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3 16:53: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育方针的变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孔子强调学习,认为“君子博学以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孔子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来自勉,认为人的一生需要不断的学习,努力增长自身的知识,把学习上的进步当成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是,除此之外还必须进行思考,认真研究钻研学习上的内容,将外在的知识转化成内在的动力。如果不能独立的思考问题,那么所学的内容就只不过成为一纸空文,毫无价值。
2现代教育对孔子德育思想的继承
孔子的德育思想在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涤,依旧在现挥着灼灼光芒。孔子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针、教育方法对当代教育教学的推进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1提倡有教无类方针推行全面教育
孔子突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学校。不分贵族贫民,不分华夏狄夷都可以平等的接受教育,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打开了教育大门,把广泛的教育权给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2.2提倡君子之德培养崇高道德境界
“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教育的宗旨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首先,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品德高尚的榜样,用高尚人格教育和鼓舞学生,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其次,要从立身、行事和处世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基础性道德,然后根据思想形式形成处事之道。再次,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习并实践孔子仁爱、礼义、忠恕、明智、诚信的修身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理论结合实际,把孔子的仁爱和诚信等思想应用于实践之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2.3提倡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原则
孔子在古代推行的一整套教育方针方式,顺应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和社会要求,适应了个性的发展需要,对现代的教育具有启示作用。特别是孔子所提出的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原则等依旧适合现代教育体系,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3现代教育对孔子德育思想的批判
我国现代教育应开创新局面,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承千百年来优秀遗产的同时,我们更应以史为鉴,批判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德育体系。
3.1重道轻艺,道艺对立
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奉行“重道轻艺,道艺对立”的教育方针。教育的重点在于忠君、孝子,在于人们的品德教育培养和修养,而不重视技艺方面的学习。樊迟请学稼、学圃,孔子骂他“小人哉,樊须也”鄙视生产劳动。子夏曾说“:百工居肆已成其事,君子学以至其道”他们认为技艺这些小方面虽然有研究的地方,但是如果致力于这些方面就会阻碍人们研究大道。但这是与21世纪创新性社会不相符合的,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来应对外界各种复杂多变的考验。学校教育也应顺应时代变化做出相应变革,在普及文化教育的同时,要增加实践活动,增设实验科研场所,培养技术型人才。
3.2重礼等级观念严重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70-03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可喜成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本事业,是一个传授先进科学知识的载体,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的主阵地。高校作为培养先进人才的重要场所,是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示范、教育中心,而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社会道德的楷模,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不仅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还是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基本实现了跨越式和突破性进展,不断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引擎。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世界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普及化,各种中西方思潮大量涌进国内,一方面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给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更应该保持崇高的职业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务实的治学作风,兢兢业业,为人师表,以期成为青年学生竞相学习、模仿的楷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将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成为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意义。①落实十七大教育方针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需要。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关乎高校教育事业的长久性、稳定性和延续性,也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支撑。高校教师应不断学习,以先进文化为指引,提高文化素质修养,不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从而有力落实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根据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号召,广大高校教师要“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这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②构建高尚师德教师队伍的需要。一支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强烈责任心的高校教师队伍,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对高校教师进行师德教育,不但可以使教师在政治立场上坚定不动摇,在思想理念上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在精神状态上始终斗志昂扬、积极向上,而且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团结协作精神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③推进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的需要。在教育事业中,教师以其高尚的人格情操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去教育感化学生,他们的日常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无数学子,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提高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领导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才能进一步推进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完成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④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需要。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教师都承载着将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传于后人的重要任务,履行着教书育人、培养新人的历史使命。新时期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校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二、当前高校师德缺失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形势下,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西方各种思潮的交融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抵不住当代各种利益的诱惑,师德修养大幅下降,甚至人格丧失,严重影响高校教书育人工作。
首先,管理也是教育,是说搞好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如怎样按照我国的教育方针制定院校培养目标?怎样根据院校的培养目标编订课程?怎样根据各科课程标准选择适当的教材?怎样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生产部门的新要求来改革课程与教材?怎样按照各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怎样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怎样使学生在品德、体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怎样通过家庭和社会同院校的协作来巩固和扩大教育的效果?等等。都属于管理的范围。
要想通过管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所高校需要用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如:每所高校应有自己的主力科系,进行富有特色的教育;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要宽而扎实,具有开拓新知识领域的能力;要扩大学生的视野,把他们带进社会,让他们深入实践,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不定期地到工厂、矿山、农村、林场、牧场去实习;要提高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全部过程,自己安装、调试一般实验设备、仪器;要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现代计算技术能力、外国语能力。其次,管理是学院协调各分院、系、室的活动,并使之与教学环境相适应的主要行为。管理工作是保证协调靠各系、各个教师个人的努力所不能达到的各种目标必不可少的。
院校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使各项教学任务及管理工作协调有序地进行。教学计划是管理的源头。不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工作就没有秩序,其他管理职能无从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管理要有章可循。开展院校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有了规章制度,各系、科、室、班以及各部门、各系统的职能、职责才能界定清楚;同时有了规章制度,对各级管理者及工作人员才有约束和激励鞭策作用。管理要有效的沟通与协调。管理工作是系统的、动态的行为活动。有了计划、规章制度,并不能说管理就会到位,就能协调有序。客观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随时可能发生,人的主观意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需要管理者积极主动地去沟通与协调,解决新问题,适应新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学院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重在考核。人是有随意性的,计划、规定的事情能不能如期完成,监督与考核是有效的控制手段。没有考核、管理必然失控,计划可能落空。再好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做好管理工作,要求管理者的思维具有前瞻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一个过程。只有想到和计划了的事情才可能实现。这就要求管理者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话筒式”地传达工作任务的做法是学院管理的大忌。只有想在前面,并估计难易程度,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及要做的筹备工作等,高瞻远瞩,方可胸有成竹。思维的前瞻性是高等院校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再次,使教育事业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是当前高等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加强教育管理的重点课题。高等院校同有关科研单位、工厂企业协作,建立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联合体,坚持教育与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学用一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以湖南工学院为例,该院校本身有三支队伍:一是教师,二是应届本科毕业班学生,三是应届专科班毕业生。教师在完成教学的任务后,有余力从事各项科研工作;应届本科学生的许多论文,可以从生产第一线选取课题;应届专科毕业生可以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毕业设计或写毕业论文。这三支队伍,三个层次,可以组织起来,以教师为主导,加强管理,充分发挥作用。高校学种多、专业多、设备好、信息畅通,在科研上具有优势,将这支力量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各行各业的科研力量结合形成网络,通力协作,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也能培养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人才。
一、有利于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用一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解决生产课题的实践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同时,可以促进学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的方式培养学生,让他们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人才。
二、可以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合,促进课程的基本建设,为高校专业调整提供依据,推进教育方法上的改革,如在讲课、习题和实验上,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
三、可以为多种形式办学开辟渠道,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良好条件。学院可以为联合体及有关协作单位举办培训班,促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业务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市场经济;考试;弊端;淡化
在传统观念中,中、小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教育的方针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历史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经济利益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客观上已发生了为教育界主观意识所不可回避的深刻变化。人所需要具备的素养,已经不是“德、智、体、美、劳”这五个字所能概括,中、小学的教育方针与教育内容,也不应再受这五个字的局限,而应该对传统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要求作出与时俱进的延伸和拓展,以适应时代对教育的期盼。正是为了使教育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党和国家多年前就指出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从正面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实质上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的一项号令。遗憾的是,除了一些有识之士作出响应外,从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情况看,这一号令没有得到落实。落实不了的主要因素,不在社会,不在家长,而在学校。因为,中、小学特别是中学,直到今天仍在或明或暗地实施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的严重缺陷在于只面向少数学生的提高而忽视多数学生的发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的特征是:教育追随教学,教学追随考试,考试追求考分,分数主宰教育,形成了一个以考试为锁链的怪圈。这个怪圈不仅扭曲了传统的教育方针,而且使素质教育没有容身之地,从而造成素质教育至今得不到真正落实的不良局面。中、小学教育要破除这个怪圈,必须打开怪圈的锁链。打开锁链,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淡化考试。只有淡化考试,让考试回归本义,使考试不成为铁链,怪圈才会破碎,素质教育才能进入中、小学校园扎根成长、开花结果。
一、考试偏离本义的历史渊源
学校教育包含教学与培育。检查教学成效有多种方式,考试只是检查方式之一。考试的本义,是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定期检查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成效,结合试卷分析,对教、学双方作出阶段性评估,进而完善教育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使全校各年级、班的学生能够同步前进。中、小学的学年考试与升学考试,其含义有所扩展,但含义的扩展仅限于敦促学生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考试的本义决定了考试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计划经济时期,工作由国家分配。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升入中专、技校,一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升入大学。能不能升级要考试,能不能毕业要考试,能不能升学要考试。升学―毕业―分配成为教育的轨迹,考试不由自主地成了铺就这条轨迹的铁链。考试的地位与作用在偏离考试本义中得到了升华,应试教育逐年成型,应时顺势地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
一九七七年全国恢复高考,这是一个令多达570万、在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时期内失去学习机会的青、中年学生欢欣鼓舞的年份。也正是从这一年起,“考试”这两个字不但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关注,而且其关注的炽热度一年甚于一年。从编印大批复习资料开始,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复读班、家教、电教、升学指导、摸底考试、模拟考试充塞了整个中、小学教育空间。最初几年“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逐渐被“一心一意要过考试关”的行为所取代。
按理说,如果对考试的关注仅限于高考,确也无可非议。因为,高校培养高级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终端环节,高校招生数虽然每年有增无减,但终究名额有限,对即将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通过考试进行必要的选择,应该被认为是一项理所当然的举措。关键是对高考要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高考是一种特殊的考试。其特殊在于他的功能和目的是选择少数、淘汰多数。中、小学教育,不论属于义务制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一切教育举措、教学手段都要对全体学生有利,为全体学生服务。如果中、小学的各种考试也以选择少数、淘汰多数作为考试的功能和目的,考试显然偏离了考试的本义,教育、教学也因此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偏离本义的考试使考试堆成了一座金字塔,应试教育是塔基中、小学各类考试是塔身,高考是塔尖。考试的金字塔,象征了应试教育以不断发展壮大,达到根深叶茂。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调研目的 调研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调研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实验教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办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我特地对普田乡五所小学实验教学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2. 调研方法
对学校采用调查实验开出率、抽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抽查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及召开交流会等形式进行调研。
2.1 调查实验开出率。深入班级与学生谈话、检查各班实验目录及进度调查实际实验开出情况。
2.2 抽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根据该校三至六年级班级数或学生人数确定被抽学生实验的组数,一般每年级2-4组,每组5人,被检查到的学生当场操作所指定的实验内容,后由参与老师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分。
2.3 抽查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凡担任实验教学的教师都是此次检查的对象,具体形式是每年级抽取一名实验教师(担任科学课的行政领导必做)当场操作所指定的实验内容,后由参与老师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分。
2.4 召开交流会。实验结束,分别组织全校实验教师和相关领导进行交流,反馈实验教学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谈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总体情况。
3.1.1 实验开出率:各校均能按课程计划开设科学课,但实验开出率较低,从拟定的实验目录来看,部分学校严重压缩学生分组实验,用演示实验代替或纯粹无实验。
3.1.2 实验完成情况:本次调研活动,共抽查学生80人,能独立完成实验的占60%,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的占35%,完全不会做的占5%;共抽查教师 18人,能按要求完成实验的占90%,不能完成实验的占10%。
3.1.3 操作技能情况:教师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严重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高低,部分学校教师相关学科的知识面窄,储备不足,极需提高。具体体现在:
(1)器材选用不当、不足。a《拓印树皮》实验,学生选用铅笔及油性笔效果不佳,换为蜡笔效果会更好;b《食盐、面粉、沙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三个烧杯大小不一,食盐、面粉和沙的取量不一,造成实验无法对比;c《观察蚂蚁的身体》实验,无器材控制蚂蚁的活动范围,造成蚂蚁到处乱跑,不便观察;d《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不能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光学实验盒”,自制教具不规范造成实验失败;e《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没准备投影绘图纸,直接在课桌上投影绘图,造成环境污染。
(2)操作不规范。a使用搅拌棒时,严重碰撞烧杯杯壁及杯底,并在没清洗的情况下在多杯混合物中混乱使用;b使用温度计时,不注意液柱是否断开,手心接触红色液泡造成读数不准确;c使用测力计时,对测力计上出现的两类刻度分辨不清,读数方法不正确(俯视或仰视);d使用酒精灯时,用火机点燃;e《溶解的快慢》实验,用凳子脚压碎糖果,不规范。
3.2 原因分析。
3.2.1 各校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重主轻副”思想的影响,多数领导和教师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通过培养坚强的班级领导核心,组织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班级管理既要调动起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又要注意发挥班干部放手管理的主动性和责任心。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发挥出来了,班主任就能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既培养锻炼了班干部又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益。
二、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得热爱本职工作,忠诚党的教育方针,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作为班主任,要作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善于研究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善于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和帮助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其次,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与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学会与学生交朋友。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心儿童的生活,记得有一次,我们班转来一位新同学,开始总是少言寡语,不与同学接触,我就找该学生谈心,并让全班同学主动与该学生接触,从学习到生活给其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一段时间以后,该学生不但与全班学生融为一体,还和我这个教师交上了朋友。
三、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代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肩负的使命既光荣又神圣,班主任不仅应是一名好老师,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且特别是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作为班主任不能只关心自己教的这门课,还要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牢固掌握各科知识,班主任要给全体学生以真诚的爱,要端平一碗感情的水,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条件。
四、与各科教师密切配合,积极与家长沟通
在校内,对学生教育直接有影响的,除了班主任以外,各科教师也很关健,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是核心,起着协调、组织和领导的作用。要带好一个班集体,就必须和每一位任课教师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科任老师和班主任配合得好,班主任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同家长沟通联系,根据不同学生做好家访工作,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对症下药,为每位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
五、班主任是优良班风的培养者
要培养班风,首先要确定班级奋斗目标,它是一个班级的努力方向,班主任要把全班学生的心凝聚起来,靠的就是目标,经常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以荣誉感,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育教学中,常有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就对学生辱骂或进行体罚,对学生的辱骂就是心灵施暴,它可使学生的人格受到侮辱,严重的可造成其他后果。我们班主任应时时注意不要给学生施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种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掉的露珠。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人格,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能信任老师。
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党委工作部署的重要基础,党总支书记通过依靠广大教工群众,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来营造安定有序的教学环境,保证学校的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特别是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反腐倡廉教育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我选择这个岗位是要挑起这副重担,并以就业为突破口,缓解教师来自行政事务方面工作的压力,使他们能够腾出精力专研教学实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从而促进招生与就业的良好循环.
那么如何才能承担如此重任?我的工作阅历将成为重要的卓证.
我从教26年,党龄23年,曾受训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第一个工作单位沈阳市第二商业局干部学校,带的第一个班是厂长、经理班,可谓是高工作起点.我曾担任过团总支书记,教研室主任,工会主席,第二商业局劳动人事教育处干事,沈阳市商业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商学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就业指导处处长兼培训处处长,党支部书记.
八年的专职商业人才交流和就业指导工作积累的丰富的工作经验,是我挑起这负重担的基础,另外我还有两门教学专长:正是该系的学科范围.一是市场学教学,二是珠算和珠心算教学,我是沈阳地区珠心算教育的拓荒者,世界珠心算网上获得珠心算教练师资格的第一人.我已成为辽宁省珠算心算30年大庆表彰的优秀教练员,省里已向中国珠算协会推荐.以上是我的资历条件.
如果学校能够给我这个机会,我将在政治上,不折不扣的执行党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议,以高度的政治觉悟、组织观念、思想上组织上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充分依靠群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配合和支持行政工作,搞好团总支和教办的队伍建设工作.在相应的管理工作中,为学校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具体业务上,我将为该系带来三大变化:
就业工作由推销方式转化为营销方式;
配合教学加快财会、营销两个专业的职业化进程;
综合实践课和其他学科相比,没有现存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模式,美哦亚传统的经验,没有专业的师资,这种全新课程,作为实施该课程的老师,意味着更多的困难,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它基于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适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本着,目标明确,整体规划,大胆尝试,完善提高的原则,使每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健康成长。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是关系到综合实践课程成败的关键,因为教育方针是确立教育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教育方针。可以使我们对教育方针有新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宏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近几年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宣传少了,以至产生了错误观念,注重应试能力,放松了素质教育,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改革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我校总结好的生源转移,升学压力加重,生成空间缩小的具体问题,着重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面对新的机遇,明确课程改革的发表思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投入教改,加强对综合实践课的领导,制定目标,以改革为契机,行知实验学校为动力,谋求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开创新的育人环境。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二、制定合理明确的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师一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 ,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包括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的观念,课程的性质等。为此,我校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请专家作讲座,组织全校教师专题讨论,赴江苏洋思中学等地考察学习等。从而正确认识设置综合实践为必修课的重要意义,把握课程内涵,更新观念,明确课程目标,在实施该课程目标中,根据我校特点,明确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从社会中,自然中,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去调查研究。例如,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收入问题等在调查探究中,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调查的积极体验和相关经验,从而增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认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让学生体验自我与社会,与自然,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感悟自我与社会、自然、家庭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加强多方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发表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4、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加重负担,对综合课程时间优化,又要位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健全个性。
三、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它强调学科间的整合,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有现实意义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把环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当代科学技术教育,心理与健康教育,多元化教育内容融为一体,有计划的实施。本学年,进行反,崇尚科学的教育,和本校课程学习“四会”,在班团活动中安排学校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开展青春期教育讲座,社会的公益活动,全校为加强国防建设知识学习,组织全体师生参观嘉兴军用机场,通过讲解、观看、调查,增强了学生地国防意识。
其次,挖掘学生中资源,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实践中自己提出大量感兴趣的课题,探究实践为之课程化。组织学生春游,去苏州乐园活动,各年级分别组织,调查、访问、考察、采访当地人,从调查染整长环保,羊毛衫厂的编织工序操作,农民种粮积极性现状,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系列活动,收到了比预期好的效果。提出了好的建设性建议,和技术更新等措施,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生成性很强,实践操作性范围广而宽。在实践和开展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和确定。学校的计划作为一个“框架”,但应留出足够的生成“空间”,有教师和学生或小组个人去发挥主动完成调查专访等,寻求人们关注的热点,真正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因为农村是广阔天地,可就地取材,挖掘深层次问题,这是我们学校的先天条件。
其三,挖掘好教师资源。首先应挖掘校园,社区的教师资源,应让有一技之长地教师,师傅,有特长的家长等组成实践课程的智慧队伍。其次是教师的集体智慧。组织各年级的教学骨干,安排好具体的可实施操作方案,结合本校特点订出活动次数,体现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使教师相互配合,切磋提高。这样,既分工又合作,既集思广益,又体现综合的要求,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综合活动中去,加快乐综合活动师资的培养和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条件。四、体现课程特征,提高课程活力
综合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特征,让综合活动真正充满活力。
(1)教学关系体现人本性
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势,与学生互相沟通,把学到的知识通过活动传授于学生。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时间,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观念,杜绝以成人的眼光对待问题的探究,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以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这样才能使学生活动有声有色,受到学生的尊严,真正体现学生施展才华的关键。”
(2)活动时间应灵活使用。
综合活动在时间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往往有时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加上农村学校居住环境不一样,可在课表上安排步骤、组织协调好,做到时间上不拘一格,充分利用校园、社区资源,利用休假日等,充分挖掘时间,体现课程活动管理的灵活性、开放性。让学生有自主的活动空间。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开放其思维时间空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相互争议、以理服人。培养遇事好问,勇于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养成对问题、新知识,好奇心与求知欲,萌发创新意识、真正在活动中学到一些新知识、新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上进精神。
(3)活动方式提倡多样性
综合能力是复杂多变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给学生一定自由度,参与活动的条件,并让他们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活动中强调有利于调动探究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心理的投入。例如实践操作,专题调查研究、亲身体验、专访人物等。注重自主探索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科学现象作分析研究,自己发现问题加以总结,得出相应的措施及改进意见。所以应多形式灵活机动,培养独立活动能力,也有体现几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互动交往把创新的机会交给每位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智慧,解决一些社会的实际问题,写出小论文等,在广阔地天地中寻求人生的价值。
五、探求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要提高综合实践的效果,使之不断提高参与活动的质量,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方法。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做到目标多元,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注重挖掘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潜能,每次活动自我总结。如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碰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决策和建议等。有记录、有体会,收集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不断积累,相互间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应从学生发展角度,不断修改调整其评价策略,及时正确地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获取学生的主观认同,另外应注重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不局限成果与水平,强调过程中情感、态度、兴趣、欲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方面的进步。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开放性实践活动可请厂长、农艺师、家长、领导参与评价,真正体现多种形式共存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对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合理、公正、公开的评价手段和方法。