、校级三好生后顺利将这位学生录取。可见,尽量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在校表现,摆脱学生档案千人一面的程式化面目,为用人单位提供翔实、生动的档案材料,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4、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第6篇

关键词:数字时代 档案管理 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080-02

信息的快速发展,时代的飞速前进,档案的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也用上了科技的手段,通过科技的手段对档案进行深层次的整理处理,将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管理,进一步挖掘信息档案资源中的有价值的能够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资源,真正做到为需求者挖掘宝藏。在信息化时代,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随着增加,那么对于档案信息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数字信息的概念,数字时代信息档案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浅述。

1 数字时代档案信息资源

信息档案资源,传统的档案就是文本音像资料的档案的资源,在数字时代,这些资源加上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是在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加上信息时代的金属进行档案的利用开发。在数字时代的档案意义上,是需要用信息的时代对信息的整理加工后的再利用。相对传统的档案信息,数字时代的档案信息就是传统档案信息的利用再管理的过程,是对传统的补充升级,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中的检索单一,功能少,效率低,对于档案管理以及用户服务意识不强,缺乏竞争力。在信息化数字时代下的档案信息,具有高效,用户体验,全员参与等特点,让枯燥的档案管理在信息化时代绽放光彩,档案信息的利用开发更具前景。

2 数字时代开发利用档案

信息资源目前的几种形式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划分进行分类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目前来看全国的各级档案管理部门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网上信息资源建立的工作,都在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档案的存储管理工作。目前主要分以下几类:

2.1 档案目录信息

档案的信息管理工作,其中包括档案的目录信息,还有就是档案的文件分类目录信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据库的建立,是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也是信息档案管理的基础,在档案藏馆的每个档案信息都是独立的数据文件,在每个档案馆中是必不可缺少的,通过档案信息目录的检索可以方便的查询到档案藏馆的基本情况,可以找到所需要的每一份档案。

2.2 全文档案信息

档案信息的文本全文信息管理,信息化的归类主要是数字信息的管理,包括全文的电子档案,数据图文档案,电子文件和扫描文档等等,在数字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的浸提,数字信息技术与档案的信息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能够通过数字互联的管理方式进行全方面的管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都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传统的档案管理进行有计划的分类管理,将原有纸质的档案转换成数字信息档案。

2.3 多媒体档案信息

关于多媒体的档案信息就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传统的档案进行转换成,数字文档、图像文档、视频文档、音频文档,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全方位进行数字信息档案的管理利用。

2.4 专题档案信息

档案的信息分类除了具有档案信息管理的特点外,还具有特定主题档案的分类,是对同一主题的档案不同形式的文档进行归类的过程,建立一个同一的专题数据库。在信息化快速进程的今天,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研究类型进行相关的信息分类,以便于日后的查阅研究。

3 数字时代档案的拓展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过程是档案进程中的重要产物,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过程中的拓展开发过程是信息资源的组成,对此相关的部门需要重视档案信息的拓展开发利用工作。如何在信息化时代进行档案的信息开发利用,如何优化档案的信息结构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效率,意识创新是数字时代档案拓展的重要因素。

3.1 树立用户至上的理念

传统的档案管理传统的管理部门,相对都是比较封闭的,都是坐等用户上门的服务模式。信息档案的管理利用的效率和开发的程度相对都是比较低的,传统的档案信息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在传统信息管理保障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已经远远被时代的发展抛在了后面,不能满足大量的信息发展的要求。传统模式下的信息资源的单一利用率,很难实现信息的共享利用和多元利用的模式。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很难适应目前快速发展的信息需求,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技术落后,管理跟不上,理念不强,不能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时代的发展对于信息档案的需求加大,档案信息管理部门也随着进行了相关的调整,逐渐意识到了用户在信息档案中的重要性。档案信息的管理需要首先加强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理念的转变是对管理的指导意义,是对于信息档案中的信息技术的服务意义,从用户的角度,管理的角度和技术的角度同时进行的管理理念,是符合市场发展和部门管理的需求。在数字化信息档案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尽量的简化用户的信息管理手续,建立高效有序的规范体系,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多层次多方位的满足用户的信息档案需求。

3.2 完善档案信息库的建立

档案的信息库是整个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大脑,数据库的建立是大脑丰富的过程。什么样的数据库是一个高质量的档案数据库,需要有完整多样的档案信息,需要能够准确描述档案信息的目录内容,需要规范的档案信息资料,这一系列的规范才能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档案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档案信息的管理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用户的需求进行数据库的规范建立工作。需要在数据库的建立中,分清数据库需要建立那些目录,建立几级目录,分清数据库的建立的优先顺序,合理优化数据录入人员的工作安排。在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数据库的质量和数量,建立良好的数据库质量控制体系,在数据的校对工作中,充分使用先进的软件进行把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建立数据库纠错机制,能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数据库的整体的质量。

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1)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这是数据库的基础。电子文件的整理归类工作,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流程,需要保证电子数据的准确安全,需要保证电子数据的完整有效。电子文档的收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动员全单位的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以保证电子文档收集的及时有效性。(2)档案文档工作的数字化工作。对于原有档案文档的处理,特别是一些珍贵文档的处理,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重点有计划的进行,甚至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进行相关信息的处理工作,以便于信息数字化的完整有效性。对于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的要求完整有效。(3)对于特色文档的数字化,四是平时日常管理的文档收集工作。

4 创新模式提高效率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深远,一时还不能适应新理念的档案管理要求。档案的管理工作都是处于被动工作状态,以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并且数据的分析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仅限于上门服务,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的低效率的管理模式。这些档案的管理模式在现在都是落后的需要淘汰的,这就需要有更好的更高效的创新的管理模式以代替。在创新模式之初,需要上下统一意识,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通过技术快速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时代,提高服务意识,扩充服务的形式内容,创新服务手段,通过全方面多形式的改革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改变。档案的信息管理工作的改变对于档案管理中的工作问题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也能在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发现不足及时纠正,能够捕捉到信息管理中的亮点,进行创新,让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能够真正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教育的研究提供有效高效的信息管理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拥军.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模式[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5).

第7篇

“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检查验收工作,是今年法制建设工作的重点。__区根据市里相关工作文件精神的要求,抓时机、重效率,五措并举,扎实推进全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总结验收指导工作。

一是抓组织领导,突出保障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五五”普法工作,区委书记刘强亲自为“爱民普法月”题词,助推“五五”普法开展,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委法制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赵宝权强调“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检查验收是全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举全区之力,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和争创“法治区县”;要求各成员单位全力配合“五五”普法迎检工作。全区召开法制建设工作会暨“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动员大会,为检查验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抓统筹规划,突出有序性。及时召开专题工作(来源:文秘站 )会,详细制定了《__区‘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倒计时表》,将各项检查验收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梳理和规划,明确具体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及完成时间,适时进行指导和督促,着力推进全区“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实现有力有序有效,确保一次性通过检查验收,争创全国先进。

三是抓验收标准,突出操作性。在市里检查验收指导标准基础上,我区结合实际进行了细化,将每一项检查内容以表格形式进行分解,列出各项工作内容对应的文件、简报、图片、会议记录等备检资料和所占分值,更准确清楚进行查漏补缺。同时,还根据各部门工作职能,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确保检查验收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第8篇

一、馆藏特色档案的基本特征分析

馆藏特色档案,可以表述为在馆藏档案资源体系的长期建设发展中形成的某一领域档案,在同类档案馆或同一馆藏的各门类档案中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容争辩的优越品质,能充分反映本地的历史衍变、地方特色和馆藏资源建设风格,具有以下特征:

1.馆藏资源的地方性。受档案馆所在地社会历史发展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富有地方特性的馆藏资源体系。如当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则该地档案馆的馆藏中其重要人物、地方文化、风土人性、城市建设、红色记忆等地方特色档案较丰富,其区域特色档案成为档案资源中的精品和亮点。

2.馆藏建设的独特性。馆藏档案资源在档案门类、接收范围、接收方式等方面明显有别于其他档案馆而形成的个性特征。如有的档案馆对图片信息采取收藏方式接收进馆,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的图片信息中心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势必使该档案馆拥有大量的照片档案。

3.馆藏结构的差异性。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的不同,使各地档案馆在馆藏构成比例上产生较大的差异,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馆藏特色。如民营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馆藏民企档案资源相对丰富;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及重点建设工程较多的地区,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较多;山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山林及林权档案完整齐全等。

4.馆藏特色的社会性。馆藏特色不是馆藏自封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档案管理人员依据各自工作风格和管理手段,经过不断凝练和长期培育,逐步形成馆藏资源个性,并为各级档案馆和社会认同的过程。

二、馆藏特色档案形成的基本规律

馆藏特色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有序的、不对称过程。它在形成过程中既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也没有形成的统一标准。但各地档案馆围绕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文化特色,从本馆档案资源建设的实践出发,创新特色资源形成的新路子,建设富有各自特色馆藏的档案资源体系,也是有其规律可循的:

1.围绕馆藏档案资源建设的重点,找到馆藏特色形成的突破口。一个公共档案馆在档案资源建设中应有多个方向,某一时期内其馆藏资源建设的重点是不同的,在履行《档案法》规定的档案接收工作职能基础上,应围绕地方发展需求,根据馆藏历史、资源体系和地域特色等来确定馆藏特色,加以重点建设。

2.实施馆藏建设有重点发展策略,是保证特色馆藏发展的根本。根据现有馆藏资源基础和属于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立档单位档案资源实际,确定馆藏特色的发展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在特定的时期、领域或方向实施特色档案的征收集和科学整理工作,制成特色档案专题数据库,集中统一使用管理,服务于社会大众。

3.加强“三重一特”档案资源建设,是形成不同馆藏风格的基础。“三重一特”档案主要是指具有区域特点的重大活动、重点工程、重点人物和地方特色的优质档案资源,重要人物档案是馆藏的一大特色和独有的品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涉及公共利益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和地方特色档案则是区域档案资源中的精品。因此,“三重一特”档案是建设馆藏特色的关键,是构建资源丰富、门类齐全、精品叠出的特色档案资源库的基础,必须要切实结合实际,加以重点发展。

三、培育馆藏特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在新时期条件下,建设一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精品突出、社会认同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是构建具有“五位一体”功能公共档案馆的重要基础。公共档案馆除了制定科学的馆藏特色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馆藏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专门人才培养等因素外,还应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培育馆藏特色。

1.创新接收模式。由于特色档案资源分布领域宽广’载体多样及所有权属各不相同,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专业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因此,在严格按照《档案馆档案接收名册》对进馆序列单位档案实施依法接收的基础上,一是要突破禁锢接收。以突破时间年限、突破档案门类限制、突破全宗单位限制的“三突破”为出发点,走出一条档案馆特色资源快速集聚的新路子。二是要拓宽接收渠道。通过建立和完善档案征集网络、聘请特色档案征集人员、设置收藏或捐赠等联合全宗、委托社会专业机构及中介组织、直接派员参与地方重大活动、加强对电子档案的收集等方式,以超常的思维模式、超前的接收手段丰富馆藏特色。三是要开展征购活动。由于持有特色档案的社会人对知识产权及商品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向档案馆无偿捐赠特色档案的人数越来越少。因此,开展有偿征购重要特色档案是今后培育馆藏特色的一条重要途径。

2.拓宽整合渠道。以各级公共档案馆为主体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是培育特色馆藏的最根本手段,也是近年来不少地方档案馆工作的一个重点。今后各级公共档案馆作为本行政区域内形成的国家档案资源永久保管基地和社会利用中心,必须在整合政府信息、民生档案和各类专业档案等社会共享性档案信息资源和城市记忆、社会个体等特色档案资源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在具体整合措施上,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根据档案形成单位主体,实现整合平台由档案馆向档案室拓展的转变,努力将各综合档案室的特色档案整合进馆;二是根据档案载体形态特征,实现整合载体由纸质向多种载体延伸的转变,努力将各领域内的电子、音像等载体特色档案整合进馆;三是根据档案反映对象,实现整合对象由机关向企业个体扩充转变,努力将存在或反映企业及社会个体的特色档案整合进馆;四是根据档案进馆的方式和关系,实现整合方式由接收向收藏共享的转变,通过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努力将社会上具有各类知识产权的特色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收藏方式进馆,确保进馆特色档案更具包容性和生命力,更容易为社会所接受和利用。

3.实施培育项目。馆藏特色资源建设项目化,是指档案馆以人力和资金专项性投入为基础,在特定时期对某一领域或方面的档案资源征集采取项目化运作,实施不对称的发展战略进行重点培育、专项接收,确保馆藏特色建设时间短、见效快,是建设馆藏特色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具体实施中,一是选择项目内容时,应坚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要充分考虑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人力保障和特色档案反映对象及分布区域特点等因素。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时,应坚持调查研究、科学规划。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科学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确保项目实施的有效性。三是项目具体实施时,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力争将项目建设列入地方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从机制上保障项目的正常运作;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及民间团体的专业优势,确保项目实施的实效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